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8:20: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校园德育活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努力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活动的作用。
从细微处入手。校园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蕴含着巨大的育人力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入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如何融入更多的德育理念,对于每1名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事实证明,德育的有效形式往往隐藏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深刻的教育思想可以通过细节传递,优秀的品德可以通过细节养成。有效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应从细微处入手,从最简单的事情抓起,让学生从1点1滴的小事中体会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有效的方式。
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树立长期作战的观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当前,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这是与青少年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学生的健康发展是1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1役。这就要求德育工作不能搞突击,而应做到潜移默化、集腋成裘。应充分重视德育活动的过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使德育工作富有吸引力,更加适应、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进1步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应转变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关爱学生,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在充分享受丰富校园活动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青少年德育工作的1个目标,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内心自觉和行为方式。学生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对象,也是青少年德育活动的主体。要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就必须避免空洞的说教,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能动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道德规范的要求。实践表明,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道德境界的提升。道德体验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比如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成人宣誓仪式,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通过与贫困地区学生结对,培养学生的爱心;等等。在道德体验活动中,1方面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不断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另1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多元的教育意图巧妙地融入其中。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努力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活动的作用。
从细微处入手。校园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蕴含着巨大的育人力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入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如何融入更多的德育理念,对于每1名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事实证明,德育的有效形式往往隐藏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深刻的教育思想可以通过细节传递,优秀的品德可以通过细节养成。有效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应从细微处入手,从最简单的事情抓起,让学生从1点1滴的小事中体会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有效的方式。
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树立长期作战的观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当前,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这是与青少年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学生的健康发展是1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1役。这就要求德育工作不能搞突击,而应做到潜移默化、集腋成裘。应充分重视德育活动的过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使德育工作富有吸引力,更加适应、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进1步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应转变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关爱学生,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在充分享受丰富校园活动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青少年德育工作的1个目标,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内心自觉和行为方式。学生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对象,也是青少年德育活动的主体。要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就必须避免空洞的说教,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能动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道德规范的要求。实践表明,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道德境界的提升。道德体验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比如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成人宣誓仪式,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通过与贫困地区学生结对,培养学生的爱心;等等。在道德体验活动中,1方面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不断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另1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多元的教育意图巧妙地融入其中。
Discussed shallowly pushes the moral education ponder which using the campus broadcast development Pu moves
Xiong Feng
【Abstract】The campus broadcast is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primary position, the story is between the pedagogue and the young people carries on th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one kind of ideal medium and the bridge, can let the student learn the personhood subtly in each one beautiful story, has the Run thin silent effect. But “listens to the story, studies the standard spoken Chinese” the program is conforms to the elementary student age and the psychological feature effective moral education position, guides the student to ask, to strive for, to ask US friendly really, has positively upward, the extremely profound influence.
【Key words】Story; Standard spoken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很高兴能在这个温馨的午后,大家准时收听‘听故事,学普通话’节目,我是普通话测试员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美丽故事是……,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是安徽省淮南师范附属小学广播站每周三下午信息课播出的“听故事,学普通话”广播节目,由校内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老师自编自播。自从开办以来,“听故事,学普通话”广播节目已走过了7个春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每期节目都讲述一个精选的蕴含丰富人生哲理和人生智慧的短小精悍的故事,把德育和推普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中学会做人。实践证明,这个广播节目深受学生和老师们的喜爱,开辟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阵地,有着积极向上、深远的校园影响。
1 节目产生的背景
2004年9月的推普周,学校要搞一个推普活动,于是校长找到几个测试员老师,和她们商量推普事宜,并希望淮师附小的推普活动不走形式,能持之以恒,并且利用好校园广播这一渠道,把推普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德育阵地作用。怎么整合呢?大家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于是“听故事,学普通话”这一校园广播节目也就应运而生了。虽然每位测试员老师都有自己班级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这项崭新的工作,老师们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找故事,确定普通话训练重难点,提取思想品德教育精华,细细碎碎,精心准备,力求广播节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小故事的育人价值、老师们的发音吐字,力求精益求精;故事中引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生命智慧的汲取,力求历久弥新。
2 如何发挥我校推普广播节目的德育功效
素质教育直至今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和使命,“德” 育是教育的核心,而德育的根本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形成健全的人格。现代画家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
如何在每期的“听故事,学普通话”节目中,引导孩子们既学会说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又学会做人,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升华为人一生的追求?这是我校每一位节目编播老师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她们不断尝试着的课题。老师们把节目分为几个层次: “一、导语;二、讲故事;三、提示语;四、教师带读词语;五、结束语”。 为了提高节目质量,我校编播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故事选材要过关。老师们注意选定的故事,符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至真、至善、至美,短小精悍、积极向上。为了让故事的德育涉及面更广、更全面,根据当前社会状况和学生实际,老师们商议出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由一位老师负责,并查找大量的资料和书籍。当播音老师讲故事时,全校3000多名学生都能静坐细听,一个个小故事犹如一碗碗鲜美的心灵鸡汤,最大限度的滋润着学校每一个孩子成长中的心灵。
其次,故事中育人精华的提炼要准确到位,德育引导要适时。每位编播老师在选定故事后自己要把故事读透,领悟其精神内涵,提炼成德育重点。节目播出时,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完一个故事,总要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似乎悟出点什么时,老师再进一步点拨,通过“提示语”的形式将故事中的德育精髓提炼出来,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听故事,在一次次地感动中受到人格教育。学生中常常发出“哦”的感慨声,可见孩子们领悟到了故事中的真、善、美。
再次,德育渗透和普通话训练有效结合,力求双丰收。一个个耐人寻味、精心筛选的小故事是学校德育渗透的载体,同时也是普通话训练的载体。一个节目两种功效,两手都要硬。“提示语”之后,老师会把故事中容易发音错误或容易发音缺陷的词语集中在一起,给全校学生进行诊断性训练。3000多名学生在那一刻同时训练,态度认真,声音整齐,效果良好。
一个有意义小故事的魅力会比你最富有鼓动性的言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会让你得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举两个例子说:
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它震垮了房屋和校舍,却震不倒全中国人奋发向上的意志和大爱无边的情怀!我校在当月周三的“听故事,学普通话”节目中播出了面对灾难系列,《救命稻草》、《在那生死一瞬间》让学生感到处于人生困境时,不要放弃真理和求生的欲望,尽力做到镇定、勇敢。哪怕是一个信号、一只小鸟,只要能给我们带来一线生的希望,都要为之做最大的努力;《废墟中的亲情》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浓浓的伙伴友情,人性的善良和真挚折射出的美丽光芒,使很多孩子都流下感动的泪水。
再如,针对部分学生学习浮躁、心不静的现象,节目播出了《小知了学本领》、《心躁与心静》、《经营梦想》等故事,《小知了学本领》讲了一个一只想学本领的小知了,由于不专心,三心二意,最终一事无成,什么都没学到的故事;《心躁与心静》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讲矿工被困矿井中,由于心静找到出路而逃生;另一个是讲木匠干活弄丢了心爱的手表,他的孩子静心地听手表的滴答声,最终帮助木匠找到手表。这两个小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在很多情况下,心躁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心静才能成功。《经营梦想》讲了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为了儿时想去埃及看金字塔的梦想而奋斗一生,最终梦想成真,自己也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教育孩子们为了美好的梦想,要敢于刻苦努力,坚持奋斗,梦想终究会成为现实。
总而言之,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点滴之中达到育人的功效。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每年新入校的学生千名。一方面,在每年的军训中,我们发现学生都表现不错,能以军人为标杆,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开学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自觉自律行为慢慢减退,有些毛病也故态复萌,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是缺乏一个有效平台,让军队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严谨求实等优势能够延续,并帮助学生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提高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午间学生走出校门,贪图便宜方便,在街上无证摊贩处就餐,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还有一部分学生午餐干脆不吃,用父母给的午餐钱去网吧上网。这种情况家长十分忧心,多次向学校提出能否由学校组织进行管理。学校也发现午餐时段这个平台具备长期固定的长效性,全部学生都能参与的广泛性,活动参与难度不高的易行性等特性。
于是学校经过研讨,决定启用午间就餐休息这一时段,改良相关形式,突出教育优势,全力打造“午间静校”品牌活动,将“午间静校”活动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以“午间静校”为切入口,以活动促行,以活动冶情,推进校园德育教育实效。
做法
1.科学研讨、挖掘优势
午餐休息时间是个常规时间,以前没有利用起来时觉得时间短、效果差,貌似不值得下工夫。可是经过学校科学研讨,觉得其中大有文章可做。2010年,学校决定改良相关形式,扬长避短,做出以下决定:
(1)在午餐休息时间进行“午间静校”活动,其中核心内容为学生统一就餐和统一午休。
(2)统一就餐时间为12点—12点30分,每班级安排值日生领取全班的饭盒,进行分发,随后全班统一就餐,全过程保持安静。学生统一就餐标准为6元(从2011年9月起临时调整为7元,贫困学生由学校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由学校食堂按照营养食谱统一制作,以一大荤、一小荤、两个蔬菜套餐组成,饭和汤按需求自打。统一就餐做到四统一:就餐品种统一、就餐时间统一、就餐方式统一、就餐纪律统一。
(3)统一午休时间为13点—13点20分,每班级学生回到各自教室,统一在各自座位上进行午休。统一午休做到两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安静。
(4)在“午间静校”活动中突出三个特性:一是全员性,“在活动中育人”并不只是一句口号,这项活动不仅仅是学生参加,班主任参加,校领导、校中层、食堂人员都要参加,身体力行给学生做出榜样;二是规范性,“没规矩不成方圆”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规范,通过活动的长期熏陶让学生体会到规范的重要性,把遵守规范的好习惯带入职场;三是整体性,一个人做得好固然不错,但是只有一个班、一个专业部、乃至一个学校都做好才是真的好。学生要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协调、学会互助、学会团结,知道集体的前进需要个体的协作努力。
确立目标:“午间静校”活动要力争成为南京一流、江苏一流、乃至全国一流。
2.制定规范、统一要求
没有规范也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只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形成不了合力。
学校以学生工作处牵头,联合后勤保障处、专业部,在实地调研,科学试验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主要有这四句话:一是“音乐指挥口号无”,即学生统一就餐和统一午休均由音乐变换进行指挥,做到一切指挥听音乐;二是“建制保持全程在”,即学生在教室就餐及午休均保持班级建制,全程全体参与;三是“安静进行纪律守”,即学生在活动中要保持安静,一切按照规范来,遵守纪律;四是“天天到位坚持久”,此项活动一天两天进行易,长久进行确实有难度。但是越有难度越要坚持。这项活动有学生、家长及部分教师的不理解,认为多此一举。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做好宣传工作,坚持做下去,成效会说明一切。
3.宣传到位、培训全面
只有了解“为什么”,才会思考“怎么做”,才能进行“做什么”。
学校“午间静校”活动宣传紧紧坚持以理服人,不搞强压硬逼。通过校园广播、校会、班会,大力宣传活动意义。使学生明白:活动是学校生活制度的一项合理安排,是根据学生健康和学习需要安排的一项有益的运动。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不仅需要知识,需要技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学生要明白参与活动是对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严格自律精神等有莫大益处,是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一大途径;让家长明白,学校做这项活动并不是为了增加食堂收入,而是为了把教育渗透到活动中,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饮食、远离不良场所、好好休息提高上课效率;让教师明白,集体就餐就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贫富差距不应该在学校出现。
为了把活动开展好,学校的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全面进行。以校务委员会为首做好宣传发动、阐明意义;以校长为首的校领导做好活动为先,坚持行动;以学生处、专业部为主的校中层主抓班级培训、督促指导;以班主任为主抓班级综合训练;以任课教师为主抓协助训练;以学生处小干部为主抓示范训练;这样就为活动培训组成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全员参与的训练体系。为活动进行提供了有效地组织保障。
4.量化管理、激励竞争
量化的目的不是以分数定高下,而是更好帮助各班级发现差距,迎面赶上。
学校组成校领导、中层、教师的评分组,对全校活动进行检阅评分,充分调动了各班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有效促进了活动质量的提高。评分也计入班级综合考核中,使得各班级对活动非常重视,保持活动在高水平进行。
成效
1.学生的职业素养明显提高
在活动中,学生的的积极性、自觉性、集体荣誉感和竞争协作意识感明显增强;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更加高昂;集体观念,纪律意识,自控能力等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总结起来就是:吃苦耐劳,坚强每一天;点燃激情,奋进每一天;行动一致,团结每一天;执行到位,规范每一天;调整状态,高效每一天;心无旁骛,专注每一天。
2.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午间静校”活动实施下来,学生的午餐品种科学多样,营养趋于合理。学生的午间休息等到了保证,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缓解,从来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些都促进了学生的身体正常发育,形成了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了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协调等基本身体素质。2010年全省身体素质测试,学校学生素质明显强于其它学校学生。校运动员队也多次在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中团体成绩名列前茅。
3.校园的良好风气明显形成
上课专心、活动有序、集会安静、听从指挥、文明有礼等,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2010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与全国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思考
1.落实理念,坚持不懈
“午间静校”活动看似简单易行,但想做好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是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付出艰辛劳动才能完成的工作。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午间静校”活动之所以取得了些成绩,就是校领导的重视落实在行动中,只要人在学校,就一定来到活动现场,共同参与;就是全员育人的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师生共同活动、师生共同提高;就是团结协作的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学生处、专业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大家各有分工,目标明确,一致向前。
2.科学论证,不断改进
“午间静校”活动进行以来,学校不断根据学生变化对活动进行微调,比如午餐品种更加丰富,量化考核数据更加合理等等,以追求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