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

时间:2023-06-27 09:33: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课堂同步训练

篇1

一、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

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认定目标”这个环节,我们过去称为“展标”。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改用了“认定目标”。“认定目标”指的是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习的目标。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来讲是一个认可的过程,是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为自己学习定向的目标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

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

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

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场。

三、导学达标,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

前一点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讲的。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导学达标这一环节的出发点。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理论,适用于各个学科。在具体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主要体现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上构建的学科达标模式。

四、形成测评,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步进行的。因此,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94-01

新课改强调信息技术课堂教法整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学原则,利用多种教辅手段,创设多元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任务驱动法、同步教学法、分层合作法等,都是学法重要选项,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对教法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崭新教法应用体系,为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一、任务驱动,凸显学习主体意识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将学习新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在强烈问题动机驱动下,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行为。任务驱动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法,强调教学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实践性探索学习,让学生以任务为训练主线,以教师引导以主导,促使学生在规范学习规则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督促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学习。教师与学生展开多元交流,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评价,能够从不同维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学习意识。

在学习《操作键盘》时,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掌握正确的指法,能够利用全拼输入法或其他输入法正确地输入简单汉字。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六人学习小组,让学生观看键盘操作指法练习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任务驱动式操作训练。小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小组成员指法练习,掌握正确指法和输入汉字。全组完成学习任务后,由教师负责进行学习验收。教师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学习小组,让学生自我实施学习行为,集体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实践操作训练,提升学习效果。任务驱动法的实践应用,不仅能让所有学生掌握学习认知,还能培养学生集体探索学习习惯,对全面塑造学生信息技术素质有决定性作用。

二、同步教学,强化实践操作技能

同步教学是指学生与教师进行同步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同步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实践热情。教师上机操作时,要通过大屏幕展示操作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同步操作实践。信息技术操作步骤较为繁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对操作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操作要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观察学生操作实践,对于学生存在的操作问题,进行及时矫正。这种手把手式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学习《画方形和圆形》时,教师展示大熊猫图片,让学生观察大熊猫体型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此有了清晰认知。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绘画顺序,学生记忆绘画操作要领。教师在复制和粘贴命令使用时,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教师及时引导纠正学生学习偏差,促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教学任务得以完成。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为学生提供重要学习范式。学生通过模仿操作学习,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能。

三、分层合作,提升课堂互动水平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合作教学方法,也是现实教学需要。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学习基础有差异、学习悟性有差异,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呈现多样性。教师要正视现实,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实施不同教学引导,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体现。分层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基本要求,教师设计弹性学习目标,将学生按照同质分类,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不同学习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矫正、评价、激励,课堂教学互动水平逐步提升,课堂教学呈现开放性、高效性。

在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文本上的操作演示内容,并利用“编辑”菜单中“复制”和“粘贴”命令,实际操作图形制作过程。教师按照同质分组标准,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针对不同小组设计不同操作学习任务:学困生小组只是进行“复制”“粘贴”操作练习;学优生需要对具体图形进行多种形式的“复制”“粘贴”操作,并总结相关知识,构建操作认知体系。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不同学习操作任务,体现的正是分层教学原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自然形成合作学习模式,提升课堂互动频度,让不同群体学生都能获得长足进步,对促进学生学习认知构建发挥重要作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迎合学生学习心理需求,提升教法适合度,对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至关重要。教师对教法进行整合优化,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凸显学习主体意识。特别是强化课堂合作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全面塑造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和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篇3

本学期,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相比上一学期,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有所进步。

鉴于上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出现的,书本知识不懂查找,或根本不知道相关知识点在哪里的情况,我在本学期采取了督划、助归纳、背诵、小测的形式。课堂上,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当场在课本上划下来,对于可能出现的问答题,要求学生在要点边上标注序号,并将可能出现的问法,要学生在旁边写明。并在课下,让组长检查学生书本的标注情况。而每一堂课上的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之前要背诵下来,并且,在下一节课的课前几分钟,全班小测。小测的情况,当天公布,没过关的,隔天或下一节课之前,找组长背诵。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结构的了解,也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解答和组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方便学生在开卷考试时,能快速地查找到相关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边教边练的形式。本学期,学生人手一本《新课堂同步训练》。当我详细讲解完知识点,并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之后,便会引导大家看《新课堂同步训练》中相关知识点的题目,当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还注重学生分析、组织的能力的培养。本学期的知识点,经常会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来考,而在平常的练习中,我会有意识地将分析的机会留给学生,并将该案例的处理权力交由学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当一回法官。这既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而老师需要适时地引导、补充,纠正,在这一过程中,既是与学生一起解题,更是帮助学生又一次地复习知识。

完成了一学年的教学,在摸索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首先,我懂得了,要将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需要鲜活的事例;其次,要想课堂上学生有活力,需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再者,要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还需适时地引导和回归课本,等等。一年下来,我学习了,我进步了;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继续争取进步。

篇4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学改革的引路灯。我们如何去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变化都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们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攻破业务上的道道难关,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先进教学理念,研究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清晰的教学思路,使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再上新台阶。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角色,实现同步发展

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最直接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阵地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课上尽可能让多数学生发言,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客观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讲《循环小数》一节课时,课前安排好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自学有关循环小数的知识,理解其概念、特点、规律,掌握识别方法,学会自我总结。课上讲解时让学生回答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把这些新学知识说出来,这样教学体现新课标中自主学习的理念。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题型,科学训练,综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5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2. 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

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

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

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常。

3. 导学达标

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前一点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讲的。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达标模式,要遵循这样三个要求:

(1)要以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这主要是:

教育观。目标教学是义务教育的教学新体系。义务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应是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学生观。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有个性差异的人。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呈正态分布,但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能力倾向预示着学习速度,而不是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或复杂程度。

教学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由学生的学适应教师的教,转变到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上来。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教学观的根本变革。

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只在于给学生评分、划等,而在于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与学的手段。因而,教学评价重在评过程,不只在于评结果。

质量观。教学质量不再是只看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而是主要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和优等生发展的情况,要看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诸方面的全面达标。

(2)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这主要是:

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都要经过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两个阶段。再如,学生作文是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达的双重转化的心理过程。

(3)小学语文达标模式宜简不宜繁,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和教材课型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几种模式。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

4. 形成测评,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步进行的。因此,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

篇6

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设备,使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并发挥积极、良好的作用呢?通过探讨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路。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要和谐,紧抓基础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因素。上好一堂课,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将主导和主体极端化,我们只有将主导和主体保持和谐一致,方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师的主导之功,重点在引导、转化、提高、教育方面。教学上主要表现在抓“听、说、读、写”四个点。这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美文教学配音乐,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兴趣;课前三分钟演讲,丰富积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诗文教学对意境字句的讲解,陶冶诗歌情趣,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平日上课多交流,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二、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同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教学中,要注重实现四个转变

1.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全面提高”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漠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学生要把所学知识巧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而原有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就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树立培养新型人才的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如,在转变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其综合能力方面多做文章,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实现由“教师一讲到底”向“学生参与的开放乐观,积极思考的方式”转变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听得多、记得多、写得多,客观上就形成了“满堂灌”的模式,教师不分对错、好坏讲一通,学生最后被动接受,至于学生理解不理解无从知道,这已完全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衷。课堂教学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其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教师就要在课堂上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培养学生共同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及合作精神。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愿意发言、想发言,彻底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3.实现由课堂“安静、沉闷、呆板式”教育向“气氛活跃、充满情趣”的模式转变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正确选择和巧妙运用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以掌握教学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旧式教学中的“静、闷、呆”向新式教学的“灵、活、情”转变。

4.实现“学法、教法同步并进”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法和学法同步,具体体现在备课与预习、讲解与听课、提问与回答、作业与讲评、总结与复习指导等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下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地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使“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得以和谐共进,才能有效地促进新课改目标任务的完成,才能有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我相信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只要巧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和谐共处,注重基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程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有爱心、细心、诚心,那么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

篇7

2、教学策略的选择单纯追求形式,忽视课堂教学效果。

3、拓展的理解过于宽泛,致使学生无从把握和入手,进而使拓展学习效果欠佳、有名无实。

4、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剥夺学生的话语权。

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缺乏策略指导,致使学生处于盲目的探索之中。

1教学目标:把握“三维”,和谐共融

1.1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第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教育内容是由教育目的决定的。时下,关于教学目标的认识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一种是认为新的生物课更注意动态的生成,倡导非预设的课堂教学,所以应该淡化教学目标;第二种是认为传统的“目标教学”好,因为按部就班,逐条完成,利于操作;第三种是认为学生在课堂中能各有所“得”即可,无须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第四种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应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毋庸置疑,上述四种认识中“三维目标”是理论与时间价值最高的。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置,都应该注意到上述的“三个维度”,否则,课程标准提出的“注重生物素养的整体提高”将不会落到实处,从而沦为一句有名无实的空话。当然“三维目标”的操作难度也是最大的。主要难在“三维目标”的“融”字上,老师们在操作过程中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变为“加”字。譬如识图教学上: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侧重在教学中图中的结构名称及功能识记,而忽视了对图形美观的要求和识图兴趣的培养;在识图方法的选择上,常常流于简单、重复的图形、结构的机械提问和记忆,往往不去创设认记图的情境,缺乏灵活多样。

1.2“三维目标”不是一个直线性的目标,而是一个有机融合、螺旋上升的目标。这就犹如我们身体成长是靠每天在饮食中同时摄入各种营养成分一样,而非今日先把肚子填饱,明天再补维生素A,后天再补维生素C.在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制定分条条是为了表述的方便,而非操作的步骤,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过程和方法”,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在前两个维度中不露痕迹、水融地完成的。

2教学思路:理清“三路”,同步共振

2.1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4。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编者思路之外,还有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学路。对于而言遵循编者思想是必须的,而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则应以学生学路为中心,让编者思路、教学教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发挥作用。这种课堂教学中“三路”的关系,套用叶老的话说就是“学生学有路,遵咱识斯真”。

2.2在实际教学中,“三路”并非是天然和谐一致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因为编者、教师、学生之间总存在着阅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故而需要对他们合理调整,优化教学结构,寻找“三路”的平衡点,从而使其能在教学变化中同步进行,产生和谐共振。例如在七年(下)第三章的人体呼吸教学中,我就把第二节第一课时提前与第一节一起上,这样学生就很好的认识呼吸系统的整体构造,有顺于学生学路的发展。

3教学策略:利用“三论”,促进共生

3.1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多种多样,如何选择运用,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而如果在生物教学中能巧妙利用争论、讨论、辩论这“三论”策略,对于改变传统生物课的沉闷、低效和无味会大有裨益,它更有利于出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争论、讨论、辩论的顺序是按照理性程度递进排列的。

3.2争论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与老师或同学不同的见解时,表现出来的对对方观点的彼此不服和彼此强烈地排斥与否定,是理智程度最低的。争论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是难得的教学生发契机。对此,我们老师应敏感地抓住并促使生成,不可视而不见;同时更应主动放弃“话语霸权”,有意创设争论情境,把生物课堂变为“多言堂”。教师可利用学生的争论这一“现场资源”促进教学“现场生成”。

4教学效果:达成“三化”,全体共进

篇8

2005年,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学校。我校达到模式三标准,实现了宽带上网。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开阔了我们的知识视野,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教学光盘播放系统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的最基本的模式,由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资源光盘组成,节约教学成本,使用难度低。光盘有哪些特点,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运用,不同教师适合选用哪些光盘,是发挥光盘作用的关键。我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实践获得以下认识。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

小班教学的光盘资源是根据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由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专门为农村学校制作的。光盘覆盖了教材中的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单元来制作,覆盖了主题的课堂教学环节,每节课片长大约在25分钟左右。

其运用可以分为:

供教师备课参考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是新课堂的典型示范,教师通过观看小班模拟课堂教学实录,可以准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借鉴光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

同步课堂教学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的重要作用是用于课堂教学,光盘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完全不需要备课,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光盘创设的情景来组织学生活动,也可以参考光盘中的教学设计,由教师和光盘交替授课,也可以节选使用,补充资源不足,优化课堂教学课程。

学生自学 接受能力强的班级或学生,可以利用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用于学生预习,课后用于学生复习,分层教学的个别指导。

在操作上:

1.可以连续播放,自主学习。光盘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利用光盘自主学习,播放时可暂停,教师只作简单解释,适合年长的教师或复习巩固课型。

2.可以间断播放,同步教学。播放光盘时由光盘教师讲解,学生成为光盘中学生的一员,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暂停播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讲解、点拨,对光盘教学补充、延伸,学生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进行评价、指导、反馈,并检查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光盘教学内容。一般采用顺序或节选播放形式,适时进行角色转换,紧扣光盘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光盘辅助教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简称仿真课件,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板块,课件采用菜单模块结构,运用动画实录形式制作,具有简单的交互功能。就语文光盘为例,分为 “课文欣赏、生字学习、课堂练习、展示区”四个板块,其中:

1.课文欣赏板块采用图文结构的形式,配合简单动画。包括配音朗读,用于代替教师进行课文标准化范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景欣赏、感情朗读和练习背诵,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

2.生字学习板块包括拼音、字义、组词、笔顺、偏旁、结构、笔画,用于识字教学,提高生字学习兴趣,降低记忆难度,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提高生字学习效率。

3.课堂练习板块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灵活,界面对话友好,并设计有反馈答案,激励化的评价。

4.展示区安排有“小知识”、“文体介绍”、“同步阅读”、“阅读训练”等内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程资源,锻炼阅读能力。解决了阅读训练素材收集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点,补充设计一定训练题型,借助阅读材料,安排学生“听说读写”,进行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利用电视、DVD就能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但教师要读懂课件,依据课件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转贴于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包括“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及说明”等板块,采用菜单模块结构,具有较复杂的交互功能。“教学课件”以多媒体为载体,突出情景创设,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构的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及丰富的直观感知材料,解决教师收集教学素材困难的问题。“电子教案及说明”突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每课时提供相应的电子教案,安排教学流程,对课件使用做了说明。“电子教案及说明”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参考,指导教师备课,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教学观念,确定新课程教学目标,掌握新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新课程教学方法,熟悉电子课件操作流程。观看“电子教案及说明”是使用好光盘的第一步。“教学课件”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流程清晰,资源丰富,交互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引领教师树立新观念,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堂,掌握新方法,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在教学中:

1.可以把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当成教学设计成品,可以全程使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材料和实践活动,将光盘的教学流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过程。

2.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部分视频、音频等光盘素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补充教学资源不足,配合其他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组合运用。教师在使用素材时,要将光盘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创新运用。

在使用光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1.正确处理光盘技术的应用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能为用光盘而用光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教学评估和检查,针对扩展学生知识等,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然后用教学活动去检查这个目标。

2.要用好光盘,要和新课改结合起来。要关注学生,把自己放到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

3.光盘是辅助教学手段,要紧扣教学目标任务进行选择,以教师为主导,创新使用,不要依赖光盘代替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要单纯模仿光盘中的孩子们,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鼓励我们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分享知识。

随着教师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加强,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顺应改革,适应形式,把握机遇,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8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我的认识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不断成长。结合本次学习及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谈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一些浅显收获及设想。

1 一个前提——唤起学生学习希望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希望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它是指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希望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完成希望目标的信心,营造一个充满希望的课堂氛围,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结合历史这一门学科的特点,我认为要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希望,可从兴趣入手,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上找到突破口。所谓历史情结,指的是学生学习历史时浓厚的兴趣、特有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

2 一种方法——创设和谐氛围相互激励学习

教学中我们常为寻找一种方法而苦恼。创设和谐氛围相互激励学习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它是指在课常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导出学习疑点,通过自我激励、师生激励和生生激励,促进信息多向交流与合作,通过质疑释疑获取新知识。具体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努力。

2.1 问题引导法:我们要做到让学生带者疑问和思考进入历史。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抓住教材重点、难点,从“题眼”处切入、设疑,启发学生排疑破难,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创见,从自发走向自觉。

2.2 直观吸引法:我们历史课堂教学中常运用实物、图表、简笔画、道具及多媒体演示等直观教具来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示范”效应,引导学生抢答,缩短思考和领悟时间,使抽象复杂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具体化、浅显化的过程被学生及时表述出来,从而认识历史现象和规律。

2.3 形式激发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外,还可尝试采取一些其它的教学形式,例如辩论课、讨论课等,让学生之间相互开放,发挥其思路开阔、敏捷灵活、热情奔放、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的优势,以群体的智慧、合作的方式、集体的创造力,在撞击中相互启迪,交相开拓,优势互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语言感染法: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形象的语言来再现历史场面,挖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的丰富情感材料,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借助多媒体视频来辅助教学。

除了历史活动课,我们可以开展历史学科课外活动,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历史课的另外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在历史学科的重要表现。课堂、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道理,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得到印证、启发和补充,通过人体多种感官能得到更生动、更鲜活、更深刻的体验,从而铭刻于心,融进血肉。如生在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情操的教育,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

3 一种策略——分层训练导学

分层训练是希望教育课堂教学的策略,它是指根据希望目标的层次性及三个层次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实行帮助探究、启发探究、自主发挥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训练。落实到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

3.1 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那些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偏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我们应把立足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强化上,结合同步探究练习、反馈同步探究的练习内容,细化、强化基础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年代的教学,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且注意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训练以达到“温故而知新”。

3.2 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组织学生自主自学,在自学中提出问题、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在旁边适时点拨、恰当引伸。

3.3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班级中那些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指导他们进行相关课外书籍的阅读,让他们查阅资料,广泛了解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内容,选择一些书籍、文章,常读常新,接触各种观点,体会各种说法,进行比较鉴别,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这无疑是开拓思路、更新知识的必需。

篇10

随着“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积极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适合的方法来学习。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流行语,其本身是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本回归、学习自由及个体尊重有促进作用,但其实还隐含着许多实质性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堂不合时宜的教学流行语

一般来说,语文课堂上老师在教学中,有许多流行语,比如,“自由大声朗读”、“你学到了什么”等等,其实就其本身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是究其内涵还是影响语文知识的学习。拿自由朗读来说,教师强调自由朗读后,教室立刻就人声鼎沸。但真正适合学生的方式并不只是大声朗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朗读的效果,需要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只有这样才易出效果。所以在课堂上类似于这样不合适的教学现象应该避免。

(二)课堂教学偏离中心,囫囵吞枣

语文课堂中的40分钟对于传道授业来说很珍贵,对于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更好把握好课堂教学安排是很重要的,很多教师往往是为了单单注重体现拓展延伸,占用大量课堂时间来探讨课本知识知识,忽视对基础语文知识的训练,这样不利于使小学生打牢知识基础。

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在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理念教学,只是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简单落实,忽视了以语文知识学习掌握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厚语文知识功底,根本就不能很好开展语文探究学习。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失去语文课特色,达不到语文学习目的。

(三)创新型学习方式落实不到位,传统教学根深蒂固

由于我国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没有较为完善的引导性文件的下发,包括新课标理念教学正在进一步探索中,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往往出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开展,包括很多老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新型教学教学方法的开展。比如合作学习,目前被视为培养学生更好融入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式,但在听课中发现,在组织学生语文知识合作学习时,老师对内容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回答的方式、活动的形式以及如何分配完成合作等全凭自己主观随意,老师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没有注意学生的学习程度,并且合作新式不合理,并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解决语文课堂现状的对策

(一)老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教学中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要确定知识重点,把握难点,积极引导。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知识教学、语文能力锻炼包括策略选择和价值观培养是同步的,老师应将这些都统一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合理明确的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需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课堂环境、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举办语文知识竞赛等等来活跃语文教学课堂。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老师除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还需要辅之高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达成。我们知道语文课堂要求是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言素养。所以,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那么以此为例,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知识和能力”作为训练目标,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强调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节课的训练目标突出重点,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做到循序渐进,当然要结合每位学生不同的语文水平程度“因材施教”,在具体训练中,找准听说读写附着点,洞悉了解情感发散栖息点,及时发现引领价值的切入点。通过口头语言训练、书面语言训练来真正达到训练目的。

(三)体现学生主体,避免教学流于形式

语文课程改革中,由于部分老师认识偏差,根据经验主义出发,给语文教学蒙上神秘面纱,往往在教学中失去语文本色。所以就在教学中为注重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和创新,采用多样化语文教学方法,而大多方式大多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真正语文本质的教学思想,所以,导致语文教学达不到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把握实际,在实际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中,老师要扮演的是引导着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对语文问题的思考,促进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达到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老师需要在这一环节中做到积极引导,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结语:小学语文的教学对学生从小培养思考能力、语言素养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等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保证正确高水平开展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标标准的改革,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地探索,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任务中,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堂存在很多不合时宜的教学流行语、课堂教学活动偏离中心,囫囵吞枣、创新型学习方式落实不到位,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下一步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做到合理安排教学任务,采取新颖教学模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学生主体地位。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过程是一项艰辛、系统的工作,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提高。

篇11

课堂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实践新课程尤为值得研究的一个教育话题。新一轮课改是一个挑战,也是基础教育得以更快发展的一次机遇。中学物理教学改革,重在总结中学物理教学的优秀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改革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物理教学极具趣味性和可操性。然而当前物理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体分析起来存在如下现状:

1、课堂教学的目标单一,注重知识结论的传授而谈论化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的分析,这种着重传授知识结论谈在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教学仅对学生做题起主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具有传授知识的适用性,却往往存在使学生理解不彻底,不全面的隐患。学生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课教学模式单调。众多情况下是教师讲授多,学生接收参与少,严重出现老师备课很充分而学生毫无感觉。

3、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低,课堂参与少。一般情况下学生听课除了“听”就是“写”,接受知识十分被动。十分孤立。经常出现老师讲到哪。学生就听到哪,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知识拓展能力十分欠缺。

4、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层次”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只当看“电影”注重课件的画面与动画而忽略知识的掌握。课堂节奏不紧促,气氛不和谐。

5、实验操作技术差,实验技术操作课往往起不到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

6、复习课效率低,多搞间接“题海战术”训练的题型归纳与总结,方法定位不够。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正因为有此诸多弊端与不足,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被动接受结论的多。自主分析的

少。随着知识层次的加深使学生会有更多的物理过程不理解,更多的物理情景不善于分析。只能是越学越

难,越学越深对自己丧失信心。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时展的要求。

二、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旧有的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现在,根据时代要求,新课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这就是科学素养。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教学的最高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不能将教学作为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而是及时转换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行处理大量信息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知识要由学生自主建构,让大学生大胆猜测,大胆探索。

2。与高考改革紧密结合,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高考成绩是当前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怎样能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家长、学生和教师就怎样做,每所中学都视高考成绩为学校的生命。虽然这种评价不够全面,有偏颇,但是,如果脱离了高考或降低了学校的高考成绩,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了。所以,推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与高考改革紧密结合才会取得成效。为此,我认为要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3.1注意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重视双基的学习和训练

传统教学思想中,把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反复灌输,强化训练,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科基础是比较扎实的,思维能力是比较强的。而且新的课标对“双基”的要求也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求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双基”教学是不能削弱的。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不但不能全部否定传统教学,而且还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借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双基”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灌输的方式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建构的方式,使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更加深刻和透彻。例如在学习“加速度”概念的时候,上课前先让学生观察研究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的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的速度变化及其实际意义,广泛了解加速度的应用,再归纳其定义,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加速度的测定,最后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答辩。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佳。总之,教育改革应避免搞形式主义,何况高考的命题仍是以考查双基为主,只有重视双基教学,才能使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3.2高考改革应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面

不管课本怎么变,教法学法怎么变,最终的教学都要聚到高考这个指挥旗之下。因为高考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大检阅。所以我认为,要使课堂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在各中学落到实处,高考的改革要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面。高考命题必须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必须促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必须激励学生自觉地投入到科学探索和研究之中。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顺利出来。纵观28年的高考历程不难看出,物理科的试题是稳中求变,在稳定中求发展,跟教材的反复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其特点可概括为四个转向:从以考查知识和思维能力为主转向以考查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从虚拟物理情境模型转向结合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实际的可视模型,从以客观题为主转向以主观题为主,从以考查解题速度为主转向以考查思维过程为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考题与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重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不少问题是课本中没有的。

3.3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整个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同步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某一学科的教学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物理的课堂教学改革纳入整个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与其它学科的改革同步,才能坚持下去并取得成效。目前,为了提高高考成绩,很多学校对时间都抓得很紧,制定了许多补充的作息制度,由不得学生选择,如早上从6:30分开始进教室,晚上18:30进教室,并且有考勤,以此来确保一些主要科目在高考中取到高分。在高考中,物理科只是其中一科,而且还不是主要科目,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又怎么能进行下去呢?所以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与整个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同步,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改变旧的评价标准,制定新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新的教学模式变成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就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价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这是教育者争议的焦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把学习者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因此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也就围绕教师的教来展开。现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改变了,一切为了培养学习者的科学素养,突出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评价的重点对象必然要从教师转向学生,评价的出发点是看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等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72

众所周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还要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分层检测教学。通过课堂内分层检测教学训练,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解难度不同的思想品德题,成为真正能动的学习主体,达到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境界。

一、 思想品德课堂内分层检测教学的含义

思想品德课堂内分层检测教学是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课改方向,针对学生现有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知识基础等差异,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而分层次制订出不同的课堂内检测习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检测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对象的全体性、教学程度的针对性、教学效果的同步性。

二、实施思想品德课堂内分层检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会出现很明显的两极分化,他们不仅在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上有差异,知识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那么,如何对各层次的学生开展同步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课堂内分层检测教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遇和可能性,也适应了中考“基础性”“选择性”“发展性”的理念,适应了高中学校分层选拔的需要。

三、思想品德课堂内分层检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 学生分层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因素,可按2.5∶5∶2.5的比例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互助小组。

(二)备课分层设计检测三个不同层次训练习题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检测训练题。如确定哪些题目是所有学生都应掌握的,哪些题目是优等生应掌握的,哪些题目是学困生应掌握的。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检测”内容,探索“检测”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易学又易错的知识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

二是活用教材,重视教材。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工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注重基础性、变式性、探究性、实践性,注意循序渐进,同时注意收集趣题。

三是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当节课的难易度,围绕本节课的主干知识,适量、适度地命题。

四是为了使课内检测变得更有趣,布置各学习小组合作命题,让学生也过一把当“考官”的瘾。

通过以上四种途径设计“检测训练题”,确保在实际的课堂内检测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 课堂内分层检测

一节课45分钟,保持授课30分钟,检测授课效果15分钟。课堂内测试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类似测验的形式当堂独立完成,这样才能较好地检查学生对新知掌握的真实情况。学生在训练当中,教师要巡视,可以鼓励、提醒学生有生疏之处可参考黑板上的板书,尽量不要抄袭别人,避免学生将不懂的问题掩盖起来。同时检测训练题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是基础题,是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从中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思路。选做题主要是难度较大的题,由学生有选择地去完成。检测时间到,就全收全改,学生互批,教师面批。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及时、真实、主动、耐心”,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样,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思想品德课堂内分层检测教学模式的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掌握当天的课堂知识,之后的课堂测试才不会出问题。所以课堂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检测乐此不疲。

(二)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状况

每次做完测试,学生立即会得到自己的成绩,找到存在的问题。这样他们可以立即纠错,不把问题带回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