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09:33: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105-01
一、技协要发扬优良传统,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引领技术创新
职工技协是工会领导下的群众性的科技社团,在投身生产实践、攻克大量技术难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充分体现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方面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广大技协会员自觉站在改革发展的一线,为促进技术进步,发展技术市场,开展技术交流,展示职工风采贡献了力量。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化,企业技协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临许多新任务和新挑战,若不加强重视和引导,必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组织机构受到较大冲击。有的企业改制后,技协组织散了,技协工作无人过问了,组织建设出现空档;二是技协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攻关克难作用不显著;三是活动方式僵化,形式单调,吸引力不强,职工参与不积极,缺少时代气息。新形势下,把技术创新作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的重点和支撑,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企 业发展的新局面,是职工技协必须担当的重任,也是当前面对竞争与挑战的迫切需要。首先,市场竞争的规律,驱使企业必须立足科技创新,始终体现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次,掌握核心技术只能靠自主创新,因为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再次,建设一流的企业,必须造就一流的人才队伍,职工技协可以成为培养造就复合型、技术型人才的大学校。
二、明确目标,形成合力,推动技术创新
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企业生产发展和职工实际需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技协工作放到工会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争取党政赋予有效的资源和手段,逐步形成党政支持、部门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共同推进的创新合力。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理清王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其次,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既制定长计划,又做出短安排;既确定目标,又提出任务;既精心策划,又抓好落实。三是增强责任心,树立紧迫感,时不我待,克服“缺、弱、散”的现象;增强市场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培养竞争实力,增强合作共赢理念,树立开放、包容意识。
三、建立创新激励长效机制,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首先要建立健全激励工作制度。加强组织领导,从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实行目标管理,推动创新活动持续发展。其次,要完善奖励办法。产、学、研与检查评比考核一体化,与晋级奖励挂钩,与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参与热情。三是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和创造既适合企业,又满足不同层次职工需求,既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又实现职工自身价值的活动载体,把创新的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效果统一起来。如,坚持以项目牵引,就是实施创新工作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通过重点科技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既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又锻炼了职工队伍。四是对创新人才不能求全责备。人才是创新之源,也是创新的关键。要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不求全责备,不可用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和方法选拔创新人才,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环境。
一、加快执行“卓越之星”员工发展工程落地,提升一线新员工和班组长素质能力
一是承办厦门市继电保护工劳动竞赛,人力资源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人力资源管理者将进行专业面试和笔试,好中选优选拔出优秀选手参赛,在培训教练、训练场地、后勤保障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力争选手在比赛中创佳绩;二是继续深化执行“员工三年技能提升工程”,分阶段进行考核,以考促学。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进行一年两次的考核,通过笔试和面试计算综合成绩,并进行排名,从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技术理论及实践培训,促使新员工尽快成才,丰富部门人才储蓄资源;三是在全部门推广“五.四”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办法的应用,每月在班组层面根据全月综合“五.四”考评结果评选“卓越之星”,鼓励优秀员工,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助力职工队伍建设。
二、积极创建部门“创新工作室”,开放“智慧众筹微平台”,激活班组创新创效
继续发挥“创新+实训工作室”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到“低成本、高效率”,部门利用一、二次实训工作室等专业资源,在部门成立创新工作室,将各专业日常积累经验编辑收录成册,形成具有班组专业特色的“智慧库”,可将其作为培训青年员工的实用教材。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发挥基层班组的专业综合优势,围绕电力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重点、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活动。人力资源管理者每季度安排一定数量的攻关课题,开展“智慧众筹”,鼓励基层电力职工争当“微创客”,在广大会员中集思广益,引导职工互动,主动揭榜立项攻关,敢于创新创造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攻坚克难中提升个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力营造会员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氛围,扩大活动效果,提升建议含金量,一是注重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无形收获,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会员职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企业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是电网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扩大合理化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效果。二是立足本质岗位,培育合理化建议成果转变的土壤。践行“立足于本职岗位的合理化建议更容易转化为成果”的理念,鼓励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可以改进的环节。提出更加合理的工作方法、更加科学的技术措施,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2901
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好中,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好的深化和发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1 必须注重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持续推进创新工作的高效发展
(1)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是企业改革,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公司经营生产形势日趋良好,企业发展步入快速轨道,但仍然处于发展时期。一是作为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承担越来越大的社会责任,而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我公司成为煤炭市场的重要角色,需要用国内统一市场的视觉来重新规划未来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代的脚步、角色的变化、自身的实际都要求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各方面工作的发展路径,以期提高各项工作水平并整合为全公司的新档次、新水准。逐步形成以技协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在技协的引领下,实现创新工作的规范、持续发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选择在企业中心工作切入,可以得到企业行政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力度,加强活动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从而受到职工的欢迎,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2)新时期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转变,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这种转变变得十分迫切,我国原有的企业经营模式经过若干年的运作,已经习惯性的印记在人们的脑海中,过去的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者在企业中仅仅代表了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却忽视了对劳动者利益的重视,工人在企业中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完全是按照领导的意图去被动的执行,领导者完全忽视了职工的发明创造及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很少能够发挥出来,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新时期的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生存的各个方面都是通过员工的做工来实现的,对于如何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发明创造、工作热情和献身精神,激励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诚实度,挖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对员工而然,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工作也不在是简单的求生方式。
(3)基于以上认识,为了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吉煤集团职工技协成立以来,在职工技协的引领下,重点针对安全生产、提高矿井资源利用水平、解放煤炭储量、提高开采技术,先后立项攻关了共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06项,创经济效益7200多万元,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去年以来,创新活动中征集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000多条,完成技术攻关项目156项。技术创新工作实践证实,创新工作注重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有利于融合入企业大局,各项活动做到了与企业同频共振,有利于创新工作的不断高效发展,有利于得到企业的支持和职工的积极参与,持之以恒的深入开展,可以结出丰硕的成果。从而充分体现工会在引领广大职工建设企业中的群众优势和作用。
2 注重与人才素质工程相结合,有利于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一个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保证,新时期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特别是进入知识性及信息性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以来,只有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信息性及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应该属于信息经济时代的管理,同时也是加快知识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2)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工作软环境,给予员工家庭式的安慰;比如:每逢重要的节日,举办各种形式的宴会、联欢会、生日庆贺会、祝福会等等,从而密切联系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管理者应经常深入基层,下矿、厂、下车间、下段队、下班组,与员工平等对话,并经常组织增加领导与员工之间沟通的集体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沟通,使企业真正成为员工的大家庭,使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而不是成为企业的旁观者。
(3)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对于如何管理好和使用好知识型的人才,是摆在企业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使至发挥最大的效益,正确的激励和引导、鼓励,是管理好员工的重要方式。
3 应当重视并将薪酬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方面加以研究
(1)薪酬不仅是劳动者的权利,还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之一。员工获得合理报酬后,其最原始的生理要求得到满足,同时还需要得到有效激励,员工才会加入到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列中,当员工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企业管理者才会得到充分支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一个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保证,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
离开了薪酬战略的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就会遇到困难甚至障碍。有其内在的复杂性和规律性,目前薪酬已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型报酬。
企业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它能充分挖掘职工的创新意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作性,使职工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赢。本文对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跟踪分析,谈谈对开展创新活动的认识与感受。
一、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义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职工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单位越来越重视对职工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在群众中积极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经过几年的推广和实践,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重点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倡自主创新。真正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知识技能竞赛和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运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发展企业,服务社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所以说,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的需要。
2.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企业行政、党委和工会的共同意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实力的增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因此,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3.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有效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职工的就业权和发展权。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随之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收益也随之增长,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当前形势下,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着手解决,比如职工对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识不强,基层领导没有把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合理化建议的质量不高、与日常工作不能紧密结合等问题。
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功底,离开了广大职工的力量,再精明的企业管理者,也不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事实上,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以企业为中心,发挥基层工作者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然而,有的企业却认为技术是专家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职工搞技术只是小打小闹,起不到根本效果;还有企业职工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奖励力度不到位,对取得成效的职工,没有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通过以上提到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做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首先应该从领导的意识转变开始。
三、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对策
1.做实做强活动载体
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是单位完成经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有效职能,保护职工根本利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来实施。
(1)开展职工竞赛活动
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普及面广,突出核心”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把崇尚劳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积极倡导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挖掘职工的技术创新能力,让职工做企业的主人,树立职工主人翁精神,让职工以当家作主的态度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岗位上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积极地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2)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
合理化建议工作不仅是通过员工建议改进管理工作,而且是民主化管理的具体实践。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让每位员工都有说话的机会,把员工对企业的爱心和智慧集中起来,把员工的心吸引到企业上来,充分鼓励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包括生产、创先、安全、电网建设、营销、服务、管理、文化等方面,共同为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从而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推动职工“五小”创新活动。
(3)创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
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力、公关作用及梯队培训的帮带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以企业技术、技能骨干领衔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努力培养更多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的高层次人才,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全员创新的发展氛围,深度激发广大职工努力创新、岗位成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4)开展“创争”活动
职工技术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工会组织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把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列为重点环节,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个学习的良好平台,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坚守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追求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5)QC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企业职工展示个人才能与职业魅力的活动平台。要积极努力地参与到QC小组的管理模式中,鼓励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建立奖励机制,同时,实现企业节约成本,强化质量,提高效益的目的。
2.建章立制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需要有一个管理体系来维护,即党委领导、工会组织、部门协作、全员参与。
(1)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存在创新的机遇,在群众间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还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因此,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要加强管理,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对工作的热情,促进企业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规范化管理机制
任何活动的周密进行都需要一套完整有序的规章制度来有效管理。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应当明示活动的中心思想、工作原则和内容、工作程序和目标、管理方式和措施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要切实划分好责任问题,保证技术创新活动有专人负责,保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能有序进行,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3)评价激励机制
提高创新意识,深化创新观念,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突出表现的职工、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措施,让他们在企业中享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从而带动其他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做细做优活动推进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实际效果,注重发现亮点、培育典型,充分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室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尊重和保护创新成果,不断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健康发展。
(2)活动落到实处
以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出发,给职工营造一个可靠的环境,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其对岗位的热情,挖掘职工的创新智慧,让职工在创新活动竞赛中充分认识和提高自己,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人才。把创新活动的内容,归入企业职工培训计划中,把创新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3)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创新活动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即将活动与技术相结合、与企业节约成本费用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以及与合理化意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实施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推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迈向新的台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保持自身生命力的根本力量。企业工会要大力引导和动员广大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和对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一、强化顶层设计,做实关键环节,不断完善职工先进操作法运行体系
1、强化顶层设计,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公司工会把职工先进操作法作为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点内容和精品工程进行打造,特别是注重活动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1)建立两年一评审的制度,保证先进操作法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技术含金量;(2)建立完整的挖掘、整理、评审、命名、表彰、推广先进操作法的运行体系,每个环节制定具体的规则要求和工作程序;(3)建立先进操作法整套运行机制,涵盖组织领导、内外部协调、奖励激励以及先进操作法本身创新发展机制。
2011年,根据股份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公司党政工团联合下发了《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方案》,对包括先进操作法在内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完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为职工先进操作法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做实五大关键环节,坚持守正才能出新。(1)深入挖掘。公司工会开展先进操作法活动的初衷就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愿望一样,使潜藏在职工中的绝技绝活保留、传承。面对工种多、技术复杂的现实情况,一线申报的项目是否可称为绝技绝活,是否保证相应的技术含金量等是集先进操作法的关键环节。为此,工会不断总结经验,采取车间申报、工会挖掘相结合的方法,安排专人定期深入车间,仔细观察、反复对比、精心总结一线职工的操作过程,协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进行理论提升和总结,解决他们会干好、不会说明,能口头说明、缺少理论支持的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论支撑,精准地表达和展示了职工的智慧,提高了车间和技术工人参与的积极性。(2)精炼总结。先进操作法的总结归纳至关重要,要诀就是把复杂的操作方法表述为最简单的概括,归纳总结,坚持做到精炼、准确,易于推广时的记忆和操作。我们在对“付明祥HXD3C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分析调试操作法”进行总结时,根据对工作准备、故障判断、故障排查三个阶段的操作流程的提炼,总结,概括为“十项准备动作”、“六看十一查”和“一听五查”操作方法,体现出精准概括、总结到位、简单易懂、操作灵活的特点。我们对“于冰一次加热、锻造快速加工NX70型平车中拉杆操作法”进行提炼,总结出“8个步骤和8项注意”的操作要诀,保证了该项操作法在推广时简单、明了、直观。(3)严格评审。评审分为预审和正式评审两个阶段,预审由公司工会安排专人负责把关,正式评审则组织专家严格审查。预审负责人具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对一般的操作法在此阶段就进行淘汰。正式评审则更加严格,所有评审人员全部由公司级专家担任,经过对操作法全面资料审查、视频了解、现场答辩等环节,经半数以上专家同意,才能成为公司级的先进操作法,从而保证被命名为先进操作法的申报项目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真技绝活。(4)审慎命名。在先进操作法命上自己的名字,对技术工人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励和至高的荣誉。但是先进操作法产生过程存在不同的情形,有的是操作者本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探索、总结出来的;有的是经过一代代操作者不断积累、沉淀、传承下来的;还有的是几个人合力创造发明的。因此公司工会对先进操作法的命名一直非常慎重,需要经过本人承诺、所在车间证明和公示等措施,确保命名无疑议。(5)强化推广。先进操作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先进操作法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促进工艺流程改进,甚至提升至标准化工艺规程,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我们坚持做到先进操作法要被公司技术主管部门审定为标准操作工艺后方可推广。这些先进操作法的评审、推广对产品工艺流程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毕岁礼HXD3电力机车牵引杆梁半圆孔镗削操作法”,初审时发现“四头镗刀对刀量块”和“牵引杆梁安放找正”的问题,我们积极与技术部门沟通,得到重视和采纳,改进了量具、工装和加工工序,并纳入标准工艺规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先进操作法的诞生,经过一个严格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是操作者本人知识、技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更凝结了广大参与者共同的关心、关爱和培育,也是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公司工会坚持2年开展一次先进操作法评审工作,每一批先进操作法也就10个左右,就是秉持认真严肃的态度,使认定的先进操作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实现载体创新,取得关键突破,有序推进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发展
1、不断实现载体创新发展。公司工会挖掘和传承先进操作法走过了由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的传统模式到采用录相机录相制作多媒体光盘,再到运用电脑制作PPT形式的三步曲。言传身教存在受众面窄,而且极易造成传承中断的情况。多媒体光盘需要高端摄像设备和较高的编辑技术,后期制作难度大。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公司工会先进操作法载体现在普遍采用PPT形式,通过制作高品质的PPT片,展现出先进操作法的神奇,也体现出与时代的高度契合性。这项方法被大连市总工会评为2011年度创新工作奖。
2、先进操作法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自2005年开始,历经三届先进操作法评审和推广,先进操作法本身也在创新和发展。第一批认定的10个先进操作法基本是在生产一线领域挖掘整理的,更多地侧重于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绝技绝活。我们在开展的第二批先进操作法时,将先进操作法征集挖掘工作扩展至技术和管理领域,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最终选定技术设计及软件开发等领域。先进操作法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里开展,拓宽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同时也在技术、管理职工中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目前,公司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操作法又增添了新的内涵,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先进操作法与高端产品、高精设备、高尖技术相结合,体现出先进操作法的高技术性。“万传广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操作法”,充分发挥龙门加工中心机床的功能和潜力,通过编写逻辑性强、简洁通用和自保护功能的程序,创造了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新方法。“高云巍265柴油机连杆深油孔钻削加工操作法”,编写高效安全的加工程序,改进深孔加工刀具参数,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和切削油等手段,解决了连杆深油孔钻削加工的技术性难题。
公司职工先进操作法在推进的过程中,从形式创新,到载体创新,到内涵创新,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始终紧随企业科技进步过程,始终保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始终坚持与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紧密融合,从而保证了先进操作法鲜活的生命力。
三、提高效益和效率,畅通成长成才通道,切实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功效
1、着眼工艺流程改进提升,提高先进操作法对企业效益和效率的贡献率。公司工会开展先进操作法活动以来,在征集、总结、整理、推广各个环节,都注重其与工艺流程的密切结合。先进操作法被工艺技术部门采纳后,提升为标准工艺规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高世和球墨曲轴表面裂纹消除操作法”不仅创造了“曲轴表面裂纹、缺陷修复”的奇迹,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每根曲轴历年平均价格20万元计算,累计节省费用达660余万元。“陈柏宁等人机车电气屏柜预布线操作法”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机车电气配线标准化要求和铁标的相关布线标准,而且相比传统工艺减少了二道工序,提高工作效率达3倍以上。可以说,每一个先进操作法都是工艺技术的改革,都创造了显著的效益,这就是大力推广先进操作法的价值所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水平在政府颁发的一系列程序文件中明显上升,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是一些建筑工程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质量体系还未真正有效运行,政府颁发的文件得不到贯彻执行。现初步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现状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筑施工企业控制水平不高,属于粗放经营。
由于企业职工队伍多采用民工,施工队伍的构成和水平参差不齐,现场控制粗放,材料浪费严重,机械设备使用率不高,施工技术含量低,我国施工测绘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属于粗放式管理模式,容易因为测量而耽误工程进度,施工难度大,材料进厂检验及试验不到位,建设速度快,建设发展质量问题突出,早期损坏严重等,企业整体控制水平低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控制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少,这样不但劳动生产率低,而且易诱发质量安全事故。
2、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露天、高空作业的生产,环境差,危险性大,技术要求较低,实现原始资本积累成本很低,行业准入几乎没有门槛。行业的特性,客观上影响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本行业在人才培训、资质认定和学术交流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管理人才十分匮乏,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另外,这些非专业机构和人士直接对项目实施管理,必然会造成项目运作的无序和混乱,给项目、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2]。
3、施工企业自检环节薄弱,忽视隐蔽质量。
企业自检环节薄弱,有些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不健全,自检人员配备不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隐患很多。一般工地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和用户反馈意见等,往往外露的质量问题,但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如钢筋数量、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焊接质量、设备器材质量等较忽视,且外观评定结果因人而异,随意性强,计分繁琐,重点工程相互攀比预定高分,出现了高风不一定能确切反映工程实际质量的现象,所以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且被评为优良的工程,而实际存在着很多隐蔽问题,导致设备无法启动或寿命短,防水材料不防水或过早老化剥落等问题。
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技术创新
1、完善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六制”管理的技术创新。
项目建设主要分为六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设准备、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在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加强管理和细节分析,严格各个阶段的把关和质量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并将结果与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比较,保证高质量,检验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内容的四个步骤进行,检验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四个部分,只有每个部分达到了评定标准的要求,才能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推行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行政指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经理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安全施工责任制、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程廉政建设管理和安全管理戴上“紧箍咒”。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力度的技术创新
采取日常巡查、重点抽查、现场跟踪检查方式,对所监督项目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特别要加强现场跟踪检查。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意见,并密切跟踪整改落实情况,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
在工程建设实际工作中,要始终严把“六关”,一是严把工程投标关,精心组织选拔一支业务棒、素质高、作风好、务实干的投标队伍,确保多投标,多中标,中好标;二是严把施工监督关,强化工程监理师是关键;三是严把设备关,强化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施工能力和施工及时到位,确保正常施工;四是严把材料关,未经验收认可的材料坚决不能用;五是严把施工工艺关,严格施工工艺标准一丝不苟;六是严把工程验收关[3]。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技术创新。
建筑工程工作发展迅速,投资规模不断加大,高难度项目增多,质量安全工作形势不容轻视,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实行创新模式,重视网络技术在施工进度计划控制中的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在施工控制中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动态控制,强化监督,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抓住重点,强化重大风险源管理;真抓严管,严格质量安全执法;从严要求,着力创建精品工程。编制下发应用性强的施工指导意见,并将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分析会议、阶段性会议和技术座谈会。
三、结语
文章就三个方面提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创新,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问题需待解决。社会各界人士对此问题也更加重视,政府也采取一定的措施,颁布一定的法令使之行之有效。总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将会逐步走上系统法、法制化的轨道,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得到新的提高。
参考文献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讲话一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三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200x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今天,塑件化工厂召开200x年班组建设工作暨经济技术创新表彰动员大会。刚才,塑件化工厂工会总结了去年基层班组建设工作,提出了200x年班组建设和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安排意见,部分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会上,还了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xx厂长对200x年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作了动员。这对今后继续开展班组建设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会议取得的成果也为完成今年生产任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又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必然要求。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推动班组建设是工会为企业生产大局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班组建设搞好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可靠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把班组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季度,公司可能面临亏损局面,为了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也为了职工自身利益,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下大力气挖潜增效,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所以,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发挥工会职能优势,搭建经济技术创新平台。
200x年,我们确定了32项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经各专业活动小组和广大职工的联合攻关,完成了30项。其中有的项目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费用,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去年塑件化工厂组织的群众性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全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议1989条,经整理归类,实际采用率达56%,采纳率和实施率均好于往年,为塑件化工厂降低消耗,完成生产任务作出了贡献。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共有61项,集中在生产和辅助车间,内容包括了节能降耗、科研开发、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希望各单位揭榜后,尽快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攻关,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二、各单位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群众,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到实处。单位党政领导要增强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和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积极性,广泛发动职工为生产献计献策,鼓励生产技术骨干积极参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攻关。要从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予攻关小组大力的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要抓住三个载体,提高班组建设工作水平
一是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推进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实班组建设内容。以争当“创新工程示范岗”、“创新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班组建设融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班组劳动竞赛中。
二是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提高班组建设水平。职工素质的提高,是班组建设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职工操作技能比赛和机、电、仪通用工种的职业技能比赛。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职工中推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是以普及创造学知识和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组建设质量。把普及创造学,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创新创效,作为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联系班组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操作优化等实际,为班组培养技术骨干打下基础。
四、要结合“质量管理年”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把班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班组建设、实施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需要全体职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辛勤劳动,需要和目前正在开展的严细管理年活动、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要大力宣传职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创新创效、优化操作的好人好事。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目的是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装置的运行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装置的平稳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运行完好率等。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不同层次的职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比如:要提高装置的产品质量,就要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加强监控力度,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组织工艺技术人员查找原因,及时调整;要提高装置的开工率,就要组织操作人员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技术人员对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要提高设备运行平稳率,就要成立特护小组,对于关键设备、大机组的维护要责任到人,让基层操作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发挥一线操作维护经验多,熟悉设备的长处集思广益,解决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要注重实效,要重点解决职工身边发生的影响生产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以调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有丰富多采的形式,让职工乐于参加;要有层次性,让不同的人都有成就感。对于操作工人,要善于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发挥他们熟悉装置的优势,在他们中间广泛开展小指标竞赛;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要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鼓励他们参与技术改造攻关项目。
同志们,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我们的共同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完成项目,这次会后要向职工传达会议精神,并且立即行动起来,结合单位实际,抓好项目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为塑件化工厂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出贡献。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讲话二 同志们: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科技发展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实现职工成长成才,企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深化与发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意义重大,成为企业工会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提高三种认识,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职工建功立业的积极举措。在煤矿企业面临传统工艺逐步退出市场,机械化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新形势下,职工原有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与企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工会能否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破解这个难题上来,能否引领职工将注意力集中到解决这个难题上来,对企业发展、职工发展、工会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二)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对职工在企业生存发展权利的根本维护。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提高职工素质、体现价值的重要载体,企业要从多方面给职工搭建成才的舞台,施展才华的平台,努力实现职工潜能开发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我成才”。
(三)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利于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育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实现队伍高素质化;有利于发挥工会组织的服务职能,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三个重点,保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作。
(一)紧扣企业中心,构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格局。确立“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实施、部门配合、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创建评价体系,实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常态化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突出工作重心,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工作实效。一是利用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调动和发挥职工的潜能和智慧,努力提高职工劳动技能。对煤矿企业来说,就是要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设备技术等企业工作的重点、难点,抓好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改进,充分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提高职工现场处理隐患、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献身煤炭事业。二是将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广度、力度和深度,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志。坚持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员培训、全员创新、全员发展;坚持活动与管理一体化推进、与项目一体化实施、与指标一体化考核;坚持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创新活动的切入点、落脚点,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弥补薄弱点。
(三)拓展创新领域,保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常抓常新。一是强化市场意识,以效益为中心,经营活动延伸到哪里,创新活动领域就拓宽到哪里,把活动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二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既要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也要覆盖思想、覆盖企业文化,凡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益的方面,都要纳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拓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域。对煤矿企业来说,既要在岗位技能、产品质量、高产高效、优质低耗上创新,更要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等方面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坚持三个结合,保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服务
企业中心工作一是坚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职工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相结合。技术革新、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是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新的形势下,煤矿企业更要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如“五比”(比施工进度、比安全效果、比生产成本、比工程质量、比经济效益)、“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三绝”(绝招、绝技、绝活)等活动,要求职工从精通岗位技能做起。二是坚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相结合。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化解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的“疑难杂症”,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管理升级,为企业效益提高、和谐稳定做出贡献。三是坚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职工相结合。以小改小革、科技攻关、经营管理、文化理念为课题,开展职工欢迎、企业需要的各类技能学习和岗位培训活动,为职工提高技艺、岗位成才构建平台。对煤矿企业来说,就是要善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实现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以创新为灵魂,以职工为主体,以激励为手段,建立“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实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规范运作,才能保证该项活动深入、持久、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实现职工队伍素质技能又高又强提高,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讲话三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三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200x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今天,塑件化工厂召开200x年班组建设工作暨经济技术创新表彰动员大会。刚才,塑件化工厂工会总结了去年基层班组建设工作,提出了200x年班组建设和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安排意见,部分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会上,还了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xx厂长对200x年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作了动员。这对今后继续开展班组建设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会议取得的成果也为完成今年生产任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又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必然要求。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推动班组建设是工会为企业生产大局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班组建设搞好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可靠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把班组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季度,公司可能面临亏损局面,为了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也为了职工自身利益,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下大力气挖潜增效,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所以,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发挥工会职能优势,搭建经济技术创新平台。
200x年,我们确定了32项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经各专业活动小组和广大职工的联合攻关,完成了30项。其中有的项目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费用,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去年塑件化工厂组织的群众性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全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议1989条,经整理归类,实际采用率达56%,采纳率和实施率均好于往年,为塑件化工厂降低消耗,完成生产任务作出了贡献。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共有61项,集中在生产和辅助车间,内容包括了节能降耗、科研开发、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希望各单位揭榜后,尽快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攻关,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二、各单位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群众,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到实处。单位党政领导要增强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和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积极性,广泛发动职工为生产献计献策,鼓励生产技术骨干积极参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攻关。要从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予攻关小组大力的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要抓住三个载体,提高班组建设工作水平
一是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推进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实班组建设内容。以争当“创新工程示范岗”、“创新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班组建设融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班组劳动竞赛中。
二是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提高班组建设水平。职工素质的提高,是班组建设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职工操作技能比赛和机、电、仪通用工种的职业技能比赛。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职工中推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是以普及创造学知识和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组建设质量。把普及创造学,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创新创效,作为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联系班组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操作优化等实际,为班组培养技术骨干打下基础。
四、要结合“质量管理年”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把班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有许多内容,包括馆舍面积、信息资源、技术设施、人员队伍、读者服务、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等。体制机制创新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做好这点就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福田区图书馆以创建总分馆制为龙头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立总分馆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需要
理论依据。根据哲学和系统科学观点,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由要素、结构和功能构成的系统。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不仅取决于它的构成要素,还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要素功能之和。系统具有层次性,整个世界是由无数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我们把公共图书馆当作一个复杂的系统来对待,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孤立的对象。我们不仅要探讨一个图书馆内部各项业务之间或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探讨图书馆上下级及同级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当的体制机制,把各个图书馆联结成一个网络体系,使公共图书馆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实践需要。由于历史原因,福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在区图书馆大厦建成之前,先将福田会堂一楼改造成区图书馆,面积1200平方米。2001年试开馆,2002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藏书4万册,工作人员4人。这与中心城区的地位和80余万人的需求很不相称。2003年4月,区委把“大文化”提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要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申报文化先进区,图书馆达标是必备条件之一。总分馆制应运而生。
建立总分馆制的主要举措
探索总分馆体制。刚刚起步的福田区图书馆要在一年内达到地级馆标准,单靠自身条件是不可能的。如果以区图书馆为中心,整合新建街道、社区图书馆(室),使区、街道、社区的图书馆连为一体,扩展区图书馆服务的辐射面,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区图书馆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撰写了《福田区社区图书馆调查报告》和《福田区总分馆计划书》。“总分馆制”设想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把它作为区政府打造“一公里文化圈”,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区”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行“五个统一”。总分馆实行“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各馆资金由区政府统一拨付,文献由区馆统一采购、集中分编加工并按需要统一分配,各馆业务工作由总馆统一管理。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文献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
搭建技术平台。为适应总分馆管理模式下全区近百家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需要,2008年新馆建成后,区图书馆引进了新的业务管理系统――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建立以区图书馆中心数据库为核心的总分馆统一管理业务平台,所有街道、社区图书馆仅需启动浏览器、输入中心服务器的网址、填写总馆分配的帐号和密码,即可进入同一个业务管理系统,开展办证、借还图书期刊影碟业务,统计各自的办证量及借还数量。全区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收藏及借阅状况均可在同一界面进行统一查询检索,所有图书可以在总分馆之间任意地点借还,而且图书归还后馆藏地点自动变更为当前馆,可以立即上架流通,不必送回原馆,真正彻底实现了总分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该系统还能够区分图书的不同来源和财产所有权,可以接纳总分馆系统以外的其它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读者,能够将辖区内学校、医院、机关团体内部图书馆(室)的书刊文献资源纳入区图书馆业务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通借通还,为全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建共享打下了基础。
建构运行机制。分馆建设:街道社区负责提供馆舍,经总馆实地查看合格后,街道社区按统一标准进行装修,总馆负责配备设备和书刊。经费投入:每建设1个街道社区图书馆,区政府投入15万元作为开办费,用于馆舍装修(含空调)、电脑配置、图书馆专用设备购置(含书架、刊架、报架、阅览桌椅及防盗仪)及基本馆藏文献的配备(3000册图书、100种期刊、20种报纸)。区财政按每个馆每年10万元划拨后续专项运营经费,其中70%为日常运作费(含人员工资、水电、报刊、网络、读者活动等费用),由区财政按月拨给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转拨给社区工作站;30%为图书报刊购置费,由区图书馆统一使用和分配。人员管理:街道社区图书管理人员由街道和总馆共同负责聘请2~3名相关专业人员担任,街道社区负责行政管理,总馆负责业务管理。联系纽带:总馆对分馆是业务指导关系,创设馆长联席会议制度、馆员培训制度、巡查制度、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编印《福田图书馆月报》和《社区图书馆通讯》,加强统一管理和沟通协调。
总分馆制建设的主要成效
总分馆制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整体效能的最大化,使福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跨越了两大步。2003年是总分馆制建设启动年,共建成8个街道图书馆和23个社区图书馆,馆藏量达到26万册,一跃达到地级图书馆一级馆标准,成为福田区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的一大亮点。
2008年新馆建成后,总分馆体制进一步完善,到2010年底,福田区共建成1个区图书馆、8个街道图书馆、92个社区图书馆(含4个主题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网点达到101个,已经建成一个覆盖全区、运行良好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图书馆网络体系,总分馆面积合计2.3万平方米,馆藏文献规模达到165万册/件(其中纸质图书130万册,视听资料13.7万件,电子图书23.5万种),报刊2100余种1.2万份,阅览座位4700余个,读者用计算机600余台,总分馆专职管理员队伍270人,持证读者4万余人。年接待读者总量496.2万人次,年外借图书73.3万册次。总分馆之间实现了文献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和一卡通用、通借通还的统一服务。
总分馆模式把图书馆办到了读者家门口,极大方便和满足了读者需求,深受读者欢迎,也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有关部门和领导要求推广:2006年深圳市审计局在《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绩效审计调查结果》中建议向全市推广;随后,深圳市文化局向全市各区转发了福田区建设总分馆制的文件,推广福田区的经验;2010年6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在福田区图书馆召开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场会,进一步推广福田区的经验。
总分馆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如《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福田区创建广东省文化先进区及全国文化先进区工作方案》、《福田区公共文化场所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文件对全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成为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的政策依据。文件出台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向区委区政府提出问题和建议,另一方面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使之上升到政策层面,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财政投入,保障经费。2003年,区政府一次性投入540万元用于社区图书馆建设,保证了达标任务的完成。2004年~2010年,共投入15826万元,其中区图书馆8904万元(不包括新馆基建投入),街道社区图书馆6922万元。
一、前言
现在很多院校都意识到,改革对发展教育是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教育改革中,其体制机制的改革应该是重点,要让高等院样可以放开手脚的进行探索与实践,以促进我们整体教育改革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体制、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及院校办学体制的改革要充分的重视起来。院校中重要的专业之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建设应率先进行。要对改革积极探索,科学改革,大胆试验。
二、工学结合运行体制机制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要求我们的毕业生不但要充分学好理论知识,实际在岗位的时候更可以把所学能够有所用,可以理论结合实践。而不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理论内容,而到实践的时候不知该怎样结合,怎样学以致用。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可以实现让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无缝对接。
(一)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让校企结合的运行机制能够长期健康稳定的运营下去,要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中,要让专业人才和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入驻其中,明确分工,充分配合。建立一套科学健康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组建船舶工程技术中心
专业院校与企业结合教学,充分整合双方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
(1)“校中厂”建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需要理论能应用到实际的场所即实践基地,要对实践基地加强建设,争取建设成为“校中厂”式的校内实践基地,让学生不仅体会到了真实的生产,同时对企业的管理及市场的运行机制也有部分的了解。使实习的作用最大化。
(2)“厂中校”建设。经过实践探索,现在我国有的职业院校已经建立了“厂中校”,在企业中实地实习的基地,让学生们真实的体验工作过程,在工作中学习,把所学内容充分的应用到工作中去。
(3)“教师工作站”建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的发展,“老师工作站”的建立也随之产生。主要对教学人员进行培训,对新技术进行研发等作用。
(4)“船舶设计工作站”建设。在实践基地,“船舶设计工作站”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老师师进行设计培训、技术研发、订单培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定其运行模式。
(三)完善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教学的模式现在还在发展阶段,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其管理制度,让这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持续的向前发展。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制机制
为了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更是让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更加的健康持续,为了促进专业技能培养水平,对教育科学合理改革,也提高我们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保障体制机制势在必行。
(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成立主要是为让学校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素养。委员会是由骨干老师与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与教师对专业学习进行严格专业的监督指导,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检查。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制度
为了使我们船舶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有更好的保证,评价保障制度能持久的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我们要对相应的教学法规进行健全和完善。
(三)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对培养人才质量的评价要反船舶企业相关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评判标准放入相关的课程考评里,让企业人才充分参与考评,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评,让我们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也正是企业中合格的专业人才。
(四)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调查
对培养的专业人才就业的就业质量和就业企业对其的满意度为调查方向,每一届的毕业生,学校都应利用假期进行跟踪回访,定期召开校友会,来调查我们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我们学生所在企业对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反馈意见。
四、船舶工程专业的的社会服务体制机制
当前的职业院校应该重视社会服务能力。我们培养人才为的就是服务于社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对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的建立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船舶工程专业的技术支持
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时,我们对船舶行业也可以进行部分技术支持,对相关工作提供一部分技术研究支持,全国很多船舶专业的院校在实际研究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船舶工程专业的技能培训
在企业实习的时候,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因地制宜,灵活应用。培养船舶企业内部的技能型人才,为合作企业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发挥校企共同教学的优势,对技能开展鉴定,对行业及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船舶工程专业的对口支援
为了让船舶工程专业的社会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也为了发挥我们职业院校的专业引领作用,对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西部的龙港区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一些高职院校的船舶工程专业都对其进行了对口的支援工作。
(四)船舶工程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自编具备自身特色的实训教材
对于实训教材方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教师目前已自编一套适合该学院化工类高职生使用的专业实训教材。教材内容对与专业相关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精简,删除重复性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训内容,并根据当地化工类行业的发展及学生生产实习,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实训,实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生产,这样就能使高职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例如,广西河池金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为2-甲基-5-硝基咪唑,而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常在该厂进行生产实习,那么在精细化工实训中可增加“2-甲基-5-硝基咪唑的合成”实训。首先在校内实训室中安排学生合成2-甲基-5-硝基咪唑,通过合成实验理解和掌握生产的基本原理,然后带学生到该厂实习,安排不同的操作岗位,让学生轮换岗位操作,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化工产品的合成原理,同时对化工实际生产过程特别是单元操作有感性的认识,也认识到实训室试验与化工生产的区别,提高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或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些专业课程实训的教材,由于设备本身是根据尺寸订购的,故实训教材也应根据设备性能参数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如针对化工原理实训购买的指导书与实训室现有设备在参数、构造方面有一些出入,故对于此类实训指导书,应在购买指导书的基础上作相应修改,或根据现有设备自编校内实训指导书。
三、采取“双考核”的实训考核方式
1 创新技术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意义
施工技术是工民建筑工程开展施工的最主要支撑体,是贯通着施工中每一个阶段每一项工作、决定着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工民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大型的工作,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项工作都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要想衔接好这些阶段与工作间的关系,就必须通过相应的施工技术加以维护施工的合理进度。这不仅仅是建筑企业的需求,更是我国现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一个根本重点。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更在“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科教兴国”这一重大战略方针的引导下,企业的发展更趋向了各方面的革新,如企业各项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则是这一趋势最好的提现。作为我国经济的龙头企业,建筑企业的发展更是远远超出其他类产业的。尤其是在现今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剧增,国人对建筑产品刚性需求愈来愈大的今天,建筑产业的发展更已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一个根本重点。其施工技术的创新,更是为了让施工的各方面素质、质量更为满足现今时代需求的最主要举措。
创新型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的质量,其比传统的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以及系统性,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施工工作中去,对施工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保障。在工程的成本控制方面,应用创新型的施工技术,更是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中耗资最巨的一个阶段,也是体现着工程成本控制成效的一个关键性阶段,一旦在施工中应用了创新型的施工技术,则可以有效促进工程的进度,同时更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了因进度缓慢所带来的施工成本。
把创新型的施工技术投入到工民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是提高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建筑产业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号召的一项重要举措。创新型的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对建筑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程度的推助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环境问题日趋恶化、建筑产品资源消耗量日趋增大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控制建筑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环保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了。这就意味着加大力度合理地运用创新型的施工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所需了,而且还是时代的所需。
2 工民建筑施工中主要的创新技术
2.1 环保技术
环保技术在我国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工民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是一项耗能极高的工作,尤其是在现今国人对建筑产业的大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下,工民建筑工程产品的耗能和污染更远远超出了其它的产业:工民建筑产业的崛起,其代价则是我国绿化面积的不断减少,这虽然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但在这基础上对工民建筑产业的耗能进行优化,也是具有一定的迫切性的了。应用环保技术对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加以维护,避免因施工而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确保施工的环保性。但是,在应用环保技术的时候,应该从施工现状出发,以设计为基础对环保技术加以革新,确保在施工质量得到足够保障的前提下开展环保技术的应用。
2.2 科学监理技术
科学监理技术是有效控制各项施工技术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从施工技术的开展到落实,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就我国目前现状来说,科学监理技术的应用在工程施工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已经成为了我国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要想做好科学监理技术,就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对施工的各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对各项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合理化的剖析、控制,突出科学监理技术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落实科学监理技术,让科学监理技术不流于形式,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发展更多的创新型技术,创新型技术的应用效率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
2.3 信息技术
21世纪的今天,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是能够全面提高工程各项工作效率的一项技术,其对工程中各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合成工作,都有着极大程度的影响。建筑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工程,其中所涉及的数据单凭人力来加以记录,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今社会进程的需求的,而施工的各项工作往往就需要倚靠相关的数据才能够得以开展,这就充分地奠定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工民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各施工步骤都要建立在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要具备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国内工民建筑工程施工正处于技术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一旦被高科技时代所抛弃,就很难再有大步发展的机会了。
3 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应用的价值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创新所具有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严格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还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同时,工民建筑施工创新技术也是现代工程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与创新对于现代工程技术的理论探索、研究有着极大的推动价值。
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更新与完善了工程施工技术体系的构建。工民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严格按照工程组织计划与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施工工作,并严格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的构建,要坚持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而施工技术体系的构建是离不开创新技术的全面应用的。工民建筑中创新技术在应用完美实现了与地域化倾向的结合,并注重强调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整合,提倡整体的、创新的、科学的、人性化的施工技术理念。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34-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任何行业都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使行业的产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纺织行业同样如此,对纺织机械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纺织机械优化升级的有力武器,是提升纺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现今纺织行业的机械创新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需要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立足于实际生产需求,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使更多人融入到纺织机械技术的创新研究之中,以个人的创新能力和集体的创新智慧,推动纺织行业机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以机械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纺织产品质量,提高纺织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我国纺织机械技术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纺织行业的发展一直都予以关注,注重对重点纺机厂给予技术支持或技术改造,并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促进我国的纺织技术走向不断发展进步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纺织机械技术和纺织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纺织企业的发展与进步。2004年,在第九届纺织产品博览会上,中国纺织集团的棉纺设备取得很大的技术进步,使与会者对我国纺织机械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充足的信心。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使PC程控器和计算机技术为越来越多的纺织机械技术所融合采用,同时变频技术简便了机械参数的变更,并且对印染的同步传动进行了成功的解决。时至今日,先进的硬件条件已经被纺织机械行业广泛运用,使得纺织行业走向了机电一体化的制作工艺之中,并且其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但是,我国的纺织机械产品存在很多缺陷,并且缺乏足够的个性,纺织机械领域中自主开发的技术和软件较少,设备还未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我国的纺织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10多年,面对这种差距,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纺织机械技术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在技术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机械设备更具智能化和人性化性能,使纺织机械技术走上优质高产的国际化道路。
2做好纺织机械技术创新工作的对策
2.1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创新成果的产出要以各种创新素养为基础,创新素养指的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生理或心理因素,智力或非智力要素。而对创新活动影响最深刻的便是责任感和事业心,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激发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研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索、技术创新,由此看来,责任感和事业心可以成为创新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棉纺织悬锭粗纱机进行优化设计和制造时,人们发现样机清洁器第二根绒带经常不走,经观察发现,这是由于对清洁器进行复位时,有些女工因够不着,经常拉动第二根绒带,导致绒带逐渐延伸,并且失去弹性,影响甚至损坏了清洁功能。而且清洁器降落速度较快,很容易砸伤手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人操作时的安全性,使清洁器正常发挥其功能,要求机械设计人员对清洁器进行优化设计,创新设计思路,更好地解决不安全和实用性差的问题。在经过严密的分析研究和反复多次的试验之后,创造性地找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正是在清洁器前加一支活动手柄,这一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的悬锭粗纱机中,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对技术的创新就是在对保障工人安全的责任感中产生的。从此次创新活动中可以看出,责任感对于技术创新成果的产生具有多么大的推动作用。
纺织机械一般会在纺织厂中使用十多年的时间,如果机械设计者及制造者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作为支撑的话,很可能因为一时疏忽,导致使用成本和安全隐患的增加,不利于纺织行业的正常工作运行。反之,如果机械制造者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事业使命感,就能制造出更多更好的纺织机械,促使机械技术的创新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2.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对于科学技术创新来说,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较高的技能水平都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成功的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技术创新需要对某项技术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学习,结合实际的实践探究和具体的试验分析。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普及,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适应知识的快速发展。大学的知识在社会上有用率不到20%,这就需要在社会中继续学习,不断积累实际的经验,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社会需要。
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流行化纤、纯纺、混纺,沈阳纺织厂制造生产的并条机,斜管经常出现堵塞,还有筒底乱条等问题,即使提高斜管的光滑度,还是会常出现堵塞现象,加上并条工序,使得纺织厂的纺织品生产受到制约,生产工序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势在必行,技术人员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探究发现,棉条到斜管的轨迹是圆锥螺旋线,如果将直接斜管按轨迹变为曲线斜管,就会解决上述问题,使棉条不再堵塞斜管。依据此发现,结合动力学原理和微积分理论设计出了圆条盘,但在试制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螺旋曲线斜管在空间的设计成为难题,眼看夭折的创新,技术人员用两个螺旋形圈条盘顺利解决了棉条堵塞现象,即使高速运转,入条不会堵,出条也不会乱,效果显著。该创新技术圈条盘被广泛沿用至今。通过此例可看出,技术的创新需要结合数学、力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为基础,就不能发现棉条的运动轨迹对堵塞的影响,就不能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对该技术进行创新,如果没有实际的动手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的存在,自然无法完成对圈条盘技术的创新。因此,要想做好技术的创新,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累技术经验,提高创新技能,为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
2.3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创新要立足于实际,从实际出发,以实际生产需要为发展基础,理论结合实际,既不唯书,也不唯上。因为创新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思维一旦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就无法完成创新工作。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尤其是技术的发展,总是随着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如果一味按照书本上的经验结论,很可能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这时,就应该立足实际,进行实际的试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包括输入、转化、输出三个环节,知识的输出是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是形成知识力量的过程,如果知识在输入、输出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转化,那么知识将无法体现其价值。因此,技术的创新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与运用,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行技能创新,通过试验总结经验,得出科学性结论,提高知识的附加价值,这些也是创新的本质所在。
2.4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脑中产生新颖思想的思维,是发现事物间新联系、新关系的思维过程,人类活动的成果都来自创新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和物化。创新思维需要知识做思维基础,但更需要的是洞察力、想象力、坚持不懈达成目标的精神。创新思维就是以观察为基础发挥想象,以丰富的想象力散发思维,结合知识基础,坚持不懈地为创新目标前行,这样才能为技术创新做出准备。发散创新思维虽然需要知识为基础,但绝不是决定条件,因此,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创新思维,以创造性思维完成技术创新。
在某纺织厂的生产过程中,工人们发现悬锭粗纱机在纺织制造时,粗纱定量存在较大差异,经过工人的细致观察,发现在粗纱机一二排条筒纺织完成后,三四排条筒还会剩下一些棉条,原因是后两排的棉条其意外伸长比前两排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人将四排条筒之间的距离缩小,使定量差异大的问题得到解决。这项创新性的技术就是工人完成,由此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可能是创造者,这就需要依靠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潜力,坚持努力完成创新活动,而后定能取得实质性的创新成果。
3结论
我国的纺织企业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努力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其中仍会有一些问题存在,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坚持不懈地进行纺织机械技术创新,保证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出新型优质产品,努力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汤永学纺织机械技术更新解析[J].知识经济,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