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数讲解范文

时间:2023-06-28 10:05: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分数讲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分数讲解

篇1

《〈我为花店唱首歌〉读后感》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五年级 陈健玮(指导老师 莫碧燕)

《〈转动时光的伞〉读后感》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五年级 陈旭N(指导老师 何妙婉)

《感受生命的奇妙》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六年级 谢雨希(指导老师 刘 彬)

《心灵彩虹桥》广州市越秀区回民小学六年级 黄致芯(指导老师 谭玉梅)

《读〈天使飞进你梦里〉有感》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六年级 邓 捷(指导老师 杜伟康)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五年级 刘 涛(指导老师 麦秀英)

《让梦想启程》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五年级 黄 悦(指导老师 刘妙玲)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读后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 姚h晴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天使》暨南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 刘名修(指导老师 丘东萍)

《读〈桂花雨〉有感》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小学六年级 谢铭洵(指导老师 梁沛宜)

《动物是我的亲密好朋友》广州市启聪学校三年级 黎颖怡(指导老师 陈晓君)

《外公,我想您了》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一年级 冯可婧(指导老师 潘 志)

《英雄炼成记》广州市黄埔区萝峰小学六年级 钟楚莹(指导老师 钟燕芬)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广州市黄埔区文船小学五年级 陈奕雯(指导老师 苏杰谊)

《尊重与关爱》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心小学六年级 谢籽妍(指导老师 刘永新)

《〈树上的小屋〉读后感》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六年级 钟逸恺(指导老师 凌征香)

《圆点点激我勇气》广州市番禺区大石新联小学四年级 何俊延(指导老师 何雪梅)

《读〈兔王圆点点〉有感》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四年级 唐 然(指导老师 李献生)

《我是黑头发女孩,我骄傲》广州市番禺区石镇中心小学四年级 劳安淇(指导老师 梁淑琼)

《爸爸无私的爱》广州市番禺区石镇石小学六年级 赵 晨(指导老师 陈焕枝)

《现在的我多么幸福》广州市番禺区石镇茂生小学六年级 钟世鸿(指导老师 邓玉姬)

《独一无二的天使》广州市番禺区石镇海傍小学五年级 梁乐瑶(指导老师 梁海芬)

《勇敢小子达尔》广州市番禺区石镇永善小学六年级 刘海珠(指导老师 宁丽娟)

《永不言败的圆点点》广州市番禺区石镇凌边小学六年级 凌灼坤(指导老师 曾渐玲)

《〈广东第二课堂〉,真好玩!》广州市番禺区石镇新桥小学六年级 张敬研

(指导老师 谢红梅)

《唠叨也是一种爱》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韦大小学四年级 方铉岚(指导老师 吴雅婷)

《〈夏洛的网〉读后感》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豪山庄小学六年级 崔佳越(指导老师 魏丽霞)

《读〈阳台上的梦〉有感》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实验小学五年级 何昭然(指导老师 李燕芳)

《平凡人身上总有不平凡的光亮》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兴贤小学五年级 董慧然

(指导老师 潘秀梅)

《〈勇气训练班〉读后感》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福涌小学三年级 潘铖俊(指导老师 潘杏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广州市番禺区化龙第二小学六年级 范广霞(指导老师 屈倩清)

《读〈转动时光的伞〉有感》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小学五年级 叶 滢

(指导老师 周洁枝)

《假如你是一只鸟》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城丰小学四年级 陈晓欣(指导老师 刁柳文)

《兄妹之爱》深圳市宝安区海港小学四年级 刘嘉蔚(指导老师 梁彩燕)

《从黑暗到湛蓝》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凤凰山小学五年级 杨景雯(指导老师 邓 虹)

《给我毕业味道的正能量》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六年级 郑伊庭(指导老师 王志军)

《读〈单翼的守护天使〉有感》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第二小学五年级 罗耿涛

(指导老师 任海燕)

《〈可不可以不再见〉读书笔记》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中心小学六年级 徐培琳

(指导老师 王 与)

《写作文就像做麻婆豆腐》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玉律小学五年级 贺笑语(指导老师 贺功臣)

《爱鱼吧,环保才是生存之道》汕头市世贸实验学校六年级 张瑜原(指导老师 王少璜)

《母爱的教育》汕头市龙湖区广兴小学六年级 郭鸿琼(指导老师 黄琳莉)

《读〈哪怕是只丑丑猪〉有感》汕头市龙湖区丹霞小学五年级 鲁子榕

(指导老师 朱晓丹 陈沛)

《快乐,可以无处不在》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五年级 郭至灏(指导老师 汤丽生)

《〈转动时光的伞〉读后感》汕头市龙湖区西南小学四年级 邓蓬朗(指导老师 姚舒彬)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汕头市澄海崇德小学五年级 杜珂语(指导老师 蔡银环)

《〈一粒种子〉读后感》佛山市第十三小学五年级 何雪华(指导老师 邓碧凤)

《〈四叶草的约定〉读后感》佛山市禅城区镇安小学六年级 罗蓝晶(指导老师 陈彩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小学四年级 孟家锐(指导老师 蔡淑辉)

《勇者无畏》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六年级 鲁秋童(指导老师 张华忠)

《〈阳台上的梦〉读后感》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里小学三年级 凌子悦(指导老师 廖宇娥)

《阅读・成长》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扁蛐四年级 高杏子(指导老师 曾少梅)

《单翼也美丽》佛山市顺德区北蛘虮探小学五年级 陈乐儿

《读〈桂花雨〉有感》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中心小学六年级 何 烨(指导老师 苏杏梅)

《〈单翼的守护天使〉读后感》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仙涌小学六年级 赵倩兰

(指导老师 赖玉莲)

《我的书朋友》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罗沙小学三年级 成晓茹(指导老师 何燕芬)

《青梅煮酒论英雄》佛山市南海区华附小恒大南海学校六年级 P笑凡(指导老师 李祁勋)

《读〈四叶草的约定〉有感》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第二小学六年级 刘易霖

(指导老师 邓祝平)

《要做帮助别人的人,不做嘲笑别人的人》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中心小学六年级 张 羽

(指导老师 邓兴文)

《折翼天使也有梦》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中心小学六年级 陈舒滢(指导老师 袁小莉)

《勇往直前》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七小学五年级 黄盈芳(指导老师 邓格丽)

《坚持就是力量》佛山市三水区东海街道宝月小学四年级 田智慧(指导老师 卢志堂)

《心中有爱,就能展翅飞翔》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中心小学五年级 邓思彦(指导老师 严桂芝)

《珍贵的友情》东莞市东城区东华小学五年级 严彩瑜(指导老师 唐美英)

《聆听梦想的声音》东莞市莞城步步高小学六年级 莫佩滢(指导老师 房尚梅)

《时间都去哪儿了》东莞市外国语学校六年级 韩东璇(指导老师 任 莉)

《勇敢,是一股助人成功的洪荒之力》东莞市石碣镇中心小学四年级 邹承言

(指导老师 何丽嫱)

《奇思妙想的精彩童年》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小学五年级 黄福琳(指导老师 何碧燕)

《读书的梦想》东莞市塘厦镇小学六年级 张馨月(指导老师 朱 莉 周鹏飞)

《读〈中国通史〉有感》东莞市麻涌镇第一小学三年级 陈隽希(指导老师 莫淦周)

《〈转动时光的伞〉读后感》东莞市黄江镇中心小学五年级 冼子裕(指导老师 杨桂玲)

《读〈小王子〉有感》东莞市黄江康湖新乐学校六年级 黄欣颖(指导老师 脱盼盼)

《〈单翼的守护天使〉读后感》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五年级 房雨洁(指导老师 傅丽霞)

《珍惜童年时光》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四年级 叶展伸(指导老师 林芷珊)

《拥有友谊,真好!》东莞市道蛘蛐鲁切Я年级 龙 慧(指导老师 吴银笑)

《读〈四叶草的约定〉有感》东莞市厚街镇双岗小学六年级 陈钰盈(指导老师 杨雪芬)

《读〈伤心的影子〉有感》中山市港口镇民主小学五年级 郑林峰(指导老师 李菲菲)

《兔中豪杰圆点点》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五年级 田含h(指导老师 刘映伦)

《快乐阅读》中山市坦洲镇合胜小学六年级 刘 航(指导老师 李碧芳)

《他们,本无罪》中山市坦洲镇安阜小学六年级 张嘉欣(指导老师 李华湘)

《我愿做一位守护“单翼天使”的天使》中山市民众镇民众中心小学六年级 杜晓琪

(指导老师 梁二妹)

《学会面对困难》中山市三乡镇大布小学五年级 柯倩彤(指导老师 郑素行)

《读〈可不可以不再见〉有感》中山市南头三鑫学校六年级 周 h(指导老师 罗雅文)

《“虎妈”的爱》江门恩平市恩城街道中南小学六年级 陈佩琳(指导老师 黄秀容)

《读〈可不可以不再见〉有感》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六年级 黎雅怡(指导老师 关慧芳)

《珍惜眼前人》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木朗小学六年级 陈宣宜(指导老师 谭少梅)

《我阅读我快乐》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四年级 谭铭淇(指导老师 张惠爱)

《读〈转动时光的伞〉有感》江门台山市台城中心小学五年级 李晓雨(指导老师 崔勇进)

《读〈单翼的守护天使〉有感》韶关市乳源县金禧小学六年级 朱情怡(指导老师 侯群英)

《做一个坚强的自我》梅州市梅江区五洲小学五年级 张 扬(指导老师 黄文丽)

《读〈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有感》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 温 馨

(指导老师 黄婉芳)

《读〈翅膀忽然消失〉有感》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六年级 郑舒文(指导老师 许 妮)

《成长的滋味》惠州市博罗县博罗实验学校六年级 周家名(指导老师 黄素媚)

《爱需要尊重》汕尾陆丰市碣石小学三年级 吴凌寒(指导老师 翁丽珊)

《花是故乡香情是故乡浓》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五年级 柯佳彤(指导老师 陈昌珠)

《我们需要鼓励》肇庆市实验小学六年级 李灵菲(指导老师 李清碧)

《克服畏惧勇敢一搏》肇庆市第十五小学五年级 伍绍杰(指导老师 黎秀芹)

《〈转动时光的伞〉读后感》清远市新北江小学四年级 骆 彤(指导老师 阮凤霞)

《读〈乌雀镇〉有感》潮州市湘桥区昌黎路小学二年级 张炜宸(指导老师 吴冬卿)

《精彩的生命,从勇敢开始》揭阳市蓝城区桂岭镇桂联小学四年级 姚清宇(指导老师 姚 华)

《读〈天使飞进你梦里〉有感》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玉联中心小学四年级 吴思齐

(指导老师 林晓芬)

二等奖(200名)

《做一个坚强、乐观的孩子》汕尾市陆河县实验小学四年级 刘子恬(指导老师 叶玉宣)等

三等奖(400名)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清远市连南县民族小学六年级 房 敏(指导老师 石梦怡)等

优秀指导老师

获奖作品指导老师均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书香校长(17名)

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 朱思红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心小学 陈 钢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小学 黄健宇

广州市番禺区石镇新桥小学 伍国权

广州市南沙区潭山小学 吴漫燕

深圳市福田区梅丽小学 黄现丰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 蒋和勇

深圳市宝安区新桥小学 朱月镜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小学 邬银英

深圳市布吉阳光小学 谢力山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第二小学 萧海源

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 柯秀兰

东莞市石碣镇中心小学 陈进威

东莞市寮步镇横坑小学 梁沛洪

中山市南头三鑫学校 邱海涛

茂名市愉园小学 卢春年

茂名第十六小学 吴晓青

优秀组织奖

学校(127名)

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培正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回民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海珠中路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养正小学

暨南大学附属小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广州市黄埔区文船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心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石镇中心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石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石镇小龙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石镇新桥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石镇凌边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仲元实验学校

广州市番禺区东湖洲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实验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永善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穗石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心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第二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富豪山庄小学

广州市南沙区潭山小学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城丰小学

深圳市福田区梅丽小学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新桥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西湾小学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小学

深圳市布吉阳光小学

深圳市龙岗区花城小学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第二小学

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玉律小学

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中心小学

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第二小学

深圳市坪山新区六联小学

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小学

珠海市香洲区前山小学

珠海市香洲区造贝学校

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

汕头市龙湖区西南小学

汕头市澄海区崇德小学

汕头市南澳县后宅中心小学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学

佛山市顺德区容边小学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扁蛐

佛山市顺德区南环小学

佛山市南海区黄岐第二小学

佛山市三水区街道第七小学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宝月小学

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中心小学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范湖小学

佛山市顺德区北蛘虮探小学

佛山市顺德区北蛘虺亮小学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中心小学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罗沙小学

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中心小学

东莞市东华小学

东莞市东城第八小学

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三小学

东莞市莞城区步步高小学

东莞市虎门北栅小学

东莞市厚街镇桥头小学

东莞市厚街镇双岗小学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东莞市黄江镇中心小学

东莞市黄江镇康湖新乐学校

东莞市石碣镇中心小学

东莞市石碣镇实验小学

东莞市石碣镇序伦小学

东莞市石龙镇实验小学

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

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

东莞市道蛘蛑行男

东莞市道蛘蛐鲁切

东莞市道蛘蚰铣切

东莞市塘厦镇实验小学

东莞市塘厦镇小学

东莞市谢岗镇黎村小学

东莞市谢岗镇谢岗小学

东莞市寮步镇横坑小学

东莞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中山市三乡镇大布小学

中山市板芙镇同方学校

中山市港口镇民主小学

中山市民众镇中心小学

中山市坦洲镇合胜小学

中山市坦洲镇安阜小学

中山市南头三鑫学校

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木朗小学

江门市新会区圭峰小学

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

江门台山市都斛镇中心小学

江门开平市三埠春华小学

梅州市梅江区五洲小学

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

梅州市梅县区丽群小学

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

梅州市梅县区扶外小学

惠州市惠阳区实验小学

汕尾市陆河县实验小学

肇庆市百花园小学

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

肇庆市龙禧小学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

肇庆市实验小学

肇庆市第十五小学

肇庆市端城小学

茂名市愉园小学

茂名市第三小学

茂名市第六小学

茂名第十六小学

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南校区

清远市新北江小学

潮州市湘桥区城南中英文学校

篇2

利用灵活的语言与文字形式将生动的情节体现出来的同时,科学合理应用有关的分数知识来对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答,即被称为分数应用题。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要更加抽象且含蓄,解题方法也与一般的应用题有着一些区别。而对于这种特殊形式的应用题,逻辑思维还不够严谨的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教会小学生迅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答题要领并不断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香乐小学数学科目的执教经验,总结分数应用题学习现状与改善现状的具体措施。

一、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缺乏兴趣,解题时没有信心与耐心,还没认真思考解题思路就开始自暴自弃,导致分数应用题成为其提升数学成绩的障碍。同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立体几何方面的分数应用题是他们认为最难的题型。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不能正确理解题目要旨,加上其学习迁移能力差,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另外,计算操作过程存在马虎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引导小学生做好分数应用题的策略

1.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题目,认真审题并掌握问题的侧重点是使题目快速有效被解答的关键。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让其养成拿到题目就开始认真审题的习惯。分数应用题的展现形式是将各种数量关系融合到故事情节中,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将含有分率的句子从情节中分离出来,并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解题要领。在实际教学中,要教会小学生找准标准量“1”以及比较量“几分之几”,并且认清与比较量相对应的分率,方便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一般来说,小学生短时间内比较容易掌握完整句叙述形式,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理解倒叙句与省略句这两种形式。下面以倒叙句为例讲解如何审清题意。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通常是比较马虎且没有耐心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提醒学生在题目完成后再进行一次估算与验算,这是确保分数应用题准确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使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及时被发现并解决,避免影响到结果的正确率。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并提高其发散思维,从而可以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教师要针对每个小学生基础知识层次、悟性以及性格特点的不同,做到结合实际并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小学生都能在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以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友珍,孙晓春.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之我见[J].教育革新.2008(03).

篇3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要对每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重视和关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育法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简单来说,分层教学就是按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组别的划分,进而对他们使用差异性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共同成长发展的目标。所以怎样对低年级数学实施分层教育法,就成为现阶段学校及教师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对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使其潜能被挖掘出来,进而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及求知欲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这种教学方法是按照学生本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学习情况进行划分的,因此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的完善及更新,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加以重视,帮助学生对学习中的难点进行解决。最后,这种教育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促进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到教学中,而不是使用被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而突显学生主体地位[1]。

二、低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

(一)学生组别层面

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分层教学将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划分成了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的学生能够有效且快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成绩优秀的。第二层次学生是在各方面都比第一层学生相对差一些,且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最后一层就是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积极、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由于分层教学法自身的特点,因此需要按照学生学习数学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由于分层是一个动态管理法过程,因此教师一定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本身,而是要通过对学生现阶段不同的表现情况进行层次划分,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被激发出热情和兴趣,进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某小学二年级有学生30名,按照数学学习水平将其分为三个层次,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第二层次中的A、B、C三名同学表现良好,教师则将他们划分到了第一层次,不仅实现了对学生组别的动态管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层面

这一层面是按照学生层次的不同执行相应教学,第一层面的学生就要在教学期间少讲多练习,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并要求他们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来说,就要选取重点内容对其进行讲解,注重对课后习题及相应的例子进行讲解,加大对他们训练强度。对于最后一个层次的学生来说,不能对他们有过多强制性的要求,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基础进行训练。

例如,在讲解面积一课时,要对第一层次的学生适当加入更深层次的内容;中间层次的学生要注重课后练习的讲解;要让最后一个层次的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及相应的基础知识。进而保证这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为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2]。

(三)训练层面

通常情况下,这一层面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纠正问题,保证教学方式的有效更新。在对学生进行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将训练题目分成两部分,即必选题和选做题两种,通过调整训练题目的难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训练,进而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数学能力,拓展自身思维,进而开阔学生眼界,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对百分数知识进行不同的掌握,第一组别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这一知识,还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分析有关计算;第二组别的学生要学会百分数及小数之间的有效转化,学会计算百分数。最后一个组别的学生要掌握其相关概念。

(四)考评层面分析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就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进行学习,进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也是考评层面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学生目前所具有的能力及基础层次划分,在不同层面上设定与之相符合的考评标准,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还能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从而达到预定目标。例如:考评分层时,教师可以设置A卷和B卷,附加题和探讨题等,应用这些考评方法,必将获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分层教学方法,应用此种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而为小数数学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4

一、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中,分数部分对以后学习数学非常重要,起到一个基石的作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小学分数的知识点非常复杂,有许多的知识点组成,涉及的面很广。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分数涉及到许多的概念和思想,所以小学生对分数知识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小学生现在不能很好的把握好分数的知识点,则在数学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相关的概念不能很好的把握。分数和整数之间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进而导致小学生学习分数困难。(2)在我们生活中,相比于整数,我们用到分数的机会是很少,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整数,对于接受分数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3)有些教师对分数的整体把握还不是很好,也就不能很好的教给学生分数的概念,进而导致学生只是会记课本上的公式,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分数精华所在。根据上述原因可知,小学生学习数学分数困难的原因不仅有分数本身不好理解,还和数学教师对分数的把握程度及其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与小学生本身对数学分数的学习认真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1]。

二、对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一些建议

1.加强直观教学,降低难度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除了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之外,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情感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和学生充分互动,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不断发挥出学习的潜力。根据教师教学的内容,设计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带两个苹果去上课,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两个苹果分给我们班任何两位同学,他们所获得的苹果的个数一样多,我们将该如何分配。”当然学生们会得出一人一个。继续提问问题“如果把一个苹果分给他们,这两个同学会得到几个苹果。”学生会回答半个,从而教师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用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不能够表示,这时,就引入了分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层次的一步步深入,一方面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另一方面学生们遇到一半苹果该如何表达,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进而降低小学生对分数理解的难度。

2.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比于其他科目,数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抽象,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弱,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分数的概念了。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传授书本上的文字,小学生就更不容易理解了。故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动手做一些演示,化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对分数知识的认识,这样也可以让小学生感觉数学不再是以前那么枯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从中获得了乐趣。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认识1/2在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了解到它的意义、读和写之后,让同学们举例生活中所遇到的1/2,给学生分发不同大小的纸张,让他们自己对折、图画、进行观察以及互相讨论,从思维上形成以及加深对1/2的认识。这些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分数的含义,也调动了小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以及沟通能力[2]。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09-01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具备的数学知识,找出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分数的抽象性较强,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分数应用的解题方法,存在解题的障碍。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需要帮助学生提供解题方法,提供便利的解题路径。

一、分数应用题解题路径分析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传统教材中使用的分数应用题解题路径存在着繁琐、不合理等问题,在师生配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分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很多小学教师为了改进分数应用题教学方法进行了各方面的努力,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虽然教学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解决分数应用题难教、难学的问题。分数应用题的重点在于应用题中使用分数,而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整数,突然接触充满抽象意义的分数时,无疑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这也是课堂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因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单纯依靠教师传授无法快速从整数过渡到分数,而且小学生很容易出现认知混淆,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速度与效率。

二、解决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策略

1、提高审题能力

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审题,无论何种题目,如果没有明确问题就无法解决。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养成拿到题目后,就立刻进行分析与审查的习惯。分数应用题通过情境模拟将数量融入环境之中,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找出与分率有关的句子,并且根据数量关系分析应用题,正确掌握解题要领。实际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出标准量与比较量,分清比较量与标准量的分率,列出正确的关系式。小学生对于整句叙述掌握较快,但是对倒叙与省略并不能快速理解,所以应当采取此类方法为学生讲解如何审题:小明在商店买了36粒糖,其中粒是果糖,其余是牛奶糖,向学生提问牛奶糖由多数颗。

2、运用作图法

分数应用题难以理解的关键在于分数的抽象性,学生无法从抽象的应用题中分析出自己需要因素,找不到应用题中存在的比较与标准量,就无法正常进行解题。为了加强分数应用题的直观性,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画出直观线段图,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与标准量,明确应用题中存在的关系,拓宽学生解题思路。线段图的表现形式由于传统文字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集中力,调动主观能动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发散思维

小学分数应用题需要灵活的解题思路,而题目的变化方式较多,所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应用题解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逻辑思考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灵活与创新性,在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时,可以直接通过联想解决问题。

4、培养学习习惯

小学生性格十分活泼,而且较为马虎,对学习的耐心较低,所以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塑造正确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完成题目后,进行检查与验算,这种方式也是保证分数应用题解答过程准确的关键,可以找出计算时忽略的细节与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结果的正确率。

5、增强情境化

数学应用题通过生活情境构建而成,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联想,让数学更加的生活化,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应用题构建出的情境。学生通过联想可以提高对题目的了解,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想象力。

6、简化分数应用题

教材中的分数应用题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应用题进行简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解决一道复杂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拆分为“此数的三分之一是多少”与“此数是其他数的几分之几”,通过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吸收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结合分数乘、除法,学生也可以获得清晰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需要重点关注分数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拓展思维模式,可以在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解题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思维模式、知识基础进行针对教学,确保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理解其含义,确保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人教版的教材则采用线段累加的方式引入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两部分。在分数乘法部分,提出概念之后,利用例题进行讲解,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并总结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但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运算法则,需要教师归纳。例如,在“分数与分数的乘法”例3中给出“1/5×1/4=1/20”,书中直接给出其运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如此搭配案例理解运算法则,更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思考和记忆。在解决问题部分,人教版教材偏向于生物和地理的问题,例如:世界范围内的桦树种类、海象和海狮的寿命、人类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等,以其他学科为知识背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在某种程度上不易于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篇7

一、保证提问问题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这样做:首先,提问学生一些重要的基础问题。其次,根据基础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延伸。然后,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为学生设置一些适度的提问。另外,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应把握正确的时机。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三年级《测量》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应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在不同的测量中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因此,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有多高,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当有学生回答“量一量”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测量。”教师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直尺、卷尺,然后提问学生:“如果想知道课本的长度,应该用什么测量?想知道xx同学的身高呢?教室的长度呢?”在学生回答后,可以继续提问:“你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让学生自己感受实际操作一下。另外,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如:首先,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然后教师可以在一环扣一环的教学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多样化的提问方法中可以:第一,为学生创设情境;第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师提问;第三,采用比较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讲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课前为学生创设情境:拿一个活动的长方形,用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斜对角,向相反方向拉。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现在这个长方形变成什么图形了呢?”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接着提问学生:“这个图形的两组对边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角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这个提问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之后,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呢?”用这样的提问,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学,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梯形的概念与应用,将书面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教师在讲完图形概念后,可以采用比较法,如: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比较等,让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不同图形的印象与理解。

三、为学生解析结论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教师在提问学生,学生探究、思考、回答后,还应注意为学生展示得出问题的结论与答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得出答案的过程,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凸显出教师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认知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

例如,如在讲到“分数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提问某某学生一个问题,如:“比与哪个大哪个小?与哪个大哪个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一下,然后讲一讲自己是怎么认为的。然后,教师可以根据第一个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一个西瓜切四份,A同学分1份,B同学分3份,哪个同学分的多?”在学生明确后,教师再根据题目引导学生:一个西瓜分四份A同学分1份就可以用表示,B同学分3份,可以用表示,这样学生就知道与哪个大哪个小了。在为学生演示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大小不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之前学过的通分的方法让它们变一样,这样是不是同学们就会比较了?”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可以使准确掌握做题方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问题,同时在提问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法,在增强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方法,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运用活学”是“学・导・用”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通过自学、共学、教师导学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内化阶段.此环节运用得当,就能很好地检测教师“教”、学生“学”是否有效,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下面就其中的“运用活学分层性”,从学生、内容、评价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学生分层,促进小组建设

(一)学生分层,利用好差异性资源

通过问卷调查、平时测验、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间的差异,从学生学习态度,智力发展和接受基础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层,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层学生智力因素较高,但学习不刻苦,属于有潜力的学生.C层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有困难.学生分层后,再把各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的差异变成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形成最优资源互补组合.

(二)师徒结对,实行捆绑考核

学生分好组后,在组内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具体做法:C层学生认真完成C层作业;A层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徒弟”的作业进行批改、讲解、分析错因,订正错例,举一反三;C层学生服从“师傅”安排,经教师考核过关后师徒按照1分、2分两个等级来加分考核.

(三)家长配合,自主分层

为防止分层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家长会、QQ聊天等手段,向家长讲清分层只是一种手段,主要让学困生有更多机会得到指导,同时培养优秀生的综合能力,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二、内容分层,促进学生发展

如何让A层学生“吃得好”,B层学生“吃得饱”,C层学生“吃得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设计上要通过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习题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计.

(一)基础检测,达成基础性目标

基础检测,主要是要确保全体学生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测形式可多样化,可用口头回答,书面练习等.

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分数补充完整.

14=2()58=10()25=()()

2.我是小法官.

(1)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56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58=5-38-3=25.()

(4)16的分子乘上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此环节的设计围绕学习目标(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基本题型,要求三个层次的学生掌握,时间控制在三、五分钟之内.

(二)综合练习,检验教学效果

综合练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经过基础检测后,结合书本中的“做一做”和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应给足思考时间,至少要在七、八分钟左右.综合练习要有典型性,而且要难易适中,以达到既调动A层学生的积极性,又保护C层学生的自信心的目的.检测方式可直接做在书本上或设计在研究单上.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收集错误信息,暴露出学生的真实思维.对检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对于个性问题,采取个别辅导.练习后,可以采用小组检查形式批阅,C层学生的练习由A层学生当堂批改或教师课后集中批阅.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完后,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中的练习题外,还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3,56,2436.

(2)3÷4=()4=15()=27().

(3)616=()24=3÷().

此题按三个不同层次来设计,第(1)题为基础练习,是知识的直接运用,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2)题为变式题;第(3)题为A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B层学生通过努力也能达到此水平,(2)、(3)两题由学生自由选择,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全选,学困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的题.这样,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将给每一个学困生一点学习的自信.

(三)直击考题,训练学生思维

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怕考试,“直击考题”就是把一些考试题目分解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去面对,解除怕考试的恐惧心理.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深度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勇于挑战的精神.此环节题目的设计应根据《课标》要求,遵循创新性、趣味性、生活性、开放性等原则,选择历届的一些考题,给学生探究.如,

(1)56的分子加上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扩大()倍.

(2)34的分母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这样的题目,可以安排A层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可相机做出点评讲解.

通过每节课的“直击考题”,学生积累了许多解决难题的经验,提高了解题能力,也消除了“恐考”心理,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爱上学习.

三、评价分层,促进师生发展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评价,以实现评价的层次化和个性化.

(一)分层评价,调整层次

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l展;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励其积极上进;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促进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

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一般可以采用升级或降级的方法进行调整.如果在A层中成绩下降,还不如B层中的学生,就把A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到B层,而将B层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层;同样,C层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升到B层,B层学生成绩退步了也可以降到C层.这样,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了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二)改用符号,树立自信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98-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尝试着将“合作学习”这一关键词有效渗透进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枝末节,起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怎么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什么时候合作学习才是恰到好处?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究,我有如下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注意分组策略――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自主探索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空的同时,应创造机会让学生一起尝试合作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彼此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度。例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我问道:“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先让学生们尝试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当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说出自己思考的答案时,我告诉他们:“孩子们,看到你们认真的样子,我很高兴。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们需要与伙伴分享,能不能在学习小组里分享你的成功呢?”于是,学生们纷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小组里,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思路,并在小组里提出了自己的不一样的思考。我以为,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不光使优秀的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学习有暂时困难的学生也能够在伙伴的讲解中获得成功。这样的合作相对于全班讲解,更容易让这些学生接受。我以为: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因为这样的合作学习充分关注到了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教师要注意分组的方法――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不光关注某个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同时关注的还有整个学习小组。因此,在进行学习小组组建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其成员的安排进行必要的思考。我以为,在进行小组组建的时候,“科学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应该成为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再进行分工,然后分组活动。在量圆的周长时,一个同学用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另外的同学就记下结果,然后换不同的圆记下不同的结果,最后由一个同学来汇报。我将每一组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最后归纳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会更加牢固。

三、教师要正确引导合作学习――发扬民主,营造氛围

合作学习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但由于学习成绩、性格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图列出算式:12-5,我引导学生摆一摆小棒算算得数,在此基础上,在最后进行的合作学习中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因为学生是通过自己探究得出的结果,所以在合作过程中就更容易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路。这样一来,学生在合作中就会发现计算方法的创新之处,方法也就多种多样了:(1)做减法,想加法;(2)5可以分成2和3,12-2-3=7;(3)将12分为2和10,10-5=5,5+2=7……这样一来,合作学习就给学生创设了高效学习的课堂氛围,他们在这样的合作环境里不光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而且还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好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四、教师要合理安排合作内容――选择时机,组织交流

教师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因此,我以为:一切值得进行合作的学习内容,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为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才会得到有效培养,他们才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哪些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呢?我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比较困难的时候,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重难点处,可以组织合作学习;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可以组织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时,我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题:把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1)1/2、1/9,(2)3/4、3/7,(3)9/10、9/14,(4)11/20、11/13。我让学生先做,然后合作讨论:“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这是为什么?”“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和什么有关系呢?”“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为什么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又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总结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了。

总之,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合作学习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效融合,就一定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武昌理工学院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为学生展示他们的“成功素质”营造了一个好的平台,每每在“展示节”上也能看到让我们为学生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作品,例如学生自己写成的小说,成功申请的专利、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但是“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在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存在的不足

1.很多学院展示的作品没有突出本学院的专业特色,专业性不强,比如有些学院将学生课余制作的比较简单的手工作品,放在展示节上展示,那些手工作品小学生就能动手做,反映不出“大学生成功素质”这个主题,致使展示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展示”而展示,作品没有创意。

2.各学院参展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这样各学院作品的评价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无法在考核时做到公正公平。

3.笔者在参观“展示”时,发现参与的学生还不广泛,并且在参展过程中有很多学院没有人给我们讲解,学生的参与热情没有充分激发出来。

4.学校办这个展示节的初衷是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钻研精神等成功素质,但是目前的情况下感觉还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成功素质展示节没有给大范围的学生造成要去参与和培养自己素质的压力和动力。

二、如何办好“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

如何将“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办得更好,更有成效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应该用行政手段规定和激发全体学生参加。比如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学年里或单独或与人合作创作一个能体现自己的专业、有一定创新性和技术含量的作品,这个作品可以是设计的产品,可以是一个利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项目,可以是研发某个方面的收获而总结成的论文,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具有一定水平的小说、诗歌等等。在作这项规定时,应该对学生的作品各学院根据自己学院的专业情况设置最低标准,每个学生的作品必须达到最低标准,否则,某个素质学分就达不到。

在学生交上符合最低标准的作品之后,就要引入竞赛机制,学院组织评委团,对收集到的所有的学生的作品认真进行公正的评价,对于那些专业性强,具有一定创新性,且反映学生成功素质的作品送到学校参展,被参展作品的作者可获得一定的素质学分或者物质的奖励。而对于那些在学院环节就遭淘汰的作品,评委团对于可以改进的作品给予指导,让学生改进作品,对于改进后达到较高参展标准的作品,学院可以设置分展会场,广而告之,吸引全校师生参观,对于在学院参展的作品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

在“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期间,主办单位应认真组织,详细制定展示开放的时间表,在学校通过网络、广播、告示等各种媒介手段,广而告之。在时间表规定的开放时间里,应有讲解团队,对观众进行热情的接待和讲解,对于讲解环节,主办单位也应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

在“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活动结束时,学校一定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总结大会,对于那些真正好的具有创新性,特别是需要团队长期合作而产生的具有技术含量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那些做得好的个人和团队分享他们的经验,同时将他们的经验汇编成手册的形式,慢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逐渐完善该项活动,慢慢将“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办成真正展示我校学子的高素质的平台,同时通过媒体,吸引校外的观众,以此展示我们学校的风采。

对于那些获得专利,且有使用价值的作品,学校可通过各种办法,联系各种渠道,让其真正应用起来,并大力向社会推荐,这样可以更好营造声势,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也给他们创造了成功的平台。

三、对参展单位和作品的评价

基于以上思路,很自然就能得出如何对“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进行考核的结论了:评价标准:1.是否激起每个学生的参与。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那么就说明,这个学院的引导和措施是得力的;评价标准2.能参与学校展示节的作品件数,当然是件数越多,得分越高;评价标准3.对于能够推向社会,能引起社会关注,或者在国际国内活动中能获得大奖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分数和物质的奖励。

对于如何对参展作品进行公平公正评价的问题,评价标准非常重要。学校应根据主办此项活动的宗旨和想得到的目的,设置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中应突出强调的指标是专业性和创新性等。设置了评价标准之后,主办单位将评价标准和所有的参展作品以及作者所做的对于作品的说明全部挂在网上,然后发动全校师生甚至是社会人士对于作品进行评价和投票,主办单位统计网上投票情况,并使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在整个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比如30%。这样做是一举几得的,既让全员关注,去主动了解各个作品,还能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整个学校的形象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当然这是建立在作品真的具有价值的基础上。

上述网络评价占30%,其他70%的评价分数来源于哪里呢?笔者认为学校应该组织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首先详细制定系统的评价标准,然后不记名评价,专家的评分在整个考核中占50%,其他每个学院抽出客观公正的认真负责的教师组成教师评价小组根据评价标准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个评价占20%,然后上述3块的总分,就是各个作品最后的得分。

对于布展现场,笔者认为,可以不以学院为单位,而是全校统一以某个主题将相同主题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全面规划整个展示会场,在全校进行招募讲解人员,将讲解人员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展示时间表,进行轮班,对于讲解人员进行培训,并对讲解人员的讲解结果也进行考核。将上述各环节形成一个体系,一个惯例,并不断总结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展示节会越来越有档次,逐渐会成为学校的名片,让“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真正展现我校大学生的素质,并推动我校的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四、参展作品与素质学分

对于参展作品的作者的素质学分的认定,其实在前文中,笔者也谈论了很多,在这里再以这个为专题,详细说明。

篇11

在体验式教学中,它强调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一方,带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数学情感与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拟定教学步骤,通过安排教学活动,打造学习氛围,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

1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体验

在数学体验式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竞赛或者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愉悦的环境下学数学知识,同时加以运用。在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与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如:在《小数乘法》中,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参与到竞猜活动中,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上课之前,可以先为学生设计游戏环节或者问题卡片,引领学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积极加入抢答环节。如:91.2÷0.8,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商会是几位数以及最高位是什么?或者引导学生从口算的方面进行思索,具体如:912÷8=?再确定商由几位数构成。在小组竞赛中,应科学分工,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从而避免一部分学生观看、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画面,以此帮助学生改善团队精神。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再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小组进行奖励与表扬,引领学生继续参与和努力,这样在今后的体验式学习中才能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在《分数与乘法》中,数学老师先让分析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过程,然后再让结合已有经验与知识进行体验,从而归纳并总结相关知识。在这期间,老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具体如:连续6个1/2相加的和,通过乘法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可以准备6个橘子,把6个橘子都分成2半,让学生数有多少个1/2,然后将6个1/2拼接在一起,看会得到多少个苹果,以此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试着计算6×1/2,选出几位学生计算结果,并且展示计算过程。A学生表示1/2×6=6×0.5,得到的最终结果是3。学生B表示1/2×6=(1×6)/2=3,然后要求学生讲述算法的具体过程,引领学生解答。如:学生A是怎样想到1/2×6=6×0.5,以引领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转化过程,通过多次演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还能在体验与感受中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成果。

2提供情境,引领学生参与感受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应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情境,带领学生积极投入其中,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思索与设疑,从而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印象。如:在《统计》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可以为学生设置出买菜的场景,通过教室道具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情境,再让学生在室内进行“买菜”活动,并且计算商品价格,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统计班级人数的方式,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且借助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这样枯燥、抽象的学习才能变成生活化的场景。通过鼓励学生探索,及时发现生活中潜存的数学知识与问题,获得体验学习的乐趣,然后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提高提高知识应用水平与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共同体验

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基础上,促进师生交流、合作,并且为学生创设出更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分享自身看法与经验。如:在《认识百分数》中,老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问题:同学们,我在商场看见两种果汁,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呢?随后向学生展示两种果汁,两种果汁的含量分别是60%与95%,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到结果之后。老师还可以继续发问:60%与95%的数字应该怎样读?在这类数字中,你认为那种果汁更好喝?百分数神奇吗?然后再带领学生认识百分数。在具体讲解百分数前,先问学生是否见过百分数,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与百分数含义。如:牛奶盒子外面标注含钙量超过60%,衣服上标注含棉量达到80%等都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小组讨论中,通过踊跃分析,结合百分数含义,进行小组学习,这样不仅能加深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也是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的有效方式。

4运用实践,帮助学生获得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实践也是数学知识验收的过程,它是相关知识的升华。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中,可以先为学生开展寻宝活动,为学生印发特殊地图,上面的路线指示与建筑物都是以教室为原点,然后再标注“宝藏”位置,关键点都是红点标识,它的提示是往东50米,左转90°往前面走100米,谁先找到宝藏就算获胜。统计也是生活中应用较广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再让学生确立统计项目与方法,再逐步落实数据处理,并且绘制图形,得到平均数,交给老师。这类活动可以作为实践作业,同时这也是直接说明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实践问题中感受知识,并且巩固知识点,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实践证明: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让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师生交流、协作,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数学老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与途径,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滕巧卫.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25):116-117.

篇12

一、归类讲解模式解题

前两个阶段小学算术的分数应用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应用题,已知数是分数,但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都与整数小数应用题相同,不需要作为新的知识来教。如分数加减应用题,没有列入分数应用题的范围;另一部分应用题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扩展而新出现的分数乘除应用题。《算术》教材把这部分应用题分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原数,用除法。”三种类型。旧教参还把第三种分数应用题又分为母子和与母子差两小类。《算术》教材各种类型分数应用题采用归类讲解,算术方法解题。算术解一般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把已知的数量集中在一个算式里,用已知的数量推算出未知的数量。因此,算术一般不易直接反映题中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越复杂,分析的难度越高。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对中差生学习有困难,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七十年代《算术》教材比六十年代有了改进,虽然开始重视思维过程,但是还是属于模式解题范畴。“以谁为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即标准量),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是比较量,其关系式:比较量/标准量=分率。”

如,1977年12月第一次出版的省编第8册《算术》例3“光明灯泡厂计划今年第一季度生产60瓦的灯泡40000只,头两个月已经生产了35000只,完成了季度计划的几分之几?”

这样想:求头两个月完成了季度计划的几分之几,就是以季度计划数40000只作标准,拿头两个月已经生产的35000只与它相比,用分数表示:35000(比较量)/40000(标准量)=7/8(分率)。

这阶段教学,先让学生构建起思维基本模式,然后运用算术解题模式各部分间的关系解三种类型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基本模式同化各种类型具体知识过程中,强化、巩固(标准量×分率=比较量;比较量÷分率=标准量。)模式。单调机械模式,枯燥重复的计算在特定条件下虽然有它的一定意义和作用。就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方面有它的局限性。

二、运用图示引导思路

第三阶段《数学》是算术与代数交融一体的过渡性教材,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用代数的普遍规则对算术知识进行整理,使算术与代数互相渗透。这阶段的应用题,主要是借助各种图形的帮助来解答应用题,运用图示把应用题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鲜明直观的形象,起着思考导向作用。图示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量关系,诱导启发思维,寻找解题途径。图示要注意:图形规范、完整,文字简洁。

如,1979年6月第一次出版的第9册省编数学例3“某县修筑一条通往山区的公路,已经修了3/4,还剩6公里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长?把全长看作“1”,已经修了3/4,还剩下(1-3/4)。也就是全长的(1-3/4)是6公里,所以求全长应是6公里÷(1-3/4)。

(附图{图})

又如,1983年10月第一次印刷的人教版第9册数学例3“某工厂4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4月份烧煤多少吨?”

(附图{图})

把原计划烧煤的吨数看作“1”,实际烧煤的吨数就相当于原计划的(1-1/9)。

三、编排题组结构合理

第四阶段小学数学新教材,在结构上与算术融汇贯通,用代数思维的普通规则指导算术学习。一方面使抽象的代数知识变得浅显;另一方面使算术的教学内容大大缩减,加快了教学,同时也加速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如新教材教1+2=3时,同时引出与此相连的另外三道算式:2+1=3,3-1=2,3-2=1。这四道算式间转换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示了加减互逆规律(即加法交换律、减数与差之间互换规律),也体现了代数运算中的普遍规则。教材适当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掌握算式间的互逆、互换、转换关系,使学生在接触具体算术知识时,能较完整地把握知识的总体结构及内在联系。

新教材应用题的编排是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提高要求。应用题的情节和数量关系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能了解的工农业生产实际。把基本数量关系相似,解题思路相近的放在一起,适当以题组形式出现。使教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较好地体现新大纲的精神。

如,第5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分成三个题组:(1)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数两步应用题例1和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例2为一个题组,其特点是先求和(差);(2)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数,求两数的和(差)例3为另一个题组,其特点在于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3)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数,求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4为第三个题组,其特点是两个已知条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两次。

新教材改进了原通用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应用题不按题目的类型分类,不给学生概括题目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解题公式,不出典型应用题的名称,而是采取题组形式,通过一题多变(在基本数量关系相似和解题思路相近的情况下,适当改变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认真审题和数量关系的分析上。

四、依“纲”靠“本”方程解题

从1987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开始,将方程引进小学,打破了传统的小学只学习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观念。原小学通用教材应用题教学由单纯的用算术方法解答,发展到向列方程解答应用题靠拢。列方程解应用题降低了分析的难度,比算术解法优越,小学生升入中学学习,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将自然被淘汰。

1.早日强化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教学,是执行新大纲,靠拢新教材的体现。在小学最后阶段,大纲要求:进一步提高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经过调整的原通用教材从第10册简易方程起,逆向思考的文字题,应用题采用列方程解题的编排符合新大纲精神。第10册107页明确指出“下面各题(总复习26—36题),便于用方程解的,就用方程解。、其中有10道题用方程较容易。从立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角度看,新教材从第7册开始学习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介绍新的解题方法。通过教学早日渗透等量思想,为逐渐过渡到列方程解题为主打好基础,使算术解题方法与方程解题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不是截然分割,各成一个系列。从高年级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看,绝大部分学生编重于用算术方法解题,注明方程解的题目有的学生还用算术解,学生不适应、不习惯列方程解题与教师忽视列方程解题教学分不开。如果不早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强化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一句空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