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3: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教学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教学建议

篇1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61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30-02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由来已久,从最初的体育锻炼到陶冶情操,再从其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丰富校园娱乐生活中,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校园体育运动及教学,从满足国家对发展体育运动的要求外,更多的是从增强国民体质上来获得推动。健美操运动以其轻快的节奏,简单易学的动作,以及不需要太多的场地设施,更接近大学生青春与活力的体现。然而,在当前高校健美操运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从推进高校体育与健康的协同发展上,积极探讨并提出有益的对策与建议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高校健美操运动课程设置现状

从部分高校健美操课程的设置来看,普及率达到100%,尤其是从高校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健美操运动作为选项课程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从每学期课时安排来看,对于绝大多数高校的健美操课程都是以选项课来实施,结合各年级课程分配需要,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来选择,其课时所占份额多集中在一、二年级。从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来看,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健美操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对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促进了大众健美操的普及。在教学内容上,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较为薄弱,也与当前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有关,学生学习的内容多以大众化等级为主,对于竞技性健美操动作的学习相对较少。另外,从课程理论的教学来看,当前高校健美操课程多以成套的健美操套路为主,或者是几种套路的组合,并没有从其系统性来人手,也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在平时的训练和健身方法上,忽视了对学生科学健身的强调,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相对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美操教学的有序提高和发展。对于健美操课程实践教学来看,其教学方法多以传统讲解为主,在内容多沿袭传统教学中的固定模式,在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选择自编节目内容上相对欠缺,如多从符合男性学生上对力量上的要求,而忽视了对女生身体塑形方面的要求,在动作指导及创编中,缺乏对步伐、手臂等特色健美操运动的挖掘,在新颖性上显得不足。

二、高校健美操运动学生学习现状

篇2

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较多、理论性很强且各个章节前后联系紧密,因而需要将各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系统掌握。成本会计是联系实际较强的一门课程,其中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取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产品品种种类、产品的批次、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这些都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教材中提供的案例非常有限,学生很难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成本会计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1.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已经从单一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过渡,从教学过程来看,板书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成本计算工作,而板书教学就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若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但是,很多高校却存在多媒体教室资源不充足的现状,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但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课件制作中,很多生产费用分配表计算过程不如板书教学讲授清晰明了,还有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过程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1.3缺乏系统性教学,不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教学,日常的课程讲授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完全忽视或不够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成本会计实训教学相对于日常理论教学更能增加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知识的兴趣,通过成本会计实训演练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前面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查漏补缺。但是很多高校只注重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而对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不够重视,这将导致该课程的讲授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4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性很强,既需要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求具备丰富的成本会计实践经验。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目前担任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老师,虽然学历都较高,但是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很多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必将影响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2.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

2.1增加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即通过列举、讲解案例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通过角色转换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企业相关产品成本核算,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学会正确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能,懂得如何结合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等等。案例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2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引进情景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已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发展到了多媒体教学,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方法相对板书教学是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利用PPT展示文字、图片和表格。在情境教学法下,多媒体教学法不仅包括PPT教学,还包括影像和视听,例如播放工业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把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手段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2.3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成本会计实训部分内容的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实验吸引同学的参与,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将原先被动的数字计算工作变得主动有趣。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到核算流程规范的工业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原材料是经过怎样的一步一步加工程序最终生产成产成品,这样成本会计课程才不至于讲得枯燥与空洞。

篇3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了。近年来,高等教育为了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了扩招的形式。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原本就缺乏的实践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紧张。所以高校为了实现更快的发展,应该对当前的实践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明确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高校为了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实践性人才,将传统的精英化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大众化教学模式。另外,高校在招生中实行了扩招政策,使学生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新兴的专业也应运而生。当前的高校实践教学呈现出课程门数多、实践经费少、师资力量不足等现象,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队伍素质差是影响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实践教学的内容只流于表面形式,教师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导致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高校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不能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展。

二、改进高校实践教学的措施

1.确定学校和专业的定位

要想更好地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学校定位和专业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际教学现状和企业的用人现状,制订出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当前,我国众多高校内部的专业办学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情况和就业状况不同。有的学校注重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还有的学校重视对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在进行专业定位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符合实际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制订专业的教学计划

学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了解本校的实际教学现状,不可以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因为每个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只有全面了解本校的生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师资的专业素质,才能制订出全面、完善的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符合当前学校的实际发展现状,使高校的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促进实践性教学资源的整合

对高校内部相近的专业应该打通专业内部的壁垒,促进教学资源的互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践教学相对较少的情况,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用。面对这个问题,需要采取建设专业实验室的方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中涉及的人力和物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

4.扩大科技活动中心的规模

在进行科技活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该项职能,并在各高校中有序开展,完善实践教学。

5.加强高校和校外的合作办学

要想促进高校和外校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前,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高校与外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涉及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因此,在进行合作办学时,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合作规程。同时,还应强调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促进高校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内容,有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在进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系统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便制定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战略。高校还应促进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注重对人才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广告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我国高校在扩招和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的不对等性。时下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已经显现出来。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它要不断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变化,并适时地做出改革和调整;要让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灵活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及时地消除我国高校广告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困惑,有利于我国广告人才的培养和广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探讨,旨在为我国高校广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我国高校广告设计教学问题分析

1.1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高校的扩招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呈现出不对等的现状,加之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上过于追求统一模式,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个性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很难快速立足社会。我国高校广告设计教育教学并没有突破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没有形成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特有教育教学模式,专业教学模式特色不足,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广告设计的现实需求。同时,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制约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来讲,其首要的任务便是更新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理念。

1.2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我国广告设计专业是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高校瞄准市场需求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需要,是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新生专业,我国广告设计专业的历史积淀很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匮乏。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很多是临时转行做了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1.3高校广告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落伍。

我国广告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我国高校传统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形式仍然围绕着色彩、字体、版式编排、标志设计等理论知识展开,更多的是培养广告后期处理能力,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校在广告设计专业设计课程设置上也存在认识的误区,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大多高校以广告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为主体,基本没有增设如心理学、社会学、信息化知识教学、传播等相关课程,使得原本就是服务于广大产品的广告行业的学生不能领会产品的内涵,不能快速抓住产品与需求者的切入点,导致设计出的广告缺乏吸引力。他们往往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回炉,对相关学科知识重新学习,这势必造成人才和时间的浪费。诸多问题造成我国高校培养的广告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存在很大问题,实践能力匮乏,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环境。

2.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更新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1],真正本着服务学生的原则,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广告人才,拓展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路,时刻将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定位为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培养和塑造适应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人才,让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灵活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2.2加大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力度。

对现任的高校广告设计教师进行多途径、多方式的培训,尤其是现代化知识的不断补充,提高他们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开放环境,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广告设计教师队伍。同时,高校还应在教学与实践之间寻找切合点,让教师走入社会,调研广告设计专业的社会实际需求,提高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掌握现代信息的能力,增强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

2.3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材。

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应在优化学科设置上下工夫,充分考虑广告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及学校实际情况,突出学校特色,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广告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关键就是学科建设,良好的专业能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要开设广告设计实践课程,广告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再者就是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应增设心理学、社会学、信息化知识教学、传播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广告设计的综合能力,善于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寻求消费者和产品的切合点。因此,合理的课程体系、良好的教材辅助,有利于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创新高校广告设计教学模式,加强案例教学。

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应更注重实际需要,将视角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上。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可以与广告公司合作,建立项目合作,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广告设计的理解。这样做一举两得,学生既获得了理论知识,还获得了实践操作能力。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往往比较枯燥,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直观的项目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完全开发的教育教学模式将课堂演变成了广告设计事务所,学生的角色也变成了员工,有助于对广告内涵和应用的理解。

3.结语

我国广告事业的未来主要依托于高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科设置的优化,有利于高校改革的深入,改变高校扩招和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的不对等性。对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进行合理更新,解决我国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问题,不断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变化,适时做出改革和调整势在必行,从而让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灵活应用。

篇5

健美操作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普遍开设的项目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健身娱乐为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并深受大学生欢迎。在各式各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健美操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其能得到广泛地开展,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是因为该运动项目的综合价值和积极作用。健美操以形体姿态为基础,采用示范领带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技术动作时尚而欢畅,动作编排丰富多样,丰富情感,娱悦身心,整合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是高校学生参与健美操学习的兴趣高,参与健美操学习的动机明确。健美操学习途径多元化,不再以体育课为单一途径。学生参加健美操的频率也在增加,健美操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虽然健美操在高校蓬勃发展,但问题也是明显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

(1)教学模式的深层次结构是指导思想,它是制定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可以反映教学模式自身的特征,同时也是区分不同学科意义与价值的主要依据。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这为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健美操教学提供了参考,但没有体现出健美操细分课程的特色。也没有显现出健美操课程本身应具备的育人作用。高校健美操教师应依据、课程的特征、教学任务及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等来确立指导思想。

(2)高校健美操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这种现象有利于健美操教学的开展,但教师学历和职称偏低,专业水准及科研水平不高。另外,许多健美操教师对教学和训练的理论研究太少,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实践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因而最终制约了学生在健美操上的全面协调发展。即使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健美操的教学内容也多为大众套路,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和单一。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学习成套动作组合,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3)健美操教学场地、器械比较匮乏,学生多在田径运动场上课。经费投入少,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部分高校不重视健美操教学管理,健美操比赛在许多高校中没有或很少举行。此外,一些高校忽视对健美操教师的培训及日常的上课管理,不利于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

(4)教学效果考评体系不合理。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评价基本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过程性评价,也缺少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由于健美操的教学评价标准缺少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教师只能根据教学经验,从学生的节奏感、动作最终完成情况与熟练度来评价。这样的方式无法及时了解学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建议

针对高校学生学习健美操热情的高涨,面对当前健美操教学的现状,高校也应制定相应的对策。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1)改变观念,提高重视度。高校应重视健美操课程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兼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应在校园内组织健美操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健美操活动中去。

(2)丰富教学内容,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随着健美操的快速发展,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对于健美操学习的需求。健美操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比如采用学生教学生或分组互学等方法等,引导学生通过互教互学的方法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健美操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学校也应为教师提供提升自己的机会,如为教师提供培训或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等。让健美操教师能够全面深入掌握健美操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竞赛规则及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够及时把丰富、先进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每个学生。

篇6

一方面,随着职业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积极改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以适应扩招政策;另外一方面,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要想保持自己的优势,就需要不断的迎合市场人才需求,而这也需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以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个角度来讲,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势在必行。

一、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概况

1.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含义

不同于其他同类高等教育一样,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是指在遵循职业高校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对于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应该尊重自身职业高校的特点,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职业高校教育的职业性,应该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二,高职教学生源质量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基础比较薄弱,这是高职教学的基础;其三,职业高校教学体制落后,教材老化,管理严重落后,教学环境不完善。

二、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1.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不完善

通过对于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的调查发现,很多职业高校在此方面存在大量的漏洞。具体表现为:其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构对于教学活动干预过多,教学管理效果不佳,造成教学管理质量不断下降;其二,职业高校各个系别和专业教学管理人员难以依据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去引导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去;其三,教学管理一味的发号施令,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难以形成专业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2.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过关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学管理人员去进行统筹规划,以最大化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效用。但是实际上,很多的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者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以更加强硬的手段去实现管控,而不是如何以服务的观念去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其一,不懂得教学管理是一个关联的过程,需要各个部分,各个成员相互沟通合作;其二,不懂得教学管理是服务的过程,需要树立服务意识;其三,不懂得教学管理是创新的过程,需要积极进行探索和阐释。

3.高职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其在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上出现的失误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二,过于重视理论基础教育,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也就是说,高职教学培养目标在于实现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从现实情况来看,职业高校在此方面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难以结合市场需求培养理论和技术兼备的人才。

4.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职业性不强,难以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很大困扰的同时,也使得职业高校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其二,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不足,难以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的不协调的情况;其三,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缺失,难以处理好旧知识体系和新技术动态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很多课程僵化的情况。

三、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从校,系,专业,班级四个层次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为开展各项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打下组织基础;其次,以高校教学管理组织为主体,形成权威的教学改革小组,针对于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自身职业高校的现实情况,制定有效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再者,积极以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去促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

2.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才的素质

首先,严格控制教学管理人才的选拔和聘用过程,以便保证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于其资质,经验,技能尽心全方面的考核之后,才能够进行聘用;其次,积极组织教学管理者进行教学理论,技巧学习培训,以考察,留学的方式去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以最大化的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最后,注重强化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得其在教学管理方面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进取,实现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3.确定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其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发挥企业在教学人才培养方向确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所设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其二,不断提高自身研究市场的能力,实时的依据市场对于相关专业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善,以保证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时性;其三,切实在教学管理过程各种,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保证以培养理论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4.科学设置职高课程教学体系

其一,始终以职业性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不断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引导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开展全面的技能学习,为其未来的职业做好打算;其二,切实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健全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综合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三,积极鼓励教学主体去接触最先进的行业信息,实现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融合,以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四、结束语

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的好与坏,将关系到职业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以切实的措施去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l0(1):58-59

篇7

(一)高校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一个学校的管理观念不仅直接关系到这个院校的管理方法和实际的管理策略,同时也决定了高校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的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中不仅受到过去旧观念的影响,而且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管理观念。在学校的管理中还没有体现出“教师主体”,教师的参与度不够,且管理意识和发挥的作用不强。教师在管理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大学教育中教师是最了解学生的,而现实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参与度明显不够,甚至直接忽略教师的意见,导致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作用。

(二)高校教学管理形式化、行政化倾向严重

高校是一个学习知识、让思想自由发展和碰撞的地方。然而一些学校却背离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在教学管理上体现出了形式化和行政化的现象。高校管理在历史上发生了三次形式的改变,即经验型管理、行政型管理以及科学型管理,但是从目前高校管理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管理还停留在经验型管理和行政型管理上。事实上,我国高校在对学生管理中很多还是延续西方院校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积累。同时,在高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行政管理倾向,使得学校的管理重点出现偏差。在教学管理上出现了小学式的管理模式,过分地强调统一性,重视监督,缺少精神激励,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三)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使得一些科研设备难以满足当下学生的需要,同时在科研要求方面出现了一些攀比现象,最终导致了一些人力资源的浪费,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科研积极性。一些学校为了自身的名声盲目地扩大科研任务,使得一些教师任务加重。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既要在学校上课,同时还要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导致在工作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到头来不但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科研项目也是应付了事。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中没有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于教学质量的评定弹性较大,导致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高校教学管理研究的分类

(一)对管理观念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过于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实际上,科学管理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其中有人本观念、传统观念、战略观念以及择优观念等。还有一些人认为,人文管理方法更加适合当下的教学管理,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进行人文管理不仅可以将整个管理氛围营造得更加良好,也能够开创高校教学管理的新局面,在文化的影响下使得管理更加得人心。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还存在制度性的缺陷,需要深入的分析问题并找出最终的原因,然后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制定出对应的合理化制度策略。

(二)对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管理模式上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在过去管理基础上保留正确的管理方法,剔除过时或者不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时还要建立起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决策体系以及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在以前正确的管理办法上进行相关的改革,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具体的改革中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以及经济发展形势,实行切合实际的教育管理改革,实现教学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保证将学生教育成知行合一的优秀合格的学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的借鉴,尽可能地吸取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自己所用。在教育改革中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教育要求,也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在教学管理上要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学生进行长远培养,让每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毕业后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能够一生受用。

(三)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的教学管理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有些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应付。由于认识不清,使得一些教育人员错误地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根源在于学风建设不强、竞争机制不当以及青年教师素质问题。而事实上教学管理中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内容陈旧等问题,在对教学的评价中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教育的统一性、实行集中教育,这样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发展。

三、完善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观念

大学是一个思想自由发展,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地方,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启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真正的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管理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在制定管理方案时多听听教师的心声。

(二)确立柔性的高校管理模式

这里的柔性管理并不是指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给学生最大自由空间的同时,通过心理引导激励学生。在管理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同时在规律管理上不可以放松。在管理中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进行心理引导和精神激励。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展现自我,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努力调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还是以教学为主的学校。虽然高校搞科研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毕竟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在高校管理中不要盲目地进行科研攀比,要时刻将重点放在教学管理上。要狠抓高校教学质量,对于一些教师的教学质量要给出客观的评价和考核标准,找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提高教学质量。

篇8

一、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深入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的实际,通过询问、调研和考察,就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出以下三个方面:

1.难易度不好把握

在对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材的知识难易程度的把握上,一直是一项很难把握、不好考量的工作,有些版本数学教材因为知识难度太大而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有些版本的数学教材则因为过于简单而没有达到真正的数学知识普及、数学知识教育的目的,所以,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就目前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材的知识难易程度把握,是教育部门、各大高校、广大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问题,这是不能回避的.

2.教学大纲经常改动

多年来,在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工作中,因为各抒己见、难易不齐,各大高校都因为自身属于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导致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高校数学教育大纲,即便是一些省市、地区初步确立的教学大纲,也会有周期性、甚至经常性的改动,为教学增加了很多非预见性困难,所以说,确定统一、相对固定的数学教学大纲是一项亟须解决的问题.

3.学生兴趣不好统一

因为在一些高校中,所开设的是非数学专业,也就决定了对数学教学的非重点或者不重视,而这种非重点、不重视的理念直接影响了学生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会产生数学是辅科目,学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成绩都无所谓的态度,致使长时期以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标准不好统一,为非数学专业高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阻碍.

二、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相关的建议

为此,针对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结合教学中的实际经验,积淀数学教学中的成熟理念,提出以下四条合理性、科学性建议:

1.科学计划,合理制定教学大纲

首先,要实施科学立会,即就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大纲召开相关的会议,要针对议题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可以采取普查制与抽查制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基层的民意测验,从而为最后拍定教学大纲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大纲,为数学教学开启好成功的第一步;其次,要抓好实施监督,“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那么,非数学专业高校教学大纲真正确定后,还要成立相关的督导组、检查组对大纲的实施情况、推进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监督既要是考核式的,同时也要是惩治式的,考核主要是针对执行情况进行周期性检查,惩治主要是针对不按大纲执行的高校进行严厉的追责,真正把高校数学的标准统一起来;第三,要形成制度和机制,这是对科学拍定的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保障,比如建立起《教学大纲执行制度》《教学大纲遵守制度》,相关工作情况的检查制度和检查机制等,都需要步步厘清,确保教学大纲的稳步、有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推进.

2.准确考量,调整知识难易程度

首先,要做好教材的互补性,要体现科学实用性;其次,要做好教材的修订,即在分册、分单元、分页等基础上,做以科学合理的安排;第三,要做好知识体系的统筹安排,即针对教学的知识内容,要本着比数学专业院校要简单一些的原则.

3.立足普及,定位非数专业课本

在这一点中所说的普及,就是在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中,站在普及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们数学技能的角度上去排解问题,就是要把相关数学教材制定的起始点定位在知识普及的基础上.例如,在学习《特殊函数论》这一章节时,可以就“Zeta函数和数域上的L-函数”、“素数基本定理的初等证明”和“椭圆函数和Theta函数”等知识点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但是就《超几何函数和六直线分布问题》这一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则不好在非数学专业的高校中推广,所以说,本文建议类似于“超几何函数”等难度较大、知识较深的数学知识要在教材中加以适当的精简和删减.

4.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学习内容

首先,要与数学自身的发展合拍,在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中,虽然对知识的难易度、繁杂度上较专业性的高校作以认真的调整,但是如果教学需要,或者学生们所面对的自身专业的需要,不但增加或者删减相关的知识点,而且必须要责无旁贷地作出让步,责无旁贷地做好增加或者删减;其次,要与时展合拍,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中所指的与时展合拍,指的是要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潮流,在我国则要一心一意地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不遗余力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的数学人才、发展人才;第三,要与科技发展合拍,在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中,或者航天,或者航海,或者军事,或者工业,大凡各个科技发达领域,都要责无旁贷地把数学知识进行高端的更新,力求在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中,取得数字知识自身的创新、进步.

篇9

【关键词】

民办高校;会计学教学;现状;建议

2006年,我国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仅使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趋同,而且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学科教学也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能否培养出能快速适应当前企业内部、外部会计环境的变化,能胜任各类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议题带来了挑战。

一、民办高校高职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应该是具有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力、较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个人职业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

二、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认识会计知识的开始。会计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基于材,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灌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可按照纯理论的方式去思维和操作。“教师、学生、教材等媒体”构成了课堂三要素,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应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就一直在沿用“检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新传授知识――巩固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四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间接、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的激励因素难以发挥出来,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注入式”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强调、引导学生掌握传统会计知识多,开发运用会计新学科的知识少,特别是描述归纳型的内容太多,“准则加解释”的教学内容几乎是多年不变。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许多课程至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相关系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很少;PPT教学课件的应用对于高职教学还不普遍,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更是几乎没有。教学方法也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往往习惯于在课堂匆忙地记笔记,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实训环节成为理论教学陪衬

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最直接的实践活动就是课后作业,而每次课后老师布置给学生的练习往往以演算习题和回答论述问题为主,案例分析极少,而作业真正的能否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知识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很多学生写作业也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平时成绩,甚者抄作业现象屡禁不止;其次就是模拟实训,这是学生在校内比较系统的从会计理论到实务操作的一个演练机会,但是目前实训内容主要都侧重于会计核算、会计操作技能等方面,忽视理财、审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实践操作和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虽然民办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设有模拟实训室,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一些实训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实训课上教师只是把课堂上讲的内容再重复几次,以便学生形成记忆,实训课成了理论课的加时课;最后就是毕业实习,高职院校一般都采取推荐学生到实习基地或者自谋实习地点两种方式来进行工作前的最后实习,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原本思路很好,但是由于会计信息作为实习单位重要的经济信息保密,学生一般只能看看会计核算的流程,具体接触不到实际的操作,很多学生觉得没有真正学到本事,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去,“放羊”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没有发挥出来实习应有的作用。这些情况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仍属于“高分低能”型。

4、考核与评价延续应试教育方式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俗语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每学期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满足期末考试的应试要求,大部分学生重点学习复习记忆的内容也主要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会计课程学习重视考试分数,忽视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考核,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5、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构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是从其他公办大学过来的兼职老师,是“外来的和尚”在念经。很多兼职教师做完了自己学校的本职工作,出来赚些兼职费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下力气去研究课程特征,针对学生的特点讲解内容,有些兼职上课天南海北的讲趣闻,不带讲义,教案多年不变,快下课时把书简单读一遍,就是一节课。还一些兼职是未毕业的研究生,代课经验少,经常照本宣科,甚至有些理论自己都理解不清楚,硬生生的讲给学生。而民办院校自己的专任教师主要都是近五六年招聘进来的,人数少,工作经验尚浅,校内工作量大,很难有机会到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在高职的实训课程中很难挑起大梁。

三、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进建议

1、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网上学习、案例研究、模拟操作等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从传统的灌输者转为能力的挖掘者。

课堂教学不能仅依靠教科书的内容,而是要以就业为目标,课堂要联系实际,内容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应该以实际、实用、为原则,为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要改变各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建议各课程之间的内容合理整合,杜绝教学内容重复出现。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角色互换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借助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引用情景教学法,例如在讲解货币资金时可以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分别担任各个岗位的职务,让学生更加能深刻的体会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理解内部牵制制度。

2、强化高职会计学实训环节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选择优秀的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建立高校会计教育及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验”环节,让学生能相对真实的面对企业实际业务的模拟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过程,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而不是原模式下的机械的、乏味的、被动接受的纯课堂教授式的学习过程。例如可以借鉴一些院校整合运用学校师资力量,对外成立会计服务机构,承担各种账务咨询业务,这样可以让一大部分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校内集中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手工记账的培训、用友ERP电算化的培训等,以提高毕业时的就业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教学管理骨干师资队伍。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因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造就一个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不能片面强调觉悟和奉献,而应真正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专业教师,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同时可以聘请一批来自企业、事务所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采用专题讲座、报告、参观学习、咨询、模拟决策等多样灵活的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学生成绩的评定一直主要依据平时的考勤,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考试三项作为考核标准,这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评价已经显现出了不足,会计学专业知识的考核应在评测方式上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评测,应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比如增加从学生完成实验作业的情况、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才能综合体现一个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考核细则上多下功夫。

总之,改善民办高等教育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已经刻不容缓,民办高等院校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改变现行教学模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还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并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卫平,沈艾林.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财会经纬,2009(12)上.

篇10

地方高校是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的高等学校或是从部委专业院校“下放”到地方后的院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自1999年以来,一直以30%的速度扩大招生规模,扩招给地方高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地方高校由于地域劣势明显、教育资源紧张、学科建设滞后等因素,致使研究生招生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必然造成优秀生源不足、调剂生源过多、研究生生源质量低下。那么,地方高校如何走出研究生招生困境,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本校,是当前地方高校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思考。

1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困境

1.1优秀生源不充足

从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看,地方高校报考人数占招生规模的比例为2.2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8∶1(见表1、表2)。

据笔者调查了解,地方高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一般倾向报考重点大学或“211工程”大学,喜欢选择经济发达的热门地区的高校。报考地方高校的都是二流水平、三流水平及中等偏下的本科毕业生,造成这种局面既与招生制度有关,也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资格线(只按12大学科门类和3个不同区域划线)相关。

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主要靠研究生的水平来反映,因此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如能把好研究生招生录取入口关,制定强有力的教育培养措施,研究生教育必然会带动地方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许多大学已硬性要求研究生发表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因此,优秀生源的矛盾是地方高校招生困境之一。

1.2生源分布不均衡

某地方高校考生报考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数学等通用学科领域,而在农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学科领域(属艰苦行业)遭受冷遇。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考生与招生计划之比为3.18∶1,某地方高校为2.2∶1。在同一所高校内,不同硕士学科点的生源分布极不均衡,如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硕士学科点近三年上线人数占招生计划的比例为95%以上,而农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其他学科占不到50%。同时导师队伍的现状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个别院(系)、学科专业点导师队伍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单位导师人数偏少,生源充足,不能产生规模培养效应;有的单位导师人数充足,而生源相对不足,有些导师招不上研究生,影响导师积极性并产生矛盾。而且地方高校的生源组成以本校为主,本校与外校的生源之比为8.6∶1,这种生源结构不太合理,容易造成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畸形的生源结构是生源分布不均衡的另一方面。

生源分布不均衡,影响地方高校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也严重地影响导师的积极性,这是地方高校招生面临的困境之二。

1.3地域优势不明显

众所周知,一所高校的办学地理位置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一般都是办在非省会城市,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畅通、政策不灵活、就业不顺畅等,本校和外校的优秀应届本科生必然选择省城高校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和单位,而放弃地方高校,导致地方高校志愿生源严重不足。

地方高校是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的高等学校或是从部委专业院校“下放”到地方后的院校,因办在地、市、州,其获得教育经费、科研投入、师资培训、政策倾斜等方面与名校及省城高校相比必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克服学科单一、专业传统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多学科人才需求的矛盾,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地域劣势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困境之三。

1.4调剂生源过多

某地方高校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4人,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85人,导师与学生比为1∶1.75(一般高校为1∶5~8)。同时导师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导师形成梯队,73.65%的导师在35~45岁。导师都经过严格的系统训练,都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人数占导师总数的91.67%。但近三年招收的研究生中调剂人数过多(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近三年某地方高校42.79%的学生是通过调剂录取到学校。调剂的考生没有参加本校的专业课考试,很多考生所考科目与地方高校设置的考试科目不同,学校无法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无法把考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学科研究方向凝炼一致,无法挑选最优秀的生源。这些调剂的考生基础不太好,在以后的研究生教学、培养和质量的提高上必然会有很多阻力,这对于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层次的提升势必造成负面影响。调剂生源过多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困境之一。

2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对策

2.1加大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标准强调综合衡量。美国大学在招收研究生时,最重要的是考察申请者本科学习时的成绩,其次是推荐信和GRE成绩。而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是“统一规划”,录取的主要依据是初试成绩,复试和面试成绩为辅,作用不大。这种统一考试制度难以发现考生的学术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难得选取最优秀的学生。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计划”色彩,硕士生招生考试从招生计划的制定、考试科目的确定、入学考试的组织到新生最后录取等无不体现行政管理的载体———“行政命令”在这一过程中的权威,每年硕士生的招生工作的依据不是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是一道道“红头文件”。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确实可以使整个工作井然有序,但是以牺牲高校的创造性、灵活性为代价的。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必须改革,应该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招生工作的自,让他们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明确复试、面试的方式、方法,鼓励他们自主选才。特别是研究生招生录取复试资格线的划定,对地方高校既不利于选才,也不能体现公平性。因此,加大研究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取消层层约束、种种限制,发挥地方高校招生工作的自,是解决地方高校招生难问题的最好措施之一。

2.2出台鼓励政策,吸引考生报考

地方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上线及录取人数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可对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市场经济下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继续学习、报效祖国,采取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等。如某地方高校出台优惠政策“一免一发”(免三年学费、发生活费);“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分达到国家规定的复试分数线,身体体检和复试合格者,我校保障录取。”等,这些优惠政策出台后,效果很好,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所以,不同的地方高校可采取多种途径,制定鼓励政策,吸引考生报考。

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院(系)、导师的积极性。院(系)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其积极性将极大地影响研究生教育规模、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某地方高校设立导师与学生“一对一”制度,即导师给优秀本科毕业生做思想工作,一对一的交流,鼓励学生报考,导师联系的生源,交给导师本人培养和管理,导师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还可增加导师的工作量、提高导师的课时津贴等。

2.3加强学科建设,形成研究生教育特色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龙头工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综合工程,学科水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学科建设从其内容上来看,包含了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内容。地方高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形成研究生教育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主导,地方高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做好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的引进或培养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启动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形成一支德才兼备、有影响、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靠的就是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群、特色专业群去吸引考生。办在地、市、州的高校既无地域优势,又无信息优势,必然要用学科建设的特色,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取得招生工作的突破。

2.4加强招生宣传,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的亮点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招生宣传,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的亮点,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制定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简章,向全国其他高校邮寄招生资料。利用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全方位宣传学校,把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和学校的招生优惠政策广泛宣讲,深入人心,使更多的外校优秀生源报考学校,改善学校的生源结构。

参考文献

篇11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指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以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意识与思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挖掘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者相结合,使教育实现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同时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实践教育。

在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各地方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断深化改革,很多高校已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举措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改善。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创业社团、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然而,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构建科学、合理、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机制。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认识不足。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众多高校已经将其列入教育教学改革的范围,但部分高校仍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认识不足的问题。一些高校片面地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参加全国性或地方性的赛事,认为积极参赛、获奖即是响应国家号召;还有一些高校更把它曲解为对有意创业的少数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以此来促进就业。这些高校均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灵活且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构成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经验,还需要有包括财务管理、心理学、管理学等跨学科背景,这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各高校在引进人才时都强调高学历和科研能力,很少在创业实践经验方面有所要求。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但由于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这些教师本身就承担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一些高校以学生工作、团委和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员为主讲授这类课程,更加缺乏专业性和实践经验。

(三)缺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机制。由于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较为随意,大多局限于对相关比赛的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尚未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与专业教育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全面,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主动性缺乏,很难实现系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四)缺乏系统的创业实践教学机制。由于很多高校尚未形成系统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没有与专业教育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大多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认识不够,导致教育过程中忽略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不能相互支撑,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将不利于毕业生自主创业,不利于创业带动就业。

三、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机制的建议

(一)成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机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认识关系到此项教育的成功与否。首先要把目标摆正,从顶层设计入手、从校级层面推动教育改革。成立以校领导为首,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诸如“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之类的专门机构,负责课程体系构建、日常教学安排、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实践教学机制构建及相关平台建设、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组织和指导等工作;其次在这一机构的统筹管理和运作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全校资源,并使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到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全体大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能得以实现。

(二)创建强有力的实践型师资队伍。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创建一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传授实践知识与经验的强有力的实践型师资队伍。

1、整合校内师资,引进校外力量。首先,在创新创业授课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各高校可以先整合校内师资,创建校内师资库,将具有财务管理、心理学、管理学等跨学科背景的教师,以及具备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纳入师资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各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初步缓解师资力量短缺的局面;其次,学校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的合作,聘请专家、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担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对创新创业团队进行指导,弥补校内师资的不足。

2、多举措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训。一是在聘请校外专家来校授课的同时,对校内师资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增加校内师资的实战经验;二是积极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组织本校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材,积累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利用好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平台,积极开拓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三)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

1、各高校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进程中,应该尽快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通识课程的范围,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尽量使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认识到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另一方面开设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例如开设创业实训课程、创新方法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的机会和渠道,有利于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篇12

1.2课程设计不合理现在很多民间开办的高等院校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学分制没有完全的实施到体育课程中,甚至有部分院校没有设立这门选修课程,有一部分院校只在大一大二的学生中开设了体育课程。各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类型普遍较少,这些有限的理论知识难以满足兴趣广泛、水平层次参差不齐的学生的需要。众多学校的教学只停留在课内,没有与课外校外很好的联系起来。

1.3体育教学中经费少、设施老旧学校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的必备条件就是有较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目前很多民办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沿用的是年代久远的基础设施。拥有大型综合性体育馆的民办高等院校占少数,这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关于民办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路

2.1抛弃传统老旧的教育理念,大胆创新改革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创新。教学改革也就是—个创新的过程,教学观念不创新,改革就不会成功,老师和领导只有学习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摒弃从前那些传统、老旧、保守的教育思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才能使体育教学改革迈向新的台阶。

2.2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优化课程的设置现代化体育教学有很多种模式,大部分学校都是实行的选修课模式,有一部分院校采用的是大一必修基础体育,大二为选修课程。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总的来说都是和目前的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但众多模式的共同缺点就是都未真正涉及到与中学体育的衔接问题,课程内容问题和能否让学生终身都受益的问题。所以,在新课程教学的目标修订中,有关体育的教学课程和内容都要进行完善和更新。这其中还包括针对于一些身体有残疾或者有重大疾病不适合运动的学生所制定的特殊课程,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中得到完善。

2.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体育的教学离不开师资队伍,优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使教学任务高效的完成。所以,民办院校的老师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把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当做己任,才能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高效性的实现,需要一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各院校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添置现代化的体育设备,才能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