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19: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常见化学计算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正负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
例1.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oL―1的盐酸中。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 72.4%B. 71.4%C. 79.0%D. 63.6%
解析: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H2O——O,得:n(O)=,m(O)=0.35mol×16g·mol―1=5.6 g;
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m(Fe)=0.25mol×56g·mol―1=14 g,则
,选B。
2.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解题时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解析 :混合物加热后减少的质量为NaHCO3分解生成的CO2+H2O的总质量 2NaHCO3==Na2CO3+CO2+H2O
m
168g62g
xg(w1-w2 )g
x=84(w1-w2 )/31
质量分数是(w1-x)/w1=(84w2-53w1)/31w 答案为A
3.极限(极端假设)法
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过程中,根据解题的需要,常采用极端假设法,把问题或过程推向极限,使复杂问题单一化、极端化和简单化。通过对极端问题的讨论,使思路清晰,过程简明,从而迅速、准确的解决问题。常用于混合物的计算、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平行反应的计算等。
例3.某混合物中含有FeO、Fe2O3和MnO2,经分析知Fe的质量分数为56%,Mn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B、15%C、20%D、25%
解析:在混合物中FeO和Fe2O3的相对含量将影响MnO2的含量。为求出MnO2%的取值范围,可先假设混合物只由FeO和MnO2组成,则FeO的质量分数应为
72/56×36%=72%,
MnO2%=28%
Mn%=17.7%
再假设混合物只由Fe2O3和MnO2组成,则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MnO2%=20%
Mn%=12.6%
可见,Mn含量的取值范围在12.6g-17.7%之间。应选(B)
4.平均植法
平均值法是根据平均值原理(混合物中某一量的平均值,必大于组分中相应量的最小值,而小于各组分中相应量的最大值)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
平均值法最快捷的解题方法是十字交叉法(又称图解法),该法适用于二元混合物中各组分相对含量的某些计算,如有关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等。
例4.Mg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求混合物中MgO和CuO的质量比。
MgO中,O%=40%,CuO中,O%=20%
5.讨论法
讨论法也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计算题在缺乏条件,求解是一个方程中出现了几个未知数以及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过量计算,不能得到定解时需要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通过某些假设条件,加以讨论才有定解。
例5. 在30mL量筒中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使气体充分反应,最后剩余5mL气体,求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解析:最后5mL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此题需用讨论法解析。
设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为x(mL) ,则为NO2(30-x)mL
(1)设O2过量:根据4NO2+O2+2H2O=4HNO3,则O2得电子数等于NO2失电子数。
(x-5)×4=为(30-x)×1
解得x=10(mL)
(2)若NO2过量:则最后剩余的气体为NO
4NO2+O2 + 2H2O=4HNO3
4xx
3NO2+H2O= 2HNO3+NO
5×35则有(30-x)-4x=5×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5-003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5.011
“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的不同教学设计。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方式,在近几年的中小学教科研中经常出现,对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学校科研能力有重要推动作用。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是人教版初三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点之一,是在学生对化学物质有过宏观和微观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尝试建立对物质的定量认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1]。通常“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的重点是在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理解之后,掌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方法。通过同课异构教学过程中的共性与差异,可以加深教师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多角度看待教学,整合多方面资源,创造出更合适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笔者选取本学校所在区的一次优质课赛课中三位有代表性的教学过程简要罗列,教学方法不同,但都实现了教学目标,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期待能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一、案例呈现
案例1:生活物质贯穿
(1)探索物质构成
始于生活,展示过氧化氢溶液引导学生思考其组成成分,提问H2O和H2O2的微观构成,并请同学猜测一个水分子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哪个质量大?以H2O和H2O2为例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进而介绍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学生实战计算NH4NO3、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公布答案。
(2)探索物质组成
继续以消毒剂为例,提问H2O和H2O2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其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关系如何?以H2O和H2O2中mH:mO为例进行计算,讲解计算方法。学生实战计算NH4NO3、CO (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将学生错题投影,集体订正,说明计算中的易错点。
(3)引出质量分数
以消毒剂为例,展示H2O和H2O2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提问:现行资料中常会介绍H2O2是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这里的含氧量大家猜想指的是什么?提出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以H2O和H2O2为例计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解决之前的问题。学生实战NH4NO3、CO(NH2)2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找学生错题投影,指出易错点。
(4)知识拓展
投影消毒剂标签,请同学回答溶液中H2O2的含量,并尝试计算该瓶消毒剂中H2O2的质量。以“计算3.5g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计算96.5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例说明元素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学生实战计算160g NH4NO3中含氮多少克?计算120g CO(NH2)2中含氮多少克?集体纠错。
(5)解决实际问题
回归生活,以“圣牧有机纯牛奶”中主要成分及含钙量等展开一系列计算。
案例2:水果类比贯穿
课前将学生分为三组
(1)构成类比,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以一个盛有“1个火龙果+2个橙子”的果盘与一个水分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从“构成、质量”角度类比,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练习计算H2O、H2SO4、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请不同小组同学黑板演算,纠错。
(2)组成类比,计算质量比
以果盘中m橙子:m火龙果和水分子中mH:mO进行类比,引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练习C6H12O6、CO(NH2)2、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组出代表黑板演算,集体纠错。
(3)占比类比,计算质量分数
以果盘中橙子的质量占水果总质量的比和水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类比,引出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练习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组派代表演算并集体纠错。
(4)知识顺延
提问“100g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引出元素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1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共同纠错。
(5)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酒精、某钙片等展开一系列计算。
案例3:设定未知量贯穿
(1)原子个数的计算
知识回顾,“H2O”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引出物质AxBy中A、B原子个数比可以表示为x:y。举例:H2O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检测石英、云母中各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此计算是教师在教材基础上新增的,为后续计算做铺垫。
(2)相Ψ肿又柿康募扑
给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以O2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例计算,练习SiO2、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投影学生答案,纠错。
(3)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给出AxBy中mA:mB的计算方法。以CO2中mC:mO为例计算,练习SiO2、Al2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投影学生答案,纠错。
(4)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给出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说明其意义,以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例计算,练习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5)解决实际问题 小结并以“钙尔奇”为例进行系列计算。
二、案例共性分析
以上三个教学案例均实现了教学目标,其中教学设计的共性有以下几点:①三种方案在教学组织的逻辑结构上是一致的,知识点走向都是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元素质量的求法等。教师要勤用教材、善用教材、深刻研究教材、创新教材内容[3],按照教材中此知识点的介绍方式,知识点螺旋式上升,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于知识的顺应和同化。②三种方案都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计算能力,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③仅就练习习题而言,三种方案均尝试将计算以生活中的例子为载体。方案中涉及的计算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体现了化学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巨大作用。④方案中教师均重视学生的反馈,均尝试多角度多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对课上学生未完全掌握的知识予以补救。
三、案例比较,启发教学
上述教学案例在具体操作上各有侧重,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下面从以下几点分析方案的不同点:
1. 知识推进
方案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贯穿线,单个知识点的推进如下: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或宏观组成举例如何计算给出知识点概念练习纠错。贯穿线贴近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对过氧化氢溶液的研究问题深入透彻,为学生的新知识建构做足了铺垫。不同知识点之间转换过程逻辑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知识的整体认知。但是,知识推进速度稍快,学生在最后的知识检测中总体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好。
方案2:以水果盘和水分子为类比,单个知识点的推进如下:类比概念练习纠错;通过类比可以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但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仅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过于表面化,让本次计算缺少了理论支撑。
方案3:回顾化学式意义后,单个知识点的推进如下:概念练习纠错,教学从原子个数比入手,降低了学生的入门台阶。但是教学设计中以单纯计算为主,强调规律的总结,对生活的依附性不高,计算设计略显苍白。
智慧的课堂不是把书本知识简单地搬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需要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2]比较而言,方案1的知识推进更重视学生的理解,例子先行引出概念,在学生对知识有过理论支撑理解后,用实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加快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2. 方法引导
课堂教学应以内容为主导,选择方法。[4]本次同课异构中课题内容相同,方案1强调学生在计算之前对深层次知识的理解;方案2以水果为类比,吸引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但这种方法没有落到物质的组成、构成的基本点上;方案3侧重本节课知识,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以及规律和方法的掌握,但忽视了与生活的联系。
3. 练习及效果反馈
方案1中教师主要通过问答及学案投影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方案2中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请组内代表黑板演算,方案3中教师主要通过学案投影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相较而言,投影学案方便快捷,获得信息精准,而分小组演算所需时间较长,并不能完全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综上可见,同课是方法构建的基础,异构是方法构建的差异性体现。课同是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而构异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独特体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范大学出版社,2012
1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 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于是我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 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 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47-02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几乎所有学科都走向定量化和精确化,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计算性的学科分支,如《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计算地质学》、《计算气象学》和《计算材料学》等,而《计算数学》中的数值计算方法则是解决“计算”问题的桥梁和工具。因此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对理工科大学生从事专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加强学生对计算方法思想的领悟?如何增强学生运用计算方法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方法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解决学与用关系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笔者参加了山东省精品课程数值计算方法的建设,又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必要性
1.传统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不足之处。值计算方法,也称数值分析或计算方法,是专门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近似解法),包括方法的构造和求解过程的理论分析。课程中有大量的、冗长的计算公式,所涵盖的知识面宽,各部分内容自成体系,因而给人的感觉是条块分割严重,逻辑性、连贯性不强。在传统的数值计算方法教学中,主要是讲解定义、公式推导和大量的计算方法等。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甚至考试结束之后仍然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算法能在什么地方应用,导致学生学习目的性模糊,学习兴趣减少,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值计算方法教学中的作用。所谓数学建模[1],就是将某一领域或部门的某一实际问题,通过做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明确变量和参数,并依据某种“规律”,运用适当的数学理论,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式,这个数学关系式即为数学模型,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即为数学建模。建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的过程如下[2]: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模型结果修改模型再求解模型(可循环多次)实际问题的合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模型能解析求解,大部分数学模型只能数值求解。这就要用到数值计算方法课程中所涉及的算法,如插值方法、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法、方程迭代求解法、共轭梯度法等,这就启发我们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人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提供数值方法实际应用的源泉,体现数值方法的价值和意义,使数学教学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再显得那么空洞,从而把以往教学中常见的“要我学”真正地变成“我要学”。
二、数学建模思想融人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途径
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人数值计算方法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但具体如何融入呢?结合教育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原则。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地位而言,数值算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数学建模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存在,是学生认知的一种途径,它为数值计算方法教学服务,是教学工作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处于从属地位。数值计算方法为主,数学建模为辅,二者不能平分秋色,更不能本末倒置。因此,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值计算方法教学中的量不能超过一个度,否则,数值计算方法课就会变成数学建模课。
2.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讲解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值计算方法中的数值方法都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每一种方法都直接或间接与工程应用有关。教学中通过对实际应用背景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心理,从而对学习内容及过程产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了解其他相关学科课程,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在信息技术中的图像重建、图像放大过程中为避免图像失真、扭曲而增加的插值补点,建筑工程的外观设计,天文观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分析等方面,插值技术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实验数据处理问题中,曲线拟合得到广泛应用;在汽车、飞机等的外型设计过程中,样条技术的引入使其外型设计越来越光滑、美观。
3.数学实验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机环节是数值计算方法这门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好坏的“试金石”。授课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和所学数值算法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建立模型,设计算法,编程上机,调试运行,得出结果。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编程上机能力,对所学算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方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4.在案例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案例教学[3],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具体案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范例,介绍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所选教学案例要尽可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并且涉及相应数值算法而又能体现数学建模思想。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数学建模的方法,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锐利武器。下面具体举一个例子给予说明。例:三次样条插值案例.在工程技术和数学应用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数据处理问题:在平面上给定了一组有序的离散点列,要求用一条光滑曲线把这些点按次序连接起来。解: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常常用一条富有弹性的均匀细木条,让它们依次经过离散数据点,然后用“压铁”在若干点处压住,在其他地方让它自由弯曲,然后沿细木条画出一条光滑曲线,形象的称为样条曲线
在力学上,通常均匀细木条可以看作弹性细梁,压铁看作是作用在梁上的集中载荷,“样条曲线”就模拟为弹性细梁在外加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弯曲变形曲线。设细梁刚度系数是A,弯矩为M,样条曲线的曲率为k(x)。由力学知识:Ak(x)=M(x),M(x)是线性函数,k(x)=■当 时(即小挠度的情况),上述微分方程简化为Ay"(x)=M(x),y(4)(x)=0因此,“样条曲线”在每个子区间可近似认为是三次多项式。通过此数学建模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三次样条的基本特征:分段三次光滑,整体二次光滑。
总之,在数值计算方法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不但搭建起数值计算方法知识与应用的桥梁,而且使得数值计算方法知识得以加强、应用领域得以拓广,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上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素珍,王涛,佟绍成.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1):133-135.
[2]曾国斌.试论数学建模与高等数学教学[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3):92-94.
一、初高中化学的差异
1.1 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初中化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和计算方法,而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则属于较深层次的要求了。而高中化学则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现代技术学科的基础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深化和发散,通过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1.2 学习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初中化学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因此,学生学习化学以记忆和模仿为主,而高中化学侧重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更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1.3知识系统上的差异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出发,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其知识系统主要为:感性认识归纳总结理性认识。而高中化学则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侧重于对学生化学知识系统的构建,让学生在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高中化学相比于初中化学,更侧重于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其知识系统主要为:观察生活现象开展化学实验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学习化学探究方法摸索和总结化学规律。
二、初高中化学主要内容的过渡和衔接方法
2.1 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的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学习两种化学反应:①置换反应规律;②复分解反应规律,学习盲点在于:单支、氧化物和酸碱盐相互关系及其反应规律。高中化学在学习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以下化学反应: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②离子的放电顺序规律;③强制弱规律;④相似溶解规律;⑤等效平衡规律;⑥燃烧规律;⑦有机反应规律。
例1、运用复分解反应规律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式是否成立?
①Ag2SO4+2NaCl=2AgCl+Na2SO4 ;
②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③HCl+CH3COONa=NaCl+CH3COOH ;
④NaOH+NH4Cl=NaCl+NH3H2O ;
2.2 化学实验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实验方法如下: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常见仪器的认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和物质的分量等;②物质性质实验,包括氢气的性质实验、燃烧条件的性质实验等;③物质制备实验,包括氢气的提取、氧气的提取等。高中化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以下方法: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试纸的使用、物质的保存方法和物质的分离提纯等;②物质性质实验,包括主族元素单质、氧化物等的性质实验;③物质制备实验,包括CH3COOC2H5;④定量实验,包括酸碱中和滴定、燃烧物的滴定等。
2.3 化学计算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计算主要侧重于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规范计算步骤和掌握利用比例关系计算的方法。而高中化学主要侧重于进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主要包括:①求化学式和分子式的计算;②多步反应式的计算;③混合物的计算和反应热的计算。主要的计算方法有:①差量法;②守恒法;③比例式关系计算法;④特值法。
三、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过渡和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主要以化学知识的记忆为主,因而学生学习化学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高中化学则侧重于对知识点的概括和运用,因而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应在记忆的基础上运用类比法、归纳法和实验法。
3.1类比学习法
高中化学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远比初中化学多,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性质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新物质的时候,应该采用类比法,从已学物质的性质和结探讨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例2、在初中化学中,我们知道Na2O+CO2=Na2CO3反应能够发生,如果Na2O和Na2S、CS2与CO2的性质和结构相似,则Na2S+CS2的化学反应式是什么?
3.2归纳学习法
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更侧重于归纳法的学习和运用。很多初中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中仍需进一步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时候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中同时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初中和高中化学中的相同知识点,但是运用归纳法可以总结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在此知识点学习上的侧重点不同:①初中化学,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解相关概念;②高中化学,从化合价升降或电子得失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解相关概念,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3.3 实验法
初中化学中的实验属于基础性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均处于初级阶段。学习高中化学时,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实验的基础上,应加强课外实验的探索,并加强自身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初中和高中化学均存在较大差异。为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过渡和衔接,教师应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使学生运用归纳法、总结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尽快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节奏,以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在刚开学的时候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中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绪言中有关“了解化学”这一问题时,教师要紧密地联系日常生活,如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颜色?为什么氢气球能飞到天上去,而嘴吹的气球飞不到天上去?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喜欢自己的基础上逐渐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一旦学生有了兴趣那就会为今后的学习铺上了坚实的台阶。
二、扎扎实实打基础,稳稳当当拿高分
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学好化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好了,才可能有资本去研究一些能力题,今后才可能走向化学的研究领域。中考面向全体初三学生,所以每年的中考卷都以考查基础知识点为主。而要想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就需给学生扎扎实实打基础,严把基础关。掌握每个课题的基本概念,如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等。如果基本概念掌握不过关,在做题时就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应相应地给学生多做些本课题的练习题并做详细的讲解。在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安排一些本单元的综合性习题,使学生及时地消化所学的新知识。这种方法虽然有些慢,但在今后的总复习中会很轻松。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能在中考前有更多的复习时间,平时教学中只是拼命的赶进度,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消化程度如何。结果最后只能造成大多数学生消化不良或不消化。一旦造成消化不良,即使有更多的复习时间,效率也是不高,为此在平时章节知识点的讲解时要让学生搞明白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三、集中45分钟精华
在课堂的45分钟中贯穿了本节知识点的精华,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就取决于这45分钟内的专注程度,想要轻松地学好化学,思路就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着教师走。大脑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去思考,双手在教师的指点下融入实验的操作中。尤其在新课的讲解中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边听课边动手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地听课,才能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为解题的基础台阶,课后才能及时地消化和吸收。
四、学会实验
化学是一门贯穿实验的学科,初中化学实验是今后实验发展方向的基础。通过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颜色,奇特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物质的动力,从而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一个实验原理或一个实验现象,还要注重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解决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会运用所学的实验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从生活入手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能离开化学,我们完全生活在一个由化学物质包围的大气层中,所以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更形象地理解化学,我们可以从我们生活的具体物质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和我们的密切性。如在讲解“水的净化”时,可以以自来水的净化为例;在讲解“分子的运动”时可以以臭豆腐的十里飘臭来形象地说明分子的运动和分子运动的特点;在讲解“小苏打”时,可以解释“为什么生活中经常用发酵粉蒸馒头而很少用碱面蒸馒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觉得学习化学很轻松,而且对知识点掌握得也很牢固。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从化学中懂得了怎样健康地生活,怎样更好地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学会计算方法
对计算知识点的考查,中考中占到了10%,而这10%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之处,多数学生一见到计算题就被它过长的文字给弄晕了,感觉一时间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就会走出这种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完课本上的计算题后将中考中所用的计算题型汇总在一起作为一个计算专题,针对每一个计算题型教师要让学生领会该题型的计算方法,不能只是单一地记住这道题怎么做。随后要不定期地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计算题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学会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真正学会计算方法,对于做错的计算题不能轻易放过,要让学生找到做错的原因,寻求正确解题的思路。
工程水文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大家都知道,作为水利工程系的一名学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力学与水文学占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与各个领域,如水利工程建筑;水利发电工程;农田水电工程工程;港口工程;机电排灌工程;给排水水工工程;水资源工程;环境保护;河道治理工程等具体满足防洪,灌溉,航运,发电,养殖等各个方面的需要一门使用学科。水力学是以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液体和机械平衡下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工程的一门科学,水文学是以水体作为主要对象,研究地球上的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规律,探讨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他们对水体的作用,通过对它的实习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刚进入实习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害怕种种困难,经历了一连串的实习计算之后,我努力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个人的地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社会公认的人才。
二,实习目的
通过对水文水力的实习,特别是对拦河溢流坝水力计算和山东省新泰市东周水库水文水利计算。
一, 使我们了解常见水流的衔接和消能形式,底流式衔接和消能的水力计算及挑流式衔接与消能的水力计算。
二, 使我们知道了水力兴利调节的计算原理和水库兴利调节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以及水库防洪调节的计算方法和原理给出了调解计算的单辅助曲线法。
三,
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
四, 培养我们的计算逻辑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作图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处理一些结果。
五, 通过对水文水利的实际实习,了解实际生活中水文对我们的重要作用,及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学会联系社会实际与理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相对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因此,我国电站热力系统的节能是关系到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
1、当前存在的问题
1.1 分析方法欠缺
就目前而言,我们对于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仍然有所欠缺,所使用的数学工具陈旧,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在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际的热力系统节能分析上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缺陷,通常基本采用的仍是原来的局部优化的运行方法,对于系统节能的分析方法研究过少,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
1.2 研究具有局限
从本质上讲,我们对于相关系统的研究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状态,这种稳态研究固然能使发电系统在运行中保持恒定,降低了对其研究的复杂程度,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会制约我们今后的研究,对我国电厂整体的节能降耗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1.3 没有深入挖掘
对于不同的热力系统分析理论,我们都是从各种角度来研究热力系统这一个对象,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于这些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进一步地把握到位,无论是改善机组现有的运行水平,还是挖掘机组的节能潜力,我们都需要一种准确有效的节能理论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合理地确定优化的性能指标,深入挖掘分析,从而有效地建立起系统与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
2、热力系统计算方法
我们对热力系统进行计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确机组内的各项热经济性指标,因此,如果我们要对机组的热经济性进行分析,首先要选择适合的热力系统计算方法。目前,对于热力系统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依据它们所依赖的热力学基础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2.1 常规热平衡法
热力系统计算的方法是发电厂系统改进中常见的一项工作,而所谓的常规热平衡法是在结合质量与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对实际操作中的热力系统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在计算时我们需要对热力系统进行变工况的运算,以此来确定汽轮机各项设备的相应参数,其运算的实质是确定汽轮机膨胀过程线和系统参数。
2.2 等效热降法
等效热降法是以内功率的变化来分析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的一种计算方法。在热力系统的局部分析中,通过等效热降法可以改善常规热力计算中的不足与缺陷,建立新的热力系统分析方法,从而使热力计算具有实际的系统分析功能。
2.3 熵分析法
熵分析法是通过对体系的熵平衡计算来求取与分析影响熵产的相关因素,最终确定熵产与不可逆损失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以此来作为评价过程的完善程度和改进过程的依据。
2.4 火用分析法
火用分析法是在热力学 2 大定量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结合实际环境情况对能的本性进行了全面地了解、分析,是以其实用性为出发点提出的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是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表示整个设备热力过程完善性的科学指标。
2.5 代数热力学法
我们所讲的代数热力学法是一种分析热力系统能量的好方法。在具体实践中,该方法通过运用事件矩阵来对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能量关系进行描述,最终得到结构矩阵,这个矩阵从全局的高度开拓了研究热力系统的新趋势。
2.6 循环函数法
循环函数法是根据热力学的第二定律制定出来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循环的不可逆性作为分析汽轮机循环节能定性的判断依据,通过具体的循环函数式为汽轮机循环节能的定量进行计算的一种好方法。
3、热力系统节能改进措施
3.1 锅炉排烟余热的回收利用技术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讲,它的排烟温度通常都是十分高的,达到了150 至 160 摄氏度,如果在锅炉上加装暖风扇,其排烟温度也能够高达150 摄氏度左右,所以说,锅炉热损失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锅炉排烟热。那么,如何对这种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锅炉排烟的余热利用方法其实有很多种,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把锅炉排烟热量和电厂热力系统联系起来,来使排烟余热能够通过热力系统在现有的汽轮机上转化成为电能,从而来把排烟温度大大降低这一方法。低压省煤器是装置在锅炉尾部的一个汽和水的换热器,就好比是锅炉省煤器一样,但是通过它内部的不是高压给水,而是低压凝结水。它的系统连接方式主要有两,也就是低压省煤器在热力系统中串联和低压省煤器在热力系统中并联。低压省煤器的水源主要及时来自于某一个低压加热器的出口,凝结水在低压省煤器照片那个把排烟的热量予以吸收,等到温度升高之后,再通过低压加热器系统。通常采用串联的形式比较适宜,因为串联的优点就是流经低压加热器的水量是最大的。在低压省煤器的受热面确定的时候,锅炉排烟的冷却程度以及低压省煤器的热负荷都比较大,所以,对排烟余热的利用比较好,从而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3.2 化学补充水系统的节能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对于装有抽凝汽式机组的火力发电厂来讲的,对于这一类型的发电厂来讲,化学补充水进入热力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化学补充水补入到除氧器中;另一种是把化学水补充道凝汽器当中,从凝汽器补入的时候,化学补充水能够在凝汽器中把初步的除氧实现,当补水温度降低至比汽轮机排汽温度还要低的时候,可以在凝汽器的喉部加装上一套装置,从而来让补充水通过喷雾的状态进入到凝汽器的喉部,那么,就可以对一部分的排气废热进行回收利用。把凝汽器的真空加以改善,由于化学补充水经过了低压加热器能够利用低位能进行抽汽,并逐级进行加热处理,把高位能蒸汽量大大减少了,这就使得装置的热经济性大大提高了。
3.3 除氧器排汽以及锅炉排污水余热的回收利用
首先,为了对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进行保证,除氧器就必须要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排出一定量的蒸汽,从而就有工质以及热量的损失产生。对于除氧器来讲,它排除的蒸汽是具有一定的压力以及温度的,在具体的热力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利用和回收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除氧器余热回收和利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加装上一个余热冷却器,并通过化学补充水吸收来对排汽余热进行吸收。其次,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讲,锅炉的排污率通常是十分高的,把2% 至 5%左右,这样,锅炉的连续不断的排污,造成了很法的工质损失,并且锅炉连续排污的热水会随着热量的损失而变得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温度,成为了一种高级的单热资源,对它的充分利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热力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免不了会有排污扩容器利用系统的存在,利用连续排污扩容器的扩容蒸发来对部分的工质和热量进行回收,从而实现热经济性的提高,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但是对于扩容蒸发之后的污水来讲,依然具有一定的温度,如果在设计中不对此进行考虑并加以充分利用,不仅使得能量失去了,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污染。那么,对于这一部分的能量利用的方法就可以加装一个排污水冷却器,运用化学补充水来把其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进一步对其废热资源进行利用,把热经济性予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了。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厂热力系统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还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我们通过对其的充分挖掘,可以使相关热力系统的分析方法逐步改进与完善,从而促进我国整个电厂热力系统节能降耗工作的长远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
但是,我们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并研究了相关的对策。
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很多时间,影响了教学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
对算法只求量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蛮长时间,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及时优化。在计算时,有的学生甚至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教师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
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忽视口算练习
有些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
5.教材的编排
计算内容基本都是独立成章,先学加法、减法,再学习乘、除法,都是比较单纯的学习和练习。只要是一进入这一部分的教学,师生之间就只有练,很少有关于算理的探讨、交流,只有学生练习熟练与否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优生练习熟练后心浮气傲,一种是学困生动笔就出错心惊胆战。
三、计算教学的对策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1.加强学生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计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与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2.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计算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能力,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保证适量练习,利用游戏活动“剌激”学习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适中。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如游戏来“剌激”学生,促进练习的高效率。
4.建立个人题库,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建议学生建立个人题库一一收集整理自己或他人计算中常见错题错例,并定期进行“会诊”对典型计算方法和题目进行积累,帮助自己对有些方法或典型计算题建立定性的条件反射,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次调查在逸夫小学抽取高、中、低三个年段中的六、四、二年级的718名学生进行测试以及调查问卷。由11名数学科任教师协助完成。
(二)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测试法、问卷法和谈话法,测试试题和调查问卷由学校教导处会同两位数学教研组长设计。按口算3分钟、笔算、简算、估算各5分钟进行测试。计算测试过后,针对计算中学生的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以及常见的错误原因等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普遍规律的正确或错误结论再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计算状况不容乐观,正确率偏低、计算速度慢是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有:(1)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2)算理不明,不能有效掌握计算方法;(3)概念、计算口诀不熟练;(4)轻视口算和估算。
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端正态度,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前提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平常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前提与保证。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拿到计算题要做到“三看”,一要看清运算的数字,二要看清运算的符号,三要合理选择计算的方法。其次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第三,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良好的书写习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地提高计算准确性。最后,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要重视学生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原因。
(二)培养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是基础
兴趣是成功的关键。教师只有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避免计算错误的关键。培养学生计算兴趣,首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计算训练一定要做到从简单入手,从细微处入手,要注意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其次,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组织形式。第三,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选择、改编或精心设计适合所有人的各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通过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来完成作业。学生有信心了,有兴趣了,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显著提高。
(三)加强训练,掌握计算法则是关键
1. 重视口算
口算是计算教学的起始环节,准确、快速的口算是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熟练。
2. 强调估算
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的更加熟练、准确,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做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估算;二是在课前的口算练习中适当加入估算;三是让学生养成在计算前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在计算结束后再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的方法也有很多,如低位估算法、高位估算法、近似估算法、观察估算法、口算估算法、综合估算法等。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不失时机的估算训练,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用它可以简洁并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在培养学生估算技能的同时逐步向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和理念,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
3. 鼓励简算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即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的品质,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摘 要】口算就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不用书面表达方式计算过程,依靠记忆,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关键词 小学生;口算能力;意识
口算能力是运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数学教学及实际应用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同时,作为口算能力,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基础。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注重创新兴趣培养,提升口算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口算练习是一种负担。有兴趣的练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积极思考,从而迅速掌握口算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数学学习中,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在简算、速算、估算、珠算等各种数学计算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购物、生活活动的时间安排、以及各类物品的尺寸丈量等等,都离不开口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口算练习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以免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例如可以采用听算、视算、口算、卡片图表、口算游戏等。教师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方法,生动活泼地开展口算训练,那么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和能力一定会迅速得到提高。
二、注重创新数理理解,增强口算的能力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同时,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在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
三、注重创新思维训练,领悟口算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譬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如新内容在初学时可以采用必答法,让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口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采用便捷的口算方法。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口算练习中,培养出“有意注意”的良好心理品质,算得又对又快,并不断提高口算能力,最终达到脱口而出。
四、注重创新训练形式,培养口算的习惯
从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中不难看出,加强口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口算内容遍布每一个练习,教师要利用教材来强化学生的口算练习,把口算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口算练习见效快,成绩提高显著,优等生越练越聪明这自不用说,差生练习后也能够从不断提高的成绩中找到自信,并树立起信心,从而对数的运算感兴趣,就会花时间去学习,去追求,甚至感到乐在其中,而且趣味无穷,变厌学为乐学。这样,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从而达到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根本目的。总之,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包括:分散集中结合练。每堂课上安排练。多种形式变换练,如:开火车、听算训练、抢答口算、找朋友、口算游戏、口算接力等等。
总而言之,有效创新口算训练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能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就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效的训练,又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基础知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口算能力,从而能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胭脂虫红,英文名是:carmine cochineal,中南美洲、墨西哥等地的蒽醌类天然红色素是胭脂虫红的原产地,胭脂红酸,英文名:camlinicacid,胭脂红酸属于活性成分,胭脂红酸应用于食品、化妆产品品、药类产品、纺织产品,应用广泛,胭脂虫红是安全和天然的色素。之一而用于眼部化妆品中。提取胭脂虫红色素的原料是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的雌性胭脂虫。在各类食品中的使用量方面,我国已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还没有建立胭脂虫红国家检验,还没有建立胭脂虫红行业检验标准,对于胭脂虫红的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也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所以,对于对食品中胭脂虫红的含量检测中,应当建立稳定可靠的方法,为其在食品中的含量检测提供科学的指导。根据我国的具体状况,我们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的特点是实用简单,这种方法就是胭脂虫红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1资料与方法
1.1仪管与试剂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规格为LC-20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恒温水浴锅、均质机、粉碎机、电子天平、离心机、0.22 μm尼龙膜作为辅助仪器;胭脂虫红标准物质,纯度≥98%,用胭脂红酸来计算,德国Dr.EhrenstorferGmb H为其采购地;甲醇,就是色谱纯,乙腈,指色谱纯;盐酸溶液2 mol/L:准确量取盐酸,容量为20盐酸,注入水中,水量为100 ml,将其混匀;甲酸溶液:准确吸取甲酸,容量为9 ml甲酸,将其倒置容量瓶中,体积为1000 ml,用水定容,之后将其混匀[1]。
1.2方法
1.2.1色谱条件 ①迪马 Diamonsil C18;②反相色谱柱,值为: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甲酸溶液;脱洗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 μl;495 nm为检测波长。
1.2.2样品前处理
1.2.2.1配制酒和饮料 准确称取约2 g试样于具塞比色管中,其容量为50 ml,加入盐酸溶液,容量为10 ml,以甲醇定容,混匀至数值为25 ml,封紧盖子应用封口膜,80 ℃水浴30 min。水浴后,把试样温度冷切与室温相同,并静置,时间为30 min,吸取上清液,过0.22 μm尼龙膜上机测定。
1.2.2.2冰激凌 把试样放置在室内,等其融化成液体,将试样搅匀,按方法制备,方法为1.2.2.1。将其水浴,后将其冷却和室温相同,其次以12000 r/min,5 min为离心值,放入冰箱,温度为 4 ℃;取出静置,待和室温相同后,吸取上清液过0.22 μm尼龙膜上机测定。
1.2.2.3糖果 将糖果试样粉碎,粉碎仪器为粉碎机,按方法制备,方法为1.2.2.1。水浴后,待冷切和室温相同后,以12000 r/min,5 min为离心值,吸取上清液过 0.22 μm尼龙膜上机测定。
1.2.2.4熟肉和膨化食品 将糖果试样粉碎,按方法制备,方法为1.2.2.1。将其水浴,后将其冷却和室温相同,其次以12 000 r/min,5 min为离心值,放入冰箱,温度为 4 ℃;取出静置,待和室温相同后,吸取上清液过0.22 μm尼龙膜上机测定[2]。
1.2.3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标准物质,重量为10.0 mg,溶解采用甲醇溶,容切值至50 ml时,此溶液浓度为200 mg/L,在温度为4℃中它可储存2个月的时间。
1.2.4标准曲线的制备 依次准确吸取标准溶液,吸至具塞比色管中,具塞比色管体积为于50 ml,加入盐酸溶液同该试样处理,处理方法是1.2.2.1,盐酸溶液容量为10 ml,之后上机测定。纵坐标是胭脂虫红峰面积,横坐标是胭脂虫红浓度,单位为mg/L。
1.2.5结果 试样中胭脂虫红含量的计算公式为:试样中胭脂虫红含量为X-,(g/kg)为胭脂红酸计,为试样溶液中胭脂虫红浓度,一定容体积为V,单位为ml,取样量为m,单位为g。
1.2.6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选取GB 2760-2014 中所列胭脂虫红限量值,添加4个浓度:低、中、高和与检出限靠近,在6 种试样中进行加标回收,应用精密度试验于6组试样中。对样品进行分组,每种样分为4个组次,7份样品在每组中称取。第一组量为0.001/kg,第二组是0.25/kg,第三组是0.50/kg,第四组是1.0 g/kg,加入胭脂虫红标准溶液到这4组样品中,0.001 g/kg数值为靠近检出限浓度,处理和测定方法与此前一样。
1.2.7方法检出限 使用标准曲线最低点峰高,计算方法检出限根据3倍噪声计算方法业计算,定量限根据 10 倍噪声计算方法计算,核对用空白样品加标[3]。
2结果
2.1线性范围和回归方程、检出限和定量限 范围是4.0~100 mg/L时胭脂虫红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全部>0.999,方法检出限是0.0004g/kg,方法定量限的数值为0.001 g/kg。
2.2回收率和精密度 样品回收率范围数值是 92.3%~105.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数值为0.7%~6.5%。
3讨论
3.1代表性样品的选择 允许使用胭脂虫红的具有代表性的试样,在进行测验过程中按照限量值来测验。
3.2方法适用范围 本文测定方法适合饮料、糖果、膨化食品等各类食品。
3.3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胭脂虫红在不同pH值下,胭脂虫红所呈现的颜色也不相同同,指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上的最大吸收峰不同,因此采用向样品提取液中,向其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把酸碱性质相异的试样整体调至呈酸性,使试样提取液稳定为最大吸收峰,峰值为495 nm,最终建立的测定方法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
3.4干扰 研究结果证明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以及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在类似条件下不存在干扰,此外在类似条件不存在干扰还有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糖精钠、安赛蜜等 18 中常见食品添加剂;证明姜黄素、辣椒红素等天然色素与胭脂虫红混用不存在干扰。
参考文献:
[1]顾正健,黄雅佩,沈阳,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冷饮中禁限用色素胭脂虫红酸、喹啉黄和碱性蓝26[J].化学试剂,2014,04:325-328,342.
[2]付忠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肉脯中胭脂虫红的含量[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03:36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