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时间:2023-06-26 10:19: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

篇1

人才市场会计人才需求

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主编的《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黄皮书)已出版发行,该报告指出: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从人才的总量、高级人才的储备以及人才与经济结构发展有效配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中国人才发展呈现几个主要特点“人才队伍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人才的素质逐步提高;人才向第三产业过度集中;人才地域分布人呈现东强西弱态势,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正处于历史转折过程中,这是我国内地人才发展的主要特点”。

而我国的会计人才市场需求也与此相类似,表现出以下特点:

1.数量严重短缺,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据统计,本市会计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1%,其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占22%,同时全市专业技术骨干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者占88%。同国外出现的水平差异也很大,如美国会计人员约占其职工总数的3.5%,日本人了松下电器公司中经济核算人员占3%。

涉外会计人员的短缺更为严重,本市注册会计师的数量还远低于需求量。

会计人才短缺还表现为会计专任教师匮乏。据统计本市高校会计专任教师担负着会计专业和其他财经管理类公开课程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比为1:40,比教育部规定的1:6要低很多。

2.学历构成偏低,专业素质差。据调查,本市会计人员大专以上约占9%,而国外这层人员一般要占50-70%。

会计人员不仅学历构成低,而且从专业素质来看也比较差。全市从事会计工作人员中,直接毕业于会计及专业占15%,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占65%,从工科或其他科类改行的占20%。从别的学科转行过来高会计,祸从实践中自学成才并不都是坏事,但问题在于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不适应限制工作的要求。

3.会计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在26岁-35岁之间存在着断裂层。会计人才老化现象,突出表F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结构老化,本市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中51岁以上占55%,而全市这一类干部占35%,会计人才的急剧老化现象将比其他各类人才早5年左右出现。

4.会计人才知识陈旧,不能满足经济市场发展需求。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大量的既有会计知识和经济知识,又有一定工程技术知识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有要求会计人员懂得系统工程、价值工程、信息论、英语等现代管理理论。但由于目前会计人员缺乏这些知识也不熟悉外语,因而是会计主管不能进行可行性研究,不能参加对外谈判,不能为领导不能提供有价值的经济分析研究报告,会计工作水平基本处于核算阶段,这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极为不利的,必须尽快改变现状。

以上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主要缺乏的是中高端人才。然而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需求规律。

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过后主要有4个就业方向:

内资企业: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的只是账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管理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

外企: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相对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是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近实际工作牧业更实用。

事务所: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得多,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在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与地狱般的磨练。

理财咨询: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正在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争夺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挣更多走进都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该在理财资讯服务机构。

公务员、教师:会计人考上共务员或进高校当老师,和其他专业从事这些职业一样,有稳定、压力小的优势,也有发展艰难的缺点。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例如: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一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教育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实践与理论相脱节、教学模式滞后等状况。

篇2

(一)湖北省各层次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情况及计划招生规模情况 根据表1 -表2数据以及与其他省份比较,湖北省高校总体数量、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校及每年招生人数较多。

(二)湖北省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基数较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比虽然从2008年后在下降,但占比还是较大(如表3-表5),湖北省情况比较突出。

从表6看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略呈下降趋势。根据麦可思有关调查结果,目前湖北省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双高”现象,即高就业率与高失业量并存。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以94%排名第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但同时,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的排名中,会计学排名第5。说明会计专业就业门槛低,但就业质量也较低。

二、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武汉市及三个地(县)级市的企业,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7份,回收267份,其中在武汉市共发放问卷204份,在荆门市、安陆市、天门市三地各地平均发放20份左右,本次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有254份,有效问卷率为95.1%。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湖北省会计市场对会计人员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状况,探究湖北省高校会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吻合度,改进会计教学。本次调查把1000人以上的企业视为较大规模企业,1000人以下则为中小规模企业。

(一)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及会计人员相关情况的调查 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人员数量调查见表7。由表7可以看出,湖北省各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人员数量较少。总体来看,平均有95%的企业出纳人数在5人以下,有超过64%的企业会计人数在5人以下。表8是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调查,从表8可以看出,会计相关岗位的人员流动性普遍不高,其中较大规模企业的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比中小规模企业的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略高。

表9是湖北省企业近两年招聘会计人员的调查,由表9可以看出,湖北企业近两年来的会计岗位人员招聘数较少,与中小规模企业相比,较大规模企业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较多一点,但较大规模企业对会计人员各方面能力要求要比中小规模企业高出很多。此外,调查还发现有近40%的企业都不招收会计实习生,有47%的企业平均每年招收会计人员1~5人,而招聘6人以上的会计实习人员的企业仅占13%。

表7 -表9综合反映出,湖北省各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人员数量都比较少,且财务人员流动性普遍较低,所以湖北省各单位最近两年招聘的会计人员平均数量并不多,而各企业招聘会计实习人员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由于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有限,对于湖北省会计专业毕业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就业压力。

(二)湖北省各企业对会计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调查 根据本次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学历和毕业院校,经调查约有70%的企业比较看重学历和毕业院校。除此之外,由表10 -表 11可以看出,企业看重的依次为毕业生的会计专业水平、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大部分企业都对招聘的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所招聘的会计人员有从事财务工作的相关工作经验,要求一到岗就可以马上独立操作,或者是经过短暂培训后可以独立操作。

三、湖北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近两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1100份,其中一本院校200份,其他各层次院校各300份,共回收1100份,有效问卷1032份,有效问卷率93.8%,主要对各高校会计类专业培养目标及学习情况、课程设置、教材、师资队伍、学生的实践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调查 据调查有相当数量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并不是出于对会计专业感兴趣,而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或是被动地按照父母的意愿所作出的选择,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满意度不高,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这种现象在三本独立学院较为突出(见表12和表13)。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调查 根据表14可以看出,三本独立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最低。据调查三本院校中约有90%以上的学校选用与一本、二本院校一样的注会考试教材和名校权威教材,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教材难度大,理论性太强(见表15)。

(三)师资队伍调查 从表16 -表17可以看出,三本院校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满意程度最低。主要原因是三本院校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所占比例低,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不匹配。

(四)会计专业实践情况调查 根据表18可以看出,在校期间参加过专业实习的学生比例中,三本院校已经实习过的学生比例最低,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想去实习但没有机会。这说明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定位比较明确,但三本院校定位模糊。

四、湖北省会计市场供需矛盾分析

从上述对湖北省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以及对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湖北省会计市场依然存在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湖北省会计毕业生过多与市场对会计人才数量需求有限之间的矛盾 目前湖北省会计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一方面,受高校扩招的影响以及受会计专业高薪酬、高就业率的诱惑,会计专业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三本院校大量增加会计类专业,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使得湖北省会计毕业生的总数量严重大于湖北省会计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量。另一方面,由于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有限,也使得会计毕业生的数量严重大于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量。其中三本院校的会计毕业生介于一本、二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在专业理论深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均显不足,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就业更为困难。

(二)湖北省高质量会计人才匮乏与市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虽然湖北省每年会计毕业生数量众多,但高质量会计人才匮乏,出现高质量的会计毕业生数量有限与市场需求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矛盾。湖北省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毕业院校以及会计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同时也比较看重毕业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而湖北省人数最多的三本院校学生在学历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方面都较一本和二本院校学生差,因此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 湖北省是全国独立学院最多的省份,然而,由于湖北省的会计市场岗位需求有限,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比独立学院学生强,一些对能力要求较低的会计岗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已经足以胜任,且已占领了这一市场份额;一些能力要求较高的会计岗位,独立学院的学生又无法与一本及二本院校的学生竞争。因此,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上不能与一本及二本院校相比,且又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地位极其尴尬。

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缓解对策

目前湖北省会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吻合度不高,湖北省会计市场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为了缓解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社会、学生个人等各方都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尤其是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的高校。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高校方面 高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1)合理控制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湖北省各高校应适当控制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就湖北省情况而言,应该科学规划,本科院校应减少或取消专科招生规模,三本院校适当减少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高职高专院校结合市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办出专业特色。

(2)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各层次高校应针对不同需求的会计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特别是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会计市场定位。如独立学院,要注重与一本二本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区别的市场培育。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独立学院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更偏重实践应用型的课程,增加专业实训课程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理论课程学习中可以开设案例分析或财务分析课,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理论来分析案例及会计领域最新的时事动态;可以每周开设一节会计时事阅读和解析课,引导学生关注会计领域的最新时事动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3)合理选择专业课教材,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优质师资队伍。各层次院校根据所对应的会计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如独立学院在教材选择上不要选择难度太大、不便于自学的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增加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走进教学,让他们把丰富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

(4)依托就业基地,建立就业市场监控体系。各层次院校根据所对应的会计市场特点建设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实习基地是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平台;另一方面,每年以此为基地,展开全方位的对会计就业市场状况和人才需求质量的调查分析,从而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各层次高校调整专业设置规模和目标定位。

(5)学校对会计市场及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一方面,学校可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用人单位实行长期跟踪,并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及时反馈,结合市场需求与学校自身特色来调整会计教学模式,力求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占领就业市场一部分独立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及老师应深入学生当中对学生实行长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方面 一方面,社会媒体及教育部门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选择专业的理念。社会媒体及教育部门应引导学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客观理智,改变对热门专业的盲目从众心理,并对各专业的学生报考人数比例进行合理调配。另一方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科学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分类、分层次管理和指导,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促使各类各级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相适应,找到自己的市场份额。适当控制招生增幅、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使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2年度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审批结果,因专业面窄或已经饱和会导致就业率不高,共258个拟开新专业未获批准,湖北省有含3个独立学院在内的5个申报专业未获批准,其中包括武汉东湖学院的会计学专业。

(三)毕业生自身方面 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目前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与实际能力,一味追求到好企业、大企业工作。对此,会计专业毕业生应结合实际市场状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就业与择业。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为毕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会计行业非常注重实践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与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假期可以尝试社会兼职,积累社会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市场定位导向下的教育模式研究”(编号:2012472)、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基于会计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编号:A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颜莉、林碧映:《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调查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

篇3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是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在政治社会方面,越南也是相对稳定的国家。尽管越南还是一个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晚,但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开放,越南已经摆脱了多年的经济社会危机,并且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会计作为商业语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连,越南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会计的发展。

1989年,越南财政部建立了越南最早的会计组织――总会计师俱乐部(CAC)。该组织最初成立时有200个会员,3年间就发展到了600人。1991年,越南出现了会计师事务所:越南审计公司(Vietnam Auditing Company,VACO)和会计审计财经服务社公司(Accounting and Auditing Financial Consultancy Services Co.AASC)。CAC和越南财政部于1994年共同发起设立了VAA(越南会计协会)。1998年,VAA成为IFAC和东盟会计联合会的成员,但不是亚太会计师协会(CAPA)的成员。2005年4月15日,越南成立了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VACPA)和审计师协会。

1999年,越南的公司法公布,对社会审计人员的需求徒增,到2006年8月,越南已有108个事务所,大约4000名从业人员。其中,越南的会计师行是VACO、AASS、AISC、AFC、ThuyChung、A&C、M&H、TienPhong、DTL、U&I和STT。在108个所中,小规模的所有70个,中型规模有30个,大规模有8个。截至2009年年底,越南共有会计师事务所150家,其中,越南本土所有130家,国际所有20家,总共有会计从业人员7000多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100多人。目前,在所有事务所中,只有28家可以对证券发行进行审计,其中4家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是安永、均富、普华永道和毕马威。

“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会计的发展,特别是贸易经济的发展。随着越南加入WTO、美国国会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国地位,以及越南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越南成为全球投资者寻求投资机会的理想目标,大大促进了各相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越南经济结构持续向积极方向转变、市场体制日益完善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从现有的在越南河内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该交易所现存最早的上市公司为2005年7月14日上市,截至2010年6月30日,河内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共有312家,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总共有249家。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也推动了越南会计审计行业的发展。就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据越南相关部门统计,在接下来10年中,越南将需要7000名注册会计师。

如今,越南的会计市场表现出以下特点:

1.越南本土事务所规模小。相对于前几年,越南的会计行业在近几年发展得不错,也逐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越南本土的事务所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服务市场的要求。越南本土的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从业水平偏低。尽管小规模事务所在帮助小企业成长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越南仍缺乏本土有实力的大规模事务所。

2.事务所业务范围窄,竞争中降价,审计质量不高。目前,越南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多集中于传统的鉴证业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客户类型更复杂,客户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如纳税筹划、财务人员培训、设置财务制度等)。2009年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表示,由于审计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不得不降到不可思议的低点。这带来的问题是事务所无法满足所有审计程序的要求,人们开始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质疑,从而对审计质量产生担忧。

3.政府监督管制过多。越南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会计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现有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些都造成越南政府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尚未分离,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如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其直接由财政部管理,受到的政府监管过多,自身的自不大,不能从职能上定好位,直接影响行业的运行,导致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中严重造假问题的监控滞后,效率低下。

4.越南的注册会计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该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在经济体制和市场体制上进行了大量改革,并且积极加入了各种国际组织。近年来,越南经济高速增长,然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未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存在行业发展滞后的现象。目前,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

5.缺乏会计审计类的专业中文、英文等翻译人员。对于其他国家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越南是一个新兴的陌生的市场。基于对越南目前经济政治、投资环境、行业基本情况及进入准则的不了解,很多会计师事务所感到无所适从,加上无法把握进入后的发展前景,给越南进入国际市场造成一定阻碍。要想让他国人更了解越南的会计,就需要一批会计审计类的专业翻译人员。

越南不断为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做出努力,计划在2005―2010年实现外国人可以在越南建立会计审计公司和独立开展会计审计工作,并提出在2020年完全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的目标。因此,我们要按照国际标准培养会计与审计人员,争取建立符合越南经济、文化、会计审计环境的经济专业服务平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建经济、专业的服务环境。一个开放的、透明的、民主的环境是开放市场的基础,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会计与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行业素质,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这样就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会计的发展。

2.教育系统,从低到高。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初中和高中学校的职业会计和审计,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尤其是会计与审计的学习打好基础。大学应尽快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学院。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有关财会方面的实践机会,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使得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巩固专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实质性的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协会,组织学习专业的会计与审计课程,并通过国家相关会计认证的考核,以此不断带动国家会计审计人才的发展,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会计审计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4.面向国际化会计。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会计作为经济的商业语言,必然促进会计的国际化。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越南经济高速发展,慢慢地面向东盟地区甚至国际。因此越南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不断面向国际化。

越南的会计与审计服务虽然很年轻,但发展很迅速,在越南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变得迫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量机遇的涌入,越南应抓住机遇,不断拉近与国际社会的距离,实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越南的会计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借鉴国际会计培养越南国家的会计人员,在会计与审计方面,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为越南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会计人才。从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得到启示――加强国际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我国会计人才时,不仅要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要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我国会计人才也日趋国际化。

越南与中国地理位置接壤,有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双方又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自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以来,越南提出要发挥其在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和东盟面向中国的“桥头堡”作用,中国与越南的贸易、投资活动十分活跃,贸易和投资额快速发展,到越南投资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可以预测,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向越南,越南将会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伙伴。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中越两国的会计标准、会计实务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是各国经济交流的商业语言,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投资、资本流动中,都需要会计这一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评价资产实力、财务风险和资讯状况。因此,要促进两国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双方资本的自由流动,必须充分发挥会计在两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越两国会计差异较大,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如何使得会计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呢?这就要求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时,适应中越两国贸易区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会计人才在学习本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同时,还相应地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等。经济发展的同时会计也随着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停地学习与进步,适应市场需求,在高校进行构建国际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昊,李家媛.对中越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比较[J].财会研究,2008(7).

篇4

随着会计国际化、信息化发展以及管理型转变,会计人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会计人才严重缺乏,成人高等会计教育应如何摆脱供给与需求割裂、脱节,如何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今后的学校教育,再也不是一次性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教育,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与趋势。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会计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大众,因为,能够进入高等财经院校接受正规高等会计教育的,毕竟是公民中的一小部分,成人高等会计教育在我国的相继兴起,为广大在职会计人员接受高等会计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成人高等会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有效地满足广大会计人员对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和自我完善的学习愿望,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用性、服务性特点,鲜明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色彩,对于促进会计职业的发展,适应会计变革的需要,倡导社会学习风气,宣传与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准则体系,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的现状

目前成人高等会计教育发展很快,会计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改观,会计专业从过去的短线专业已转化为现在的长线专业,从文凭和学历看,高文凭高学历人数大大增加,会计人员素质似乎有了较大地提高,然而,实际上一些文凭和学历有极大的水份,不能代表其拥有者的真实水平,这与我国传统的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结构本身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

(一)在教育目标上,我国传统的成人高等会计教育只注重“应知”、“应会”,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型人才培养目标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了应有作用,但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其缺陷也日渐暴露,如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

(二)在课程设置上,我国传统的成人高等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多年未变且五花八门,专业课内容缺乏基础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适应会计实务不断发展的需要,会计教育与人文教育和商科教育衔接不当,不能达到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在教学内容上,我国传统的成人高等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实务性的制度解释,过多地注重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更新,而忽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开发,缺乏应有的学习方法引导,使得学员往往难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

(四)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为依据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试图把不同的学生塑造成“面貌相似的成批产品”,没有考虑到学员的差异,扼杀了学员的个性,忽视了学员能力的发展。

(五)在师制队伍建设上,现在许多普通财经高校成教专兼职教师,都是全日制教师,他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并不了解,对现代成教思想知之甚少,对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够熟悉,甚至不会使用,影响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加快成人高等会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成人高等会计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高校必须重新审视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研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破解结构性矛盾。

(一)明确教育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成人高等会计教育改革要有成效,必须首先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才能为成人高等会计教育改革指明基本方向。我们认为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新时期的会计人,应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精神,这是当代成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的教育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富有一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高素质会计学应用型或职业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员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课程设置应适当增加人文教育的课程门类和课时,减少专业必修课,必须拓宽专业基础,加大基础课的比重,调整专业选修课,以因材施教为立足点,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基础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各课程的相互衔接,突出能力培养,根据市场需求经常调整教学计划,做到既要重视“做学问”的专业教育,又要重视“做人”的人文教育和“做事”的商科教育。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直接载体,是创造知识、获取资讯的主渠道,成人高等会计教育提供的不是“所有知识的内容”,而是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强调基本知识的教育,同时,由于会计职业特点,成人高等会计教育还应特别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在会计教材的建设上,会计教材的编写要生动、有趣、便于自学,案例要紧贴实际,教材所附的练习题,应增加各种学习技巧的训练,以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何将教育内容传授给每个学员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高校应注重成人高等会计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激发学员“学习如何学习”的意愿和动机,培养学员探索知识的态度和技巧,使其自觉进行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活动。在教学中可采用如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实验、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远程互联网教学等手段,以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六)考试办法的改革。考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对学员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为了培养创新能力,要改变目前重记忆、轻思维的倾向。教师要多出思考式或论文式、应用式的试题,要重视实践性、经验性的考核。考试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口试、笔试、闭卷、开卷均可。改革考试办法还要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如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等)配套进行。

篇5

一、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会计核算上的应用。在会计信息化中,通过会计核算对计算机的应用,不仅可以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来高效、全安的完成企业日常财会事物的操作工作,更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推动了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以适应高级会计运算能力,为会计工作程序提供数据的储藏、分类归档、高速处理等功能,对企业财会信息提供高深度得加工和应用,及时准确的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可靠地财务信息,同时满足企业外部,如政府审计、税务、投资者等详实的会计信息。

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发展通过对计算机的运用,就是要简单的财会记录发展到财会信息,而后汇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或内部控制决策者。目前,会计信息化发展已得到不少的成就,此系统已经完整的被开发,并在实践中应用,通过财务人员的改进和操作,使得在企业的计算机储存有全面、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通过运筹学、决策学等典型的现代数学理论模型,进一步的通过人――机接口对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来帮助公司的内部控制决策者进行正确分析、监管以及探讨企业发展,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

(一)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技术性的技能,但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为此,招聘单位自招聘会计人才时,会注重关注学生的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尤其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联系理念上,我国先前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对保守,仍遵循我国的传统理念,利用落后的方法从事工作,部分地区还采取手工记账的方式,这让财务上的控制工作很难展开,这种缺乏企业长远规划和能动性的工作,一直束缚我国企业转型。对此,企业会强调学生既要充分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好需要懂得现今的理论前沿知识,同时企业还非常注重会计人才的终生培养机制,为此,理论知识不可忽视,为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准备人才。

(二)会计电算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内各个企业所面对的课题,为应对企业现代化这一不可逾越的门槛,企业必须加大对自身财务系统部门的改进。尤其市场经济环境下催生了大量中小企业,由于每天面临着大量的资金运转,对此,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处理这些财务信息,在此前提下,会计电算化人才已经成为各企业争先招聘的对象,社会也急需这一类人才。

三、中职会计教育为应对市场需求所采取的措施

(一)中职会计教育应与现实市场需求相符

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技术应用型的财会人才,在树立这一目标之后,认真分清市场对现在财会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对此,可以展开更加合适的教学培养。为此,笔者认为对中职会计教育应当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丰富学生的财会理论知识。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强调财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理论课程,使学生具备一个体系化的财会知识体系。第二,掌握基本的财会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会计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第三,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计算机会计信息的使用是进行会计核算必然,同时也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对外报出会计报表的系列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会计工作服务,这样既适合会计信息发展、会计核算工具变革需求,也对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联系产生巨大影响。对此,一定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第四,管理及法律方面知识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向学生灌输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注重讲解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方式等,学会组织人员、财务资源配置的能力,以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有助于自己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环节上运用企业常用的财会软件

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言,内部财务控制非常重要,经历事前的预测、分析和决策,事中的控制、修改,事后的核算和重新检讨,但一般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财力投入,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事中控制更是无法实施,因此,管理型的会计软件在会计技术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情况下建立起来了。

对此,在日常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借助企业常采用的财会软件教授学生。同时要注意这一情形国内外最新开发的财会软件,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的财会软件都已经融入或转型为ERP软件,其中国内有代表性的有用友、金碟等厂家的产品,国外主要是SAP、HP等厂家的产品。为此,教师应当选用这些财会软件进行教学演示,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况下,也要大力推行可行、实际的会计信息化技术,这样有助于培养一个高技术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莲香.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5)

[2]易玄,刘冬荣.环境变迁、需求变化以及大学会计教育改革――来自我国大学的实证[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有一定技术专长,有一定专业理论的社会劳动后备军为教育目标的,它和普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技能的培养必须符合当前的市场人才需求,否则就不会被市场接受,当前传统中职会计教学培养的人才就存在无法满足新经济下、互联网经济下会计人才的多样性、专业性需求,需要加快对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中职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当前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专业知识机械、被动的学习,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这一主要原因还是普通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在职业教育的延续,教学目标围绕着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进行安排,考试内容也主要以侧重理论为主,学生既要学习文化课、专业课,还要准备考取对中职学生相对较难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较重,无暇顾及实践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毕业后虽然考取了从业资格证,但依然无法直接胜任单位会计工作。

(二)中职会计师资匮乏、缺乏职业培训。当前中职的会计师资主要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校期间主要侧重学习是会计理论,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培训,毕业后直接到中职学校工作,又没有接受职业培训,在教学上难免就延续了普通高校所采用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教学能力,也就更无从谈起对学生传授实践知识了。

(三)中职会计专业教材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的使用要求。当前中职的会计教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一是教材开发力度不够,品种比较单一,同类教材重复严重;二是教材内容以理论为主,实践教材相对匮乏,而且质量层次不齐;三是教材更新慢,不能适应当前会计准则、企业经济业务发展变化,很多知识还没出校门就已过时。四是教材编写缺乏新意,排版形式老套,不能吸引学生兴趣。

(四)中职会计实训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虽然大多数中职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可以基本满足学生实训需要,但就其配置来看,主要是配备了电脑等硬件设备,而在软件购置上,一方面由于经费紧张导致支出安排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软件不够仿真或者仿真度较低,实训内容陈旧、跟不上会计准则、税法等内容的变化,实训业务相对简单或者与当前实际经济业务不接轨,而达不到实训效果。

二、针对当前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中职会计教学要由“理论”向“实践”逐步转变。对中职学生来说主要是教会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做,在此基础上再教会学生了解一点为什么要这么做,至于全面掌握为什么这么做和如何做的更好、更优,那是高职、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培养目标了,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当前的教学模式就必须逐步转变,这也是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摆脱理论应试教育,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要求。在课程设计上,通过邀请各类不同规模大小的代表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到课程大纲的设计中,保证所开设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实践课程比例,采用以“做”为核心、“教”和“学”为辅的“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

(二)加大对中职会计师资的培训力度。要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必须抛弃过去擅长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这对教师来说是“忍痛割爱”,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才能转变。其次,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由于会计专业属于非师范专业,在学历教育上没有相应职业师资培训体系,教师普遍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教法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尤其随着现代教学方式日新月异的变革,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只有加强学习,课堂教学才能变的生动有趣。最后,通过送教师进企业,加强对教师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每个教师至少掌握两门以上的会计实践教学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工作。

(三)加快中职会计教材的开发和改进。对目前中职会计教学来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摆脱对教材的依赖,必须多方面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改进,一是在教材内容上要尽可能多的引入实践教材,编写企业教学实践案例;二是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采取任务驱动的编写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分组研讨学习、自主完成学习的能力;三是在教材的编排上引入微课等现代电子教学形式,结合互联网自主学习;四是在教材的印刷上部分内容以彩色印刷,突出会计资料的仿真效果,还可以增加部分动漫形式的内容,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加大校企合作,完善中职会计实训室的建设。为了保证实训模拟的效果,会计实训室就必须做到足够仿真,全方位地模拟实际工作的生产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专业特性。在实训室的建设上必须与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征求各类型企业、不同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标准、会计岗位操作要求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实训室的建设不仅仅是要加大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更要购买当前最新的会计仿真软件模拟平台,实训的会计资料要尽量寻找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原始凭证来模拟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训效果,学生毕业后才能迅速胜任单位的会计工作,从而满足社会各类型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玉玲.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3(16).

篇7

一、黑龙江市场会计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通常,学者们将人才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其中,第一类属于研究类人才,后三类均可划人应用类人才。比照此划分标准,会计人才也可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其中后三类同属于应用性,分别代表高级层次应用人才、中级层次应用人才和初级层次应用人才。

根据以上分类标准,以黑龙江市场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为研究对象,我们从黑龙江人才网、智联招聘、数字英才网上随机收集招聘信息300条,其中高级、中级和初级会计人员需求信息各100条。因搜集信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招聘单位既涉及制造业又涉及工商服务业,企业性质也囊括了国有、民营、外资、个体经营等多种经济体,具有很好的黑龙江省市场代表性。市场招聘单位对会计人员从业能力需求情况及其具体比例总结如下:

1.工作能力方面

在工作能力方面具体统计了政策法规(资本)运用、税务筹划和会计核算报表等三个子指标。对高级会计人员的政策法规(资本)运用和税务筹划要求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89%和86%,而这两项子指标在初级会计人员中的样本显示为0;对会计核算报表要求最为集中的群体是中级会计人才,达到94%。可见,黑龙江市场对高级会计人员的宏观掌控能力要求最高,而将日常具体操作期望集中在中级会计人才群体上。

2.职称(或技术证书)方面

在职称(或技术证书)方面选取了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上岗证等四个子指标。在高级会计人才群体中要求具有含金量很高的高级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占37%;要求具有会计师职称比例最高的是中级会计人才样本,达到92%;对初级会计人员要求集中在是否具有上岗证方面。

3.学历要求

在学历要求方面,结合我国现行学历学位制度选取了硕士及以上、本科、专科和无要求等四个子指标。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集中在本、专科及以上,说明黑龙江市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比较重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肩负了社会的重托与期望。

4.外语要求

在外语要求方面设计了无要求、英语流利(含六级)、英语一定基础(含四级)、俄语流利和俄语一般运用(含四级)等子指标。由于地缘上的关系,在黑龙江市场上明显表现出对俄语需求的倾向。在高级会计人才中除常见的英语运用能力要求(累计达51%)外,还有累计3%的样本对俄语水平提出具体要求,并且此状况在中、初级会计人才中也有相应表现,分别占到2%和3%。

5.电算化操作能力

在电算化操作方面,只考虑了针对财务软件(含ERP)要求有无问题。从市场需求来看,对财务软件的使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对中级会计人员的要求高达79%,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市场对中级会计人员的定位更多见于娴熟操作层面。

6.协调沟通能力

在协调沟通能力方面,选取了很具代表的三个子指标:领导力、沟通力(含亲和力)和良好社会关系。对于高级会计人才,这类指标要求体现出很强的刚性,三个子指标分别达到91%、83%和55%。另外,沟通力(含亲和力)是其中最具普遍性的要求,在三类会计人群中分别为83%、57%和43%和可见,在信息社会中会计人才的情感培养愈发重要。

7.从业时间

在从业时间上,只是粗线条地划分为5年以上、1-5年和无(含应届生)等三个标准。从三个会计人员群体中可以看出,从业时间与人员层次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层次越高从业时间越久。在高级会计人才中,要求5年及以上从业时间的达到98%,这与会计专业属于人文社科领域有直接关系,更加注重经验与阅历。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总体需求表现为: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专业技能,娴熟地运用财务软件操作,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相应外语水平。俄语由于地缘优势在黑龙江市场上表现抢眼。

二、需求与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要素: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为本省培养市场所需的会计人才时,所采纳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要体现这三方面要素。

1.培养目标的界定——培养什么人

从会计供需角度看,市场是需求方,而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是供给方。在当今供求双方严重失衡前提下,高校更应关注市场反应。美国会计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的会计毕业生待遇不如从前,究其原因发现,主要在于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需求质疑。可以说,将“满足市场需求”界定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较为理性的选择。

从上文统计资料来看,黑龙江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整体素质期望较高,尤其是在高级会计人才层面上,更是体现出多方面综合能力要求。不仅要有专业会计知识的运用分析能力、相关政策法规驾驭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外语水平。黑龙江市场需求应成为确立省内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力量。

2.培养内容的确定——用什么培养

在将“培养市场所需人才”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后,培养内容也就愈发清晰和明朗。

(1)要以更宽阔的视角关注人文情感教育的深远影响。由于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商业语言的意义在于信息的交流,而信息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决定了会计必然强调客观公允、严谨务实,属于技术规范范畴;相对于技术规范注重是非公允而言,人文情感则更为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和谐。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人文情感的魅力在于它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明辨善恶美丑,倡导责任与良知,人文情感教育对于会计人才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在传授会计技术规范的同时,也应关注人文精神涵养,因为它能带给人内心以力量,这样才更利于具有完整人格会计人才的涌现,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应保证课程设置的宽厚而实际。从黑龙江市场招聘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需求情况统计表可见,市场对会计人才知识、能力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市场要求高校在会计专业界定方面应愈发地模糊,越来越体现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内容体系之间的相互交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重新安排课程内容,加大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知识的课时比例,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

从会计专业的科学发展和强化职业判断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教材与实践的贴近与融合,增加企业实例,在具体业务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与决策的能力。同时,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应加大人文教育的分量。

(3)强化俄语的地缘优势。由于黑龙江所处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使其在对俄边贸中具有天然优势,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其交易金额一直占据我国对俄贸易相当大份额。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必然带动对相关会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有良好俄语背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应加大《会计俄语》、《俄罗斯会计》、《俄罗斯概况》等特色课程,深挖语言潜在优势,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方式的选择一怎样培养人

篇8

会计专业作为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培养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会计专业,也根据会计职能的不同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细分,但是教学质量普遍一般,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为了提高高职会计教学质量,必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快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使会计专业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社会之才。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与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对于学生自身、高职院校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职院校通过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众多弊端,使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找工作时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进而可以更好的完成就业。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之后,学生的知名度也会提高,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保证企业的良好、稳定运行,促进了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在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明确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进行分析时,可以从需求结构、人才需求量以及学历需求三方面入手。

当前人才市场中,初级会计人才数量较多,而中高级会计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初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及时掌握新的会计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所以在培养更多中高级会计人才的时候,还需要提高初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同时,随着我国私营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会计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在私营企业中,地方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在选择会计人才时一般以高职人才为主,这就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高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就需要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以满足更多企业高职会计人才的要求。并且,当前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越来越理智,已经不再将学历作为首要考核条件,相对于学历来说,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这就为专业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高职会计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在就业竞争中不再处于劣势地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紧紧抓住机遇,通过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企业对会计的多样化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当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会计教学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从现阶段高职会计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仍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结合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教学的时候,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首先,部分高职院校仅仅传授学生会计理论知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自身教学特点及教学优势。其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从企业或者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教学不具备针对性,学生的得不到个性发展,自身长处和优点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对计算机操作技术和新的专业会计软件的发展及应用重视不够,学生无法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2.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是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教学内容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往往会选择很多教材,也没有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细分,学生只能对所有教材进行学习。虽然教材所覆盖的会计专业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往往只能学到众多教材的表面知识,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任务,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难以掌握一技之长。并且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很多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没有纳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实务严重脱节。

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老师讲、学生听”是中国传统教学方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仍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效率较低。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综合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能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力度不足,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没有结合企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设置教学情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很多会计专业的老师往往是按照教材内容一步步完成教学,既没有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_形式,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导致教学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双师型”教师是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师资力量有待增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基本以具有职业资格证的大学毕业生为主,在经过发展评估之后就直接上岗任职。这类会计教师虽然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但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实践指导作用。并且这样的教师不能够迅速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带来制约和影响,不利于推进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

基于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当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创新会计人才培养、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而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同时,高职院校要树立长远目光,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会计专业就业前景,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盲目跟风。并且,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规划,并相信自己可以成为高端的会计人才。

2.调整教学内容结构

科学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在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时,需要对原有教学内容结构进行调整,保证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时,不应追求知识面的广泛化,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细分,并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还应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结合企业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将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纳入教学大纲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较低,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创新。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理论为基石,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次,可以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结合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模拟,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明确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可以保留原有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篇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迫切需要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和战略管理中去。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由传统的“操作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一、社会呼唤“管理型”会计人才

当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走向人才市场时,用人单位往往提出需有实践经验的要求,这里所谈的实验经验,即懂经营管理并能协助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筹划,这听起来好象有点不可思议,学生没有参加社会工作,哪来工作经验?其实这是人才市场给高校发出的一个信号,就是社会目前需要的会计人才是“管理型”会计人才。而目前的现实又是什么样呢,虽然培养会计人才的院校很多,每年毕业生数量众多,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庞大需求而言,普遍存在的是结构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不能获取理想的、具有职业前景的职位,另一方面,众多用人单位却又找不到理想的专业人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发生变化:如今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业务处理基本都由电子计算机来完成,“操作型”会计人员已经基本饱和,社会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般性会计人才供大于求,“管理型”会计人才却供不应求,导致了会计人才的供需矛盾。

二、“管理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培养要求

“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掌握系统的会计理论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财会专门人才,具有未来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会计专家的潜力。“管理型”会计人才除应具备每一个高级管理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如下职业能力: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制度设计能力。战略执行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随时捕捉危机信号,及时采取对策的能力;会计工作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措施

根据“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要,构建大学本科专业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整合的思路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由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构成的人才培养基本框架,整体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理论,淡化传统的核算课程,开设“会计与管理结合”的学科交叉性课程,增设创新学分,强化竞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教育。现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谈几点改进措施。

1.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增设“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课程。大学生毕业分配时,许多用人单位强调的是“要有实践经历”。虽然,用人单位这种要求并不完全恰当,但他毕竟是一种客观的需求。我们应该改变原来“产品供应型”脱离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调整我们的培养计划,整体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如加强学生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能力的经济学知识;谙熟金融市场的金融学知识;拓展企业疆界的社交知识;提高素质、增强人才魅力的人文知识等。

因此,要在压缩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会计核算类专业课程课时的基础上,加大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课时,逐步增设案例研究、ERP沙盘模拟实验、税务筹划、管理咨询、财务分析、风险管理、资本运作、成本管理等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结合的选修课程或课程讲座,进行学科交叉性课程的知识整合。

2.创造一切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1)会计实训多样化。过去我们让学生做会计实验,仅仅是填填凭证、登登账。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时,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会进行会计的基本操作,还要让学生既懂得会计流程,又能进行会计流程再造。因此,我们需要开设会计系列实验,逐步打破完全以课程设置实验的做法,构建“操作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特别是要加大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使学生所学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专业实习角色化。专业实习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将“专业实习”移到校内实验室进行。即购置现场全套会计资料,让学生在室内完成指定的实习任务,或设立“虚拟公司”,让学生“进入”公司任职,采用“实岗”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任职”操作。二是建立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毕业实习”到企业单位“实战”。同时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促使学生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懂得社会的各项需求。

3.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普遍开展案例式教学。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预先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实现非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实行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专家共同订制课程体系,企业高层参与教学过程。聘请大中型企业或跨国公司的财务总监、企业家现身说法。就企业会计、财务与管理热点问题和成功经验进行讲座,激发学生关心企业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大批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事长等成功人士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高校的“兼职教授”,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篇10

美国是世界上会计理论发展相对先进的国家,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较早。早在1959年由福特基金和卡内基基金资助的针对工商教育的两项研究中就指出会计教育的主导方向应从技术导向型转为管理导向型,并指出通才教育在高校会计教育的重要作用。1989年由会计师事务所主导的白皮书《教育透视:会计职业成功所需的能力》,指出会计本科生除了掌握会计和审计知识外,还应该具备沟通能力、通用知识、组织知识和商业知识。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IMA)1999年也明确指出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中应该具备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会计软件设计及网络应用能力、口头表达和沟通的能力。由此可见,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与大学本科素质教育的培养并不矛盾。澳大利亚的注册会计师协会(CPA)和特许会计师公会(ICAA)在大学认证条件中,均列出企业需要的通用能力,包括财务报告撰写、计算机运用能力,分析和解释数据,终身学习能力等。Archer&Davison的研究发现,大多数(86%)企业认为在能力素质结构中良好的沟通能力相当重要,但是会计毕业生在书面和口头方面的表达能力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认为在大学中对这两方面的培养不足,能力素质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一直存在认知缺口。Kavanagh&Drennan的调查研究指出了雇主们期望自己雇佣的会计人才至少要具备以下的能力素质: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经济和管理意识、职业道德和商业伦理,跨学科的理论和工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我国的相关研究

我国理论界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问卷调查研究并不多见,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林志军等对中国会计从业人员、会计教师以及会计专业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内容侧重于分析评估会计教育中所需注重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调查表明虽然三类受访者对不同知识和技能要素及其重要性有大致相同的认识,但他们的观点仍存在一些分歧。职业品行、计算机技能、外语水平、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分析(批判)性思维、写作水平、团队合作、领导才能、语言交流能力是受访者最看重的能力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培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会计教育现状感到不满。因此他们认为中国会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孟焰、李玲的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中,过分强调专才教育,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学生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商学类基础课程重视不够,很难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从而难以将会计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应对更为复杂的职业需求。会计人员在掌握经济基础知识、企业管理、会计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解决各种异常性问题的能力。杨政等同样通过对会计师、会计学生和会计教师三类会计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只是调查内容与林志军等有很大区别,着重研究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会计毕业生能力素质和会计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的期望认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部分能力项目和教学方法存在认知差异,这些认知缺口直接限制了会计人才能力的供给质量。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一点,为组织创造价值是会计工作者的最终职业使命,会计教育不能因为固有的学科藩篱和专业认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自我设限,局限于将学生培养成传统的数据加工者,而忽视对其后续职业成长极为重要的通用能力等的培养。

(三)文献总结

从现有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研究文献来看,普遍认为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会计能力需求扩展的缺口,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通用能力素质培养不足。海南省的会计本科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各高校培养的会计本科生是否能够满足海南省社会经济发生的需要,还没有作者专门针对海南省的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进行调查,没有人专门针对海南职业界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与海南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相结合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文的价值在于首次对海南省高校会计培养与海南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希望我们的调查结果能够对海南省各高校提供一个教育培养模式的参考。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

我们借鉴杨政等的研究,分别从能力素质结构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设计,调查对象包括海南省会计本科生、高校会计老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以及企业的会计负责人等。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会计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项目;第二部分为教学模式。采用李克特的5级量表,分别代表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能力素质结构项目我们设计了24个问题,培养模式方面设计了10个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人才市场对专业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也促使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现实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才时最主要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次是具备相当的职业能力。而对于刚走出校门的高校大学生而言,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在校期间培养其职业能力则成为他们获得受聘机会的敲门砖。

一、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职业素质的内容,实质就是指其胜任未来职业活动或顺利完成特定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特定能力的总和,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意识。会计职业意识是指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包括对从事会计职业活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中不同岗位、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具有的热情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等。

(2)会计职业能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从业知识。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应有基本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字表达等综合职业能力。

(3)会计职业心理。会计职业心理是指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会计工作必备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良好心态,勇于承担风险,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非常承受能力。

(4)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包括:正直、诚实、守信的品质,强烈的会计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等。

(5)会计职业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着装,严谨的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细致的观察习惯、缜密的思考习惯等,都是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良好职业习惯。

二、高校培养人才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定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这就意味着高校会计人才教育不仅强调针对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还注重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际技能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一批职业能力突出的从业人员。

(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的模式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加强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为使学习产生积累的效应,把学生的各种课程学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对选定的课程内容必须加以有效地组织和安排。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德育课与文化课、专业课的关系,品行决定素质,素质决定文化和专业;二是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文化课必须开,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继续学习,专业能力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才能有好的择业机会;三是处理好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关系,专业技能应该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之中,边理论、边实践,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判断的能力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可以说贯穿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从识别会计凭证,判断其真实合法性、完整正确性,并做出正确会计处理,到合理设置登记账薄,再到组织财产清查,核对账目,最后到编制会计报表。每个步骤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具体来看,会计职业判断大致表现为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实务的运作等方面。会计职业判断同时也贯穿于各种职业层次,无论是企业的财务总监,还是普通的会计主管,甚至一般的会计人员都需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教学中,职业判断意识的树立要穿插于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逐步使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养成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

(四)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木保障。入学阶段正是树立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尤为关键,而现在的高校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增设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课程。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施案例教学,利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经济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也可以邀请企业界成功人士进行演讲,介绍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判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这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明确的定位,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与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篇12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今天的就业市场已非往日,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不可缺少,但要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全面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中等职业学校只有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职业素养的内涵

中国知网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敬业精神,二是合作的态度。综合以上,会计职业素养是指能够使职业会计人员达到职业职责所要求的水准,并能高质量地进行从业所需具有的职业品格、职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集合。

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1)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是对个人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水准的衡量。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认真、全面地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取得国家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才能从事会计工作。(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一个人职业道德不够,那么职业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就越大。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当前职业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往往是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会计责任缺失。这样,不仅损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危害了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

因此,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当前各种会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则,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例如,在讲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时,紧密结合新修订的《会计法》,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时时、处处涉及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合法合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

(1)建立以会计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现在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使学生有更大的柔性去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并具备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本领。

(2)创建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岗位分工明确、实践性强。中职学校生源的质量普遍较差,所以,可以创建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工作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成立以记账为中心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应当创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公司化模式办学体制,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立记账公司,学生以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出现。这种实训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连贯性、逼真性及贴切性不但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符合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总之,中职学校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会计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建以工作整个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完善以职业本领训练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高素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敏.关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09(9).

[2]李丽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1(21).

[3]周沈伟.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职业,2011(20).

[4]尹夏楠.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视角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