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09:33: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个人素质培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51-02
在图书情报人员培养的过程中,身体训练和强大的心理教育需要同步进行,同样对于一个优秀的图书情报人员来说,素质的创新来自其道德思想等方面的有效提升,这也是当前社会中对图书情报人员技能型素质培训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图书情报人员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
1.1 道德和思想境界的创新性
图书情报人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质直接决定了其是否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自身的岗位,同样,如果国家斥巨资来培养出一批图书精英情报人员,但是在名利心和物质诱惑的前提下,他们背叛了国家和民族,成为地方的助力,那么这对我国图书建设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同样,在当今社会中,诱惑随时存在,欲望随时会侵袭人们的大脑,那么,对于图书情报人员来说,其越是优秀一旦出现道德素质和其工作能力完全背道而驰,他们对于岗位的危害性,对于国家的危害性将更大。因此,对于图书情报人员的思维创新培训应该从道德和思想的提升角度入手,将民族自豪感和岗位光荣理念以及职业道德观作为信仰传递到图书情报人员的意识中来,使之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地位的重要性,进而加大自身锻炼的力度,投身到我国的信息产业建设中来。
1.2 健全的身体和理智的心理素质教育
图书情报人员在具备强壮的身体的同时更需要在心理素质角度加大锻炼力度,高尚的个人情操是对图书情报人员进行培训时的内部建设,而健全和健康的体魄则是对硬件设施的维护。正如俗语所说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一个优秀的图书情报人员来说,只有身体能保持百分百的能量和爆发力,才能确保再艰难的环境,他也能坚持完成工作。同样,对于图书情报人员的日常培训来说,为了为其体力和脑力劳动等提供能量供给,图书情报人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必须尽量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锻炼身心和意志力,并从生活实践的角度纳入独立的思考意识,以便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1.3 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型信息素质
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结构如何是决定其眼界和能力的主要标准之一,同样,现代社会网络信息建设逐渐升级,作为现代化的图书情报人员,必须掌握网络技术使用技巧和方法,从网络的庞大知识体系中吸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能不断催动自身知识体系的扩充,这才是当今时代图书情报人员进行自我培养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手段。同时图书情报人员的综合信息素质也成为一个优秀图书情报人员的重要衡量标准,正如当前人类以信息素质的多寡、深浅等来衡量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一样,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意识同样需要进行提升,其不仅仅是从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角度来镀金信息意识的增长,作为基础素质,综合型信息素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其职业敏感度的提升。
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能力主要是从评价、挖掘、利用和传递信息能力的角度来帮助图书馆获取信息源,从各类形式中寻找到真正的信息,并最大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相对于单纯进行电脑传媒的使用来说更具备对图书情报事业的促进性,同样,对于图书情报人员来说,综合型的信息素质需要从图书情报的侦查、获取、传递等多角度进行融合,尤其是对于图书情报人员技术技能和思维辩证能力的培养角度来看,图书情报人员的综合型信息素质不仅能帮助其自动寻找来自生活中的任何违法乱纪活动,更能从高级认知方式的角度来帮助图书情报人员促进其信息素质的培养。
1.4 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的拓展性
图书情报人员在综合型信息素质培养之外,还需要对其文字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外语翻译能力、演讲口才能力等方面进行着重的培养和训练,这些能力的培养均有助于图书情报人员可以对待工作更加的得心应手,创新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拓展其本身就是图书情报人员提高自身素养的不竭动力,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人格魅力,图书情报人员同样需要良好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保障其对情报进行真伪骗人时,可以更为良好的完成任务要求。积极向上的意识和努力奋进的乐观精神,在此时图书情报人员创新精神的不断提升更有助于其培养出创造性的工作思维和提升岗位职业道德。能力是行为的基础,作为图书情报人员来讲,能力和能量的提升成正比,就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发展,同样,一旦图书情报人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训练,就自然会呈现出更高的发展空间。
2 当前我国图书情报人员的培养现状
图书情报人员的培养随着近些年来图书馆情报系统的逐步完善而逐步向专业化领域转变,图书情报人员的数量和架构上也得到一些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情报人员培养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性,诸如大部分院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图书情报人员培训课程,同样也不会聘请不属于情报结构的教师来进行综合教育,随着图书情报人员从业人员的不断减少,图书情报人员的专业结构尽管初具规模,但是从总体来看,存在着之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均存在着比较单一化的问题,同样图书情报人员的整体素质偏差比价大,尤其是从年龄的差异性角度进行划分,图书情报从业人员本身的年龄差比较大,对于年龄断层的弥补方式却记录着得少之又少,对于图书情报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方面,就当前的状态来看,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开支问题。
3 图书情报人员个性的系统化培养
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图书情报人员培养力度的逐步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主要通过在职的员工的日常培训来完成,我国当前对于图书情报事业的研究和拓展速度虽然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从总体角度来看,其增长速度与其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一样,需要图书情报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证随时的自身的建设可以稳定提升。
3.1 增强图书情报人员的在职培训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图书情报人员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在职人员持续培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憾,比如专业性缺失和渠道较少等问题。在职员工作为图书情报一线工作人员,其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图书情报人员的在职培训必须从专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角度入手,进行层递式教育。在职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员工的职业性发展和知识结构的拓展,对于图书情报人员当前技能的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弥补,就当前我国图书情报人员培训教育方面所使用的机构来看,夜大、成人函授、各单位系统自身的培训以及短训班等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帮助图书情报在职人员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及拓展。
3.2 促进图书情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图书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除信息素质培养以外,还需要包括文学写作能力、演讲口才、外语翻译、沟通协作能力以及情报识别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帮助图书情报人员更加顺畅的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在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能力的创新性进行促进,这不仅仅是图书情报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源泉,更是图书情报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并能取得长期发展的基础,图书情报人员的创新性和综合素质是当前针对情报工作,如对情报的真假性和情报的价值性进行判断等的工作基础,只有培养出较高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才能在情报分析和加工方面取得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样,因为有了综合素质的拓展,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3.3 建立和完善业务培训制度及素质培养体系
图书情报人员的网络应用技能比较差,专业知识和技术不高等是当前威胁图书情报人员综合能力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于图书情报人员团体所存在的结构多层次性和学历高低不同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个人业务的侧重方面入手,进行分层指导,对于初级要从基础知识拓展方面进行培训,中层主要是侧重于一些直接技能和素养的可持续拓展,尤其是在技术开发方面包含网页设计、情报检索、数据库处理等更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在高层方面主要是对管理方式和硬件技术等进行培养。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图书情报人员业务培训制度及素质培养体系更是要同步的完善。
图书情报人员业务培训和素质培养方面并不冲突,同样对于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来说可以从多渠道、多角度方面进行延展,比如培养多类型的人才,包括骨干型和基础型人才,那么针对其素质教育则需要从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角度方面由点到面的进行业务拓展培训和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红.试论图书情报人员素养的提升方法和途径[J].才智,2012(35):350.
[2] 柯平,张文亮,何颖芳.对我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2(6):92-97.
开设《音乐鉴赏》课,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中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音乐与心性情感的和谐发展。音乐由于特殊的传播形式和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伦理内容,再加上音乐作品的特殊表现形式,而使音乐教育在对高职学生的现代社会伦理及道德品质教育中凸现其功效。音乐欣赏带给欣赏者的感染和震撼是其他艺术形式取代不了的。尤其是优秀的革命歌曲,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已超越了音乐本身。在促进民族文化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欣赏者的言行举止。革命歌曲的传唱在我国所起到的社会作用,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学生被美妙的音乐形象所感染,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革命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和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浓浓的气氛中受到情感的陶冶,为铸造高尚的灵魂和锤炼健全的人格打下较好的基础。注重作品选择重视选择不同时期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革命歌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例如,我们在欣赏和教唱《国歌》的时候,告诉学生这首歌表达的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和前仆后继的精神,最重要的就是那种不惜“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精神。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一般是教师简介作品背景及作者生平,然后让学生初听作品,感受形象,分段欣赏作品,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及表现作用,熟记音乐主题。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听讲、简单欣赏,并没能真正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不能有效地走进音乐,深入体验音乐。要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音乐欣赏全过程,必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加强教学环节中的“情”“境”交融,开发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在教学中要做到“动”“静”结合,促进学生审美兴趣的持续发展;“视”“听”结合,完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听”“说”结合,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力。
二、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93-02
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目前中小学都在全面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众多教育工作者潜心探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过程中,纷纷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于是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我们在关注诸多心理教育内容、方式的同时,更应注意教师本身这一教育因素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其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是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如果我们忽视教师这一重要的教育因素,而去寻求其他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只有发掘出教师自身的教育因素,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把心育工作落到实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催生了新课程体系的诞生,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决定着新课程的进程和成败,因此新课程为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为教师的心理素质带来了新的要求。
一、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
1.消除影响教师产生不良心理素质的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有资料显示,20%~30%的中小学生达不到相应的心理水平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这一现状要求我们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予以高度重视。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为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宽松的心理空间,教师必须消除自身不良的心理因素。
目前影响教师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如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竞争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教学内容改革提出的挑战等。诸如此类的各种压力都向教师集中。一些教师产生紧张、焦虑、烦躁、恐惧、忧郁等非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态失去应有的平衡。若以这种失衡的心态和消极的心理作用于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只能成为空谈。因此,要养护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影响教师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至关重要。
2.提高和维护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宽容豁达的心态、健康高尚的人格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
(1)注意科学用脑和用脑卫生。教师劳动的对象单一,劳动重复性较高,时间长了会造成倦怠。刻板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会使大脑很快由兴奋转入抑制,活动效率降低,如果人们注意适时转换工作内容和方式,那么,原先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便能兴奋起来,使活动的效率提高,科学用脑,还要善于抓住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最佳时间,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工作。
(2)正确对待紧张。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也对教师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期如此就易产生焦虑感和挫折感。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变化强烈的时期,其言行随时都可能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紧张,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够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紧张事件,增强适应紧张能力,避免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
(3)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和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与领导、同事多沟通交流,与亲人、朋友和睦相处,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谅解;其次要妥善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被学生接纳也会使教师感到心情愉悦,得到一种人际关系上的成就感。
(4)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调整。教师要学会调整心态的技术,就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运用有关的知识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使自己成为具有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新型教师。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自我保健。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教师要多参加有益的休闲和文娱体育活动,保持一种良好的身体状态。
二、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现代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人格品质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先天的遗传,但主要还是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学校教育在学生人格的培养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施的,而其中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
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是学生人格的榜样,同时亦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有助于学生自我构建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有较快的发展。优秀的教师能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不断强化积极的自我意识,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愿望,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良好人格,做人格发展的主人。
3.有助于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优良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心理基础,因此要努力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会授以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记忆方法、认知方法和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认知品质;其次,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人格动机,学生的情感与远大的志向相结合,能够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品质的形成;再次,提高学生全面地分析事物,深刻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创设适度环境磨练学生的意志,以提高心理承受力。
实践表明,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话,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紧密地融为一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心理品质不仅可以使教师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各个教育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未来生活道路上谋生的资本,而健全的人格则是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教师不仅应注重个人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文静.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3(2)
2 鞠慧卿.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3(9)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重德育渗透
1.努力挖掘学科教学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文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应放在首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同时,注重教材与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的结合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刻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理科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创设情境,注重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教师需要以社团活动、课外活动为平台,科学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开设德育课程,如生命教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责任培养课程、意志训练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审美教育课程。此外,还要结合本地的历史,将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写进国旗下的讲话稿,对学生进行责任培养教育;每周安排一节心理教育课,开设“心馨空间”心理咨询室,排解学生心理困扰,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以丰富活动为载体,注重德育体验与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1.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如:母亲节、教师节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迎国庆歌咏比赛、元旦文艺演出等,寓教于乐,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2.礼仪常规教育活动
学校必须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让学生从小事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校要推行形体礼仪进课堂,并利用晨会、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时间,通过开展“拒吸第一支烟”“文明礼仪伴我行”等活动,进行礼仪常规教育。
3.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每年要举办两届学校运动会、艺术节、校园读书节,成立多种学生社团,如:“海之梦”舞蹈队、“我最摇摆”现代舞表演队、未来之星篮球俱乐部、毽彩飞扬的花样踢毽等等,丰富校园生活,展示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4.科技实践教育活动
人文素养是多层次的,教师要将技能训练作为提高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技能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日训练、周评比、月联赛的方式,不断强化技能,从而引导学生扎实学艺,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形成苦练技能的良好局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彰显学生的人文素质。
5.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要每周安排一个教育主题,充分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德育阵地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三、以自我管理为主线,注重道德实践
1.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在政教处组织下,实行班级轮流值班制,时间为一周。值周班每位学生都承担全校卫生、纪律、学习、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值班期间,每位值班学生根据各自职责进行检查督促。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立体管理格局,让学生在参与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中,提升管理能力,培养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
2.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在班主任组织指导下,实行值日班长制。班级每位同学负责一周的班级管理事务,班级工作由值日班长日通报、周总结,班主任每月举行最佳值日班长评选,学期末进行表彰奖励。值日班长制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班级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3.构建星级学生和技能特长学生评选、百分制评价、“学生个人成长信息系统”评价体系
星级学生评选从日常行为表现、各类竞赛获奖等方面进行过程评价,同时关注特长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和表彰使更多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百分制评价从学生学习成绩(包括特长发展)和品德成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建立学生成长信息系统记录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中健康成长。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的结合,极大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注重德育熏陶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构建“宁静、典雅、阳光、和谐”为宗旨,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让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起到教育作用。教学楼每面墙壁都要会说话,这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此外,楼梯间、走廊上要分别镶挂不同的宣传版、诗词欣赏、名人名言和温馨的提示语,使人赏心悦目;教室内则设计精彩纷呈的展示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就连厕所也要装饰一新,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位、信得过的品牌学校。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从现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看,强调以学科、教师和课堂为中心,从而带来诸多弊端。如何面向市场培养新型人才、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并进行专业现代化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经济和社会、 实现培养综合素质型化工人才的基础工作,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办学特色和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关键环节。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次课程改革方案以树立现代职教课程改革“五大理念”为先导;以“四大创新”为课程改革的目标。
“五大理念”即是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念;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基本能力的质量观念;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的多层次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时代性及课程结构综合化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观念。
“四大创新”即是①课程改革设计出“教、学、做、考合一”模式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新框架;②建立模块式、综合化、时代性的新课程结构;③制订分层次教学的课程新标准及校内技能训练的新标准;④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新方法。
课程改革的实施途径则设计安排了九个教育层面,即身心素质、职业道德、社交能力、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各类技能和证书,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这九个教育层面依次由下至上呈阶梯形,(如图1)逐步实施,具体方法借鉴引入“教、学、做、考合一”教学模式,按着新的课程设置要求,将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归纳为若干个模块任务。该表将九个教育层面分成若干个教育单元,它表示了培训后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各模块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培训,采用不同步教学法,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中稳步提高,不仅具有立业、创业能力、实践能力,更有创新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中专毕业生是应用技术、传播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并切实渗透到教学实践之中。而课程改革则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着九个教育层面阶梯图,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培训:
1.身心素质的培养
就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身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选修课中增加心理学课程的同时,还应增加心理咨询等内容,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 职业道德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用人的首选标准,危机意识和自信心是树立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只有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改革的成效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否则,收效甚微。因此,从宏观形势分析和人才对比分析入手,搞些讲座或辩论,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而自信心的提高则必须与潜力意识和就业出路挂上钩。
3. 社交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学生接触社会的剂。针对现有大部分学生社会能力较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些开放性的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团支部和班集体的作用。在选修课中开设社交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4.理论知识的培养
理论知识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论教学本着“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教、学、做、考合一”模式,进行技能的自我训练与自我评价。
5.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
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必须首先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老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
6.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作为阶梯模型的最顶端,其中包含深厚的知识底蕴,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要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采用各种兴趣小组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班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智能。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当今,语文,一门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在当代教育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中注入了“清醒剂”。应当看到,语文教育出现的问题,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共性问题,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实在令人堪忧,需要认真反思,对症下药,进行改革,否则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受损失的不仅是语文教学,而是几代人的健康发展。
而现代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实际上,以往教育更注重的是前者,而忽略了人文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融合。记得李政涛先生在《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一书中,曾引用叶澜先生的一段文字。我以为这段精彩的文字颇能说明情感、意志与人文教育的密切关系。这段精彩论述是这样的:“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我认为,这就是教育对人性之觉悟,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有的教育学者也认为:“人的生成不仅包含理性方面。而且包含着非理性方面,不仅如此,人的生成在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言说的和缄默的两个层面。因此,教育过程决不能只是限定在理智的教学范畴中,简单地加上情感、意志直觉、信仰或‘非智力因素’之类,它还必须包括那些不可言说的、只能以现实的生命活动表达出来的生长发展。”可见,不可言说的情感交流和“身教”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人文素养的内涵,为高等教育之语文教育确立基本的价值取向。所谓人文素养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掌握和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水准的具体表现。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迅速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规格,向社会输出“满意”的毕业生。必须强调的是,要在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主旋律下,构建立体化的职教课程体系,让学科辐射课程(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交往课程、校园文化课程、社区实践课程、社会生产课程、家庭教育课程等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强有力的课程整体优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术、职业品质、创业能力等和谐、充分的发展,向全社会树立起优良的职教质量品牌。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及早地被广大民众所认同。
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很多高校都将大学语文一课作为必上课程安排于学期之中,但是鲜少有将其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之中的,更不用说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入教学之中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以江西省某高校为例,除外语类专业有一个学年的汉语教学计划(第一学期授课内容为现代汉语,第二学期授课内容为古代汉语)外,其他专业都没有开展相应的语文教学。而诸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所学内容的传承性,其实更应该全面的接受语言文化教育,使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这将更有利于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把握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提高。还有例如工科特这特别明显的专业,这样的大学生因其长时间接触工科教学内容,很容易忽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形成,而缺乏人文素养的高学历人才就犹如缺乏了灵性的高智商机器一般,他们或许可以成为某一个行业的精英,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分子,却大大的缺乏了面对生活的审美情趣与人文认知感。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智商满分情商零分”的怪才,这其实是对高校教育的一个极大讽刺与挑战。作为高校教育,应该重视起大学语文的普及性教育同时因地制宜、因校执教的开展由大学语文教学所脱胎而成的人文素质培养。
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使得21世纪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这将是我国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文明的可靠保证。高等教育的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及身心素质教育等同等重要,因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人文素养可为高等教育之语文教学开辟新道路,指明新方向,推动高等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有林.大学语文教学的课程论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5).
[2] 吉海霞.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原因浅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29-02
受“重专业,轻人文”思想和“就业至上”现象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强化了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却弱化了对“人”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不但承担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专门人才的使命,而且要把大学生培养成遵守道德规范、有理想和健全人格的“四有”现代公民。为实现此目标,人文素质教育——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重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它是推进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气质等方面。它主要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关于人类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辞源》解释是:一切知识从本质上说,都是人文知识。人们提起人文知识通常指的是文学、历史、艺术等相关知识。人文知识涵盖的范围较广泛,是人类文明的优秀硕果,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内容。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就形成了人文精神,它主要涉及思想道德、信仰信念、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人文精神是对人文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教育,注重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英语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发展“二十字”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高等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能力。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
我国的教育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直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且重理轻文现象严重。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甚至有学生产生了只有科技是知识的误区,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学校在各方面建设中,也对高科技的实验室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忽视了人文教育的投入,这就愈发使人文素质教育备受冷落。另外一方面,教师人文素养的欠缺也成为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绊脚石。高校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却忽视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回归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的是技术过硬同时又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新人才。
(二)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该民族的社会文化特征。对于外语的学习和运用也脱离不了外国的文化。但是,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一直见最后把重点都放在学生英语技能和应用等方面的培养上,很少重视其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忽视了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提高人文素养的最佳契机。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首先在于人文精神,但人们对于人文精神的认识,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角度、对问题的判断与价值等的不同,有着不同认识,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人文素质教育也尚未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给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人文素质教育给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切入点。
三、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质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在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前提下,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能把人文教育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并渗透于各个方面。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变单一外语知识传授为“外语知识传授+人文素质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更新观念,改善思路,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更加重要。而且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接受能力最强的一个时期,在这一阶段丰富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另外,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有理想有文化,也是大学教师的职责之一,而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要想要求学生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师做得好,才能言传身教。用精深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循循善诱的态度来吸引学生,同时提升个人魅力。所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关键问题。
(二)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实现人文素质教育
外语教师在保证英语教学的同时加大讲解相关文化知识的比重,在点滴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普及人文知识的合理选择和有效途径。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育已经从小学开始,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不断线地学习语法和词汇,到了大学阶段,这些已经不再是学习的重点,已经引起不了学生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加入文化元素,例如东西方文化习俗对比、宗教背景解读、优秀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评析和鉴赏等,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普遍现象,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普及了文化素质教育。
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依托具体的语境和教学内容,根据所学习材料,有意识地深层次挖掘其中蕴涵的人文教育资源,介绍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俗风情等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成语典故的来历等,例如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圣经故事都是典型的西方文化故事,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融入类似的相关知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了文化的传承。适时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教育意义更为深远。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英文教材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展开加入其他文化知识的讲解,从中西文化对比入手引入文化讲解,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赋予英语教学更多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使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再是空中楼阁。
与此同时,还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外延性拓展,推荐一些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布置任务,在课堂上扩充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推荐相关书目,优秀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思考,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增长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研读其他国家的文化精髓,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人文素质教育
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教学网络平台的使用就为英语教学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媒介手段,它拓展了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空间和渠道。可以在英语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上开辟人文素质教育板块,专门介绍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节日庆典,文化典故等,用声音、图片和视频配上文字说明来传达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信息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另外,还可以开辟平台上的答疑窗口,网上沟通和交流,提高答疑度,简化答疑方法,实现一对一的帮助。
结语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基础英语教育的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必不可少的英语教育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为培养有素质的公民添砖加瓦;并且节省专门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人力物力。在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团队支持下,让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兴味盎然、多姿多彩,并形成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的特色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柴海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
《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内容是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热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一年级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孩子所欠缺的。选择在“一年级家长学校活动”的亲子活动中教授《胖乎乎的小手》,让第一次走进孩子们的课堂的家长们,直观地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表现,孩子和家长都会记忆深刻,这篇课文对孩子们的成长会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照《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设计、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在课堂教学中多方面体现。
一、知识与能力
在一年级阶段,识字是个学习重点。我就是想通过家长学校的这节公开课,让家长们了解在课堂上老师是怎样帮孩子识字认字的,怎样教孩子们灵活多样的识字认字方法,以便家长们在家更有效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识字认字的能力。而《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教学中对每个生字的音形义处理都有侧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字呈现不同的方法识字。
在认读字音方面:主要采取了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强调要注意的字音(如“情”字音qín溃在“事情”一词中读轻声的强调学习。)小老师领读、去拼音认读、随意指读、男女生接力赛读、开火车读等方法,全部生字的读音识记体现梯度,再加上用激励的语言渲染课堂学习气氛,以有趣的比赛形式开展学习,极大调动了孩子们认读字音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识记字形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记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 说反义词、做动作理解、组词……由于平时教学中就使用,学生已掌握方法,在这节课上,对生字的识记更是熟练运用,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这课中有一些学生难记、难理解的字,在备课中巧妙设计,试教后再修改,在正式上课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1.“喜”字,笔画较多,难以识记,学生容易把它当作上下结构。就从分析结构开始,导入制作的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喜”字上中下三部分的分开、合成,明白“喜”是上中下结构,由“十、豆、口”三个部分组成。这时候教学生用有趣的口诀“十粒豆豆入口喜”巧妙识记,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拍手齐说口诀,牢牢地记住了“喜”字。紧接着引入“喜羊羊”这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动物图片,利用生活中识字,并区分“喜羊羊”与“喜洋洋”的不同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
2.“张”字,教学重点放在一字多义的体会。首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说的是“一张什么”,明白这个“张”是量词,再进行拓展练习,说出你还知道“一张什么”。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同时,更懂得数量词要合理搭配。接着告诉学生“张”还可以表示人的姓,出示“张爷爷”一词,又让班级中姓张的同学起立跟大家挥手示意,这些都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字义。最后出示“张开嘴巴”、“东张西望”两个词,让学生分别做动作来体会“张”的不同意思。学生们积极参与,亲身体会,可爱形象的动作使在场的每个人都露出开心的微笑。
3.“鞋”字的教学已跨越学习生字的本身,而是让学生掌握生活常识,提高文明修养。开头由“鞋”引出课文中“拖鞋”一词,然后问学生:你还知道什么鞋,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穿的?学生回答出凉鞋、棉鞋分别是夏天、冬天穿的。当学生说运动鞋、板鞋时,在询问是什么季节穿的鞋以后,更进一步深问:它们是什么场合穿的?再问:你知道拖鞋是在什么场合穿的吗?这些由“鞋”这个生字教学而设计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鞋,拖鞋一般是在家里穿的,不能穿到学校等公共场合。从而让学生从小就掌握生活常识,注意文明礼仪,提高文明修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的教育值得反思的东西太多太多。来自CSC赴美夏令营的报告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是否该有一个新的界定?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是人才,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人才,我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也是人才,可当年他们在老师眼里怎么就不是人才呢?"老师是否该把成功作为人才的起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
谈到这里,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机制;以考分判优劣,以考绩断前程因而有了"背多分","黑色七月"的谑称;有了"考、考老师法宝,分、分学生命根"的戏谈;更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这种"大一统"的传统教育模式造成了我们的教育对象个个是满腹诗文的低能儿。出现了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选手几乎屡屡包揽所有奖项,而近一个世纪的发明(诸如电灯、电视、电脑等)无一出自中国人的尴尬。
日本三菱集团总裁启用人才的秘诀不知能否给我们一点启示:"没有特长的平庸之辈不用;没有一点"缺陷"的完人不用;大胆使用那些虽有缺点,多争议,但确有才能,敢于开拓的人。"
我们不妨将基础教育要培养的人才标准确定为五个"一"人才,即一幅好身板,一口标准语,一笔好字体,一个文明人,一颗求学心。其中"一颗求学心是对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应试教育最难培养的一点。
二、让孩子触摸到眼前成功的快乐,把成功当成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起点。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又推出一个震撼世界的教育新概念--情商教育。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因素只占20%,情商则占80%。什么是情商?简而言之,就是情绪智力商数,是人的心理、情景,意志品质等诸方面的综合反映。而我们则把智商作为测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很少考虑到情商,因而不能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使他们的智力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们不是常听老师这样批评学生吗:"人家能考100分,你怎么才考97分,太不细心了,还有你才考60多分,简直是"朽木不可雕也?"用应试教育这一套来评价一个学生,难道考100分的就一定比考97分的学生高明许多吗?恐怕哪一个老师也不会承认。
播音主持已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项专业,观众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包括自己身边的生活、聚会、庆典,都能够看到主持人的身影,都能够或多或少的了解到播音和主持的风格和特点。因此,播音主持的素质培养和风格的形成颇为重要。下面,笔者通过自己比较喜欢的一名名主持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董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系电视编辑专业,从1995年初涉电视至今,逐步形成了清新大方,亲切自然,文化气息浓郁的主持风格,无论在专栏节目还是在大型晚会中都能体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准。2002年5月,董卿走进中央电视台,当时西部频道成立,她应邀主持其中一档以民歌为线索的文艺节目《魅力12》。她还先后参与主持了中央电视台《第五届全国金话筒颁奖晚会》、《2004CCTV-KBS中韩歌会》、《为我们喝彩―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开播特别节目》、《中央电视台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等文艺节目,还主持了2005春节联欢晚会,并在本年度的“国际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中一连捧得“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及“最佳电视女主持人”两项大奖,当之无愧的成为继倪萍、周涛之后的央视新一代当家花旦。
一、清晰的谈吐和扎实的基本功
董卿作为主持人有着清晰的声音,温文尔雅的谈吐,不张扬,透露着一种隽永的气质。每次当她出场时,她都会用自己独特而温馨的声音向观众问好,一步步的逐渐深入主题,尤其是在主持《欢乐中国行》时,逐步的引人入胜,声音时而高亢时而舒缓,常常把观众带入一种梦境,带入每个美轮美奂的城市中。在青歌赛的舞台上,许多歌手难免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而这时的董卿会用自己像丝绸般的声音去安慰歌手,或者用俏皮的语调去缓解那种紧张的气氛。
主持人的基本功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专业技能,这是每个好的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声音条件是天生的,拥有宽音大嗓,或银铃水音儿固然占尽先机,但声音本质没那么“亮丽”者大有人在,也不必黯然,好嗓子、漂亮的声音完全可以后天练出来。因为行话说:有的声音“入话筒”,有的声音就“不入话筒”。不断调整话筒角度、反复尝试微妙的用声或气息变化经过话筒后的效果,磨练你的耳朵,去摸索和再微调、再尝试。①我们在看董卿主持的节目时,其实仔细聆听她的声音就能明白,她有着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谈吐清晰,字正腔圆。
二、渊博的知识体系
早在董卿读中学时,学理科出身的母亲在每年寒暑假都给董卿开列书单,所以类似《红楼梦》、《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国内外名著,董卿是三五天就通读一本,有时董卿读书实在太快,心存疑虑的母亲还会抽查一下,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节,让董卿罗列其中的人物关系,以强记为特长的董卿总能对答如流。如今,即便工作再忙,董卿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关于读书,她的名言是――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读书,能让人学会思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下来;读书让我很快乐。②董卿认为,要想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看点书,书看多了就自然通了,时间长了就有自己的体会了,知识体系也就开始建构起来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③
三、丰富的应变能力
2006年在上海的某个活动现场,某主角让众人苦等20多分钟,为了圆场,现场主持央视名嘴董卿“被迫”现场放歌。有了董卿的救场,主角的迟到风波才得以平息。董卿现场调侃说,是这名主角给了她唱歌的机会。面对意外情况,主持人就要学会与现场观众周旋拖延的技巧,除了唱歌还有做游戏、猜谜语、脑子急转弯等互动方法。
应变能力不只是主持人的智慧,也是在主持过程中积累出来的。主持人对于一场节目也好,晚会也罢,都是起一个主要控制的作用,大型的节目最好还要有一个能和主持人配合默契的主持人助手,这样有什么情况发生可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为此,主持人的经验很重要,年轻主持人一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显得幼稚,但是经过大风大浪的考验,多经历些这样的意外往往也是一种获益。董卿一年上百场的主持活动可以说各种意外情况都遇到过,她的以不变应对万变的法宝和成功案例值得大家学习。
四、独特的发展经历和浓厚的个人魅力
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的形成与个人的性情、知识结构、判断能力、处事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而语言是风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主持人魅力构成中最重要和显性的一部分。
一个电视主持人必须要有魅力。那么主持人魅力的核心是什么呢?那就是个性。个性是决定人的特有行为与思想的概括化的心理活动系统。从人的外部表现来考察,个性是一个人特有的行为模式;从其内部机制来分析,人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是一个综合的评价系统。蔡帼芬教授认为:“电视主持人的个性魅力首先就来自于自身的健康个性。健康的个性是一种和谐发展的个性,是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是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个性。”这种健康个性所散发出来的“场”,能笼罩全场,形成一种巨大的吸引力,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而董卿在主持第12届CCTV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那种健康、善良、淡定、自信、睿智、机敏、温文尔雅,就形成了这样的“场”效应,让观众享受到了一顿集竞赛、娱乐、文化于一体且极具人文关怀的精神大餐。这个“场”的核心就是“知性魅力”,它是由完善的知识结构、强烈的人文关怀、灵活的控场能力、良好的语言素养四大要素构成的。
董卿在整个大赛中的主持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善于把握分寸,既能调动观众情绪,又没有“煽情”之嫌;她的语言既能按照“既定方案”控制场面,又能视现场情况随机应变,她熟练地把握了语言交流指向的变化与和谐。无论是素质考核的环节,还是对每位参赛选手的即兴访谈,她的语言样态都有相应的调节变化,而且转换自如,充分地展现了她的知性魅力。
《菜根谭》中曾说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董卿深知人有一颗平常心的重要。有了这颗平常心,董卿说她对自我的掌控更加游刃有余。④
参考文献
①魏薇:《播音主持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⑩
②吴郁:《播音学简明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5
③吴郁:《播音主持艺术技巧丛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很多时候,播音主持让太多的人游离于腔与调的把持之上,顾此失彼,太去在意这方面反而失去了用语言传播信息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凭着自己十几年的播音主持经验,感觉播音主持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要多分析、理解、感受、设计,对稿件一定要深度创作。
气的控制,输入与输出的控制决定了对播音基调的控制,而基调的选择因内容而决定。在播音主持时,一定要让语音活起来,真正去符合情、声、气的特点。
2.扎实的播音品质。要当好节目主持人,拥有更多的观众,必须要讲好普通话,正确掌握语音的声、韵、调,做到发音准确清楚。不论是听众,还是观众,人们终究还是喜欢听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有较好的声音天赋。主持人的声音虽然不要求向传统的播音员那样吐字必须清晰、音质必须优美、声音必须富于活力和感染力。播音是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要想达到一定的播音水平,仅靠天赋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播音理论和技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原理、运气吐字的方法,情、声、字综合处理的技巧,话筒镜头前的感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把握等等。如果能按这个要求去训练自己,节目主持人才能准确、优美、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自己的播音进入一种声情并茂、训练有素的境界,才能悦人耳、动人情,才能使整个节目“锦上添花”。播音不仅是难度很大的“技术活”,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理论素养、技巧训练,相应的实践经验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我们的老一代播音员都是存活简前工作了几十年,才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播音经验。尽管我们不必要求节目主持人个个都成为“播音大腕”,但是要想当好节目主持人,在播音时发挥运用自如,相应的播音经验是不可缺少的。
3.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有的播音员认为,做播音工作,只要相貌端庄,声音条件好,即使文化功底与文学修养差些,一样可以完成播音任务。产生这种错误看法的原因,缘于对播音工作的实质了解不够深入。广播电视是一个让人给予付出,尤以脑力付出的突出的综合艺术载体,没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时时会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事实上,文化功底的深浅,是决定播音员能否不断提高自我素养的关键,随着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收视收听昨日新闻,渴望在第一时间内快捷地得到信息。如此,新闻播音员向能采、能写进行现场报道的“新闻主持人”过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要独立完成采写播发新闻工作,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显然无法深入进行。从另一个方面讲,播音员在播音工作中要体现出“用事实说话,新鲜感人”的新闻播音特点,并做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步振动”,同样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的支持。由此,才能在短暂的备稿时间里准确、迅速地把握文稿的精神实质,很快洞察记者编辑编发稿件的意图,消化愉快,恰当准确的播音表达也才有了先决条件。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的提高与获得,在于平时不断地汲取知识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