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8 10:05: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

篇1

国内外各种不良网络文化内容的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深入,引发了很多问题。面对因上网而引发的各种问题,通过强制的办法使青少年拒绝网络是不切实际的,只能理性面对,对其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是网络信息时代对人才教育的要求。

一、网络文化和网络文化安全

网络文化指以网络为平台,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形式为表现形态,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产生影响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安全指网络文化中包含的各种信息内容的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文化内容(特别是多媒体内容)缺乏严格的监管和监控;二是对网络文化内容的消费缺乏正确的引导。

二、网络环境下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W络媒介素养是指儿童与青少年接近、分析、评估网络媒介和利用网络媒介创造信息的能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增强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提高其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的辨别、分析、解读、批判和利用能力。其核心是强调青少年要积极利用网络媒介,教会青少年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识别、树立起批判意识并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青少年是网络媒介的主要受众之一。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期,具有旺盛的知识欲求,强烈的好奇心,极强的模仿性,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是他们的道德信念和价值判断标准尚未成型,对外界的认知以及辨别能力也不够完善,这决定了未成年人极易被大众传媒所带来的负面信息、消极因素以及价值观念各异的信息所影响和浸染。这不仅会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和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甚至还会影响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网络文化安全视角下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

网络文化安全分为三层,即网络物质文化安全、网络制度文化安全和网络精神文化安全。从网络文化安全的角度来看,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积极构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预警平台和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文化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其管理对象趋于复杂化,而社会问题也趋于网络化,这给我国的网络文化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网络立法不够健全和完善,网络法规的可实施性不强,网络文化安全缺乏必要的检测和管理,使青少年深受网络文化负面价值的毒害,如“网瘾”、“网恋”、“网络孤独症”等。应将网络文化中的不健康内容采用技术手段过滤掉,给青少年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努力:2007年国家八部委在全国各网吧强制推行网络防沉迷系统,以挽救日益增多的网迷少年;2009年7月份工信部在全国正式推行“绿坝”软件,以屏蔽不良网络信息。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们在重视网络文化的弊端、抑制其负面影响的同时,还应看到网络文化的正面价值,使其发挥积极的功效。因此,要充分认识我国网络文化的特点、功能和发展趋势,建构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防范体系的政策建议,用于指导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政策法规建设、安全防范系统体系结构和系统平台的开发、网络文化监控系统的研制和网络文化安全预警平台的研发。

(2)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出台保护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管理,是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性保障。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24亿,同时《2011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指出,大约60%的网络游戏玩家是青少年。因此,要给青少年一片洁净的网络天空,首先应该从办网者做起,要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兴起网络文明之风。其次,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行为,使青少年在网络时代能够健康成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台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已迫在眉睫,并让其成为网络行为的一种硬性外在约束。但是要将这种外在约束促成青少年网络行为规范的内化,以形成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使青少年成为自觉维护网络社会文明的网络使用者,还需要借助网络管理的约束力,因此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还必须和网络管理相结合。

(3)利用多渠道加强网络文化安全教育,培养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国家和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大众传媒,而学校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积极宣传网路文化安全知识,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让网络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应具备计算机网络和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基本知识,对网络信息具有判断、筛选、解读的能力。因此网络文化安全教育的首要内容应是加强网络知识教育,让青少年掌握最基本的网络技术;其次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价值、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注意保持健康的网络心理和防止来自网络的威胁;三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特别是在中小学及大学课程中要设立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使广大公民在网络社会中能够遵纪守法和道德自律,同一切“黑客”和“黄、毒、赌”非法网民划清界限,进行坚决斗争。尤其要把网络技术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分析和解读能力,在利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4)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是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更应大力推广和普及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让媒介素养教育走进学校课堂。除此之外,还需要借助社会的各界力量辅以学校教育,如家庭、媒体和社会组织等。家庭方面要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最佳保护站。对于家长在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方面该做些什么,研究员卜卫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要树立适合儿童的计算机教育观念;不要怕孩子利用计算机玩电子游戏;要帮助孩子们利用计算机满足自己的特别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网上安全规则;指导孩子采用过滤软件;鼓励孩子使用作出安全承诺的网站;对孩子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判断信息、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利用媒体、社会组织,发挥其传承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功能,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和社会氛围,给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一个良好的导向。

当今时代网络环境复杂,树立网络文化安全意识,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提高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而了解网络文化和网络文化安全对青少年的影响,对开展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起着重要作用。这是网络时代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助于促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谷志远,梁俊娟,杨文阳.信息素养教育的网络文化安全视角.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5):21

篇2

我院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部署“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宣传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活动的目的,突出宣传的实效性和思想性,第一时间将活动要求部署到系部及相关单位,宣传活动有序开展。

一、活动开展

(一)主题班会

此次宣传周活动前期,多系在其主题班会上围绕“青少年网络安全”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图片、信息以及教师的讲解,体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学生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个别系部协定了《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了解了绿色上网的意义。其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组织了以“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主题班会,通过从上网的时间安排,在网上选择性地浏览信息,对虚拟网络中各种情况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如何对预防病毒等做了交流和讨论,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更好的利用网络促进我们学习的进步。中文系组织了“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班会。为帮助师生识别网络谣言、防范网络诈骗、远离网络犯罪做出警示,学前教育系在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期间举办“网络安全,你我同行警示案例展”活动。教育系开展了以“文明上网”为主题的校园演讲比赛,同学们积极准备,就存在的各种网络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收到良好效果。其他各系都有不同形式的班会及相关内容,如《如何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基本识别能力》、《如何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行为》、《青少年网瘾的危害》等。

(二)下发宣传手册

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懂得更多的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我院组织各系部印发近千余张的网络安全宣传知识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基本做到人手一份;教学楼楼道宣传栏做了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专栏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为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开了一个好头。

(三)组织知识竞赛

除了系部举办网络安全主题班会、发放网络安全材料以外,个别系部还在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后期组织进行了“网络安全”有奖知识竞赛。竞赛中,各专业学生展示了高超的知识能力和竞赛水平,广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掌握的较为扎实,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按照通知要求,大部分学生参加了网上竞赛答题活动,但由于网络不稳定,网站经常瘫痪等原因,部分学生未能顺利完成网上答题,或许有些可惜,同时也希望官方加强网站运行稳定度,让更多学生参与进答题活动。

篇3

9月17日至23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进一步推动网络安全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xx市妇联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活动主题,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一是线上通过市妇联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和相关活动情况的宣传推送。9月20日在“xx女性”微信公众号头条“想要上网安全?妇联有妙招!”的信息,同时要求各级妇联进行转发、推送。

二是深入村(社区)“妇女之家”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进社区活动。9月17日刊江办事处妇联主席朱喜玉在朱木桥社区“妇女之家”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向社区的妇女群众宣传讲解了网络安全知识。让广大妇女群众了解网络宣传知识和防护技能。

三是线下组织巾帼志愿者宣传网络安全知识。9月22日,巾帼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解答咨询等多种形式向过往居民宣传讲解。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妇女群众、青少年网络安全工作,为创建平安xx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4

移动终端技术的更新与广泛应用,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有智能终端设备,连上网络,新闻“触手可及”;不知道的“百度一下”!想了解什么;要查询什么;要购买什么……,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来实现。这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同时,智能终端泛在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危害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的,如果不能做出很好的应对,将严重影响孩子的个人素质及性格。

一、智能终端泛在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为了解智能终端广泛存在对小学生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作者以任职的教育区域内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总计走访14所学校,每校提问人数为20人,其中一、二年级为4人/年级,三到六年级为3人/年级,总计人数为280人。问题:你平时的作业中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你会怎么做?回答请教父母(哥哥、姐姐)的为20.2%,查找课本的为15.5%,其余的均选择电脑网络搜索或者移动设备网络搜索。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渐渐的开始脱离课本,脱离父母,养成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习惯。

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利用智能终端泛在化所产生的方便,学会利用网络逐渐的形成自身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对网络所产生的依赖性也在逐步增强。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搜索到的信息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小学生自身信息少,在甄别信息上容易出现错误,容易将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当成是正确知识。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和知识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是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又是认知水平发展的标志。知识已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中。如果经常性的使用这些自认为是知识的内容会对其自身形成很大的知识认知、识别错误,一旦形成就难以纠正。

(二)对小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

智能终端泛在化使得人们沟通方式更加丰富,网络语言随处可见。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语言,很多的时髦词汇都出自网络语言,大多通俗易懂,但,也有一些是无厘头的字词,其构成一般是同音字、近音字或者是一些词语歪解。而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认知阶段,很多字词都还不能认识、理解,当他们在网络中习惯性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后,生活中的语言则严重受到影响,特别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字文化精髓,将在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中被糟蹋的面目全非,这会让小学生在文字学习上产生混乱。使用时也会变得似是而非,语言组织也会存在一些偏差,非常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三)对小学生学习精力的影响

小学生处在为今后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的阶段,此阶段获取的各种知识是很重要。智能终端泛在化使各类媒体已文字、图像等多角度地向小学生传递各种信息,令小学生的精力更加分散。根据抽样调查显示,一周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的小学生达到56.78%,小学生上网时间随年级的增涨有上升的趋势。平常也发现,高年级的不少同学晚上十点还有人在班级群里聊天。这些现象都会给小学生学习精力造成影响。

(四)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

首先,智能终端泛在化背景下,使得小学生中“低头族”的大面积出现。其次,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大部分的语言、行为学习来自于模仿。智能终端泛在化背景下,带给了小学生更多的学习、模仿对象。特别是一些新闻及视频中的不正确的行为,给小学生一个很大的模仿平台。尤其是一些聊天、电影等软件中还会自动跳出不良新闻或者是一些猎奇的文章、视频,这无疑是火上浇油。

(五)对小学生在思想上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的形成阶段,思想的形成源于对客观事物发展的积累、吸收、转化。其中转化最为重要!转化的过程是对事物的再认识,再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再总结的结果,这个结果形成人的思想。个人思想形成的来源有很多途径,例如书本、电视、家长、老师、同学、网络等。由于小学生阅历不多,甄别信息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对网络的信息进行很高级别的过滤,因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就有了可乘之机,影响到小学生的思想形成。

以上几个方面是网络对小学生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影响,作为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做到防微杜渐。

二、预防智能终端泛在化对小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对策

针对以上影响,对授课学生进行长期观察与调查,提出以下削弱智能终端泛在化负面影响的措施。

(一)政府、网站备案机关、网站、社会携手净化网络空间

首先,网络的不良影响的最大的根源是不良信息的,这些信息大部分来自网站、游戏网站、猎奇网站。要削弱影响,处理这些网站需要政府、网站备案机关进行联手整治,查封不良网站,严惩幕后黑手。在还没能完全清除不良网站的阶段,政府应提供免费的不良信息过滤软件,让网络浏览更安全;另外,政府对网吧申请门槛应该严加把关,不让黑心网吧有机可乘,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彻底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其次,网站广告是不良信息阵地。网站所在公司对提出广告申请的内容及其公司或者单位进行严格审核,以网络文明及道德建设为核心,凡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不上线;另外,网站的建立需要虚拟空间挂靠、管理,虚拟空间管理公司应该在虚拟空间租赁时严格审核这些申请挂靠的网站,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不能挂靠。再次,政府、网站备案机关及网络警察形成联动机制,让不良信息无处可逃。在每个网站最下方设置 “网络110报警服务”、“网络警察”等按钮,通过点击这些按钮进行不良信息举报,或直接拨打举报电话。接到举报网络警察要及时查办,核实确已违法者给予相应惩罚。

(二)父母努力提升自我,完善家庭网络教育环境

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家庭环境的吸收非常惊人的。海绵对水的吸收是我们还能控制和想象的,而孩子的内心对环境的吸收,就是我们难以控制和想象的。因为环境中包含了很多信息是我们不能确切了解的,孩子的内心用哪种方式来吸收,更我们难以掌握和理解。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任何的教育都离不开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父母应该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为教育好孩子和自身提高进行一定的网络安全学习。家长可以严格控制好家庭中网络负面信息在孩子面前的流通;严格控制好孩子上网浏览的内容,安装不良信息过滤软件;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育活动

互联网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给予了小学生极大的遨游空间。鉴于此,很多学校开展了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任重而道远。所以,学校对校园网仍须严格监控,不让不良信息有机可乘,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干净的学习网络环境。学校在网络教育上也做出更多的行动。例如举行青少年网络文明学习、竞赛等等,还让孩子观看关于青少年因网络堕落的报道,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做网络安全宣传海报、举办网络安全教育班队会等等活动。

(四)社区发挥作用,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教育

现在社区的活动越来越多,家长、孩子们也经常会在社区进行活动,社区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能够协助政府和学校、家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一是社区进行网络安全宣传。首先,在社区的宣传栏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在社区发放网络安全宣传单;其次,开展家长和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讲座,为还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知道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但不懂得如何去做的家长提供帮助。二是社区要进行一些与网络安全教育有关的活动。社区可以与学校联合或者与社会联合,组织孩子们进行活动式的网络学习,小比赛,或者小游戏,让孩子们在学习、比赛、游戏中去认识、熟悉网络,更好的去利用、使用网络,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使用者。

(五)社会各界齐出力,方方面面来协助

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当社会不能很好的对网络使用、网络扩散进行控制时,社会将会是一片混乱,但当意识到这个问题时,社会也将体现出其力量的无穷性。我们要利用好社会的力量,为我国网络安全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做出贡献。

一是群众可以通过在社会上的见闻及自己的理解给予政府、网站等自己的建议,并通过举报渠道对不法网站进行举报,为良好的网络环境做出贡献,对网吧等上网环境进行监督。

二是联合各界进行大面积网络式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家长的重视和自身提升,也有利于孩子认识到网络安全的做法。

三是建立网络社交论坛,宣传青少年网络公约等网络安全、文明教育,为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也能让孩子们在论坛中找到自己的玩伴,互相之间进行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的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总而言之,智能终端泛在化的负面影响已经迫在眉梢,对此,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联手,为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的建设作出更多的努力,为孩子们能拥有纯净的网络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 娜.计算机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考试周刊,2008(53).

[2] 王海南.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5月.

[3] 邓楠. 6―7岁儿童安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中大附小雅宝学生为例[D]. 四川师范大学,2012 .

篇5

为深入开展“护苗·2021”专项行动,按照市“扫黄打非”办统一安排部署,4月15日起,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县委政法委、县教体局、县新华文轩、县文广旅局、团县委等部门持续深入开展了主题为“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的“绿书签”系列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丰富宣传形式,加大推广力度。

一是利用大型活动集中宣传。县委宣传部联合县教体局,结合全县“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法治周周行”、“安全宣传月”、“全民读书月”等大型活动,设置专台专区,宣传“扫黄打非·护苗”、“绿书签行动”等的宗旨和意义。二是利用家长会、主题班会等针对性开展宣传。由县教体局组织开办“扫黄打非·护苗”、保护知识产权、网络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推广“扫黄打非·护苗”网络安全系列课程,深入推进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走进校园、走进班级。三是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推广绿书签行动标识、绿书签海报,播放绿书签公益广告,有效扩大人群覆盖面,让更多人知晓、参与行动。

二、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将“扫黄打非·护苗”行动及绿书签行动开展情况纳入示范网格评选内容。充分发挥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深入群众优势,结合村(社)文化室、图书室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张贴海报、派发书签、开展专题咨询,推动“绿书签2020”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情怀、网络安全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等日常宣教内容深入群众、植根群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基层“扫黄打非”网格对辖区出版物零售单位、网吧网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物以及网络有害信息的检查力度,有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文化环境、网络环境。

篇6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已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从发展趋势上看,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青少年的重要生存和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社会化的又一广阔空间。虚拟社会化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新范式,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时也不能忽略虚拟社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网络道德问题。近年,越来越多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间题,不仅直接危害着网络的正常有序运行,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确保其虚拟社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一、虚拟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按照施化者的性质,我们可以将“人的社会化”分为真实社会化和虚拟社会化。真实社会化是传统的社会化范式,是在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和传统大众传媒中进行的社会化,其主要特征是施化者的真实性、确定性及受化者的被动性比较明显。虚拟社会化是在电子传媒尤其是网络中的社会化。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上讲,现代青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虚拟社会化作为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衍生物将会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极其深刻的推动作用,而青少年作为上网群体的主力军自然会受到更强有力的冲击。具体而言,作为一种与传统社会化范式(真实社会化)迥异的社会化机制,虚拟社会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虚拟社会化范式中的施化者具有虚拟性,即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施化者由真实社会变成了虚拟的网络社会,这就决定了施化者自身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特点使得青少年在虚拟社会化进程中更加顺利地实现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对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即依照社会对人的要求和标准学会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实现角色期待与角色整合。作为施化者的虚拟网络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角色扮演的极好场所。青少年在虚拟环境中以戏剧化的交往行为来体会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情感,在角色预演和角色换位中正确理解角色内涵、缓解角色紧张、解决角色冲突,而这一切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便是虚拟社会化中施化者的虚拟性,是它为青少年顺利实施角色转换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

其次,虚拟社会化范式中的社会互动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真实社会化相比,虚拟空间里的社会互动,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拓展社会化范围。青少年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必须首先使自己融人一定的既有社会关系中去,以满足各种社会需要。网络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和更为广泛公开的媒体,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的信息传输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社会交流机会,使青少年的社会化一开始便突破传统的时空局限,从而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在虚拟社会这一特殊的交往环境中,青少年会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以“点对面,’的交流方式将自己融会到“无线”的网络群体之中,社会接触范围成倍增大,更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新型社会关系,拓展自身的社会化范围。

再次,虚拟社会化的个性化内容,使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受化方式得到了增强。社会化不仅是一个把人模式化的过程,更是一个使人积极实现其个性化的过程。在虚拟社会化条件下,个体具有更多的选择自主性。受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化方式。这种自主选择其实也是青少年社会化从传统的教化向自我社会化的转化的体现。可以说,虚拟社会化的“受化”方式,使青少年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自我实现”的趋势得到增强。

最后,在虚拟社会化进程中行为方式的社会化与角色规范的社会化脱节。在无强制性约束力的虚拟空间里,青少年的角色认同出现了真实社会化进程中不曾有过的巨大困难。青少年正处于情感体验和情绪大震荡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将自己置于现实的人际互动中实现对自己行为方式的规范,并完成对于自己所扮演社会角色的任职。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方式、情感交流方式、角色转换方式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虚拟社会化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人际互动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关系被脱离现实的人际关系所替代,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导致社会互动受阻,使得青少年行为方式的社会化与角色规范的社会化严重脱节。他们在虚拟社会中无法找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角色整合模式,无法依照社会对人的要求和标准学会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遵循正确的交往行为方式。

二、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

虚拟社会化对青少年现有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恶的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道德观念的淡化

在互联网中,网民们以“虚拟身份”进行网络交往,而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这就为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提供了繁衍的土壤。有学者称21世纪为“道德方面采取相对主义的世纪”。其实无论是道德相对主义还是无政府主义,都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观念淡化的体现,其实质都可以归结为个人主义。这种网络世界里的个人主义,随着虚拟社会化的推进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许多青少年都受其蒙蔽、欺骗、蛊惑。

(二)道德心理的弱化

虚拟社会化在消除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地域、时间限制的同时,疏远了人际情感,弱化了人的道德心理,最终将有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淡漠与紧张,造成个体对于现实社会中他人生存状况的漠不关心。这种道德心理的弱化对于网民自己也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这种道德心理弱化现象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三)道德人格的异化

伴随着网络而生的“网络成瘾”、“网络心理障碍症”引发了青少年的人格障碍,造成了青年社会化的人格缺陷。所谓“网络成瘾”,指网民完全沉溺于数字化的在线空间中不能自拔,使得青少年不能有效实现客观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角色转换,因而形成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问题。正因为网络为人提供了变换角色的机会,青少年常常会产生角色认同危机或角色混淆,造成自身的角色迷失或双重人格。 (四)道德认知的混乱

青少年社会化的内涵包孕着他所处民族、国家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情绪体验,但因特网中大量的西方文化垃圾很容易促使尚处于世界观、道德观认知期的青少年模糊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确认,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知,这就使得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也慢慢被消解和融化,由此可能导致民族凝聚力的下降和青少年在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冲突.、迷失。

(五)道德行为的失范

当网络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迅速普及时,网络空间的道德现状却异常混乱。传统道德在全球性、全方位、开放性的“网络社会”面前显出了它在某些方面的无能为力。现实伦理关系中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道德规范的实施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们内心的道德自律来实现,因此人们的道德行为在外界制约和内在约束共同作用下自觉服从于传统道德规范。而网络社会中,这种外在的“道德制约”和内在的道德自觉之间的统一被自由、无序的网络秩序所打破,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其间接作用性。这种情况下,道德对人的约束力越来越依赖于人内心的道德信念,直接道德舆论抨击难以像在现实中一样起作用。与此同时,新的网络领域里又尚未形成新的统一的道德规范,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加上青少年自身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弱等特点,从而诱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如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精神垃圾、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模糊等。

三、在虚拟社会化进程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推动网络道德建设

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无论从网络发展状况还是从青少年自身特点等方面讲,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都有其必要性。

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的延伸,又具备与既有道德不同的许多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在进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其特点,遵循其规律,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使青少年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应该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是一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业。我们应当尽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整合传统道德资源。从广博的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营养,完善既有的道德体系,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对于民族文化、传统道德的认同感,确保他们即便是处在网络空间中也能以固有的自律意识,做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除此之外,还应该实施网络道德规范化和网络管理法律化,以有效而成熟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形成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互兼容、行之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篇7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已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从发展趋势上看,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青少年的重要生存和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社会化的又一广阔空间。虚拟社会化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新范式,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时也不能忽略虚拟社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网络道德问题。近年,越来越多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间题,不仅直接危害着网络的正常有序运行,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确保其虚拟社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一、虚拟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按照施化者的性质,我们可以将“人的社会化”分为真实社会化和虚拟社会化。真实社会化是传统的社会化范式,是在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和传统大众传媒中进行的社会化,其主要特征是施化者的真实性、确定性及受化者的被动性比较明显。虚拟社会化是在电子传媒尤其是网络中的社会化。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上讲,现代青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虚拟社会化作为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衍生物将会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极其深刻的推动作用,而青少年作为上网群体的主力军自然会受到更强有力的冲击。具体而言,作为一种与传统社会化范式(真实社会化)迥异的社会化机制,虚拟社会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虚拟社会化范式中的施化者具有虚拟性,即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施化者由真实社会变成了虚拟的网络社会,这就决定了施化者自身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特点使得青少年在虚拟社会化进程中更加顺利地实现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对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即依照社会对人的要求和标准学会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实现角色期待与角色整合。作为施化者的虚拟网络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角色扮演的极好场所。青少年在虚拟环境中以戏剧化的交往行为来体会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情感,在角色预演和角色换位中正确理解角色内涵、缓解角色紧张、解决角色冲突,而这一切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便是虚拟社会化中施化者的虚拟性,是它为青少年顺利实施角色转换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

其次,虚拟社会化范式中的社会互动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真实社会化相比,虚拟空间里的社会互动,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拓展社会化范围。青少年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必须首先使自己融人一定的既有社会关系中去,以满足各种社会需要。网络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和更为广泛公开的媒体,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的信息传输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社会交流机会,使青少年的社会化一开始便突破传统的时空局限,从而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在虚拟社会这一特殊的交往环境中,青少年会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以“点对面,’的交流方式将自己融会到“无线”的网络群体之中,社会接触范围成倍增大,更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新型社会关系,拓展自身的社会化范围。

再次,虚拟社会化的个性化内容,使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受化方式得到了增强。社会化不仅是一个把人模式化的过程,更是一个使人积极实现其个性化的过程。在虚拟社会化条件下,个体具有更多的选择自主性。受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化方式。这种自主选择其实也是青少年社会化从传统的教化向自我社会化的转化的体现。可以说,虚拟社会化的“受化”方式,使青少年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自我实现”的趋势得到增强。

最后,在虚拟社会化进程中行为方式的社会化与角色规范的社会化脱节。在无强制性约束力的虚拟空间里,青少年的角色认同出现了真实社会化进程中不曾有过的巨大困难。青少年正处于情感体验和情绪大震荡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将自己置于现实的人际互动中实现对自己行为方式的规范,并完成对于自己所扮演社会角色的任职。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方式、情感交流方式、角色转换方式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虚拟社会化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人际互动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关系被脱离现实的人际关系所替代,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导致社会互动受阻,使得青少年行为方式的社会化与角色规范的社会化严重脱节。他们在虚拟社会中无法找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角色整合模式,无法依照社会对人的要求和标准学会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遵循正确的交往行为方式。

二、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

虚拟社会化对青少年现有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恶的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道德观念的淡化

在互联网中,网民们以“虚拟身份”进行网络交往,而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这就为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提供了繁衍的土壤。有学者称21世纪为“道德方面采取相对主义的世纪”。其实无论是道德相对主义还是无政府主义,都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观念淡化的体现,其实质都可以归结为个人主义。这种网络世界里的个人主义,随着虚拟社会化的推进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许多青少年都受其蒙蔽、欺骗、蛊惑。

(二)道德心理的弱化

虚拟社会化在消除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地域、时间限制的同时,疏远了人际情感,弱化了人的道德心理,最终将有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淡漠与紧张,造成个体对于现实社会中他人生存状况的漠不关心。这种道德心理的弱化对于网民自己也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这种道德心理弱化现象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三)道德人格的异化

伴随着网络而生的“网络成瘾”、“网络心理障碍症”引发了青少年的人格障碍,造成了青年社会化的人格缺陷。所谓“网络成瘾”,指网民完全沉溺于数字化的在线空间中不能自拔,使得青少年不能有效实现客观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角色转换,因而形成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问题。正因为网络为人提供了变换角色的机会,青少年常常会产生角色认同危机或角色混淆,造成自身的角色迷失或双重人格。 (四)道德认知的混乱

青少年社会化的内涵包孕着他所处民族、国家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情绪体验,但因特网中大量的西方文化垃圾很容易促使尚处于世界观、道德观认知期的青少年模糊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确认,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知,这就使得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也慢慢被消解和融化,由此可能导致民族凝聚力的下降和青少年在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冲突.、迷失。

(五)道德行为的失范

当网络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迅速普及时,网络空间的道德现状却异常混乱。传统道德在全球性、全方位、开放性的“网络社会”面前显出了它在某些方面的无能为力。现实伦理关系中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道德规范的实施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们内心的道德自律来实现,因此人们的道德行为在外界制约和内在约束共同作用下自觉服从于传统道德规范。而网络社会中,这种外在的“道德制约”和内在的道德自觉之间的统一被自由、无序的网络秩序所打破,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其间接作用性。这种情况下,道德对人的约束力越来越依赖于人内心的道德信念,直接道德舆论抨击难以像在现实中一样起作用。与此同时,新的网络领域里又尚未形成新的统一的道德规范,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加上青少年自身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弱等特点,从而诱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如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精神垃圾、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模糊等。

三、在虚拟社会化进程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推动网络道德建设

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无论从网络发展状况还是从青少年自身特点等方面讲,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都有其必要性。

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的延伸,又具备与既有道德不同的许多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在进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其特点,遵循其规律,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使青少年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采取以下方法。

篇8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范文一

为进一步推动网络安全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市妇联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活动主题,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1、线上通过市妇联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和相关活动情况的宣传推送。

2、深入村(社区)“妇女之家”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进社区活动。

刊江办事处妇联主席朱喜玉在朱木桥社区“妇女之家”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向社区的妇女群众宣传讲解了网络安全知识。让广大妇女群众了解网络宣传知识和防护技能。

3、线下组织巾帼志愿者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巾帼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解答咨询等多种形式向过往居民宣传讲解。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妇女群众、青少年网络安全工作,为创建平安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范文二

为了给我校广大师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我校围绕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活动主题,开展了网络安全公益短片展播,网络安全宣传手册发放、网络安全知识竞答、校内网络安全攻防比赛、网络安全技术讲座等系列活动,一项项活动展示了我校对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的重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理念深入人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引起热烈反响。现将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多部门协作

根据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认真制定了《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暨新疆师范大学第二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由党委宣传部、网信办、团委、学生处、保卫处、各学院共同组织举办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协调配合完成校园各类活动。

二、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开展校园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1、通过建立网络安全专题网站宣传专题网站,相关的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及相关案例,并收集相关视频、音频、文字资料供广大师生下载学习使用;

2、利用学校电子大屏、校园广播和新媒体、宣传板等做好宣传,通过信息管理中心公众号,QQ群、三校区特定位置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册,以及放置网络安全法宣传海报、网络安全知识海报等;

3、三校区LED屏滚动诸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等标语;

4、在三校区食堂放置的电视上循环播放网络安全公益短片

5、网络安全宣传手册发放。

宣传手册涵盖国家政策、网络安全常识等内容,三校区共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

由信息管理中心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自主命题,通过校园网在线答题方式,引导师生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对于前五十名成绩优异的师生,给予奖励。

(三)开展网络安全攻防大赛

为选拨网络安全人才、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学习兴趣,为期两天的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取得良好成效。

三、效果明显、深入人心

通过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构筑出了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增强师生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活动,使得每位师生更扎实的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范文三

根据《关于转发2020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开展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在宣传周期间,我校根据中央网信办通知要求,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号召大家共同来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切实做好了全省教育系统倡导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我校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由教务处牵头,信息技术教研组落实,成立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宣传周活动方案(详见附件),确保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二、宣传周系列活动

1.观看网络安全相关视频

我校由德育处曾志强主任牵头,信息组邹军老师下载网络安全等视频,全校60个班利用晚修时间观看网络安全视频,内容涉及到《网络安全教育宣传片》、《网络安全宣传片05》、《网络安全宣传片06》、《网络安全小视频》、《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2.开展网络安全主题班会课

由德育处安排统筹,信息教研组黄华平老师统一制作PPT课件,开始在全校各班利用班会课,同时在高一年级,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对学生开展了网络安全为主题的普及教育课。各班在统一课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年级、班级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生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

我们依托市的微课掌上通、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的校园广播站等途径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宣传。还利用在国旗下的讲话对网络安全进行宣传。

三、后记

本次首届网络安全周宣传活动是与时俱进、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特别对于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讲,学会如何防范如病毒木马传播、黑客攻击破坏、网络盗窃诈骗、有害信息蔓延、网络游戏成瘾等更是具有积极意义。我校通过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强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升了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构筑出了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增强学生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四

为进一步提升全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网络安全风险管控水平,近日,市局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扎实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营造起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解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计划,健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细化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终端病毒防控、日常运维监测、系统隐患整改等方面的管控措施,严防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安全意识。强化网络风险宣传,定期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网络诈骗手段、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等进行专题推送;充分利用电梯间展示终端“使用频繁、受众广泛”特点,选取网络安全警示教育短片,进行全天滚动播出,引导全员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培养安全意识。

加强教育培训,有效防范风险。组织信息化方面骨干力量,到青岛市局(公司)、中百集团等单位学习网络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经验;邀请信息化安全方面专家,采用观看网络安全警示教育片、实例讲解、模拟故障处理等形式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辨别能力和防御能力。

加强日常管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联合专业机构,对应用系统、网络核心设备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测,查找安全漏洞,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按照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组织信息化部门人员定期演练,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范文五

按照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局全力推动、积极组织第三届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周相关活动。通过活动,全面加强了全局网络安全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网络安全意识。依据《关于开展好全区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党网办发文1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局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网络安全认真部署全局网络安全意识

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自收到通知和全区活动方案后,我局召开党组会,对全局开展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活动周作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会后转发《关于开展好全区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到机关各科室和机关各党支部。要求各科室和机关各支部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活动、集体学习等有效形式,在全局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体职工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我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负责督导分管科室,全力按照区委领导小组和局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做好本次宣传周的活动。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针对活动意义和活动目的,确定宣传标语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通过宣传栏和条幅的方式公开宣传。

2、充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广泛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知识。

3、全局组织统一培训,对干部职工安全使用支付系统以及办公网络进行系统教育,上好网络安全第一课.

4、局党组成员和科室负责人签署网络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到岗。

5、组织了全局网络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对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四、效果明显深入人心

1、经过这次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对网络安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提高了,参与热情提高了;二是对网络安全的漏洞得以填补,使办公网络的使用更加安全。

篇9

1.学生世界伴随着大量网络信息。学校作为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传播场所,面临海量网络信息的冲击,功能弱化。不少学生缺乏甄别能力,遭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人沉溺于网络游戏场景,甚至找同学演练伤害他人;有些人热衷于网络交友聊天,宣泄情感甚至上当受骗;更有甚者深受不良网站的毒害不能自拔,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2.教师谈网色变,隔离网络。面对这些典型的青少年网络问题。不少教师与家长步调一致,齐刷刷地反对学生上网。其实这种极端的做法只能暂时产生一点效果,于事无补。

二、网络时代教师的反思

面对教师以及家长的行为,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网络真的是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源吗?我们真的能彻底地、有效地隔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吗?时代在发展,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在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数据直接表明,在欧美国家,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网络,约有一半的青少年上网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只有极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诚然,在我国有许多青少年常常沉迷于网络,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网络化给大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不用赘述,网络作为媒介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出在哪呢?出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到有效合理地引导。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最终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可见如何看待网络,领悟其中的技术与思想,规避不良影响,为学习生活服务,都需要教师和家长认真思考。

三、网络时代教学的应对

篇10

1.学生世界伴随着大量网络信息。

学校作为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传播场所,面临海量网络信息的冲击,功能弱化。不少学生缺乏甄别能力,遭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人沉溺于网络游戏场景,甚至找同学演练伤害他人;有些人热衷于网络交友聊天,宣泄情感甚至上当受骗;更有甚者深受不良网站的毒害不能自拔,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教师谈网色变,隔离网络。

面对这些典型的青少年网络问题。不少教师与家长步调一致,齐刷刷地反对学生上网。其实这种极端的做法只能暂时产生一点效果,于事无补。

二、网络时代教师的反思

面对教师以及家长的行为,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网络真的是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源吗?我们真的能彻底地、有效地隔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吗?时代在发展,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在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数据直接表明,在欧美国家,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网络,约有一半的青少年上网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只有极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诚然,在我国有许多青少年常常沉迷于网络,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网络化给大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不用赘述,网络作为媒介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出在哪呢?出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到有效合理地引导。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最终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可见如何看待网络,领悟其中的技术与思想,规避不良影响,为学习生活服务,都需要教师和家长认真思考。

三、网络时代教学的应对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技术本身的掌握程度,却往往忽略了规范学生网络文明行为。具体如何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任务。笔者的实践体会如下。

1.开发教学资源,规范网络文明。

通过在校园局域网内部建立教学资源网站,让无限互联网变为有限上网。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到网上,这样既能有效控制外部网络的诱惑,又能让学生在课上体验到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笔者在校园网建立的信息技术教学园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登陆自己的个人平台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等,师生之间实现网上交流,规范学生网络上的言行,培养学生网络文明用语。

2.用活教学工具,构建网络安全。

大部分教师使用电子教学软件仅仅局限于广播、收发文件等功能,远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例如利用电子教学软件设置上网限制,通过建立学生访问网址的黑白名单,实现有效引导学生安全、健康上网,阻止不良网站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对于个别极端学生,可以使用学生限制功能,实行限制某位同学可浏览的网站、可用的程序等,以此来纠正学生的上课行为习惯,提高自控意识。

3.把握教材内容,渗透信息素养。

在教学模式中,有目的地选取专题内容结合教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领悟人文精神。如在讲“信息交流”一课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讨论网络成瘾症的由来,通过正面的、直接的师生互动,倡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在母亲节等节日来临时,结合word文档的教学,布置学生有关节日贺卡的制作,积极开展学生作品展示等交流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模拟危险情境,提高安全意识。

传统的宣讲效果有限,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师可适当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网络文明与安全意识。例如,模拟计算机“中毒”状态,启发学生杀毒、防毒意识;播放“熊猫烧香”病毒制作与散布者的视频信息,提醒学生网络世界绝非自由世界,也同样有法可依;选取典型网络诈骗案例,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自主探究加密与解密技术,引导学生安全设定个人账号密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篇11

“安全重如泰山”,在很多的中学都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但就目前的安全教育来讲,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规范性不足,系统性不够,还缺乏合适的评价机制,校内的学生安全意识浅薄等等,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也很单调,大多都是以罚代教的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逆反情绪,安全教育的效果就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在现在中学中还有很多学校存在的安全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主要是影视和录像片、安全知识学生读本、宣传画或是关怀、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安全教育教育读本、安全法规及制度汇编等等。

(二)还存在一些教师对安全教育漠不关心

在中学当中,安全教育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形成合力,让中学的安全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在目前,还有一些教师有着别样的想法,他们认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只需要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而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安全事故是学校领导的责任,即使是发生了,也自然有领导对这些安全事故负责。

(三)家庭教育不到位

学校的教育是需要家庭配合的,家庭有着自己特别的影响力。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安全事故不是在学校发生的,尽管学校加强了教育,但是因为家长的疏忽,一些学生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比如溺水、烧烫伤、触电等。学生对自身的安全问题大多意识并不强烈,缺乏“安全预见”和“安全知识”。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他们就养成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安全才是重要的,对于身边的人的安全一点也不关心,只有当别人身上出现的安全事故牵连到自己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四)应急体系构建不完善

近年来,学校突发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给学生、家庭和学校都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对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但是我国很多的中学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危机管理却缺乏了科学的研究。从已发生的突发安全试过来看,有很多都是群体性的事件,这些事件造成了很多的人员伤害以及财产损失。但因为中学的管理者对突发的安全事故管理的预计不够,突发安全事故的预案没有做到位,再加上有些学校的经费吃紧,资源有限,就导致了突发安全事故应急体系的构建不完善。

(五)网络安全管理缺失

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对人们生活不断产生影响。而这一代的青少年就是在网络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主体。而伴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现在家庭中很多都配备了电脑,在中学生中,懂电脑的已经很多,特别对于网络游戏,更是有很多的中学生涉入其中。国家近几年也制定了一些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在道德方面有一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他的就是地方上和学校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实行很多还停留在纸面上。就学校的安全管理而言,现在很多中小的在校生都还是沿着过去的教育方法和体制。只是在课余时间告知学生禁止上网,根本没有告知学生什么是网络道德、网络安全,学生更不知道网络方面的法律。2007年出现的“熊猫病毒”,其制造者就是一名中专毕业生。

(六)缺少心理安全教育

心理安全可以说是一种状态,是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面对任何事情存在一种不受威胁,追求平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基本上没有戒备心理,也不会为别人给自己的批评和指责担忧,一直有一种安全感。在出现事情时,如果形成的是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那么其在外显露的行为就会显得和谐而友善,反之就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从安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对学校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一种内在的安全隐患,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受害人自身内在的一些问题。然而在心理安全问题上,管理还很稀少。

(七)学校周边环境复杂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关键的作用。但现在很多中学周边的环境都很复杂,这样复杂的环境为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一是很多以学生为主要营业对象的商店、音像经营网点密布在学校周边,这些商店和经营网点很多都存在一些违规经营的行为,如书店里面的不健康书籍,音像店的不健康的音像制品,日杂用品店的各种管制刀具。二是在社会上游历社会青年到学校闹事,盗窃学校财务,对学生进行敲诈勒索,破坏学校设备。三是流动的无牌摊点,这些摊点毫无卫生保障,还影响着交通秩序。

(八)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中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还偏小,身体和大脑都还在成长发育阶段,自制力弱,思想还不成熟安全意识薄弱,对不安全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弱。比如有一项调查,有95.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或是基本能够遵守交通规则,但在“上学快迟到了,却遇到了红灯怎么办?”这个问题上,却只有53.8%的学生会等到绿灯。其实在中学的安全教育上,很多学生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再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辨别是非的能力管理弱,这样的安全意识,往往会让学生做事不加思考、急于求成,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如何做好中学的安全教育

(一)提高教师安全教育水平

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教的主体始终是教师,因此学校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提高教师的安全素质,特别要注重安全专职教师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要对教师的安全知识的结构进行完善,以保证他们的安全教育有着持续性和有效性。在目前,一般的中学教师对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还普遍缺乏。比如在学生心理健康,还有学生上网成瘾,突发安全事故的应对等等。这种情况,让教师来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肯定就显得不那么恰当。

(二)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在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时,教师不但要考虑到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更是要注意到学科体系之间的突破,安全教育可以和其他的学科想结合来进行实现。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然后结合社会学、卫生学、心理学、环境等等,把安全教育和多门学科进行渗透和融合。特别是要提倡从现实出发,在适当的时候利用知识来进行和学生联系紧密的安全问题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学科的背景下,利用各种知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或者是在安全问题发生之前得到预防。比如在物理课中的惯性这一知识,在进行惯性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交通方面的事故来举例,然后让同学们来讨论。这样即深化了惯性知识的讲解,又进行了学生安全出行的教育。同时还可以用安全作为主题进行一系列活动,比如在期中考试以后对学生举办心理安全的讲座,围绕确定的安全教育主题,开展全校性的安全教育报告会等等。

(二)构建社会安全管理模式

要想做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光是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多种社会机构的联合才能做好。这些部门包括了社区、妇联还有派出所等等。学校要联合这些机构,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为中学生举行安全知识的讲座、竞赛等等。为他们普及安全知识,增加在面对安全事故是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要做好宣传,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响应安全教育的开展,为家长进行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教育水平,把家庭、学校还有社会的力量融合在一起,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出贡献。

(三)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来自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到达了1.37亿,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这其中,学生占据了网民的很大的比例。但是网络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大网络监管的水平,比如说抢占网络阵地,建立内容丰富的校园网,把教师的工作延伸到互联网上,在网络中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当有不健康的信息侵入到校园网中时,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还要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责任感,让中学生能够拥有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他们建立一道老郭的思想防线。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和安全知识的普及,比如说防火防盗、逃生自救等。

(四)校园应急演练制度化

中学校园应该要进行应急演练的制度化,监督应急演练的实践。就湘乡育才中学踩踏事件来看,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学校只安排了一名安全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和安全巡查;二是学生的安全意识欠缺,在楼梯间拥挤严重;三是因为下雨,大部门的学生都想离宿舍较近的一号楼梯返回宿舍;四是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的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进行应急灯和警示标志的安装。从这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应急演练的重要性。还有在日本,尽管经常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地震,但是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有什么重大的伤亡事件的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日本全社会尤其是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应急演练,锻炼学生在突发事件出现时,拥有良好的逃生能力。而湘乡育才中学三千多的学生却从未开展过应急演练,这个问题就值得教育界所有人士的思考。而如果把应急演练制度化,规定每隔多少时间进行应急演练,或许这件事情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了。

(五)严格实施安全管理和评估检查机制

篇12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遏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法经营活动蔓延的势头,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尽快实现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秩序的根本好转。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坚决取缔“黑网吧”。对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机关依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坚决予以取缔,查封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场所,扣押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对以电脑学校、劳动职业技术培训班、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名义变相经营网吧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整治。文化部门一旦发现“黑网吧”,要及时书面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机关予以取缔,并将结果抄送文化行政部门和*机关。电信部门要根据文化、工商、*部门提供的擅自设立的网吧及其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名单、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或责令停业整顿的网吧及其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名单,通知并监督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立即终止或暂停接入服务;对逾期未终止或暂停接入服务的,由电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从专项整治之日起,暂停审批新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暂停办理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的变更手续(省级以上连锁网吧经营企业设立直营门店的除外)。

(二)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行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累计2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要责令停业整顿;对累计3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吊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在规定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的,一经发现,立即吊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超时经营、在营业期间封堵或锁闭门窗和安全出口的,文化行政部门和*机关要依照各自职责从严予以查处。继续加强对学校内部和周边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管理。工商部门会同*、文化部门取缔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大专院校校园周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活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内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管理。*机关要依照有关规定,加强信息安全监督检查。

(三)严厉打击利用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各级*机关要组织专门力量,从严查处利用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制作、复制、查阅传播有害信息等违法行为。要指导、监督网吧切实落实用户上网登记和上网信息记录留存措施,保证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在线运行,确保安全管理软件安装率达到100%,开机在线率达到90%以上。对擅自停止、干扰破坏网吧安全技术措施运行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要将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纳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一并进行。要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的管理,加大对互联网文化产品传播、展览、比赛等活动的管理力度。对未经文化部许可、擅自利用互联网从事网络游戏、音像制品、演出剧(节)目、艺术品、动画等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的,由文化行政部门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取缔。对未经文化部内容审查、擅自传播上述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的,由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依法查处,并会同信息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二、明确步骤,有序推进整治工作这次专项整治用半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排查取缔阶段(3月1日——3月31日)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普遍开展一次清查摸底、自查自纠工作。要认真组织拉网式检查,摸清黑网吧的底数。对被亮过“黄牌”(已两次有违规经营行为被查处)又发生违规行为的网吧,吊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黑网吧予以取缔,并抓住典型,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以提高专项整治的震慑力。

(二)清理整顿阶段(4月1日——6月30日)

结合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重点检查被亮过“白牌”(有一次违规经营行为被查处)的网吧,对违法违规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依法查处,把网吧总数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帮助守法经营者提高经营规模和水平。(三)复查验收阶段(7月1日——8月31日)

暑假期间,要集中打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入内的行为,继续对违规经营3次或在规定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的吊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市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协调小组将组织力量,进行暗访和重点抽查。检查的重点是专项整治工作中措施的落实情况,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得到有效遏制,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和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到位,利用计算机监管系统对网吧实行全程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否建立,群众是否满意。对群众意见较大,问题突出的地区,由市各有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限期解决问题并进行通报,初步完成控制总量、调整布局、规范经营的任务。

三、加强领导,形成整治工作合力

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网吧管理、开展专项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专项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务求取得实效。

(一)建立工作机构,落实专项整治责任。为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将成立由市文化局、*工商局、市*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广电局、市法制办、市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组成的全市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全市专项整治工作的重大问题,加强督查指导。协调小组下设专项整治办公室,由各有关部门、网络公司派专业人员参加,具体负责全市专项整治的实施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本地区的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的整治工作责任制,特别是要落实基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依法办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罚到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