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3: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篇1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察看。

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能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观察是认识的基础,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尝试

1.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可采用许多方法:

(1)以美引趣。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发掘数学中的美,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2)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3)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2.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3.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和全面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

(2)培养观察的精确性和深刻性

篇2

观察力是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观察。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调动自身的观察能力,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而且还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同时,美术课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对美术课的认识,要重视美术课的教学。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营造安静的观察氛围,不限制学生思维

观察能力考验的是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要想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必须要让学生有自己观察的这一体验和过程。因此,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尽量不做任何干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观察空间,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受打扰,避免学生思路被打断。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要为学生立好规矩,让学生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的,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观察氛围。其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能告诉学生要观察的对象,而不能告诉学生要观察的内容,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观察效果。而且,如果在学生观察之前教师就做了相应的提示,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内容都只会是教师的复制品,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只能成为空话。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分享所观察到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观察的效果,便于后续的及时指导,而且可以让学生及时反思,别人观察到的内容自己为什么没有观察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事物

苏轼有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意思是用不同的视角看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景象,这句诗充分验证了观察视角的重要性。观察视角和观察能力是相互递进的。当观察能力有所提高,观察视角必定也会变得多样;当学会从不同视角观察事物,观察能力必定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察氛围,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众所周知,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容一般都是画静物,会给学生相应的实物。学生会一边观察实物,一边进行创作。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个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前期,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尽量为学生选择可以多视角观察的观察对象。这样在学生观察结束后,教师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教师在学生开始观察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学会运用不同视角观察事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在观察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是否有不同的视角的习惯,提高学生观察的主动性,继而提高教学效果。

3做好观察记录,及时反思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所以,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反思,发现不同的观察点,进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留一些时间来做记录,避免学生课后懈怠,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所以,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安排好教学活动,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把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设计好。同时,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如果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可以把做观察记录的任务留到课后,不能为了让学生有时间做记录而打乱教学节奏,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其次,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明确记录的内容,避免学生不知道该记录和反思什么的情况发生。比如,课堂上是从哪个视角观察事物的,其他人观察到而自己没有观察到的内容等等。最后,教师要定时检查记录本。一方面是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以及学生观察能力是否有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记录的内容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观察能力是人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调动自身的观察力,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观察氛围。教师可以从教学初期,就让学生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是必须安静的,从而为学生观察提供好的环境。并且,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干扰学生。只能为学生明确观察对象,不对观察内容做任何提示,避免局限学生思维,长此以往降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效果。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在教学初期,教师要尽量为学生选取一些可以多角度观察的对象,便于教师引导。而且,教师在学生观察之前就要让学生明白不同视角观察事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去思考是否还有不同的角度,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反思,从而发现不同的观察点,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5-129-02

一、观察和模仿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模仿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技能的重要方法,教和学的双方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模仿,就可以达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能否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前提,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技术动作的形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了学生模仿教师的正确动作,而忽视了模仿的另一方面,教师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加全面的认识模仿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示范动作,使学生感知动作形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要领、方法,明确动作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尽快地学会技术动作,进而增强模仿能力,从而形成运动技能。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1.要:进行系统性全面的观察

观察要求系统、有计划,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才能做到全面、周密,否则随意地观察,只会得到杂乱无章的印象。因此。教师在示范之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引导学生细致地、系统地循着“整体、局部、整体”这一基本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可先做完整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整个动作有个初步的动作表象,然后教师可根据动作的结构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各个组成环节都有一个细致的、深刻的观察。在这一阶段,各个环节都要有不同的重点观察内容,最后教师再完整示范,使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各个环节的技术动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对整个动作完整的概念。这样学生既能够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观察到动作细节的重要部分,又有利于学生按观察的顺序来感知完整的动作表象不至于破坏动作的整体性,从而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讲解要配合恰当的启发

学生在观察教师示范动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恰当地向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暗示或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将他们获得的片面的、局部的感知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得出对动作全面地、系统地认识,找出动作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其规律及本质特征,以此加深对动作的理性认识。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在弯道跑的过程中,为什么身体总是向左侧倾斜、为什么左膝要外展而右膝要内扣、为什么右臂的摆动幅度比左臂大、为什么左脚要用外侧着地,而右脚却是前脚掌内侧蹬地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学生不仅与已学过的圆周运动的知识得到了有机结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明确了弯道跑动作的技术特点,帮助其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3.提倡学生练习时相互观察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教师的示范以外。当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学生更多地则是以同伴中动作完成较好者为观察对象。教师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这些同伴的动作与自己的动作有何差别,分析同伴完成动作好的原因,通过比较,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哪些环节还需改进等,这样同学们由于相互观察,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技术动作,从而使技术动作在不断地观察、分析、校正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模仿能力的途径

1.慢动作模仿的重要性

在进行新动作模仿时,学生脑海中一无动作概念,二无动作样式,更谈不上动作的结构,因此,体育教师在结合讲解,示范和降低练习速度、难度的前提下,进行慢动作模仿,然后逐步过渡到动作的正常速度。以篮球技术的三步上篮为例,根据一大、二小、三高跳上篮,起跳上篮时身体充分向前上方伸展的要求让学生依次反复练习,教师不断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再进行分组持球练习,学生就容易掌握动作要领。此时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初步的动作顺序和动作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动作技术奠定基础。

2.采用诱导和模仿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已学过的动作,一经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越早越快越好。此时动作的纠正,虽已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纠正,只要采用正确、合理的纠正方法,也同样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排球教学中正面传球时的基本手型,在练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手把手诱导和模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然后要根据动作的结构,设计合理的模仿动作反复练习,强化动作概念,理清动作顺序,逐步达到动作定型。

3.利用器材进行模仿

对于动作难度较大,中间不宜停顿(速度太快而不易看清)的动作进行模仿练习。对这一类动作的模仿,要尽可能借助一定的器材,并尽可能选用适宜的动作速度等方法进行。如田径蹲踞式跳远的“蹲踞”动作,挺身式跳远中的“挺”的动作等等,都可采用单杠悬垂或类似动作进行动作模仿。在进行舞蹈、健美操以及武术中的单个动作串接时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等等。

4.利用协调性提高模仿能力

为了改善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趣味性等,可有意识编排一些协调性较强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可先进行单个动作,单向(同一侧或同一方向)动作的模仿,然后再进行多个动作,多个方向动作的串接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全身协调能力。

四、培养学生观察、模仿能力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1.要善于全面性观察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与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

2.教师动作示范要讲技巧

(1)合理采用动作示范面

由于技术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教师动作示范所处的位置,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示范面分为正面、背面、镜面、侧面等。

(2)注意动作示范的几个要素

动作示范的要素包括速度、距离、视线、视线干扰、多媒体配合。

篇4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创建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条件之后,进行思维习惯与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进程的整体规划,关于实验操作步骤,关于安全注意事项,或者关于准备对学生提出的需要观察细致入微的讨论性问题等.教师可采用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擅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成果,因其了解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观察问题,自主进行小型实验,以此得出结论而巩固理论知识.在进行观察与实验教学时,初中物理教师需为学生全面地讲授实验基础性知识,使其熟知在实验室中的实验及实施步骤等.结合课堂知识与实验课程的内容,还需提升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知识理解程度.由于初中物理具有一定探究性质,教师应充分注重实验与观察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初中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之前,教师需进行实验安全示范,即规范性操作,教师也需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同时进行规范,提升学生操作实验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需充分注重实验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将物理理论性知识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抽象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物理实验活动中感受到巨大的成就,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注重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培养学生加强学习观念,积极合理地规划教学进程,进而最大程度地运用观察活动与实验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式,训练实验操作步骤

篇5

1.引言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收集学生课堂学习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与学的关系及其行为的基本途径(陈如平,2004)。一名教师不管其教学能力有多强、教学理论水平有多高,若缺乏全面的课堂观察技能,那么该教师的师范技能就是不完整的(姜宗彦,2004)。由此可见,课堂观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师技能之一。《外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是面对我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所开设的一门教育方向必修课,这门课的开设,旨在培养我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课堂观察技能,帮助其掌握相应的外语课堂观察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使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自己的课堂观察观。此课程的开设,对于作为英语师范生的我们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具体分析作者自身在该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外语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知识,明确外语课堂观察技能对外语教师的重要性及其具体表现,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及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陈述并分析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外语课堂观察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等。

2.从课程教学中学到外语课堂观察的知识

2.1传统听课和课堂观察的区别

在我国,课堂观察被称为听课或评课,与国外的classroom observation相比,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差别,也反映出国内外对课堂观察的不同认识。传统意义上的听课,听课者认为授课教师是听课的主体,且听课者主要关注的是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或过程,并在听课后给出一个笼统的评价或意见。而课堂观察是观察者(教师或研究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和辅助设备,在教室等从事教学活动的场所中,对处于英语教学状态下的人、物、或事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获得经验认识,并在课后加以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王栋,2013)。课堂观察不仅包括教师观摩课堂的时间,还包括观察者课前准备和课后研讨的时间。课堂观察并非简单的听课,除去听课前的准备活动,它还需要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对课堂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在课后加以交流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获得知识。当然,课堂观察的主体并非授课教师,而应为观察者,且其应该具备观察的主动性,而非被动听课。

2.2外语课堂观察任务的重要性

外语课堂观察任务的设置,首先,可以缩小观察范围,使观察更深入、细致,如:记录出现在课堂上的非语言标记,或者记录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某十分钟的专注度等,这些不同的观察任务都给了观察者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使得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有一个具体的观察点,也就使得观察可以更为深入。其次,课堂观察任务的设置可以避免听课结束后观察者被要求发言时出现“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发现别的教师已经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到了。我要么重复他们的话,要么就没什么可说”的情况。因为,如果每个课堂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前给自己设定一个不同于其他观察者的任务,到评课环节所有评课者都将会有自己的观察成果可分享,更有任务记录的数据可供参考。

2.3不同外语课堂观察点的设置

外语课堂观察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分别为1)对学生的观察2)对教师课堂语言的观察3)对课堂学习的观察4)对“一节课”的观察5)对教师教学技能及教学策略的观察6)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而且每个点下面还有具体细化的小点,如对学生的观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课堂活动的实施者的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作为文化载体的学习者。从这可以看出课堂活动的复杂性,若观察者想全面观察某个课堂,应多次听课且每次听课选择其中一个小的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剖析课堂。

3.外语课堂观察技能对外语教师的重要性

3.1课堂观察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是外语教师学习的一种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因为在课堂中频繁的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于学生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容易忽视一些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口头禅以及其在课堂上视线老是关注某一片区域等,甚至会忽视一些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而课堂观察在促进外语教师反思和研究自己的外语课堂教育教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观察活动,观察者观察到授课教师所存在的不足后自然会反思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授课教师可以得到课堂观察者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具体反馈,从而改正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提到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2课堂观察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凝聚集体力量

课堂观察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观察、体验感知、对话交流不断更新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新的知识生成和知识流动。同时,课堂观察可以高效地把属于个人的或未被意识到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并清楚地将其表述以及在“教师团队”内流动,以此来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在课堂观察前各个课堂观察者探讨并明确自己的观察点,以便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在课后的课堂评价环节中,不同观察点下的观察者分享彼此观点的过程不仅是对授课教师的课堂的反馈及建议,更是这个教研组成员个体智慧之间的联结、碰撞、交织、互补和集体智慧的凝聚、发展的过程。

4.我的外语课堂观察观

篇6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2.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3.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4.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2.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探究质量。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提高观察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有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在能量变化教学中不用火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学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燃蕊上,酒精灯点燃。如此“奇怪”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探究。

篇7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于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物理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给学生讲解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发明了蒸汽机等。通过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学生懂得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观察中,做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通过上述实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明白观察的重要性。

二、掌握观察方法,合理有序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要达到观察的目的,必须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的效率。物理课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目,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来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进行观察之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性的观察计划,特别是在观察一些较为复杂的现象时,计划更应该周密可行,否则只能被观察对象的复杂性所迷惑,达不到预期的观察目的,无法完成预定的观察任务。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如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以及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在物理教学中,主要的观察法有: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另外,还有循序观察法、定期观察法、定点观察法、定量观察法等等。具体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目的、观察条件的不同,选择适用的一种或多种观察法。不论采用什么观察法,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做到点面结合,即既要全面了解,又要抓住重点观察。观察方法要用得恰当,观察过程要认真细致,记录、绘制观察结果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形成。

三、提供观察机会,带着目的进行观察。

在观察事物或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观察。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目的,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告诉学生将要做什么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观察什么现象或是为了验证什么假设,还需要注意什么事情等等。实验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特性和规律。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通过研讨,把观察结果说出来。也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此外,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11-01

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是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作为研究基础,探究如何有效地提高人类身心健康的一门综合性教学。护理实验教学也是从基础性的知识和操作等进行实施,重点提高护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其中,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教学中的一种新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让其真正地参与其中,从而增强其亲身感受和操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笔者对本校2010 级本科护理学生 60 名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并与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具体的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 2010 级护理学生,共 120 名学生,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 60 名,男 6 名,女 54 名,年龄 19~26 岁,平均(23.3±2.1)岁;观察组 60 名,男 4 名,女 56 名,年龄 19~21 岁,平均(23.4±2.0)岁。两组的学生均采取护理试验教学中的相同操作项目,两组的学生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模拟体验

模拟体验是实践体验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模拟体验的一般过程为:情景设计,教师进行真人演示,学生模拟操作,学生感受交流,教师总结,学生自行设计情景,学生模拟体验,体验交流心得。

2.2实践体验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实践体验。首先,将本组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 2 名学生进行循环扮演,而其余的学生进行观摩,并对其效果进行点评,并且在每次体验之后进行信息的反馈,从而加强小组的印象。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说明自己的感受。而且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全局掌控,时刻的对学生的操作问题和言行举止进行全面的观察,并进行点评。具体的体验过程主要为:情景的设计,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教师对学生体验中的不正确操作方法进行纠正,学生交流感受与心得,教师对学生整个实践的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应一视同仁,绝不对学生产生偏见和偏爱。

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两组学生在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后的基本情况,观察的指标主要有学生对患者角色认识度,学生对护士角色认识度,团队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

4.统计学处理

使用 PEMS 3.1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二、结果

1.对患者角色认识

对照组的多数学生对患者的认识不清,不能体会到患者的痛苦,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上的情况认识不足。而观察组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作为患者的痛苦,从心理和身体上以及治疗过程中深入地了解其痛苦,而且明白在患者救治的过程中应做到“快、准、稳”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其中,对照组有41 名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患者,而观察组有 54 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对护士角色认识

观察组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有效地认识做护士的重要性,以及在整个护理中准确的操作将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痛苦,从而使其明白过硬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水平在整个护理的重要性。而对照组对这一认识明显的不及观察组,观察组有 59 名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护士的角色,而对照组有 46 名学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团队合作意识

观察组的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白有些操作是需要团队的力量,只有积极的配合和交流,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进一步的明白在团队的合作中相互信任是很重要的。而对照组学生在教学中对团队合作的意识不是很强烈,只有49 名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观察组有 60 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学生认识到实际操作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对照组的学生对这一认识不及观察组。观察组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有58 名,而对照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有 38 名,观察组的动手能力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在护理试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患者和护士角色的认识,使其能够有效的明白作为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操作机能和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角色换演,明白患者的痛苦,进一步的反应出现作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注意的事项,减少患者的痛苦。另外,通过在护理试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得能够更好的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实践性强,教学效果好,值得护理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美术教学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学生基本美术知识层面上,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强调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情境

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不仅可有效拉近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感受,比如在学习《牙蛀了》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精心设计如下课堂情境,首先教师可请一部分学生扮演牙医,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患者,牙医通过对患者一系列的口腔检测,作出科学诊断,并向患者传授爱护牙齿的重要性及保护牙齿的一些方法,在这一看诊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体会到无限乐趣,还使他们切实认识到爱护牙齿的重要性,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活跃了思维,待这一游戏结束以后,教师可要求同学们亲自动手把刚才看诊的过程绘画下来,相信学生定会游刃有余,而且还会创造性地假设牙齿的造型及颜色,无形中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其创造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超的观察能力可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可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美术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体建议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展开,首先引导孩子们加强对大自然的观察,大自然是神奇而又绚丽多彩的,本身充满无限魅力,对于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正强烈的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积极引导同学们加强对大自然的观察不失为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封闭的校园,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和写生,让学生身处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又或者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安排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比如在学习四年级课时《秋天的叶子》内容时,由于这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了解秋天叶子相关的色彩,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去大自然进行写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叶所呈现出的五彩斑斓的色彩,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力,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其次引导孩子们加强对课堂实物的观察,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事前准备好相关实物,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比如在学习《蜻蜓》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准备蜻蜓的图片和实物标本,请同学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它的颜色、身体及对称形状及翅膀的特点等,并结合书本上作品的描述,创作出自己头脑中所认识和了解的蜻蜓,无疑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给予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足够的空间。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对创造力提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无从谈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此来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使之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创作出《想象中的机器人》绘画,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机器人有什么作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看法,有的说机器人能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有的说机器人能帮人类做家务,能上天能下海等,接着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加强对同学们的引导,“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学生沉思片刻后抢答到是科学家的功劳,是科学家设计了电脑软件,装在了机器人身上,指挥他们按照人类的意愿做事情,这时教师可对同学们给予充分的赞许和鼓励,并要求同学们充分自身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最精明能干的机器人。

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人在亲身实践和操作中往往会涌现出很多灵感和想法,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多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太空新居》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请同学们事前准备好生活中废弃的瓦楞纸,在授课过程中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制作出心中完美的太空新居,相信此举一定可有效激起同学们的兴趣,纷纷迫不及待的动手设计,好多同学还打破了惯常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运用新颖、夸张的手法对新居的形状和结构进行了构造和表现,在这一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变废为宝,使废弃的瓦楞纸得到了二次利用。

五、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脱离其它学科而单独存在,教师要紧紧抓住美术这一特点,授课过程中在突出美术课学科本位特点的基础之上,适当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这样不但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还能大大丰富课堂的知识含量,比如在学习“水墨花卉――傲雪梅花”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把它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图片等,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梅花三弄》,这些举措可大大加深同学们对梅花的认识、了解和感悟,在创作绘画的过程中也能融入更多的情感、理解等因素,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创作绘画的激情和动力,也赋予绘画作品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当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作出积极努力,尤其是教师,在加强对实践总结和探索的同时还要注意借鉴前人好的方式、方法,切实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育才学校)

参考文献

[1]许平.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及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8(02)

篇10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践行所学生物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然而,当前的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却依旧没有意识到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生物学习。特别是随着新课标在初中教育中的推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刻不容缓。

1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

伴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模式、目标、思路和方法等也在发生着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生物教师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常常忽略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实验教学完全沦为了生物课程教学的“副科”,甚至有些生物教师将实验教学完全看成了“兴趣课程”,即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而设置的课程,那么在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为了成分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需求,生物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来开展课程教学,同时这也是顺应当前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否则教学势必会停滞不前。因此,生物教师需要率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就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而言,其主要包括教学时间、目标、资源和空间等的开放。比如,教学空间的开放是要求教师不要将教学的场所局限于课堂上,而应该扩展到实验室或者课外等地方。例如,在讲解“生物圈里有哪些绿色植物”这部分生物知识的时候,生物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来合理运用开放式教学思路和模式,组织全班学生一块到学校周边的公园去观察一些具体的植物类型,并要引导学生仔细辨别草本和木本两种植物类型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在课外观察地过程中切实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有关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来。

2创设趣味实验,激发参与兴趣

俗话说:“嗜之越笃,技巧越工。”这点充分凸显了兴趣在人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同我国古代教育家所说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只有“激趣”,学生才可以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否则即便教师强制性要求学生学习,那么学生也只是表面上应付教师,却没有积极进行思考看,那么实际的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应的实验形式包括演示型、观察型和制作型等多种类型,并且各种类型的实验又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实验内容。在这种背景下,生物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一个良好的条件。此外,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不可单纯地采用演示型生物实验来开展教学,以避免学生对生物实验学习产生厌烦感。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将学生切实作为课堂的中心,并要合理运用制作型或者活动型等多种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例如,在讲解完“种子的萌发”这部分生物教学知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该部分的生物知识,生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行种植一些自己喜爱的农作物种子,比如玉米、小麦、大豆和花生等,并要在课下定期观察和记录这些种子发芽的整个过程。而针对自己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麻烦或者疑惑,生物教师或者家长需要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难,以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种子的整个萌发过程。通过学生亲身践行这种生物实验,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生物知识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教学中来。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这种实践性的生物实验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开展课外教学,调动学习热情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一味地将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课外教学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的时间也局限在了课堂教学中。初中生物知识看似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实际上蕴含着大自然的魅力,所以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比如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活动作业,使学生在课下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自行解决这些趣味性生物作业。此外,在设计课外教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兴趣和爱好来综合考虑,确保学生可以对这些生物作业产生兴趣,以避免学生因枯燥、乏味的作业而缺乏学习动力。因此,通过合理运用课外作业,则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的生物教材的不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例如,例如,在讲解“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这部分生物知识之后,生物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外实践作业。比如,让学生亲自到学校周边的相关公园中去自行采集和制作一些植物样本,同时要做好各类标本的数据标注。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在课下自行动手实践和查询相关生物资料,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掌握这些生物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总之,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帮助学生践行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在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创设趣味性实验和开展课外教学,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杨怀 单位:贵州省黔西县林泉中学

参考文献:

篇1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手段。而且,实验在生物课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将实验引入课堂,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一、初中生物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在众多学科中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师生没有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该学科的学习当中,所以,形成的生物课堂形式就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的照本宣读,使得学生看不到生物存在的价值。实验教学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但是,实验的重要性又决定了教师要让其走进课堂,让学生看到生物的应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教师也逐步将生物实验引入课堂,以促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得到提高,最终,促使学生良好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对于初中生来说,现阶段的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探究欲都比较强,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感受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好奇心强的学生,总是对实验充满着好奇,所以,在授课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就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或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

例如,在进行“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时,我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所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对照教材中的图片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当然,除了动手实验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教师或是多媒体的演示实验,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最终使学生在形象的展示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进而,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活跃课堂氛围,进而,为实现高效率的生物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2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问卷主要收集问卷填写人的听课情况、对“同行相互听课”行为的评价及今后自己听课的意向三方面相关信息,访谈主要是对听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笔者首先就所在学校的30余名特岗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征求了部分教师的意见,后又对兄弟学校50多名特岗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本调查中接受访谈和问卷调查者来自不同学校的80多名特岗教师。笔者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收集相关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本调查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特岗教师听课状况,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调查结论及建议对特岗教师也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听课现状。调查显示超过1/3的被调查者从没有主动听过课,每学期听1到5次的仅超过半数,听6到10次的不到2/5,超过15次的不足10人。同行之间相互听课进行课堂观察,从事教学研究的寥寥无几,说明这种状况在特岗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观察目标。调查发现听课人首先关注的是讲课者的能力,如语调是否自然、表达是否流利、知识是否准确等。其次关注的是教学技能,如内容呈现、提问能力、应对问题能力、纠错技巧及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等。再次关注的是教学互动、教学环节、教学气氛、教学效果等,且关注讲课者的仪表、教室环境等。

(三)观察方法。问卷和访谈均显示记笔记是绝大多数听课人采用的方法。记录讲课内容要点、教学环节、讲课人的优缺点等,但整体上很少有人用更科学的方法做比较精确的记录。记下的多是泛泛的模糊的感性认识,既谈不上客观全面,又不具体准确,如对教师话语数量和说话时间、提问次数和有效性、纠错方式等的观察记录等。

(四)对“听课”的认识和评价。2/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听评课活动主要是一种评估行为,但认为听课的目的应该是相互学习和教学信息交流,只有约1/5的人认为同行听课是为了评估他人。超过3/4的被调查者愿意听课,近3/4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同行听课”值得提倡。

二、原因探析

绝大多数受访者承认特岗教师之间很少自发自愿相互听课,而且对听课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一)对“教师间相互听课”认识不足导致“听课”滞后。访谈发现对“教师间相互听课”认识不足是影响听课充分发挥教研作用的首要因素。访谈时很多受访人认为听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督导检查行为,没有或很少把听课和个人的教学研究联系起来。很少把听课上升为一种科研方法,“课堂观察”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观察,自然就不重视听课观察。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堵塞了听课渠道的畅通。一方面,由于普遍视“听课”为评估行为,“听课”对讲课人来说有相当的压力,往往不太愿意接受他人听课,另一方面,教师一般不敢主动听,免得被认为不怀好意、干涉内政或侵犯人权。教学经验欠缺又想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年轻人很想听经验丰富、教学优秀的教师的课,往往一说听课似乎就是评估他人,而且手中拿的也是打分、评估用表。给别人打分评估,作为他人任务式的存档记录,特岗教师感到为难和力不从心,因为让一个新手、低手评判一个高手,实在不敢当,也太妄为。因此,特岗教师感到很为难,就往往畏缩不前,造成听评课教学交流不畅通。

(三)缺乏必要准备和科学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听课”效果。很多人认为听课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走进教室去听就是。没准备的听课使得听课目标很泛,仅凭眼观手写,很难做到客观准确,听课泛泛而过,看到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显,难以做更深层次的探究。受访人还反映没有适合量化的观察用表或其他参照依据。这样的听课自然难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也就达不到良好的“听课“效果。

三、对策建议

教师间、特岗教师间相互听课现状不理想,对听课认识不足,且欠缺科学的听课方法和手段,达不到理想的听课效果。但特岗教师认为“听课”是一种积极行为,并肯定它在教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性,值得提倡。针对当前听课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视听评课的重要作用。听评课活动是交流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渠道之一,是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课堂观察能力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之一,是了解课堂教与学的具体行为、搜集分析课堂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和提倡听评课活动,充分认识听评课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重视课堂观察研究在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