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28 10:05: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科研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科研的特点

篇1

1. 韩国高校科研的历史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60、70年代,在韩国国家创新体系中韩国大学主要是为企业培养科技人才,在创新方面的作用很小,韩国是通过进口技术以及建立政府研究机构克服了技术困难[1]。

80年代,韩国政府意识到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加大了科研投入,在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把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全面推进了产学合作[2]。

90 年代,韩国为了增强科技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鼓励大学进行基础科学的研究,并于1998年设立的“特别创业法案”,鼓励大学向工业转移培育高技术创业。

近几年来,韩国大学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大,对以大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起到了有益补充。虽然现在企业是科研投入主体,但高校为整个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基础研究的支持,并与企业进行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

2. 韩国高校科研现状

在韩国的高校中,私立大学占大多数,特别排名前二十名的高校中私立学校占绝大多数。国立大学只有每个道(省)有一两个,全国的国立大学进入前二十名的为数不多。通过分析以私立大学为主的韩国高校发现,其科研活动存在以下特点

(1) 以应用研究为主

韩国大学的科技活动中,总体情况是基础研究少、应用研究多。众多私立学校拥有较大的自,大学科研目标以满足社会和大企业的需求为主,因此,以与企业对接的技术研究较多。如此,大学可以从企业获得较多的经费支持,科研活动也与市场更接近,老师和研究生们有更多的实战机会。

另外,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实用型的理工类科研投入多,而软科学投入较少。韩国整个的国家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中心,其本质是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的法则来以企业为中心配置资源。而众所周知,企业追求的是实效,而不是虚无的论文或空洞的理论,所以除了少量的产业趋势研究和市场分析之外,韩国软科学投入不多。

韩国大企业的研发部门都与高校与众多不同形式的合作,如委托研发、共同研发新技术和产品,技术转移,共同设立研究平台等,这些合作一般都集中于理工科的应用技术。

(2) 引入强大竞争机制

韩国对高校的科技投入以各种大型项目为依托来投入,如BK(智慧韩国)项目[3]。该项目相当于我国的211和985工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引入强大的竞争机制,各学校、学校内部的各学科,学科内部的各教授都竞争非常激烈。BK项目并不支持一个学校的所有学科,而只是择优支持部分学科。同时,某个学校的某个学科得到资助后,也不是该学科所有的教授都有经费支持,而只有成果领先部分教授有经费资助。对教授每年进行考核并排名,成果突出的教授将得到资助或得到更多资助,成果不好的教授将被淘汰出局。同样,国家对学科也定期进行评估,学科建设成效不显著的将在下一轮评比中淘汰出局。

(3) 科技投入首尔地区居多

韩国GDP和人口的40%以上都位于首尔和京畿道地区,与此对应,韩国的科研投入也以首尔地区为主。究其原因,韩国大部分好的高校都位于该地区,如SKY组合的首尔国立大学、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其它著名大学如汉阳大学、成均馆大学、西江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庆熙大学、中央大学、亚洲大学等。同时,首尔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科技信息、资源和服务咨询机构等都大多集中于此,因此,韩国地方大学获取科研经费相对困难。

3. 韩国高校科研管理特点

从微观的角度看,韩国高校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与运行特点也有中国有所不同:

(1) 科研管理重心在基层

与我国“学校-学院-教师”三级管理,重心在管理机构的模式不同,韩国的高校科研管理重心在教师身上,即以教授为中心。在科研项目管理、学术交流等科技活动中,所有科技活动的主体都是各教授领导下的实验室,学校管理机构只提供相应的咨询与服务,而不参与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活动。

(2) 科研项目与市场结合紧密

如前介绍,韩国高校科研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这些研究一般都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紧密合作,研发技术和产品能直接为企业所用,迅速走向市场并占领商机。韩国高校都非常重视与企业建设各种产学研合作关系,使得科研成果更具实用价值。

(3) 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严格

韩国高校的科研项目都注重过程管理,除严格的申请评审外,有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最终验收收等多个环节,各阶段都实行末位淘汰制。项目经费整体批复,但分期到位,如各阶段考核不合格,很可能中止下阶段的经费划拔。

4. 对中国的启示

分析韩国高校科研活动的历史、现状及管理特点,对我国高校有以下几点启示:

(1) 工科要面向市场和需求,与企业加强合作

因为科技评价导向的原因,过去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在很大程度上把SCI论文和科技获奖等作为主要科研成果。然而,经济发展新思路需以创新驱动为指引,切实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13年11月29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各高校应该以此文件为指导,解放思想,尽快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把我国高校的工科与市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 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实施过程的好坏决定一个科研项目的成败,要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彻底纠正“重立项、轻实施”的错误思想。各级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考核和监管,保障项目立项后的实施效果。

(3) 引入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

公开、公平地竞争,是保证科研项目质量和实施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的最有力的方法。

(4) 减少行政干预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行政干预过多,此方面可以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更多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让专业人干专业活。科研管理人员应该转变思路,变管理为服务,让教师成为科研活动的主体。

(5) 避免区域失衡

韩国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但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目前已有区域不平衡的趋势显露出来,如北京地区科技资源过度集中,而优秀地方大学的科研项目资助力度不够,西部大学的支持不够。

总之,中国和韩国文化相近,科技的发展都从直接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阶段,借鉴韩国的经验和教训对提高我国高校科技管理水平有特别的意义。(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2.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

致谢:本文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展研究重点课题资助(编号:2012A02)。

参考文献

篇2

[作者简介]李养丽(1971-),女,陕西大荔人,西安外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陕西西安710077)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0JK253)和西安外事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87-02

一、前言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民办六所本科高校(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近20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管理与改革的研究,分析其体育教学的特点,探索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为陕西民办本科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设计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历史沿革及阶段特点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为初级创业阶段。在这个阶段,民办高校大都是租赁校舍,采用培训班的模式教学,办学主体多元化、规模小,是无固定教室、无专任教师、基本无前期教育投入的“三无”时期,社会认同度低。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为大发展时期。民办高校大都有独立的校舍,有学历教育,有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学科专业设置逐渐多种多样,学校规模也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入。第三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为高峰发展时期。民办高校基本上能做到合理规划,重视内涵建设,凝练、提高核心竞争力,强化制度建设,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创建学校特色,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大。与之相对应的是,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如表所示)。

由右表可以看出:陕西民办本科高校除西安培华学院外大都在建校初期实施了体育教学;各校体育教学发展阶段基本相同,虽然各阶段开始时间不同,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不同,但各校三个阶段的特点相似。第一阶段各校均表现为:教师外聘、场地不规范、器材简陋、无教学相关文件、随意性极强、游离于省教育厅统一管理之外。在第二阶段各校均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场地,器材基本满足教学,教学文件逐步完善,教学形式多样,教学管理日渐规范并开始纳入省教育厅统一管理。第三阶段各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显著改善,场地、器材满足教学需要,教学管理规范、科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施体育教学,各具特色。总体来说,各校在进入20世纪末之后,教学基本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以上分析表明,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阶段及阶段特点与学校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具有极强的相关性。

二、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特点

(一)体育教学的市场化特点

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发展能主动适应生源,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紧跟社会需求,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于民办高校的整体管理与运营之中,自然具有很强的市场化特征。

1.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市场化。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来源复杂,既有离退休的专家、教授,也有外单位离职人员,还有一大批应届毕业生。这些都是依据学校发展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招聘而来的。在民办高校实施体育教学初期,因为民办高校整体影响力小,社会认同度低,市场反映出供小于求的状况,民办高校无力建设自己的专职体育教师队伍。在20世纪末,民办高校迅速发展,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进入规范发展期。这个时期,随着民办高校整体实力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加之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市场基本上处于供求较为平衡的状态,民办高校抓住市场的有利之机,加快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但不能完全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引进人才,教师队伍整体上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上不尽合理。进入21世纪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在职培养上,一方面,不断提高自有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提高队伍素质;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期人力资源市场是供大于求的状态,民办高校严格根据自身体育教学需要合理引进高素质人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另外,在队伍管理上各民办高校也按市场原则运行,建立了激励与奖惩制度和进出机制,根据国家劳动合同法和教师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动态的教师队伍。

2.体育教学设计与管理市场化。目前,陕西六所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各异,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根据笔者实地调查、访谈发现,各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都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状况,场地器材,教育经费的合理支出。在民办高校,这几个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是绝对性的,尤其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育经费的合理支出,这两个方面正是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市场化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因为,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消费者;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节约教育经费。只有合理设计,细化管理,才能做到教育的提供者与受教育者,即学校与学生、办学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均衡。而且,教学设计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要随着市场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管理,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市场充满活力。

3.体育教学市场化强化了体育教师的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民办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长者,更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消费服务的直接人员,与公办高校的教师相比,他们更像商场里的营业员,学校以他们能否最大满足顾客(学生)的需要,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优质的服务作为检验他们工作效率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忧患意识会比公办高校教师的忧患意识强。这种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一方面,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历练自己的职业道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不利的一面,如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流动性强等。

(二)体育教学的多元化特点

1.教育类型多元化。陕西六所民办本科院校,教育类型多元化是一个显著的特征。六所高校基本都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学历教育主要为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非学历教育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及自学考试助学。另外,有些高校加大和国内、国际高校联合办学,建立了学分互认制度,拓宽了办学途径,使教育类型多元化特色彰显。

2.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元化,一方面,表现在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不同。六所民办高校其教学模式分别是: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欧亚学院为选项教学模式,西安外事学院是“计划学时+选项学时”的模式,西安思源学院是“专项课教学+目标课教学”的模式。另一方面,各高校针对本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方式。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来说明。本科一年级为计划学时,教学内容为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长拳第三路、广播操、队列队形;本科二年级为选项学时,教学内容为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擒拿与防身、健身操、体育舞蹈。专科一年级第一学期为计划学时,内容为初级长拳第三路、广播操、队列队形;第二学期为选项学时,选项包含7个项目,另含有二十四式太极拳为计划学时。以上统招学生考核按学校要求进行,缺课超过1/3以上(含1/3)无考试资格。自学考试同本科二年级,其体育课为校考课,上课出勤率过半者记为合格。联合办学同本科二年级,但可根据学生需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留学生是短期兴趣班教学,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需要安排,这两类学生不进行体育课考核。

(三)体育教学的个性化特点

1.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是各校体育教学个性化的具体体现。前面在讨论市场化特征时已经说到,各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都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状况,场地器材,教育经费的合理支出等因素。每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必须依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这就是体育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2.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体育教学个性化的必然方向。体育教学市场化要求要极大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学生的需要又表现出了显著的个性化特点。现在的大学生性格迥异、个性彰显,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放在首位,将满足更多学生的不同需要,彰显学生的体育个性,保障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进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建议

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市场化、多元化的办学特点,依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规范民办高校体育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接轨,引入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突出民办高校个性化特性,尊重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逐步确立适应自身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市场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使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朝着健康、规范、不断创新的良性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钟善.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走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6(6).

[2]郑树山.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83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地域空间性的课程,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每一节课上得有效,要让课堂有效,需要教师在学科之中乐此不疲,全神贯注地去拼搏、去钻研,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地进入新境界;需要认真备课,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反复打磨,课堂言语进行精心设计,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掌握有效课堂言语行为的目标性、针对性、简洁准确性、生动灵活性、诱导启发性、情感丰富性等基本特点。

一、目标性

目标具有持久的指向,无论做人或做事都得有目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目标不仅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也同时包括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每一堂课中又有具体的目标,比如教师在上《热力环流》这节课时,明确提出“让学生掌握大气环流原理,懂得运用大气环流来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及运用到社会生活中”这一目标;教学活动中每句言语都得有的放矢,不能东拉西扯,更不能离题万里,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没有目标性的言语行为,即使讲得在天花乱坠,也是无效的。

二、针对性

教学言语行为对于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系统、心理特点各不相同,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具有针对不同学生差异和需要的特点。比如,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在不遵守课堂纪律时,教师点到为止的说“看来我上课魅力不够,有人没认真听呀”;当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时,教师可直接批评的说“××同学,你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还影响其他同学。”表达相同意思,但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简洁准确性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明的教师往往把复杂的公式、枯燥深涩的原理简洁生动的表达成出来,学生一听就明白,而有些教师却把简单的问题绕来绕去搞复杂了。有效的课堂言语行为不能故做高深,把简单问题复杂深奥化。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数一数这群羊有多少只,数学家就先数羊的脚,然后用羊脚的总数除以4,最后得出羊的只数。”这就是典型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同时,教学语言也需具有准确性,比如“气候”和“天气”是有区别的,“温度”和“气温”是有差别的,用法也是不同的,科学准确表达不能把热带“气候”说成热带“天气”,把“温度”升高说成“气温”升高。如果教师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那么会造成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困难,更为甚者会出现误用等现象。因此教师的言语必须做到简洁准确。

四、生动灵活性

生动的言语行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带给学生感知体验的愉悦。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疑似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珠”、“玉盘”、“银河”这些美好具体的形象映入脑海,学生就会有一个感知体验。教师“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各种思维,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宇宙星体、自然现象、区域风土人情等地理知识,可以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同时,生动灵活的教学言语行为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的,平淡如水、一成不变、索然无味的言语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生动灵活的言语行为要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作出灵活应变。在教学活动中充满着各种始料不及的情况,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虽然教师在课前会进行充分的备课,对课堂进行预设,但不管预设地多细致,都无法完全预知实际课堂中的一些突发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要能灵活地处理自己的言语行为。

五、诱导启发性

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是有效教学的真谛,大包大揽只能是低效的教学,实验研究数据表明主动学习的内容平均留存率在50%以上,而被动学习的内容平均留存率则在30%以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发诱导性的言语行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导启发性教学言语行为,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帮助学生认知系统的构建;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平庸的教师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优秀的地理教师往往能充分发挥启发诱导式教学的优势,促使W生主动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索问题,自觉地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篇4

2010年1~12月将南京某高校妇产科接诊2865例女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情状况、营养情况及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生殖道炎症429例(14.97%),痛经577例(20.14%),月经失调1575(54.97%),经前期综合征284例(9.91%);其中营养状况不佳(挑食、节食、不吃早饭、饮食结构不合理)2132例(74.42%);心理状态不佳包括经常出现紧张、恐惧1419例(49.53%),抑郁、焦虑426例(14.87%)。

病例特点及诊疗经验

女大学生患者是高校医院妇产科的就诊主体,她们正值青春期,出现月经不调和痛经、经前期综合征占到了总病例数的85.03%。通过访谈了解到,出现以上症状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注意平时的饮食、起居和自我保健,特别一些女生为了追求苗条、刻意减肥,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物质缺乏,出现长时间闭经,有些长达6个月以上。经期前后生理的变化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贪吃冷饮,参加一些剧烈运动,往往引起痛经和经前期综合征加重。她们缺乏对月经的生理认识、月经相关症状病理及正确清洁外阴方法的了解,因此她们在感觉身体状况不适的同时,还常常出现害怕、紧张、烦躁等心理反应。出现这些心理情况的女大学生患者比例高达49.53%。现在校的女大学生均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情感脆弱,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来到陌生的新环境,在生活上还没有适应,产生孤独、寂寞,种种心理因素加之地域变化往往引起长时期内的月经不调。

讨 论

医生遇到这些情况,除了详细的询问病史、合理的用药,给予正确的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讲解女性生理的特殊性,教育女大学生如何合理饮食、呵护自己的身体。首先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博大的爱心,将她们视为自己的姐妹或子女,根据病情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普及与月经相关的各种生理、病理知识、常见妇科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防原则及女性生殖健康的卫生常识,鼓励她们树立信心,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生理周期的变化,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注意营养搭配。腹式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实施心理放松指导及缓解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和痛经的患者中有一定疗效【sup】[2]【/sup】,不但消除她们的紧张和烦躁,而且减轻了疼痛带来的不适。月经期要注意经期卫生用品的生产日期,尤其在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注意卫生巾霉变而引起的阴道炎;每日保持外阴清洁,经期前后避免各种寒冷刺激。一旦出现月经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闭经、痛经、白带异常时,要去医院检查治疗【sup】[3]【/sup】。

出现生殖道炎症的女大学生,绝大多数为没有注意会卫生,应告知她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每天都要用开水晾凉后的温水清洗外阴,选用透气性强、吸湿性好的全棉内裤;每天勤换洗,单独洗涤,不与外衣混洗,出现生殖道炎症时,洗后的内裤要用滚烫的开水杀菌,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其次养成大便后从前往后擦的正确方法,防止把处的细菌带到阴道或尿道而引起感染。

未婚先孕的女大学生也是高校妇产科的部分特殊患者,接诊医生首先要为她们保密个人隐私,以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构建一种和谐、宽松的交流氛围,耐心倾听她们的心声,为她们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就诊环境,有利于她们积极主动的接受检查和治疗,与此同时要向她们讲解性的相关知识,试探们掌握正确的避孕方法,增强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也是高校妇产科门诊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妇科医生要引导和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全新的健康理念,联合校方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是做好高校妇产科工作的前提,要以人为本、切实关怀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协调。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探索出一条女性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树立女大学生自尊、自爱、自立的信念,告知她们轻率的会带来的种种后果,使他们学会用道德意识,法律观念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珍惜女性的独立人格和尊严【sup】[3]【/sup】。

参考文献

篇5

1.预借差旅费,高校科研机构职工或学生出于科研项目实验考察目的、需因公出差的,可根据需要前往财务部预借款项,待其回来后以差旅费报销或相关发票结账。

2.设备、材料预购款,高校科研人员出于科研项目或实验目的,需要预先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及相关材料的,财务部会事前从其科研经费中予以划拨,待设备、材料购回后,以相关发票结账报销。

3.外借备用金,高校科研项目研究人员出于个人原因或科研项目资金周转需求,所向学校财务处预先提取的科研经费备用金。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应收账款审计特点及方法。大数据时代来临为高校科研经费应收账款审计改革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尤其对于政府审计的核心“基础数据收集与分析”来说,能否实现对高校大规模科研经费财务收支数据的收集与数据集中化提取、发掘已成为评判其审计效率与决策制定准确性的基础标准与依据。就目前来看,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科研经费应收账款审计在审计内容与数据分析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大数据“数据整体即样本”的全数据处理特性能有效提高其审计结果准确性与全面性,另一方面大数据收集还能最大程度保留其数据原始特征,更为真实反映高校应收账款数据特性。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应收账款审计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收支复杂性与特殊性,再加上外在大数据审计要求的影响,我国政府机构在对其实际应收账款审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集中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数据收集困难:高校科研经费应收账款因其特殊性,长期以来,在其在实际财务报销、经费调用方面往往存在很多漏洞,如相关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劳务经费发放、对外联合企业进行技术攻关等,由于缺乏常规手续,很难获得正式的审计数据。

(二)高校科研经费应收账款舞弊现象严重,审计监督效果不佳:在高校科研经费资金投入与技术研发过程中,部分高校职工采用“虚减成本”、“伪造金融票据”、“伪设差旅证明”、“调控科研费用”、“伪造科研成果”等多种手段利用科研经费应收账款予以资金挪用与非法套现,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这种应收账款舞弊现象日趋严重。

(三)传统审计方法落后,缺乏必要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应收账款审计对于相关审计人员个人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针对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复杂性、技术性等特点,传统“函证法”、“账龄分析法”等应收账款审计方式已很难满足高校大数据审计要求特点,难以起到科研经费应收账款规范化管理与坏账损失控制作用。

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应收账款审计应对措施

为提高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质量,提高高校应收账款监察力度,避免不必要的经费损失,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Υ笫?据时代下的高校应收账款审计工作予以改革完善:

(一)首先,我们应对高校应收账款资料收集质量与效率予以提升,例如建立科研经费数据库,从项目初始立项开始,对每个科研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与日常财务收支情况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调研,尤其对于高校科研经费坏账情况予以真实记录与处理。

篇6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视角上,分别是宏观的角度和微观的角度,在宏观层面上,主要研究整个组织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以及对组织绩效、组织创新力等方面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则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个体的影响,包括组织成员的满意度、工作能力等。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深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视角也表现为多样化。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和对组织竞争优势的贡献上,但由于角度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驱动机制的不同。

Wright和Mcmahan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主要是控制论、行为主义视角、资源基础观等。中国学者颜士梅和程德俊也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视角进行了阐述,虽然两人的研究有所区别,但在资源基础和环境基础的视角上,两者有共同的认识,以下从这两个视角进行阐述。

环境基础的视角主要是集中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上,其驱动机制表现为: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战略的变化,而战略的变化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做相应的调整,只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战略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很好的匹配性,才能发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资源基础的视角,主要是将组织成员当作组织的一种资源进行看待,寻求如何提升这种资源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或竞争优势。资源基础的视角很好地体现了人本位的思想,成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科研团队教师相关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主要是高校中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愿意为了一定的课题任务和目标而组成的扁平化团队,侧重点主要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开发,在这个团队中,有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互补和交叉的教师所组成。

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主要有:愿意为了共同的科研目标而承担不同的责任并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能够合理地自我管理并做好科研全过程的控制;在团队中的影响力主要靠学术科研能力和高职称的影响力;组织结构相对为扁平化,在团队中人和人之间相互平等,主要靠学术互补来搭建。科研团队核心的一个特点就是团队,在高校或学院设置相关的科研方向和目标后,团队中的教师个体能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同学校、学院设定的方向和目标相结合。在个体相互之间的依赖、互补和协助下,最终共同完成科研目标,而后实现高校科研团队教师个人和学校、学院的双赢。在此过程中,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在高校科研团队中,教师成员主要是凭借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科学的方法来创造价值,此过程中利用分析判断、演绎归纳、实验论证、实证访谈等方法,形成最终的成果知识。高校科研管理团队教师,会因为激励方法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工作效果,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价值观、教师的需求层次、个人的学术领域和研究规律等。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在学校教学、科研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使命和作用,尤其在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建设、产学研服务、人才培养等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促进作用。当前科研管理信息化存在信息利用率不高、教师意识不强及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提高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科研团队教师因素分析

为了有效地起到激励作用、达到激励的目的,必须根据高校科研团队教师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激励办法和措施。基于前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高校科研团队教师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科研团队教师激励因素进行分析。激励科研人员的因素有很多,针对此特点,其中的可控因素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一,目标管理因素。高校科研人员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大多数来自于学校、学院规定的各项指标和个人成长积累的追求。在知识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科研团队教师必须不断自我设立目标并超越,保持在同研究领域的核心地位。进行合理的目标管理,就是重视高校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加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让他们能够在实现自我的同时,最大化地为高校科研任务和目标而努力,实现战略性的“双赢”。

第二,知识产权因素。随着知识产权认识不断深入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于高校科研团队教师,他们对个人和团队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烈的产权意识。所以在进行高校科研团队管理过程中,应该格外重视此因素。将科研成果的产权合理进行界定,保护和重视团队教师的成果,明确产权的界定,在使用时,由高校和科研团队教师共同决定使用途径和范围,最大化地体现成果价值。

第三,个体知识因素。高校科研团队教师在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以后,形成了具有高知识水平的人,他们更加重视自身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强调知识的更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他们具有更强烈的更新知识的诉求。在激励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教师知识因素的水平,而后为其提供相应的平台和资源,让他们不断学习,从而和科研团队的目标相一致,完成科研目标任务而不至于被淘汰。

第四,成果回报因素。成果回报是对高校科研团队教师成果的评价和给予的报酬。据前文所述,高校教师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具有高知识、高学历和高职称,他们所创造的成果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必须实施相应的回报才能让他们更加努力完成科研任务和工作。在成果汇报中,主要是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精神激励主要是教师个人声誉、成果的影响力、在同行业中的权威专家角色,高校、学院应该在此方面根据高校科研团队教师的贡献给予相应的回报,另外是物质激励,应该在报酬方面给予相应的回报,一来是对成果的物质性量化,二来是为高校科研团队的努力研究提供物质保障。

除了以上谈到的四个主要因素之外,高校科研人员因为各自的成长、学识和个性不同,在采取激励方式的时候应该格外重视,要根据个人特点合理设置目标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激励方式。在高校科研团队中,会有“负责人”此类的头衔,而这个头衔的存在,使得高校科研团队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贡献度很难被合理量化,在这个团队中,更多地受到个人影响力和知识的左右,而非对科研成果贡献大的人,所以此因素也应该得到充分认识。

三、高校科研团队激励策略建议

高校科研团队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直接影响到学校、学院未来发展的水平,所以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激励办法,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目标,最大化地调动起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和团队中发挥才能,最大化地创造知识和价值,最终实现“双赢”。同时,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将势必对其他优秀教师有较强吸引力,从而让人才汇聚于高校,达到吸引核心人才的目的。根据前面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四点激励策略建议。

第一,合理设置目标管理激励。根据前文所述,在高校科研团队教师管理中,应该了解他们的科研水平和方向,根据团队实际研究情况和国内外前沿研究的情况,合理设置目标。在团队的构建过程中,重视相关学科的交叉,优化科研团队研究的流程和分工设计,做到根据特长而分配相应的任务和角色,让团队成员教师最大化地达到科研任务目标。加强团队的管理,重视团队内和谐氛围的构建,让成员能够在团队中获得尊重,从而全身心地实现科研任务。

第二,合理的成果归属机制。在高校科研团队教师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目标以后,对其科研成果产权等应该做到合理的归属。在科研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之前,就应该做好明确的说明和计划,在成果形成和转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产权所有人的意见,将科研成果的价值最大化。此不但可以提升科研团队教师的积极性,也可以让高校科研团队教师能够无虑地专心从事科研工作。

篇7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的基础和依据,它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知识储备的作用。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是科研档案管理的主体和重点,其科学管理手段对科研工作的进程、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及档案价值的实现,所以,研究分析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档案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科研项目档案的利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信息的重要地位

高等学校既是高等教育的“阵地”,也是科技创新的“战场”。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因其覆盖了理学、工学、农业,医学、历史、文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学科,拥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拥有不可或缺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高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61.9万项,其中高校主持的国家“97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57.05%主持“86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40%。在获奖方面,高校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2006年以来,高校科研立项数以及在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归档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各种载体的历史的、原始的记录。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过程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一项科研课题的档案,就是一部生动的科研教科书,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学校及国家的科研水平。项目档案所蕴含的具体信息,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史鉴意义。因此,项目档案信息在高校和国家科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2.1 科研管理体制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近2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丰富宽广,下达及指导高校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已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科技口发展为多渠道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科研项目在校内也由多个部门管理,比较普遍的管理模式是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分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宣传部或学校党委办分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团委分管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生处及相关教学单位分管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其他研究项目由科研处分管。各部门你管你的,我管我的,管理手段和操作方法各异,由于岗位职责的限制性,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研究过程材料的缺失。有些管理部门归档的材料只有项目立项、批准、下达研究经费和结题的文书通知,而项目申请书、合同书、结题材料都没有,归档材料根本不能反映出研究的过程,有的甚至不能反映出研究成果。

2.2 高校科研项目的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受管理体制的支配,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其形成规律方面,都有着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科研队伍的多层次性和科研方向的多样性,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决定了科研管理涉及的部门多、制约因素多。从宏观层面上看,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外部关系的统筹协调,对课题研究只具有引导、服务作用,而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管理不具有约束九从管理层面上看,有关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档案的认识、定位等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微观的层面来看,由于科研项目是几个部门各自分管,管理人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对档案的管理在操作上有较大的随意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情况都严重地影响着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案卷数量和质量。从复杂的实际环境条件来看,要真正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

其次,高校科研课题专业性强,研究周期长。高校从事的研究项目类型不同,研究对象和采用的研究手段各异,涉及的专业学科广泛,因而使得记录其研究活动的项目档案也不同,由于开发类科研项目从开题到研究成果的取得,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反复地研究和试验,要取得最终成果,往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特别理工科的开发研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及管理部门在研究期内坚持长期做好日常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坚持做到。

2.3 档案观念和责任心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理论上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陈旧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仍具有很大束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某些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档案观念薄弱,没有坚持把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纳入研究工作的计划之中和岗位职责中,不注意对科研项目从始至终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只注重结论性、成果性材料的积累,使最终的档案材料成套性很差。有的是研究人员之间、协作单位之间由于科研成果的权属之争,而引起争原始材料,争报奖励而不愿主动把材料集中管理。由于项目档案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高,有的研究人员害怕泄密,归档时避重就轻,把一些不太重要的材料交来,而抽去反映成果水平的关键技术材料。加之,学校档案部门人员对科研课题不熟,业务水平有限,未审查出来。另外,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指导不到位,研究人员不了解收集档案的重要性,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3 对加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与科研工作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研项目档案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很复杂、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应加强对现行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的研究。应该说,现在各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多头管理体制及运作方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不同范围的具体选择。高校应有怎样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如何建立完善高校科研档案

管理体制,理顺档案管理关系、程序,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档案部门应当积极探索。而在当前的管理环境下,应加强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既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也是实行档案工作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依据及准绳。要做好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制度内容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的过程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循。

一个科研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一套完整文件材料,虽然是在项目研究活动最后结束完成的,但作为科研档案之中的每一部分材料又恰恰是各个不同阶段的产物。即所谓科技档案完成于项目研究之末,又形成于研究活动之中。必须把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纳入法规和轨道,把科研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具体纳入到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去。因此,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科研处、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宣传部、团委、研究生处等管理部门应坚持用规章制度来履行各自的职能。要负责督促科研工作人员对研究项目归档工作超前控制,一开始就要着手抓,并一抓到底。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要抓科研项目档案建设,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指导工作,才能使科研项目档案的建档工作进入到规范管理的轨道。做好高校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努力建立高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提高归档率、完整率和案卷合格率,这一基础环节不抓好,随后的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发挥效益。

篇8

激励机制是高校管理运行的核心,是提高高校整体组织效率的动力所在。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女性进入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加。女性科研人员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将高校女性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作为一项课题加以研究,建立并实行女性科研激励机制,就越来越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层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女性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1.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性别盲区。

高校目前并没有依据科研人员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家庭分工现实状况而制定相应的科研激励政策,没有体现社会性别差异敏感性,现行科研激励政策还存在性别盲区。科研产出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峰值为37岁[1]。然而在最佳科研产出年龄时期,生理结构特点决定了女性不得不中断科研,投入生儿育女的伟大使命之中。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除了扮演公共领域的角色,还要扮演家庭的传统角色。性别差异导致女性在各种激励政策评审和晋升机会分配中处于劣势,随之产生劣势积累效应。有学者尖锐提出,这是在无视两性差异基础上,依照主流社会的男性标准来衡量女性的激励机制;现行激励机制表面看似平等,实际隐藏着性别的不平等[2]。

2.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隐性性别歧视。

高校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领导往往认为女性容易被家庭子女羁绊,因而将晋升机会留给男性。此外,同行评议的评审是激励机制实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评审专家,即“仲裁人”受其个人偏好、社会观念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难免产生各种偏见和缺陷,特别是性别偏见。有研究发现,同行评议过程中不一定只是男性对女性带有偏见,女性“仲裁人”跟男性一样,更倾向于选择男性[3]。这样会严重影响女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热情。

3.缺乏针对高校青年女性的培训激励和目标激励。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高校女性中36—40岁年龄段女性人数迅速上升,并接近男性人数;31岁以下女性人数已超过男性。高校青年女性科研人员已逐步成为高校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她们正处于科研事业的起步阶段,渴望有不断学习、各种培训、出国进修等机会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同时也渴望组织上能帮助她们建立长远的目标任务,明确科研发展方向。然而,目前高校决策层并没有重视当前高校性别比例的变化,更没有出台针对高校青年女性科研人员的培训教育计划和激励措施。

4.缺乏针对女性科研发展关键期的激励政策。

高校科研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分层现象,女性层次结构和科研产出偏低,从事尖端研究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社会学者景怀斌和赵兰香研究发现,高校女性科研人员在特殊年龄阶段,尤其是刚刚进入婚姻家庭生活的时期,更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关键期。在此关键期,她们主观价值取向悄然发生着微妙变化,事业的目标定位和成就动机都会下降,阻碍她们向高层次发展。同时,女性在这一时期感知环境影响比男性更敏感。因此,针对高校女性科研发展关键期的激励措施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遗憾的是女性关键期主观价值的微妙变化并没有引起高校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也缺乏针对高校女性关键期的激励措施。

二、阻碍高校女性科研人员发展的因素

1.阻碍高校女性科研人员发展的社会因素。

由于生育养育子女的使命和社会家庭角色的格局的影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在科研上的精力投入与男性无法比拟。同济大学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2小时以上”的女教师有64.5%,男教师只有35.5%。湖北问卷调查显示,有48.8%的女性每天要花2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男性为此所花的时间仅为女性的25.1%。新疆高校女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2.7%的女教师业余时间多用于做家务。社会分工格局、婚姻家庭角色,羁绊着女性在时间和精力上对事业发展的投入。

2.阻碍高校女性科研人员发展的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女性生理结构特点决定了女性比男性更感性且较少理性,抽象思维能力较薄弱,客观上导致了女性科研人员在研究成果方面比男性明显更少。女性未能像男性那样较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因而女性在科学知识的宽度、深度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心理因素中性别意识往往导致女性成就动机偏低。社会学者景怀斌研究发现,中国女性的成就动机普遍低于男性,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成就动机显著低于相应水平的男性[5]。高校女性在经历结婚生子的特殊心理过程后,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依附心理,更愿意选择轻松的生活,对事业的追求精神被逐步淡化。这种强化性别意识、降低自身要求的结果,必然阻碍了她们科研事业的发展。

3.同行评议中隐性性别歧视阻碍高校女性科研人员发展。

同行评议用于科研活动的所有评价环节,包括学位和职称评定、项目资助申请、期刊论文审稿、研究机构的评价等。可以说,同行专家充当“仲裁人”的角色,他们决定着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学术命运。由于同行评议的“仲裁人”受其个人阅历、个人信仰、不同社会文化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难免产生各种偏见和缺陷,特别是性别偏见。为此,社会学家曾进行过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同行评议过程中,女性“仲裁人”也跟男性一样,更倾向于选择男性,而非像过去认为的那样,如果存在性别歧视问题,那么一定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

三、建立高校女性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的探索

1.建立符合女性特点的绩效激励机制。

高校决策层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既体现人文关怀、符合女性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和适合各层次女性科研发展的考评制度,并将之视为可促进高校科研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女性科研人员往往要肩负家庭、教学和科研多重任务,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兼顾各方面工作,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最终往往在科研上难以取得明显成果。因此,建议在现有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女性特点和各自专长、不同的岗位性质及个人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考量,制定有利于发挥她们各种创新能力的考核规则和标准,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一方面,实行弹性管理,让一部分女教师以教学为主,在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中适当降低对其科研能力的要求。对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则相应降低对其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减轻他们其他方面的工作负担,使其能安心在各自岗位上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6]。另一方面,制定女性突出成果奖励条例和设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标准,鼓励女性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突出成果,使优秀人才和大师级人才脱颖而出。

2.加强对青年女性培训激励和目标激励。

目前在我国高校科研领域,一方面青年教师呈现“女性化”倾向,另一方面女性层次结构和科研产出偏低。由于青年女性科研人员正处于科研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高校应加强对青年女性的教育、培训激励并建立长远的目标激励。笔者建议,①可定期组织、举办各种有利于女性科研人才成长的培训课程、讲座、研讨会等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她们的科研兴趣和动力,使她们拥有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②构建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吸纳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科研能力强、技能互补的青年女性科研人员加入,使青年女性成员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和成长。③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个人特长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在目标实施各阶段进行考核。这样不仅可以使她们逐步确立科研发展方向,还可以激发她们追求新目标的责任和热情[7]。

3.制定针对女性科研发展关键期的激励措施。

许多发达国家相继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期待更多女性重新回到科研领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我国高校也应该出台一系列专门针对女性科研发展关键期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激励措施。如,①放宽女性的年限,让女性在安心度过生育养育子女的最困难时期后重新回到科研事业发展中。②处于科研发展关键期的女性常常在各种限额申报评审中处于劣势,为此,建议实行“同等条件下特殊年龄段的女性优先”的政策。这样不仅可以优化科研人员的性别结构,还可以树立榜样,调动更多女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③予以经费补贴和社会资源帮助,减轻家庭负担等,使她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事业,做到家庭、事业两不误。

4.营造公平的激励氛围。

首先,高校管理层应坚持公平原则,重视当前高校科研人员性别比例的变化,注重培养女性科研人员,做到机会均等。平等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方式,它有助于环境和谐和科研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其次,在各种评审活动中,一方面要求教育评审专家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严格执行公平原则;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增加女性参与的比例,激励更多的女性科研人员主动积极地申报各种奖项、项目、晋升等。最后,要保证各个环节的公平性,还要树立典型和标兵。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具有广泛的号召效应。

参考文献:

[1]施远涛,陈雪玲.性别差异视角下女性科技人员科研产出之谜探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2):60-65.

[2]章梅芳,刘兵,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6-11.

[3]张非非,同行评议中性别歧视问题研究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8-72.

[5]景怀斌.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1995(3):180-182.

篇9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专业特点 分析研究

高校的体育教育是高校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生进行工作之前在学校教育阶段最后一个正规的体育课学习。因此研究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着重以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特点为研究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文化素质、前沿性、创新性、隐藏性、几个方面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才能提供参考,为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查阅有关高校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等方面的著作,为本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等进行访谈,了解了所调查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特点的相关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特点

高校教师队伍始终是高学历聚集的地方,具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随着教育层次的越来越高,高校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目前高校的主流群体队伍主要是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些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主流。高校体育教师都是文化水平较高的[2],他们有着较好的教育经历。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主要都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具体专业有关,他们自身的专业有运动训练方面的且有这着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专业技能过硬。有的是体育教育方面的,这一部分虽然专业技术方面和运动训练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但在文化理论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高校的体育教师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教育和考核后所从事体育方面工作的老师,他们自身具有专业的特点。

(二)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所具有的文化程度和其他学科相比,文化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说,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就不高。高校体育教师也都是经过高等教育过来的,他们有着好的教育经历,他们的素质也是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学术思想受教育者观点品德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素质是经过环境的影响与熏陶,积淀下来的内涵,展现出来的气质。

(三)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前沿性

高校是我国科研的前沿阵地,高校的老师始终是科研的承担着[3]。现在高校的评价体系中有着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标准中是和科研能力挂钩的,体育教师的职称、住房、薪金等这些现实的东西明白的和科研能力相关联,这些因素不得不让高校的体育教师努力的进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前沿性。

(四)高校体育教师集TTCR于一身

所谓TTCR模式是指教学(teaching)训练(training)竞赛(competition)和科研(research)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带队训练的经验、参与各式各样竞赛和科研的经历,这些都使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研竞争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集TTCR于一身。

(五)高校体育教师具有隐藏性

高校体育教师就是一个生产者,并且还是精神的生产者[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反应教学结果的唯一凭证。体育教师为教学所做出的努力不是立竿见影所表现出来,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个长期的过程。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方面显示出很有特色很有特点。2.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有其他素质方面的能力,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师的内在修养水平。3.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素质方面,随着体育教师在岗位上慢慢适应教学环境,他们的教学模式也会越来越单一,思维模式越固定。这就需要高校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必要的时间进行文化素质方面的进修学习。4.高校体育阵地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进行研究科研的场所。每位教师就是一位研究者,他们是我国体育事业研究成果的出品人。5.高校体育教师所做的工作是伟大的,他们的功绩不会一下子显现出来,需要时间的积淀,在不久后他们的努力就会得到结果。

(二)建议

1.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在技术技能方面继续深入的学习,专业上不断地训练。2.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不但在专业技能技术上有着更专业的特点,还要在专业素质上,高校体育教师也要继而进行在深入的学习。有着继续再教育的机会,不失时机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3.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步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在学习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对文化素质进行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集TTCR于一身的体育教育工作者。4.高校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的前沿性,需要教师们不断地进行潜心的研究,这样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好的成果,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5.高校的体育教育者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不能只是靠着已有的经验研究,要有发现新事物的事业,进行对新事物的创新研究。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创造,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武燕.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角色体育特征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06.

篇10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专利申请也随之大幅增长,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逐渐加入了专利申请行列。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的特点,提出一些申请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供大家参考。

1 正文

专利申请要符合专利法和专利实施细则的规定才能被授予专利权。主要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的撰写特点探讨“新颖性和创造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科研或工程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科研成果的方式有多种,如撰写并、撰写书籍著作、申请专利等,然而申请人和发明人往往并不了解专利的特点,通常自己发表了论文之后再从论文中整理出科研成果进行专利的申请。

根据专利法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规定,专利申请是以申请日为界来进行审查的。所以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不能晚于发明人发表的论文日期,否则发明人自己的论文就破坏了本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或创

造性。

例如申请人或发明人为“张三”的高校专利申请,申请日为2010年05月01日,经过检索发现张三有两篇和该专利内容相同或类似的中文和英文论文,中文论文的出版日为2010年04月30日或以前,英文论文的出版日为2010年05月01日或以后,详见表1。

张三发表的中文论文由于日期在专利申请日之前所以能影响该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或创造性,而张三发表的英文论文由于日期和专利申请的申请日相同或在申请日之后,所以该英文论文不能影响该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也就是说,申请人或发明人就同一科研成果既想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同时又想,那么申请人或发明人必须在发表的日之前(含日)进行专利申请,即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必须在发表的日之前、或与发表日为同一天。

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来说,除了申请人或发明人发表的论文以外,还应避免与申请人或发明人相关人员发表的论文。因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常都会有导师带领学生对课题进行研究,甚至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会有导师和相关研究人员参与进来或者对类似的课题进行研究。

针对相关人员所发表的论文,申请人或发明人在进行专利申请前,应该充分检索,查看将要申请的专利是否早已被同行的论文所公开发表。

可通过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IEEE、ISI Web、学术google等方式检索相关的国内外论文。最常用的检索方式是通过申请人或发明人人名(包括中英文人名)、关键词等进行检索,查看是否早已有类似的。

检索到类似的论文,即使申请人或发明人、相关人员发表的论文日期均在专利申请之后(含申请日),也要注意相关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可追踪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看是否有参考文献能满足日期的要求从而破坏本申请的新颖性或创造性。

其中,通过申请人或发明人人名进行检索,由于人名有多种英文撰写方式,包含姓名的英文全拼和英文缩写。

姓名的英文全拼分和英文缩写都同样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种是名在前姓在后。而姓名的英文缩写的上述两种情况分别包含三种情况:一是姓名为全拼名为缩写,二是姓和名均为缩写,三是名缩写为一个,请见表2。

所以除了自己发表的论文外,检索是否有相关论文存在,在进行检索时要结合人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人名时尤其要注意英文人名的不同写法,避免漏检。

总之,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常都以撰写论文为主,申请人和发明人在申请专利之前,应当弄清楚专利申请的申请日的含义,避免相关在申请日之前,以及进行类似论文的参考文献的

追踪。

2 结语

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有着自己独特的撰写特点,主要针对检索方面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规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提出建议。随着专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期待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11

一、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的内涵、特点

1.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的内涵

科技查新是一项集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于一体的信息咨询工作,是运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等手段,对某一领域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比分析,对待查的科研立项或科研成果或专题、专利的新颖性做出基于文献对比性结论的过程。开展科技查新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一步,也是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最佳切入点。

2.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具有广泛性、权威性、规范性、专业性的特点。

2.1查新内容广泛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科研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科技查新在科研中的作用。在当下,高校科技查新站不仅要面临本校师生科技查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社会科研机构也向他们提出了科技查新要求。所以,高校科技查新站不但要面临数量庞大的查新要求,查新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科研的进步,更多新领域、更多交叉学科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科技查新人员不但要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也要不断补充新知识,认识新领域,在文献检索分析时对查新内容给予准确的判断,客观公正的做出查新结论。

2.2查新手段权威性

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是以查新报告的形式对查新内容做出客观结论的,通过对查新内容文献检索,判断其创新点是否已具有文献报告,从而对其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做出客观判断。由于科技查新具有评价性,所以科技查新单位必须获得国家批准资质的基础上才能从事这份工作。查新单位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科技查新业务规范,对查新内容做出科学的判断,完成科技查新报告,并由查新人员、审核人员签字,加盖查新机构公章。所以,一份完整的查新报告,无论在课题的申报,还是在成果的鉴定等科研过程中,都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2.3查新流程规范性

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具有规范的流程,查新报告具有特定的、固定的撰写格式。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教育部、科技部的规定实施。教育部、科技部在《科技查新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查新工作的流程:查新委托和受理、检索准备、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和途径、查找、完成查新报告、提交查新报告、文件归档。科技查新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本规范实施查新工作。

2.4查新人员专业性

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人员的选用必须按照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要求,不但具有基本的道德素质,如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等,还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人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较宽的知识覆盖面,熟悉查新判断、分析的原则与要点,能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与综合提炼,具备查新能力。必须接受国家有关查新的正规培训,具备查新资格,具有一定的学历水平。

二、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与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方面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开展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另一方面,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促进高校教学的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的发展越来越快,高校教材的编撰更新速度远远滞后于知识发展速度。为了向学生提供新颖的、较为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高校教师应关注科所属学科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导学生汲取最新的知识。特别是在硕博研究生教学培养中,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站依据学科领域的特点,不断地向培养导师、任课教师提供最新的知识动态与科研动态,使高校培养的学生更能接触学术前沿。

2.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科研创新

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在高校科研管理与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学院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保证。

2.1通过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高校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

当前,科技查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课题申报查新、课题成果鉴定查新、成果报奖查新以及专利申请查新。

课题申报查新是课题申报者在准备一项课题研究之前对本课题做的研究,它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历史、阶段性成果、研究现状、研究趋势等。研究者要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深入的探求,这样新课题才有生命力。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科研人员掌握全面的学术信息,避免重复学术研究,节约科研成本。

课题成果鉴定查新是指课题完成后对课题结项成果的查新,它是课题评审专家对课题评审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课题验收专家对课题成果做出科学的鉴定,从而保证了科研的严肃性、权威性。引导科研工作者认真对待科研工作,杜绝了学术的造假腐败。

作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对课题立项查新与成果查新的统计分析,可以有效掌握高校科研动态与方向,了解学校科研优势与不足,对于引导学校科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2通过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科研人员能掌握最新的科研信息,并能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意识

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立项查新中,其重要作用还体现在科研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站不但有数量巨大的纸质资源,而且具有丰富的电子资源。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很多高校无论是纸质馆藏量还是数字资源量都空前提高,部分高校的数据库达几百个。高校图书馆不仅在资源建设上有所提高,在观念上也不断提升服务理念,由过去被动咨询式服务向主动推送式服务转变。在过去经常有这样一些难题困扰科研人员,一个新课题,自己立项的时候还是一个新课题,等到课题结项查新的时候发现类似的课题已经结项了很多,并且内容大同小异,白白浪费了科研人员的精力,浪费了科研资源。图书馆科技查新人员推出主动服务之后,对科研课题会采取“跟踪服务,推送服务”,查新人员会主动关注本课题的最新进展,及时的向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科研动态,使科研人员及时调整课题重点与方向,把课题重点转向课题的真空领域。

在科技查新人员“跟踪服务,推送服务”的全新理念影响下,科研人员更能注重信息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在科研过程中,科技查新人员不断向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科研动态,科研人员根据最新科研动态开阔了眼界,并根据最新科研动态调整科研方向,随着查新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深入交流与了解,科研人员也由被动的接受查新向主动查新转变,主动参与查新过程,科研人员的信息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篇12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国防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Key words: university research;defense projects;quality assuranc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57-02

――――――――――――

作者简介:何树先(1972-),男,山东海阳人,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军工产品质量管理,高温合金精密铸造。

1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世界新军事理念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军事装备建设的持续发展,多种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任务逐步增加,各大高校利用自身学术优势,承担了部分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或分系统的预先研究、研发以及小批量生产任务,在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企业的科研力量相比,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企业或专职科研机构无法企及的优势,如财务风险小、拥有众多专业人才和相对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等。但是,高校的国防科研体系中也存在诸多矛盾,如管理体制相对松散,质量保证体系不严谨等。

2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难点

GJB9001B-2009标准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和专职科研机构,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与GJB9001B-2009的结合尚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与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管理、资源整合以及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

2.1 资源整合难度大 大学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型,学习科目多,资源覆盖面广,大部分人员、设施分布于在其所属的各类二级机构,少数跨校联合的科研项目涉及到的学科和科研人员更加宽泛。因此在GJB9001B-2009标准范围内整合自身有效的资源优势,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资源整合对于国防科研的质量保障体系来说是顶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 组织机构设置 高校的最高管理者往往由校长担任,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作为管理者代表,从组织结构来说,往下是负责人、财、物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具体的项目组则分布在各院系。科研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更多承担的是服务职能,在管理方面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有着明显不同,这些对于贯彻GJB9001相关标准来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

2.3 过程管理繁琐 科研项目的立项、检查、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一直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点内容,项目组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因此,科研项目的质量等级主要取决于项目研发者的质量观念。企业对科研项目的监管都很严谨,但是现阶段高校的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严谨的程度远不及企业的质量监管水平。受“重申报、轻过程”思想观念的束缚,高校科研项目工作往往不重视管理流程,质量管理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系如空中楼阁浮于形式,缺少实质的行动。

2.4 人力因素复杂 能者多劳是高校在科研工作者的一大特点,在众多高校中,一般由具有专业水准的高素质的科研工作者承担大部分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国防科研的任务节点紧,质量要求精细,全程可追溯,对保密要求相当严格。鉴于此,当前高校从事国防项目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笼络高精尖人才参与国防项目的研究。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也是现阶段高校科研的一大特色,但这也增加了科研成员的不稳定性。

2.5 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单一的科研生产的特点是其科研方向和工作任务复杂多样。高校可以从多个方向着手进行多个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如科研项目的类别就涵盖了基础研究、原理样机研制和应用研究等多个专业类别,广泛的研究领域也意味着在确保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要承担更为繁重的科研任务。

3 提高高校国防科研质量的措施

高校与企业在科研方面各具特色,根据其不同特点,结合高校现实条件,在深刻领会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质量管理的方法途径,维护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为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在高校科研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着重强调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3.1 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建立质量管理相关法规 教学与科研实践齐抓并举是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管理者首先要落实工作场所,配备科技人员。对于科研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设施的配备,高校应该体现出不同于企业等社会科研机构特点。高校自身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特殊性决定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只能独辟蹊径,切不可全部效仿企业或研究机构,甚至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管理经验。高校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只能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逐步完善。加强军工及其背景工程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研发质量,做好保密工作。在质量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基于高校实际,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将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流程体现在管理制度上。

3.2 广泛培养质量管理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高校推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科研生产模式,这就决定其无法对质量管理和保密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高校可以利用教、研结合的优势,培养通晓科研与质量管理的人才。准确把握科研课题的研究现状,通过“点带面”的形式实施质量管理,使校内科研成员深刻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途径,促使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工作,逐步总结出管理规律,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3.3 重点借鉴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质量管理 国军标GJB9001B-2009以等同采用国标为基础,增设了军品的特殊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多个科研领域,同时能满足多个专业领域科研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但是由于类别的差异,每一类科研产品也都其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和侧重点,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管理要求分类管理高校所承担的基础研究、预研、应用研究、产品研制和型号小批量生产等项目,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突出重点,缩减流程;根据质量管理办法来管理应用基础类研究项目,坚持质量管理中的应有节点,可重点对文档化要求且适当简略。

3.4 优化重组资源,局部实现科研生产过程集中管控

高校中资源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高校的科研专业琳琅满目,各专业领域之间一般跨度较大,研制过程差异很大,均采用小批量生产模式生产科研产品,即使是实物产品形式的工程研制项目,也只是进行样机生产或新产品试制,多方参与管理、资源重复投入的情况屡有发生。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资源管理”对人员、基础设施、科研设备、工作环境等的规定,对批生产任务和产品试制、样机生产的项目,尽量将科研资源专用、通用,进行集中管控。

4 结束语

当前,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国防科研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构件方面的研究尚未成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现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将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而得以优化,并有望突破管理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国防科研力量作为当前国内科研界的一部分,必将为推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高校科研管理者应该正视管理中的不足,不断强化自身优势,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切实推进高校国防科研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为高校服务国防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