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6-27 09:33: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4年2月监测并收治的150例孕产妇,按医学伦理学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自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年龄22~32岁,平均(27.0±4.5)岁;对照组75例,年龄23~33岁,平均(28.0±4.2)岁。孕妇均为孕周14~40w,产妇均为单胎,活产,无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施予系统的传统常规护理,孕期常规建档、产前检查、产后出院前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护理和喂养方面的知识,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护理,说明复查时间。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产妇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延伸护理服务。①孕期个性化护理:基于人文关怀的理念,给予孕期延伸护理服务,进行孕期生活指导、营养指导、婴儿胎教辅导等等;②产后康复:这阶段主要针对产褥期产妇的产后护理服务,通常产妇在生产时会损伤盆底或阴道,康复治疗则是利用现代医疗科技手段修复产妇子宫、阴道等生殖器官,一定程度上还可解决产后尿潴留、泌乳不足等问题;③心理疏导;本文研究的150例产妇中,有147例为初产妇,缺乏育儿方面的经验,常常会表现出抑郁、焦虑等产后负面心理症状,所以,应对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加强与产妇沟通,联合家属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安慰,纠正产妇的负面心理;④建立电子档案;根据产妇入院信息来建立个人档案,其中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出入院诊断、分娩方式、术后诊断及出院日期等,采取孕期电话指导,以此及时更新产妇信息,便于后续正确知道;⑤健康宣教;对孕妇及家属及时补充关于产后护理及新生儿保健知识,有利于康复。第二阶段是新生儿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24h由智力训练师根据新生儿大脑发育各方面的潜能及病理特点进行智力训练,早期以医院专业护理和训练,出院后以家庭护理为主,护士定期回访情况。最后实施产后家庭访视;主要目的帮助产妇解决现有问题以及对新生儿护理回馈情况。

1.3观察指标 采取出院后家庭回访或电话回访方式了解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并在最后一次回访时让产妇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产褥期感染情况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程度[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如果P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产妇对产褥期保健及母婴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篇2

【关键词】护理;以人为本;神经内科

以人为本的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护理人员在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指导下,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极大提高了护理水平。

1 临床资料

我院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以人为本护理模式,2011年6月到12月期间,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表,对康复期患者出院前1 d或当天由总务护士或护士长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140份,收回140份,有效率 100%。调查内容包括:护士能否关心您的饮食、睡眠,护士能否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等十几个条目进行调查。

2 方法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随着神经内科护理范围的扩展,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也越来越多。神经内科护士的角色与功能是由神经内科护士工作的性质、任务以及工作范畴所决定的。我们首先要尊重、理解、关怀患者。护士首先要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保持患者内外环境的稳定性。具体护理活动包括照顾患者日常生活,执行常规护理操作,如打针、送药、输液等;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由于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是患者的主要倾诉对象。护士需精通沟通技巧,懂得各种患者的特点,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懂得尊重、接纳各种患者,倾听患者的诉说,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关怀、信任和尊重患者

这是对患者的态度问题。关怀指护士能真正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及相关经历,即理解患者的躯体痛苦和因病面临的困难和忧虑。在护理过程中要让患者知道护士是理解他们的,这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精神支持。病护间的信任关系是建立在护士对患者的反应、态度和自我了解基础之上的,信任基于言行一致。因此护理人员之间或医疗小组之间对患者要坚持一致的基本态度和方式,否则患者会产生不确定性、疑惑、紧张、担心,从而带来不信任感。此外,护士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使患者建立自信心。

2.3 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

神经内科病房的各种设备和结构必须适合和满足患者的住院需要,方便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应注意为患者创造优雅、舒适的休养环境。公寓化病房应设有电视、空调、淋浴室等,但要确保使用安全,让患者有如到家的感觉,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病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环境安静。床褥要干燥、清洁、平整,被褥的长宽、软硬、冷暖适度,让患者感觉舒适。就寝时,可让患者听轻柔的催眠乐曲,有利于安定情绪。工作人员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保持病室内安静。要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

2 .4 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地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和健康人群进行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是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护理人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满足基本需要的能力和日常生活的能力,对治疗的态度及信心,家属是否关心患者等资料,从而确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需求。以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为导向,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病种列出护理人员应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并加以认真执行。护理人员作为组织者和决策者,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情况,充分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注重激发患者及其家属的求知欲望,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精神紧张和烦躁。告诉家属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患者,关心、体贴、照顾患者,从而使患者心情舒畅,防止疾病复发。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如何保证患者的正常睡眠、休息、饮食及活动。

3 .结果

通过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以人为本护理的举措,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修养氛围,追求人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展示人性关爱的踪迹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主旋律。科室整体服务质量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 100%,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从 96.4%上升到 99%。总之,我们通过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士的素质,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构建起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经历了入院时、入院后和出院前三个关键环节。作为护理人员,在牢固掌握基础护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必须将这些基本技能充分运用于各个环节。多数患者在入院时,对疾病本身缺乏自知力,常是比较害怕、急躁。因此,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接触方式,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态度亲切和蔼,耐心细致,积极主动,护理周到,努力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病护关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经常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和心理活动,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特点、治疗措施和药物反应等,按照基础护理操作规程,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及时修改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即将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患者的最后诊断及治疗效果,而且要注意观察病情有无变化,了解患者对出院的态度,有哪些顾虑和问题需要帮助解决,以便与医生一起通过心理治疗及护理使出院前患者情绪稳定,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出院。

人性化护理给病人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治疗环境 。以人为本护理的实施,符合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对护理工作者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护士本身的人文素质,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083-02

产后42 d内是妇幼保健的关键阶段,关系着初产妇能否顺利调整心理适应角色变化、能否实现产后康复、能否掌握好产后母婴保健知识以及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等关键环节[1]。因此探索延伸服务在促进母婴产后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产褥期妇女提供多种帮助和支持,促进妇女和婴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2]。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初产妇,所有产妇均为初次分娩,年龄21~32岁,平均(27.5±4.23)岁,根据住院病历号的奇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试验组产妇住院病历号全为奇数,对照组100例产妇住院病历号均为偶数。试验组平均年龄(27.21±4.56)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1例(早产5例),剖宫产分娩59例(早产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7.62±4.06)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3例(早产4例),剖宫产分娩57例(早产4例)。两组产妇均活产、单胎。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产妇接受延伸护理服务,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护理服务。

1.2.1 试验组 延伸护理服务参考文献[3-6],对产妇提供的服务内容有:(1)为产妇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文化程度、住址、入院诊断、分娩方式、手术方法、术后诊断、出院日期等建立电子档案,并通过回访,及时更新信息,以便于对产妇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2)针对产妇产后生殖器官形态变化进行康复治疗,即应用现代医疗修复技术进行子宫复旧,帮助体型修复,协助产妇解决泌乳不足的问题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3)对初产妇产后容易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产后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经常随访产妇,与产妇积极沟通,给予产妇安慰和关怀,并且嘱咐产妇家属对产妇的心理变化予以重视,关怀初产妇,并解决产妇困惑。(4)组织孕妇和家属集体学习婴儿的护理知识,并对关键内容进行演示。(5)新生儿护理服务指导,早期医院进行专业的护理并指导家长学习,住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家长护理情况并给予指导。护理内容主要有:为婴儿建立电子档案;婴儿抚触;婴儿沐浴;婴儿游泳。每周定期随访一次,连续6周,共42 d。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随访次数,其余时间可电话随访,了解初产妇及新生儿具体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最后一次家庭随访对初产妇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母婴健康状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7]。

1.2.2 对照组 住院期间接受传统护理服务,42 d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同试验组。

1.3 评价指标

(1)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问卷调查结合随访情况,对产妇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打分,同时调查产妇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并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2)母婴健康情况:包括母乳喂养情况、初产妇心理、辅食添加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试验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母婴健康情况比较

试验组母婴在母乳喂养情况、母亲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及辅食添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整体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济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产妇产后保健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对相关医疗保健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虽然相关医疗保健机构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积极服务,但由于医院与家庭脱节,导致产后母婴健康保健服务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些新妈妈和新生儿在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存在着身心健康问题[9]。因此探索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有良好的实践意义。目前而言,延伸护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护理人员直接上门为新妈妈提供包括心理安抚喂乳喂养技能指导及辅食添加知识培训、婴儿护理技巧等在内的护理服务,能通过促进新妈妈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掌握好护理技能、提高母乳喂养比例、迅速排出恶露等方面促进产妇康复并切实提高新妈妈对新生儿的照顾水平[10]。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母婴在母乳喂养情况、母亲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及辅食添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例数较少,整体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延伸护理服务,切实促进了产妇知晓母婴保健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促使产妇尽早调试心理,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既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也提高了新生儿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产后延伸护理切实提高了母婴身心健康水平,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回.60例产后延伸护理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14-115.

[2]范桂红,王秀清,方淑彩,等.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73-74.

[3]王小雨.产后入户随访对母婴保健影响100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5):301.

[4]王娴娴.产后延伸护理服务的方式与途径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353.

[5]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6]周丽娅.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35-36.

[7]焦蕤.产后延伸服务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799-800.

[8]陆少霞,粱燕华,吴秀娥,等.对产妇实施延伸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2):107-110.

篇4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180

脑卒中为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病症, 其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 且病情恢复较慢, 康复周期较长,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脑卒中康复治疗是一个持久、连续的过程, 需要专业医师治疗与指导的同时, 还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偏瘫为脑卒中主要临床症状, 因患者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 易产生悲观、抗拒等负面情绪, 治疗配合度不高, 不利于康复治疗。因此, 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指导尤为重要[2]。本研究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取得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出院的56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各28例。常规组男15例, 女13例, 年龄43~82岁, 平均年龄(61.89±8.65)岁;研究组男16例, 女12例, 年龄44~83岁, 平均年龄(61.96±8.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康复指导, 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知识、并发症预防、饮食指导及服药指导等。常规组出院后由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护理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出院后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包括:①建立护理档案, 于患者出院前, 收集其临床资料, 包含姓名、年龄、性别、地址、联系方式、家庭情况、文化程度、诊断结果、出院时间、责任医师等。②建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 由专科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 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及考核。③制定服务计划, 依据患者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障碍评估情况, 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及个体化锻炼目标。④随访与心理指导, 随访3个月, 第1个月电话随访1次/周, 第2个月短信健康教育1次/周。偏瘫患者多存在较大心理压力, 易情绪激动, 此时应及时予以患者人性化关怀, 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 随访中, 应用沟通技巧,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服务中,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及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 及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宣传, 并指导、纠正患者康复训练, 讲解正规康复训练方法, 要求家属从旁监督, 定期提醒患者实施正规化训练, 并被动活动肢体关节, 促进其功能恢复。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收集数据, 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DL、FMA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其中ADL由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表和躯体生活自理量表组成, 得分越低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FMA评分越高, 说明患者恢复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延伸护理服务开展3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ADL、FMA评分, 出院时两组患者ADL、FM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27, t2=0.038, P>0.05);出院后3个月, 研究组ADL、FMA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63, t2=3.134, P

3 讨论

脑卒中为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 可引起失语、偏瘫等功能, 其中偏瘫对患者危害较大。脑卒中伴偏瘫经过临床治疗后, 可一定程度的提高其生存率, 但部分患者仍存在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目前, 多数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 回到家中无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指导, 且康复过程漫长, 康复任务艰巨, 易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失去信心[3]。

延伸护理服务由康复护理人员执行, 其在住院期间已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保证患者康复指导连续、完整, 不受环境转换的影响。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消除其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在专业护理人员的康复指导下, 患者始终保持正规化康复训练, 避免训练错误, 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及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 延伸护理服务可保证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得到系统康复指导, 可保持其住院期间取得康复治疗的同时, 进一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 彭立伟, 谢仁明, 曹红桂, 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8): 2040-20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