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8 10:0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篇1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正如新课改所强调的那样,只有好的课堂导入才能牢牢吸引住学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全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本文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设疑导入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八年级《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情境导入

情感是语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采用表情朗读、再现形象、音乐铺垫、创设情景、激情描绘等方法,很容易就在开课前构筑学生的“唤情结构”,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对课文涌出迫切需要更加了解的念头,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踏出了良好的开端,使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课文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美景、突破文字的局限,我使用多媒体教具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把荷花的美图做成FLSH短片,配上悠扬的古琴音乐,将荷花本来文字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种种姿态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作者妙笔生花描绘的荷花。

三、游戏导入

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寓教于乐一直是我们教学的目标。用游戏作为新课的开头,把一系列繁琐内容寓于游戏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觉易学、乐学、好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能为上好新课做好铺垫。在学习古文《刻舟求剑》时,让同学们组织起来,参与表演小品:渡河中一个乘客一不小心把剑落入水中,他不慌不忙的在剑落水船上的位置做了个记号。当人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这样能够把剑找回来。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他能在他做记号的地方找回剑吗?通过同学的参与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亲历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的理解。同时也把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古文变得有趣好玩,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的渴望程度。

四、目标展示导入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五、故事导入

中学生有着无比的求知欲和无穷的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使教材生动具体,也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对文学的爱好。在讲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对原著《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故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最好能采取评书大师田连元的讲法。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带着幽默、特有的声调表达出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如果学生有要求也能让他们来展现水浒故事。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常识,也调动了学生对课文的求知积极性,为切入课文带来良好的效果,比一般的直白表述导入有更好的收效。

六、直观教具导入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核舟记》,我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介绍设疑导入;情境导入;游戏导入;目标展示导入;故事导入;直观教具导入等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正如新课改所强调的那样,只有好的课堂导入才能牢牢吸引住学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全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本文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设疑导入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八年级《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情境导入

情感是语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采用表情朗读、再现形象、音乐铺垫、创设情景、激情描绘等方法,很容易就在开课前构筑学生的“唤情结构”,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对课文涌出迫切需要更加了解的念头,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踏出了良好的开端,使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课文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美景、突破文字的局限,我使用多媒体教具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把荷花的美图做成FLSH短片,配上悠扬的古琴音乐,将荷花本来文字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种种姿态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作者妙笔生花描绘的荷花。

三、游戏导入

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寓教于乐一直是我们教学的目标。用游戏作为新课的开头,把一系列繁琐内容寓于游戏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觉易学、乐学、好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能为上好新课做好铺垫。在学习古文《刻舟求剑》时,让同学们组织起来,参与表演小品:渡河中一个乘客一不小心把剑落入水中,他不慌不忙的在剑落水船上的位置做了个记号。当人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这样能够把剑找回来。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他能在他做记号的地方找回剑吗?通过同学的参与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亲历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的理解。同时也把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古文变得有趣好玩,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的渴望程度。

四、目标展示导入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五、故事导入

中学生有着无比的求知欲和无穷的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使教材生动具体,也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对文学的爱好。在讲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对原著《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故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最好能采取评书大师田连元的讲法。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带着幽默、特有的声调表达出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如果学生有要求也能让他们来展现水浒故事。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常识,也调动了学生对课文的求知积极性,为切入课文带来良好的效果,比一般的直白表述导入有更好的收效。

六、直观教具导入

篇2

一、开门见山法

这是一种用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说明学习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题,往往能起画龙点睛之妙;透过一些文章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所在,领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如在讲授《夜走灵官峡》时,板书完题目后,教师可这样导入:“标题中表示时间的词是什么?表示地点的词是什么?是谁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样一问,就牢牢地抓住了全文的线索(走——不走——再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温故知新法

这是一种借故求新的导入方法,即利用旧知识获得新知识;温故是手段,求新是目地。如在讲授《茶花赋》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散文家杨朔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曾奉献给我们北京美丽的香山红叶,请我们品尝了广东甜香的荔枝蜜;今天,他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的茶花,大家喜欢吗?”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教师接着说:“《香山红叶》的作者借红叶喻老向导;《荔枝蜜》的作者借蜜蜂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那么,我们现在要学的《茶花赋》中的茶花又象征着什么呢?”此时,学生已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联想导入法

这是一种由远及近、由此及彼地引导与课文有关的人、事、物,通过教师的联想介绍,因势利导地引出课文的一种方法。如讲授《老山界》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二万五千里,举世闻名。英勇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什么山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非常险峻,可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了解这段故事吗?那就听一听翻过此山的一位老战士的讲述吧!”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了。

四、寓教于乐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就必须设计巧妙、教学方法新颖,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将知识的传授融合在兴趣盎然的智力活动中。如在讲授《统筹方法》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一般都喜欢做智力游戏。现有甲、乙、丙三人,分别拿一只、两只、三只容积相等的水桶去打水,而水龙头只有一个,如何安排他们的打水顺序,才能使三人所用时间最少?”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借势导入新课:“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全面而周密地考虑整个工作进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统筹方法》这篇课文吧”。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为以后的讲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谜语故事法

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采取寓意深刻而又幽默轻松的猜谜语、讲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讲授《蜘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今天上课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谜面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开八卦阵,单捉飞来将’。”学生一听猜谜语,兴趣立刻来了,都在积极地思考,谜底很快就出来了。教师接着问:“蜘蛛究竟是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同学们学完《蜘蛛》这篇课文就会明白的。”学生的兴趣立刻又被转移到课文学习中去了。

六、设置疑问法

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紧密地结合课文,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发学生思维的钥匙;巧妙地设疑,可使学生受到启发与鼓舞,体味到成功的欢乐,并对新的问题产生兴趣。如讲授《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街市,人人都很熟悉,那里,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那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异常热闹。但天上的街市有谁见过?试想一想,青天之上、白云之间的街市会是怎样的呢?那里有什么样的物品?有什么样的人物?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郭沫若先生是怎样写天上的街市的。”这样层层设疑而问,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智力。

篇3

二、课堂小结概述

课堂小结其本质是对一节课或一章课的概括性的说明,时间控制5-10 min,既要全面概述本节课内容,又要言简意赅,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目的;(2)言语精炼;(3)启迪性;(4)思想性。

三、开展课堂小结的必要性

1.完善课堂信息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增加,知识的难点增多,在正常教学结束后,学生接受的信息多而杂,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结构条理。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或图表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对课堂信息的完善,不仅协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层次,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课堂小结教师不仅可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是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日后的改进;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以便再次的讲解和示范,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3.承前启后

初中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新知识作为旧知识的延续和扩展,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旧知识作支撑,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忽略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通过课堂小结,在巩固、归纳旧知识的同时,启迪新知识。

四、课堂小结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课堂结束的五到十分钟内,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思想进行总的概括,以图表、阐释、视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教师再次的授业解惑。归纳总结法,为学生展示了整节课的内容,在突出教学中心的同时,也突出了重点。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列举三角形全等的所有证明条件,学生通过选择的方式回答哪些条件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哪些条件不可以;也可以延伸扩展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全等条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延伸拓展法。延伸拓展法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问答的形式,教师启迪性提问,学生试探性回答的方式,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扩展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视野。一节完整的课堂,应该以引导性问题开启,以启迪性问题结束,使学生在追逐中进步。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通过提问:大家这节课收获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属于有理数。有同学可能回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再进行深层次的提问:小数是否属于有理数。不断的通过提问,学生温习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比较异同法。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相近的结构,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温习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异同观念,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中的相似概念、原理、结构等放在一起,对比不同概念、结构、原理等之间的差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概念、原理、结构之间的异同,避免混淆,而且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记忆。例如, 在学习《认识圆》时,学生容易混淆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分别列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进行两者之间的比较,然后利用图示分别在圆中找出圆心角和圆周角,这样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异同就清晰可见,以便于日后的灵活应用。

4.实践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中,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生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立方体时,可以通过指认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来总结不同立方体的结构特点。在学习对称图形时,可以指认生活中的实物,来总结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知识,体验快乐,提高教学效果。

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小结;方法

所谓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就是在每节课结束之前,对本节课所学的公式、法则以及重要的定理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和介绍。课堂小结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联系紧密等特点,且有一定规律性,因此一个好的课堂小结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数学课堂中常用的课堂小结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为更多的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归纳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所谓归纳式,就是对授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概括。

例如对于课上学习的“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内容课堂小结上。可以将其解题步骤总结为:一审题、二设未知数、三列方程、四解方程、五验证、六作答的程序,然后用一个具体的应用题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就会对方程的应用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又如在“有理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已讲完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总结:一条规定、两种运算方法、三条运算规律、四种运算法则、五个基本概念。然后再给予相应的简单介绍,带着学生一起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做小结归纳的时候,尽可能的做到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抓住主要宗旨。

二、悬念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所谓悬念式,是指引用与数学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事例、设置一个悬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标。例如:在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中,可以采用案例:在地震中,如果实在无法马上逃出室内,那么应该在室内躲在哪个地方的安全性会高一些,学生会给出类似桌下、床下以及有坚硬东西挡着的地方的下面等等的答案,教师可以给出最佳的答案:躲在墙角安全系数最高,然后学生会对其中的缘由很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引入下堂课要讲的有关“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课题。

悬念式的课堂小结应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不能仅仅为了故作高深、故弄悬殊,最主要的应该是与相应的课题结合,为下节课做好铺垫,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利用音韵式的课堂小结

音韵式主要是用于方便记忆一些公式、法则上,通过编一些顺口溜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例如在“有理数”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效率。

利用音韵式的小结方法,对于学生在重要知识点的记忆上,可以使其记忆更方便且更牢固,并且还能清除的区分容易混淆的公式、法则。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不能过于依赖音韵式的方式,不能将一些不能连接在一起的知识强制联系起来,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四、设问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设问式的课堂小结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课题相关的问题来对课堂内容进行一个大总结。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课题大总结中,可以通过提问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淤两个三角形只有一边一角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

于两个三角形的三角都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

盂两个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

……

通过设问式的课堂小结,可以将学生掌握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并且在脑海中再次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认识和了解。

五、运用表格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表格式的课堂小结方法主要是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表格呈现其一些特征,以供学生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捋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四边形”的学习课程中,通过表格的方式可以直观的展现几种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特点。

通过表格的方式,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并将一些知识加以区分并建立一些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有效的优化脑海中的解题方案。

六、结语

课堂小结是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精心的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课堂小结方法,既要保证契合课堂教学内容,又要做到语言精练,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淤要使其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于明确其目的;盂语言简练,一针见血,一语见地;榆要有启发意义和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书梅.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刊),2014,(8):12-13

[2]李欣.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5):78-79

篇5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课堂组织教学作为教学中的管理活动,是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出种种努力,也就是教师经常说的“驾驭课堂”,它是方法,是技术,更是智慧。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不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教学机智最直接的反映。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几种比较有效的组织教学方法。

一、协调关系法

在教学中倡导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各成员之间的思想和言行积极有序。一是学生间的相互协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有意识地采取不同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基础和思想特点调整座位,优化搭配,使学生互相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二是师生间的协调。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多接触、多对话、多关心,避免唱独角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上了几周课,还没有全部认识学生,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教师的协调要有的放矢。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溜号”了,是因为听懂了闲着没事干,还是因为听不懂失去了信心?是身体不适,还是由于思想上有问题、精神上有负担?是由于不喜欢课堂和老师,还是想惹人注意?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无论哪种原因,教师都要心中有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协调。当讲授知识重点学生目光淡漠时,教师可着重强调或放慢速度使学生关注;当学生因不懂眉头紧锁时,教师要及时改换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豁然开朗;当学生出现厌倦的目光时,教师可提供新的信息或提出有新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感共鸣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课堂中的师生的积极情感互动,促使师生双方对师生关系积极评价。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情感交流。交流的程度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有两位老师在课前10分钟是这样处理的:甲首先作自我介绍,接着让学生齐唱一支歌,上课铃一响,便开始上课了。乙首先作自我介绍,接着与学生一起做了个有趣的游戏,上课铃一响,便开始上课。粗看起来,两位老师的做法似乎差不多,但仔细加以分析研究,就不难看出他们的差异。甲只注重了学生这一面,忽视了教师本身那一面,师生间缺少情感的交流共鸣。乙通过与学生互动游戏,使师生双方的感情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共鸣。当学生内心愉悦时,他们对老师讲课就会产生亲切、新鲜的感情,身心愉悦地在课堂上担任主体角色。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得好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否同意“欢迎”一位老师一起进行课外活动,或者是否愿意向一位老师谈心,既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又受教师在课堂上情感倾向的影响。

三、目标激励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目标明确。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始用一个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鼓舞和激励学生积极学习。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指定一个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步步渗透,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应该怎样努力,如何奋发,为维护课堂纪律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可以向学生提出:“这节课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学习得最主动,提的问题最有意义,思考问题最积极,回答问题最迅速最准确。”课堂目标提得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并且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吸引学生。

篇6

一、要高度重视高中数学课堂导入工作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方式、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最终效果。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和关键环节。“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是很必要的,倘若没有课堂导入,全堂课平铺直叙的满堂灌,既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容易让学生掌握重点,就不会有好的教学结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了课堂导入工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所以,做好课堂导入工作要是十分必要的。

二、要掌握常用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既然课堂导入工作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导入呢?我们认为,掌握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最常见的是直接导入法。就是教师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地将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直接进入学习状态。这是一种比较简单、比较常见的导入方法。一般应用在新课中,定义类、简单的定理类都可以运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课程安排要尽量合理,在难度上、进度上都有恰当的预期。二是在课程进展过程中,教师要增加对学生的关注,要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

问题导入法是新课改后很受推崇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方法有明显的优势,教师若能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对它进行积极地思考,进而讨论论证方法,使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一般也是运用在新课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运用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公式推导类、定理证明类可以比较好的运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太简单或者太难都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要有配套的方法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围绕主题进行讨论,避免过分偏离主题。

练习导入法是比较具有数学特色的导入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视实战能力的学科,概念、理论掌握得再好,也还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会运用知识,并在熟能生巧中加强数学思维。练习导入法在新课和复习课中都可以运用。新课中运用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急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的导入方法。例如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就可以让学生先用传统方法算一些数字。在复习课中应用此法,则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如培养数形结合、一题多解的意识和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题目要选择适当,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题目,注意预习和复习中运用此法的不同目标。

此外,类比导入法、对比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也是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这些方法有一些不同的方面,但在目的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能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要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课堂中有更好的表现,从而发挥师生合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课堂导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上我们讲了几种课堂导入常用的方法,也对每种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总结,下面我们将就课堂导入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进行一下说明。

首先,要尊重学生。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还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成功的连接“教”和“学”,才能为教学活动取得实效打好基础。学生不是被动学习的机器,而是有自我意识和独特思想的与教师一样的人,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尽管在学习上的基础有差异,个性有差异,但都已经有了相对独立和成熟的观念,自我意识很强,他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能够证明自己。作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在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选择上,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建议,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41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教学改革就已经在向素质教育转型。许多教育届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教学策略与方法,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在当今就业形势及社会大环境下,职业技术人才要想更好地适应时展和岗位变化的需要,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枯燥难懂,而且学生的自身基础又常会将这种困难异化。所以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学在我国现有国情下依然是特殊的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个体悬殊较大,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与实现培养目标相差甚远。为深入研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本文对部分一线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广泛的教学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

一、中职英语课堂传统教学法概述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翻译讲解法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对课文的翻译,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知识要点,解释语法、句式和单词的使用。此方法是目前大多数中职英语课堂上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它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清晰的理解文字的含义;劣势在于讲课方式多为单一授课,难以形成互动,容易演变为"填鸭式"教育。

(二)听说训练法

听说法是中职英语课堂培养和训练学生听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形式是听录音,回答问题。它的优势在于改善学生的发音状况;劣势在于内容完全受录音内容制约,少有课外拓展,不利于日常口语能力的培养。

(三)试题训练法

试题法是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重要方法。主要形式是对学生进行书面测试,用不同题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此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系统全面的考查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劣势也很明显,容易使英语教学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缺乏技能培养。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问卷调查

(一)调研的主要内容

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环节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二)调研对象与调研步骤

1.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的中职院校在读学生和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部分教师,其中受访的中职院校在读学生500名、中职英语教师100位。

2.调研步骤

首先,将问卷发放至在校学生和教师,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问卷形式(见附件一、二)。

其次,统计分析问卷中各选项次数和比例。

再次,根据选项选择情况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三)问卷调查内容统计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中职在校学生500份,现任中职英语教师100份;调查结束后,问卷全部收回统计,统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表中N代表选项数量,R代表所占比例。

三、传统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法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我国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实用型、技术性、专业性人才,其招生对象大多为未能顺利考入高中或文化课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高,调查统计显示,受访教师认为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占73%,受访学生认为自身英语基础很差的占68%。学生英语基础差,就很难跟上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越是难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就越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

(二)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缺乏互动

传统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手段较单一,基本上以口头讲授教材内容为主,不太采用辅助教学手段,这使得课堂形式呆板,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也就无法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调查中发现75%的受访教师90%的授课时间都以口头讲解为主,65%的受访学生认为老师的讲授时间过长,每堂课超过了40分钟,很少进行互动;老师对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有15%的受访老师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仅有17%的老师采用了类似情境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就是播放录音,而PPT的使用率只有一半,使用网络教学手段的只有5%。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实际结合较少,实用性不强

中职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向应以培养使用技能为主,英语课堂教学也应当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才能提高教学的实用性。而目前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仍以传授课本知识点为目的,与学生专业结合程度很低,不利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受访老师中,有58%的人认为教学内容与专业无关;受访学生中,有89%的人认为所学内容与自身专业无关。

(四)缺乏教学反馈机制,老师与学生交流较少

教学反馈是老师评价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老师必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才能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今后应当如何作出调整。但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反馈机制严重缺失,师生交流严重缺乏,使得老师无法准确了解课堂教学的成效,不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46%的受访教师仅仅与学生进行偶尔的交流,有58%的受访学生在课后很少与老师交流;甚至有28.8%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任何联系老师的途径,课后交流根本无法开展。

篇8

据经合组织网站2018年1月17日消息,经合组织当日了第20个教学专题报告《教学是什么?一项新的视频研究》(What Does Teaching Look Like? A New Video Study)。报告聚焦于“教与学国际调查”(TALIS)课堂视频研究(Video Study),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观察,捕捉不同国家教师的教学情况,获得较完整的教学图景。

TALIS课堂视频研究项目是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质性研究的国际性大规模研究项目。通过对教师教学视频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国家内部和不同国家之间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哪些差异,哪些方法是最常用和最不常用的,哪些方法是最有效的;其次,各教学方法之间如何关联,教师如何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第三,哪些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相关,哪些方法最有效。

TALIS课堂视频研究项目的中心任务是定义教学实践的框架,该框架将教学实践分为多个领域。每个领域包含多个要素和指标,以提供更深入的教学方法的特征。这些要素涉及的方面较为复杂,如鼓励学生承担责任,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等;指标包括许多易于观察的活动,如在教学任务上花费的时间,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学习目标的明确性,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等。

教学是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ALIS课堂视频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新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

篇9

信息技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保障。提高45分钟要质量,是提高信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近年的教学,我认为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会大大提高信自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重视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的导入部分之所以重要,还有着信息技术课本身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当前,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机房,软件资源日益丰富,一些机房还提供了互联网环境,这些进步,在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在挑战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艺术,上网、游戏、聊天吸引着初中学生充满好奇的心,一些学生迷恋于聊天、游戏,无心上课,在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这些问题,都赋予了导入部分更特殊的含义,一个好的导入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聊天中拉回课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按预先的教学设计正常进行。在现实中,有些教师抱怨信息技术课难上,学生难教,其实,这和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导入部分重视不够有重要关系,如果忽视导入部分,或者是随意为之,草草了事;或者干脆省略导入部分,直奔主题,这都会使课堂教学缺乏过渡,显得突兀,学生对上课失去期待,上课效果自然会不尽人意。

1.直接导入法,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开门见山,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点明,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进入主题。但我觉得这种方法的存在一些缺点,经常使用容易产生呆板的感觉,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感觉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复习导入法,这是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既可以很好的回顾之前的知识,又能很好的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我觉得这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导入方法。

3.前后对比导入法,将没有应用新知识处理的作品与应用新知识处理的作品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自主的发现新知识的乐趣,和有点,让学生更有兴趣来进行学习。这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课中比较独特的导入方法,也是信息技术老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二、多多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n的兴趣

信息技术知识抽象,操作要求严格,初学者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犯很多错误。教师往往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这还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有关),容易变得急躁,大声斥责学生的事情屡屡发生。使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变成对失败的恐惧;以至于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害怕上信息技术课,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如果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教师淡化学生的错误,耐心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尽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多给表扬肯定,哪怕这困难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能把学生刚刚产生的畏难情绪,立即转化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形成个体的成功体验,从而大大激励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教师能否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于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如问题法,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课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像我校的实际情况不充许学生一人一机,所以我将他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相互配搭、相互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而且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个小组都有互相学习的榜样,课堂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小组合作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中,也让每一位同学动起来了,真正实现了全班共同进步,不让一位同学掉队。

四、大胆放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刚开始我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后来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弊端。1、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就像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那会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因此,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说,我在讲“上网浏览”时,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在开始新授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教学重点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并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 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少讲多练,给足学生操练时间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讲究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我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20分钟左右,余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总之,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新课程理念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

参考文献:

篇10

数学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一样,不可小觑。搞好课堂小结,不但能加深学生理解、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唤起思维、激发求知欲、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等重要作用,所以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和研究。下面谈谈数学课中常用的几种课堂小结方法。

一、概括式的小结

概括式的小结是指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运用准确、简

练的语言,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这种小结常用于概念较多的内容。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时,可把判断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列出来,使学生对判断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平行四边形时知道,有哪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平行四边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问式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得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

三、表格式小结

所谓表格式小结是指课堂小结时,将本课时内容整理归纳

后,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既有条理,又能对所讲的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

四、比较式小结

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得到区分。例如,学《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时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对比,就能通过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口诀式小结

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口诀让学生朗读、记忆的小结方法。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知识的牢固记忆。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归纳小结:“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着。”再如教《切线的判定》后,辅助线的做法小结:“有公共点,做半径,证垂直;无公共点,做垂直,证半径。”

六、引申式小结

这种小结方式就是在小结时,提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引申

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经典的生活背景题目等。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通过一题多变、多

题一解,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经典的生活背景题,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小结方法主要适用于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

课堂小结远不止以上几种,也并非每节课用一种方法小结,而应根据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和研究,用新课程的理念做指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培养有数学文化素养、有数学能力的探索者和思考者为目标,把握好“画龙点睛”这一环节。

篇11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而课堂提问一直以来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典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活动方式,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它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在新课程下,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提问的功能、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原则,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随着有效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学论研究者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者“从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角度规定教学有效性”(黄小平,2005)。有些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教学个性获得的发展与逐步完善。”(刘立明,2002)

        在课堂教学上,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它的研究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产婆式”提问,他们用提问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近几年教学问题聚焦在真实的课堂,关注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课堂互动最经常使用的形式之一,因此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

        英语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设疑、导疑和释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不断地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才能充分发挥提问教学功能,上好阅读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表述要清楚明了

        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陈述应该严密、详细和清楚, 为学生思考指出明确的焦点和方向, 避免模棱两可。清楚的发问会提高准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

篇12

语文教学中的说,也即为“讲”。语文课堂中的“讲”,不外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教师的“讲”,一个是学生的“讲”。

一、教师的“讲”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讲”是十分必要的,不可能不讲。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讲”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抓住重难点“讲”,“讲”要少而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而言,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的时间和“讲”的内容都相对较少,要求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理解、去运用。但是,教学的任务并没有减少,教师要想像往常一样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共性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应放过那些枝节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2.要抓住时机“讲”,重在点拨,重在促进。教师的“讲”没有固定的时间,可以在学生活动前作提示,可以在活动后作总结,还可以在活动中进行指导。通常,所谓的“讲”的时机不外乎三个时间点:学生对自学感到困惑时,学生对问题产生争议时,知识新授时。此时,教师的“讲”要摆正位置,是点拨,是引导,是帮助,而绝不是代劳。此外,教师也应明白,新课程改革下的“讲”只是强调要少讲,而不是不讲。在这三个时间点时,教师的“讲”就十分有必要,要大胆讲,系统讲,甚至要大讲特讲。因为此时的“讲”,可以解开学生心里的谜团,可以澄清学生心中的认识,可以使学生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要“授之以渔”,教给方法。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讲”也同样是为了“不讲”。要想减少教师的“讲”,甚至达到“不讲”的目的,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少讲多练,注重总结与推广,提高“实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授之以鱼”永远比不上“授之以渔”。

4.要准确、简明、有条理。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可供教师“讲”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但在有些内容、有些节次,甚至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特殊情况下,教师的“讲”又必不可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对教师的“讲”的要求就较为严格,甚至是很苛刻。“讲”的内容要准确,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讲”的语言要简明,要抓住要点,要有条理,要通俗易懂。教师的“讲”绝不能言之过繁,言之过深,拖泥带水。

二、学生的“讲”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对象,必然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不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必然要和教师、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的“讲”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学生的“讲”其实是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进行内化、吸收、展示的一个互动过程。学生的“讲”,在刚接触这样的课堂时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不少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懂得了解题的方法与思路,但是不能有效地进行表达,和同学间的互动开展不起来。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讲”,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引导,教给方法。单纯的谈“讲”对于学生而言,绝对算不上是新事物,只是以前学生的“讲”大多仅仅局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被动的成分要多一些,而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则要求学生的“讲”更具主动性,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刚开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关键的时候、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如常用的句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常用的逻辑推理,常用的观察、研究方法等。“学讲方式”是以学生个体主动积极的自学为学习形式,以师生间合作互动为主要上课学习组织方式,把“学生学进去”和“学生讲出来”作为新的学习形式指南和学习目的的归宿。这种方法是被教学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一种方法。

2.注意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要想让所有学生都敢于“讲“出来,要想让所有学生都能把“学进去”的东西或者是存在的问题大胆地“讲出来”,离不开教师及时的鼓励。尤其对于一部分平时就很少发言的学生,教师更要经常进行表扬,更加注意去发现其闪光点,让其逐渐树立起自信,自觉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交流中,引导他们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讲台的主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改举措,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提高。

3.循序渐进,由易入难。学生的“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由刚开始的讲一句话到讲一个小问题,由听别人讲到尝试进行复述再到自己学着讲,由罗列知识点到抓住要点,由杂乱无章的叙述到有条理地表达一个观点,从而使学生逐渐学会将自己“学进去”的知识或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有效地表述,进而能在同学之间展开正常的探究与交流。

4.小组合作,互帮互助。无论是课前的自学,还是课中的讨论,乃至课后的巩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都很大。组员之间可以对“讲出来”的东西进行补充、完善,小组之间还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力争使“讲出来”的内容能够抓住重点,且表达简明扼要、有条理。

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将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讲”有效结合在一起,都达到言之精、言之凿,逐渐构建一种常态化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乃至课程改革才能够取得成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