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4: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食品工业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食品工业研究

篇1

基因工程是基于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建立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对于来源不同的基因,基因工程根据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分子及微生物学,按照现代化的方式,实现杂种DNA分子的体外构建,通过活细胞的有效导入,完成生物遗传特性的全新转变,从而达到获得新品种的目的。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中,基因工程是关键组成,食品的包装、保藏等多个环节,都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其中,实现包装材料的改变,达到降低食品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将基因工程应用于食品贮藏中,既是一种贮运方式的创新,也能获得食物贮藏期的有效延长。以延熟番茄为例,该种食物的生产就应用到了转基因技术,以调控乙烯合成途径这一办法来使乙烯的合成得到有效抑制,达到番茄延迟成熟、贮藏期延长的效果。

1.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中涉及多项生物学理论,既包括现代细胞生物学,也包括发育、遗传学,更对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运用。作为一种生物工程技术,细胞工程基于人们的需求,按照预先的设计,实施细胞层次的遗传操作,对细胞内含物进行重组,对细胞结构进行重组,从而实现生物功能以及生物结构的科学转变。通俗来讲,细胞工程主要是完成新物种的快速繁殖,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有效应用了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生物学办法,引入了基因移植技术、核质移植技术等多项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办法,生物工程的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细胞工程的渗入。在食品工业发展中,细胞工程更是得到了广泛的科学利用。

1.3酶工程

在生物技术中,酶工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主要实现的是物质转化。就酶本身而言,是具有一定催化作用的,在生物反应器内,利用酶的这一作用,就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1.4发酵工程

在生物技术组成中,发酵工程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在发酵工程中,借助现代工程技术办法,通过对微生物特定功能的科学利用,实现对某一生产环节的有效控制,或是就此产生一种新的需求物质。

2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2.1肉类食品中的生物技术

在肉类食品生产中,通过生物技术的科学应用,既可以施行对肉类食物资源的有效改造,又能够实现对肉类传统加工工艺的创新,从而使肉制品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加、肉类加工深度得到更大提升,推动肉类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2.2果蔬保鲜中的生物技术

现阶段,在果蔬保鲜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化学杀菌剂以及冷藏的处理方式了,然而,这样做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使用化学杀菌剂,果蔬中的残留会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另一方面,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植物病原菌也会出现抗药性。鉴于此,需要用另一种果蔬保鲜处理方式来取代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学杀菌剂,而且,新的果蔬保鲜处理还最好是对人体健康没有毒害威胁的,同时又具有高效防腐效用的,生物保鲜技术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国内外都加强了对这一保鲜技术的研究。据相关研究显示,茄子保鲜中应用木霉发酵液能达到极好的保鲜效果。实验发现,在20℃至25℃的贮藏温度范围内,茄子果实如果被木霉发酵液处理,可以保鲜贮藏长达20天。

2.3饮品中的生物技术

在饮品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使饮品的风味得到有效改变,也会使饮品品质发生变化,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发挥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饮品产业发展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的。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南瓜汁乳酸发酵饮料生产中,以5%的乳酸菌接种量1:1.75的南瓜浆和水配比,分别向里添加7%以及0.05%的蔗糖、蛋白糖,给以40℃以及8小时的发酵条件,由此得到的饮品,不仅可以保持稳定的外观,还有着酸甜适中的独特口感,深受大众欢迎。

2.4食品添加剂中的生物技术

当前,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生物技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新型生产技术。在各种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如何更好利用生物技术,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在牛奶生产中,尤其是在双乙酸奶味香精生产中,可利用双乙酸乳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向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CuS04,可增加双乙酸活性,而添加一定量的0.1%柠檬酸钠,可抑制双乙酸还原酶。因此,制备的奶味香料,具有双乙酸的纯正奶油香味。

2.5食品包装中的生物技术

现阶段,在食品工业发展中,食品包装也更多的应用到了生物技术。而且,在包装食品毒理检测以及食品的防腐方面,生物技术应用也取得了效果。

2.6食品检测中的生物技术

评价食品品质、开展食品质量监督、实施食品生产监控、加强食品研究等,在食品检验的多个环节,生物技术检测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尤其是在食品卫生检测环节,生物技术的应用为提升食品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对于蔬菜食品,可以通过免疫分析、活体生物分析等生物技术办法来检测药物残留。同时,在药物残留检测环节,利用生物芯片技术也能获得准确的结论。再如,对于食品中是否含有病毒污染的检测,通过核酸聚合酶连锁反应这一生物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DNA和RN断,从而获得需要的检测数量。除此之外,将基因工程应用于食品检测,通过DNA指纹技术,食品原料是否掺假就可以准确的鉴定出来。而且,通过DNA指纹技术,也能判断出牛奶饮品中是否含有微量毒素。

3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前景展望

在高新技术中,生物技术虽然兴起没有多长时间,但却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多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全球性重点关注的问题,如能源问题、污染问题、粮食问题等,都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得到科学的解决。可以说,生物技术出现而带来的种种经济、社会效益是无法预估的。而随着生物技术的继续发展,将其运用于食品工业,也必然会出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篇2

氧气可以引起食物成分中油脂、维生素和色素等氧化,霉菌和好氧菌的增殖以及昆虫的生长。真空包装或氮气包装是有效地排除包装顶隙中氧气的包装方法,但不能完全彻底地除去氧气,仍有少量的氧气(0.1%~2%)残留在包装内。此外,对于储存过程中通过包装薄膜渗透进入的氧气,这类方法无法去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中的氧气,需要使用氧气脱除剂,简称脱氧剂。它是一种能与氧气反应从而去除氧气的化学物质,或是一种能催化某些反应从而去除包装袋中氧气的酶,可以避免氧气引起食物腐败和品质劣变。抗坏血酸、铁粉、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酶等常用作氧气脱除剂[2—3]。含铁的氧气清除剂可以极大地降低包装顶隙中的氧气含量,使氧气质量分数低于0.01%[4]。Berenzon等人[5]研究了脱氧剂对密封包装饼干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氧剂能明显降低乙醇的质量分数,推迟过氧化值的上升时间,明显延迟氧化引起的脂肪酸败时间。

1.2二氧化碳释放/清除型包装

牛奶、禽肉、鲜肉、草莓等新鲜食品需要在高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碳中储藏,因为高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碳可以抑制食物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对保持食品的品质、延长货架期非常重要。Schirmer等人[6]将肉桂醛、乙酸、柠檬酸等和二氧化碳气体联合使用,对大马哈鱼进行保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亚硫酸盐脱氧剂与碳酸氢钠、柠檬酸的混合物或亚硫酸盐脱氧剂与碳酸氢钠、抗坏血酸的混合物,可以制成小袋置于食品包装内,用来产生二氧化碳。水果储存时,高质量分数的CO2会促使水果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不良产物,降低水果品质,同时也会促进厌氧菌的生长繁殖[7]。烤咖啡豆、泡菜等在储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涨袋或裂袋。因此需要使用二氧化碳脱除剂。降低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可以使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试剂,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氧化钙和硅胶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物理吸附的方式,如使用活性炭或沸石等物质。

1.3湿度调节型

饼干等干燥易碎的食品在高湿度条件下会受潮软化,使品质劣变。一些鲜活食品(如果蔬等)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会产生水蒸气冷凝在食品表面,从而滋生大量微生物。干燥剂可以吸收食品包装中的过量水分,维持稳定的相对湿度,保证湿敏食品的品质。常用的干燥剂有硅胶、粘土、保湿盐、丙二醇等[8]。Mahajan等人[9]研制了一种由山梨糖醇、斑脱土和CaCl2组成的干燥剂,三者的质量比为5∶11∶4,这种干燥剂吸湿缓慢,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可用于新鲜果蔬的保藏。

1.4乙烯吸收型

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成熟激素,对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多种生理作用,可以促进呼吸作用,引起水果的成熟、衰老、软化;可以促进叶绿素的降解,从而导致绿色植物组织变黄,以及引起果蔬采后各种异常的生理变化等[10]。乙烯可以被多种物质吸收或吸附,如活性炭、硅胶、硅藻土、铝硅酸盐、分子筛等[11]。许多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已被添加到吸附剂内来脱除吸附的乙烯。乙烯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许多乙烯脱除剂都以高锰酸钾为基础材料,将其吸附到表面积巨大的载体上使用,如盐类、硅胶、活性炭等。

1.5抗菌型

抗菌包装是指能够杀死或者抑制污染食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的包装,通过在包装系统里增加抗菌成分,使其具有抗菌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食品的货架寿命。抗菌剂加入活性包装中的形式有[12]:将具有挥发性的抗菌物质置于小袋中并放入包装内;将抗菌物质直接加入到高分子聚合物中;将抗菌物质涂抹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表面;使抗菌物质通过化学键固定在聚合物表面;使用某些具有抑菌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用在包装材料中的抗菌剂:有机酸(乙酸、丙酸、苯甲酸、山梨酸酯等)、细菌素(乳酸链球菌素、乳酸菌细菌素等)、酶(溶菌酶、葡萄糖氧化酶)、杀真菌剂(苯菌灵、抑霉唑等)、天然抗菌剂(丁香提取物、肉桂醛等)、阴离子等[13]。李侠等人[14]在聚丙烯薄膜中加入酸盐玻璃载银作为抗菌剂,加入抗菌粉体(0.002%)后,抗菌率可以达到99%,而且抗菌活性持久。Gucbilmez等人[15]通过将EDTA和溶菌酶加入玉米蛋白膜中,使其对大肠杆菌具有有效的抗菌活性。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本身具有抗菌活性,壳聚糖涂膜已经在肉类及果蔬的保鲜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6]。

2智能包装

智能包装是指能监测并指示包装内部食品周围环境变化的包装技术[1],它可以提供食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相关质量信息。智能包装根据功能可以分为时间温度指示卡、新鲜度指示卡、泄露指示卡、病原体指示卡、生物传感器等。安装在包装外部的指示卡属于外用指示卡(时间-温度指示卡),安装在包装内部(如放置于包装的顶隙内、贴在瓶盖内)的指示卡属于内用指示卡(泄漏指示卡、新鲜度指示卡、病原体指示卡)。通过智能包装可以获取诸如新鲜度、微生物污染、温度变化、包装完整性等产品信息。

2.1时间温度指示卡

时间温度指示卡可以记录食品在不同温度下所经历时间的长短(温度历史),并通过其颜色变化向消费者传递包装食品的货架期相关信息[17]。时间温度指示卡的原理主要基于酶促反应、扩散、化学反应等,通常以机械变形或颜色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可目测响应。现在商业上应用的主要有VISAB,LifelinesFresh-nessMonitor和3MMonitorMark等3种时间温度指示卡。VITSAB是一种酶型指示卡,其工作原理是底物经过酶促反应导致pH值降低,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LifelinesFreshnessMonitor是建立在聚合反应基础上的指示产品[18]。3MMonitorMark指示卡基于脂质扩散原理。

2.2泄漏指示卡

包装的密封性是保持无菌食品和自发气调包装食品等产品品质的必要条件。泄漏指示卡可以指示包装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完整性。无呼吸作用食品的气调包装特点是较低质量分数的氧气(2%)和高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碳(20%~80%),泄漏会导致氧气质量分数的增加和二氧化碳质量分数的降低,泄漏指示卡通常贴在包装的内侧,可以提供包装内这2种气体的质量分数信息,从而指示包装的完整性。2.2.1氧气指示卡氧气指示卡分为2类:可视化氧气指示卡、不可视氧气指示卡。典型的可视氧指示卡包括一种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染料、一种还原化合物和一种碱性物质。当指示卡上的氧化还原染料被氧化时,可以观察到染料颜色的变化。指示卡上最常用的染料是亚甲基蓝,其还原态呈白色,氧化态呈蓝色。指示卡中还原性化合物的作用是还原染料,使之在包装过程中一直处于还原态;碱性物质的作用是保持pH值大于7,防止染料的氧化速度过快[19]。指示卡可以做成片状,可以作为印刷涂层,也可以轧制成聚合膜。Ahvenainen等人[20—21]将这种指示器用来作为自发气调包装的碎牛排和碎披萨的泄漏指示器。基于酶反应的氧气指示卡也有报道[22—23]。非可视化氧气指示卡含有能发荧光的内置体系,同时通过配置外部设备检测荧光强度来测定包装内的氧气质量分数。与可视化的氧气指示器相比,它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氧气的质量分数。TNO开发了光学氧气传感法,将荧光猝灭在特殊处理的染料上,染料受脉冲激活后,会发出强度跟氧气质量分数成正比的荧光,这种方法对氧气非常敏感,可在不到1s时间内完成测定[24]。2.2.2二氧化碳指示卡在MAP中,高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被广泛应用,在包装后的一定阶段,二氧化碳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是包装泄漏的明显特征。作为漏洞指示卡二氧化碳并不可靠,因为在包装泄漏时微生物的增殖会产生二氧化碳,可能会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降低不显著。由于二氧化碳的聚集可以当做微生物生长的标志,二氧化碳指示卡也可以作为指示食品新鲜度的指示物质。Balderson和Whitwood[25]制作了一个可用在气调包装中的可逆二氧化碳指示器,指示器由5条指示带组成,每个色带都由指示阴离子和亲脂性的有机四元阳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灵敏指示材料组成。当二氧化碳低于某个限度时,指示带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二氧化碳浓度靠一个或多个指示带的颜色变化来指示。Nopwinyuwong[26]用一种基于pH染色原理的二氧化碳指示剂,来实时监控中等湿度下保存的甜点的新鲜度。这个指示器对作为腐败代谢物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有可视的颜色变化,而且二氧化碳的变化与甜点中微生物的生长模式有很好的相关性。Hong等人[27]将基于pH染色原理的二氧化碳指示卡用于指示韩国泡菜后熟的程度。

2.3新鲜度指示卡

泄漏指示卡可以提供包装完整性信息,时间温度指示卡可以提品的时间温度记录,而新鲜度指示卡可以直接提品品质的信息。食品中腐败微生物的代谢会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如有机酸、乙醇、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生物胺、二氧化碳、含硫化合物等。大量不同概念的新鲜度指示卡是基于腐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会引起指示标签变色的原理。2.3.1pH值敏感指示卡这种指示卡大多是基于pH染色液的应用,当遇到腐败过程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时,pH染色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配制pH染色液的试剂有溴百里香酚蓝[28]、溴甲酚紫、溴甲酚绿、甲酚红和茜素[29]等。用来作为pH敏感型指示剂的目标分子,除了二氧化碳外,适用的还有SO2,NH4,挥发性胺和有机酸[29]。2.3.2对挥发性物质或气体敏感的指示卡Miller等人设计了一种指示海产品新鲜度的指示卡,它可以与挥发胺反应同时产生颜色变化。利用硫化氢与血红蛋白反应制作的新鲜度指示卡已经被用于指示MAP包装家禽肉的品质。

2.4病原体指示卡

新鲜度指示卡用来检测腐败微生物导致的食品品质劣变,病原体指示卡用来检测食品中的特定污染物(某些致病菌和毒素)。ToxinAlert公司生产的Tox-inGuard体系就是一种病原体指示卡,它可以通过固定的抗体来检测病原体(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O157和李斯特菌)。另一种应用于商业体系的FoodSentinelSystem同样基于免疫反应,用于检测特定的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书、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反应发生在条形码内,当遇到特定的微生物时条形码就会变得模糊不清[33]。

2.5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微型的分析装置,能够检测、记录、传递特定生物反应的信息[34]。这些装置由生物部分和物理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可与特定分析物反应,物理部分可将生物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物理信号可以用多种方法检测,如安培计、电位计、光学或者测热量的方法。Okuma等人[35]将腐胺氧化酶反应器与氢过氧化物电极电流计组合在一起,测定家禽肉中二元胺的增加量。Frebort等人[36]设计一种基于分光光度法的体系来测定虹鳟鱼中的组胺。

2.6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无线数据通信形式,它由射频识别标签和识别器组成,标签会对从识别器天线发出的信号进行响应,并将它的信息通过无线电波反馈给识别器。标签通常内置芯片,编有特定信息的程序,用来识别和跟踪。它给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提供了很多的益处,这些益处包括可溯性强,便于存货管理,节约劳动力成本,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等[37]。射频识别标签可携带简单的信息,例如用来追溯产品用的识别码,也可以携带复杂的信息,例如温度、相对湿度数据、营养信息、烹饪说明等。当贴有标签的物品经过识别器时,标签上的数据被解码并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射频识别标签与条形码相比,它可以嵌入包装或者容器内部,因此不用担心数据被篡改。射频识别标签提供一种非接触的,在视距之外传输信息的方式,而且传输信号能够穿透包括生物质在内的非金属材料,因为它可以唯一地识别这个物品,增加了这种技术用于召回物品的可能性[38]。RFID标签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由电池供电,有效距离约为50m;另一种由识别器提供能量,有效距离约为5m。一般的RFID标签频率从低频到高频,以及微波频率。低频标签更便宜,耗能更少,能够更好地穿透非金属材料。

篇3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问责机制

1 我国食品工业安全监管的现状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措施,从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到200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地方政府在监管执行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同时也相继出台了各种食品安全监管措施,这些举措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食品安全领域的不法行为,在促进食品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成效显著,但是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很不健全,同时,由于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因素过于繁多和复杂,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依然困难重重。需要进一步完善。

2 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有关监管部门权利界定模糊

根据《食品安全法》 第4条的规定,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制定食品标准、处理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等;农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部门等分别负责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这种监管模式存在很多的缺陷:首先,缺乏有力的协调机构,国务院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统一管理,设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但其仅限于协调的软性机构,不具备垂直管理的职能,是否能够真正对其他监管部门起到组织、惩治、监督的作用尚待验证。其次,部门监管重叠,相互之间又缺乏有力的互动协调机制,很容易造成有限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再次,食品安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变的复杂,同时很难对各部门的职权加以详细界定,由于部门之间的职权界限模糊,往往会出现监管的空白地带,使得不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有利可图。

2.2 问责机制缺失,导致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

所谓寻租,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有的企业通过贿赂官员为本企业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是一些即得利益者对即得利益的维护和对即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做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以及社会动乱之源。

地方政府是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它是整个监管过程的关键。这就极易导致地方政府的腐败寻租行为,一些企业疲于应对各个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检查,宁愿出钱换取一张相关机构的免检证书。而相关部门在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又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益。

2.3 食品企业集中度不高,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西部地区的食品加工企业大多数为小规模经营,产业集中度不高,分散的经营者数量多、水平低 、流动性大、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小摊贩和地下加工厂,他们没有对食品原料进行检验的能力,食品添加剂滥用情况严重,很多食品进货来源不明。而监管部门又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这就导致食品安全质量无法保证。

3 对策与建议

3.1完善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各方责任

要根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就要改变多部门分段监管的现状,设立一个独立的单一的的监管部门。首先,不仅要提高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地位,还要保持其独立性和中立性,不受单个部门利益的控制,能够公平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加强其权威性,带动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提高监管效能,减少监管空白和盲区。

其次,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协调机构,在整体上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对一旦发生的部门间冲突或出现监管摩擦或区域间出现监管矛盾时给予协调,对于监管部门没有履行的监管职能,食品安全委员会可以直接下达行政命令要求予以履行,彻底改变目前各地食品安全委员会无具体实权的局面。

3.2 完善问责机制,促进规范执法

建立检察机关与政府检察机关、纪检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司法监督权独立,保障新闻自由和媒体知情权,构建公民参与监督问责的制度平台,为防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不严,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应当定期向辖区居民公布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状况,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向消费者公开相关信息,并将该部门具体责任人的基本信息公开,便于群众及时向其反映所在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起到更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 并且通过用利益驱动机制来引导消费者的行为,提高消费者监管的动力,积极推进公民问责的法制化进程。

总之,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进一步统一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权责明确化,加大监管机关自身的检查监察力度。

3.3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加强群众监督功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也很容易造成政府的寻租行为,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管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全民参与,全社会监督 争取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监督,并建立激励制度,鼓励人民群众举报违法违规生产和销售食品的行为。

同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向消费者公开食品采购、生产制作和销售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让公众监督渗透到食品安全风险预防阶段。加强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界和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对恶意造假坑害百姓的不法企业和个人,要坚决予以曝光,并进行惩罚和整顿。

享受安全的食品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应高度重视,并且要相继出台切实可行的监管政策,不断加大力度,完善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导地位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大社会监管力度和执行的透明度,推动食品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和改进,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刘 杨,王甜甜,陆云生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探究 [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7 P194-196

[2]李洁丽 车素芳 刘海燕.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11 期 P34-36

[3]郑小霞.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 法制与经济2010.4 P78-80

篇4

生物技术又可称之为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系统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并和计算机、化学等学科内容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比较综合的学科,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是其主要的核心技术,该种技术主要应用在农业、植物、医学、食品、动物等领域。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创造出人们想要的物种,或者是具有全新的功能,或者是改造原有的功能使其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生物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产量更高,并有一定的抵御虫害的作物品种,获得营养价值更高的作物品种,此外,还可以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对植物进行无性繁殖,从而获得高产量的作物,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制造出无毒生物农药从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生物技术培育出的作物主要有三代,第一代是通过培育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农作物抗虫害的能力,目前种植面积比较多的是抗除草剂的农作物。第二代是通过转基因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为主要特征。第三代是通过转基因作物提高食品的免疫功能,即可以利用转基因的作物来生产一些具有新功能的食品以及药物。

二、生物技术在粮油加工中的应用

我国的粮油加工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而在食品的精深加工方面比较落后,资源的深层次利用率比较低,而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将产品原料加工成产品并实现产业化,通过对农产品的二次开发以此形成新的产品。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快速的提高粮油加工的能力并提升水平,使我国的粮油加工生产能力能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三、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已经渗透到了食品加工的各个方面,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效的改良发酵工业中的微生物菌种,对食品加工原料进行改造,提高氨基酸在食品加工中的含量,此外,利用基因工程还可以改进其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利用蛋白质工程可以创造出人类需求的不同功能的蛋白质新产品,可以更改酶的特性。在食品工程中酶技术的应用比较成熟,在粮油食品加工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酶制剂的应用,主要有酿造酶、蛋白酶、果品酶等。这些酶主要应用在果蔬加工,乳制品加工等方面。

四、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主要是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任何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都会经历自然选择或者是人工选择,他们能够幸存的物种都是这两种选择的结果,不过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其实质都是遗传变异选择,在物种进化中遗传是基础,变异一定会存在。任何物种都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进化发展而来的,对遗传变异进行人工选择就是常规育种,而转基因育种在本质上和常规育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转基因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其它新出现的技术一样,只是在人类科学进步进程中新出现的科学问题而已,应该对以抱有正确的态度,深入的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转基因技术作为发展最快的新技术,正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日常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为了让人们吃到更为安全的食品,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已经提上日程,而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当前的食品安全检测中比较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有生物芯片、免疫技术等生物技术,通过这些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安全的检测更加方便快捷而且灵敏度也比较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也更加放心。

六、粮油深加工生物技术的进展

在粮油深加工方面,美国主要利用酶以及发酵工程来进行粮油资源的开发,同时还利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来改良农作物的性能,改善农作物所含的营养价值。生物技术在粮油加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利用生物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为农作物的生产寻找更好地的农业技术。通过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改良农作物的品种,另外,还有利用农作物、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生产工业制品,包括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

七、结语

生物技术在食品粮油领域,在食品生产、粮油食品加工以及副产品利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随着基因组技术在农作物的成功实施以及深入开展,新一轮的农业技术革命将会展开。为此,要认识在粮油食品安全领域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并不断在粮油食品加工中引入生物技术,以更好的促进粮油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

篇5

1.2微生物产GOD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筛选得到高产GOD的天然菌株或者通过诱变育种获得高产的突变菌株,同时适宜菌株生长的培养条件及合适的培养基组成也是高效生产微生物GOD的关键因素。发酵条件的优化能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酶活力。文献中适宜微生物产GOD的条件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菌种对碳源有显著的选择性。一般生产中选择葡萄糖作为产GOD菌株的碳源,Hatziuikolaou等报道,葡萄糖是GOD最主要的诱导物,另有一些霉菌在以蔗糖、糖浆、甘露糖、果糖等作为碳源时也能产生GOD。研究表明,初始碳源浓度为8%左右时适宜GOD的合成。浓度降低,菌体生长缓慢,使产酶下降;而浓度继续增大,由于其分解代谢物大量生成形成阻遏作用,产酶水平也会降低。而在氮源的选择上,有研究表明,硝酸盐比蛋白胨等有机氮源对产酶的促进效果更好。郭晓贤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将硝酸盐和蛋白胨复配作为复合氮源相比于单一氮源更有利于GOD的生成。

培养基初始pH对酶活力有很大的影响,pH值的选择在GOD的生产中是一个关键的因素。GOD在pH56之间活力较高,在接近5.5时酶活力最高;pH值低于4.5,或超过6.5时酶活均有显著下降趋势。GOD在强酸强碱环境中活力容易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酶蛋白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使得酶蛋白结构发生变化而丧失活性。在现实环境下,最适pH值不一定是一个固定值,随着底物、缓冲液的不同而相应地发生变化。一般来说葡萄糖氧化酶在pH56时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微生物的生长和GOD的合成过程中,温度影响很大,一般认为30℃31℃为黑曲霉的最适发酵温度。在发酵培养前期将温度控制在略高于30℃,使菌丝体生长旺盛,之后温度降至30℃31℃培养,产酶量将有很大程度的增长,因为产酶需要相对较低的温度。青霉菌生产GOD的适宜温度比黑曲霉略低,一般在26℃29℃。

产酶活性最初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因为初始阶段微生物生长迅速,处于对数生长期,产酶逐渐增加。随着微生物继续生长繁殖,代谢产物逐渐增多,尤其是酸的大量生成使pH值迅速下降,不利于产酶。不同菌种生长周期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合适的发酵时间有利于GOD的生产。在菌株培养产酶的过程中,只有当溶氧满足菌体的需求时,菌体才能正常的生长及产酶。当达到一定转速,溶氧量已经可满足菌体生长和产酶的需求时,酶活不会出现明显增加的现象。在实验室发酵试验中,搅拌转速一般选择在200r/min左右。在GOD的合成过程中,低浓度的钙离子对GOD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当超过一定浓度之后反而抑制产酶。经试验发现,以35g/L的浓度添加CaCO3对产酶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Mg2+、Fe2+在GOD的合成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

2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GOD

篇6

高科技传热元件采用的是一种最新的高效无机热管,它与一般热管在传热原理与效果上均不相同,可在极短时间内达到蒸发温度并保持等温传热。采用高效无机热管组成能量回收装置,是实现能量高回收率与高产水率的有效途径。经过沉淀、过滤后的食品废水利用太阳能加热管组串连加热法进行加热,使废水温度相对稳定,以提高产水率。太阳能加热管组结构示意见图1。经过沉淀、过滤的食品废水(5~30℃)一段加热(40℃)二段加热(60℃)三段加热(70℃)四段加热(75~85℃)。经过4段梯度加热可以提高加热效率,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热源,提供更多热水。

降膜多效蒸发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带有除沫装置的蒸发分离室,由多根竖管组成的降膜部分,由多根竖管、管壳组成的冷凝器,循环水泵,真空系统等。一般选用316L或3041Cr18Ni19Ti等不锈钢材质的二效、三效、四效蒸发器居多,进行连续化生产。

蒸发分离室是该装置最主要的部分,它是一个圆形的箱体(=750mm,h=1800mm),由4mm厚的SUS304不锈钢板构成。蒸发室底部带有捕沫装置,蒸发分离室上部带有真空表、温度表、传感器及放真空阀等部件。装置最外层用50mm厚的聚氨泡沫隔热。降膜室由3.5mm厚的SUS304不锈钢板构成(h=8000mm,=800mm),内部包含=45mm的竖管55根。降膜列管分布如图3所示。两相邻孔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孔心距,孔心距越小,则集热面上的小孔就越多,有效集热面就减少,影响传热效率,本文的孔心距为58mm。小孔的排列方式有正三角形排列和同心圆排列,对非均匀开孔采用同心圆排列比较方便,对均匀开孔采用三角形排列。本文中小孔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冷凝器由外径650mm、厚3mm的SUS304不锈钢板构成,为了减少气流的阻力,采用风冷与水冷相结合的方式,用于冷却进入冷凝器的蒸汽,产生冷凝淡水。本设计采用列管形式冷凝管,冷凝器结构见图4。冷却水使用预处理过的食品废水,蒸汽走管外,食品废水走管内。由于二次蒸汽的温度很高,而食品废水的温度一般在10~25℃左右,因此,先将食品废水与二次蒸汽通过冷凝管换热,使蒸汽凝结为淡水,再将预热过、预处理过的食品废水引入到太阳能加热器加热蒸发,此过程回收了蒸汽凝结时放出的大量热量。循环泵额定功率为2.2kW,扬程30m。真空泵采用2BV5121型,额定功率7.5kW,最大气量280m3/h。降膜蒸发是由较低的驱动温度或热流量引起的表面蒸发过程。在降膜蒸发的过程中,由于液体在加热表面分布成膜状形式,所以没有液体静压和过热区的影响,这可降低引起蒸发的温度。

由太阳能集热器加热的热水由多效降膜系统进口进入装置,由降膜部分进入分离蒸发室,由分离蒸发室分离出的蒸汽经冷凝器冷凝,产生淡水。启动真空泵,当真空度达到要求,稳定在0.09MPa时,开始进料。废水进料温度80℃左右。

该装置性能比较稳定,价格低,安装方便,产水效率高。由于采用了激淋式竖管降膜蒸发、多效闪蒸与多效余热回收、强化冷凝、强制对流等传热传质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装置中食品工业废水的热容量,使装置升温迅速,有利于强化前面各级蒸发器的蒸发与冷凝过程,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热质传递效率。(本文作者:付荣霞、杨树成、樊秀花 单位: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篇7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就开始实行了“限塑令”,要求在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自此我国开启了低碳环保的新篇章,为食品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一、低碳绿色环保的食品工业有利于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高能效、低排放为基础的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产业制高点。

食品人们赖以自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只有安全的食品才能促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为了谋取利益忘记了初衷,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生产加工过程中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具大的危害。食品加工企业在保正食品质量的同时,也要时刻谨记低碳环保的理念。

从消费者的角度评估,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支持产品的可持续性,调查显示,80%的消费者认为,至少购买过一种可持续产品;集中在健康及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上的购买力正在上升,并已突破3000亿美元。来自60个国家的消费者中,55%的人表明,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来购买致力于良好的社会与环境影响的公司所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在电子类产品消费领域,75%的消费者致力寻找更绿色环保的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在汽车行业,28%的消费者致力寻找混合动力的、电动的、或者其他种类的环保汽车。在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消费规模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倍,从2013年的1160亿美元增至2540亿美元。在食品工业领域,绝大多数企业希望食品机械在食品加工工程中能做到更环保。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食品工业发展较快。但全国食品工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一些小作坊生产设备较落后,产能低,污染大。今后,有关部门仍需加强食品产业结构亟需优化,推动食品工业走高科技、少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食品机械企业也需紧跟时展步伐,顺应发展潮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走节能、环保、高效之路,帮助食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低碳餐饮,勤俭节约――以荆门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为例

低碳餐饮是指运用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理念,坚持低碳管理,倡导低碳消费,以维持生态的平衡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的绿色食物和饮料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因此低碳餐饮不仅仅要求食物本身的天然与营养,还要求食物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的低碳环保。荆门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向社会倡议,养成科学饮食习惯,推动使用营养标签;倡导“均衡饮食、重质适量、剩菜打包、减少垃圾”的消费观念,引导顾客理性消费,减少浪费,并希望消费者和商家共同努力,做到低碳餐饮和勤俭节约。

荆门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曾名为“市烹饪协会”等)于1984年12月底成立。《荆门烹协三十年》用50万字及大量图片,记录了荆门餐饮行业逐步走向规范,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不断向省内外展示荆门餐饮特色的过程。协会成立期间,还发出了《餐饮业食品安全诚信倡议》《早点经营价格自律倡议》《坚决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的倡议》《“低碳餐饮”的倡议》等,引导市民合理消费。

三、促进低碳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严格以HACCP体系作为生产加工标准

HACCP是一种控制仪器安全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将食品生产加工后产生的危害扼杀在摇篮里。严格按照进行监管加工。(1)食品生产危害分析;(2)确定食品生产关键点;(3)建立各环节关键控制点;(4)建立可持行的验证程序(如图);(5)建立相应的记录系统。

2.健全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完善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政府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扶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检测机构,加强其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测能力。推广应用速测技术,建立政府技术监督、企业自行检测、社会检测机构补充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统筹监测工作,统一制订抽验计划,统筹协调食品安全机构检测工作,建立检测信息的互通互认机制,共享监测信息。

3.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评价中心,承担食品污染物监测、重点品种评价,风险评估等工作任务。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及时研判食品工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并提出干预措施。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的评价标准,及时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开展风险分析,为政府决策、媒体的报道以及尽快平息事件提供科学的数据;为法律法规规范等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广泛搜集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致病菌污染的数据资料及其他地区的危险性评估资料,建立预测预警模型,有效地减少或预防食品工业发展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总结

低碳经济在世界各地扩大发展并逐步推广低碳生活,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尤其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食品行业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中国特色经济必须针对低碳食品工业系统,实现创新促进“美丽中国”的发展愿景的达成,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深刻的选择,是成为“中国梦”的一个新的起点。

工业企业是中国主体的碳排放,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的国家,促进低碳经济必须依靠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转变。食品工业作为世界第一大支柱产业,在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民,国内的低碳生产转型的压力和未来国际碳标签体系要求,如何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广泛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已成为食品工业实现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目标。可见,我国食品行业的进行低碳转型,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进一步研究低碳生产转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企业供应链。

参考文献:

[1]王晓莉,吴林海.中国食品工业“三废”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性研究:基于1996~2008年间考察[J].食品工业科技,2012(01).

[2]吴林海,赵丹,王晓莉,徐立青.企业碳标签食品生产的决策行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06).

[3]吴林海,徐玲玲,王晓莉.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额外价格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基于Logistic、Interval Censored的回归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04).

篇8

一、研究目标及意义

对于定价的研究,国内外的各个行业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但只可以参考借鉴,不可以复制照搬。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需要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结合实际的内部外部环境灵活运用,得出冷冻食品行业的定价估值区间及经验。

二、估值定价原则

用估值模型对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预估,并认为股票的市场价格应是围绕着其内在价值进行上下浮动。而企业通常有两个价值,一个是立即解散的价值,一个是持续经营的价值,即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会维持商业活动,在相关经济期内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价值。本文所提及的价值就是持续经营价值。

三、冷冻食品加工行业分析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档次更加丰富,每年增速较高。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人均食品购买能力及支出逐年提高,中国食品的需求量实现了快速增长。

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制造业是为食品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以及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攀升。而且,出生率的下降,也使得我国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刘易斯拐点”的来临,预示着食品加工领域向半自动化、自动化生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未来工业生产都将是高度自动化甚至是智能化的生产模式。

1.市场概况

国内对高档牛肉需求日趋增长,目前主要依赖日、美非正常入关解决。但日、美等地高档牛肉难以正关进入中国,在法律惩罚的高压下,日、美走私牛肉已经无法重回鼎盛。当日、美走私牛肉退出中国市场以后,将留下100多亿美元的市场空白。

从上图可看到,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了食物供应的增长,已经显著跟上了西方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的供应。对肉类的增长呈现出了持续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有大型生产设备的企业。近年来,中国肉类产品的价格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除了通货膨胀的原因,也由于国民生活素质逐步提高,牛肉、羊肉等产品增加了对猪肉的替代性,人们饮食习惯开始改变等造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的逐渐提高,牛羊肉需求快速增长,据了解,中国牛羊肉产业还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大而不强,资源分散,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近两年,中国牛羊肉消费市场每年缺口约为200万吨。

中国是牛羊肉生产大国,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牛肉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局部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牛羊肉消费量大幅提升,在肉类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牛羊肉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另一方面,中国牛羊肉产业还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大而不强,资源分散,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走私进口牛羊肉泛滥,市场秩序不规范等现实问题。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牛羊肉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关键在于依靠肉牛业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肉牛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肉牛产业化的发展,全面提升肉牛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估值

1.贴现现金流法

视股票的内在价值为预期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作为估值定价的基础。通过与其未来通过目标上市公司而能获取的收益或回报,产生未来现金流,以及综合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进行折现。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则需把现金流看作随机变量,对预期的现金流折现,并以一定折现率进行折算,而获得各预期现金流的现值之而得出上市公司的的价值。贴现现金流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V0-资产在现时的内在价值,即通过折现后的对企业价值的估值。

CFt-在t时点的预期现金流,即预测的企业未来现金流。

r-折现率或要求回报率,本文中,r通过计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获得。

(1)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根据股东权益、负债各自占总资本的比率,再分别乘以各自对应的资本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WACC=(wd)[kd(1-t)]+wpskps+wceks

其中:

w为每项资本所占总资本的比率,wce为普通股所占的比率,wd为债务资本所占的比率,通常用市场价值来计算此资本比率。而资本结构的选择一般选择价值计量的目标的资本结构[根据可比公司杠杆比率数据,该值(D/A)为:6.22%]。

t为企业适用的税率。

kd债务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在财务报表上表现为付息债务,主要包括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借款需要区分长期和短期,约定的利息支出就是借款的资本成本;而债券的资本成本是它的到期收益率。

ks股权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就是进行权益筹资的成本,可以通过CAPM模型求出作为计算的要求回报率。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r=RFR+(Rmkt-RFR)

Rmkt-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RFR-无风险收益率,

-证券的Beta系数,即一种证券或一个投资组合相对总体市场的波动性的指标,(Rmkt-RFR)为股票市场溢价。对于拟上市IPO的公司而言,当求的时候,可参考同行业类似企业的平均beta值,进行去杠杆,得到可比公司的无杠杆beta值:

假设可比公司等于拟估值公司的无杠杆beta值,再利用该无杠杆beta值乘以拟上市公司对应的杠杆,得出拟上市公司的预测:

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之后,即可对不同时期的预期现金流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到0时刻的资产价值。

*根据彭博数据来源,通过对冷冻行业的几间代表企业的beta值进行去杠杆,可得冷冻生产企业的平均无杠杆0.81,市场风险溢价为:10.41%

(3)折现的现金流

一般来说,预测的未来现金流包括股利、或企业自由现金流(FCFF)、股权自由现金流(FCFE):

①股利折现模型,是由持股期内的现金分红和持有末期卖出的预期价格构成的现金流量总和。企业的股利政策是选择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剩余股利政策、固定增长股利政策还是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直接影响权益价值。股利政策的不同衍生出的股息贴现模型可以分为: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Gordon增长模型、二阶段股利增长模型、三阶段股利增长模型和多元增长模型等形式。

②企业自由现金流,即企业经营获得的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的现金流,是企业维持经营所必须的现金流,即债权人和股东在不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害的前提下可以支取的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从概念上讲,股权的价值等于预期未来自由现金流的现值减去未偿债务的市场价值。折现时使用的折现率反映了与现金流相关的风险水平。其中:企业自由现金流=扣除调整税后的净经营利润(NOPLAT)+折旧及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长期经营性负债的增加-长期经营性资产的增加

若假定公司自由现金流终值采用Gordon永续增长模型,此时:

③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可以最大化的能自由分配给股权资本提供者的现金流量总和。

其中,股权自由现金流FCFE=净利润+折旧-运营资本增加额-固定资本投资-债务本金偿还额+新发行债务=运营现金流-固定资本投资+净借贷

r为股权资本成本,一般由CAPM模型求得。

2.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即利用公司的价值或者公司价格乘数,与公司在同行业同质的公司、行业标杆企业、或行业一篮子公司的市场价值和价格进行比较,以获得估值基础,通过对可比较公司的首次发行定价和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表现,根据发行公司自有的特质进行调整,从而估算出上市公司的股价,从而达到对公司进行估值定价的目的。

乘数一般包括:

(1)市盈率

市盈率是最为常用的价格乘数,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市盈率在所有应用于市场估值的价格乘数中位列第一。通常会以公司的实际或预期收益乘以基准乘数估计股票的价值。根据市盈率指标进行估值时,首先应计算出发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同行业的同质企业或者一篮子同质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情况,发行人的经营情况,发行人自身的企业发展特点以及成长性等拟定估计的市盈率,最后按以下公司计算出股票定价:股票价格=每股收益*发行市盈率。

*根据彭博数据来源统计可得,该冷冻食品加工行业代表企业的平均预测P/E值为:2016年:16.6x,2017年:14.4x。

(2)EV/EBITDA,MVIC/EBITDA

EV/EBITDA是最常用的企业价值乘数,企业价值乘数的优点是对财务杠杆影响不敏感。EBITDA是债务和股权的现金流,企业价值是企业总价值(包括债务、普通股股权和优先股股权的市场价值)减去现金和短期投资的价值,因此这是对企业整体而非普通股的估值指标,但可以用可比企业的价值乘数进行比较从而推到普通股估值。即使当每股收益为负,市盈率无法用于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价值乘数进行比较。该乘数适用于资本密集型企业。估值过程一般是先确认一组上市公司,算出可比公司相关的价格乘数,对乘数进行调整,使横竖反映目标公司相对于上市公司的相对风险和增长前景。

企业价值=企业普通股市场价值+优先股市场价值+债务的市场价值-现金和短期投资

其中,债务的市场价值数据一般比较难得到,因而若无法获取其市场价值,则可用其账面价值代替。

*根据彭博数据来源统计可得,该冷冻食品加工行业代表企业的平均预测EV/EBITDA值为:2016年:10.1x,2017年:11.0x。

五、总结

本文以冷冻食品加工行业作为案例,使用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冷冻食品制造行业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评测;并运用估值定价的理论,阐述了对该行业企业进行估值的一般方法,并通过可比企业的数据参照,联合可比公司进行相对估值法的估值,为冷冻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的估值提供了可取的方法及截至目前可采纳的行业数据,更便于投资者进行估值。

价值评估不但是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的工具,而是以此提供一条发现价值驱动因素的轴线,并从而探索公司的价值管理。

参考文献:

[1]杰拉尔德E.平托(作者);刘醒云(译者).股权资产估值(原书第2版)(CFA协会投资系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1日.

篇9

中图分类号:TS2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82-01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食品加工技术高级应用型人才,核心是加强实践教学,按新的教学模式及标准组织和评价实践教学。

1 实践教学在食品加工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食品加工业通常是指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食品加工业通常包括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等,包括的门类非常广泛,对人才的需求量大。随着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从事食品加工的生产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掌握相应的现代食品加工、贮运、管理、营销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对以为食品行业培养一线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食品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在高职食品加工专业人培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可以说,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食品加工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

2 分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分类实践教学,是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以及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将实践教学合理分类,因地置宜,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实践教学大致有三种分类方法。

2.1 根据实践课程内容分类,将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训、综合性实训

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理论课程中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验证,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认知与理解的实验课程。验证性实验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主。操作性实训,是指通过反复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和技巧的课程。操作性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综合性实训课程,是指通过综合性的实训环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技巧的课程,主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这种分类方法明显带有学科性质的痕迹,与高职教育的职业大环境融入度不够。

2.2 将实践分为硬实践和软实践

硬实践指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的训练与提升的实践教学活动。软实践指理论知识运用、心智技能形成及实践经验积累等实践教学活动。相对硬实践而言,软实践更侧重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侧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可见,这种分类方式对实践教学功能的理解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技能训练层面,逐渐走向综合职业能力。显然,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内涵理解偏重于硬实践,考核方式也多以硬实践为主。硬实践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而软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工作和就业岗位上不断的强化和提高,才能日臻成熟。

2.3 将实践教学按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展开

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这种分类方法从教学环节上来说呈递进关系:技能训练内容由易到难、时间由短到长、实践技能由单一到综合,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也是由点到面。有些研究者认为,这种分类实践教学法缺乏多视角考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容易将实践教学停留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但从教学环节上来说有它的合理性,与教学管理和企业的生产实际相适应,具有较大的灵活度,较其他的分类方法来说,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适合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的国情和职业教育现状,能更好的发挥高职教育为行业培养人才中的核心作用。

3 分类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模式,对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无论是何种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大致有如下特点:

(1)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2)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强调实践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态度的培养,经验的积累。(3)注重实践教学的服务,将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按企业或职业要求来考核评价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及实践教学效果的高低与否。(4)以资格证书制度推动职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以学生最终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率来评价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结合食品加工专业的教学特点,整合多种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建立有效、可行的食品加工专业分类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实施分类化实践考核模式,是保障食品加工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2006(11):20.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17-03

国际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徒型(以科学研究为主)、专业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协作型(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和教学型(以授课为重点),这些模式共生互补,各自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目前,我国硕士层次的培养类型主要有两种,即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过程和标准比较完善,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为一体,主要采用学徒型或专业型的培养模式;专业型硕士是面向职业教育的一种研究生培养类型,以实用性为特点,主要采用专业型或协作型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导向性更加明确,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内涵不同,是以一定职业为教育背景的学位类型,旨在为特定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与复合型专门人才,其实质是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化职业教育。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二十年来发展迅速,培养单位辐射全国,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经验积累不足,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为我国的硕士教育以学术型为主,对专业型研究生定位不准确,实践中很多培养单位对这两类硕士在培养模式上没有实质性差别,漠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滞后于实践的现象明显。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所用的教材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够紧密,教材明显滞后于实践,实践应用价值较为有限,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是国家学位办根据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现状设立的一项专业学位,主要是为食品及相关行业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近十年来,中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经济中颇具竞争实力和发展优势的重要产业,连续13年位居制造业之首。在此情况下,食品工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撑。调查显示我国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偏小,硕士及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比例低,特别是在中小型的食品加工企业[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增设,为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给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更加专业和适用的人才,本论文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规律对于这一部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探讨并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了初步研究。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参与食品企业研发和实际生产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并使之成为复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将来增强所在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有一只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加强高校自身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应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有所不同,应用型研究生的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更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这一点正是长期在高校里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所缺乏的。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和培养要求,管理研究生的相关部门应该建议学生选择具备上述能力的指导教师。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创新与技术升级改造,这样所指导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所需要的科研活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渠道不断加强在校教师的实践培训,特别是进入生产一线进行科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校企共享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双导师制的建设,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的相关工作职责及认定标准的规范性文件。第一,导师为学校批准的具备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第二,导师可以是来自于食品企业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学校应该制订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的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习、科研和论文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另外,专业学位的培养院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将“双导师制”实至名归,而不是流于形式[3]。

二、课题的选择与课程体系建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以特定的食品加工企业所需的人才为背景,进行课题的选择并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的选择和课程内容设置是课程体系的主要内涵,课题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1.合理的课题选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两年,由于学制较短,所以指导教师或指导团队应该进行协商和讨论,根据自身科研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优先为学生选择课题,并根据课题所涉及的领域为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背景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应该以实用性为主,立足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人才,不一定具有很深的学术价值,但应该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企业的生产实践具有意义即可。为了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也为了把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毕业要求。

2.构建合理的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让学生拿到专业硕士的学位,其所修学分基本与学术型硕士相同,在两年的培养中,基本有一年的时间在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剩下一年时间进行资料的查阅、课题的实施与论文的撰写,笔者认为这样的培养机制具有相当大的弊端。关于与课题选取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结合学分制的实施,由指导教师、研究生、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组成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这类学生的培养,应该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除十分必要的课程以外,消除必选课、限选课和选修课之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面要宽,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是带着课题和任务来学习的。这就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在职业背景和课题实施中的需要。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专业硕士的特点,不过份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基础课要强调宽广性和综合性,专业课要强调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了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可以增加选修课的量,开列多种菜单,以套餐的形式供学生选择。要在科学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安排好他们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既要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的最新知识,又要进一步训练他们作为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应设置若干门反映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知识讲座或前沿性课程,还要有一些相关领域的课程,以体现宽广性的原则。在正确、理性认识专业学位教育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集中精力加快专业学位优秀教材和案例的编写工作,使得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避免出现学生所学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离的尴尬现象[4]。

三、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应用学科之一,应该更加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和强化学校和企业教学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其为将来开展课题的必然要求,可以让这类研究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上届的研究生实施课题,从中得到锻炼。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导师的研究领域及服务企业的类型,建议在校外导师的辅导下,根据校外导师提出的任务,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将来要实施的课题,直接进入企业,至少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一个月到两个月,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工作,在此过程中增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锻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个环节的锻炼,不仅提高了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生产实践的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锻炼研究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平台,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从中得到全方位的科研锻炼,提高研究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强调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要应用于实际的科研和生产工作。所以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学校和学院可以选择一些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具有较高科研实力及创新能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开展合作,依托企业委托项目、企业创新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究,研究生可以得到直接的锻炼机会,并且跟个人的岗位密切相关,提高了其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这些企业有意愿、有兴趣,也有资源和队伍来共同培养研究生,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与大型食品企业单位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各自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提高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成果转化;革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加速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学科档次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5]。

四、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由初期的规模发展转向了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处理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1.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证措施与制度。制定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保证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基础。制定出一系列规范专业硕士培养的内部文件,使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在教学、管理、学习过程中都有章可循。在上述制度建立的同时,积极探讨授予学位的硬杠要求。例如,有的高等院校需要研究生在国内核心期刊或普通期刊上发表已经见刊的学术论文,还有的高等院校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帮助下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笔者认为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学位授予要求。例如,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如何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达到上述指标,是否可以组织专家、学校或学院的教授委员会对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核,按照一定标准替代相应的硬杠要求,并授予学位。

2.强化过程管理。参照全日制研究生教学监督机制,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控制制度。我校专业硕士的基础课程教学由学校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安排,专业课程由学院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定期派专家组前往培养点听课,进行课程教学检查。认真做好论文选题及开题工作,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初始和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切实做好论文中期考核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应组织相应的中期检查,以导师为主要驱动者,以督促为目的,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进度、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论文下一步的计划等进行及时总结,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只有中期考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论文工作。严格把关论文送审和答辩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是确保论文质量的把关环节,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规范合理的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合理地确定抽查对象,实行严格的“双盲”送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严格审查答辩委员会的资质,建立回避制度,对校内专家按照答辩人与导师不见面的原则,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组进行答辩,校外专家应当是相近领域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要求不是答辩人的兼职导师;完善答辩程序,首先由答辩人陈述学科基本知识,然后进行正常的论文答辩;规范答辩方式,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求用多媒体方式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专家的提问现场回答;答辩后,专家进行匿名投票,形成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当场宣布[3,5]。

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要从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而轻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思想。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正发生着变化,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处于同一层次,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指的就是专业学位教育;我们要理性认识到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职业细分、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顺应我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使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突出其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是其持续、有效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晶晶.浅谈打造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5):242.

[2]周鹏,陈卫,江波,陈洁,陈坚.中国食品科技的发展状况[J].中国食品学报,2009,(9):1-6.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36-01

由于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都开始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视频共成长的问题,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得以解决,诸如食品科学信息的收集、分析、查询、检索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将信息化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来,以培养出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

一、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食品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科学和食品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掌握食品工程中经常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有效提升视频人才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再加上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课程中需要大量增加新的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的负担也因此加重,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压力。信息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协调这一矛盾,通过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相互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改善教学结构。因此,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为了更好地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在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应用信息化教学。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常规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中的常规应用主要指的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多媒体不仅能为学生呈现出文字、图画,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能降所学内容以视频、声音等方式呈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加深了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教师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DV、手机等工具进行视频的录制,然后经过软件处理在课堂上得以呈现,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学。

2、网络精品课程

网络精品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分享性。由于自主课堂的开放性,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自由交流,并共享优质的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提升的教学的效率,拓宽了教学的形式。

3、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智能模拟,学生可以借助人机对话的发昂视,主动地进行学习、复习、测试等,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状况。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的使用,还能降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作情境进行模拟,从而对实践环节教育资源缺乏经费不足的情况进行缓解。例如在进行“啤酒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参数”知识点进行教学时,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三、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应用对策

1、与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相结合

由于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涉及到很多实践内容的学习,而教学的设备、资源有限,往往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来。对于工艺流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或是录像来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学习涉及到很多环节和知识点,学生对于该专业难免丧失兴趣。但是兴趣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对该专业保持兴趣,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手段,能够将丰富、新鲜、有趣的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使用视频、声音等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3、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

许多中职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不够透彻。许多老师将信息化应用于课堂上,只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而课件内容的选择和材料的制作,都是从网上直接找来的,没有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这样的课件进行教学,很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了使用多媒体课件之外,许多教师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教师应当合理选择、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并将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优化教学方案。而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会对这一过程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提升教学资源建设水平

教学资源是课堂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就能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首先,教学资源建设应当结合学生的特征,通过对该阶段学生心理、思维等多个方面的分析,结合专业知识,确定教学资源。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应当简单易懂,让学生不会因听不懂课而讨厌上课。同时还可以将心理学的内容应用于教学资源建设中,关注学生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心理,从而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目前,信息化教学如一股春风,迅速席卷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中,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也成为相关从业者研究的重点问题。而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缺少学习的动力等问题也却是阻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学校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同样需要信息化教学来弥补。只有将信息化教学与本专业的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对信息化家书的掌握、提升教学资源水平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提升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工业品;品牌营销;新模式

工业品的品牌营销不是新课题,但相对于消费品的品牌营销,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逐步提高,产业市场不断完善,工业品行业成为很多国家经济体量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20年代,营销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品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贸易壁垒的逐渐开放、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都使得工业品相关产业的营销成本大大减少。而在营销的实际操作中,即便是很多商家没有品牌的支持,每年企业所制定的销售任务也能预期完成,这就导致很多企业认为,即便是没有品牌效应的推动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之后,借助品牌营销所带来的溢价机会将出乎意料,品牌在工业品营销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愈发凸显。因此,创新工业品的品牌营销模式是当代企业高层极具战略意义的顶层设计。

一、品牌营销在营销中的重要性

品牌营销是工业品市场不断健全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很多工业品的技术壁垒逐渐被打破,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部分工业品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将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再加上市场的规范性越来越强,很多“灰色”营销在工业品营销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从前的那种依附关系完成企业经营指标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市场发展需求。跟风生产更是降低了各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导致价格成为主导竞争的主要因素。为了摆脱这种价格决定市场的现状,工业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必须打造企业的品牌体系,突破原有的营销模式,从客户的认知需求层面着手,制定品牌营销策略,形成具有差异化的绝对竞争优势。品牌营销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品牌营销的宗旨不仅仅是产品价格,还有性能、质量、服务等综合附加值的整体提升,由此可见,品牌营销对于企业的推动不仅仅代表其产品价格高于其他企业,还可大大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二、我国工业品品牌营销的弊端

(一)工业品品牌营销意识淡薄,对品牌营销内涵的理解不深

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品牌营销的意识才在我国觉醒,可见,我国品牌营销意识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对于品牌营销的重要性认识尚且不足,甚至有些企业觉得自己是小企业,更不会重视通过品牌营销的方式提升企业净现值,他们所考虑的是怎么获取短期的利益就好。而工业品企业对于品牌营销的重视程度更加的不足,对于品牌营销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意识十分欠缺,甚至会出现有些工业品企业谈到品牌营销就会出现排斥情绪。

(二)客户调研不够深入,品牌定位不够准确

在对市场与产品进行定位的时候,工业品企业还必须要做好本企业的品牌定位。然而,现在的工业品企业对于品牌定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品牌概念不清晰,二是客户需求了解不透彻,从而导致了在品牌营销的实践中很难把品牌策略的制定与客户的实际需求很好的整合,会出现品牌与产品、品牌与客户、产品与客户的衔接脱节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的所谓品牌营销同质化严重,品牌竞争力让人堪忧。

(三)品牌营销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广告

部分企业有意愿通过品牌营销拉动企业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模式却很单一:广告。现阶段,媒体越来越多样性,但很多工业品企业却仍然只对广告营销有认知。在这些企业的眼中,他们认为广告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是树立品牌的最好和唯一方式,殊不知广告所投入的营销成本往往会是其他营销模式的几倍,甚至更多。企业对于其他方式的严重忽略和认识不足,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工业品品牌营销的新模式

(一)T型营销,巧傍大款

先介绍一下植田T理论:利用两个事物间相差的悬殊性,借助其中一个事物的影响力来提升另一个事物的影响力,以快速实现自己的目标。利用该理论,要首先挖掘关联性,即所依托事件(媒介)与品牌的关联性;要准确把握事件的时效性,在特定的时间点巧妙的借助事件营销,将人们对事件的高度关注转移到自己的品牌上面;要将事件的关联工作作为营销重点工作,关联客户作为重点客户,及时拓宽事件的传播渠道。

(二)多点发力,以点及面

产业链及产业的协同作用催生了一个共识:关注终端客户,产业链全面营销。工业品企业需要关注直接下游客户的同时,还应该保持对客户的客户、甚至终端客户的持续关注。对产业链上各点的营销合力将夯实本企业品牌的核心地位,打造企业的优势品牌。

(三)立体营销,紧握“五度”

打造体系化的各级公司立体营销,把握品牌建设的“五度理论”:忠诚度=知名度+知晓度+满意度+美誉度。通过总公司、分公司及基层单位各层级针对“五度”营销方案的全面落实,打造企业品牌多渠道、多高度、多形式的三级立体传播体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长线营销,推动飞轮

工业品营销切勿只看短期利益,应以多种营销手段持续推动企业的“飞轮”:核心竞争力。真正能够做到“品牌飞轮”效应的工业品企业,需要以核心竞争优势作为飞轮的原动力,以关键营销手段为支撑,以多种营销策略积累飞轮势能,驱动飞轮前进,就像一架永不停歇的永动机。

四、结束语

洞悉品牌内涵的人都知道,品牌是产品和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是识别商品的分辨器,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也是企业的摇钱树,能让企业的产品卖的更贵、更多、更持久,强势品牌能让企业业绩实现强劲增长。在工业品跨国企业征战全球市场的今天,品牌战略是技术创新、资本运作、收购兼并和管理创新以外的另一主要武器。对于国内工业品企业来说,要理解、重视和下定决心打造工业品品牌,依然是漫漫长路。

参考文献:

[1]李超.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商贸,2012(6)

[2]代蓉.新媒体时代品牌营销策略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4(6).

[3]查文怡.发展阶段企业的工业品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