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范文

时间:2023-06-28 10:0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

篇1

1.积极主动地阅读

教师要通过课堂布局、团队组织、不同的知识分享方式、新颖的开场活动及激励性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积极地参与到阅读的探究活动中来。主要表现为:学生喜欢阅读,把课外阅读作为兴趣爱好的一部分,能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借助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写下批注,并主动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2.主动发现问题

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通过阅读读懂,并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大胆质疑、在文本的空白处提问、文章的矛盾处提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师生互动

1、创设氛围,利于互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比如笔者在学生阅读时提出的教学用语10句就很让人欣赏,像“你们专著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等等。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使用这些教学用语,就一定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能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

2、师生共学,教学相长

《艺概》云:“文,心学也。”作者以生命、心灵去创作,读者同样需要以生命、心灵去解读。而且,每个个体生命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有其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舞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这一个”。阅读教学不是要学生找到教师心中的“那一个”,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如笔者在教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经典名句时,不是要学生把“绿”字当作炼字的最高境界来崇拜,而是鼓励学生动一动这个“绿”字。结果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学生想出了十几个词语,并能言之成理:如果作者是一个顽皮的小姑娘,用“戏”字就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果是一对恋人隔江相望用“吻”字则更能刻画人物的性格.....。这种新颖独特且有说服力的见解,大大扩展了教师的认识。如此,教师既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既在学,同时也在教――“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随之诞生。

3、善于提问,启发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不再需要教师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教学初探了。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在引导启迪的诸多方法中,提问是重要而常用的手段之一。提问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往、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也是沟通学生与文本的重要媒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进一步登上知识的高峰。教师的提问对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师生互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提问要有针对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在建国之初,国家就开始大力推行普通话和汉字教学。而拼音作为学好普通话和识字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入学后,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拼音,可以说,学好拼音就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汉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要重视小学语文中的拼音教学,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技巧、努力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做好拼音教学工作。

一、概况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好它,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以及别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学好拼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做好拼音的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做好了汉语的教学工作。

在我国大力推行教育体制改革和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拼音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拼音教学注重的是从整体着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和多层次教学,而不在是先前传统的、相互独立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管是从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编写标准还是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审核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都不再是单一、独立的教学,而是将拼音、语言交流和识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这样不仅能做好拼音教学工作,也能做好识字和阅读等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

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游戏、活动和教学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教学看起来有趣味。”在这个基础之上,国家推行的新教材中,加入了一些帮助学生学习拼音的歌曲和图像,这样不仅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对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一种温馨、欢乐的气氛中去学习拼音。

二、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拼音教学过程中,主体是小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向对待中学生那样,直接给学生讲课本上的知识点。而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他们可能暂时理解不了拼音那些枯燥乏味的抽象符号,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老师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看似简单的拼音很可能成为孩子在学生生涯中第一道不能跨越的鸿沟,这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韵母“e”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时,老师可以拿出一张画有鹅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认识鹅的同学基本都会回答是“鹅”。这时,老师可以微笑地点头说答案正确,这样不仅是对孩子的肯定,也是对孩子的鼓励。然后老师再问“鹅这个动物的读音,和我们所学的哪个拼音相像啊?”再循序渐进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通常都比较好动,不认真,再加上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在拼音教学过程中,课程进度缓慢,效果不好。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比如小学生好动,爱做游戏。老师就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拼音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被抓住的同学要接受“惩罚”——背诵一段拼音字母表。如果合格则继续回归到“小鸡”队伍中去,如果不合格,则要当“老鹰”,去抓别人,直到抓到其他不会的同学。这样将拼音教学和游戏、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老师做好拼音教学工作。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设备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设备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多媒体设备是集图像、声音、色彩、动态和文字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教学设备。由于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电脑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所要学的拼音字母以图像、声音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引起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分配学习小组,建立一个良性、健康的竞争体制

在对小学生的拼音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按组坐在一起,由老师出题,对他们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做一个检验,比如“谁能完整地背诵一段韵母表”“谁认识这几个字母”,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些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可以,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千万不要批评或体罚学生。这种良性的、健康的竞争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六、总结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手段,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学好汉语。而拼音作为汉语的基础,做好拼音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做好了汉语的教学工作。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拼音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搞好小学拼音的教学工作。

篇3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课堂提问方式是运用及其普遍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贯穿。不仅能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及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而且也能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实现课堂学习的主体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直接受到课堂设疑提问质量的影响,且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思维训练。

1 课堂提问的作用

1.1 师生交流的增加,促使课堂学习氛围达到活跃效果

教学活动的运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而实现的,在该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传递,而且还有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沟通。对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式相对较多,其中最长使用的且最为有效的方式则是课堂中的提问。良好的提问方式能够发挥纽带作用,使师生之间的认识及感情得到有效联系,实现学堂氛围活跃的效果,进一步达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相互发展。

1.2 学生思路的开阔,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开阔学生的思路发挥着有效作用。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问题有两种,其一是问题存在不止一个的正确答案,要求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应把握多个角度,从不同的方式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促使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得到激发,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种则是,在对问题进行解答时,运用综合性的理论,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学过的知识,采用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加工创造,结合灵活运用,最终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

1.3 获取信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反馈

运用提问的方式获取充分的反馈,不仅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状况进行了解,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检查,运用有效的措施实施针对性处理。其次,提问方式的运用能够促使学生有一定的心智紧张的现象产生,运用积极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再现及再组,对自身掌握知识的状况进行检查。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问题答案的补充中对自身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无论是教师向学生提问,还是学生进行问题回答,都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2 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效果。良好的可思性、启发性及连贯性的提问方式能够使教与学之间的联系得到密切,实现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知识反馈,促使教学方式达到轻松、快乐及有效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也有一定的误区存在:

2.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通常情况下,人们理解的提问大多是教师进行提问,学生来对其回答。该认识通常会有一定的片面化存在。实际情况中,提问是有双向性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应有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而且还应存在学生向老师进行提问的现象。

2.2 问题多且复杂

作为一种艺术或技术,提问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随意提问且较多提问的方式。在授课之前,应采用精心备课的方式,通过精心挑选及设计问题,促使提出的问题达到精确、明了的效果。

2.3 随时随地的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通常会使学生有摸不着头绪的现象产生,而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应之前提出的问题,通过各类原因导致内容不连贯的状态下对问题进行提出,打乱了学生的思维顺序,造成教学效果降低的现象发生。

3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技巧

3.1 运用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应通过合理的启发及诱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中的乐趣得到发现,进一步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的主动积极参与,实现增长语文知识技能的效果。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各种问题进行设置,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提问。例如:运用基础型提问、深究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诱导型提问以及开拓型提问等方式。在教学中应对提问的方式进行时刻分析,最好采用多样的提问方式进行应用,不仅能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2 把握时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

当有疑问存在时,才能进行思考。而在思考的状态下,方可实现创新。所以,教师应对一切机会进行把握,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颐和园》进行讲解时,可以先让学生对该篇内容进行阅读,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或许学生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颐和园是个怎么样的公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并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此时,老师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根据作业对长廊进行游览的顺序,提出问题:作者写出了长廊的哪些特点呢?学生则会对相应的句子进行找出,并阅读。而老师在此刻则应对该问题进行总结:“不仅对长廊内美丽的画进行写出,而且还对长廊外好看的花进行叙述。作业采用先对长廊总体美进行总结的方式,依次对长廊内的美以及长廊外的美进行写出。”当学生正处于沉醉的状况下,则要抓紧引入后续问题“和长廊的美相比,你们家乡有哪些美景呢?”学生可以通过回答来对家乡的美景进行讲述,最后通过开发思维的方式进行写出,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养成。

3.3 对层次性进行关注

要想使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显现,仅仅通过一两个问题提问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在大范围下进行探索,根据整节课及整片课文进行分析,采用有计划且有步骤的方式对一组提问设计,促使提问的思维达到有效的深度状态,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多方位的培养。其次,在人类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是由难向简单,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的实施也应根据该规律进行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存在一定深度及难度的内容,学生通常无法一下对其得到领悟及理解,因此,应运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过于复杂的内容采用有层次及梯度的问题进行设计,进一步将问题难度得到降低。在对问题组进行设计时,还应对各问题之间的过度及衔接进行关注,不仅应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且避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限制,对学生自己的看法实施鼓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层层深入,划分为各种有趣的小问题存在,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得到合理的引导,从而达到学生对难度较大问题的接受程度得到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精巧且居于吸引力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而且作为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措施得到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问题进行合理提出,是小学语文老师所需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4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教学声母与韵母拼读时,老师可设计“小猴推字母”的动画,设计中注意推声母的速度要快,推韵母的速度要慢,然后揭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规则。学生将动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内化形成熟练的技能。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机械重复地说或示范,学生定会感到沉闷、无趣,而巧用多媒体,效果就会迥然不同。教学生写“苦、笔、点”三字时,可先在大屏幕上显示,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组成。其次,演示逐笔变色。顿时,字的笔画、笔顺,学生一目了然。最后,配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学生的写字不只是训练,更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的想象力“飞”起来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创造的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有看图学文,还有配有插图的课文。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感知的事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色彩、画面、音响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或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让学生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让学生谈谈自己进入插图的感受……总之,就是利用多媒体那鲜活的画面,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训练学生的想象,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总存在着一些难以接触或者不可能接触的事物,学生认识这些事物往往感受到困难,对于这些事物相关的知识领悟起来比较吃力。这些认识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境提示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教学中教师除设置富有结构性的问题外,还可利用多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们或许只是模拟情境,但能变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变较抽象、较复杂、较难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式的内容,给学生展示“想象的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利用教材,又要注意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形象化的加工,形成正确的表象,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

篇5

一、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

1、提问方向明确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样,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学生有益的.所以,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比如,有个新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6元,0.6元,0.06元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6是否相等 "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搞的教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问题方向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 "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2、提问语言要浅显易懂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坚持科学性原则能保证课堂提问的准确性。问题的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比如在1班上课 "认识物体与图形"这个环节中,我先用课件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接着就问学生:"你见到过这些物体吗?"当我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他们的回答时,台下却是一片沉默,怎么回事?在2班上课时,我稍微修改了下我的提问:"你看到过像这些形状的物体吗?"全班同学顿时就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表达出来: "我在超市看到过,饼干盒子是这个形状的……"整个班的气氛顷刻间高涨起来,这两节课给我的感触太深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居然有如此大的魔力!就像给他们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一切变得如此简单!所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讲话可不能随随便便,提问时语意一定要清楚,不能模棱两可,造成学生的误解,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孩子,理解能力本来就不高,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意思要清楚明了.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86-01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1.1 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加以调动,其阅读的兴趣也能被有效激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媒介就是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该种技术可以创设各种的情境,根据课程内容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如此学生的情感则能被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也能显著增强。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或者是一些网络技术,可以将一些非常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加以展示,这样学生的感官就能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大大增强。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学生的情感参与加以引导,对于所学课文内容学生也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继而教师可以引入本文的学习目标,再向学生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即可进入自主学习的流程中。

1.2 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的模式,从以往的单向传播变为多向传播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化,这就为学生学习的结构变化营造了一个非常宽广的舞台。语文的读写基础也不再是以往的语言文字,同时还会涉及到对屏幕图像以及屏幕语言的解读与表述,语文学习的信息量不断加大,不管是课内外作业的设计还是课内外阅读的拓展,都呈现出极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一些程度的变化,不再是以往局限于逻辑演绎上,也不再是对一些术语和概念的了解,更多的则是对归纳方法的解读与思考。

1.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同时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参与进来

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学生对学习的信息资源可以加以整合与探索,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可以观察课件中的动画、声音、文字,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加以调动,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可以观察他需要的动画、图像,或者运用网络搜素技术,能够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字词等。同时,对于学生想象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在对课文内容的整理与搜索中,学生可以将一些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加以结合,可以制作成读书卡片或者是资料文档等,继而进行信息的初步筛选、整理。这一过程中,学习的主导者完全变成了学生,学生与计算机或者信息技术的交互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最终形成具有自己想法或者思想的观点或见解。而且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被激发,其思维得到了开阔,也有了一定的发挥空间,最终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增强,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紧扣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阅读。所以要想确保教学效果,必须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因素,尤其是不能忽略文本因素。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以及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应当重视其余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应当提高针对性,密切与教学的内容相关联,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多地放在对新知识的学习上。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切实实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最终提高教学成果。因此教学中学生选择素材时,应当关注到文本间的关系,文本的选择不一定要很华丽,但是必须要重视朴素性和真实性,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文本所描绘特点,才会寓情于景,更快地进入课程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也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

2.2 构建丰富且有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不能简单或者机械地执行预定的教学方案。如果仅仅依靠这种模式,教师是教学方案的操作者、学生是成果的观赏者,那么其本质就是机械灌输式教学,虽然形式表现上与以往有所区别,但是对于教学效益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对于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性,需要教师客观全面地加以认识,应当从教学角度出发,灵活且合理对其加以运用,这样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工具,才能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深入开发。所以这对教师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盲目追求教学的快节奏,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来加以灵活掌控,如此才能在课堂预设的基础上造就更多生成的精彩,从而使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

2.3 与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共建一个丰富多彩的素材资源库

教师应当发挥其团队的作用,应当组件专业的团队,一起进行语文素材的搜集,继而打造一个生动、丰富的学科素材库,确保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师可以把自己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一些教学素材,或者是具体的教学方案及时上传到素材库,其他教师在需要时可以借鉴或引用,最终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实,达到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3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的推陈出新,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不仅仅局限在对理论层次的把握上,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最终使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而有效。

篇7

一、信息技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二、信息技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1、忽视对语文作品感情的品读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交流工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产生于生活并依靠生活来不断完善,离开了生活,语文就如同无源之水。同样,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生活,不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实践。语文便会枯竭,了无生趣。信息技术技术在学生的看,听培养上有一定的长处。所以很多老师更青睐于上课使用信息技术课件,把一些图片,视频,音乐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但是这样的语文教学设计却代替了学生对作品本身的品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想象,阅读能力。作品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去品读,怎么能深刻地去理解体会作品独有的情感天地呢?单纯的通过对图片画面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对作品的的品读,并且很容易形成学生的惯性思维。

2、不能代替语文老师独特,个性的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辅助的作用,不能代替教师独特,个性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师,除了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外,同时还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来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技术所不能企及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独特,个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才是语文课堂永不褪色的不二法宝。

3、忽视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汇“灌”,是教师作为教学的唯一主体,在不停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用信息技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后,我们发现,这样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地好转,只是灌输的主体由“老师”转向“信息技术机器”,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发挥其独立思考能力。把信息技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初衷是为了使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但是令我们遗憾地是:只是由“人灌”演变成了“机灌”,这与我们的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必然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1.认真备课,精选内容与形式,使二者和谐统一

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等于不需要备课,有的教师上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然后就去上课。特别是近几年当我们埋怨学生学习不理想时,是否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是怎么上课的?你没有研究教材没有把握重点难点,效率如何能提高呢?所以,要让信息技术成为你教学的辅助工具,备课还是最主要的,我们要精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课标的指引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另外,我们还要对课文内容进行精选,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演示,只对那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呈现的、学生因生活阅历限制而无法想象理解的课文等,才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

在语文常规教学中,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彩和逻辑力量,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其简便易行又是信息技术很难达到的。如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背诵、分析等教学方法,虽在现在素质教育条件下被抨击得很多,但它仍具有很多优势,信息技术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试图以信息技术代替传统教学媒体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在运用媒体时,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传统教学相配合,相得益彰。

总之,信息技术直观形象,汇集海量信息,寓教于乐,将它合理的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见闻,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避免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冲突,注重学科特点,切勿“喧宾夺主”。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添光增彩。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249-02

语言是师生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民族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在中学实习的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技巧,结合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语言技巧。只有如此,才能圆满完成教学实践任务,为自己日后所从事的教师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无论是新知识的传授,学生的管理,还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说,教师语言技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

一、语言和教师语言

所谓的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是指交际系统。这里的交际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指人与非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前者如我们人类交际使用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等有声语言及体态(势)语言;后者如我们人与机器之间的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如计算机的语言、植物语言、动物语言等形式的语言。狭义的语言是由具体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组成的交际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要由两大部分结成: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所谓的教师语言虽然是语言系统中的一种,但它与上边的分类标准是不同的。教师语言既包括广义语言中的体态语言,又包括狭义语言概念中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面对性格、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面对现实,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所以,在研究语言技巧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明确教师语言,先弄清教师语言的特殊性。

二、语文教育专业实习教师的语言技巧

技巧是一个名词,指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教师的语言技巧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时表现出来的技能。这里的“语言”指上边我们讨论过的教师语言;这里的技能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在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能力。教师的语言技能包括:

1.学生管理中的语言技巧

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但又非常活跃。因此,我们教师为了维护正常的上课秩序,必须管理好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技巧,一定要使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又使学生的自尊心免遭语言伤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就要做到:

(1)委婉。课堂上如果遇到有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影响到课堂教学,这时你一定要保持冷静,采用委婉的语言,点明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免受不必要伤害的基础上,让学生听从你的建议,停止违反纪律的行为;另一个目的是避免师生因此发生冲突,影响自己讲课的情绪,进而影响正常的讲课进度。因为,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全班的学生,不是一个或两个违反纪律的学生。例如,当你上课的时候,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知识基础很好的学生因为上课和同桌聊天而没有学会你所讲的内容。这时候你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委婉地提醒他。特别是当他说自己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你刚才和同桌讨论得那样激烈,怎么说自己不会呀?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你也用不着和同桌那样激烈的讨论吧?

(2)和蔼。老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管理自己的学生,在课后也要管理自己的学生。而且课后是老师管理学生最好的时间段,因为,课后时间充裕,师生能够充分地沟通思想,交流心得。课后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一定要让自己的语言和蔼。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课后老师找他的时候,他一定忐忑不安。这种情况会使师生的谈话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种是完全的逆反,即你说什么学生反驳什么;一种情况是你说什么他也不理你,默默地和你对抗。如果这时候你的态度和蔼,学生的心情就会放松,学生心情放松,他就会和你推心置腹地沟通,交流心中所想。学生犯错误很多时候是一时兴起所致,真正地想违反纪律的人还是很少的。

(3)严肃。教师的语言应该严肃,语言严肃也能同样能收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也包括体态语言。有一次我去上课,上节是体育课,而且下课还晚了点。上课的铃声都响过了,但学生还没有从篮球比赛的兴奋中返过神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站在讲台上,学生们一点也不在乎。于是我就用严肃的目光盯住那位最能说的同学,当我的目光和他对视时,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停了下来。

面对这乱乱的课堂,满怀一腔热情来上课的老师不可能不生气。如果你这个时候批评学生,难免会引起言语冲突。但是如果老师采用体态语言,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场面,可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所以,老师的严肃不能仅体现在你的语言上,还应该体现在你的无声语言――体态语言上。

2.知识传授中的语言技巧

(1)准确。老师的语言技巧不仅表现在其管理学生上,还表现在其知识的讲解上。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老师的有声语言一定要准确。所谓的准确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表意要准确,不能有歧义。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老师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不能使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理解。如果不同的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产生了不同的理解,那么就意味着老师的语言出现了问题。从另一个层面讲,老师语言的准确是指老师在表述自己意见,组织语言的时候,选词要精。每句话里的每一个词语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再添一个词,语句就显得嗦;再减一个词语,句子就表义不明,词语的数量是恰到好处的。

(2)通俗。课堂教学的知识讲解中,老师的语言应该是多变的。多变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所谓的多变既指语句里词语、句式的变化,也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交替使用。相对来说,口头语言易懂,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但它表义的准确性稍差;书面语言的表义性准确,但它不如口头语言那样贴近生活,不如口头语言那样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理解、接受的不同状况,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灵活地选择语言,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精确地讲解知识的重点。

(3)精炼。老师讲解知识时的语言技巧除了准确、通俗外还必须精炼。所谓精炼是指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惜字如金。一句话能说明白的问题不能用两句话来说;一分钟能讲清楚的问题决不用两分钟。教师精炼的语言技巧可以避免学生因老师重复性语言导致的反感,可以减少课堂上宝贵时间的浪费。老师语言的精炼与老师故意的语言重复并不矛盾。老师故意的语言重复是为强调某一个知识要点,是为了突出某一个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

3.沟通中的语言技巧

老师在课堂上除了管理学生、讲解知识外,还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根据课堂反馈及时弥补教学的不足。因此,老师还要注意与学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1)坦诚。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知识后,往往要布置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辅导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也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语言一定坦诚。例如,老师想要了解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一定要坦诚地告诉自己的学生,自己原计划对此知识点讲解几分钟,原计划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讲解,现在用这样的方法来讲解,是不是比原来的方法好,所用的时间是否比原来的时间要短。当学生认为你是真心与其沟通的时候,学生就会如实地告诉学习的情况,从而老师就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了。

(2)多表扬。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学习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另一个语言技巧就是表扬。面对学生反馈上来的情况,老师要分析出学生对与错。对那些学生做得好的一定进行表扬。表扬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对。在表扬的同时再指出学生的不足,也就是俗话说的先扬后抑。

(3)客观。教师语言另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客观。所谓的客观就是实事求是,既不能言过其实,又不能言不由衷。老师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否则,就不利于你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当然也就无助于你改进自己的教学。客观不仅是教师语言沟通的技巧,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态度。所以,我们的语言一定要客观。

总之,语言技巧与教法是同样重要的,实习教师应该针对知识传授、学生管理、思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掌握恰当的语言技巧,是实习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篇9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大纲将多种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走开放式路线。简单地说,就是从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知需要出发,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积极向外拓展,引进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为学习语文知识、能力与技巧的训练、体验情感教育搭设桥梁,创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式要具有互动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再也不是“一言堂”。在情感教育的指导下,要求更加体现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无论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还是合作性学习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氛围都是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分享着彼此的彼此的观点与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

     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发现课堂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再局限于读一读、写一写与说一说,逐步扩展为演一演、做一做等诸多形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时期,如果只是单纯地让他们读、写、说,可能起不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达语文知识,使学生在丰富精彩的教学活动中将知识融会贯通。

(五)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教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运用自主探究、问题设置、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在课上积极组织讨论等教学方法,也采取课外学习等其他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显得更加具有灵活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技巧

下面将分别对几种课堂教学技巧进行浅析。

(一)导入技巧

     良好的新课导入技巧,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成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新课导入技巧包括“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旧衔接,提问导入”、“巧设悬念,故事导入”、“设置情境,游戏导入”,等等。尽管有着各式各样的导入形式,但是教师没有丰富的学识、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再新颖的导入技巧也发挥不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导入技巧往往需要教师利用自己富有感性而磁性的声音,演绎着精简明了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二)提问技巧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具有较为健全的认识结构,缺乏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学生更好洗理解与掌握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提问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技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主要行为方式。如果课堂提问设置的较为巧妙,就能成功地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思考与学习,引起语言的反应,有利于构建互动式教学课堂。尤其在情感教育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后,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巨大的功效。

     问题的设置要精当,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成功引起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与看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将学生推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引进与课程内容相关地信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现象中选择一个紧贴教学内容的话题来设置问题。

   (三)讲解技巧

讲解技巧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讲解技巧是否高超精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效果和掌握程度。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段小学生,他们通常不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要想成功吸收语文课本中的知识,需要依靠教师精湛的讲解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内容讲解的好,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会十分高涨。反之,如果教师的讲解不到位学生则不能充分理解知识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自然会相对较少一些,不利于构建开放性与活动性课堂,更不利于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板书技巧

板书作为教师普遍使用的基本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直观交流的最简易渠道。它是课程内容的浓缩与精华,直接向学生展示着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的书写技巧是否精湛,板书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通常情况下,板书没有固定的书写形式。只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日常书写习惯来设置板书形式。但是,在多年教育事业的进行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板书类型,例如提纲式板书。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技巧的应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技巧进行了初步的论述,为广大的教育者提供借鉴性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 叶旭金.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拙见[J].文学教育(上).2009.(07).

篇10

1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方案提出,我国农村教育已经做出了深层次的变革,也针对教学弊端的存在进行了有力的教学方案及各项教学制度的改善。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教学模式仍频繁出现。加之我国农村小学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以此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现状加以主要阐述。第一,阅读教学形式片面化。当下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多媒体阅读教室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尤为重要。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无法满足多媒体教育的要求,无法从根本上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更不用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主动性了。第二,阅读范围与内容单一化。现当下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师资数量的缺乏,一名任课教师同时兼任多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学校图书馆因为经济、地域等条件制约,学生不能很好地接触大量的阅读书籍,造成学生阅读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上又不能及时的将时下最热门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转述给学生,而只是一味的按照语文课本阅读教学,课堂效果粗燥无味,极大的限制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第三,学生阅读经验与基础知识的欠缺。一方面由于农村家长为了满足正常的日常基本生活外出务工,农村大部分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从而缺乏日常的学习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师资力量落后,学校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贯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传统理念。学校仅仅作为管理孩子日常生活的工具,并没有满足学生的阅读知识学习,使得农村孩子的语文理解能力与城市孩子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2 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技巧与策略

2.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式阅读

新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提倡自主、创新、探究、合作的新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独立的完成日常的阅读篇目,从而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要求,满足学生在各方面的积极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实际创造力,适时的调整日常的教学进度计划,一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创造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篇目《将相和》时,可以由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根据课本上面的内容排演话剧舞台剧等,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史事的发生,帮助学生快速的了解阅读内容,调动学生在阅读上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上的做到自主体验式的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思考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精神熏陶与享受,这些都对于小学生从小树立健康和谐的成长目标有着事倍功半的作用。

2.2多媒体教学的定向引进

当下是一个以科技力量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时代,科技对于学校教育实力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奠基石,直接决定着人才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程度,因此,在农村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根从上认识到多媒体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抓住一切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兴趣与能力。例如:教学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制作与之相关的PPT与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从而不仅使得学生了解到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使原本粗燥难懂的科目变得简单易学,学生也能乐在其中。由此可见,新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技巧的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定向引进是其重中之重。

2.3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这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是不谋而合的。在这里笔者要明确指出的是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小学生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还没有对事物形成真正上的感知能力,教师应当充分提供学生自由,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出发,以学生的阅读视角进行阅读教学。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设计广泛的阅读篇目,充分涵盖科学、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这样就可以让整个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小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其关键之所在。

2.4质疑性阅读教学技巧的引进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随着长年累月的积累,学生已经基本养成日常的语文阅读能力与习惯,基本构成了固定的行为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就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技巧方面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这就涉及到了质疑性阅读教学技巧的引进,教学要主动引导学生提出阅读疑问,通过质疑、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充分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学习疑虑。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充分地的理解学习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为日常教学营造一个趣味十足的氛围,对学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技巧的探索与构建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式阅读、多媒体教学的定向引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质疑性阅读教学技巧的引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淑燕.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学周刊C版. 2014(04).

篇11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也在升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课环节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将更多的研讨精力放在了结课艺术之上。良好小学语文课堂,不仅需要一个具有情景性质的导入,更需要一个具有

艺术性的课堂结尾。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认可与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服务。因此,本文以小

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分析为题,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结课方式的艺术性,促进学生课堂享受度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技巧

所谓的结课,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尾,对本节课所讲内

容进行有效的回顾与总结,强调关键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

掌握。结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想使小学语文

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情,真切融入到课堂氛

围当中,就要加强结课技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结课

环节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注意力的二次集中,帮助

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本文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

巧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一、结课技巧之自然式结课

自然式的结课方法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时

间与内容进行严格的匹配。自然式结课方法,就是指在教师说完

课程教学的最后一句话之时,上课时间刚好到达。教师要在上课

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将教学的进度与

课堂时间进行对比,使自然式结课方式可以达成。

比如在进行《小儿垂钓》的讲解之时,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将

课堂内容与课堂时间进行匹配。关于此古诗的教学可以设计如

下:

第一,与学生分享与交流童年趣事。(五分钟)

第二,引导学生朗读诗文。(五分钟)

第三,了解诗文作者与文化背景。(五分钟)

第三,完成诗文意思的讲解。(十五分钟)

第四,针对诗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五分钟)

第五,答疑解惑,分享诗文学习心得。(十分钟)

这样,利用最后的答疑解惑环节,教师可以灵活地控制课堂

进度与时间,完成自然式结课。

二、结课技巧之归纳式结课

小学生在知识的总结方面与知识体系的建立方面存在一定

的困难,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束之时,教师利用归纳式的

结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系统。在进行归纳式结课

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也可以教师主体归纳,学生

辅助归纳。

比如在讲解《爱迪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进行

条理性较强的总结。首先,教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进行

总结,提醒学生要深入掌握。诸如闻名、书报、器具、瓶瓶罐罐、

白磷等等。其次,教师要对文章各段落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文

章的主旨。最后,教师要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确爱迪生身上体现出的正确人生观。提醒学

生珍惜其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结课技巧之悬念式结课

利用悬念式的结课技巧,不仅可以对本结课的内容进行有效

的总结,更可以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教师要利

用具有思考性或者具有衔接性的问题作为语文课堂的结尾,可以

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更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投身于下节

课的预习当中。

比如在讲解《李时珍》之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课文以时间为依据进行李时珍行医前与行

医后进行分割。在完成第一部分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这样

的悬念设置来结课:“在李时珍那个年代,行医是不被人看好的

行业。在经历了多种坎坷之后,李时珍终于可以如愿以偿。那么,

在李时珍行医之后,他就真的可以顺风顺水吗?同学们可以展开

自己的想像,等待下节课谜底的揭晓。”

四、结课技巧之练习式结课

练习与结课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

合,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利用练习式结课方

法,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其次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

以《掩耳盗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本堂

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诸如“你怎

样看待文章中盗铃者的行为?”或者“你觉得这个寓言的意义何

在呢?”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升华。其

次,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的布置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运用课堂学习成果。比如作业可以布置

如下:本节课的作业有两种,同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第一,

以《掩耳盗铃》这篇课文为文本,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

本剧的表演。第二,利用《掩耳盗铃》的寓意,自己创作一个寓

言,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结课方式的引导之下,学生

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

性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加强小

学语文教学结课技巧的提升,是社会与学生对于当代小学语文教

师提出的新的改革要求.希望我们能利用结课技巧的提升促进小

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光云.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尾技巧[J].科海故事博

篇12

结课即为在课堂教学结尾环节,教师对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与回顾,深化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适当的揭示下一步教学计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结合环节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再次集中注意力,使其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和改善课堂气氛,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然式结课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多种结课技巧可用,其中自然式结课技巧看起来最简单,不过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就需做好内容和时间的安排,确保课堂各个环节的合理搭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自然式结课技巧时,教师应拿捏好时间,在教学活动结束的同时刚好下课。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应着重分析教学内容和课文结构,把课堂时间和教学进度进行科学安排,促使自然式结课能够顺利实现,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果。

例如,在《乞巧》这首古诗教学实践中,在备课环节教师需把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匹配,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可如下:利用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认真朗读古诗――讲述古诗的作者信息和创作背景――全面讲解古诗内容――品读鉴赏积累和内化文学知识――解疑释惑,总结古诗主旨大意与分享学习心得。尤其是在结课环节,教师可组织语言:在本节课中,不仅学习一首新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乞巧节那令人感动的场面,还诵读与七夕有关的古诗,了解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这样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在有条不紊中逐步实施和落实,实现自然式结课。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归纳式结课技巧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过程中,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汉语语言的总结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为帮助他们更好的吸收和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可利用归纳式结课技巧,实现对知识的重新总结和归纳,使其深化记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归纳式结课技巧过程中,应当引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归纳,或者是教师主导学生辅助进行归纳,培养他们的自我总结能力,进而使其学会自主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技巧。

比如,在进行《画杨桃》教学时,教师可在结课环节对知识进行有条理的归纳,先总结文章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并提醒学生要着重学习和掌握,包括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接着,教师应当对课文各个段落内容和文章主旨进行归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进行对比体会人物心情,体会两者态度的不同。然后,教师需结合文章展开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教导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让他们明白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物体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使人终身受益。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悬念式结课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少课文都有着不少悬念和疑惑,教师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可采用悬念式结课技巧,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需内容的有效总结,还能够让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充满渴望和期待,起到自然平稳的过渡作用,让他们事先了解积极学习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运用具有衔接性或思考性的问题当作课堂结尾,借此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与热情,积极参与到下节课的预习活动中去。

举个例子,在《永生的眼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这篇课文分成两个课时来进行讲解,以作者不理解、不支持捐赠妈妈眼角膜;遵从遗愿、支持捐赠捐赠爸爸的眼角膜和捐赠自己女儿温迪眼角膜的态度变化进行分割。在第一个课时即将完成时教师利用悬念式结课技巧,设置悬念:作者在捐赠妈妈眼角膜时作者的心情是伤心和不满,捐赠爸爸眼角膜的心情是自豪,那么作者在捐赠自己女儿眼角膜时心情或怎么样呢?如此,通过悬念学生对下节课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迫切想要知道作者的心情,让学生明白眼角膜是捐赠者留下来宝贵的角膜,更留下了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真是一双双永生的眼睛。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意识到结课环节的重要性与价值,可使用自然式、归纳式和悬念式等多种结课模式,不断优化和整合结课技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并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和应用语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