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30 09:24: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

篇1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7年8月),研究阶段。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包括思想状态、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目的等)、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健康、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安全保障等)、心理健康(包括性格情感、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性等),经过认真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初步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转变的方法。

接着又拟定测试卷,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学综合测试,各班抽取2~3名得分较低的学生(智力正常)作为问题学生个案,并建立个案档案,收集他们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监护人、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找出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主观因素(学生自己的智力、行为、习惯因素等)、客观因素(家长因素、监护人因素、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影响等)。然后我们讨论商量对策:

主要有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一方面在学校中,我们还联系有条件的村委会,例如西平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亲情QQ,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有一个文化娱乐、交流感情的休闲场所。

2.开展主题班会、走进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验边研究,让留守儿童学得安心,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3.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探索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开展,我们总结出要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重点做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了对留守儿童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五员”的教师管理办法。

二是,搭建起了对留守儿童“三多”“三沟通”班级管理平台。

三是,建成了对留守儿童学生“五个一”活动的学校管理机制。

四是,筑起对留守儿童学生“十个一项目”的系统管理工程。

第三阶段(2018年9月—2018年4月),总结阶段。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出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案。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课题结题鉴定。

下面说说课题研究成效:

1.学校办学层次得到提升。促进了教师走向专业化,构建了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有1人次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5人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1人次获得市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3人次获得县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人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2人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2人次在市级以上刊物,12人次学生作品在市级以上交流或获奖。

2.学生成长得到了保障。挽救一些心灵受到伤害、扭曲的留守儿童,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性格孤僻的变得开朗了;成绩平平的变得优秀了;脾气浮躁的变得稳重了。

3.家庭和谐得到维护。拯救了几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4.社会稳定得到加强。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篇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出现了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人口迁移流动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那么,什么叫留守儿童呢?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子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漫川关镇镇域范围较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外地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大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本学年我校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有56人。这些学生中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有37人,占66.1%,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19人,占33.9%。因为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这些学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家庭教育长期缺失,在生理、心理和学习上都面临着很多问题。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

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 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了,就像本地方流行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不能打骂孩子”。这些留守儿童, 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据调查显示,在我校些留守家庭中,“留守儿家”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我认定”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三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这三个方面的自我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评价。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我们学校九年级有一个男学生就以暴制暴,从此就认定人要比别人凶,就能比别人出色;有的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男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又如,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如别人,又由于没有主见,看不到自己独立能力差的产生原因,便自我认定自己生来笨手笨脚。因苦恼、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书育人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成才,教育工作者都要遵守一个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关爱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关爱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人,尊重理解他人,更好好地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2、《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四、课题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现在的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双方或单方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到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打工,为家庭的收入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因各种原因留在老家,不能跟随他们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质教育,只好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戚在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情的关爱,缺乏家庭的温暖,尤其是缺少父母亲的关爱,缺少父母的呵护,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学习成绩差,生活作风散漫,行为习惯不好,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就是要加强对他们的关爱,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的合理爱好,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五、课研究目标

1、总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展开分析,找出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弥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应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新方法,为我校成功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关爱教育对策。

(2)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研究提供系材。

(3)探寻在我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符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经验。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深入开展。

六、课题研究内容

1、对象:漫川中学留守儿童

2、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内容

(1)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让人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成长和生活,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2)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必须分析他们冷漠性格的成因,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关爱教育。

(3)探究怎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通过我们的研究,掌握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基本原则。

(4)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将结果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使这些留守儿童得到更适合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我深入每一位家庭,对每-位留守儿童家庭背景、父母外出方向,文化程度、家长教育方式等做了解,同时向家长或者监护人了解孩子们在家表现,尽快掌握好第一手材料,便于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老师和每一个留守儿童监护人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老师同时做到对帮扶对象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大家做到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做到掌握好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辅导员,情感交流的沟通员,日常行为的监护员,生活起居的管理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

2、借鉴文献研究法:研究中不定时的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来研究课题内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3、问卷调查研究法: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通过问卷测试、走访、座谈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贯彻关爱教育的原则提供依据,促使每位留守儿童都能愉快的学习生活。

4、经验总结法: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以及冷漠性格的形成,和通过我们努力做工作使之转化,对于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要及时总结,以便于我们日后的工作更好的开展。

八、主要措施及步骤

1、加强学习,理论先行。定期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现状,更新观念,明确研究目的,增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班级管理。结合课题的内容,我们在学校开展班级摸查制,让班主任对本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做一个全面的登记,并在第一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因素进行安抚,让留守儿童在第一时间得到关爱。

3、建立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在学校抽出专管德育的心理学教师,专门开设一个心理咨询中心,让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时,能得到及时的开导,让他们能开心的生活、学习。

4、开设心理讲座课。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次的心理讲座课,通过专家们的循循善诱,开启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智,让他在蓝天下和其他儿童一起健康成长。

5、加强课题管理。按照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并及时写出心得笔记。

6、及时做好每次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定期带课题组教师外出考察和下村了解情况,在回来之后认真讨论总结。

九、预期成果

1、理论性成果

在我们将各种个案总结后,结合我校的实际,写出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论文。

2、研究性成果

将各种调查问卷材料综合,写出调研报告。

3、实际效果

(1)农村留守儿童方面:①调动我们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②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④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格。

篇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2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14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广大a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承担平时的监护和教育任务,家庭教育相对滞后和缺失,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对学科教学的漠视,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创新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日趋紧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心理上放大了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社会基本生活常识的缺乏又使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受挫,导致出现应付或抄袭作业来对付老师检查的现象。学生认为,只要老师检查过关就完成任务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就开始下滑,这给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挑战。本人所在学校属于农村留守儿童集聚的地方,下面就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重视数学的学习这一课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课,让兴趣吸引学生

第一课堂至关重要,学生对教师怀着极高期待,这种认同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持续很长的时间,一旦师生产生共鸣,教师的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内同学生的初次交流中,教师既要从言谈举止等细节方面力求做到恰如其分,又要从教学设计方面体现出自身高超的专业素养,还要从教学评价方面展现出高尚的师德水平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当教师征服了学生,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教师的尊敬甚至是崇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农村留守儿童,从家庭得到的关爱相对较少,内心深处渴望着能得到高素质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真心呵护,教师的第一印象将会激发起学生意想不到的内驱力,为后期的教学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分类教育和分层施教同步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自信心的缺乏和学习动力的缺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主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分类教育和分层施教的方法。

1.有些学生思想消极,只是在外力的强制下被动到学校完成学业,对于为什么要上学,为谁而学缺乏基本的认识,对于自身未来的人生和学业规划更是无从谈起,对于这一类学生主要以思想教育为主。我通过打电话或家访,询问他们的亲人朋友等方式,多方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认识、树立人生目标、规划学业生涯。通过反复的交流、引导和教育,在情感上获得他们的信任,进而让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

2.有些学生很有上进心,懂得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但是思维狭窄,方法欠缺,学习效率低下,对于这一类学生主要以学法指导为主。我通过分析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指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跟踪指导和调整,逐步帮助他们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

3.有些学生平时疏于管教,和家长沟通不畅,逆反现象严重,性格偏执,行为极端,教育难度较大,对于这一类学生主要以思想教育、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为主。我通过与班主任及家长沟通,引导他们转变认识态度,反复矫正他们的不良学习行为,同时开展积极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

三、情感教育和知识教学融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这里的“看到人的心灵美”,简而言之,就是要我们注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为了凸现情感教育,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紧密联系起来,把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把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放在了知识教学的前面,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和充满爱的氛围,因为我深知,与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很快就会将他忘记,与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会忘记他,因此,我同学生的感情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浑然天成的过程中的。所以学生格外喜欢我,也喜欢我的课堂,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也因此一直稳居年级前列。

四、把德育渗透到课堂,让德育发挥威力

毋庸置疑,德育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越了知识本身,学生的行动是思想的反应,学生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内心的升华,没有了德育就产生不了学习的意愿、自主、信心和坚持。虽然赏识教育备受争议,但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地肯定、鼓励和表扬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渴望被反复的肯定、没有学生会在教师的指责当中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心理上更需要教师对他们成长的关注、关爱,个性的尊重、理解。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绝不是虚无缥缈的,数学的教学最终是要走进生活,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用心程度决定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

五、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调查和课题研究

篇4

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我惶恐不已,因为能力有限。幸运的是,遇到了詹校长和夏主任这样的领导,遇到了占面雷、毕良华这样的老师,幸甚至哉!

以下是我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内容方法以及开题后我们所要做的工作的简要叙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语言文字,因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形体美。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这些书法家之所以名垂千古、名扬中外,皆因为汉字形体之奇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也是其语文基本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石桥所在的大公圩地区外出打工者众多,学校留守学生比例超过半数,留守学生的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留守学生情况特殊,这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及姿势已影响到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把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作为研究的重点并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写字能力。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留守学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留守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对本校的校本研修有重大的价值。

2.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提高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是对汉字书写文化的继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和发展。

3.规范汉字的书写,首先要求学生有正确的姿势,这对预防小学生的近视、促进他们身体健康成长具有很大作用。

4.认真写好汉字,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水平。

5.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研究背景(现状)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字体,它传达着悠久的中国文化和五千年文明蕴涵,是我们彼此间交际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书写能力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据权威调查,中国目前留守儿童数量众多,80%的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母抚养。我们虽处于鱼米之乡的江南,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父母为了孩子们能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四处奔波。孩子们只有和祖父母相伴,而耄耋老人只能解决孩子的衣食住行问题,对于孩子的学习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说指导孩子写字了。据我们课题组调查,目前我校在校生1360人,其中留守学生563人,近乎总人数的一半。而留守学生的写字现状更令人担忧:留守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写字习惯差、基本笔画和书写规则错误等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加强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了解留守学生的写字现状,分析问题成因。

2.分学段进行写字指导,编写各学段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手册。

3.进行案例分析,形成有效的农村留守学生写字学习指导模式。

4.探索家庭、学校结合的留守学生写字监督指导途径。

5.开设午间30分钟课堂,加强指导训练,培养留守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主要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展示评比法、个案研究法。

终于在2015年3月14日进行了开题报告,会上詹校长作了开题报告,县教研室主任吴祖欣老师、县教科研负责人陈庆军老师等专家对开题报告作了认真修改,对往后的课题实施工作作了指导,我们如醍醐灌顶,收获颇丰。

往后,我们课题组准备主要做以下工作:

对影响留守学生写字水平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学段开展留守学生写字指导,编写各学段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手册;探索家长、教师、学生三结合的留守学生写字监督指导网络;开展书法评比展示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兴趣;对研究阶段的经验、策略进行总结,撰写论文,形成论文集。

在往后的实施中,詹校长作为这个课题的负责人,犹如轮船上的总指挥,他负责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方案的制定等,兢兢业业,付出了全部心力。夏主任、占面雷老师、毕良华老师也功不可没,低、中、高学段的三位负责人单开锁、周小艾、李青三位老师是实施者,他们制订学段计划,制订各种表格,不辞辛劳。

篇5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协力才可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是这个社会诸多结构中最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学校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研究,理应担当主要责任,并在实践中有所突破。我校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亲情缺失,学习差,交际障碍,自信力不足,安全问题等,提出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系列化活动研究",并针对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关爱活动""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实施关爱活动,感受人间温暖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引导没有时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照,缺乏与父母交流,性格上感到孤独,不爱与人交往,存在交往障碍。学校积极主动联系社会单位,协调社会单位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支持。先后与重庆市关工委,渝电公司,北碚区公安分局等社会单位为留守学生送来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让留守学生参与受赠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并组织留守儿童与前来慰问的叔叔阿姨交流,合影,消除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同时让他们谈受赠后的感受与体会,从而树立起生活的勇气。不断创新社会单位慰问留守学生的形式,丰富慰问留守学生的内容,提升社会单位关爱留守儿童的品位,不仅从物质上给予,还要从学生心灵上给予滋养。如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分局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团辅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学会与人合作等。学校应积极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节假日成为慰问留守儿童的惯例,从学生需要出发,赠送节日礼品,开展节日活动。学校更应从学生心灵深处关心留守儿童,端午节组织留守学生品尝棕子,开展端午节历史文化的了解活动;六一儿童节,积极组织表演活动,让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中秋节,品尝月饼,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文化等。学校还将组织留守儿童评比"留守之星"活动,从学生点滴进步入手,对学习进步,有自信心,遵章守纪,行为习惯好,爱劳动,生活能自理等方方面面给予学生奖励,激发他们能健康成长。学校还组织特长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成立了体育业余训练队,主要从田径、乒乓球、武术等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还成立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唐门脸谱制作兴趣小组,让留守儿童感受地方工艺的艺术魅力,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感染。留守儿童们都说这项活动很好玩,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学校根据偏岩古镇旅游实际,在2009年就成立了义务导游队,许多学生报名参与,其中不乏留守儿童。近年来,学校继续组织此项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义务导游培训队,特别吸收留守学生报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留守儿童参与。这样可解决留守学生暑期无所事事,并让留守学生在义务导游队中有机会与游客交流,在义务导游队中与队员合作,真正提高留守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还利用班级建立留守之家活动,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留守之家,班级开展了"关爱留守"系列主题班队会活动。如:按月举行留守学生集体生日活动,为留守学生解决生活困难活动,与留守学生结为兄弟姐妹活动,班级"留守之星"评选活动等。极大地让留守学生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从此,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无助,不再感到无新情关爱。学校组织了武术训练队,用武术来磨练学生意志,涵养学生品德。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体验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一招一式的精妙。通过反复练习,让留守儿童感悟点滴进步与成功,从而热爱上武术。

2.善于心理辅导,引领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在一些留守儿童中存在焦虑,孤独,自悲,怕与人交往,意志力弱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出"四整合教学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与课题研究相整合,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整合,完善认知与心理感受、体验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常规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课题研究相整合,充分利用已开发的《利用金刀峡自然与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中的各类活动,挖掘其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参观金峡桃源》,这是学校开发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春天的金峡桃源一片红色的海洋,连绵几公里,让人心旷神怡,陶冶性情,滋润心灵。组织留守儿童欣赏桃花,观赏李花,追逐春天的脚步,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让学生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多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呀!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孤独,他们拿着相机,三个成群,五个扎堆,寻找美景,共同留下美好的记忆。又如,《折纸几何学习活动》,这是民盟北碚区委主委,北碚区政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黄燕平给学校带来的深受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作品创作,自然而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进行分工,才可能完成作品最后创作。诸如此类校本课程,如《参观古镇污水处理厂》《野外拉练》《参观现代和畅农业基地》《河边野炊》《参观古镇葡萄园》等系列活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课题研究进行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重要形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与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将二者有机整合,是心理健康教育高效的重要保障。既要针对大面积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团辅活动,又要针对个别学生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个别咨询辅导。学校根据留守儿童普遍心理健康要求,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节,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采取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原则,实施了"自信人生,张扬个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认知与心理体验感受相整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往往设计了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认识活动的意义,启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不断调整自身心理,通过情景体验,角色体验,融情融景,感受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认识,走出误区,换位思考,从而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如:在团辅活动中创设留守学生遇到生活困难问题,让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面对生活挫折,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机整合,学校分别安排了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师教育培训,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通过班级活动加以落实。

3.注重习惯养成,提升综合素质

行为习惯是留守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因学生行为习惯差,导致学生各方面表现不好。首先是学生尊敬师长,孝敬长辈的教育活动。留守学生因为亲情缺失,对父母不太了解,很难说对父母孝敬。组织留守儿童新情聊天、定期向父母写信的交流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留守儿童由于孤僻性格,对老师不是很尊敬。通过谈心活动,交流师生感情。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留心留守儿童,多帮助他们开展好活动,多一句激励,少一点责备,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学生尊师之心开始萌芽。其次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课前准备不充分,如常用学习用品缺失,发动班上同学实施关爱活动,为留守学生献一份爱心,并让他们时常准备好这些学习用品。有的学生课前没有预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制定具体指导留守儿童预习的方案,让他们明确预习的目标,掌握预习的方法,完成预习的任务。在课中,尽可能为留守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读书交流的机会,重在鼓励,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他们的作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并给予优先评阅指导,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再其次,从生活上,让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留守学生联系卡,通过家校共同实施对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养成的管理,如留守儿童在家里做家务的情况,留守儿童阅读课外书的情况,留守儿童在家中作息情况,引导留守儿童制作周生活、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科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或课辅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叠衣服,洗衣服,整理书包,理菜,切菜,招呼客人等日常行为。通过健康教育课,安全教育课教育学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懂得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

总之,留守儿童现存的主要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学校是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承担者与研究者,通过学校各项工作,整合地思考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办法,让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地健康地成长,给他们创造一片成长的蓝天,让他们幸福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高雪梅主编.《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手册》 西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篇6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保定市不同地域(经济发达或不发达)农村留守儿童。

2.2研究法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方面的论文、论著,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的发展动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需要,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调查问卷。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数据,运用SPSss.8.0进行统计处理。

2.2.4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3.研究结果

3.1不同地域留守儿童体育课开设情况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必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应在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六年级应在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初中每周应开设二节体育课。调查显示:经济发达地域,大部分学校体育课时数符合《新课程标准》,经济欠发达地域仅有29%的学校基本符合要求。主要原因,发达地域,领导不重视,追求升学率等;欠发达地域,缺少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缺乏。

3.2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通过对保定市不同地域留守儿童调查表明:经济发达地域,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戏等体育活动为主。欠发达地域,以打沙包、踢毽子、弹玻璃球、、跳皮筋等活动为主。

3.3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

保定市不同地域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51.4%的留守儿童与同学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28.3%的儿童个人单独活动,有20.3%与兄弟姐妹在一起活动。不同地域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差异不大。

3.4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

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就是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可以反映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域有一定差异,经济发达地域,每周1次,占3.4%;每周2次,占25.1%;每周3次,占37.3%;每周4次,占24.4%。经济欠发达地域,每周1次,占8.2%;每周2次,占42.8%;每周3次,占26.7%;每周4次,占22.3%。

3.5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段

留守儿童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段,不同地域差异不大。下午的,占54.3%;早晨的,占25.1%;晚上的,占12.5%;中午的,占8.1%。大部分农村下午放学时间较早,一些留守儿童放学后,便与同学在一起参与体育活动。

3.6留守儿童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

调查表明,不同地域留守儿童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不明显;时间比本在21-30分钟,占33.1%;31-60分钟,占30.3%;60分钟以上,占35.5%;20分钟以下,占11.5%。

3.7留守儿童对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

调查显示,不同地域留守儿童对所在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有一定差异。发达地域,体育课十分满意的占36%;基本满意的占46%;不满意的占18%。对学校场地器材十分满意的占37%,基本满意的占44%;不满意的占19%。欠发达地域,十分满意的占18%;基本满意的占47%;不满意的占35%。对学校场地器材十分满意的占19%;基本满意的占46%;不满意的占35%。

4.结论建议

4.1结论

保定市不同地域留守儿童体育课开设情况、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对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有一定的差异。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段、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查体不显著。

篇7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过于注重接受性的学习,机械性的学习模式,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显得单一和被动,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以及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留守儿童约占48%,这些小学生由于缺乏兴趣,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知识感觉十分吃力。为此,有必要对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进行探究。

一、巧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要先让小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动手操作便是一个重要方面。动手操作实际上是使小学生能够以更为科学的手段来进行学习,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较多的班级而言,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注重对小学生的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留守儿童本身所受到的来自于家庭的教育要比非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少一点,因此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自觉性等方面的培养力度应该要加大,而要达到好的效果,就必须强调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上的同步进行,方能更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时候,可设置以下开放性学习环节,使学生能够借助这样的教学环节主动思考,轻松互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1.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数学概念。对新课进行学习以前,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都有哪些形状,哪些物品的形状相似。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收集一些形状不同的物品(比如小瓶子、小盒子、小球等)。学生通过亲自收集,可以明白这些具有不同形状的物体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和使用的,促使他们更快地感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知道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这样也就有效拓展了学生自觉参加实践的空间,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

2.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数学实践中去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在课堂上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物品按小组放到一起,之后请各组成员将全部物品根据不同形状进行分类。接着教师再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你是如何分类的?”“这样分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纷纷讲述他们分类的原因。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用手去摸摸和滚滚每一种物品,感受各种物品的不同特征。最后教师再展示相应的每一类的立体图形的模型与图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与强化。这种学习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倡导合作学习,开展小课题研究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总在埋头苦教,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好像和研究没有产生多大的关联,所以我们的学生总是缺少独立自主学习与创造的能力。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非常多的版块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而学生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又可以展开适当的合作和交流,这也是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孤僻的留守儿童来说,这一方法还能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展开数学小课题探索、研究的时候,在内容方面应该着重凸显出应用性和探索性。一般可由数学教师提出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思路来处理问题;数学教师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尝试着发现、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进行研究。教师可提供一些较为开放性的材料,启发学生自主去探索。在选材上应该突出其实践性、运用性、创造性以及发展性。

数学小课题的探索研究主题应该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引导、启发学生从生活当中进行提炼。而学生提炼小课题的前提一定得是学生在实施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慢慢地具备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方可展开的。小学生看待生活的视角和成人不大相同,而来自于他们的体验更为鲜活,学生在生活当中的思考都将有可能变成小课题研究的目标。

比如,大商场经常开展促销活动,学生随家长在购物中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商场的促销活动,我们真能占到便宜吗?当学生提出这个疑问后,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和学生经过推敲,形成专题:《买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并以这个为主题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学生的兴趣浓厚,并且操作性强。还有的学生发现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免费提供巴士,接送顾客,这样超市还能获利吗?学生把这个问题带来,经过大家的归纳,形成研究课题:《超市商品小调查》。在学生的慧眼观察下,小课题研究的范围开阔了,如:《运动与身高》《植物园里的数学问题》等成果显著的小课题涌现了出来。

小课题的调查研究在进行方式上,应该突出其灵活性这一特点。比如有年级性的活动、班级性的活动、小组性的活动等。在小学生对数学小课题展开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多个方面:

1.应该有一个比较大化的问题,让学生有展开探究的余地和考虑的空间;2.小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实践是一项研究性的学习,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着重使学生掌握一些探索研究问题的办法;3.对数学小课题进行评价时不应只看结果,更应该看过程。

总之,只有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小学生自身特点,创造性地改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篇8

这是做好培养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先成人,才能真正成才,也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全面发展。一方面利用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优势,对他们进行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正面教育和侧面引导,利用谈话、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班干会、团会等形式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教育。学校要建立学校和家庭对留守儿童相互支持的培养模式,对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培训,使其端正教育观念,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定期开家长会、与家长经常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组建留守儿童之家,让他们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等。

二、用亲情拨动学生的心灵,尊重感化学生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表现能力的机会,“全面唤醒学生的心灵”。为使留守儿童能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成长,必须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努力为他们营造比较充分的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渠道,搭建他们能够见面交流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家长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断优化家庭的教育环境。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具备一定的素质,要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严与爱结合;要定期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使孩子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学校要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咨询师的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理信箱、电话咨询、心理咨询室、不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等,教师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平衡心理状态,使其有效调节和控制个人情绪,引导学生及时找到缓解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的途径,走出自我压抑的窘态,以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四、积极创造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做好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见的班会课、讨论课外,写学段体会也是有效的方法。留守儿童内心世界逐渐丰富、复杂,不太容易将想法说出来,但在自己的体会上他们却会有所流露,师生感情可以在这里交流,这能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个性,同时学生也会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一些平时不敢提的建议,是教师自我检测的镜子,最终可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学校设立亲情电话,学生每半个月和自己亲人打电话交流一次,每一个月给家长写一封汇报信,问候远在他乡的父母,在沟通与交流中体会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让他们解除任何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五、打造温馨家园,让学生住得舒心

为了让学生住得舒适,学生宿舍实行“温馨家庭”式管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学习环境。每个宿舍都有专门的生活教师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和生活技能训练,指导学生生活、学习,并照顾学生的冷暖起居。时刻保持室内外干净卫生,确保学生生活在一个温馨干净的环境里。学校值班教师晚上经常巡视学生睡觉情况,及时处理学生间的一些纠纷问题,确保学生友好和谐相处。对突然患病的孩子,老师第一时间予以照顾或陪护校医室、市里医院救治,随后再告知学生家长,并做好管理记录。每周定时安排学生洗衣、洗澡。经常开展师生谈心、师生结对子活动,使学生感觉到住在学校比在家里还舒心。学校还制定切实可行的宿舍管理制度,并张贴在宿舍显著位置,要求学生时时对照守则和公约,事事从我做起,人人争做文明学生。

六、拓展教育领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坚持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馆,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阅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远离,珍爱生命”“读好书,唱好歌”等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农村留守儿童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固守心灵的净土。为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他们远离危险、远离违法犯罪、远离不法侵害,学校政教处牵头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使更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认识到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能忽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筑牢安全防线。

篇9

The city country combine a set beginning's all of the concerns of high school student overlay of practice and thinking

Zhou Jia chao,Li kui

【Abstract】The city country combine a department a beginning a high school student majority in order to stay to guard a child, safety have no guarantee, study, life etc. habit more bad.This thesis is from the school implementation party of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the activity commence, to school, teacher, parent three allied move concern city country to combine a department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 of safety, habitually etc. did some practice and thinking.

【Key words】The city country combine a department;The high school student of the beginning;All of the concern overlay;Practice and thinking

笔者对全校153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父母均在外面的留守儿童87人,占全校人数的56.9%,其中留守女童57人,占全校人数的24.2%。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三种情况: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监护的有55人,占总数的35.9%;叔伯姑姨监护的23人,占15.0%;独立生活的5人,占总数的3.2%;其他监护的4人,占总数的2.6%。回家后自己能主动学习的18人,占总数的11.2%;每周生活费用周五归学假时还有剩余的11人,占总数的7.2%;能主动做力所能及家务的28人,占总数的18.3%。由此调查可以看出:我校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女生接近四分之一;全校多数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等习惯较差;全校多数学生是隔代监护,安全隐患较多。针对这一状况,我校在对学生的关注全覆盖上做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对学生情况了然于胸。该活动由德育专干牵头,班主任具体负责,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学生代表进行自主管理,德育专干和班主任定时或不定时进行考核。

做好监护人工作,推行全寄宿制。我校学生153人,除去场镇较近的,其余110人全部住校,学校统一管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做好心理疏导。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适应团队生活。

开办家长学校,实现家校沟通。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教育孩子的知识培训,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孩子的表现情况。家长学校培训时每次至少邀请一位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方法,同时表彰家长教育子女的先进典型。

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规定家长每月至少同孩子交流4次。

推出“你爱我我进步”为中心的“天天向上”活动,让留守孩子体味“家”的温暖。该活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是我校课题“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中“社会互动”研究的重要载体,是课题研究的课外延伸和补充。

其具体做法是一师带五生组建一个小家,师生采取双向选择原则组建。每家6人,定家名、定家规,每学年开展五项活动,家的活动情况学校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每学年进行人员补充,师生相互关注一生。每学年开展的五个主题活动:一是教师到每个组员家中一次,二是每组成员到教师家中一次,三是每个重大节日(生日、春节、开学、放假等)师生互发一条短信,四是师生不定期简短沟通,五是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天天向上”活动让教师走进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亲近教师,体验父母般的温暖,感恩教师,安心学习;促进师生天天向上,形成良好校风,促进学校天天向上,希望能达到培养心智健康的阳光少年的终极目标。

以上活动的开展,学校、教师、家长三联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孩子的一些常见问题。但是随着住校生的增多,管理工作量增大,安全压力增大,每天晚上六个班的安全管理费用发放违规,不发费用教师课余保证住校生安全增加了工作量和安全压力又不好理解;“天天向上”的五项活动,师生高兴,都完成了目标任务,但无形中增加了教师费用的开支,活动往返的安全压力增大;家长大力支持,对学校、教师的评价高,学生回流现象逐步增加,但是教师家访家长高兴就盛情接待,变相的增加了家长负担。

参考文献

[1] 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

篇10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处在边远、外出率特高的农村,我们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对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而产生的“亲情饥渴”深表同情,发现他们的心理、性格健康或不健康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做好这些留守生的教育管理,已不仅仅需要家庭的责任,更需要学校、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一、学校把“留守学生”当作一项课题研究

首先,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班主任要把本班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长联系卡;经常与父母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电话家访,跟踪思想教育,取得家长的支持并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

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学生的档案。我们实行教师包挂学生的制度,让任课老师一起做此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而言,任课老师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心理老师,他们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正如教育家彼得斯所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

二、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

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针对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有了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2.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师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3.以身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4.指导孩子慎重交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如留守生为上网,竟从家里偷钱出来,甚至抢同学、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伴而乐,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沦为少年犯。同样的事例在留守少年较多的学校不胜枚举。可见,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篇11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采用运动项目干预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体质测试法,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质指标变化状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不同体育运动对留守儿童体质和心理的影响,寻求不同体育运动对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和体质健康状况的科学价值,以期为增强留守儿童的体质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采取合理的体育干预方案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在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以从河南省的周口市、三门峡市、南阳市、新乡市、郑州市等五城市内分别随机抽取的两所(共计10所)农村中学的留守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每个学校发放150份(其中每个年级50份),共计发放1500份,回收15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145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占97.20%。最后对获取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实验法

每个学校分别随机抽取40名留守儿童,依据本校资源优势选取一种留守儿童认为心理调节作用较好的体育项目,进行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实验,每周锻炼5次,每次锻炼1.5小时,实验前后均进行综合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

3.体质测试法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定的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安静脉搏(bpm)、肺活量、握力(kg)、坐位体前屈(cm)、50m跑、立定跳远、台阶试验等。

三、结果与分析

1.运动项目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

(1)农村留守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心理调节作用认知状况

通过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强迫、偏执、敌对等10种因子(见表2第一横行)分别与16种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只有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忧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等5种因子与16种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样本回归效果较好,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其余5种因子与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之间不适合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再赘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对自变量的筛选所采用的方法均为全部引入法,下面仅以对强迫因子的回归模型的建立加以说明。

强迫因子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检验常用统计量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为0.818,判定系数为0.668,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667,说明样本回归效果较好。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值为396.086,相伴概率值P

表1 回归系数分析表

结合回归系数分析表,如果将强迫因子设为y1,将篮球、排球……定向运动等16种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设为x1、x2、x3、……x16,我们就可以建立强迫因子得分的回归模型,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1=1.267+0.571x1+0.271x2……+0.373x15-0.408x16

从建立的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强迫因子回归模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篮球运动(x1)和轮滑运动(x15),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强迫因子得分较高的学生认为篮球运动和轮滑运动最能起到重要的心理调节作用。

另外,依次将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4种因子得分与15种运动项目的认可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如果将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忧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4种因子分别设为y2、y3、y4和y5,它们和15种运动项目的认可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Y2=1.770+0.060x1-0.100x2……+0.341x8……0.296x15+0.082x16;

Y3=0.865-0.070x1-0.344x2……+0.341x9……+0.285x16;

Y4=1.323+0.099x1-0.263x2……+0.644x9……+0.289x15-0.044x16;

Y5=-0.112+0.267x1-0.231x2……+0.525x12……+0.211x16

从以上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对人际敏感因子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健美操(x8)和轮滑运动(x15);对忧郁因子能产生重要调节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跆拳道(x9)和定向运动(x16);对焦虑因子能产生重要调节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跆拳道(x9)和轮滑运动(x16);对情绪不平衡因子能产生重要调节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体育舞蹈(x12)和篮球运动(x1),说明不同心理问题的留守初中生对运动项目的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不同。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和缓解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或不良心理状态,运动项目干预中也仅选取他们感兴趣和普遍认为心理调节效果较好的健美操、轮滑、跆拳道、定向运动、体育舞蹈和篮球等六种运动项目进行干预研究。

(2)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地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地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15]。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实施干预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程度自我评价统计结果表显示,有14.3%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良状态,有40.7%的学生感觉自己可能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良状态;1458名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各调查因子分≥3的有674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46.26%,其中轻度心理问题的占35.32%,中度心理问题的占7.18%,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为3.76%,提示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很严重,但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对此类人群引起高度重视。留守初中生心理不良状态的存在从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值统计结果表2也能得到佐证,可以看出运动项目干预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各心理健康因子的均值都超过了2分。

表2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因子

得分均值统计结果表

注:*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试验后留守儿童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强迫、敌对、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和情绪等6种因子与实验前相比,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均值差异非常显著(P

2.运动项目对留守儿童体质的影响

表3 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初中生体质

均值比较结果表

注:*

安静脉搏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安静脉搏的高低能初步反映个体的心血管功能,通常情况下排除各方面特殊因素的影响,安静心率较低是个体心血管机能的良好表现之一;肺活量是一个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也能有效反映个体的呼吸机能。从表3可以看出,运动项目干预后留守儿童的安静脉搏比试验前有所降低,且两组安静脉搏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握力主要是测量上肢力量的常用指标;立定跳远是反映人体弹跳能力常用的测试指标;50米跑是检验人体速度素质常用的测量指标,速度的快慢可以衡量机体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坐位体前屈是用来测量躯干、腰、髋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肌肉的活动幅度的重要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留守儿童试验后与实验前的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等身体素质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各项素质的前、后均值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四、结论与建议

1.河南省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6.26%,有较多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对留守儿童群体引起高度重视。

2.不同心理问题的留守初中生对运动项目的心理调节作用认可度不同。

3.长期的运动干预不但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而且对提高留守儿童的各项身体素质也有显著效果。

4.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无论是采用娱乐疗法还是制定运动处方,均应注意选取调节作用较好的锻炼项目进行运动干预。

参考文献

篇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中儿童年龄界定在12岁以下(小学1―6年级学生)。

这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常年缺少父母、家庭的关爱和教育,他们不仅存在管理缺位、情感孤独等问题,尤其是以课外阅读为主体的精神生活也较为贫乏。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一定的阅读积累,成就了一个人一生的生命底色,影响和改变儿童未来的命运。那么如何引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呢?笔者依据一年来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结果,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建阅读条件

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比较浓厚,但是现有的阅读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课外阅读需求。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创建阅读条件,让孩子们有书读,有时间读。

1.班级建立“图书角”

班级建立“图书角”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对占班级学生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来说却意义非同寻常。因为通过“图书角”的建立,不仅可以让部分非留守儿童把自己读过的课外书放在“图书角”里,达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可以鼓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主动发现或购买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

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但是对于家庭本就缺乏书香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来说,如果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在课外显然是不合适的。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时间:

(1)下午上课前半小时课外阅读。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管,他们到校时间往往比较早,每天中午大约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他们除了做作业,就是无所事事。所以,抓住这一时间段让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们心灵的成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将大有帮助。

(2)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自由阅读、交流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很好地发挥了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同时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每天布置30分钟课外阅读任务。每天布置家庭作业时,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占据30分钟。

3.鼓励家长创建“书香家庭”

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和校信通的方式,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促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长的有效配合,创建“书香家庭”。首先,教师要指导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长按照孩子的要求为其提供读物,初步建立“家庭书架”,并不断丰富“家庭书架”的内容;第二,保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家里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三,家长除了配合学校外,还要加强自身修养,主动参与孩子的阅读,起好榜样p引领和督促作用,从而形成引导和督促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合力。

二、加强阅读指导

1.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在讲解课内知识的同时,用课外知识的火花来点燃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遨游,更好地激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教学《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引领,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在阅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所在,进而拓宽阅读面。

2.推荐好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可见,推荐好书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成长规律来推荐好书,帮助他们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如《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等。

3.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要帮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将课内学到的精读p默读、略读、浏览p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不同读物的阅读中,并能随时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指导写读书笔记。

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并定期进行展评。

三、 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在班里开展以阅读为载体的综合活动,如评选“阅读之星” “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评” “我最喜爱的书”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从而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享受阅读的乐趣,增强阅读积极性,真正体会到“书香”。

通过以上措施的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量明显增多了,阅读已渐渐成为一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自发行为。总之,引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丰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语文积累与人文底蕴,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成长的必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江立华.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

[3]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