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4: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校信息化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信息化教学

篇1

一、引言

审计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与传统审计相融合后产生的新型审计(计算机审计),不仅包括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的,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收集审计证据等以及对其合规性进行审计的工作。这种新型审计具有一个信息化的过程。截至目前,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时间并不长:如果将1990年山西省审计局开发的工业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软件首次通过审计署鉴定并投入使用视为计算机审计开始(因为无审计软件根本不可能进行计算机审计)时间很短;若将1999年会计信息化的提出视为审计信息化开始(因为会计信息化即要求审计信息化),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虽然现在已有十余种审计软件通过了审计署组织的鉴定,并在全国推广使用,但审计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因此,要加快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提高整个审计信息化的水平。若审计信息化水平不高,则社会经济发展就要受到影响。高水平的审计信息化将极大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也使得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必须更加深入、全面。基于审计信息化对人才的高要求,当务之急就是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级审计人才;具有扎实基础、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适应性好、就业竞争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显然这一教学是高校的朝阳教学课程,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及需求。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审计信息化教学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课程时间短,教学内容不统一、要求不一致,效果不理想。审计信息化教学应该如何迎接审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面临会计信息化的挑战,带给审计全方位的冲击,就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应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并加以解决,从而进入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新时期。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师资素质 虽然这些年学校教师成分大有改观、素质大有提高,但就会计审计专业的教师来讲,较缺乏信息技术,满足不了审计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另外,信息技术对会计审计专业教师来讲,往往会感觉胜任不了审计信息化教学,不易达到较高水平,这样不尽如人意的教师素质,短期不会有太大变化。一般而言,年轻教师应该能够较快经过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审计信息化的教学要求,从而解决师资素质问题。可是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师机制惰性太大,以致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素质不会很快得到提高。

(二)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设置存在着差异,且每位教师又都有自己的思路,这便导致其课程教学的差距较大。各校对于审计信息化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安排哪些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然而任何一门课程在安排教学内容之前,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明确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目的不一致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不统一,教学内容的不统一就会教学作用不一样,教学作用不一样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的水平也不一样。由此可见,课程设置很重要。

(三)教材编写 虽然目前审计信息化方面的教材暂时出版了一些,但还是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有些教材编写偏重计算机程序设计,大部分都是各种程序子模块,轻审计技术和自身特点,不符合实际审计工作情况。从审计角度考虑,如内部控制、岗位设置、权限划分、审计步骤、过程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太少,这样不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按照审计自身要求和准则较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四)教学内容 对审计信息化教学,有的内容简单,理论脱离实际,往往仅停留在“纸上谈兵”,与实际审计的需要相差甚远;有的教学内容滞后,跟不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还把重点放在计算机操作上面,这样很难把最新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有的教学内容缺少教学设施的配套支持,如开设了《计算机审计》课程,但由于计算机设备缺乏等原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得不到有效保证,计算机审计软件就接触得更少,更谈不上在教师指导下全过程地运用一种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教学内容的实训。

(五)教学方法 审计信息化教学基本上没有改变传统的做法,授课方式仍然很单一,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很少安排审计信息化案例教学。教师讲课无新意、学生听课无兴趣,更不用谈互动交流了,“教”与“学”严重分离。教学方法和手段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也仅是最简单的PPT应用情形,如此教学方法与审计信息化本身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六)教学实践 审计信息化教学与实习经常不同步,以致教学实践效果受影响。课程安排的不合理,也挤掉了教学实践的时间,从而使得实践环节总是流于形式,即使有效果也不佳。教学实践基地也是各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因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界与高校联系松散,缺乏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致使审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稳定持久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支撑。

三、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建议

(一)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 审计信息化的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过去那种仅靠教科书上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努力学好就能受用终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有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到“一专多能”,跟上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过,教师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要深入掌握计算机审计的运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晋升往往以发表文章多少作为主要依据,这种导向致使不少教师不愿涉足审计信息化领域。因此,学校应为那些有基础且热爱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尽快从传统“专业型”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合格教师。

(二)审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置内容应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适应这一需要,高校普遍开设了审计信息化的相关课程,并作为主干课程来安排学习。现实的情况是审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置内容大相径庭:有的把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放在首位,注重学生使用审计软件的技能技巧及熟练程度;有的侧重讲授审计软件的原理、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开发审计软件的一般能力;也有的既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又要求学生掌握审计软件的结构原理、开发方法。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开设审计信息化课程的历史太短,各高校对此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以致该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标准;再加之任课教师自身的偏好,选用不同的教材,即使用相同的教材,各任课教师也可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授课内容。显然,这些都影响了审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不一定能达到审计

信息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审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适应国家、社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审计信息化教学要采用融审计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教学方式 审计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审计内容加计算机内容的教学,而是融审计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内容的教学。然而,审计与计算机毕竟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内容,以致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两张皮”的教学方式,即审计信息化课程分别由审计教师和计算机教师承担审计课教学和计算机课教学。这样,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懂或很少懂审计知识,教审计课程的教师又不懂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原理,造成审计信息化教学达不到要求,致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会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计算机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信息化教学要采用融审计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教学方式。

(四)审计信息化教学应大力加强教学实践 有些趋于老龄化阶段的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新的计算机审计知识缺乏深入了解,而大多数年轻教师往往是知识结构新但在审计实际方面接触少,更是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审计信息化的教学实践,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所学理论不能及时融合到实践中去的原因。再者,没有安排与审计信息化课程配套的随课上机实习、课后实践、课外实训等实践课程,而恰恰是这些课程的设置及上机实习、社会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审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审计信息化教学中,要大力地加强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改变单一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寓教于乐的多媒体手段,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方法,首先对实例作一些启发式的引导提问;然后鼓励学生对报表进行积极的检查,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并尽可能地找出一些错漏弊,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最后教师作总绪性指导,使学生得到审计方面实质性的训练。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实际审计的能力。

四、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创新

(一)教学师资创新 审计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师的作用是首要的。在审计信息化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如何进行自我构建知识学习,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着教师的指导。如果无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等于放弃了教师教学的责任。应该从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培养新的审计人才等多方面来要求和考察教师。审计信息化教学是跨审计学、会计学与计算机学跨度很大的学科内容的教学,这给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大挑战。但目前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状况是:有些教师擅长审计或会计专业,有些教师擅长计算机专业,他们在知识结构上不完整,要么审计知识不熟悉,要么软件知识太缺乏。因此,高校应从长远着想,加强对教师的进修培养,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提高素质,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在教学中创新,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会有效地提高审计信息化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创新表率作用。

(二)教学思想创新 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高校在高级审计人才的培养上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其培养计划要适应社会对高级审计人才的要求,不能融于会计人才一起培养。由此,审计信息化的教学思想就应该有所创新,不应该按传统的方式与要求来进行审计信息化教学。传统那种培养审计人才的要求融于培养会计人才要求之中的做法,使培养审计人才有相对独立的要求。如此创新审计信息化的教学思想,以指导审计信息化的教学。

(三)教学内容创新 就审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而言,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内容。因为现在软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通过审计部门评审的商品化审计软件,用户可以直接购得使用,而且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都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其用户怎样操作使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编制程序上,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单位的具体或特殊情况来开发软件的能力。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前一种观点是讲商品化审计软件一般都配备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和使用手册,软件公司也会对其用户提供操作人员培训和咨询服务,所以虽然操作技能是重要和实用的,但掌握操作却是一项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情,将教学内容仅定位于此,似乎是太简单了。后一种观点表面是深化了其教学程度,但其可行性较差,因为仅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让学审计的学生掌握编程的技术和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学审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也极少从事具体软件编程开发工作。因此,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主流通用审计软件的使用、维护,并能通过软件的预留接口对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显得尤为合适重要,此为审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创新。

篇2

一、重要性

(一)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高校教学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高校教育在近些年来不断的扩招,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大对教学的管理工作,其中会出现教学难度大的状况,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提高在教学中收取学习信息,分析信息,并能及时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才能够保证教育往更加标准、规范的方向发展。

(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在教学管理中,教学信息量比较大,因此,需要提高教学工作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借助网络为学生注册学籍、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及时的调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学生的资料,可以做到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使教学管理更具有规范性。

(三)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总结。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重复工作的时间,减轻了工作人员工作的压力,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己网络技术的水平,从而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四)实现教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教学管理体系中,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教学场所和教学的实验基地、教学中的仪器等资源,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清楚的指导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同时能够解决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管理现状

教学管理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科高校需要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中心,不断的提高办学水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观念陈腐

高校校长和教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个院校的负责人来负责本科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师和学生都是属于被管理的范围,目前,传统教学中,教师不能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管理上教师的行为受到了约束,由此可见,在教学管理上过于陈腐,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对教学管理的评价不具有科学性

在教学中,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过于程序化、流程化、形式化,没有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考量,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的权限交给了学生,以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为参考的标准,因此缺乏了对教师在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上的考核,因此缺乏相对的公平合理性。

(三)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在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因此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同时,教学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普遍偏低,因此导致教学质量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教学管理体系不合理

首先,在教学管理的模式过于陈旧,现代教学中更加注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在情感、思想、文化上进行交流,注重思想文化教育的培养,而不是只限于在文化知识上的培养,应当更多的注重在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上的培养。其次,教学管理中,规矩过于机械化。在管理中,强制学生服从教师的安排,导致学生的态度不积极,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反感情绪。最后,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考核标准过于教条,在评价主体上过于单一,并且在考核中只注重教学和学生的考核,而没有加入家长和社会对教学的评价,因此考核机制不合理、不科学。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信息化管理的理念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教育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学校需要将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信息向全体师生展示,使最新的教学方法能与传统教学相互融合渗透。[1]

(二)实现规划化管理

在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管理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的需求进行收集相关的网络资料信息,如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通过使用网络的方式,寻求其解决方案,同时要保证查找的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能够将准确的信息提供给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使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三)重视使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

在教学中应当重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师生的教学及科研信息,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需要确保信息输入的准确性,以此能够展示出最真实的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同时具有监督和促进提高的作用。

(四)合理分类使体系更具有规范性

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如学生的学历、学籍、教师任务、教学质量的管理,以及师资情况的管理,在这其中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对实验的实习情况、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并且同时也可以应用在对教学后勤的管理工作中。在进行教学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方案,将管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人,层层下发。其次,在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中,必须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在管理上需要统一应用软件系统和使用设备,使整个系统更加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

(五)加大建设现代化信息体系的力度

高校目前已经非常注重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工作,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使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流程更加标准。[2]

(六)加强网络校园的建设

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加强环境建设,要想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加强校园的网络建设,建立专门的校园网络,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体的规划性,同时需要考虑分期建设校园网络平台,最后需要加强网络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需要设定专人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其岗位的培训工作,注重实践应用的培训。

(七)建设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团队

在教学中需要加强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教学管理服务于教师,教师服务于学生,因此需要加强高校教学的服务意识。同时,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使教师真正的做到科学培养人才、管理人才的目的。另外,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信息素养,能熟练的掌握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能,使自己具有良好的信息知识、意识、运用能力。最后,需要加强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能力和决策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又能全盘把握,有较强协调能力。

(八)加强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教学质量。[3]因此,需要加快教学管理内部的运行机制,可以在内部分设两个不同的教学管理机制,同时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两个管理机制一个是学校级别的,另一个是二级学院的,需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特点,分担校级管理的任务,同时要注重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校级教学管理不能任意干预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 :高校 教学档案 信息化管理 研究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效果不是特别好,也没有进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的高校还是运用传统的档案管理的方法,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不高,不能进行有效的保密工作,在教学档案管理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大量教学档案信息的查找和整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必然要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取而代之。作为一种高效的资源,信息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可以进行大量的数据的积累,运用信息技术,高校可以实现教学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可以迅速地识别大量的数据,可以在随时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查找。所以,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也是高校在今后发展的重点。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很多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没有更新思想观念。高校的档案信息管理是高校实现信息的时效性的基本途径,所以,高校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时,要不断地充实档案信息的内容,要用创新的观念。但是,有些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落后,没有跟上档案信息管理的步伐,只是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档案信息,缺乏创新意识。有些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没有高度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的意义所在,他们认为档案信息的管理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对学校的影响不大。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开发了档案管理的软件,但是软件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差。

2.高校教学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还需改善。有些高校的资金有限,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了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用人工进行操作的情况比较多见,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没能运用到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中去,降低了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还有一些高校虽然信息化管理设备齐全,但是信息化的设备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应用到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有些高校的档案管理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化数据库,但是,却是各自为政的局面。

三、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功能和模块。整个教学档案管理系统要以核心功能模块为主,要成立一个数据整合中心,实现对学生教学档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要包含学生详细的个人信息,同时还包括学生的档案和各种有效的资料。

2.要建设学生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教学档案信息不仅仅要呈现在学校网站的主页上,同时,也要在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呈现出来,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并将信息公开化,便于管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统一化管理,将管理的权利交予学院的领导,并将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整合。

3.要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的建设。每一年,当新生报到时,学校都要对宿舍进行整体的安排,运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住宿费的自动化管理,确保学生都办理了校园一卡通。可以将学生办理学生证和注册卡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防止有任何遗漏。对高校的教学档案服务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信息化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下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自行选课,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对教学档案管理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管理的时效性,提高管理效率。高校的学生数量多,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档案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中,采用传统的模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要在辅导员不断地传达和重复的过程中,才能将教学档案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不具有时效性,且效率低。而建立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方法的缺陷,可以将学生的教学档案信息进行自动化管理。在建立高校后期管理信息化平台时,要建立核心功能和模块,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的建设,建设学生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金凤.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

篇4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需求。为此,各高校已经把教学信息化作为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将针对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展开讨论和研究,分析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探讨提高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对策。

一、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教学信息化是指以高校教学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在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广泛运用,促进教学现代化,实现教学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与利用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基础平台网络化、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教学管理科学化,以达到日常教学活动现代化、教学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学系统进行全新分析与整合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化教学。

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同时,教学信息化的真正实施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1)教学基础平台的信息化:主要包括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数字实验室、电子阅览室、教学监控室、学术报告厅等建设内容。若没有高速的校园网络环境、一定数量的教学专用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教学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失去根基。

(2)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学科网站、专业数据库、多媒体课件、教材、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资源链接等)、视频课件、网络课件以及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建设内容。教学资源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石”,而且必须先行。没有规范高质、完备齐全、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3)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指教学信息化得以实施的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员的信息化(教员是教学信息化实施的主体,没有具备较好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员队伍,教学信息化如同机械运转失去了动力)、学员的信息化、教学媒介的信息化(如教学材料、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如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等建设内容。

二、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目前,教学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已成为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教学信息化的成功与否、成效显著与否,既受到教学过程中各方面信息化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受制于教学信息化的整体推进程度,更离不开教育理念的转变,同时又受到全体教员、学员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能力的影响。

(1)高校教员的信息化现状

从表面看,教学信息化带来的首先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化,实际上,深层次的变革则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据了解,大多数教员对教学信息化的理解仍然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PPT课件、使用有关图片和音像资料、与学员进行邮件交流等。教育教学观念还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教学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员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教育技术概论、学习理论、教学基本原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等了解、掌握较少;高校教员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龄的人有一定差异。

(2)高校学员信息化现状

与“教员信息化”相对应,还存在着“学员信息化”问题,它同样也包含着观念和技能两个层面。对学员来说,通过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信息化技能通常能够达到其基本要求。但是,在信息化观念方面,学员同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大多数学员依然习惯于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学员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单调的教学手段意见很多,但当教员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时,积极参与者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②学员的信息化技能虽然较高,但普遍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进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分析其原因,一是功课重,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主动学习;二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三是上机条件差,宿舍拥挤不堪,机房条件有限。

(3)教学资源信息化现状

不管是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各个高校,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都非常的重视,并不断加大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教学资源信息化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学资源质量不高,资源利用率低。许多教学资源库容量表面上很大,但是无法精确定位,教员在教学中利用资源库的次数很少,资源库的利用率很低。②缺乏教学资源管理的概念,仅仅把各类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没有进行很好的分类整理,很难有机地结合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并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之上开发更为智能的应用。

(4)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现状

各个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各个高校都已建成性能较先进、功能较齐全的校园局域网。各个高校的校园网已连接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教员住宅和学员宿舍,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成立了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校园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质量仍有较大差距,如教员和学员宿舍的联网比例、网络传输的速度和质量等存在一些差距;多媒体教室和设备的维护任务也十分繁重。

三、提高教学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对策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加大教员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保障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1)教员信息化的对策

① 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加强对教员的现代教育方法的培训,能够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自主学习式、协同学习式和情境模拟式等教学方法。

②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对教员进行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员的计算机水平和信息技术素质,使广大教员学会使用数字化教学设备、计算机网络等,提高教员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2)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对策

①规范信息化内容。教学资源信息化应重点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三是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其中素材类教学资源和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是基础,是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对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使教学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定位相适应,同时规范其筛选标准;多媒体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内容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②明确信息化标准。主要侧重点在于统一、规范教学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和制作要求、统一、规范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一是从教学资源开发者角度提出一些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二是教学资源使用者角度,为方便使用这些教学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标注属性,其属性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的直接依据;三是从教学资源评审者角度提出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标准,作为使用者筛选资源的直接依据;四是从教学资源管理者角度提出管理这些教学资源的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以及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3)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在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如针对多媒体网络课程,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采取学员自主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另外,要真正实现高校教学过程的信息化,高校在硬件设备条件、管理政策和制度方面必须为教学信息化活动提供支持。当前首要的是要制定鼓励教员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政策,包括教学工作量评价、职称评定等;其次,对教员所开发的教学资源给予经费支持及知识产权保护。

四、结束语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需要各个部门全力配合才能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对当前高校教学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对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