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时间:2023-02-09 16:32: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相对原子质量

篇1

硝酸为分子,没有相对原子质量,应该为相对分子质量。硝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由一个氢原子,一个氮原子,三个氧原子的原子质量组成,总和为63。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属于一元无机强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在有机化学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或镪水。所属的危险符号是O(氧化剂)与C(腐蚀品) 。硝酸的酸酐是五氧化二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负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负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硫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负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为30.27,所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27。

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无嗅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称做硫磺。在自然界中它经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1539。al为银白色轻金属,有延性和展性。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

原子质量分为绝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绝对质量指的是1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也可以叫做原子的绝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氢相对原子质量是1。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是无色无味无臭,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氢气(H2)最早于16世纪初被人工合成,当时用的方法是将金属置于强酸中。1766~81年,亨利·卡文迪许发现氢气是一种与以往所发现气体不同的另一种气体,在燃烧时产生水,这一性质也决定了拉丁语"hydrogenium"这个名字("生成水的物质"之意)。常温常压下,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气体。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红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取31。

磷:第15号化学元素,符号P。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磷还是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1 引言

自1919年质谱仪出现并经过不断改进,利用质谱仪已能精确测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但在质谱法之前,多采用化学法。目前大学化学实验教材中有关于化学法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所用的方法为置换法。原理如下:

利用气体方程可求出氢气的物质的量,进而可计算出镁的摩尔质量,从而也就求得了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得到实验所用的仪器有量气管、小试管、漏斗、铁支持台。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许多教学人员进行了探索。如高宗华等人通过改变连接管的长度来改变体系中的空气的量,得出了体系中空气量越少,数据越准确的结论;高宗华、范云霞等人还对镁条的用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镁条的用量应适量(24―28 mg,40―45 mg)的结论;郭士城等将原实验装置中的小试管改为离心管,将三角漏斗改为干燥管,使操作尤其是调水平环节更为方便,减小了人为误差。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刘晟波、虞春妹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法――排液称重量气法,该方法是在细口瓶内盛满稀硫酸,迅速将缠绕镁条的带橡皮塞的玻璃管插入细口瓶中,此时镁条上产生的细小气泡缓慢上升,在氢气上升到瓶口以前就盖严瓶塞,并保证瓶塞处无空气此方法隔绝空气,反应生成的氢气上升至反应容器顶部,从而将部分反应液从导管中排出,对排出液进行称量即可计算出气体的体积。最后通过排液称重量气计算出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求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此方法易于恒温,且此方法能克服操作、空气、温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且镁的用量对实验也无较大影响。排液称重量气法在做测镁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室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将缠绕镁条的带橡皮塞的玻璃管插入细口瓶中要在气泡上升到瓶口以前盖严瓶塞,若操作不慎容易使气泡逸出,且要测反应后液面的高度、称量细口瓶及带橡皮塞的玻璃管的质量,计算稀硫酸的密度、细口瓶的容积等,计算过程相对繁琐复杂。因此在称重法的基础上,我们简化了操作过程,只需测定出反应液体的体积变化,由镁条的质量,求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此方法操作更加简单,计算容易,能克服操作、温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且镁的用量对实验也无较大影响。

2 实验部分

2.1试剂、材料及仪器

2.1.1试剂

浓硫酸及镁带均为分析纯。

2.1.2材料

砂皮纸、打孔器、橡皮塞、细口瓶(125 mL)、烧杯(100 mL)

温度计(0―100 0C)、移液管(刻度,10 ml)、容量瓶(100mL)。

2.1.3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FA1004型,精度0.1 mg

气压计,YP-1型,精度0.01 kPa

3 结果与讨论

3.1实验结果

实验时选取不同质量的镁条,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在气压、反应温度等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3.2影响实验误差的因素分析及讨论

3.2.1系统误差

3.2.2操作误差

(1)体系中“死体积”带来的误差。

在反应装置中空气占据的体积(即死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文献[3]和[6]的作者通过实验进行了讨论:“设反应前的“死体积”为40 m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反应生成的氢气将水蒸气带出,水蒸气向死体积扩散,反应后“死体积”为40.58mL。测量时,将多出的0.58 mL计入氢气的体积,相对误差约为1.5%”。减小“死体积”,此项误差减小;完全排除“死体积”,则消除此项误差。文献[3]通过实验验证了此结论。本试验中所用有移液管为10 mL规格,则相对误差减小至0.4%。

溶解空气也会造成“死体积”增大。故在使用酸液之前应驱赶溶解的空气。(2)反应温度的影响

由表1的实验结果看出,在室温为298-299K时实验误差相对较小。

(3)反应液体体积的影响。

镁与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液较少时,温度升高较大,温度升高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也增大,从而测量体积增大,造成负误差。在本实验中,4-6 mg镁浸在100 ml左右的稀酸中,反应时间约为10s,产生的反应热很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波动

3.3实验结果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气体排液体积法测镁相对原子质量实验的平均误差为2.26%,与理论分析值(≤1.12%)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镁条量较小,一般都在4~6 mg之间,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本身也比较小(8 ml左右),但是在实验装置中,死体积相对较大,因此导致实验结果与标准值以及平均误差与理论分析值有一定的偏差。实验中镁的质量变化时对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的影响不大。

4.新方法的优缺点

(1)气体排液体积法测镁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采用细口瓶和移液管作为反应器,结构简单。

(2)反应产生的氢气使反应液在移液管中的液面上升,可以直接读取氢气排出的液体体积(即:氢气的体积),避开调节液面的过程,操作更加容易。

(3)反应时气体无压缩、膨胀的调节过程,确保水蒸气是饱和的,因而体积计量比较准确。

(4)此方法选取的仪器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所以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反应。例如:Zn与稀硫酸反应测Zn的相对原子质量。

(5)气体排液体积法是直接从移液管中读取氢气的体积,简化了实验过程,同时也减小了计算量。

虽然有上述优点,但气体排液体积法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消除反应体系中空气所占体积(即:死体积)的影响,因此是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相比,有一定的误差。

5 结论

气体排液体积法具有仪器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计算量少等特点。可选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

参考文献:

[1]蒋碧如,潘润身.无机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高宗华,沈云修,付彩霞等. 置换法测定镁相对原子质量的最佳实验条件.滨州医学院学报,2002,25(2):158.

[4]范云霞. 置换法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最佳实验条件的探讨.化学教育,2000(11):38.

篇7

一个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个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不过两者可看为近似相等。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2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他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由于重量和质量是相同的概念,因此虽然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I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0447。

53号元素碘属于周期系ⅦA族元素,元素符号为I。1811年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首次发现单质碘。单质碘呈紫黑色晶体,易升华。有毒性和腐蚀性。碘单质遇淀粉会变蓝色。主要用于制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合物等。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mg,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至30mg/kg。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钾的原子量是39.0983,是一种银白色的软质金属,蜡状,可来用小刀切割,熔沸点自低,密度比水小,化学性质极度活泼,是IA族的元素之一,属于碱金属。

钾在自然界没有单质形态存在,钾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中国科学家在命名回此元素时,因其活泼性在当时已知的金属中居首位,故用金字旁加上表示首位的甲字而造出钾这个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拓展型课程《化学》(试验本)p.7指出“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同位素35Cl和37Cl,它们的丰度分别为75.77%和24.23%,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4.969和36.966。”

根据质子的相对质量1.0072,中子的相对质量1.0086。在忽略电子质量的情况下,35Cl相对原子质量应为35.2772。为什么计算结果与35Cl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4.969不相符合呢?为什么35Cl相对原子质量小于其质量数呢?

这是一位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小于其质量数。那么,是不是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都小于其质量数呢?

2 质量亏损

已知原子核由质子(p)和中子(n)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nucleo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用Z表示,原子核的质量数用A表示,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为(A-Z)。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的原子核的质量总是比组成该原子核的全部核子的质量总和要小些。

Δm=Z・mp+(A-Z)・mn-mz,A>0

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质量总和与原子核的质量之间的这种质量差Δm,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mass defect)。

为什么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有质量亏损呢?我们一起来分析核子间的相互作用:质子和中子都有质量,有质量就有万有引力。然而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是那么的微小,所以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微不足道的。由电磁相互作用所造成的质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要比万有引力强1037倍,这将使原子核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各种稳定同位素的原子核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质子不仅没有随便飞出核外,相反地还和中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核子间必定还有另外一种远比电磁力强得多的吸引力。由于中子不带电荷,因此这种“力”必定不同于电磁相互作用力,当然更不同于微小的万有引力。它被称为“核力”,比电磁相互作用强130倍左右,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作用力。万有引力和电磁力都是长程相互作用力,而核力是短程力,随着核子间距离增加,核力将迅速减弱,一旦超出核半径,核力就很快下降到零。原子核正是依靠核力将核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当核子间处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时,相互吸引而彼此靠近,与此同时,因势能变小而释放能量。孤立核子组成原子核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binding energy)结合能越大,表示这个核结合得越牢固。

质量和能量是物质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任何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必然与一定的能量相联系。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

E=mc2

定量表示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这就是说,如果物质的质量改变了,那么它相应的能量也会发生改变。同样,任何有能量变化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质量的变化。可见,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能量必然导致原子核质量的亏损。因此, H以外,所有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小于其质量数。

3核能利用的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质量亏损不仅是核化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而且还涉及核能利用的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的质量数(即核子数)的比值称为“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不同的原子核有不同的平均结合能,其数值可相差好几倍。如果以质量数为横坐标,对应的平均结合能为纵坐标,便可得到核的平均结合能曲线。(见图1)

由单个核子所组成的氢核(一个质子),其结合能为零。质量数低于20的核,它们的平均结合能变化比较复杂,并出现了几个峰值。其中氦、碳、氮和氧的平均结合能峰值分别为7.08、7.69、7.48和7.98兆电子伏。随着质量数的增加,在40-100之间的最大平均结合能约为8.6兆电子伏。当质量数再增大时其平均结合能又逐渐下降,直到铀核以后降为7.6兆电子伏左右。这就是说,质量数为中等数值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较大;而质量数较小的轻核区,或质量数较大的重核区,核子的平均结合能都较小。

重原子核的分裂现象称为核裂变,该现象是哈恩O.Hahn和斯特拉斯曼F.Strassman于1938年首次发现。他们用中子轰击铀靶时,发现铀核俘获中子后会分裂成质量差不多的两块碎片,同时放出数个中子和巨大的能量。裂变前铀核的平均结合能为7.6MeV,而裂变后的中等核,其平均结合能为8.6 MeV,两者相差1.0MeV。铀核有235个核子,扣除释放出数个中子的能量后,即可得200MeV左右的裂变能。可见重核裂变会释放出很大的能量,这就是反应堆和原子弹研制的理论基础。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较稳定的核的过程称为核聚变。太阳质量的73%是氢,26%是氦,其他元素只有1%,太阳能量最基本的来源就是氢聚变成氦的反应。太阳中的总聚变反应可简写成:

篇11

>> 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现在和未来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知识和考点剖析 老婆的“元素周期表”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个数的确定方法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考点透视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命名お 117号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新成员 点击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核心考点 巧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规律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点探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教学オ 元素周期表学习化学的照明灯 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体悟化学哲学 多媒体巧用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中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命题分析 试论元素周期表的艺术审美性 “探究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的创新教学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112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中国科技术语,2011(5).

[5] 张青莲.原子量的测定和修订.化学通报,1986(10).

[6] Michael E.Wieser,Tyler B.Coplen.Atomic weights of the elements 2009(IUPAC Technical Report).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2011(2).

[7] 钱秋宇.化学元素的原子量.大学化学,2011(6).

[8] 张青莲.漫谈原子量的质谱法测定.大学化学,1995(6).

篇12

Grossman(2004)在已有的基础上添加了 “特殊项目报告频率”,使衡量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指标更为完善;Sun(2005)验证了高质量会计信息有利于资本分配效率的提高以及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投资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Habib(2008)直接通过建立Wurgler模型,结果表明财务信息透明度与资本配置效率成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钱馨、潘爱玲(2010)研究在我国目前制度环境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能够使得公司的企业投资决策水平提高;马其凯(2013)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企业投资过度的行为;黄政、吴国萍(2014)实证检验在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均显示信息透明度与资本配置效率成显著正相关; 然而,丁丽(2012)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得,国内外学者对于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关系的研究成果并未达成一致。同时大多数研究只是基于广泛的市场研究,根据已有的模型展开实证检验。为此,本文将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即从政府干预程度、法律保护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的影响。

二、制度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及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分析

(一)制度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及资源配置的内涵

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其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信息以财务报告作为载体,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全面反映,是关系到企业投资者利益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配置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是要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达到基本的平衡,整个社会的供求实现大致均衡;二是要达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使得资源最大程度的得到运用,避免浪费资源。

(二)基于我国制度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

在有效市场条件下,证券价格能及时反映出企业的信息。尤其在强式有效市场下,任何人都没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会计信息质量低使得弱式有效市场的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高使得强式有效市场得以存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提高市场有效性、建立正确的价格机制、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股价合理彰显企业的价值,最终有利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相反,低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反而会给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此外,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各地区的政府干预程度、法律保护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都存在差距,是必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我国制度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严重的问题,有些是很难被一般投资者所识别的。这些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反映在企业的股价中,使得价格偏离企业的真实价值,也就是说企业虽然募集的资本可能很多,但是这类企业实质上会计信息质量低,并且经营成果差,甚至有面临濒临破产的可能,从而造成了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第一个假设。

H1: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成正相关关系

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地方,市场发挥着主动调节的作用,迫使业绩较差的企业做出调整,加强企业的管理及经营,披露更加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市场健康快速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各省市处于不同的发展程度,政府对其市场的干预程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本文提出了第二个假设。

H2:政府干预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有促进作用

法律保护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各个群体的保护力度得到加强,从而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质量逐渐提高,提高该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第三个假设。

H3:法律保护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有促进作用

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各种机制逐渐健全,信息不对称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投资者对于该地区企业的投资信心比较足,有利于该地区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基于此,本文提出第四个假设。

H4:市场化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有促进作用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研究基于我国制度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本文选取2013年沪市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样本进行了筛选,具体如下:(1)剔除ST和PT公司;(2)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3)剔除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中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本文共选取761家样本公司,实证研究所采用的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和指标主要来源于锐思数据库,部分数据通过相关网站收集并通过手工处理。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设计

(1)因变量。本文选择了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额(FIN)作为模型因变量。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筹资金额越多,说明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

(2)自变量。本文选用盈余质量来代替会计信息质量,通过修正的琼斯模型来实现。

应计利润总额:TAi,t=NIi,t-CFOi,t(1)。TA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的总应计利润,NI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的净利润,CFO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i,t:

=α()+β()+?()+εit(2)

NDAi,t=α()+β()+?()(3)

其中,A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的期末总资产,ΔREV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比第t-1期增加的营业收入额,FA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的固定资产总额,NDA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ΔAR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比第t-1期增加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DAi,t =-NDAi,t(4)。注意的是,对取绝对值,并且以DAi,t来表示会计信息质量,它的数值越低则说明会计信息质量越好。此外,本文采用政府干预程度、法律保护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衡量我国的制度环境的不同。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2)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v)、盈利能力(Roe)、股权集中度(CR10)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公司的规模是以公司总资产的对数得到的结果,盈利能力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盈利能力的替代变量。

模型设计。设计研究模型如下:

FIN=?1+?2DAi,t+?3Size+?4Lv+?5

Roe+?6CR10(1)

FIN=?1+?2DAi,tGov+?3Size+?4Lv+?5

Roe+?6CR10(2)

FIN=?1+?2DAi,tLaw+?3Size+?4Lv+?5

Roe+?6CR10(3)

FIN=?1+?2DAi,tMar+?3Size+?4Lv+?5

Roe+?6CR10(4)

其中,FIN是指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额;DAi,t是指企业第t年的会计信息质量;Gov是指政府干预程度;Law是指法律保护水平;Mar是指地区市场化程度;Size是指公司规模;Lv是指资产负债率;Roe是指盈利能力;CR10是指股权集中度。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筹资金额有很大的差距,说明企业筹资需求不同或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同,从而产生了筹资金额的不同。此外,DAi,t的值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披露不全或是信息披露失真的情况。而DAi,t*MAR、DAi,t*Law、DAi,t*Gov同样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但是波动的幅度相比于DAi,t本身的波动明显缩小,表明我国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对不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披露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的作用,由此可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对本文构建的(1)―(4)模型进行回归处理,得到表2。

由上述表2可以看出,对于上述四个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处理,其结果均通过了F检验,且其显著性sig值均小于0.05,说明模型总体上是成立的,通过了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模型(1)会计信息质量的系数正数,其对应的T值大于2,对应的显著性sig值小于0.05。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低,筹资金额反而越高,说明了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从而可以得出,会计信息质量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本文的假设1成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