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矿山建设合理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26 10:19: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智能化矿山建设合理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智能化矿山建设合理建议

篇1

一、数字矿山建设的背景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智能发展就是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使人依靠机器生产产品变成机器围绕人生产产品成为可能。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根据国家有关加快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所有新建矿山必须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纳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严格地下矿山准入条件,凡没有按设计要求完成建设“六大系统”的,不予通过安全验收。

新疆天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松湖铁矿,建设的包括工业场地,井巷工程、采矿方法、空场处理、三废排放、企业文化、企业和谐等,企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按数字化矿山建设标准,引入数字化智能技术和设备,完善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公司决定在了解国内数字化矿山建设最前沿的技术和将来发展方面,在条件成熟时以先进的理念、技术、设备为指导思想,把松湖铁矿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绿色数字化矿山。

二、数字矿山建设企业收益

1、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资源管理:明细资源量计动态变化,提高资源的综合管理和利用水平;

开采设计:有花开采方案、降低工程费用、提高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生产计划:优化施工作业流程、提高计划的可执行性,跟踪计划实施过程,实施计划工作的动态可调。

2、提高生产安全与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通过在线监控与预警预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降低灾害发生风险,提高灾害防控能力;

生产过程管控:实时掌握生产力要素的工况与状态信息,实现生产过程管控的智能化与科学化;

科学化管理: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管控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三、数字矿山建设基本概念

1、数字矿山内涵

技术:现代信息、数据库、传感器网络、智能化控制;

范围:生产活动的三维尺度范围;

对象:生产、安全、经营与管理各环节和要素;

手段: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

目标:实现矿山安全、高校、清洁生产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数字矿山建设阶段划分

信息化阶段:地质、测量、采矿专业应;生产运营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

自动控制阶段:自动化装备引进;生产与安全信息采集建设;综合管控平台建立。

智能化阶段:智能化装备引进;远程遥控实现;智能管控实现。

3、数字矿山建设内容

矿山基础数据库建立:地质和生产钻/坑探技术信息库;矿山资源与开采环境空间信息数据库;矿山工程空间信息数据库;矿山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矿山生产设备基本信息数据库;矿山安全监控信息数据库;矿山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数据库;矿山生产经济信息数据库;企业供销光里经济信息数据库;

通讯系统建设:传感器采集信息传输有/无线网;自动控制系统的有线通讯网络;矿内有线和无线电话网;矿内光纤通讯网;总公司局域网;矿山局域网;

应用系统建设:ERP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信息安全:大系统安全管理、分系统安全管理;

矿山生产过程调度控制系统:皮带远程自动控制、水泵远程自动控制、风机远程自动控制、运输系统红绿灯控制、露天矿GPS卡调系统、语音电话调度系统;

开采环境与过程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重点场所的视频监控、灾害紧急撤退及应急指挥、移动目标出入坑监控与跟踪定位、尾矿库在线监测与预警、露天边坡稳定性监测与预警、通风及地压监测与预警、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监测与预警。

四、数字矿山建设

1、矿山企业基本特征

生产对象:以资源开采为对象,资源分布变化大,生产环境复杂;开采工艺、方法、场地动态变化;

生产力要素:人员、设备多、移动范围大;生产过程组织和实施难度大;

生产过程:工种多、技术复杂;场地分散、可视程度低;通讯条件差;生产计划不确定因素多、实施难度大;生产过程难以精确控制;

安全生产:安全隐患多、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安全生产成本高。

2、国内矿业企业数字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研究:强调概念、缺乏基础研究,过度模仿、缺乏自主产权,注重单项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产品开发:追求短期利益、缺乏核心技术,缺少专注与行业的产品开发团队,难以形成适合行业特点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系统集成:缺乏总体设计、难保项目质量,缺乏专用产品、难以保障系统的稳定与可靠性,缺乏稳定、专业的技术支持、难以实现企业希望的目标;

企业应用:缺乏对需求的全面分析、难以准确确定项目的建设目标,缺乏主动性、难以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果,过分强调传统运作模式、忽略了改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建设、忽视了人才培养和项目运行管理维护的重要性;

整体问题:装备水平落后、缺乏系统性研究,缺乏有效的通讯平台和高度集成的软件系统。

五、松湖铁矿数字矿山建设的设想

1、对新疆天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松湖矿铁矿数字矿山建设的设想:一是要请掌握先进理念和技术成熟软件公司进行设计,要求科学合理,要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

2、可以分批分次由公司统一组织相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只有整体水平和能力提升,才能做好矿山的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工作。

篇2

中图分类号:TB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27-02

目前,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均在快速发展,在信息时代,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在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准东二矿在开采、生产等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与集成化,同时,数字化矿山也积极建设,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是准东二矿建设的主要趋势,在其作用下,准东二矿的发展具有了绿色、高效、安全与高产等特点。

1 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概况

1.1 数字化矿山的含义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矿山随之出现,它主要是指煤矿开采与生产等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数字化矿山的原型为矿山系统,其参考系数为矿山的三维坐标信息,其理论基础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信息结构框架,在此框架中嵌入了矿山的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了高效的、有序的、全面的整合,从而实现了矿山开采的无人化、数字化。数字化矿山实现了对矿山的监测,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构建了一系列的原型、力学模型、系统场、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型等。

在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矿山信息具有了多维与动态的特点,此时的信息和煤矿设备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使矿山数据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根据数据,全面分析了矿山的特性与规律,在此基础上,矿山的开采实现了自动化,使其生产与管理合理、高效、安全、环保与节能。

1.2 数字化矿山的特征

数字化矿山源于数字化地球,主要是在矿产领域应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它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其一,数据的获取、存储与表述等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便捷性与智能性;其二,矿山的设计、规划与管理均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与自动化;其三,矿山的生产、经营与决策实现了最优化,在此基础上,矿山的效益与效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四,矿山的生产流程与设备运行均实现了自动化,使其操作实现了无人操作或者远程操作。

1.3 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现状

在国内方面,关于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研究,我国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部分矿井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同时在无人开采、GIS与ERP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研究时间较短,位于初级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信息化阶段,在矿产生产过程中,虽然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但数据的作用并未得到发挥。纵观全国的煤炭企业其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偏低,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仅有少数企业开始了信息化系统整合与业务整合,其中仅有1%的企业实现了信息化应用[1]。

在国外方面,众多发达国家均积极建设着数字化矿山,其建设的重点为自动化采矿与远程遥控。对于全矿井而言,实现自动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减少了井下作业的人员,在优化生产系统的基础上,还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保证了煤矿的生产效率,满足了能源节约的需求;同时它保证了信息的有效采集,对于各种灾害的预测更加准确与有效,使设备故障、矿井安全、自然灾害等情况有所缓解。数字化矿山的建设使信息的采集种类更加丰富,在信息数据的支持下,全矿井自动化与智能化得以实现。

2 数字化矿山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矿山建设主要是对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进行应用,在技术的保障下,井下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化的控制,此时煤矿的设备与环境安全信息均展现在了统一的网络平台,调度室可以根据网络信息,掌握系统体系结构,进而构成了新型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与模块化的特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网络平台的建立,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业方面,对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以太网的宽带有着较大幅度的提高,使其数据传递具有了一定的安全性与实时性,并且实现了音频、视频与数据三者的合成。数字化矿山中的网络平台建设,其发展方向便是三网合一,此时其网络传输平台具有统一性与高效性。

(2)监控系统的建立,数字化矿山的实现,需要完善的监控系统,此系统对数据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注重生产数据、安全数据的获取。在数据获取过程中人工检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自动化采集手段的完善与改进也十分关键。完善的监控系统与传感器为数据采集提供了技术保障。

(3)信息系统的建立,数字化矿山的可靠保障便是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矿山二维电子矿图、三维地质模型、井巷工程模型与数字地面模型的运用,使矿山的各项内容均十分明确,对其进行的管理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与时间顺序,此时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视性与较高的透明度[2]。

(4)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主要是集成了各个子系统,对子系统中的运行界面进行了整合,使数据得以查询与汇总。但该系统未能促进子系统的协同联动,其中数据采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与模型分析系统的独立性较强,未能实现管控一体化的目标。

(5)资源计划系统的建立,此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综合管理等,此时管理的主线为项目管理,旨在提高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才能够实现精细化与合理化。

(6)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该系统建立的基础为四维地理信息系统,其中融合了方法库与模型库,为危险源实现了有效的辨识,进而有效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3 准东二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重要性

3.1 保障着煤炭行业的安全

煤矿井下作业的危险系数较高,在工作过程中,位于地表深处,不仅环境恶劣,同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极易出现自然灾害,主要的灾害有五类,分别为水、火、粉尘、瓦斯与顶板。由于煤矿的自动化水平偏低,导致事故频发,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为了减少生产的经济损失,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建设数字化矿山,通过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矿井范围内的数据进行了数字化的再现模拟,从而全面掌握了矿山的地理信息。通过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对矿山灾害实现了预警与预测,在此基础上,矿山的安全事故有所减少、甚至实现了杜绝[3]。

数字化矿山建设使矿井生产具有了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井下作业人员有所减少,不仅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还保证了生产的高效性。

3.2 提高了煤炭行业的效益

准东二矿建立数字化矿山,主要是借助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信息化方式的运用,结合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煤矿所涉及的勘探、管理、施工、生产与科研等信息资源均实现了共享,在此基础上,煤矿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进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经营目标。

4 准东二矿数字化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

准东二矿在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其发展趋势是良好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的建设相比,二者的差距是显著的。目前,数字化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资源管理不充分

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是矿山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各个企业均十分重视其建设,并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投入不合理的问题,其中轻管理、重技术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管理未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致使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未能达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均未能得到提高,因此,准东二矿的数字化矿山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数据库资源管理过程中,缺少高效性与全面性,现有的数据不能实现对矿山的有效预测,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偏低[4]。

4.2 软件平台不合理

每个矿山的发展情况均有所不同,在矿山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以矿山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使软件平台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保持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与集成性。但准东二矿的生产数据交互通讯系统研发不足,在此基础上,应用软件未能有效结合矿山业务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数字化的建设。

4.3 软件标准不统一

目前,关于数字化与自动化的设备生产厂商众多,在硬件方面,不同厂家的通讯接口与物理接口存在差异;在软件方面,不同的厂家其设计的标准有所不同。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对系统与设备的引进未能统一,使二者的集成与兼容能力不足,制约着数字化的有效开展。

4.4 数字化人才欠缺

准东二矿的数字化矿山建设缺少可靠的数字化人才保障,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落后性,未能满足设备引进、软件推广的实际需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匮乏,未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与应用,致使软件与硬件的资源利用率偏低。

5 准东二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建议

5.1 建设的原则

首先,可靠性。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前提便是可靠性,针对煤炭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建设的系统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系统中涉及到的硬件设备要适应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其次,可控性。针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子系统,为了降低井下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率,可远程控制子系统必须依据严格的操作权限进行控制。再次,先进性。关于选用的软、硬设备,要具备先进的技术与全面的检验。选用先进、可靠的软件和硬件,能够提升系统的技术性能,延长其使用的时间。最后,可操作性。针对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特点,要提供先进的,易于维护的人机界面功能,并且要提供信息共享与交流、信息资源查询与检索等快速工具[5]。

5.2 建设的对策

关于准东二矿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具体的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5.2.1 落实总体规划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将发展战略与数字化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制定中长期的总体规划,并且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数字化目标,使数字化矿山建设更加稳定与有序。

5.2.2 建设的标准化

准东二矿的数字化矿山建设要得到国家的重视,并要求政府部门、矿山企业、科研机构与供应商等进行合作,通过内部沟通的加强,设备、系统与软件应用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将有所提高。同时,标准化的建设利于减少企业的投资,使其投资的效益更加显著,防止了设备的重复采购。

5.2.3 攻关专题项目

准东二矿要注重与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沟通与交流,根据矿山的通用性课题进行专题立项,并组织各个机构进行专题项目的攻关。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软件与设备等均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需求。随着设备与软件平台通用性、合理性与前瞻性的增强,利于其推广与应用。

5.2.4 组建高效团队

准东二矿要成立相关的部门,对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门的负责,并且要注重对数字化、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任用。对于有潜力的员工要展开系统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掌握先进的技术;同时要对相关的人才进行引进,为数字化建设奠定坚持的人才基础[6]。

6 结语

综上所述,准东二矿的数字化矿井建设是必要的,它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着矿井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实现了“管控一体化”的目标,使企业的管理具有精细化与动态性的特点。相信,随着数字化矿山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准东二矿的综合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肖科.盛世迎华诞 金秋铸辉煌[J].黄河,2012,10(S1):13-15.

[2]范荣华.浅谈数字矿山建设进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2):357.

[3]李超.矿井数字化及自动化的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5):319.

篇3

一、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

(1)管理水平偏低。近年来,由于国家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煤炭需求量大幅上升。许多煤炭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管理理念的提升。由于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机电事故率约占总事故的30%。另外,对于煤矿机电管理没有跟上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等的现代化步伐。例如: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功能不完善,多项能化控制尚属空白。国外电牵引采煤机均具有建立在微处理基础上的智能化监测、监控和保护系统,可实现交互或人机对话、远程控制、无线电摇控,具有工况监测及运行状态显示、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故障诊断及预警、自动控制、自动调高等多种功能。(2)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仍有空间。尽管现在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着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外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同时一些煤矿的机电管理机构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管理人员不足,专业组织未能健全,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3)机电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办法,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而性和主动性。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无十分准确而清晰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二、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1)加强职工的技能素质培训。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安全高效的关键在于提高全体员工技术素质,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以高度的责任心科学合理地检修维护设各,才能强化机电设各管理。煤矿工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能部门可以针对专业岗位和个人特长采取灵活多样化的培训,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技术水平,提倡一技多能,对职工的技能培训要有针对性,要分层次,对操作人员重点培训他们的操作技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应急处理方法。对维修人员重点培训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的现象及处理方法。另外,随着机电设备智能化的投入,还需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机电技术管理水平。(2)建立完整有效的设各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管理制度,使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落实专职检查人员责任制,确保设备出现不完好现象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运转,对岗位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职工自觉保护设备的责任心。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机制,摆正机电安全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保证矿井维护、维修机电设备所需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检测检验。特别对机电设备及机电设备辅助产品要严把质量关,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对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对一些大的技术问题应及时与厂家联系,商讨解决方案,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完善机电设施,便于工人在现场的操作。(3)夯实质量标准化基础,构建特色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企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煤矿实现文明作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是煤矿企业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绩效考核和奖惩体系,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风险抵押制度;坚持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检查,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强化现场监督检查手段,严把“二违”关,提高广人干部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矿井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要大力提高机械装备技术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扩大机电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要加快机电设备的更新与使用,使煤矿要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还要对机电设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的系数,消除煤矿机电设备从生产到采购应用的各个安全短板。针对目前机电使用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先进的机电设备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与机制,并完善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与机制。充分突出机电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永恒主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从而使煤炭得到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尽可能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创造更多的利润。

参 考 文 献

篇4

到2015年,充分发挥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健全完善物联网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初步实现部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物联网发展相互协调,以及物联网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频谱资源分配等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各环节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相互支撑的发展效应。

二、标准制定专项行动计划

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标准。优先支持应用急需行业标准。继续推进公安、环保、交通、农业和林业等5个重点应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新成立5个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结合实际需求,统筹国标、行标规划,研制40项急需的应用标准。后续重点推进各领域的应用标准化工作,完善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各重要应用领域。

三、技术研发专项行动计划

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探索形成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培育和打造技术创新链与产业生态链,支撑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

(一)推动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智能化应用。面向两化融合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流程工业和装备工业为重点,在煤炭、石化、冶金、汽车、大型装备工业中各选择4—5个重点企业开展面向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和节能减排的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转变,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

(二)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需求,选择2—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或相关重点区域,组织实施国家精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开展大田作物、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以及农资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资及农技服务模式创新,并区域扩展;加快实施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试点规模,适时开展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储运管理水平。

(三)推动物流管理智能化和标准化应用。面向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标准化管理需求,加快实施国家航空运输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应用示范工程,并深化拓展试点应用领域,组织实施国家远洋运输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国家快递物流可信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和进出境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物联网应用示范,提升我国物流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选择若干大型制造企业,开展企业物流作业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企业物流作业水平;选择若干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地区,在城市共同配送方面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动技术应用和产品标准的统一,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物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统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挖掘,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推动污染源监控和生态环境监测应用。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需求,在四川、山东等地实施国家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选择若干排放危险废物、放射源废物的企业和医院,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应用示范,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选择2—3个河、湖分布数量较多且水质安全隐患较大的省份,支持地方开展水质量监测应用示范,为实现水质改善提供技术手段;选择若干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支持地方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应用示范,对火电、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进行重点防控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选择若干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火电厂开展污染源治污设施工况监控系统应用示范,提高污染治理监管水平。开展进境废物原料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进境废物原料监管水平;在吉林、江西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旅游景区,实施国家林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3—4个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林业资源和生态旅游安全监管和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我国生态保护和服务水平。

(五)推广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需求,突出煤矿安全监管重点,开展煤矿安全设备监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实施国家矿井安全生产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覆盖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的网络化采集,实现对矿井透水、瓦斯、粉尘等事故灾害的预防预警和自动处置,探索完善矿井安全生产物联网技术标准、装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矿山企业安全防护水平;加快实施国家特种设备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信息追溯、动态监管、实时追踪与应急救援,并由电梯、气瓶两类特种设备逐步扩展到其他特种设备;在全国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推广生产环境实时监控和智能处置应用,建立民爆行业生产经营动态监控信息平台,深化行业生产经营信息自动采集和视频监控,提供应急联动服务,提升企业和全行业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推动交通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面向交通领域智能化管理和调度需求,选择2—3个大中城市和2—3个内河流域,实施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车辆识别、航运服务、交通管理应用示范,提升指挥调度、交通控制和信息服务能力,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统计信息的采集;推广客运交通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开展4—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新技术应用示范,包括导航定位、紧急救援、防碰撞、非法车辆查缉、打击涉车犯罪等,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提升交通安全和社会服务水平;开展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及推广。

(七)推动能源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应用。面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求,加快实施国家智能电网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拓展应用领域,在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等领域实施10个智能电网试点,提高我国电力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在加快实施国家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基础上,继续向其他油田拓展,实现油气生产、炼化、储运、销售全业务链集中管控和精细化管理,降低油气供应成本,增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推广公共建筑节能物联网应用,提高建筑内水、电、气、热等资源的智能监测和控制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八)推动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应用。面向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保障、水土流失治理、水库安全管理突发性事件处理等需求,组织实施国家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区域专业化水库设施安全维护,推广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和信息处理业务体系,满足水利业务应用需要,提高用水安全。

(九)推动公共安全防范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公共安全需求,加快实施国家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深化婴幼儿乳粉及酒类应用,建立健全肉类、蔬菜、中药材等重要商品追溯体系,逐步扩大监管食品品种和应用范围;选择部分直辖市和重点城市,实施国家公共安全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重要活动及场所保卫、机动车整体管控、流动人口管理和城市核心区立体防控及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等重点应用示范,提升社会治安水平;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消防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火灾隐患的排查预警;选择重点企业和危化品集中地区,组织实施国家危化品管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危化品存储和道路运输监管应用示范;开展灾害性气象信息采集和实时处理应用示范,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中西部灾害多发地区,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应用示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十)推动医院管理和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面向医院智慧化管理、社区远程医疗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选择10个左右信息化基础好的三级医院,重点开展面向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的医院管理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逐步向全国推广,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选择部分养老机构,组织实施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对集中养老人员提供智能化服务,依托养老机构对周边社会老人开展社会化服务,并逐步向其他养老机构推广;在4—5个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社区中心及时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开展相应医疗和健康服务。

(十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网的精确诊断和一体化管控需求,选择5个城市,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对地下管网、立交桥、井盖设施、无线基站、城市内涝、供排水设施、地下空间安全等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在线监控、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

(十二)推动智能家居应用。面向公众对家居安全性、舒适性、功能多样性需求,在大中城市选择20个左右重点社区,开展1万户以上家庭安防、老人及儿童看护、远程家电控制以及水、电、气智能计量等智能家居示范应用,解决制约规模化推广存在的产业链协作不足、成本过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带动智能家居技术和产品突破,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十三)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展应用示范。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按照《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明确的重点任务,积极组织实施《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应急救援、智能教育、智能水利、智能旅游等十三个应用示范工程。各行业主管部门优先在无锡示范区部署相关行业物联网应用试点,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十四)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对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五、产业支撑专项行动计划

协调推进物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交通、能源、水利、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国防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为引领,结合地方基础和优势,充分考虑技术、人才、产业、区位、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因素,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应用示范的紧密结合。

六、商业模式专项行动计划

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造商业模式交流环境。推广成熟商业模式。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多种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升物联网专业服务水平。加速物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探索发展新的物联网专业服务。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

七、安全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推进物联网关键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强物联网安全标准实施工作。建设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检测评估平台。建立健全物联网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物联网应用安全风险管理建设试点。从物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可信身份认证和安全控制、网络安全防护、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展支撑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八、政府扶持措施专项行动计划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加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力度。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提高对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比例。国家973 计划重点加大对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信息安全等物联网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国家863 计划重点加强对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小型化传感器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仪器仪表技术研发的支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加强面向农业、制造业、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

九、法律法规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