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法和途径范文

时间:2023-06-29 09:32: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德育方法和途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德育方法和途径

篇1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篇2

道德教育是伦理知识的教育,它与科学知识不同,学生向教师学习的不是客体化的知识体系,是充满主观内在性的、主体选择性的观念体系。道德知识是附着于情感化的教师身上,吸引学生自觉地趋近和认同。所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那么,为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教师在教育和引导中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在实践,注重积累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重在实践,注重积累”。首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时刻以学生为根本,使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学习与课外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次,以学校内的教育为辅,让学生从一点一滴来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使个人认识与社会道德评价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平常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但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班干部起到引领的作用。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班干部各尽其职,组织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合作,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科任老师保持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忌讳的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变成对手的关系。那么如何将对手关系改为助手关系呢?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所在。我认为首先班主任要有多设助手的想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成为助手,要把每一名学生当作助手。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负责一定的事情,大家都为班级负责,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珍惜机会,努力工作,努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才华,为班级争荣誉,重新塑造自己。同时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他们从严要求,不断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他们的才华显露了,人格美了,形象改变了,信心也回来了,从而达到了思想转化的效果。

三、让诚信教育发挥作用,从而优化环境

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理解诚信,践行诚信。

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内心的震动。

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为人师,身体力行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率真地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感到自己没有任何特权,遵守校规校纪是必需的,以强化管理工作。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才能为人师表。

总之,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同时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时刻发光。

参考文献:

1.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篇3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借助生动的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录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歌曲等来创设教学情境,既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渗透其中。例如,在讲“四川”时,我先播放《神奇的九寨》,从这首歌的MV中突出秀美画面和多山险峻的景色,又从李白的《蜀道难》来突出四川的地形特征。在让学生欣赏美丽四川的同时,又插入了一些关于汶川地震及救援的场景,让学生体会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渗透德育要有艺术性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期,逆反心理很强,正确的德育观正在逐渐形成时期。我们在进行德育时,要善于思考、善于动脑,讲究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易于接受,潜移默化地达到我们的预期教育效果。换句话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具有艺术性,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德育目的。

例如,在讲解“新疆的气候”时,一开始我这样讲述:“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的俗语吗?”我稍微停顿了一下,这时几十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起望着我,迫切地想知道下文,课堂上静悄悄的,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俗语。我问道:“为什么早晨穿着皮袄,到了中午就穿纱,而且晚上还吃西瓜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由于新疆的气候决定的,新疆的气候具有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干旱的特点。”接着我就给学生介绍《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我人民在新疆那种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与残余部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生生不息的斗争精神激励着学生,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这样,我就间接地把舞台艺术的场面搬到讲台上来了。

三、谈话是渗透德育最直接的方式

在德育中,谈话是与学生最基本的、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有效的。谈话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得较多。如我在讲“森林资源”时说:“美丽的长白山是我们的家乡,更是我们的骄傲。她是全国乃至世界都非常著名的旅游景区,大家说说国内外游客为什么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的家乡呀?”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是因为我们这里有美丽的天池;有的说这里能看到一年中四季的风景;还有的说这里有天然茫茫的原始森林;等等。最后我加以总结:“我们的家乡之所以能吸引四海宾客,是因为这里有美在天然、贵在原始的独特风光,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热爱家乡,同学们就应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珍惜和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然后我话锋一转说:“我们的家乡虽然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我国人均森林资源还很不足,和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日本森林覆盖率达到70%,名列世界前茅。赢得了‘绿色王国’的美誉。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就应从保护环境、爱护树木开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篇4

1.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来感染学生。搞好思想教育,关键是教师本人要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上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外,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理想;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要和蔼可亲、热情鼓励,切忌任意训斥、讽刺、挖苦,要以情感人、以理育人,不能光靠华丽、空洞的辞藻堆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

2.教师要以丰富的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作表率。语文教师不仅要以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要以扎实的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古今汉语知识、古今中外文学史知识,逻辑知识作功底,而且还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作表率。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史地、自然各门学科和各个领域。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自然美景的描写;有许多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和爱国科学家优秀品质的记载。教师要以动情的表情去欣赏,以赞美的口吻去分析评价这些描写和记载,用激昂的情绪去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爱祖国、崇拜名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表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渗透德育

1.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渗透社会主义公德。运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是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分清假、丑、恶与真、善、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文时,其中有一段关于咸亨酒店的掌柜叫伙计往酒里加水的情节,我适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这样以次充好是有损社公德的不道德行为:同时摆出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假冒产品、损人利己、敲诈勒索,牟取暴利等,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是社会主义公德所不允许的。一个人如果以私利为目的,那他最终会自取灭亡。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2.对比阅读中渗透思想教育。有比较才有鉴别。根据“彼此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感知对象,同时或相继出现,可提高感知效果”的心理原理,在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渗透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比较阅读的方法因文而异,根据突出的重点不同,可分为正面对比和反面对比。正面对比重在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例如,将《黄生借书说》与《为中华腾飞而立志成才》对比阅读,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习“为中华崛起”而面壁十年的钻研精神,更好地珍惜时光,发愤学习。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与《纪念白求恩》对比,让学生认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3.正面析理,渗透健全、高尚的人格意识。高尔基说:“文学是社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感情、意志、企图和希望等意识形态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高尚品质和树立坚韧、勇敢、谦逊、诚实、俭朴等优秀人格的好教材。例如在《谁是可爱的人》中,志愿军战士那种“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坚韧和刚强”的意志,“美丽和宽广”的胸怀无不给人以人格美和精神力量。因此,课文中有许多民族英雄、人民英雄、革命先烈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教学必须更多地阐发“渗透点”,充分开拓“渗透面”,有意识地从正面渗透高尚健全的人格思想。

4.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意识。讲授山水小品文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美化灵魂,这种渗透是在阅读、讲解和朗诵课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的。例如,在学习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一文时,那“神姿仙态的桂林的山”,那“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的漓江的水!”……把学生带入一幅优美多姿、深沉梦境般的图画之中,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在遐思迩想中,感受到祖国壮丽河山的美好。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可以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可以使学生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课外举办“读书报告会”和“演讲会”。利用课余时间,我举办了“英雄在我心中”的演讲会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动人事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整理、演讲,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在广泛阅读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篇5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12-03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ZHANG Qian, FEI Jie, ZHOU Hao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is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trainees from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 of self-study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cultivate noble medical ethics of the students which make the trainees to become a good mor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excellent technical skill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method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坚持德育为先”放在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三个坚持”之首,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出对社会有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

预防医学见习是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医高专”)全科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将预防医学观念和技能融入医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下一阶段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见习阶段注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品德具有意义深远。2011年起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上海“医高专”的教学基地,开展了全科医学生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作者就免疫规划教研室对见习生的带教经历,对“医高专”见习生的德育教育讨论如下。

1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

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对包括全科医学生在内的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首要的人才素质,有了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医药高等学府,必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放在首位。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同样要求医护人员更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要有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凡行医者首先应懂得医德无价的道理,医道乃人道与仁道,需始终坚持以济世救人为本,其仁爱之心与无私精神远远在物质金钱之上。行医者须抱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高尚宗旨,不怀私欲,不分贵贱,竭诚为人疗疾祛病,使濒危者起死回生[2]。

1.2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德的作用

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恩格尔明确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超越了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的简单化认识,在医治疾病与促进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3]。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界对整个社会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医德情感,更加注重技术与人道主义的协调作用,并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认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习期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和重要环节,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期,应增强医学见习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树立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对患者的爱心、耐心、细心以及责任心。

1.3 新医疗环境迫切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近年来,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今医患之间缺失信任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存在不信任情绪,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将一些患者及家属视为潜在投诉者的心理客观存在,这种不信任甚至对立的医患关系是不正常的。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沟通,进一步强调医德教育更显必要。

2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带教导师制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带教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示范性。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崇高使命感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一辈子的。在见习生的带教中,我们采用导师制,要求带教老师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师带教制度、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仁慈善良的人格魅力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中不但学会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为人风范,将老师作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2.2 德育培养规范化

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期间,我们将德育贯穿于实践和训练的始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明确规定知识、技能、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的教学要求,其中包括了医德医风的内容,针对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哪些是该做,哪些是不该做的。在出科考核中也增加了医德评估的内容,将见习生的服务态度,工作态度、治学态度列为考核内容、并在分值中占据一定比例,以提高见习生的道德素养。

2.3 多样化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是对人的思想灵魂的净化和提升,需要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中应注重双向互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授制转向小组讨论制。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见习单位真实的榜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并适当组织一些现场参观和实际调查,使医学生在理论知识不断内化的基础上,人生观、价值观、态度、品质和行为发生根本的转变。

2.4 开展自我教学

全科医学是培养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其服务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4]。医高专见习带教可通过见习生换位思考,以角色扮演形式,从自身实用角度,真实体会、理解和感受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协调。并通过合作扮演培养医高专见习生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2.5 进行体验式教学

带领学生下农村社区基层,参加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验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感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通过定期的家庭访问,病人关怀,健康教育等,构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医德作为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务于人的思想观念[5]。见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良好的医德医风容易在这个阶段的医学生中建立,为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及以后工作中医德医风的成型和巩固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见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且是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 高等教育学概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0.

[2] 李艳.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5): 52-53.

[3] 曹佃省, 谢光荣. 健康概念及医学模式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J]. 医学与社会, 2008, 21(10): 4-5.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32-02

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未来,他们肩负着我国教育事业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就中职学校来说,中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教师群体,有着相当的数量。积极发挥中青年教师力量,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中青年教师特点,探索中青年教师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定位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集体的领导者,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依靠对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专业道德、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中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班主任应该不断调整德育观、人才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技能,走向社会,担当起一位老师,一位家长,一位兄长,一位姐姐的重任,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中青年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优势

(一)满腔热情,激情澎湃地投入工作。很多刚从学校毕业新到岗位的青年教师首先面对的就是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年轻的班主任满腔热情,激情澎湃,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具有其独特的“年轻化优势”,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中青年教师的激情和热情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用激情与热情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股内在的信心与动力。

(二)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由于中青年教师都是大学刚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他们很大一部分还没有家庭的羁绊,闲暇时间较多,正处于大学毕业与参加工作的转型阶段,因此对校园里面丰富多彩的班级及校园活动记忆犹新。在工作岗位上,他们会怀念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自觉地继续着自己读书期间的兴趣与爱好,喜欢融入学生的圈子里与他们一起打球、跳舞、歌唱等,与和自己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关系融洽。

(三)关注自身的工作成就及发展条件。中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愿望都很强烈,有着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工作中,他们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展示自我,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他们富有一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精神,希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做学生的兄弟姐妹。中青年教师由于其特定的年龄阶段特征,一方面,乐交朋友,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接触的人群相对较少,社交圈相对简单,学生与同事成了他们每天相处的人群,因此,除了同事间的交往与沟通,与学生交友成了他们的选择,而且由于中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是很大,没有“代沟”,所以中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较近,他们乐意去做学生的兄弟姐妹。

三、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优势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中青年教师和中职学生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将二者特有的特点兼容组合,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优势,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如下:

(一)用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帮助学生重塑信心。中职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下,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当他们步入中职学校后,教师就要从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入手,帮助他们恢复对学习的自信心。而激发教师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因为学生在时间上接触老师较多,空间上接触老师较广,所以教师对待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一言一行,传授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学生的评价等会对学生自信心产生较大的影响。中青年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作用,让学生彰显个性,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班主任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下和班主任的表扬与鼓励下慢慢培养自己的自信。中青年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给他们展示自我、调节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朝着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方向发展。

(二)充分利用课余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除了在课堂上接触较多外,平时的课余生活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各项活动成了师生交流的另一个平台。在课余生活中师生间没有了课堂的紧张氛围,取而代之的是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在特定的场所将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在谈话中,并在肯定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同时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课余活动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在建立起信任感后学生就能够听从指导,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上课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习,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有明显的效果。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求知的欲望更强,逐渐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状态,达到在发展其兴趣特长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关注学生发展,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中职学生和普通学生有很多的不同,他们不缺的是勇气和各种才能,缺乏的是老师的认可。因此,中职学校学生注重自身表现,希望得到认可。而中青年教师也关注自身的工作成就及发展条件,师生间的这一特点是共通的。中青年教师出于自身对工作认可度的需要,他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而后进一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表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的是他们最真实、最原始的想法。中青年教师要结合本身希望得到认可这一心理需要更加细心地捕捉学生的表现,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要明白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后续发展的新动力,要抓住教育教学的这一契机,通过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的推动,激发学生新需要的产生,巩固且产生稳定的新动机,使学习形成良好的循环。

(四)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笔者对中职学生人际关系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中职生渴望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但缺乏相应的沟通方式。表现为:超过四成的中职生与同学缺少良性互动;近三成中职生生体验到教师给予的自信与温暖,但大部分不认可教师的教育;超过六成的学生遇事求助朋友,但有时表现得比较盲目。身教重于言教,中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其年龄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把学生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己的微笑、幽默、诙谐的言词,宽容的态度,严格的要求融合一起,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对教师暴露思想,讲心里话。中青年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还应持一视同仁原则,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既可在课堂上,也可以是活动中;既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紧紧抓住学生某一动态、言行上的错误,主动热情地溶化学生心中的“冰”,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诚挚感情,架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胡玮.中等职业教育中班主任培养的几点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篇7

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复杂多变,高职德育工作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挑战和现状,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的教育思想,提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价值理念,高度重视和研究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合格专业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也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认识新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思路。

一、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意识问题

(一)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大

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但实际录取分数较低,而且在实际录取工作中,由于高职生生源不足,300分左右即可录取,有部分考生是降分录取的。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起点低,要想在三年学校教育中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高职生,难度大,任务重。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太差,教学组织相当困难。高职学生则反映,上课听不懂,尤其是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高职生对这些课程有畏惧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只是想混个文凭,有的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的,有的对高职培养目标及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认为前途渺茫,学不学无所谓,导致高职生厌学甚至厌世,给德育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二)社会地位低,自卑心理较重

高职生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而且分数太低,在本科生面前自然产生自卑心理。二是社会不理解以及误解也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家长和考生认为高职仅比职高好一点,高考“落榜生”才去读高职。这客观上导致了高职生心理障碍,给学校德育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三)生活自理能力弱,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差

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出生在家境较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从小娇惯,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任课教师反映高职学生上课请假、缺课的现象较为严重。

(四)普遍存在“五重五轻”现象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五重五轻”的现象,即: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重无偿索取轻真情奉献。

二、传统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存在的弊端

目前,众多高职院校采用的德育工作模式,虽不同程度地从某一方面发挥了德育作用,但层次不深,维度不全,效果也不佳。传统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大多考虑的是使德育目标达到自己的要求,即方便自己的工作,方便自己的管理,很少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德育目标大多完美无缺,没有个性化,没有阶段性。

(一)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

长期以来,部分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不可否认存在着“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学生行为规范”都采用“灌输式”,空洞说教,学生不以为然,无动于衷,成效不大。关键就在于我们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主要表现在:重传递、轻思考,忽视了对学生道德选择和澄清能力的培养;重灌输和说教,把学生当做“可被别人占有的东西”,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重外律、轻内修,只依赖于严格的要求与纪律约束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忽视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重显性、轻隐性,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发挥教师示范、自然陶冶、校园文化、学科渗透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重历史经验,轻充实学习,德育理论的缺失和德育研究不到位导致了德育工作效果低下,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重管理,轻引导,或者引导不到位。

(二)学校和家庭德育教育的缺陷

人们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已在发生改变,高职德育教育也在围绕新的目标进行一系列改革。但学生以后面临的是就业,是生存,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意识深厚的国家,彻底转变观念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学生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不能交差,家长也不会答应。在学校工作中,德育工作常常是喊得响亮,落到实处的却没多少分量。各科教学中的德育任务,并非硬性指标,到底贯彻得如何也没有一个评定标准,有时候恐怕连教师也把握不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但有一些教师的道德水准并不能为人师表,不能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学生从他们那儿受到正面影响不多,负面影响却不少。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除在成绩上给孩子施加压力外,他们常常把自己工作上、生活上的不顺心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如“老实人吃亏”、“好人没好报”等,这样就培养了孩子扭曲的个性。这样的孩子私心重,合作意识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三、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德育渠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应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强调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备课时有“两纲两线”。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要遵循德育大纲,既要有教学线,又要有德育线。学院还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此为突破口,深化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德育,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强调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同时,职业学校更要注重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引为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两课”教育在大学生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教育,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要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着力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行为习惯。

(二)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员队伍,推进学生管理自主化

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理论素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队伍,按照精干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合理配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加强对学生管理者的教育、培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者奖惩考核制度。同时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律、自立、自主意识和相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如设立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宿舍自管会等,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骨干策划各类学生主题教育活动,锻炼其带领学生、团结学生、服务学生的能力,以点带面,以骨干培养促进整体教育,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主人翁意识。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个学校仅有物质形态的校园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给人以鲜明的学校形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坚持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时时把握学生的“热点、焦点、盲点”,通过“抓实践、抓社团、抓活动”,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发挥院报、广播等交流和沟通平台的作用,建设积极向上的主流校园文化,在全面服务于同学的理论学习、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其中,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适时提出一系列适应时展需要的学校目标和价值观念。如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中提出“以人为本,厚德强技”的办学理念;对学生提出了“厚德强技、弘毅笃行”的校训;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目标和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价值观念。

2、建设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如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风是爱生、敬业、笃学、创新;学风是尊师、好学、自强、尔群;舍风是整洁、卫生、文明、守纪。这样的口号就像无声的话语在鞭策和激励着学生健康成长。目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学生自己组建、自我管理的校文学社、广播站等一些社团。这些组织活动,既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特长,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等载体,全方位营造文明、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围。

为了建设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学校还应重视体育文化活动、文娱会演、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包括革命传统教育,聘请知名作家定期讲课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能力,又能展示我校特色和风采。

(四)强化网络德育的教育功能

网络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启迪思想、转化意识、塑造人格和指导行为等方面。网络拓宽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延伸并补充了德育功能,其丰富的信息、便捷的传播、多样的表现形式、易于互动的交流方式,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在立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目标的前提下,要积极运用网络手段,通过建立德育网站、网页来构建德育工作新阵地,注重引导,强化管理,增强网上德育的影响力,提高网上德育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利用校园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其他教育资源,创建面向全体学生的高职院校德育专题网站,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同时也可以建立校园德育网站,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对学生施以不同目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教育引导。要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德育教育的热点,精心设计德育网页。大力开发道德教育工作信息资源,不断扩大信息的输出量,同时注意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力求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学生通过访问德育网站,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主动的关注和思考,使德育工作由原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到自己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学习,丰富知识,端正认识,净化心灵,实现德育工作美化灵魂、陶冶情操的最终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既艰巨又伟大,“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德育创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实践、总结、提高,整体构建职业学校德育体系,这样才能真正适应21世纪职业学院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先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

2、南志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结合的探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

3、于桂兰,魏海燕.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德育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规范的约束,更多还要受道德规范的引导和制约。德育主要是通过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引导、榜样的示范及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道德行为主要依靠自我约束,同时也与法制密切相关,许多道德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就有体现。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可以有效促进自身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因此,学校应当注意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组织举办如主题班队会、辩论会、讲座、征文、展览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应当强化平日的思想政治工作,着重抓好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遵守规则的养成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填补法制教育空白,扫除学生法律意识的盲点,使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二、营造氛围,强化学生法律意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民法制教育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针对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不够强和对法制教育课不够重视的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积极筹备,多做宣传,切实将法制教育开展起来。

第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利用法制教育宣传栏、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阵地,大力宣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法制教育的目的、意义人人皆知。第二是营造法制教育氛围,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月活动,拉横幅、贴标语,并适当借助多媒体,使法制教育工作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之中,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法兴趣。只有学生重视法制教育课,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三、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要注意防止法制教育内容单一化和方法简单化。老师如果照本宣科、机械灌输,就会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为了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我们要在丰富法制教育内容、改进法制教育方法这两方面下功夫。

1.根据教学需要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精心组织法制教育的课堂内容,用好法制教育教材。从学校整体看,法制教育的内容可以细化到不同的年级和时间段,要做到年年有主题、期期有重点、月月有目标。如七年级的学生主要以规范行为、安全教育为主,学习《宪法》《国旗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八年级学生以青春期教育、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为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食品卫生法》等。九年级的学生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学习《刑法》《国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兵役法》《消防法》等。

讲课时,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典型案例或事例,引导学生用身边的事例学法、说法。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在用头脑记忆法律,更是在用眼睛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用心去思考法律,逐步学会明辨是非。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讲述一些社会常识,教学生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我们也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内容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多进行学科渗透。如在语文课、政治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水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对学生进行爱护水资源、森林资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2.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法制教育的方法

坚持面授为主、自学辅导为辅,采用集中学习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思想政治课、心理活动课、班会课、校本课程等渠道,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在学习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基本需要,看到学生个性及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以研讨式、探究式、辩论式等活动为途径,进行鲜活的法制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认可法制教育,并主动参与法制教育活动。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所谓“请进来”就是加强学校与司法机关的联系,邀请相关的专业司法人员上台讲课,做法制报告。所谓“走出去”就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如少年模拟法庭、法制夏令营、假期普法班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可使法制教育内容丰富生动、形式新颖,利于增强学生学法的兴趣,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电视片和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法用法有奖征文活动、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四、立足学校,优化法制教育的效果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层面的配合参与。我们要把法制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立体化育人网络,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社会环境,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依靠法制教育骨干教师,积极带领广大班主任老师参与法制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多研究、多交流法制教育内容。

篇9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只有充分注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才能起到良好保障作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漫长的工作,这就需要从理论层面加强研究,为实际的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当代的青少年在国家的观念上还有高度的保持,但是在思想观念上就趋于理性。在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在教育方面还要能进一步的提高[1]。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只注重学生理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重视。

再者,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在教学的方法上没有科学化的呈现。实际思想道德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师的空洞说教比较多,在感情的触动上相对较少。一些老师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和学生之间的公平沟通没有充分重视。在教学中的封闭式思想道德教育比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比较少,没有注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教学中缺少生命体验性的活动等[2]。这些方面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就有着诸多不利。

另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在内容上没有和时代的发展相契合,有的传统道德已经不合时宜。在教师队伍方面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将学校的思想道德教和家庭的自己社会的等进行形程整体合力[3]。这些层面的因素就造成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水平比较低。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实施

为能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提高,就要能充分主要教学方法的科学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就对教学的效率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学习。要想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提高,就要注重从理论层面进行引导学习,让青少年能够对社会主义的概念以及本质等有详细全面的认识,并要能够使其能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方面能够有所体会,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青少年的价值观正确树立,在对思想价值的判别能力上不断提高。要注重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优化,能方便青少年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第二,注重在思想道德上的教学内容科学化的引导。从具体的方法实施上,就要能充分注重对青少年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加强,注重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养成。能够注重青少年的实践体验活动的类型多样化呈现,注重通过活动现场的体验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4]。在实践性方面能鲜明的突出,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工作上要能加强,注重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提高。

第三,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要能充分注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紧密结合,并能和时代需求相结合,在教学的内容能与时俱进,将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在教学的内容上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符合。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的教育要加强,能够科学化的引导嘘声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处理方法实施。

第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在民主理念的教育层面要能加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能注重对社会市场的经济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在德育教学的内容方面不断强化,并要能够和现代化的建设相适应,在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容的教学方面加强重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要能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在实际教学的方法上能注重创新性应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从理论上提供教学的思路以及方法,为青少年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晓丽.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

篇10

【中图分类号】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1中专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中专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大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1.2 中专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中专学生的共性。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中专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中专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1.3 中专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中专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中专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1.4 中专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中专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中专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中专院校,而同学都考入高中,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5 中专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2、加强中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据中专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校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护理礼仪》《德育》《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中专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3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

2.4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中专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2.5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11

传统德育工作普遍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教条主义倾向较强,若能向C合实践活动课程借鉴,采纳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活动性、体验性等区别于一般学科的实施方法,有助于让德育的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实现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首先要解放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让从事德育的主体通过对大量研究数据的阅读,从头脑深处放弃对传统灌输式说教做法的坚持,并且对体验式新型德育工作理念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大胆尝试的勇气。德育工作者可以多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正面管教等。正面管教理念的传播本身,运用的也是体验式讲学方法。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及时更新德育理念,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之一。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标中提炼情感技能的契合点

当下,德育工作的着眼点,已经从以往的管理纪律、抓好常规,发展为以人为本,着重发展学生社会情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众多学科当中为数不多的,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它与德育之间,可以有密切的连接和紧密的衔接。我们通过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社会服务志向。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通过家校合作、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途径,提升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家族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爱心跳蚤市场、模拟法庭等,培养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与父母亲人间的交往能力,与社会公众的交往能力;通过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观摩社会志愿者的工作、聆听志愿心得分享等活动等,树立面向学校内的服务志向,面向周围社区的服务志向,面向广大社会的服务志向。德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力点,依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德育目标中的部分内容扎实推进,德育的整体效能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助力之下稳步提升。梳理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在其指导下开展系列活动,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途径。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开发校本教材导向德育工作更深处

篇12

初中化学教材中,蕴涵着许多复合教育因素,教师可通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措施更好地体现复合教育。如:加碘食盐与人体健康;“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温室效应;食盐的妙用等问题,适时进行复合教育。

二、动手实验,体验探究

如:学习《铁的性质》一节,学生知道了钢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材料,桥梁、铁道、箭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第,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钢铁最大的弱点是容易生锈,全世界每年约有总量三分之一的钢铁制品由于生锈而变成废品。学生为此都很痛心疾首,动手实验,探究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从而深刻领会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有害的化学现象也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三、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学生关心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能使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是生动活泼的,有实用价值。如:诱人的烤羊肉串、烤鸡架可产生数百种有害物质,吃熏烤食品易致癌;头发彩染、彩漂危害头皮健康;装饰材料等化工产品不同程度地释放甲醛,对人体有强大的破坏作用;彩色陶瓷、印刷品及电池、罐头、汽车尾气等第含有人体不需要的铅元素,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人中毒;白白雅致的纸巾也含致癌物质;可见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日趋紧密,掌握身边的化学能提高生活的品位。

四、适时穿插,唤起兴致

如:教材《常见的盐》中硫酸铜一节,可适时给学生叙述波尔多液诞生的动听故事:1882年,以生产葡萄酒盛名的法国波尔多城,葡萄霉菌泛滥成灾,毁坏了城郊葡萄园里的葡萄,但独有一家葡萄园安然无恙,原来,这家葡萄园的主人是一位园艺学家名叫米亚尔代,为了防止行人偷吃路旁的葡萄,往葡萄上喷洒了石灰水,随后又喷了些硫酸铜溶液。当人们看到这些蓝白相间的葡萄时,以为它害了病,于是不敢偷吃这些葡萄。谁知这歪打正着的做法,竟然对防治葡萄霉菌起到有效作用。据此,米亚尔代意外地发明了波尔多液,一种能防治多种农作物病虫害,有很强杀菌能力,尤其是防治葡萄霉菌的特效药剂。

五、习题训练,强化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正大踏步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加强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离不开应用领域,而应用领域的教育(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一定都非要亲自实践,可以通过一些有关生活、生产和科技方面的应用性习题同样能起到加强复合教育作用。如:人体的胃酸含盐酸,胃酸过多过少都会引起疾病。胃酸过多时要服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也可服用蚌壳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或小苏打。为什么这些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有关的方程式。若有胃穿孔,能否服用蚌壳粉或小苏打?为什么?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应用性习题难度不大,却能使学生感觉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容易唤醒学生心中“冬眠”着的心态,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心态,增强动力。

六、课外活动,实践尝试

如:讲到水污染,不能不提到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把江河湖海变成死水、臭水的原因,让学生课外调查周围存在的水污染的原因,写出调查报告和感想。通过调查、研究、学习,加强认识化学与地方经济、环境、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对学生进行国情、乡情教育及保护资源教育和保护环境教育。同时使学生通过社会活动了解科学研究的途径、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开展复合教育,是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和方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