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资质最新标准范文

时间:2023-06-29 09:33: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工程资质最新标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工程资质最新标准

篇1

中图分类号:X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温饱问题。对生活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与物质文明的追求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作为人的一生有3/4的时间生活在室内,室内的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以人为本”,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室内环境是人们的第一需要。为此,原建设部建标[2001]263号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强制执行标准,自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制定了《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国家强制性新标准,也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强制实施;这就标志着我国对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监督已纳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了,但是从这十余年的效果来看,确不能不说有许多有待加强的地方。例如,南京装修污染母子同患血液性疾病案:2001年10月南京市民栗某请装饰公司装修新居,入住3个月后,栗某及其母亲发现同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检测,结果发现室内环境中甲醛超标12.6倍,挥发性有机物超标3.3倍。2003年初,广东谭某夫妇在搬进装修过的新居3个月后,胎儿流产,经检测主卧室甲醛超标4倍多。

2室内空气污染的种类

据有关文献报道影响室内污染的气体有300多种,甚至更多。但主要的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有害气体。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英文缩写。欧共体对它的解释是:在通常的压力下,沸点或起始沸点低于或等于25℃的任何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以进一步分为八类:烷类、芳烃类、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

3室内VOC的主要来源

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及生活办公用品是室内VOC的主要来源。例如:有机溶液体如:油漆、涂料、粘合剂、洗涤剂、密封胶等以及用脲醛树指为粘合剂生产的各种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如油漆、涂料、壁纸和其他装饰品。生活用品:烹调、煤气、家用电器等。办公用品:油墨、复印机、打印机。

在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有害气体氡、甲醛、苯和挥发物有机化合物等5种有害气体。

4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从医学角度讲,在VOC中的甲醛与其他室内有机污染物相比,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面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出现呼吸困难和水肿、眼流泪和头痛等,与皮肤接受,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等。

空气中的氡:已知氡有27种同位素,其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的222Rn,它是238U蜕变链组成的元素。218Po、214Bi,214Po是蜕变过程中产生的4种短寿命的氡气体。其中218Po和214Po所释放的a射线造成呼吸道上皮靶细胞有损伤,进而发生肺癌。一些建筑材料释放的氡及其气体被人吸入人体内形成内辐射产生的危害,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据国内某地区调查实测发现,约有5%左右的建筑内氡浓度超过允许浓度的3~4倍。苯并(a)芘(Bap)及国际国内公认的强致癌物,主要来自燃料的不燃烧,汽车尾气和吸烟等,我国标准最高允许农度为0.1ug/100m3,国家《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要求,对工程完工后对室内空气中氡、甲醛、苯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五种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是有医学依据的。

5对室内空气质量监督的主要措施

5.1依法加强对施工队伍监督

加强从事室内装饰装修企业的资质检查,对无资质、无等级的马路装修队,清除建筑市场,把施工企业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上来。

5.2实施建筑市场、装饰装修市场准入证制度

对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建筑材料实施准入证制度。严格审查监督提供建材的单位提供的相关产品的质量文件和有关资料,从源头抓起,杜绝超标的建材进入室内,怎样才能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呢?《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正式实施后,建材厂家出售的产品,都应该有检测报告,严格审查产品的检测报告是对建筑材料监督控制的有效手段,鉴别检测报告的有效性主要有以下方法:①要看检测报告是否有CMA标志(CMA是通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后的标志),只有此标志,所出示的报告才具有法律效应。②要看出具的检测报告的检测单位的检测范围,是否有建筑材料有害的物质限量等检测项目。③检测报告检测标准和依据是否用了最新标准。④检验方法是否使用了标准上规定的方法。⑤检测产品名称、规格是否与建筑材料相符。⑥检测内容是否完全符合标准要求。⑦检测时间、签发日期是否正确。

5.3加强行政手段监督

工程完成后,严格按照GB50325-2001的要求,必须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按5%的抽检比例进行抽检,且不少于3间房,室内空气质量超标的不予验收。

5.4运用法律手段打击有毒建材

《清洁生产促进法》,这部法律规定,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的建筑和装修材料,违反这一规定,将被追究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这部法律的出台将是对室内空气质量实施监督的法律依据。

篇2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行业,也是其他行业进行生产的必要前提,做好建筑行业的管理对于行业本身和其他行业的有序发展来讲意义重大。建筑行业推行建筑工程预算制度就是体现对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的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经验,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范精神,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其他行业的基本做出管理上和操作上的努力。

1、现代建筑工程预算编制

建筑工程预算是根据建筑施工图、施工方案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等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套用现行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或单位工程估价表),并根据地区批准的材料预算价格、工程建设费用等编制的用于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的经济文件。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必须依据以下有关资料、文件及规定:会审后的单位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有关标准图集;图纸会审纪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费用定额;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地区材料预算价格;施工合同;实用手册。预算的编制程序如下。

1.1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

编制资料包括: 图纸、施工图说明、纪要、变更、图集、现行各种定额、施工组织和方案、工程所在地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信息价格与调价规定等。

1.2熟悉图纸,计算建筑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

熟悉图纸是计算的基础;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是计算工程量的依据;定额估价表的套用计算构成工程实体的费用。它们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是最重要、最繁琐的环节,即影响预算的及时性又影响预算的准确性,在编制时一定要下功夫,确保工程预算的质量。

1.3确定措施项目和材料价差的调整

措施项目是不构成工程实体的项目,经研究表明,在工程的直接费用中占10% 左右,根据施工方案和定额要求按实计算。另外,在编制时,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价格由业主和承包商按照市场价格或参考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信息价格在合同中约定,并按单项材料价差调整方法进行调整。

1.4建筑工程预算的取费

在工程的取费中包括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通过这几个项目的计算,最终可以得到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必须了解现行费用定额,熟练掌握定额中的规定和计算方法,并要提高对建筑工程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关注度,使我们能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

2、影响现代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原因

通过以上工程预算的程序及编制依据,我们知道工程预算在确定造价时有许多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1工程造价受到条件、市场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从工程的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经历了很长的时期。在这期间会受到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市场因素等多方面内容的影响,导致我们很难实施工程造价的控制。

2.1.1变更对预算的影响。变更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施工中,变更是随时发生而又不可预测的。不管是施工现场条件发生变化引起的变更,还是设计缺陷引起的变更,施工要严格按照变更作相应的变化。但是工程预算是按照原始图纸进行计量与计价的,并没有考虑变更因素的影响,以致于工程造价不能合理控制。

2.1.2建筑材料价格对预算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受地区性和时间性影响,即同一材料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其价格不同。当我们按照定额中的价格进行套价时,并没有反应施工中材料的实际价格,而且价格的浮动由建筑市场决定,所以,建筑材料价格的不断变化致使工程造价不能合理控制。

2.1.3现场签证因素对预算的影响。现场签证是施工中根据甲方意图实施并由甲方签字确认的设计图纸以外的零星人工工日、零星使用机械台班或返工用工量。现场签证的现象在施工中是经常发生而不可避免的,在工程结算时要加入签证的项目。

2.1.4工程定额更新缓慢。由于社会的进步,在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 新工艺、新结构不断涌现。现行的定额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市场变化,反映不出新的水平。这种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

2.2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不合理

一般建筑工程预算由建筑单位的专业人员编制或是聘请社会上有资质的工程造价企业完成。但是真正能胜任此类工作的专业人员占少数,一部分的编制人员由于实践经验少,不能针对工程情况据实编制,会出现重套、错套、漏套的现象。另外,某些编制人员不按照定额要求和编制程序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实,没有合理考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就很难控制工程造价。

2.3建设单位监控不到位

大多数建设单位在工程中监控不到位。 如: 有的管理者在实施中监督的疏忽, 不能及时准确的控制施工情况, 导致工程造价的超预算; 有的编制虚假的工程预算; 还有的在编制预算时没有考虑动态因素等, 都使工程造价难以控制。

3、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的策略

3.1控制变更对造价的影响

变更包括合同工作内容的增减、合同工程量的变化、因地质原因引起的设计更改、根据实际情况引起的结构物尺寸、标高的更改、合同外的任何工作等。变更的发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针对这些内容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变更部分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尽可能的控制成本支出。

3.2材料价格的动态管理

材料价格的浮动是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最主要因素。造价人员一定要及时掌握各种新旧材料的现行价格,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或地区的信息价格查询, 利用材料价差调整方法进行工程材料的调价,以达到材料价格的动态管理。

3.3现场签证的严格管理

现场签证是通过建设方确认后计入工程造价的,签证内容直接决定项目工程量的多少。因此,建设方对施工方做好的各种记录要严格把关,尤其是隐蔽工程记录。有部分工程由于现场签证的不明确,导致建设方成本上升,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

3.4合理使用工程预算定额

在使用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基础上,要按照地方文件要求调整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和单价,进行合理的工程取费,以消除定额更新缓慢带来的不利影响。

3.5注重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

工程造价的正确合理与否和造价人员的水平是息息相关的。不仅要求造价人员会计量与计价,还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工程基本专业知识。那么造价人员在从事造价活动时就能抓住重点,加快计算速度, 准确确定造价。另外,造价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执业,达到合理编制工程预算的目的。

3.6加强现代建筑工程预算的审核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许多国家标准、实验方法、实验规范都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实验教材原有的内容滞后于最新的企业生产。

1.2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缺乏独立性,学时少

建筑材料实验课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与理论教学相比,处于附属地位,缺乏独立性。实验课授课学时只是理论学时的1/3,实验只能对理论教学的某个概念、原理进行验证,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只能实验结束后交一份实验报告,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3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师资薄弱,设备少

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匮乏,学科梯队断层,职称不合理,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教师少。同时因为建筑材料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实验室建设面临设备少,设备不全的客观条件。以上客观条件也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2.1修订新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修订新的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设计性实验是指老师给出实验目的及条件,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综合性实验是设计课本多个知识点的整合,但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叠加。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锻炼了学生对于理论教学知识点的分析运用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及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2根据大纲要求,编写新的实验指导书

针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相关知识日新月异,许多国家标准、实验方法、实验规范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实际情况,定期查看相关新标准、新规范、新方法,定期更新实验项目,定期更新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做到与现实企业生产的同步性。

2.3合理分配实验时间,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根据修定的培养方案,教学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来完成,显然当前的教学时间是不能满足的,故我们进行实验室开放。通过合理分配实验时间,实验室开放,保证了每一个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杜绝部分同学眼高手低,激发了广大同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每一个同学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每一位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每一个同学都通过实验产生了成就感,提高了理论课的学习效率。

2.4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新设专业师资薄弱,设备少的客观情况,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一是去高水平院校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二是与有建筑材料检测资质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为企业的经营项目和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参与科研,充实实践教学,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以企业承接的社会检测项目作为实践项目让学生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了解了学习该门课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2.5改革建筑材料实验课的考核评价方式

原有实验教学的考核只要求完成一份实验报告,考核方式单一,存在互相抄袭实验数据,考核标准不一致等情况。为了配合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依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的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深层次地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思考、设计、分析以及创新能力,尤其重视实验操作、思考、创新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最终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包含纪律卫生、考勤、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各个方面,综合各方面给出每个实验的成绩,综合每次实验得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分为操作和笔试两部分。

篇4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逐渐加快了发展步伐。在现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预算已在工程实践中越发重要,如果企业对预算工作重视度不高,且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大大影响工程。

1 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不足

1.1 缺乏系统的专业管理体系

工程有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水平,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长、工序多、分工繁琐,由于多种原因,各种施工情况不能准确及时反馈,造成资金浪费,更容易留下工程隐患。而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之间缺乏有力的沟通,相互联系不密切,不能形成一个对工程的全过程综合管理,从而也就缺乏对工程预算的约束控制,不可避免地出现投资偏高或脱离实际等现象。从工程预算的管理发展来看,现在的工程预算管理仅仅处于一个阶段,在工程中进行单一方面的控制管理,并不能快速进入全过程管理阶段。

工程预算是以金额的形式来直观反映工程施工所需的费用,而工程成本是项目的核算基础,对于业主和施工单位而言均以控制造价成本来创造施工中的利润,因为缺少全面的全过程管理体系,而产生超预算的高昂造价也是不能控制的问题之一。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至竣工验收过程中,经历的时间长,受各方面变更和施工条件的影响,无法进行成本控制。从以上现象来看,一个系统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在预算工作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2 工程预算编制方法的落后

一般的建筑工程预算是由建筑单位的专业人员或聘请社会上有资质的造价人员编制的,但是由于经验少,编制时不按规定进行编制等现实原因,真正能够胜任编制工作的预算人员并不多。在编制预算的同时,由于编制方法和管理方法落后,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不足,数据形成的原因分析不透,易产生明显的误差。在编制工程预算获得的信息中,按照大多数工程现行的编制方法,相关的信息获取并不是及时的,编制完预算距离工程实施又经过一段时间,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编制依据信息不能跟上时展步伐,必然导致编制预算结果不够准确。编制依据中的工程量计中,建筑施工图纸表达的准确清晰程度、材料用量表的准确性都影响着编制的效果。如何将人员、信息数据和工程量计算更加便捷地结合起来,是改善编制方法的发展趋势。

1.3 缺乏建筑工程预算的正确意识

工程预算主要围绕编制工作进行,直接决定编制质量的预算人员更是该项工作的主力。一些编制人员的工作素质较低,在编制预算书的过程中,不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未经过调查确认的数据进行编制,实践经验少的人员易出现错套、漏套的现象,不能准确反映工程的实际造价,影响对工程的造价控制。不仅仅是从业人员的个人意识不正确,一些企业也经常依附于传统观念,只将工程预算管理看做是控制成本的一种方式,重视预算结果轻视科学的预算方法,使得预算结果缺少可靠性,导致资金使用率低下。企业的决策者不能充分意识到加强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资金的使用率,更不能节省大量资金,获得利润。

1.4 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不健全的工程预算管理体系和企业人员工作意识对预算编制产生的影响外,材料价格也是一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筑材料价格的浮动随市而定,预算也以此价格为基础,编制时对价格信息的掌握太过被动,不一定能反映施工时材料的实际价格,也不能合理控制工程的造价。而定额是在一定时限内依据编制时的技术、材料编写辅之以后应用,不能跟上市场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发展。由于建筑行业发展迅猛,更是出现降低材料价格来降低工程造价的现象。

2 建筑工程预算的应对策略

2.1 完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

工程预算管理最需要的是动态控制。预算编制人员需及时掌握各种材料的实时价格,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对人工、材料、机械的费用变化进行调整,尽可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综合达到对材料价格的动态管理。同时还应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顺应时代的技术发展,通过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综合考虑各种市场的动态因素,采用科学的应对方法,切实有效地使预算编制更加真实合理。建筑部门对工程预算管理也发挥着正向引导作用,应用现代网络技术高频率准确价格信息,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所有环节的管理机制,降低工程中不必要的开支;及时地改正管理中的纰漏及错误,保持管理机制与时代步伐一致;制定相应的相关规定及措施办法,应对超预算的开支情况。

2.2 加强编制统筹管理

在预算的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做好编制的统筹工作也是预算编制的关键问题。一个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区别的。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单纯片面强调某一单位的利益不利于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加强限额设计,有利于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修正和控制,并提高设计者的经济意识与责任意识。以限额设计为源头,做好全过程管理的工作并加强投资控制。从项目整体利益出发,分析、考核工程的成本,重视时间的价值。

2.3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

企业除了重视预算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外,更应该提高对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培养。在定期教育和培训预算人员的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有效的工作奖励政策能够调动起更多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优秀的工作人员更加勤勉,后进的人员更加主动努力。提供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肯定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员工能力与时代同步,培训是使员工对新材料新技术熟识掌握的快速途径,组织预算人员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在加强预算人员对人工、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及定额运用熟练度的同时,也可以为基础人员提供专职专向的提升机会。对于企业的预算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熟练的实际经验,更应具备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补充全新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国家法律政策,加快全过程管理模式的进程。在法治社会下,将预算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和监督校审人员等在内的高层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位能力巩固提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也是使工程预算管理更加合理化正规化的根本。

2.4 加强有力的控制监督

首先要将重点放在各个环节的决策阶段,只有抓对工作重心,提出重点决策,继而才能提出最小风险的优化方案。对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迅速掌握,控制其合理使用,精心制定计划,调配人员,可以挖掘出更大的工作潜力和工作效益。尽力减少投资浪费,保证工程质量,将严格的控制监管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对于编制工作的控制监管,是响应决策控制的重点环节。为避免刻板保守的编制方法,将价格编制控制为更加动态化和市场化的管理,可以满足项目因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产生的差异,避免因地区的定额不同、材料设备价格有异而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产生的错误和误差,保证其结果的准确。对于超预算或虚假的预算情况,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详细审核工程量、套价、取费、材料价差等方面内容,重新核算工程量与施工图纸及变更情况是否相照应;套价过程有无疏漏;取费采用的最新标准和材料价格是否对应市场价格等。在控制的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制度,针对工程项目中每笔支出消耗,做好详细记录,细致地审核资金使用情况。只有控制好资金的实际投入,才能节省建筑企业成本,达到全过程预算管理的目的。

3 结语

通过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为了使工程顺利有序进行,充分注重工程预算的管理方法,建立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机制,将预算编制和管理有效地监督控制,是当前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以预算结果的准确性为基本,在全员参与系统工程的过程中,必须谨记合理公正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和在职能力,树立严谨的敬业精神,确保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努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并保护企业相关权利。

参考文献:

[1]林荣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J].科技资讯,2009(3).

[2]周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

篇5

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就中人集团建设公司而言,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绌。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链条出现断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实时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实时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统都有使用寿命的,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应的需要软件厂商提供什么,应该全面规划。信息化的投入也是一项持久战,相关的费用不菲,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现状制定合理的投入计划很重要。做到合理规划、谨慎投入、分阶段投入、持续投入并实时规避风险。信息系统还应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体系也应及时发生变化,只有不断更新完善的信息系统才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3.4强调施工企业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施工企业首先遇到的能见效果的信息化应用应当就是协同管理工作平台的应用。施工企业选择协同工作平台时要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决心和力度进行,不能保障执行力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协同工作平台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选择的协同工作平台应具备跨平台的功能并具有相对可靠的安全认证等内在功能,以便能集成其他业务处理系统。

3.5加强培训,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没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只有拥有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信息系统,才是真正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

4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4.1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和总体规划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家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所以,为尽快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集成管理的发展目标,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起来共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组织业务功能合理、管理目标统一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统一协调,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稳步推进。

4.2进一完善建筑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业务流程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将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建筑业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和业务流程统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用以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统一行业业务流程是建筑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统一规范建筑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4.3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进程,从源头上规范建筑业整体市场的运营

篇6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装饰装修快速的发展,是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而同步发展起来的。建筑装饰装修美化着我们的建筑环境,装点着城市的色彩,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随着我们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融入了许多先进的装饰装修技术。以后我国还将新建大量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将对大量既有建筑进行装饰装修改造,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建筑装饰装修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建筑装饰装修应用的范围也极其广泛,无论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一些轻工业厂房甚至一些构筑物的室内或室外都进行不同档次的装饰装修。建筑装饰装修在整个建筑工程中一次投资所占的投资比例也越来越高。装饰装修工程的造价一般占建筑物总造价的30%左右,一些装饰装修要求较高的工程占建筑物总造价的50%以上,有些公共建筑的装饰装修造价高出土建造价的几倍。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国家进入一定的发展阶段,大型新建工程会随着供需平衡而逐渐趋于饱和,新建工程的规模会逐渐缩小,于是,建筑业将更多的从事建筑的翻建、改建、扩建或装饰装修工程。我们建筑业的发展前景也将符合这一规律,可能会进行若干次建筑室内或者室外的装饰装修。建筑装饰装修相对建筑主体结构来说,是一个多次投资、多次施工的专业。因此,怎样预防和治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下面就常见的几个问题与防治措施与大家做一探讨:

一、装饰吊顶面层裂缝的产生与防治:

1、在实际工程中,因施工不当造成吊顶面层裂缝的现象甚为普遍,经分析,吊顶面层产生裂缝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吊顶内吊杆和龙骨的大小、规格、间距未按图纸、规范的要求设置;

(2)吊杆的底标高不一致,水准线有误差;

(3)大面积吊顶未按规范要求起拱,造成受力不均匀;

(4)吊顶罩面板材料有质量缺陷,板与板之间的接缝未预留合理的缝隙;

(5)预留缝隙未按要求进行抗裂处理;

(6)吊顶内的采暖管线、空调管线保温密封不严。

2、为了防止裂缝产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

(1)一定要按图纸及装饰规范要求设置吊杆、龙骨;金属吊杆直径一般不小于8mm;木制龙骨应经干燥处理,含水率不大于18%;吊主龙骨的吊杆间距应按设计图纸设置,一般为900-1200mm;吊杆需加长时,必须搭接焊牢,焊缝均匀饱满;木制主龙骨一般用50mm×70mm方木,大房间用50mm×l00mm方木;次龙骨用50mm×50mm或40mm×60mm方木,间距以1m为宜。

(2)设置吊杆后须用水平仪测准标高,在墙体四周弹准龙骨基准线。

(3)大面积的吊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一般为房间短向跨度的1/200,防止吊顶覆盖面板后下挠变形产生裂缝。

(4)吊顶罩面板要选用防水性能好且不易变形的材料,覆盖板时要在板与板之间留有5-8mm的坡口缝隙,以作胀缩留量。

(5)要特别仔细处理预留缝隙,具体方法是:用石膏粉与性能好的建筑用胶拌成膏状嵌入缝隙内,待达到一定强度时再贴上一层防裂丝布,然后刮腻子粉刷。

(6)吊顶施工前,一定要认真仔细检查吊顶内采暖、空调管线的保温、密封质量,须按规定注水试压,确认无渗漏后,方可施工罩面板。

二、外墙面砖装修施工常见问题及防治

1、面砖墙面起鼓、局部面砖脱落

(1)产生的现象

敲击墙面有空鼓起,有的甚至脱落。

(2)发生的原因

a.基层干燥,浇水润湿不够,使得水泥砂浆失水太快,造成面砖与砂浆粘结力低;水泥砂浆或胶粘剂涂刷时间过长,泥浆风干,不起粘结作用。

b.基层不平整,使镶贴时砂浆厚薄不匀,央浆收缩应力不一致。

c.面砖施工前未浸水湿润,干燥的砖将水泥砂浆中的水分很快吸走,造成砂浆脱水,影响了凝结硬化,或浸泡后未晾干,镶贴后产生浮动下坠。

d.基层或面砖施工前未清除砖浮土,砖与粘合剂没有结合。

e.施工时砂浆不饱满形成空鼓。或砂浆过厚,操作中敲打过重,使砂浆沉入,水分上浮,减弱了砂浆粘结力。

f.砂浆凝固后进行移动面砖纠偏。

(3)采取的措施

a.按规定处理基层,浇水湿润墙面。

b.面砖铺设前除去表面浮土,浸水湿润,放置阴干。

c.镶贴时随时随地纠偏,严禁砂浆收水后再纠偏。

d.镶贴时,每块面砖抹灰均匀、适量,粘贴后不宜多敲。

e.镶贴后及时清理墙面。嵌缝必须密实。

2、面砖裂缝

(1)产生的现象

镶贴于墙面的面砖出现裂缝。

(2)发生的原因

a.面砖质量不好,材质松脆、吸水率大,因受潮膨胀,使砖的釉矶产生裂纹。

b.抹灰过厚,水泥凝固收缩引起面砖变形、开裂。

c.面砖在运输或操作过程中产生隐伤而裂缝。

d.寒冷地区贴于无采暖等处的面砖受浆融影响。

(3)采取的措施

a.选择质量好的面砖背面看材质细密,且吸水率小于18%。

b.粘贴前用水浸泡面砖,将有隐伤的挑出。施工中不要用力敲击砖面,防止产生隐伤。

c.水泥砂浆不可过厚或过薄。

3、表面不平,接缝不直

(1)产生的现象

面砖墙面不平,接缝不直,缝子不均。

(2)发生的原因

a.面砖质量不高,尺寸误差大,挑选面砖尺寸时把关不严。

b.施工时,挂线贴灰饼、排砖规矩。

c.粘贴操作不当。

(3)采取的措施

a.购买质量好的面砖。施工前按面砖标准制作木框进行选砖将标准尺寸、大于标准尺寸、小于标准尺寸三类分开,同一类砖用在一面墙上。

b.认真做好贴灰饼,找标准的工作,并进行面砖预排。

c.每贴好一行面砖,及时用靠尺板校正、找平。避免在砂浆收水后再纠偏移动。

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通病”,在公共(用)工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重要部位和人行通道的贴面及饰面,不仅要防止空鼓、脱落。而且应该注意外观整洁,棱角对称。色泽一致,不能降低装修工程的质量标准。各种管线的防腐应全面检验,外观要整洁。回填地段上面承受各种荷重的或没有沟槽埋设管线的部位应进行抽(检)验,要防止下沉和沟槽漏渗。从上看出,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上主要是材料(部位、色泽、性能)的选用,施工技术及验收的方面。材料(部位、色泽、性能)的选用上:建立和健全住宅装修材料(部位、色泽、性能)的标准化体系,淘汰技术落后、性能差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部位、色泽、性能),开发和发展住宅装修新材料(部位、色泽、性能),进行标准化、系列化、集约化生产,实现住宅装修材料(部位、色泽、性能)生产的现代化。选用应遵循《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执行优化参数、公差配合和接口技术等有关规定,以提高其互换性和通用性。实施材料(部位、色泽、性能)配套供应,形成成套技术。不但要求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主件和配件配套、施工专用机具配套,而且要求有关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文件配套,做到产品先进有标准,设计方便有依据,施工快捷质量有保证。材料(部位、色泽、性能)的选择应符合产业的发展方向,经过国家授权机构的测试,满足国家有关环保、节能和节水的最新标准要求,对产品质量责任进行投保;生产企业通过ISO9000或ISO14000系列认证。

在施工技术上,装修由开发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建筑装饰施工单位施工。住宅装修应积极推行工业化施工方法,鼓励使用装修材料,减少现场作业量,积极引进和开发、应用施工专用机具,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拟定相应措施,有效控制装修施工。加强质量管理,制定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争创优质工程。严把材料(部位、色泽、性能)质量关,不合格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交付满意的施工作品。

参考文献

篇7

1 工程概况

某图书馆工程,占地面积12000m2,建筑面积31620m2;其中地上12层(另有两层夹层),地下1层(地下室设平战结合六级人防)。建筑高度66.4m。主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单层建筑平面尺寸为52m×52m,东、南立面为竖明横隐LOW-E中空双钢化玻璃幕墙;西、北立面为干挂石材加条形玻璃幕墙。四立面均为电动玻璃百叶、电动外平开窗。钢结构点式玻璃雨蓬,采光屋顶。幕墙面积约9200m2。

2 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幕墙施工单位确定太晚。该工程主体结构已开始施工,而幕墙施工单位却还没有确定,从而使幕墙施工与主体结构施工不能及时协调进行。

(2)与主体同步进行的预埋单位不是中标的幕墙施工单位,致竖框安装时发现大量的预埋件错位,只得使用过多的膨胀螺栓作为结构连接件。

(3)建筑设计与幕墙制作图设计不协调。为完成建筑要求,玻璃幕墙外开窗采用竖明横隐形式,导致安装完成后窗框出现渗水现象。

(4)细部结构设计不到位,使石材幕墙处小平开窗施工时无法安装,安装好后不能有效开启(只能开启15o左右)。

(5)幕墙施工图缺少节点详图,使主体部分外装饰无法收头。

(6)招标文件中对材料的选定不具体,施工时无法及时备料,材料定样采购迟后。

(7)应做的“四性”(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和平面变形性能)试验只做了“三性”,验收时才发现不满足有关要求。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工程的组织管理者,缺乏幕墙工程的相关知识,缺乏对幕墙工程特点的了解,在工程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做好幕墙工程的项目管理,要在对幕墙工程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 幕墙工程的特点和现状

幕墙工程按材料可分为: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等;按施工方法可以分为:元(构)件幕墙、半元式(元件单元式)幕墙、单元式幕墙等;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有框幕墙(包括明框、半隐框、隐框)、无框幕墙(全玻璃、点支式)等等。幕墙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主设计、细部设计、材料供应、构件制作以及施工安装等多个单位。要保证幕墙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到各家参与单位的协调统一。因为幕墙工程专业性较强,必需由专业化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来完成具体工作。为了做到整体的建筑设计和幕墙专业工程的有机统一,建设部了《关于确保玻璃幕墙质量与安全的通知》,对幕墙的设计与施工作了明确规定:“负责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单位与玻璃幕墙制作图设计单位和制作厂家不应单独承担,需协同完成。建筑设计单位在玻璃幕墙设计中负责选型、提出设计要求。幕墙制作图设计单位根据建筑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要求具体负责玻璃幕墙的技术设计,确定幕墙材料、选择制作厂家及施工队伍,全面负责制作加工、施工安装工程的质量,是玻璃幕墙设计的专项负责单位”。文件明确规定了建筑设计单位和专业设计单位的责任划分,从制度上保证了幕墙专业工程的实施。

4 作好幕墙工程的招标工作

做好幕墙工程的招标工作对做好幕墙工程,甚至是整个工程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国内有比较成熟的幕墙专业的设计与施工单位,但不具规模、不规范的施工单位也比较多,甚至存在挂靠现象。所以在对幕墙工程招标时,要对投标单位做好资质审查,必要时要对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考察,考察其单位和做过的具体工程。笔者认为,结合每一个工程的具体特点,确定合理的招标办法,编制详细、有针对性的招标文件对选择合适的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起着关键的作用。

4.1 幕墙专业工程的招标应分两步进行

幕墙结构的施工,紧紧依托于主体结构。根据幕墙施工与主体结构施工的紧密关系,在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必须确定好幕墙专业的设计、施工单位,这样可以做到主体结构与幕墙施工协调进行,合理保证预埋质量。针对幕墙工程方案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幕墙工程招标应分两步走。

第一步,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首先进行方案招标。此次招标仅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评议,投标的设计方案经专家评审后,指出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并进行排序。最优的设计方案结合其他方案的优点,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使之更能体现建筑师的意图,更能表现建筑的最佳效果和功能。经完善的方案作为最终的确定方案。

第二步,在对选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完善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招标。招标的内容包括投标单位的人员配备、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安排、安全文明管理、报价等内容。第二次评标时应充分考虑报价情况和施工图的设计质量、施工组织设计水平、施工单位的综合条件及其管理水平等。经过投标环节的合理竞争,促使各投标单位努力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和施工组织安排,避免在具体施工中出现遗漏节点图等问题的出现。

4.2 招标文件中应对技术和材料提出明确要求

幕墙工程的招标文件主要包括投标邀请书、投标人须知、合同主要条款、投标文件格式、技术要求、材料要求、设计图纸、评标标准和方法、投标附件等。其中的技术要求和材料要求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明确要求。以便于投标单位根据要求组织投标。

4.3 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

招标文件是工程实施中的法律文件,其中对技术上的要求更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编写招标技术文件时,应充分全面地体现业主对幕墙工程的设计意图与要求。根据有关要求,笔者认为技术文件重点应包括:

(1)总则。主要应包括拟实施工程所在地的具置、总建筑面积、幕墙总面积、各类幕墙的面积、总建筑高度、幕墙工程建筑高度、幕墙造型艺术特点、幕墙建筑风格、幕墙色彩特点、幕墙的建筑艺术形体与群体空间的艺术关系、工程的使用功能及分区,以及选用幕墙结构的先进性和特色等。

(2)基本条件。主要有基本风压、地震设防烈度、重要性系数、年度温度变化等。

(3)建筑要求。主要有幕墙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及防火性能;保温、隔声性能;耐撞击性能;是否需要进行全尺寸性能试验;幕墙的分格及幕墙的色彩等。

(4)幕墙构造要求。幕墙结构形式的选型及分区、幕墙设计的标准和规范、幕墙材料要求、幕墙清洁及维修装置的要求等。

(5)应提交的图样。主要有主体结构图及幕墙预埋件平面图;预埋件位置图和预埋件的局部大样图;幕墙的立面分格图应包括建筑物的各个立面图中应详细划分的立面网格,各分格尺寸,分格的竖向标高,水平间距,开启扇形式及位置等;当建筑立面大、层数多、立面图较小时,幕墙的典型立面、特殊要求立面,应补充局部立面放大图;每幅幕墙标准层都应有平面图,图中应表示沿建筑物周边的幕墙布置、水平尺寸、幕墙类型及编号;在平面变化较大需特别加以说明时,可附加局部放大平面图,阳角、阴角的转换图等,尽可能地满足施工的要求。如上详细的招标要求,特别是对节点详图的明确要求,可避免建筑设计与幕墙施工的矛盾出现,避免窗户无法施工、不能开启的问题。

4.4 招标文件对材料的要求

幕墙工程中,玻璃、石材、铝型材、硅酮密封结构胶等往往是主要材料,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因此在招标文件中要有明确要求。招标初期就要对各种主要材料进行询价,同时要明确材料的规格、型号,越具体越好,以便于材料供应商针对确定的材料进行报价。石材由于其天然性,是幕墙工程中较难确定的材料。不同地方的石材有不同的名字,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石材也有不同的名字。石材的颜色有很多种:黑色、红色、灰色、冷灰色、绿色、蓝色等。有时某一种颜色,不同供应商就有不同的品名,如冷灰色就有巴西兰麻、海沧白、金门白麻、巴拉拉花、珍珠花等。所以在招标文件中要明确石材的类型、产地、颜色、规格、厚度、毛面还是光面、是否倒角等。招标过程中,供应商应根据招标文件,提供所有样品供业主最终选择,然后确定石材的品名,最后进行报价。

4.5 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材料

项目管理的最终成果是一个工程的顺利完成,幕墙工程作为一项“面子”工程,其材料质量的优劣关系重大。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幕墙工程的材料,应通过制度约束和现场管理人员的督促检查,保证“面子”工程的顺利实施。项目管理人员应要求幕墙承包方在签约时免费提交三套拟购主要材料及配件,如石材、玻璃、铝型材、结构胶、耐候胶、不锈钢驳接爪等的样品。所提供的材料样品必须与合同规定的材料保持一致。除了特别大的样品,幕墙承包方需将三套样品分别送交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管理部,作为封样。一般工程所需材料均由幕墙承包方按照招投标时确定的生产厂家和品牌负责采购。幕墙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管理人员应要求承包单位在材料采购前向监理和项目管理部申报采购计划,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材料进场时应由承包单位书面通知监理和项目管理人员至现场验收。所供应的材料必须附有合格证等相关书面资料。需要按规定进行二次复试的材料要见证取样复试。经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并应及时清退出场。型钢应首先确定采购成品镀锌型钢还是购买型钢再行镀锌。项目管理人员应组织业主、投资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等讨论确定。型钢镀锌要到专业厂家进行。对进场的材料,项目管理人员应会同监理严格控制质量,对照合同、招标文件,以及样品,检查规格、壁厚等标准,验收合格要有专人签字。结构密封胶、耐候胶,也是项目管理人员控制的重点。承包单位在采购前必须提供胶的品牌、技术参数和指标,出示附着力、相容性的合格试验报告,并有物理耐用年限和保险年限的质量保证书。隐框、半隐框幕墙所采用的结构贴结材料必须是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其性能必须符合《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标准的规定。对进场的材料,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应检查结构胶、耐候胶的出厂日期。凡超过使用日期的,严禁使用,并及时清退出场。

5 预埋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做到位

幕墙工程是主体工程的外包装,其依附于主体结构。为保证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可靠,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一般是通过预埋件来实现的。先置预埋件须取样送检,做拉拔测试,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预埋件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应由幕墙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的数量、位置和方法进行埋设。埋设位置应正确,并进行防腐处理。埋件的标高和水平偏差应满足规范和图纸的要求。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图纸变更,预埋件漏放、预埋件偏离设计位置等原因,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时,也可采用化学螺栓或膨胀螺栓连结。但化学螺栓不耐火、不好焊接,而膨胀螺栓在正负风压作用下,年长日久会松动。所以只有在不得已情况下才作为辅助、补救措施,而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若经拉拔试验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必需采用补螺栓等措施。部分建筑在防雷设计中,往往考虑利用幕墙预埋件与主体防雷网接通。在这种情况下,施工过程中须在预埋铁件的时候还要把幕墙防雷工作做好,项目管理人员应督促现场监理做好此项工作的检查,并做好记录。

6 材料复试和性能试验要按相关规定做全

由于幕墙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其材料的复试项目较多,除了要做相关材料的拉拔试验和钢材本身需做的复验外,铝塑复合板需做剥离强度试验、结构胶需做相容性试验、石材用结构胶需做贴结强度试验、石材用密封胶的污染性等也要根据幕墙类型进行相应的复验。幕墙承包单位还必须负责有关幕墙工程的性能试验。按国家的最新标准,应对幕墙工程进行“四性”检测。“四性”试验应由具有性能试验资质,经业主认可的试验单位承担。项目管理人员应组织业主、监理对试验单位进行考察,确保性能试验的有效性。试件的加工、制作由幕墙承包单位负责,并由幕墙承包人送至认可的检测点,其费用由幕墙承包单位承担。试件检测时业主方、承包方和监理必须在场。对试件进行测试时,若因试件制作加工问题,出现检测不合格,按有关规定可允许幕墙承包单位重新修补后进行补测,费用则由承包方自理。但因材料、设计等原因检测不合格的,不可以再重新测试,项目管理人员有权协助业主要求责任人赔偿由此造成的采取措施的费用和工期拖延带来的损失。幕墙的形式在不断变化,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一员,应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总结工程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丰富各方面、各环节的管理知识,提高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帮助业主实现工程建设的最佳目标。

(上接第53页)

3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监理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并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平行检查和旁站监理,如发现有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或事项,决不迁就,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峰.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J].科技风,2009(1).

[2]葛勇.土木工程材料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1).

[3]陶立新.混凝土施工中相关问题及质量控制信息[J].中国建设信息,2009(24).

作者简介:

唐志洪,出生于1981年9月,男,安徽阜阳人,本科学历,现工作于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助理工程师。

(上接第54页)

我们应当加强注浆技术施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在做好注浆技术建筑施工工作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应当加强注浆技术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让每个施工人员都知道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把质量与管理放在施工的首位,从而提高注浆技术房屋工程的质量,为企业的振兴作好根本保证。此外,注浆技术工程一旦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认真考察,并组织进行研究与验证,做出正确而合理的判断,并且及时制定一个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建筑人员应当根据用户需要,不断的对加固技术进行改新换代,研发新技术与新工艺,利用新型的加固方法,以进一步提升房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玄.刍议房屋建筑施工中裂缝与渗漏的注浆技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篇8

关键词: 住宅产业化;推进;制约因素;政策;措施

Key words: residential industrialization;promote;limiting factors;policy;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57-04

1浙江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1.1 技术因素

1.1.1 住宅结构体系技术应用缺失住宅结构体系技术作为“省地节能环保型十大关键技术”之首在浙江应用几乎空白。结构转换难是产业化住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浙江的国家产业化基地―宝业建设其轻钢结构的住宅结构体系在公司内部的房地产开发中应用比例不足10%,重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预制(PC结构)的住宅建造技术还未应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何顺利接洽PC结构或钢结构体系,如何选择、引导和推广适合浙江省的住宅结构体系是推进我省住宅产业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

1.1.2 技术规范、标准缺失,审批、验收标准缺失,建造过程中施工技术标准化程度欠缺规范和标准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技术规则,是对住宅建设经济活动及行为的规范及约束,也是住宅技术人员必须执行的政策法规,因而至关重要。产业化住宅作为新型建造方式,其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目前滞后于实践,审批和验收标准尚在研讨和试运行阶段,建造工程中的施工工法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产业化施工的速度优势,制约着房地产企业对住宅产业化的研发和尝试。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特点,浙江省应在国家标准和规范基础上制定符合我省产业化住宅建设需求的技术规范标准运行机制和审批、验收标准,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产业化技术研发提供支持。

1.1.3 熟练技术工人缺失产业化住宅建设彻底改变了传统住宅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以万科的合作伙伴日本东京建屋和大成建设为例,这些公司均拥有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各个工程节点都有相应的技术工人,达到了与生产汽车一样的建筑模式。[1]而中国目前的建筑工人最起码要进行2年左右的培训与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与熟练运用这个新工艺,最终成为像日本公司一样的技术工人。熟练技术工人的缺失,将大大影响产业化住宅的建造质量,成为推进产业化进程的瓶颈。

1.1.4 配套产业链缺失产业化住宅建设仅靠房地产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深度结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住宅产业化在我国进展缓慢,产业链整合配套不齐全是重要原因之一。配套产业的不完整、部品质量和数量的选择性低,产业化住宅建设中就无法进行资源整合,在配套技术上也得不到成熟的产业链支持,也就无法保证产业化住宅的质量,成本始终居高不下,成为阻碍产业化住宅发展的又一重大因素,而产业链的形成仅靠企业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政府的引导、推动与扶持。

1.1.5 技术集成缺失住宅性能的完善和提高需要借助大量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尚待发育,既没有形成完整的节能技术体系,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节能产品体系,更没有形成产业内部的分工协作体系。生产技术水平低,普及性差,配套产品种类少,标准化程度低,建筑节能上下游产业之间缺乏应有的互补和协作,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节能建筑的开发成本偏高。以节能达到北京市节能65%标准的北京锋尚国际公寓为例,外墙复合保温隔热技术,造价为120元/m2;屋面与地下保温技术造价为80元/m2;外窗保温隔热技术中,低辐射中空玻璃造价为200元/m2左右,铝合金遮阳卷帘造价为80元/m2;混凝土辐射采暖制冷技术,造价为200元/m2左右;置换新风技术造价为70元/m2左右。目前综合成套技术做法的成本约在每建筑平米面积增加650元左右。[2]对于普通的房屋使用者来说,这一增量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建筑的销售价格予以消化,而在消费者缺乏对建筑节能需求的前提下,高价格的产业化住宅节能建筑与低价格的普通住宅节能建筑相比在市场竞争中未必占据优势,因此,难以成为开发商的自觉行为。

目前就住宅建设单项技术和产品性能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但缺乏技术、部品集成和配套能力。住宅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仍以单项技术、产品为主,缺乏配套化、系统化,缺少先进的实用技术的集成和完善的产业技术体系。需要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技术推广,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如建筑体系的标准化和部品体系的通用化。

1.2 经济因素如从节能角度,与非节能建筑相比,节能建筑形式上表现为能耗水平的降低,但其背后隐含的是相关技术的进步,是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在目前我国每年房屋开发量巨大,房屋建筑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开发商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压力,在粗放经营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较高利润,因此,开发商失去了依靠科技进步获取超额利润的动力,更不愿冒着增加技术风险和额外成本去开发产业化住宅的节能建筑。面对采用新节能技术、新节能材料等可能导致的成本增加、工厂化生产对投资的风险等,绝大多数开发商持观望态度。

如前所述,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产业化住宅建筑模式不可避免的带来成本的上升,包括建造的直接成本和研发等间接成本,可以说经济因素是目前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对住宅产业化犹豫、观望、甚至抱着“坐享其成”的态度的最直接原因。

1.3 环境因素

1.3.1 微观环境因素开发商、部品供应商和消费者是住宅产业化的参与者,是推进产业化住宅的重要力量。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30家房地产企业的调查显示,76.92%的企业知道住宅产业化和全装修,但很清楚了解其含义的只有11.54%,认为全装修能提高住宅品质的企业比例(39.62%)比持节能环保观念的企业比例(13.21%)高出2倍以上;同样,针对浙江省8个地级市上千份消费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消费者知道全装修住宅,30%的消费者知道住宅住宅产业化,但进一步访谈发现,能真正理解产业化和全装修住宅的却不足十分之一。同时,针对开发商、部品供应商和消费者选择产业化住宅(或全装修住宅)的障碍性因素调研发现,相关法律、规范标准的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和售后服务增加分列企业障碍性因素前三位;而担心住宅价格(单价和总价)上涨、对开发商选择的材料质量和价格不放心、政府对购买全装修住宅缺少倾斜政策高居阻碍消费者消费的前三位。

由此可见,住宅全装修和产业化住宅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模式和经营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由于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要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还需要政府、住宅开发企业、部品供应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消除阻碍其快速推进的影响因素,营造适应我省住宅产业化和房地产业升级转型的良好环境。

1.3.2 宏观环境因素中国产业政策对于住宅产业化的支持不足是制约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又一重要环境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被访企业认为政府在推广住宅产业化和全装修住宅中工作重要性排序首位是出台倾斜扶持性政策,其次为统一认识,调查同时发现,70%的房地产企业愿意进行住宅产业化的技术体系研发,虽然目前尚未建立研发体系。说明推进我省的产业化住宅发展政府是主导者,企业的产业化住宅之旅需要政府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

推动产业化住宅的开发与建设仅依靠市场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一是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措施规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负外部性。二是要将外部经济内在化,引导市场对其产生有效的正面作用。

2浙江省推进住宅产业化目标

2.1 目标立足点

2.1.1 形成住宅产业集群,为浙江经济服务,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2.1.2 快速推进符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C”经济目标的产业化住宅建设。

2.1.3 通过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我省房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2.2 住宅产业化发展3~5年总体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住宅产业五大体系,即标准体系、结构体系、部品体系、质量体系和性能认定体系,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目标,实现浙江房地产业再次领先于全国的愿景。主要落实为:

2.2.1 建设一批符合《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和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要求的项目;

2.2.2 培育若干个集设计、开发、施工、材料物质供应、物业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住宅集团公司;

2.2.3 建设若干个住宅产业化基地,引导和扶持住宅及其部件配件的专业研究开发和生产。

2.2.4 以全装修住宅、康居工程和性能认定住宅小区为切入点,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综合提高住宅品质。

3浙江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政策与措施

3.1 总体思路

3.1.1 政府主持如前所述,政府在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住宅产品兼具保障与商品一体的两重性、房地产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更决定了政府的政策和舆论导向的影响力,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认为我省要快速推进住宅产业化,以达到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终目的,政府必须出台相关鼓励性、扶持性和惩罚性政策。

3.1.2 技术集成先行建设高品质、高性能的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是推进住宅产业化、升级房地产业的根本目的。而提升住宅性能质量和住宅建设“四节一环保”水平的根本在于技术集成,住宅建筑是技术、产品的集成体,同时,工业化、标准化和模数化的产业化住宅建设应符合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技术培育政策应考虑将所有技术进行技术整合同步进行,并在技术上探索多样化的可能性。通过现金的实用技术的集成和完善的产业技术体系推进产业化住宅发展进程。

3.1.3 规范标准保障住宅建设中的法规、规范和标准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重要保障。《房地产法》、《建筑法》作为目前我国住宅建设的基本法律,对产业化住宅和“四节”规定甚少,《住宅建筑规范》虽然是强制性标准,但有些指标已落后于发达国家,如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只要求不少于50年,而目前产业化住宅基本能达到100年,日本已推广设计使用寿命200年的住宅。其余如《住宅性能认定技术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只是推荐标准,且只针对住宅的综合性能。相关法律责任的不明确和标准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产业化住宅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出台适合我省住宅产业化发展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住宅建设规范、标准和条例,促进住宅产业化建设。

3.1.4 经济利益促使产业化住宅的建设、研发成本和市场的购买欲望制约着房地产企业对住宅产业化的投入和建设,需要利用金融、税收、保险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让开发、购买和管理产业化住宅的企业和个人享受到经济利益的倾斜以促使开发商和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建设、消费的热忱。

3.2 浙江省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

3.2.1 住宅产业机制与职能政策

3.2.1.1 政治机制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推进首先应体现在机制和职能上,围绕产业化住宅建设构建一定的政治结构、功能和运行法则。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住宅产业化进程,通常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体制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见表1。

3.2.1.2 技术推广机制产业化实施的主体是住宅建设,因此技术的推广离不开住宅项目的运行。建议以开发项目为载体,依托省住建厅和土地、规划、房地产管理等政府行政部门在房地产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将开发和产业化合二为一。在我省良好的房地产开发市场和先进的房地产开发条例基础上,在土地出让、设计、规划、竣工验收和管理等一系列项目运作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和条例,强制推行产业化住宅的建设。

3.2.2 住宅产业政策住宅产业结构政策是指确定住宅产业的各组成部分(投资开发企业、规划设计企业、建设企业、部品生产企业等)的构成比例、相互关系及发展的先后次序,以实现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集约化。主要有:

3.2.2.1 建议调整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引导一部分基础好、技术力量强、品牌质量优的集团型企业从原有的行业中分化出来,通过内部整合转型和技术集成成为住宅产业独有的主体;同时,积极引导其它行业的企业,在较高的技术层面上进入住宅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为此可在土地出让、贷款融资、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入住宅产业,促使住宅产业发展成熟。

3.2.2.2 浙江省发达的经济和旺盛的房地产需求市场保证了住宅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此,应制定向大型优质住宅产业集团倾斜的政策,在技术上、在组织管理上为一体化住宅产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其进行扩张、兼并、重组,引导住宅产业中的各主体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房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3.2.2.3 将现有的住宅部品和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使其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建议政府在土地批租、用地目录上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住宅产业链企业开展产业化集成产品的试制、检测、模拟、展示和体现,为其提供低成本的研发场所,降低企业从事住宅产业化技术研发的成本,提高企业从事产业化住宅技术研发的意愿。

3.2.3 住宅产业技术培育政策住宅产业技术培育主要是指通过政府投入研究完善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框架体系。目前住宅的基础技术研究不足,技术标准不健全。建议制定政策将以单项应用为主的住宅技术进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形成完整系列的建筑体系;提高住宅部品的通用性、配套性、工业化水平,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完善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标准体系,出台适合浙江省发展的“四节一环保”标准,力求体系完善、内容配套、要求明确。

如以节能技术培育为例,按照中国最新的建筑能耗标准,浙江省的新建住宅能耗降低50%。在能耗降低一半后,每平方米负荷仍然为75瓦。而按照欧洲的低能耗标准,每平方米负荷仅有25瓦,只相当于中国新标准的三分之一,未来依然有相当大的减排空间。[3] 推进住宅产业化应围绕提高建筑能效而进行,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使住宅建筑节能全面进入65%的节能率。这需要包括建筑节能技术研发,节能建筑的设计、建造,节能材料、节能部品的开发和生产,空调、供热系统等用能系统的设计、建造与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节能服务等。

除培育 “硬技术”外,建议注重产业化住宅“软技术”的培育,即产业化住宅建造和经营人才的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引导,产业化住宅市场生产和消费环境的培育,以促进整个社会住宅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推广中小户型普通住宅的建造消费,抑制高档豪华商品住宅的市场供应和消费。

3.2.4 经济金融政策经济金融政策主要有:

3.2.4.1 建议设立住宅产业化专项科研基金,政府投入一定的财政支持住宅产业化的基础研究。如课题研究、技术研发、产品试验等。

3.2.4.2 开发建设、消费、管理产业化住宅的企业和个人优先享受金融信贷支持,提供低息贷款、贴息贷款等。

3.2.4.3 开发建设、消费、管理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的企业和个人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如免收物业管理保证金、契税税率优惠、土地增值税优惠、配套费返还等。

3.2.4.4 出台政策对那些经过培育仍无建设产业化住宅能力的企业处以经济、金融和税收的惩罚性措施。

如以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建设为例,建筑节能政策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类型(见表2)。

结合我省目前产业化住宅发展现状,经济金融政策的实施可有以下几种模式。

①经济金融政策需要分阶段实施。经济金融政策应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政策的侧重点不同。初始与推广阶段应出台较多的扶持性、鼓励性性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激发企业和业主采取节能措施的积极性,培育市场机制的建立,推动产业化住宅的发展。随着产业化住宅市场成熟,可逐步减少激励政策,更多采用强制性、惩罚性政策,如对没有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勒令停建或限期改造,对无开发产业化住宅能力的房地产企业降低开发资质、提高贷款利率、提高土地拍卖企业资格审查等。

②经济金融政策需要正向与负向限制相结合。经济金融政策不仅包括对符合产业化建设要求的住宅(如达到康居工程、性能认定住宅),以及符合产业化及节能发展方向的技术、材料、部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贴息等进行正向鼓励,也包括对一些不符合住宅质量发展,如不符合节能发展但暂时又不便于强制性退市的材料、部品等,通过经济手段,如收取额外的费用等来限制其发展。

③经济金融政策需要结合产业化建设效果。经济金融政策应结合产业化建设效果,是指根据产业化住宅建设的实际效果进行的激励,如按照产业化建设面积、按照每户或每平米的能耗水平给予激励,而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的应用,借以促使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和扩大产量来增加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产业化住宅规模的扩大,产业化住宅和部品的市场竞争力会越来越强,技术进步也会促使其价格越来越低,消费者、国家和社会都将从其投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收益。即使激励减少或者终止,产业化住宅和部品仍然保持竞争力,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

3.3 浙江省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3.3.1 推行部品认定和成套技术选用的研究工作。部品专门化生产是住宅产业化的关键,组装式住宅建造的推进没有部品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浙江省在部品生产的方面在全国并不占优势。因此,推行住宅产业化战略首先必须推行部品认定和成套技术认定的工作。可参照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办法,设置省内标准,促使企业的参与,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企业成立研发中心。

如以产业化节能住宅为例,结合浙江省现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①以太阳能热水系统为龙头,推进绿色能源的应用。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比较成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浙江省现有的政策是对13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屋面强制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但比较先进省份,我省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不够广泛。政府应充分考虑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构建一体化的有机结合,激励13层以上的住宅建设“太阳能屋顶”,汲取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太阳能阳台”、 “太阳能墙面”技术等先进技术,降低住宅热水供应、采暖能耗。并以此带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水器等节能部品的使用,提高建筑使用能源中绿色能源的比例。

②以围护结构节能为主打,降低空调、采暖能耗。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碳减排的承诺,在建筑领域要履行该承诺,减少冬季采暖、夏季空调的能源消耗是关键,这都可以通过房屋维护结构的改造来实现。围护结构能耗是指由建筑外墙、外窗、屋面等建筑护结构传热所产生的空调采暖能耗,这部分能耗约占建筑使用能耗的50%。其降耗的主要方法应是保温、隔热、遮阳三项技术齐头并进。其效益远远大于增加的建筑成本,对于碳减排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降低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降低空调、采暖能耗。对于外门窗而言,本省的住宅建筑历来存在窗墙比大、外窗传热系数较大的弊病。在一般的住宅建筑中门窗面积占建筑结构面积的30%,而能耗却占结构热损失的40%~50%,其中玻璃面积又占门窗总面积的58%~87%。因此,改善门窗的绝热性能成为降低建筑能耗的重点。[4]目前,我省住宅建筑的外窗采用我国生产的中空玻璃[浮法玻璃+间隔条(6~9mm)+浮法玻璃],其传热系数一般在2.9W/m2K以上,而北美和欧洲一般标准配置“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间隔条(16mm、充氩气)+浮法玻璃”其传热系数可降低到1.8W/m2K以下。如今国内的Low-E镀膜玻璃年产量达2000万平方米左右,我们有条件将外窗的传热系数降低到2.0左右,而且增加的建筑投资并不大。若按平均窗墙比0.3,夏季空调时间为60日计算。浙江省十一五期间新建住宅的1亿平方米,仅外窗一项夏季可节省49680万KW空调冷量,若空调能效比为2.5,约能减少消耗19872万KW电能、折合标煤2.4万吨。因此,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应激励房地产商选择低传热系数的外窗。

对于外门墙而言,结合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采用外墙外墙保温隔热措施,也是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关键。目前,我省的住宅外墙从提高保温效果的角度考虑,采用热阻较大的有机材料,构成外墙外保温系统;从提高保温系统使用寿命、减少维护的观点出发,采用强度较大、热阻小于有机材料的无机材料,构成外墙外保温系统;从保温和墙体一体化考虑,从提高保温系统使用寿命、减少维护的观点出发,采用外墙自保温系统。但是,从产业化工厂化生产、提高保温效果、便于现场的装配式施工方式的视角,住宅建筑的外墙采用保温夹心的复合系统或无机自保温系统更有利于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使用寿命。

隔热和遮阳主要是指隔绝夏季太阳的辐射热。浙江隶属地区夏季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辐射热是构成消耗了大量空调制冷能耗,对护结构既要考虑保温又要兼顾隔热,应对材料的“保冷”和隔热问题应制订出合理的材性指标。其中外门窗遮阳、屋面遮阳、墙面遮阳技术是解决隔热问题的有效措施。住宅工厂化生产中为建筑的外门窗遮阳、屋面遮阳、墙面遮阳设计和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该类产品、部品的系统化,构件的标准化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经济政策,激励遮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另外,据试验测定,隔热涂料的使用,在夏季也能降低外墙和屋面的表面温度约4℃左右,所以推广墙隔热涂料的使用,提高外墙和屋面隔热性能,也是节省节能投入,降低建筑能耗的一条有效捷径。

3.3.2 培育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以部品认定和成套技术选用为基础,培育省内企业的产业化生产基地,成为产业化基地的企业,可以参与省级部品标准和技术标准制订的组织工作。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政策(免税等)、资质认定等方便。

3.3.3 建设产业化住宅示范小区及相应的政策优惠。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建设产业化住宅示范小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①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保障性住宅小区率先成为产业化住宅示范区。

②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以政府补贴代建方式委托省内有产业化住宅开发经营能力的住宅集团以产业化住宅建设管理模式开展新农村建设。

③建设住宅产业化示范城市。扶持杭州或宁波建立产业化试点城市或区块,类似于保税区,享受倾斜政策,鼓励研发、鼓励生产、鼓励消费。

④鼓励房地产企业将产业化住宅技术、设计、规划和管理应用于新建小区,对产业化住宅楼盘的建造和消费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和税收优惠。

3.3.4 扶持培育住宅产业集群。住宅产业集群主要有四大板块组成,分别为房地产开发业、新型建材制造业、建筑施工业和围绕着住宅产业相关的服务业。图1为典型产业化住宅集团产业链流程结构示意图。[5]

3.3.5 依托政府的《土地出让条例》、《房地产开发条例》、《住宅验收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将产业化住宅开发比例作为土地出让和项目开发建设的前置条件,住宅验收的必备条件。

3.3.6 推广住宅全装修。住宅的装修设计必须通过土建设计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中必须将全装修纳入工程装修中,以避免出现土建与装修“两张皮”的所谓“精装修”住宅。为提高企业开发全装修住宅和消费者购买全装修住宅,建议将土建和装修分开计算税基,分别纳税。

3.3.7 房地产企业资质认定与整合与产业化住宅开发相关联。依托住宅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引导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企业资质认定和升级审核标准中体现产业化住宅的比例要求;引导企业培养产业化住宅研发和建设人才,建议一级房地产企业的“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策划师”必须接受一定课时的产业化理论和实践培训。

3.3.8 将建筑工程技术列入《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让住宅产业化的开发与消费享受高新技术拥有的产业优惠政策。

3.3.9 将省地节能环保型的产业化住宅列入“浙江省政府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畴,住宅产业化的研发技术和产品列入浙江省政府规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目录,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3.3.10 将用于省地节能降耗的产业化住宅研发的国外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列入海关减免税产品目录,享受海关税率优惠,降低企业住宅产业化研发成本,激励企业对产业化住宅的投入。

3.4 推进住宅产业化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今后3~5年推进住宅产业化的主要工作任务包含以下内容:

3.4.1 严格实施住宅建筑节能从2010年始,新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严格执行不低于50%的标准,其中康居示范工程项目实施节能65%的标准。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逐步开展,到2011年底,各设区城市完成应改造面积的25%,县和县级市完成15%,其他小城镇完成10%。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10%。

3.4.2 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通过居住区的合理规划、设计,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严格控制别墅等低密度项目建设。居住建筑要在符合健康卫生、节能及通风采光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3.4.3 深入开展节约用水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推动居住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推进雨水回收使用和污水处理再生利用,不断提高再生水使用比例。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以上。

3.4.4 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要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立和发展住宅产业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住宅建筑工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实现住宅部品通用化和生产、供应、服务的社会化。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2010年底,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

3.4.5 加强对住宅项目的装修管理积极推广住宅一次性全装修或菜单式装修模式。2010年,新建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率力争达50%以上。

3.4.6 建立健全和全面实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继续抓好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建立健全住宅性能认定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到2010年,全面开展住宅性能评定工作,引导并确保住宅建设满足居民对其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等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1]梅文兵,李琨.日本“可持续性住宅”[J].包装工程,2009(2):207-209.

[2]佚名.把实施节能65%建筑设计标准提上日程[J].北京勘察设计,2003(2):59-63.

[3]何庚军.房地产业的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J].住宅产业,2008(3):17-20.

[4]旷玉辉,王如竹.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我国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与展望[J].制冷与空调,2001(4):27-34.

[5]应佐萍,丁夏君.浙江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研究[J].建筑经济,2010(6):17-20.

[6]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住宅产业化的经济、技术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