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8:21: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完善
一、目前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存在的局限性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引进了国际会计惯例,吸收了西方先进的财务会计概念的结构,结合当时的国情,制定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的产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会计的改革,使得我国会计理论水平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基本会计准则的弊端也在逐渐的显现出来,比如说会计原则缺乏层次且内容解释不够清晰明确、会计目标定位模糊缺乏明确性、会计的要素阐述不具体等等,这些缺陷的暴露,使其对制定具体准则的指导能力下降。因此,应该马上完善和修改我国现行的基本会计准则,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面对的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经济的产生、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我国企业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财务会计方面的问题,而报表的使用者们也开始对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产生变化,这让会计活动的范围变得更大,同时也使得财务会计面对着史无前例的挑战。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虚拟公司越来越多,对传统的会计活动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现如今的知识经济要求要突破传统会计以有形资产为主要的报告模式,将无形资产内容进行细分并且完善会计的计量方式成为发展的必然。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体化,要求全世界都必须有统一高质量的财务会计准则,但是因为各国存在的差异性,会计准则又必须要符合本国的发展特色。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完善措施
(一)详细阐述财务报告的目标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的层次应该是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目标的内容决定了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现在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的不足就表现在没有明确的财务报告目标。
(二)结合国内外经济现状,遵循中立性、系统性、前瞻性原则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结合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的财务立场进行变动和修改。遵循中立性指的是,财务会计准则要保证自身的公平性,不能够向任何一个企业或部门进行偏袒,以确保其客观公正性;遵循系统性原则,则是要求其有明确的概念、完整的内容、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结构;前瞻性原则是要求会计准则的概念要有超前意识,以避免经常性的变动。
(三)紧跟会计环境变化趋势我国的国情在进行改变,而会计环境也随之进行变化,想要完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就需要充实并完善会计假设的内容。比如说剧烈的物价变动下,货币计量的前提基础的变化;互联网基础下,虚拟公司会计主体的区分特征以及连续经营和会计进行分期的基础条件的变化;进行跨国经营的情况下货币计量和会计主体的变化,这些因为会计环境不同而产生变化的基本假设要归入考虑内容。
(四)划分会计原则的层次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对应的基础原则,这就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全球各个国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在结构层次和先后顺序上存在着微小的差异性。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是用会计原则的形式来进行界定的,缺乏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次划分和层次划分,无法涉及成本效益原则。我国的会计原则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协查会计信息质量原则、计量确认原则以及休整原则,并对这三层次的内容进行先后排序和阐述。
(五)进行会计要素和定义的重新划分利润表要素和资产负债要素是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划分的两大主要因素,其中利润表要求的定义比较模糊,不能很好的归类投资收益。因此,可以将利润表要素记性详细的划分,让内容更加的明确。
(六)补充资本保全的概念资本保全一般是以历史的成本计量基础为主要内容,企业单位需要根据报表的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资本保全概念。现在资本保全概念还没有具体的出现在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之中,所以,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要补充资本保全的概念,发挥它本身的指导作用。
(七)明确规定财务报告体系的内容对会计报表部分、报表附注部分、财务状况的说明书内容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规定,只有明确了这些内容,才能够保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完善。在会计报表中多增加披露力度和前瞻性,在报表附注的部分加强对于会计报表所存在的不足部分的说明。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也需要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经济水平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CF)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最初出现于1976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中。概念框架是由若干会计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体系,为了突出这一体系是属于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突出在诸多基本概念中目标这一概念的重要地位,CF经常被称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中以目标为导向、以目标同与它相关联的若干会计概念共同组成的理论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1978年~2000年间,美国陆续共发表了7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2006年以前我国虽然颁布了不少会计规范文件,但并未有对会计基本理论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2003年下半年,财政部启动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可以说就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中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比较
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三个阶段。其中会计程序委员会(CAP)最不重视会计理论的研究;而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实行了双轨制,即一方面成立会计研究部研究会计理论,另一方面利用会计理论指导制定会计准则,但其研究很多未被认可。而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完全取代了以往的会计原则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1978起开始建立财务概念框架。从1978年至1985年陆续公布了6个概念公告(其中第3号被第6号取代),时隔15年后,又于2000年了第7号概念公告,实际生效6个概念公告。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随后在中国财经报发表评论指出:修订的基本准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指出,这是一份趋同与创新相结合的准则(或框架)。而在2006年以前我国并没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下是对两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的列示: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SFAC1《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
SFAC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SFAC4《非营利组织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
SFAC5《企业财务报告项目的确认和计量》
SFAC6《财务报表的要素》
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三章 资产
第四章 负债
第五章 所有者权益
第六章 收入
第七章 费用
第八章 利润
第九章 会计计量
第十章 财务报告
从两国在名称和构成上可以看出,美国的财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独立的文件组成的;而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未直接冠名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仍采用准则的称呼,其目的是为保持我国会计规范的连续性,提高框架的可接受性。结构上仍采用我国惯用的“章节加条例”的形式。
二、中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比较
虽然各国对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名称不尽一致,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是对财务会计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研究,借以更好的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会计实务,因此其基本内容大致都包括财务报告的目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告的各种要素,以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对中美会计框架构成内容进行比较。
1.财务报告的目的
美国财务报告的目的为应该提供对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
该目标又具体化为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对投资和信贷决策有用的信息;二是提供对评价现金流量前景有用的信息;三是提供关于企业资源及其权利以及它们变动情况的信息。其中在第三个具体化目标中FASB专门指出:“编制财务报告,应提供信息,表明企业的管理当局是怎样利用其受托使用的企业资源,向业主(股东)尽其经管责任的。”由此可见,FASB在论述财务报告的目标时,虽然也简短的谈到了受托责任问题,但将“决策有用观”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我国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从我国财务报告的目的可以看出我国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并重。
美国与我国在财务报告目的上的不同侧重,主要是由两国经济环境的不同造成的。美国市场经济的主要融资方式是通过资本市场按股份公开募集资金,因此财务报告总的来说是以为投资、信贷和其他类似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的。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FASB在的第2号概念结构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将信息对决策有用界定为两个主要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并将相关性排列在可靠性之前,这与其相应的法律制度环境能有效保障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有关。而我国并未对信息特征进行层次的划分。下表是对我国与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美国 最高质量特征:决策有用性、可理解性
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
次要质量特征:可比性、一致性
提供信息限制条件:成本效益关系、重要性
中国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与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比较,就各项质量特征的相互关系而言,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隶属关系明确的质量特征体系;而我国基本准则所述的八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更多地表现为彼此独立、平行并列的关系,尚不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层次结构体。
3.财务报表要素的组成
美国的财务报表要素包括10项:资产、负债、权益(净资产)、业主投资、分派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
我国的财务报表要素包括6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从会计要素设置可以看出,两国在会计要素设置上的不同之一是“业主投资”与“向业主分配”。由于美国的证券市场较发达,企业可通过发行权益证券和债务证券在社会上公开筹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权益项目不仅数量多而且变化复杂,报表使用者需要了解权益变动情况,因此设立了“业主投资”和“向业主分配”科目。而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权益易发生频率少,故未曾设置。
此外可看出美国所持的收益观为“资产-负债观”,而我国是“收入-费用观”。按照我国“收入一费用=利润”,即收入费用观,实际上没有必要将利润单独列为一项要素。因为它只反映了一种数量关系,并未揭示三者交易与事项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借鉴美国全面收益的定义,即从权益所有者之外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净资产的增加。这样就不仅仅是收入和费用数量上的差额了,而通过交易和事项,最终体现为净资产。
总之,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其同样存在着不足,比如美国概念框架过于详细,重点不突出,且论述重复甚至有明显的矛盾.我国基本准则作为概念框架内容很简练,主要是概念框架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更要体现一定的精炼性,所以,浓缩在一份文件中,比分散于多份独立的文件中,必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由于中国与泰国准则制定模式的不同,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也不相同。泰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全称为“编制与呈报财务报表框架”,该框架确立了为外部使用者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概念。但该框架在地位上不属于会计准则,为非准则概念框架,因而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或披露问题确定标准,它的任何内容都不能取代任何具体的会计准则。泰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承认,在一些有限场合,该框架与会计准则之间会有所抵触,在发生抵触时,应当以会计准则而不是以该框架的要求为准。然而,在发展未来准则和复审现有准则的过程中,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将受该框架的指导,因此该框架与会计准则之间抵触情况的数目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中国将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纳入了准则体系,属于准则式概念框架。我国的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可见,我国的基本准则更具有强制约束力,统驭的地位更强,是具体准则所必须遵从的依据,是我国境内所有企业会计工作的准绳。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比较
泰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决定财务报表的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等。中国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及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中泰两国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形式各不相同,内容体系也不尽相同,为了方便比较,以IASB的概念框架内容为基础进行比较。
(一)财务报告目标 在财务报告目标上,中泰两国的规定大同小异。相同之处在于两国都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财务报告目标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不同之处在于泰国概念框架认同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这一目标,侧重强调决策有用观;而中国更强调可靠性,强调可靠性要符合受托责任观会计目标的要求。
一、中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内容体系方面的差异
(一)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内容体系 FASB从成立伊始即从事概念框架的研究,指出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和相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从1978年开始,FASB陆续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公告的基本内容:
SFAC No.1――《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讨论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问题,并指出财务报表只是财务报告中的一部分或中心部分。即财务报告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还包括传递信息的其他手段,其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与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信息有关,尤其是关于企业资源、债务和收益等方面的信息。
SFAC No.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讨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问题。
SFAC No.3――《企业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主要定义和讨论了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后来被SFAC No.6所取代。关于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也在SFAC No.6中作了修订。
SFAC No.4――《非营利组织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讨论了非营利组织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问题。SFAC No.5――《企业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主要讨论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标准问题。
SFAC No.6――《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是用来替代SFAC No.3的,所讨论的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也基本上与SFAC No.3相同,但论述范围却有所扩大,将非盈利组织也包括在内。SFAC No.6对计量某一会计实体的成果和现状直接有关、但又互有联系的要素分别做出定义。 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是对原SFAC No.5在会计计量问题上的补充和完善,但并不形成对SFAC No.5的替代关系。SFAC No.7解决的问题是,当不能得到可观察的市场价值来计量资产或负债时,可以转而使用估计现金流量来决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内容体系 财政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可以划分成以下部分。
总则。规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记账方法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则在会计假设方面除了保留了原先已有的假设,还新增了权责发生制,这不仅和FASB的观点取得了一致,也适合我国国情。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信用结算方式已经很普遍了,交易和事项的发生经常和现金流动相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假设,不仅可以向使用者反映涉及现金收付行为的过去发生的交易,而且还反映了将来支付现金的义务和将来收到现金的权利,这样可以更好的检查资源受托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规定了我国会计信息需要满足的质量要求,这是我国新《基本准则》的亮点,即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财务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一般原则区别开来单独设立,更加突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与FASB相吻合。
会计要素。主要划分和定义了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同时还对这些要素的特征和确认与计量分别进行了概括。
会计计量。主要规定了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采取的会计计量属性和标准。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种类,会计报表的种类等。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附则。主要规定了会计准则的解释部门和生效日期。
以上对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主要内容体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现将其基本内容体系进行如下比较归纳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从内容体系看,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内容体系,都包括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公允价值等内容,只是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说明我国新的基本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以FASB的概念框架为基础,充分体现了会计国际化的趋势。从表述方式看,由于我国的基本准则属于法规的范畴,其主要功能被定位在指导我国具体准则的制定上,更多体现了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隐含着概念框架本身应该具有的内在一致性。
二、中美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及信息质量特征方面的差异
(一)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方面的差别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观点。FASB在SFAC No.1中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划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并且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顺序对各种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一般目标是提供对企业制定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将此一般目标具体化为以下方面:一是提供对投资:印信贷决策有用的信息;二是提供对评价现金流量前景有用的信息;三是提供关于企业资源及其权利以及它们变动情况的信息。其中在第三个具体目标中FASB专门指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提供信息,表明企业的管理当局是怎样利用其受托使用的企业资源,向业主(股东)尽其经管责任的。
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从修订前与会计一般原则混排的位置,提升到第一章总则中,置于最高层次,说明我国现在开始强调其作为整个体系的逻辑起点的作用。在新《基本准则》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由此可见,FASB在论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时,虽然在第三个具体目标中简短地谈到了受托责任的问题,但还是将决策有用观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我国则是
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目标体系,并着重强调受托责任观,这也是符合我国的经济环境的。
(二)财务报表要素方面的差别FASB将财务报表的要素划分成: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向业主分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等。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财务报表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方面FASB规定的会计要素针对所有者权益这方面分得很细,包括权益、业主投资、向业主分派等,而我国则只设置“所有者权益”要素,这也是和中美两国会计目标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有关,我国的会计目标更强调受托的责任,而美国的会计目标则更强调对决策者的决策的有用性。另一方面FASB规定的会计要素中没有设置“利润”这个要素,认为利润不过是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配比后的结果。而我国现阶段则将“利润”列为单独要素,这是与我国的传统惯例有关。 从我国长期会计实践的历史传统来看,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成果,是投资者、企业管理当局、债权人都非常关注的信息,而且我国已经形成了关于利润的一系列概念体系和指标体系,一旦取消可能会造成混乱。而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把利润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却无法由收入与费用两个要素配比得出,因此,新基本准则在利润要素下又引入了国际流行的“利得”和“损失”概念,这样既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又无需改变原来的会计要素的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与FASB中的利得和损失是不相同的。FASB将利得和损失作为与收入和费用同层次的单独列示的会计要素,内涵要比我国广泛,FASB中的“利得”和“损失”不仅包括我国会计准则中利得和损失,还包括收入和费用。此外,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利得”和“损失”内涵比较窄小,只是创造性地将“利得”和“损失”作为利润要素的组成部分。其中“利得”指不是经营收入所得,但构成利润的组成部分,如固定资产的处置收益;“损失”是指不是费用但会减少企业利润的项目,如固定资产的盘亏或毁损等。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的差别FASB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或质量的确定构成信息有用性的成份,是在进行会计选择时所应追求的质量标志。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在整个概念框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连接财务报告目标和其他概念公告的“桥梁”。FASB在SFAC No.2中全面地阐述了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的一系列质量要求,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划分了清晰的层次结构,并认为最重要的特征是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决策有用性的两大重要质量特征,而“相关性”又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则包括“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中立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是决策有用的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另外,会计信息的“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个约束条件。
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阐述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为导向,提出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内容上相对于FASB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我国没有明确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可靠性、可验证性、中立性等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规定中也没有涉及成本和效益的约束条件。从层次结构看,FASB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但提出了为了实现会计目标而需要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还对众多的质量特征划分了层次和主次,形成内在联系的多层次、完整的质量特征体系。而我国新《基本准则》虽然提出了8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但没有明确表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没有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划分层次。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彼此孤立的平行、并列的关系,没有形成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也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做出必要的说明。这很大程度上和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法规形式表述有关,由于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在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只能采用罗列式表述,而不太可能采用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图,其结果是不便于阅读者理解这些质量要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中美财务会计在会计确认标准及会计计量方面的差异
(一)会计确认标准方面的差别 FASB指出一个项目要正式列入特定的财务报表,不仅必须符合某一要素的定义,而且应该符合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这表明FASB更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为此,FASB在SFAC No.5中规定了确认的标准,主要包括: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FASB认为:一个项目,只要符合上述四项标准,并且符合效益大于成本以及重要性这两个前提,就应予以确认。与FASB相比较,我国对会计确认一般标准的界定不是特别强调进行会计确认的事项必须具备相关性的特征,而是更多的强调计量的可靠性。这是和我国财务报告目标更强调受托责任论有关联。
为此,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没有明确阐述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但明确指出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规定对于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应当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项目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对于符合负债定义的项目,应当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地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