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治理范文

时间:2023-07-02 08:20: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司财务治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司财务治理

篇1

一、相关概述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财务治理工作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管理任务。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财务治理在现代企业生产决策、目标考核、绩效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实现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企业要树立财务治理理念,加强财务治理,可以增收节支,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财务治理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管理范围涉及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系列环节。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治理的对象主要是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它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方针、战略目标、管理职责等进行分析定位,确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管理目标,并在财务治理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其管理职能。

正是由于企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面临风险的多样化,现代企业尤其要重视财务治理在企业现代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强化企业财务治理制度建设,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战略定位,建立完善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二、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财务治理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不一致。财务治理工作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相连,财务治理工作的不完善和财务治理目标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明确,战略目标的缺失又进一步导致财务治理混乱,一系列的循环后,企业发展无目标无战略无资金。在集团企业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分公司财务治理目标与整个集团的战略目标不一致,使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经济利益不一致,进而导致行动混乱,经营效益下降。

其次,企业缺失财务治理监督机制,导致财务风险无法及时有效管控,对财务治理的监管工作比较薄弱。资金的流动和资金的管理监控不能齐头并进,企业集团面临的环境多变,风险较多,企业既没有科学的预算管理,又没有有效的内部监督,且较多的企业集团对风险防范与管控不够有效,缺乏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与之相对应,也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和部门去控制风险,许多企业没能做到全方位地监管财务治理工作,领导层难以及时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状况,这都成为企业集团失控的潜在因素。

再次,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治理的难度。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存在风险,计算机系统极易受到外来攻击。尽管实现信息数据的高度集中和网络化传输,可以提高数据收集、传输、交换以及处理效率,缩短经营管理的中间环节,进而提高整个单位的科学管理水平。但是,数据存取及处理存在风险:电子数据信息的存取一般都是利用磁性介质工具来完成,这些磁性介质的使用给数据存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数据存取存在风险。它们往往都无法对数据进行追溯,一旦数据遭到篡改,通常难以找回原始数据。

三、完善企业财务治理工作的建议措施

首先,企业要制定相关财务治理制度,严格强化制度的落实,提升制度的效力,重视制度的执行,明确责任,层层负责,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现代企业要强化企业的各项制度,财务治理制度尤其要健全。企业要认识财务治理的重要性,根据财务治理的要求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以此进行财务治理和控制。

其次,科学设置财务治理目标,企业管理层需要征求一线工人、销售人员、采购人员、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将他们的意见汇总整理,报决策层审批,在此基础上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管理目标。要界定清楚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财务治理工作要注重公平和效率。

再次,加强对财务治理的监管。依靠审计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审计,明确战略目标,保障财务治理的合理和准确。重点加强支出结构调整的审计力度,逐步增强财务治理工作的透明度;有效杜绝财务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要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水平,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在防范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可以积极借助于专业的外部会计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细致的审查。借助于加大审计力度,利用社会中介或第三方的介入,保证开展好企业财务治理工作的审计,对公司的财务治理工作状况、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财务预算落实情况等一系列的财务工作效果进行审计核查。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管理,确保企业产生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并督促企业严格按照财务治理制度高效规范地开展财务工作。由企业审计部门,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治理状况,选取适合的内部审计控制指标。

最后,及时科学地对企业财务治理工作进行评价考核。确定考核奖惩时,可以考虑实绩与管理目标的差异方向及大小。对于完成管理目标难度较大的部门奖励多一些,对于管理目标难度较小的部门奖励少些。以此鼓励员工尽可能编制科学准确的财务治理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保障对财务治理工作的合理科学评价。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简单,在评价指标上和评价方法上都不能反映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容易使相关人员产生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而且也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也容易产生短期效应,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明.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目标辨析[J].现代商业,2009(35).

[2]张明亮.浅析加强企业财务治理的重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0(8).

[3]吴海峡.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企业财务治理发展现状[J].中国经济,2010(10).

篇2

从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整体发展以及运营情况进行观察,仍然存在大量不完善之处,其中最严重的在于应收账款方面,此事宜控制不佳直接导致了企业的资金回收出现障碍。一旦资金流通以及周转方面出现了问题,将会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会出现无法挽救的损失,这些损失将会表现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目前正常营运。另外,库存现金管理不当并且使用方式不规范将会导致企业财务情况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合理地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以及业务盈利状况,最后使得审计也会产生困难。另一方面,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其项目较多并且分散,但是针对这些项目资金监督以及管理的财务人员数量却不多,同时衍生出的问题就是一人负责多个职务。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就会使得项目财务状况缺乏监督管理,产生巨大的风险。

1.2制度不明确,利益难协调

对于财务信息,大部分公司的有关利益人员之间所掌握的都是不对称的,一些有关利益人员都只是被动地受到财务信息,如果他们收到的财务信息质量不高,就会导致出现严重损失。那么公司财务治理的利益主体就分为了依靠外部的财务治理保障利益的部分人员以及依靠内部的财务治理保障利益的部分。这就会使得这两部分人员之间会出现矛盾,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2.应对财务治理问题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于财务治理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公司财务治理的工作,确保公司的财务治理能够有所改善,因为财务治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不同的公司的利益冲突以及财务环境也不同,为此就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以下几点是从多面进行考虑,适用于各个企业。

2.1财务理念需改变,建立预算机制

企业人员对于财务临安需要有所改变以及进一步认知,制定企业管理战略时需要将财务治理方面也考虑进去,确保财务治理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对此,公司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工作,纠正或者提高对于财务治理的看法,让其对于财务能够具备分析、预测、决策能力,使其能够协助企业正常发展。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将预算机制建立或者完善。对于企业而言,增量优化、存量盘活、控制相关资本支出都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在一个新项目开展之前就需要建立有关的预算机制以及合理的财务分析机制,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的合理以及完整,同时为了确保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将预算成果与其有关的考核、绩效以及奖励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促进其工作效率。

2.2财务信息收集机制需要建立

保障公司财务治理的前提条件在于对于财务信息的收集,缺乏一个良好的财务信息收集机制将会使得企业发展受到制约甚至倒退。此处所说的财务信息收集不仅指的是公司内部,同时还包括公司外部财务信息,这两方面都要进行收集。建立财务信息收集制度是为了保障外部财务信息收集的可靠以及及时性,能够及时掌握情况,同时也是确保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其中不会出现任何虚假信息,保障企业内部不存在营私舞弊的现象。

2.3对于利益有关者需要协调

公司财务治理中重点内容在于如何协调利益有关者之间的关系。这点是无法避免的,同时也是关键所在,一旦无法将利益有关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完善,将会导致公司的业务无法继续扩展,并且在进行公司利益分配时也会出现矛盾以及争端。所以,为了确保财务治理能够有所提升,就要积极从利益有关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协调。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有关的利益人员分为董事会以及大股东、小股东以及经理人员、债权人员、政府以及其他人员。而在这之间,就需要做到不能让大股东人员对于企业的财务情况过分干涉,同时也要确保小股东的基本了解权以及知情权,才要才不容易出现争端。

2.4财务管理质量提升

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也密不可分,提高财务治理的同时,就需要对于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加以改进,其中就包括了日常管理中对于资金的调配情况以及监管,同时还需要确保财务治理方向与公司营运发展方向、财务管理方向统一结合。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公司规模的不但扩大,上市公司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和财务管理要求,亦难以满足股东、债权人和经营管理层之间进行理性的财权配置进而权利划分和对剩余的分配。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的现实、集中、根本的体现,因此只有建立健康、有效的财务治理模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司利益矛盾,保证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尚存在种种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敦使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股权结构单一导致财权配置过度集中。虽然我国《公司法》明确界定了公司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但由于我国公司化改制是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司产权过分集中,股权结构过于单一现象,使得《公司法》赋予公司法人的自主经营权不能真正落实,公司法人实体地位难以实现。在我国2004年的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绝对持股份额占总股本超过50%以上的有850多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80%,其中:89%是国家股东;75%是法人股东。有统计表明: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64%;国有股在非流通股中占74%,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形成了畸形的股权结构,使公司重大财务决策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比如,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很容易从短期利益出发,忽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在长远的角度,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二)董事会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及相应的治理功能。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现象,因此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无论从机制上还是在力度上都不能满足财务治理的需要。由政府委派的原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成为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而且高达60%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极为严重。同时,由于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其对上受上级主管部门制约,决策时只会从上级主管部门或自身利益出发;对下自己监督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监督与评价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我国董事会结构单一,董事责任不明确,普遍缺乏责任心,董事长的权力过于集中,也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会代表股东行使公司董事会战略决策权、监督权等多项重大权利。许多上市公司由于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之间的人员严重交叉,同时所有者缺位,股东大会的权力名存实亡,董事会实质上是董事长一个人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利益不能在董事会内部得到有效实现。作为公司实际拥有人的广大持股人,并不能在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股东大会也收效甚微。因此,导致权力失衡和权力高度集中。所有者缺位,导致权力失衡和权力高度集中。严重破坏了公司法人财产权和已形成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制衡关系形同虚设。从理论上讲,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改制后的上市公司仍享有绝对控股地位,形成了国家就是公司大股东的状况。国家作为公司所有者“链”过长,导致“所有者缺位”,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公司的产权没有具体的约束制度。因此,由什么机构或由谁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受所有者权益,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便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导致利益分配混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为追求利益,随意改变会计政策,操纵会计利润现象。同时,由于关联交易不公开、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或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使他们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往往对有利于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过量披露,对公司不利的财务信息闭口不谈,主要表现为: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披露不够充分,对企业应收账款分析不够,对企业的对外担保、或有事项等项目进行隐瞒;对企业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很少,甚至有的企业根本就不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对一些重大事项的披露不够充分;对资金去向和利润构成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够细致;不少企业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理由,对企业当期的并购、交易等事项进行隐瞒。与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表外信息披露更是问题重重,许多公布的信息严重不实,对公众存在严重误导,许多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报告、投资价值分析盲目乐观,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必然会误导投资者。诱发投机而非投资,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投资秩序,从另外一个方面也降低的证券市场资本化的进程。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相关举措

篇4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72-01

随着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企改革、国有资产重组的逐步深入,以及大集团战略的实施,集团的财务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需要通过研究财务治理结构,理顺和规范在各级、各类公司的财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明确在财务上集团管什么、怎么管,各子公司管什么、怎么管,形成一个通盘的协调和激励机制,实现企业集团效率提升与风险控制的有机统一。

一、集团财务治理的研究对象

集团财务治理不仅包括集团母公司本身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的财务约束与激励机制,而且还包括母子公司之间和总分公司之间的财权划分以及财务约束和激励、成员企业之间财务关系的协调。集团公司的财权包括对分子公司资金管控权、预算审批权、投资决策权、融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内部财会政策和财务制度统一规范权、绩效考核权、审计监督权等。由于一个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一般是由具有实施控制权的大股东主导的,并且应服从公司法人治理的总体安排,本文所指财务治理不涉及集团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层面的财权分配问题,主要是指集团总部对其下属分子公司在财务控制权上的安排,即母子公司和总分公司之间的财权分配问题。

二、集团财务治理的基本模式

目前对于集团财务治理的主要模式有集权型、分权型、平衡型三种类型。

1.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集团公司对下属各企业重大财务决策事项有直接决策权;有权决定各子公司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负责人的任免;对子公司具体运营活动进行财务控制。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的优点是财务管理效率高,有利于企业集团发挥整体资源的整合优势,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的缺点是不利于子公司负责人的作用发挥;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有限责任”这一原则;对子公司的经理人员的业绩无从评价和考核。

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产品单一或同一行业的企业;资源需要也容易整合的企业;子公司在集团中的重要性使得母公司不能对其进行分权;子公司的管理效能较差,需要母公司加大管理力度。

2.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集团公司将财务决策权下放给集团所属各企业,集团下属各企业独立行使经营权,集团公司仅对其经营结果进行必要的审核监督。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财务决策效率。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的缺点是可能造成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财务目标不一致;集团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会大大降低;各子公司之间的战略协同度较差。

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主要适用于由行政单位转化的公司;各子公司之间业务关联度较低的多元化企业;知识产业和知识含量较高的企业。

3.平衡型财务治理模式。集团公司通过对下属公司的战略管理,达到集团公司整体战略协同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财务权利的适度划分,明确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权限,并通过对财务负责人的委派和对资金的管理,监督下属公司在财务权利的执行及战略发展的管理情况。平衡型财务治理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协调;有利于调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资源优势;使集团整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平衡型财务治理模式的缺点是:增加了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在财务权限上的博弈;增加了重大事项的管理级次,使决策效率受到影响。

平衡型财务治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产业关联度较强的集团公司。

三、集团财务治理的基本手段

集团公司的财权包括投资决策权、融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资金管控权、收益分配权、预算管控权、内部财务制度统一规范权、财务信息管控权、审计监督权等。针对每项权利的分配,集团可以使用的治理手段有以下几种选择。

1.在财务制度的制定方面:可以采用集团统一制定财务政策;集团统一确定主要财务原则,由各公司根据相应的制度法规制定本企业的财务制度;各公司自主制定财务制度。

2.在资金管控方面:可以采用资金集中管理(包括财务公司、结算中心、内部银行、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等方式)、自主管理制等方式。对于项目投资资金,可以采取额度内备案及超额度审批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在预算管控方面:可以采用经营者预算管控和出资人预算管控(模拟出资人预算管控)。出资人预算管控又可选用集权、分权和平衡等不同方式。

4.在投资权管控方面:可以采用集团各公司自主决定投资项目;集团公司确定投资方向,各公司自主决定投资项目;集团公司直接决定各公司的投资项目。集团公司可以按照不同的公司组织模式采用不同的资金支持或控制政策,如无偿划拨、无偿使用、有偿使用、比例配套、额度备案等方式进行管理。项目的实施应当有一定的排序,尤其是各公司之间的项目排序应当由集团公司进行掌控。

四、财务治理实施通道

集团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下属公司,选择合法有效的实施通道,以确保财务治理手段的顺利实施。在选择实施通道时,主要应当从目标公司的组织形式、集团控股状况、其他股东的持股情况、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因素出发,考虑实施通道的建设。

1.对于分公司,由于其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因此,集团可以采用直接制定相关制度的方式实施集团财务治理手段。

2.对于全资子公司,集团可以采用制定政策下发执行的方式,保证集团财务治理权限的实施。

3.对于控股子公司,集团应当利用其派出的股权代表,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法人治理通道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或者通过公司章程确定财务治理手段的实施通道,通过对人员的间接管理确保财务治理手段实施,同时要注意保持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4.对于相对控股子公司,集团一方面利用其派出的股权代表充分表达意志;另一方面通过和其他股东达成管理共识,通过公司章程和管理协议的方式明确集团母公司实质的管理地位,从而保障财务治理手段的落实。

综上所述,集团财务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合适的财权安排,建立相应的财务约束与激励机制,既调动分、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又能维护出资人的利益,最终目标是能提升整个集团的资源利用效率和信息对称度,控制集团整体风险,从而促使整个集团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桂芝.创新与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科技和产业,2007(6)

篇5

安然破产并非偶然,罪魁祸首当属该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是要制度来规范的。美国公司秉持的是“股东大会一一董事会一一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董事会是监督公司经理及财务报告运行的主体,集最高决策机构与监督机构于一身。在这一结构中,CEO(首席执行官)个人处于支配地位。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机理,主要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前提:(1)股权分散,个体法人持股比例较小,资本结构中负债率也较低,债权人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董事们强调维护股东权益,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股东寄希望于资本市场的完美无缺和长期稳定,能利用对称信息;(3)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共同组成,并设置多个委员会,独立董事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进行有效的监控。但是在实际中,董事会很难真正独立,它往往受管理层的支配。

在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上,首先,安然公司管理层制定的具有极高风险的战略决策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调整和风险控制,为公司经营失败留下隐患。安然公司拥有多种交易契约,其标的从“石油衍生商品”、“利率交换契约”到“宽带服务”等。安然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非常之多,包括债权银行在内的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甚至安然公司员工也不清楚这些衍生产品的真实价值,以至于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只列示了130亿美元债务,而其负债总额实际高达400亿美元,有270亿美元的债务一直不为外界所知,其中30亿美元是银行借款,70亿美元为公司债券,170亿美元属于衍生产品。

安然公司的内部财务治理失效,还表现在第一类主体利益的趋同、失去相互制衡的机制,共同维护既得利益而损害第二类主体利益,导致了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的名存实亡。公司虚报利润和掩盖问题,许多员工已经觉察并向总裁提出了质疑。但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却一直在向员工鼓吹业绩优良,总裁在公司破产前四个月声言公司的增长是“前所未有的稳定”,还提出让员工以优惠价购买每股36.88美元的股票。在第一类利益主体中,独立董事被认为是起制衡作用的重要因素,常被赋权维护不具有控制权的中小股东的权益。但实际上,独立董事对公司内部情况的了解也是通过公司管理层和独立审计等中介机构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职业判断的。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是有限的,加上他们一般由公司管理层聘任,并从公司支取一定的费用或薪酬,因此独立性也有一定影响。

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关联企业集团,共有3000多家关联企业。它通过建立众多关联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隐藏多种复杂的合同关系,达到隐蔽债务、减税以及人为操纵利润的目的,这一手法也恰恰导致了它的破产。由于安然子公司之间繁杂的关联交易使他们“紧密连接”,其突然陨落必然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从这方面分析,安然破产是控股集团的经营风险(过渡膨胀的资产规模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杠杆)、财务风险(其负债规模过于庞大,债务结构也异常错综复杂,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杠杆)和管理风险(数量繁多的子公司、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使集团的账目不清、监控失灵)的综合结果。

安然事件告诫人们: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环境决定着公司的风险,而且无论何时财务体制也绝不容许有丝毫漏洞。通过安然事件,我们对公司内部财务经营、决策管理理念应该有新的认识。首先,惟有健全的制度才能弥补“道德约束”的不确定,有效消除“信任”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其次,治理结构中股东监督苍白、外部市场体制董事的监管脆弱与滞后是大型集团企业失败的致命点,当独立审计失效时,仅仅依靠独立董事制度来保障公司财务治理的有效性是不切实际的。试图在公司内部寻求制衡各相关利益主体权责利机制,强化对董事会的监控已成为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一步完善的焦点。

篇6

摘要院公司财务治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将财务治理体系划分财务治理环境、财务治理主体、财权配置、财务治理模式、财务治理客体、财务治理目标六个维度,并且从“四个中心”的角度出发,即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利益相关者为中心,论述了各财务治理主体在不同财务治理模式下,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应如何运用其享有的财权参与公司财务治理。

关键词 院公司财务治理;财务治理体系;四个中心;公司价值

中图分类号院F275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041-05

0 引言

良好的公司财务治理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财务治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公司价值是衡量公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财务治理主体如何在不同财务治理模式下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有必要的。

1 财务治理及其体系构建

财务治理,顾名思义是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詹森(Jenson)和梅克林(Meckling)[1](1976)系统研究了股东与管理者的问题,对企业内部财务关系进行了详尽地分析,这一度被认为是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理论融合的标志。奥利弗·伊顿·威廉姆森(Oliver E. W.)[2](1996)对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进行了综合地考察,对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的融合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理论上强调了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财务治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由于财务治理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公司制企业稳步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国内对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衣龙新[3](2005)认为财务治理是指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关于财务治理体系的构建,国内学者根据其选取的不同角度分别构建了相对应的财务治理体系。例如,从财务治理参与要素的角度出发,伍中信[4](2006)认为,财务治理结构体系包括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中心、治理模式和治理目标等基本要素;从财务治理手段的角度出发,高明华[5](2012)认为,财务治理应该包括财权配置、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激励四个方面。

财务治理体系的构建是财务治理理论的重要一环。从财务治理手段的角度划分财务治理体系强调了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工具,是管理工具论的表现,然而,从财务治理参与要素的角度划分财务治理体系则更注重财务治理是一个治理系统,是系统论的体现。笔者的观点倾向于系统论,在适应公司内外财务环境的条件下,构建完整的系统更能清晰地反映财务治理的过程。财权配置作为财务治理的核心手段,是财务治理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财务治理体系包括财务治理环境、财务治理主体、财权配置、财务治理模式、财务治理客体、财务治理目标六个维度。

1.1 财务治理环境财务治理环境是影响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因素,李心合[6](2001)认为应当把财务环境理论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内生性要素,甚至应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来理解。财务治理环境渗透公司整个财务治理过程,对财务治理主体的行为、财务治理手段与模式的选择以及财务治理目标的制定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从狭义上讲,财务治理环境是指包括企业现行规章制度、员工素质以及隐性企业文化淤在内的公司内部环境;从广义上讲,财务治理环境不仅是对公司内部环境的概括,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国家政策、产业态势,乃至全球经济趋势在内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等五个方面。

1.2 财务治理主体财务治理主体在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杨淑娥[7](2002)认为根据对财务信息生成和呈报的影响力,可以把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利益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依赖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第二类是依赖公司外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由于公司内部存在多层次的利益主体,本文将公司财务治理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分别是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财务总监)、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财务治理于。淤以股东大会为中心的财务治理。由于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的权力机构,掌握着董事会成员的任免权力,董事会拥有的财务决策权利是股东大会赋予的,因此财务治理主体是公司股东。于董事会为中心的财务治理。由于董事会享有财务决策权、监督权等一系列权利,其下属机构———经理层是董事会进行财权配置的对象,因此财务治理主体是公司董事(会)。盂以经理层为中心的财务治理。由于经理人员享有公司收支管理权、财务执行权等财权,其进行财权配置的对象是各职能部门,财务治理主体是公司经理人员。榆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财务治理。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公司内部人,还涵盖债权人、消费者、政府、社区等外部相关者,由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具有公司的财务监督权,财务治理主体是各利益相关者。

1.3 财权配置财权配置指的是公司财务治理主体对财权的分配过程,作为公司财务治理的主要手段,是财务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但需要指出的是,财权配置并非财务治理的唯一手段。例如,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社区、顾客等)享有对公司财务监督的权利,他们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转变消费态度等方式改变公司财务战略,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根据配置对象的数量,财权配置可以分为集中配置和分散配置。两种配置手段的选择应适应公司内外部环境,同时,不同的财务治理模式也对财权配置的集中程度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4 财务治理模式根据前文所述,财务治理模式分为“四个中心”:以股东大会为中心、以董事会为中心、以经理层为中心、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由于公司的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下层管理人员以及外部成员构成,因此这四种模式并非独立存在。淤以股东大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即股权的集中与分散以及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是公司财务治理的侧重点,股权的集中程度直接影响着股东大会的决策效率与决策过程。于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由于独立董事的存在,公司小股东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有效杜绝了小股东“用脚投票”的现象,因此治理侧重点是董事会独立性与规模。盂以经理层为中心的治理模式。经理人员实质性掌握公司经营权,其职业素质与积极性的高低是公司能否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财务治理侧重点是在对经理人员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榆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合理调整资本结构、协调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是该治理模式下的重心所在。

1.5 财务治理客体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权利与价值是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两个不同的载体,财务治理的核心手段在于财权配置,通过合理有效地配置或使用财权,实现公司内部各组织机构职能最优化,用以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财务治理的客体是财务治理主体所享有的财权。然而,财务管理的客体是公司的运营资本,其核心在于运用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组织内部不同机构所享有的财权也不尽相同,饶晓秋[8](2003)认为财权主要包括财务收支管理权、财务剩余索取权和财务监督权。笔者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将财权分为财务过程和财务成果两大类。其中财务过程包括的财权有: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控制权和财务监督权;财务成果包括的财权有:剩余占有权、剩余使用权、剩余收益权和剩余处置权,公司日常经营中的财务收支管理权应包含在财务控制权之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享有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以及公司剩余的各项权利;经理层盂享有公司财务执行权和财务控制权;债权人、政府、社区、顾客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仅享有公司财务监督权。财务各类财权与组织内部机构的匹配如图1 所示。

1.6 财务治理目标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其最终目标与公司治理的战略目标一致。公司财务治理注重的是财权的价值,旨在实现公司财权价值最大化。财权本身没有价值,财权的价值体现在财务治理主体通过使用财权,达到公司运营的最优状态,因此,笔者认为财权价值是指财权的使用对公司运营、协调内外部人员利益关系的正面效用。公司财权价值最大化是财务治理主体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权使用效率,协调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保证公司健康运营。

综上所述,公司财务治理是指财务治理主体在适应公司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条件下,分别从不同财务治理模式出发,以财权配置为主要手段,合理运用其所享有的财权,实现公司财权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关于公司财务治理体系构成框架,如图2 所示。

2 公司财务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公司治理的最直接目标就是实现公司价值增值,从而实现长远发展。作为公司治理核心内容的财务治理对公司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不同的财务治理模式下,财务治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

2.1 以股东大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掌握着董事会的任免权。在以股东大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下,公司股东的集中程度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是影响公司财务治理的主要因素。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成本直接影响公司价值的大小,公司股权越集中,股东间利益趋同效应越明显,从而形成的大股东成本就越小;公司股权越分散,股东间壕沟效应越明显,从而形成的大股东成本就越大。关于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沈艺峰、江伟[9](2007)通过实证检验证明在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低时,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股东间的壕沟效应会不断增强,减少公司的价值,然而当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所产生的股东间利益协同效应将增加企业的价值。股权集中程度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如图3 所示。

图3 中:A 区表示该公司股权较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为提高公司价值,可通过回购股权等方式提高股权集中程度,向B 区发展;

B 区表示该公司股权较集中,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此时公司价值达到最高;

C 区表示该公司股权较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为提高公司价值,不仅需要提高公司股权集中程度,增加大股东持股比例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D 区表示该公司股权较集中,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为提高公司价值,可以通过增加大股东持股比例。

2.2 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董事会是公司股

东大会的常务理事机构,掌握着公司日常决策的权利。在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下,笔者拟选取董事会结构中董事会规模与董事会独立性作为研究指标。对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Jeffrey L. Coles、NaveenD. Daniel、Lalitha Naveen[10](2008),James S. Linck、JeffryM. Netter、Tina Tang[11](2008)等认为两者存在相关关系,但M. Babajide Wintoki、James S. Linck、Jeffry M. Netter[12](2012)等持相反态度。对此,笔者坚持二者存在相关性关系,并且假设公司规模不变,董事会的不断扩大会提高公司日常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一段滞后期后会增加公司价值,然而,公司董事会的规模应严格与公司规模相匹配,在董事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增益效果会减小,甚至变为负增益。

公司董事会独立性表现在董事会决策完全依照客观公正的原则,而不能完全依据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A. A. Drakos and F. V. Bekeris[13](2010)等认为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然而Anup Arawal and Charles R.Knoeber[14](1998)认为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本文认为出现这两种极端结论的原因,一是独立董事的选取由公司大股东操控,与大股东利益相关;二是独立董事自身素质不高,不能胜任小股东利益代表。董事会独立性越高,公司决策越难以被内部控股股东控制,出现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会减小,同时保障了小股东的权益完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积极性,避免出现“用脚投票”的现象。

公司董事会规模与独立性共同作用下的公司价值如图4 所示。

图4 中:L1、L2、L3 分别代表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价值关系曲线、董事会规模与独立性共同作用下的公司价值曲线、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关系曲线。由上所述,L1 曲线呈现递增,随着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强,公司价值不断提高,但其边际价值呈递减规律;L3 曲线在A 点之前逐渐上升,在A 点之后出现负增益。A 点表示公司最优董事会规模,在董事会规模超过A 点时,由于董事会内部组织结构混乱,会出现“多头领导”、“直接责任人缺失”、“搭便车”等不良现象,直接导致公司运转失灵,公司价值下降;L2 曲线在L1、L3 曲线共同作用下,在A’点之前,由于L1、L3 曲线同时上升,L2 曲线上升,在A’点之后,L3 曲线下降,且L1 曲线上升速度变缓,故L2 曲线缓慢下降榆。因此,公司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目标,应在合理控制董事会规模的同时,根据公司规模确保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并保证独立董事的个人素质和合理的选聘程序。

2.3 以经理层为中心的治理模式经理层掌握着公司日常事务的执行权和控制权,是公司财务治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绩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价值的大小。在以经理层为中心的财务治理模式下,对经理层的激励和监督是衡量经理层如何合理运用财务执行权和控制权,达到财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两个重要指标。在财务治理方面,财务激励是建立和完善分层的财务决策机制及对财务治理团队的激励机制,使各层人恰当运用财权履行其职责(申书海,2006)[15]。财务激励是对经理人员绩效成果的评价,涵盖了绩效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包括确定经理人员报酬水平、向经理层分配股权、解雇部分管理人员等。然而,财务监督则是对经理人员日常事务处理过程的控制和约束,是公司价值增值的有力保证,包括对财务执行权的监督和财务控制权的监督。财务激励和监督是财务治理主体发挥其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因为二者不仅是公司内部员工工作动力的源泉,更是协调公司整体工作人员矛盾的剂,一套好的财务激励监督机制直接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对提高公司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越健全,公司运行越合理、健康,公司价值越大。

2.4 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接受,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治理模式不仅涉及公司内部人的治理,更强调的是公司外部人员或组织对公司财务的治理,如债权人、政府、消费者等。李心合[16](2001)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与某一企业存在的一种或多种经济利益关系的个体或群体,而不管这种利益关系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企业内、外部人共同治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力保证,笔者认为以利益相关者为重心的财务治理模式应包括一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人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合理调整资本结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在初创阶段,由于企业规模小,偿债能力有限,应尽量使用权益筹资,避免采取举债筹资。在成长阶段,企业规模有了一定的扩大,但其偿债能力仍不能承担过大的负债风险,应采取适量增加负债比例的措施。然而,在成熟阶段,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大大加强,正是扩大负债筹资比例的最好时机。在衰退阶段,企业应设法进一步提高负债融资的比例,以获得节税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价值,这在表面上看是损害了债券人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因转嫁风险而免于破产,债权人当前的预计损失会在后期得到补偿,是有利于债权人的利益。二是企业内、外部人共同协调相互利益冲突。外部利益相关者合理利用其享有的财务监督权,有效约束内部人的治理行为,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

篇7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070-02

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和核心

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是对企业进行控制而建立的企业内外一整套制度的安排。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部分公司的委托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所有者代表缺位、内部人控制、审计关系不正常以及独立董事不独立是公司治理不完善的实质表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主要通过财务治理的层面来影响上市公司质量。

不同于将资金运动和企业的价值作为管理对象的财务管理,财务治理是指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长远目标, 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 用以平衡各方财务权、责、利关系, 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其中,财权指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决策权等权能。公司财务治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因委托关系产生的各种经济利益冲突。正如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治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和核心。如果说财务治理是一个关于如何在企业内部对财权进行配置的契约,那么财务管理是对该契约的实施。

二、关于财务治理的理念

(一)财权制衡观

公司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不仅考虑了企业各契约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 又充分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均衡,适合公司财务治理的理念,协调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但从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是不对称的。根据对财务信息的影响及依赖性,利益主体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依靠内部财务治理即公司组织内的财权安排保障其利益;第二类依靠外部财务治理即公司组织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的合约安排等保障其利益。前者主要包括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等,他们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具备决定性作用。后者则主要指公司外部的中小股东、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他们在财务信息方面处于被动低位,因而其利益很容易被侵害。外部利益主体在受到侵害后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后果,如信用缺失带来的银行贷款困难、股市混乱使股东利益难以保障并引发股市融资困难等问题。因此,在财务治理方面两类利益主体应是并重的,公司财务治理的重点也主要在于两类利益主体的财权的协调与制衡上。

在内部财务治理主体行为失效时,外部财务治理主体必然会采取一定的制衡措施。例如,在目前金融危机的重创下,为保证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避免股利政策由管理当局随意制定,圈钱市场氛围浓厚的情况,2008年10月9日出台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其中,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这些规定就体现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一外部财务治理主体主动的制衡性调整。

(二)激励约束理念

建立和完善财务分层决策机制和财务治理团队的激励约束机制, 可以使各层人恰当运用财权履行其职责。例如,EVA即经济增加值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它使我们对公司的制度设计、财权安排进行了重新审视,完全有理由将其纳入财务治理的范畴。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公司激励制度得到了重新设计,使公司与经营人员经济利益得到了很好的兼容。这一理念带来的财务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层财权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上。

(三)利益兼容理念

公司财务治理对两类利益相关者,即公司内部的所有者、经营者、职工以及公司外部的债权人、中小股东、客户及政府等同样侧重。在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样的治理目标的指引下,公司更有可能兼顾企业的持续发展、兼顾社会利益、兼顾内外两类利益主体,进一步规范财务信息的生成、传递以及披露机制,作好公司财权的合理配置。

三、关于公司财务治理权的配置问题

公司财务治理权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其中,财务决策权是财务治理权的核心。因此,财务决策权的配置也是财务治理权配置的核心。一般说来,财务决策权主要集中于股东大会、董事会;财务监督权主要集中于监事会以及外部债权人、独立审计单位;经理层主要负责财务执行。

(一)完善公司内部财务治理权的划分体制

公司内部财务治理权的划分体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等相关部门、人员的财权划分、界定制度。财务决策权需要专门的知识,在现代公司关系下,应明确规定各层面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决策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决策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而链长短、公司规模、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业特点都有不同的成本,因而都是进行决策权划分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股东会的财务决策权应是战略层面的,而董事会的财务决策权则应是战略和战术结合,因其本身就是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结合体。通过设立专业委员会等方式完善董事会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决策职能,并加强对出资人和经理层的沟通与协调。

从财务治理来看,内部财务监督体制主要是指监事会的财务监督,所有者的监督是通过监事会来实现的。优化资本结构对于建立和完善企业监督机制,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为不同的资本结构影响着财务治理的效率和效果。股权过于集中或分散的资本结构, 都不利于财务治理中内部财务监督机制的建立。针对国有企业“人缺位”形式的产权困境,更有效的做法就是从财权的配置上去解决,即加大监事会的财务监督力度并考虑引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将国家的财权主要体现在监督上。

独立董事为上市公司加强财务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内部人控制以及内部人和大股东对会计信息的舞弊行为。除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董事的职权外,其特别职权也大多与财务治理业务有关,如重大关联交易和担保事项的认可及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等。要使独立董事制度有效发挥其财务治理中的监督权,必须完善独立董事选聘机制,防止大股东一手包办,以保障其独立性。

(二)重视外部监督力量

1.财务治理权的配置应考虑相关主体的利益,尽管理论上已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特别是对于债权人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被很多企业所接受,这往往使企业在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时,偏向股东一方。在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利益受损后,公司的筹资相应地也会受到影响并最终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因此,重构良好的银企关系至关重要。银行的监督作用可以缓解上市公司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并促进公司资金的合理使用。另外,当企业财务陷于困境时,银行将代替股东行使财务治理权,即所谓的相机治理。这也反映出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在财权配置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债权人对公司实施控制的方式具有“强硬”和“单独行动”两个特征,他们采用“监督为主、惩戒为辅”的控制方式

2.与债权人的财务监督比较,外部审计的利益动因相对间接,但他们的作用以及给公司财务带来的影响可能会远远超出债权人的财务监督。外部审计的关键是要改革审计委托人,在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审计监管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计三角”扭曲为直线。建立由外部大股东、债权人、公司主要往来客户、合作伙伴及独立董事这些真实会计信息需要者组成审计委托实体将至关重要。

(三)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公司财务治理提供保障

合理的内部财务激励约束机制是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它包括财产所有人对经营管理者的财务激励机制、上层经营管理者对下层管理者的财务激励机制等。例如,EVA激励模式能有效地实现产权所有人与经营管理者的利益的兼容。这种激励机制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财权,而利益的兼容又使财务监督成本大大降低。而针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使企业的财务决策权与财务执行权得到了统一,减少了成本(含财务监督成本),并使财权得到了更有效的运用。

参考文献:

篇8

    目前,我国公司的制度安排受经济转轨时期的影响,透过一些问题公司事件,不难发现市场上许多公司的问题往往表现在财务方面,如:财务报表的粉饰造假,募股资金的随意挪用,委托理财行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单纯从财务技术的角度已无法解释,必须考虑公司形成的财务契约的过程及其制度环境,重视公司赖以存在的治理基础,转而从定性方面、制度层面来展开对公司财务的研究,即着重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已成共识,财务治理就是规范各产权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由科斯和诺斯等开创的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它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引入契约、不对称信息、成本等基本分析工具来分析企业问题。根据分析工具和侧重点的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划分成以下理论分支。

    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利害关系人组成的契约组织。哈特等人直接提出了企业合约不完备的论点,将契约规定外的权利即剩余权利称之为剩余控制权,而且把剩余控制权定义为所有权。“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就推导出了控制权”而完全契约理论却忽视了“控制权”、“权利”等范畴,这些恰恰是企业问题当中的关键所在。

    委托理论,指出企业是一个存在个人相互抵触的利益冲突的契约关系。因此,必须设计某种制度:一是通过财务治理来明确各级委托人和人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委托人欲实现自身目标的最大化,必然要采取某种方式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与监督。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对市场特定交易信息的拥有不相等,有些参与者比另一些参与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签约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存在逆向选择,它包含隐藏信息的问题;签约后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道德风险,它既包含隐藏信息的问题,也包括隐藏行为的问题。

    财务治理应该保证财务信息的畅通流动和财务权利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执行,使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落到实处。正是高昂的成本配合不完全的契约促使人们关注对财务治理的研究,因此是财务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公司治理理论

    哈特提出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在合约不完全的情况下,治理结构确实有很大作用。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制度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其实质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一种状态依存的控制权结构,不同状态下的企业应当由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杨瑞龙则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治理理论的出现是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前提,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财务治理在研究思路、方法等方面必然借鉴、遵循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的指导是很重要的,没有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与拓展,就不可能有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三)公司财务理论

    本金理论,是财务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理论,财务治理就是对本金流向、流量的合理协调、控制;是对本金的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等权能的合理配置。

    财权流理论,汲取了“价值流”的优点、考虑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思想、挖掘了价值背后的本质力量——权力、注重了“价值”与“权力”的高度结合。

    财务分层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是在1997年,汤谷良、谢志华、王斌的三篇论文,分别从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阐述了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的架构、内容、特点等财务理论问题。后经不断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如下观点:财权分属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之间划分。

    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财务治理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于财务治理的概念众说纷纭,尽管概念描述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科学决策,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耦合。

    (二)财务治理的主体

    财务治理的主体是指在财务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确定财务治理主体,关键是“考虑参与财务治理的行为主体是否有能力和动力来行使其权利”。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财务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参与主体不可能太多,只能择其要者来规范调整他们的关系。应将政府包括在内,在公司财权配置和制衡关系中,政府对公司的财务政策和财务行为进行规范,是不可避免的,撇开政府研究财务治理问题,难以保证财务治理结构合理,在实践中会带来不利后果。作为财务治理的主体倾向应为目前主流经济学所关注的“真实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和政府等)。

    (三)财务治理的客体

    财务治理的客体也即财务治理的对象,对财务治理的客体研究,不应只停留在“价值流”的层面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支配价值流的“权利”是隐藏在“价值”背后更为抽象、更为实在的具有支配能力的本质力量,以“财权流”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的本质是现代财务的主流。作为财务活动的财务治理的客体就是“价值流”与“权力流”相结合的“财权流”,即财权在财务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配置。

    (四)财务治理的目标

    随着公司治理的创新,“股东至上”理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质疑。尽管都没有否定股东在企业中的决定性地位,但动摇了股东作为惟一的剩余风险承担者的假设,因而使股东作为惟一的剩余收益享有者的制度安排的合理存在疑问,利益相关者理念应运而生。现代企业是众多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系列的“契约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构复杂性和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会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需要谋求一种对利益关系的平衡、制衡机制,遵守效率、公平原则。因此,将财务治理的目标定位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体现了财务治理效率性目标与公平性目标的有机耦合,是一种现实选择。

    (五)财务治理的核心

    财务治理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分配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决策权等权能。合理配置财权可以增强控制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减少失控区域;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败德行为,遏制利益流失;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公司财务治理的相关理论

    (一)财务治理机制

    财务治理机制,就是要有效运用财务手段,解决有关因素在相互关联和制约过程中所涉及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一个完善的现代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应该是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以及财务治理信息披露机制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体。

    财务治理机制作为公司运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分层配置的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居于财务治理机制的首要位置;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是提升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重要内容,利益相关者需要利用公司披露的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而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健全有效则是财务治理机制的核心,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相容机制,以协调各权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财务治理的目标。

    (二)财务治理模式

    现代企业是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联结体,为使契约得以顺利履行,必然要求各主体能够平等、独立地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拥有与特定经济地位相一致的财权,进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的制度安排成了必然的选择。但这不是也不可能是平均分配公司财权,重点在于强调“参与”。当然,这也只是公司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下的治理机制,体现了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为确保公司在非正常经营状态下,有适当的制度安排帮助受损的利益相关者,必须有一套制度设计安排来确保对控制权的适时适度、有序有效转移来改变利益分配格局,这套制度安排就是相机治理。基于传统的单边治理模式正在经受严峻考验,并在内外部压力下走向共同参与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新模式。但各种财务治理模式理论也仅是提供了分析研究的基本框架,鉴于各种内、外在客观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财务治理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治理模式。

    总的说来,关于财务治理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基本上缺乏总体架构的认识,系统性的理论成果不多,本文试图为财务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一点借鉴。

篇9

一、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

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一直是公司财务工作中的重难点,许多公司不能准确区分这两者,从而导致公司财务混乱,不利于公司的正常运营。要想规范公司财务工作,必须明确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财务治理。财务治理这个词汇的出现源于公司中复杂的、难以解决的财务关系,作为新近出现的词汇,它明确地反映了公司财务问题。财务治理主要是对整个公司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利益进行协调,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公司财务治理可以说是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它针对财务收支管理、财务监督以及财务工作人员配置等问题,对企业财务进行合理配置[1]。

财务治理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它针对的是全公司内工作者的利益,大到公司公司经营者和最高决策者,小到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都属于它的治理对象。并且,财务治理的治理目标并不只是眼前的财务问题,它的目标是长远的,它更趋向于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方式,最终协调员工利益,提升公司效率。

2.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固有的词汇,其概念比较明确,在它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专业的学者就对其进行了统一的定义。财务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财务进行管理。它是一种公司内部经常进行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对公司内部的经济问题、财务问题进行管理。资金是它的主要管理对象,它必须在管理过程中为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并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必要时要能够对公司资金进行有效的投资管理,进行利润再造。

财务管理是公司财务工作的最基础工作,只有管理好公司财务才能为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也只有如此,才能在明确公司经济活动与经济目标的基础上,为公司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从而促进公司各项经济活动能更加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工作范围同属于公司财务,他们共同组成了公司的财务体系,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但从其产生与作用等上看,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1.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共同特征。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他们都立足于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不管是财务治理还是财务管理,它们都是为了实现公司利润的最大化。而且,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都是针对公司财权问题,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它们的对象也是一致的。正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以上这些共同特征,所以人们才会混淆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

2.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差异性。从公司财务的发展历史来看,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产生背景不同。财务管理产生较早,它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生。而财务治理也是源于公司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为了规范公司内部信息。再者,虽然两者的最终目标相同,但过程中的具体目标却不一。简单来说,财务管理是为了实现公司财务、利润的最大化,而财务治理则是为了协调公司内部各方面的利益[2]。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作为公司内部两种财务工作方式,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补充,使得公司财务能顺畅流动,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

三、实现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对接的有效措施

1.构建合理的财务分配机构。公司财务目标决定着公司的经济活动,为了协调公司各经济活动,对公司财务进行合理的划分是十分有必要的。合理的财务分配,不仅能使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责任,还能对公司财务进行精确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财务的重要作用,也能对公司财务形成良好的控制效果,最终实现公司的最优化管理[3]。

2.建立财务监督激励机制。建立财务监督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实现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之间的对接工作,实现公司的经济活动目标。外部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公司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挽回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而公司内部实行激励机制,则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更好地实现公司经营目标。

3.保证畅通的信息交流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的时代,公司发展越来越依靠及时有效的信息。因此,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保证能及时获取有效的信息。根据信息反馈,对财务安排做出合理调整。避免因信息不对称等情况造成财务风险现象的出现。借助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公司财务提供保障。

篇10

一、引言

一个好的现代企业应该是一个由人事管理、 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组织。其中,财务会计则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支撑,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做出正确决策。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背景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能提升整个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见,财务管理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专家称:“在新时期,任何智力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并相互协调,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基本职能。鉴于此,文章主要从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着手,明确了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以及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企业财务管理水准能够稳步提升,从而促进内部财务牵制能力及总体竞争实力提高。

二、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含义

何为财务管理?简单地说,公司所需的任何一笔资金,无论大小,都要从自己所主管的财务部门中支出;公司所取得的每一笔收入,都无一例外地交到自己所主管的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管的就是“钱”。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手段控制公司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明确公司财务关系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其管理活动涉及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再仅是管账、编表的简单工作,而是协助公司最高管理当局运筹帷幄的重要智囊、“理财专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预测、筹集、调度与监控。财务治理是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其对象包括,包括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工会组织、政府部门等等。公司治理的主要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的决策效率。

三、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异同

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都是用一定的经济信息处理手段服务于企业财务工作,以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转。

(1)制度性关联。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都是以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作为最基本的制度。权利的核心就是财权关系的界定,产权制度就涉及此方面,主要由董事会或总经理指定,财务治理就是为公司财务合理安排财权的配置。而如何进行部门划分、职权分配和工作协调以及人员分工和机构安排等企业框架,则是由财务管理来决定,与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就是组织制度。由此可见,组织制度是财务管理最基本的制度形态,产权制度是财务治理的最基本形态。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治理本身不能创造绩效,它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是通过影响财务管理而间接实现的,并因财务管理运行产生绩效而有了意义,而财务管理和公司绩效又受到财务治理的根本性制约。

(2)目标性的关联。从公司制度出发,财务治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施,来均衡利益各方的要求,如通过资金筹集制度,投资制度,分配制度等协调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工会组织、政府部门等等。财务管理更注重怎么去管理每一笔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落实到相关人员的具体经济活动。简单的理解就是,财务治理更注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更注重企业管理方式。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经济效益,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企业效益服务。

(3)作用性关联。作为财务体系内的两种财务工作方式,两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公司财务治理是从宏观上对制度进行调整,均衡利益权责,而财务管理则是在微观上处理企业经济信息,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保障企业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营。两者虽然在职能划分上和最终目标上并不统一,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两者的相互补充才能使企业财务流动得以顺畅,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市场的发展需求。

四、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对接的措施

为最大程度的发挥公司财务作用,取得好效率的财务控制效果,应精确公司财务权利,完善财务分配机构,有效地实现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工作,使得企业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各自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去完成公司财务控制。

首先,赏罚分明是体现企业管理信用的主要指标,所以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对企业财务治理和管理对接工作有着重要作用,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财务工作的进行,及时的避免因为个人利益而出现的漏洞甚至严重失误造成的损失。其次,保证企业信息的良好沟通,现今的公司管理模式中,由于绝对权力和线性的机构设置,使得信息传达出现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信息失真产生的连带效应是无法预估的,甚至对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建立良好沟通平台是财务治理和管理的对接的保障。最后,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的技术条件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还有复杂多变的风险。最大程度的规避财务风险能为财务治理和管理对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良性运作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

五、结束语

财务治理是协调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实现财务利益主体的相互平衡和相互制约。而财务管理是在财务治理的结构下,为企业创造财富,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动力。由此可见,财务治理是企业良性运作的基本保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方法,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和制约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都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基本职能。公司企业要想彻底地在自身企业中最大化的发展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功能,就必须树立一个战略性发展目标,然后构建一个重要的发展架构,以财务治理为公司企业的宏观财务处理措施,以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公司企业微观发展道路,最大实现二者的对接工作,使得财务治理可以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基础与责任体系框架,使其可以更好地发展我国公司企业的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郝晓雁.公司财务治理及其与相关范畴的关系[J].生产力研究,2006(06).

[2] 刘坤.公司治理财与务管理体制刍议[J].黑龙江金融,2005(10).

篇11

一、公司财务治理

财务治理大体上可归结为:是在公司制条件下,政府、出资人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在财务收支管理、财务剩余索取、财务监督、财务利益分配和财务人员配置等方面划分权限,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一般体现在:

1.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权限划分制度及相对应的人事安排制度

公司资本投资决策权、经营收入和产品定价决定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利润实现确认权与分配权、注册资本扩张与缩小决策权、对外融资举债决策权等方面的权限划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政府作为所有者或出资者,成为财权划分的主要方面。同时,掌握财权的人员、特别是高层掌管财权的人员选聘安排制度,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和其他管理体制一样,没有相应的人事安排制度作为其基本条件,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其引起的财务行为就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也不能在企I内部形成财权制衡。在国有和国家控股的公司中,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制定和掌握该人事安排制度。

2.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上层经营管理者对下层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体制及财务激励机制

监督机制在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政府以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双重身份参与公司的财务监督活动,设计和调整公司的财务监督体制。激励机制是促使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认真努力工作的条件。在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政府直接以所有者身份参与财务激励机制的设计、建立和调整,并监督其实行。

3.下层经营管理者对上层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财务信息反馈制度,财务监督体制

为了尽力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利影响,上层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会建立一种定期的信息反馈报告制度,迫使下属及时、尽可能准确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而相对应的下属对上层、一般员工对高层和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通过工会或派员参与监事会、董事会的形式表现出来。

公司财务治理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

二、企业价值

从传统会计的角度,企业价值指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但均以历史成本为前提,并没有考虑任何风险因素,所以企业的账面价值可能与企业的真实价值相差甚远。从现代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通常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对企业进行估值,该种方法一定程度考虑了一定期间内资金的风险因素,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有效筹措资金等。

企业价值管理是指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它强调以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长为目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遵循价值理念和价值增长规律,其核心内容是进行价值衡量,通过对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和评估,挖掘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研发、投资、财务等经营环节的价值增值潜力。因此,整个企业管理就是价值管理,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视角和观念,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区别显著。

三、企业价值与财务治理的关系

1.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财务治理的目标

2.有效的财务治理可以提升企业价值

财务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企业的价值造成影响的过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财务决策,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具体来说,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1)创造企业价值的活动。包括税收筹划、集中化管理(尤其是资金)、盈余管理、融资管理、投资并购、成本控制等;

(2)支持企业价值的活动。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流程再造、运营资本管理、利润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风险管理等;

(3)保持企业价值的活动。包括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与组织管理等。

四、结束语

篇12

一.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认识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只有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解决问题及经营者选择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公司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财务治理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财权是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一组权能,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测权、财务决策权等。而这些权能如何配置正是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且财务治理的财权配置最终从两个方面影响公司治理:首先是形成一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影响;其次是形成特定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从结构上影响。

三.建立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一)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一般说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财务治理结构就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责利界区,以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最终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简言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权、责、利。在这三个要素中,财权的配置是前提,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公司财权的配置。在公司的权利结构中,财权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利,因为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变加以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体现。因此,以财权配置为核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是抓住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纲”。这种治理思想的优点有:(1)可以加强控制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财权的涉及面最为广泛,大到重要投资、小到日常收支都受其影响。因此,以财权配置为中心构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控制力和控制范围,减少失控区域。(2)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败德行为的发生。人败德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谋取私人利益,这种利益集中体现在财务利益上。而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通过财权的恰当配置和约束机制的设立,堵塞资金漏洞,防止利益流失,从而有效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3)反映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本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有关公司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问题,这种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公司财务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从总体上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一个有关财权的合约安排,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二)资本结构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只有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资本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高低,股东和债权人如何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是研究资本结构在企业财务治理中作用的关键。因此说,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三)分层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是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关系,他们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就是依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人员分工协作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如下表:

财务决策层次财务治理主体财务决策内容

所有者财务所有者,股东(大)会

经营者财务董事长,总经理

财务经理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人员①决定经营方针与投资计划②选举董事③批准企业财务预决算④决议公司清算、分立、合并

①具体财务战略②合理的组织③有效的控制批准预算④动态协调⑤聘任或解聘财务经理

①拟定各种计划②具体日常财务决策③财务分析与报告④实施财务预测

此外,还需专设监事会,对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的活动进行监督。监督权不只是配给监事会,另外还包括委托关系链中上层对下层的监督权,这些监督权的分布是: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监督权,董事会对财务经理的监督权等,即对某一财务决策层人员来说,既要接受上一层级的监督,又要接受监事会的专门监督。(四)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是财务治理结构实现的重要前提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由于股东、董事、经理各方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对称性和利益不一致性,于是就产生了经理人员运用其信息优势进行“偷懒”和谋取私利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欺诈”和“偷窃”现象。因此,经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所签定的合约必然是一份不完全合约,不完全合约必然会影响企业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匹配的机制,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促进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按照现代委托—理论研究的结果,通过实行对“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具体实施措施如经理人员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对经理人员实施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从而激励经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价值也就越大。当然,激励机制离不开一个完善有效的财务资本市场,而其作用的发挥则有赖于财务治理结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其次,建立相应的财务约束机制可以减少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财务经理人员的制度约束主要包括:①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包括透明公开的经理人市场,信息披露透明真实的资本市场,有约束力惩罚措施的接管市场,公平竞争的产品市场等,用以加强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约束,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经理层财务行为的短期化等。②通过监事会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③培养财务经理人员的责任观,强化对财务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栋,杨淑娥.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J].会计研究,2005,(10)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3]林钟高,叶德刚.财务治理结构:框架、核心与实现路径[J].财务与会计,2003,(4)

[4]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