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文

时间:2023-06-28 10:0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51,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61-03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艺术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的状况有所缓解,艺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普遍开展,中小学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颁布实施以来,甘肃省省学校艺术教育在行政管理、硬件设施、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问题仍然存在。我省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生活、学习在农村。本次调查基于对两所中学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兰州市城乡初级中学艺术教育现状和问题。

一、兰州市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抽取了兰州市区和市区周边的两所中学,分别是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和榆中县和平中学,西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在市区学校当中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相对一般,而和平中学在市区外中学中的情况相对较好。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比较法调查两校艺术教育的开课情况、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艺术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以及对艺术教育进行的管理,对比反映出农村中学在艺术教育方面的问题。见表1,表2,表3。

通过以上走访所了解到的情况,两所中学在所处地域的地位,可以看到两所学校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兰州市城乡中学艺术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归结为以下几点:

1.艺术教育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观念和地位不同。城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艺术专长的学生有很多机会通过艺术考试进入大学,学校也提供很多平台让每个学校展示自己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很多学生和家长已经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于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农村中小学把应试作为教育的最主要目的。目前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仅将文化课列入考试范围,未涉及艺术类课程,难免会引导广大师生及家长只看重对文化课的教学。艺术教育被应试教育排挤在一边。农村学校的学校缺少相关的管理和监督,致使艺术类课程备受忽视。

2.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悬殊。在城市学校艺术类课程的专职教师供应充足,基本是本科学历。很多经过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对于投身农村教育望而却步。这些人才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才学有所成,认为农村很难为自己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不愿意走进农村。这是造成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匮乏的主观原因。农村中小学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经过专业学习的极少,大部分艺术课程教师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专业技能、艺术素养、知识沉淀都有很大局限,很难顺利进行艺术课程教学。

3.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配置不均。在城市学校每年会购置相应的教学器材,在经费上不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学校有精力为学生提供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同时学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艺术教育资金匮乏。教学场地也严重不足;教学大纲上一些内容无法教授给学生;部分教育行政部门、有条件的学校由于认识不足,忽视了这方面投资。种种原因使得中小学艺术教育缺乏了应有的物质基础。

4.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同。目前政府没有较高规格的立法规范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监管也因地而异。城市多数学校专门设有艺术类课程的分管领导,每年会对自己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而在农村学校仍然没有专门的艺术类课程的分管领导,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遍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对学校开设艺术课程的监督、管理和考评机制。由于缺乏监管,艺术教育流于形式,课程效果不佳、并且受文化课挤占现象严重,甚至取消了艺术课程的开设。

二、发展农村初级中学艺术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学校仍旧观念落后,所以乡村应该加大力度,真正从出发点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艺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向广大师生、家长宣传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观念上转变对以往艺术教育的片面认识,提高艺术教育的地位。

2.建立、扩大专业师资队伍。①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地位。正确引导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的价值观念,充分认识农村艺术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放低眼光,真正投身到艺术教育的领域中来。不断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制定并认真执行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艺术教师的工作,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活动应按比例折算课时,计入工作量,以调动和发挥农村艺术教师的积极性。②健全艺术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要建立稳定和长效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艺术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切实建立农村艺术教师轮流进修制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和执行课程标准的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应把艺术教师培训工作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常规工作计划,确保培训经费,限期完成培训任务。③建立艺术教师流动制度。鼓励城镇艺术教师定期到农村进行巡环教学;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艺术教师流动机制,变无序流动为有序流动;要合理配置艺术教师资源,促进艺术师资的均衡分布。④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民间艺术人才。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以利用本地资源,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讲座和担任学校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开展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教学。也可以开展一些艺术大赛发掘更多的艺术类人才。

3.加大投入,改善艺术教育设备条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经费紧缺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是艺术教育的物质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为改善当前学校艺术教育设备紧缺的状况,建议各地教育部门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依托国家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部署,落实艺术教育专项经费,以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本需要。

4.健全立法,加强监管,完善机制。①加强依法治教力度,提高艺术教育法规文件的规格。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最高规格的文件是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作为部门规章,其法规约束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建议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法规的规格,用行政法规来规范学校艺术教育,推进艺术教育的法规化,确保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②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加大教育监督力度,确保艺术课程开课率和教室、经费和资源配备。结合建立、健全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在研究制定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时,把艺术教育列为必查内容。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以及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达标验收时,把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纳入其中。现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已经成立,这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科学化进程。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艺术课程开课率。从教师、经费和资源配备等方面解决开课率的保障机制。县教育局应该承担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责任,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如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缓解专职艺术教师短缺的矛盾,保证县城和农村的中小学都能够按课程方案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④适当调整升学考试科目。政府可以适当调整中、高考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打破传统的文化课垄断的局面,将艺术类课程按照一定比例有机成为升学考试考查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因地制宜,开展本土艺术教育。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购一些经济上承担得起的乐器和画具;利用有限资源进行艺术创作,如可以让学生用家中的毛线团、碎布头、麦秆等制作手工粘贴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当地和学校可以经常进行歌咏比赛、绘画比赛、舞蹈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调动学生和家长对艺术的热情。目前,高校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也成为一种趋势,可以以此为契机邀请相关专业学生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区域教育探索》第五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洪俊.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报告[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婷.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3).

[4]孙伯旭.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5]万洪.浅谈农村初中艺术教育整体提高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1,(2).

[6]吴华.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7,(2).

[7]邹华.艺术教育的历史经验[J].天津社会科学,2007,(2).

篇2

1.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当升入中职学校后,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教育体系,所学知识也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中职数学,更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由于中职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有着相对独立的体系,因此在数学知识的衔接上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的教学衔接,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实现延续性,更有利于新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接受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2.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上,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容易出现脱节现象

大多数时候,初中与中职之间的数学知识是“脱节”的,让学生学起来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学生从初中毕业进入中职阶段,数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都有了增加及变化,“脱节”现象一时之间让学生难于接受。

2.2中职数学相对独立

中职数学在教材的衔接上做得非常不好,教材相对独立,没能与初中数学知识有效衔接,突然让学生学习中职数学,学生会感觉到风马牛不相及,或者根本就看不明白、学不通、弄不懂,时间一长,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学、弃学的现象。

2.3两校教学上缺乏联系

初中和中职学校缺乏联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尤其没能根据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做好中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编撰。在教学中,部分中职数学老师脱离学生实际,不论知识衔接如何,只管按教材讲课,从而导致在知识衔接上出现问题,致使数学成绩严重下滑。

3.实现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探研解决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有效衔接的方法,笔者通过多方调研,针对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特点从以下方面着手,全力抓好中职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3.1做好教材上的衔接

做好教材上的衔接,是实现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不脱节的有效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做好教材上的衔接,就能为学生做好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可以实现中职数学在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接受中职数学知识,没有突兀感和陌生感。在做教材衔接的时候,需要中职教育部门就初中数学知识做一个衔接性的内容涵入,说白了,就是要在中职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初中数学知识有效地与中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

3.2做好心态上的衔接

除了做好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的知识衔接外,还要抓好心态上的衔接,主要包括学习态度的衔接和心理素质的衔接两个方面。

3.2.1学习态度的衔接。在中职教学中,广大中职教师,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好学习心态的衔接,其原因显而易见,就是学生在完成中考之后都出了一口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学习上都有所松懈,尤其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之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主要是学习职业技能的,对中职数学的学习根本不重视。而中职学校的数学知识是比较重要、基础的部分,如果学习不好中职数学,就会严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以及对其他中职课程的学习。

3.2.2心理素质的衔接。在中职数学及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做好心理素质的衔接尤为重要,因为如果任何心理关过不去,就会影响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乃至学习成绩,所以必须为学生做好心理素质的衔接。不能否认,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有着依赖心理。而在高职学习中,更讲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摒弃过去的依赖心理,在数学学习上主动、积极起来,就无法适应中职数学的学习及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必须做好心理素质的衔接,变被动为主动,被消极为积极。

3.3做好教学上的衔接

在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做好衔接,其根本原因是,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为可能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对课堂和知识产生陌生感,从而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从初中升入中职之后,必须为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不可否认,大多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一般的学生,针对这样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必须借鉴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将初中阶段学到的学习方法逐步用于中职数学学习中。

4.结语

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的教学衔接,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研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机制。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历程中,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努力在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衔接上予以完善、作出贡献,推动中职教学的成功。

篇3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

策略。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__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__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篇4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的变化、根据新时期下初中学生心理与生理的特点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是现代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现代高中教育的普及,针对高校扩招对学生数学基础的需求,中学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变化及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式与重点。在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基础上、在总结我国教育经验基础上,以更好的普及数学素质教育为重点,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

1、初中数学新课改内容的变化

对中学数学新课改内容变化以及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学需求的了解,是确保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根据我国人才数学知识结构及运用能力的需求,新课改在六大方面进行了改革。首先,以体验式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能力。在课程结构方面,新课改强调了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并改变以往“繁难偏”的内容,以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知识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新课改后学习评价方式也从传统单纯的卷面评价改为日常学习与考试成绩并重的评价方式,并针对地域差异情况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认识新课改内容的变化能够使初中数学教师针对课改变化及需求进行教学改进,满足初中生数学学习需求。

2、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根据新课改的变化,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通过多方面改革实现教学目标。

2.1根据新课改需要营造和谐氛围。

根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需求,初中数学教师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针对初中教材需求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平等、相互尊重的教学关系。在传统敬畏的教学关系基础上,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为重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数学教学基础。和谐的氛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的建立,更是学生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通过和谐氛围的构建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培养数学兴趣,促进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2.2以兴趣教学为出发点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内容变化及教学需求中,学生兴趣培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通过兴趣的培养,引导初中学生探究、钻研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通过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关注,从兴趣出发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促进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根据这一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选择适宜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培养数学兴趣,运用快乐教学法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2.3以鼓励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信心。现代教学研究中指出,鼓励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批评式教育。因此,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时应采用鼓励式教学方式,通过鼓励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为后期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鼓励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采用层次递进的方式,以简单的内容教学及鼓励使学生在鼓励及自我信心树立中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促进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4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有效性。新课改教学中明确了教学目的,根据教学需求及目标,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不同、针对学生数学学习掌握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基础的掌握,运用一题多解、探究探索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侧重,实现全体学生数学教学目标。

2.5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在初中数学新课改下,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与生活相关内容。根据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数学内容,并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记忆。在现代生活中,生活经验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有着密切联系,但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很难将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造成了目前大多数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情况,通过生活经验与数学内容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应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从所熟悉的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教学中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补充“百分比应用”授课中,以贴近人们生活的商品销售“折扣”为情景,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某商场在黄金周推出了所有商品八折优惠,付现满200再返还20的促销活动。两位妈妈去购物,小明的妈妈买了原价240元的商品,小杰的妈妈买了原价250元的商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两位妈妈各应付款多少元?”该问题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情不自禁地展开学习交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

3、注重多媒体技术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后的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实际演示,以此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演示中了解概念的理论基础及实际应用情况。但是许多数学教学内容不能够以实物进行演示,这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是最佳方法。虽然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也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但是受多媒体技术限制、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限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仅限于替代板书等方面。根据新课改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将数学理论、概念等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4、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改后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战略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并根据课改后内容的变化、教学目标的变化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方式的应用。

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还应通过回顾性教学评价的方式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并通过回顾性教学评价使教师明确自身教学综合素质中应强化的内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师资力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浩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难点与重点[J]教育资讯,2012.5.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06-02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出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于今后如何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怎么安排,如何把农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的知识与国家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背景和目的

为提高初中数学“国培计划”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2年10月20日起,历时一个月,由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牵头,就河南省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对过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2、调研涵盖范围和对象

调研范围涵盖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等我省10多个地市的30多所初中。调研对象包括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室负责人、分管教师培训的相关领导等。

3、方法应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集体座谈法进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调研范围内的初中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放《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88.7%;就集体座谈而言,由于本次调研覆盖面比较广泛,根据教师的学历结构、教龄结构来抽取座谈的对象。进行座谈会5场,共计人83人参加。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在近五年参加过的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过去的培训来看,参加培训的人员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收获颇多,对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仍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教师需要脱节,对培训模式不尽满意等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32.3%的教师认为授课教师的水平不高,有64.7%的教师认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有53.5%的教师认为缺少案例分析,有52.1%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有35.9%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有70.4%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还有38.7%的教师认为培训评价方式单一。

2、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内容需求分析

由于培训者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工作阅历,因此培训内容应结合培训者的特点进行。我们对学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工作阅历等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农村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占64.7%)、新课标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占53.5%)、数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占50.7%)。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反映出的问题是,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直接嫁接到教师实际教学。许多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培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教学脱节,培训前与培训后差别不大[1]。

(2)培训形式需求分析

有76%的教师选择参观观摩学习,其次是喜欢案例讨论与分析的占63.3%,同行交流研讨和与专家研讨互动的各占45%,喜欢讲座的只占被调查教师的38.7%。这是因为农村初中教师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名师的引领和指导,现场观摩,目睹课堂教学的实况,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方法。

在培训形式上突出反映的问题是,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调研过程中,有42人提到,在外培训后,培训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希望校外培训结束后,还可以有机会和名师、专家有持续的研讨,解决培训后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训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集中培训时间角度看,有50.7%的教师喜欢短期培训,中期的占35.2%,长期的只占14.1%。因此,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要切实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三、结论和建议

1、合理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

(1)根据初中数学教师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①聘请数学教学理论专家、及对初中教学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数学教育专家、名师、优秀骨干教师授课;②结合初中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要以学员动手操作为主;③加强初中数学专业理念学习,解决初中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的矛盾;④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新的变化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指导农村教师进行儿童健康心理分析和案例教学,以使得教师在管理上科学和方法上先进;⑤让教师把握新课标的脉络,增强实施新课标的自觉性,能够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⑥对学员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学理论研究。⑦根据学员需求,组织学员观摩优质课、示范课,并分析每节课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⑧让学员了解教学测量与评价,使学员通过培训在教学方面做到会备课,会讲课、会评课,使教学技能有明显提高。

(2)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

教师参加培训,不仅要给自己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达到会用、善用其所学的目的[2]。因此,培训内容应立足现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欠缺,组织学员学习国内外可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如课件制作,计算软件应用等。可采用将学员分为若干组,针对数学教材,每组制作两节课的多媒体课件,由相关专家和全体学员对课件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再由该组进行修改和完善。

(3)既要关注培训的现实性,又要关注教师的长远发展

调研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即在加强数学知识、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学习的同时,又不能放松数学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提高。

2、设置有效的培训方式

(1)改良讲座方式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传统的授课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3]。要从内容本质上改良,讲座的专题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出现空泛化,要从小实例切入,用较为明显的实例说明理论,切莫从理论到理论空谈空论。要积极开展小组交流、合作研讨、师生对话、问题解决等多种研讨活动。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同时引导学员如何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主动参与、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大案例剖析

在培训过程中,遴选数学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分析,专家点评。通过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与教学病例,尤其是视频教学案例的运用,把非结构化的知识通过情境展示,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诠释与贴切的案例剖析有机结合起来。由专家和学员共同解读、讨论,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3)组织观摩交流

观摩、研讨、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培训学员很想与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促进学员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研讨交流[4],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观课、评课等形式,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大大提高了参训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示范——诊断——提升”的实践培训模式力度

主要培训活动可采用:导师示范,学员观摩;导师指导,学员设计教案;学员上课(诊断课),说课,导师和同学诊断(评课);导师指导学员修改教学设计与教案,学员再讲课(提高课),导师和同学再诊断;导师指导学员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而后撰写教学反思及数学叙事。

(5)建立跟踪指导培训体系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培训期间的管理,也包括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服务。所以跟踪指导体系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培训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共享模式。在培训期间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建立个性化档案,如qq群、邮箱等,学员们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并鼓励教学团队中的特级教师、名师、学科骨干和大学教授在网上成立“教育博客”。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散、时间精力有限等特点,可开辟在线服务、跟踪指导,建立起网上交流平台,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及培训效果的提高。

(6)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科研能力

为每个学员分别安排一位理论导师和一位实践导师,理论导师主要负责学员的专业规划与教学科研,撰写教学设计与科研论文;实践导师由培训实践基地的资深教师来担任,导师根据学员特点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培训期间对学员进行教学示范,并实行全程指导,帮助学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

指导学员申报“国培计划”项目研究课题。教师团队的讲师可以把学员的问题当作课题,以课题牵动学习。解决问题后,可以制作成课件放在网上供学员学习交流,也可以在线交流等,加强“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5]。

3、完善评价方式,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考核评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是检测评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培训的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首先,成立专门的培训评价机构,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其次,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训目的作为重要依据。要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以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提供教师培训质量的可靠信息,同时也为教师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目标综合化、务实化[5]。再次,对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分析反馈结果,以更好的推动教师培训的进行。

4、完善管理机制

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都是骨干教师,有的还是单位的领导,甚至是学校的校长,书记,除了有单位工作上的事情,还有家庭中的事情,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因此,要使学员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员要从思想上重视这次培训,虚心求教,听从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第二,认真学习。让各位学员能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以饱满的热情,认真高效地学习,认真思考,学有所成。第三,学以致用。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结合培训内容,写出学习心得,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培训内容带到教育工作中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第四,交流合作。引导学员们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沟通,互相交流各单位先进的办学理念,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总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关系着公平教育的实施,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够务实高效地进行教师培训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邱忠华.蔡平生.对高师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报,2000(4):50-53.

[2] 徐莉亚.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5(4):34-36.

[3] 于海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9(1):176-178.

篇6

现如今的初中教育中,数学学科教育工作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以其特有的科学神秘性质,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智慧者为之折腰,学好数学能够提高整个民族的思维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逐步走向多元化,人才选择应用也逐步走向个性化。这就更凸显了初中数学小班教学模式的重要地位,小班教学以其较小的规模,给了每个学生实现自我能力飞跃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化展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了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德育素质的展示,可谓是教育界的一场革命。小班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变革课堂教学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找出最适合我国初中数学小班化课堂教学发展的道路,最终促成教育模式的转变。

一、注重小班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学习

1.分层学习的具体概念。在分层教学的概念中,主要强调了根据不同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进行课堂知识的分层级教学,努力达到使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得到提高的统一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学生分组的重要引领,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相近的学习组别,在互相帮助与团队合作中促进知识的有效吸收和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2.分层教学的理论来源。分层学习这种科学合理的学习思想自我国古代就有所体现,从古代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到前苏联某知名教育家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都包含着分层教学的理论精华,这两种理论概括起来就是,每个人在一段的时间内都拥有着两种水平,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水平,此两种水平的发掘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分别在特定的环境下受到刺激才能够得以发展。这种教育环境要求将不同水平的要求和特点充分突出,从个体差异个性分析出发,最终挖掘出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我国的分层教学理念最初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提出的,现阶段在国内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模式中大概有以下几种: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以及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保留了以往的行政班级,但是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好、中、差三个等级确定各自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组学习;分层走班模式是最常规的根据摸底测试的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这种模式不破坏原来的行政班级,知识根据文化课摸底考试成绩的不同,按班级级别分类进行上课;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是由学生自身由下而上地进行较授课级别选择,根据自身评价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层级;“个别化”学习模式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模式,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模式;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的掌握,按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促进他们共同成长。

二、小班教学中构建因材施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加深对初中数学教材的进一步探索调研,让教材发挥核心作用。在初中数学小班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一直以来都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重要主体。现阶段各大学校对数学教材的使用不能够达到深刻挖掘的目的,只是泛泛地教授学生书本知识。当然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是必不可少的。初中数学的小班教学种教材固然重要,但是对教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更要对其进行拓展延伸,注重数学的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微信、QQ等交流工具与学生家长时刻保持联系,让家长在现实生活中传达教师的要求。

2.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交流,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进行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班化教学中更是如此。数学任课教师应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具体了解,做好相应学生资料的收集等授课前期准备工作。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的学生群体对每一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同理解程度,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不懂之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卷子形式的小测验等方式,总结不同学生群体的知识吸收情况与接受能力,分为各种等级,进行分级授课。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日后步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吸收学生意见。数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而学生是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有着亲身体验的学生最了解。为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教学模式的态度和评价,建立完善的校内校外数学教学评价系统,可以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和教育界知名人士莅临指导,向学生了解实情。通过调查与评价,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关注度,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学模式的改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小班教学形式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原则及理念,是现代化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改变。在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要求教育者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用分层教学促进因材施教的实施,更好地促进现代化教育和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41-01

目前,学校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得到了有效的开展。然而部分初中学校在开展教研工作的过程中,仅仅进行简单的教学总结,没有将教研工作落实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导致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教学研究,有效的指导教学是提高教师实施课程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研重心要下移,认真落实“以校为本,年级协作、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教研新模式,以研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切实做好初中数学年级教研工作。

一、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整体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被传统教育理念所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受众而成为客体,教学中主要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影响学生培养独自学习的能力;二是教学过程中错误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套用书本上的固定模式,统一问题的答案,固定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不能因材施教,未曾分析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对接受程度不同的同学学、统一授课,影响学生天赋发挥。

二、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途径

(一)依托教研网络,开展年级协作教研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数学教研工作,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我们创新了教研工作模式,采取统筹协调、年级主导、学校承办的方法,把年级协作教研办成了教研重心下移的一大亮点,实现了年级协作教研制度化。我们依据布局调整和学校办学水平,将学校按年级划分成教研年级,充分发挥校长、基层教研员、骨干教师作用,每个教研年级每学年由年级牵头,突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互动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年级教研交流,多层面开展教研交流。在教研方式上力求突出“三个转变”,即:文本研究为行动教研,单向活动为交互活动,封闭教研为开放教研。全校上下,以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各年级、各片组织有序、过程扎实,大力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盘活了年级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各年级的教研工作也按计划有序开展,主要是依据《课堂观察》设计观察量表,大力开展“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课”等听课、观课、议课活动,涌现出了一些初中数学教研示范校。一系列教研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充分说明年级教研、教研活动已经走上正轨,这将对全校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教研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二)以多样的教研活动为载体,逐层打造高效教研团队

通过对各级教研活动中表现出色的组员进行表彰,让其体会成功感;当出研究成果时对整个团队进行奖励,重视集体荣誉。让数学教师意识到每个人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整体,让每个人都融入到教研团队当中,形成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位教师在体现个人自我价值。学校在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落实激励体制,这是构建高效教研团队的环境基础,此外,还可以在年级内相互开放教室,利用年级内的教研资源对教师展开听、评课技术指导,进行多方合作和交流,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教研氛围,聘请年级内优秀教师到学校进行培训,组内结对,展开反思性教研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的指导力。由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一起总结成功经验,向年级开放,形成学习共同体,成果共享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以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积极开展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视导工作,强化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

教学视导是我们教师发展中心多年来开展的一项常规教研活动,每年,每学期我们采取定期和随机、定向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和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检查备课、作业批改、辅导反馈、教学反思情况,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状况。每次调研我们组成由各年级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联合视导组,开展联合视导工作,通过观课、议课,访谈、问卷、交流等方式积极了解和掌握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制度建设、过程管理、校本研修、评价改革,创优课堂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视导及时发现各年级的工作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在视导总结会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次视导尽量做到不丢盲点,指导不留死角。每次视导结束后安排专人撰写视导调研报告下发全校各年级,供学习借鉴,同时为领导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四)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讲课、培训、教学研讨学习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学期初我们制定下发《关于在全校中小学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的通知》,“有效教学”研究课第一阶段活动在各学校、各年级教研组展开。第二阶段活动由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学科专家组根据评课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打分、当堂亮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讲课结束后,专家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并与做课教师、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效教学”的研究课例,是对“有效教学”的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五)“研培一体”增强年级教研的群体规模效益

年级教研工作面向的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全体,但这些对象之间在观念和基础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年级教研追求的就是他们的均衡与协调发展。基于此,教研活动的视角重点就应该更为关注薄弱学校与薄弱环节上,将教研与培训灵活地结合起来,着力培优扶弱,发挥出年级教研的群体效益。制定年级教研活动计划,目的在于让教师在群体教研活动环境中得到提高。根据群体动力理论,教师个人的研究活动行为受到年级教研的群体研究环境的正面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自觉地与同行、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助,查缺补漏,优势互补。合理的活动计划,能发挥出群体优势,让问题在活动中解决,让数学教师群体在教研活动中得到锻炼。从年级全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层级教研的计划,通过年级教研团队收集汇总各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项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中解决,让各参研教师在行动中得到专业发展。

总之,要认真落实“以校为本,年级协作、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教研新模式,以研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切实做强初中数学年级教研工作。力争使我校初中数学的教研活动能够更为广泛、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帮助更多的一线教师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8

数学是初中教学的基础学科,相比于小学数学,它在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推导能力方面有了更大的难度,特别是在逻辑性和空间构架能力等方面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变革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难题.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近年来被人们用在了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以此来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变得更加成熟.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运行方式,它在运行中将一些关键节点用一些突出的符号或是图片串联起来,以此来达到理顺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实现清晰的记忆以及灵活的使用,更大程度的延长了对知识的存储时间,并提高知识内容的使用效率,使得知识能够得到延伸的运用. 其发明者东尼・博赞曾说这是一种“头脑风暴”的思维模式,力求用一些简短的提示词来完成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 这种思维模式,主要是结合了人脑的记忆特点,即对一些特征符号更容易进行记忆. 利用这种思维的运行模式可以把原有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的具有逻辑性,同时能够对人脑进行充分的刺激,使其变得更加的灵活,运转速度更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人脑的潜在能力. 思维导图在实践的运用中,要求在关键节点的构建时,要科学合理的选取适合自己的符号和图像,才能有效的发挥出这种思维方式的效能.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运行方式,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思维导图结合数学的特性开展教学. 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对逻辑性以及想象力方面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此构建出属于每个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数学的学习变得科学而高效,最终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学习数学打牢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概念和定义,并能够深入的理解这些内容,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将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才能实现对这些定理、定义的运用,这成为解决数学题目的第一步. 通过一些初中数学调研资料可知,学生做错题目或因为有难度而放弃答题,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基础定理理解不够深刻和牢固,使得其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习题没有读懂,或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发生.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数学的基本定理以及定义方面的教学力度,包括教学时间以及课前准备方面.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通过让学生抄写很多遍,或是在课堂上背诵的模式所得到的效果不佳. 而应该从思维训练的根本上入手,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鼓励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在数学的教学和使用中,思维能力的好坏往往对数学的学习和使用效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目前的教学实际当中,初中数学的目标就是要对学生的思维和潜能进行开发. 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学生独立学习为根本的教学目标.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在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然后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改正学习的不足,逐层攻克学习的困难以取得更大进步. 与此同时,教师在对这些难点进行解答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特性,构建一个关键节点来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

在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整理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一个模块的思维导图以及到期末时对整本课本的思维导图.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讲台上讲解自己的成果,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们得到不同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以此来扩张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完成对思维导图的构建之后,教师应设计一些与知识内容相匹配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从读题目开始,在题目中找出关键词,从而联想出相对应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将一些题目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列示到思维导图的关键节点中,以此来完成对解题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提高解题效率.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一方面,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能够较快的激发出学生思维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一方面,在思维导图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具有时代性的符号知识储备. 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保持着学习,掌握现实中流行的符号,并将其运用到数学的思维导图中. 这样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找到认同点,让初中数学教学不再像以往那样的枯燥、乏味,以实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初中生进入中职以后,对数学知识的领会、认知、掌握和吸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中职与初中的数学学习在很多方面衔接不上,很多学生对中职的数学学习难以适应,而我们中职数学老师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这是造成中职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校情和中职数学学科教学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学生、调研教师、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本人所在校中职学生和中职数学教师在教与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疑惑、问题与不足和困惑。涉猎的主要内容有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动因、对中职数学教材内容及难易程度的熟悉和对数学学习的看法、学习数学的心态等方面,直接获取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鉴于本校中职学生与中职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不足,总结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最有实用效果的经验,探索符合现代教学规律以及适应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教改策略,对在实践中形成的原生态的数学教学经验进行提炼加工,提出改进中职数学教学衔接、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一、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材的区别

抓好教学衔接的第一步是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各阶段教材上的差距和教学上的特点。中职数学教材和初中数学教材对比,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1、难度大。初中数学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和公式,解题以计算题为多;中职数学的内容是概念和理论性知识较多,解题时常需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例如:初中只学习了“ ”的角及锐角三角函数,但实际生活中也有如 和 等这样的角,为此,职高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把三角函数从锐角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并应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连贯性强。中职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是在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上的概括和发展,这些概念贯穿了整个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而且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例如:函数的概念渗入到中职教材中的各个章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围绕着函数概念的许多问题,就是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分类能力,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数列等许多综合性问题埋下伏笔。若开始没有把握住这些概念,对教材没有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将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

3、进度快。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少,教学进度稍慢一点,进入中职阶段,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比初中有较大增加,新概念一个接一个,如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感到吃力和被动

(二)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师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从初中毕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数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思想和方法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教学衔接上自然存在脱节现象。

2、由于应试教育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影响,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在初中与中考有关的“双基”反复讲,反复练,而与中考关系不大的三言两语带过,这样在中职高、初中教材交接处的双基,学生就无法准确掌握,因此人为造成了知识脱节现象。

3、中职、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联系很少,中职新生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现状互不了解,因此也导致了教学上的脱节现象。

由于以上一些原因,造成当前中职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中的严重脱节,致使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初中到中职的过渡,从中职一年级起便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中职生与初中生相比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后的层层选拔而剩下的,这些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表现在概念模糊,基本公式、原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加上语文底子差,感知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2、认识能力差,思维呆板,缺乏联想。表现在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在问题面前往往茫无头绪,无所适从。

3、忽视双基,灵活运用能力差。对概念、公式、原理、性质只能死记,直接运用;解题方法只能模仿,生搬硬套,运算能力差,表达能力差。

4、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审题抓不住实质,解题步骤混乱,推理不严密,格式不完整,漏洞很多。

5、情绪低落,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和恒心。表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

二、解决的措施

(一)如何解决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材存在的衔接问题

针对于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存在的脱节问题,我校数学教师编写了适用于职高一年级新生的《衔接教材》。在职高一年级入学前两周,首先教师与学生对本校自编的《衔接教材》共同进行深入拓展学习。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凡涉及初中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的进行补充。

(二)如何解决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

篇10

(一)有利于堂课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

长期以来在固有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仅是重点关注于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当中,重点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是十分关键的,倘若对此不加以重点训练,就必然会使学生不具备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技能,进而就会对于学生所进行的合作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为严重的还会对教学效率与质量造成影响.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彼此之间、师生彼此之间、学生彼此之间来实现多样化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交流互动理念的拓展与进步.

(二)未来社会的需要

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下,在学生之间通常会较为缺失相互合作的意识.经过较多社会学家长期研究并一致认定在将来的时代里,合作与竞争相互进行比较,前者较之于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唯有将获得的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所获得的知识方可显现出意义和价值,倘若未能进行深入的合作互动,则所获得的知识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此佐证了此为不成功的教育.所以,为了适合于社会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综合性人才.同时为了在教学实践当中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教材的教育理念,即应在教学实践当中融入合作学习的理念.而在数学学习当中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可以使得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更为容易,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交往和尊重得到满足

在以往固有的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下较为注重,但在同时却忽视了非认知功能.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充分满足学生的相互交往以及获得尊重的心理需求.在合作学习的指导下学习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应该真正做到相互关爱、良好沟通、分享经验,让学生在交往但在获得益处.学习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应该具有充分尊重、自由平等、高效协作,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真正获得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在这样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之下,能够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获得掌握知识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互动学习法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推行合作学习法,至关重要的一点为有效贯彻学习小组的交流互动的学习模式.因此,在课前数学教师要对整个班级的所有同学作为学习小组的分组,安排各个学习小组对于下次课堂教学预备好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并安排各个学习小组以公开研讨的形式来获得结论,并比对于标准答案,最能够以此来提升数学的整体学习层级.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几何学的长方形时,可安排各个学习小组成员绘制各类形态各异的长方形并安排学生们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在绘制长方形之时必定会有着有关长方形的长、宽、高等问题,这些也是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各个学习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深入了解知识的过程,并取得较为深刻的记忆印象,并能够用之于对数学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

(二)竞争学习法的应用

在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之时,既显现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是一种良性竞争意识下进行合作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材当中有大较多的教学内容是专门讲述方程,涵盖了列出方程的方法等.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推行合作教学时,教师能够借助于良性竞争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贯彻落实.例如,教师通过研究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层次与状况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组推行,应该在每一个学习小组当中配备一定数量的学习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再有,数学教师给予每一个学习小组所有成员一张白纸,在每一张纸中列出许多方程组,其题型类似,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所有成员仅可选定一个题目进行解答,完成之后由另外一人来继续做,最终全部成员都完成解题.最后统计各个学习小组所用时间.推行此学习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各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协助,倘若学习小组当中存在学习后进学生,全体学习小组成员应该给予协助,帮助后进生学习成绩提高,并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篇11

在建模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对“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一课的设计与思考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横向拓展”教学模式初探

深挖教材提炼方法培养思维——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如此的课堂,教师缺失的是什么?——基于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思考

“比例线段(1)”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联系实际巧设计生成新知见实效——“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精心设计情境培养应用意识——“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实录、评析与设计说明

数学过程性目标达成情况的案例分析

例说“导·学·讲·练·评”教学模式的应用——以“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为例

小题讲评大有文章

例谈中考方案设计与决策型问题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年度选题规划

锐意进取勇创佳绩——贺《中国数学教育》2010年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量双排第一

《数学周报(初中版)》征订启事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例说3B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为例

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中国数学教育》招聘启事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索

捕捉意外契机演绎精彩课堂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探究成效

关于开展数学测试题征集活动的通知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精心设计情境凸显数学本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情境设计的思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案例——“一次函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例举小正方体个数问题的解答方法

“Δ”法解一类二次非负数和问题

共边直角三角形的构造与应用

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动态数学试题赏析与教学启示

2009年江苏省中考试题“空间与图形”部分的研究与评价

一道PISA题引发的对学业考试题的几点思考——以2010年浙江省绍兴市学业考试题为例

例说3B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为例

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中国数学教育》招聘启事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索

捕捉意外契机演绎精彩课堂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探究成效

关于开展数学测试题征集活动的通知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精心设计情境凸显数学本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情境设计的思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案例——“一次函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例举小正方体个数问题的解答方法

“Δ”法解一类二次非负数和问题

共边直角三角形的构造与应用

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动态数学试题赏析与教学启示

2009年江苏省中考试题“空间与图形”部分的研究与评价

一道PISA题引发的对学业考试题的几点思考——以2010年浙江省绍兴市学业考试题为例

从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一道概率题解法的困惑

关于“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的再思考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着力点

利用“错题说题”促进学生发展

引导学生课后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别让“过程”走“过场”——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反思

课堂精彩源于有效生成

从直观感知到理性思考——有效地认识函数图象间的对称性

例谈数学复习“由厚到薄”的策略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的几个创新视角

对2009年高考数学上海卷理科第22题的深入研究

稳定中有新意平和中考能力——2009年高考数学四川卷第18题评析

构建坐标系,探求空间背景下点轨迹——基于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10题的思考

解以圆锥曲线为背景的数列综合题的六种切入方法

题目虽“小”有“思”则大——对武汉市调研考试中的一道客观题的探究

篇12

0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教育界十分重视对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数学课题教学中适切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1“课题学习”综述

“课题学习”是以往教学大纲没有明确提出来的,是数学新课程新增加的一个全新的、最富有特色的学习领域,课题学习充当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者之间的桥梁。充当了数学与现实世界,当代科技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纽带。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课程渠道。“课题学习”(Task-basedLearning)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课题,以课题为核心,综合多科教学内容,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完成“课题”的学习。

数学课题学习是指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等解决课题的过程,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科研”或“微科研”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参与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学习领域及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式,对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出了挑战,它能够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而走进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盲目的,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的,这是符合我国国情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我国初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对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要求,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数学“课题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研人员的支持

2.1数学“课题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

为了破解数学“课题学习”课程资源―尤其是现成可用的课程资源缺乏而教师们自己又不会开发或开发不出好资源的难题,实验教材开发者必须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考虑到执教教师的现状:在他们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对于数学“课题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教材编写者作为走在新课程前列、深谙新课程理念的人,应该同时开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的相关课程资源直接以教材或网络资源的形式提供给一线的教师,这样一来既可以供教师们有选择地取用、树立搞好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的信心,又可以给教师们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让他们自己也能够尝试着去开发出适合自身所教学生的优秀课程资源来。

2.2教研人员的支持

为了能够让教师们顺利地开展好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各级教研部门、师资培训部门的教研人员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课题学习”的专家。教研人员只有在自己真正理解和领会了新课程的理念之后,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掌握本地的情况、结合实际才可能对教师们进行有效的培训工作以及随时对教师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理论问题和操作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

2.3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转变学生的观念

开展数学“课题学习”教学活动,不仅要求教师们能够从已有的课程资源中去选用好的课题,而且希望教师们能够参与到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中来,学会自己去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和适合于自己的课程资源。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递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要放下架子,真正融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参与者、合作者。这样一来,通过开展数学“课题学习”教学活动,不仅能够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师除了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外,还要去转变好学生的观念。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学会学习、发展能力,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人人都成为善于学习、善于和老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探究者。

2.4家长和社区的支持

作为学生家长,要清醒地意识到“课题学习”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必须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发展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从长远来看绝对是一桩事半功倍的大好事。因此应当鼓励并协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开展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活动。

如果学生家长和社区能够共同参与到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来,与老师们和孩子们密切配合,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可以看到数学“课题学习”教学活动红红火火、良好有序地开展起来

3开展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的策略分析

3.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

实施“课题学习”不能急功近利,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交流的机会。很多课题学习对学生及教师来说都极具挑战性,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具体一些。对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学习,我们可以采取课前预习、制定周密计划的方式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

3.2提高学生学习课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题学习的空间自由度大,大多数课题学习在课堂中完成,少部分需要在课前辅助甚至是一段时间内完成。由于开展课题学习学生需要一定的操作和思考时间,还需要和同伴进行讨论与交流,不可能像书面测试可以一次性完成?教师应从学生“课题学习”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行为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

原本对学习课本知识不感兴趣或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同学,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思维异常活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