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循环经济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3: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绿色农业循环经济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绿色农业循环经济

篇1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逐步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农业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物质保障。充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循环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就“实践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主题,以我省亚行贷款河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一、当前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十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贯彻十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将出台循环经济专项规划,通过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等具体措施,重点支持十大示范循环经济工程、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二、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为贯彻“十二五”时期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署,探讨循环经济的有效政策与机制,促进政府、产业、学术、科研、金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循环经济与转型升级的发展。

为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模式,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我省亚行贷款河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经以国家和亚行执董会批准省政府转贷市县支持产业发展的国家重大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实施范围涉及我省5市26县,受益人口达184万。项目以推进产业升级、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目标,以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区域规模连片规划、标准化建设、产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指导;以支持各地发展优势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为实施主体,建设良种养殖、特色高效优势农业、现代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规模连片开发建设优势优质农产品产业基地,支持农户与市场联结(农企加工、就地加工、产品质量改善)为内容:一是实施健康养殖、饲草过腹、粪便循环利用、建设良种养殖产业基地,投资39432.79万元,出栏猪13.7万头、牛3.7万头、羊6.9万只、鸡595.8万只,产蛋2293.2万公斤,年实现产值38816万元。二是建设特色高效干鲜果经林产业基地,投资27943.98万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96043亩,盛果期预期年产出干鲜果10572.6 万公斤,花椒芽菜490.1万公斤、中药材 74.6万公斤,实现产值120511万元。三是建设温室、拱棚、旱作农业等现代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产业基地,温室拱棚6000余栋、旱作农业2835亩,产出蔬菜2594.8万公斤,年实现产值19701万元。四是构建农户与市场联结体系、实施基地产品质量认证。通过建立企业十农户十基地的企农共建基地机制,扩建农企加工能力和就地加工能力,年实现加工能力3300吨;通过产地产品质量认证建设有机核桃基地、有机谷子基地,无公害肉猪基地、花椒芽菜基地、蔬菜基地、莲藕菜基地,改善基地产品质量。有效发展优势产业,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2010-2012年三年累计总投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941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19%, 实现总产值179028万元,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同时,发挥循环经济产业功能的社会效应:养殖产业、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干鲜果产业等产业基地建设已列入我省转型发展重点支持的支柱产业和各地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组成部分;带动了项目区畜牧养殖业、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优势农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加劳动就业30326户、就业75815人,技术培训指导基层和农户7万户、培训13万人,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10万余亩。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户实施能力,进一步提高循环农业、绿色发展观念,进一步推广项目管理先进理念。项目建设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应,被誉为“产业项目、富民项目、示范项目、窗口项目”,《山西经济日报》誉为惠及三农的“农业产业化样板”、“为百万农民打开增收之门”的示范项目。

三、积极探索农业循环型生产方式,为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生态效应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我省以亚行贷款河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实施载体,以支持各地发展优势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坚持转型发展、按照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理念,积极推广新型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酿酒―养殖―青贮、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沼气或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还田循环利用技术模式,推广核桃经济林 “礼品”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红枣烤房气调和热风新技术,推广温室、大田排灌、滴灌、暗灌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基地产地产品认证等循环型生产方式。通过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养殖粪便实现了无害化、循环利用、零排放、年产有机肥还田26.56万吨,改善了环境和土壤改良,促进了酿酒企业、养殖业发展;核桃经济林新品种技术推广,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挂果,增加植被覆盖105035亩、提高植被复盖率0.27%,提高了固土防沙、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能力;红枣烤房气调和热风新技术推广,避灾减灾作用明显;节水技术推广,改善水资源利用;基地产品认证推广,改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发展环境友好发挥积极效应,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整合优势资源,推广产业循环发展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路径

以项目建设为平台,结合各地实际,推广种植项目集中连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片区开发和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农户入园标准化生产经营、企业或合作组织提后服务的模式”;推广企业或合作组织牵头、统一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饲养管理的“示范小区健康养殖模式”和“联户小规模集中建设健康养殖模式”等。既发挥了政府部门资金整合、完善配套设施的优势 ,又调动了农户为实施主体、企业或合作组织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政府部门、企业或合作组织参与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促进了项目建设规模开发,推动了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发展,减轻了农户前期投入压力,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五、建立和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机制、办法、制度,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撑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政策。一是强化管理机制。建立了重大事项由各级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制的项目领导组协调决定的决策机制和领导组成员部门负责项目资金配套和技术支持服务机制,财政部门负责贷款和配套资金管理、全程参与管理,项目办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机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度等。二是建立项目实施管理制度。按照外资项目管理要求,制定了工程、财务、验收、报账、采购、培训、监测等方面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完善和印发了《工程实施和财务管理》、《加快提款报账和资金支付进度》的意见,严格项目报账支付制度、项目进度实施计划安排。三是强化项目管理。我们坚持从工程规划选址、项目户确认、施工监管、完工验收,工程财务计划安排、提款报账、资金支付等环节,多措并举,强化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项目技术支撑和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强化了各级项目办、项目市县的职责,从各环节明确任务、规范管理。四是严格工程质量验收、评价制度。为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大力推行“专业化设计、标准化施工、多元化管理、全程化监督”措施;建立行业专家工程验收评价制度;农户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县全面验收负全责和《完工总结报告》、省市抽查验收评价制度;各级实施项目工程检查、观摩、典型交流制度,提高项目质量。五是开展审计监督。积极配合亚行委托的审计部门完成各年度审计检查、跟踪问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管理符合有关要求、贷款转贷和资金使用安全。

六、强化能力建设,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是以科技支撑绿色发展。广泛推广应用作物多样化、多种作物轮作、养分管理、水土保持、环保境保护、生产实用技术、建设管理、产品市场营销等技术措施,推进项目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进一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先进理念。二是以支持农户能力建设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为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结合项目建设要求,组织编著8部相关技术指导丛书和资料、印发给7万多农户(企协),开展现代农业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环保境保护、建设管理、产品市场营销等培训;开展农户实施能力培训,指导服务基层、培训13.2万人/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10万余亩,进一步提高了农户实施项目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1.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日本发展循环农业立法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先后制定了《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可持续农业法》、《堆肥品质管理法》、《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日本生物资源综合战略》等法律法规,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确定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将健全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和执行监督机制,作为日本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对稻田转作、油菜栽培实行补贴。美国实行“绿色补贴”,政府要求受补贴农民必须检查自身环保行为,定期调查其农场所属区域的野生资源、森林、植被情况,检验土壤、水、空气,根据环保质量,决定是否补贴及补贴额度、减免农业所得税。西欧等国对过剩施用农药、化肥征收环境消费税。

2.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系列配套的有效政策,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

3.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制定整体发展规划,重点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的实践,创造多种模式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促进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篇2

一、在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下的综合论述

现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成了促进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全球的气候都在逐年变暖,要想农业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得到实施,对现有的资源提高循环使用率,我们应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实现技术、制度等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减少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济绿色农业经的发展,它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连同生态的共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我国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明显比联合国的世界土地人均占有量要低很多,传统的农业经济还存在着耗材高、污染高、农业的资源又在过度的消耗问题。要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只有采取低碳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才能使我国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才能进一步推动;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乱推乱放造成的水土污染、我国可用的耕地面积又因为解决温饱问题对土地进行的大量严重的破坏而变小,这些都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发展,粮食供应问题在不断的升华,使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上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对于此,要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更好的对我国粮食的安全进行维护,必须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粮食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建设我国农业基础的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也出台了很多辅农、惠农及助农的工业化的优惠政策,但是仍旧出现了可用耕地流失越来越严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业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问题,这都是由于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造成的,再加上有些农业经济基础的设施使用年头过长,出现老化现象,这更促使农业资源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基础相当薄弱,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在市?鼍?济的发展中,青壮年集体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造成了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出现明显的缺口,造成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的短缺;第二,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当大,但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又很明显,我国人均的可耕种的耕地面积比世界人均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低的太多了;第三,我国虽然全方面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职业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从事农业的文化水平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上普遍不高;最后一方面是没有及时完善我国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本来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方向上起步就比较晚,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和完善,这也使在进行农业经济的服务工作的开展上得不到顺利的进行,其服务水平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的应对措施

篇3

【关键词】绿色低碳 循环农业 经济发展 措施研究

一、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个体单户动作状态中,特别是北方的内蒙古,土地贫瘠,水源缺泛,新世纪更具发展优势的创新技术运用极少,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优质的条件,农业经济发展亟待培育新型的增长方式。

1、农业生产经营相对分散经济效益低下。

自一九八七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来,内蒙古地区直到现在还处于分散的个体生产状态,尽管在土地流转以来,农户有的把土地承包出去,使得农业经济小部分地走上了集约式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没有多大起色。农业生产基本处在粗放型阶段,抗风险能力差,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村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科技应用不广泛。

改革三十多年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但也很难弥补土地承包时对水利设施的严重破坏,因而很多地方农作物的收成还决定于天气的好坏,倘若遇到旱灾或洪灾,则农作物的收成会损失很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相当脆弱。再加农民文化成度不高,科学知识短缺、用科学种田的意识淡薄,因而在病虫害防治、新作物的引进、化肥的选择、农药的用量、使用的周期方面做的并不怎么到位,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影着农业生产的收成,并在饮食的安全上会出现诸多问题。

3、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些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加之大水满灌式灌溉方式,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步向前发展。加之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日益严重,大量的固体废弃堆积占用了大面积的农田,使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重,极大地影响了内蒙古地区农业的发展。

二、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及特点

1、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内蒙古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加快经济转变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之路。因为,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原则的,是传统农业经济走上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最好方式,是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深入认识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价值。

我们知道,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方式,同样,也是内蒙古地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内蒙古县域虽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但是土地贫瘠,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却有限,已经开发的土地又面临着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这种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因此,县域农业经济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内蒙古县域农业的发展还要注意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问题。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用水的乱排乱放,水土污染日益严重,而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更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切实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因而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县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1、加大低碳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近年来,我国一些农业发达地区的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展县域农业低碳经济就应该大力推广现有的好经验、好技术。首先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低碳农业生产中来,为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充足的资金。其次要积极构建引进低碳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第三要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

2、提升低碳农业经济从业人员的发展理念。

首先,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的,加强从业人员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我们提出了从业人员的概念,就是针对当前的农业从业者的现状。自土地流转以来,有的农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城市一些人员获得了这些流转的土地,他们也就成了“二手农民”,他们往往是“短视”的,往往以掠夺式经营方式获取短期利益,因而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理念,走科学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同时要对他们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要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内蒙古地区县域正处在工业化发展时期,二氧化碳的排放给本地区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以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县域农业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升当地粮食安全水平,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从根本来讲,基塘生态农业发展的循环模式主要是由陆地的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相结合,这种科学的生态系统是基于高效益以及低消耗的前提下,是一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可利用的模式,也是在农村比较容易实现循环发展和推广的模式之一。原因在于,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资源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资源,基塘生态农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并且可以做到有效的推广,经济发展又得到提高,可以说整体效果相对满意。

1.2“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

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是首先由辽宁省提出来的,具体是指以沼气为纽带来带动整体生态综合的工程。四位一体模式能够很好的与农业资源循环模式结合起来,这点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典型的代表。由于农村地理优势明显,平原的农林牧符合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资源的合理运用,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为主要的是,为其他农村地区的农业循环模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策略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的提出是切实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贯彻的方式,所以需要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提出相关的策略,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贯彻,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效果,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首先要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使得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才能够切实的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应用效果,强化农业循环经济的主题的作用,在具体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农民进行大力宣传和大力推广,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优点,让农民切实看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益处才能够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摒弃过去传统的掠夺式的发展模式,推崇现在和谐式的发展模式,将两者进行对比之后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之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让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得到创新,惠及三农。

2.2强化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引导

其次,政府是强化农业循环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成败的关键。政府积极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宣传和引导作用才能够保证农业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够切实的促进农业经济循环发展的新模式。在强化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引导作用过程中,政府不仅仅要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投入一定的资金,还要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引导农业经济渐进式的发展,以点带面,建立良好的示范村,做出榜样的作用。这些措施都是能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具体的措施。

2.3促进绿色环保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在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它的基础是建立在绿色环保的理念,只有拥有绿色环保的理念才能够从内部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生活生产中要不断强调绿色农业的重要性,强调绿色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清洁生产的观念贯彻到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支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质量,同时也满足绿色环保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实际要求,所以,想要做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讲绿色,清洁生产的观念灌输到日常的农业生产环境当中。

2.4强化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究

只有强化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究才能保证农业循环经济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政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新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并且将新技术推广到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飞速增长的同时也能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理念。由于对相关技术和研究的更新,能够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改善现在的一些不良发展状况,保证了农业经济发展达到预期目标和相对理想的状态,使得农业经济不仅仅是可持续增长,更要注重农业循环经济的稳定,健康的增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