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3: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资产估值理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的医院绝大多数为公立医院,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及自筹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然而,现阶段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职工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购置盲目,重购置、轻管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核销处置不及时等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完备率、利用率,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当前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出现多头管理的状况。往往是财务部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无明细账或有明细账却不健全。设备的领用、报废程序不规范,设备的使用责任不到位,造成家底不清、责任不明。领用科室也存在无责任人管理财产,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丢失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有的没有建立完整的报账手续,或是买入后不及时入账,报废后不及时销账,或是长期不对账,造成帐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2、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重复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资产配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某些利益的驱动,一些单位的领导及部门都比较热衷于买设备、搞基建,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购置,结果购进的设备或是不实用,或是效益差,或是质量差,资产配置不均,甚至闲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同时,在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中重购置、轻修理,不注重维护和保养,一些简单的故障、小毛病得不到及时的修理,造成设备的损伤,甚至报废,也只好重新购置。
3、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
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大部分医院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这样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实净值随时间推移相差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老化程度就越高,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不利于主管部门的监控、管理、评价。而且,由于固定资产的耗损、减值不能在成本中得以体现,从而不能揭示资产潜在风险,必然导致成本费用减少,虚增盈余,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1、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清查后,在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第三级部门是资产的占用、使用部门,从基层科室抓起,确定资产保管员,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负责,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资产卡片,对资产领用、科室调换、报残、毁损、维修等程序要严格按规定流程办理。资产管理员调动时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和对账,配合二级、一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核算和清查工作。第二级(中间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基建科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需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和全院固定资产管理人。第二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配置、报废、毁损情况,并建立资产档案,卡片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维修、转移等情况,适时保持与使用部门资产数量的统一和与财务部门帐面资产金额的一致。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的最高层。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等组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起草各种管理规定,检查监督实施情况,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抽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能。
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①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应制定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清查核对制度、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调出、调换、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
②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任何部门购入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执行请购、询价、公开招标这一程序。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杜绝盲目采购。同时,加强设备管理部门的维护、修理力量,及时检修、保养,减少设备的损耗,从而,避免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③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科室必须按制度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由科室保管员负责资产咯片、执行物质管理核算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财务科将科室资产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量化成数据,并将结果进行公布,进行奖惩。通过考核,强化科室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促进医院增收节支。
④完善医院会计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月末按一定比例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样核算不仅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无法为估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参考。建议参照企业会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更好适应现实中高新医疗仪器设备价值高、更新淘汰快的特点,并于季末、年末对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利于在会计报表上真实反应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⑤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固定资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软件的成熟,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利用计算机能大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配置、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总之,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此项工作才能顺利、持续进行,使全体员工认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深化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资产评估是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种,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因此在资产评估中如何运用、选择评估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评估质量,而且还决定评估结果和风险。本文认为,价值类型是资产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资产价值属性,不同价值类型因为属性不同,表现在价值量上存在很大差异性,评估方法是实现资产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具体途径和方式,因此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必然决定于评估方法选择和使用,换言之,资产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存在相关性、一致性。
一、资产评估价值类型、作用
关于价值类型的种类,目前有二种观点,一种国内传统的价值类型包括:现行市价、重置成本、收益现值、清算价格;另一种是根据《国际评估准则》规定,将价值类型分为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价值类型,我国现行评估准则采用了国际评估准则的观点。
(一)、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包括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等。1、投资价值是指评估对象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特定投资者或者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估计数额,亦称特定投资者价值;2、在用价值是指将评估对象作为企业组成部分或者要素资产按其正在使用方式和程度及其对所属企业的贡献的价值估计数额;3、清算价值是指在评估对象处于被迫出售、快速变现等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价值估计数额;4、残余价值是指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等的拆零变现价值估计数额;5、课税价值是指根据税法规定的与征纳税收相关的价值定义所确定的价值;6、保险价值是指因可能的危险造成损失的实体项目的重建或者重置成本,保险价值是保险单条款中记载或者认可的某一项资产损失或者资产组的某一部分损失。由于价值类型是价值质的规定,因此在资产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价值类型是影响和决定资产评估价值的重要因素。资产评估价值是某项资产在特定条件下的价值表现,其价值属性不同,评估结果也就不同。因此资产评估中的资产价值与其本身的内在价值或者特定价值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同一资产在不同价值属性情况下,由于属性不同表现在价值量上存在很大差异性,理所当然地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因此现行评估准则要求评估师在评估报告只能是一种评估结果是不科学,这主要是1.评估师不能替代报告使用者做出资产价值的最终价值判断与决策。换言之,评估报告作用毕竟是一种评估咨询报告,并不是价值决策报告,2.在委托方未明确价值类型的情况下,评估师之所以对资产采用多种方法评估资产,从资产不同价值属性视角来估算资产价值,使报告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资产在不同价值属性下的价值,以便报告使用者投资、决策,如果委托方限定价值类型的话,那么评估师应就某项资产在某一价值属性下的价值做出评估结论,3.评估报告采用多种方法估算资产在不同价值类型下的价值,必然得出多种评估结果,现行评估准则要求评估报告只能一种评估结果面临的困惑:资产在不同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价值下,如果得出一种评估价结果的话,存在逻辑上矛盾;(二)、资产价值类型决定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价值类型实际上是资产评估价值的一个具体标准和取向,某种标准的评估价值取得,必然通过具体评估方法进行科学估算获得。事实上,评估方法只是估算评估价值的一种思路,价值类型确定必然决定了评估方法选择和使用,例如:评估师在评估资产的现行市场价值,只能采用市场比较方法估价,不能采用收益现值法或者重置成本法替代,当估算资产未来价值即在用价值时,应当使用收益现值法而不能用重置成本或者市场价值进行替代。毫无疑问,不同价值类型决定了评估方法选择使用,不同评估方法应体现不同价值属性,不同价值属性、不同评估方法不具有替代性、可比性,这本应该是资产评估一个基本原则性的问题。然而,恰恰相反现行评估准则对这一基本原则问题尚未形成共识,认为各种评估方法存在替代性,各种评估方法运用都是对资产真实价值近似反映等错误认识,应尽快予以修正、完善;(三)、明确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可以避免报告使用者误用评估报告。资产评估结果是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不同的评估目的,市场条件下决定了价值属性不同,因而评估价值存在很大差异性,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当中明确评估资产价值类型,可以使委托方更清楚了解评估资产在不同价值属性下的价值,从而不产生误解,同时也规避了评估师的执业风险和责任。
二、影响资产价值类型的因素
价值类型是评估界的难点和争议焦点,但在以下方面已达成共识。一、是资产价值类型是必需的;二、资产评估过程中必须确定价值类型,价值类型指导资产评估过程始终;三、每项价值类型必须有定义。实践中,决定价值类型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1、评估目的或者特定行为;2、市场条件;3、资产功能及其状态。以上因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影响或者决定资产价值类型,其中最核心因素是特定的评估目的。这主要是由于资产特定评估目的直接影响市场条件,因而最终影响资产功能和状态。例如:资产在出售情况下,直接决定了市场需求方的范围,从而会影响资产功能和状态。一般情况下,由于委托方资产评估特定目的不同,评估价值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因为资产特定目的不同引起的资产价值属性不同产生的。在具体评估实际当中,如果委托方明确了资产价值类型,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对资产在某一价值类型下价值做出结论。如果委托方未明示委估资产的价值类型,评估师应当尽可能的在特定评估目的下对资产不同价值类型下价值进行评估,并将不同价值类型价值结果在评估报告予以揭示,或者评估师根据特定评估目的确定最恰当的价值类型,选择最合理方法对委托评估的资产进行评估,并做出最终结论。笔者认为,1、既然资产有不同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那么表现在价值量上应该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评估师义务应将资产在不同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下资产价值予以反映,而不是替代评估报告使用者对资产价值做出价值判断或者决策;2、由于资产价值类型不同决定评估方法的不同,因此评估方法之间不存在替代性、可比性,换言之,不同资产评估方法体现资产不同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3、不同评估方法体现资产不同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体现在价值量必然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不同评估方法使用,自然得出不同结果。显然,现行评估准则要求评估师在评估报告得出一种评估结果是错误的。当然,在具体评估实践中,评估师可以根据委托方要求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方法。通常情况下,企业破产、资产拍卖,评估师一般选择清算价格,如果委托方要求采用市场价格类型,那么评估师将对市场价值进行分析,选择参照物进行类似比较,从而得出近似理想化的市场价值。可见,在同一特定目的下,由于资产价值类型不同,评估价值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评估师根据特定评估目的确定评估价值类型尤为关键,它不仅决定了评估方法使用,而且还最终决定了评估结果。
三、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1、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与资产评估价值类型适应。资产价值类型是由资产的特定的评估目的决定。一般认为,在某一特定的评估目的必然有其相适应的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资产价值类型决定评估方法选择和使用,也就是说,不同评估方法其实体现了资产不同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
2、资产评估方法必须与评估对象相适应。评估对象是单项资产还是整体资产,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往往要求不同的评估方法与之适应。例如: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对于企业整体资产一般情况下要求采用收益现值法,非持续经营时,才考虑成本加和法,以此体现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原则,对于无形资产一般情况下交易案例较少,可比性较差,因此评估实践中一般采用收益现值法,对于有形资产特别房地产、机器设备由于交易性案例较多,因此应首先考虑市场法,以真实反映其市场价格,只有在交易案例较少或者没有可比性的情况下,评估师才使用重置成本法,反映其现行成本价值。
3、评估方法的选择还要受可搜集数据和信息资料的制约。每种评估方法的运用所涉及到的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都需要有充分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和依据。在评估时点,以及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某种评估方法所需的数据资料的收集可能会遇到困难,当然也就会限制某种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在选择和运用某一方法评估资产的价值时,应充分考虑该种方法在具体评估项目中的适用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并注意满足该种评估方法的条件要求和程序要求。
四、结语:
总之,在评估方法的选择过程中,首先,必须确保评估方法与价值类型一致性;其次考虑与评估对象的适用性;最后应考虑各种假设和条件与评估所使用的各种参数数据,及其评估结果在性质和逻辑上的一致。由于不同评估方法体现资产不同价值类型,因此对同一资产在不同价值类型下,资产价值量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评估结果,这与现行评估理论有着本质不同,因此有助于我们对评估基础理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1 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资产评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资产评估准则.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而人们对固定资产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一直把它作为一种成果来对待,而不是可以再生产的资料。在管理方面随意性很强,只是不停的进行材料的盲目和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也会限制企业其他活动的正常进行。
1.2没有形成完善的煤矿管理机制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而煤矿固定资产的管理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由于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所以很多管理人员的工作没有进行精细的划分,彼此的职能相互交错极大的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在资产增加后相应的管理措施不能及时跟上,而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实际处理;此外监管机制也不完善,由于煤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较多,而又同属于一个企业,所以彼此很难互相监管,即便有一些监管的措施执行也不是很到位。
1.3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矿产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企业不断地投入和生产获得的,而很多管理人员把固定资产如房产、设备等作为一种劳动成果来对待,而不是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料来使用,甚至这些固定资产的购买并不在企业发展的计划之内,只是为了追求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是这些固定资产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中,那么不仅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同时也没有将这些资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发挥出来。
2、针对煤矿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采取的措施分析
2.1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煤矿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首先就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意识,只有管理人员真正重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才会积极的思考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并按照管理机制的要求和程序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在选择和分配管理人员时,一定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培训,让他们自觉的遵守管理规定和要求,真正担负起管理责任。
2.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是煤矿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后盾,也是企业应对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让固定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而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经过以下几个过程:首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特点,而这些特点就是企业的优势,所以要结合企业的优势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这也是管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其次,细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如资产的购置记录、日常的维护和检查以及固定资产账目的管理等方面,通过细化管理人员工作的方式,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此就能大大的减少固定资产工作失误的产生,同时还能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形成一定的监督作用。
2.3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构和队伍
要把企业的管理制度较好的执行下去,就必须有较好的管理结构和管理人员,其中管理结构的优化就是简化管理的层级施行问责制,即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对具体的管理项目负责、部门管理领导对管理人员负责等,只有简化管理结构后才能真正的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冗杂的管理人员势必会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而管理人员的选择就需要责任心、技术和经验都具备的人员来担当,否则管理的效果也不会理想。
2.4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每个人都有惰性,而监管机制的设立能够较好的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煤矿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命运,同时也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设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无论是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还是固定资产的再投资,都必须在监管机制的作用下实行,而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要根据监管机制的规定进行相应的惩处,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
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因此,资产评估参照国际惯例及采用国际标准就是我们评估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评估方法本身而言,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各个国家的法规不同,商业习惯不一样,会计制度存在着差异,因而其资本市场的环境、投资者的爱好、乃至评价的方法亦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评估理论的应用之中,应当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国际通用的评估方法灵活地运用于中国的评估实践。但灵活运用的前提是将其理论完整地运用而不是部分地运用,不是断章取义。
James C.Bonbright于1937年在其经典著作《Valuation Of Property》描述到评估任何资产,工厂设备及用于商业或工业目的的无形资产只有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被James C.Bonbright划分为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从那时起,我们曾经修改过这些方法的名字,但是无论我们称之为收益法还是收益资本化法,其本质是一样的。同样的,市场法的另一种叫法,用于房地产评估时,现在称之为销售比较法,用于非上市控股企业和整体企业评估时,称为指标公司对比法。无论我们赋予现代评估方法什么名字,其本质,当我们把这些新方法的外衣被剥离后,它们仅仅是成本,收益和市场法的修改和变形。
中国评估服务市场如同其他各个经济领域一样,其发展是由评估的需求而决定的。目前阶段,在中国的评估服务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评估处于所有权变更过程中的国有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工厂设备。根据中国国资局和财政部的要求,所有的国有资产在出售之前,无论出售给私人投资者还是有外国公司参与的合资企业,都必须经过评估。国有资产或企业所有权变更的评估需要许多详细资料以及每一项资产的单独评估。成本法,估量每一项资产的单独评估非常适合于此类评估要求。其它通行的评估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则仅限于作为参考。即使是这样,成本法的应用在中国也是一种有选择的应用。比如,功能性贬值的问题,经济性贬值的问题,土地的作用及价值问题。造成这种状况固然有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原因,同时政策上的缘故、对评估工作在之作用方面的曲解也是造成中国评估市场混乱,人们评价不高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些负面的报道和认识,业内的一些人对于资产评估市场的寿命究竟有多长产生了疑问。其实我们的这些疑问和疑虑完全是产生于我们对政府有关法规的有关规定的理解以及中国目前评估市场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已累计吸收外商投资三千五百多亿美元,作为改革开放建立中国资本市场的标志,中国已有1000多家国有和民营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后挂牌上市。这些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都离不开我们评估人员十年来的努力。资产评估工作为中国的国有企业转变为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企业奠定了基础。但成绩的显著也会使我们在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这一点无论从我们对资产评估理论、方法的应用以及对于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方向上都可以看出来。首先是在评估方法上我们的评估手法单一,似乎除了成本法之外极少见到其它方法的应用;另外,评估报告的应用除了用于立项确认外很难在保险、诉讼等评估最初产生需求的领域中出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要想使中国的评估事业有所发展我们必须与国际评估界接轨。我认为,我们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是评估师的地位。
在西方国家,评估师的地位与我国的评估师不同。国外的评估师首先是一位专家,其专家地位是有它的工作经验所决定而并非是由他所经历的考试所决定。其次,国外的评估师是一位咨询人员,任何评估报告的结论都是一种咨询性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意见。它既不能决定交易的价格,也不能决定遭受损失的赔偿金额。因此,评估师的评估报告往往是作为律师提供给法庭或政府部门的证据之一,法庭或政府部门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采纳评估师的意见。第三,国外的评估师工作严谨注重证据。由于西方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缘故,以及法庭上经常需要评估师出庭作证的缘故,评估师为维护其声誉,非常注意其工作的质量。评估师的声誉往往是以其出庭的次数多少以及其证词被法庭采纳的多少来衡量。由此看来,中国评估事业的发展和评估师的成长应该经过类似于国外评估师所经历的市场竞争和法庭质询锻炼。其次,中国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也有赖于在评估方法上与国际接轨。这里主要是指收益法和市场法的应用,以及成本法中关于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的考虑。例如,外国投资者想知道一个整体企业的价值,不需要采取成本法,即,评估它的每一项资产,然后将它们的价值与流动资产相加,然后扣除负债,评估企业整体价值更直接的方法为收益资本化法、现金流量折现分析、指标公司对比法、以及收入倍数法。这些方法利用潜在收入,即投资者在投资中可能获得的收入,估算投资的价值。然而,为了使用这些方法,评估师和他们的客户会要求有权使用公司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文件,就象公司的股票在股票交易所上市。这些财务文件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公开性和透明度。
中国的资产投资者和他们的贷款人想知道,如果在公开市场上转让资产将得到多少回报。因此,类似的并已经出售的资产的相关数量的披露将变得日益重要。这就是销售比较法或市场法所需数据。当这种评估方法应用于房地产评估时,该方法就随之发展为房地产评估的主要方法,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个人可移动资产。伴随加入世贸,中国将会采取某种方式来记录和披露那些用于销售比较法或市场法的数据。
在评估过程中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另一个不同在于对功能性和经济性贬值处罚的应用。
功能性贬值是价值损失引起贬值的一种形式,由于效用缺乏或资产设计上的内在需求。功能性的缺乏或需求可以采取不充分或过于充分的形式,换句话说,与目标资产相关的,潜在买家认为其无价值,或对资产实施否定的处罚。某建筑项目可能存在功能性贬值包括:建筑大小,结构,层数,净高,设计以及材料。
在确定功能性贬值,评估师必需决定应用重置成本还是复原重置成本。
复原重置成本是指估价数值要求复制一个副本或全部资产的复制品,以同样的种类和材料,按照目前市场价格包括:材料,劳动力,生产工具,契约人的管理费和利润,费用。但是不含加班规定,劳动分红,材料或设备的额外费用。
重置成本是指估价数值要求以某现代新个体一次性取代全部资产,应用最新技术和材料复制存在个体的生产能力和效用,以目前材料,劳动力,制造工具,契约人管理费,利润,和费用的市场价值,但是不含加班规定,劳动分红,材料或设备的额外费用。
两者概念上的重要差别是复原重置成本是指构造一个精确副本的成本,而重置成本是指构造相同效用建筑的成本。功能性贬值形式可以存在包括过分充分建筑,过度建筑,额外营运成本。
过于充分建筑是功能性贬值的一种形式,表示着目前不用于建造相同效用的设施的过去建筑实践的存在;例如,固体砖墙将被金属框架建筑代替。
额外建筑是功能性贬值的一种形式,表示目前不被利用并且将来也不太可能使用的建筑量的存在。例如,被闲置或放弃的建筑空间。
额外营运成本也是功能性贬值的一种形式,资产的设计造成营运无效率,因此,造成所有人或占有人的较高费用。这种处罚形式可以通过估算其现代替代物营运费用的增加来衡量。
例如,在建筑物之间反复挪动材料相关的额外处理材料成本;在替代设施,营运几乎一致。
额外营运成本造成的功能性贬值可通过折扣每年额外营运成本,税后净利,进步达到目前价值标准的保留寿命。
经济性贬值,也称为外部损失,是指资产本身的外部影响造成的价值损失。外部条件造成的经济性贬值可以源自国际,国内行业基础或地方。各种各样的外部因素影响潜在经济回报,因而,直接影响资产或物业的市场价值。
决定经济性贬值是否存在,研究报告必需来自目标财产和行业的经济性,极其即时的,评估基准日完成。研究可通过检验目标财产的收入史,以及任何地方或其他可以影响标的和其资产经济表现的因素。对典型房地产,尤其是小型普通物业,地方市场条件的影响就十分重要。分区制,地方经济,失业及行业因素都影响房地产价值。较大房地产物业可能不受地方经济影响,但是,受到地区,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代表性主要资产包括房地产和重要资本资产,以及相关影响(商业价值象有形和无形资产,流动资金)可被地方经济因素影响,但是通常更重要的是被行业经济条件影响。
行业经济条件影响企业,许多资产通常作为企业评估,不仅仅是房地产或机器设备。代表性的资产,可归入此类的包括水泥场,钢铁制造厂,造纸厂,生物医药和化工厂,以及其他加工厂;行业诸如石油,天然气或采矿;以及其他在某特殊行业完成的装配线。用于某行业经济的典型数据包括此行业公司年度股东报告,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讨论产品和原料价格变动的行业出版物,投资银行和经纪商报告以及政府研究。通过应用这些数据,评估师可以确定此行业收入,因而目标资产,过去,现在或将来被外部经济影响其降低收入从而降低企业和其资产价值的因素所左右。
确定EO的第一步是调查影响企业和资产贬值的经济条件的存在。然后,调查任何EO的原因之后,必需以某种客观方式认证。EO存在于任何行业或资产,下面是其特性:
•; 公司产品需求减低•; 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原料供应出现断层
原料,劳动力,效用及交通成本上涨;同时,产品售价保持不变或上浮很小。
政府规定要求资本支出很少或新投资无回报。
环境考虑要求资本支出很少或新投资无回报。
当某投资存在较好经济机会,EO出现。经济供求规律及竞争造成相关价值流失。通过资金投资不能降低EO,但EO可以改变甚至通过改变行业条件降低为零。
二是行政干预,阻碍了资产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一些地方领导出于种种原因,人为干预资产评估工作,有些单位在产权变动时不经评估,擅自处理国有资产,即使进行评估,也仅是按某些领导的意愿进行。如有的企业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入股,不计升值部分,对专利、商标、商誉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不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等。
三是未能形成真正独立、客观、公正的资产评估执业体制。我国资产评估业从发展之初就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并未从一开始就吸收别人的精华,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管理体系。行业主管部门往往制约和限制被评估单位自由选择评估机构,形成行业垄断和地方封锁,影响了合法评估机构的公平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为了拉业务、创效益,不惜弄虚作假,违背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四是评估管理机构、评估机构、评估委托单位职责不明,管理无序。按规定,资产评估应该是先由资产占有单位向资产管理单位申请立项,再聘请评估机构评估,最后由评估管理机构确认评估结果。在此过程中,资产占有单位对其所提供的各类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承担完全责任;资产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后应该到现场进行认真核实,并对涉及的全部资产和相关负债进行评估,资产管理部门应深入现场进行跟踪指导并确认评估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资产占有单位故意隐瞒实情者有之;评估机构不到现场,仅按评估委托人意愿弄虚作假者有之;评估管理机构确认验证走过场,对评估违规行为听之任之者也有之。这些现象的存在,与资产评估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无序、监督不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完善我国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的设想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与西方发达国家早期从传统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又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资产评估方面成功经验的同时,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和模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构建我国资产评估模式。
(一)建立统分结合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要使资产评估工作能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建立一个统分有序、政府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监控相结合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用图式表示如下:
国务院财政部中国资产评估管理中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各级(省、市、县)资产评估分会资产评估机构
上述管理体制中各层次的职责是:
1 中国资产评估管理中心的职责。在全国设一个统一的资产评估管理中心的目的在于适应我国国有经济份额较大、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特点,利用这个中心来从总体上配合国家的宏观管理,将资产评估的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区别开来。管理中心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其职责主要是负责资产评估的宏观管理,如制定资产评估的方针政策、建立资产评估的市场规范等。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负责制定有关资产评估的法规制度,根据资产评估工作发展的需要,适时修改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中国资产评估管理中心统一制定《中国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资产评估的立项范围、立项要求、资产评估标准和方法的选用原则以及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等,由国务院后施行。
二是建立资产评估的市场规范,为资产评估业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制定资产评估机构跨地区开展业务的规则,引进外资参与我国资产评估业的原则要求等,形成资产评估工作的竞争机制,以促进资产评估业上水平、上台阶。
三是对资产评估行业协会的工作给予指导、监督和检查。中国资产评估管理中心就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对国务院全权负责。
2 资产评估协会的职责。资产评估协会在中国资产评估管理中心的指导下,依据中国资产评估管理中心制定的有关法规开展工作,是专门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管理的行业管理机构,可根据需要分设若干分会。其管理的方式主要是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具体负责以下一些工作:一是制定资产评估行业的准入制度,审批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人员的执业资格。目前采取的分行业管理,要求评估人员必须取得本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评估资格证书的做法缺乏科学根据,应当由资产评估行业协会根据统一的标准,组织业务资格考试,确认有关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执业资格。
二是组织业务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是建立行业自我约束机制,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日常管理监督。首先,根据中国资产评估管理中心的管理办法,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章、规范和实施细则;其次,利用计算机网络将本级所有资产评估机构的各项资产评估业务纳入监控之中;第三,实施有效的质量抽检,督促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人员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估工作。
3 资产评估机构的职责。主要是根据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具体工作规范,组织评估师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对具体的评估项目进行评估,并对其所评估的项目质量和应承担的责任全权负责。
报纸印刷企业往往是从报社的附属印刷厂发展独立出来的,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由于过去它主要服务于上级报纸,所以它的重心在印刷品质和安全生产,根本不用考虑市场的占有率、现金流的风险和税收的规划等因素,造成了固定资产购置时随机性和偶然性。
(二)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报纸印刷企业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因此没有制定一套多部门配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车间负责用,设备部门负责买和修,财务部负责账务处理。这三部门各司其职,但缺少交流沟通,造成固定资产使用人操作不当,设备部事后修理,财务部根本不懂的局面,给企业造成损失和浪费。
(三)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报纸印刷企业要想管理好固定资产,就要了解固定资产的效率是多少,就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财务核算。按生产线归类固定资产,编制该生产线的产出-耗能表,如配置的人数,人工成本,耗用的新闻纸量,油墨量、版材量、水电费、维修(配件)费,和产出量。这些基础数据中,有的需要印刷车间准确的统计才能完成,如人数、新闻纸耗用量、版材量、配件费和产出量,有的需要对机器进行改良才能完成,比如油墨量和水电费。
(四)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
固定资产的购入、改良、移动、报废由实物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和收集并交给财务人员做账务处理,有些固定资产的移动、报废没有通知到财务人员,导致了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二、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没有落实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工作
由于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落后,没有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科学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和数量。购置固定资产的预算审批程序单一,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及合理预期,因此没有购买企业最适合的设备,导致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没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甚至由于产能过剩引起浪费,带来现金流的风险。
(二)没有落实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制度
报纸印刷设备一般都是大型机器,试运行时间比较长,有的超过一年,这一年里,货款的大部分已经支付,但没有验收报告且管理层没有确认机器设备达到预计使用状态,使得这货款无法转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费用无法在税前抵扣,没有给企业带来抵税的好处。
(三)财务人员没有介入固定资产的管理
由于财务人员不是设备专业人员,对各生产线没有精细核算,所以财务人员无法计算出各生产线的产出效益值并横向比较,这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粗放式的管理。比如保养工作都是由使用车间工人完成,有的工人没有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会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还会加速设备的损耗,增加该生产线的维修费。如果对每条生产线进行精细化核算,在互相比较中,就会发现问题并能找出原因。
(四)固定资产实物盘点不到位
固定资产应由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按其职责共同管理,由实物管理部门定期盘点,财务部进行固定资产的核对并根据核对结果对账面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者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意识淡薄,或者管理都认为盘点就是财务部的事,但缺少各部门的配合,盘点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固定资产盘点中不能及时发现差异,或者发现差异也没有进行账务调整,甚至无使用价值或已经淘汰的固定资产仍在账面显示。因此固定资产实物盘点不到位造成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及报废制度
在原有的采购流程中,增加业务部的市场调研情况报告,确定固定资产能满足的预期值,这样对固定资产的选择才有的放矢,即能满足需要,又不过多占用资金。对于准备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时的残值要在第一时间内登记入账,并且要账实核对,实物要统一上交,统一保管,统一处理,建立更健全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从而更好的保护企业固定资产。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如果遇到特殊原因而无法马上验收,且试运行时间超过一年的,管理层应责成设备科先出具印刷设备达到印刷要求的证明,财务部依此证明及印刷设备的购置报告、招标报告、厂商合同,来计提折旧,使得会计处理符合(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也使得企业得到税收延后的好处。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1.由设备部、车间、财务部三部门共同制定盘点制度,规定盘点的时间,规范盘点流程,确定账实不相符的处理方法。2.重视卡片管理。当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甚至位置移动应及时变更固定资产卡片,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确保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相符。3.财务部应与设备部、车间配合,做好生产线的精细核算工作。
(四)提高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着重加强一线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一线工人操作及维护技能。通过其对资产及时的维护、保养可以减少日后大量维修费用的支出,使资产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力。
二、改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领导重视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学校领导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要组建固定资产管理领导班子,负责固定资产重大事项的决策。定期召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议,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不只是职能部门的事,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与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固定资产管理与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网络,健全制度
完善管理网络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应明确各职能部门在资产管理中的职权和义务,条件成熟时可设立资产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固定资产采购、入账、保管、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与协调,逐步形成由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员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专职人员主、兼职人员为辅的资产管理员队伍。健全规章制度是提升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学校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制订定期核查、维护保养、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
(三)强化管理,抓好落实
强化管理、抓好落实是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有力手段。1.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根据校情合理配备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对专兼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2.严格大宗固定资产采购审批管理,对购置的必要性和产品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防止购置后闲置或无法使用的现象发生。3.完善资产管理台账,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对管理人员和资产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进行更新,防止工作脱节造成资产流失。4.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和抽查工作,及时了解并掌握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盘盈盘亏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加以改进,对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5.加强对出租、发包、借出固定资产的管理,明确责任;要规范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防止,低价出让、变卖国有资产,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改善手段,提高效益
1.加大投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纳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化、信息化管理。2.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大小、使用频率、可移动性等因素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做好重点固定资产的维保工作,确保在寿命期内的正常使用,提高使用效益。3.加强固定资产的二级管理,明确固定资产二级管理的责任主体地位,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列入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内容。完善资产交接手续,推行大型固定资产属地管理,无特殊情况,不易经常搬迁的固定资产分配到二级单位后,位置应相对固定,不得因人员的变更而搬迁,减少固定资产的损耗。完善校内固定资产的调拨与管理,不同二级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要充分共享,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4.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固定资产要合理配置,有效使用,杜绝盲目求大、求全,造成资源浪费。寿命期内的采购、使用、维修保养等成本要综合考虑,对使用频率较低的固定资产可尝试通过租、借等形式得以满足,减少投入,降低综合成本。逐步淘汰高耗能的固定资产,使用清洁、高效、节能产品,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益。5.扩大校内公共资源对社会公众开放程度,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
一、对固定资产的认识
固定资产的定义: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固定资产的特征: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
二、加强中职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以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固定资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经济资源.固定资产在中职学校的资产结构中占得比例是相当大的,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条件,更是为了能满足职业学校履行其职能的需要和不断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还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局面相对比较混乱,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系统化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为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加强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具有十分的重要的意义。
三、中职学校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只顾盲目投入,忽视管理固定资产的风气,一部分中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管理意识,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费”观念上,只关注教学计划是否完成,只注重教学、政治等方面的制度的建设,从而忽视了保管和监督的管理制度,根本没有重视资产的效益性。由于中职院校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又造成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专门的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意识严重缺乏,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财务部门配合不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严重滞后。同时,在资产的占用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价方面还没有一个系统、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制度,造成日常管理的随意性较大:购置环节也缺乏必要的购前分析评价制度,审批的部门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购置的必需程度难以管到实处;对设备的配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对资金的节约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也是形成管理混乱,造成严重的浪费。
2.忽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没有进行定期清查盘点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而管理人员多数由财务人员兼任,并且人员不稳定,调整频繁。资产转交缺少交接手续,资产借用归还手续不完备。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导致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是中职学校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固定资产进入、使用和退出的各个环节没有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有的先交付使用.办理入账手续滞后:有的已报废,未及时销账。例如:学生在课室内把设备弄坏、弄丢失了,却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最后就根本不会知道是谁所为:在物料领发室领用物件,若没有作登记.就会出现“一去不回头”的现象;有的教学设备已经报废,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及时销账。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具体表现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目的性。重复购置资产,固定资产浪费严重。例如:由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大部分来自上级的财政拨款,实行无偿使用制,而学校大多.数部门不讲效益,盲目采购教学设备。第二、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例如:在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人验收或者没有办理财产入库手续。第三、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损害学校利益。例如:学校有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盲目购置、重复购置,导致固定资产闲置,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4.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准确、不及时
中职学校固定资产核算账目不全.没有按资产类别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缺少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增加时,财务部门在会计处理中只做事业支出,没有做固定资产登记;固定资产减少时,如:固定资产报废、丢失或者管理使用部门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这样财务部门就不能及时记账.因此。很难做到“账实”相符。
四、解决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优化资产配置
中职学校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资产是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克服“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不良倾向,彻底摆脱传统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体师生的资产意识;在购置各项固定资产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科的发展趋势,根据现代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去配置固定资产,保证“物尽其用”,以防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职业学校的专业多,资产类型复杂.在制定资产配置标准时应该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类型来填制。
2.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为加强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好学校的固定资产.应该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加强对使用固定资产的监督。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度和“一l帐一卡”制度。管理部门根据购置合同逐项对照资产,进行验收,保证使用过程的资产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根据“出入库”登记三级账户,进行账账核对,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同时,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学校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内容,以明确责任。
3.加大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力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的重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仍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装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超过15%。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创新资产管理模式,探索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一、反思:固定资产管理的“三不”桎梏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不少高校形式上已设置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但管理机构因其地位、人员限制,无法进行周密、系统地协调,更无法起到科学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有些院校实行资产的归口管理,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管、用结合的原则,在国有资产办公室之外,另设置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归口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国有资产办公室和实物资产管理部门是平级关系,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实际上只是做到固定资产的统计与财务核算工作,根本无法统筹整个学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但缺乏一个集中协调、监管的具体实施机构进行全面的管理。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
随着国家财政投入的增加,重复购置、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日益突出,固定资产购置与预算差异较大,固定资产购置缺少科学的论证,买与不买往往是靠拍脑袋决定,缺少科学的审批程序和监管制度,购置决策以及购置过程都存在一些漏洞,从而导致资产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等问题。
资产配置标准是确定资产购置、处置和安排资本性支出预算的基本依据。近几年,国管局、财政部等部门都陆续制定了资产配置标准,每个行政事业单位原则上都应有一个与其提供的公共产品相适应的资产配置标准,如人均办公用房及基本办公设备的配备、不同技术和职级人员的专用和通用设备的配置等。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实际上缺少这样的配置标准,在资产的配置上存在着随意性。
(三)监管力度不到位
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很多高校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管制度。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监管的有关制度,但这些制度很少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实处,在部门设置、人员配备方面不满足工作需要,制度往往流于形式。
固定资产购置阶段,很少单位能够针对固定资产的经济性、技术性能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新增固定资产。资产交付使用后管理部门往往就不再过问其使用情况,缺乏责任机制和监管机制,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发挥的效力往往由使用者的水平直接决定。
固定资产处置阶段,使用部门在申请固定资产报废时,需要做技术鉴定,符合报废条件的资产才能批准报废。但是,目前技术鉴定意见较为随意,并没有经过专家论证。
二、重构:“三加”齐进完善现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通过对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反思和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
(一)关于体制:一“理”+一“明”
“理”清 机构。要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这是改善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机构设置应考虑在统一领导的方式下,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委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对资产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明”确职责。“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部门,起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依法对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组织制定、上报和下达固定资产购置和分配计划,负责审批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及进行账务处理;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对丢失、损坏的固定资产按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使得权责明晰,工作明确,有利于优化资产的审批流程,切实有效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二)关于配置:定“需”+定“矩”
按“需”预算。资产管理的过程与预算编制过程应相互对应,具有统一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分析资产存量并提出资产配置审核意见,为预算部门编制预算提供准确信息;预算审定后,预算部门将正式的资产预算信息反馈给资产管理部门,为实现预算执行提供依据。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关系的实质就是资产存量管理和增量的关系,即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并通过资产购置和资产调剂手段,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按“矩”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购置资产的数量和金额,不得超过部门资产预算。如果遇到特殊问题需要增加支出时,要经过“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时,还必须在下一年度将超出部分补回。同时,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使之成为资产预算的依据,实现科学合理分配资源,节约、高效使用资源。
(三)关于监管:晰“制”+晰“核”
建立完善购置、处置“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对各单位提出的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强化购置环节的管理。统筹考虑,既要防止资产低水平的重复购置,又要防止盲目追求高水平的浪费行为。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应严格制订资产的处置制度和处置程序,堵塞漏洞,防止单位和个人随意处置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笔者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为中心,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采取多因素的方式方法,设计了部门资产利用率、部门资产安全完好率、资产增长率、部门人均资产量、部门年资产保修次数等资产绩效考核指标。
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高校可定期对各部门的资产管理绩效进行统计分析,寻找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不足和漏洞。由资产管理委员会按照设计好的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根据考核结果,对各部门进行相应的奖惩,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环节
该环节是指在进行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时,应首先判断一项固定资产能不能形成单独的现金流入,一旦能够形成单独的现金流入的话,那么就应对该固定资产进行耽误核算,如果不能就形成资产组。企业对固定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应该根据适当情况进行确定::看看市场上的价格是不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而且是相当大程度上低于固定资产的的账面价值;或者是资产己经被淘汰或者已经被破坏了可以被证明;另外有情况表现出资产估计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润大大小于最初的预测值。
例如,2008年12月31日,北华公司对同时购入、用于运输的5辆卡车进行检查,发现该5辆卡车可能发生减值,其销售净价总额为1300000元,尚可使用5年,预计在未来4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500000元、400000元、300000元、200000元;第5年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合计为100000元;折现率为5%。假设2005年12月31日5辆卡车的账面价值为1400000元,以前年度没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定其可收回金额。首先: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500000/(1+5%)+400000/(1+5%)+300000/(1+5%)+200000/(1+5%)+100000/(1+5%)=1341030(元)
其次:预计销售净价-1300000(元);最后对比: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1341030元大于预计销售净价1300000元,所以,可收回金额为1341030元。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计量环节
计量环节指的是依据新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计量是这样的,也即会计期结束时候比较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的大小,如果后者小于前者,按其差额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里面的可收回金额指的是,资产卖出得到的净值和原来希望在资产的可利用期间,以及利用完以后处理时候得到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两个中的较高者。
(三)固定资产减值的记录环节
公司应该在会计期间结束时候把公司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净值挨个进行比较,一旦该固定资产前者比后者小,那么就是说固定资产价值降低了,就应该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计算出应计提的数额,会计处理是这样的:借方计“营业外支出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方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果资产处置等以后期间转回的,那么就应把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跟剔除固定资产减值影响后的账面净额相比较,这二者之中的较小的那一个跟原始的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与上面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固定资产减值的报告环节
新准则明确要求,固定资产项目必须耽误另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和固定资产清理项目一起反应固定资产实际价值,来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准备的计提情况。
二、固定资产减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风险理论
风险即不确定性,风险可能为企业带来利益,也可能带来损失。信息理论认为,经济活动过程中,不确定性是经常存在和发生的。因此必须根据这种不确定性采取对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固定资产减值就是利用不确定性,即固定资产价值可能损失的风险,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方法。首先,会计信息往往跟以后会计期间企业的实实在在存在的资产有联系;各式各样的摊销要在以前和以后期间完成,那么摊销是否符合事实就必须要提出假设。虽然摊销提出的假设和对未来预测之间,也有可能在未来会发生,但是所有的摊销不可能完全符合,也无所考证。其次,关于计量方面,会计学里面往往把应该预测未来期间的财产的价格作为代表,而这些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凡会计学上经常把资产说成是企业未来会计期间的产生的经理利益,正因为这个定义,未来是否会产生收益,以及产生的金额是多少,谁都无法确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计呢?只有在资产实际上价值降低,并且对企业的实际资产己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的情况下,但是具体的数额我们又不能确定,这个时候必须要估计。
(二) 委托一理论
委托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委托理论认为企业报表上的信息,被委托人执行被委托责任的过程和结果要明确的表现出来,为的是以后期间被委托人被委托责任执行的情况的了解后,据此来确定应该还是不应该终止被委托人的被委托责任。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构成了企业报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能否得到企业资产的真实经济状况和资产状况对委托人的决策以及考察人的成绩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契约理论
瓦茨和齐默尔曼(1986,1990)依据根据经济学里面的ContraCttheory提出了企业高级管理层对会计政策的几种选择动机:一是有效契约观: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将会在事情发生前,也就是契约签订之前会以减少成本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这样的会计政策能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并不是人得到最大利用;二是机会主义观:企业高级管理层考虑到事情完成后,也就是契约签订以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他们的目标只是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并不是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
三、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规范建议
(一) 企业方面
1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
虽然会计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会计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也减少了人劳动力的投入,但是无论如何人仍然是会计管理活动核心力量,信息技术只是工具,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强化固定资产减值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相关人员素质的培养,要通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来为固定资产减值政策执行度不断优化奠定基础。同时在固定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合理的进行岗位设置,这对于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和可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使用信息化的系统登记制度,要在电脑里自动生成文件,用来记录上机操作人员使用会计软件的时间、身份、姓名、操作内容和故障情况等并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岗位职责分工范围,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结合本单位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员分工。
2规范资产减值的授权机制
信息化环境下导致传统的企业固定资产减值授权机制有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要保证企业的会计相关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安全有序的运行,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与之相对应的减值授权机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减值授权上,总体上来看缺乏弹性和前瞻性,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环境的要求,进行减值授权的调整和重新构建,导致企业的减值授权机制跟不上现实的需要,显得不合时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具体表现在,企业的减值授权机制内容上显得比较片面,凌乱,缺乏系统性。在控制上,注重事后控制,忽略了事前和事中控制。在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的控制过程中,缺乏对内外部环境的了解,没有建立针对性的制度,导致减值授权机制失效。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已经逐渐显示出高度的系统化和集成化特点,如果减值授权机制不能做到合理科学,那么势必影响到固定资产减值相关政策的执行。
3严格执行减值计提过程中的职务分离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确认这一程序上,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数额,要综合考虑所有情况,企业内部情况和外部整体环境情况,把各种因素考虑周全,纵然如此,归根还是要由会计人员来操作,依靠会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能力主观判断,这样一来,在固定资产减值准的处理中或多或少无法避免的加入了人的因素,从而使计提情况有失客观性。企业也正是利用这一个无法避免的缺陷,进行企业的利润操纵。所以,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中,对一些工作进行分工,分散处理。第二方面,估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的环节,要由两个以上人员完成,由于估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外部经济环境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还和负责的相关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紧密相关。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客观与否。
(二) 监管方面
1进一步培育和完善信息市场、价格市场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市场价格是最为客观、可靠程度最高、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因此,需要全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固定资产减值的确定过程中,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根据以下三条确定:(1)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2)在活跃市场中的买方出价;(3)如果上述两项都不存在,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同行业累死固定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为基础估计)。当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后,再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如印花税、固定资产清理费用、使用固定资产达到销售状态而发生的直接增量费用等)的金额,便可确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2 强化外部审计与监督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应建立完善的关于固定资产减值计提和冲回的监督体系。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适合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监督政策与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是对于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独立的审计第三方,可以在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信息披露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固定资产减值顺利进行。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员按照业绩进行科学评价和奖励,要通过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固定资产减值监督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强化外部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是政府和第三方的监督,政府应该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的政策和措施,来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减值的监督。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长期以来,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其中的股权激励机制是国外现代企业用来解决公司治理矛盾,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我国,股权激励尚处于起步阶段,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因此,对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可行性也有待怀疑。
二、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1.股票期权激励的涵义
股票期权激励是以股票期权为手段对经营者进行激励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企业给予经营者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个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的权力,并且经营者有权在一定时期后将所持股票在市场上出售,获取执行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股票溢价)。在西方发达国家,激励性股票期权十分流行,并很成功。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的一些公司制企业也开始实行了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
2.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状态下,如何保证人尽职尽责的管理经营企业是委托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最终利益分配不公平,必然引起人在经营上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委托人必须给人适当的激励来减少他们之间的利益差距和花费一定的监控成本来限制人偏离正道的活动,股票期权激励正是这样一种激励制度。
(2)人力资本理论
企业是市场中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特别合约。在企业组织中,所有者投入的是物质资本,经营者投入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有着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产权特征,这就决定了经营者不可能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即人力资本是不能用来负亏的,因此,企业的人可以凭借其人力资本及其自身的产权关系来分配企业所得,而股权激励机制就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属性。
(3)交易费用理论
企业所有者雇佣人来行使管理企业,必然要付出一定的费用,这实际上就是委托成本的问题。企业所有者为了降低市场的交易费用,却提高了费用,如果人和委托人的动机、利益分配不一致,就会使成本上升,甚至超过了委托人因此而获得收益。
三、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有效性较差,并且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环境,我国上市公司推行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激励力度普遍不大,股权激励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要的问题和原因如下: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给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带来了很大障碍。首先,上市公司两职合一现象比较严重使得股权激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经营管理者提高福利的另一种方式;其次,“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引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必然出现经营者为自己定薪定股,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况。
2.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不完善,制约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行
股权激励的核心思想是使管理人员的收益与公司长期利益挂钩,即管理人员通过努力,使公司经营业绩提高,股价上升,从而自己也获得收益。这就要求股票的市场价格必须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只有市场真实地反映经营者的业绩,股权激励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但我国目前的股市还是一个弱效率市场,市场的投机性很强,股价还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和业务成长性。由于股市的弱式有效可能使得股权激励并不能真正发挥其有效的激励作用。
3.缺乏一个恰当的业绩评价体系
恰当的业绩评价制度使期权计划建立在相对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减少执行期权计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企业通常采用财务会计指标来评价其经营业绩,但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财务报表数据易纵等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且,在既定的会计程序及会计准则的限定下,它不能向股东传递有关经理人员所创造价值的详细信息。
如何建立一种以会计为基础,而又超越会计的业绩评价制度,能够公允地反映了人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并为期权计划的制定奠定公平合理的基础,是有效推广股票期权制度的前提。
四、从人力资本产权角度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可行性的分析
1.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必然性
由于所有权与财产权的分离,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他们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经理阶层。经理阶层为企业投入自己的人力资本,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另外,管理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管理层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其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过程,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会为其谋求报酬更高的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物力资本所有者自然也会对这一情况有所感知,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股票期权便是其中的一种,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同他们一样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以此来“拴”住人力资本所有者。
2.股票期权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有效途径
(1)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力资本价值
一般情况下,股价体现了企业价值,而人又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因此,股票期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资本市场给人力资本定价,这样一种给人力资本定价的前提是股票期权已经授予给了持有者。现实的情况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使得股价对企业价值的反映是不够客观的,即使是在相对健全的资本市场中,股价也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使企业价值的变化无法准确反映人力资本价值的变化;同时,股票期权的授予若要更加客观和有说服力,应当以人力资本的价值为前提。
(2)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成为有效途径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在医院的行政管理当中,对各种固定资产的清点、核算和盘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水平,能够反映医院总体行政管理的水平。从我国医院的整体状况来看,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还比较粗糙,对医院的发展进步造成了妨碍。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在2012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计算方式出现了改变,强调固定资产管理的效能发挥。本文将对比新旧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转变,提出医院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背景
医院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医院只有使用权。医院固定资产必须要进行妥善利用和管理,才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以我国各级医院的现状而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很大不足,一些医院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不顾医院自身的经济状况,一味地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又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或者专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足,造成医疗设备闲置,白白浪费了医院的资金。所以,我国的各级医院必须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进行优化和改进,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应运而生。
在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指的是那些价值在一千元以上的一般设备,或者是价值在一千五百元以上的专业设备单位,使用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基本保持原本形态。还有一些虽然单位价值没有超过一千元,但是使用年限远超一年的大批量物资,也可以算作医院固定资产的范围,比如说医疗用床、被服、各种家具等等。所以,医院固定资产可以分为房屋建筑、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四类。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这四类固定资产中每一类型都设置了专门的代码,详细规定了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方便财务会计进行核算。
二、医院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转变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各种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基础。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形式,遵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医院必须及时转变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树立起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我国许多医院的发展受到阻碍,都是因为管理层的管理理念没有转变过来,仍然对固定资产采取过去的粗糙管理模式,这就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导致大批的设备出现限制状况,或者设备损耗严重,造成资金浪费,给医院带来巨大损失。对此,医院的领导层必须形成重视,转变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树立起精细化、全方位的管理观念,发挥医院上下各部门的协同作用。
(二)设立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
目前,我国各大医院都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各家医院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都不同,还有些医院由多个部门共同进行管理。有些医院由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的账目和金额,由总务科管理房屋建筑和办公家具,由器械科管理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这就造成了各部门沟通不畅,固定资产管理脱节,不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查,不能及时发现一些固定资产的遗失、损毁,账目与实物不符。另外,这种管理方式还会造成管理责任不明确,在出现问题时无法确定相关责任人。所以,医院必须设置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比如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
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是医院财务部下属的二级科室,掌握着医院中所有固定资产的状况。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要领导所有分管部门的财务管理会计,划分各个分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职责,明确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
(三)加大固定资产的清查力度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认证标准进行了改变,比如一般设备单位的价值标准由五百元提高到了一千元,专业设备单位的价值标准由八百元提高到了一千五百元。另外,还新增了一些规定,比如每个月都要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计算,制定新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等等。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医院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力度。
固定资产的清查力度工作量大,内容繁琐,很容易出现各种差错。医院的财务会计必须在固定资产清查当中严格按照核算方法计算,与财务部门、总务科、器械科的账目进行对比,为实行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做好准备。
(四)保持对固定资产的监控
想要对医院的固定资产保持监控,就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要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在采购之前要仔细考察采购活动的必要性,然后由财务部门拨付资金。其次,在采购新型医疗设备之后,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每个月都要对新进医疗设备进行分析,评估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最后,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也要进行完善。由固定资产的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说明原因,管理办公室对设备进行鉴定,作出评价报告,交给医院领导层进行审批。
三、结论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管理方式粗糙,管理部门不明确等现象,对医院的发展进步造成了阻碍。我国医院必须顺应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转变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设立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加大固定资产的清查力度,操持对固定资产的监控,提高医院的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