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3: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工业节能调研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但是,我国的能源消耗也是十分巨大的,在成为第一大能源生产国的同时也成为了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这种情况的加剧,我国目前的能源自给水平在逐年下降,对外的依附程度在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更进一步的发展,这种能源供求关系的矛盾在更进一步的加剧,能源已经不能够完全的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这也是限制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我国经济要想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开发新能源,同时还需要进行传统能源的结构优化配置,这样才能够缓解经济发展也能源之间的矛盾,才能够促进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设备落后。我国的电力和钢铁等行业中都有着很大比例的落后设备在使用。由于受到政策和自身资金等原因的限制,造成了不少行业依然采用落后的技术和落后的设备来进行生产。在电力行业中,能源的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的小火力发电机组还占着很大的比例。而在钢铁行业中,所用的小高炉、小电炉和小焦炉等落后的机组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技术的落后都是导致能源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余热和余能的巨大浪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能源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在能源需求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很多的余压余热的浪费,造成了不能够很好的利用。同时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可回收利用的可燃气,没有通过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进行回收再循环利用。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还有着很多的能源不能够进行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利用效率低下等,都是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能源转化利用技术落后。电机和压缩机等设备用电量十分巨大,仅仅是2009年的用电量就约为22600亿度,达到了全社会终端用电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同时我国电机系统每年新增容量约为1.5亿千瓦,但是很多电机运行效率低下,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低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四)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我国的一些高污染行业如电力、钢铁和水泥等工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及粉尘颗粒和固体废弃物等排放超标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空气质量,造成了我国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近期的全国各地的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二、节能和科学用能并存
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需要大力的推广节能技术。节能是通过采用技术上和经济上以及社会上可以承受的措施和对此,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不同环节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加强用能管理来达到合理的利用能源的目的。其本质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达到节约用能。节约是通过相应的宣传措施和手段来制定节能规范,提高人的自觉性和相应的节能管理水平,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时科学用能的含义包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能源和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甚至是避免通过消耗环境为代价;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过程。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废弃物的形成,这就需要注重和控制废弃物的形成和转化,降低额外能量的消耗,实现能源的利用的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转变模式,发展资源、能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一体化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还要保证最大程度的减少废弃物的出现。
我国只有通过科学的用能,才能促进和发展我国的经济。节能和科学用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三、解决对策和相应的措施
(一)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的消费结构,需要从相应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快发展相应的低能耗产业,从而降低高能耗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同时,还需要大力的发展相应的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链的建设。鼓励和促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等来提高高新技术所占的比重。同时,通过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鼓励运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
(二)通过技术节能来促进节能降耗。加强相应的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鼓励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等通过自主创新的方式来达到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并积极的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来进行节能降耗。加快节能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快相应节能技术的工程示范和推广。国家通过投资建设来组建国家级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整合优秀资源,针对共性和关键的等进行积极的研发。
(三)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可以通过国家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对一些重大的节能工程项目给予一定的投资和政策的支持。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使企业形成节能减排的意识。深化能源改革,通过制定不同能源品质的价格,形成利于节能的价格激励机制等。
(四)完善相应的节能管理体系和法规。我国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法规还不是很完善,需要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法规来进行节能减排。同时,大力的推动节能产品的认证和能效标识的管理,通过采用市场机制来正确的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以及建议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考评体系等,实现节能减排方向的正确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和资源、能源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二是通过“行风热线”以及石材企业主反映,石材加工企业所产生的石沫泥渣等废料很让令人头疼,这些废物不仅污染了环境,占压了大量土地,还对环境造成污染,浪费了许多宝贵资源;
三是个别石材企业因加工区位设置不当,产生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原因分析:
节能减排问题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在当前全球变暖、部分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沙尘暴袭击等严峻形势下,如果忽视了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还必将影响我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针对于此,×××人民非常有觉悟,纷纷行动起来,积极采取节能降耗、限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诸如对地方国际罐头城的治理等,都充分体现了我县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和工作力度。为了×××能够实现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摆脱“资源--产品--环境污染”的“直线型”生产套路,逐步形成低耗高效经济发展模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对策建议: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要想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
一、转换思路视角,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可实现“节能”、“减排”的双赢。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欲生环境美,先断污染源”,在石材等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石沫泥渣等废料”,在人们惯常印象里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的“废物”,而通过资源化处置的途径,却可变“废”成金,通过实现无害利用和产业开发,使废料变身为创造效益的宝贵资源。让企业得到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减排”热情必然也就能更加持久,“减排”成果也将更加巩固。
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设施改造,让企业由“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得到实现,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应当看到,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对节能减排给予高度重视,且包括问责制、区域限批等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实施,但实际的“减排”成效却差强人意。这其中的一个根本症结是部分企业畏于“减排”成本过高,不是不想“减”,而是不敢“减”,或者无力“减”。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动力,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又能实实在在地尝到“节”和“减”所带来的“甜头”。否则,一些企业的排污设施仍将是“聋子的耳朵”,诸如地方国际罐头城曾经存在的一些令人头疼的现实,其实多部分是环境执法部门与违法企业间“猫鼠游戏”的尴尬写照。如果实现了由“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就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这些问题。
三、协调引导企业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有利于广领域、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
通过统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协调相关企业走跨行业循环、区域间循环的路子,可实现参与企业多方得利、区域经济联合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共赢。通过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是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让“石泥(渣)山”加快向“金山”和“青山”转变,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手抓,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技术节能”。尽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节能潜力高于技术进步。但从平邑的实际情况看,我们正努力推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跨越,由资源加工型产业向资源高新型产业跨越,内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跨越,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为实现平邑经济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好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还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如何实现好“高标准起步,跨越式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不忘节能减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耗指标的科学、限期、有序下降,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于此,必须把“技术节能”提到突出位置上来抓紧抓好。
菏泽、枣庄两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工作思路,切实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努力应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保持健康平稳运行
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近期连续出台了六个文件,分成多个小组下县区、下企业进行调研,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市2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30.95%;实现销售收入904.96亿元,同比增长42.99%;实现利税63.88亿元,同比增长53.32%。1-2月份预计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35.89亿元、150亿元和10亿元,分别增长30.1%、45%和50%,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枣庄市突出工作重点,制定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集中培植工业集群,拉长产业产品链条,新上一批亿元以上大项目。全市2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83.5亿元,同比增长21.49%;实现销售收入1696.97亿元,同比增长30.74%;实现利税227.04万元,同比增长33.11%。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预计一季度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121亿元、418亿元和50亿元,分别增长25%、25%和29%,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二、工业投资更趋优化合理。菏泽20****年完成技改投资213亿元,同比增长23.5%;今年1-2月份完成技改投资36亿元。
枣庄20****年完成技改投资182.6亿元,同比增长24.7%;预计今年一季度完成技改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18%。
三、市场流通产销两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两市外贸企业利润普遍降低,“家电下乡”试点工作的开展,刺激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扩大。1-2月份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高,但是供应充裕。菏泽1-2月份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3.5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一季度完成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上半年预计完成出口3.83亿美元,增长20%。枣庄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2.1亿元,同比增长18.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0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6元,增长14.2%。
二、节能降耗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菏泽、枣庄两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资源节约放在基本国策位置,狠抓节能降耗,实行一票否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预计两市20****年都能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机制。菏泽、枣庄两市不断强化对节能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节能机构,建立了节能评估、考核办法,并实行“一票否决”。枣庄在市、县,都成立了节能办,部乡镇也建立了节能机构,并率先实行了能耗容量限批制度。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技术进步。菏泽****年拒批“双高”项目22个,关停51家“双高”企业,节能6.7万吨;同时节能技改项目499个,实现节能11.3万吨。枣庄****年关闭立窑企业34家,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321万吨,节能60万吨;关闭小火电18.9万千瓦,节能50万吨;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95万吨,节能60万吨。同时在企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实行节能变频改造、余热发电,并通过国家、省、市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扶持。
三、强化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两市都加强了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强化用能审计,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书。菏泽市对16户重点用能企业进行了能源审计,对5户高耗能企业实行了差别电价;涌现出了圣奥化工、锦江环保能源公司、大华广济、国能单县生物发电厂等一部分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的典型。枣庄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执法检查,共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8份,提出合理化建议120余条。
三、提高自主创新,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情况
菏泽、枣庄两市都把自主创新,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依靠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菏泽提出了技改投入要达到固定资产投入的3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
二、多措并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两市都通过强化产学研联合,推进企业技术中心来建设来推动技术创新。菏泽还设立了自主创新重大专项资金500万元,每年筛选10项自主创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进行重点培育、重点支持。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两市均属欠发达地区,发展与结构调整的矛盾比较突出,二产占比偏重,二产中资源类初加工类企业占比较大,提高科技含量和加大技术改造的任务压力较大。
二、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个别地区能耗基数低,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完成节能降耗的任务目标,工作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三、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关政策不够完善,关停的阻力大,造成了矛盾下移,存在不稳定因素。
四、基层节能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不够,一些地市有关业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影响了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几点建议
一、建议两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科技含量,新上一批高科技高盈利项目。
二、建议省里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区别对待,在节能降耗指标分解上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进一步细分,在确保完成全省节能降耗目标的基础上,照顾后发地区发展经济对能耗容量的需求。
作者简介:马秀琴(1963-),女,天津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张秋生(1985-),男,河北三河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401)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214-03
“十一五”前四年,中国依靠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累计节约3.91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9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37万吨。供电煤耗进一步下降。2009年平均供电煤耗较2005年下降30克/千瓦时,达到340克/千瓦时,提前完成了“十一五”355克/千瓦时的目标,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之列。线损显著下降,2009年全国电网线损率6.72%,比2005年下降了0.49个百分点,累计节约电量399亿千瓦时。[1]
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与2010年相比,2015年电力工业年节约标煤2.7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69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78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54万吨,2015年电力工业单位GDP能耗降低0.061吨标煤/万元,对实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目标的贡献率达到37.03%。[2]
为了解中国北方电力工业的能耗现状,指导电力工业更加有效地采取措施节能减排,按时完成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指标,本文针对中国北方五个典型的电力企业进行了能耗调研。本次主要对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企业的主要设备使用情况、污染物排放、节能技术、节能计划以及电力行业面临的障碍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能源利用情况及主要设备
本次调研了五家典型的电力企业(简称A、B、C、D、E公司)。调研的5家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以燃烧煤炭为主,在设备大修时使用一些外购电、在点火时使用成品油作为助燃剂。据调查,5家企业均使用了煤,有3家企业使用成品油,2家企业使用外购电。可以看出,各企业主要使用的能源还是以煤、油为主的传统性能源。
所调研的五家企业主要利用煤发电。根据调查显示,五家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燃煤供热发电机组。
二、能源消耗及节能情况
1.综合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五家企业的综合能耗差异很大,原因在于各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以调研结果中综合能耗最大的D公司为例进行介绍。D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200MW,主要产品为电力。该企业只有一条主耗能生产线,其综合能耗见图1。
本次调查的主要污染物包括CO2(二氧化碳)、SO2(二氧化硫)和COD(化学需氧量)。根据收集的调查表资料显示,2006年至2010年各企业CO2、SO2和COD的排放总量均有逐年下降趋势。特此,以A公司为例进行介绍,数据显示2010年SO2排放总量比2006年下降了95.33%,CO2及COD排放总量也有所下降,详细数据见图2、图3。
2.调研企业节能技术
为了响应“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号召,被调研企业采取了一些节能减排的技术。在此介绍五家企业中的两家。
(1)D公司。采取的节能减排改造:一次风机4台、凝结水泵2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加装变频器;汽轮机插管改造;循环泵高低速改造;循环水系统两机三泵运行方式改造;电除尘智能控制系统改造。下一步改造计划:两台汽轮机通流改造。
(2)B公司。2010-2011年先后完成了一号、二号机引风机变频改造,改造后节电率达30%以上;2010年完成了一号炉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改造后厂用电率下降0.15个百分点;2011年对二号机进行了叶顶汽封改造,机组热耗比修前下降147千焦/千瓦时;目前正进行热网疏水泵变频改造;2012年计划完成一号机叶顶汽封改造、二号炉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一号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
三、能耗分析
1.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2006年至2010年五家企业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趋势对比见图4。
根据图4可以看出,五家企业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C公司于2009年投产,且没有供热,主要产品只是电力,因此运行不是很稳定,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偏高且不是很稳定。
根据调查数据,依据各企业2010年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数据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其中2010年国家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335克/千瓦时,[3]见图5。
根据调研数据,五家电力企业2010年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与国内先进电厂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在节能环保方面处为国内领先水平,其2010年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279.39克/千瓦时,[4]特此与其进行比较,见图6。
依据图5、图6不难看出,热电联产电厂存在着发电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从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热电联产厂的能耗标准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是,和国内先进的发电厂能耗标准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在节能减排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根据调研数据,2010年该五家电力行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对比见图7。
根据五家电力企业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最高的为D公司,其值为9.7吨标准煤/万元,较2007年相比下降了10.47%。其中最低的为A公司,其值为5.81吨标准煤/万元,较2006年相比下降了6.6%。
四、国内电力工业节能最佳实例
1.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2009年和2010年在同等负荷率下供电煤耗实现282.16克/千瓦时和279.39克/千瓦时,先后大幅刷新了自身创造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突破280克/千瓦时最低煤耗整数关口的电厂。
主要节能技术:第一类是锅炉及相关系统效率提升技术,如锅炉的节能启动系列技术、零能耗脱硫技术。第二类是汽轮机及相关系统运行效率提升技术,如设计参数及运行调节方式的优化、广义回热技术。第三类是防止机组效率下降的系列技术,如超超临界机组蒸汽氧化及固体颗粒侵蚀预防系列技术的应用等。[5]
2.天津IGCC(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示范工程
本工程项目是我国首台25万千瓦级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简称 IGCC),采用中国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2000吨/天级气化炉。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全厂功率26.5万千瓦;发电效率48%;供电效率41%;发电标煤耗255.19克/千瓦时;气化炉热效率95%;冷煤气效率84%;碳转化率99.2%。工程2009年开工,2012年建成投产。
IGCC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发电效率高,且环保性能极好,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1/10,脱硫效率可达99%,氮氧化物排放只有常规电站的15%~20%,耗水只有常规电站的1/2~1/3。在IGCC系统中,煤经气化产生合成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气),经除尘、水洗、脱硫等净化处理后,净煤气到燃气轮机燃烧驱动燃气轮机发电,燃机的高温排气在余热锅炉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IGCC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特点,并在捕集二氧化碳方面具有成本优势,被公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煤发电技术之一。[6]
五、电力行业现存法律法规及融资方面的障碍
电力行业现存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电力行业的融资问题:一是电价可接受性及收入保证问题。在电力融资项目建设投入运营后完全由市场调节,国家不再进行价格补贴,导致投资者必须准确核算成本和利润才能保证合理的利润水平,使实际电价水平与用户可接受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妨碍了项目融资的成功实施。二是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对引导、规范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开展项目融资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证。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项目融资的法律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还处在无法可依的状态。此外,目前还没有一个机构对项目融资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统一管理,使投资者和贷款银行不能得到正确的政策信号,影响其对项目融资的兴趣和信心。
六、结论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探明的资源储量折算为标准煤,煤炭资源占85%以上。根据此次调研的结果分析得之,北方电力工业主要以燃煤电厂为主,煤炭资源消耗巨大,随着我国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电设备的不断更新,北方电力工业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在技术方面进行了更新改善,主要包括汽轮机、除尘器、水泵以及余热回收装置的改造,大大减小了能源消耗。此外,在污染物减排方面五家企业的年均CO2、SO2、COD排放量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环保成绩突出。
被调研的五家电厂 2010年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普遍低于国家2010年规定的335克/千瓦时,超标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同时,企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与国内先进的节能减排企业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279.39克/千瓦时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一步改善发电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及时完善电力工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电力工业一系列的融资障碍,才能使我国电力工业更快、更好地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EB/OL].(2010-12-21)[201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