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19: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甘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融入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位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重构课堂标准,打破教学与学生素养脱离的局面
一般的音乐课课堂,都是教师教学生简单的唱完课本上的歌曲就算完成了课堂任务,学生只要上课学会了一首歌就算是最大的收获。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音乐课时要从审美、兴趣、个性发展、弘扬音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出发;针对每个年级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好音乐课也不是只要教会学生歌曲这么简单。音乐科教师需要重构课堂标准,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着眼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如:现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随着各种电视节目传播,《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等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老师的点拨。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音乐带到课堂来,指导学生鉴赏,使音乐课堂成为时代潮流与价值精神的展现舞台。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如《保卫黄河》有着非常鲜明、生动有力的音乐形象,它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声调特征,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巨浪的热烈场面,生动的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在这一刻学生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出爱国主义热情,以及顽强的斗志。又如欣赏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梁祝》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深深的吸引、打动。这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此外,课外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等等。我们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向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素养
新的音乐课标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和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表演的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表演是另一回事。鄢、爱跳、爱表现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渐渐地被磨灭了。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地歌唱、表演,就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一种做人的勇气的培养,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机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其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通过《让我们手拉手》、《大家来唱歌》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感受,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达到情感体验和提高审美素质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经历了从“音乐美育”到“音乐审美教育”,再到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确立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转变,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主线。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实质及其确立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十年课改始终牢牢把握“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音乐审美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将应用于新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新《课标》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头条理念得到凸显,同时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品格和创造,这是对传统音乐教育极端功能化的深刻反思,是音乐教育科学本体价值的回归。
《课标》将“音乐审美”的内涵明确定义为: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个界定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也和现代美育思想的发展戚戚相关。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之初确立的音乐美育思想,其诞生就和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他们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音乐美育是辅助德育的重要手段,这种美育观深深受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乐以修身养性、以乐教完成德育”文化传统的影响。“礼为德育、乐为美育”,的西方美育思想中国化的尝试,将中国古代的礼乐思想与西方美育思想融合,赋予了中国古代乐教以新的时代内涵,推进了中国美育的普及。
音乐美育的思想也随着现代美育理论的深入研究而不断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育观念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初期的美育有鲜明的不同,从着眼于现代教育的完整性而提出的美育是德育和智育的辅助,发展到现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强调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转变丰富和拓展了人们对美育本质和作用的认识,也确立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音乐审美教育”的思想。20世纪末的素质教育改革,明确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的提出,突出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不仅凸显了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独特价值,它作为一种具有陶冶情操、促进德育功能和文化理解的综合教育理念,成为国家教育方针中促进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如何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2.1 牢牢把握“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实现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文化认知的有机融合
音乐课程的审美性以及审美作用的凸显不是指要在音乐课程教学中丢弃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反,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依赖于音乐实践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和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音乐的创作表演有其艺术特性,决定了音乐的欣赏、表演和教学都有特定的实质与技能要求,这是由音乐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只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认识多元的音乐文化,正确理解各种艺术表达形式,而这也正是音乐审美体验和认知文化的过程,也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音乐音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有组织的音响能激起人的不同的情绪情感反应,对人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它精细人的感知,深化人的思维,丰富人的情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感受与理解音乐,才能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重视在“音乐情感体验”中增进“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可以理解为音乐能力的总和,包含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即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过程。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应在掌握一定程度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上,在音乐本体的艺术实践中,在对多元文化和不同艺术门类的探究与感知中,在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中形成。
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密不可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理念,而“音乐审美”不是空洞、虚幻的目标或口号,其内涵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其中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依靠的是建立在音乐听觉能力之上的对音乐艺术的有效理解。沟通和交流离不开以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表演活动。“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则需要有“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简言之,音乐素养是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根基,正由于“音乐素养”对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值得重视。
2.3 重视“音乐本体”,倡导有效的音乐教育
“音乐本体”即音乐自身,它可以泛指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文本(乐谱)或音乐作品的音响,可以是指音色、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等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也可以指构成音乐作品、形成某种音乐风格或表现特点的内在规律。
在课程改革之初,在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于“知识与技能”要求矫枉过正,过于忽视音乐学习的技能要求,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效果,满足于学生课堂层面上的广泛参与,把音乐课上成了一堂“综合课”,或者使得音乐课堂成了一堂娱乐活动课。在音乐教学中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文化认知等各面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局限于浅层次的场景描绘,将对学生的音乐要素把握要求降低到只要学生参与其中。这是忽视音乐本体的表现,致使音乐课堂游离在音乐之外,音乐本体的失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音乐课程教学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提不上去,因此,要科学认识音乐教学规律,正视音乐本体的重要性,倡导有效的、使学生真正受益的音乐教育。
2.4 重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课标》要求系统学习母语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特别需要学习的,便是本民族世代相传的、最具民族音乐特征、自幼耳闻目睹受到习染的民族传统音乐。这就要求音乐教育者从我国五大传统音乐精粹中,发掘和建立适宜学生学习的本土民间传统音乐资源库,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11-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一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音乐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在全新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音乐教学理念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在这样的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时期,日喀则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音乐教师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且在一系列的改革、发展基础上,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伟大成就。
然而,在我们面对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可喜成绩时,却不得不正视当前日喀则地区初中音乐教育中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过分地追求形式主义,在没有理解学科综合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弄成了“大拼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教学;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有些音乐课堂的合作学习时效性不高,且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等。
上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导致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更严重地影响了课堂功能的整体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审美为其主要核心的教育,研究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审美要素以及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特征已成为了当今音乐课程最突出、最重要的课题。所以,在现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已成为了当今时代赋予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使命。
其次,扩大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管其是否有音乐天赋,都应让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快乐。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为学生讲解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地域风俗,提升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及了解,让他们富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
不可否认,音乐教育是一种承认个别差异的教育,然而,承认个别差异并不代表着“选择”和“淘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以开发,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相信这是每一名音乐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第三,重视学科综合、创新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领域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倡导各科课程逐渐向学习者的生活和经验回归;重视学科课程与学习者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结合以及整合。由此可见,要将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密切地联系起来,不仅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所以,初中音乐的教师们应尤其注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更能加深学生对该音乐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第四,了解多元文化、重视教学评价和反思。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与发展的世界,学生只有详细地了解多元文化、认识多元文化,才能够接受、尊重多元文化,并从各种不同文化中汲取精华、丰富知识。所以,当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教师们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审视各种文化,找出其中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为其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三 小结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观、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然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初中音乐教师们应顺应时展的潮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1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和重要性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初中音乐教学也迎来了不断地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始在教学之中得到渗透,这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就有合作学习策略。下文首先分析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以及其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1)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合作学习策略是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达成小组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产物,目前,这一教学策略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且在实践过程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来看,合作学习策略是核心素养的教学产物。合作学习策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定小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特点,把不同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小组之中,由此实现小组内部的实力平衡,从而推动学生优势互补。第二,定目标。就是教师或者小组内部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来确定最终的教学目标。第三,定分工。在确定了总体的目标之后,小组内部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内部分工,从而实现对学习目标的实现。(2)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总体上来看,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的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教学形式刻板僵化,无法让广大初中生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但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趣味。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往往更为强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让学生出现了被动接受的情况,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合作学习策略下,课堂形式更为生动灵活,这对于学生学习趣味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后,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想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充分提升,单纯依靠课本的教学还是不足的,还需要引导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从而实现彼此取长补短。借助于合作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实现相互学习,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快速养成。本人在音乐课堂中会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1-3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如:‘辨真批假’策略,1个小组公布自己组的讨论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表决。在这策略中,教师能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创编环节我会采用“海报旅行”策略。在小组创编结束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传递、阅读作品,直到每个组都把所有组的作品阅读了一遍,并对喜欢的作品投票。这个策略无形中让全班同学都进行了交流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通过学习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更主动、积极了,同时音乐知识水平的提升也较为明显。
2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不足
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初中音乐教师的普遍认可,并且在实践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实践过程之中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组分配不当,无法实现学生优势互补。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构建小组。但在实践过程之中,一些教师对于小组的分配较为简单随意,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小组分配,这就造成了学生后期无法实现有效的互补学习。第二,目标订立不当,学生无法实现技能提升。在初中阶段,不同的学生因为天赋素养不同,以及音乐知识积累水平不同,所以僵化的教学目标往往无法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当前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采取了僵化的目标设计,从而无法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第三,小组分工不当,学生音乐技能成长缓慢。要想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还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之间实现更为合理得当的分工,由此才能够推动学生的成长。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小组内部的分工安排,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知识进步缓慢。
3教学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建议
一、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意义分析
(一)满足新时期音乐人才储备需求
核心素养作为素质课改背景下主导教学思想,在音乐表演专业所具有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学生音乐乐理知识储备、音乐演唱基础技能,综合表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音乐表演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所呈现的意义十分显著,能够切实满足新时期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储备需求。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针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提出全新素质要求,市场更加看重学生音乐表演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因此,学校有必要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做好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
(二)促进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综合性培养学生专业品质,提高专业教学效率。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考虑,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能够构建全新的音乐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积极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率,以及专业学习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应该针对具体课程内容进行教学理念、方法和渠道的创新。
二、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一)完善音乐表演课程内容体系
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教师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建设[1]。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根据音乐表演市场环境,搜集相关的专业资料,并进行课程内容有效整合,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统计调查。之后,教师深入音乐表演市场环境,对该专业人才储备需求进行掌握。然后,根据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建设。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当今社会领域不同音乐类型,以及音乐发展理论研究,以及现实表现等资料展示到课程当中。同时,教师需要合理搜集民族音乐以及民间音乐,从而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音乐表演思想认知。此外,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加强与学生职业发展相挂钩的课程内容发掘与探索。在设计课程内容之前,需要对班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音乐表演专业今后的发展规划。之后,根据学生具体的职业需求,合理设计职业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对音乐表演专业掌握,更加符合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学生音乐表演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音乐基本能力培育
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音乐表演专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学生基本能力培养。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有效培养。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音乐表演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让学生在音乐表演学习的过程中,对高低音、音阶,以及和弦的乐器,形成准确的认知理解,从而保证学生在音乐表演专业领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具体。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节奏感有效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节奏感知训练。根据自身对节奏的掌握,进行肢体协调训练,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律动知识、技能更加科学、合理。在组织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节奏感训练。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所呈现的节奏和律动特征,合理地配合相关肢体动作,从而增强学生音乐表演的灵活性与感染性。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有效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提升自己,全面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在音乐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表演与演出。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表演素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利用音乐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三)强化音乐表演技能培育
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学生音乐表演技能培训[2]。根据音乐表演专业要素,就弹唱演导等方面进行能力培训,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加丰富新时期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首先,在弹奏技能方面,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学生钢琴、手风琴等经典乐器弹奏技能培养,让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音乐表演技能,在乐器的伴奏情况下,整个音乐表演更加生动、鲜活。其次,在歌唱方面,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加强音乐歌唱技能,以及歌唱类型的讲解与渗透。让学生充分掌握民族、美声等多种唱法,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演唱技能更加全面。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音乐演唱与表演建立有效联系。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参与音乐剧以及音乐舞蹈等活动训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音乐表演专业技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全面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此外,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表演专业范围内创新和创造能力有效培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活动当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文艺汇演进行编导,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作能力。
(四)拓展音乐表演教学渠道
音乐教师为实现核心素养教学改革,需要针对音乐表演专业,对教学渠道进行创新与优化。首先,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微课视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微课视频资源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表演专业知识,提供便利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乐理知识,以及音乐表演方法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自主性。同时,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下载音乐表演专业资料,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或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与其他学校音乐表演人才进行沟通和互动,围绕音乐表演专业技能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核心素养。
(五)健全音乐表演心理素质
在音乐表演专业领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学生专业品质建设的关键[3]。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重点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从而实现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有效提升。首先,在教学领域,教师需要向学生渗透与心理调节有关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之前,能够有效调节自身心态和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姿态,保证音乐表演活动进行的更加顺利。其次,教师需要积极组织规模性、规范性的音乐表演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端正音乐表演活动的训练态,和表演习惯。让学生参与多次的表演实训,进一步强化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像对待正式演出一样,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找寻音乐的表演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正规的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和思想认知,从而以端正的心态,面对音乐表演和演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能够临危不乱,从容淡定。此外,针对音乐实际表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地渗透给学生。并在音乐课堂上合理地进行案例分析,情境演示。引导学生当遇到演出或者表演事故时,应该做怎样的专业处理。如此一来,如果学生在真实的表演过程中,遇到突发事故,也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合理地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六)建立科学、合理评价体系
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领域,教师为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效贯彻,需要加强评价体系创新。在评价思想上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综合表现。其次,教师需要重点强调评价方法创新。将学生音乐表演活动表现制作成视频,站在专业角度为学生提供指导,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身具体的学习表现,以音乐表演学习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学习经验。同时,教师需要贯彻全过程评价模式,从学生音乐表演专业学习态度、演唱技能、表演形象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与评估,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具体,为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提供重要依据。再者,音乐教师不妨创新教学评价载体。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在课堂当中,在训练中以及在比赛中的音乐表演,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在教学评价活动环节,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身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临场反应能力进行评估与分析,然后,将自身的表演情况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分析自身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积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从而不断提升自身音乐表演能力。此外,音乐教师为保证所获得的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不妨利用的信息技术,构建学生专业学习电子成长档案,将学生在不同时期专业领域的学习进展,以及所取得的专业成绩进行数据统计,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学生在音乐表演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之后,音乐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当前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优势和不足,然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从而保证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更加有效。
三、结语
综上,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音乐表演专业教师需要重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与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表演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学习动力,健全学生专业学习品质,提高音乐表演综合素养。
展望整个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几乎只是小学生的机械化的唱歌课,使得整个的音乐教学的效果极其低下。在音乐教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实是“审美”,提升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赋予他们寻找美好事物的眼睛,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虽然,唱歌是学习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更不要说现在小学生音乐课上的唱歌早已失去它应有的灵魂。为了追寻我们已经失去的教学灵魂,我们的小学生音乐课堂中的唱歌教学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以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端正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我们要做出改变的第一步。下面本文将针对此问题作出一一论述。
一、唱歌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在儿童时期培养儿童歌唱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唱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可以使得儿童轻松地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等。通过唱歌还可以使儿童感受曲调旋律的音乐美感,有益于日后对其他乐器的学习,这种方法产生的不仅仅是声音,而是真正的音乐。唱歌就像是一把打开音乐这个巨大宝藏的钥匙,拥有良好的唱歌技巧和能力,对其在音乐领域进行深造和掌握相关的乐器是一个巨大的助力。有利于我们人才培养从小学阶段就能够得到身心和智力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歌唱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加强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也是我们音乐学习中的一个很好的助手,为以后进一步提升音乐方面的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结合苏少版教材探索音乐课堂上的唱歌教学方法
针对唱歌教学的自身特点,结合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本文对唱歌教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模式进行了较有针对性的探索。下面我们将从审美感受能力、课堂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的活学活用以及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展开本文针对唱歌教学方法的整体论述。
1.以审美感受能力为教学核心
教师在唱歌教学上应力求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及特征出发,达到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首歌的教授,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歌词感悟歌曲中所蕴含的优美的意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歌曲。如三年级教材中《美丽的黄昏》是 一首欧美歌曲,歌曲描绘了夕阳西下和远处教堂传来钟声的美丽景象。只有理解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东西,才能提高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水平,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唱歌能力,增加唱歌时的心理震撼力,使歌曲更有深度。
2.梳理唱歌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步骤
我把唱歌教学的步骤具体划分为:熟悉歌曲、分析歌曲、思考歌曲和表现歌曲四个主要步骤。我们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逐步充实,按部就班,就能提升唱歌教学的效率和效能。有利于整个唱歌教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促进学生唱歌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唱歌方面的活学活用能力
这一层次的唱是教师指点学生把文本的精华内化、积累、沉淀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创新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多组织唱歌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提升整个唱歌教学活动中的效能,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是可持续的。
4.朗读教学法在唱歌教学中的应用
在朗诵状态下唱歌,可以使得声音更加自然,也容易使唱歌中的高中低三个音衔接得更加紧密。朗诵中加入感情,更容易增加歌曲的情感厚度和自身的立体感,更有震撼力。
音乐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音乐课堂上的唱歌教学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迎着素质教育的春风,作为音乐教学的前沿的实践者必须做好新时期的唱歌教学方法的探索。以上就是本人针对此问题的几点不够成熟的看法,望对成熟有效的唱歌教学模式的建立有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h.谈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黄河之声,2010(4).
在高中教育阶段,音乐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然而,很多音乐课堂教学却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那么,教师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的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呢?要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教师主观方面应多努力,多尝试,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以实现其有效教学。
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所以,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更要得法。我们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在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展现,与老师共同研讨、共同交流的场所。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设计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便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人们的身边。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放松、主动、投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合理利用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怎样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首先要明确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不能喧宾夺主。其次要明确课件是为课堂提供方便而存在的。比如快捷,占用空间小,可重复使用等,都是它的优点。但我们要客观认识到它的弊端,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其屏幕的视觉感受会干扰学生的听觉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万一设备出问题,或停电等,就会让有依赖性的老师无所适从。因此盲目夸大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注重自身基本功的提高,抱着唯有课件的课才是贯彻新课标的认识,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充分认识到人与机器的主次关系,注意到声画穿插的恰当时机,注意到动静结合,巧用课件,活用课件,才能让它很好的为我们的音乐课锦上添花。
前言
现阶段的中职教育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反思中职音乐教学,我们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究竟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不辱中职学校的教育使命,培养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与人文素质呢?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思路,践行音乐教学人本理念,服务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一、现代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思路创新的客观要求
(一)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下简称《原则意见》)强调指出:中职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见,中职学校非音乐艺术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应毫无例外地根据学生现实的心理特点和未来的职业要求特点来创新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服务学生包括音乐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学生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
根据《原则意见》,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之必修课的艺术(或音乐、美术),“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可见,音乐教育是中职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培养与熟练掌握的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门音乐技能。由此,创新性地改革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务实地贯彻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与聆听为主的原则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愉快教学、启发、合作等方法,运用肢体语言、音乐律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享受音乐、动起来的亲身感受、体验和探究内涵丰富的音乐情感,深刻体会不同地域或风格音乐的差异;倡导学生泛听与精听、整体听和局部听相结合;听辨音乐表现手段与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培养形象与整体的感知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鉴赏活动,形象化地感受和分析具体作品的体裁、风格、旋律、音色等音乐要素以及作者、背景等,并积极交流与分享心得;促进学生把所学作品基本知识主动建构为新的思维模式,以备日后应用创新。
(二)循序渐进与团结合作的原则
在歌唱与演奏学习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训练,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多听多看名人名家的演唱及演奏,逐步了解和体会他们对作品的驾驭方法。在音乐与舞蹈、戏剧表演模块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练习和排练,有针对性地观看或观摩优秀作品,积极地简易创编作品。诸如,要教学生学习舞蹈《红旗颂》,可先让学生看碟或视频,然后感受体验其所要表达的意境、情感、内涵,再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作品,自觉创编作品。同时,要让学生在合唱与合奏活动中加强合作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重视作品的整体效果感受,力求个人英雄主义或突出个人音色效果。
三、现阶段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的途经思考
(一)践行音乐课堂教学人本观念
中职音乐教师要努力去理论化地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模式和以“导学”为核心的教学结构,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来精选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要彰显“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的特点。
(二)突出生活实践与学以致用
音乐教师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探索创作实践。扩大课堂教学的范围,积极组织学生深入生活采风,寻找音乐灵感,捕捉创作素材,培养学生感悟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要积极创造条件,展示学生的才华与自信,诸如,在校内举办“红色五月”合唱比赛、艺术合唱团表演、“校园十大歌手”选拔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竞赛(声乐、钢琴、舞蹈等)。
(三)教学微方法改革与素质提高
音乐教师要自行创编一些学法小窍门,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诸如,在歌唱气息的解决上,可用闻花、叹气、抬重物等多种方法来进行。“闻花”,问“花香不香啊?有没有闻到心里去啊?”慢慢地,吸气抬肩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呼气时,可形象地告诉学生“想象着要吹走面前一朵花上的小虫子,但花朵又非常娇嫩,那么我们该怎样吹呢?”学生会缓慢、比较集中地轻轻地吐气。另外,学生可用拖把分别顶住腰肋两侧、丹田、小腹、后背、前胸等不同部位,用心感受气息的正确运用;同时,可分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学习、监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学生可一边练习气息动作,一边唱歌,避免身体的僵硬。
结束语
中职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务实地创新音乐教学思维,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人文精神、培养健康向上心态、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服务于未来人生职业的蓬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71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当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更新,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这种新教学理念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采用新的授课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合理选择音乐教材,灵活运用各种音乐教学设备,让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才能对音乐课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精神集中的时间短,并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时时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新鲜而有趣[1]。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针对小学生们喜欢听流行音乐及动画音乐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情境,围绕主题设计审美情景,激起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渴望、培养学生主动地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实现营造和谐高效的音乐课堂。只有这样,我们音乐老师才能实现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二、积极创设情境来强化音乐教学效果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课堂情境是实现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关键。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触发学生的情感,让其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这就需要进行情景的创设,构建和谐、宽松、充满音乐美感的教学气氛。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才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人在这种情绪下学习,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2]。
(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按照相关的教学目标要求,为学生的有效探究知识,要以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标准设计好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创设出一种真切的教学情景,有效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音乐,去思考问题,体验到音乐课程的深刻内涵。例如,在教《摇篮曲》时,可以设计先播放《摇篮曲》曲目,再轻声问小学生们:同学们在此时此刻想到了什么呢?有没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似像什么情形?这样,小学们就会思索与这《摇篮曲》曲目的相近情形。好似小学生很容易想到在小时候被妈妈哄睡觉的情形,感到很幸福、很温馨。在这基础上,就可以顺着进行母爱教育,用情感激励小学生们积极地来学习,带着感恩的心态来学习《摇篮曲》。从而让小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柔安宁、优美抒情地学习演唱《摇篮曲》,歌曲中的内容思想就很容易被小学生们接受,触及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对小学生们思想的教育,也让他们的学习的兴趣更强烈;他们感受到学习探究知识中的喜悦,实现了在音乐课堂的育人价值的高效价值。
(二)充分利用小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表演欲望、参与积极性高等特点,可在小学的音乐课上时,一边播放要教的音乐歌曲,一边分配角色小学生表演情景,让音乐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小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故事、高效的课堂。例如,在教《我和你》时,这是我国在2008年举行北京奥运会时的开幕式主题曲,由刘欢和英国莎拉?布莱曼共同演唱,旋律上舒缓、优美、大气,歌词上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主题上立意深刻。我们很难教小学生学好这种高难度的抒情作品,但是如果歌曲中的主题是传达的和谐世界的美好,从而设置教学的情境,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如让学生随着旋律的进行面对面站立,手拉手,相互凝望,待旋律发展至处,让学生体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愿望,让他们彼此深情拥抱,双手轻拍对方的后背并齐声高唱"永远一家人"。这样,小学生们就很容易置身入歌曲的主题中,很容易体会歌曲的主题。
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音乐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强大动力,可以让小学生同音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小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健康成长,也让音乐课发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价值[3]。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审美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讲述更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
(一)视听结合。在欣赏歌曲时,小学生们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小学生们还是一头雾水,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具体直观。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借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小学生们感知音乐,激发其欣赏的音乐作品兴趣。例如,在教《小青蛙》时,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在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中,视屏上分别出现了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绿色的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小学生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
(二)音乐游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让小学生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意境。例如,欣赏《火车波尔卡》时,让小学生们边听边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游戏,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形式多样的音乐游戏是培养小学生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和德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动机。音乐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应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合理进行教学,同时把情感融入课堂中。音乐教师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打造音乐魅力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所谓的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倡导和建立的一种音乐体系,也是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美育教育的黄金阶段。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简单的学唱模式,要通过认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来指导音乐教学,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性的音乐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歌唱中学会听、唱,在创造中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柯达伊教学法下的音乐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听唱读写中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一、集体歌唱,培养兴趣
众所周知,柯达伊教学法采取的是无伴奏的歌唱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感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有巨大的帮助,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柯达伊教学中,组织学生无伴奏地集体歌唱也就成为该教学方法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也是锻炼学生唱歌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种太阳》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唱”的能力,也为了确保音乐课堂的高效实现,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先以清唱的方式教学生唱一次,之后,引导学生先“读”歌词,即: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 一个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 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 送给北冰洋……之后,在组织学生学唱和轮唱,最后以“集体合唱”的形式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应用柯达伊教学法,使学生在集体唱、人人唱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养成“对位的耳朵”,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曲调学习,打好基础
曲调学习是小学音乐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柯达伊教学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仅是简单地教学生唱歌词,并不学“曲调”,导致很多学生学了很久的音乐,但不识谱,不懂曲调。所以,在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时,我们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来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进而为大幅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质量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新年好》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也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先从曲调开始教,通过人声来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歌中包含的情感,即:
1 1 1 5 | 3 3 3 1 | 1 3 5 5 |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
4 3 2 ―| 2 3 4 4 | 3 2 3 1 |
新年好,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1 3 2 5 | 7 2 1― ||
祝R大家 新年好。
先引导学生学唱曲谱,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纠正、互相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自主地将歌词添进去,以词来代替曲谱,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对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时,我们要组织学生在曲调学习中享受音乐,感悟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进而为学生健康地成长做好保障性工作。
三、手势教学,提高效率
柯尔文手势教学是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将音乐课堂形象化,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之一。所谓的柯尔文手势是用不同的姿势,通过在空间中的高低位置显示高阶中各音的高低关系的一种方式。我们要通过口与手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手势的辅助教学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利用大指向下表示“Fa”,向下倾向于Mi;大指向上表示“升Fa”,向上倾向于Sol……先组织学生从基本的手势学起,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手势的表达含义,之后,再用手势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辅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进而为高质量音乐课堂的实现作出贡献。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来指导小学音乐教学,使学生在无伴奏的环境中感受音乐中的美,使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在人耳与心灵的碰撞中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在享受音乐、感受音乐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而为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学生健全地发展都作出相应的贡献。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指导下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统继承价值等,提倡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新型小学音乐课堂,要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师生互动,变课堂主体为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环境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因此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视这种“心灵接触”。每节课,从开始到结束始终保持轻松的情绪、亲切的表情、热情的姿态、征询的口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一同创设情境,以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状态。音乐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情感去演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音乐,唱出的歌曲才会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还体现在设计各种有利于音乐学习的场景上。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春天》一课时,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教室布置成美丽的郊野,学生佩戴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头饰,营造出美丽的春天的场景。学生们置身其中,仿佛听见了鸟儿唱歌,听见了泉水响叮咚,看到了美丽的花朵,感受到了清新的青草气息……当学唱歌曲《春天》时,学生就能兴致高昂地投入,跟着音乐翩翩起舞,整个课堂灵动起来了。
表演也是构建小学音乐新型课堂的重要形式。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通过表演展现歌曲情境和魅力,既满足了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又更好地让他们学习了音乐。例如,教学《龟兔赛跑》时,教师把学生分成龟、兔二组,学生边听边表演,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在演中学,在乐中学。这种新型音乐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让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二、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音乐要以审美为核心。启发音乐审美的首要条件是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在学习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音乐课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去感知音乐,去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然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和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比如可采用“比赛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这样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绪异常高涨,思维变得活跃,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此外,音乐课堂还可加入想象元素。如笔者在教唱《火车开啦》时,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演唱,但为了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内涵和情感,笔者让学生展开了想象:“此时,老师带你们坐火车去香港迪士尼乐园,你们坐上火车后,当火车开动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开心!”“激动!”“迫不及待!”……沉浸在美好想象带去的欢乐之中。此时,笔者让学生唱这首歌时,同学们好像真的坐上了火车,歌声中充满了兴奋开怀的色彩,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三、学科综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全面发展
提倡学科综合是体现音乐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基本要求。音乐包含了多种审美要素,它可以和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相融合。学科综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音乐课程人文价值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如今,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认知空间,更好地体现音乐的人文性。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唱歌本身就是“二度创作”。笔者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内容、作者等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想象来处理歌曲。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宝宝睡着了》时,让他们听歌作画。笔者把音乐教室拉上窗帘,配上柔和的灯光,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伴奏,并使用了背景色――蓝色。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浮想联翩,兴致盎然,创造欲大增。他们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同时,用笔画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蓝色的夜空显得十分安宁,星星娃娃和月亮姐姐在天上遥望着大地;可爱的小白兔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甜甜入睡了;一个缀满蓝色星星的摇篮挂在垂下的柳枝上,慈祥的妈妈摇着摇篮,哼着摇篮曲,可爱的小宝宝躺在摇篮里微笑着进入梦乡……孩子们在想象、在听歌作画的过程中感受了歌曲的意境,进而领悟到音乐与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相融相通之处,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四、音乐活动,提升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音乐课标中指出:“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冲动和表现欲望,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笔者在音乐课堂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的音乐创编活动,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动物说话》一课时,出示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丰富多彩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用儿歌的形式来描绘;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舞蹈比较好的学生用舞蹈来表现树爷爷、青蛙、喜鹊、小鸭、小鸡之间发生的童话故事……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并引导了学生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46-01
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的到来,学校和家长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他确实有很多优点,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他可以很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音乐教育的实施者---音乐教师,应该担负起这历史的使命,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随着“二期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音乐教育的阵地在课堂,如何能够提高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要提高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提高自身演唱能力、准确范唱在音乐课中,歌唱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欣赏教学不同,歌唱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更高,歌词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歌唱教学中教师准确的范唱,可以使学生有模仿的对象,教师演唱时的状态,声音的位置,情绪的表现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提高教师的演唱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课已经变成了单纯的观看视频,老师介绍讲解的音乐课,音乐课原本那种琴声悠扬、歌声悠扬的场面变得越来越少,导致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在钢琴技巧上的淡化。音乐课中唱歌、音乐知识、听力训练、欣赏等诸多教学内容都离不开钢琴,当你用钢琴为歌曲伴奏时,动听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变化的音型往往能使歌唱效果更佳;当你在上课前用灵巧的双手,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弹奏一首幽雅动听的钢琴曲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才能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高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提高自身的形体表现能力、丰富课堂教学 新教材中对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的音乐的都有涉及,不但如此,除了音乐以外,舞蹈也是其中的一个亮点,每一册的教材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方面知识的介绍,除了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外,如果老师能够声情并茂的表演上一段舞蹈的话,相信一定会给自己的课堂增色不少,如果能够带领自己的学生跳上几个动作,就更加符合二期课改学生参与体验的理念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生动化、形象化,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高自身形体的表现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