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09:24: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光伏发电技术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新能源发电已成为电力产业发展的趋势。近几年,通过对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及创新,光伏发电已成功应用于微网中。由于光伏发电对微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分析光伏发电在微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光伏发电微网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对保证光伏发电在微网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光伏发电技术概述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环保的能源产业发展已成为电力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光伏发电具有便捷、节能、无污染、环保等优点,光伏发电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源的供给,是电力技术发展的重要技术。因此,光伏发电在电力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
光伏发电技术在电网的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电网运行中,光伏发电技术容易影响电网供电的稳定性。同时,光伏发电的影响因素较多,诸如温度、光照强度等都会影响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供电效率。
光伏发电技术在微网的应用中,通过电力电子接口接入,因此,在电力供给过程中存在负荷波动。由于负荷波动的影响,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压和电频都会发生变化,最终影响供电量。因此,只有加强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才能保证电力输送的稳定,才能提高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
2 光伏发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光伏发电具有非线性系统的特点,并且光伏发电系统在发电过程中具有随机性和间断性的特点。通过采用光伏发电技术,能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其中,光伏电池是能量转化的核心元件。
光伏电池受温度、光照强度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外界因素直接影响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太阳光照强度受阴雨天的影响较大,在光照强度变弱的情况下,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影响光伏电池的供电频率及电压。在光照强度变化较剧烈的条件下,光伏电池的发电功率的变化愈加频繁,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甚至电力系统会发生断电。与此同时,光伏发电供电频率和电压的变化会引起保护器的启动,造成电力系统中的电流谐波增加。
光伏电池属于逆变电源,所以光伏电池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无法保证供电频率和电压的稳定,因此,光伏发电技术容易影响电网供电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供电质量。为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在光伏电池和微网中添加蓄电池,这样就可以利用光伏电池为蓄电池充电,当光伏电池受外界因素(光照强度)的影响时,蓄电池可为电力系统提供电能补偿,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
目前,光伏发电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应用中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机,但是该发电机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因此,在整个光伏发电系统中通过添加蓄电池,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3 光伏发电微网控制策略分析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采用同步发电机能够有效的提高光伏发电微网的有效性。相比于大规模电网,微网的供电量非常小,采用分布式电源,而且设备简单,操作易行,易于控制。由于分布式发电机组的电容量低,在整个电网中需要多条分布式机组共同发电,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供电需求,但是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组的增多会提高整个系统操作的复杂性。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发电机组的能量源自对太阳光,安全环保,但是由于气候和天气的影响,促使光伏发电系统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不稳定,所以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差。同时,分布式电源电抗能力低,系统容易发生瘫痪。因此,可以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改造,改造依据为同步发电机组的调频调压方法,因此,在整个光伏发电系统中,加入同步发电机的算法和相应的控制器,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输电稳定性。
光伏发电微网控制采用三相逆变电路,而三相逆变电路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二阶机电暂态模型,因此,三相逆变电路不仅能够提高光伏发电转子特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模拟定子特性。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电流和电压互感器能够对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检测,同时,能对检测信息进行实时反馈,然后通过功频和励磁控制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相关参数进行纠正和调整,从而保证逆变器的平衡,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但是,在电力系统中,滤波器仅仅对高频率波段进行过滤,而对于基波无法进行处理。
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不仅能保证电力系统电能输出的稳定,而且还能够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从而避免光伏发电对微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微网供电的质量和其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光伏技术和微网的快速发展,在光伏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分布式光伏电组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中,并将其进行推广和应用。
技术创新带动了光伏技术和微网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的应用范围和性能。但是,通过对光伏技术微电网的实际应用现状的分析,目前,光伏技术供电不稳定,而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光照强度、温度等)影响,干扰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从而制约了光伏技术的应用。因此,通过同步发电机组在光伏发电中的应用,能够稳定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光伏发电将会被电力系统广泛的应用,只有这样,电力系统的供电量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帆.光伏发电微网控制策略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2):85.
[2]金崇勇.光伏发电微网控制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6(12):64.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61-02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则成为新能源的首选之一。曾经在全球光伏产业的推动下,中国光伏产品已占据国际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但却一直面临市场在外的困局。光伏产业经过数年爆发式增长,最终多个环节产能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随着欧美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双反”实施,近几年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寒冬”。光伏企业要应对“寒冬”,一是上游制造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二是下游应用企业要抓住机遇,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系统集成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依据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战略部署,结合上海电力学院的专业特色,我校相关太阳能光伏发电专业力图培养出合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光伏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的光伏材料及光伏系统设计专业方面的人才。有关专业以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基础物理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同时结合电力教学的优势,将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电力分析基础、逆变器原理等作为专业必修课,培养太阳能发电技术行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这样,学生在掌握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专门技能的同时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科技创新的潜力。其中《太阳能发电技术》包含了太阳辐射、光伏系统设计原理、部件选型、系统安装维护等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同学们能掌握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最早开设《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的高等院校,由于该课程属于新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受到教材、实验设备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很理想。本文就近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加强课堂实验教学
《太阳能发电技术》作为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主要讲述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系统设计、配件选型及系统安装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这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专业课程。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很难对光伏系统有深入的理解。总结教学过程发现,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如果能结合相关的实验、实践教学,则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就凸显了课程教学中实验环节的重要性。由于《太阳能发电技术》属于新课程,受到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和人员的限制,短时间内开展丰富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使用计算机软件仿真虚拟实验和设计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因此,着手开发该课程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动员学生与老师一起自行设计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设备,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实际训练,还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资料。另外,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还与控制类、综合设计类的实验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较快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白连平等[1]针对该课程就设计了一些可行性实验,如光伏阵列设计实验、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设计等。
二、开展校企合作教学
由于工科课程的实践特性,除了课堂的理论与实验之外,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则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制胜法宝[2]。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实践教学曾经带学生到相关的光伏企业见习,在企业参观实习的结束之后,有些学生反映“公司实习4天比在学校2年学的东西都多”,这句话也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陷入沉思。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他们更喜欢看到实际的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例如课堂上讲过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而很多学生到了现场仍然分不清楚是什么类型的太阳电池组件;课堂上学习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备工艺,参观的时候学生还是提出为什么这些电池都是蓝色的,不能做成其他颜色呢?虽然这些基础的知识都已经在课堂上讲授过了,明显部分学生不知道或者不懂却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而在参观过程中他们都想到了这些问题,通过参观学习对这些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充分说明了仅有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满足该课程的设置目标。因此,除了辅助的课堂实验教学或者视频演示之外,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也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这就要求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实验教学还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合作教育方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三、将科研与新技术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已经是高等院校的重中之重,学校有很多项目都涉及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我们也可以看出,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上有着巨大的潜力。而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工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困扰着不少教师。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大多也同时肩负着科研工作,怎么样将自己的科研工作融入日常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在科研领域的创新在国际上屡见不鲜,比如在超导领域,MgB2合金超导体以及NaCoO.H2O超导体都是由日本的本科生首先发现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的开设,为科研融入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太阳电池材料的研究是目前材料科学的一大热门研究领域,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材料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科研对实际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电池制造、组件制造、系统原理、系统设计、部件选型以及控制器逆变器原理等技术。它包含了多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概念多,为大学生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太阳能电池及发电技术的研究,查阅资料、进行光伏发电方案的设计,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电学、材料学、物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四、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
基于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和教学目的,可以在传统卷面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比如系统设计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对采取不同方式、对各个不同方面进行考核的结果,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课程最终成绩。
五、小项目形式完成课程设计
在网络化的今天,课程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论文在网络上复制粘贴完成。而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太阳能发电方向的毕业生,我们是否可以改变思路,课程设计不再局限于理论推导而转向实践性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地理情况和电网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条件用于学生自主设计光伏发电站,包括太阳能电站地点选择、可行性分析、电站规模及组成、蓄电池容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及经济效益、光伏电站整体布局(组件串并连设计、汇流箱排布、电缆连接、线管地槽整体排布、电缆规格及用量计算、线管规格及用量计算、配电房及看守房布置、支架定点图等)、系统防雷及监测、电网安全性等部分内容[4]。相信完成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市场调研能力,对其今后独立从事光伏产业内业务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样的课程设计比普通的论文撰写更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能力达到甚至超越该学科的培养目标。
本文根据《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探讨了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需要进行的一些改进。作为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立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模式则很难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光伏工程结合起来,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光伏发电系统。本文提出了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将大学生创新融入教学以及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等,其实质都是为了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实验、实践教学等过去不被重视的教学方式引入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更适合现代企业、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达到开设该专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白连平,张巧杰.光伏发电实验设计探讨[C].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602-605,2008-04,中国陕西西安.
通过太阳能技术的创新以及多种技术的系统集成的运用,使得太阳能光热从原来单一的能源形式走向多能源复合的运用形式,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于太阳能产业的战略布署。业内人士一致看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发电的良好前景,专家们更是认为,在全球低碳经济和新能源革命的大潮下,光热发电在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最大份额的主导能源。
中国空间科技研究院高工曲学基在6月底的“Agrion201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就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和前景,以及太阳能光热电转换技术做了相关主题报告,据曲学基介绍,尽管太阳能转换光电此前多运用在航天领域,以及光伏和太阳能电池领域,且此前政府也一直从未出台任何关于光热发电的政策,但在去年,国家能源局根据《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组织编制了《太阳能发电“十二五” 规划》,明确了政府将要大力发展光热发电技术的决心,此项《规划》中提到:未来5至10年,太阳能发电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公布的未来5年能源前景报告中提到,世界各地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增长,尤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其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比重将占全球增长比重的三分之二;到2018年将有超过1/4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我国目前尽管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能源资源现状却是: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大,人均占有量和优质能源相对较少。现阶段的能源结构还是以煤为主,同时能源资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煤炭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水电分布在西南及黄河上游;风能分布在西北部、北部及沿海,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是西部,而电力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南沿海。
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光热发电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今年提出的最近十年重点推进项目中,光热发电成为继光伏之后太阳能产业的又一新项目。
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起步虽较晚,但与全球领先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在光热发电技术方面并不逊色,曲学基告诉《财经界》记者,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进步和成本逐渐下降,我国在太阳能光热发电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在鄂尔多斯地区,已组织了5万千瓦太阳能光热发电的特许项目,而‘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15年年底,在以经济性光伏发电相当的前提下,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00万千瓦。”
与光伏发电不同在于,光热发电具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光伏与光热发电较大的区别在于:光伏发电过程中只是光热电的转换,而光热发电是一个由光能变成热能的过程;此外,两者的储能系统也有不同,光伏的储能电源为蓄电池,而光热储存的不是电量,而是热能。光能转换为热能,这就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水蒸气,太阳光热通过太阳能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通过槽式集热器或菲涅尔集热器、塔式集热器和碟式集热器等集热装置,将这些热能储存起来,再推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工作,最终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而400度以上的高温蒸气可以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不需要转化为光伏再进行发电。与此同时,这些产生的热能还可用于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木材工业、塑料工业等。
由于发动机发出的电不象光伏那样还需要光伏滤电器才能并网,光热产生的电能够直接并网。“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是运用源储能技术,它运用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从液态到气态,因为这些过程往往需要通过热能才能进行变化,目前这个技术在中国已经很成熟,因而可以说光热的前途较光伏也更为广阔。”曲学基说。
与光伏电站相比,我国的光热电站建设起步较晚。2010年,当光热电站还处于始建阶段时,我国的光伏产能已经达到45万千瓦。按照国家相关规划,到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20吉瓦,而在光热电站规划上,仅仅只要求2015年建成的光热电站规模为100万千瓦,2020年为300万千瓦,主要用于逐步补充光伏发电。
尽管国家对光伏发电给予了相应的价格补贴,并鼓励家庭以及企业建设分布式发电电站,以此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比起煤炭发电来,光伏电价仍然还是贵得多,不过曲学基认为,随着规模的增加,太阳能光热发电成本会慢慢降低,只是目前这个价格优势还不太明显。
前言
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主要是进行取暖和发电,特别是太阳能的发电这一功能,正得到广泛关注,让其替代水能或者火能的发电能源及技术,成为新型的无污染节能的发电技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青海省是我国光伏发展前景最好的省份之一,具有优良的太阳能资源和大量适宜建设光伏发电场的荒漠地区,具有进行大规模光伏开发的天然优势。
1 光伏发电技术
“光伏发电”最早出现于1839年,法国科学家最先发现“光生伏打效应”,之后近100年的时间里,光伏发电技术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然而1954年,美国出现首个实用的单晶硅光伏电池的研发成功。20世纪中后期,光伏技术的发展开始进入正式轨道。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由光伏的电池板、控制器、电能储存和变换等环节构成,是一个发电和电能变换的系统。太阳光辐射的能量可经过光伏电池板转换成为可用电能,主要是通过电缆、控制器和储能等环节进行太阳能的储存及转换。光伏发电系统按照和电力系统的关系进行分类,可分为独立的光伏发电与并网的光伏发电两个系统。
独立的光伏发电系统属于和常规电力系统不相连的,独立运行的一种发电系统,一般建在无电网边区,独立的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作用是供给无电边区电力。太阳能发电具有白天发电的特性,然而负荷用电具有全天候特性,故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储能元件是必备品。独立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会受到气象环境和负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供电的可靠性不足,但能够解决无电边区人民的供电问题,成为无电边区比较安全可靠的供电方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可以和电力系统进行直接连接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它可以为电力系统供给有功及无功的电能。光伏电池发出的直流电能能够经变换器转换成交流电能,此电能和电网的频率相同,再以电压源方式将电能送进电力系统。控制器一般是由单片机或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核心器件组成的,主要是实现了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达到控制逆变器的并网电流频率和波形,以及功率等,从而让向电网进行转送功率同光伏的阵列所发最大的功率电能之间能够得到平衡。
2 青海省光伏发电现状分析
2.1 光伏装机类型和规模
经过数年的发展,青海省已经成为全国的并网光伏装机大省,截止2013年底,青海省实现并网发电光伏装机规模达到了360万千瓦,安装的光伏组件类型有多晶、单晶和高倍聚光,其中,在海南共和、海西德令哈和格尔木均实现大规模装机,并通过330kV汇集升压站外送。
目前,青海省的光伏发电产业以实现并网光伏发电为主,省政府为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组织青发投等企业投资建设了三座330kV光伏汇集升压站,不仅为青海省的光伏企业创造并网的条件,且通过光伏汇集站的建设促进了青海省电网的发展,增大了电网供电的覆盖面,并且为电网提供了清洁的光伏电量。虽然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具有最高的能源转换效率,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光伏组件的体积较大,且需要采用双轴追踪技术的支架。由于青海省的风沙较大,对于机械转动部件的影响较大,需要支架转动部件具有很好的防尘和防沙效果,因此,聚光光伏发电技术的造价较高,相比发电量的增加,运行维护的工作量较大,投资回报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目前,全省仅建设试运行了约110MW的高倍聚光光伏发电场,其他均为晶硅电池。
2.2 光伏场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
根据对省内一些光伏发电企业的调研,光伏发电场运行中已经发现的问题有:逆变器超温现象,并导致IGBT功率管烧毁;因光伏场大量使用电缆连接,电缆连接头的数量很多,电缆头爆炸的现象较多;荒漠电站的光伏并网体系结构多采用集中式,因此,汇流箱的数量较多,每一个光伏组串均配置直流熔断器保护回路来切除故障,熔断器的烧毁也较为严重,根据调查,1个10MW的光伏发电场一年更换的熔断器多达800多个,对发电量的影响较大,且增大了运维的工作量;由于光伏发电不稳定,出力存在波动的特点,二次保护出现过误动作;板子在早晚前期存在前后排组件的遮挡现象等等。
对于以上问题,有以下的解决思路:一是对逆变器的过热问题,因逆变器是光伏并网的核心部件,其故障或者停运对光伏的发电量有较大的影响,其解决思路为加强对逆变器的保护监控,除逆变器本体具有的过热保护外,增加独立的温度监控模块,并与逆变器保护控制系统进行联动,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减少故障和事故隐患。目前,市场上对温度监控的系统比较成熟,下一步,将根据与业主的沟通,根据业主的意向,对该方案进行试验。二是电缆头爆炸的问题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很大,因现有的发电单元设计,且光伏场占地面积较大,故每根高压回路均汇集较多的发电单元,电缆头爆炸后,其修复的过程对整个回路的发电都造成影响。根据调查及分析,电缆头爆炸的原因有:质量问题,施工工艺问题,连接电缆长度过长以致电容电流过大等原因;解决思路有,加强电缆头的设计选型和采购阶段的技术门槛,选用适合环境条件的电缆终端,并对电缆头进行现场抽检和实验,提前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施工监理的水平,电缆头的安装要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严格按照规程和规范执行,做好安装过程中的防尘防沙,温度控制;设计精细化,对光伏发电单元进行优化布置,对比逆变升压位置的不同放置对发电量的影响,通过优化布,使逆变升压装置的布局尽量方便运行维护,方便高压电缆连接;按照电缆设计规范的要求,当电缆长度过程时,适当的增加中间接头,做好电缆中间接头和电缆终端的接地。三是因集中式结构的汇流环节为直流方式,目前,光伏并网环节直流熔断器的运用经验较少,故下一步需对集中式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光伏汇流方式,分析组件串正常和故障的运行状态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明确对汇流箱的熔断保护器进行选型要求,并对厂家进行广泛的调研,选用更好的直流熔断器或其他直流保护装置。四是对于保护误动作,将与业主交流,取得故障录波数据,分析改进保护方式的必要性。五是早晚出现的板子前后遮挡问题。光伏的设计规范对前后排组件的间距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根据规范设计的前后排间距应该满足冬至日9:00~15:00(真太阳时)遮挡的要求。超出此范围的,其多数原因,是由于局部地势的不平造成的。因此,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施工阶段场平平整后进行复核,加大局部的间距。
3 改善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措施
3.1 提升光伏技术科研的总体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技术产业,需要改变依靠市场进行驱动的模式,转而向凭借技术驱动,带动市场的内在竞争,提高其效率,同时将技术发展和保护环境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 加强光伏技术创新方面的研发力度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发,需要加强创新技术,从而提高其电池板转换率,降低系统的成本造价。
3.3 制定总体规划
政府加大政策领导力度,制定出关于太阳能技术长远发展及应用的总体规划,将太阳能源产业的发展看成是新型的高技术产业进行长期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太阳能光伏技术是一种新型、可再生、环保的发电技术,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资源,简化了发电及用电的工序,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并且能在社会各行业和领域得到发展与应用。现阶段,国际上的光伏发电系统以及发电技术一直受到局限,故改进现有发电方式的同时,也会对光伏技术进行改进,研发出最佳的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将之应用于实际的发电系统中,这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