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0:06: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要是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材,就要有高素质的师资。可见,培育人材的关键在于师资。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自身要有高素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应该很完美,应该是世间万物,无所不晓,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一定能迎刃而解,如果回答不出,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在学生中就会失去份量,对教学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老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身非得要有一桶水的功夫,这就是说,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加强业务进修,吹、拉、弹、唱,样样要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恰到好处,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俯拾便是,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音乐教师形象
学生对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使学生对该课知识学习兴趣高低的关键,老师上第一课的成功与否,在学生中会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起到学生对该课学习成绩好差的导向作用。如我在上学期新生上第一课时,为了消除学生认为音乐课是“杂课”的种种偏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向学生做自我介绍:“我是教音乐的,我很自然地在学生心中成了副课老师。可我不这样看问题,我认为:音乐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而且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学科,特别是教育改革以来,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的功能更加明显。”虽然音乐课主要是唱歌、视唱、乐器和欣赏等为主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训练,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往往是脑、眼、耳、口、舌、手等感觉器官同时并用,这样不断的调动和发展各种器官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活动,左脑是承担语言、数据计算、逻辑分析等心理活动的指挥中心,右脑是承担艺术、娱乐、空间关系和联想、直接的感观和知觉的心理活动中心。一个高智商的人,左右脑就要均衡发展。加强音乐等艺术学科的学习,是促进右脑发展,实现左右脑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思索遇到障碍时,他就走到钢琴旁边,用双手弹奏几个清彻而富有逻辑的和弦连接,一次不行,在弹两次、三次,一次次让音乐帮助自己推开“未知”的大门。可见,音乐在成就爱因斯坦的科研成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对学生要体现爱心
老师对学生也要体现出关心和爱心,与学生以心换心,以爱换爱,就能起到沟通感情、深化感情的作用,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的朋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而自控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有应考而学的思想,认为:反正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音乐可学可不学,甚至厌学,除了唱歌,对学乐理毫无兴趣。如果对这一类学生动不动就怒骂挖苦一番,什么“一看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不是学音乐艺术的材料”、“你不爱上音乐课就别来,回家看电视还更自由,反正我不会用小车来接你听我的课。”……学生听后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和你对着干,反正破罐破摔,以后就更不愿意学你所教的课,这对教学带来更不利的局面。遇到这种情况,我是从沟通师生感情入手,把微笑和爱心溶注于教学过程,用微笑的语气说话:“××同学,我发现你最近进步多了,你今天怎么啦,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干扰,我希望你继续努力,集中精力,用心听讲,赶上先进,如果哪里不懂或老师讲的不清楚,你可以举手提问,我帮你解答,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朋友,我们可以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好吗?”我用真挚的爱对待学生,使学生如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之中,学生对老师也产生了亲切感,融洽了师生感情,学生也愿意配合老师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才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各民族团结、兴旺,增强青年一代的艺术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增强青少年的艺术素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根源抓起,那就要在学校里,重视音乐课,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明确规定,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是:“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城市还是农村,音乐课大多都设置了,教材都订了,师资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中小学的音乐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音乐课本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教学大纲束之高阁,基本不顾。这些现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了增强学生艺术素质,必须提高课堂音乐教学质量。
一、要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二、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尤其是中年以上教师认为,只有尽快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从而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小学音乐课,教师通常擅长运用“情景模式”,就是创设情景,形象的学习。如教唱有关自然景色的歌曲时,教师结合特定的时间、环境内容,制作的大树、红花、绿叶、小草、蘑菇、飘落的雪花用银亮塑纸做成的小雨和小象、小狗、小兔等一些情景教具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音乐发展与音乐表现的记录是通过乐谱的方式来完成的。聆听阅读或演奏;演唱乐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识谱知识和乐理知识,往往低年级的孩子们还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如何让孩子听懂音乐,记住音乐呢?“符号”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所谓“符号模式”就是将音乐旋律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速度、节拍、节奏、力度、音色等不同发展的音响效果用近似于的符号图形来表示,一段或一句或一个音型。这样可以简捷易行的认识音乐,记忆音乐和表现音乐。最后是“游戏模式”,游戏表演,愉快地学习。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将学习音乐与游戏结合起,使学生的学习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也就是“唱游”教学模式,其实唱游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形式,若干年以来孩子们就已经使用这样的方法了,如跳皮筋时,边唱边跳的活动,孩子们围坐一起玩“丢手娟”的游戏、边唱边用手击打节拍。
三、要注重教学方法
音乐课为单纯的教唱课,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俗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逃避学习。因此,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分析型、理解型、动手型和研究型转变;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也就是教老师爱好的、擅长的,利用学生喜欢的、易接受的,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视唱、听记能力、使用乐器和舞蹈训练的培养。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课外音乐活动
所谓课外音乐活动,主要指学校组织的各种音乐业余演出学生团体,如合唱团、舞蹈队、鼓乐队等。一般这类学生业余音乐演出团体都是由学校内音乐爱好者组成,现在不少学校实际上是将招收的音乐特长生作为主要成员。他们利用课外的大量时间进行排练,然后参加学校或者社会等方面的演出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89-01
初中学音乐课程对于师生来说就像"鸡肋"。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它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上,它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教材的内容等有密切关系。要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教师主观方面应多努力,多尝试,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以实现有效教学。
1.反思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方面。我国初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1.2教学内容方面。我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1.3教学方法方面。在我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1.4教学评价方面。我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2.如何构建高质量的音乐课堂
2.1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化、层次化。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2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 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要树立音乐课程兴趣化,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精选和整合,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课程资源,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教材。切实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固有的格局,变沉闷的教学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变教师主导下"讲风太盛"的教学为合作的教学,使音乐课多一些互动,多一些温馨和鼓励。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可采用下面的做法:
2.3.1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结对的学习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服情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表述、体验和表现的空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展开充分的探讨,从而更加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学习《跳蚤之歌》时,我给学生们提出了三个问题:①旋律有何特点?②共分为几段,各段音乐如何发展的?③笑声的魅力在哪里?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是有一定难度的,我让同学们各组前后两排组成一个小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分化了难度,在大家的探讨和老师的点拨中,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当代诗同学们多采用通俗音乐风格,喜爱说唱的同学还运用了HIP-HOP的演唱方式。表演环节可谓是精彩纷呈,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样的体验和想象、创编与讨论,再经过全班交流,师生评价等环节,全班学生在参与创编、讨论、评价和组合中,更有效的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81—01
罗·安·约翰逊曾说过:“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而且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笔者却发现:虽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则长期处于一个徘徊的状态。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养成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其间,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如,在学习《春节序曲》前,我准备了一些绢花、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上课时,首先,播放这一乐曲,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优美乐曲的伴随下,指导学生一边挥动绢花和红绸带一边扭秧歌。最后,让部分学生随着乐曲节奏敲锣打鼓。这样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开展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互助合作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思想比较严重的现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开展分组合作的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如,在欣赏《跳蚤之歌》时,首先,教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其所具有的诙谐特点。然后,教师结合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启发学生:大家听到什么啦?皇宫里发生了什么事?都有些什么人物?事情的结果如何?并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交流,以为情境表演奠定基础。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歌曲表现的故事情节来进行表演。可让学生以八人为一组,自己设计动作,分配角色。如,分别扮演皇帝、皇后、跳蚤、裁缝、宫女、侍卫、大臣等。在教师的引导下,音乐一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完全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在合作活动中,学生间相互合作,认真地表演,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创新能力得以养成。
三、借助多媒体,优化音乐教学方法
笔者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动脑能力。在这样的能力运用组合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新变化。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1)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2)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3)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锤;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2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吹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作为音乐教师应始终致力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的更好更活,而且使他们富有自信心、责任心和创造精神。教师运用兴趣教学方法,全面构思精心设计,对课中要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安排,使其密切联系,互相促进,有利于提高课的整体功能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精心设计导语,诱发美感增加情趣。一个好的导言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同学们正确的鉴赏能力,达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目的,以插图导入、故事导入、录音导入、笑话导入等多种形式的导入,总能给学生以新鲜感,会博得他们的喜爱,而产生学习的契机。如在教学《插秧歌》时,有些同学根本没有见过插秧这种劳动形式,对插秧一无所知,仅靠书本上的插图是不够的。因此在学习歌曲之前,先播放一段插秧的劳动场面,使学生对插秧的季节、速度以及农民劳动的气氛有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学习歌曲时,他们就很感兴趣,并能在歌曲的速度和情感处理上把握的很好,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美。
一个好的导语是能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的。正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观点,阐明教师的作用是引导、鼓励、启发,这也是导语精髓之所在,也是我们教师所要追求的。
其次,组织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兴趣。现在的教学目的是感知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对于视唱、节奏、发声练习这些“双基”内容要求适当淡化。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又很枯燥,那么教师应如何使之活起来,让学生爱学易于接受,并在“双基”教育中也发现音乐的协调美和理性美呢?
(1)视唱教学专业性很强所需时间长又枯燥,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口琴带入课堂,视唱与练耳同时进行,让学生动眼识谱、动手演奏、动口唱歌、动脑思索,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学起来都非常起劲。
(2)节奏练习我们可以引用奥尔夫的教学法,把节奏与语音结合起来,边歌唱边击打,还可在班内同时击打三部节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听觉能力和协调能力。视唱能力和节奏感的培养,即使是噪音素质不太好的同学,也可以把这两种素质锻炼得非常好,这也激发了自认为噪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发声训练是对学生歌唱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可是单纯的发声练习枯燥、呆板不易领悟。若采用形象化的文字语言和音乐语言,诱发同学们的情感,歌唱技能、技巧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如发声练习中的气息保持,比喻成一个灌气的足球,气满有弹性才能踢得远、踢得高。歌唱气息只有保持住,才能做到声音要有感性发生。要求呼吸的处理,告诉同学们吸气要像闻花香一样,要深吸,吸得满,呼气要均匀,像吹蜡烛一样,火苗总让它向一侧倾斜,不能跳动。这样使本来枯燥的发声、气息练习,变的生动有趣。
(4)歌曲教学突出美育功能。在学习歌曲《七色光》时,我先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然后让大家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的气色光彩都代表了什么?”所有同学都都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讨论片刻后各抒己见,有的说七色光代表祖国代表党对我们的关怀,使我们健康成长……有的说七色光代表老师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每个人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发现了生活中“爱”的存在。学过几遍歌曲后,我又对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明天你们要怎样创造七彩世界?”这下同学们的兴趣更浓了,有的男生说七彩世界需要和平,我要做一名绿色军人……有的说七彩世界中我愿做一名白衣天使,使人们远离病魔困扰……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的想法还没有表达完。虽然他们没有说完,但我知道在这一节课中同学们都明白了,在接受别人关怀的同时也要对别人付出自己的爱。他们都感受到了一种美――心灵美。
(一)收集和整理课堂基本情况
如何对音乐鉴赏课的课堂情进行收集、整理和反馈,是一个被很多教师所忽略的重要环节。实质上,这个环节对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至关重要。作为一门极具艺术性的音乐类课程,音乐鉴赏课的开展并不能单纯像文化理论课那样进行讲解。教师必须深入到课堂当中,采取多种互动手段和学生“打成一片”,收集和整理课堂基本情况,为日后教学工作和涉及的优化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得音乐鉴赏教学向着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向发展。
(二) 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是要注重课堂引题对音乐鉴赏课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对于音乐鉴赏课来说更是如此。音乐鉴赏除了必须具备响应的理论知识之外,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渴望性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所整理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特点,尽量以学生感兴趣和易于接受的内容作为课堂开端,从一开始就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丰富音乐鉴赏课教学手段的最好方式。心理学认为动态刺激在人类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要由于静态刺激留下的印象,对于强调音乐性的音乐鉴赏课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综合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将音乐鉴赏教学很好地同这些动态的、实质性的艺术载体进行结合,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大脑,进而加深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促进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 改进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在坚持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进行一定的改进、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符合音乐鉴赏本质要求、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笔者建议应该着重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两种方式。情境教学法在音乐鉴赏课中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艺术的领悟。例如教学生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除了常规方式中让学生倾听和试唱歌曲外,还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黄河的视频,让学生在倾听激昂壮烈歌曲的同时,从视觉上也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这就使得学生得到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更好地领会和把握《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所包含的艺术内涵。所谓参与式教学法,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多地以引导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音乐鉴赏心得的分享。参与式教学法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以主人公意识参与到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即可。
二、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形象思维与情感体验是密切相关的,创设情境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使学生身临其境、情感处于积极体验和参与状态之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只有沉浸其中、才能在陶冶情操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教《小雨沙沙》时,根据歌曲教学内容需要,结合画、视、听、奏、演等多种手段,利用画面、音响等渲染歌曲的情境、从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春雨绵绵滋润着大自然,使万物复苏之感,把小朋友们带进美好春天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采用歌舞表演、实物演示(让学生用自制的沙灌模仿创作下雨的声音)等、启发学生自由探索体验小雨滋润着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来表现“小雨沙沙”、“种子说话”的歌曲情境,理解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在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氛围中,学生兴致勃勃地戴上小雨、种子的头饰,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中,调动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储存,萌发出自己的想象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在情境交融之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意识,从而激发对歌曲学习的欲望,使课堂上出现“有唱、有跳、你唱我跳”兴趣盎然的氛围。学生乐学、好学,同时也就自然而然把丰富的想象、美好的意境带进歌曲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为学生渲染、营造一个优美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欲望。
二、角色定位 体验情感
音乐教学中喜闻乐见的音乐游戏、律动、表演等形式,是学生直接参与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通过各种体态动作来抒发自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教学内容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善于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枯燥的技能训练编成各种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把听、视、动等感觉活动与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让学生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探索活动中去获取知识、技能。
如:在低年级听音练习中,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七组,戴上七种动物的头饰(小熊、小鸭、小猫、小鸟、公鸡、青蛙、 猴子),分别代表七个唱名,老师在琴上弹奏哪一组的代表音,哪一组的同学站起来按其音高模仿其动物的叫声、模仿其动物的形象动作,这时孩子们都模仿得惟妙惟肖,采用这样有趣的听音游戏,课堂充满乐趣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态语言对作品抒发出内心的情感,充分地享受到旋律的美感和肢体活动的快乐。
三、师生互动 深化情感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平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扮演的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上的心理接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互动共同体验探索。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己应先投入感情,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非常细微的一个面部表情都是学生注意、模仿的焦点。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将自己的情态,声态,动态和谐地融入音乐形象中去,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有效的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凭借音乐形象给学生以广阔的形象思维空间。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讲究艺术、形象、情绪和感染力,注重以情动人,以情传情,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艺术情感体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并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总之,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等都要为学生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感和启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一起融入到音乐的再度创作过程中。在师生情感交流互动共同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
四、开放学习 表现情感
一、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 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 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 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 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分别显示在黑板上,从而也完成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
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也可以将一些音乐符号组成“鸟”,让学生辨认。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
课堂教学是艺术,可以精雕细琢;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循的规律。如何雕琢、如何认识其内部规律,使之理性化和具有概括性,从而更具普遍指导意义呢?
提高课堂效益是每位老师的希望。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结构是贯穿性的、哪些结构是从属的、各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地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课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音乐课上有五种结构需要研究,现分述于后:
一、审美结构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了贯穿性的重要结构。 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应运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现美,构成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二、知识结构
知识、认识结构是以“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的讲授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顺利,否则就会形成新的难点。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轨迹,二者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并不重合。
三、教法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着练习结构,而练习结构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巩固,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 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如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和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会将知识变成能力。
四、能力结构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
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
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五、时间结构
以上几种结构的运用,都是在流动的时间里进行的,因此,时间是所有结构里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学生优势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授新课时间应不少于一节课的50%。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六、音乐课上几个结构的关系
音乐是一种最古老、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学习音乐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感受能力,还能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用优美的旋律和活泼的节奏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灵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更是要求我们教师能够给学生寻找流淌不息的泉眼。因此,教师只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音乐课堂,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情享受音乐的魅力。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人文素质修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清楚地明白:音乐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学习有关知识。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说法:音乐和相关文化能直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它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感受。可见,音乐中不仅蕴含着思想道德教育,还有更多的文化知识。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常常学习哲学、历史、经济、文艺等方面的人文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2.提高专业知识技能。音乐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时,我总是不断苦练“弹、唱、跳“基本功,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具有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师。
二、创造融洽音乐教学氛围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用平和的心态给学生营造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措施:
1.与学生平等交流。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想象丰富,他们的学习渠道广泛,因此我们老师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时,我常常用这样的语言和学生交流:“这样做好吗?我能不能这样呢?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吗?”在这平等的交流中既增加了个人魅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尊重学生个性。新课改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的潜力、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所有学生有权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魅力、参与音乐活动。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时,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奇思妙想,让学生尽情享受有创造性的音乐,给他们搭建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
三、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会思考、会创造的人,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激发这种潜能。为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要想让学生学好音乐,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些阅历较浅,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出现过失是正常的。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时,我总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与个性差异,提出适合他们水平的教学任务,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大力表扬,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成长中树立起信心。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德国作曲家奥尔夫说:“音乐教师不是鉴定学生音乐素质的好坏,而是让音乐种子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因此让学生自己创造、自己实践才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梁山伯与祝英台》、《远方的客人你留下来》、《日出》等时,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根据教材中的剧情发展创造台词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在想象中创造出一个完美的音乐世界。
四、运用自主探究方法
翻开我们的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改要求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说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我们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意识。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创设音乐问题情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剂良药,只有疑问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主动探究。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时,我常常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2.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纪律严格,学生在教师的规范训练下弹、唱、跳,而新课改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时,我总是运用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中尽情翱翔。
参考文献:
有很多人认为,音乐课学生最爱上了,谁不爱唱歌啊,可不735200教此课,怎知道此课教学中也从在许多的技巧知识,怎样让学生学好技巧知识,我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开动脑筋编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歌曲帮助他们愉快的学习。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歌谣,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手指条,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35724,从下再上数4613啦。这样的词,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打工行》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表现自己的那些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谁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心怀梦想时的心情?”这一问,激发了的热情,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学生,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打工’,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看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愉快的情感,欢快的、邻人欣慰、教学效果在这里彰显。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常采用以下方法: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觉学习兴趣。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送别》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