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4: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研究性学习策略

篇1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尤其应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环境的构建。教师要积极实现角色的转换,树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要理解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实施有特色的教育,充分尊重和关怀每个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以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自我。只有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参与,培养主体参与意识才不会沦为空谈。学生主体参与意识通常表现为:较强的好奇心,渴求知识;勇于探讨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学习、吸收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毅力,等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主观地将学生进行分类、排队。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差生”,需要的是耐心与指导。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对那些主体参与度低的学生,要通过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改进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方法等渠道,帮助他们及时摆脱学习和发展上的困境,获得再次起动和进步的动力,并进入良好循环的学习和发展机制,从而调动起他们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在探究过程中,师生将是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将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将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堂也将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使学生逐步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并且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遇到问题、学习课文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我在《鸿门宴》教学中,就有意去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让学生透过项羽的言行,以及其他人的言行、心态,从多角度去揣摩项羽的心理,综合分析他为什么不听范增的劝告,放走了刘邦。这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分析问题的辩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探究教学中,我们可围绕同一话题,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直接间接及诸因素去分析思考,综合回答。鼓励学生出新招、出奇招、出绝招。同时还可以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如面对“秋季”,你想到了什么?在“歌声”中,你听出了什么……只有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空间里驰骋,才能促进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探究性学习才会有实质性的飞跃。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首先要自己学自己思,思到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必然产生一种请人启之发之的迫切愿望,这时,只要教师轻轻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这里既强调学生学、思的主动性、积极性,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自己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上。运用多种适宜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了解、领悟文章,积累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和发展。如创设情景启发、悬念启发、表情动作启发、情感启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等。这样的启发教育让学生知道怎样积累知识,在天长日久的锻炼中会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施启发式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结合学科知识,用科学的技巧和方法来启发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启发式时要注意学生的实际。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多采用引导阅读、分析和讨论的教法;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讲些,耐心引导,逐步给学生创造理解课文的条件。

篇2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分化

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分,不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操作性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题研究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中教材必修三中“河流的综合开发”这一课题研究开展之前,引导学生对河流种类进行详细了解,然后收集相关河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某一河流的详细分析,了解“河流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

2.明确研究性学习目标

在开展研究性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员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之前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从中领悟实践价值.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并开展测量实验等活动,严谨研究作风,保证研究过程具有一定创意,避免借鉴他人结论.

3.选择具备实际意义的课题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学习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所选课题偏重空乏,缺乏一定实际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区域农业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对选题出发点做出明确,因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拟定,进而防止研究的范围过于宽泛.

二、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措施

1.活动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有效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要适当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中地理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高中地理充分的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太阳高度角计算”有关内容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计算公式介绍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举出不用形式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解答.采用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计算“太阳高度角”,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课堂较为枯燥乏味,且知识抽象不易理解,通常会导致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过不了多久就会淡忘.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结合生活中实例进行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再结合教材中的公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如:某居民因为自己住房和他人住房之间相差的距离过窄,导致阳光不能充分的照射到室内,从而将开发商告到法院,并获得一定赔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对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开发商,应当怎样设计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对这一知识进行探究,充分的利用课本中相关公式进行太阳高度较角的计算,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人们身边,并且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积极主动的对高中地理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将活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体现出活动式自主学习.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当重视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适合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对这些活动做出选择,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水资源合理利用”教学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分析生活中水资源浪费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分析怎样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将水资源分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几个部分,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资料查找,根据查找的资料阐述自己对不同水资源利用的观点.

篇3

1、开放性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不管是在确立研究的角度、选择的学习方法、表达成果的方式,还是对于选择的材料以及举办的时间和地点都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堂以及课后的作业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内容,进行一个充满个性的学习方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学生会更加有激情去完成,促进作业完成质量的显著提高。

2、主体性和实践性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大大忽视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降低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不良现象,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化地进行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相反,在小学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不乏实践性活动,在实践中更加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促使其在实践发展。因此,在小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提高学生寻求真理的能力。

3、合作性和创造性小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是一种极具合作意识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表现,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团结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式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创设问题情境,诱发“研究”意识为了实现研究性学习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积极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找到相关的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指引学生进行学科问题的研究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式的学习,对于书本中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学生应该研究的问题,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切身体会,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2、利用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小学研究性学习最直接有效的课外活动便是社会调查。在教材内容的范围内,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安排一个他们有能力解决的研究问题,鼓励小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社会,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这种类型的课外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极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将学生分组,分别去调查不同社区的卫生情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过程,能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在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对于课外阅读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指导性阅读,另一种是开放式阅读。指导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时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收集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开放式阅读则是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勇敢提出来,并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这种课外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篇4

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