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范文

时间:2023-06-28 10:0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

篇1

1.积极主动地阅读

教师要通过课堂布局、团队组织、不同的知识分享方式、新颖的开场活动及激励性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积极地参与到阅读的探究活动中来。主要表现为:学生喜欢阅读,把课外阅读作为兴趣爱好的一部分,能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借助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写下批注,并主动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2.主动发现问题

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通过阅读读懂,并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大胆质疑、在文本的空白处提问、文章的矛盾处提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师生互动

1、创设氛围,利于互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比如笔者在学生阅读时提出的教学用语10句就很让人欣赏,像“你们专著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等等。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使用这些教学用语,就一定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能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

2、师生共学,教学相长

《艺概》云:“文,心学也。”作者以生命、心灵去创作,读者同样需要以生命、心灵去解读。而且,每个个体生命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有其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舞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这一个”。阅读教学不是要学生找到教师心中的“那一个”,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如笔者在教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经典名句时,不是要学生把“绿”字当作炼字的最高境界来崇拜,而是鼓励学生动一动这个“绿”字。结果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学生想出了十几个词语,并能言之成理:如果作者是一个顽皮的小姑娘,用“戏”字就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果是一对恋人隔江相望用“吻”字则更能刻画人物的性格.....。这种新颖独特且有说服力的见解,大大扩展了教师的认识。如此,教师既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既在学,同时也在教――“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随之诞生。

3、善于提问,启发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不再需要教师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教学初探了。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在引导启迪的诸多方法中,提问是重要而常用的手段之一。提问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往、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也是沟通学生与文本的重要媒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进一步登上知识的高峰。教师的提问对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师生互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提问要有针对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在建国之初,国家就开始大力推行普通话和汉字教学。而拼音作为学好普通话和识字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入学后,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拼音,可以说,学好拼音就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汉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要重视小学语文中的拼音教学,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技巧、努力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做好拼音教学工作。

一、概况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好它,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以及别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学好拼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做好拼音的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做好了汉语的教学工作。

在我国大力推行教育体制改革和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拼音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拼音教学注重的是从整体着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和多层次教学,而不在是先前传统的、相互独立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管是从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编写标准还是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审核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都不再是单一、独立的教学,而是将拼音、语言交流和识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这样不仅能做好拼音教学工作,也能做好识字和阅读等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

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游戏、活动和教学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教学看起来有趣味。”在这个基础之上,国家推行的新教材中,加入了一些帮助学生学习拼音的歌曲和图像,这样不仅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对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一种温馨、欢乐的气氛中去学习拼音。

二、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拼音教学过程中,主体是小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向对待中学生那样,直接给学生讲课本上的知识点。而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他们可能暂时理解不了拼音那些枯燥乏味的抽象符号,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老师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看似简单的拼音很可能成为孩子在学生生涯中第一道不能跨越的鸿沟,这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韵母“e”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时,老师可以拿出一张画有鹅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认识鹅的同学基本都会回答是“鹅”。这时,老师可以微笑地点头说答案正确,这样不仅是对孩子的肯定,也是对孩子的鼓励。然后老师再问“鹅这个动物的读音,和我们所学的哪个拼音相像啊?”再循序渐进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通常都比较好动,不认真,再加上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在拼音教学过程中,课程进度缓慢,效果不好。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比如小学生好动,爱做游戏。老师就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拼音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被抓住的同学要接受“惩罚”——背诵一段拼音字母表。如果合格则继续回归到“小鸡”队伍中去,如果不合格,则要当“老鹰”,去抓别人,直到抓到其他不会的同学。这样将拼音教学和游戏、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老师做好拼音教学工作。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设备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设备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多媒体设备是集图像、声音、色彩、动态和文字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教学设备。由于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电脑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所要学的拼音字母以图像、声音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引起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分配学习小组,建立一个良性、健康的竞争体制

在对小学生的拼音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按组坐在一起,由老师出题,对他们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做一个检验,比如“谁能完整地背诵一段韵母表”“谁认识这几个字母”,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些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可以,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千万不要批评或体罚学生。这种良性的、健康的竞争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六、总结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手段,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学好汉语。而拼音作为汉语的基础,做好拼音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做好了汉语的教学工作。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拼音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搞好小学拼音的教学工作。

篇3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课堂提问方式是运用及其普遍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贯穿。不仅能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及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而且也能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实现课堂学习的主体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直接受到课堂设疑提问质量的影响,且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思维训练。

1 课堂提问的作用

1.1 师生交流的增加,促使课堂学习氛围达到活跃效果

教学活动的运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而实现的,在该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传递,而且还有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沟通。对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式相对较多,其中最长使用的且最为有效的方式则是课堂中的提问。良好的提问方式能够发挥纽带作用,使师生之间的认识及感情得到有效联系,实现学堂氛围活跃的效果,进一步达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相互发展。

1.2 学生思路的开阔,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开阔学生的思路发挥着有效作用。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问题有两种,其一是问题存在不止一个的正确答案,要求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应把握多个角度,从不同的方式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促使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得到激发,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种则是,在对问题进行解答时,运用综合性的理论,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学过的知识,采用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加工创造,结合灵活运用,最终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

1.3 获取信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反馈

运用提问的方式获取充分的反馈,不仅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状况进行了解,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检查,运用有效的措施实施针对性处理。其次,提问方式的运用能够促使学生有一定的心智紧张的现象产生,运用积极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再现及再组,对自身掌握知识的状况进行检查。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问题答案的补充中对自身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无论是教师向学生提问,还是学生进行问题回答,都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2 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效果。良好的可思性、启发性及连贯性的提问方式能够使教与学之间的联系得到密切,实现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知识反馈,促使教学方式达到轻松、快乐及有效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也有一定的误区存在:

2.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通常情况下,人们理解的提问大多是教师进行提问,学生来对其回答。该认识通常会有一定的片面化存在。实际情况中,提问是有双向性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应有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而且还应存在学生向老师进行提问的现象。

2.2 问题多且复杂

作为一种艺术或技术,提问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随意提问且较多提问的方式。在授课之前,应采用精心备课的方式,通过精心挑选及设计问题,促使提出的问题达到精确、明了的效果。

2.3 随时随地的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通常会使学生有摸不着头绪的现象产生,而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应之前提出的问题,通过各类原因导致内容不连贯的状态下对问题进行提出,打乱了学生的思维顺序,造成教学效果降低的现象发生。

3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技巧

3.1 运用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应通过合理的启发及诱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中的乐趣得到发现,进一步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的主动积极参与,实现增长语文知识技能的效果。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各种问题进行设置,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提问。例如:运用基础型提问、深究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诱导型提问以及开拓型提问等方式。在教学中应对提问的方式进行时刻分析,最好采用多样的提问方式进行应用,不仅能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2 把握时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

当有疑问存在时,才能进行思考。而在思考的状态下,方可实现创新。所以,教师应对一切机会进行把握,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颐和园》进行讲解时,可以先让学生对该篇内容进行阅读,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或许学生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颐和园是个怎么样的公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并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此时,老师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根据作业对长廊进行游览的顺序,提出问题:作者写出了长廊的哪些特点呢?学生则会对相应的句子进行找出,并阅读。而老师在此刻则应对该问题进行总结:“不仅对长廊内美丽的画进行写出,而且还对长廊外好看的花进行叙述。作业采用先对长廊总体美进行总结的方式,依次对长廊内的美以及长廊外的美进行写出。”当学生正处于沉醉的状况下,则要抓紧引入后续问题“和长廊的美相比,你们家乡有哪些美景呢?”学生可以通过回答来对家乡的美景进行讲述,最后通过开发思维的方式进行写出,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养成。

3.3 对层次性进行关注

要想使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显现,仅仅通过一两个问题提问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在大范围下进行探索,根据整节课及整片课文进行分析,采用有计划且有步骤的方式对一组提问设计,促使提问的思维达到有效的深度状态,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多方位的培养。其次,在人类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是由难向简单,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的实施也应根据该规律进行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存在一定深度及难度的内容,学生通常无法一下对其得到领悟及理解,因此,应运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过于复杂的内容采用有层次及梯度的问题进行设计,进一步将问题难度得到降低。在对问题组进行设计时,还应对各问题之间的过度及衔接进行关注,不仅应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且避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限制,对学生自己的看法实施鼓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层层深入,划分为各种有趣的小问题存在,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得到合理的引导,从而达到学生对难度较大问题的接受程度得到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精巧且居于吸引力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而且作为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措施得到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问题进行合理提出,是小学语文老师所需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4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教学声母与韵母拼读时,老师可设计“小猴推字母”的动画,设计中注意推声母的速度要快,推韵母的速度要慢,然后揭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规则。学生将动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内化形成熟练的技能。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机械重复地说或示范,学生定会感到沉闷、无趣,而巧用多媒体,效果就会迥然不同。教学生写“苦、笔、点”三字时,可先在大屏幕上显示,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组成。其次,演示逐笔变色。顿时,字的笔画、笔顺,学生一目了然。最后,配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学生的写字不只是训练,更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的想象力“飞”起来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创造的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有看图学文,还有配有插图的课文。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感知的事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色彩、画面、音响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或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让学生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让学生谈谈自己进入插图的感受……总之,就是利用多媒体那鲜活的画面,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训练学生的想象,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总存在着一些难以接触或者不可能接触的事物,学生认识这些事物往往感受到困难,对于这些事物相关的知识领悟起来比较吃力。这些认识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境提示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教学中教师除设置富有结构性的问题外,还可利用多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们或许只是模拟情境,但能变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变较抽象、较复杂、较难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式的内容,给学生展示“想象的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利用教材,又要注意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形象化的加工,形成正确的表象,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