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记叙文范文

时间:2022-12-31 18:01: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如何写记叙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1、在写记叙文的时候,也不要只是叙事,可以结合记叙的人事有一些抒情和议论。而且在写的过程中,还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说清楚,一件事情,是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的经过也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一定要写的有吸引力,不要空洞。

2、写好记叙文必须立意新颖,蕴含丰富,记事生动,状景生辉,抒情动人。写的事情最好是自己经历的,不要轻易的虚构,同时也要注重情景描述,不要单一的叙事。

3、立意新颖深刻,仔细的审题,分析材料,联系实际探究本质,见他人之所未见;选材精真新小,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素材,而且是真实准确的材料,构思别出心裁,切入和截取都要有讲究;情节曲折起伏,平铺直叙的文章是没有吸引力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人物描写要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物有血有肉。如一位同学在题为《忘不了他》中这样写道:“……黑暗中,老人佝偻着背,用力而有节奏地拽着钟绳。老人中等身材,背稍驼,黑白掺杂的头发胡乱地倒在头上,黑瘦的面颊上几颗不很明显的麻子躺在皱纹里,然而并不觉得难看,反而更显得老人温和慈祥”。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调动了外貌、神态、动作等描法,立体化地表现了这位老人的独特身份和个性特点而没有脸谱化。

环境描写,切记它们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渲染当时氛围,为抒发作者感情服务的。如教室停电的场景描写:“灯火通明的教室一下子变得一片黑暗。差不多与此同时,‘啊――’几十个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喊叫。顿时教室里嚷成了一锅粥。‘早不停,迟不停,偏要在这个时候停,真见鬼!’‘距离中考只有418小时了!’‘电老虎可真不长眼!’‘同学们,安静点!’这是班主任王老师的声音。教室里渐渐恢复了平静。‘你们看外面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为什么不到外面去赏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呢!’被誉为‘诗人’的张伟提议。‘好!’很多人表示响应,一个一个走出了教室”。这段描写刻画出学生们从对停电的埋怨、无奈,继而忙中抽闲欣赏月色、放松心情的愉悦心情,描写真切、到位。

叙事写人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通过在叙事的情节发展中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写人离不开叙事。如《这堂课真难忘》写道:“‘朋友,别哭,我永远是你的依赖;朋友,别哭,你永远在我心灵的最深入……’随着歌声响起,我们的主题班会‘心灵的交流’拉开了序幕。‘今天召开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表达自己的心声,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班长的话音刚落,施红就走上了讲台……”这段话就表达了全班同学相互友爱,彼此牵挂的真挚情谊。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侧重于叙事,通过具体生动又有时代特色的典型事件的记叙来反映时代和人物的精神风貌。

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这并不排斥其他方式的介入,相反,应当融入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议论的作用在于揭示记叙的事物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使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当然,记叙文中的议论应当简明扼要,以少胜多。记叙中的抒情能够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但要注意抒情贵在真挚、自然,切莫无病。在题为《祖国的文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美丽的中文寄托着沉甸甸的思念,沉甸甸的希望,沉甸甸的热忱。愿所有炎黄子孙的这份挚爱汇成一股巨流,结成一条最坚实的纽带,把所有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永不分开!”以上议论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也是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得分点。好的抒情、议论往往是文章中最亮的色彩。

真情实感

那些空泛浮夸、虚假造作、描写失真的文章是作文的大忌。同学们要在记叙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莫“为赋新辞编故事”。有的同学常抱怨学习紧张,活动范围就是两点一线,没时间看课外书,了解外面的时间和机会很少。果真如此吗?实际上并非生活薄待了这些同学,而是他们的视觉、听觉处于一种休眠自闭状态,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罢了。其实生活五彩缤纷,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并不少,关键是我们要做“有心人”,注意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只要同学们“放出眼光”,用心撷取生活中的鲜活而多彩的浪花,就一定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创新立意

篇3

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或叙事的文章,把生活中让人或欢笑或落泪的凡人小事,以及想象中的传奇故事演绎为以情动人的精彩华意。

一、写事要是这个事,写人更要像那个人

记人和叙事,人物形象的刻画必须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物实现。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记叙文写的就要是这个事,写人更要写得像那个人,那个人是故事中活生生的那一个。记叙文写作,关键是由故事营造和人物塑造决定的。这是记叙文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很多同学没有渗透其中的道理,将记叙文中的事与人写得不完整,文章缺少故事,人物单薄,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比如一学生习作《我的父亲》原文和修改升格片段。

原文语段:因要出黑板报,所以放学后留下来。我打电话回去,却没有人接。打爸爸的手机,也不接。不过我想爸妈看到我没有回家就知道了我留在了学校,也没有去多在意什么。

当我正努力快速地在黑板上写着的时候,我妈来找我了,她告诉我爸爸工作的时候手受伤了,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他不放心我,催促着我妈来找我,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特别难受而又特别温暖,仿佛看见了那个等待我回家的人。

升格语段:因要出黑板报,放学后留下来了。天晚了,下起了雪,当我正努力完成最后的任务时,妈妈来找我了,她说爸爸工作时手受伤了,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他不放心我,催促着我妈来找我,这会儿还在家门口等我回去呢。雪正越下越大……雪花纷飞中,路灯的朦胧光下,父亲在家门口不停地徘徊着,他不时看看手腕上的手表,嘴里还好像念念有词,见我们走近,父亲大步跑来说:“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我都要去找你们娘俩了。下回不要这么磨蹭,让人等得心焦……”

我静静地端详着父亲,他脸上写满了喜悦,好像已经驱走了伤口的疼痛,融化了正越飘越大的雪花……

技巧:记叙文写的就要是这个“事”。记叙文中怎样记叙好一件事情呢?首先要学会没事找事,选择和主旨有关的、自己熟知的、可以写好的事。生活里总有故事,故事可以平凡,因为平凡孕育伟大。故事也可以不平凡,因为不平凡体现独特,但要注意的是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本段选取父亲担心“我”,让妈妈接“我”并等“我”回家的事,意在凸显“父爱”主题。其次要有所事事,把事写好。不可泛泛而谈,空空而论,以免冲淡记叙文文体特质,更不要根本没事,文体落空,我们要就事写事,写事成事。本片段写了“我”,父亲,母亲三个人,用母亲的言行衬托父亲,写细写活了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再加上环境的烘托、映衬,用环境点染人物的心情,点染人物的形象,点染故事氛围,点染故事的性质,用环境使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父爱主题感人深化。

二、让记叙文的人物立体可观,形象可感

写记叙人离不开写人,写人要让人站立起来,鲜活起来,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是“事中人”这个对象的具体行为,是人具体行为的形象呈现。所以要写好事,就要先写好人,怎样写好人呢?首先要描绘人物自身的肖像、神态;其次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塑造更立体;最后必须运用修辞来勾勒人物个性。当然还可通过他人、他物衬托,彰显事中人。这样人物才能由平面走向立体、由立体走向深刻,故事才能符合逻辑,情理亦能变得透彻。

欣赏优秀片段《拒绝平庸》:闲来无事,先生应几个亲友的请求,开了个小小的作文辅导班。本来先生只打算收几个学生的,可不知谁走了风声,这个好友那个亲戚,一来便是一打。先生推辞不得,像退休前一样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问先生:“您不累,先生。”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这么多人。”转而又一笑,“罢了,罢了,在为这些孩子燃烧我这老蜡烛吧!”我哈哈大笑,心中感到丝丝温暖,本来可以钓鱼,打麻将的先生,不甘于平庸的生活,用心在准备每一份材料,我脱口而出:“先生好伟大啊!”先生也笑了:“去去去,少拍马屁。”

篇4

一、设一个突转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发展方向并层层推向,直到达到顶点时,笔峰陡然一转,设置另一种结局,掀起波澜。用此方法构思情节,能够形成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如小说《项链》《最后一片叶子》就都使用了这种技巧。有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时常用“急转法”,但常常用得不成功,主要是因为“转”得不自然,令人难以信服。切记,使用这种技巧时,考生要特别注意在“转”之前设好伏笔,作好铺垫。

二、设一点悬念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这种方法用若干似离题实切题的材料在一开始制造悬念,吊人胃口。好的悬念,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运用这一方法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置悬念要巧妙,以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二是对悬念要加以必要的强化,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消释悬念要巧妙,以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三、用一点对比(衬托)

对比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使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小小说《捎》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典型:

他要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弟弟兴奋地说:“哥,给我捎台收录机!”妹妹是那么激动:“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他问丈母娘:“妈,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当他问自己的母亲要捎点儿什么时,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

文章起笔处看似平静,却为后面的陡转作了充分的铺垫,结尾处母亲的回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情感震撼力。另外,考生在写中心事件、刻画主要人物时,也可以用陪衬或反衬的手法。

四、用一点抑扬

抑扬手法,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两种。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叙事显得波澜起伏,避免行文平庸呆板,单调乏味。运用抑扬手法比较典型的是杨朔的《荔枝蜜》,考生在运用时要注意所扬之人、事,所抑之人、事的分寸,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不要走向极端,否则会在抑、扬转换时显得生硬。

【例文展示】

父女冷战记

刘沁怡

妈妈让我给爸爸打个电话,问他回不回来吃午饭。我一口回绝了她:“妈,我们还在冷战着呢,我才不和他讲话呢!”

“这孩子怎么这么倔!”母亲瞪了我一眼,絮絮叨叨地说开了,“你爸也是为你好,你到哪里找这么好的爸!他虽然对你严格了些,但都是为你好。只要你要求合理,听话懂事,你要他的心他都会掏给你。”

我沉默了一会儿,答应妈妈先发个短信。妈妈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做饭去了。

和爸爸已经三天没说话了。原因是清明放两天假,我想去苏州给外婆扫墓,顺便放松一下。因为我高三了,再不去就没时间去了。爸爸却不同意,认为时间很宝贵,一分一秒都得珍惜,要全力备战高考。他的话,若在平日,我未必会生气,可这两天我心情坏透了――刚刚月考完,我考得很差,烦闷郁积在心底,神经变得极其脆弱。爸爸的话到了我耳朵里就成了:你考这么点分数,还整天想着出去玩?马上就高考了,时间这么紧,还不好好在家复习?

一根草也能压倒负重到了极限的骆驼,此时的我就是那匹被压倒的骆驼。我感到委屈万分,情绪全都爆发了出来:“不就是嫌我的成绩差吗?我要是考得好,你肯定一句反对的话都没有,甚至还会鼓励我去扫墓!”我对爸爸一个劲儿地吼着,眼泪止不住地哗哗流着,像这清明时节的雨。满腔的不快宣泄过后,我和爸爸的冷战开始了。

专心地做了几张试卷,腰也酸了,背也麻了,眼也痛了,于是我下楼去小区的树荫下散步。青青的草儿随风起舞,香樟树上挂满了不起眼的小花。不靠近细看,你根本不会注意到香樟的枝叶间还开着这朵朵绿色的小花。正是这不起眼的串串小花,散发出阵阵的幽香。看着香樟嫩绿的叶子和同样嫩绿的花朵相依相偎,我蓦地想到了这几天和爸爸之间的冷战。这几天真的不好过,尽管我知道,我的行为让爸爸伤心了,却碍于面子,不想主动向爸爸道歉。吃饭时我多么想和爸爸说句话,可自尊却将我准备好的话硬是卡在喉咙里。

清明这天,妈妈去为外婆扫墓,只剩我和爸爸在家。爸爸这两天有点感冒,老是咳嗽。晚饭时分,父亲敲开我的房门,问我想不想吃水饺,我没有吱声,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爸爸主动的问话,使我头脑像短路了似的,有点不知所措了。父亲刚离开又折回来,柔柔地问我:“喜欢吃什么馅儿的?”我结巴着说“随便吧”,脸上还觉有一丝尴尬。

和饺子一起买回来的还有几串烤肉。我突然记起妈妈前几天说先锋岛有个小吃节开幕了,我很想去吃,莫非爸爸知道了我的心事?“我在先锋岛买的饺子,那里举办小吃节,顺便买了你喜欢吃的烤肉串。吃吃看,好吃的话,爸爸明天再去买。”爸爸兴奋地催促着我趁热吃,就像我们父女俩根本没有争吵过。突然,一股酸涩从心头涌上,弥漫到我的鼻间和双眼。我强忍着泪水,轻声地问他吃了没有,爸爸说他不想吃这个,还一个劲儿催我快吃。

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少子女在父母面前做了在别人面前根本不会做的事――撒娇,顽皮,甚至无理取闹。我突然特别后悔先前对爸爸的态度,我那么无理取闹,他却跟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地宽容了我。

清明节那天天蓝蓝的,白云朵朵随风飘着。妈妈打电话回来说已经给外婆扫完墓了,问我们在干什么。我告诉她,我把作业都做完了,现在和爸爸一起在小区里的香樟树下,听香樟叶和香樟花一家唠家常。

不知什么时候星星点点的小雨又飘散下来,清明节的雨点浇灌着这世间万物,也消融了我和父亲的冷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