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09:24: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儿童安全教育小常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营员在“安安少年学院”中了解有关绿色出行以及垃圾分类方面的环保知识
“安安救护中心”的老师正在为小营员讲解急救等小常识
2013引入少年驾驶学院
今年,BMW再次对训练营进行了全面升级,打造了一座占地面积达600平方米、且拥有更加逼真道路环境的“模拟城市”,通过“安安交通学校”、“安安奇幻影院”、 “安安救护中心”、 “安安开心乐园”和“安安少年学院”这五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学习场馆,为小朋友们带来丰富的学习内容。不论是一边驾驶BMW迷你电动车,一边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还是通过实际感受4D座椅体验,了解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作用;抑或是观看BMW儿童城市安全生活电视系列片《安安的故事》、学习急救小常识,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在这座充满轻松愉悦气氛的欢乐城堡中,BMW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难忘的快乐学习时光。
2013年BMW将德国成功推广的“宝马少年学院”的教育理念与中国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出了全新的“安安少年学院”,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清洁能源、绿色出行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BMW也连续第四年与教育部合作,面向全国的小学生发放《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从2010年至今面向全国的小学生发放了26万本,帮助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自六月至今,2013 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已先后登陆广州、上海、重庆、沈阳和北京,每一站的活动时间也由往年的三至五天增加到七天,以惠及更多儿童。此外,BMW还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小营员参加“家庭日”活动,让更多的父母也能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学习,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这段全新的安全之旅,共吸引了超过一万名小营员以及一千多个家庭的热情参与。
《全国中小学质量安全社会实践基地》评审专家郭凯先生
九载坚持 不断创意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BMW就将自身视为中国社会值得信赖的伙伴,并在资源创新、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教育等领域切实履行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在教育领域,BMW是行业内率先在中国推广儿童道路安全教育的汽车厂商。作为BMW企业公民战略中的旗舰项目,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具有显著的长期性、创新性和领先性特征。
2005年,BMW将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项目引入中国,并在随后的九年间,不断为中国的少年儿童带来惊喜。今年是BMW连续第九年开展该项目,通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展学习内容,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道路安全教育领域所开展的公益项目的典范,并为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已在九年间走过了中国63个城市,使超过36万中国儿童从中受益。
日前,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也已成为企业参与儿童安全教育的典范,通过持续推进该项目,BMW不仅向公众展现了一个国际顶级汽车品牌的丰富内涵,也彰显了一名优秀的企业公民的担当,以及BMW深植中国、切实回馈中国社会的长期承诺。未来,BMW也将带动更多的经销商、车主和员工参与其中,并不断增强项目辐射的广度与力度,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让我们共同期待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十周年的里程碑――下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安格先生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在日常出行中,交通安全问题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对孩子们,这也是我们持续九年推广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项目的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影响到他们的父母,使他们认识到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链接
2005年首次登陆中国,开展主题为“为了儿童,请减速”的专题安全教育项目。
2006年推出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读物《安娜&保罗和贝贝鼠》,以孩子们乐读易懂的形式传递交通安全知识。
2007年BMW将训练营扩展至全国15个城市。
2008年BMW开发出“儿童交通安全大礼包”和“在线儿童交通安全游乐场”,让无法来到训练营现场的儿童也能学习安全知识,受益儿童由2000人增加到10万人。
2009年BMW特别创作了《BMW儿童交通安全拍手歌》及MV,并在全国10站活动城市开展儿童绘画比赛、招募“交通安全小先锋”。
2010年BMW在训练营中融入德国成功推广的“宝马少年学院”的新元素,首次与教育部合作出版《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下发到全国12万名小学生手中。
对于幼儿园来说“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严把晨检关,消除安全隐患是幼儿教师一天工作的重中之重。晨检时,要认真询问,仔细检查幼儿带来的物品,特别是坚硬物和危险品,叮嘱家长千万不要让幼儿将其带入幼儿园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许多幼儿园发生事故的时间段往往是在午睡的时候。如,幼儿下床一脚踩空,致使骨头断裂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教育的工作,让孩子们远离危险物品,懂得几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在活动前,更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对于一些特别注意事项更应着重性地重点教育。
二、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在常规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开展的幼儿安全教育活动往往不够深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没有深层次的去挖掘安全教育活动真正能让幼儿获得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意识。针对我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各班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快乐行列入课表。如,谈话活动“发现身边的危险做法”,游戏活动“看谁做得对”,美工活动“安全标志我知道”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和探索身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物和做法,通过活动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求助、求生的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已经成为我园长期的、常态化的教育内容,但对幼儿生命与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几个活动是不够的,老师们还与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有机的结合、渗透安全方面的常识,进行随机教育。我们每周都会有一节“安全快乐行”活动。例如:在“不和陌生人走”这个活动上,我们利用情景剧表演:“小雨哪儿去了”,告诉幼儿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自己随意乱走,离开家门要有成人带领、接送,陌生人与你搭讪不要理会,更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送给的食物;还有每天用餐、喝水时,提示幼儿先小口的试一试饭菜、水是否烫,不要拿过来就吃;幼儿开、关门时不要把手放在门框上;学会安静进餐,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餐具;上下楼梯时,要手扶栏杆有秩序的一个跟着一个走、互相不推不挤、学会谦让。小眼睛看着台阶;还有间操、午睡、入厕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警示,并请小朋友间相互监督,定期评选出班级的“我是安全小卫士”,每个班级都设置幼儿安全活动区,通过安全区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通过日常生活各环节有机的渗透和随机教育,幼儿不仅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安全标志、自我保护的能力,还避免了一些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行为能力。
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的时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行为缺乏理智,行动情绪化,在集体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活动,存在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规则约束和细致的安全指导。引导幼儿规则游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活动。但是若仅仅为了怕出现安全事故,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地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
三、做好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安全教育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社会人人参与、共同关注的良心工程――生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来共同完成。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7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保障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大班幼儿,身心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在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后,已经能初步地了解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但又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地样的后果。有时甚至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不会受到伤害,认为“我”长大了,不用老师提醒,“我”也会注意安全了,往往在这些疏忽中就会发生意外。在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托班、小班、中班的幼儿虽然自我保护意识差,但受到的意外伤害却很少,反而是大班的幼儿受到的意外伤害比较多。因此,孩子们一升入大班,笔者就把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放在了首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有“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药安全”、“玩具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等等。为了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笔者在开学初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1 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1 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配合
开学初,召开家长会。笔者精心准备了家长会内容,除了向家长介绍我园的教育理念和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外,重点是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教幼儿保护意识的过程中,不是禁止幼儿做这、做那,也不是让家长过度地保护幼儿,而是在生活中学会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而这种自我保护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必须要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如:现在的家庭喝水都不用暖瓶了,而是用饮水机,家长由于怕孩子烫伤,而不让孩子自己接水,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趁大人不在家时,自己接开水,那样会更危险。如果在家长的指导下,告诉幼儿哪是开水,哪是凉水,教给孩子们怎样接凉、开水,那么孩子就不会烫伤。请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多锻炼,让孩子们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会减少孩子受到意外的伤害。
1.2 利用家长资源,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笔者在向家长提出我们的安全教育主题时,希望家长能够提供资源,一起搜集有关的自我保护的光盘、图书、图片、课件或游戏软件等,丰富我们的教育内容。同时,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寻找教育资源还可以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有关的自我保护的知识。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我们把《伴孩子成长手册》里《给家长的话》发给各位家长朋友,让各位家长仔细阅读,以便让家长提前了解我们班下周的主题活动内容,周六周日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换牙小常识》、《怎样预防龋齿》、《怎样保护眼睛》等有关的资料。而孩子们在与家长寻找的过程中,也简单地了解了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五官,初步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在教师系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安全常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系统。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2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1 教师的安全提醒是幼儿自我防护的前提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如: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除了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晨检:保健员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生病带药,有无带尖锐的器具或小首饰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教师在每天幼儿进教室时,都检查幼儿口腔和手心,对幼儿进行身体健康的检查。在开家长会时,笔者也对家长提出要求,在送孩子们来园时,掏一下孩子的口袋,不要给孩子带一些危险的物品;如果带药,也要写上孩子的姓名、药品名称、服药时间和次数,以防给孩子们吃错药。
入厕:虽然我园的活动室和盥洗室是在一起的,但是,班里两位老师还是要做好分工,一个在教室里观察班里的幼儿,组织他们进行游戏;一个在盥洗室里观察幼儿,防止幼儿在盥洗室里有打闹的现象。如果幼儿有摔伤,教师也会及时救治。
午餐:保育员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不说话、不玩耍,以防噎着、烫伤。每次餐前,我们都教育幼儿如果洒饭就要赶快站起来,报告老师,如果被汁水烫着了就应当马上用凉水冷敷。另外,幼儿在上托班、小班和中班吃鱼,都是我们给孩子们拔好鱼肉,放到碗里,再让孩子们吃。现在孩子们都上大班了,我们教会幼儿如何拔鱼刺,怎样才不会被鱼刺卡到。让孩子们慢慢学会自己来,学会怎样保护自己。
户外活动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出活动室前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服、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让狂奔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摔伤、跌伤;告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不越规、不拥挤、不倒滑滑梯、不抢木马等,以免发生不测;而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不攀爬栏杆、窗户,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我们每次玩大型玩具时,笔者都要求幼儿:第一,不要在大型玩具的上面和下面快速奔跑。第二,不能倒爬滑梯。第三,在玩具上面不要推挤小朋友。教师除了天天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外,还把日常生活中易出现事故的情况,分类整理成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并把它编成琅琅上口的安全儿歌,让每个幼儿都记在心里。如:“一层楼,两层楼,上楼下楼靠右走”等等。诸如此类,看似小事,其实是幼儿园的大事,是幼儿安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一张纸、一个拉链、一粒瓜子等一些再普通不过的物品,到了幼儿手里也许会成为一起意外事故的导火索。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消除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隐患,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2.2 良好的习惯是幼儿自我保护的关键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习惯养成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是自动的条件反射,是指不需要反复思考和再三选择的“自由”而生的行为。习惯成了自然,轻松就在其中了。在幼儿园中,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醒外, 还要使幼儿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正确地坐椅子可以防止摔伤,正确有序地穿衣服能保护身体,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而这些常规的培养,都是有助于习惯的养成。教师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养成好习惯。我们班平时非常注意对幼儿进行这些生活细节的训练,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3 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1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笔者根据大班《我长大了》、《遇到危险怎么办》、《标志在我心中》三个主题活动,开设了九个教育活动:《怎样与陌生人交往》、《发生火灾怎么办》、《独自在家的时候》、《冬天冷了怎么办》、《换牙小常识》、《怎样预防感冒》、《安全标志》、《交通标志》、《环保标志》。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生活中一些安全小常识编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一些易懂的儿歌,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的语言、童趣的情景和活动的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教会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安全标志,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这样做对吗?知道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动作不能做,让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标志,并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标志,贴在班里有危险的地方,警示其他小朋友注意安全等等。如教学活动“橡皮膏朋朋”,幼儿看到贴满橡皮膏的小熊,通过观看情境表演,大胆想象小熊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从而掌握了一些活动的方法,如万一摔到,要用手撑一下,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要扶好扶手。在活动中,笔者还请幼儿进行模仿,怎样用双手“撑住地”,怎样是“抓紧”,使幼儿学会了保护自己。
3.2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地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所以我们特别注重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例如,表演游戏《独自在家的时候》时,笔者设置了四个场景:A、家里停电了怎么办?B、妈妈的同事张阿姨来敲门怎么办?C、收水电费的叔叔来敲门,应该怎么办?D、奶奶来敲门怎么办?让幼儿在不同的情景表演中,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利用角色游戏《特种车》,让幼儿了解警车、消防车、急救车的功能,以及呼叫它们的特殊号码“110”、“119”、“120”。在游戏中,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扮演被抢包的阿姨,让小朋友帮她想办法拨打“110”请警察叔叔来帮忙。我们还请一个小朋友当老奶奶,在路边晕倒了,请小朋友帮忙拨打120,说清地点,请急救车来帮忙等等。让幼儿在看似游戏性质的表演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也在他们的头脑中,从小树立了安全第一、生命最可贵的自我保护意识。将自我保护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
3.3 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体弱、内向的孩子活动时常会碰撞;而平时比较好动、顽皮、身体健壮的孩子却很少碰伤,家长们总觉得侥幸。究其原因,其实不然。体弱的孩子平时不爱活动,遇到危险时反应慢,灵活性差,动作不协调,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顽皮、健壮的孩子由于好动、灵活,遇到危险时反应快,能采取自救方法,因而受伤害就小。可见,增强孩子的体能是提高孩子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的体育达标是跳大绳和小绳,为了提高孩子们跳绳的兴趣和能力,我们班专门组织了一次家长跳绳比赛,看到家长们热火朝天地比赛,孩子们也想踊跃参加,笔者给孩子们定了跳绳的目标后,让家长孩子们一起练习,让孩子们在愉快的体育锻炼中,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他们灵活、机敏、协调的动作,从而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或者说是天赋,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不要扼杀孩子的这种天性,剥夺孩子玩的权利,而是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总的来说,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任何活动都是有规则的,放手让孩子去玩,不等于“放羊”,这里有老师的观察、组织与引导。活动前,要给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不离开集体单独活动,玩滑梯时不挤不抢,人多时可以轮流玩等等。其次,户外活动可以游戏,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安全的、适宜的运动器械。这些运动器械,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如:用蛋糕盘制作飞盘,用布条制作尾巴,用易拉罐制作高跷等。孩子在有秩序的游戏中,自然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教师要控制好玩的时间,不要让孩子玩得过于疲劳,疲劳状态下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可以给孩子留下明天继续玩的“念想”,既让孩子满足了玩的愿望,又让孩子产生了明天还可以继续玩的希望。最后,向幼儿进行一定的安全自护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在动作发展的过程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这也是孩子成长经历中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少受伤或不受伤,自我保护很关键。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活动自己能玩,哪些活动不适合自己玩,要量力而行。
经过一学期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醒在逐渐减少,孩子之间的提醒在增加,幼儿学会了积极地防御。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应防患于未然,去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永梅.幼儿园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方明.幼儿园教师用书[M].明天出版社,2008.
[3]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一提安全教育这个话题,我们往往都是对实践层面的操作不够重视,表现为说教较多,幼儿学习兴趣不高。生活即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利用日常教育教学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开展以安全防范意识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当然,开展的主题多多,形式也各异。比如,列举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危险的事,大家一起讨论讨论面对不安全的情形,我们该如何解决。师生还可以互动演练面对困境、危险,如何安全远离。总之,通过多种形式,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幼儿知道哪些情况危险,哪些事情不去做,如何避开、远离这些危险事物,比如:不要去玩火,不要离水边太近,不要喝太烫的水,不能互射弹弓;不爬树;不从高处往下跳;吃东西要不乱往嘴里乱塞等,总之,利用谈话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幼儿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危险的,怎样做才安全。
2.让幼儿认识了解常见的安全标志
通过一些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可能遇到的危险和伤害,让他们了解在家庭、幼儿园、社会公共场所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危险,怎样做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或者减少危险。幼儿园可以通过多渠道来向幼儿传授安全意识的理念,可利用校园的每一处、每一点,来设计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知道、了解这些安全常识。比如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电源开关上做标记:告诉幼儿禁止触摸;窗台上做的标记:告诉幼儿禁止攀爬;在活动区安全角,摆上了一些急救模型,如救护车、救火车、警车、固定电话、手机模型等;贴上了安全图、110、120、119标记。
3.从现实生活案例入手加强孩子的安全认知
我们每天所处的生活空间很大,接触的人也形形,良莠不齐。面对周围的环境,幼儿完全没有独立分辨的能力和清晰敏锐的鉴别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利用一切时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对与错。比如,我们可以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通过讲故事来提高幼儿的安全认知能力、自我防范意识及安全保护能力。
总之,通过对幼儿有意识的日常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这就在于环境安全的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古人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
1.精心创设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环境的创设,应本着生动、直观、形象、综合性的原则,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获取安全知识并受到安全教育。比如,园内的墙绘,可以设计一些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色彩艳丽的图案,还可以漫画的形式,手绘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注意。如:“司马光砸缸”“小红帽”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安全知识。此外,要定期检查、修理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设施。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贴上安全标记,这样可以提醒幼儿自身要注意安全。
2. 率先垂范安全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化腐朽为神奇,讲抽象的安全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如玩滑梯前可以先让幼儿观看《橡皮膏小熊》等一些安全情境表演,之后要针对情境剧里的情形,告诉幼儿哪些是安全的行为,哪些行为不可取。在玩之前,还要反复告诫提醒幼儿正确的玩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三、家园共育,合力幼儿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对幼儿的安全没有足够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未加防范,非常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例如:家中物品随便摆放,让幼儿能够触摸到并随便拿去玩耍;如把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非常容易让孩子拿去玩,引起家庭火灾。有的家里药品、杀虫剂等物品随意放,幼儿经常发生误饮、误食的现象。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提升家长的安全意识,加强合作配合
首先召开家长会,内容涉及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目标、计划以及如何配合等。其次下发问卷表,通过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以便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发现问题。最后园内宣传,幼儿园开设家园宣传栏,定期更新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以及一些正确的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处理措施等。通过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安全教育就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