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2: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网络专题的制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匠心独运的风格定位凸显时代特征。三十年,人生可称而立,国家可见枯荣。如此深远的意义必定要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专题要体现恢弘的风格,彰显磅礴的气势。而这种风格定位的传播必定要通过符号化来实现,即构建一套完整的符号识别系统,通过具体符号系统化的视觉传达,直接进入受众的大脑,使其在进行符号解读的过程中留下对该风格的视觉影像。人民网和新浪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朱红和深蓝作为网页的主色调,在喜庆中透出庄重。人民网在醒目位置浓墨重彩地引用了一段主席的话,开宗明义地概括了专题的核心,专题中配发的文字、图片等传播符号也多着眼全局;新浪网则在专题标题的背后极尽磅礴地涂一道滔天的巨浪,并将《改革开放30年影像记录》与《中国时尚30年变迁》的幻灯片一起在醒目位置上流动展示,表现出该专题见微知著、轻松活泼的风格。这些带着浓厚时代气息的视听符号经过系统化的传播,恰到好处地使受众对这两个专题的风格定位心领神会。
动态多元的报道形式丰满专题内涵。网络媒体特有的“超文本结构”将图、文、声、像交错互联,让网络专题图文并茂、视听共赏。这种传播符号的集成及其通过超链接实现的平行、交叉结构的使用,使网络专题的内涵愈加丰满,增加了受众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人民网的“在线视频”栏目,就是用一个个小短片的形式展示三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新浪网的“龙跃于渊”栏目与其说是网络视频,不如说是可以手动的电视节目;新浪网还推出电子杂志《中国志》,逐年追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迁。另外,在专题的组织报道上,两个网站都注意到了不同题材稿件、不同来源稿件、不同时态稿件之间的配合,涵盖了新闻报道、讲述、评论、博客等多种。多种报道形式让专题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为受众奉献了一道异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纵横捭闺的专题内容深化议程设置。根据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因而网络专题议程设置的成功、深化与否,直接关系到该专题的传播效果。而网络的广容性使背景性信息、前瞻性信息等多种新闻资源的交叉运用成为可能,这就使网络专题内容无论是从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显得十分丰富,体现出一种“拟态环境”的“强势”,并以此来设置并逐步深化人们心中的“议程”。人民网和新浪网突破了其他网站同质性专题的“晒历史”、“说现在”、“访人物”三部曲,在纵向上增加了对改革未来形势的剖析。例如人民网的“评说”栏目中的相关文章就以评论的形式关注下一个发展周期,新浪网更是开辟专栏“改革的未来”来建言献策。此外,两个网站都着眼国际,又从横向上拓展了专题的外延。如人民网的“看世界”栏目和新浪网的“国际关注”栏目,梳理三十年来世界的风云变幻,透视国际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相关报道,将中国的发展以全球化、战略化的角度对受众作了集中的展现。
细看却多寻味处:两个专题存异之处辨析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新闻报道的重叠度日渐增大,寻求报道的差异化成为媒体在同质化报道中克敌制胜的途径。对于网络媒体专题而言,同质化现象既然无法完全规避,那么策划者完全可以在凸显网站风格特色上做文章。人民网和新浪网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即是一个深刻理性、一个轻松活泼、一个依托《人民日报》注重原创、一个组织“媒体联动”善于整合,将各自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民网――理论“搭台”,深度“唱戏”。比较人民网和新浪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不难发现,人民网比新浪网等商业性网站的同质性专题多了许多理论性内容。这不仅体现了人民网“权威性”、“公信力”的宗旨和特色,更达到了深入人心、振聋发聩的传播效果。
源头活水,玉汝于成。由于人民网以《人民日报》为依托,评论员以《人民日报》评论部、国际部和国内政治部的资深编辑、记者为主体,他们既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十分熟悉,又十分了解读者的需求,有了《人民日报》的“源头活水”,人民网就得以拥有大量原创、独家而深刻的栏目、报道和评论。例如“拓印”栏目,回顾了《人民日报》30年30篇重点言论和重点报道,成为人民网该专题的一个极具特色的亮点。
新浪网――亮点“识锦”,互动“添花”。与人民网相比,新浪网的专题虽有理论方面的缺失,但仍呈现出异彩纷呈、亮点迭出的特色。例如《中国交响乐》栏目,用贝多芬经典交响乐名做题,配以相应的音乐,从5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点滴记忆,别具匠心;又如很多栏目中都有相应的点击量排行榜,集中展现优势资源,节省受众时间,于细微处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而在诸多同质性专题网站中,新浪网的互动无疑做得可圈可点:在线制作家庭相册、改革开放知识竞答、主题小游戏等栏目中,突破了一般性的征文、留言形式,为新浪网的专题锦上添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人民网不同,新浪网用“媒体联动”的方式,借用其他网站资源,重磅推出“全景中国:全国媒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报道联盟”,广开源流,大大丰富了专题的外延,从而得以实现“人无我有”;然而新浪网并未实行“拿来主义”,而是通过新闻资源的整合,使一些报道甚至焕发出了在原网站没有的光彩,实现了“人有我优”,做到了“于同质中见宽广,于整合中见特质”。
殷勤前问知何路:探索网媒纪念性专题制作要义
结合人民网和新浪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对网络媒体纪念性专题的制作要义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发挥网络优势,使专题丰满灵动。首先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如文字、图像、色彩等对专题进行整体风格乃至具体内容的准确定位;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的超文本结构和新闻聚合等功能,以及大容量、多媒体、交互性等特征,营造“纪念”的氛围,构建明晰丰满的专题架构,让专题“动”起来;同时,一个网站纪念性专题的报道离不开“人”的参与,传统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已经不能表达受众同时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需求。因而网媒的专题策划要在网络的互动性上大做文章,出奇、出新,才能尽量多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资源,使纪念性专题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佳。
国家为了大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从2010年开始推出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在创建示范校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如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将是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无论在教育目标还是教育模式上都要求有明确的职业指向。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侧重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工学结合,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所以,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与区域经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技能型职业人才。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决定着中职学校培养人才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目前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并不合理,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1)课程体系学科本位化。课程体系还是以灌输学科知识为宗旨,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忽视学生的职业经验,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的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中缺乏新兴行业与领域的课程,使得课程缺乏实际的应用性,与职业、就业联系不太紧密,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2)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不紧密。课程教学理论课较多,实践课偏少,比例失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偏多,理论课内容难度较大;课程内容结构不尽合理,学生所学课程内容中存在重复、过时的知识内容。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岗位针对性不强。(3)课程实施方法与手段虽然多样化,但教学互动性差、学习过程缺乏合作性。专业理论课程普遍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也注重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依然摆脱不了“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聆听记忆”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形式。(4)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不能做出客观评价等。目前专业课程评价主要存在课程评价主体单一,课程评价标准相对僵化,比如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打出分数或评价等级。这样将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思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德国为先导的关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成为职业教育界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探讨的焦点。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经验的重要性,强调学科体系知识的学习应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而不是一味的“灌输”。这种方法的应用不再强调学生对知识的静态记忆,而是注重动态的工作任务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而引入生产企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学习领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注重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有利于职业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优化。
我国多位著名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做了深入研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这一课程改革新思想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它将为我国职教领域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重要的结构框架。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在这次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框架,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思想融入其中来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根据人才调研定位专业岗位群及岗位核心能力,按照网络管理员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这一主线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建设。
1、以行业需求为依据,确定网络专业课程目标。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技术人才,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应以职业岗位群为出发点,课程目标应按照人才需求的职业领域来确定。通过深度社会调研、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我们对珠三角地区不同城市(重点是深圳)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专题调研。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看:中职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文档处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操作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
2、以工作任务为指导,确定专业课程。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要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所以,中职学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置时应考虑职业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内容。根据之前确定的岗位群,将其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
3、以行动导向为引领,组织课程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从“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序列实现同步”的角度设计学习情境,创造了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按照工作过程,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程序进行教学。我们在实践中依据此原则探索尝试了“小组竞争项目教学法”,从2011年开始在网络专业部分课程中实施,效果很好。教学实施第一步,提出用户需求及相应工作任务。教师主要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首先教师按照任务说明书,讲解工作流程,明确本次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其次,教师审核学生制定的任务计划与实施方案,引导学生确定最终方案;再次,教师监督学生的进度,并讲授业务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指出学生在本次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端正,并协助制定出改进方案。
4、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评价课程实施效果。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对课程实施效果应采用多元化和全程化的评价方式。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专业知识的评价、对专业技能方面的评价和对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评价小组由授课教师、学生和小组成员三方组成。对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采用“学生自评―老师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老师通过观察对学生整个项目实施状况给出合理评价,小组成员站在合作交流的角度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评价。整个课程结束,结合课程进行结业性质综合考核评价。
整个评价过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使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保证了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的有效进行。
另外引入相关的行业认证,对部分核心课程逐步实现教学评价标准涵盖行业评价标准。
探究实施过程中,发现评价量表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如何既能有效多元化评价,又能适度控制评价复杂度,也是今后将继续探究、完善的地方。
参 考 文 献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近几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在理论研究上和实践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为例,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可在各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外资企业、电力、电信、汽车、房地产、金融、保险、税务、教育、科研等各个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各类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网页制作、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工作。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网站设计与开发及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三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
首先,通过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工学结合、“双证”课程的融合。
通过市场调研与毕业生访谈,我们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三个核心岗位: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师和.NET开发人员。上述三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可参加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要进行行动领域分析,必须先了解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和在职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及他们的职业发展历程,以进一步明确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从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一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对.net开发人员、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师这几类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凋研.汇总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
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方法、对象、成果相似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类,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及子任务,进一步分析技术人员或工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能过归纳,可划分出网络技术专业的行动领域,进一步划分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根据职业能力目标,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将知识点、技能点组织起来,形成主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于某些学习领域可以相应的划分为各个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工作,进而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情境由一些任务或项目作为载体,老师应该对实际的工作情境非常熟悉才能完成相应工作。因此,要做企业情境分析:了解职业能力;收集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企业生产对象、流程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作岗位的变动.应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考虑潜在的因素。以《局域网网络组建》学习领域为例,我们通过分析,将其划分为三个子情境。分别为:办公室局域网组建、中小型公司局域网组建、校园网组建。
确定学习情境以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选取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本文推荐以行动为导向的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教学时,可以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大班为若干“班组”。让学生作为准员工。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降低班级人数多造成的管理困难。而小组工作方式则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不仅达到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更加强化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在评估时,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仿真与现场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相结合等。
总而言之.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灵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我院要继续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带动专业建设。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聚合的优势
表现手法的式样性是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重要标志所在。其形式包括文字稿、新闻图片等形式以及FLASH、音频、视频等形式。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增加新闻专题的可读性,加强传播效果。
对于一般的报纸来说,新闻的刊登有版面的限制;对于电台和电视台,也有时段的限制。而拥有“信息海量”特点的网络,则基本上不受上述的限制,它可以在编辑的布局下,全面对相关事件的最新动态,以及前因后果等,而页面上“更多内容”的运用,则基本上可忽略版面的限制。但这并不等于将网络成为“信息垃圾站”,网络编辑在发挥此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精品意识,仔细挑选相关的稿件。
对于受众来说,他不可能轻易地找到一个月以前登载于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事件,但在网络专题上,他们发现一切都是如此地容易,就像在大型图书馆熟练地查找资料一样十分方便。
在同一角度看,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在网上实现较长时间的,一个月,半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按网站的新闻价格取向,它们可以长时间地存在,并且不断地进行第一时间的更新,永远以“最新”的形象出现。
互动是网络新闻的最重要的特点和优势之一,也是网络新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BBS(论坛)、新闻跟贴等形式可以让网民在阅读了某个新闻专题后,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新闻专题编辑亦可第一时间了解到受众的喜好,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双方互动和双赢等良好的传播效果。
选题应抓热点
什么是网络新闻专题的热点?可以简单分为新闻热点和宣传热点,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作为重点新闻网站,绝不能单纯强调“新闻性”而忽视舆论引导作用。南方网近年来,对党的十六大、抗击非典、广东两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重大新闻进行了详细的专题报道,正是由于抓住和做好了这些热点,才有效地确立和提升了网站的权威性。
比如《2005广东警民心连心》专题,围绕着当前市民普遍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这个热点问题,既有公安机关加强整治的力度等正面宣传内容,也有省公安厅领导与市民在网上聊天的互动访谈,还结合了原创的公安练兵图片集,使此专题获得了极高的点击量,传播效果十分突出。
还要避免重复制作和无用功,改正“做专题才能显示水平”的观点。目前存在一种观点,好像不做专题就显示不出编辑的水平,此种认识并不科学,专题的选题必须精,不能过滥,如果一味单纯强调专题的数量,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专题制作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和相关资料的积累、对事件重要性的判断、及对今后更新的考虑等内容,还有与相关专题的链接、制作人力的安排、工作的周期、挂出的时机、相应的推广、扩大影响的实施等内容,均需要一个通盘的考虑。其实这就是在强调策划。新闻专题一定要在事前进行策划,没有策划的专题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同时也要求网站内部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避免重复,集中资源,更有利于做出精品。
南方网制作的《广东2005年两会》的专题报道中,除了有最新的新闻报道,更是策划了《热点话题》的栏目,每日推出一个精品专题,针对每日的新闻热点,由编辑共同商定当天的热点,以整合其他媒体的资源和自主采访为新闻来源,相当于每日掀起一个宣传,成为颇受网民欢迎的一个热点栏目。如果没有相应的策划,仅仅是罗列当天的报道,则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和效果出现。
南方网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进行成就宣传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制作出精品。我们将广东省在外经贸、城建、基础设施、工业、开发区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动漫和FLASH等形式整合起来制作了《广东人的幸福生活》专题集,有效地进行了成就报道形式的创新,也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友的热烈欢迎。
新闻专题表现手法多样,但更要注意内容的提炼和分类。不能单纯罗列,让人家害怕。要注意唯美和唯实的统一。如果一个专题将所有的新闻从头到尾简单罗列摆放,读者所看到网页上仅是密布着的一条条新闻,试问谁会有兴趣和耐心仔细看下去?
互动与沟通
网站新闻资料来源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引用其它媒体的内容是相当多的,从网站目前的编制上来说,也无法在短期内像传统媒体一样拥有一批遍布社会各个层面的记者队伍,但是不是说网站仅仅复制一下别人的作品就够了呢?笔者认为网站应该有重点新闻地积极进行采访,一方面可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名符其实的“首发”;另一方面,第一手资料更增加了所发新闻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从而增强传播效果。
网站自己的编辑在现场采访新闻,亦可令到本人对新闻事件有直观的了解。网络新闻第一手资料的来源可以由自己的记者、编辑采访得来,也可以是由自己的通讯员投稿所得。在南方网所做的《广东首次反恐演练》专题,就是网站派出了两名编辑,直接在演习现场拍摄的,整个专题了近200张生动的现场图片,由于专题在演练结束的半个小时之内马上挂出,稿件和照片纷纷被国内外各大网站和军事论坛等多方转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