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28 10:0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态工程特点

篇1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来对环境与生产进行特殊设计并实践的一种工艺系统,旨在通过工艺的开展来取得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工程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相关的研究、应用与发展却是极为迅猛的。我国生态工程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生态工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比如三北(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及太行山绿化工程,这些工程至1988年已完成人工造林3830万公顷,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1.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好人类与生存环境关系,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类行动的总称[2]。而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中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多级物质利用的生产工艺系统,达到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的共生、物质与能量的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环境保护通过各类形式、措施来达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被污染和破坏,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的平衡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的发展。

2.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特点

2.1研究的对象

在环境保护生态工程中它所研究的不是整个系统中的某一组成部分(如污染物、生物),而是按生态系统内的相关性(即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间存在的联系、关系(依存、相生、相克))和外在的相关性(主要指与周围环境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来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2.2生态工程的功能

生态工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或功能主要是通过干预调控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它遵循的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一哲学原理。在生态工程中通过对各组成部分数量上的配比、空间和时间的配搭,物质的各种迁移、转化、积累、释放的方向、方式与数量等,提高生态系统对一些特定的污染物起到迁移、转化、自净的效力或是人为增加环境处理的容量,以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实现物质间的良性循环。

2.3能源的来源

在生态工程中它所引用的能源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能源,它依靠的主要是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或者最多只需要用到少量的燃料或电力辅助,这样一来就会大大节约工程运转的成本,并能避免对电力或其他动力能源占用,减少或避免由电力或其他动力能源使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由于生态工程中的“设备”基本上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所以生态工程项目的相对要低廉些,再加上上面所说的生态工程的运转不耗或很少耗费用燃料和电力能源,所以工程运转所需要的费用也很低[3]。但缺点是这样一来它受自然的影响就比较显著,比如寒冷的冬季很多生态工程项目是的生物净化率和生产的效率就会很低,甚至不排除停止运转的可能。所以需要对环保生态工程的净化率及生产力进行提高,如使用耐寒耐污、有净化能力及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进行轮种,或是建立物理工程来改善冬季的低温及其它不利条件。

3.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工艺

前文已述生态工程是一个系列的工艺系统,而生态工艺技术则兼有生产和环保两类技术的功能。生态工程工艺遵循的是生态学和经济学规律,通过对生态系统内能流和物流,产品的价值、价格及合理的货帕鞯闹傅祭幢;ど态环境。生态工艺的种类很,但大体上可归为以下五个基本类型。

3.1改进食物链(或生产链)的系列联结

对生态系统中固有的食物链(或生产链)通过添加新的成份(或环节)使这些链有所扩大,增加其利用包括废物、污染物在内的原未被充分利用的物质的能力,这种新增环节称之为“加环”。按性质可分为五类,即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综合环、加工环。其中加工球严格的说其并非是食物链中的固有环节,但因为它与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密切,所以可以说是良性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生态工程中利用粪便有机物生产饲料或沼气,利用沼渣生产饲料及蘑菇等。对一些副产品或废物经加工以保证其环境和经济效益和输出。

3.2形成互利共生网络

共生网络即在环境保护生态工程中对原先相互独立、平行的两种或以上的物种(或生产环节)、食物链及生态系统(或生产系统)进行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个新型的互利共生网络,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利作用来实现生态管理。比如在各地区的污水资源化生态工程中,原有的待处理河段理论上可能是独立系的,但在处理时却发现可以通过对具体环境情况的分析把它们与之前从未联系过的鱼塘、养鸭场等生态系统进行联结,形成互利共生的网络,来促使物质进行良性的循环。

3.3多层分级利用空间、时间和包括废物在内的物质

在自然界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结构是基于相互的密切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关系(食物链),形成共生关系并按各自要求分层多级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也是无污染的。但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着眼,这一结构未能完全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所以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不过这一结构可以作为生态工程的的基础机构,通过对结构进行的合理调整,增强生态工艺的多层分级利用率。

3.4再生和良性循环

自然界中物质的再生、利用、循环,都是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来维持众多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这是一个无源和底的循环,且不是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简单重复,每次循环都在为生产或生命提供着再生的机会。环保生态工程通过采取的一些措施,介入到循环结构的调整、重组中来,促进着生态系统内或特定区域内若干生态系统集内的物质良性循环。

3.5生态系统的复兴与恢复

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工艺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进行环境开发利用前或时保护生态系统免受污染的破坏,即利用资源时尽量缩小利用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运用合理的工艺,减少浪费,综合利用废弃物来减少污染[4]。另一方面,则是对已遭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复兴和恢复,采取的措施包括恢复或改进动植物区系及原有合适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措施,以及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各种措施以达到一个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景观。

结束语

综上,世界是一个整体,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恶化,就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生态工程在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的同时,也在改造着客观世界。通过多年的发展生态工程的具体工艺已有很多,同时也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但在实际应用时还是应将工程项目地的具体情况与生态工程工艺进行合理的结合,即对生态工艺的优化组合,这样才有可能同步获得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颜京松. 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特点及工艺[J]. 水资源保护,1994,01:1-7.

篇2

故事的格局并不大,戏剧矛盾就发生在两个门派之间。虽然看上去旁枝情节很多,但是这些细节最后都归结到了同一个情感元素上――武者之魂。泰迪罗宾是远离现代却已然进入超凡境界的反传统宗师,陈观泰是隐忍负重的大师兄,梁小龙是血气方刚的小师弟,陈惠敏是古老武学和现代商业思潮碰撞下的举棋不定者,黄又南从传统武学思想中找回了被现代物质文明毁灭的那种精神状态,李海涛是年轻人中保有传统武者思想却变成了异类的代表,贾晓晨是有知恩图报的美德却尚未领悟武学精神的准弟子,还有那个鼻涕虫则是现代年轻人所有的浮躁心理的集合体。如此一来,这些角色之间的每一场对手戏,都是传统武学在当下社会潮流中的遭遇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最爱的故事不会仅仅停留在正邪对抗上,而是更关注武者们在当下社会的生存状态以及武者哲学在新时代的新体现形式。

但剧情随后的发展却在遵循固有模式的前提下玩出了新意。黄又南饰演的失意者依靠不断的战斗和“复仇”寻找着生命的意义,但影片并没有落入《叶问》系列宣扬家国大义和《霍元甲》表现武术境界的窠臼之中。影片最后黄又南不堪一击地倒下了,甚至连梁小龙这样的老将出马也依然无济于事。结局似乎有点无力,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结局恰恰代表着英雄的孤独与无奈,没有落入擂台戏的大俗套,实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武汉读者:陈欣欣

看《超蛙战士》感受中国元素

“全华班”团队打造的国内首部动画3D科幻大片《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近期上映。影片讲述了一段蛙族人为保护家园沼泽星不被梯族人所侵占而奋起反击的故事。作为一部硬科幻风格浓郁的大片,影片的场景也放在充满神秘气息的宇宙之中,并用高超的三维技术渲染了一个华丽的太空。

虽然影片背景设定在未来的外太空世界,但片中随处可见的兄弟情、祖孙情等等温馨画面仍旧足以牵动人心。在影片中担任AIU战队队长的明天豪,对待手下的这帮一年级士兵可谓又爱又恨,在让这些“新鲜人”上战场时仍旧放心不下。但最终碍于军令,明队长还是带领着团队奔赴战场。当战斗进入到僵持阶段时,明队长为保护手下的士兵,更为了能够挽回战局,毅然决然的选择自爆来破坏敌人的攻击群。这一牺牲自己救回队友的举动虽符合一名队长的素质,但蛙族队员之间的手足情深也显得淋漓尽致。

中国元素是本片宣传的最大噱头:戏园子、雕栏画廊、香炉、中国功夫在片中比比皆是。影片开头在“太空版戏园子”里上演的《穆桂英挂帅》给人印象深刻,想必若干年后,无论人类科技发达到何种程度,中国传统的爱国情操和众志成城却依然能够成为经典而被人传颂。与此同时,中国人骨子里的谦虚和低调也被导演徐克演绎到了极致,面对外族人的侵略和杀戮,蛙族人在奋起抵抗的同时却没有丝毫得势不饶人的意思。在影片最后见到敌人已经溃败,蛙族人适时的撤退不仅保护了本族士兵的安全,也同时为邪恶的梯族人留有了生存的余地。此外,蛙族人中5位骁勇善战的勇士脸谱最能体现中国元素:队长明天豪、战士康的蓝脸和红脸,分别沿袭了京剧中窦尔墩和关羽的脸谱特征,“开心果”贝克因为机灵好动被赋予金色猴王的脸颊。而激战中的背景音乐更采用京剧的唱腔伴奏,节奏感恰好和战斗场面相吻合,可谓国粹京剧与国产动画的完美结合。

天津读者:杜明理

《人在逋尽:搞笑并非唯一亮点

《人在逋尽坊调上是一个有悲彩的故事。徐峥扮演的是身家丰厚的老板李成功,有钞票有品位有小三;王宝强演的是讨薪的农民工牛蛋,直率单纯,一文不名。本来这两个贫富悬殊巨大的人,是不可能在旅途中相遇的,但在“春运”这个节骨眼上,一切皆有可能。于是他们阴差阳错地撞在一起,共同演绎了一场包罗万象的“春运”史。这可能是史上最宓幕叵缏妨,尝试了所有的交通工具。从飞机到火车、从小巴到拖拉机、从长途车到自驾车,颠簸折腾的结果,却是不得不在荒凉的野外过大年三十。除讨薪外,像第三者、交通状况恶劣、婚姻不信任、越来越大的贫富落差等这些当下的热点问题,在故事中都有呈现。情节一波三折,台词风趣幽默,让人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徐峥和王宝强虽是首次搭档喜剧,合作却十分成功,笑果非凡,令人捧腹。

影片没有靠落伍、过时的网络搞笑段子来制造笑料,而是凭借编剧对社会、人性、职场的敏锐观察,编排出了一个个带有智慧火花的趣味对话。揭掉这部电影的喜剧外壳,会发现它亦可视为一部温情片:张歆艺饰演的女骗子抚养救助数个孩童,王宝强运用土办法救活被客车撞昏的农村妇女,徐峥跋山涉水回到家中与母亲、妻女团聚,这三幕故事是《人在逋尽返哪诳蚣,也让观众拥有了对现实之路和人生之路这两种不同旅途的观影感受。

比起上一次,王宝强不再一味扮傻,而是展示了不错的表演功力,表情、肢体语言、台词,都比多年前提高不少,不变的是仍在扮演着农民,不变的是仍在扮演着温暖他人心灵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牛耿是傻根的加强版。而徐峥的演技也成为本片的亮点,把一个虽有钱但并不幸福,内心一直处于游移状态的人物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真实可信。

我想,带给观众温暖的笑,这才是喜剧片的正途吧。

苏州读者:冯融

《特工的特别任务》: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甜心”梅格・瑞恩与“蒙面侠佐罗”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是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美女帅哥的代言人。这样的二位和汤姆・汉克斯之子共同担纲的《特工的特别任务》,诙谐幽默,笑料十足,轻松中混合着惊喜。

因丈夫过世,梅格・瑞恩饰演的马蒂自暴自弃,邋里邋遢,严重超重。儿子成为FBI后,马蒂决定洗心革面,瘦身成辣妹,并结识了英俊神秘的班德拉斯。可让马蒂的儿子吃惊的是,妈妈的新男友居然是国际大盗。有些恋母情结的汤米决定阻止老妈和“坏男人”班德拉斯恋爱,却又因为特工身份不能明说,于是,汤米做出很多老掉牙的事情,有特工的决断却又非常古板。当然,电影最终是大团圆结局。为达到喜剧效果,影片中的角色都做了喜剧化处理:一本正经却无可奈何的儿子;花痴一般的女友,还有“笨贼一箩筐”,和最具喜剧色彩的“潮妈”等等。当然,FBI的诸位同仁在本片中又再一次站到了“卑鄙”和“无能”的位置上,尤其是对领导的威胁和嘲弄,以及诸位同仁的好色和无聊的描绘,使得FBI的“光辉形象”再一次曝光于世人面前。当然,喜剧片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强烈的对比反差,造成喜剧效果。影片中可怜的主人公菜鸟亨利的认真和敬业,与影片中老妈的疯癫、女友的漫不经心以及诸位同仁的幸灾乐祸形成鲜明对比,喜剧化效果十足。尤其是那个每天半夜就会出现在老妈屋前的痴心男子的“哭诉”,让亨利几乎抓狂,却是最为让人大笑的环节。不过过分强调喜剧效果,对于其警匪片的外型处理得稍显简单,让人觉得不够过瘾。

篇3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2.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3.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总之,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篇4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99-02

一、引言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 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2. 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3. 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 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 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六、结语

总之,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罗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现代园艺.2007年第12期.

篇5

一、引言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一)内涵。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二)特点。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三)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 1 9 7 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 0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转

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篇6

从概念出发,农田水利工程是以促进农业建设为目的,以水利工程技术为基础,以修建水利设施为途径,以引水、调水、蓄水、灌溉、排水等方式为主要措施,以优化农田生产条件为结果的服务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农田结构整修、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优化等,其中工程重点在于根据生产需要改善地区水利条件与土地状况。工程宗旨是通过满足农田水资源供给,实现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

(二)现状

农田水利工程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发展、农作物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方均加大投入、出台政策,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分布广、受众多、多样性强的特点,对农业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在目前的工程中,存在由于建设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分配不均衡、环境污染等现象因此健康、环保、节约是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

二、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

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是农田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其产生效益并长远发展的基础。随着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一)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情况逐渐凸显,对各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均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资源依赖性强的农业产业,良好的环境与资源供给是生产力得以保障的基础。

(二)特点

对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充分了解和认识,是优化工程建设的前提。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是通过经济健康的农业生产模式,结合生态工程理念,以建立生态循环体系为基础,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农田利用与农业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工程特点在于其以节约、生态为原则,以合理、科学为标准,以农田改造与设施建设为手段,以实现增产、增收为短期目标,以优化农田结构、实现生态健康发展为长远目标。其是农业建设的新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要点与方法

建设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已成为现阶段保障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工程以解决传统工程中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为基础。

(一)建设思路

充分了解水利工程对农田的影响,找出利弊,对比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宗旨和要求,对水利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针对性处理,从问题出发,找出平衡工程与农田间的关系,这是建立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思路。首先,以合理为原则。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农田土地现状与资源条件,以配置、利用、协调为主要方法。第二,强化工程管理与节约意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节约原则,做好准备、做好预算、做好控制,在工程设计和工程执行双方面均要建立节约意识。第三,加强生态建设。强化工程生态措施,通过植被覆盖、生物养护等方式,实现生态、工程、农业相结合。

(二)建设要点

在坚持工程科学、合理,符合节约、生态的要求基础上,加强化工程的规划与执行,从节约、生态两个关键点出发,明确工程建设的要点与方法。建设节约型农田水利工程需从工程管控着手。第一,建立节约意识,做好工程规划。充分考虑工程、农田、农民间的关系,从各方角度平衡资源,做出最经济合理的工程方案。第二,坚持节约原则,把控工程各环节。在执行过程中以实用为原则,一方面提高工程效率,另一方面坚持工程的合理性与实际性。第三,养成节约习惯,做好工程维护。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工程效用,实现最大化效益。第四,实现节约型工程,把握细节。在设计、实施、维护、使用的全过程中,注意节约的融入,尤其在设计中需重点关注工程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充分性。建设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需关注生态与农田的融合。第一,做好基础建设。通过多水源联合运用,科学合理施肥,从而控制农业污染,保持生态健康。第二,做好结合工作。通过将生态、工程、农田、技术充分结合,建立水、土、林、物的有机结合,形成小型农田生态圈。第三,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合理配置水土资源,以改造、优化代替传统建设手段。第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出长远规划,保证工程效果的长效性,保证生态循环。

篇7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一)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二)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三)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本文由收集整理

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二)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篇8

生态技术与建筑装饰看起来是两个毫无关系的事情,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新型施工技术层出不穷,生态技术也是其中的一种,在高层建筑装饰工程中应用这一项技术,不仅与当前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等理念相符合,能够减少装修污染,也有利于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饰装修工程一直以来都是房屋建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好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能够恰当的彰显房屋的魅力,吸引用户的注意,提升用户满意度,而且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实际上也是建筑文化风貌的重要体现,在不同的地区,建筑装饰装修的风格也大不相同。下面,笔者将分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即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并剖析其在应的重要作用。

1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概述

生态技术看似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毫无关联的,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量越来越大,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发展和进步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如何有效的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也是当前人们生活中比较关心的一个重点话题。房屋建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不能有效的节约资源,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经过长时间研究,人们逐渐发现如果能够将生态技术与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相结合,不仅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于是这种新兴技术就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装饰装修工程中。这种新兴技术,注重与建筑周围的环境相结合来开展装修,注重平衡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受到了较为广泛的欢迎。

2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特点

2.1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点

生态技术在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而言,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注重节能和环保。因为,工作人员在运用生态技术进行施工的时候,往往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保护自然环境上。在应用这项技术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节能和环保是当前时展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也与生态技术的理念息息相关。所以,笔者认为生态技术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点。

2.2具有安全与健康的特点

在运用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进行房屋建筑装饰和装修的时候,具有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不太注重安全和健康的问题,比如说,在使用油漆和一些房屋内墙需要用到的涂料时,有的原料中含有大量的甲醛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散发出带有污染和危害的气体,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危及人们的健康,不但会污染环境,而且还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危害。但是,在使用生态技术进行装饰装饰房屋建筑的时候,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众所周知,生态技术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环保的问题,所用到的材料必然也是以绿色环保材料为主,这样的话,装饰装修工程中所使用的材质,以绿色材料为主,也能更好的维护用户的安全和健康。

2.3具有科学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生态技术是科技时代的产物,但是人们在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应用生态技术,并不意味着工作人员所有的工程开展都能够完美的运用这项技术,而是要学会将科学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学会吸收传统技术的优点,将其与现代b饰装修技术相结合,做好生态技术的创新工作,丰富生态技术的内涵,这样才能使生态技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的开展高层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

3生态技术在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3.1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进行工程设计

在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应用生态技术,并非是盲目的,而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生态技术的作用,做好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促进我国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应用好生态技术,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就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环境进行设计。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在不同的地区,环境和生态情况大不相同,装饰装修工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说,在我国的福建地区,土楼建筑十分的著名,而土楼建筑与普通的建筑在装饰装修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不同;而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天气较为寒冷,人们在设计房屋的时候,可能会较大考虑到保暖问题,那么在进行装饰装修的时候可能也是一样的道理,也可能会较多的注重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应用生态技术进行高层建筑装饰装修的时候,技术设计人员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进行工程设计,尽可能根据当地环境实际情况来应用生态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生态技术的优势,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3.2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设计

所谓的生态技术在施工应用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的就是环保,注重对资源的再利用,而在我国资源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笔者曾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近些年来,我国用在建筑上的耗能,大概占所有能耗的30%,这样巨大的能耗,如果仅仅依靠不可再生资源来维持其基本运转是极为困难的,这也是对资源的极度浪费,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好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就需要解决好能耗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的将生态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体现出生态技术的价值。比如说,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运用在建筑的室内设施中,而在高层建筑中,实施房屋屋顶灌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雨水等天然资源。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充分的将可再生资源引入到建筑设计中,为生态技术的应用保驾护航。

3.3科学地改良与设计建筑实施

工作人员在应用生态技术开展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时候,除了需要考虑根据地域环境和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外,还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科学的改良,以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态技术,满足用户的需要。而在科学的改良与设计建筑设施的时候,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从学习和借鉴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之上进行考虑,尽管传统装修技术相较于生态技术而言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可能不如生态技术那么先进,但是不可否认,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之所以能够长期屹立于建筑装饰装修界,自然也有其过人之处,工作人员在应用生态技术的同时也要理性的看待传统的装饰装修技术,寻找这些技术存在的优点,并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在生态技术之上。比如说,传统的玻璃墙可以被双层玻璃所取代,这样一方面减少了能耗,另一方面也使得室内空气流通和通风效果更加的明显,但是这种取代也要因人、因环境而异。因为有些用户可能并不是很喜欢这种取代,所以说,需要技术设计人员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3.4房屋居住的舒适性

篇9

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依据我国生态环境特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区划及国土整治的要求,结合林业生产建设特点;根据工程建设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发展的原则,结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规划与布局的。由于各区域的情况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外在表现及治理建设内容也不同。从布局上可以分为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及跨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防护林是指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防护林是五大林种之一,它又分为以下次级林种: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草原护牧林、水源涵养林等。根据配置条件和目的要求,各种防护林发挥着特定的防护功能。在一个流域或区域的范围内,依据地形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灾害的种类、程度以及结合区域内的道路、水利、工程和居民点等,规划配置各具特点的,不同的防护林林种,使它们在配置上互相协调,功能上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防护林综合体,这样由防护林林种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之为防护林体系。

一、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目标

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根据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保护、改善、建造以林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生物多样性,使我国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减少或减轻风沙、旱涝、台风、海潮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防治荒漠化,提高国土保安能力,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则

1、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各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土整治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国家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状况和自然环境特点出发,考虑国家、地方和人民群众在人、财、物上的承受能力,全面规划各项防护林体系工程;同时每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区域范围内,存在与农、牧、水、工业等如何协调发展问题;从自然条件看,存在气候类型、地质地貌、主要生态灾害差异性大的特点,应依据不同的防护目的和地貌类型,营造各种人工防护林,同时结合其他林种和原有的天然林,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协调共建切实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特别是江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现有森林和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正确处理好防、治、用的关系,造林绿化与改善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发利用方式相结合,实行护、造、管相结合,防止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破坏大于治理的被动局面,充分认识农、林、水三者的关系,将治山与治水、兴修水利与林业建设、发展农业与振兴林业作为一个整体,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源与治流相结合,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做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成多层次、多种模式的农林牧水结合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必须遵循工程范围的自然规律,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针对工程区内生态经济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区别重点,在以防护林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多林种结合,同时,做到乔、灌、草搭配,片、网、带齐上,封、造、飞并举,造、管、护相结合,有重点、有步骤按工程区域内不同类型的特点,首先建成一批区域性防护林体系,适当集中建设资金、劳力、种苗和技术等力量,造育一片,成林一片,逐步推进。

4、遵循自然规律,重视科学技术,大力调整结构,确保工程质量围绕建设防护林体系的目标,走科技兴林之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工程建设中推广配套实用技术成果,重视示范区建设;实行工程造林,集约经营,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把提高质量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大力改造不合理的林种结构,改变单一的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建成一个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多树种、多功能、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型或经济生态型防护林体系。

篇10

【分类号】:X832

1、林业生态工程相关探讨

1.1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1.2 基本特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1.3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2.1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2.2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2.3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滞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4.1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①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②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③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4.2 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①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②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③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4.3 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篇11

1概述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为满足人们需求,确保生态水域健康,对水利工程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不只是采用传统建设理论,还要恢复建设完成的水利工程生态,时刻关注对河流生态性的修复。严格遵循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对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进而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

2.1生态水利工程内涵。水利工程在传统中是由水文、水力及结构力学等多个学科组成比较完整的工程力学体系。不仅对人类行为影响水域的程度提高关注程度,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重视。有机结合环境工程及生态理论,进而形成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跨学科领域体系。

2.2生态水利工程分类.在实际中根据水利工程用途,可将生态水利工程分为农田及防洪水利工程两类,如小浪底是农田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是防洪水利工程。

2.3生态水利工程特点。生态水利工程所需建设经费较多,相对于普通水利工程,具有较长工期、较大建设规模及难度等特点,具有不确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水利工程与环境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不管是对生态环境、气候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利工程对其的影响都很大,其相互作用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但在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重视其不足之处并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其综合性与系统性特点使水域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制约,使水利工程与经济发展建立联系。

2.4河流生态系统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在社会生产中,水利工程对于社会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水利工程破坏生态环境的程度。使河流连续性、多样性及流动性的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也改变了水域水深、水温、流速等情况。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建设中应满足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实际需求,从而确保水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原则

一是反馈调整式原则。水利工程修复所需时间较长,生态系统成长比较漫长,但针对不同情况,生态系统也需不同的恢复时间,若时间较短恢复河流生态是无法实现的,若时间较长,生态系统结构在进化中将增加复杂性及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稳定性增加,对外抵抗力也明显提高。通常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应实现对较为成熟的自然界河流生态体系尽可能模拟后,再建设水利生态系统。投入建设的水利工程已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但其发展可能不是按照设计计划进行,可能向着可能性较多的方向发展。通常外界对最高层不能胁迫是最理想的演替,但在实际中,若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施工中,难以避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自然界生态系统演替是以不受干扰的状态为上限,若没有修复水利生态工程,系统将不断恶化甚至不能修复,这是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下限。在两个极限之间,生态系统恢复存在的可能性较多。任何生态恢复系统都无法恢复到最佳的自然生态状态,只能尽可能减少所受的危害,使其发展向着良好的生态方向。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不管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存在不断变化性。不仅系统逐渐更替,生态系统状态也会受到人类行为状态的干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受这种非静态特征的影响,与传统工程设计方法存在明显差别,采用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遵循设计—执行—监测—评估—调整的流程。监测是基础,在监测工作中水文及生物监测是主体。因此建立的监测系统在确立项目时应完善,将监测贯穿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在阶段性评估中善于应用数据集资料,实现预期评果。评估对象主要是河流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主要采用参照比较法进行评估。该方法应用便捷,具有较高的效率及较广的普及性。二是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以长远的发展观点而言,尽竟可能选择具有较大尺度的景观区域开展河流生态修复规划与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若选择较小尺度,短期内在局部分散的范围内进行,不具有较高的效率及较高的成功率。但若在较大尺度的景观上修复生态河流,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预期良好的目标。此外,还应严格遵循整体性原则,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作为关键,深入了解生态系统中要素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的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对水域和生态环境特点提高重视。对动态扩展的生境边界予以充分考虑,因迁徙的动物和随机扩散的植物将动态影响生境边界的变化。控制好修复河流生态的时间尺度,由于都需要较长时间,更要做好充分准备。三是生态系统自设计与恢复原则。生态系统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组织功能,生态学采用自组织功能对丰富的物种分布进行解释,可证明对时间变化食物网也不断变化。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是其自组织功能的主要表现,物种以自组织机理为自然选择,物种与生态系统具有比较和谐的关系,能够接受自然选择考验,对适应其发展的良好环境也能找到。基于此情况,生物环境对具有足够繁殖数量的种群提供相应支持。自组织功能原理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只是在研究尺度方面存在差别。四是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分析经济效益应掌握风险不断降低,逐渐获得更大效益的原则。因随机性是水域环境生态系统演变的一个主要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风险性具有决定性作用,需要在初选生态水利工程方案过程中进行比较研究,注重长远利益,高度重视评估监测水域生态环境。还要将投入的经费不断降低,对生态系统恢复力充分利用,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水利工程不只是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具体要求,使生态水利工程达到耐久性、安全性、稳定性,与客观的科学发展规律相符。

4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新兴学科的生态水利工程,其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有关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不断吸取先进的技术并提高创新性,才能有利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为农业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林 单位:五常市供水公司

参考文献:

[1]邵蕾,李丽.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民营科技,2013,11.

[2]禹博.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0.

篇12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1.2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本文由收集整理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1.3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滞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2.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

转贴于

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本文由收集整理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 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调整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3.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3.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