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20: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风险评估的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儿童服装;物理机械性能;风险评估
1 引言
儿童服装主要是指0—14岁儿童穿着的各类服装,童装属于重要的儿童日用消费品,按功能分有:内衣、外衣,其中内衣主要有贴身衣裤、睡衣、睡裤,外衣类型比较多,主要分为:衬衫、T恤衫、连衣裤、连衣裙、背带裤、背带裙、罩衫、夹克、外套、大衣、圆领运动衫等。按年龄分主要有:婴幼儿装、小童装、中童装、大童装。由于儿童及婴幼儿群体受行为能力以及智能水平的限制,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极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影响。儿童服装产品除了其构造适应儿童穿着的特色外,还要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在生产与设计工艺上满足其他各个方面安全要求。尤其是婴幼儿服装,要求采用的纽扣、装饰扣、拉链及金属附件应无毛刺、无可触性锐利边缘、无可触及性锐利尖端及其他残疵、拉链的拉头不可脱卸等。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地区多次对中国产儿童服装实施召回,从被召回和通报的出口儿童服装事件来看,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绳带和小部件的潜在危险等都是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对儿童服装进行监控的重点。其中绳索和拉带安全、纽扣及其他小部件脱落等物理机械性能的安全问题为最受关注的焦点,2011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儿童服装发起的召回中70%以上是缘于儿童服装的物理机械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而2010年至2011年欧盟通报的召回信息显示,由于物理机械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而被召回的儿童服装占所有被召回的中国输欧纺织品的85%以上,其中由于绳索和拉带不符合安全要求占75%。可见,儿童服装的物理机械性能是出口童装被召回的主要原因,而其中由于绳索、拉带不符合安全要求所发起的召回数量最多。
2 儿童服装存在的物理机械性能缺陷及相关伤害案例
从产品安全的角度来看,服装对儿童可能产生的机械性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 局部缺血性伤害
在人体足部或手部,松散、未修剪的绳线会包覆手指或脚趾,阻碍血液循环,产生局部缺血性伤害。这种危害短时间内不易察觉。特别是婴儿服装袖口的松紧带太紧或太硬都会阻碍足部或手部血液循环。
⑵ 拉链引起的夹持事故
带有拉链的男裤易造成儿童生殖器被拉链齿夹住。
⑶ 尖锐物体伤害
包含尖锐物体的服装会对儿童产生刺伤、划伤或更严重的伤害。纽扣、拉链或装饰物上的尖锐边缘、穿着或整理过程中不见磨损产生的尖锐边缘都会对穿着这造成伤害。服装生产、包装过程中使用的针、钉和其他尖锐物体,如果残留在服装中,也会给消费者带来严重伤害。
⑷ 可拆分部件伤害
纽扣、套环、花边等小部件若与服装主体分离,可能会给儿童带来危害,特别是3岁及以下的儿童,儿童把从服装上分离的部件放入嘴里、鼻子、耳朵,可能会造成窒息等危险。而四合扣与服装分离时,其尖爪暴露在外,也会给穿着者带来伤害。
⑸ 勒伤、勾住和缠绊
带有绳索的服装易导致勒伤、勾住和缠绊等伤害。非功能性绳索应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性绳索可由安全的设计元素代替。用坚硬部件终结绳索末端,例如套环或铃铛等,可能会增加缠绊的危险,尤其是青少年服装。与成年人领带类似的传统领带也会产生勒伤和缠绊的危险。
⑹ 视力、听力受限
带有风帽和某些种类头套的服装会影响到儿童视力或听力,增加儿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特别是操场事故、交通事故。
⑺ 窒息
风帽材料不透气可能导致窒息。3岁及3岁以下的带有风帽的儿童睡衣也有可能导致窒息。
⑻ 哽塞
学龄前儿童,特别是12个月以下的婴儿,在吮吸、吞咽蝴蝶结或缎带等部件时,易产生呕吐事故,造成吸入性呕吐或其他严重疾病。
⑼ 绊倒和摔倒
大多数绊倒和摔倒是因为服装不合体,可能是服装选择不当或号型尺寸不正确。腰带或绳索太长也会导致绊倒和摔倒。
目前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消费品伤害案例收集系统,根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的统计显示,由童装上的拉带引发的死亡和非致命性事故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由于处于风帽与颈部位置的拉带钩住娱乐设备而导致的,其余三分之一的事故则是由于腰部与下摆处的拉带钩住移动车辆从而对儿童造成了人身伤害:
⑴ 较年幼儿童,儿童服装风帽部位的拉带钩住娱乐设备(如滑梯)导致恶性事故。大多数此类事故发生在儿童游乐场滑梯上。通常,当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拉绳上的套环或绳结绊在滑梯顶端的空当或缝隙内,容易绊住的部位包括突出的螺栓或护栏与滑梯平台之间的小缝隙。当儿童被拉绳拉住,悬挂在滑梯中途,拉绳使外套紧紧地缠绕在脖子上,导致儿童窒息。这些事故的受害者年龄在2岁至8岁之间。
⑵ 稍大儿童,服装腰部和较低褶边的拉带钩住移动车辆(如公共汽车车门、雪橇、自行车),由于车辆拖拉或牵跑导致严重伤害或致死事件。在大多数此类事故中,儿童夹克衫的腰部或下摆处拉绳绊在校车扶手或车门上,当儿童下车时,夹克衫下摆处的拉绳卡在校车扶手的缝隙内。在儿童或校车驾驶员没有意识到拉绳缠绕在扶手上的情况下,校车门被关上,校车启动,将儿童随校车拖走。当校车碾过儿童身体时,导致死亡。此类校车事故的受害者年龄在7~14岁之间。
虽然我国尚未建立消费品伤害案例收集系统,但相关的伤害案例也时有报道。2007年1月,广西临桂县临桂镇育才幼儿园4岁女孩小琼(化名)在玩滑梯时,衣服帽子上的绳带被滑梯缝隙卡住,帽绳挂住她的颈部,导致窒息死亡。2011年11月,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第二保育院内,一男童在玩滑梯时,衣服上的带子被滑梯挂住,前后经过两个老师都没有发现,最后被勒致死。
3 儿童服装物理机械性能的风险评估
2009年8月实施的GB/T 22704—2008《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1]首次在纺织产品领域引入了“风险”和“风险评估”的概念。近几年来,我国在风险评估领域陆续了一些通用标准,如GB/T 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2]、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 术语》、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3]、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4]等,规范了风险的定义与评估的内容,指导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目前,主要采用风险矩阵的手段对儿童服装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风险评估,以儿童服装拉带安全性能为例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⑴ 伤害的严重程度
虽然很多风险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伤害,但也有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伤害。因此,在判断某一危险所导致伤害的严重性时应根据“该产品在可预见的使用过程中所能导致最严重的伤害”来加以判断。通过对伤害案例的收集我们发现儿童服装上的拉带有致儿童死亡的可能,因此,将其伤害的严重程度判定为“非常严重”。
⑵ 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判断发生伤害的总体可能性时,不仅需要考虑该产品使用者在危险情形下发生伤害的可能,同时也需要考虑除使用者以外其他人在危险情形下发生伤害的可能性。通过市场调研,目前带有绳索、拉带的儿童服装在市场上占有率不高,且通过案例收集发现儿童风帽处的拉带有致儿童勒伤的可能,少数情况下亦可能导致勒死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将其伤害的可能性定位“低”。
通过采用风险矩阵的风险评估手段,可综合将风险判定为中等风险(表1)。
表1 儿童服装拉带安全风险评估
4 建议
我国已于2008年12月31日了GB/T 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GB/T 22704—2008《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和GB/T 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3项童装国家标准,并从200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各项指标要求均与欧美标准持平。由于这3个标准为推荐性标准,现行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要求并未强制要求以及目前现行有效的童装类产品标准也未引用以上标准,生产企业采用标准的情况不容乐观。儿童服装物理机械性能的缺陷主要产生于童装的设计环节,若生产企业能很好地执行这些标准,则可有效降低风险,大大提高儿童服装的安全性,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儿童服装相关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增加对童装的物理机械安全性的强制要求。
其次,目前我国在消费品安全管理及风险评估方面起步较晚,在消费产品风险评估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对某类消费品进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时,不同的评估方法会得到不同的风险结论;二是由于目前我国缺少收集消费品伤害案例的渠道,而模拟伤害试验的实施也比较有限,在风险评估中主要通过专家的信息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定级,即便是使用同一种风险评估的方法,也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平台,从而得到更精确的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1] GB/T 22704—2008 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S].
[2] GB/T 22760—2008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S].
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理论
1.1 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具有客观性、多样性、损失性、可变性、不确定性和可测性等多个特点。客观性是因为信息安全风险在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多样性是指信息系统安全涉及多个方面;损失性是指任何一种信息安全风险,都会对信息系统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可变性是指信息安全风险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动态变化;不确定性是一个安全事件可以有多种风险;可测试性是预测和计算信息安全风险的方法。
1.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和脆弱性分析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利用系统,评估安全事件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防御威胁和保护策略,从而防止和解决信息安全风险,或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系统的信息安全。通过评价过程对信息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价,面临威胁和漏洞威胁利用的负面影响,并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原理
2.1 风险评估要素及其关系
一般说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素有五个,除以上介绍的安全风险外,还有资产、威胁、脆弱性、安全措施等。信息安全风评估工作都是围绕这些基本评估要素展开的。
2.1.1 资产
资产是在系统中有价值的信息或资源,是安全措施的对象。资产价值是资产的财产,也是资产识别的主要内容。它是资产的重要程度或敏感性。
2.1.2 威胁
威胁是导致不期望事件发生的潜在起因,这些不期望事件可能危害系统。
2.1.3 脆弱性
脆弱性是资产存在的弱点,利用这些弱点威胁资产的使用。
2.1.4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是系统实施的各种保护机制,这种机制能有效地保护资产、减少脆弱性、抵御威胁、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影响。风险评估围绕上述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1)资产是风险评估的对象,资产价值是由资产价值计量的,资产价值越高,证券需求越高,风险越小。
(2)漏洞可能会暴露资产的价值,使其被破坏,资产的脆弱性越大,风险越大;
(3)威胁引发风险事件的发生,威胁越多风险越大;
(4)威胁利用脆弱性来危害资产;
(5)安全措施可以防御威胁,减小安全风险,从而保护资产。
2.2 风险分析模型及算法
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中,风险分析涉及资产的三个基本要素,威胁和脆弱性。每个元素都有它自己的属性,并由它的属性决定。资产的属性是资产的价值,而财产的威胁可以是主体、客体、频率、动机等。财产的脆弱性是资产脆弱性的严重性。在风险分析模型中,资产的价值、威胁的可能性、脆弱性的严重程度、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两者是整合的,它是风险的价值。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为:
(1)识别资产并分配资产;
(2)确定威胁,并分配潜在的威胁;
(3)确定漏洞,并分配资产的脆弱性的严重程度;
(4)判断安全事件的可能性。根据漏洞的威胁和使用的漏洞来计算安全事件的可能性。
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L(威胁可能性,脆弱性)=L(T,V)
(5)计算安全事件损失。根据脆弱性严重程度和资产价值计算安全事件的损失。
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F(资产价值,脆弱性严重程度)=F(Ia,Va);
(6)确定风险值。根据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计算安全事件发生对组织的影响。
风险值=R(A,T,V)=R(F(Ia,Va),L(T,V))
其中,A是资产;T是威胁可能性;V是脆弱性;Ia是资产价值;Va是脆弱性的严重程度;L是威胁利用脆弱性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F是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R是风险计算函数。
3 信息风险分析方法探析
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信息安全系统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算法分析方法,风险评估作为风险分析的重要手段,早已被提出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一些算法已成为正式信息安全标准的一部分。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可以将风险分析方法分为三类,也就是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定性定量相结合。
3.1 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
定性的方法是凭借分析师的经验和知识的国际和国内的标准或做法,风险管理因素的大小或程度的定性分类,以确定风险概率和风险的后果。定性的方法的优点是,信息系统是不容易得到的具体数据的相对值计算,没有太多的计算负担。它有一定的缺陷,是很主观的,要求分析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比较著名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历史比较法、因素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法、Delphi法等,这些方法的成败与执行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3.2 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
定量方法是用数字来描述风险,通过数学和统计的援助,对一些指标进行处理和处理,来量化安全风险的结果。定量方法的优点是评价结果直观,使用数据表示,使分析结果更加客观、科学、严谨、更有说服力。缺点是,计算过程复杂,数据详细,可靠的数据难以获得。正式且严格的评估方法的数据一般是估计而来的,风险分析达到完全的量化也不太可能。与著名的定时模型定量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回归模型、决策树等方法相比较,这些方法都是具有数学或统计工具的风险模型。
3.3 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C931;D03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3-0117-03
本世纪以来接连发生的航空保安事故,促使各国政府不断强化其航空保安管理政策。有效的风险评估可为此类决策提供必要的框架依据,并最大程度地契合航空保安目标。
一、风险评估的方法论基础
航空保安风险评估,是对航空保安措施的风险及决策进行评价的一个系统过程。它使用一整套定量或定性的技术手段,评价对国家、机场、航空承运人、人群及航空设施设备可能构成的风险,并最终进行适当的航空保安决策。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以下维度:当前风险的水平;袭击可能造成的后果;后续风险超过可容忍范围时必须采取的行动。
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均是航空保安管理系统(SeM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共同构成航空保安系统应对民航运行风险的基础,并保证航空运输实施过程的可行性和高效性。航空保安有三大核心原则:识别、贯彻和维持。风险评估主要应用识别原则,而贯彻和维持原则由风险管理过程给予体现。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认为,若某种风险无法消除,则需要增强对已知或可能存在威胁的防御措施来降低其风险。现有的航空保安措施并不能确保民航系统免受所有类型的威胁袭击,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过程为应对恐怖袭击做好准备。风险管理要求对航空运输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以降低风险并减小袭击可能造成的后果;此外,风险管理也要求实施与保持长期、高效的航空保安对策,以便逐步将风险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稳步改善航空保安状况。
有效的风险管理过程依赖于有效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界定并控制任何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风险,〔1〕它是一套描述同威胁或危险相关的风险的系统过程。风险评估过程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和危害性评估。〔2〕威胁评估对基于不同因素的威胁来源进行识别与评价,包括某一袭击的可能性、意向性及潜在的杀伤力;脆弱性评估用来识别可能被利用的弱点,以及如何消除这些弱点;危害性评估则被用来系统地识别与评价受威胁组织的价值和资产、重要性、象征意义及受威胁群体的状况。
在对航空保安控制的效率进行评价之后,航空保安风险评估还要评价威胁对于它所涉及的每个民航脆弱区域潜在的破坏效果。因此,实施风险评估是为了评价民航系统每个关键要素相关的风险,以及一旦威胁得逞可能造成的损失。多数情况下,风险评估程序试图在风险的影响后果与相应保安措施的支出之间达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平衡。通过计算在推行航空保安对策的过程中必须损耗的经济资源总量,风险评估得出年度损耗预测(ALE)的分析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最终的决策。当然,推行航空保安对策的损耗仅仅是年度损耗预测的一部分。
二、航空保安风险的定量评估方法
航空保安风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对其采取的控制措施必须有利于最终决策。此前,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专家往往专注于事故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商业风险、项目风险与财政风险。近年来,组织机构越来越普遍地使用系统化的流程或工具来理解这些多样的风险,并进行优先性排序,尤其是那些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风险。美国的9·11事件使人们意识到,同航空保安相关的风险也是一种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风险类型。〔3〕虽然航空保安具有特殊的应对流程,但它的基本原理与其他风险却是相同的;虽然袭击和其他非法干扰行为属于特殊的威胁类型,但是它所带来的风险同其他威胁也是相同的。
定量的航空保安风险评估可以分解为威胁源评估、脆弱性评估和危害性评估三个步骤。威胁源评估需要评估并察觉国内外敌意组织的存在状况,评估全国或地区范围的威胁水平,评估民用机场周围的威胁水平等。脆弱性评估主要分析机场系统与民航基础设施的重要功能与关键部位,评估民航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易感性与脆弱性水平。危害性评估则分析对关键目标的袭击成功后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评估因关键目标失效造成的间接损失以及恢复重建成本。
国际民航组织将以上风险评估过程归纳为几个易于测量的基本公式,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逻辑基础是建立在对威胁民航运输正常运行的外在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之上的。该方法可以用以下公式来实现:
风险(R)=频率(F)×后果(C) (1)
频率(F)=发动袭击频率×预防措施失效的可能性 (2)
风险(R)=[威胁(T)×脆弱性(V)]×危害性(C) (3)
其中,威胁(T)是指针对某个特定目标发动特定类型袭击的可能性进行测算的结果;脆弱性(V)是指针对某个袭击事故的不同预防措施失效的可能性进行测算的结果;危害性(C)是指如果袭击成功后的负面影响范围。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流程的目标是为航空保安风险评估提供一个有效框架,以便支持民航保安预防措施的设计与优化。因此,定义风险评估框架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在收集、整理和报告有关风险的情报信息时,确定多高的精确度才真正有助于航空保安决策的制定。在实现反恐目标的技术手段还未成熟之际,过高的甚至中等的精确度可能都没有必要。〔4〕为此,一些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被开发出来,以补充单纯定量方法的不足。
三、航空保安风险的半定量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的半定量方法,是结合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使用的。在定性方法中,常用现场调查与专家评分法来实现。这种方法通过风险识别将航空保安所有风险列出,设计风险调查表,再利用航空保安专家的经验,对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值,将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和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风险因素的得分,再将各个风险因素得分求和,最后综合成整个航空保安项目的风险得分。〔5〕
基于矩阵的半定量方法,是根据威胁源、脆弱性与后果分类来捕捉同航空保安相关的风险信息。为各类威胁源和脆弱性赋值,并对各类危害后果进行典型的损失测算,这将提供一套可用“损失程度”来表达的测量风险的数值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同实施成本直接比较,从而为相关风险等级提供一组有意义的收益/成本指数。半定量评估方法往往同定量评估方法配合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各自缺陷,达到对航空保安风险进行准确测量的目的。
在国际民航组织提供的风险评估范例中,提供了易受攻击性矩阵的参考样本。〔6〕该范例包括“可能进行非法干扰的团伙矩阵”和“航空保安威胁种类矩阵”两个样本。这两个矩阵可共同构成后续风险管理过程的最后分析模型,也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但由于航空保安威胁种类矩阵是针对机场的易受攻击性设计的,因此在矩阵分析中至少应包括该矩阵。
关于刻画团伙概况的易受攻击性矩阵,建立在以下共识基础上:任何团伙均可根据五大基本属性来组织以人为基础的“系统”。这五大属性具体为:领导、系统要素、基础结构、群众、战斗机制。无论可能从事非法行为的团伙名称是恐怖团体、反叛派别,还是犯罪组织,以上五大属性都是评估它的重心。“领导”属性包括团伙的统治阶层、合法政治代表的存在,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等;“系统要素”指一个团伙通过监视、攫取武器、获取资金、培训人员等手段,将理论目标付诸实施的意志与能力;“基础结构”包括团伙的基层/分支组织的大小与数量、建成的通信网以及利用运输和供给线的效率等多方因素;“群众”属性指社会支持网络的状况;“战斗机制”是指为实现团伙目标而执行团伙行动所赋予的属性。根据以上五大属性,按照风险评估希望达到的分析深度,还可增加功能性细类,可包括诸如团伙实施暴行的能力、既有活动地点和历史、对宗旨的忠实程度、实施自杀性炸弹攻击的可能性等。各个重心的分值一旦总和,其结果即可提供团伙的概况,并对其进行针对民航的非法干扰行为的可能性与能力作出可靠评估。
航空保安威胁种类矩阵以六大类威胁为基础,其种类数量仅限于最经常影响民航保安任务的六类,在具体风险评估中还可扩大为其他因素。它包括可能进行非法行为的团伙的存在、民航遭受攻击的历史、内乱、经济危机情况、航班数量、高风险航班过境情况等。这些威胁种类所代表的重心不同于团伙概况的重心,更适合于国家、航空器运营人或机场对威胁的评估。将以上六类威胁种类的分值求和,就获得了预测被评价目标所面临威胁程度的可量化指标。在最终分析阶段,来源于两个矩阵的分值加在一起,其结果可直接评定出当前航空保安威胁的水平,并为采取相对应的保安策略提供半定量评估数据支撑。
四、航空保安风险评估方法的局限
首先,正如上文提到,作为航空保安管理系统(SeMS)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准确而有效的风险评估只是保安管理的起点,它仅仅完成了三大保安原则的识别部分,其评估结果可服务于贯彻和维持的决策过程,却无法替代保安管理所起的作用。
其次,风险评估的方法始终处于发展当中,无论是定量评估、半定量评估还是定性评估,其优缺点都很明显,也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方法;加上航空保安威胁的来源复杂多样,民航运行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且风险评估所依赖的数据准确性也难以保证,导致保安决策的及时有效变得愈加困难。鉴于此,风险评估需要整合多种评估工具和手段,并对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得出的不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偏信某种单一的评估结果。
最后,航空保安领域的任何评估方法,均来源于静态的风险数据,其结果也仅在静态风险状态下有效。当所评定的威胁和受威胁主体发生任何变化后,必须对现时数据进行即时审查与纠正。这样,通过适当的控制和管理,以上风险评估过程才可为公共安全专业人员和其他决策者提供持续有效的风险管理和保安行动策略参考。
五、结论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航空保安风险分析技术的提出都是伴随着具体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和需要而产生的,都有其特有的适应范围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航空保安管理决策过程中,必须灵活地运用定量的评估方法与半定量的评估方法,取长补短,从航空保安管理决策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评估,并需要整合不同风险评价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最后才能获得尽可能有效的航空保安风险发生概率及损害程度,这样才能为后阶段的管理决策和风险防范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Conrow, E. H.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ome Keys to Success(2nd ed.).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Inc,2003.
〔2〕 Galileo T., Micaela D.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for Civil Aviation Security.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2011,Vol. 96(8),pp.892-899.
〔3〕B. John Garrick.Confronting the Risks of Terrorism: Making the Right Decisions.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2004,Vol.86, pp.129-176.
关键词: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Key words: subway operation safety;risk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54-03
0 引言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巨大的交通压力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许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都将地铁建设作为重点内容。近几年,我国地铁事故发生率逐渐升高,这些事故不仅为地铁运营部门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必须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提高地铁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地铁的作用能够得以发挥。
1 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运营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及风控技术的一门科学,具有前瞻性、目标性、计划性、经济性和管理性等特点。一般来说,地铁运营风险管理过程不外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划分和风险控制四个关键环节:
1.1 风险识别
地铁运营风险识别就是找出地铁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必须确定地铁运营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并全面检查这些环节中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还要分析不同种类风险对地铁正常运营造成的威胁,并确定风险作用范围,以便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
1.2 风险分析
地铁运营风险分析就是对地铁运营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全面分析。风险分析需要对个别的风险元素进行分析,并量化这些元素,形成一个风险清单,以便针对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地铁运营分析的难度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风险分析水平,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
1.3 风险评估
地铁运营风险评估就是对地铁运营风险能够导致的后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同时考虑与其对应的处理措施,去顶风险、成本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关键在于考虑风险对整体目标的影响。综合评估地铁运营风险时,首先应该充分预测管理决策在实施期间所伴生的后果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是否可以被接受等等。风险的严重程度不同,就会造成优先处理的顺序不同。
1.4 风险决策
地铁运营风险决策就是以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基础,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一般来讲,风险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影与危害,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采取适当的措施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对运营主体的危害,但是,不是所有风险都能够被转移。在风险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风险决策成为最佳效益方案。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的选择
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7月--12月入住我院内科病房的58例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按住院先后进行顺序分组,干预组35例,对照组23例。纳入标准:患者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病情平稳,意识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无严重严重心、脑、肾功能障碍。排除标准: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者。
1.2 对象的一般资料
干预组:男29例,女6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7.7岁。对照组:男18例,女5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5.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护理方法
干预组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先是初始评估,所有新入院脑梗塞患者由护士进行跌倒风险的初始评估,在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如有风险,护士对患者及陪护进行预防跌倒摔伤的健康教育,在患者或家属对健康教育完全理解后,要求其在《住院病人安全告知书》上签全名。然后是再评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使用镇静药、安眠药、降压药等药物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次宣教。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危险的发生,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照组不给予跌倒风险评估,仅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教。
2.2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跌倒的年龄、时间、地点、是否受伤、使用特殊药物、有无陪护比较详见表1~2。
4 讨论
4.1 跌倒因素
(1)高龄及生理因素: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住院老人跌倒危险性增加,跌倒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老年人因为骨骼肌肉系统强度与弹性的退化,可造成生理性的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各种感觉、运动、定向、听力下降,极易因碰到障碍物身体轻微倾斜而跌倒。
(2)疾病因素:脑梗塞患者可出现病理步态、共济失调或下肢活动受限等危险因素,合并的糖尿病、心脏血管疾病、眼科疾病、心律失常性晕厥等可导致患者发作性跌倒。另外,患者骨质疏松更易发生跌倒而致骨折。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镇静催眠、抗精神病、降压、利尿、降糖药等均可影响患者神志、视觉、步态、平衡及血压等,增加患者跌倒的危险[2],患者因药物作用,易造成嗜睡或眩晕而跌倒。从表1中可看出有使用特殊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跌倒。
(4)环境因素:夜晚光线不足、地板湿滑、床边物品堆积、患者衣服拖鞋不合适、厕所内马桶位置太低、没有扶手和呼叫器等,均可成为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中在厕所、走廊发生跌倒所占比例较高。
(5)缺乏协助:未使用床旁护栏,助行器使用不当,或者患者的轮椅、床未固定、无人陪护等,都是脑梗塞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7)护理人员因素 低年资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面,或对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指导不当,不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指导。表1中发现有陪护的发生率也比没有陪护的高。陪护工对运送工具使用不安全,护士无关注。
4.2 防范举措
(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机构。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安全小组,定期对护理安全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护士长每周监控,查看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2)高度关注高危患者。预防跌倒应在不妨碍患者日常活动和自主能动的条件下进行,从多方面考虑[3]。准确评估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是预防跌倒的基础,责任护士指导患者使用合适枴杖,穿防滑的布鞋,在浴室、走廊、厕所安装扶手、防滑地胶及呼救铃,如发生意外能及时呼叫。
(3)加强巡视。跌倒发生的时间在晨午晚间的比率高;住院患者病区内容易跌倒的地点有病室内、卫生间[4]。对于脑梗塞患者,值班护士要加强巡视,发现危险行为及时制止,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智的变化。责任护士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对服用镇静催眠、降糖、降压药等患者,,应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并反复向患者宣教此时要卧床休息的目的,减少跌倒的风险。
(4)制定患者跌倒的应急预案。当遇到脑梗塞患者跌倒后摔伤后,当班护士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就地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不能搬动,立即通知医师协助评估,初步判断跌伤原因和认定伤情。及时请外科医师会诊处理。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当跌倒事件发生后,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赔偿纠纷,协助调查。
5 结语
有研究指出,对于可预防性或临床期疾病管理而言,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或疾病提醒策略能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5]。2013年我院对所有入院患者在2小时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对存在跌倒高风险的患者,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从根本上认识到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其严重后果,熟练掌握预防措施,达到从源头上预防的目的。总之,患者发生跌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安全防护不仅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和重视,医护人员更要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6],保证护理安全,对存在的安全因素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2]霍丽莉,李晓.药物致老年人跌倒临床分析及护理[J].前卫医药杂志,1998,15(4):240-241.
[3]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关键词:效用理论;飞行安全风险;损失效应;期望值法
Key words: utility theory;flight safety risk;loss effect;expectancy method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07-02
0引言
在组织飞行训练的过程中,航空兵部队时常会面临飞行事故、飞行事故征候等不期望发生事件的发生,事故的发生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而且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1]。因此,预防事故发生,进而确保飞行安全是部队一项重要工作。飞行安全风险评估作为一种有效提高飞行安全的手段,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风险度量方法,计算不期望发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造成损失的综合[1,3]。在飞行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度量模型。关于风险度量方法方面,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最常用的是通过期望值法来度量风险的大小。期望值法是通过不期望发生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及其造成损失的乘积来量化风险大小的[3]。用期望值法求解得到的风险是系统的平均益损值。通常,飞行安全风险可以由飞行事故、飞行事故征候以及重大危险故障等不期望发生的事件表示,若用期望值法进行飞行安全风险评估,是难以有效区分类似飞行事故这样高损失、低概率事件与飞行事故征候这样低损失、高概率事件风险之间差异的。例如某飞行团发生一等飞行事故的可能性为0.05,造成的损失是100;发生飞行事故征候的可能性为0.5,造成的损失是10,能否说两事件的风险大小是相同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期望值法存在局限性。
本文针对期望值法的局限性,利用效用函数,提出了一种新的飞行安全风险度量方法。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人们对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往往会产生厌恶,表现出不满意,并且随着损失的增加,其不满意程度在增加,增加的速度也在加快。文章通过定义事故或危险事件损失效应反映人们对损失的不满意程度,然后再选取满足损失效应条件的效用函数,确定不期望发生事件的损失效应,并最终建立基于效用理论的飞行安全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有效解决了期望值法的局限性,并通过实例得到了验证。
1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Utility Theory)最早是由伯努利于1738年在著名的圣•彼得堡悖论中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效用和效用函数[6,7]。效用反映了人们对获得财富的满意程度,也可以反映对产生损失的不满意程度,在飞行安全风险领域,主要考虑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带来的不满意程度。效用函数是对效用的一种数学度量。
效用及效用函数的定义如下:
定义1[4,5]效用是指人们在获得财富时所受到的满足程度,也指在产生损失时所受到的不满足程度。
定义2[4,8]设G={能给人们带来满足的财富或带来不满足的损失},集合M上的实值函数u(x):G|R表示数量为x的财富或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满足程度或不满足程度,且u(x)满足条件u(x)?叟u(y)?圳x?叟y,则称u(x)为集合M上的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u(x)具有一下性质:
性质1 u(x)是x的单调递增函数。表示随着财富的增加,满意程度在增加;损失增加,不满意程度增加。
性质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Δu=u(x+Δx)-u(x)是x的单调减函数,表示满意程度随着财富x的增加其增加速度减慢,这一性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性质3(边际效用递增规律)
Δu=u(x+Δx)-u(x)是x的单调增函数,表示不满意程度随着损失x的增加其增加速度加快,这一性质称为边际效用递增规律。
2基于效用理论的飞行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2.1飞行安全风险分析根据风险的定义,飞行安全风险可以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飞行事故或危险事件等不期望发生事件发生的概率与造成损失的组合[1,3]。其中,不期望发生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大小和造成的损失是构成飞行安全风险的3要素。
飞行安全风险评估是通过采用一定的风险度量方法,计算不期望发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造成损失的综合。在飞行训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期望发生事件主要有一等飞行事故、二等飞行事故、三等飞行事故、飞行事故征候以及重大危险故障等,可由下列有序对表示,即:
R{(E1,P1),…,(Ei,Pi),…,(En,Pi)}
其中,Ei(i=1,2,…,n)表示不期望发生事件;Pi(i=1,2,…,n)表示Ei发生的可能性值。
确定不期望发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损失是度量飞行安全风险的前提。本文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关于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值和造成的损失值[3],结合飞行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具体特点,依靠专家经验,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定了飞行训练过程中面临的不期望发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值和损失值,如表1和表2所示。
依据期望值法,飞行安全风险为:
Rem=DP(1)
式中:D表示不期望发生事件造成的损失值,P表示不期望发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值。
2.2 事故或危险事件损失效应人们对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往往会产生不满意,为了便于对其进行量化,本文将这种损失带来的不满意程度定义为损失效应,并利用效用函数度量损失效应。设x为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的损失,v(x)为x所带来的损失效应,根据边际效用递增规律,v(x)应满足:v′(x)>0,v″(x)>0
其中,v′(x)>0表示损失x增加损失效应增加,v″(x)>0表示损失效应随着损失x的增加其增加速度加快,这体现了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
2.3 建立基于效用理论的飞行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针对飞行安全,不期望发生事件Ei造成的损失效应为:
U=v(Di)(2)
因此,初步建立的评估模型如式(3)所示。
Rut=v(D)P(3)
上述评估模型中,是利用效用函数进行损失效应度量的,因此,如何选取合适的效用函数是模型的关键。考虑到指数效用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表达方式为:
u(x)=(1-e-ax)(a>0为常数) (4)
式中:a表示对损失的厌恶程度。由于该效用函数u′(x)>0,u″(x)0,v″(x)>0,满足损失效应条件。
其反函数为:v(x)=-ln(1-ax)(5)
因此,建立的基于效用理论的飞行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为:
Rut=[-ln(1-aD)]Pi(6)
3实例验证
用所建立的基于效用理论的飞行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对某飞行团进行飞行安全风险评估,利用表1与表2,并结合专家评判的结果,确定该飞行团不期望发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值和损失值,将其代入式(1)与式(6),得出期望值法和效用值法下,该飞行团飞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以及各不期望发生事件的风险评估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根据期望值法,该飞行团一等飞行事故、三等飞行事故以及飞行事故征候的风险大小相同,均为3,但依据效用值法,参数a=0.005时,一等飞行事故风险大小为4.16,三等飞行事故的风险大小为3.20,飞行事故征候的风险大小为3.08,是符合边际效用递增规律的。并且随着反映风险厌恶程度的参数a增大,各不期望发生事件的风险值之间的差距会随着事故严重程度逐渐增大。从中可以看出,评估结果很好地区分了类似飞行事故这样高损失、低概率事件与飞行事故征候这样低损失、高概率事件风险之间的差异,验证了所建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4结论
本文在分析飞行安全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定义事故或危险事件损失效应反映人们对飞行事故等不安全事件造成损失的不满意程度,然后再选取满足损失效应条件的效用函数,确定部队面临的不期望发生事件的损失效应,并最终建立基于效用理论的飞行安全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有效解决了期望值法的局限性,并通过实例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1]徐邦年.飞行安全评估概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2]Yacov Y.Haimes,(译).风险建模、评估与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蒋军成,郭振龙.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汪应洛.系统工程(第四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彭俊好,徐国爱,杨义先,汤永利.基于效用的安全风险度量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29(2):59-62.
[6]周林,张文,娄寿春,赵杰.效用函数在防空C3I系统效能评估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24(1):14-17.
[7]陈焱.效用理论在保险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3194-3198.
在精神科疾病患者中由于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通常情况下会出现自杀、自伤等一些异常的暴力[1]。本次对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患者应用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及相应干预模式实施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精神疾病病史1~13年,平均病史(5.2±0.8)年;本次发病至住院治疗时间1~8 d,平均发病时间(4.1±0.7)d;男性研究对象25例,女性研究对象17例;研究对象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3.7±6.8)岁;观察组研究对象精神疾病病史1~14年,平均病史(5.0±0.5)年;本次发病至住院治疗时间1~9 d,平均发病时间(4.3±0.5)d;男性研究对象26例,女性研究对象16例;研究对象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3.4±6.9)岁。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管理;采用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及相应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2.1风险评估方法 首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设定自杀危险事件评估量表,量表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三类:一类危险因素占26分,主要包括患者的自杀观念、是否有自杀企图、选择自杀的方式、患者自我评价、无望无助状态,二类危险因素占8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和治疗过程中的酒药滥用情况、年龄、性别、婚姻、职业。三类危险因素占7分,主要包括患者的社会人际关系、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程度、人际交往能力、自知能力、实际性格特点、事业成绩、应激事件发生情况。上述量表的总分为41分,每项危险因素又分别三级进行具体评分,30分以上(含30分)为极度危险,20~30分(含20分)为很危险,10~20分(含10分)为危险,不足10分为安全[2]。
1.2.2干预模式:①仔细观察:在日常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对患者行为进行观察,对于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此外应该充分保证,患者的周围没有有助于自杀和自伤的物品。②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性格特点、社会角色、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采用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控制不良情绪。③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应该向其详细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嘱咐其定期来院接受复诊,向家属嘱咐患者的生活护理注意事项[3]。
1.3观察指标 选择自杀(自伤)等不良事件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发生率、接受精神科治疗总时间、家属对精神科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等三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患者出院的当天,以不记名打分的方式,了解护理服务家属满意度,100分为满分,分为3个等级,80分为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4]。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
2 结果
2.1自杀(自伤)等不良事件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期间有7例出现自杀、自伤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16.7%;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自杀、自伤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2.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2.2接受精神科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研究对象共计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26.37±3.20)d,观察组研究对象共计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21.56±4.18)d,组间差异显著(P
2.3家属对精神科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科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达到81.0%;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科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达到95.3%。组间差异显著(P
3 讨论
如何能够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充分保证精神科疾病患者的安全,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一个首要问题[5-6]。本次研究对象精神科疾病患者的自杀和自伤风险因素,实施了动态的系统性评估,保证在疾病的日常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都能够及时的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及行为,以便能够及早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患者在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后果。对于一些在开放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而言,其外出活动受到的限制程度相对较低,相关的物品也都是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自我管理,出现自杀和自伤等不良事件的风险相对较大,在工作中有意识的规避各种危险因素,对自杀风险的动态评估给予充分认定,可以有效预防自杀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荆凡波,孙术红,郝晓佳,等.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概况及进展[J].齐鲁药事,2011,30(9):536-538.
[2]朱银波.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2):127-128.
[3]李花纹,苏新法.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01-102.
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神经元的三个基本要素为:
(1)一组连接(对应于生物神经元的突触),连接强度由各连接上的权值表示,权值为正表示激活,为负表示抑制;
(2)一个求和单元,用于求取各输入信号的加权和(线性组合);
(3)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起非线性映射作用并将神经元输出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限制在(0,1)或(-1,+1)之间)。此外还有一个阈值(或偏置)。
以上作用可分别以数学式表达出来:
(1)
式中为输入信号,为神经元k之权值,uk为线性组合结果,为阈值,为激活函数,yk为神经元k的输出。
除单元特性外,网络的拓扑结构也是神经网络的一个重要特性;从连接方式看,神经网络主要有两种:
(1)前馈型网络
前馈型网络有输入层、输出层和若干隐含层构成,各神经元接受前一层的输入,并输入给下一层,信息的传播是逐层进行的,没有反馈,且经过每一次都要有相应的特征函数进行变换[1]。
(2)反馈型网络
反馈型网络的所有节点都是计算单元,同时可接受输入,并向外界输出,可画成一个无向图3所示。反馈型网络的每个连接弧都是双向的。若总单元数为n,则每一个节点有n-1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从作用效果来看,前馈网络主要是函数映射,可用于模式识别和函数逼近。反馈网络按对能量函数的极小点的利用来分类有两种:第一类是能量函数的所有极小点都起作用,这一类主要用作各种联想存储器,第二类只利用全局最小点,它主要用于求解制约优化问题。
二、网络的选取
由于BP网络模型和RBF网络模型这两种网络存在收敛速度慢和局部极小的缺点,在解决样本量少且噪声较多的问题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不适合对车辆运输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在逼近能力、分类能力和学习速率上较BP网络和RBF网络有着较强的优势,网络最后收敛于样本量急剧较多的优化回归面,并且在样本数据缺乏时,评估效果也比较好,此外,网络还可以处理不稳定的数据。因此,本文利用GRNN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车辆运输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GRNN的结构及其原理参见文献[2],网络的第一层为径向基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等于训练样本数,该层的权值函数为欧氏距离函数(用表示),其作用为计算网络输入与第一层的权值IW1,1之间的距离,b1为隐含层的阈值。符号“・”表示的输出与阈值b1之间的关系。隐含层的传递函数为径向基函数,通常采用高斯函数作为网络的传递函数:
(2)
其中,决定了第i个隐含层位置中基函数的形状,越大,基函数越平滑,所以又称为光滑因子。
网络的第二层为线性输出层,其权函数为规范化点积权函数(用nprod表示),计算网络的向量n2,它的每个元素是由向量aI和权值矩阵每行元素的点积再除以向量aI的各元素之和得到的,并将结果n2提供给线性传递函数a2=purelin(n2),计算网络输出。
GRNN连接权值的学习修正仍然使用BP算法。由于网络隐含层节点中的作用函数(基函数)采用高斯函数,高斯函数作为一种局部分布对中心径向对称衰减的非负非线性函数,对输入型号将在局部产生相应,即当输入信号靠近基函数的中央范围时,隐含层结点将产生较大的输出。由此看出这种网络具有局部逼近能力,这也是该网络学习速度更快的原因。此外,GRNN中认为调节的参数少,只有一个阈值,网络的学习全部依赖数据样本,这个特点决定了网络得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主观假定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三、基于GRNN的车辆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对车辆运行系统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网络输入分别取指标体系内安全意识、知识技能等二十个二级指标,以车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风险度为输出因子,即网络的输出。利用某车辆运输公司1998~2006年的历史统计数据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2007~2008年的历史统计数据作为网络的外推测试样本。输入样本及目标样本如表1所示。
图1 网络的逼近误差
图2 网络的评估误差
首先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建立GRNN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与测试。由于光滑因子对网络的性能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不断尝试才可以获得最佳值。本文采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其进行分析求解,将光滑因子分别设为0.1、0.2、…、0.5,经过对输出结果的检查发现,光滑因子越小,网络对样本的逼近能力就越强;光滑因子越大,网络对样本数据的逼近过程就越平滑。网络对训练样本的逼近误差如图1所示(单位×10-4),网络的风险评估误差如图2所示(单位×10-4)。由图可见,当光滑因子为0.1时,无论逼近性能还是评估性能,误差都比较小,随着光滑因子的增加,误差也在不断增大。
从误差的角度考虑,本文光滑因子取0.1,此时网络的测试输出(07、08年风险度)为:
y=0.0069 0.0072
由此可见,该运输公司2007年、2008年的车辆重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的误差分别为2.5%、2.7%,这可能是由于训练样本容量比较小导致的,所以评估精度不是很高。考虑到各种随机因素,本文的风险评估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Abstract: with the southern power grid issued safety prod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safety supervision department management status, protecting the safety of electric analysis the problems, and to work in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the introducing the basic ide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oper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in power of protecting the safety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necessity, and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Key words: production safety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safety supervision,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 X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1.1电力安全督查现状
电力企业安全监察部门人员编制有限,但要督查的覆盖面很广,难以对企业的方方面面都督查到位,只能有侧重、有目的地开展督查,但是没有脱离“运动式”、“救火式”的督查模式。
首先,安全监察部门督查的范围较广,督查的内容错综复杂。例如某个地市局的供电企业,安全监察部门一般只有十来人,实际开展现场督查工作的一般就2-3人,但是督查范围可能涉及到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主要包括电力生产(包括输变电、供电、调度、检修、试验等)和电力建设(包括输变电、配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和监理等)工作场所,尤其电网企业的外施工单位现场作业较多,一天甚至有几十个施工同时开展,就算安全监察部门全部人员出动也覆盖不了所有的督查范围。
其次,安全监察部门选择有所侧重地开展安全督查,但选择的侧重点不合理、不科学。例如一天内有几十个施工现场,只能选择某些施工现场进行督查,但是选择的过程更多的是凭督查人员的感觉、经验,或者对外施工单位印象的好坏,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督查计划。
最后,供电企业各个部门、班组的员工都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安全监察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各部门不能正确树立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对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存在较大的惰性。安全生产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相关部门、班组即使发现了事故隐患也心存侥幸,不愿投入精力去整改落实。最终,安全监察部门通过督查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不一定愿意配合整改;同时,部门、班组员工也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这样,安全生产管理就成了“运动式”、“救火式”的管理模式。
1.2作业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思路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电网企业在大力推行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其核心就是风险管理,通过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作业风险评估是电网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避免和减少事故及其损失。风险管理与过去的作业安全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通过作业风险评估实现了风险的量化,将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对较高风险的作业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并开展后续整改行动。
2作业风险评估与控制在电力安全督查中的应用
2.1应用的必要性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电网安全生产面临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是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三个管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事故调查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形成安全生产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电网安全发展,促进电网企业平安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应有的宏观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只是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在经验方面的具体反映,总是滞后于经济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安全生产的发展。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风险控制为主线,提出风险控制与管理内容,关注事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超前控制风险,把安全防范的关口前移,实现动态的、主动和超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它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
作业风险评估与控制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安全防范关口前移,超前控制风险的重要方法与手段。通过引入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网企业安全监察部门在安全管理和督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首先,安全监察部门督查范围广,难以覆盖全面,从而选择有所侧重地开展安全督查,作业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监察部门更好的选择督查的侧重点。因为作业风险评估工作要求对电网企业所有的作业任务进行全面的基准风险评估,已经全面辨识了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通过参考作业风险评估的结果,自然能够知道什么作业任务风险较大,作业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什么危害,作业的哪些步骤风险较大等,从而将风险较大的作业任务作为安全督查的重点。其次,作业风险评估工作强调全员参与,除了执行作业任务的员工要直接参与作业风险评估以外,员工的领导以及相关管理者也要参与风险评估的研讨,掌握面临风险的大小及分布。各部门通过参与风险评估,知道风险与自己的密切关联,风险并不是安全监察部门的风险,如果自己不主动去防范,风险可能会给本部门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和伤害。所以,将作业风险评估与控制与安全管理和督查结合起来,将会提升电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使安全督查更富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对作业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真正实现安全防范关口前移、风险超前控制。
2.2应用的方法
如何将作业风险评估与控制与安全督查更好的结合起来,使作业风险评估结果更好的为安全督查服务,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探讨并且逐渐深化的过程。这里根据现场安全督查的流程对应用的方法做了以下探索:
(1)基于风险制定督查计划。安全监察部门要收集作业风险评估概述、相关生产部门的停电作业信息及相关风险情况等,并根据收集的资料、信息制定督查计划(年、月、周计划),将督查的重点放在风险较高的作业任务上。因督查涉及各专业现场工作,督查自身存在相关风险,以及现场安全督查工作可能会对现场作业带来新的风险,所以督查工作还要保障督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不影响作业安全。一是制定计划同时要结合季节性特点和环境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重点落实防止交通事故、车辆突发故障、高空落物打击、地面物体伤害、起重伤害、误触碰设备等措施,充分应用到现场督查当中。二是督查人员在现场发现违章行为时,要采用适当的措施纠正,防止纠正行为给作业带来新的风险。
(2)应用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现场督查。首先根据作业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督查表格,将现场作业的风险进行排序,实行分级管理,重点检查风险较高的作业。其次,督查过程综合运用查人员、查资料、查设施、查现场等方式,通过考问、检查、观察和演示示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除了对作业风险评估结果与现场作业情况进行对照验证外,还可以根据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思路对作业现场进行观察,补充完善作业风险评估的实践库。
(3)督查发现问题反馈作业部门、班组,指出作业风险评估中的不足,要求完善作业风险评估实践库,以便下次作业时更好的对作业风险进行控制。同时要加强对补充的作业风险的培训教育,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作业存在的风险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4)以作业风险评估方法中对作业危害、风险的分类方法对督查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收集作业危害和风险数据,作为下一年度作业风险评估回顾修订或者作业风险评估动态更新的数据来源。过去督查统计分析更多的是关注不同类型违章的统计分析,没有关注违章背后的作业风险的分析,从而不能更好的制定风险预控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
自从美国、加拿大停电事故发生以来,国外、国内又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巨大、损失惨重的大面积停电事故,这些停电事故提醒电力公司必须高度重视电网所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所管辖设备、线路数量的急剧增加,如何在人员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做出科学、有效的中长期维护检修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案,成为各电力公司面临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电网设备状态评估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简称CBRM)可以从工程应用的角度量化设备、线路的运行状态,以货币单位定量评估电力系统存在的风险,评估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共享世界不同机构在各种电力设备上取得的大量试验数据-尤其是英国国家可靠性中心和北美可靠性中心(NERC)的数据,EA公司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试验数据和分析经验;另一方面,根据材料学理论和多年的设备老化分析经验,提出了定量评估电力设备老化和寿命分析方面的理论。
CBRM体系的理念和方法来自于英国、美国等多家电力部门、研究机构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于各种电力设备、线路、电缆状态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科学体系,用于协助解决电力部门应对在当前管理体制下电网运行管理方面日益增多的挑战。
二、“基于电网状态评估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原理及主要技术
整个系统软件算法实现严格依据以下CBRM系统评估原理和方法完成:
1、评估原理
“基于电网状态评估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CBRM的评估分析方法如下图所示,它通过假定――推算――验证――修正的循环,不断完善、校正系数的设置,最终达到理想的评估结果。
(1)首先承认该经验公式成立,在计算的过程中对公式参数HI0、T=T2-T1进行预定义;
公式为:
a、健康指数:
b、故障发生概率:
(2)根据设定的参数和设备信息由第1步的公式计算出被评估设备的健康指数HI值和故障发生概率POF值,得到初步的设备健康状况;
(3)将分析、计算出来的设备健康状况同被评估的单台设备和设备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对比,以判断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4)若计算结果与设备实际运行工况相符,则说明该经验公式适用,初始假设公式成立,该公式可以作为评估的计算公式;
(5)若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则找出不符的原因是由哪些修正系数引起的,这些修正系数因不同的设备而有所不同,包括:环境、负荷、开关操作次数、SF6微水、预防性试验、故障、缺陷、外观;之后对这些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并返回第2步重新计算,直至计算结果同设备实际运行工况相符,最终确定计算公式的参数;
(6)经过以上5步之后,就可以得出一个适用的计算公式和与之对应的计算参数,进而应用于整个评估系统。
关于风险的计算,根据风险被量化成实际货币量的目标,首先定义各类风险的平均后果,设定风险系数,根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POF,利用风险公式:
式中:
Risk―所要计算的风险值;
POF―风险值对应的故障发生概率;
COF―与POF对应的平均故障后果;
COA―风险系数。
计算得到设备的计算风险值,与实际设备风险值相比较,结合工程师经验修正设备风险系数,使风险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际风险值一致。此过程也是一个反复验证与修正的过程。
2、技术指标
“基于电网状态评估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CBRM的评估涉及到以下几个技术指标,用于对设备状态和风险进行评估:
健康指数(Health Index);
故障发生概率(Probability of Failure);
故障率(Failure Rate);
当前年风险值(Present Risk Value);
未来年风险值(Future Risk Value);
(1)健康指数(HI)
健康指数(HI)是在对设备各种信息数字转化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设备的运行工况,计算出的一个0到10之间的单一数值。不同数值代表设备不同的状态,0代表设备处于最好的状态,10代表设备处于最差的状态,这些数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设备不同的老化程度。
健康指数处于0-3.5之间表明设备在早期存在着可以观察到或探测到的老化现象,这一老化现象可以看作是正常的。与全新设备不同的是尽管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但设备性能依旧是优良的。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设备的健康指数和故障发生概率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健康指数处于3.5-5.5之间表明设备已经有明显的老化,属于正常老化的范围,设备状态处于良好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虽然也比较低,但已经开始上升,老化率也有所增大。
如今,我国已有《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法保障食品安全,而且明确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即以食品毒理学和生物学评估为手段),以安全标准为核心。那么,当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还有哪些难点和不足?怎样建立完善的食品标准体系和安全链,从而对外取得有力的话语权,对内消除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盲区、误区、甚至误导,真实、科学地引导我国广大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这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关注的。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程序手册中,将食品风险分析的过程定义为3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其中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体系的基础,是对食品生产、加工、储运,营销等过程中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等进行的科学评估,是一个以科学为依据的过程,CAC程序手册中明列其步骤如图1(a)所示。在CAC导则和国内有关专著中都指出,风险交流贯穿于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乃至整个风险分析过程,所以我们认为风险交流和管理实际上即为风险应对,其内容可如图1(b)所示。图1说明风险评估是为应对风险奠定科学基础,而风险应对是最终目的。
CAC对风险评估的理念
(1)对风险评估首先要求对有害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确定,这是基础:
(2)特别强调要对有害物进行毒理学和生物学评估,这是核心
(3)对风险评估的每一个环节都强调要作出量化的评估,包括相关的不确定性,这是要求立论有据;
(4)最终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奠定科学依据。
真正进行严密的有害物风险性评估,包括对化学性污染(农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的元素及违规、违禁添加物等)和生物性污染(病原性微生物及毒素)等的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基础,但同时,又存在诸多难点和不足。这是因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是食品毒理学,虽然早在5000年前,神农尝百草就已开始区分食物,药物与毒物,但毒理学,特别是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在国际上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真正起步。我国则更晚一步,于1975年起步,1994年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2003年对其进行修订。近年来才出版了多本《食品毒理学》专著。
当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和基础――食品毒理学,在研究和应用上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不足,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有害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确定已不太难,难点在于:
(1)药物毒理学本身就复杂,而有害物质随食品进入人体后的分布,代谢、转化,复合,排泄、富集等过程比药物毒理学等更复杂;
(2)有害物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后的各种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敏性等反应及过程更为复杂;
(3)遵循伦理道德,毒理学研究方法只能使用动物体内和体外试验,不仅耗时、费工、周期长,难实现大量。快速筛选,而且影响因素复杂,由于种属不同,人体与动物体反应也存在诸多差异和不确定性;
㈩有害物的人群流行性学调查也受地域。人种,年龄,性别,习惯及个体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5)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如基因重组、克隆、核酸杂交、PCR,DNA测序和突变检测、荧光原位杂交、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以及转基因动物等,尚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和普及。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加之国际贸易中掺入技术性壁垒,所以尽管国外不断修改和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其实我国常是不得已而随之,严格地说有些是缺乏严密的风险性评估的,这已为众多学者和管理机构所认同,如日本,虽在2006年5月实施了肯定列表制,但事后制订了“食品健康影响评估计划”,拟定从2008年开始,5年内完成对758种农药等进行风险评估,并说明“因没有时间进行食品健康影响的评估,所以先制定肯定列表,事后再进行风险评估。”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2009年12月8日,我国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了。据媒体报道。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我国将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各省,市、县并延伸到农村的食品中污染物,食源性疾病和总膳食调查体系,筹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有能力的省份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中心。我们期待着在该委员会的统领下,大力开展食品毒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迎来我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新时期。
亟待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层面众多的系统工程。《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了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2010年1月成立了我国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第二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做了原则性和概念性的法律规定。我国当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虽多但颇乱,有些还很旧,而且有关文件中都没有明确以下关键问题:(1)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核心是什么;(2)各种标准之间是何种派生,外延和关联性:(3)各种标准中有哪些不确定性。鉴于供食用的农产品是食品的最主要源头,本文试以农产品为例,通过图2㈦和图2(b)表述以上三个问题。
图2(a)说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核心应是依据食品毒理学、生物学(风险评估的基础和核心)及营养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害物的限量标准和营养品质标准),由安全质量标准派生出来检验检测方法标准。
图2(b)说明为了使农产品达到相应的质量安全标准,不仅要从药效,更应从农、兽药的降解、代谢以及生物富集等高度来确定农、兽药安全使用标准,而且为了确保动物源性食品达到相应的质量安全标准,应从动物对饲料及添加剂的吸收,代谢和残留等高度制定饲料及添加剂的标准;为确保植物源性食品达到相应的质量安全标准,应从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吸收,代谢,降解,转移、富集等高度来制定肥料、农药和生态环境标准,而为了实现以上要求,必须制定出一系列逐一对应的检测分析方法的标准。
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管体系
我国提出“从田野到餐桌”,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已多年。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其理念上还是从最终端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入手,再追溯到供食用的农产品和添加剂,进而外延至生产环境。近十多年来在CAC和粮农组织的倡导下,发达国家开始实施从源头到最终产品的完整的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我国也已开始试行。HACCP体系是运用食品加工,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和危险性评价等有关原理和方法,对食品原料、加工直至最终食用产品进行实际存在和潜在性的危害分析判断,使产品的危险性减小到最低限度,控制危害性,预防性的完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很显然,HACCP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它必须建立在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联的良好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包括:
(1)良好农业规范(GAP):GAP是一套针对农产品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等)的操作标准,内容涉及规范土壤、水,作物和饲料、植保,畜禽生产、畜禽健康、收获、加工、储运。关注农产品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控制及其保障能力等,在农业生产中全面实施,完善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洛旱6号 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穗长方型,亩穗数34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抗旱性好:洛旱6号的抗旱指数0.9143~1.0974,抗旱级别3级,抗寒性好。综合抗病性好:抗冻、抗倒、抗倒春寒及干热风、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等主要病害。
洛旱7号 该品种株型较为松散,穗容量大,亩成穗35~40万,穗子较大,结实性好,每穗粒数可达35~38粒,千粒重48~50克左右。抗旱级别2~3级,抗旱性与国家区试对照种普麦47相当,属抗旱性较好的品种。
洛麦24 该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春水区试,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二位。一般亩产600~650千克,高产潜力可达800千克以上。综合抗性好:该品种冬天半冬性特征明显,抗冻性好;春天生长发育快,抗倒春寒能力强;对黄淮流域常发病害白粉病和条锈病等高抗,抗病性好;株高70~75厘米,基部节间短,杆子粗硬,抗倒性不差于矮抗58。
电话:0379-65513781 65525852 65513381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安乐军民路5号 邮编:471022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高科技股份制企业。公司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种子行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中国种业骨干企业”“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南省种子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企业”“河南省诚信种子企”,现已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主推小麦品种:豫教5号、郑麦368、百农AK58(矮抗58)、周麦系列等。
地址:河南省滑县南环路北侧
电话:0372-8162888 8162840(营销部)
传真:0372-8162888 网址:
郑州地址:郑州市花园路与东风路交汇处蓝堡湾1号楼
电话:0371-67988118 传真:0371-67981638
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是由河南省劳模、著名育种家吕平安创建的民营科技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主导产业是小麦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经营。
公司培育出豫麦49、平安6号两个国审品种,豫麦49-198、平安3号、平安7号三个省审品 种,均具有超高产、强抗倒、品质优、适应广等特点。累计推广1300亿平方米。豫麦49获国家新品种后补助、重大后补助奖,并获国家唯一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颁发的优秀成果奖。豫麦49-198和平安3号超高产攻关田,经李振声院士等国、省专家组实打验收,平均单产717.2千克和655.8千克,均创我国冬麦区同面积最高单产。
主推品种:平安7号、豫麦49-198
地址:河南省温县城西八公里
免费服务热线:0391-6558111 400-60-49198
网址:
邮箱:.cn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1亿元
北京高新技术企业
注册于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
连续2次被评为中国种业50强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连续7年玉米种销量全国遥遥领先
年生产加工销售种子能力达1.5亿千克
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唯一同时拥有浚单20、郑单958生产经营权企业
拥有30万亩的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和9条现代化加工流水线
建有6个育种研究中心、6个综合实验站、48个实验点
主营郑单958、浚单20、锐步1号、济研501、滑玉15、德单5号、益丰29玉米杂交种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郑州办事处:0371-65589599
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
(原浚县种子公司)
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是在原浚县种子公司基础上改制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16.2万元,资产总值3000余万元,下设12个种子分公司,成立了科研育种中心、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种子综合加工中心,年经营各类农作物种子2000余万千克,覆盖了河南各地市及周边省、市,已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种子企业;是农业部确定的首批“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丰黎”商标被确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丰黎98荣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主推品种:矮抗58、浚麦99-7、周麦16、周麦22、豫农949、衡观35、开麦18
地址:河南浚县黎阳路6号 邮编:456250
电话:0392-2159669 2159658 传真:2159696
网址:
河南省永丰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永丰种业有限公司是在原临颍县种子公司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改制、资产买断而组建的集科研、生产、加工、经营、开发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2005年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被授予“中原农民信得过种子单位”、“讲诚信、树品牌、服务三农先进单位”,被评为“中国农资(种子)放心品牌”;2006年被漯河市工商局、漯河市消协分别授予“诚信企业”、“诚信维权单位”;2008年被授予“河南农民信赖的十佳名优种子品牌”;2009年被评为“河南十佳种子品牌”。
公司的发展理念是:质量为本,诚信经营;科技创新,植泽民众;服务三农,业润社会。
主推小麦品种:矮抗58、郑麦366、郑麦9023、周麦16、周麦22、偃展4110、豫麦18-99系、西农979、西农389、漯麦4号、衡观35、豫麦70-36等小麦原种,以及繁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