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4: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内部审计的理解

篇1

1、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90年代后,西方国家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普遍加大。主要因为产品技术变革速度加快,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扩张战略引起的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所有这些业务使企业经济交易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了,而相应的控制环节难以同步实施,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何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为内部审计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定义提出了内部审计应评价和帮助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

2、企业治理结构转变

西方国家为促进竞争提高经济活力实行的放松管制运动和随之而来的企业兼并浪潮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例如管理层的薪水补偿计划,董事会职能和结构的变化,机构投资者放弃消极投资开始参与企业的治理以及员工人力资本的激励等新兴的企业治理方式。作为企业内部的评价机制,如何对企业治理方式提供有效的指引就成了内部审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也体现在新定义之中,即要求内部审计应评价和帮助企业改进“治理程序”。

3、企业内部组织战略重组

篇2

记得86年入学时,系主任张亦春教授给我们讲的第一次课就是“银行是门大学问”,而现在我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深深体会到其内涵的深刻和广大,深深感觉到“内部审计也是一门大学问”。我99年初参加农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四年多的内部审计实践中,每年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体会都有所不同,以下是本人这几年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不同阶段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了解,与各位内审同行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第一阶段,就是刚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业务操作熟悉,但对内部审计了解不多。和大多数内部审计同行一样,在参加审计工作之前,都是从事在具体业务操作,对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十分熟悉,但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技术方法了解不多。由于对内部审计缺乏较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套用以前业务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一阶段虽然也能基本正常开展审计工作,也能审查出一些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但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的知识与技能,即缺乏一个合格内部审计师的基本素质,在审计中往往以业务流程的符合性作为审计发现的主要依据,过分注重操作过程的细节,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经常会忽略了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如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制约等基本的内部控制内容。

第二阶段,就是参加内部审计工作2到3年时间之后,从各种渠道对内部审计有了一些了解,包括参加了各种审计培训、自学了一些有关内部审计的书刊,掌握了一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能部分将审计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初步具有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能根据业务操作的经验,对被审计事项的一些重要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出判断和评价。这一阶段,个人的内部审计综合素质提高了,但对具体业务操作则逐步开始有所生疏,因为业务品种及操作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审计人员虽然也要经常学习业务知识,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对所有需要审计的业务都详细了解各种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个阶段对一些从业务操作岗位转入新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是一个关键时期,由于脱离了实际业务工作,对业务操作流程特别是一些细节可能生疏,如何克服这个阶段的困难,本人所在处室有位同事曾经说过:“审计人员有三类,一类是刚刚从业务岗位转过来的审计人员,他们熟悉实际操作,能按操作流程来进行审计,虽然其审计发现可能只局限在某一方面如操作流程、制度的遵守。第二类就是几年前参加审计的人员,这些人在参加审计之前,有较丰富的业务操作经验,但由于近几年脱离了业务实际操作,对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开始有所生疏,这一类人如果不开始注重审计职业能力的提高,就可能变成既不懂业务又不懂审计,最后将被淘汰。第三类人,就是参加审计工作多年,且对奶奶实际的原理和技能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虽然对具体业务可能不熟悉,但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按一定的审计程序,分析研究被审计对象的有关背景资料和进行现场检查,分析评价其内部控制,发现控制的弱点,这类审计人员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审计项目的审计,包括不熟悉的业务的审计。”本人对这个理解十分认同,在脱离实际业务操作几年后,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即原有的操作经验可能会逐步淡忘,而审计工作的范围却在增加,不仅要参与原来熟悉的业务,还要参加一些不很熟悉的领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重点加强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较深入地学习了有关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学习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技术,并努力扩大知识面。经过这些学习和研究,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掌握层次上得到提升。对一项审计活动,不再只从操作层次上去审查评价,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角度,从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合理、有效方面去寻找风险点和审计重点,从而使自己的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一些以前很少接触过的业务项目也能根据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与其他同事一起开展审计工作。

第三阶段,就是经过一定时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初步具备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师的职业素质,包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的客观性、审慎性和敏锐性。在审计实践工作中,能从风险管理角度,发现风险控制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阶段是一个提高的长期过程,本人自认为也只处在初级阶段。对审计的理解的深入的过程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不断学习有关的内部审计知识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有助于促进这个进程,我在2002年参加了cia考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包括组织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用心体会其中的内涵,对自己的内部审计职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利用实际业务操作的经验进行审计到忘掉实际操作,按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技术,依靠个人的具有的审计职业素质进行各项审计职业的判断,我经历了近五年的时间,虽然这对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部审计师还仅仅是刚刚开始,但我还是想把我的内部审计工作历程和对内部审计的体会写出来,与各位内部审计同行交流,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接受大家的帮助,以求共同提高。

篇3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自身成立的机构,在企业内部活动,依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担负着企业审计评估、监督指导的任务,其根本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遵循企业章程、企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一、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 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

我国内部审计恢复的时间不长,不论是企业领导、普通管理层还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这种认识极大地制约了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许多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能够发挥的作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有限。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既要监督管理层,又要听命于管理层,容易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这一模式在现阶段下,容易使内部审计部门起到的作用很小,只能监督一些小的项目,地位比内部审计部门低的部门部门;在应对大的项目上却无能为力,毕竟内部审计部门还要从属于企业高层管理层。

2. 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够科学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内部审计机构的级别越高,独立性越强,效果就越明显,而我国的内部审计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其认识的不到位,导致了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管理不明。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表面上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不强,甚至有的企业的内审部门的领导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来兼任,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随意性,使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3.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技术落

在我国,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目前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企业财务部门,其中不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中普遍存在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经济师、工程师及律师等专业人员配备比例太低,甚至为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权威性。

4. 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虽然近年来陆续颁布了《内部审计准则》、《审计法》等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规政策,对内部审计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是从总体上讲,仍然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的法律支持,而且大多是政策性或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内部审计工作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让内部审计人员无章可循,不知如何开展工作等。

二、 完善和促进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

1. 加强对单位领导班子的民主监督,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内部审计的内在要求。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应完善监事会和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均应由监事会监督,企业的董事会或总经理在履行其经营管理责任时应接受监事会的监督,让企业的最高经营管理人员头脑中始终都有被监督的意识,他们的经营管理行为不但要为其自身负责,而且要为企业的财产所有者负责,要为企业利益最大化服务,要接受企业财产所有者的监督,如果他们的行为有悖于企业的利益,他们将有被解雇或被的危险。当他意识到这种危险的时候,就有可能产生监督和被监督的愿望,客观上也就产生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从而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进而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以加强。应加强对单位领导班子的民主监督,从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将对内审工作的态度、支持力度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内部审计撑腰打气。

2.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设置模式。(1)对于上市公司及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公司,都有相关规定,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2)对于非国有的大型股份公司及企业集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3)对于一般小型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是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可实行下审一级制度,并推行联合审计、轮回审计、定期审计,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优势。

3. 建设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化是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约束内部审计人员正确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从事内审工作的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只有具备规定学历,并有一定专业年限,经过考试合格者,才准予进入内部审计机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善目前内审人员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推动内审工作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应该注重造就、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内审人员,使之成为高层次的人才。首先 ,要在任用、培训、提高、定岗、升迁等问题上作相应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其次,要重视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审人员吸收新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保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和维持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最在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篇4

二、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尚待加强

我国的风险管理真正开始只有几年的时间,企业各阶层对风险管理还不是很了解,不够重视,也缺乏风险意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被动进行,而不能主动进行。在风险管理活动中绝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定性分析法,而不是定量分析法,使企业不能正确地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

(二)内部审计职能范围较窄

在西方国家,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其内部审计的类型多样,把经营管理审计作为重点,辅之以财务审计和遵循性审计这两种方法。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还处于财务导向阶段,很少涉及管理审计和业务审计。虽然有些企业还涉及经济效益审计,但相比于西方管理审计,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评价和监督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不是以提供确证和咨询服务为主,为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提供风险管理及控制方面的资料,以增加企业价值。

(三)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整体素质较低

内部审计是一种能够防弊兴利和增加企业价值的综合性活动,因而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还要具备管理、法律、金融、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因而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是其是否具有胜任能力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都是财会专业出身,其他专业的比较少,这样就不能适应财务审计之外的其他审计类型。

(四)审计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迅速,已远远走在了审计工作的前面,而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电算化操作还很陌生,多数审计工作仅仅只是传统的手工查账,无法适应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审计方法的落后,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审计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完善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决定了他们对内部审计的态度和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实际地位。

1.加强宣传

人们常说:审计难、处理更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对审计的理解,认为审计就是查查账,收几个钱了事,没有把审计与监督联系起来。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靠宣传,加大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让大家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事业单位增强自主性的要求,也是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还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更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的需要。

2.转变观念

企业管理者自身的观念、道德品质和对信息使用的态度以及对遵纪守法的认识也会影响其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如果企业管理者在股东利益、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方面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且能够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息进行披露,那么,内部审计自然而然就会被重视,就能利用内部审计达到其企业目标。宣传可以提高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二)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提高胜任能力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的获取条件

可以根据IIA创建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的做法,在我国建立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加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难度,提升整个内部审计行业的素质。

2.改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

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以前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所以企业必须拥有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应由单纯的财务人员构成转变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结构。如何完成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的转换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优良的职业道德、熟练的电算化操作技术及敏锐的洞察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在内部审计从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的影响下,内部审计人员应在知识构成上实现多元化,除了要掌握会计、审计、法律、税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当熟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第三,企业应当抓好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及时掌握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提高整个团队素质,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高层次审计工作的需要。

篇5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在2001年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3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准则》,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通过上述定义得知,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准确、方针执行落地等的一种手段、方法、工具,内部审计是会计信息准确与否、方针的贯彻情况等的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是中间(过程)控制,内部审计更多的是结果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研究

(一)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

从内部审计的定义来看,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一项独立活动,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从内部控制的运作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离不开评价和监督,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审查,能够发现内部控制的短板,对内部控制提出再控制要求,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从内部控制的定义来看,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执行方针落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序执行的一种约束、控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从内部审计的运作来看,内部控制可以提供较好的风险控制基础和信息可信度,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作基础,也在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选择审计程序、方法等方面提出方向和要求,协助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应当是相互交叉、交互作用的。内部审计可以看做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有效性运作的关键,同时也对内部控制的其它部分产生重要影响。同样的,内部控制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对公司内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发现企业运作的短板以及存在的管理漏洞,并对内部控制提出再控制建议。因此,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定义为相关影响的正相关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耦合”关系。

三、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反之亦然。两者具有1+1>2的协同效益,能够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实现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双提升。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协同效应,并将这种关系实施于企业的运行之中,促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两者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

篇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内部审计也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经营效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企业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提高,特别是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内部审计的内含

我国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这些定义表明:一、独立性重要性。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对独立性的定义是:“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一系列内部审计准则及实施指引中也可以看出独立性始终是其重要特征。独立性应当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二、增值性的目的。内部审计由过去合规性审计转向增值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合法合规,而增值性审计的目标是为组织增加价值,使内部审计工作更靠近企业的价值链,并通过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企业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来从而达到增值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已得到了企业认同和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内部审计实施的时间不长,加上企业自身的局限以及所面临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等问题,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我国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只是处在初级阶段。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占60%左右。广大中小企业中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不到50%。说明现阶段企业特别是小规模企业对内部审计作用认识不足。即使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很多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合规性审计上,以查错防弊为主,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中。虽然有的民营企业对管理、经济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审计,但还比较肤浅、不够深入,远达不到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查找企业经营漏洞和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创造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是内部审计参与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但其内部审计一开始就有双重身份,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来源都隶属于企业本部,从而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在利益上是一致性,影响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大中型民营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的分离。内部审计机构往往由董事会或下设审计委员会主管,也可由公司总经理主管。不同领导模式,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程度不同,内部审计部门所发挥的职能也不同。其中前者的内审机构独立性较强,但其并非常设机构,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不能做到实时、及时了解,无法有效发挥对内审部门的指导作用。总经理主管下的内审机构更有利于经营层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但其内审机构独立性仍然较差,尤其是对总经理监督的独立性受到威胁。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审计权利高度集中于所有者手上,其独立性更差,更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内审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起步较晚,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人中较少,学历和教育水平偏低,缺乏专业的内审人员培养机构和部门,后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规范。一方面,很多内部人员是从企业财会部门或非相关专业抽调过来的,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所占的比重较少,获得CIA国际资格认证的更少,这都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四)内部审计职能单一、方法滞后。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其目的仍停留在查错防弊上。而内部审计已由财务导向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及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阶段。现代内部审计已经将其作用的范围从内部控制的层次提升到治理的层次,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和评价,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整个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

正确认识和理解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步。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可持续中具有积极作用。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服务活动,其职能是查错防弊、对经营现状、经营效率及经营风险进行审计,根本目的在于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为此,内部审计协会及政府相关职业部门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内部审计学术研讨、先进经验推广等活动,促进广大企业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当进行审计工作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或内部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宣传内,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提升内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能职,达到改善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IIA《内审实务标准》中建议公司的内审部门实行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和行政上向首席执行官报告的双向汇报机制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包括董事会、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和非营利组织的理事会领导。”因此,企业应当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领导之下,以保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增强内审的权威性。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内审工作对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单一财会知识背景的内审人员已不能满足内审工作的需要。为适应现代内审工作的发展,企业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根据《2010年全球内部审计调查:知识共体研究的要素》显示:各级内部审计人员包括首席审计执行官,更新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报告《当今内部审计人员核心能力》研究成果表明,内部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包括沟通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能力。为此企业优先聘用具有审计专业背景和审计资格的从业人员,同时为审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以便其企业管理、法律、金融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企业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转变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应该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中心,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经营效率。为此,应将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转移到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将传统的事后审计转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将传统审计方法转为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在信息化技术高度普及的环境下,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进行高效的监控与评价,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此外,改变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单纯依靠内审人员的现状,可以适当借助外部审计的力量,实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优势互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有机地结合一起.既有利于缓解内部审计人员的压力.又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凌云,卫娟.独立性与上市公司内审组织模式的选择性[J].会计之友,2010,(10)

篇7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增值

一、引言

内部审计的实施是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检查被审计部门或者单位出现的问题,通过合理的咨询和有效的分析,使企业或者被审计部门的经营管理方法、风险控制系统和治理机制得到规范化。内部审计的实施是在保证所执行活动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提高企业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价值,使企业经营管理更有效率。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就曾指出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增加价值,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内部审计随着现代企业的变革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质的转换,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监督检查活动,实质上是在监督检查完企业或者被审计单位之后,再对审计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给企业和其他各部门带来警示作用。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为企业或者被审计单位提供增值服务。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时,也提出内部审计的发展应该从传统的监督检查目标发展到为企业服务增值为目的。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企业控制风险和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揭示企业存在的风险,并且能够经济地整改以达到使企业价值增加、经营改善的目标,真正实现向“服务主导型”转化的内部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在我国实施已经将近30年,但企业组织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还没有真正实现,审计的工作质量即审计成果的使用效益更是微乎其微,屡查屡犯现象仍较为严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作为内部审计的核心,应用于内部审计的始终,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客观公正的结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完整可靠。但是由于对独立性的认识和理解不全面,导致被审计单位排斥和抵触内部审计,这种不和谐的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成果的影响不能忽视,进而影响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针对独立性对内部审计增值的双重影响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为实现企业持续经营和价值增值的目的,保持独立性原则检查被审计部门或者单位出现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咨询和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的标准化程度,通过改善使企业或者被审计部门的经营管理方法、风险控制系统和治理能力得到规范化。与此同时,判断企业内部是否经济合理地使用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我国颁布的审计法规、会计法律法规准则以及各项章程规定中对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相关审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界定。

2009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条例进行整改时,提出了内部审计增值的概念,这标志着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新纪元,其实内部审计的内容一直都体现着为企业和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增加价值的内涵,只是由于所处的企业环境和社会背景,这种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被相关人员所了解和接纳。该定义的出现对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和明确,旨在使相关负责人和部门领导能够重视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从而使管理层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更有效率地执行管理和决策,提升企业的价值。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含义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并整改问题,不隐藏不舞弊,真实地记录问题所在。这种独立性可以通过内审的组织结构设置和内审相关人员的职业操守来体现。内部审计部门的构建要与其他部门相互独立,即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不能同时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同样负责内部审计的相关人员也不能同时负责其他部门的工作,否则会导致不客观的审计结果,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独立的精神状态,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包括环境和人为行动的影响,不受经济利益的诱惑或者趋使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而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很难,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切实达到企业最初设置的目的。

三、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涵义

内部审计活动为企业增加价值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要保证内审人员的工作规范化、内审工作执行过程的标准化,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内容可靠完整。与此同时,内审人员要具备职业道德修养,有着独立的精神状态。其次,企业相关领导以及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查出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认真分析问题所在,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应该进行汇总、报告、分析,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内部审计通过真实客观地反映内部审计结果,传达给企业管理层,以便提升企业价值,达到增值的目的。

四、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促进内部审计增值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实现包括审计组织机构建立的独立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神独立。笔者针对这两个层面系统分析其对内审价值增值的促进作用。

1.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独立对内部审计增值的促进作用。内审组织机构设置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只能执行审计工作而不得干涉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或者是内部审计直接负责人是上级领导部门,与各个平级部门不相互干涉业务。如果隶属于上级领导,独立程度取决于所隶属领导的职位和级别,如果领导的级别很高,则相应的内审的独立程度也就越高。为什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关?这就说明了制度对于权限的规定,限制了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由于制度的规范化设置,能够使内部审计程序比较规范,审计结果的规范化程度也比较高。与此同时,高级别的领导具有充分的决策权力,在内部审计执行过程中领导可以对发现的问题作出迅速的反应,通过对内部审计结果的合理利用,能够促使企业管理层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提升企业的业绩。

2.内部审计人员精神独立对内部审计增值的促进作用。只有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的过程中,恪守职业操守和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任务,不存在的行为,不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和诱惑,能够对自己的评价结果负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内审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成果的可靠性,当企业管理层以及相关负责人依据内审结果做出决策时能够保证决策的可实施和使用效益的发挥。因此在分配工作或指定相关的审计人员时,要判断可能出现的利益以及相关性冲突,同时实行定期换岗的制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阻碍内部审计增值

独立的内部审计活动能够保证内审的结果真实可靠,但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由于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片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加之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结构单一,缺乏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对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1.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片面认识,阻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内部审计的产生源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就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且确保记录的资产负债表等各种账表的完整与真实,不存在舞弊行为。企业其他部门的人员会认为内部审计就是通过刨根究底查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并且把问题报给上级领导,影响他们个人以及整个部门的绩效考核,由于这种片面的认识,致使他们不支持、不理解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甚至产生矛盾,导致内部审计任务不能顺利的完成,内部审计与内审增值的目标差距甚远。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认真分析和整改,导致内部审计不仅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甚至会使企业产生损失,包括审计员工的住宿费、差旅费等。

2.审计范围愈趋广泛与审计机构单一的矛盾,阻碍内部审计增值。内部审计不仅要保证报表内容的真实可靠、账表之间勾稽关系明确,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管理者更有效地经营企业,提升企业业绩并能增加价值。这说明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从原来的财务审计扩展到了经营合规性内部审计,审计从企业账务合理合规逐渐伸展到企业经营管理,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审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悉企业的经营流程、生产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然而当前的内部审计人员的标准与之还有差距,有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审计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打造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审计意见,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五、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的建议

(一)鼓励各部门骨干参与内审工作,为内部审计增值提供保证

领导的态度是否明确和坚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执行力。只要是领导重视的审计工作,企业内部的各个组织部门就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被审计部门通常不能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的执行,主要原因在于对审计工作理解不够,要想使被审计单位更好地理解、配合与支持审计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其参与其中,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审计需要,鼓励干部员工在内部审计部门挂职。

一方面,这种挂职不仅能促使其他部门和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了解,而且由于相关项目工程的骨干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自身项目的执行情况要比审计人员了解得更清晰,他们能够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进行直接合理的解释,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给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拓宽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熟悉整个组织的流程,改善组织的管理。

另一方面,可以让各个职能部门领导在参与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更具有全局观念,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各个职能部门能够以大局为重,不再,部门的经营管理绩效和部门人员的业绩都会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挂职制度的实施是一项双赢策略,被提拔的骨干员工以及所属的部门能够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通过全局的观点来引导和推动整个部门的工作,从而使部门的工作更加有效,业绩也会逐步提高;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可以通过与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学习的机会,而且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完善各部门和下属企业管理流程,促进内部审计的增值

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是否规范,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效率,进一步影响企业的价值增值。但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流程是否规范,取决于内部审计的指引。内部审计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所在,分析其中的原因,改善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管理流程更加趋向规范化。而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善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产生,从而增加企业价值。此时内部审计能够间接性地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绩效。

加之审计工作的范围比较广泛,对管理流程的认识也比较多,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内审人员能够针对发现的问题与下属企业相关人员或者相关部门进行交流,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并进行优化完善。此过程需要专注问题出现的关键点,在关键点处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流程,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管理风险,从而提高效益。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只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不需要全覆盖式地进行调查,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节省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三)采用合理的考核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增值

企业考核机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各个部门的潜力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促使各个部门和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实质性进行判断,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例如,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原来的制度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而由此产生的后果并不是因为员工的违规因素而引起的,所以此时的最佳策略就是和相关负责人探讨问题的原因所在,找出对策,消除问题,只要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认真执行整改方案,就可以不将这些问题作为考核的依据。

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将全年甚至将近几年的审计内容和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整改措施,对其他部门和人员起到警示作用,真正做到将审计的成果进行合理的消化和利用。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会面临一些阻碍,但是只要管理层能够重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那么实现由监督管理型内部审计向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标指日可待,从而真正实现为企业增加价值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詹一萍.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3,(06).

[3]梁正英.论内部审计增值服务[J].商业会计,2013,(24).

[4]邹娟.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分析[J].财会通讯,2012,(21).

[5]张爱辉.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2,(08).

[6]许平彩,叶,唐雪翠.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企业经济,2011,(03).

[7]沈静秋,殷丽丽.基于企业目标视角的内部审计增值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0,(11).

[8]陈留平.企业内部审计前沿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06).

[9]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J].审计研究,2008,(06).

[10]韩晓梅.浅议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与实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05).

篇8

1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独立性及权威性不强

为了充分发挥和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需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部分医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按照法规的规定,而非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机构的设置也不尽合理,比如有的医院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财务会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个别医院领导对内审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医院设置的内审机构只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需要,而不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平时对内审机构重视关心不够。这种设置方式,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强,内部审计的职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1.2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对象过于局限及人员的素质较差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从发展方向看,医院内部审计应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和提高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转变,向单位的业务经营领域及管理领域扩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目前医院内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本单位财务机构调配过来的,显然适应不了现代医院内审的需要。

1.3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方式过于单一及职能的不专

当前,在各单位中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给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要求。虽然各大医院都设置了内审机构,但由于医院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审计任务不大,这样无疑弱化了内审的职能。

2控制审计风险、搞好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审计工作的重点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防范和控制。

2.1建立和完善与内部审计相关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

在审计内控制度建设上,我们没有一套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不但影响到医院内部自身的形象,也缺乏对内审人员审计行为的制约,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规避。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加快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制以及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现代审计制度的建立对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内审部门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医院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2.2加强宣传教育,拓展内审范围

在审计工作初期,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医院职工对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甚了解。接受审计的部门和个人戒备心理比较严重,不支持、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此的外部工作氛围,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审计风险也就上升了,所以向广大群众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树立新的审计理念扩大化展内审的范围参与单位有关重要活动。

2.3注重审计成果的运用

注重多种形式的汇报和通报会议,重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针对内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在医院领导的直接组织和参与下,经常召集一些会议促进内部规范管理、增加效益的共识,增强部门之间对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的认同。

3结束语

篇9

一、有效沟通在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中起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从制度层面强调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进一步提出对内部审计师沟通能力的要求。有效沟通对于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获取相关、全面、可靠的信息,确保内部审计意见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内部审计目标,具重要意义。内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内部审计师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它能使内审工作赢得领导的充分支持和理解,能获得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能使内部审计师之间信息共享,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二、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有效沟通

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内部审计活动中的有效沟通主要存在与本单位领导层、上级主管部门、本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外部机构之间。

1.建立并保持与本单位领导层、上级主管部门的良好有效沟通。内部审计机构是根据本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进行审计的,开展内审工作首先要取得领导的授权和支持。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与领导层的沟通渠道,同各级领导进行及时、有效沟通,使其增加对内审工作的了解和信任,重视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建立并保持与本单位其他职能部门和本部门之间的良好有效沟通。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单位其他职能部门是内部审计的合作者,是共同的目标把双方联系在一起。开展内审工作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支持,建立横向的沟通协调机制,为单位的整体利益共同配合达成共识,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同时,良好有效沟通能促使内部审计师之间信息共享,转变和改善思维方式,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有效的内部审计建议,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3.建立并保持与外部机构的良好有效沟通。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外部各方的支持:审计机关、协会对内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性的服务;与其他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交流等。因此良好有效的沟通能为内审工作搭建桥梁,起到必要的衔接作用。

三、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需要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情感的通畅。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并被充分理解。有效的沟通使双方都能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内部审计师若能全面掌握沟通技巧并运用于内审工作中,将大大提高内部审计沟通的效果、效率,提高内审工作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

1.确立并坚持服务观念,提高工作效率

内部审计的工作导向是协助本单位其他部门完成任务,服务于管理层。因此,内部审计师应通过沟通及时、妥善地解决分歧和误会,化解人际冲突,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效果。良好有效的沟通应注意三个方面:一、了解管理需求,充分准备明确目的,制订妥善的交流计划,以接受者的个性特征,心理情绪、知识水平等,区别对待。二、注意选择适当的沟通时机、场所,尽量选择舒适宽松的环境,把沟通的目的和预计从受访者得到的合作水平作为考虑的重要因素,并控制沟通时间。三、坚持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在沟通中扮演“参谋和师爷”的角色,避免先入为主,注意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2.积极主动争取领导支持,保证审计工作的开展

领导重视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前提,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开展、汇报工作,主动向领导提出规范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及时予以指导。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能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逐步形成上下配合协调共同把关的好局面,使内部审计师坚定做好审计工作的决心和信念。

3.不断完善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程序

不断完善审计制度,依法审计、按规矩办事往往容易取得理解和信任。一方面,依据法律规范解释审计发现的问题,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容易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严格遵循审计行为规范、执行审计程序等,是一种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容易赢得对审计结果的信任。

4.加强内部审计师自身能力要求,提高沟通能力

内部审计师应针对审计工作需求,系统地参加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培训等后续教育,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足够的职业敏感性。

5.善于倾听并保持耐心,充分了解对方需求

篇10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优势分析

(一)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保证上市公司审计职能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独立性越高审计效果越好.因为外部的审计人员和上市公司管理层没有经济利益联系,他们会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完成本职工作,不仅不会受制于于公司的所有者同时独立于经营者,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天然优势使其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更可靠。外部审计机构可以定期更换审计人员,减少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审计人员建立密切联系的可能性,降低舞弊风险。使审计人员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进行内部审计

(二)促进内部审计技术改进

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对内审职能没有充分认识因此不太重视,并且审计业务不属于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层通常不会花费过多的人财物在这上面。这就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素质较低、审计水平不高。而审计业务属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业务,为争取市场占有率,抢占更多的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会不惜重金对内部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拥有独特的优势。通常来讲,外部审计机构的从业人员审计水平较高、审计经验丰富。聘用外部的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不仅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和外部审计人员的配合还会提高他们的审计技术水平,拓宽他们的眼界。

(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由于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多数企业不会向内审部门投入充足的经费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人员素质不高,会导致审计质量低下,审计失败的局面。由于内审部门在企业结构中的特殊性,它的职责是应该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和经营中的?L险,但由于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都与企业其他的部门和人员有联系,这些会使审计人员发现问题时反而沉默不语。外部审计机构独立于企业,因此和企业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外部审计人员会客观的看待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审计业务是他们的核心业务,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因此,由外部专业机构进行的审计可以有效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节约企业费用

企业的审计业务已由传统单一的审计业务向管理咨询业务和内部风险管控业务过渡。这些业务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需要懂财会、计算机、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知识架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费用,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审计成本。当企业对内部投入的费用高于向外部购买所需服务时,企业会选择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内部审计外部化主要可以降低企业以下的费用:减少雇佣和培训费用。节约软件技术开发的成本。降低成本。会计师事务所是专业的服务机构,可以将审计技术开发、审计软件更新的成本分摊到所服务的企业身上,企业在同等成本下可以享受到高效或等效的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客户也会降低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费用,使企业享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应考虑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劣势分析

内部审计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虽然审计职能也可由其它许多部门履行,但内部审计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它自产生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职业组织,常常设置在企业内部,非常强调内部控制和风险分析。一般认为,企业内部全职的内审人员能够融入和吸收企业文化并以此来理解经营风险和潜在的战略效果。而且,由于不断地参与企业经营,他们能够理解对控制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内部关系。另外,以他们的分析为基础的管理决策的成败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命运。虽然我们承认外聘人员受到的市场驱动能够提高其审计服务的总体绩效,以有效地增加企业价值,但在分析内审部门的战略优势时,管理层应考虑内审外聘的以下几点劣势:破坏内部审计职能的整体性;导致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缺乏责任感;放弃了内部审计自身的资源优势;外部咨询机构可能会丧失独立性;企业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审计人员;企业将失去一个颇有价值的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问题;会使内部审计职能失去灵活性。

篇11

(一)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含义

IIA 在2003 年修订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质量项目评估释义为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通过有关过程,对质量项目的总体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价。IIA 在2009 年修订颁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将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释义为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旨在对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定义和《标准》,以及内部审计师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评估,还可以用来评价内部审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并识别改进的机会。中内协借鉴IIA 的最近定义及解释,并根据我国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在2012 年的《评估办法》中,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定义为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该定义明确指出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人员、内容、标准、依据及评估的程序和方法,是对IIA 定义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目前IIA 所实施的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独立审定的自我评估,这是内部审计部门按照IIA 要求的程序和方法,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后,由IIA 的独立审定师进行现场评估,给出初步评估结论,随后再出具正式评估报告。另一种是全面质量评估,这是由IIA质量评估小组按照IIA 要求的程序和方法,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外部评估,并形成质量评估报告。当前我国所开展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按照实施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形式。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估的依据和内容相同。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都要按照《评估手册》的要求,对组织的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业务实施全面的审视与检查,因此,两种评估的依据和内容具有一致性。二是评估的程序和方法相同。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程序都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出具评估报告三个阶段,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方法都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审阅等手段,说明两者具有相同的评估程序和方法。三是评估的目标相同。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都是为了改善组织内部审计环境,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并提高组织各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估的主体不同。内部评估的人员主要来自组织内部,而外部评估人员则全部来自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由中内协或其认定的机构从评估专家库中选定。二是评估的时间及频率不同。内部评估作为组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有效监管手段,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不定期地加以组织实施;而外部评估则时间跨度相对较长,频率相对较低。三是评估结论的权威性不同。由于评估的主体不同,故会对评估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结论的权威性存在区别。因此,内部评估仅作为组织对内部审计的一种监管手段,其评估结论仅代表组织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认可。而外部评估不仅是一种监管手段,评估结论更是代表着整个内部审计行业对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与认可。

(二)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中内协制定了《评估手册》,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共分为两大评估类别:第一类是内部审计环境,包括了11 个评估要素和19项评估要点;第二类是内部审计业务,共包括8 个评估要素和15 项评估要点。可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应当关注和评估直接影响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各主要因素,包括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过程控制、审计工具与技术、审计报告编制、后续审计管理等方面外,评估还应当关注和评估对内部审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内部审计环境中的各主要因素,包括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机构的组织定位及其管理、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及机制、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及形式、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信息沟通、内外部审计协调机制以及审计外包质量等方面。《评估手册》既是一整套实施内部审计外部质量评估工作的规程,同时也是指导组织保证和改进内部审计质量,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指南。

二、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好处基于中铁大桥局的基本经验

中铁大桥局已经于2012 年5 月通过了由中内协组织实施的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成为我国首家通过中内协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单位。由于本次评估是从第三方的角度对中铁大桥局的内部审计质量情况进行的全面检查和审视,并且对进一步改进中铁大桥局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中肯而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中铁大桥局的高管层高度重视评估组所提出的意见,并根据评估报告的要求,认真、及时地进行了落实整改,从而取得了明显的评估效应: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内部审计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审计业务技术方法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中铁大桥局仅是我国众多的企事业单位中的代表,其通过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所取得的实际效应当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指导意义的。从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中铁大桥局实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实际效果来看,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对于促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够有效提高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改善内部审计环境

外部评估人员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现场测试等方法获取充分而可靠的证据,尤其是听取治理层、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架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实践证明,高水平的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能够提高组织各个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度,增强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认可度和权威性。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自身也要为达到各个层级的要求和期望而不断努力。

(二)能够有效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遵循标准,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是以全面评估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为主要内容,评价遵循程度,找出差距,寻求改进。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将体现在《准则》中的内部审计职业理念、执业原则、实务标准、技术方法和人员胜任能力等各项要求,全面宣传至组织各个层级及有关人员,引导和推动《准则》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内部审计行业的职业化水平。

(三)能够有效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十分关注内部审计人员促进组织增加价值的能力,通过开展评估活动,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情况,从而推动其不断增强专业胜任能力。总之,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是一种对组织内部审计的审计,而开展该项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即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环境,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促进组织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以帮助组织最终实现其目标。

(四)能够有效促进内部审计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内部审计机构在外部评估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组织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同时根据组织管理层、运营层的需要和被监督服务对象的需求,坚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突出审计重点,统筹安排审计资源,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手段,全面履行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咨询、服务职责,从而促使内部审计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参加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做的几项基本工作

(一)宣传教育,提高对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认识

内部审计是现代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组织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同样也是如此,外部评估人员既要对各项内部审计业务进行检查和评价,同时也要对内部审计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和评估。为了做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应当从两个层面重点抓好宣传教育。一是在内审协会层面,应当通过举办内部审计质量培训班、进行报刊杂志以及网络推介等多种途径,宣传介绍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涵义、内容、程序、方法、作用及成效,着重解决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是什么、查什么、怎么查、起什么作用、有什么益处等问题,促使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深入人心;同时还可以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扩大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的影响范围。二是在各级组织层面,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组织中各层级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对其还不了解,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以内审协会的推介为依托,在企业中广泛宣传,为开展审计质量外部评估营造良好的氛围,为进行员工访谈和问卷调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业务学习,统一并提高对评估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内部审计人员既是各项审计活动的执行人,也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参与者,为了切实做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切实加强三个方面的业务学习。一是要加强对《评估办法》和《评估手册》的学习。充分了解、掌握评估工作程序、内容及要点,对照评估标准开展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自我评估,全面审视组织内部审计环境和审计工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工作不足有效整改。二是要加强对《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加强对《准则》的系统学习,将《准则》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从源头上做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CIA)。IIA 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在全球的推动者,其所组织的CIA 考试十分注重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估的思路和理念贯穿其中,而我国的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也主要是借鉴了IIA 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培训考试,这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做好审计记录,按照评估标准做好各项审计工作

在评估过程中,外部评估人员除了通过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情况外,还需要对各项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这些主要是依靠对审计工作记录的复核与审查,而这恰恰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因此,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应当按照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要求,及时完整地做好对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过程、内部审计结果、内部审计效果等方面的审计工作记录,真正落实《准则》要求。

(四)开展自我评估,查找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在进行外部评估前,各级组织应当适时开展针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自我评估。为了保证评估的客观性,评估人员不应仅由内部审计人员担任,还应从组织内部抽调熟悉内部审计工作或与内部审计机构联系较多的人员参与,按照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程序、内容和标准,重点对组织内部经常开展的审计项目、审计业务和审计环境等进行全面检查,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查找工作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报告》提交组织最高管理层,听取组织最高管理层的意见,并在他们的支持下,针对评估中发现的不足,及时组织落实整改,为迎接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做好与外部评估的配合和协调工作

在认真做好上述前期准备工作后,组织通过申请,并经中内协批准同意以后,中内协将会组成评估组,对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现场评估。在此期间,评估组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查阅文档等方法,对组织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帮助组织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对此组织应当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整个评估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配合、协调工作,面对问题要真诚交流、虚心请教,并与评估人员一道探寻改进工作的方法与措施,保证现场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认真落实整改,切实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现场评估完成以后,评估组将根据现场评估所了解、掌握的各种情况,对组织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综合评分,总结组织内部审计最佳实务,查找内部审计工作中亟待改进的不足,并从治理层和内部审计机构两个层面,提出进一步改进组织内部审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报告》提交给中内协和接受评估的组织。《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报告》既是对本次评估工作的全面总结,同时也是指导组织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这对于提升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组织应当高度重视外部评估所提意见和建议的整改与落实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内部审计环境,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切实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当前我国深入推进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若干建议

当前,应当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推进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主要由三个方面:

(一)全面推广内部审计外部评估的成功经验。截至目前,我国通过了IIA 或中内协内部审计质量外部

篇12

【关键词】

增值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内部控制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权威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目标已经由传统的“查错纠弊”转向“增加价值”,审计从业人员必须站在企业管理层的角度,着眼于发展战略和治理结构,持续为管理者、审计委员会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点

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内部审计的特点的基础上,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审计目标、资源协调、组织机构等方面不断创新。

(一)聚焦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传统内部审计以事后评价为主,更多倾向于纠错纠偏,没有将价值增值作为目标。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将“增加价值”作为主要目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这样,内部审计将更好地融入企业价值链,其高质量的服务将越来越受到肯定。

(二)关注发现并解决问题查找出影响组织健康发展的问题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传统内部审计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形成审计报告,汇报给管理者并告知被审计对象,审计工作就此结束。相对于传统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不但关注问题的发现,而且更加重视如何帮助被审计对象科学、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采用先进的审计策略1.以风险为导向。增值型内部审计强调与被审计对象共同识别和评价薄弱环节,坚持审计活动的风险为导向。一方面可以节约审计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避免因对风险的认识不足而被突发事件搞得措手不及。2.以程序为基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最终成果是管理程序的改进规范,不断提高程序的效率、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管理程序得到完善,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3.推行“参与式”审计。参与式审计是指让被审计人员参与审计过程,共同查找和解决存在问题,以调动被审计对象的积极性,争取理解和支持。此外,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对象共同提出的改善意见和建议,更易执行落地。

(四)审计业务内容和范围发生转变1.符合性审计比重降低。传统的内部审计以符合性审计工作为主,这种基础性审计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增值型审计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抽样审计、增强参与式审计等举措,提高符合性审计的效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增强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上。2.由发现型向预防型转变。传统内部审计对财务控制注重较多,多在事后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增值型内部审计倾向于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它侧重于对未来情况的预测,如预测环境风险,判断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是否具有足够的适应变化的能力等。3.审计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内部审计重点关注财务领域的审查和评价,对业务领域的审计较为浅显。随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其审计范围也逐步扩展至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关键领域。

(五)强调与管理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往往造成内部审计与管理层处于敌对状态,造成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建议的落实。增值型内部审计将“客观性”和“独立性”同时作为内部审计师的属性,在坚持客观审计的基础上,强调与管理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期更好地组织目标。

二、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这一目标的有效达成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内部审计的增值理念未取得广泛认同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内部审计理念有待更新,与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更没有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尤其是董事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在重点业务领域所发挥的增值作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制约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企业上下普遍对内部审计存在一定抵触心理,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够。

(二)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价值增值的作用,就应确保内审机构拥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和履职所必需的职权。企业内审机构应受董事会或下属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为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充分发挥奠定组织基础。在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有相当部分企业的内审机构在管理关系未能保持足够的独立性,甚至还存在与财务、纪检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制约了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增值型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为企业各业务领域提供风险评价和专业咨询。这样的职能定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全面性的要求,具备会计、税务、外汇、金融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熟识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技术、法律法规、资本市场等多学科知识,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相比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要求,我国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还需要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落后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增值功能,就要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做支撑。由于传统审计较少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内部控制评审、计算机辅助审计、分析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导致内部审计未能准确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此外,传统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事前和事中审计较少开展,不利于企业从生产经营活动的前端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五)内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如果内部审计建议不能被采用,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就无从谈起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缺乏科学认识,未能合理采纳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被束之高阁。

三、加强我国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策略建议

针对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我国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纵观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我国当前内部审计整体水平不高、增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内部审计法》,及时修订相关规定和准则,为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规范。

(二)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价值的认识内部审计要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价值贡献,就需要进一步科学调整内部审计定位,尽快由过去的查错防弊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的咨询顾问,以获取企业管理层及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就难以发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要科学认识内部审计的价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健全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保障机制1.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科学的管理关系应隶属于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管理。在业务上,内部审计机构接受董事会的指导监督;在行政上,接受企业管理层领导。这种管理关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做好工作;同时,能够与企业高层直接接触,有助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2.促进内审人员素质提升。要保证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高效率、高质量,必须配备高素质的人员。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是把好“入口关”,通过外部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成为内部审计人员;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培训,促进内审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提高。3.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加快由传统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变,就应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增值目标。改进传统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强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二是改进审计方法,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三是创新审计策略,推广参与式审计。

(四)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要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传统审计的局限,拓宽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为企业提供高增值的内部审计。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已经探索出很多的成功实践,如杜邦公司开发的过程审计、专项调查、系统实施审查、改善经营过程、内部控制教育、内部控制评价、咨询和自我评价八个增值型内部审计产品;朗讯公司的经营程序审计、COSO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等,均在增加企业价值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内部审计的良好实践,开发适合我国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产品。

参考文献

[1]毕秀玲,杨舒怡.增值型内部审计对我国内审人员素质的要求[J].会计之友,201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