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化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4: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定性化学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定性化学分析

篇1

引言

在电厂的经营工作当中,化学分析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电厂化学分析工作能够将电厂所需各个物质之间的微量关系充分的分析出来,从而确定其性质及对电厂的价值。为了使化学实验分析的效果更具有准确性,电厂会采取滴定实验方法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由于电厂化学分析工作要求的精度非常高,其计量单位都会精确到为“mg毫克”、“μg微克”、“mmol/L毫摩尔每升”、“μmol/L微摩尔每升”等,所以电厂化学中的滴定分析工作又可以归入到微量分析当中。为了保证实验分析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滴定速度及操作时速、环境及试验样品温度、药品存放及使用中的保管、仪器的清洁度等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常常会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所以做好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速度控制

化学是一项非常精密的科学学科,在做化学实验过程中任何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化学实验的操作速度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笔者这里所说的操作速度是包含了操作实验速度以及滴定速度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化学反应本身是具有时间限定的,对于这些实验滴定速度和操作速度可以适当快些,例如酸碱滴定。然而,在加快操作速度和滴定速度时却必须要注意滴定的基本要求,例如在进行如化学耗氧量测定中草酸及硫酸的滴入、一级除盐水中二氧化碳测定时,就要在加快滴定速度的同时注意所滴定的药液必须要保证是滴状,而不能因为滴定过快而出现液柱,一般以2~3滴/秒为宜。只有如此猜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小误差。所以对实验操作的速度控制是对实验人员的基本要求。

2 实验过程中的样品温度控制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滴定实验的准确性,滴定实验都需要在正常室温恒定的情况下完成的。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对其并不是十分注意,因此也就导致了较大的误差出现,尤其是对于我国气候分明的北方来说,温度的变化会使滴定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想要保证滴定实验的准确性就必须要对试验温度加以控制。例如采用钼蓝比色法来对活性硅进行测定的实验,水样温度不得低于 20℃,水样及标准液温度差不超过±5℃。之所以会如此规定,是因为温度会对的生成和还原产生影响,如果温度不符合规定,那么就会在滴定实验后出现试样与标准色的颜色都较浅的情况,倘若温差相差太大,甚至会使实验颜色与标准色出现极大的反差,致使实验失败。特别实在对微量硅进行测定的时候,即使温度只是稍有偏差,也有可能导致无法正常显色或显色等级降低的情况,从而使判断失真。所以,在进行滴定实验时必须要做好以下两点:(1)实验温度保持在20℃且恒温状态,温度误差为±0.5~1℃;(2)实验样品要符合滴定实验时的基本温度要求。

3 实验器皿及药剂贮存保管

想要保证滴定实验的准确性,就必须要做好实验药剂及器皿的贮存和保管工作。在进行器皿保管前,先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在保证器皿内部不会存有实验过程中的药品渣和液体的基础上,用干净的纱布将其全身彻底的擦干,然后在对其进行统一保管。相对于实验器皿而言,药剂的贮存要求就更为严苛,因为无论是贮存器皿的选择、还是贮存方式以及贮存环境都会对药剂的性能产生影响,所以对药剂的贮存工作尤为重要。对药剂进行贮存需要注意两点内容:

(1)贮存条件的选择。药剂必须存放在规定的试剂瓶内。如测试硅含量的药液必须贮存在塑料瓶中,见光易分解的须存放在棕色试剂瓶内;

(2)贮存时间的选择。对于比较稳定的药液,如强酸类、强酸强碱盐类、基准物质类等在严格贮存条件的前提下,存放时间可稍长些。对于稳定性差的药液需要随用随配,以保证其性能。

4 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保证电厂化学分析滴定(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好以上工作内容是基本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实验的作用,为电厂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为电厂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实验过程中,每一哥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及秩序,避免因外界因素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以高度集中的精神和充分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每一项实验操作环节,从主观上保证测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虽无法彻底避免误差的出现,但可以通过细致的实验操作来避免工作失误的出现,从而尽可能减小误差值的范围。每一个实验室工作者都知道那些在外人眼中“微小”的差别,实际上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极大的偏差,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来形容实验室工作再恰当不过。所以,每一个实验室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做到“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从而为提高电厂化学分析滴定(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43-1

一朵云为阴地蕨科植物阴地蕨的带根全草Septeridium ternatum (Thunb.)Lyon Osmunda ternata Thunb,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别名花蕨、独立金鸡、独脚蒿、冬草、郎萁细辛、背蛇生、破天云、散血叶。高20cm以上。根茎粗壮,肉质,有多数纤维状肉质根。营养叶的柄长3-8cm,叶片三角形,长8-10cm,宽10-12cm,3回羽状分裂,最下羽片最大,有长柄,呈长三角形,其上各羽片渐次无柄,呈披针形,裂片长卵形至卵形,宽0.3-0.5cm,有细锯齿,叶面无毛,质厚。孢子叶有长梗,长12-22cm;孢子囊穗集成圆锥状,长5-10cm,3-4回羽状分枝;孢子囊无柄,黄色,沿小穗内侧成两行排列,不陷入,横裂。主治小儿高热惊搐;肺热咳嗽;咳血;百日咳;癫狂;痫疾;疮疡肿毒;瘰疬;毒蛇咬伤;目赤火眼;目生翳障。现国内外还未见其对一朵云的化学成分研究未见相关报道,[1]为此对一朵云的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的研究。

1材料与仪器

1.1AW120型电子分析天平(新疆嘉颖科技有限公司,精度0.1 mg);JY96-II超声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RE-52(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飞鹤离心机Anke TGL-16G等。

1.2一朵云购买于咸丰县坪坝营;茚三酮、盐酸、石油醚、镁粉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2]

2.1样品制备将一朵云干全草在60℃烘箱烘至衡重后用粉碎机粉碎120目,精密称取干粉末10g置500mL烧杯中加100mL蒸馏水冷浸提48小时,滤过。取20ml滤液作蛋白质、氨基酸的鉴别试验为样品1。精密称取干粉末10g置500mL烧杯中加100mL蒸馏水置于超声细胞粉碎机500w处提取15min提取液- 用离心机离心除杂,滤液做黄酮鉴别为样品2。

2.2石油醚提取液制备精密称取干粉末10g置500mL烧杯中加石油醚100mL置于超声细胞粉碎机500w处提取15min提取液-用离心机离心除杂,离心液用旋转蒸发器回收石油醚- 得浸膏做挥发油和油脂的鉴别为样品3。

2.3实验结果样品1滴在滤纸上,加入茚三酮试液在60℃烘箱烘滤纸成蓝紫色;取样品2 滤液2ml置试管中,加镁粉少许,滴加浓盐酸数滴,即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樱红色;样品3滴在滤纸上,滤纸上有油斑。由此分析一朵云可能主要成分为皂苷、氨基酸、挥发油和油脂。

3讨论

本实验现结果表明,一朵云可能主要成分为黄酮、氨基酸、挥发油和油脂等化学成分,初步确定了一朵云可能存在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起到积极作用,开发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及资源。

篇3

滑坡是山体斜坡的一种自然或人为变形现象。随着日益扩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滑坡灾害正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地质灾害[1]。2011年7月6日,南江县发生百年一遇降雨,洪水造成学校附近南江河涨水,水位涨至运动场以上2.1m,造成校内大量公共设施的损坏。

拟研究滑坡位于巴中市南江县西南部,滑坡体上分布有食堂、宿舍、教学楼及运动场等学校设施,威胁校内公共教学生活设施以及2500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威胁资产约为1000万元以上。

1 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浅中切割剥蚀中(低)山区,为桌状山地貌,位于斜坡中下部,坡度10°~15°,相对高差约为20m,局部为陡坎或陡崖,地形起伏多变。(如图1、2所示)。

1.2 地层岩性

滑坡区上表层部分段为人工填土(Q4ml),其余区段滑体及人工填土下部滑体由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覆盖层组成,下伏基岩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J3p2)泥岩组成,局部基岩于地表。

1.3 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内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为降雨在地表汇流后形成的暂时性地表径流。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1.4 人类工程活动

南江县下两中学为建设校内公共设施,在滑坡区范围内大面积的进行挖方和填方。填方体未夯实、松散、欠固结,且填方形成的陡坎未进行有效加固,填方体易发生沉降、滑移等现象,降雨易下渗。由于填方体较原覆盖层及下覆泥岩固结程度差、渗透系数大,因此下渗雨水易停滞于原覆盖层上层,引发各类地质灾害。

2 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4结论与建议

(1)滑坡为一牵引式小型浅层土质滑坡,暴雨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地震对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弱。在巴中市南江县特殊的水文条件下,滑坡整体失稳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其威胁到中学众多师生的生命安全,及学校的财产,因此要对其进行工程治理。

(2)泥岩在程艳过程中形成的“X”型节理,是滑坡产生的结构因素;“7.6”洪水以及连续的降雨是滑坡产生的外部因素;前缘开挖坡脚导致的应力释放是滑坡产生的人类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篇4

冰冻血小板;纤维蛋白; 絮状聚集物

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melt resuscitative frozen platelets

XU Xuexin,HAN Haixin,YU Dong.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melt resuscitative frozen platelets.Methods Frozen platelets were store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at80℃ and90℃~120℃ respectively.The formation of fibrin and 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in these melt resuscitative frozen platelet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rate of fibrin and 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was 23%when platelets were stored at80℃.The rate of fibrin and 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was 0 when platelets were stored at90℃~120℃.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the formation of fibrin and 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219.64,P

【Key words】

Frozen platelets;Fibrin;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1.32

作者单位:473009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80℃以下保存血小板可有效延长保存期,临床使用效果好,有助于缓解临床供求的矛盾,配合新鲜血小板使用是有益的补充。但冰冻血小板在融化过程可出现纤维蛋白或絮状不可逆聚集现象,这种不稳定性会直接影响血小板的质量和临床输注效果。本科在市中心血站的配合支持下对冷冻血小板保存和速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保存温度及速冻速率对冷冻血小板融化后稳定性有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 80℃超低温冰箱(日本SANYO公司);130℃超低温冰柜(日本SANYO公司); 42℃电热恒温水浴箱(北京医疗设备厂);数字显示测温仪(美国血液技术公司);血小板保存箱(美国血液技术公司);澄明度检测仪(天津无线电厂)。

1.2 方法

1.2.1 5%~6%DMSO加入机采新鲜血小板中,血小板采集量均>2.5×1011/袋;分别置于调节并显示温度分别为80℃、90℃~120℃之间的超低温保存箱中冷冻保存。

1.2.2 冰冻血小板稳定性 冰冻血小板在42℃快速融化解冻复苏后,在澄明度检测仪前肉眼观察是否有絮状聚集物或纤维蛋白析出,有则判稳定性为不合格;若无以上现象,血小板呈均匀云雾状,则判稳定性为合格。

1.2.3 临床输往前,迅速把不同保存温度的冷冻血小板取出并立即于42℃水浴箱中融化解冻复苏,时间控制在3 min左右。判断冰冻血小板的稳定性。

1.2.4 分别在冷冻保存前震荡3 h后加入DMSO,与采集后直接加入 DMSO的冰冻血小板于80℃~120℃冷冻保存。临床使用前于相同条件下迅速融化复苏,观察冷冻血小板的稳定性。

1.2.5 在不同冷冻保存温度下,使用数字显示测温仅分别检测血小板内部实际速冻速度,主要考察0℃以上温度下降速度、0℃~30℃、31℃~40℃、41℃~70℃和71℃~80℃的下降速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各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2.1 80℃保存的冰冻血小板共100袋,出现絮状聚集物或纤维蛋白等不稳定性的有23袋(占23%)。90℃~120℃保存的冰冻血小板共682袋,无不稳定现象发生。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9.64,P

表1

两种温度条件储存冰冻血小板融化后纤维蛋白及絮状聚集物析出情况

保存温度(℃)n絮状聚集物(袋)构成比(%)纤维蛋白(袋)构成比(%)稳定(袋)构成比(%)

80℃1001414.0099.007777.00

≤90℃68200000100.00

注:χ2=219.64,P

2.2 采集血小板放置 血小板震荡箱保存3 h后再加入DMSO制备的冰冻血小板,与未经震荡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均置于90℃~120℃保存,两者稳定性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2

不同方式处理后于90℃~120℃保存冰冻

血小板的稳定性

制备前处理n(袋)絮状聚集物(袋)纤维蛋白(袋)稳定(袋)构成比(%)

未经震荡47400474100.00

震荡3 h21900219100.00

合计69300693100.00

3 讨论

冰冻血小板的稳定性以及融化复苏后以是否有絮状聚集物或纤维蛋白析出为判断标准。稳定性是影响冰冻血小板质量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临床使用效果的因素之一。血液采集时间较长、穿刺不顺利、血流不畅等可造成血小板损伤,DMSO产生的热量可灼伤血小板和血浆蛋白,而融化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也可造成纤维蛋白的析出和血小板损伤而产生絮状物[1]。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损伤正是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出现析出物的主要原因[2]。本文实验显示,80℃保存冰冻血小板100袋出现絮状聚集物和纤维蛋白等不稳定性因素有23袋(占23%)。保存于90℃以下的血小板682袋无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血小板采集后经过3 h震荡可使血小板充分解聚,加入DMSO后可快速得到均匀,对冷冻血小板的稳定性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人认为:加药前经过3 h的震荡可使冰冻血小板融化后聚集物明显减少[3]。数据显示:只要确认采集后无血小板聚集现象存在,立即加药与震荡3 h后加药于90℃以下冷冻保存的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稳定性的差异无显著性。加药前是否需要震荡应以血小板是否存在聚集现象而定,震荡时间过长可能对冷冻血小板的回收率产生影响。数据显示,2005~2007年共制备冰冻保存血小板474袋,加药前均未震荡3 h,采集后确认无聚集现象后立即加药及时放置90℃~120℃保存,临床使用前融化复苏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加药前只需要确认血小板是否存在聚集现象,震荡3 h对冰冻血小板的稳定性没有多大帮助。

将数字显示温度计的探头放置到与血小板体积相当的血浆里,然后将血浆分别置于不同贮存温度中冷冻保存,检测不同温度条件下血浆内部实际的冷冻速度。结果显示:调节温度在90℃、100℃和120℃三种情况下,血小板在0℃以上、0℃、30℃、40℃、70℃等不同温度区域的实际降温速度与调节温度在80℃时的降温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陈兴智,李聚林,张源,等.冰冻血小板的制备的稳定性研究.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1(10):4851.

篇5

一、引言

比尔定律最早由皮埃尔·布格和约翰·海因里希·朗伯在1729年和1760年对物质对光的吸收关系进行了阐明,在1852年由奥古斯特·比尔对该定律进行了完善,两者结合后就得到有关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比尔—朗伯定律”。时至今日,分析设备逐渐集成化、精密化,但一些分析仪器的最终原理仍离不开比尔—朗伯定律。

二、比尔定律的表达式

简单地说,比尔定律就是当一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它可用以下数学公式描述:

A=lg■=K2bC (2-1)

式中,b为光程;C为溶液的浓度;K2为比例常数,一般将K2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1/(g·cm)。

式(2-1)中,若将浓度C以摩尔(mol)浓度表示,光程b以厘米(cm)表示,则吸光系数K2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一般用ε表示,其单位为1/(mol·cm)。此时,式(2-1)可改写为:

A=lg■=εbC (2-2)

其中,ε是有色溶液在浓度C为1mol/L,光程b为1cm时的吸光度,它表征各种有色物质在一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它可以衡量显色反应的灵敏度。ε值越大,表示该有色物质对此波长光的吸收能力越强,显色反应越灵敏。一般ε的变化范围是10~105,其中ε>104为强度大的吸收,ε

综上所述,比尔定律可以描述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某一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光程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比尔定律的真正物理意义。它是光度分析中定量分析的最基础、最根本的依据。这也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三、比尔定律的应用

近代化学分析中,几乎所有的光学分析仪器的原理都离不开比尔定律。

1.分光光度计,它是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它是化学室里湿法定量分析使用率最高的常用仪器,对测定如P、Si、Mn等单一元素既简单又有效。

光度计是在特定波长测定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度,波长范围分为紫外光区(200~400nm)、可见光区(400~760nm)和红外光区(2.5~25μm),相应的光度计可分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而这些光度计的原理就是比尔定律。

2.红外碳硫仪,它是冶金行业特别是转炉快速分析碳硫的一种常用设备,另外在对铁矿石、焦炭、煤、石灰和各种钢中的碳硫测定中最常用的一种仪器。

红外碳硫仪通过燃烧法分析样品中的碳、硫的百分含量,样品在富氧状态下经过燃烧生成CO2、SO2,进入吸收池,借助CO2和SO2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能量的原理,将CO2、SO2的吸收池浓度变化转换成电压,经计算机分析得出碳和硫的百分含量。这个红外光区的吸收动作的原理就是比尔定律。

虽然比尔定律在特定条件下是可靠的,而这个可靠至少需要三个保证:第一,采用的是单身光;第二,入射光是平行光;第三,被测物质与介质直接相互不干扰。此外,样品的处理、系统的误差及操作误差等,都对比尔定律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

四、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任何定律在日常应用中都会有局限性,比尔定律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有局限性的定律。

比尔定律所定义的物质对光的吸收和物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这个在低含量时既稀溶液时才可成立。当溶液浓度很高时,各物质间的电荷将会影响特定光波的吸收能力,对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生偏离,浓度越高偏离越大。

另外,溶液的折射率也会影响其线性关系,溶液的折射率是随着溶液的浓度改变而改变的,因此,比尔定律在低浓度时是正确的,只有在高浓度时才受到制约。

篇6

糖化血红蛋白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1],是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评估指标[2-3],这是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在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报告,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将其列入糖尿病首选的诊断标准[4]。糖化血红蛋白中80%以上的组分是HbA1C,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其缬氨酸稳定的结合产物,以HbA1C的结果来报告糖化血红蛋白在业界已达成共识,对HbA1C认知程度的增加,也就是对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认知程度的增加[5],在2008年颁布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推荐控制目标为,HbA1C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试剂与仪器 试剂为英国朗道免疫比浊法糖化血红蛋白试剂及配套的质控品、校准品;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1.2样本来源 朗道质控品及本院内分泌科收集的1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新鲜全血。

1.2方法

1.2.1原始测定方法 试剂盒提供的原始参数为先手工将全血样本做1:41(10μl全血+400μl变性剂)预处理,然后上机。参数为HbA1C:2点终点法,主波长700nm, 预处理好的样本4μl,R1100μl,R2100μl,反应时间10min,读点18、25。Hb:1点法,主波长600nm,处理好的样本15μl,R1200μl,反应时间10min,读点17。

1.2.2改良测定方法 应用7600仪器的样本稀释功能,将手工预处理改成用事先混匀好的全血样本直接上机测定,将仪器参数设定为仪器先将样本做1:41(10μl全血+400μl变性剂)预处理,然后取预处理好的样本4μl,将测定HbA1C的两个试剂由R1和R2变为R2和R3,将测定Hb的一个试剂变为R2,其余参数保持不变。

1.2.3将朗道质控品高低值分别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重复测定20次,计算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内分泌科收集的100份EDTA-K2抗凝新鲜全血,每份样本均分别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测定,计算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及t、P值。

1.2.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处理均在SPSS13.0软件包上进行。两者差异比较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线性相关回归分析。

2 结果

2.1两种方法重复性评价 同一浓度朗道质控品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同一仪器上平行测定20次,得到批内变异CV值。两法精密度均符合实验室要求(

2.2两种方法测定100份样本结果的统计分析 其中X是参比方法:试剂厂家参数测定结果;Y是待评方法:改良方法参数测定结果。两法结果比较分析: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对两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均符合实验室要求(CV

样本在手工预处理时只用10μl全血是很微量的,没经过校准的移液器以及移液器枪头壁上所沾的微量血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并且移液器的加样精度只能精确到1 μl,而日立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加样精度却能精确到0.1μl。本研究结果表明由厂家提供的实验参数所做的结果变异系数还是很大的,结果重复性没有改良法好,而且与质控品靶值偏离较大。经过本人研究改良的由机器预处理的方法到目前为止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变异系数非常小,结果重复性好,而且与质控品所给靶值较符合。我院采用改良方法已完成了6000多例样本的测试,通过与患者空腹及2h血糖相比较,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所做结果与临床基本取得一致。有研究报道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之间成正相关[7]。在所检测的6000多例样本时均与患者空腹血糖值做了比较,相关系数为γ=+0.816,与报道是一致的。此种改进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高,更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推荐。至于此种改进方法的弊端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不论用哪种方法测定全血糖化血红蛋白,在报告结果时一定要结合各方面最大程度的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与临床的一致性,正确的指导临床对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总体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改良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高,更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S33-S50.

[2]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 in insulin-dependendent diabetes mellirus[J].N Engl J Med,1993,329:977-986.

[3]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33)[J].Lancet,1998,352:837-853.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J].Diabetes Care,2009,32:S13-61.

篇7

【关键词】同型半胱氮酸;循环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关性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蛋氨酸循环中的正常代谢产物,是能量代谢和许多甲基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高HCY血症不仅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还发现与肿瘤、精神疾病等其它疾病相关,为探讨HCY测定的标准化定量方法,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CY,分析其线性和精密度,与另一种目前实验室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相关性比较,对测定HCY的方法学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安捷伦1200型液相色谱仪。

1.1.2 试剂与方法: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试剂由北京万泰德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实验参数和操作规程,说明书循环酶法的参考范围5-15umol/l。HPLC法仪器为美国安捷伦1200型,试剂为安捷伦配套试剂,说时书参考范围1-16umol/l。

1.1.3 标本:随机选择在我院检验科就诊的患者血清20份。其浓度尽可能参照NCCLS EP10-A文件中对比实验数据分布建议表中的要求。

1.2 方法学评价

1.2.1 线性分析:选一份高浓度的血清稀释,使其浓度分别为38.90 umol/l、19.45 umol/l、9.75 umol/l、4.87 umol/l、2.44 umol/l、1.22 umol/l,重复测定4次,进行回归分析。

1.2.2 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精确度的分析:取3份混合血清,其高浓度为>40 umol/l;中间浓度为20-40 umol/l;低浓度为

1.2.3 相关性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HCY浓度在10-40 umol/l的血清20份,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求出相关方程和相关系数(r)。

1.2.4 参考范围的选择:选择血糖、血脂、尿酸等常规检查正常的17-59岁男女40例正常体检血清,分别用日立7080全生动生化分析仪和安捷伦1200型液相色谱仪,求出两种测定方法的参考范围。

1.3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两组间结果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与t检验.。

2. 结果

2.1 线性分析:按NCCLS(EP10-A)文件作线性评价标准,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循环酶法测定HCY的线性范围为4.5~40umol/l。

2.2 精密度分析:日立7080生化分析仪连续测定5天,测定3份混合血清高、中、低三个水平的HCY浓度,计算得出批内CV%分别为1.09%、2.18%、2.74%,平均CV%为2.00%;批间CV%分别为0.38%、1.02%、1.50%,平均CV%为0.97%。

2.3 相关分析:选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HCY浓度在10-40 umol/l的血清20份,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求出相关方程Y=0.900X +1.807,相关系数R=0.997,显示与标准方法HPLC相关性良好(P

2.4 参考范围:通过40例正常体检血清的测定,得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考范围为5.1~15.5 umol/l, HPLC的参考范围为3.8~15.0 umol/l。

3 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HCY)又被称为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它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混合同型半胱氨酸一半胱氨酸三种形式,正常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很少[1]。近年来,测定HCY水平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最独特、最有效的预测指标之一[2]。常见的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色谱法、酶联免疫分析法(EIA)。但是临床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HPLC虽然精确度高,但是操作繁琐,且花费较高,在实验研究方面应用较广;离子色谱法虽然操作便捷,但手工操作耗时费力,难以胜任临床大批标本同时测定的需要。循环酶法是目前临床测定血清Hcy 最新的一种化学方法,与以前免疫,电泳,色谱等方法相比,更具有操作简单,可自动化,且临床检查功能指标更好等优点[3]。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反应原理[4,5]:基于小分子捕获技术SMT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在TCEP作用下,氧化型Hcy转化为游离型Hcy,游离型Hcy与共价底物S-腺苷甲硫氨酸SAM催化反应形成甲硫氨酸与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SAH被SAH水解酶水解成腺苷和Hcy,形成的Hcy可以循环加入反应,从而放大了检测信号,腺苷立即水解为次黄嘌呤和氨,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转化为NAD+,样本中的Hcy浓度与NADH的变化成正比。本研究显示,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的线性良好,准确性高,与标准方法HPLC相关性良好,质控易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继海.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学评价[J].医学信息,2011.24(5):21-22.

[2] 胡奎.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 四川医学, 2008,29(7):916-917.

篇8

【关键词】 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101

高血糖状态有短暂性、长期性之分, 长期性血糖值过高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1-4],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饮食结构的改变,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亦日趋年轻化, 糖尿病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本次选取本院120例需行血糖检测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诊治的120例需进行血糖测定的患者, 其中男74例, 女46例, 年龄47~72岁, 平均年龄(59.5±5.8)岁。所有患者中包含妊娠糖尿病患者10例, 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 12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 并签署了同意参与研究书, 且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快速血糖仪采用HEA-214型号的欧姆龙血糖仪及其配套试纸条来检测患者血糖,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罗氏P800型号, 并使用罗氏配套血糖监测试剂。所有患者均需测试空腹状态时血糖和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值。快速血糖仪检测:先把试纸条插入血糖仪插孔内, 再用一次性刺针刺破指尖末端, 并快速将试纸条测试区放于出血处直至血液浸透毛细管内里, 正常有效显示出血糖值后(一般仅需几秒即可出现检测值), 用棉签按住出血口止血, 并记录血糖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min后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患者同侧上臂采集静脉血液, 约1~2 ml, 之后以最快的速度送至生化检验科检验, 先将样本进行离心处理, 3000 r/min离心5 min后, 常规使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分析。所有参与研究患者血糖检测的医护人员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均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 避免一切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出现, 最后对统计数据平均值进行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快速血糖仪测得120例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7.2±

1.8)mmol/L, 口服葡萄糖2 h后的血糖平均值(10.9±1.9)mmol/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y得120例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7.4± 2.4)mmol/L, 口服葡萄糖2 h后的血糖平均值(11.2±2.0)mmol/L。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值结果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结果略低, 但两种方法测得空腹血糖值及口服葡萄糖2 h后的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03、1.1913, P=0.4659、0.2347>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人体常见葡萄糖代谢功能紊乱疾病, 对于该病的控制及治疗, 血糖监测是其中重要环节, 血糖控制良好能防止病情再进展,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大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5-9]。

血糖监测结果是患者身体糖代谢紊乱程度的直接表现, 在临床上多会依据此数据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评估讲堂治疗的效果, 在血糖值的辅助作用下使患者血糖控制到理想程度[10-13]。目前医学上监测血糖的主要方式有快速指尖血监测和静脉血液全自动生化分析, 快速血糖仪采集患者指尖末梢血液, 出血少、操作起来方便、监测速度快、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在临床和患者日常生活中都倍受青睐, 特别是患者在家中可自我测定,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对病情的控制十分有利, 目前快速血糖仪的使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 该类仪器种类繁多, 工作原理大都相同, 一般测试短时间内血糖值, 在血量充足、穿刺到位、试纸片毛细管吸入顺利等多种因素畅通的情况下, 它具有重复性、准确性的监测特点, 能满足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所制定的测定指南及标准[3, 14-16]。但一小段时间范围内再采用全自动生化检验分析仪进行监测, 和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相比有或高或低的现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略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可知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值范围稍窄。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适合临床批量监测, 没有检测范围限制, 结果较为准确, 但该监测法仪器要求高, 价格贵, 操作流程复杂, 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快速血糖仪小巧便携, 操作简单快捷, 价格低, 技术要求低, 监测地域不受限制, 可自我测定, 方便患者家中监测血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种方法测得空腹血糖值及口服葡萄糖2 h后的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知两者都属于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 各有优势、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临床及家中监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测定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的对比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5):761-762.

[2] 夏松. 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测血糖时的比较.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8):260.

[3] 王申. 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仪的临床应用. 河北医药, 2011, 33(13):2018-2019.

[4] 王玮荻, 何梅. 正念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 护理学杂志, 2016, 31(3):13-17.

[5] 孙旭震.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及领悟社会支持调查分析.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65-66.

[6] 樊晓萍, 张环生, 赵秀风, 等.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葡萄糖结果对比研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7(3):287.

[7] 步怀恩, 王泓午, 李戈, 等.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Meta分析. 天津医药, 2008, 36(2):119-121.

[8] 罗南英.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对比分析.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31):4333-4334.

[9] 董清松, 宋秀宇, 林贵兰.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比对分析. 福建医药杂志, 2007, 29(6):101-102.

[10] 许红艳.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差异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0):103-104.

[11] 熊, 龙聪, 郭辉.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的比较.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21):2649-2650.

[12] 魏广丽, 李桂珍, 倪云.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对比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31):3461.

[13] 蒙泽彬, 杨剑萍.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差异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90-91.

[14] 陈玉美. 强生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的比较.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12):64.

篇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粥样硬化累及冠状动脉所引起的心脏疾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生猝死最常见的疾病。部分冠心病猝死患者平时可无任何征兆或无明显异常感觉而突发死亡;或在劳动、打闹等之后发生猝死,也有在就医期间死亡的案例。有时,外伤、疾病及治疗措施等多重因素,极易造成错误认识,导致错误鉴定。对此类案例进行分析,具有很大的法医学意义。

1 案例

某男,61岁,有冠心病、高血压史,某日与他人发生纠纷并厮打摔倒,右颧部小块状表皮挫伤,右眼睑皮下出血,自述胸闷,入院检查,未发现骨折及其他异常,未做治疗返家。当晚约11时许,再次感觉身体不适,其家人拨打120,医务人员到达其家后,随即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抢救约40分钟无效,宣布死亡。尸检左侧胸部3、4、5、6前肋于锁骨中线处可见骨折伴周围肌肉出血,左侧胸后壁第5、6、7、8、9肋间可见肌肉出血;心包膜、双肺与胸壁广泛粘连,心包腔内可见大量积血及凝血块;心脏外形较大,左心室后壁、左、右心房后壁、部分右心室后壁见7.0cm×8.0cm淤血区,其中见2-3cm不规则裂口两个,创壁不整齐,创口周围伴心肌组织挫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狭窄程度Ⅳ级,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中、下段管腔完全阻塞。镜检:心脏破裂处心肌大范围出血,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心肌间质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淤血、水肿,局灶性肺出血,部分肺泡腔含气量减少。尸表未见致死性损伤,颈、口、鼻未见损伤,毒物分析为阴性,可排除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中毒死亡的可能,分析死者系因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考虑心脏破裂为抢救时胸外按压心脏而形成。

2 讨论

病因: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生猝死最常见的疾病,可无任何征兆或无明显异常感觉而突发死亡。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体力活动少等均易引起冠心病。

病理改变:冠心病主要病理改变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及心肌梗死并发症(如心脏破裂、室壁瘤、肌断裂)。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斑块最为常见,其次是右主干、左主干、左旋支、后降支。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规律为左心多于右心、近端多于远端;可影响管腔通畅、阻塞管腔、并发血栓形成。其管腔狭窄程度按照硬化斑块突向管腔的程度分为四级,即小于等于25%为Ⅰ级、26%-50%为Ⅱ级、51%-75%为Ⅲ级、76%及76%以上为Ⅳ级。镜下可见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等,有时可见胆固醇结晶裂隙,增厚的内膜内可见泡沫细胞。

心肌梗死部位与发生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区一致。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发生粥样硬化,则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及前肌易发生梗死;右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则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易发生梗死;左冠状动脉旋支发生粥样硬化,则左室侧壁、膈面、及左房易发生梗死。依据梗死范围可分为薄层梗死型、厚层梗死型、透壁梗死型三种类型,其中,透壁梗死型可形成室壁瘤或引起心脏破裂导致猝死。因梗死时间的不同,梗死区的病理变化各有不同,据此,可判断梗死发生时间。

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破裂。大多数是由梗死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心肌软化、溶解所致。此外医疗过程中,胸外按压达到一定力度时,也可造成心脏破裂。

猝死机制: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可引起急性循环障碍或室壁瘤形成甚至破裂致猝死。此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使心脏在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基础上,致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猝死。另有一些轻度或中度冠脉狭窄的冠心病也可引起猝死,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这一异常的血管神经反应有关。

在本案例中,某男与他人厮打摔倒后,入院检查,未发现骨折及其他异常。尸检见左侧胸部3、4、5、6前肋于锁骨中线处骨折伴周围肌肉出血,左侧胸后壁第5、6、7、8、9肋间肌肉出血;心脏破裂,其破裂处心肌大范围出血,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心肌间质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淤血、水肿,局灶性肺出血,部分肺泡腔含气量减少。综合抢救时胸外按压心脏的时长及力度,其直接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肺功能衰竭,心脏破裂属抢救时胸外按压所致。

在法医学检验鉴定中,对此类案例应详细了解死者的外伤史、病史、治疗抢救经过、尸体检验、病理检验,获取完整详细的资料,在排除暴力性损伤等致死后,做出科学的检验鉴定结论。防止因主观或片面的第一反应,将心脏破裂直接归于外伤,造成错误鉴定。

篇10

电化学发光法具有检测灵敏、准确、分析检测限低,不受轻度黄疸、脂血的干扰等优点。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肥胖,此型不发生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很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具有广泛的遗传特异性。我们初步探讨电化学发光法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组75例,均为我院糖尿病专科确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空腹血糖在91~15 mmol/L之间,男40例、女35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8±4)岁,均未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未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6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5±3)岁,对照组所有人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均无异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测定方法所有受检者均禁食8 h后清晨坐位抽取静脉血,检验当日停用一切药物。口服2两馒头(约75 g葡萄糖),餐后1 h、2 h、3 h各抽血一次,分别测定胰岛素和C肽。检测所用仪器:Roche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盒由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说明进行。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

本文对75例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馒头餐试验,并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胰岛素和C肽。我们发现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和C肽释放峰时出现较对照组晚。且峰高倍数降低,这与国内的相关报道一致。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胰岛素和C肽操作简单、迅速、无放射性污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完全能达到临床要求[3]。我们建议在葡萄糖刺激试验中,最好联合检测胰岛素和C肽的含量,能够帮助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在指导治疗和监控病情方面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59-02

随着现代检验学的快速发展,血清学酶类检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诊断。怎样选择测定酶活性的浓度方法和最适宜的条件,是保证监测数据正确性的首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0年6月1800份(对照组),因条件优化不足,标本采集、运输和储存不妥而导致部分结果误差。2010年7月后对仪器,试剂和标本等进行优化调节(最适条件),再次随机选取1800份(观察组)酶学生化检测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优化方法对所用仪器,试剂选择最适条件,在所选择温度下能使酶促反应的催化活性达到最反应速度。我国检验学会文件中对最适条件是这样提出:①选合适的底物、辅因子、活化剂、变构剂的种类和浓度。②指示酶和辅助酶的种类和浓度。③反应混合液的最适pH,缓冲液种类和浓度。④其它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如去除各种抑制剂。并提出: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好的测定重复性或更大的临床价值,可考虑对上述“最适条件”作适度的修改[1]。

2结果

观察组1800份,对酶学监测浓度方法、仪器最大优化、合理采集标本等致结果误差仅24份,占1.33%。对照组1800份,为没有进行最适条件优化,结果误差为108份,占6%。二者经统计学处理,P

3讨论

3.1生物酶监测方法的选择对于临床需要进行酶学监测的,尽可能采用连续检测法。减少操作步骤,以避免过多的吸量和接触太多的容器表面而引起误差。

3.2仪器和设备及试剂监测前应明确规定仪器和设备的各种性能规范,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相应的配套设备。化学试剂必须有一定的纯度。不含影响反应速度的杂质。试验用水为双蒸水。

3.3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在监测方法中应详细列出测定酶催化浓度的全部操作过程。可参考仪器和试剂盒给出的方法和参数进行设置。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误差。

3.4方法类型及波长选择终点法或连续测定法。反应方向分正向/向上/+(吸光度增加)或负向/向下/-(吸光度减低)。如ALT/AST选用负向反应。选择酶促反应体系吸光度最大的波长,如用双波长应写明主波长和次波长,因双波长能有效消除干扰的影响,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3.5样品量、试剂量及稀释水量在实际操作中,应考虑测定的灵敏度和测定上限选用合适的样品与试剂体积比。我们主张样品与试剂体积比为1:10。如样品所占比例过小会减低灵敏度,样品量过大则测定线性下降,样品要复检的机会增多。稀释水量:添加样品稀释水能洗出黏附试管内壁上的微量血液,减少加样误差。添加试剂稀释水可避免试剂间的交叉污染。

3.6调节掌握反应、孵育及延迟、监测时间观察反应进行曲线,测出孵育时间、延迟时间和连续监测时间,求出反应线性时间范围。线性时间范围宽者,愈适用于临床。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都是酶法的Trinder反应,37℃酶反应较慢,必须测定这些酶试剂达到终点的时间。自动分析仪用试剂盒一般可在加样后5分钟内反应完全。所以,应选择分析仪的最大反应时间[2]。延迟时间:酶与底物混合后需要一定的时间使酶被激活,直至线性反应期才能开始检测。有的反应需要用工具酶将内源性代谢产物耗尽。一般单试剂法只需30s,常用项目ALT/AST/CK-NAC需特别注意。监测时间:测酶的连续监测法至少90-120s或至少4点(3A)少于3A不能称为连续检测法,因为不能计算线性度(不知是否为线性反应),监测时间过长则容易发生底物耗尽,可测范围变窄。

3.7试剂吸光度上、下限,底物耗尽限额不同型号分析仪的设计不一样。有的为零点与监测第一点吸光度的差额;有的为MAX OD/MIN OD,即吸光度上升或下降至指定吸光度的数值;超过限额说明样品的酶活性非常高,底物将要耗尽,随后监测的吸光度已不可靠,不打印结果而只能打印出底物耗尽警号,样品应稀释5-10倍重测。

3.8线性度、线性范围和试剂空白率连续检测法用。线性度大说明A之间已不成线性或为各个读数点最小二乘法的均方差限额。超过限额说明底物不足,检验结果会变低,打印警号,应稀释重测。一般设15%。线性范围:按试剂质量而设,超过范围应增加样品量或稀释后重测。不同的试剂公司试剂质量不一样,不同试剂比的线性范围也不一样,应实测试剂盒的范围。试剂空白速率:连续检测法用。试剂在检测过程中,底物自动降解达到的结果。此结果会在会在样品测定结果中自动扣除。不同批号试剂的试剂速率不一样,连续检测法的试剂应每天测此参数。测试方法为选择试剂速率程序,应用该项目参数,以水代样品,测得结果储存在仪器中,样本测定结果能自动扣除空白速率的数值。

3.9标本的采集、运输与保存的技术误差因素溶血:大部分酶在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明显,且其活性远高于血清,少量血细胞破坏就可能引起血清中酶明显增高。抗凝剂:草酸盐、柠檬酸盐和EDTA等抗凝剂为金属螯合物。可抑制Ca的AMY也可抑制Mg的CK和5-NT;草酸盐即可与丙酮酸或乳酸发生竞争性抑制,又能与LD和ANDH或NAD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催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肝素是粘多糖,对ALT、AST、CK、LD和ACP无影响,适用于急诊时迅速分离血浆进行检测,但可使r-GT升高,使AMY降低。温度:血清清蛋白对酶蛋白有稳定作用,如无细菌感染,某些酶存在于清蛋白中可在室温保存1-3d,而活性不受影响。有些酶极不稳定,如血清前列腺ACP在37℃放置1h,活性可下降50%[2]。大部分比较稳定,一般应在血清分离后当天进行测定,否则,应放冰箱冷藏。

总之,加强临床实验室血清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和条件优化(最适条件),可以提高酶学监测的可靠性,降低误差率。

篇12

[Abstract]The agronomic traits (plant height, root diameter, root length, first lateral root height, lateral root amount, root weight) of 18 Polygala tenuifolia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gronomic traits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HPLC was used to analyze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including tenuifolin, polygalaxanthone Ⅲ, and 3,6′-disinapoyl sucrose. At las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ix agronomic traits and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by scatter plot.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root diameter and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There were no obvious correlations between tenuifolin and the remaining five agronomic traits. Short root length and first lateral root height as well as high lateral root amount resulted in high levels of polygalaxanthone Ⅲ in P. tenuifolia samples. High levels of 3,6′-disinapoyl sucrose were observed in P. tenuifolia samples with longer root. So, the current commodity criteria and traditional breeding of P. tenuifolia did not conform to pharmacopoeia standards, which excellent medicinal materials should have high contents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It was urgent to revise the current commodity criteria and breeding methods.

[Key words]Polygala tenuifolia; agronomic traits; HPLC; commodity criteria; breeding

doi:10.4268/cjcmm20162006

远志是我国常用的传统大宗中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 sibirica L.的干燥根,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等功效[2];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类、酮类和糖酯类等化合物[3]。关于商品远志的品质,传统“商品远志以筒粗、肉厚、去净木心之远志筒为佳”[4]。现行的远志药材商品规格依然遵循1984年国家颁布的《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5],将远志药材划分为志筒、志肉2种规格,其中志筒依据长度和中部直径的大小,划分为一等、二等2种等级,志肉只有统货1种等级。而2015年版《中国药典》则以细叶远志皂苷(≥2.0%)、远志酮Ⅲ(≥0.15%)、3,6′-二芥子酰基蔗糖(≥0.50%)含量的高低,作为评价商品远志质量优劣的标准[2]。因此,远志药材的传统商品规格及等级是否与上述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有必然的相关性,这一问题值得商榷。

目前,根类中药材新品种的传统选育方法主要参考根及根茎类农作物,以药材亩产量及根的农艺性状等作为主要选育指标。由于无商品化的种子来源,远志药材的生产种植目前仍处于一个粗放式、自采自种的原始阶段[6]。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远志品种的退化。因此,有必要且急需对远志药材进行良种选育。又因中药材的质量优劣与其药效的强弱密切相关,其药效的强弱又与其体内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7]。而作为远志药材传统良种选育的主要指标,根的农艺性状是否与上述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有必然的相关性,这一问题同样值得进一步商榷。

本文分别对18份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特征的远志样品进行农艺性状(株高、根直径、根长、第一侧根分叉高度、侧根数、根重)分析,并采用HPLC对远志的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进行含量测定,最后通过散点图分析6个不同农艺性状与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远志药材传统商品规格等级划分及良种选育方法的合理性。

1 材料

1.1 植物

本实验依托于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经作所)。经作所先后从山西省内、外征集17份远志资源,并分别种植于经作所试验田。之后将征集到的所有远志种质资源利用系统选育法,从中选育出18个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优良株系,并编号便于管理。本文所用18份远志样品均于2010年7月在远志新品种选育资源保存圃播种,依据大田管理细则进行统一管理,并于2013年11月采挖全植株(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干燥。样品经秦雪梅教授鉴定为远志P. tenuifolia,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具体样品信息见表1。

1.2 仪器及试剂

Waters 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泵(Waters 1525,美国);紫外检测器(Waters 2487,美国);Breeze 色谱工作站;色谱柱:agela-Venusil XBP C18(4.6 mm×250 mm,5 μm,中国);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细叶远志皂苷对照品(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 MUST-140428801,纯度≥98%);远志酮Ⅲ对照品(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 MUST-14100905,纯度≥98%);3,6′-二芥子酰基蔗糖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 111848-201303,纯度以96%计)。

2 方法

2.1 农艺性状的测定

按顺序从18个保存圃中随机选取6~10株远志样品进行采挖,采挖植株的同时,测量并记录以下4个农艺性状:株高(cm)、根长(cm)、第一侧根分叉高度(cm,芦头到第1个侧根的长度)、侧根数(个);待根干燥后,测量并记录以下2个农艺性状:根直径(cm,由于远志药材的根长在20 cm左右,且根顶部的直径与底部的直径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将芦头下3 cm处主根的直径认为是根的直径)及根重(g)。

2.2 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酮Ⅲ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均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远志的含量测定项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2]。

2.2.1 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

色谱条件:以甲醇-0.05%磷酸溶液(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 210 nm;流速1.0 mL・min-1;运行时间30 min。每个测试样品均平行备样2份,并且每份样品平行进样2针,每次进样10 μL。

2.2.2 远志酮Ⅲ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

色谱条件:以乙腈-0.05%磷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 nm;流速1.0 mL・min-1,运行时间40 min。每个测试样品均平行备样2份,并且每份样品平行进样2针,每次进样10 μL。

2.3 数据处理

各项农艺性状均以±s表示,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以表示,并基于SPSS 16.0(IBM SPSS,USA)软件,分别依据18份远志样品的农艺性状和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并分别对农艺性状和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采用OriginPro 8软件(originlab,USA)对6个农艺性状与3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做散点图[8],分析农艺性状和指标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远志农艺性状分析

3.1.1 6个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18份远志样品的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结果表明:①株高的变化范围为18.23~31.71 cm,平均22.96 cm;其中4号样品的平均株高最高,为31.71 cm;15号样品的平均株高最低,为18.23 cm。②根直径的变化范围为0.29~0.50 cm,平均0.42 cm;其中13号样品的平均直径最大,为0.50 cm;1号样品的平均直径最小,为0.29 cm。③根长的变化范围为15.93~21.65 cm,平均19.06 cm;其中6号样品的平均根长最长,为21.65 cm;8号样品的平均根长最短,为15.93 cm。④第一侧根分叉高度的变化范围为3.92~10.19 cm,平均6.33 cm;其中5号样品的平均根分叉高度最长,为10.19 cm;18号样品的平均根分叉高度最短,为3.92 cm。⑤侧根数的变化范围为2.09~7.82个,平均4.25个;其中14号样品的平均侧根数最多,为7.82个;1号样品的平均侧根数最少,为2.09个。⑥根重的变化范围为1.20~4.58 g,平均2.82 g;其中13号样品的平均单株根重最大,为4.58 g;1号样品的平均单株根重,为1.20 g。

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变异系数=均方差/平均值)[9]从大到小,依次为侧根数>根重>第一侧根分叉高度>株高>根直径>根长。样品性状的变异系数越大,则遗传多样性越大,良种选育时选择潜力越大[10]。其中,侧根数的变异系数(0.384)最大,可选择的范围也最宽,选择效果最好[11];而根长的变异系数(0.078)最小,可选择的范围最窄。第一侧根分叉高度与远志抽心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其变异系数为0.254,说明可选择的空间较大;而根重与远志的产量密切相关,其变异系数为0.299,可见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综上可知,18份远志样品的6个不同农艺性状均存在着不同的变异幅度。

3.1.2 18份远志药材样品的农艺性状特征聚类分析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s,也称层次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K-means)是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2种方法。系统聚类法由于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灵活多样,使其可以适应不同的要求,该方法是目前实践中使用最多的,其中离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分类效果较好,应用比较广泛。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离差平方和法,样本间的距离必须采用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12]。

因此本文采用SPSS 16.0软件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对18份远志样品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见图1。18份样品明显分为3组,其中第一组包括6个远志样品(3,12,8,6,17,13),它们的株高中等,根直径和根重最高;侧根数较多,第一侧根分叉高度较短,属于产量较高,但比较难抽心的类型。第二组也包括6个远志样品(10,15,7,16,1,5),它们的株高,根直径和根重最低;侧根数较少,第一侧根分叉高度较长,属于产量较低,但比较容易抽心的类型。第三组也包括6个远志样品(2,11,9,14,16,4),它们的株高最高,根直径和根重中等;侧根数和第一侧根分叉高度也处于中等水平,属于产量中等,抽心难易程度也处于中等水平的类型。每组中根长比较稳定,所以可推测18份远志样品并不是依据根长来进行分组的。

3.1.3 不同农艺性状特征间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目前应用最广的为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其中Pearson相关要求原数据服从正态分布,而Spearman秩相关属于非参数检验,并不知道物种服从何种分布,用起来更为灵活方便[13]。

经过检验,侧根数和根重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①株高与根直径、侧根数、根重呈极显著(P

可见远志药材根直径越粗、根长越长、根重越重,则远志药材的产量越高,而远志药材的侧根数越多,第一侧根分叉高度越短,则越不利于远志药材的抽心处理。可根据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对某一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并且可取得良好的选择效果[10]。

3.2 远志指标性化学成分分析

3.2.1 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在本实验的色谱条件下,远志样品中的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酮Ⅲ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峰分离度均大于1.5,可完全分离,峰型窄而且对称。分别测定18份远志样品的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所有18份远志样品,①细叶远志皂苷平均含量为3.04%,其中含量最高的为15号样品,质量分数为4.07%;含量最低的为12号样品,质量分数为1.80%。除12号远志样品外,均符合药典标准(≥2.0%)。②远志酮Ⅲ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20%,其中含量最高的为8号样品,质量分数为0.46%;含量最低的为5号样品,质量分数为0.08%。其中2,5,6,10,11,16,18号远志样品的远志酮Ⅲ含量均不符合药典标准(≥0.15%)。③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72%,其中含量最高的为12号样品,质量分数为1.17%;16号样品含量最低,质量分数为0.47%,次之为2号样品,其质量分数为0.48%。除2号、16号远志样品外,其余样品均符合药典标准(≥0.50%)。由表4可见,同一成分在18份远志样品中的含量明显不同,且不同成分的波动范围也明显不同。其中细叶远志皂苷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155,说明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与样品的直径无关;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变异系数居中,为0.239;而远志酮Ⅲ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473,并且18份远志样品中有7份样品不符合药典规定,说明远志药材中远志酮Ⅲ的含量可能比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更容易随外界因素发生变化。因此,推测药典中规定的远志酮Ⅲ的质控下限值可能有些偏高,可适当降低含量标准,且以远志酮Ⅲ为指标性成分用于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值得商榷。

3.2.2 18份远志药材样品的指标性成分聚类分析 本文采用SPSS 16.0软件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对18份远志样品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见图2。18份样品明显分为2组,其中第一组包括15个远志样品(6,10,11,9,18,5,1,13,14,2,16,4,7,8,15),它们的细叶远志皂苷含量较高,远志酮Ⅲ含量较低,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较低。第二组包括3个远志样品(3,17,12),它们的细叶远志皂苷含量较低,远志酮Ⅲ含量较高,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较高。

3.2.3 不同指标性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经过检验,各指标性成分含量符合正态分布,用Pearson相关对各指标性成分含量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5。结果表明:①细叶远志皂苷含量与远志酮Ⅲ含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P

3.3 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与不同农艺性状特征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对6个农艺性状与3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分别做散点图,见图3。结果表明:①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在6个不同农艺性状中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无明显的变化规律;②远志酮Ⅲ的含量与根长(图3C)、第一侧根分叉高度(图3D)呈负相关(图中代表远志酮Ⅲ含量的点从左至右分布在一条斜率向下的直线上),与侧根数(图3E)呈正相关(图中代表远志酮Ⅲ含量的点从左至右分布在一条斜率向上的直线上),与其他农艺性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③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与根长(图3C)呈正相关(直线斜率向上),与其他农艺性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以上结果提示: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高低与6个农艺性状无明显相关性;远志酮Ⅲ在根较短,第一侧根分叉高度较短,侧根数较多的样品中含量较高;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根较长的样品中含量较高。

18份样品依据农艺性状得到的聚类分组(图1)和依据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得到的聚类分组(图2)并不完全相同,这可能是由于同一物质的不同属性造成不同的分组结果。图1中根直径最高的一组(3,17,12,8,6,13),依据3个指标性成分含量进行分组,被分到了不同的2组中,说明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与根直径无关;并且3号、17号和12号在2个聚类图中都被分到了同一组,这3份样品具有侧根数较多,第一侧根分叉高度较短的农艺性状,且远志酮Ⅲ的含量较高,这与图3得到的结果一致。由于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与根长有关,但是农艺性状的聚类分组并不是依据根长进行的,所以图3的结果是对图1和图2结果的补充,得到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根较长的样品中含量较高的结论。

4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8份远志样品中的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与远志根直径均无明显相关性,因此本文认为,现行的依据是否抽心以及根的粗细等来划分远志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并依据远志药材的亩产量及根的农艺性状等作为远志良种选育主要指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4.1 现有远志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与等级划分的不足

自古以来,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已形成“看货评级,分档议价”的经验判别方法[14],“辨状论质”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方面始终起着理论指导作用[15]。现行的远志商品规格标准依然遵循《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对远志药材商品规格和等级的划分标准[5]。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远志饮片大多是经过抽心处理的志筒或志肉,但目前关于远志是否抽心仍尚无明确定论[16-17]。并且市场上流通的远志药材,已远远超出了志筒、志肉这2种规格,出现了志筒与远志根(或者志肉、芦头等)按不同比例掺杂的多种规格;不同规格又按抽心率的大小及远志筒(根)的粗细来划分远志药材的等级,且市场中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18],导致市场中商品规格标准及等级划分比较混乱。

化学成分作为中药材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从理论上看,药材的规格等级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似乎应存在某种必然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川芎(不同规格川芎4种化学成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19]、款冬花(优级款冬花样品中芦丁平均含量略高于统货样品,但二者差别不大)[20]、白芍(指标性成分含有量最高的是传统规格的三等白芍)[21]等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房敏峰等[22]利用HPLC测定不同商品规格等级的远志样品中远志皂苷元的含量,发现一级筒中皂苷元含量低于二、三级筒。本课题组曾对不同规格远志药材中的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23],发现:①不同批次远志样品间细叶皂苷的含量差异较大,无明显规律,说明细叶远志皂苷含量与远志样品直径无关,与本文结论一致;②远志酮Ⅲ的含量在远志筒中含量变化范围较窄,在根中比较离散,说明远志酮Ⅲ的含量与远志样品直径无关,与本文结论一致;③除1号野生品外,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在远志样品中变化范围较窄,说明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与远志样品直径无关,与本文结论一致。上述结果与现行远志药材商品规格[5]相矛盾。由此可见,现有远志药材的商品规格标准及等级划分,在市场定价及流通环节上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而上述现象在不同药材品种中也有发生。有学者认为应将药材的化学成分与外观性状结合起来评价商品规格标准及等级划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24],以及用生物活性来反映商品规格及等级的内涵[25]。因此,本文建议先按照远志是否抽心将远志药材划分为远志筒与远志根2种规格,再分别按照形态、有效成分含量、生物活性等将不同规格的药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4.2 远志药材传统良种选育方法的不足

远志的良种选育是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种质的基础,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远志生产上存在的品种混乱、种质退化、产量下降、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潜力不足等问题,使远志药材生产朝着优质、高产、质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远志的良种选育主要经历“引种―驯化―选种”等过程,且选育出一个新品种需要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经作所历经16年(1996―2012年),对远志各生育期观察和通过抗性、产量性状等比较,选育出我国第一个远志品种――晋远1号[26]。相对于农作物以产量优先兼顾品质,中药材则首先应以品质(整齐度、质量指标)为先,其次再考虑其产量、抗性等[27]。因此,现阶段有必要制订更加系统的良种选育方法,加快远志良种选育的进程,如采用代谢组学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等对远志良种进行质量评价和鉴定,同时应加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研究等[28]。同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远志酮Ⅲ在主根长较短、第一侧根分叉高度较短,侧根数较多的远志样品中含量较高;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主根长较长的远志样品中含量较高,这为今后远志的良种定向选育(以目标活性物质含量的高低为依据)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中药材“辨状论质”是几千年中医药传统经验的总结,既有合理内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制订远志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及等级划分和筛选优良种质资源时,不仅要继承传统经验方法,还应综合考虑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等;此外,在进行远志药材的良种选育时,可根据选育用途来确定目标性状,在药效优先的情况下,兼顾产量,最终使研究成果能遵循科学、合理、实用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41.

[2]中国药典.一部[S].2015:156.

[3]姜勇,屠鹏飞.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2,33(10):874.

[4]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129.

[5]国家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S].1984:36.

[6]薛英,李晓伟,李震宇,等.采用UPLC/Q-TOF MS与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生长年限对远志药材质量的影响[J].药学学报,2015,50(3):340.

[7]白璐,许晓双,张福生,等.基于UPLC/Q-TOF 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远志不同品种间的化学差异性[J].中药材,2015,38(9):1819.

[8]金林.一种改进的散点图矩阵及其在R软件中的实现[J].统计与决策,2016(1):77.

[9]时光新,王其昌,刘建强.变异系数法在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00,20(6):47.

[10]张阳,李敏,亢学平,等.二年生柴胡优良品系的选育[J].中国林副特产,2014(4):18.

[11]邢世瑞.宁夏中药资源[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47.

[12]胡雷芳.五种常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及其比较[J].浙江统计,2007(4):11.

[13]汲文宪,陈丽华,郭峰,等.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主要乔木树种种间关系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9):10.

[14]秦雪梅,孔增科,张丽增,等.中药材“辨状论质”解读及商品规格标准研究思路[J].中草药,2012,43(11):2093.

[15]谢宗万.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论[J].时珍国医国药,1993,5(3):19.

[16]山西省药品检验所药理室.远志药材应否去心的研究[J].新医药学杂志,1975(4):46.

[17]刘艳芳,彭东艳,杨晓娟,等.去心与不去心远志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效学比较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4):1975.

[18]康传志,周涛,郭兰萍,等.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商品规格及等级标准的划分现状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8):217.

[19]施学骄,陈林,彭成.川芎不同商品规格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四川中医,2011,29(4):58.

[20]凌珊,易炳学,龚千锋,等.款冬花传统规格等级与芦丁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147.

[21]张丽宏,顾雪竹,钮正睿,等.白芍的传统规格等级与内在成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成药,2012,34(3):535.

[22]房敏峰,付志玲,滕红梅,等.HPLC评价远志种质资源及炮制品的质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0.

[23]张艳花,白璐,李震宇,等.远志筒与根的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差异性分析[J].中药材,2015,38(7):1408.

[24]王伽伯,张学儒,肖小河,等.基于化学分析的大黄药材商品规格划分的科学合理性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4):470.

[25]杨光,曾燕,郭兰萍,等.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现状及几个关键问题的商榷[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9):17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