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3: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气行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国钢铁企业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普及不够,大部分钢铁企业存在生产技术内容太广,生产工艺太复杂和电气自动化依赖太强等特点。
1.1冶金生产技术涉及内容太广
钢铁企业冶炼环节多,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生产过程中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生产过程中突变因素多,冶炼过程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生产原材料,监控物理变化参数和环境的化学参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该能控制或跟踪生产过程的全过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只有这样的控制系统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提高冶炼产品的产量,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冶金生产工艺太复杂
冶金生产工艺复杂,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比较全,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覆盖全生产过程,实现软件与硬件的配合,优化生产过程。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呈现技术难度高,虽然技术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掌握专业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生产效益。
1.3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
随着我国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大部分小钢铁企业重新组合,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联合企业。这些企业大量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涵盖了冶金全过程,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通过电气技术完成信号采集、信号转换和结果运算等操作,实现钢铁企业的全自动化。
2、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控制和管理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就钢铁企业来说,通过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轧钢、高炉、转炉,铸造等技术环节,解决冶金过程中高温,高热等问题,为钢铁企业生产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许多大型钢铁企业设计或改造了许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系统都能实实现人工智能操作,自动化操纵体系是单位操纵体系的主要构成,普遍运用在单位制造管制的每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运用是智能化操纵技术%智能化技术中的专家体系,模糊操纵,神经网络等技术被运用到钢铁行业的轧钢体系、高炉、转炉、连铸车间、轧钢调节体系等,版型在线监测、冷热轧薄板、维修保养监控等功能。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控制各个子系统,实现子模块与子模块之间的转换。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数据交换传送技术,电脑合成技术等,推动冶金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机器人手臂特自动化设备提高冶金企业的生产力,让钢铁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我国许多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通过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整合行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控制精度,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降低资源消耗。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增加了冶金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总结出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低成本自动化、行业信息化、智能控制、冶炼过程控制和综合一体化控制等方面。
3.1低成本自动化
所谓低成本自动化是利用高精尖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投资,减少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通过使用微型计算机作服务器,精准的实现对全过程、全流通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为企业实现了低成本自动化,也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约束。
3.2行业信息化
所谓钢铁行业信息化就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大部分钢铁企业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始数据,使用科学管理决策分析软件,挖掘潜在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
3.3智能控制
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自适应、优化、模型预测等控制策略,但仍然不能满足技术的要求,因为传统的PID控制理论是适应数学模型复杂且变化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对总控制程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综合控制系统,能分级控制智能设备,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4冶炼过程控制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产品质量监督、环保监控及物流跟踪等多个方而实施全过程监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新型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等高精尖技术对原材料质量、钢水纯度、熔渣成分、温度、固废监控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提高钢铁企业的效益。
3.5综合一体化控制
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系统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仪表、电气在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界限与分工,实现了逻辑控制对模拟量进行控制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与操作性。简化了程序,降低了成本,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系统将是钢铁行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汽车物流行业的特点
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广义的汽车物流还包括废旧汽车的回收环节。汽车物流在汽车产业链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汽车物流是实现汽车产业价值流顺畅流动的根本保障。汽车物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技术复杂性
保证汽车生产所需零部件按时按量到达指定工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汽车的高度集中生产带来成品的远距离运输以及大量的售后配件物流,这些都使汽车物流的技术复杂性高居各行业物流之首。
服务专业性
汽车生产的技术复杂性决定了为其提供保障的物流服务必须具有高度专业性:供应物流需要专用的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生产物流需要专业的零部件分类方法,销售物流和售后物流也需要服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汽车保管、维修专业知识。
高度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性
汽车物流需要大量专用的运输和装卸设备,需要实现“准时生产”和“零库存”,需要实现整车的“零公里销售”,这些特殊性需求决定了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需求分析
2003年至2004年,汽车业竞争日益加剧,价格多次进行下调。仅2004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即降价30余次,平均降幅10%-15%。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汽车制造商日益迫切的要求,汽车物流行业在国内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将会日趋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汽车物流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车物流:国内汽车整车、尤其是越来越流行的轿车“零公里”物流服务必将随着我国整车产量(尤其是轿车)的一路攀升水涨船高,其增长速度在一段时期内与国内汽车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零配件物流:包括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入厂物流、中游的厂内物流和下游的售后服务配件物流。由于汽车零配件物流相当复杂,是整个物流业的高端问题,因而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物流。
CKD配套物流:由于我国特有的汽车产业政策,CKD(进口散件组装)生产方式在目前的轿车市场大行其道,对汽车物流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另外,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已在中国设立生产线制造部件,然后配送到国外的厂房,汽车配件出口市场对汽车物流商无疑又是一块大蛋糕。
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CSF(CriticalSuccessFactor)是指企业为获得较高绩效,必须给予特殊和持续关注的管理问题和组织领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关键成功因素也是企业有限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投入的重点领域,是企业应该着重培育的能力。
本文将汽车物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分为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在企业进入汽车物流业的早期起决定作用,影响企业的进入战略,决定企业能否生存下来的问题;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则在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阶段起关键作用,它解决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或者说企业在汽车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
战略客户资源汽车行业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及“肥水不外流”的观念,使我国汽车物流企业从出生的第一天就有对汽车制造企业的非常强的依赖关系。另外,国内早期汽车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领域,无法实现第三方物流的巨大优势,名为第三方物流,实为第一方、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过渡形式。以上这些因素使战略性客户资源(合作伙伴)——主要汽车制造商成为国内汽车物流业进入初期及随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关键成功因素。
资产规模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汽车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专用设备数量、仓储面积、信息处理系统等参数直接与企业能提供的物流吞吐量相关。汽车物流行业在进入初期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建立控制系统和呼叫中心等软件设施。
运输网络汽车产业是一种典型的全球化产业,拥有很长的供应链,同时其市场又分布非常广,再加上竞争的白热化,因此汽车制造商迫切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快速渗透到目标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这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商的分拨能力提出很大挑战,需要汽车物流供应商有一个周密、完善的运输、仓储网络。汽车物流商的运输网络分布情况是企业能否拿下订单的关键。
长期关键成功因素
专业技术资源对国内汽车物流企业来说,如果只向汽车制造商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而不考虑角色向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必将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难以融入世界汽车供应链体系。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商绝大多数有外资背景,国外的汽车制造商在其本国享有优质的物流服务,他们必然希望在中国能够享受同样的服务。因此,中国物流企业与世界优秀物流企业形成战略联盟,获取并吸收优秀的物流运作经验成为影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目前,荷兰TNT加盟安吉天地物流,美国总统物流间接加盟重庆长安民生物流、以及全球最大的汽车船物流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加盟中远日邮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事件都必将对我国汽车物流业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这种战略合作关系直接为国内企业带来了优秀的运营经验、专业的物流规划技术,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建立我国汽车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极具重要意义。IT设施汽车物流的本质在于“流动”,准时地、不间断地将物品运送到所需要的地方,而这取决于对每一客户需求、每一供应商供应能力的准确把握,取决于对运输能力的调配与实时控制能力,这些实际上都是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因此,IT设施对汽车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内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TNT的CAPS/Baan供应链优化软件的应用不仅直接降低客户总物流成本33%,而且大大缩短了订单执行周期;安吉天地的奥迪坚呼叫系统身兼客户关系管理(CRM)之职,同时通过与其他应用系统(财务系统、库存系统)的集成,实现前、后台的数据共享,实现了公司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
品牌声誉信誉、声望和品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其服务需要深入到其他企业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将自己的商业秘密提供给一个没有良好声誉的物流公司。国内汽车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可以说才刚刚开始。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在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服务信誉、服务品牌和信息传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能满足客户对汽车物流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如果对此不予重视,必将影响企业长期的发展。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汽车物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立了很多专业的汽车物流公司,逐渐打破了汽车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业务的落后模式。目前,活跃在我国汽车物流市场上的知名企业主要有:安吉天地、长安民生、吉林长久、福田物流、武汉中原、中远日邮、中铁伊通等。
这些汽车物流公司,是当前中国汽车物流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这几家公司均有强大战略合作伙伴,例如,安吉天地是上汽集团的子公司;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长安民生的股东;吉林长久的股东为深圳长航实业,是一汽大众的子公司;福田物流的主要股东是福田公司;武汉中原,其主要合作伙伴为神龙公司。在资产规模方面,这些汽车物流公司的资产全部在千万级别以上,有几家达到了亿级的资产量。各个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配送网络,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营自己的仓库和运输车辆,在全国的各个枢纽城市布有中转库。可见,这些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物流市场立足并逐步壮大,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缺一不可。
对于整个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来说,由于其发展时间短,与国际汽车物流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意识的采取以下措施,来整体提高中国汽车物流业的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当前的汽车物流公司名义上是第三方物流,但实际上所从事的还是最基础的储运物流,作为第三方物流价值增值环节的供应链的优化环节却缺乏发展和完善。真正的第三方专业汽车物流企业有其自身的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与技术,有专业的物流网络及设施、专业化的物流运作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汽车产品总体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合理化。
供应链的纵向整合
供应链管理通过汽车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合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规划和运作,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体系,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电子商务正在走上正轨
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信息技术(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1997至1998年)和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后,从2001年开始已经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第三阶段。也就是说,如今的电子商务已经渐渐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和光明的阶段。虽然此前的道路有些曲折,但人们已经可以看到它正在驶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这就是行业和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芽首先要明确“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什么?芽是“电子”还是“商务”?芽答案当然是后者。可是,在目前许多人的印象里面,还是将IT形象看得过于重要。我们看到,几年来数家网站一直在寻求“赢利点”,但最终,似乎也没有哪个电子商务服务商实现真正的赢利,仍然没有摆脱“烧钱”的阴影。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就是将实际商务需求与IT技术脱离。
要知道,电子商务的主角是商务而不是电子。电子商务通过采用数字科技并以因特网为最基本的沟通手段,将企业的价值主张和价值链定位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配置的过程。因此,业务仍旧是这种方式的核心部分,而“电子”在其中扮演的是一种沟通手段,用来对核心部分进行优化。最终的目的是业务,但也不要忽视这个“电子”,因为这是所有的利益和优化的、新型业务模式的来源。传统企业随着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品牌无差异化日益严重,如何吸引顾客、提供个性化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问题都需要新的技术和新的经营方式来解决。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优化其业务流程,已成为传统企业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应该看到,1999到2001年,中国网上购物发展的速度还是很快的,1999年中国网上消费额达到5500万元;2000年中国有2000万的网民,其中1000多万人在网上购物。虽然网上消费和购物并不等于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全部,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需求的稳步增长。
中国的电子商务如今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这就是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建设传统行业、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的行业、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有了积极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利用电子商务改善甚至是革命性地改变自身运营的重要性。当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紧密结合之时,就是电子商务的辉煌之日。
2.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是什么?芽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因特网及其技术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它涵盖业务的全过程,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活动。显而易见,这种崭新的商务模式必然会提高社会生产和转化效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已经在许多企业、行业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例如D电子商务资料库$!!-&:4"$#*6,%''''ELL,2000年他们通过公司网站得到的收入就已经占到了总销售额的50%,平均每年5000万美元。取得同样效果的还有Cisco与其分销商之间进行的网上交易。
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核心,更需要人们以务实的态度克服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各种瓶颈。因特网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虚拟性、自由性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电子商务的本身属性决定了它必然会冲击原有的法律体系,出现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克服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瓶颈,电子商务将实实在在地、更深刻、更大规模地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管理、服务等方面,也将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人类通信、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3.我国必须加速发展电子商务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入世,今后我国将面对一个完全开放的、无壁垒的贸易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的优势,正在变得越发重要。
国家相关文件已经指出: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许多调查数据已经证实,全球电子商务正在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递增,尤其是商家对商家?穴B2B?雪领域。2002年全球的在钱销售达到了6350亿美元,而2003年达到1.9万亿美元。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也是相当好的,预计200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会从2000年的220亿美元上升到600多亿美元,其中B2B电子商务将会占据75%的份额。
在21世纪,电子商务将是企业的生存方式。美国现在占世界网上采购总量的59%,欧洲和亚太地区占20%。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竞争中,就是看你对信息的控制和利用能力。应该说电子商务给每一个企业都提供了一个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平等贸易竞争的环境,电子商务和贸易正是这种平等竞争的最有效的工具和载体。它不仅是商务流通市场的巨大的变革,同时也使全球经济网络化,并逐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这是让我国企业缩短与国外企业间差距的最有效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来讲这是一次机遇,如果这个机遇再抓不到,在新一轮竞争中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和数字差异就会越拉越大。
4.“鼠标加水泥”――殊途同归的道路
所谓的“鼠标加水泥”就是指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优势资源相结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业务的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真正的商业利润的一种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鼠标加水泥是一个传统企业电子化和互联网公司实体化的趋同过程。鼠标加水泥的方式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同方向。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电力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不断加强,对自由和民主的要求更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员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企业对自己利益的合理和公平上,更看重企业的发展对自身的整体好处,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更高、更苛刻。企业员工的诉求更加多样化,使得电力企业无法满足每位员工的要求,最终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
2、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能力差异较大
电力企业在进行体制的改革创新时,过度的精简部门,降低人员,导致了各个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人员紧张,使得多数政工人员都身兼数职,对每份工作都不能高效率的完成;还有些政工人员自身能力水平比较有限,政工工作无法正常完成;其他一部分职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度较低,不重视政工工作,从而忽略了政工工作的运行;另一部分则认为政工工作没有发展前景,对其缺乏信心,导致政工工作难以开展。
3、对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认识不深入
一部分职员认为,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整体工作运行中,缺乏实质性,没有具体工作的意义,只是形式的表达一下,不在具体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开展;另一部分人认为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走在时代的前端,若过分重视实施,就会影响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
4、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载体
读书看报、文体活动和说教等一系列的传统载体,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虽然不能满足员工的整体要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生活环境。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企业员工的意识观念和整体形态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载体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从而阻碍着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深化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1、完善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制
在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形态更加多样化,电力企业想要紧跟时代脚步迅速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国家的指导方针,建立一个符合新时代的思想政治体系,来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一,电力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事,让法律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使职员拥有良好的思想觉悟,从而更好的为电力企业政工工作建设做贡献。第二,电力企业应建立道德激励体制,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来提升政工工作的工作效率,使电力企业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电力企业应与企业的员工紧密结合,了解员工的整体特点和整体情况,并适时进行改革创新,与企业员工的整体形态保持一致,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使电力企业高速发展。第三,电力企业应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相融合,形成一套适应电力企业新形势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来更好的规范企业职员,提升职员的思想道德,净化职员工作环境,提升职员的公德意识。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团结友爱,更有助于员工之间进行思想道德的互相监督。
2、推进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付诸行动
首先,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政工工作必须根据现状具有针对特性,应加大企业员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紧跟时代脚步,把握工作重点,适时进行思路的转变和创新,把握政工工作的主动权,弘扬企业先进思想,宣传企业优质文化,树立企业的优秀楷模,始终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以正确的思想来丰富头脑,正确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问题、矛盾。企业员工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企业发展中来,企业也应给职员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职员、提升职员能力。激发企业员工的自豪感,让其认为企业是一个有发展、有前景的公司,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企业更应信任和支持员工,让其发挥更有意义。让企业职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其次,在新形势下,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与人力资源紧密结合,建立一个覆盖率广的思想网络,充分发挥激励功能,将企业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紧密融合。要突出党的领导作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再次,对于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开拓工作载体。随着市场发展的多元化趋势,电力企业也应紧跟市场发展的趋向,走多元化道路,思想政治工作应根据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体制改革,让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到具体现实中,促进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企业政工工作要将市场经营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使先进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具体的企业发展中,对企业的全面发展和掌控起到辅助作用。电力企业的政工工作重点就是将政工工作付诸于实际行动上,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保障。健康的思想理念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因此,电力企业的政工工作应该把握时代机遇和挑战,将不利条件变成有利条件,将有利的条件合理利用,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在新的世界市场环境中,每个企业或公司都应当把对外寻求必要的能力,并对其兼收并蓄当作一项战略方针。在新经济类型中,企业表现在制造、贮存和运输实物资产上的能力日趋弱化。创造共享和运用知识、技术的能力日渐增强,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走向高级化。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任何公司指望在内部保持所有必要的专门知识、技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是不可能的。而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正以高弹性运作和敏捷性、虚拟化经营来适应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间的各种优势集成.催生出1+1>2的综合效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虚拟企业以其对市场的极大应变能力正在被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组织策略而得到广泛应用。
一、虚拟企业产生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是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化的步伐大大加速,资本、智力、技术在全球流动与扩散,使企业逐渐处于“无界”经济的环境之中;二是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传统而封闭的大而全的企业显得笨拙僵滞,缺乏竞争活力,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企业惟有以高弹性运作来适应市场,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出最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有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三是企业通过互联网以及电信等获取信息技术的提升,多数企业均利用Intemet和局域网获取信息优势,使得企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业务往来主要通过信息网络完成成为可能;四是市场异变性增强,顾客购物欲望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受到了遏制,企业产品不得不依靠项目创意以满足个性化的要求;五是工人雇用的弹性化,员工一般是弹性雇用,采用兼职等形式,使人们在工作时间的选择上更富于多样性。同时由于笔记本电脑与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人可以在不同时点、场所,甚至在旅途中办公。使“远程工作”成为可能。而且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目标导向型的。甚至单个雇员都可以是一个模块,一个独立单元,一个公司,以便充分发挥雇员的能动性。另外,企业还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再教育等,促使人力资本增值。
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便产生了一种超越空间约束,依靠信息技术联系、灵活管理和统一指挥结合的新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它以核心优势为龙头,通过借用外力形成动态的优势互补联盟,强强联合对资源整合产生聚变,催生出敏捷反应的强大综合竞争优势。
二、虚拟企业的内涵及其组织特点
1.虚拟企业的内涵
1991年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1)敏捷制造强调企业要具有敏捷性——对不可预测变化的适应性即被动响应能力和创新性即主动开拓能力。(2)敏捷制造强调企业组织、生产设施及生产过程等要具有可重构,可重用,规模可变能力。(3)敏捷制造强调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联合即全球化联合,发挥不同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4)敏捷制造系统把“工厂集成”概念发展成为“虚拟工厂”,即是一种由若干企业构成的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它围绕新产品或新经营机遇的产品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借助于信息和网络技术来动态建立,从而进行机遇产品的经营、开发和生产。随着机遇的消失,敏捷虚拟企业也将解体。由此可见,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而是各成员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源动态组合而成的一种组织,它追求的目标是突破企业有形的界限,弱化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达到全方位借用外力的效果。
2.虚拟企业组织的特点
(1)组织具有高度的柔性、敏捷性。它要求企业不可以再停留在一个静态的位置上来进行生产及其它业务运作,企业必须不断地在竞争环境下定位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组织机构、管理方式、产品与服务、人员、技术以及市场策略等,以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
(2)组织结构是可以重构的扁平状的动态网络化组织形式。虚拟企业虽具有研发、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功能,但在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结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分化、组合、重整。当企业策略目标改变、产品方向更换时.随即解散现有的虚拟组织。
(3)组织的范围具有可缩扩性,组织具有动态的规模可调的能力。这主要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实现,利用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电子手段建立协作网络;集成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资源,使各自独立的企业单元迅速高效的进行资源重组,组织结构优化,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竞争力。
(4)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组织面临严重的环境变化。原有的经验知识极大贬值,当经营衰落时,往往会实施各项企业再造或改革措施。在此过程中,通过组织对原有的认识、做法等进行深度思考,再判断,然后加以改变,使其适合现有的环境。同时这也呼唤组织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在21世纪。主要生产要素是“知识”.知识的特点在于它自身的迅速变化,原有的知识不停地老化,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为适应这一经济时代,惟有不断地学习。
三、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
虚拟企业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1.以机遇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从组织体系的整体角度来讲,虚拟企业是通过信息交互的方式将具体的成员企业联系起来.进而构成虚拟经营的统一实体。当市场出现新的机遇时。具有开发某种新产品所需要的不同知识和技术的某些成员组织或企业组成一个临时的企业,共同应付市场的挑战。联合参与国际竞争。这一联盟是参与者围绕特定产品建立起来的拥有共同利益的组织。按照产品研究、开发、制造、市场投放的任务分工.按照优中选优的外部资源利用原则.从设计到投放市场由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的企业协同完成,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行并行管理,通过信息网络共享信息资源,在高科技全球制造企业中。这种虚拟组织形式更显其优势。这种组织是随着市场和产品的变化进行调整。当项目完成以后.该组织联盟便解散。
2.以盟主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从组成虚拟群体的每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讲,虚拟企业是盟主借用企业外部力量,对企业外部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优化,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的方式。采用这种策略模式,企业可以获得诸如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具体的功能,但却不一定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而是通过外部资源力量来实现上述功能。
前者的“虚拟”是针对所有的参与者组成的整体而言,它指的是参与者之间是平等竞争一合作的关系。无任何等级差异,这种层次上的扁平型及细胞似的动态网络状的组织形态与传统的企业形态对比是一种虚拟的组织.后者的“虚拟”则是针对每一个参与者个体而言,以我为主,将过程资源配置虚拟化,形成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联系关系。虚拟企业组织形成的过程其范围已不再限于具体企业组织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组织与企业组织之间.建立以非股权联合为手段,以技术合作为纽带,以全球资源为背景,以全球市场为依托,以利益共享为目标,以信息、通信、网络设施为基础的动态组织联盟。这种开放、动态的企业组织网络,不仅跨越企业组织边界,而且跨越国界、洲界,既没有地理重心,也没有民族轴心,以信息通信技术打破时空间隔,实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联合与协作。
四、虚拟企业组织建立的几个重要步骤
1.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虚拟企业通过分享成本、技能和核心竞争力使他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解决单个成员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进入全球性市场。波特的研究可以帮助很好地理解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一,是运用价值链分析。一个公司如何在成本和差异性方面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其二,是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一个公司如何进行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很难模仿的提品和服务的卓越能力。每一个组织必须集中于核心优势,而不是期望在每件事上形成超越。然而,集中于核心优势还不足保证生存的必要条件,多项弱势可能削减企业核心优势的作用。虚拟企业就是一种解决组织中存在弱势的最有效途径,可以借助成员企业的核心优势弥补自身的弱势和不足,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许多大型企业正在进行这项改变,努力将他们的组织转化为虚拟形式以适应新世纪的企业环境。如IBM.PacificBel1.AppleComputer等。
2.将公司的经营与其它企业整合在一起
在确定核心竞争优势后.下一步就是将自身公司的核心能力与其它公司的核心能力整合在一起.通过建立和保持成本优势,成功的产品差异化战略,作为技术领先者或利用横向及纵向企业间的内部关联创造竞争优势。许多公司通过建立虚拟关系.从外部企业那里外购其非核心资源。美国一些大型软件公司,如Microsoft.HP.3COM等都形成了一些人员贮备,供有大型开发项目却缺乏足够人员的其它软件公司和企业应急使用。
3.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支持系统
建立一个虚拟组织,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系统将不同的组织和个体跨越时空地连接在一起,完成单一企业无法完成或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成本才能完成的任务。日本富士公司通过成功运用电视会议系统。发展了与会成员的积极人际关系。尽管电讯系统还不可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但它们在实践中确实可以很容易地获取虚拟组织成员的工作承诺,在减少紧张和对抗的同时将工作顺利安排下去。
4.发展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虚拟组织成员的内部凝聚力。它包括观念认可、报酬系统和价值系统。虚拟组织成员很少或根本不见面,它们依靠通讯技术,借助计算机媒介进行相互影响和交流。这时使虚拟组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任,以信任取代监督,通过市场协调机制强化自我尽责的敬业精神,这也是虚拟组织得以有效运作的最重要组织文化。为了加强信任,提高虚拟小组的效率,要特别建立一整套经营战略来建立虚拟组织的文化。包括活跃的行为。热情的工作交流,积极的态度,轮换小组领导。明确任务目标,细分角色,经常性的信息反馈等。
五、虚拟企业组织的运营过程
针对虚拟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就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组建方式。一般认为,虚拟企业的运营是由一个或几个掌握核心资源(如关键技术、市场或品牌等)的成员企业发起的,另一方面,其他的加盟成员愿意提供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同时承担共同的风险和分享共同的利益,从而创建和分享共同的敏捷竞争力。
对于发起企业而言,组建虚拟企业的任务应由他来承担,虚拟企业建立的过程。可以借助于现代西方战略联盟的组建方式,于是虚拟企业组织的经营分为五个阶段:
1.市场机遇识别
虚拟企业是机遇牵引的,发现和抓住市场机遇是它的起始点。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顾客信息反馈分析、创新研究与开发等诸多手段和方法,找寻和发现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同时结合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社会环境分析,依据成员企业产品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开发战略,进行机遇识别,确定虚拟企业的经营对象。
2.虚拟企业组成结构分析
根据机遇产品的特征,确定所需求的资源,同时研究这些资源的分布状况及与这些资源所有者的网络信息沟通条件等基础。因为虚拟企业的优势是通过企业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协调的,每个企业通过提供自己的核心能力来完成对顾客的产品供应或服务,如果企业自身专门从事产品的设计和创牌,而由不同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产品,通过这种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可以取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可见联合能力对虚拟企业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3.伙伴选择及联盟建立
围绕企业目标,研究与之相关的潜在的可选伙伴,对它们进行全面的评价,因为特别是核心能力的评价,它是企业响应市场竞争所依赖的能力,是选择合作伙伴的依据。确定出合适的联盟对象,根据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同当的原则,通过协商签约完成联盟建立,定义分配形式,明确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联盟建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时限的合作和核心资源的组合使所有参与者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所以,利益的分配至关重要。而企业的利益和风险是共存的.考虑利益共享的同时也应进行风险的分担。合理的利益和风险分配方案是虚拟企业得以建立及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4.管理、追踪、记录
虚拟企业的参与者之间竞争—一合作的效果.根据具体情况和签约制定的规则.调整组织结构。在组织发生变动或市场有较大变更时,将有关信息反馈,进行开拓企业的改组甚至解体。
5.清算及解体
当虚拟企业完成了特定的市场机遇或产品过程之后.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益分配格局清算各自所应承担的费用和应获得的权益,包括管理费用、开发费用、制造费用等的分摊;业务往来过程中资金的清算;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技术知识的归属及后期使用等问题的处理。
六、虚拟企业组织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开发某种新产品的专有知识和技术的不同企业组成的一个临时性的企业动态联盟,成员企业共同应付市场挑战,联合参与国际竞争,它强词企业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各自发挥特长.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组合赢得机遇。虚拟企业能够通过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迅速组配其技术、雇员和管理.随着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做出灵活的、可重构的、集成的快速响应。总之,虚拟企业具有产品开发力强、组织形式灵活、投资少、风险分散,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突出的优势,它能够解决我国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很值得我国企业界借鉴与学习。
近年来,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如何深化体制改革和优化企业组织管理的难题,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努力探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我国实施虚拟企业组织结构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间很难达成策略联盟。由于行业和区域双向分割、条块分割状态使得企业间的互动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弱化。
2.资本筹集不畅。虚拟企业是一种“松散”的项目组。尤其是高技术很难获得资本注入。这是由于市场上缺乏完备的融资渠道,不能迅速地筹集资金和实现资金结算。
3.企业的信息工具的利用程度有限。有效利用国际网络的企业不多,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响应能力。
4.科研基础薄弱。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开发和制造周期过长,难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的需求。
5.人员流动不畅。人们的职位大多倾向于稳定性。
6.投资体制有待完善。目前正在加大央行的安全性监控。对创业投资的主角基本上都是政府包办,大批风险投资机构没有建立,投资模式正从计划经济的项目投资向市场体系中的法人投资方向转变,所以企业间的项目管理常常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从以上可看出,目前在我国实施企业虚拟化的条件还有欠缺,但是,虚拟企业依靠信息加强合作,能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充分组合和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竞争力,这个理念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企业要重视利用外部优势。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经营所需的全部资源,这是我们目前许多企业应该树立的一个基本观念。当前,企业一方面应利用自身的有限资源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应利用信息网络寻找外部优势,借助虚拟企业形式,使其为我所用,形成合作竞争优势。
2.树立合作竞争观念。市场竞争表面上是企业与企业之问的竞争,实际上,随着竞争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企业价值链上各相关企业组成的系统之间的竞争,即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问的竞争。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价值链上各成员企业协同经营的意识,及其共同营造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3.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企业之间优势资源的共享和协同运作,没有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信息化已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4.建立、增强核心竞争优势。首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选择与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当根据顾客认可的基本利益选择核心能力。区分开比较优势与核心能力,有时还需要跳出原有产品的局限;其次,要展开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把这些能力用好用活,把它们转化为可观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再次。企业经营方式越灵活就越要对核心竞争力给予充分的保护。如自有专利、研发能力、销售能力、销售渠道等,否则就会受制于人;最后,增强吸收、创新整合、延伸能力,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因为虚拟企业是一种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强一强”合作。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的优势不是来自于“全”而是来自于“精”,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就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优势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能力,才能有机会组织或参与虚拟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它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要搞得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
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的功能;究而言之,行政管理就是服务。就这一点而言,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大体相同。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仍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我看来,归根结底就在于它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的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特点:
一、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即使搞得象一朵花似的,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电力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必须与电力行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把学习型组织理论与电力行业特征、实践相结合,做到有针对性。首先,要明确电力行业的特征,我们知道,我国的电力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属于公用事业部门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长期存在,用人机制僵化,内部人才干多干少都一样,缺乏对外服务的意识和态度。其次,电力企业行业特征容易建立学习型组织。我们知道电话行业的技术专有性很强,员工的流动性小,最容易形成一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但是长期的垄断地位导致企业员工“学习无用论”盛行,技术岗位和培训考试流于形式,这无论对企业发展,还是更好的服务社会失去了集体的原动力和基础,从而使电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发挥作用存在种种的困难。
2学习型组织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我国电力企业通过建立和推行学习型组织会使我国的电力行业从容的面对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具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使电力企业变为一个具备各种能力的组织,主要包括自我智慧,自我判断和自我学习等几个方面的能力。因为电力企业学习型组织通过团队内外的交流,倡导组织扁平化,鼓励信息共享,客户与市场是电力企业的工作重点。
②创造电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关系的新格局。电力企业推行学习型组织后,将会员工视为自我超越的个体,这将意味着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得员工成为积极主动的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工作者,而且直接获得工作的内在热情。
③电力企业学习型组织不仅强调学习物质的科学与技术,同时强调学习人的心理和行为,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使电力企业产生一种质的飞跃。
3电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措施
我国电力企业面临自身机制陈旧,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意识淡漠等各个方面的不足,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将有效的改变我国电力企业的面貌,并为到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和竞争做好充足的准备,具体来说,我国电力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措施很多,主要是要依据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的要求,从自身的不足入手,系统的学习和提高,而不是单一的、分散的来组建学习型组织,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
①领导充分的重视。我们知道领导的重视对于企业的变革是很重要的推动力,没有领导的推动,任何像组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室无法取得成功的。学习型组织作为未来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层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并认同其理念,特别是企业领导干部必须认同并大力推进,这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前提和关键。
②通过学习型组织建立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文化。在电力市场逐渐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在我们与竞争对于面临的环境没有太大的差异的情况下,如何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优势和特色呢?电力的优质服务是电力产品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理念、模式扎根于员工头脑之中,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建立优质服务文化。
③电力企业应通过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实践和规章,逐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既注重知识积累,更注重员工能力与素质的建设。通过培训与开发,实施人才工程,建立完善的育人机制;通过企业良好的文化环境,建立持续的良好的留人机制;通过开放心扉、强化自我管理、开发自我潜能,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④按照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系统的学习和提高,对于我国电力企业而言,结合目前的现状,在这五项修炼中,要重点的学习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mental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sharedvision)、团队学习(teamlearning)和系统思考(systemsthinking)这四项。
参考文献:
[1]吕列金.谈激发组织的创新力[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2]李卫军.创建学习型企业全面提升创新力[J].冶金企业文化,2006,(1).
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信息技术(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1997至1998年)和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后,从2001年开始已经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第三阶段。也就是说,如今的电子商务已经渐渐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和光明的阶段。虽然此前的道路有些曲折,但人们已经可以看到它正在驶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这就是行业和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芽首先要明确“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什么?芽是“电子”还是“商务”?芽答案当然是后者。可是,在目前许多人的印象里面,还是将IT形象看得过于重要。我们看到,几年来数家网站一直在寻求“赢利点”,但最终,似乎也没有哪个电子商务服务商实现真正的赢利,仍然没有摆脱“烧钱”的阴影。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就是将实际商务需求与IT技术脱离。
要知道,电子商务的主角是商务而不是电子。电子商务通过采用数字科技并以因特网为最基本的沟通手段,将企业的价值主张和价值链定位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配置的过程。因此,业务仍旧是这种方式的核心部分,而“电子”在其中扮演的是一种沟通手段,用来对核心部分进行优化。最终的目的是业务,但也不要忽视这个“电子”,因为这是所有的利益和优化的、新型业务模式的来源。传统企业随着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品牌无差异化日益严重,如何吸引顾客、提供个性化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问题都需要新的技术和新的经营方式来解决。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优化其业务流程,已成为传统企业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应该看到,1999到2001年,中国网上购物发展的速度还是很快的,1999年中国网上消费额达到5500万元;2000年中国有2000万的网民,其中1000多万人在网上购物。虽然网上消费和购物并不等于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全部,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需求的稳步增长。
中国的电子商务如今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这就是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建设传统行业、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的行业、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有了积极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利用电子商务改善甚至是革命性地改变自身运营的重要性。当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紧密结合之时,就是电子商务的辉煌之日。
2.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是什么?芽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因特网及其技术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它涵盖业务的全过程,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活动。显而易见,这种崭新的商务模式必然会提高社会生产和转化效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已经在许多企业、行业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例如DELL,2000年他们通过公司网站得到的收入就已经占到了总销售额的50%,平均每年5000万美元。取得同样效果的还有Cisco与其分销商之间进行的网上交易。
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核心,更需要人们以务实的态度克服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各种瓶颈。因特网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虚拟性、自由性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电子商务的本身属性决定了它必然会冲击原有的法律体系,出现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克服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瓶颈,电子商务将实实在在地、更深刻、更大规模地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管理、服务等方面,也将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人类通信、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3.我国必须加速发展电子商务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入世,今后我国将面对一个完全开放的、无壁垒的贸易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的优势,正在变得越发重要。
国家相关文件已经指出: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许多调查数据已经证实,全球电子商务正在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递增,尤其是商家对商家?穴B2B?雪领域。2002年全球的在钱销售达到了6350亿美元,而2003年达到1.9万亿美元。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也是相当好的,预计200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会从2000年的220亿美元上升到600多亿美元,其中B2B电子商务将会占据75%的份额。
在21世纪,电子商务将是企业的生存方式。美国现在占世界网上采购总量的59%,欧洲和亚太地区占20%。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竞争中,就是看你对信息的控制和利用能力。应该说电子商务给每一个企业都提供了一个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平等贸易竞争的环境,电子商务和贸易正是这种平等竞争的最有效的工具和载体。它不仅是商务流通市场的巨大的变革,同时也使全球经济网络化,并逐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这是让我国企业缩短与国外企业间差距的最有效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来讲这是一次机遇,如果这个机遇再抓不到,在新一轮竞争中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和数字差异就会越拉越大。
4.“鼠标加水泥”――殊途同归的道路
所谓的“鼠标加水泥”就是指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优势资源相结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业务的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真正的商业利润的一种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鼠标加水泥是一个传统企业电子化和互联网公司实体化的趋同过程。鼠标加水泥的方式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同方向。
供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使得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是当前电力企业的运行机制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在成本管理的目标执行上,还有些欠缺。供电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刚性比较强,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基层的供电公司,执行上级公司下达的预算任务,缺乏必要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可控费用的执行上,显得尤为明显。在成本管理的分析和评估中。整个体系构建得不够完善,一些分析过程仍然浅层次地停留在各种指标的对比上,本年和上年相比,本年和目标相比等等,缺少系统的分析和深入地挖掘,无法从根本上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成本管理的考核方面,也只是对总体指标的完成情况有所考核,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细化的考核指标,考核的时间节点,考核的奖惩措施都不是很明确。
(2)成本控制采用总额控制方法,未完全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对成本预算分项进行控制,不能完全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要求
实施财务集约化除了依托强大的信息化平台,还需要精细化管理的成本费用预算及成本费用控制执行情况,才能对企业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如未能按照成本预算明细项执行控制,财务集约化管理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成本管理还未做到全过程控制,有些方面的成本控制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成本性工程项目没有系统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标准成本费用还未从源头上控制费用的发生与否以及发生多少。目前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提高了资金的流转效率,减少了资金沉淀,控制资金流出,实现了货币资金的动态管理,内部资金按需流动,合理配置。因此现行的资金管理办法对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在资金的收支预算管理方面,在降低资金成本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物资采购,存货配送方面,也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
2新形势下供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2.1制定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责权利
成本分析应由财务部连同各职能部门定期召开,完善各种成本控制制度体系。要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是保障。成本管理流于形式或无法坚持进行,最主要的就是奖惩兑现不严格执行。因此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奖惩细则是完成成本预算目标任务,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的最有效措施。
2.2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和配送物资的管理
经过这几年的现金预算控制和现阶段财务集约化管理,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通过一定的预测方法都逐渐变得可控可管。在资金的收支预测管理方面,应进一步挖掘潜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数理推论进行分析,使预测结果偏差率尽可能小,从而能够合理安排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全省统一招投标的物资配送模式,降低了采购物资的价格,节约了存货成本,但在降低存货的仓储成本,缩短从订货到到货时间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潜力。
2.3建立项目储备库
(二)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实现为买卖双方的交易降低成本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是交易双方的距离越远,成本就越低。因为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肯定比传统方式中的文件资料、电话、传真的成本低。二是买卖双方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省去了中介,简化了交易的操作环节。三是卖方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产品的宣传介绍,可以节省很多在传统方式下的宣传费用。四是电子商务是不需要任何纸制合同或协议的,同样的为企业节又省了办公经费。五是传统交易方式是通过店面店铺来完成的,而电子商务则是通过几台电脑和一间办公室来完成,这样就减少了租金的成本。
(三)提高交易效率。电子商务是没有任何纸制合同或协议的。这样就使企业在各环节的操作中减少了工作人员,并且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完成。而在传统的交易活动过程中,大量的文字资料、数据的统计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由于企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员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轻者给企业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严重的会让企业失去商机,导致企业发展缓慢、举足不前。而电子商务就能克服以上的各种缺点,使交易活动方便快捷的进行。
(四)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开发、研发技术的革新是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大力支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的市场开发、研发技术的革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企业产品研发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都能及时、准备的在互联网上找到,产品在网上进行宣传推广的同时,客户会把产品的一些问题或缺点及时的指出来,企业通过这些数据资料对产品进行改良,以更高的标准达到客户的需要。互联网是一个充满着丰富资源和商机的网络平台,企业的管理层可以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掌握第一手商业信息,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发展战略。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同时也为普通的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网络服务,丰富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提供了一个好的机遇。在传统交易方法中,老百姓通常都是在店面店铺到开门营业时间,才去店面店铺里选购物品,这就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而电子商务中的交易平台则由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而成的,网络上是不存在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这样无形中网络就把一个与地域及时间无关的空间组成一个供人们进行交易的平台,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市场。任何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都能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不分时间、不分时间地进行交易活动,并且对所买的产品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而企业正是利用了网络的这一特性,通过网络上的信息数据来综合判断分析网上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把这种心理需要同企业产品的特点特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份文字报告资料,根据报告制定有针对性的研发方案,给网上的消费者们提供最好的服务,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二、电子商务在中小型企业应用中的途径
(一)采用单机或多机接入的方式。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要想全面的实施电子商务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缺乏资金和技术、且规模小,可以采用单机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电子商务。采用这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通常是需要企业购买一台或数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通过传输设备再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实现。专业的操作人员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或者是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上的信息等方法寻找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数据,然后在进行分析整理,采用网上文件传输功能和网上办公系统等方法在网上进行谈判交易,同时也是在网上完成转账、办理货物托运。这样的电子商务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工作人员少、节约成本。是中小型企业在开始采用电子商务时的最佳方式。
(二)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研发能力。中小型企业要想改变信息闭塞、人才匮乏的瓶颈,在应用电子商务的时候可以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研知识、信息数据的储存以及先进的科学实验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开发能力,企业只有通过与科研院所达成相互合作的方式,才能彻底改变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瓶颈,并且为中小型企业的革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通过第三方的信息平台系统来开展业务。在网络盛行的今天,像阿里巴巴网站这样的第三方信息平台系统都实现了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网络化接轨,这样就使得中小型企业可以该信息平台系统上同时进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网上交易活动。再加上第三方信息平台系统涉及各种行业领域,作为中小型企业在经营模式上有了不同的选择方式,既可以选择当采购商,又能选择当供应商。另外,第三方信息平台系统有多种销售的方法方式供企业选用,是既可以批发,又以可零售。因此,对于在电子商务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软硬件还需要不断更新升级、缺乏标准化的应用操作系统等一系列难题的中小型企业来说,选用第三方信息平台系统无疑是最简捷、方便的应用方法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们正是看到了第三方信息平台的这一优势,才把上述的问题交给第三方信息平台系统去解决,企业只要做好产品的服务就可以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类的信息平台系统都将为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期。
(四)组建企业的信息平台系统,更好的运用电子商务。资金相对充足的中小型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平台系统,是运用电子商务的最理想方式,这样不仅让工作人员和广大消费者及时、准确地获得企业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同时是也可以解决中小型企业在研发、生产、供给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方面的配置能力和处理各种市场信息的能力。这样企业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化、信息的网络化,为更好的运用电子商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特殊性
1.电力企业后勤工作内容“杂”。
在工作内容上,后勤工作不可避免的呈现一定的繁杂纷乱,就一般情况而言,电力企业的后勤工作包括有配电、党务、营销、财务、规范等一系列工作。如此可见,电力企业的后勤工作,可以说是涵盖企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与事项。也正因此,繁杂性的特征凸显,管理工作存在难度。
2.电力企业后勤工作要求“高”。
不仅是内容上的“繁杂”,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更体现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除了应当熟知本职工作,专业素质较高以外,还应当拥有更多的耐心与更为周到的后勤服务。如此种种,均体现了电力企业后勤工作中的高要求、高质量特征。总而言之,在整个后勤服务工作中务须秉承严格,任何一项细小的疏漏均有可能对企业整体形象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的后勤服务开展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
3.电力企业后勤工作变化“急”。
最后,电力企业后勤工作中“急”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后勤服务开展中临时性以及突发性、应急性的内容项目相对比较多。在电力企业后勤服务开展中,由于后勤工作“急”的特征,容易造成准备不足、局面紊乱等情况,后勤服务工作跟不上,整个工作局面较为被动。因此,在后勤工作与调动管理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后勤工作的临时性、应急性特点,做到有准备、有计划,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有序、及时解决,确保电力企业的后勤工作适应企业的全局性工作开展情况,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外部形象的树立和提升。
三、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发展措施探讨
在明确了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的基础上,具体我们应当如何转变现况,实现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呢,笔者做如下总结: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新形势下,电力体制的改革必然牵涉到各个方面利益的调整与波动,改革过程中难免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如何安抚、处理后勤员工思想问题,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全新问题,确保企业的稳定同样是是后勤改革的关键了。在推进后勤改革同时,应当竭力保证企业后勤服务、管理以及员工端对的稳定,切忌因大刀阔斧的行进而造成的动荡局面,不利于企业发展。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应当完成的是思想上的转变。员工思想工作应当置于变革首要位置,让所有后勤员工甚至全部电力职工明确实施集团化发展的战略,了解深化后勤体制改革的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后勤改革的思路、目的、任务,及时把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领导层面对后勤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上来。唯有做到思想与行动的完全统一,方能将工作任务真正贯彻执行。务必重视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真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2.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契机,本着“有效性”原则,轻过程、重结果,轻数量、重质量的方针,一要认准,二要认真,始终不渝地秉承“后勤服务”这个中心,对内实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实行商业化运营模式;对外面向市场,寻求自我进益与发展。重点抓好“一个中心,两个突破,三个提高”。即以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服务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改革经营机构,强化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全方位优质服务。两个突破是:一是以物业管理改革为龙头,实现后勤服务的突破性改革;二是在用人机制上要有所突破,招贤纳才,广开思路,充实管理队伍和经营队伍。三个提高是,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队伍素质的提高;经营效益的提高。总目标就是坚持市场经济观念,全面搞好商业化运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最高、最好、最佳的经济效益。
3.加强管理,规范运作。
加强管理,规范运作,主要的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执行:首先,应当明确权责问题,规范并明确各部门职责,竭力避免部分员工无事可做的情况。与此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让具体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每个岗位与环节,每一位员工均需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让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其次,除了企业员工工作职责监管工作机制的确立,还应当强化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考核、收费,保修程序、紧急事故处理程序、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等等方面。唯有确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能够予以落实生效,企业方能在全新的社会形势下得以真正的发展迈进。
4.准确定位,提高素质。
无论在任何企业,人才的欠缺无疑是阻碍其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不外如是。因此,当此境况下,如何吸纳并培养市场经营管理的专项人才是当下企业的重要工作,也是其管理水平提升与发展的前提所在。企业应制定相应政策,除了应当着力强化对优秀管理人才的寻找和吸纳,还应当重视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的强化培训,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强化“人才工程”。
作者简介:杨玮(1966-),女,福建晋江人,河南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副教授。(河南?郑州?450052)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111-0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地震,造成核泄漏。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天灾”,而更多的是“人祸”。福岛核电站自1987年至今曾多次发生事故,并多次篡改数据,曾有过安全检查作弊和伪造安全记录等行为,这就相当于埋下了事故隐患。如此看来,核泄漏的发生并不偶然,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建设不完善造成的。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堪称人类的灾难。经专家分析发现所有问题都出自“没有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文化理念”,正是由于安全文化的缺位,才导致上上下下安全意识的不足,才导致从管理者到生产者安全行为的失误,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5年过去了,同样是在核电站,同样由于安全文化的不完善导致了同样的人类灾难。日本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岛核泄漏竟然也能造成如此惊人的灾难,如果发生在生产和安全管理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同样的核泄漏造成的灾难更是不敢想象的。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完善显得更为必要,对我国电力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过程
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息息相关。电力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关联性和规模性。由于电力产品不能储存的特点,电力的发、供、用连接在一起,又同时完成,电力企业采用大量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设备,以实现发、输、售、用各环节的相互紧密配合,比例协调统一地进行。而电力行业的实时性、同时性、整体性、快速性、连续性和社会性等属性决定了电力系统必须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这就要求在整个电力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才能确保整个电网的安全。建国以来,电力企业一直重视安全生产,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成立安全监察机构,建章建制,使管理开始规范化;20世纪80年代至今,提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健全安全保证和安全监察两个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并且重视安全设备的现代化;开展了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创一流等活动,进行了设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危险源)分析、预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等工作。这些对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事故还是照样发生,这对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为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近几年来,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正逐步地在电力企业开展起来,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大量可控的、不可控的、人为的、不可抗拒的因素,时时刻刻威胁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特别是人员责任的误操作事故还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电力企业生产安全。这都说明安全文化建设还做得远远不够。
二、电力企业安全文化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体制在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新老观念发生碰撞,新的问题在发展中油然而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厂网关系的变化对电力安全提出了新课题
电力体制改革前,发输配售集于一体,多数电厂与电网属于利益共同体,电力系统安全主要靠行政命令。厂网分开后,则要依靠法律法规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强调合同的履行,要求安全体系与市场体系同步建设,旧体制已被打破,新体制尚在探索完善之中,更需要各市场主体之间加强协调、互相配合,意识相同、文化相近,这样才能共同确保安全。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主体多样性造成安全文化发展不平衡
厂网分开后,原国家电力公司分成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形成国有和集体、个体、三资企业并存的多元化态势,因此出现了电力安全文化主体的多样性并存在差异。很多新进入电力行业的企业在安全文化上带来了原行业的特点,这有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对电力系统的特性和安全性认识不足,存在对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现象,电力安全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的主体处于安全文化建设不同的阶段,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如何把传统的安全文化好的方面发扬光大,把消极方面抑制掉、克服掉是目前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3.员工价值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