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15:37: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30-02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的必需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1,2]。就此笔者对青海某高校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影响论文质量的相关因素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本次调查的资料来源于某高校2003-2014届预防医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对连续12届的789份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逐一进行了评价。
2.研究方法。对789份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逐一进行了评价,评价体系涵盖论文研究类型、资料来源、撰写格式(题目凝练、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统计方法使用、内容以及研究意义。对即将90名毕业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3.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2.1软件建库录入调查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789篇论文资料中,预防专业372人,占47.1%;地方病防治方向272人,占34.5%;卫生管理方向67人,占8.5%;妇幼保健方向78人,占9.9%。论文研究类型中描述性研究623篇,占79.0%;实验性研究76篇,占9.6%;分析性研究70篇,占8.9%;Meta分析16篇,占2.0%;其他类型4篇,占0.5%。其中来源于指导老师的课题(为校级或院级)20篇,占2.4%;指导老师协助下设计并完成的760篇,占97.6%;无省级及以上课题。总体来看,每年毕业论文以描述性研究居多,近年Meta分析逐渐增多。
2.写作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常见错误和不规范情况中,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情况最多,476篇,占60.33%。其次是正文格式有误的359篇,占45.50%,第三位的是统计图表的使用有误的127篇,占16.1%。论文整体质量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2003年论文无误率仅为50.7%(36/71),2014年论文无误率达85%。
3.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对90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态度是论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调查显示,68%的学生认为重要,22.70%认为不是非常重要,7.60%认为不重要。对毕业论文认识的调查显示,65.10%认为是重要的实践,63.40%认为是对专业知识的总结,50%认为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毕业论文撰写对科研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作用的人数调查显示,68.60%的学生认为可提高科研的能力,61%认为可以增加对科研的兴趣,70.30%认为是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36.60%认为和学位证挂钩,涉及毕业成绩,不写论文就不能毕业,存在应付。此外,调查显示67.50%的学生认为经费不足,73.60%认为资料来源匮乏,61.90%的学生认为缺少老师指导,58.80%认为缺少设备条件,46.50%认为缺少院系支持,44.10%认为缺少政策激励。指导教师对论文质量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46.20%的学生认为是指导老师的责任意识,38.30%认为是指导老师的科研水平。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三、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四、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10-01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群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等特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将面对社会,面对职业群体,搞好社区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预防工作,确保人员的身心健康,任重道远。因此,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无私奉献、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精神,又有领导、组织和指挥的能力。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其完成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努力搞好和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预防医学本科生经过四年多的基础、临床和专业课的系统学习,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但缺乏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为此,在毕业实习期间应着重抓好操作技能和组织才能的全面培养。我校自1976年开始培养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是国内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加强毕业论文规范化、严格化管理
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制定了有关条例,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明确的整体要求,有完整的工作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制度,有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各院系根据学校的计划要求,制定出符合本院系专业特点、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2007年,我校已制定《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指导教师的要求、开题、中期检查、答辩、考核及成绩评定等进行了细化要求。明确了教研室主任和指导教师的职责,并成立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
2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好坏和总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论文带教,教师是关键。因此,对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指导教师要有认真工作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密切关注学生毕业论文进程,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和方法指点,及时发现问题并敦促学生适时调整和修改,以确保论文高质量按时完成。其次,指导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或参与其他教师的科研活动,广泛阅读相关的书籍和刊物,把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这样在指导学生论文时才能给予有效地启示和帮助。其三,加强师德教育和人格修养。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指导教师的品德、文化素质、人生观和才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在指导毕业环节工作中,指导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
3 抓好毕业设计选题和立题工作
这是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各人承担的在研课题、横向科技开发项目以及预防医学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要求上报课题,经教研室集中评议,并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综合评定后公布,由学生填报选题志愿表,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一人一题。
4 全方位培养
目前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思维僵化,束缚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注意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讨论,勇于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着重全面系统地培养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就能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具体的做法是对每位毕业生严格进行包括课题选择、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文献综述、课题设计、专题报告、实验室工作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统计、撰写论文及论文答辩等全过程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室工作和现场社会调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资料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熟悉微机操作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提高了科研综合分析能力。经过全面系统的培养锻炼使学生参加工作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5 加强过程检查,保证进度质量
组织毕业设计初期和中期检查,对任务书填写、毕业设计进度、外文翻译、学生及教师到位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并有详细记录。各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也都提供了详细的毕业设计进度计划,100%的学生有毕业设计进度计划,以便督促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关键在教师。选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品质好、精通业务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是搞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认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该项工作的保证,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
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锻炼,要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学习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使教师认识到位,才能树立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完成这项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和敬业精神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加强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要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要对教师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如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责任心不强等,仅靠规章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把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考核与其切身利益挂钩如提职、升级、评优、奖励等,这样才能引起教师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1 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曰益增大,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很多人认为毕业论文只是毕业前的例行程序和环节,写的好与坏都无关紧要,不会影响正常毕业。此外,由于预防医学专业撰写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大部分学生面临实习、就业和备考研究生等多重任务和压力,分散了精力和时间,撰写毕业论文时不能全身心投入,论文选题草率、立意不新、内容平淡等现象逐渐增多。甚至出现抄袭的现象,整体论文质量令人担忧。
1.2 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国内有关学者曾进行专门调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表现出的知识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文献检索技巧、专业外语应用、统计图表应用、统计指标选择、论文撰写中的讨论、外文摘要、结论部分规范书写等方面。笔者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还发现,除上述问题外,很多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不了解国家当前的主要卫生政策,不掌握从事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常识,对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在促进社会发展和公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模糊,影响了论文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应用价值。
1.3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够规范和严格
各高等院校虽然在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上制定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但各院系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往往外紧内松,指导教师也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论文指导的倾向。在论文设计、开题、中期管理、答辩等过程环节很少进行专门检查,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特别是缺乏监督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交流、论文相互审阅的工作机制,致使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规范,监督措施流于形式,最终使毕业论文难逃“走过场”的结局。
2.对策
综合分析上述问题,其中既有客观矛盾和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又有学生自身和指导教师的个人原因。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仅能有效促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1 提高毕业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公共卫生院系要给毕业生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完善毕业论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从选题、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制定出严格、规范并符合实际的毕业论文考核制度或管理细则,并不断健全和完善,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制度保证。团总支、辅导员、教研室协同配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不仅能够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还能有效锻炼和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对于曰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2 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
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和当前国家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既结合科研、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又考虑技术条件、时间、经费的可行性。也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方向的文献,让学生自己寻找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的思路和目的。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是为学生开设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讲座。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固定的方法与格式,要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训练,必须通过讲座帮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如文章结构、语言陈述、实验数据的整理加工、图表的制作与表示方法、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等。每一届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并准备论文设计前,都应安排专业教师给学生讲解流行病学调查技巧和方法、统计学方法应用以及具有预防医学专业特点的论文写作讲座,使学生了解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方法,具备撰写科技论文的初步技巧和能力。
三是实行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全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负责制,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全程指导和参与论文开题、中期报告、答辩的全过程。指导教师应每2~3周组织一次阶段总结,邀请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完善研究方法,保证论文质量和进度。
2.3 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管理工作
在院校毕业论文有关管理规定基础上,公共卫生院系应针对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制定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或细则,使有关管理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严格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责任制度,通过检查和考核,将毕业论文带教质量与指导老师资格聘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促使指导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通过阶段性检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检查结果与毕业论文成绩挂钩,严格考勤制度,对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给予相应纪律处分或停止其毕业论文答辩。
2.4 建立毕业论文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1基本情况
大陆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主要由综合性大学或医科大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医检专业)承担,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1]。目前,大陆开设医检专业的本科高校有一百多所。教育部于2012年将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4年,满足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医学检验相关工作。由于医检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一年后才能参加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故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并不是教育部考核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标。台湾地区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主要由部分大学及科技大学的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所)(以下简称医检系)承担,旨在培养掌握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目前,台湾地区开设医检系的本科大学有十余所,学制4年,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获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参加“考选部”举办的医事检验师考试,通过后向主管单位申请执业登记,方可从事医事检验师工作。由于台湾地区医检系应届毕业生获取毕业证后就有资格参加医事检验师考试,因此,考试通过率也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结合考点讲授知识,学校还举办医事检验师考前培训。
2课程设置
大陆医检专业本科课程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包括专业相关选修课和少数公共选修课。台湾地区医检系的课程也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程包含通识课和专业必修课。比较两岸课程设置后发现,台湾地区医检系本科课程门数较多,主要原因有3方面:(1)台湾地区本科高校通识课程较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高校通识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社会、哲学、数学、逻辑、物理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多个领域[2],许多高校要求学生在上述领域选择几类课程进行学习。大陆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含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课时数较少,包括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和计算机类等,其中思政类占比较大,这使得大陆本科高校通识课程数比台湾地区本科高校课程数少。(2)台湾地区医检系许多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是分为两门课程开设的,而大陆医检专业的专业相关课程理论与实验是融合为一门课程开设的。以生物化学为例,台湾地区设为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两门课程,而大陆则为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一门课程,这使得台湾地区医检系本科课程数比大陆医检专业课程数多。(3)台湾地区高校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设置较多生物学相关课程。大陆医检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所以生物学相关课程开设相对较少。可见,高校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密不可分。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医检专业实践性强,其实践教学逐渐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医学检验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有实验、见习和实习3种形式。(1)两岸高校均开设专业相关实验,区别在于大陆医检专业的许多课程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而台湾地区多数高校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验课。(2)见习方面两岸差异较小,但在毕业实习时差异明显。大陆本科医检专业学生最后一学年被安排到实习点进行不少于40周的实习。台湾医检系学生每学年都有在校修课任务,学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准备医事检验师考试,往往会压缩实习时间(约20周)。总体来说,大陆本科高校医检专业比台湾地区高校医检系更注重实践教学,而台湾地区高校更注重理论学习和应对医事检验师考试。
4英语教学
2.中医本科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3.提高中医毕业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尝试及思考
4.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中医传统技术培训的效果
5.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电子病历与中医毕业实习生病案书写问题刍议
7.中医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改革在毕业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8."导悟式教学"在西医院校毕业新护士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9.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10.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论文质量
11.中医妇科毕业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12.中医本科生毕业临床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效果实践分析
13.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建议
14.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中的实施
16.中医儿科毕业实习带教探讨
17.世界针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在京毕业
18.对中医函授生毕业临床实习之管见
19.关于中医儿科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几点建议
20.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临床技能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21.“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学员毕业
22.中医儿科毕业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讨
23.我们是怎样带教中医护士毕业实习的
24.振兴中医事业 广开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医自学考生毕业
25.辽宁中医学院函授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八七届毕业典礼在沈阳举行
26.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核实践探索
27.中医研究院83名毕业研究生首批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28.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2014年博士毕业盲审学位论文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29.《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30.中医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指标和方法
31.85级中医班中医诊断学毕业考试试题质量和成绩分析
32.586例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聚类分析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33.从辩证的视角看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
34.关于改革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综合考试”的构想
35.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
36.本院中医专业78级学生开始毕业实习
37.中医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8.中医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中医住院医师毕业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
41.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举行毕业论文答辩
42.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到底
44.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5.我院召开首次中医系专科定向毕业实习工作会议
46.新疆首届盲人中医函授大专学员毕业
47.我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伤科专业举行医学士毕业论文答辩会
48.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修科毕业
49.省中医学校举行教学研究班、医科进修班毕业典礼
50.中医系中医专业七七年级学生毕业
51.辽宁中医学院八六届中医函大毕业
52.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
53.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54.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55.深化毕业考试改革 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
56.中医儿科本科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及对策
57.从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看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考试
58.中医儿科毕业实习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59.中医类学生毕业综合考试改革的初步探索
60.中医专业护生毕业实习现况调查与分析
61.加强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 促进中医人才培养
62.中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3.中医妇科学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4.中医院校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67名毕业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报告
65.五年制中医本科生毕业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66.中医七年制妇科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7.试论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要求
68.浅谈中医医学生临床毕业答辩
69.“高等中医教育毕业实习评估体系”研究
70.试论中医专业毕业实习提前的教学配套改革
71.大肠癌中医辨证及治疗概况
72.中医护理大专生毕业实习质量调查分析
73.设立答辩考核环节 确保自考教育质量——中医自考本科毕业答辩考核规范化研究
74.基于临床病历数据化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学研究
75.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的判别分析
76.加强大专毕业护士再培养 造就高级中医护理人才
77.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78.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初探
79.转变观念抓改革 适应需要求质量──试谈中医高校毕业实习的改进与提高
80.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吴克清在光明中医函大骨伤科学院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81.为培育中医新苗贡献力量——介绍我院指导毕业实习的一些做法
82.继续发展中医药成人教育事业
83.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班79级毕业综合考试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84.天津市93名考生获得中医大专毕业文凭
85.福建中医学院第四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毕业
86.杰出校友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7.上海中医学院首届中医专业生毕业
88.中医护理培训小组的设置与管理
89.中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90.东北地区银屑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91.多项措施并举 提高中医妇科临床实习质量
92.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93.补泻兼施 以气为先——朱南孙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
94.中医内科实习中加强急症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95.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医院的应用研究
96.中医胃肠病病机与防治研究的新思路——访中医内科学专家白兆芝教授
97.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
98.浙江中医学院恢复中医函授教育
99.浅谈中医实习生急救能力的培养
100.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西苑班)招生通知
101.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02.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规律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103.关于构建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问题
104.定性访谈法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的应用:思路与体会
105.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
10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
107.中医辩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108.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
109.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110.新疆冠心病患者(汉、维)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11.基于文本挖掘探讨中医外治法和食疗在糖尿病中应用规律
112.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113.中医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114.《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
115.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分层分析
116.中医养生探幽
117.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18.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
1.引言
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页面要求:
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30(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
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页脚:
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页脚: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
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封面;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目次页(必要时)主体部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3.21论文题目
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3.2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3.23目次页:
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2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3.24注:
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3.25结论:
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3.2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临床医用化学论文范例赏析:临床医学留学生医用化学全英文授课探索与实践
【摘要】医用化学课程是医学专业留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近两年对留学生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初步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精心备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建立多形式的评价模式,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重视留学生的反馈意见,随时征求意见,促进教学工作不断进步。
【关键词】医用化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实践
【Abstract】Medicalchemistryisanelementarycourseforforeignstudentsmajoringin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Throughtwoyearsteachingexperienceofmedicalchemistryforforeignstudents,theideasofteachingreformareproposed:makethetrainingobjectiveclear,andformulatereasonableteachingplan;preparethelessonscarefully,andapplydiverseteachingmethods;linktheorywithpractice,andstrengthentheexperimentalteaching;formmultiplestylesofevaluationmodels,andassessthestudents'qualitycomprehensively;payattentiontothestudents’feedback,andimprovetheteachingabilityconstantly.
【Keywords】MedicalChemistry;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Foreignstudents;Teachingpractice
石河子大学留学生教育自2002年首期招收了18名来自巴基斯坦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开始,至今已经累计招生620名。生源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尼泊尔等中亚及南亚次大陆国家[1]。
医用化学作为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之一,是留学生进入大学最早接触的课程之一。分析留学生的特点,做好医用化学的教学工作,使其在进入大学的初期阶段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通过近两年对留学生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初步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所做的规定。考虑到我校招收的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专业背景差异显著,毕业后服务社会的环境不同,我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医学生要求标准的,适应国际医疗工作需要的,具备较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临床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医学专业人才。
要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充分考虑留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医用基础化学的课程大纲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分三部分:一是绪论,重点介绍医用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二是无机化学知识,重点介绍基本的溶液和配合物理论;三是有机化学知识,重点介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一些有机物在人体中的作用。通过三个模块的学习,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并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精心备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医学关系密切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讲解,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基础化学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非常重要。例如,在讲解渗透压时,可提出问题:病人打针输液时所用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分别为308mmol/L和278mmol/L,浓度可否高一些或低一些?为什么?这类问题既跟医用化学课程内容有关,又与医学密切关联,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由教师引导得出什么是等渗、高渗、低渗溶液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2]。
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能积极参与讨论,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这个特点充分应用到课堂中,变灌注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方式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帮助。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不仅能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在每个主题内容结束之后,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请同学来复述刚才学习的内容,对巩固当堂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特别奏效。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3]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良好的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和探索激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反复研究和验证,除了安排一些验证性实验外,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性和综合素质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经历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结论,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化学研究的氛围,也能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能力等。
4建立多形式的评价模式,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
医用化学课程的内容繁杂,逻辑性差,涉及面广。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为主,不能真实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针对留学生教学的实际情况,如少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存在经常迟到、旷课,上课讲话等现象,采取“平时考勤(10%),课堂参与(10%)、平时测验(20%)、与闭卷考试(60%)”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将平时考勤、课堂表现等情况与结课考试相结合来,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也能减轻期末考试压力,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表明,多元化考核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和目的,督促学生将功夫下在平时,有利于避免为了应付考试而集中记忆性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4]。
5重视留学生的反馈意见,随时征求意见,促进教学工作不断进步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随时征求意见,师生中期座谈,学期结束时,让学生自愿交1份对本课程的意见,做到边授课边反馈边总结边改进,以便改善今后的教学。有些学生提的意见非常中肯,如:希望教师严格考勤制度,以利于考评成绩的公平性;建议每节课都留出时间答疑,避免问题堆集太多,影响知识的接收,等等。从学生的建议中汲取可行的方案不断改进教学,对提升工作水平有很大帮助[5]。
综上所述,在对留学生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努力探索和总结留学生教学的规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总结经验,发扬优势,提高英语授课能力,推进教学水平,为培养国际化的医学人才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石河子大学留学生教育概况[J].3版.石河子大学报,2013-11-30,(264).
[2]程煜凤,姚军,李改茹.浅谈医学专业留学生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55-5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13-0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是一种自我指导以及小组独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1]。PBL的特点是将大班的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鼓励学生、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能巧妙地将原来学习的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并能为团队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尊重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为此本文将对口腔科的学生采用PBL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方式教育效果进行对比,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口腔科的医学生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医学生68例,女性医学生52例,医学生年龄为18~22岁,平均年龄为(19.5±1.8)岁。随机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学生,其中观察组学生实施PBL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性教学,两组学生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教学
对照组教员按病种对学员进行讲课,理论课程结束后,让学员在医院各科临床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让学员完成实习报告,并完成毕业论文,并做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而学员在医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包括医学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问题则由学员自行解决。
1.2.2 PBL教学方法
观察组教学法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进行:(1)由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病例,病例并不是临床简化的情景,而是被设计为提问的方式开展,并让学生模拟患者病情作为病例让学生参与到病例的诊断及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根据相关病例提出疑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2)组长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组长通过对他人及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从而调动每个组员学习的积极性,并由助教向小组成员提出随机提出相关问题,并以他们遇到的问题作为方向性指引,在每个病例讨论结束时应向对组员提出课程相关的内容,并做简短总结,然后根据本专业知识回顾性分析课程重点,包括自我学习过程中遗漏的内容,并最终做出相应的评价。(3)阅读-讨论:阅读: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阅读,并将疑难问题记录待上课时向老师提问。讨论:让教师筛选其中较为集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通过讨论让学生得以启发,使得问题更加明确。小结:教师根据涉及的问题及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表述,使得问题变得明朗。(4)病例分析:通过演示-分析等,通过对学生演示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向学生展示病理、生理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分析,并揭示现象本质,最后对病例分析进行总结及表述。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实验操作能力、病例诊断能力、医学论文撰写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原有的口腔科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教学模式,口腔科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选择一种新的口腔科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医学专业知识非常重要[3]。PBL教学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的,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实验操作能力、病例诊断能力、医学论文撰写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医学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1]。硕士研究生较本科生培养更加注重独立临床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医学专业人才形成的关键阶段。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终生学习的过程,而且其从事的职业神圣,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毋庸置疑的是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时至今日我们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仍然存在局限性。在医疗实践中,医疗模式也随着临床及科研的不断进步而发生转变,我们经历了从过去的经验医学模式到现在的循证医学模式,未来的医疗模式将转向精准医学模式。诊疗模式的更新以及人力对疾病认识的进步迫使医学人才不断更新知识,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医学生们尤其是研究生们,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及日新月异的诊疗技术,其成长之路注定充满艰辛。很显然,医学人才的成长是在无时不刻地更新知识和技术的情况下逐步成熟的。医疗人才之路真可谓“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内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正在经历着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培养形式包括3年制(本科生毕业后考研)、7年制(本硕连读)等,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要具有初步的临床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毕业后获得毕业证及学位证。为了适应医学飞速发展的形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加速医学研究生成长过程,尽早担负起临床一线工作,正在试行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即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培养并轨模式[2],通俗讲就是在3年研究生培养阶段,研究生要按住院医师培养大纲及研究生培养大纲要求,除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外,尚需完成相关的临床科室轮转,并开展一定的科研工作,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最后获得研究生毕业证、研究生学位证、医师资格证书、3年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即所谓“四证”),这种培养模式的初衷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高素质、临床与科研并举的复合型人才,有效缓解目前医疗资源紧缺与巨大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
可想而知,较之过去的培养模式,新的培养模式将使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将承载更大的压力与挑战[3]。对于教学管理部门,也需要出台全新的培养方案,譬如研究生课程设计、临床轮转表的制定、毕业论文的要求、考核及奖惩制度的建立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有效监督及科学评价。对于研究生而言,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时间相当紧张,既要顾及理论知识学习,又要重视临床实践及毕业论文工作,应充分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处理临床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应对各种考试等等。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与研究生一起讨论科研的时间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将必须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从事科研工作时间,对研究生临床工作的指导必须见缝插针。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培养模式,探索比较适宜的教与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对圆满完成培养工作是颇有裨益的。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期望为这种新模式的顺利实施献言献策。
第一,加强入口管理,提高招收门槛。为了减轻研究生在陪期间的临床工作压力,应该对有报考研究生意向的本科生,在毕业前一年实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的预适应训练,适当增加临床实习强度,实现本科生培养向研究生培养的顺利过渡。研究生入学考试也适当增加“三基”培训内容考核,这样将具有一定临床实践基础的本科生入选,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研究生培养期间的压力,在面试阶段应重点考核临床专业能力,并增加心理抗压能力的测评,以测试考生适应高强度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学管理部门要精简基础理论授课内容,将部分理论授课内容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之中。根据专业需要,精选必修课项目,尽量压缩理论课学习时间,部分课程可通过网络学习,完成考核。应关注学习的实用性,充分体现用中学、学中用。应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能力培养,避免只会看书、不会看病的弊端。
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1,4],为研究生提供全天候、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手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通讯功能,扩展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未来的“互联网+”将在研究生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生培养应充分利用手机的互联网功能,大力开发用于研究生学习的APP软件,使学生能够在课外自由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延长学习时间。同时应制作各种视频课件,便于研究生在线学习,增加学习的直观性。
第四,研究生应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新的培养模式要求研究生在基础理论、临床、科研之间统筹安排、均衡发展,这就要求研究生一定要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分清主次,保证按计划进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深刻领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刻内涵。
第五,临床学院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小讲座。内容涉及临床及科研的各个方面,不拘形式,简明扼要,易懂易学。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各种临床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六,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培养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建立恰当的培养及考核方案,构建以导师为核心的指导团队,实施教研室负责制。增加考核的频次及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扬长避短,促使研究生的培养向个体化“精准”模式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第七,研究生导师应实时监测研究生培养动态,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生毕业课题。由于研究生在临床轮转阶段任务重,导师与研究生交流时间减少,导师很难及时掌握研究生学习动态。为了加强与研究生沟通,导师应尽量多找研究生谈话,了解研究生学习动态及存在问题,并给予适当心理疏导,还可以与研究生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交流。为了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的临床工作能力,应让研究生尽量抽时间参加导师所在科室的教学查房,并与导师一起出专家门诊,这样有助于快速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导师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研究生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以便开阔研究生科研视野。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时,应尽量选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课题,并充分考虑研究生完成论文所需的时间及工作量,确保论文的进度及质量,使研究生能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综上所述,研究生培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管理部门、教师队伍、研究生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既要兼顾临床能力的培养,又使科研素养的训练不被偏废,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星虎.关于当代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一些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61,481.
[2]雷笑瑜,张勇,黄卓,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65-6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mote Teaching by Research and Train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ZHOU Jihong, CHEN Changjie, YANG Qingling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3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iotechnology curriculum group, training of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with medical biology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the introduction of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quality training curriculum group teaching, strengthened through teacher trai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selecte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orms of teaching, to develop innovative training program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research and teaching quality. Build promote research and teaching and training system, enrich the forms of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ability, increasing th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 innovative ability; promote teaching by research; biotechnology curriculum group
科研的过程是追踪世界前沿信息,补充和更新知识的过程。以教学带动科研、用科研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研究有成。近年来,本学科课程组在利用科研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前提下,鼓励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有机代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去,尽自己所能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以科研促进本专业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要常流常新”,教师的科研能力反映的是学科的发展状况。作为快速发展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教学工作,本教研室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凝练与学科建设及课程建设相关的科研方向;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热爱教学与科研的师资梯队;提倡教学与科研融合,教学与科研并重,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具体做法是组织队伍、凝聚力量,进行科研课题的申报;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锤炼人才;通过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促进学术队伍的凝聚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全力支持本课程组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先后选送多名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显著提升了本专业科研工作的整体实力,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和学术梯队,目前作为分子生物学科研和教学团队师资中获得省学术与技术带人后备人选、省青年骨干教师、院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近三年主持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为本专业有效实施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较强的学科和师资力量保障。并注重师资队伍中学科背景多元化,涉及诸如临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检验、植物学等领域。知识的交叉、互补与融合,有利于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及本学科的横向发展。
2 科研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本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不仅要传授知识,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能力的任务。所以,教学过程本身就包括教学与科研两种因素。①基于这种共识,在专业教学和学科发展中,特别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本学科专业课教学任务均由长期坚守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承担,所以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将自身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从而开阔了学生的学术眼光和视野。实践表明,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不仅使同学们可以深刻领会学习本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和用途,还可大大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和分析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生动又直观,直接有利于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根据每年学科发展动态,我们安排三节课内容介绍最新研究进展,为学生创建了接触当前国际相关研究的前沿,感受了当前相关研究的热点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以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为标志的“组学”时代的来临,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我们及时开设选修课程,集校内在该领域掌握相关前沿知识并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相关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适时的采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的方法,结合本教学团队主持的科研课题,多肽研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体会,系统阐述蛋白质工程技术与进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努力将本教学科研团队研究内容与学生的毕业论文有机结合,从2007年起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来自团队研究课题的相关内容。
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方法和所付出的努力有效地改变了以前只能教死书的状况将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带到了课堂,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科学研究也使学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到学科发展前沿内容,给学生以前沿的引导。在此基础上,2010级和2011级学生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同时,以这些教改内容为主体创建的“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获得了全国网络课程比赛三等奖、安徽省二等奖和校二等奖。
3 以科研促进实验课教学
教学改革的方向是科学技术。科研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学加速改革,教学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科研又推进了教学的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科研,而科研又是教学的一个源头。②2007年,教育部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其中,实验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必须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本教学团队构建了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群,其中专业实验课程涉及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酶工程。在院教学研究课题和省教学研究课题资助下,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主线,对三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创建系统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覆盖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等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通过从基因提取到表达的整个大实验过程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研究思路,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使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分子及现代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充分训练学生的实际科研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取得较好效果。并根据综合实验制作了CAI课件,获得2008年安徽省多媒体比赛三等奖,将课件、教师实验理论授课、操作示教和学生操作录像均挂于网络,实现了实验课的网上预习。针对上述成果,获得了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和院一等奖。同时,将此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思路推广至医学检验专业“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开展病例为主线的综合性实验课程,研究成果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及院特等奖。
4 以科研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仅仅依靠课堂无法学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利用教师引导、传授科研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③目前,不少高校实行的大学生导师制就是推动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综合实验开设的成功,并考虑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进一步促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到科技活动等实践教学体系中,并对其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打造“一体系、三层次(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多模块(实验教学模块、科研训练模块、科研实习模块和企业实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1)对本科生进行系统的科研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根据“科研技能训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我们特别强化了实践环节。使用常用的科研方法开展科研活动的系统训练。例如通过开设系列讲座,对本科生进行系统的科研思维训练;辅助学生完成并提交课题立项申报书;实践操作培训。在此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本科生的学术品德、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供科研工作平台,推动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过程中教师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包括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独立探索的自觉性和进取心。学生直接参与老师的科研,可把学生所学的理论转化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能通过自身品质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有形无形地影响学生,进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的兴趣。本课程组采用两种方法促进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1)鼓励学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工作,体验和熟悉实际科研。例如本专业两位教师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工作,建立三级指导体系——指导教师、技术教师和研究生助理教师。通过锻炼使同学们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同学的科研热情进一步激发;(2)将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毕业论文结合起来进行,从2007级起开始接受实习本科生,形成硕士生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带教体系。完成了一部分实际工作、进一步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项目意识、科研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以此为基础,本专业于2011年获得一项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一项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及三项院级教学研究课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网络教学方面体现学科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NO: 2012jyxm302、 2013jyxm118);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NO: 2012zy048);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NO: jyxm1147、jyxm1325、jyxm1322)
注释
“检验医学”是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1],不同于被动向临床提供所需检查结果的辅助科室性质的“医学检验”,所以需求是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而不是技师型。10到12个月的检验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2012年9月,教育部将医学检验(101001)[2]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改为医学检验技术类、四年制、理学学士学位。这一改变恰恰体现了现代医学检验本科生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五改四”的这批技术类实习生将于今年暑期进入临床实习,如何培养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学生需要每一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工作者考虑探讨。
一科室领导层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教学组,择优选拔带教老师;实行专人专岗负责制,进行有序的组织和分级管理
本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副主任分管,总带教老师承上启下进行统一安排。各专业组选一到两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技师作为专业组带教老师,具体落实专业指导、密切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条件的科室甚至可以实行“一带一”带教模式。教师平时工作中的慎密求实、从容熟练潜移默化的教导了学生,同时教师们由于带教需要,就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准,对个人及科室都是极为有利的。实习生人数多的科室可以在学生中选出一到两名实,帮助老师管理的同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化管理;注重岗前培训,特别是要树立实习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对于进入科室的一批不同层次的实习进修人员,必须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实习生进入科室的第一天,由科主任监督、总带教老师负责安排老师对实习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当然包括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侧重生物安全培训[3],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不能“重测轻防”。所以科室有责任在实习生进入实习工作前上一节生物安全培训课,且在平时工作中时刻提醒学生,确保每一位实习生在整个实习阶段保持生物安全意识。
三结合院校的实纲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
定分层次的教学计划,明确各专业组必须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实习生并不是学会操作就算完成了实习任务,应该注重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实习生需要学会分析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不是真正所需要的、合适的、符合临床症状及诊断的结果[4],这就需要深究,牵扯到方方面面。
1引导学生树立全面质量意识,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生命线。每一个结果都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强化学生“质量第一”的观念[5]。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为了树立质量意识、加强理论学习,科室每周的业务学习中专门安排了质量控制方面的专题讲座。
2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加强学生检验基本操作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最近几年,越来越先进的检验仪器以及各种完善检测系统在检验科得以普及,无疑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可能会让实习生不知道如何学习、感觉没学到知识。所以要求学生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流程,了解仪器的操作过程,提高对检验结果随机应变的判断能力,同时还加强手工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6]。
3注重报告单的审核与签发能力培养
实习生没有权限发放检验报告,但作为一年后的检验工作者,实习期间需要学习报告单的审核与签发。本科室安排每位实习生在各专业组的最后阶段观摩老师发放、审核检验报告。具体包括结果的前后对比、异常结果复查及登记、急诊结果优先处理,危急值处理流程,检测后标本的保存,等等。
4培养学生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注重与临床方面的沟通
检验医学已经进入了“标准化”和“临床化”的时代[7]。规范学生标准化操作的同时,注重培养临床诊断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遇到某些特殊、矛盾的检验结果时,首先要自查,保证自己的检测结果准确无误。然后主动与临床沟通,如实反映,与临床医生共同分析其标本采集是否有误、结果与临床治疗和用药情况是否相符等,做到对每一份标本负责。
四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做好本科生的论文带教工作
根据各院校大纲要求,也为了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独立的撰写论文,本科室一直重视实习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①选拔优秀的论文指导老师。②保证充足的论文写作时间。当然还需要学生利用好平时工作的空余时间。③提早落实毕业论文,改变以往不少同学因实习后期忙于考研究生、公务员、忙于寻找工作或转实习等导致无法静心写作的状况。④科室举行实习生论文预答辩,以便学生回校后答辩更加顺利。
五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进行业务学习
必须重视实习生的业务学习,每月至少安排2次理论讲课,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习质量,跟上最新发展状况。实习生已经学习了大学所有课程,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不适合再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业务讲座,注重“教”而忽视“学”。科室要求年轻教师与时俱进,学习并应用目前较流行的PBL教学法[8],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最后由教师点评,给予补充纠正并适时对实习学生的一些大胆的思路给予肯定,再由教师即时延伸和扩展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
六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通过考核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实施个体化教学,注重考核实效
检验医学的实习相当重要,可以通过PDCA循环的实习教学模式保证质量。PDCA循环[9]就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顺序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找出每位实习生薄弱点,个性化教学,循环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实习生的考核很重要,科室制定了量化的考核标准,实行千分制管理。力求公平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同学,总分1000分。比如:①各专业组业务考核满分100分(共六个专业组,满分600分);②毕业论文考核满分100分;③业务学习考核满分100分;④医德医风考评,满分100分;⑤实习生出勤管理,满分100分。积分在800分以上者评为优秀,701~799分为良好,积分在600~700分者为合格,低于600分者为不合格。
七根据学生爱好,侧重某亚学科的教育,培养专长学生,增加就业机会
医学院校扩招、医院招聘标准提高等因素导致如今的检验毕业生就业困难。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医学检验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将目光只瞄准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甚至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及医疗公司应该得到更多的青睐。科室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实习安排时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及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个性化的安排实习轮转。比如:对血库工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血库轮转时间加倍安排;对去医疗公司感兴趣,侧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甚至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去公司轮换学习。综上,医学检验科早已不是简单的辅助科室,作为当今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技能应用型学科需要不断提高检验医学的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报告。这就需要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全面,实验操作规范、动手能力强、能和临床医生平等交流的检验医学人才。所以本科室成立专门的教学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纲、注重量化考核,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质量控制意识、基本检验操作、报告单审核及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考虑侧重亚学科的教育,同时不忘科研能力的培养。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医学检验实习带教的培养模式及新思路,以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成永平,余水花,何兴兴,等.检验医学实习生的带教体会[J].北方药学,2013,10(7):177.
[2]谢圣高,宁勇,姚群峰,等.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93-94.
[3]何伟业,蓝红云,杨平英,等.检验科临床实习带教的几点认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666.
[4]乔姝,雷红华,王云华.检验专业医学生实习教学探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88-89.
[5]徐礼杭.临床生化室实习带教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3):3030.
[6]陈键,赵洁.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医学教育,2012,50(22):106-108.
[7]贺军涛,张彦平,尹佳锋,等.CBE教学模式在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824-826.
一、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主要设在理工类或农学类综合型大学,招生规模不大,课程设置侧重基础,倾向于理工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大部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余多就业于生物公司或科研机构的研发和销售。这些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及实验技能,很难满足医药行业的需要,直接就业于医药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医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需求现状及定位
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药学及相关实验方法为一体综合学科。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操作、质量检验和医学检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生物技术产品基本知识和产品营销能力。吉林是生物产业大省,分析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人才明显缺乏,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个人发展空间也较大。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1年开设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新开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处于探索阶段。我院具备医学院校的教学背景,我们将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充分融入到医学教学中,探索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课程设置
本着将生物技术与医学知识相渗透的原则,我院除教育部规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础课外,还融入了本院的医学特色。依托学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首先,在基础课中加大医学课程份额,将医学检验、内外科、组培、解剖、病理病生、药理学成为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学中倾向选择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后,与我院的检验专业紧密融合,使学生熟悉临床中有关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新技术。既体现出医学院校教学特色,又可满足生物医药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2.师资力量建设
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大量具有生物、医学背景和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医学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环节。我院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首先,派出生物专业骨干教师到综合大学及生物医药公司进修学习,同时积极引进优秀师资人才。其次,要求专业教师多听医学课程,将其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杜绝照本宣科,使生物学授课与医学融合。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生物医学发展现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采取灵活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3.重视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理论向行为能力的过渡并适应生物医药的就业要求。我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要求课程尽量按照理论与实验1∶1比例开设,实验内容尽量与医学相关;全面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购买实验课所需实验仪器并注重实验室安全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安全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科研思想和科研兴趣。此外,强化生产实践,在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相应生产实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重视毕业实践,强调毕业论文突出生物医药特色。
四、小结
创办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当今迅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必然需求。我院创办该专业三年来,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中将生物技术和医学理论融合,充分体现医学特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优化培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