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法制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4: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村法制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乡村法制建设

篇1

一、故事梗概

影片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在搭建辣子楼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于是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但村长不肯认错。于是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经过李公安的调解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但是村长把钱扔在地上这一举动,使秋菊感到受到了受辱,没有捡钱,而是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在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摒弃前嫌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秋菊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法院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刑事拘留十五天。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茫然与失落……

二、呈现的问题

影片最后秋菊茫然和失落的神情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从她的茫然隐射出乡村法治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1.法律与人情的冲突。从影片中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通过诉讼来获得正义的,并且最后也赢得官司。但她却并不开心,尤其是想到在自己难产时是村长不计前嫌的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而自己却无情地把村长送入了监狱,这成了秋菊心中永远的遗憾。秋菊的茫然正体现了法律与人情之间的冲突。法律是现代的,人情是传统的;法律讲究法治,人情讲究人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治社会,法制观念在中国普通大众的意识中还相当薄弱,社会秩序主要是靠一些历史积淀下来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人情关系来维持。因此,片中村民虽然有了现代法律启蒙,却还未完全摆脱宗法文化的伦理人情,人治才是治村的主要方式。如村长与李公安,作为基层行政人员,他们也讲法律、政策与文件,但在管理中,人情才是他们真正的法宝。如秋菊,为维护自己一家的尊严,她诉诸于法律,但是她没有真正理解法律;她只是想通过法律得到人情意义上的说法,法律不解决让村长认错这一人情问题,而只能在人情之下给她经济赔偿,或在人情之上拘留村长;当村长帮助秋菊保住孩子后,秋菊终于觉得已经得到了她要的人情说法,是以人情的方式给予的,与法律无关;而正当秋菊与村长都觉得平衡了的时候,法律出现了,逮捕了已是恩人的村长,这是秋菊以法律手段要人情说法这一矛盾的结果。面对这一情形,秋菊很无奈,村民很无奈,同时也体现了法治的无奈。村民看到了法治的无情,从而望而生畏,避而远之。将村长送入监狱将使得秋菊在村民中的形象大减,给当地村民留下了不通情理的印象,从人情世故,从情理上看,这样做的确欠妥,但是在法制社会中这是一个合法的行为。法律的无情与道德的情理形成了冲突。

2.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小山村中,村民法律意识普遍不高。首先,秋菊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有法律意识,但却无法律知识。她既不懂诉讼的程序也不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只是朦胧的知道有法律这么个东西,并且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可以给她想要的说法。其次,她层层上告,讨说法的背后心理动机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秋菊打官司并不为得到更多的经济赔偿,也不是想让村长去蹲监狱,而只是要个说法,要村长认个错,这是人的尊严问题。因此可以说她在打官司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只是出于对自己尊严维护的一种无意识的举动。同时,秋菊在“讨个说法”过程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他是村长,他打两下,咱也没话说,可以他该往哪个地方踢呀,那可是个要命的地方……”可见,在秋菊的眼中,村长(官)仍是要比民高一等,而不是平等的关系,之所以要讨个“说法”是因为村长打得太重了,而且事后没有道歉。此外,秋菊最后打官司了,按照法律程序,市公安局应该首先成为被告,作为其法人代表的公安局长也应该出庭候审,但是秋菊却迟迟不愿进法庭,因为公安局长是一个大好人,一直在帮助她,她说:“我告的是村长,不是局长,局长出庭,我就是不去。”这个赋予戏剧效果的情节,值得我们深思。本来法律是到了位的,也是坚定地站在百姓利益一方的,但百姓却由于法律意识不够,毫不买账。电影中关于这方面的实例还有很多。这些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秋菊等村民的法律素质不高,缺乏对自身的权利意识的认识与维护。

3.农村中弱势群体维权之路的艰辛。影片中秋菊不惜挺个大肚子,奔走了大半个冬天只为“讨个说法”的这种执着坚强的精神使我深深为之感动,敬仰她的执着,佩服她的勇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秋菊只是个存在于电影中的人物。在农村中,很多人在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往往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因为他们了解维权道路的艰辛。首先,私人成本的制约。秋菊打官司的私人成本过高:将照顾受伤的丈夫以及家务活和农活全部扔给年迈的公公,此为家庭成本;亏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低价卖掉家中惟一值钱可卖的红辣椒,这是经济成本;在怀孕期间和小姑子冒着严寒颠簸之苦行走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忍受着出门在外的种种不便,这是精神成本。此外,还有家庭成员生活质量的下降及痛苦指数的上升等等隐性成本。因此,对于农民来说,不仅担负不起高额的打官司成本,同时也损耗不起人力、物力。其次,上访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影片中我们从中隐约体会那些与秋菊同命运、甚至比秋菊悲惨得多的人们在真实世界是如何为了活着而走上漫漫上访之路的。他们就像电影中的秋菊一样,孤独、蹒跚,由于正式的制度没有给他们想要的说法和出路,而又不得不走出这一步。但是现实中的人没有影片中人物的好运气,好心人不是想遇就能遇到的。在村民眼中,上访是遥不可及的事,上访有风险,需谨慎。

三、相关建议

对于秋菊打官司影片折射出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首先要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要更加注重其素质的培养。克服片中村长“只为公家人服务而不是为村民服务”的错误意识,漠视村民的利益和意见。作为行政人员要树立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切实为村民办实事,虚心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耐心为村民讲解国家政策的工作态度。此外,加大政策的透明度,加强对行政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行政务公开,使人民了解国家实时的政策法规。同时,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体对行政的监督,对行政不当行为的要进行报道和评论。

2.法律应与国情相适应。法律有法律的规定,道德有道德的情理。从秋菊打官司中,这种正式的以国家的制定法为背景的“说法”并没有给秋菊带来自己想要的正义,相反这种“说法”使得秋菊更加的困惑,从而对国家法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这就必然使得国家很难“送法下乡”,使得普法工作更难。这一情形无疑提示着我们:国家理性,制度理性并不总是优于地方理性,非制度理性。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在于以前者强制性的取代后者,这只是一种暴力,不可能赢得心服,而是应该考虑如何使两者进行两元的良性互动,沟通,相互理解,最终达成合理的制度性约束即令双方都满意的“说法”。

3.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加强普法教育。影片非常鲜明的体现出了行政相对人素质不高和法律意识薄弱的实情。因此提高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对我国乡村法治建设很有必要。我们可以通过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如举办律师下乡、开办法律座谈会等形式,使村民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并且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参考文献】

[1]周风鸣,张越华.中国公民权利手册[M].沈阳:白山出版社,1997.

篇2

【正文】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司法行政系统“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主动融入全县中心工作,以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为重点,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和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农村法治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认真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任务,按照“法律八进——进农村”工作要求,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督促各司法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68场次,印发“法律八进”系列宣传册80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受众面和知晓率;围绕群众关心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宜居搬迁”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宣讲,积极利用“民乐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法宣在线”“12348”法律服务热线、“互联网+法治宣传”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新媒体普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出门有法、抬头也见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二是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省厅、市局关于认真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的要求,至目前,共创建新天上姚村、民乐县金山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民联镇西寨村、永固镇滕庄村、三堡镇下二坝村、六坝镇六坝村4个村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着力培育乡村法治文化,坚持德育和法治教育并举,助力乡村法治文化振兴,投资 50多万元,制作墙体普法漫画、设立法治宣传栏、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法治文化长廊,为美丽乡村增添浓厚法治氛围。三是强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和“法治示范带头人”培养工程。结合“法律八进—进农村”活动要求,推动各单位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示范带头人”培养工程,至目前共开展各类专题培训23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1376人,法治示范带头人1032人。结合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工作,着力深化基层法治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乡村“良法善治”新模式,引导各行政村制定完善乡村“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监督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让党员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力量;督促各镇村(社区)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协调各镇、村(社管委、社区)探索打造“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示范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四是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县共建成人民调解委员会219个,共有人民调解员932人,其中:镇调委会10个,村级调委会171个;城市社区工作管理委员会调委会1个,居民调委会10个;小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行业性人民调委会15个。至目前,形成了以镇、村(社区)调委会、调解小组三级基础调解组织为主体,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积极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到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党政联手,努力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维护稳定,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实效。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建立多远化矛盾纠纷解决工作机制。建立多种激励机制,按时发放人民调解员个案补贴,逐步推动落实调委会工作补助纳入财政保障,全面落实调解经费补助政策,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为保障的“大调解”体系。强化人民调解人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全县171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调委会的作用,每年由各基层司法所积极组织村级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采取以案释法的方式主讲“枫桥经验”的创立背景及主要内容、人民调解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农村(社区)常用法律案例解析及人民调解卷宗实务,针对农村常见问题详细讲解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和办法,切实增强了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至目前,在全省人民调解系统录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人民调解员932人,2020年1-11月份,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3843件,其中调解成功3824件,调解成功率达99%;持续强化并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加强在医疗卫生、劳动争议、物业管理、妇女儿童权益等矛盾多发领域调解工作。至目前,全县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

二、存在问题

我局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责任单位,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村级调解工作基础薄弱。村级调委会阵地建设滞后,软、硬件设施严重缺乏,部分村级人民调解员基本都是由村干部兼任,也还存在自身角色感不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障去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经费保障不足。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少,专题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少,基层调解员工作方式、手段滞后,化解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和业务素质能力还有欠缺,调解员素质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三是法治乡村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单位工作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需进一步提高,法治乡村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工作中,我局将围绕法治乡村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特殊人群管控体系建设,深化乡村治理工作,发挥法治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把法治乡村建设和“七五”普法工作向纵深推进。

篇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个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日标,十六大报告对“个面小康”的解释是惠及十儿亿人的小康,日前我困农民占个困总人日的}o%以上,如果农村小实现小康,就小会有个面小康日标的实现,所以个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困苹命建设和改苹的根木问题)实现现代化日标,个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小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t<,小断提高农民产卜活水平)要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在于:一方面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武装传统农业,尽快提高j’大农村、农民的科技素质,_另一方面解决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农业职业教育承担起为农业、农村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其它职业培训学校(机构)为农村人日转岗、转移提供就业培训,为个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新贡献、

一发展现代农业,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一一必须培养大批能领导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刁一。wwW.133229.COm

个球市场的形成,我困的农业产卜产经营已经纳入了世界农业产卜产体系,而我困是一个产业化程度很低的农业大困.我困大部分农产品没有比较优势(规模小、成木高、质量低,标准体系小健个,等等),并且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小高,使我困农业科技含量小高,科技水平的落后导致农业的劳动产卜产率低下,农产品价格偏高、无法与困外农产品进行竞争、加入wtc)之后,更缩小了政府保护农业的空间,很多限制进日的措施都无法继续使用,我困一此农产品加}一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竟争,我困农产品小仅难以开拓困外市场,而且连保住困内市场都难)这必将减少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收入)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武装农业产业大大增加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劳动产卜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提高农民收入、即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战略转型、

这种战略转型的卞要内容包括:

(1高技术基础转型()既要发挥传统耕作技术的优势,又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武装农业产业,大大增加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劳动产卜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2)产业结构转型()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刻闭狭小的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面对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竟争的加剧,面对需求层次的提升和需求多样化,农业产业的供给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产业组织转型、农业产业的产卜产、加}_、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应通过专业性产业组织分}_}办作去完成,发挥分}一优势,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竟争能力,形成规模效益、

事实上,改苹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产卜了巨大变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应运而产卜,农村产业结构发产卜着新的变化,不f:统农业逐步转变为种、养、加一体化的大农业,科、}一、贸一条龙的新模式,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果品、纺织、造纸、皮毛、药材、酿造、编织、饲料等十大农产品加}一业,数白个品种的农副产品加}一体系)农村经济成分旱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涌现出一批新兴产业,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重要产卜民点,以港澳台地卜_和外商投资企业为补充的农村经济结构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的升级,农业的现代化.对劳动者的文化、技能、知识结构等要求将有明显提高)伴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旱现出新的特点)农村迫切需求掌握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技术、善于把科1i)}-1戈果进行一次开发、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h得经营答理、能领导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最明显的例r就是西部资u}优势之所以小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根u},乃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太低,适应小了现代农业的技术要求和结构变化,只能从事体力性的简单劳动,数量众多而无质量优势)小仅当地缺乏资u}有效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人才,而且小能满足外来资金投入集约化资u}开发的劳动力技术要求)所以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顺应这一变化,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和技术教育,加强职业技术培训,肩负起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的jll史责任)囚此积极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来是木科),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造就一支数量庞大的、素质过硬的、适应现代农业大产卜产要求的农民队伍,从城乡一体化、个面发展教育、为农村教育提供出路这一角度看,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需要立即付诸实施,

一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一一其“突破点”在于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小在农业产业上,而是在非农产业上,即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所以带领个困人民奔小康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让他们充分就业的问题)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保障

据初步匡算,我困日前1/3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极小充分状态,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在1.5亿人左右)而且21世纪初期农村劳力将处于新的供给高峰,据预测,20o1-2010年个困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350万左右、即使前20年保持年转移匕八白万人的速度,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托力小可能有根木缓解)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造成农业劳动产卜产率低、农民收入增加困难的根木原囚)

怎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纵观各u社会转型的jll史经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木路径是城乡勺_动,良性转换)通过推进}_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有序地把一部分农村人日转化成非农产业人日,进而游离土地变为城镇人日,从而融入现代社会产卜活之中)通过教育、文化、科技、人员交流、产业联系、各种媒体的纽带和中介作用,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逐步改造农村的社会意识)

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发展}一业,发展}一业的重要途径就是吸引外资,使我困成为资木市场,成为}一业制造大困,山此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央1999年经济}_作会议明确把中困定位于“最终产品制造业大困”,困外也已经普遍认为中困是21世纪最大的“世界}_厂”、到底中困能小能成为世界}一场,就在于中困能小能把握这个机会,能小能提供大量高素质而相对低价的劳动力)以中困在个球产业分}一中的实际地位,我困日前客观上只能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保持在困际市场的竟争力)而这种优势实际上产产卜于农村高达1.5亿以上的过剩劳动力,但日前在中困4.8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只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小高,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非常缺乏.这种状况小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光靠廉价劳动力来竟争是小够的,囚为这并小能改善他们的产}一活质量,廉价的劳动力价格小能使他们富裕起来,离小康产卜活还甚远)),囚为现代企业正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化,劳动力将山过去的简单-体力劳动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囚此必须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一作,以小断提高民}一素质,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强其在劳务市场上的竟争力)怎样刁一能有高素质或者说合格的素质昵?就需要加强训练,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提升其就业技能)政府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1i)}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场所)

篇4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金融法律供给不足的主要表现

(一)受法律限制,金融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1、担保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担保资源是稀缺的金融资源。企业经营离不开融资,经济增长离不开信贷的支持。由于绝大多数融资行为和金融产品都需要担保,因此,担保物几乎是与资金同等重要,具有资金替代性的金融资产。但由于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依照担保法,国有土地所有权不能用于担保,集体土地所有权不能用于担保,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用于担保,绝大部分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也不能用于担保,能够用于担保的不动产权仅限于城镇范围内的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这使得担保资源更加稀缺。再加上我国动产担保制度薄弱,动产担保物范围太窄,导致动产担保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2、信用信息资源和产权信息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信用信息资源是重要的金融资源,但是,在中国却没有被充分利用。尽管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并运行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是目前约百分之六十的企业和个人信息被政府各部门掌控不向其他部门和机构开放,这就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当代信用主要还是资本信用和资产信用。因此,了解资产归属和权利状况非常重要。但由于我国现行担保登记制度缺陷很多,再加上信托,融资租赁,所有权保留的买卖登记制度缺失,使我国没有一个良好的产权信息公示系统。

(二)受法律限制,很多类别的金融主体无法构建。

基金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公司型基金,二是契约性基金。两种组织形式相比,公司型基金有两点优势,其一,既受公司法调整又受信托法调整,受托人在诚信方面更有保障,更有利于投资者权利保护,其二,公司型基金适用范围更广泛,既可以适用于公募,也可适用于私募。我国制定证券投资基金法时,在当时的公司法框架下,由于存在转投资、公积金制度等过多的限制性、强制性规定,公司型基金无法运作,因此只能规定契约型基金。从国外经验看,合伙尤其是有限合伙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广泛适用于第三产业,尤其是广泛适用于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业。但是我国原有的《合伙企业法》对合伙企业却有很多强制性的限制。在企业法定的原则下,由于中国法律没有规定有限合伙的企业类型,所以创业投资无法采取该组织形式。所幸的是,《合伙企业法》已经过修改,2006年8月27日公布的新《合伙企业法》做出了有限合伙的相关规定。

(三)由于法律限制,很多金融交易无法完成。

1、债权类金融产品品种太少,投融资结构不合理。

债权类金融产品主要表现为商业票据和企业债券。但由于票据法的限制,我国融资性票据缺失。再加上我国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审批制度过于严格,标准不清,资本市场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导致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低,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融资结构不合理。

2、动产担保制度薄弱,增加了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贷款交易的难度。

我国中小企业扩大融资的法律障碍主要在于担保法没有提供中小企业切实可用的担保制度。首先,我国担保法在制度设计上注重不动产担保,而很多中小企业缺少不动产担保物,因此不动产担保制度对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实用性。其次,担保法虽然规定了大约几中动产担保物,但多数动产类型对中小企业而言也不切实可用。

3、法律不能保证金融契约得到有效的履行,司法对债权保护不力。

法律不能给财产以足够的保护,突出表现在担保权实现和执行的低效率上。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与担保执行机制落后关系密切。债权人难以在债务人违约时便捷的执行担保物,占有和出售担保物的过程费时耗钱,担保物价值常常因执行时间拖延而流失殆尽,债权人最终所得无几。

二、我国金融法律建设的改革方向

(一)根据金融体制的改革方向,选择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

作为法律现代化的后进国家,我国立法能力弱,还不完全具备自我生成法律的能力,在移植国外法律方面要择优借鉴,避免选择错误。与此同时,不仅要有好的立法,还要有好的贯彻实施。只有提高司法审判效率和执行效率,才能切实保护债券和股权,保护信用,才能从根本上为金融发展提供保障。

(二)把握金融法律的国际发展趋势,提高立法技术。

近年来,由于金融创新、国际竞争与合作,导致各国金融法律在结构、内容、形式方面出现了一些共性,如:物权与债券、股权与债权的区分日渐模糊,注重审慎监管,轻金融产品的法律形式,重经济实质等。我国在立法中应当注意把握这些趋势,改进立法技术,避免立法资源的浪费。

(作者: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2010级本科生)

篇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背景概述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是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建设美丽城市,更需要建设美丽乡村。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什么样的乡村才是美丽乡村?如何建设、保护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核心在“美丽”二字。建设美丽乡村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同步提升的有机过程。美丽乡村既要求“外在美”,也要求“内在美”—既应该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合理的空间布局,也应该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较强的经济基础以及和谐的社会风尚。早在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就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实践证明,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了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安吉进行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十二五”期间,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展开,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而十“美丽中国”全新概念的提出,不仅强化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村庄规划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示范还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全面展开,都需要以科学的规划作为前提。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讲的,没有规划的村庄整治,就是瞎整治;不编制规划的村庄建设,就等于乱建设。多年来,城市规划师们虽然也一直致力于村庄规划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但编制的村庄规划大多仍陷入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脱离农村实际、对村庄特色挖掘不够,规划过程缺乏互动、规划成果指导性和实施性较差的尴尬境地。那么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村庄规划编制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呢?

以余姚市村庄规划编制为例

4.1总体概况

余姚地处美丽富庶的长三角南翼、宁绍平原中部,东接宁波,西临绍兴,与上海隔海相望。全市辖14个镇、1个乡、6个街道,265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527平方公里。依据《余姚市域村庄布局规划》,余姚市城镇规划区外有166个村庄,其中40个中心村,105个基层村,21个逐步撤并迁移村。从规划编制情况看,40个中心村中,有36个村庄已编制过村庄规划。

4.2编制阶段

余姚市的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和层次,第一个阶段是从2003年浙江省启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此背景下余姚市掀起了第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的热潮,并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根据当时的编制导则要求,各个乡镇组织编制了大批的村庄规划。此阶段的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系列村庄建设和整治行动的开展下,余姚市涌现了一批全国、浙江省、宁波市等不同层次的整治示范村、文明村。同时此阶段编制的村庄规划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规划成果中虽然增加了整治规划的内容,但整治对象基本停留在建筑整治,图纸表达也仅限于新建、拆除和整治建筑的分类,缺少具体的整治改造方式的引导。同时由于缺乏对资金、投资估算等现实问题的考虑,致使有些规划中拆除新建建筑过多,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另外由于此阶段的规划大多忽视对村庄产业发展的引导,致使村庄的造血功能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个阶段为2011年开始浙江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余姚市根据省、市开展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开展了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此阶段的村庄规划编制以培育中心村、挖掘打造特色村、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为目标,期间完成了 “美丽乡村”——梨洲街道金冠村、鹿亭乡中村以及大隐镇芝林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宁波市新一轮关于推进相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若干意见》的主要精神,2011年,完成了首批山区15个村庄的整治提升规划。此阶段编制的村庄规划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完善了宏观方面的引导,也加强了微观方面的控制。如强化了村庄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将村庄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内容予以规划引导。同时对整治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如分为建筑整治、道路整治以及绿化整治等几个方面。较以前的村庄规划相比,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与具体整治项目的结合、以及对村庄特色挖掘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高。

第三个阶段为余姚市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精品村建设工程,为推进这一工程实施,从2012年年底余姚市启动了3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4.3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的启示

为了真正将规划落到实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在总结以前村庄规划经验的基础上,余姚市制定了《余姚市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该导则确定了村庄规划编制的任务、技术线路和主要内容,并突出强化五个特点:

(1)重视前期调研,抓住主要问题。要求规划设计人员要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真实需求,并针对村庄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规划编制。具体调研方式可采取实地踏勘、入户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

根据现状资源禀赋条件以及上位规划要求,余姚的村庄大致可为新村建设(中心村)、村落改造和古村保护等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应加强相关内容的调研:如古村保护型村庄规划需加强村庄历史文化、整体风貌、空间肌理、 现状建筑使用等情况的调查;新村建设型村庄(中心村)应重点调查村庄的产业情况、人口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置情况;村落改造型村庄应重点加强村庄环境现状、产业发展等情况的调研。

(2)强化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特色。村落最大的特征就是与地域、地貌相融与自然特征的和谐,在规划中应根据村庄不同的地理区位,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选择适宜的建筑形式和布局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村庄的特色塑造,余姚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不仅是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等三大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拥有种类繁多、璀璨耀眼的民俗民间文化。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求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个村庄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挖掘整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找准村庄的文化脉络,确定文化品位,形成特色文化。另外将村庄的特色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通过精心组织,合理策划,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快速发展。除了特色文化外余姚还有许多特色农业资源,如杨梅、柿子、榨菜、蜜梨、水产养殖等,这些资源都以村庄为载体,规划中通过科学引导,强化特色,增强村庄的品牌性和归属性。

(3)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目前余姚的大部分村庄都配有卫生室,文化站,活动场地等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能满足农民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有些村庄作为中心村,设施配置仅限于满足自身需求,缺乏对周边村落的服务和集聚功能。在市政基础设施配置方面一些村庄的给水、排污、垃圾处理设施尚不完善,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本次村庄规划要求强化给排水等市政管管网的布置,并要求按照中心村和一般村的不同分级落实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以适应村庄长远发展的需求。

(4)深化整治内容,制定项目和时序。新一轮的村庄规划应避免大拆大建,应以整治为主。而规划真正要便于实施者实施,应加强整治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次规划要求整治规划围绕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展开。具体包括建筑改造、绿化建设、道路、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整治等内容。方案可结合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确定整治重点。整治提升的重点区域可选择村庄的主要景观节点、通道以及展现村庄面貌的主要界面和核心区块,并结合每个点、每条线以及每个区块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环境提升方案,深度需要达到详细设计方案的深度。同时要求规划要与整治项目相结合,做到统筹安排。在静态的规划中体现动态的建设目标。详细制定近期建设项目年度计划表,编制科学可行的预算方案,明确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实施计划等关键内容,便于规划的有续落实。

(5)广泛征求意见,强化民众参与。村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村民在居住上、生产上以及文化需求上提供良好的空间设施和环境,是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有一种幸福感,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倾听他们的诉求,尊重他们的意愿,要他们参与到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真正了解认同村庄规划,才能激发实施主体实施规划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村庄规划为村庄、为村民服务的目的。

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我把我们周楼村关于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创建活动的情况向大家做个简要的回报。

我们××村是××市的东大门,是镇政府的所在地。328国道、××路从村中心纵横交叉通过,人群密集,人流量较大,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1507户,常住人口4937人,流进人口现有400多人,耕地面积3630亩。

在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主管部门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我们先后召开了总支委员会、村委会、村民代表会和村组干部会,从宣传发动入手,抓紧硬件、软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修订工作,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1、建立了组织。村成立了“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村民主任任副组长,村委会其他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村民主任任主任,村总帐会计任副主任,并建立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经济建设,社会保障,文教卫生等委员会,五个小委员会均由村条口负责人兼任主任,根据我们村流动人口多并成立了“外来人员专职协管员,整个创建活动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统一部署,有序工作。

篇7

目前距城市20~100km之内的空间范围是乡村旅游的频繁发生地带。通渭县地处34°55′~35°29′N,104°47′~105°38′E,总面积2 908.5km2,位于兰州至天水交通线的中心地带,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部分,区位优势明显。区内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民俗独特,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条件。特别是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正在实施的西部旅游整体规划,每年将向西部投资0.6×109元扶持西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也逐渐向西部转移,这为通渭县乡村旅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通渭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通渭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S)

1.独具优势的自然资源。通渭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通渭温泉素有“陇上神泉”之称,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省级森林公园鹿鹿山景色宜人,华家岭生态林带植被覆盖率高,马营、牛营大山峻险奇特,及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南屏山、笔架山、宋堡北山、中林仙山等面山绿化工程,均成为通渭县旅游、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2.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资源。通渭自公元前114年置县,已有2 100余年的历史。据统计,全县共有古文化遗迹5处,大小古堡1 000余处,古建筑30余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革命历史遗址25处。其中,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有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近代有赵荣、牛树梅、李南晖、王瓒等文化名人,当代有大陆首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和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尚永丰。境内重要的历史、革命遗存有战国秦长城遗址、“榜罗会议”革命遗址、华家岭阻击战战役遗址。

3.独具风格的民俗文化资源。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当前主要有以剪纸、春叶、遮面、年画、烙画等为主的民间美术;以通渭小曲、皮影戏、器乐曲、庙会戏等为主的民间音乐戏剧;以工艺草编、木雕、砖雕、石刻、仿古建筑等为主的民间工艺;以项圈、头帕、肚兜、麻鞋、鞋垫等为主的民间服饰;以“九魁”“十全”“十三花”筵席和荞圈、熟面、木炭锅子及小杂粮系列为主的饮食文化;以县城南屏山、清凉山、中林山、襄南法海寺和寺子兴泉寺等为代表的宗教寺庙文化。这些共同构成通渭县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人文风情。

(二)通渭县发展乡村业旅游的劣势(W)

1.旅游开发缺乏管理和规划。乡村旅游对服务设施、环境及精神体验更加重视。但当前景点大部分是在原有资源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旅游项目设计中缺乏科学规划,各旅游项目关联性不强。此外,管理及工作人员主要是以当地居民为主,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意识。

2.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目前,通渭县乡村旅游处于开发初期,现有项目呈散点状分布。基础设施未配套,可进入性差。如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的榜罗镇,目前仅有两条县级公路(X082、X100),镇区一批私人开设的小旅馆,住宿、饮食、卫生标准均达不到要求。此外,旅游业投入不足,缺乏宣传,景点的品位和知名度不高,如对的《七律・》耳熟能详,但很少有游客知道其创作于通渭。

3.旅游产业不完善。通渭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目前主要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为自然观光旅游,如鹿山森林公园、华家岭黄土风情和牛谷河风情线旅游,而其他如民俗风情旅游、参与性农事劳作旅游、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等模式缺乏,旅游吸引力大打折扣。此外,旅游产品单一,仅局限于田园风光型旅游产品。

(三)通渭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机遇(O)

1.相关政策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关政策,如《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号)》就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的出台,号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这均为通渭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外部政策环境的机遇。

2.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通渭县大力打造“文旅名县”,2014年,文化产业投资2×108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0.5×108元。2015年,紧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1313”工程建设,已建成温泉城、南特温泉旅游文化理疗中心,在建通渭书画产业园,中国西部书画艺术学校等项目。同时积极筹办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中国・通渭国际书画艺术节”,力争榜罗镇、义岗镇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通渭脊兽制作”和“通渭刘氏皮影戏”积极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积极开发剪纸、草编、麦秆画、雕刻等民间工艺品,以此大力推进通渭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图1 通渭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图

3.游客休闲度假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日已有114天,因此有学者提出我国进入“小康+健康”旅游时代,但因单个节假日较短,短途的乡村旅游将成为日常出游的首选。而通渭自然风光、温泉、书画、民俗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不失为城市郊区旅游的好选择。

(四)通渭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挑战(T)

1.乡村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突出。通渭县自然景观存在山多而不奇,峰有而不险,沟深而不秀,谷多而无水的缺陷。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周边县区同质化开发的威胁,分散了部分游客资源,因此要从开发特色资源入手,进行差异化开发。如重点打造通渭红色科普教育游、书画采风游、特色民俗游等旅游项目。

2.景区生态破坏较为严重。通渭县景区人为环境破坏严重,乱樵、乱采、乱开荒屡禁不止。景区周围出现大量违规建筑,破坏景区与周边环境和谐,严重威胁通渭县乡村旅游的深入开发建设。著名的通渭八景现在唯“温泉冬涨”“中林春晓”“玉狼屏迹”及“锦鸡循界”等景观遗迹犹存,而“华川芳草”“桃岭红霞”“悠江夜月”和“白塔晨烟”四处景观因人为环境破坏严重已无景观踪迹。

3.旅游质量及服务水平较低。目前游客对旅游体验质量要求逐年提升,体现在旅游交通、设施、服务、旅游项目开发、生态环境质量等各个部分。这种变化不仅要求通渭县提升旅游交通、设施等硬件服务的质量,同时也需要提升旅游服务、旅游项目开发等软件服务的品质。

二、通渭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通渭县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乡村旅游业对推动地方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极大的作用。通过对通渭县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结合差异化开发思想,提出通渭县适宜优先开发书画采风游、现代商务休闲度假游、爱国教育基地游和特色民俗风情游等发展模式。

(一)以“全国书画艺术之乡”为契机发展书画采风游模式

通渭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1993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2005年被评为“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年总交易额0.11×108元,县内收藏书画作品1.5×106件,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书画作品集散地。依托“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可开发书画采风游路线:以文化广场为中心通渭县文化馆南滨河风情线秦嘉徐淑公园通渭县书廊画廊街通渭县书画城通渭县书画村大约10km。

(二)依托“陇上神泉”发展现代商务休闲度假模式

通渭温泉日泛水量6 000t以上,地表水温51℃~54℃。目前温泉旅游日接待能力达500人次,2008启动建设总投资1.5×108元的温泉城建设项目,包括中心景观区、温泉洗浴娱乐区、商务会展区、温泉养身区、酒店度假区、健身拓展区和游泳场馆区七大功能区。依托这一优势可开发现代商务休闲度假路线:(1)以南滨河风情线为主南屏山清凉寺秦嘉徐淑公园陇中文化研究所(马营小曲及特色通渭戏曲观赏)温泉度假村大约10km;(2)以通渭县文化馆为中心笔架山书廊画廊文化街中林仙山锦屏水库鹿鹿山温泉度假村大约25km。

(三)以红色榜罗镇为平台发展教育科研基地模式

文化是特色之基,缺失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的。榜罗镇拥有战国秦长城遗址、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故里,榜罗会议”革命遗址,此外镇区保留有34座古院落,各类古建筑149座。全镇共有宋元以来木质牌匾218幅,古字画1 080幅,古玩3 248件,古家具10 280件。据此可开发如下旅游线路:(1)以纪念馆为中心,向南经涧滩坝战国秦长城农家乐,行程约10km;(2)以纪念馆为中心,向东经常榜路至桃岭红霞景点毛店灵寺峡水坝白塔成烟景点农家乐休闲餐饮,行程约15km;(3)以纪念馆为中心向北经圆嘴山公园北河坝瞻仰古墓通渭县文庙街小学诗碑南园体育场联欢旧址南屏山烈士纪念园温泉度假村,行程约35km。

(四)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基础发展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篇8

一、 发挥地域优势,深入实施生态教育,体现办学特色

一所好的学校,它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外在的现代化建筑,而是弥漫于校园优美环境的文化气息,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为了体现办学特色,江心的教育人一直艰难地探索着、前行着。从20世纪末开始,我们研究了市“十五”课题――《开放课堂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接着开展了市“十一五”课题《源于乡村生活的情境化教学》以及省“十一五”子课题《江心洲生态家园实践基地的开发和实施研究》。在这些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逐步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利用江心的地域优势,打造生态教育,让教育回归自然,让生命在自然中找回属于自己的精彩。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深入地实施生态教育,进一步体现办学特色,是我们新的任务。

江心洲有典型的长江湿地原生态,由于地域的原因,城镇化的影响较小,仍然以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为主,有上规模的无公害水果、蔬菜基地,这是我们的生态资源优势;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融洽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这是我们的传统。因此,将这一切进行整合、开发是我们进行学校特色创建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报告也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树立善待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基于以上考虑,我从“江岛农业”和“基地建设”入手,申报了江苏省第十批教研课题――《依托江岛农业实践基地,开发和实施校本化课程的研究》。以此着力解决两个问题。① 如何发挥地域优势将农村中小学的环境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② 如何以江岛农业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依托进行学校特色化建设。并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利用江心洲的地域特色,开发基于江岛农业背景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本课程,按年级形成有梯度的校本课程教材。第二,利用农业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大自然,开设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农业耕作技能,熟悉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培养学生的农业情怀、环境意识,初步的劳动技能和实践素养。第三,建设一支具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教科研团队,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课题开始研究一年以来,我们挑选了一批勇于承担重任且有一定开发能力的教师组成校本教材开发团队,主体为我校各科骨干教师。编写过程统一要求,分工互作,各负其责,共同完善,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校本教材的编写以江心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发现美、保护美、创造美为主线,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为呈现方式,最后所展现的教材涵盖“江岛人文”“江岛田园”“江岛美食”“江岛生态”四章节。教材的编写完成,使我校的生态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有了进一步的保障。(附校本教材结构图)

二、 立足校情,开展校本化教研,提高办学质量

学校无论大小,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生数少,规模小,我们尝试在“小”上做文章,开展校本化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 建立九年一贯制的校本教研体系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每个年级都是单轨,教学研讨很难开展。以前,各种教学研究都是单兵作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也在思考:小学和初中教师的教学各有特色;小学和初中的教学重点虽然各有侧重,但也有很大的联系;学校小,人数少,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起来相对简单。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这些优势,打破小学部和初中部的界限,成立跨学部的学科教研组,建立九年一贯制的校本教研体系。首先是初中部和小学部互派教师交叉任教,开展集体教研。根据学科特点,我们首先从语、数、外三门学科开始试点。每位教师上教研课,所有的同学科教师都要听课,当天所有的听课教师都要参与评课。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每次教研组的研讨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突破了原有的限制,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融合、共生,智慧的火花在这里不断闪现,初中教师感受到了小学教学的生动活泼,小学教师领略到了中学教学的深厚广博。

在集体研讨中,让我们这个小集体变成了和睦的大家庭,并从教研走向了科研。我校的青年教师于2012年11月自发成立了一个青年教师学习型社团――奋青俱乐部,以“青春因奋斗而精彩,欢聚为江实寻未来”为口号。着力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团结青年教师,在民主自由、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增强每个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每天有专人负责专题读书时间,每两周有专题读书交流汇报会,每月有论文随笔评选。我们还举办了江心实验学校奋青俱乐部趣味运动会,托运球、百发百中、两人三足、跳长绳……运动会项目丰富多彩。棒棒糖做奖品,高高的领奖台,亮晃晃的奖牌……赛场上到处洋溢童真童趣,一张张笑脸尽情绽放。

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厨艺大赛、环岛自行车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永葆一颗童心,教育就能拥有不竭的创造力,每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就能在合作与互动中团结起来,学校就会成为一个能量场。

(二) 深入开展小班化教学

这两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大,外迁人口越来越多,我校生数大幅减少,大多数班级人数都在20-30人之间,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机会可以说是不请自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极好机会。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我们原来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并没有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从2012年开始,我们将生态课堂的建设与小班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老师们认真学习,积极开展小班化生态课堂实验,从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篇9

The developmentofTekla Structures 3D detailing software for Drawings dimension.

Zhou shubing

(Zhejiang Hang Xiao Steel Structure Co.LTD,Hang Zhou)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ekla Structures 3D detailing software using NET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a secondary development. NET is introduced through examples, to resolve the size of the software component diagrams created position is not clear, and even confusionsituation.

Keywords:. NET 3D detailing software design Tekla Structures Detail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U4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Tekla Structures作为一个优秀的钢结构详图设计软件在建模及节点方面有巨大的优势,但其构件图纸表达方面,因其自身算法或者说中外图纸表达方式不同,其尺寸标注效果不尽人意,尤其是一些斜的连接板或非正交的构件,往往需要后期做大量人工处理。这样势必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因此,对Tekla Structures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用户需求,Tekla Structures公司在13.0的版本中推出了.NET的接口,通过此接口,用户可以利用.NET(可以选择或C#语言)对建模、节点及图纸做一些二次开发,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目的。下面作者通过.NET开发梁构件图纸尺寸自动标注工具的一个实例,阐述Tekla Structures二次开发所能带来的优势,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开发思路:

作为一个典型的梁构件,其组成主要有连接板、劲板、支撑牛腿、支撑连接板等。如何将这些零件准确定位,同时构件图面保持相对清晰整洁,方便车间工人按图加工制作构件,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尺寸标注原则。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及车间加工制作习惯,将标注的尺寸分3类:主零件轮廓尺寸、正交零件定位尺寸、斜交零件角度定位尺寸,例如:以支撑牛腿与梁中心交点作为工作点W.P.(Working Point),以板侧边、牛腿外侧中心点、支撑板外侧螺栓中心点作为组立点A.P.(Assembling Point),本次开发引进基准线定位原则,尺寸标注以梁最左边点作为基准线(Base Line),各定位点在增加到基准线长度的绝对尺寸。连接板、劲板板、水平支撑板等于梁腹板连接的板件在构件顶视图中显示为清晰明确,故相关的尺寸标注在顶视图中,同时根据梁中心线将板件分为上下两道尺寸标注,如此两道尺寸加上一道构件总尺寸就将构件在腹板连接范围内的板件定位尺寸清晰的标注出来了,简洁不失精度要求。同理在梁的前视图中主要表达与上下翼缘连接的支撑牛腿或板件。

3、所需实现的界面及功能:

软件通过4个按钮来实现“顶视图”、前视图”、“剖视图”、“选择图纸列表批量标注”的功能。

4、代码实现过程简介:

关键功能及代码介绍:

“拾取视图”代码需用到Tekla.Structures.Drawing.UI命名空间。

TSD.ViewBase pickedViewBase;

TSG.Point pickedPoint;

TSD.UI.Picker picker= MyDrawingHandler.GetPicker();

picker.PickPoint("请拾取视图内一点", out pickedPoint, out pickedViewBase);

程序通过此代码来触发标注程序的启动。

“获取零件”代码:

//获取当前视图的所有零件

DrawingObjectEnumerator allParts = pickedView.GetAllObjects(typeof(TSD.Part));

//循环判断

while (allParts.MoveNext())

{

TSD.ModelObject modelObject = (TSD.ModelObject)allParts.Current;

View PartView = modelObject.GetView() as View;

GetModelObjectFromDrawingModelObject(M yModle, modelObject);

...........

}

通过此代码,程序根据零件的图纸ID来获取模型中的ID,从而获取对应的空间几何信息。

以下为获取主零件空间定位信息及外轮廓点集的函数。

private void GetMainPartPointAndSize(TSM.ModelObject modelObject, View PartView, out PointList beamOutSidePoints)

{

TSM.Beam beam = modelObject as TSM.Beam;

//获取当前视图的坐标的转换矩阵

Matrix convMatrix = MatrixFactory.ToCoordinateSystem(PartView.DisplayCoordinateSystem);

获取主零件的最大点和最小点

Point beamMaxPoint = beam.GetSolid().MaximumPoint;

beamMaxPoint = convMatrix.Transform(beamMaxPoint);

//找到梁外轮廓点

beamOutSidePoints = new PointList();

Solid mainBeamSolid = beam.GetSolid();

FaceEnumerator FaceEnum = mainBeamSolid.GetFaceEnumerator();

while (FaceEnum.MoveNext())

{

Face Face = FaceEnum.Current as Face;

LoopEnumerator LoopEnum = Face.GetLoopEnumerator();

while (LoopEnum.MoveNext())

{

Loop Loop = LoopEnum.Current as Loop;

VertexEnumerator VertexEnum =Loop.GetVertexEnumerator();

while (VertexEnum.MoveNext())

{

Point CurrentExtrema = VertexEnum.Current as Point;

CurrentExtrema = convMatrix.Transform(CurrentExtrema);

CurrentExtrema.Z = 0;

if (!beamOutSidePoints.Contains(CurrentExtrema))

beamOutSidePoints.Add(CurrentExtrema);

}

}

}//找到梁外轮廓点结束

}

同理,可以编写板件的外轮廓控制点获取函数。一般板件我们只需过滤出最大包围矩形的四个角度就可进行标注点的选择了。其中CurrentExtrema = convMatrix.Transform(CurrentExtrema);将模型空间的坐标值转换为当前图纸视图的坐标值非常关键,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在图纸视图上标注尺寸。

获取控制点坐标列表后,通过“冒泡排序”方法来获取板件的最左、最右、最上、最下的点。

最后需对收集的点集进行标注,标注上部尺寸代码如下:

//定义标注方向

Vector upDimVector = new Vector(0, 1, 0);

//定义标注线类型

StraightDimensionSetHandler NewDimSet = new TSD.StraightDimensionSetHandler();

//开始创建尺寸

NewDimSet.CreateDimensionSet(pickedView, upDimPointList, upDimVector, 500, attributes);

完成所有点集标注后,顶视图的尺寸自动标注功能就基本完成了。同理可依次完成前视图、剖视图的尺寸自动标注功能。

5、效果:

篇10

目前白山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有三个方面。一是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围绕道路硬化、村屯绿化、街路亮化、庭院美化、公益事业设施配套化的建设内容,今年将打造重点村46个,其中建设22个省级重点村,创建2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二是实施百村集中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长期以来“脏、乱、差”是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此次连片整治将重点突出“净、绿、畅、美”,以“八清”即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死角、清四害、清淤泥和“四旁绿化”即村旁绿化、宅旁绿化、路旁绿化和水旁绿化为主要整治内容。全市共设计打造6条整治带,包括靖宇县20个村,临江市20个村,抚松县20个村,长白县15个村,江源区13个村和浑江区12个村。三是开展美丽家庭创建活动。今年全市将创建5000个美丽庭院和1万户干净人家。截至目前,各县(市、区)通过农户自评、村民代表集体评议、县区评选认定的方式,以庭院美、室内美、景色美、生活美、村庄美等“五美”为标准,初步评选完成美丽庭院创建户3548户;以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的“五净”标准,完成干净人家创建户6750户。

篇11

一、充分认识法制建设对平安建设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

要以不断满足群众的平安需求为出发点,平安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作出的重大决定。决定》指出。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全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司法公正,实现便民诉讼,确保社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居住安全、交通安全。决定》体现了老百姓的基本期待和要求,妥善应对当前各种挑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市委书记指出,平安的内核实际上是法治,平安建设的基础是法制建设。没有法治就没有平安可言。

建设平安确定的社会治安、生产、食品药品、居住、交通“五大安全”和法制环境、执法队伍“两大建设”与工商部门密切相关。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提高加强法制建设对于推进平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政府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部门。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型的要求,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推进法制建设工作。

二、充分发挥法制建设在平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职能强化措施。

以法制宣传教育为主线,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法制建设工作要按照平安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建设法治政府和维护执法公正为重点,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努力为平安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篇12

城镇建设以城镇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然而,当前城镇地区受经济长期的传统观念影响,在建设各个环节都相对薄弱,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建设虽然时刻更新,却与实际相脱轨,不利于整个城镇经济发展。为此,我国城镇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可以概括为通过实现城镇法治秩序建设,规范城镇建设法律体系,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一、对我国城镇社会保障的法制化的意义

(一)城镇社会保障法制化是发展城镇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发展是构建和谐城镇的关键。只有大力加强城镇法制建设,城镇生产力才会进一步加快,发展体制才会激活并随之创新,才能创立出新时代的城镇经济格局,实现社会经济腾飞;同时,城镇在建设过程中法制化,能有效确保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依法建设、公平竞争,自主决定其自身民营活动和权益,进而有效保障城镇市场秩序正常,生产力极速发展。

(二)城镇社会保障法制化是深化城镇改革的客观需要

在新城镇建设法制化进程中,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法制建设是重心。首先,城镇社会保障法制化有利于城镇社会稳定,在经济建设及体制改革过程中,城镇建设的利益分配、道德礼仪、价值观念、建设行为都需要法制加以约束;其次,城镇社会保障法制化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只要明确完善城镇建设法制化的相关制度,就能在建设下级乡村、建设新城镇、新农村过程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第三,加强城镇保障制度的法制化有利于更加深化城镇改革,通过社会保障法治化的不断改进,相关城镇其他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事物会提前被提上议程,更加利于城镇改革,最终促进城镇的相关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通畅。

(三)城镇社会保障法制化是推进城镇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

民主政治建设是和谐城镇的基点和政治保证。推进城镇民主政治建设就需要大力加快法制建设,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化可更好地反馈基层政权。在建设进程中,要建立执法体系,体现人民意志,创造公平环境,做到政务公开透明,积极引导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通过加强城镇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依法管理、决策与引导群众的参与能力,才能最终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管理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整个城镇社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得社会民主充分航洋,整体促进依法治国方略在城镇实现。

二、加强当前我国城镇社会保障法制化的思考

(一) 加强城镇立法水平,完善城镇法制保障体系

社会公平及缩小城镇各群体间基本保障待遇差距是当前城镇社会保障应坚持的理念及目标。当前,城镇在建设发展的立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现实,国家应该在城市居民弱势的地方立法,如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老年津贴制度、根据城镇实际水平扶持农村进行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最终以期望达到全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1+1”模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经办与服务能力。这样以来,在我国城镇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实施过程中,只有与城镇建设发展和城镇建设法律系统相契合,才能真正涉及城镇社会生活的实际领域,真的被认可和接受。

(二) 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优化城镇执法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我国新城镇社会保障法制化。中央提出要正确把握“两个趋势”,通过建立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这其实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政府依法发挥主导作用。从性质上讲,它是政府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引导农民,更不是强迫安排,而不是命令。政府应该为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积极的投资城镇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努力解决生活中最亟待解决城市建设实际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城市行政执法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有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坚决从来源、系统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执法的腐败,为了确保严格执行各种建设法律和法律问题相关的快速妥善解决。

(三) 城镇要素市场法律制度要不断不充实拓宽

城镇各要素市场包括: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与人才市场、土地市场、能源市场等,还包括生活要素市场的内容。城镇要素市场法律制度基本上处于模糊状态,要素市场相关的法律规定是以城市经济为立足点的,并没有足够考虑到城镇要素市场的特殊性。资本市场法制的建设中,政府提高城镇市场引进资本的能力,增强城镇市场对资本的吸引力,扩大城镇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在土地市场法制建设中,政府要逐步收缩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控制力度,提高对建设土地使用权支配的严谨度,并为建设用地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配套措施。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城镇社会保障机制

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城乡发展提出的更新、高的要求,也是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可以带来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也将发挥城市现代文明对城镇的辐射作用,给城镇注入更多现代文明气息,使乡村社会落后的传统习俗逐渐销声匿迹。当乡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各项社会保障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将发生转变,城镇法治秩序的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冯薇, 白晓庆. 在经济法理念下建构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J]. 特区经济 , 2005,(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