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0:06: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个方向上,电势下降都是均匀的,故在同一条直线上相同间距的两点电势差相等。如果把某两点间的距离分为几段,则每段两端点的电势差等于原电势差的1/n,像这样采取等分间距求电势问题的方法叫做等分法。
例题:如图1所示,虚线方框内为一匀强电场,A、B、C为该电场中的三点.已知φA=12V,φB=6V,φC=-6V.试在该方框中作出该电场的示意图(即画出几条电场线),并要求保留作图时所用的辅助线,若将一个电子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多少eV的功?
图1 图2
【解析】由于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而且在匀强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的连线必在同一等势面上,因此与等势点连线垂直的线必是电场线,电势相等的点可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利用等分法来找。
步骤:1.连接AC,找到AC三等分点;
2.连接BC,找到中点;
3.根据DD′都为零电势的点,连接DD;
4.根据电场线与电势垂直画出几条电场线。
如图2中实线所示,由沿场强方向电势降低可确定出场强的方向.将电子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为W=-eU=-e×(12-6)V=-6eV.
二、等效法处理叠加场
各种性质的场具有叠加性,即几个场可以同时占据同一空间,从而形成叠加场。对于叠加场中的力学问题,可以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分别研究每一种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可以同时研究几种场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将叠加场等效为一个简单场,然后与重力场中的力学问题进行类比,利用力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
例题:半径为r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珠子,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图1-8-9所示。珠子所受静电力是其重力的■倍,将珠子从环上最低位置A点由静止释放,则:
(1)珠子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大?
(2)珠子对环的最大压力是多大?
解析:设珠子的带电荷量为q,电场强度为E,珠子在运动过程中受三个力作用,其中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珠子做功,合力为F。(1)因为qE=■mg,所以qE、mg的合力F■与竖直方向夹角tanθ=■=■,即θ=37°,则珠子由A点静止释放后从A到B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如图所示,B点位置为“最低点”,B点动能最大。由动能定理得:qErsinθ-mgr(1-cosθ)=E■,解得B点动能即最大动能为E■=■mgr.(2)设珠子在B点受圆环弹力为F■,有F■-F■=m■,
即F■=F■+m■=■+■mg=■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珠子对圆环的最大压力也为■mg.
三、图像法处理矩形波电压问题
如图(a)所示,AB是一对平行的金属板,在两板间加一周期为T的交变电压U,A板的电势UA=0,B板的电势u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现有一电子从A板的小孔进入两板间的电场内,设电子的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均可忽略,则( )
(a) (b)
A.若电子是在t=0时刻进入的,它将一直向B板运动
B.若电子是在t=T/8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上
C.若电子是在t=3T/8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上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1
许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上物理课时都能听得懂但是在做题时却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与我们在书本上所学的东西有一些脱节,这令很多刚接触高中物理的新生非常困惑与此同时物理的学习成绩会较初中也会有大幅度的下降。这样会出现对高中物理的畏难情绪与倦怠情绪这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十分不利。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办法的,我们只要了解了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就可以做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只要做好了高中和初中物理的衔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高中物理学习的平台已经搭建起来了,随之我们才能谈及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特点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新同学来说,高中物理的学习是一大难点,这是因为高中物理相对初中物理来说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一,初中物理主要以现象研究为主,研究的问题比较直观常止步于定性的研究,即使有定量的研究也只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思维层面没有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来说难度更大、内容更多、灵活性更强、深度更深、对思维的层面要求很高并且要求精确的定量的计算;其二,初中物理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物理则以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高中物理的思维方式较多地强调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刻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一点在初中物理很少涉及到;其三,高中物理的过程和现象都比初中物理较复杂,且高中物理与数学的联系的要求也比初中物理更高。
二、给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一些建议:
1、记好笔记,理清条理。
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物理这样理科性的学科不需要记笔记,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因为对物理的概念和定理老师往往会适当的进行加深和支解,这样会出现很多在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得的知识,不记笔记很易忘记,再者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针对概念附以例题以便有针对性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经常会利用经典例题来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如果这些东西我们都能够做好笔记,并且随时温习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使物理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性,可达到“立主脑、去枝蔓”的效果,记好笔记物理学习的第一步我们就已经迈开了。
那么物理笔记应该如何记呢?记什么呢?这也是困扰同学们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明确记笔记的目的是实用性和条理性,以便于我们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概念和课后复习。有的同学一味追求笔记的完整性,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甚至想记录下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题,这样为做笔记而做笔记的后果常常会忽略听课的效果;有的学生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笔记,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复习和记忆知识。课堂笔记要用自己的话,把老师讲的重点记下来,书本上有的少记或不记,书上没有的多记,尤其要重视记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技巧等,让笔记成为自己的探索新知识的激发点。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整理笔记的过程,既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如果还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听课和笔记发生矛盾时要把听好课放在首位,下课后再参照同学的笔记补起来。
2、熟记公式和定理,理解公式和定理的内涵
公式和定理是高中物理应用的理论源泉,若没有公式和定理,我们的解题就没有了理论依据,所以必须熟记。我们不能在应用的过程中现场推导,这样会增加题目的难度,降低解题效率。对于推导的过程我们只需要了解就可以了,对公式和定理的记忆我们一方面要求大家全面熟记,另一方面又要求大家在熟记以后从死板教条的记忆中解脱出来。也就是所我们不能为记忆而记忆,我们必须在熟记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挖掘公式和定理的内涵,也就是说记忆是手段而理解和挖掘内涵才是目的,比如在学习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正交分解法解决平衡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平行四边形和正交分解法的定义,但最终我们还要充分理解其内涵:首先不管是平行四边形法还是正交分解法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平行四变形法,只不过正交分解法中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而已,这是因为在矩形中可以更方便利用三角函数解题。同时我们还要理解不管我们使用平行四边形法还是正交分解法其实都是将多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即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3、以经典题目为线条建立物理模型。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若我们只是将每个题目孤立起来看待,那么我们很容易深陷题海,苦不堪言。但我们对每一章的题目仔细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题目是出自于同一种模型和同一种思想,所以我们可以将经典的、可以建立模型的题目罗列在一起,做熟做透,再辅之以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将这些模型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解题能力比单纯的接受知识更加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受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的道理。比如我们在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节时我们就必须研究透彻两种经典物理模型:1、把天体运动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即中心天体体系(一个天体以某一天体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2、一物体在某天体表面上受到的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的模型即非中心天体体系。这两种题型形成解决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节的基本题型,这一节的大部分题目都可以由这两种物理模型来解决或者从中受到启发。只要我们将每一章像这样的物理模型能建立起来就可以起到举一反触类旁通的效果。
4、适量的定时练习。
引言
依据教育部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在对中学物理课程的内容改革中,加入部分涉及前沿科学、交叉科学、复杂科学相关的一些内容,特别是新近物理科学中的新发现、新进展等热点内容的基础介绍等。目前而言,学术界尚未对中学物理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前沿知识做出明确界定,较少见到关于这方面的系统性分析,显然不利于教师合理地处理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本研究即依据教学改革前后课程内容的对比,基于人教版教材剖析其中的前沿科学知识内容,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1.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前沿知识的特点分析
中学物理课程学习必然关联到物理科学的相关前沿,尤其高中物理课程更加如此。例如,现代量子理论、场论、超弦理论等,还有物理学科与生物、化学、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地球物理、非线性系统、材料物理、物理化学等分支交叉学科。这些交叉学科和物理前沿知识虽然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但大多不脱离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最经典的物理基础概念,交叉复杂的前沿物理表征之下,是传统基础物理内涵的新发展、新应用。因此,本研究将具有时代性、非常识性、复杂性、交叉性特征的物理知识内容,都归纳为中学物理的前沿知识。
1.1时代性
首先,前沿知识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前沿科学知识的发现和运用时间来看,前沿知识本身是新近发现和运用的。例如,中学物理课程人教版教材中提及的黑体与黑体辐射、非线性系统、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等等,皆为时下物理科学研究的热点前沿,因此顺理成章成为中学物理课程当中的前沿内容。从另一角度考察,由于新课标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推动,相对于之前的教材,新教材突破性地提及了部分新知识,如牛顿经典物理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及量子理论,等等,作为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的分水岭,在20世纪已经确定,但由于其复杂性和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不普遍,因此对于高中物理来说,依然将近代物理的量子理论与相对论作为前沿知识进行介绍。
1.2非常识性
前沿物理知识应当是非常识性的。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并不广泛、普遍运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仅在某专业领域具有不广为人知的运用与实践。对于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来说,这类知识大大超出了学生目前的知识结构范畴和认识程度。举例如物理教学中对于真空的描述,通常将真空解释为空空如也、一无所有的地方,即不存在任何物质与能量的空间。但这种观点与解释仅在牛顿经典物理理论中成立,在近代物理中并不成立。实际上,就量子理论而言,真空作为量子场的基态,包含涨落和极化的效应。由于引力作用存在引力场等,近代科学解释早已远远超越牛顿经典物理中对真空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成为物理教学当中的前沿内容。
1.3复杂性
前沿物理知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里复杂性指物理现象较为复杂和物理解释过程较为复杂。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中,这两类复杂性内容都有体现。其一,如大幅度摆动的单摆,需要运用非线性物理与混沌系统理论进行解释,并非简单的力的分析可以简单阐释;其二,如光电效应,虽然光电效应的发现和运用早在上世纪已经实现,但是对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来说,对这类复杂的微观的抽象物理现象较难有直观的感受,其发生的物理过程解释较为繁琐,必须牵涉光的量子理论,以及光的粒子系统理论进行解释。在中学物理课程内容中,非线性系统与光电效应等知识,都应当归属于前沿内容。
1.4交叉性
前沿物理知识具有学科的交叉特性。由于物理学科的进展和分支差异,物理学科与许多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新兴的交叉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上,在运用领域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渗透。如生物物理、物理化学、现代材料物理、地球空间物理等,与众多自然科学发生了多种多样的融合。这些融合和交叉同样基于许多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同时拔高于普通的物理现象,需要与其他科学知识共同联系起来进行解释和学习。因此,这类教学内容应当引入中学物理中进行介绍,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前沿知识的分类
纵观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前沿知识,其编排嵌入各个章节,分布在不同知识领域,其组织安排较为零散,但都与归属章节关联紧密。因此,本研究根据上述四大特点,依照从初中到高中的课程章节顺序,根据呈现形式、章节内容、关联的前沿知识等部分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整理归类为四个主要模块:一是非经典物理概念;二是生活中需要用前沿知识解释的现象;三是需要用到交叉学科知识解答的问题;四是与新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
2.1非经典物理概念
近代物理的基础诸如量子理论、相对论、场论等知识作为完全不同于牛顿经典物理的内容呈现在中学物理课程内容当中,特别是高中物理内容中较多。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探究热情,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尝试,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价值观。这些内容都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科普,涉及的物理概念归类如表1所示。
2.2生活中需要用前沿知识解释的现象
不同于课本当中枯燥的物理概念、原理阐述和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生活当中的物理更容易使学生接纳,并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是生活中存在一些少见的现象,其中一部分与物理前沿知识密切相关,这些物理现象在普通中学生知识结构下无法解释,运用一些复杂的前沿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阐释和分析。表2统计了物理课程内容中用前沿知识解释少见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3需要用到交叉学科知识解答的问题
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交叉学科的极大丰富。特别是交叉学科往往出现在应用科学当中,因此存在较强的实用性,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运用,只是中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较难掌握,但许多内容和现象已经可以在生活中逐步遇到。这些内容提供给学生使其将物理与其他课程知识相结合,并引导学生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交叉内容的物理知识整理如表3所示:
2.4与新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
物理前沿科学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超导特性的发现,使得超导悬浮列车成为现实,极大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对城际交通进行了优化;原子能的发现和运用使得核裂变技术为核心的原子反应堆实现了发电功能,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并且成了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全息影像技术和超声技术服务与医疗技术,使得千百万新生儿疾病能够在发病初期就能及时判断并治疗,极大提高了婴儿的出生率和健康水平……这些丰富的科学技术内容从头到尾贯穿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科学的实用性,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新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的关联知识点整理如表4。
3.结语
将前沿科学知识、复杂交叉学科知识嵌入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当中,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顺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本研究梳理了初中、高中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前沿科学的相关内容,为教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和把握前沿知识、关联基础知识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郭芳华.论物理前沿知识课堂教学渗透的路径选择[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08(12):5-8.
一、弄清考查要求,了解考查内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首先得通过书本来全面了解初中物理教材中对实验的考查要求,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通过对教材实验的全面了解,初中物理实验基本包括四类:一是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二是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三是探究及设计性实验:包括提出探究的问题、根据物理思想设计实验探究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四是与生活有联系的STS实验: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画在课本上的小实验、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验。
二、掌握基本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在了解考查要求之后,我们可以明确教材中哪些是需要掌握的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学生首先一定要牢牢掌握这些基本知识,这是物理实验正确进行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正确解答实验题的首要条件。但是,很多学生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他们经常抱怨物理实验题很难,有时候无从下手,可是当老师问一些最基础的实验基础知识的时候,他们都无法正确回答。他们以为这些知识太简单,不会考查,诚然,考试不会直接去考查那些最简单的基础知识,但是考题是在这些最基础的知识上加工而来,老师在出题时,是以大家都了解这些知识为前提的,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把基础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第一环来攻克,而且要做到烂熟于心。
三、“专题化”复习
上文已经提到初中物理实验基本包括四类,因此可以将物理实验的复习分为四个专题,根据每个专题来确定各自复习的内容和方法,最终达到物理实验的高效复习。
(一)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基本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是物理实验的基础,是进行测量型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工具,是初中物理实验考查的必考内容。初中物理实验中包括11种基本仪器和工具:刻度尺、量筒、弹簧秤、压强计、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及测电表。在复习中,对于这些基本的仪器和工具,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五点:一是知道仪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二是认真观察仪器的结构和铭牌,弄清各种数据(量程、分度值、额定值等)的含义;三是在使用前会对仪器进行正确的调节;四是会按正确的步骤对仪器进行操作;五是正确读出和记录仪器仪表的示数。[2]这些要求是初中物理实验中最基本的,学生们必须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将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考试中对基本仪器和工具的考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仪器(含量程)、工具的选择;二是仪器的使、工具的使用规则;三是仪器、工具的读数。
这个专题内容的复习主要以记忆为主,学生在复习中也可以通过具体操作这些仪器和工具来加深记忆。
(二)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
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相关实验,例如:用钟表和刻度尺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伏安法测电阻;用伏安法测电功率。[3]在这些实验中,不仅要考察同学们对基本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而且还要考察同学们通过运用物理实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这类实验的复习,主要是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独立的实验演练来测试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这些知识。
(三)探究及设计性实验
探究实验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内容可以涉及到探究要素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而在这类实验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可以是探究过程,也可以是探究方法和思想,还可以是设计实验中的步骤,更难一点的要求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来得出结论,或者评价实验中的错误和不足。[4]
复习中注意收集和分析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变形或重组的实验题。例如,采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并对此探究过程,要求提出改进意见或指出不足,就是此类典型试题。针对这样问题,考生对待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方法步骤、实验结论要多反思和质疑,多想想如果不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以及判断哪种做法更好,依据是什么;评价的依据可侧重这样的几方面:科学性、可行性、环境保护、数据的准确性、是否节能以及经济效益等
(四)与生活有联系的STS实验
“STS”即“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新课改下,STS实验也成了考点。考试中这类考题的信息量通常很多,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收集到有益信息。信息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炼出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答题。解好这类题目,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努力。学生们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形成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这样在考试中解答STS实验时能够更加容易。
四、仔细研究经典习题,提高答题表达能力
会解题和把题目准确的解答在试卷上这两件事不可以完全等同,有些学生觉得只要弄懂就可以了,不会注意物理实验的解题细节和规范,因此,平时课堂表现很好的学生经常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学生自己也会很郁闷,明明题目都会解,可是就是拿不到高分。考试中明确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书面表达要用词规范准确,叙述合理,因此,学生在复习时一定要训练如何答题,通过多多训练来记住专业术语和表达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物理实验解题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细研究经典习题,把这些题目的解题步骤都能够清楚的记住,在考试中能够仿造相应的解题格式来进行答题。
总之,提高初中物理实验的复习效率,虽然不是一蹴而就,但也是有迹可循。通过全面了解、专题复习、书面训练这三个步骤,我相信一定可以达成高效的初中物理实验复习。方法有千千万,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把理论化为实践,不能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 王克.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实验复习[J]. 物理教师 1992年04期
一、基于教材基础,构建完善的理论轮廓
在力学知识的教学中,要充分掌握并把控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通过概念简化、联系对比、举例分析、归纳总结、类比等思想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深刻理解,熟练于心,构建完整的力学知识网。例如,在讲述“功”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它的两个构成要素是力和距离,而这里的距离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又如,在对经典力学牛顿运动定律的讲解中,可以归纳牛顿三大定律的特点和性质:第一、二定律重在研究单个物体及其运动状态,第三定律重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一、二定律间存在推导关系,而第三定律则进一步完善了力的概念。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又统一的。
二、强化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力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让学生亲自领略物理世界的无限风景,打开力学知识的大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主、积极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重点章节知识的学习,要“授之以渔”,教给他们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对于当前力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帮助,更能让学生在将来的物理学习中受益无穷。
三、就地选材,将力学教学融入生活情景
力学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大到世界宇宙,小到分子微尘,力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世界的各个角落,力学知识的取材无处不在。物理教师可以从就地取材,从日常生活随手可见的物品着手,对身边的事物和情景举例分析,让学生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领略力学的魅力所在,构建起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无论是有限的实验演示,还是简陋的设备仪器,重要的不是传授机械的力学知识,而是传播一种物理的思维方式。从最简单的受力分析开始,到解题思路中的每一个步骤,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动手体验,让其亲自参与到课堂题目的讲解中,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随意发挥,寓学于乐。
优秀的古诗文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对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有重要作用,熏陶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堂堂五千年文明世代延续传承,传统文化之功诚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一代青少年沉迷于日韩影视、各种各样网络游戏,还有娱乐八卦、追星等流行风,从而漠视传统文化,讨厌学习古诗文,确有陷入文化虚无主义的危险。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扭转这一切。
一、流行文化对古诗文教学冲击的表现分析
流行文化对古诗文教学冲击的一大背景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日趋多元,相比于传统文化,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彩,很容易获得公众的喜爱,在社会中快速流传发展。初中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兴趣,但同时又迷惘、困惑,流行文化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们观察世界、体验内心的一个媒介和窗口,他们开始狂热崇拜和刻意模仿影视明星,而不是学术明星;追捧那些远远的层层包装的“超女”、“快男”,而不是身边的榜样;青睐博客、流行语和时尚阅读,而不是经典名著。
部分孩子对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化敬而远之。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的头脑中逐渐淡化,传统的一些价值观念开始不被他们认同,甚至被他们恶搞。部分少年儿童,甚至一些成年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理想淡化、追求享乐、功利化意识等都是传统文化淡薄的表现。令人担忧的是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方面没有被他们接受,而时尚文化中极端的和消极的东西却使他们趋之若鹜。
流行文化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既有利又有弊。从正面来看,正向的流行文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他们思维,对初中生的个性发展是助力;从负面来看,低俗的流行文化动摇甚至颠覆了社会固有价值标准,混淆了学生的思想,轻则影响学业和成长,重则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表面看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两条线似乎是相背而行、相互排斥的,但实践中,两者却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近几年,在流行文化的包装与推动下,“读经热”、“汉语热”、“历史热”在各地掀起飓风,成为新的流行热点。这些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只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就可以和谐统一。
二、如何看待流行文化的冲击
1.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无需排斥和拒绝流行文化介入
主流文化并没有完全排斥明星和他们创造出来的流行文化,周杰伦的《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读本,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甚至被选入新版《大学语文》。初中语文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抱持客观谨慎、兼容并蓄的态度审视流行文化,取其精华、用其精华。这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勇敢面对流行文化,善于选择、精于利用其积极有用的部分,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感、文化知识等各层面对学生加以引导。
2.初中经典古诗文的教学要善于借助流行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向学生准确生动且通俗易懂地阐释包括古诗文在内的传统文化,这需要借助流行文化这一工具。要向“90后”、“00后”阐释经典,教学语言需深入浅出,以使经典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将传统经典文化与现实的生活连接沟通,流行正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可以看到现实的每一个侧面,流行也是现实的风向标,可以预测现实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流行文化看身边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周遭的人、事、物理解古诗文,才能发掘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化中富有时代价值的内涵,传统文化经典才能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当代初中生对传统经典阅读不够,电子游戏、网络小说、流行文化等所谓“后现代文化”占据了他们本应有的阅读时间。究此缘由,应试教育是其中主要的一个,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心理让学生无法真正静下心来进入经典。具有国学素养的学生更有内涵,更受欢迎。初中古诗文教学借助流行文化这一“外壳”,这可以作为改变语文教育一直重“语”轻“文”这一痼疾,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层次。
3.初中经典古诗文的教学要善于借助市场
经典曾经因为大家接受而流行才变成今天的经典,换而言之,经典也可以流行,就今天的社会来说,市场力量之大已经充分展现,古诗文教学也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市场将赋予它新的时代的生命。市场完全能够提供各种形式的更多更好的作品,通过市场的力量将经典古诗文呈现给学生,其方式、力度都容易被学生接受,让他们在对古诗文的了解、感知中潜移默化,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应主动成为这一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这一群体需成为社会传统文化教育宣传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培育出传统文化新的消费群体,并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初中生面前,求新求变求发展,使古诗文能够赢得初中生的喜爱。
“90后”、“00后”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进入通俗文化领域并不排斥,这一代人有文化上的认同感,从传统文化所衍生出的影视剧、网络小说或流行音乐等流行文化形式,面向新新一代的接受度上本身就没有障碍,这一代人对新的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故事原型的在线游戏就很受他们喜爱,以青花瓷为题材的流行歌曲,都普遍引起青少年的关注与喜爱,很多流行歌曲的曲调和歌词都源于传统文化经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最初也是因为流行于市井人才最后才被公众接受。古典风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充满了古典趣味和悠远醇厚的意境,可以将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流行文化的创作上,借以提升其文化内涵,从而提升流行文化的品质,改变市场对于流行文化的“低俗”成见。
三、将流行文化引入古诗文教学
科技与文化快速发展,新新一代接受多样文化的熏陶。流行文化首先带给孩子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孩子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也在潜移默化被改变,孩子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其个人品格在形成过程中在重塑。但不等同于低俗,更不等于“下三烂”,但世俗与低俗两者之间的距离太近,世俗近乎低俗,因此,令人担忧的正是这一点,而且已经发生:初中孩子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感极容易解构崇高,迈向世俗,甚至从世俗走向低俗。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经典中感受文明的灿烂与深邃,感悟生命的勇气和力量,寻求生命的精神支柱。
古诗文离我们的生活毕竟比较遥远,所以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否则很难真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更难钻研。神奇的是,一旦古诗文与电视、电影、歌曲等流行文化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深深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往往就会散发出巨大且独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地将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注入现代流行文化外壳,就会使流行文化拥有真正内涵,从而改变流行文化内涵固有的淡薄,提升流行文化的品位,从而减轻其副作用。
在初中教育教学目标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古诗文教学中应根据现有教学材料,充分体认和挖掘其现代意义,沟通古诗文教学与现代生活,正确、科学并且“艺术性”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接受、亲近以古诗文为代表的祖国传统文化: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教学中要注入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活力和精神,使古诗文有更积极的内涵;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有害的部分,教学中就要理性分辨、扬弃。
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古诗文,从古诗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豪放婉约,走进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在和屈原、辛弃疾的对话中,理解爱国主义的高亢和痛楚;在和陶渊明、王维交流中,感受生活情趣的高洁脱俗;在和李白、苏轼同醉中,体验生活情态的豁达。我们要带领学生从纷繁不定的流行中沉淀下来,去除身心的轻浮,品出其中的韵味,升华其道德情感,提升其人生品味,超越其精神气度,向新一代传递祖国传统文化和精神。
四、结语
如果在流行文化中加入一些传统元素,便增加了流行文化的蕴意深度;如果在传统文化中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就可以淡化传统文化的老旧古板。我们要认识到,当下浮躁的心理使得流行文化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则易于形成流行文化过于商业化的倾向,这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果,提高学生对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辨识和鉴赏能力,绝不能背离这一初衷,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流行文化在校园泛滥,最终导致教育庸俗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高中一年级的新生,大都感觉由初中到高中物理学科的跨度比较大,不适应。当然,这种所谓的跨度有内容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的因素。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和同仁们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和讨论。
一、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的特点
1. 初中物理教材,文字说明比较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2. 初中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试验得出结论,认识和过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在初中的学生的认知规律。
3.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分析物理现象一方面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现象比较紧密,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并不感到生疏和突然。
4. 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静态思维多余动态思维。所以在思维活动方面学生一般能够跟上。
5. 在初中物理学习当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方面较多,推力、论证方面较少。
6. 初中物理练习题方面,要求学生解说现象的较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学生完成作业困难不大。
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
1. 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虽然能够读通文字,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产生理解教材的困难。
2. 高中物力在探究问题时不仅要从试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从已经存在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也不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不很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
3. 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向初中那样紧密,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和研究,造成学生理解方法的困难。
4.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余形象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易跟上,由此产生思维上的困难。
5. 高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如果学生仅仅做到记忆而不求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那么概念规律就难掌握。
6. 高中物理练习题有时不但需要通过发散性的分析,搞清物理过程,而且还需要辐射性的综合,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人方程求解的很少,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顺利。
三、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的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学习的一些意见
人教社初二物理新教材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和前六章各种物理现象的简介和了解;第二部分为后八章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这种新型的知识结构,在国内的众多初二物理版本中还是少见的,这已是它的成功点之所在。
第一部分通过各种有趣味的物理现象介绍,可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普遍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不仅感到物理知识很有趣,而且也不难学。通过这一部分教材的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本教材所注重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部分教材的学习,可为后面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知识基础。这点不仅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更适应了少年儿童的学习心理。
如本书中的光学部分,总是以具体形象的光学现象和光学实验为依据来说明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成像规律、光的色散规律等。书中采取的方法是列举大量光学事实、光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认识和发现各种光学现象中的固有规律。而不是通过什么物理概念的繁衍,或数学、逻辑的推理得出规律。
其实,前六章的知识结构都是这样的模式。即是就事论事地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现象,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如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力的单位、平均速度、温度、熔化过程、凝固过程、液化过程、光线等等。
引言
物理学的三大主要内容有:物理基础知识、物理基本技能、物理思维方法,而我们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了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学的解题方法有很多,极限思维法是众多方法中比较直观、简洁而又科学的一种方法。所谓极限思维法,就是假如某物理量连续变化并具有单调的函数关系(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我们就可以将该物理过程和现象的可能变化推向极限(最大、最小或某一临界值),使物理问题的本质迅速暴露出来,再根据已知的事实经验就能够很快地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和作出正确的判断。下面我将结合实例对极限思维法做具体讲解。
1.极限思维方法的意义
1.1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定向思维
提到物理,许多学生都会说:物理太难学,当拿到一道物理题目时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分析,物理考试时总是觉得时间太紧,不够用,等等。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应用物理思维方法的意识不强,难以突破定向思维,远未达到“应用自如”的境界,若是能将极限思维法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它,就能够使学生有效地突破定向思维,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1.2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是相当重要的,有个好的基础才能为日后的物理学习提供巨大的帮助。将极限思维法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牢牢地掌握有效学习物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更是老师的责任。
1.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要想很好地运用极限思维法解题,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挣脱传统解题方法的束缚。同时,引入极限思维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极限思维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解题过程中,有些题目用极限思维法解答常常能收到立竿见影、豁然开朗的效果。
2.1判断物体的浮沉
例题: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摇 ?摇)
A.上浮一些 B.静止不动
C.下沉一些 D.无法确定
该问题如果用极限思维方法解答就简单多了。我们不妨将木块多截去一些,假如将水面以下的部分全部截去,那么会怎样呢?由于剩下的木块密度保持不变,它仍然会保持漂浮状态,既然是漂浮,那么必然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因此截去之后木头会下沉一些,故选C。
2.2解决电路中的变化区域问题
由③式可知,要想确定电路中电流的范围,必须明确定值电阻R的阻值,然而定值电阻R的值是未知的,所以,此时我们不妨用极限法解答。
当R=0时,带入③式可得I=0.16A。当R=∞时,同样带入③式可得I0.2A。综上所述,电流表示数的可能值在0.16A到0.2A之间。
1.3判断杠杆的状态
由以上实例可知,有意识地渗透极限思维法于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明确物理规律和具体物理问题所包含的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定律及物理原理的适用条件,避免死套公式,而且能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突破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事实上,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义或概念都有某种限制,也就是都有其极限条件或临界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效地运用极限思维法定性分析物理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这样就可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极限条件是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做功为零;动量守恒定律的极限条件是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极限区间是经典电磁场(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绕核稳定运动这一现象就解释不通),等等。
关键词 物理;教学;两极;分化
八年级物理由于是刚入门学科,书本上的内容比较简单,特别是八年级上册,所以学生学得比较容易,但是到八年级下册力、惯性、密度、压强、阿基米德定律、物理浮沉条件都是八年级物理的分化点,因此八年级下学期就成了分化点集中的阶段,导致大量的优等生掉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特别是到九年级以后接触到力学和电学部分,有些同学就产生排斥心理,学习也就变得被动,成绩日益下降。从教学方法上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灌”的多,学生“记”和“背”的多,忽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要求上强调一律,脱离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抑制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能力培养,不恰当地提高了某些教学要求,并且补充了许多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习题,造成“吞吐量大,消化量小”的现象。重视解题训练、轻视物理实验教学。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听课记录可知,有实验而课堂上没有让学生去动手做实验的课比较多。如何抓实物理教学,防止两极分化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点共识。
一、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容易对讨厌的东西有抵触感,对不喜欢的教师讲的课有抵触不愿意听这个教师的课,从而影响学习。而对喜欢的教师上的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有这样一个课例:在一堂物理课上,教师正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利用人身上的生物钟(呼吸、脉搏等)和生物尺(手长、臂长、步长等)估测一些距离。步骤和分析公式已经写了大半个黑板。有学生说了一声:“老师,我们可以不坐在教室里吗?”惊醒了一部分学生的瞌睡。于是,教师和他心爱的学生们一队队、一群群、静静地走在从教室到校门口的路上。孩子们或用手捂着胸口,或用手搭着手腕,一步一步很神秘地走着。他们正试图去完成一样“神圣”的任务——估测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
是啊。我们老师要放下身段,听听学生的意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我们的老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中的首席,让学生做主物理课堂,才是我们教师应有的姿态。
二、从生活出发,让物理走进生活
物理课程是生活的概括,坚持从生活出发,寻找物理的根,寻找物理知识的原型。如“雾”、“露”是怎样形成的?“日、月食”是怎样形成的?黄河水为什么只能从西往东流?台灯为什么能调光?指南针为什么总指向南方等。这些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事,我们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演变成物理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
我在讲“平面镜成像”一节中这样设置问题,当引入了平面镜成像之后,学生也己经有了很浓厚的探索兴趣,此时我适时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镜中的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对照镜子的实践观察与分析,提出关于像与物关系的猜想。我们老师引导:要验证这个你的猜想需要什么器材?具体方法:以“测量像与物的大小”为例展开讨论。学生制定初步方案;定器材:镜子、刻度尺、物体;用刻度尺对物和像进行测量。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回答时就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方向,也使整个思路不会偏离本节的目标。为课堂的高效教学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三、抓好实验,让学生真学、实学
物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学习兴趣,对教师做的实验很好奇,所以教师在上引言课时,应多设计一些实验,像通过演示“纸盒烧开水”、“太阳光的分解”、“瓶口吞鸡蛋”、“摩擦起电”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苏科物理课本上有许多实验,我们应该主动开展,并多指导学生参与实验,学生能做的实验,我们老师不做,学生能演示的,老师不演示,学生能操作的,老师不操作。
例如:看不见的光教学时,教室里,教师正很投入地用投影仪、三棱镜、温度计等探究着红外线的热效应。教室里静悄悄,可见,学生很是被动的学习,而另一位老师,却把学生带到教室外,于是,同学们一哄而出……亮堂堂的阳光下,孩子们或蹲、或坐、或躬、或立、或趴,围成一小团、一小组、一小群,有的用温度计在阴影的边缘实验红外线的热效应;有的在做人民币验证紫外线的应用实验;还有的在开发防紫外线伞;虽然没有了往日的严肃,虽然没有了“应该识记的知识点”,但有的是群中国农村的孩子们正在开心、自主地探求着真知!
四、抓好督察机制,坚持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拥有适当的紧迫感,俗话说得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所以要抓好督察机制,力求学习内容的课课清、周周清。课课清:课前把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上课时有一定的紧迫感,注意力集中,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上课时首先要以5分钟练习的形式复习前节课的内容,巩固已学内容。周周清:星期五利用一节课,前35分钟做一个小测试,后10分钟学生自己批阅,老师讲解,查漏补缺,找出问题,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意识尽可能的创设物理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才能引领学生在物理学科的殿堂里轻松、快速地前进。
参考文献
[1]汤爱萍.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2]陈国华.物理建模与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3]方雪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物理教师. 2011(05)
关键词: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Key words: university physics;course content system;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27-02
0 引言
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类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内容和思想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都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物理学更是有了大的发展。随着现代化的进展,大学物理的教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
1 现有教材内容的优点
我国现有的一些大学物理教材和国外的一些教材相比较,现有的大学物理教材有些优点:教材内容结构体系严谨,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教材内容的起点比较高,对物理概念的解释准确,易于学生接受。强调基础物理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衔接,强调理论数学推导严密。但是也有不足,比如课程体系陈旧:大学物理教材还保持着十几年前的课程体系,按照物理学的分支学科,把内容分为力、热、电、光和近代物理五大板块。这种体系过分地强调完整性、系统性,形成一个自我封闭的知识体系,不能够充分体现各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技术发展突出体现了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特征,这种体系显然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不适应。这样的体系中概念、定律和定理,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有许多是高中物理的重复,比如,内容上是高中物理内容的重复,方法上是高等数学的方法。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思考能力;其次,教材内容按历史顺序分成经典和近代物理两个部分。经典物理部分占物理学教学的80%以上,基本是20世纪之前的成果,而近代物理的内容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以课后的小字或者是一章结尾的阅读材料形式出现的,与现代的科技发展有所脱节。这在形式上容易让学生形成两部分内容是分开的想法,不能把经典的物理思想融入到近代的物理进展中。不能很好的向学生介绍近代的物理发展,更不能介绍当代物理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知识;再次,对物理学史的介绍不够。物理学史由于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因素,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可以发挥出独特的功能;此外,教材的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我国的教材严重落后于时展要求,就其版式、语言风格都与当今的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许多大学生在心理上厌烦教材、不愿意看教材,使得大学物理教材成了“鸡肋”;还有,对知识的描述缺少插图的解释。插图是工科大学物理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物理图象的形象表示,是教师讲解和阐述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所必须的,也是学生观察、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所必须的,它在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新体系的构建
一方面《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在一些院校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学时大量的缩水。为了适应现在的这种现象有必要编写一本适合的教材。构建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新体系绝不是重新排列组合,而是要整合,必须实现课程内容及体系的整体优化。现在我们对大学物理内容的改革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开窗口”,另一种是“大融合”,必须在继承传统优秀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大学物理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重点。在编写教材时要坚持以《基本要求》为指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用性,体现现代性”。“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编写教材时要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情况。“突出实用性”即强调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现代性”就是能够反映近代物理的知识。
2.1 教材要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知识的系统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所谓科学性就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严密地阐述物理概念和规律,注意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条件交代清楚;在科学思维和教学应用上有一个新的提升,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在新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两点,使新的内容体系能够有一个科学和系统的特点。
2.2 教材内容要体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提出了三个对能力的基本要求: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中要增加一些实际的应用,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能够用课本中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作用。
2.3 增加教材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教材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学生在听到《大学物理》这个课程名称后,就觉得是一门不好学的课程,进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这方面国外的教材就做的比较好,比如《PHYSHICS》一书就考虑到这一点,以及国内的吴百诗的《大学物理》(第三次修定本)采用彩色版,并且增加了一些比较好的插图。
2.4 教材内容要体现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中对素质要求的培养也做了相关的规定,要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美感。这方面的培养就要通过增加适当的物理学史来办到,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以及在解决困难过程中所用的方法等等,让学生从中学习科学家的精。
3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新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3.1 调整内容体系的结构,加大近现代物理的内容 现有的大学物理教材在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分布比例上基本是8:2的情况。虽然有些教材有增加了近代物理的内容,比如相对论,量子理论,固体物理等,但是由于课时的安排基本上只能略讲或者是不讲,导致学生对物理学感觉没有什么发展,就是一些东西反复的学。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所学习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力、热、电、磁等经典的内容,严重束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正确认识。因此要调整两部分的比例,对经典部分要“精”、“简”,加大近现代物理的比重。
3.2 把物理学史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中任何重大的发现,科学家们都要经过思想上的曲折、困惑、疑虑、矛盾斗争,通过大胆探索以及与传统观念决裂而创新出得的,是科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学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通过对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基本要求》中对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3.3 增加教材中的插图 教材中适当增加一些插图可以便于学生理解一些较难的内容,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见识。同时还可以考虑改变现有黑白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比如吴百诗的《大学物理》(第三次修订版)做的就比较好,全书选用彩色版,给人一种新鲜感。国外的教材的插图是比国内的多,而且插图的趣味性,科学性都比较强,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很有利于提高阅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插图也有利于教师对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等的讲解。
参考文献:
[1]李旭升,王海燕.浅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9).
(2)奖励激励,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对于教学而言,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教师的职业追求。
(3)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索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意时,才会轻松、舒畅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舒畅的合作,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学习。
(6)熟悉整体掌握初中物理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掌握初中物理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初中物理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初中物理新课程。整体掌握初中物理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较好的整体掌握初中物理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物理的主线,对于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物理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爱好和动力。
(7)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详细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承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