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的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7 09:3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音乐课的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音乐课的教学

篇1

低年级学生虽然爱说爱动,但是他们观察、创造、模仿的能力都很强,而且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因此,我常常利用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来帮助学生练习发声,掌握简单的节奏。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通过教师的体态表演,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也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完成,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小动物的叫声学出来,大家就会一起来模仿。如,小鸡“叽叽叽”、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这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达到了良好的练声效果。

二、抓好课前“一分钟”

低年级的小学生爱动爱闹,大都源于他们喜欢唱唱跳跳和敢于表现的天性。如果教师能在课上专门为他们创设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空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把上课前的一分钟变成表演一分钟,学生可以在音乐课的小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猜谜语等,以此带给他们无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和盎然的情趣。如教学《我们的田野》时,我以“田野”为题,通过多媒体画面,歌曲伴奏音乐作为配乐,营造一个诗一般的意境,如美丽的田野、金色的鲤鱼、碧绿的湖水……让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和舞蹈对画面的环境进行描述和表现。从而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从中得到陶冶,带着美的感受演唱歌曲。

三、用图片、游戏等辅助教学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他们学唱歌都是以听唱为主。一旦歌词过长或不被学生理解时,就会影响学唱效果。教师若采用图片与教唱结合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歌词内容,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我在教唱《我有一只小羊羔》时,亲自动手绘制了小羊羔的卡通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些可爱的小羊羔吸引住了,非常容易地记住了每段歌词,也轻松地学会了这首较长的歌曲。

音乐游戏能在教学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参与和竞争心理。如在教《火车开了》这一课时,刚开始学生们情绪不高,这时我就告诉他们:“现在,老师愿意带你们坐火车去旅游,你们愿意吗?”于是,学生们兴奋起来。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找个“司机”,其他学生跟在“司机”后面,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好像真的坐上了火车。学生们和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充满了愉快真挚的情感。音乐课上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做跟着电子琴的节奏读歌词的游戏,也可以和学生做“我来唱,你来接”的游戏,以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在教学中,还可以开展“听声音找朋友”、“听敲鼓快慢走”、“高音低音蹦蹦跳”等活动,都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提高学习的乐趣。

四、注意多赞扬、常鼓励

“争第一”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加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一句简单的赞扬,都会让他们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即使是某个学生上课发言的声音大了些,我也会把握时机,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赞扬。这样,不仅可以暗示大家要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也使表现好的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另外,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也能达到激发学生不服输、争上游的教育效果。把学生分成小组,展开竞赛是他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虽然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不够强,但他们争优的好胜心却很强。我在教学中,常通过“争夺小红花”、“颁发小奖章”、“书上印朵大红花”等做法来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心灵在交流,充分展现着集体的力量与智慧。

篇2

以四年级《乒乓变奏曲》一课为例,我让学生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这样的穿着最适合干什么呢?

生:做运动……

师:胡老师很喜欢运动,请你猜猜我在做什么运动?

师做动作学生猜。

师:你们在课间、课余时候都会做些什么运动呢?

师生一起律动。

师:跟着音乐一起做运动吧!

片段二:

听《乒乓变奏曲》。

师:是一场什么比赛呢?为什么?

生:跳绳、跑步……

师:对,因为它节奏很快,很跳跃……

师:这首歌的作曲家到底用这段音乐表现什么运动呢?

看图片,再次聆听歌曲,并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

师:你能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吗?

片段三:

听变奏曲,画图形。

再次聆听,让学生用身体造型表现音乐的手段。

师:接下去我们换个方式,用身体的造型表现乐段,听到一个乐段就变一个造型。

再次聆听音乐。

这6个球的颜色是否有变化?

演唱主题旋律。

听琴默唱,跟琴唱并用手指表现音符的高低。

了解变奏,尝试变奏。

师:请你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自己去尝试变奏吧!

[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课堂一开始从运动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让他们聆听音乐并感受乒乓比赛的激烈场面,在快乐的聆听与体验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歌曲,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和谐氛围,快乐前提

快乐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厌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快乐教学!因此,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情感氛围,是实施快乐教学的前提。

二、参与体验,快乐动起来

音乐课,让学生快乐地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快乐地动起来,身体快乐地动起来,情感快乐地动起来。这种“动”,非“放羊式”的乱成一团,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促动引导下,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因此,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把学生带进广阔的空间,探索神秘的音乐世界,让学生尽情地“玩”“乐”,在“玩”“乐”的过程中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三、编创想象,乐中见智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老一套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而是创造地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自由支配的“空间环境”,解放学生的大脑,鼓励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实践。这样,学生们在自由编创中真正感受到了音乐变奏曲,享受到了音乐创作的无穷乐趣。

四、张扬个性,促进发展

篇3

在每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到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学习态度,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让学生对音乐老师感兴趣,首先,音乐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技巧技能,比如:乐理知识,舞蹈及舞蹈编排,乐器演奏等。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知识技能,完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感兴趣

1.1 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审美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1.2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动力,

篇4

音乐,是一种体现美的艺术,音乐教学在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通向音乐艺术的大门并不是敞开的,它需要有打开大门的人与其有效的引导方法,这“人”就是我们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音乐教师,而这一方法,就是音乐课堂上的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不论是以情导入、以理导入,还是以疑导入,都要给人以美感或新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教学内容要丰富有序,结束时要留有思考回味之余地,给人以美的遐想和有益的启示。

组织教学艺术同样地存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中,例如:刚上课时,学生一时无法安静下来,如果对学生进行严厉的呵斥,不但容易产生“对抗情绪”,而且良好的教学环境也被破坏。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用钢琴弹奏乐典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样,教室既安静下来,音乐气氛又没有被破坏。音乐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使整堂音乐课产生与其相应的气氛。此外,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增加教学情趣性、竞技性与表演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起伏现象、“动”“静”相结合,这些都是有效的组织教学艺术的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与教师本身的修养有关。上好一节音乐课需要教师努力探索,不断进取。既要遵循一般教育的规律,向各学科学习,又要发掘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新意。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音乐课既要研究艺术的教学,又要研究教学的艺术,这是音乐与教育两大门类的结合点,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

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上好一堂音乐课,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音乐教学要求与其它相关学科渗透,所以音乐教师要掌握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授课时把作品的背景、历史介绍得更完美。

其次,教师的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再次,教师的面部表情切忌呆板、严谨,应该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

总之,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采用灵活多变、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强语言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篇5

记得一位教育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由个人自发地开展,教育不是通过听取话语获得,而是通过在环境中的经历得到的。”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营造一种气氛,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呢?那就是:愉快式教学的教学课堂。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陈旧的音乐课堂就要创新,要大胆改革,我们可以制造“快乐课堂”,实施“快乐教学”。“快乐教学”原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在于教学内容,而是学生乐不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一、创设互动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会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疑就问,有问必答。

如:节奏教学能为师生、生生的互动提供较好的平台。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学得更有趣。如有位教师在课刚开始时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带学生去一个美丽的岛国旅游。课件上美丽的异域风情深深的吸引了学生赞叹声不绝于耳。但是教师此时给学生设了一道关说是必须走过一座独木桥才能到达那美丽的岛国。独木桥上出现了这样的字眼“慢 慢 地 走 走 踏 踏踏”。于是学生便开始练习这个节奏。在学生们掌握得差不多后教师竟真的让部分学生走上独木桥由几张凳子拼成要求是边念边走还请下面的学生当评委念对的人才可以通过。因为独木桥太窄教师便一个个地领着学生走到彼岸。在这样的环境下哪个学生会不乐意学呢?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参加。而精彩的导课就像桥梁一样连接着旧课和新课;像序幕一样预示着主题的和结局;像路标一样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像鼓槌一样重重地敲击学生的心灵;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既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

二、鼓励上台表演

在教学中,学生最喜爱上台表演。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跟教学内容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会自告奋勇,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老师执教了《数鸭子》。在最后的游戏与表演环节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使我大有感触。“清清的河水巍巍的小桥,鸭妈妈要带着小鸭子穿过小桥去游泳了”在老师的情境创设中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想上台表演了。于是有十多位小朋友两人一组搭成了几座小桥其他小朋友表演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小鸭子们边唱边游玩得可开心了。本来这时已是本课的部分老师可让学生直接游出教室结束课堂但她并没有忽略表演桥的小朋友最后他们也表演了小鸭子在老师这座“大桥”下欢快地游出教室。

三、开动脑筋编儿歌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我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没有那么多,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音乐不仅仅是唱歌, 它包括好多好多的知识, 如: 音乐欣赏、视唱练耳、器乐舞蹈以及乐理知识等等很多。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联系:1.歌曲与舞蹈对于一节音乐课, 如果我们仅仅把它讲成一节唱歌课的话就显得太单调乏味了, 不仅老师上课没有激情, 学生也没有上课的热情经常表现为前热后凉。刚开始唱的时候, 大家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 但到后来学生却表现的有气无力、昏昏欲睡, 老师也精疲力尽。2. 视唱、乐理与唱歌中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 有很大的倾向性。他们喜爱歌曲而不喜欢歌谱和乐理知識, 在许多地方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只会唱歌而不认识歌谱、只喜欢学唱歌词而不愿学习视唱, 这样局限性的学习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障碍。我们应在音乐教学中把视唱、乐理知识与歌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3.音乐欣赏与歌曲演唱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能力处于一个不成熟阶段, 因为他们不能够很好的去欣赏其中之美, 所以他们也就对此表现十分冷漠,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 要把学生喜欢的歌曲放在其中就能发挥其最佳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演唱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例如, 小学六年级有一节音乐课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我认为如果仅仅是给学生介绍那么深奥难懂的背景、作品分析等, 那么学生绝对不会感兴趣的, 如果让学生开口去唱, 唱唱其中的主旋律《欢乐颂》, 非常清晰流畅的线条, 悦耳动听的旋律, 也许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他们自己的演唱就可以体会到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自由的。另外还可以通过乐器的演奏来表现音乐。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欣赏同一首作品的不同表演形式。既提高了他们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的欣赏能力。

二、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学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 学理科的偏看看文科的书, 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的书, 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是怎么一回事。这里我们提倡的就是要学科综合, 打破传动的学科分类、孤立教学。将各个学科都融合在一起, 相互配合协助, 为更好的教学增加一双翅膀。对于音乐教学来讲亦应如此, 与其它学科教育的联系需要密切配合。1.音乐与语文音乐就是语言, 任何的歌曲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 无论哪个国家、地区, 他们的音乐都是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的。同样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文学知识, 如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很多音乐作品都是以诗歌为题材的。 2.音乐与美术在教育实习中, 我发现如今中小学的音乐课和美术课已经合二为一, 并称之为《艺术》。艺术教育就是将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结合在一起。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人的各个感官不是独立的, 而是相互合作的, 耳朵听到了就会引起眼睛的想像。将美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官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直观实际能力。3. 音乐与其它学科音乐同样与历史、地理等学科也是可以综合学习的, 可以学习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音乐, 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我们学习藏族歌曲《走进西藏》, 可以让学生知道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 风俗人情, 传统文化, 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等等。不仅仅是音乐上的学习, 在其他知识的学习上也受益匪浅。还有音乐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等都是有相关的联系, 我们都可以把它综合教学。

三、音乐与社会教育的综合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是明天的太阳, 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是家里的中心,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掉了, 这样, 不免对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大的糖衣炮弹, 所以, 我们必须在学校中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将德育融合在音乐教学中呢?

1. 音乐课堂与品德教育

孩子的心里是纯真无邪的, 他们对社会中的事物现象都是陌生而又好奇的。他们是一张白纸, 需要老师在上面为它描绘色彩。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 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一些歌曲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 所以说, 我们从小就要热爱劳动,不能做家里当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2.教师的品德示范教育

篇7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47-02

小学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群体,看到他们就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快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是如此。怀着一颗童心,播撒爱的种子,渗透到童年的海洋里,那将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的爱我做主,我愿意用爱的趣味性教学,来完成自己的园丁事业。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要求音乐课程要力求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此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为此小学音乐课必须与时代变化相接轨不断与时俱进,不仅教师要传授知识更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审美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不应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应该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等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与教师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意识。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享受体验,这样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兴趣是趋使人活动的一种力量,学习兴趣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大自然中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不会一上来就教一首歌该怎么唱,而是先让学生凝听、感觉,再开始解说,“一首歌会分首次凝听、再次凝听和最后凝听,让学生学会本身去感觉音乐的魅力。”也可以讲故事给学生听,甚至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边边表演边讲,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吸引力,从面听进去,就融入了音乐课堂的氛围,借着这股子劲,继续填充,既而完成教学。尽可能的给学生都分配上角色,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参与进来,效果会更好。

在音乐课中创设情境,会使音乐课充满精彩、有趣、生劝、活泼的科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满足以及情感的共鸣,这样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作为教师,读书绝不能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资料,这只是小备课之需。新课改下的教师,更应该树立大备课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可以这样说,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率决定了课堂上每一句话的分量。当老师怀着一个被奥斯特洛夫斯基、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励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海德格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家营养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你一定会引经据典、激情满怀,你的课堂也一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的景象。如果我们再能把读书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读书,那么二者将会相得益彰,我们的学生就会自觉、自主、兴趣盎然的遨游知识海洋。而舞蹈更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读书让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等舞蹈形象的热爱,感染他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

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拍手或是踏步等身体参与形式来把握节奏。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是能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拍手歌》,就能很好的表现节奏。

每个音乐教学内容都能找到其趣味性的体现,只要教师积极、努力去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趣味,爱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创设良好的音乐趣味环境,愉快的学习,正确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表现出美,体验爱的享受和感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警告说:“教师是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我们再也不能在教育中为学生戴上各式各样的枷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理念,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人格去感化人格。广大教师是新时代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改革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才能适应前进中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篇8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得单调、枯燥无味。教师要有语言功底,这就要求老师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得更完美。有了一定的语言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呆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学生不能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一堂课变得平淡无奇、枯燥乏味。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容忽视的环节,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它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所以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艺术素质。板书应字迹清晰、工整,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夸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部分应放在突出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板书要严谨、大方,重点、难点部分可以适当用一些彩色粉笔突出一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演示与范图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9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我认为,应当先从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入手。在视听、节奏、听音、表演等基本功训练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从下面几点谈一谈具体方法:

一、多种视唱教学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谱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但是,在视唱曲谱方面,学生往往重视不够,老师必须选择较优美的曲调,通过多种的视唱方法,使学生能较准确把握音准问题。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好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学生看的东西多,听的音乐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同学模唱能力一般较强。但是,一旦离开音响、老师和琴,他们便失去了依凭,茫然无措。因此,要让学生重视视唱,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多种击拍训练法

1 .划、念、拍、唱有机结合法。对于乐曲中的一些节奏难点,运用此法学生很快就掌握。首先,把难点抄于黑板上,先划拍、接着边划边念、然后口手并用、最后再用双手把节奏拍出来。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把节奏练熟后在唱曲。例如《摘草莓》这节课,就是运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课上,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自选民族打击乐器或自制的打击乐器(如用一拉罐做的沙锤、瓶子盖做的手铃等)随着老师的音乐进行节奏模仿和节奏创编,目的是为了下一环节的伴奏。学生在非常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活动,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教师用听赏和亲切的语言导入新课,从朗诵歌词入手学习新歌,在歌唱中学生们以形体动作配合使歌曲演唱非常富有感情。有拍手的、有拍腿的、有吹口哨的等,非常自由,学生们的形体动作都具有音乐性。通过演唱,教师利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同学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创编。由于眼、口、手三者并用作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因此学生印象特别深,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2 .强弱拍交替击拍法。在全体学生拍一种节奏的基础上稍做变化,换成两个声部强弱交替击拍,这样有变化也比较生动,看下面的例子。

例: 2 / 4 (拍手)| 0X | 0X |

(跺脚)| X0 | X0 |

3 / 4 (拍掌根)| 0XX | 0XX |

(拍掌心)| X00 | X00 |

两个声部还可以在音色上做一些对比:如强拍踩脚、弱拍拍手,这样强拍声音深厚、弱拍声音清脆,便形成鲜明的音色对比。

3 .不同节奏击拍法。即左手拍节拍节奏,右手拍旋律节奏,学生一边唱歌曲旋律。这种方法适用于节奏感较强的视唱曲,可训练一脑多用和左右手的协调性。下面这一例子可以让我们更好得认识这一方法: 例| 63333 | 4463 | 22221 | 2236 |

(右手击拍)| XXXXX | XXXX | XXXXX | XXXX |

(左手击拍)| XX | XX | XX | XX |

三、留住空间,教学相长

篇10

课堂教学是艺术,可以精雕细琢;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循的规律。如何雕琢、如何认识其内部规律,使之理性化和具有概括性,从而更具普遍指导意义呢?

提高课堂效益是每位老师的希望。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结构是贯穿性的、哪些结构是从属的、各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地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课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音乐课上有五种结构需要研究,现分述于后:

一、审美结构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了贯穿性的重要结构。 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应运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现美,构成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二、知识结构

知识、认识结构是以“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的讲授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顺利,否则就会形成新的难点。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轨迹,二者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并不重合。

三、教法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着练习结构,而练习结构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转贴于

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巩固,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 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如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和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会将知识变成能力。

四、能力结构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

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

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五、时间结构

以上几种结构的运用,都是在流动的时间里进行的,因此,时间是所有结构里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学生优势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授新课时间应不少于一节课的50%。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六、音乐课上几个结构的关系

篇11

面对我国目前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下面就我自己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一、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而要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乐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如:在教《我是草原小骑手》时,学生往往只能浅显地用“高兴”、“愉快”等词概括歌曲的表现情绪,并不能真正地深入体会其内在含义。这时就可以略加语言点拨:“你喜悦时通常会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说:“用舞蹈动作表现;”有的说:“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曲。”等等。教师再点拨:“那么,请你用这些属于自己的方式把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全班学生有的用快乐的歌声来表现,有的用模仿骑马、有的模仿射箭等动作来表现,每个学生都尽情地用各种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身临其境的置人于快乐的场面之中。

三、注重曲调和节奏练习

在曲调和节奏练习中,采用由浅入深的变化和对比,诱导和鼓励学生去不断克服困难。如:通过练习节奏2/4 xx xx|xx xx|,然后换成2/4 ox xx|ox xx|再换成2/4 x x x|x x|抓住学生要强、好奇的心理,使他们觉得“既不能轻而易得,又不是高不可攀”地引导学生逐步克服困难去完成新的任务。

四、音乐与律动、舞蹈相结合

自古以来,歌舞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载歌载舞,更能体现艺术的真谛。我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具有强烈表现自我的心理,按照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音乐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或边唱边表演,或将歌曲集体创编为舞蹈。例如我指导学生将《粉刷匠》这首歌创编为舞蹈。我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边唱边跳。开始,每组都站成一排,跳同一动作,没有什么创新的队形。后来,我引导他们可以让跳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舞,队形也进行灵活多样的变化,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大胆地创编动作进行展示。每个小组编排的舞蹈都具有新意,表演也很到位,我一一给以肯定和表扬。着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创编舞蹈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五、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调整教学方式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例如:在歌曲《春来了》的教学中,由于单调的歌谱教学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就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同学们充当“鸟”的角色,老师弹旋律,请“小鸟”来找到这条旋律作为自己的朋友来唱一唱,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投入了学习,并且每个人都能踊跃发言,手都举的高高的,气氛活跃极了,歌谱也很快就掌握了。

篇12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情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情境教学服务。

例如:在学习歌曲《中国功夫》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特点,并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第一段速度较慢,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气势。应该唱得有气势,要深吸气,气沉丹田。歌曲的第二段速度较快,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飒爽英姿。歌曲的节奏发生变化、旋律压缩、就会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应该唱得有力量,有活力。歌曲的第三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它舍弃了音乐旋律,强调节奏感。为了增强趣味性,还为这段念白增加了衬词。棍扫一大片(Hou),枪挑一条线(ha)……歌曲的念白有气势,节奏感强,坚定有力,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中国功夫》的歌词极有气魄,歌曲前三段介绍了中华武术和练武之人的气度、英姿。歌曲的最后一段是“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引导学生说出最后一段中,“东方一条龙”指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儿女似英雄”说的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说的是祖国幅员辽阔;“中华有神功”说的便是祖国的武术。第四段歌曲使人唱来豪情满怀,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旋律、速度、力度、歌词等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与情感,通过触“境”生“情”、随“情”入“境”、以“情”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二、用歌唱来赞美情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例如,在教学《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一课时,我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一个赞美祖国、赞美家乡的情境中,学生便能有感情地,十分投入地唱起《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用动听的歌声赞美伟大的祖国和美丽的家乡,使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油然而生。

三、深入情境,领悟感情。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张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变化的起伏,脑海里的情境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形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创设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学生一旦进入了音乐情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声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声,比世界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例如教学西部风光《拉萨谣》一课时,引导学生投入到情境想象之中,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并感受西部粗犷、朴实的音乐特点,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四、用多媒体来展示音乐情境。

学生在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例如:在学唱歌曲《中国功夫》前,我让学生欣赏了2008年申奥宣传片,由著名歌唱家屠洪刚演唱的《中国功夫》视频,引导学生说出欣赏后的感受,使学生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并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中国功夫》的强烈愿望和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用色彩来创设情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如:在教学《四季童趣》一课时,精心制作了春、夏、秋、冬的画面,学生被五彩斑斓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美丽的春天、如诗如画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的意境中,学生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真情实感演唱了《四季童趣》,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