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3: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工作任务管理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56-01
从事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班主任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一个班好不好与班主任的工作密不可分,所以班主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我探讨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注重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干部能起到带头和纽带的作用,所以抓好班干部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一。进入高中以后,班干部由学生民主投票,通过选举产生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级引导,大胆使用,定期培训,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教给他们的工作方法,要求他们团结同学,不要高高在上,搞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起到榜样的作用,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二、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规定
班级管理应走简洁制度的路子。沉冗繁杂、朝令朝夕改的班纪班规都不利于学生自觉的形成、习惯的形成,更不利于班级整体精神的建设。在班级走上正轨前,班主任和班干部在开学初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乎学生并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包括思想道德、纪律、学习、清洁、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学生每天表现得怎么样要用具体分数来进行量化管理,实行班干部轮流值日考核,每周一小结,每一个月总结一次并评出优秀学生,每个学期期末对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真正地平等对待和及时的鼓励学生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真正地对待学生是对学生的最大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轻松、做得更好。高中学生很会察言观色,很注重一视同仁,他们会很在乎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一举一动,或许有的班主任认为没什么,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是班主任,有谁奈我和?其实不然,什么事都是班主任说了算,这样会给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的障碍和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拿编座位这件事来说,刚开始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我对一些学习好和表现好的学生在安排座位方面给予照顾,总是让他们做在中间,直到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就提出了异议,说凭什么总是让他们坐中间?我顿时无语。从那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并开始考虑那位同学提出的意见,后来我一视同仁,原来坐在旁边的同学到中间去坐,原来坐中间的同学去旁边坐,这样一来,大家都很开心,更重要的是我从学生们的目光里赢得了尊重和信任,为今后开展班主任工作扫清了许多的障碍,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真正做到对待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重要性,这也是留给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尤其是学生,他们很在乎老师的鼓励特别是班主任的肯定,记得有一次高三的模拟考试,有一个学生成绩以前进步了很多,而我在表扬时只表扬了那些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后来第二天她给我写了一封信,问为什么只是表扬别的同学而没有表扬她?她与被表扬的同学只差一分,我马上找她来谈话,这时她哭了,泪光中凝聚着不少的委屈和渴望得到班主任的认可与鼓励,我突然觉得很惭愧,原来老师的鼓励是这么的重要,即便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笑容。她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课,这件事将会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依靠各种力量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可以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我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用校讯通或电话联系,及时和家长取得沟通,汇报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对于个别不听班主任管教的后进生还会依靠家长的力量来进行协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班有一个叫郭俊良的同学,上课经常睡觉,下课经常走出校园到外面玩,学习不用功,对于我的教育不以为然,这时我马上联系了家长,家长也积极配合我的工作,马上来到学校对他进行耐心说服教育,现在这个学生上课非常认真,变得有礼貌,学习态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庭教育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部门主管,您是否曾碰到以下场景:员工经常向您来请示这件事该怎么做,那件事该怎么做,打断了您对一项重要工作的思考;得力的下属突然离职,他所负责的工作陷入混乱;检查工作时才发现,早该完成的工作,下属竟然还没开始做......
有没有办法让主管摆脱这种疲于应对日常工作的困境呢?下面,我将探讨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利用“任务管理”的思路,系统性地管理日常工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使主管越做越轻松。
一、什么是任务管理
企业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各个阶段性、局部性目标完成的集合,再细分则是一个个工作
任务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对于某个具体的企业,这些工作任务,内容相对固定并且数量有限,且其中大部分是重复性发生的,偶发事件占的比例很小。
1.管理思路:把每个工作任务作为基本元素,通过建立任务执行和任务控制两个独立的循环,实现多维度管理的管理方法。
2.构成:
如图1所示,任务管理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员工与任务之间的自我更新完善的工作循环;
2.管理者对任务的监督控制循环;
3.衔接上述两个循环的信息化平台。
二、怎样实现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实施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配置资源,建立保障机制,让员工能够基本脱离主管独立执行任务;二是分析管理需求,拟定任务属性,满足多维度管理需要;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将带有各种管理属性的任务按照关系型数据库逻辑进行管理并配置操作界面;四是如何安排任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实现任务管理的自我完善。
(一)建立任务执行的机制保障
1.持续进行的任务梳理
基于对部门任务数量有限性的基本判断,我们可以对本部门所执行的任务进行盘点和梳理,梳理的目的是弄清楚:部门内都要完成哪些任务,这些任务需要细分和清晰地界定,如邮递员投递报纸、投递邮包等,是不同的两项任务。
梳理任务不是一次性工作。在初次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每日任务检查,我们可以逐步将还没有纳入管理的任务添加入系统中。重复性发生的任务,梳理一次后,该任务就已纳入了系统,因此,任务梳理虽然持续时间长,但后期工作量不大。
2.标准化的任务指导书
在一个专业、部门内部,任务操作流程和方法基本类似,所以每一项任务都应该可以被描述为标准的作业流程或方法,即“任务指导书”。任务指导书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内容:1.任务名称 2.目的和目标 3.准备工作和资源 4.办理流程 5.资料存档 6.通报与报告 7.相关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8.其他需要说明事项等等。任务指导书应言简意赅,点明要点,应能够指导具备基本从业技能的新员工,独立完成该项任务。
编制任务指导书,需要员工熟悉任务,并系统地思考与任务完成相关的各项信息,其本身就是总结工作经验的过程。完成部门所有任务指导书的编制、更新和完善,有一定的工作量,是个在较长时间内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在编制环节,应建立复核、审查机制,在应用环节,应建立定期评价机制,以确保任务指导书持续有效。
3.建立并持续完善共享部门知识库
任务指导书只能点明完成一项工作要点,高效完成任务还需要各方面知识的支持,尤其是历史数据和经验。建立共享统一的部门知识库,将与工作相关的各项知识用标准结构(如共享文件夹树状结构,数据库系统)管理起来,可以为任务的执行提供信息支撑。共享知识库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1.任务指导书 2.来自于工作中的数据和信息,如报告、图表、分析、测算等 3.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来源互联网、书籍、文件、档案等渠道)各项知识。
部门知识库建立和完善也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员工之间普遍存在的竞争关系,分享经验缺乏主动性。因此,编制任务指导书和建立部门知识库需要制度或强制性安排。通过任务管理的逐步推进,员工体会到共享知识带来团队效率提高后,初期的抵触情绪会有所缓和,共享主动性会逐步提高。
4.人员的角色及权责划分
在任务管理中,有以下三种角色,定义及相关职责如下:
① 任务负责人:事前已明确,经主管授权有权调动所配置的各项资源,直接负责组织任务执行的员工,一项任务对应一个任务负责人。其职责是:在授权内,任务负责人有权安排工作计划,分派工作,调配资源,不再需要事前请示主管,但应主动向主管报告进度情况(主要借助在系统中更新进度栏的方式)。任务负责人在部门内对任务完成结果负责。
② 任务执行人:实施或参与任务执行的人,属于任务执行中的人力资源,服从任务负责人的工作指挥,对任务中自己执行部分负责。
③ 主管:任务授权人,监控人。其职责是对任务负责人授权,监督并指导任务的执行,确保任务相关资源配置,考评任务完成质量。在部门内,对任务完成情况负领导责任;对资源配置不足导致任务失败负直接责任。在部门外,对任务执行质量负责。
在任务简单情况下,任务的负责人与任务的执行人是同一个人;在多人参与的复杂任务中,则二者并不完全重合。
5.任务资源配置安排
完成一项工作,光知道怎么做是不够的,必须匹配相应的人、财、物资源。根据企业权利分布,在二层结构里,主管是资源的提供或配置者;在多层结构里,主管除为任务的执行提供、配置资源外,有些资源是需要向更高层级的管理者争取的。
在上述措施有效实施后,负责某项任务的员工基本上可以脱离主管,独立组织完成该任务了。工作的成效完全取决于员工自身的技术、组织等能力。
(二)满足多维度的监控管理要求
要实现任务管理中的监控职能,就需要满足管理者不同的关注重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按照管理需求,对每项任务赋予各项管理属性。管理属性可以从任务相关人员的角色、时间、重要性、工作量、工作难度等多个维度定义,并且可以在系统中随着管理深度的变化随时调整。如:
(三)利用MicroSoft Sharepoint Server&Designer搭建信息化平台
“任务管理”在逻辑上是标准的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参见表1:任务清单),因此,利用网络协同工作系统,很容易使用系统内置的数据库和表单定义功能,实现数据的录入、检索、更新等功能,满足管理者的实际需要。
笔者使用的是MicroSoft sharepoint server搭建工作网站的方式实现的。该方式的优点在于:1.内置了协同工作的逻辑;2.不需要程序开发;3.可设定个性化界面,适应工作习惯;4.查询检索便利;5.带文件共享库,可直接用于建设知识库;6.与广泛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软件无缝连接等等。
在服务器端安装MicroSoft Sharepoint Server,主管在IT人员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利用Sharepoint Designer模板自行创建一个网站门户。将部门所有成员添加为网站用户后,根据系统设定,员工可在其权限内添加、修改、更新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同时可以查看其他员工的工作情况。使用系统中的数据筛选功能,按需筛选关注的任务。主管和员工通过系统交换信息。
(四)任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安排
1. 两个重要的定义:岗位与岗位分工
“岗位”指的是同一类任务的集合,是任务基本属性之一。考虑岗位设置时,只需要从任务本身的属性出发,不需要考虑人员的数量。
“岗位分工”是指主管将一类业务指定给一个或多个人负责的行为。一个人也可兼管几个岗位的工作。
这里的“岗位”,完全根据任务自身的属性来定义,有多少类任务就有多少个岗位。对员工进行岗位分工后,可能一个岗位由几个员工管理,更多情况下,是一个员工同时负责几个岗位。岗位分工的安排,在新任务发生时,负责对应岗位的员工就有义务主动处理,也为主管分派任务负责人提供了参考,但岗位分工并不取代任务负责人的安排。岗位分工还构建了员工轮岗的基础。
2. 任务管理日常工作内容
员工的工作:每天定时:1.将其所负责的已纳入任务管理系统的所有任务检查一遍,并将各项任务的最新进度在进度栏中填列;2.将主管布置或从其他途径接到的本岗位任务填列入任务管理系统;3.根据岗位分工,将应隶属于本人负责岗位的尚未纳入系统管理的任务添加入系统中;4.编制或更新任务指导书;5.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存入知识库等。
主管的工作:可以:1.检查已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需要时在指导栏批注意见。如日常工作中,关注重要性较高的任务;在特定时点可以关注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某个员工离开所负责的岗位时,可以专门处置他所负责的任务等等;2.布置新任务,可以直接将任务添加入任务管理系统并指定负责人,也可以按岗位分工,口头、书面告知员工,由其填入;3.关注例外事项和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4.优化任务流程和任务资源配置等。
三、任务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对比传统管理模式,任务管理的实施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1. 提高管理效率。横向看,指定岗位责任人和任务负责人可以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纵向看,所有已明确负责人的任务,一般情况下,管理者不必重复介入。随着任务管理工作地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工作纳入任务管理机制中,需要管理者直接介入的任务范围将不断缩小。管理者可以将精力投入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任务处理方法和流程、处理重要任务项目和例外事项上。
2. 提高了员工工作的执行效率。有了授权、作业指导和共享数据等措施,员工可以更专注于当前处理的工作。同时,任务项下的进度更新,让管理者无须打扰员工,也可以了解沟通信息。
3. 客观上,避免了工作中的“私有化”,降低管理者被胁迫屈从于某些员工,提高了管理的主动性。
四、任务管理的自我更新完善机制
任务管理将按如下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实现自我更新完善:
更多的工作纳入任务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效率也会越高,相关知识越丰富,流程也会越优化。员工能更专注于执行―优化了执行效率,主管能更专注于机制、流程、资源上的问题―优化了管理效率,因此,任务管理可以实现自我完善。
五、结语
将任务作为管理的基本元素,在传统技术手段下,其工作量之大是不可想象的。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按照数据库管理的逻辑:管理者可以随时检索某个时间段,某个人负责,隶属于某个岗位,不同重要性的任务信息,调阅与其直接相关的处理流程、方法和历史资料。而且实现上述目标,并不需要大幅增加工作量。
本文中任务管理是按照管理者――员工的二层结构描述的。公司级管理中也包含“例外管理”的逻辑,因此,这种二层结构有按照公司实际管理架构进行拓展的空间。同样,阶段性、跨部门专项任务,也可以应用任务管理思路进行分工管理,职责更加明确。笔者在实践工作中,运用上述任务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在本部门日常任务和跨部门的专项任务管理上,初步实现了执行层独立运作,管理者重点进行例外管理的效果,工作效率提高明显。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任务管理的实践范围还很小,其普适性还有待检验。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并获得更多实践检验和反馈,让任务管理方法得以完善。
和谐是客观世界的普遍法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和谐管理是管理中各项职能、各种资源、各个方式方法之间的协调与互补所达成的组织整体状态和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和谐管理实现组织和谐,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基本追求。早在100年前,和谐、合作就成为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w·taylor,1856—1915)创立科学管理理论、实施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前提。重新研读泰勒1911年发表的标志现代管理理论诞生的《科学管理原理》,真切回顾100年多前泰勒所从事的艰苦卓绝的科学管理实验,都可以发现蕴含在科学管理理论中的深刻而丰富的和谐管理思想,这些思想依然是对当今时代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的思想遗产。
从1878年到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厂做一名普通的机械工到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乃至1915年不幸染病去世,泰勒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大型企业不断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冲突加剧,企业内部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特别是劳资之间的冲突引发泰勒对工厂管理问题的思考,并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探索协调劳资冲突、提高生产效率的科学方法。基于先后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厂持之以恒进行的搬运铁块、铁砂和煤炭铲掘、金属切削等管理实验,泰勒冲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首开20世纪作为“管理的世纪”之先河。“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泰勒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地把管理当做一门科学”。[1]但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绝不仅仅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科学方法或管理制度,如工作研究、时间分析、工具标准化、职能工长制、差别工资制等,“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一些广泛意义上的原则和一些可用于很多方面的理念。”[2]克劳德·小乔治就曾指出“科学管理中,概念和哲学的成分大于技术的成分”[3]。和谐管理就是这些原则或理念中的核心内容,也成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特征。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就认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着与流行的认识(如效率工具、忽视群体、视工人为机器、强调等级控制等)完全不同的内容,这就是他的管理“和谐观”。[4]泰勒的和谐管本文由收集整理理思想既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总体特征,也表现在人机和谐、劳资和谐、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等方面,这些正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当代价值之所在。//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中图分类号:TU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51-01
在整个施工全过程中,筑施工管理是要始终贯穿的,当然,不同阶段定出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具体管理内容。通常情况下,施工管理的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落实工作任务;签定工程承包合同,进行开工前一次性和施工中经常性的施工准备工作;按工程计划科学地组织施工,并有针对性的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协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下达施工任务书,完成最基本的施工管理;最后组织工程的交工验收等几个方面。
1.目标管理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1.1 关于目标管理
所谓的目标管理,是指管理工作的一种组织方法,其主要是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等方法集中在一起,综合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管理组织的总方法,实现预定的总目标。而任何企业及单位,只有具备了企业总目标,才能让生产经营的活动有依据。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具体工程项目也有自己的总目标,比如工期究竟多少,经济效益、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什么程度,质量要达到什么标准等。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目标的实现,施工管理者,就必须要明确目标的含义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目标管理的概念和实质,并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实行目标管理。
如果能够顺利的实现目标管理,就能够有效的将每个成员组织起来,为每个成员提供行动纲领,拟定每个成员的基本任务和努力方向,最终保证所有成员能够在一定的工作节奏中,有成效地完成工作,达到预期的结果。
1.2 目标管理与任务管理的区别
一般认为,目标管理与任务管理的区别在于,目标管理是管理心理学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通常情况下,管理心理学家们会认为,人们在明确的目标条件下,自己能够对自己负责,这也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此外认为,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定位要合理,不能定得太高,但也不能太低。目标管理就是要使每个成员不断地增强和积累信心。任务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区别任务管理是从“人只要有体力就可以”这一观点出发,因此不需要思考和创造性,一切听别人指挥,自己只是单纯的干活,即只是行动,因而本人可I纵不负责任,更没有主体性。过去建筑企业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单纯的完成任务管理。但是新形势下实行的目标管理正相反,它首先确立了人的主体性,从这点出发,领导者把责任交给下级,使其有责任感,在行动时也不单纯只是行动,还要收集情报,并且自己安排自己。在行动时既需要创造性也需要思考。这样,对于人来说,既要有体力还要有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和教育。
1.3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动员全体职工参加制定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实现。具体地说,是由单位工程主要负责人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工程具体情况来制定工期效益、质量等总目标。然后在充分听取广大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整个组织的总目标再进行层层分解展开,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负责人以至每个职工根据上级的目标,分别制定个人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全单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目标管理系统。
2.施工管理
2.1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一项全面的和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一般称为全面计划管理,它具有系统的、全过程和全员的管理特点。
2.1.1 高层建筑施工与计划管理的关系
因为高层建筑具有大、深、高、密、难等特点,所以其计划管理更要体现全面计划管理的要求。其计划管理的特点是:具有系统的特点;具有全过程的特点;具有全员的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的计划管理的任务,总的说来就是通过计划管理的全过程(即编制计划、组织实施计划和及时实施情况的检查),把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和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和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保证全面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使工程项目早日投产,向国家提供新增生产能力,又使企业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加速工程完工。
2.2 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管理的内容
根据各项生产活动不同的要求编制的各种计划,构成一个计划体系,其内容有:
(1)工程总计划及分阶段作业计划
整个工程在总计划中根据制定的方针确定奋斗目标、应完成的工程量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作为安排各阶段作业计划的依据,也是检查和考核全年经营活动的依据。工程总计划亦称建筑安装工程计划又称生产大纲,是各项施工计划的核心,也是全体职工的行动纲领。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计划期内施工项目及其竣工日期,形象进度部位、实物工程量和建筑安装工作量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程要保质、保量,如期交付使用;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机械化施工计划
机械化施工计划是反映计划期内机械化施工水平和设备使用状况的计划。在编制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企业的具体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它通常包括机械化施工水平计划和主要机械需用计划两部分。
(3)劳动与工资计划
劳动工资计划是反映计划期内劳动生产率、职工人数和工资水平的计划。正确编制劳动工资计划对加强劳动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合理使用工资基金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重要作用。劳动工资计划通常分劳动生产率计划、职工人数与工资计划两部分。
(4)材料供应计划
材料供应计划是反映计划期内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各种材料数量,在节约的原则下,从物质上保证工程任务的完成。正确编制材料供应计划是落实计划任务的重要条件。
(5)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是反映计划期内为完成施工任务所采用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生产组织措施。正确编制施工组织措施计划,对于提高企业计划指标水平有重要作用。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6)降低成本计划
降低成本计划是反映计划期内降低成本的节约额与降低率,是企业施工活动在经济效果上的集中表现。正确编制降低成本计划对于保证最大限度地节约各项费用,动员内部资源,充分发挥潜力,以及对工程成本作系统的监督检查有重要作用。
2.3 计划管理的应用
2.3.1 技术责任制
技术责任制是技术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企业技术工作系统对各级技术人员建立明确的职责范围,以达到各负其责,各司其事,把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和谐地有节奏地组织起来。
三级技术责任制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凡是有关技术业务范围的事,下级应服从上级,也就是说技术负责人对下在技术业务上实行领导,有权对下一级技术负责人发表技术指令,领导他们开展各项技术业务工作,实行总调度,召开技术会议研究技术问题,必须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的权限,明确各级技术领导的职责。
2.3.2 制定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定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中一系列准则的总和。建立和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有助于把整个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起来,因此建立正常的生产技术秩序是高层建筑施工进行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一般情况下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施工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2)技术交底和复核制度技术;(3)技术信息工作制度;(4)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工程技术档案,记述和反映本企业施工、技术、科研等活动,具有保存价值。
3.结语
高层建筑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需品,其具有难度大、功能多及建造所涉及到技术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对高层建筑建造有着很大的要求。为了使得高层建筑的质量得以保证,就需要我们做好其施工管理工作。总而言之,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效率,管理部门需要认清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各种管理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一种,为施工人员提供明确的施工思路,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最有效管理手段,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博,潘华.论高层住宅水暖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