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02 08:21: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

篇1

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工作、学习中都离不开计算机这一重要的工具支持,但技术的发展,也使计算机病毒开始了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目前对计算机运行影响最大的即为病毒的威胁,特别是网络病毒所给计算机带来的损害更为严重,所以加强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我们针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加强防范,确保计算机使用的安全。

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功能的程序,可以导致计算机的数据程序受到破坏,引发计算机故障的发生,而且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计算机病毒最早开始于1982年,通过病毒程序来破坏计算机的功能,使计算机内的数据受到损坏,而且这种病毒程序代码还可以实现自我复杂,严重破坏了计算机的使用功能,威胁着计算机的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在刚开始出现时,由于人们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也没有相应的防范意识,而当人们刚开始认识到病毒的危害性时,计算机病毒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爆发。最初的计算机病毒还仅仅局限在单机中进行传播,但随着网络的盛行,计算机病毒借助着互联网开始进行了迅速的传播和繁殖,其危害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其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网络攻击手段,由于病毒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性,人们开始对其越来越重视。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1 传染性

因为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通过网络传输各种数据信息,如果一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那么就会通过网络或者其他媒介传染到其他的计算机上,这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毒传播的速度会非常快,涉及范围广,对其他计算机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2.2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是以程序代码存在的于其他程序当中,或是较为隐蔽的地方,有时也会以隐含文件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很难将其与正常程序区分开来,而作为独立程序体的病毒源程序,其在扩散过程中会有再生病毒出现,而这些再生病毒则会采用附加或是插入的方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存在,一旦这些程序被调用时,病毒程序也会合法的进入,从而再将分散的程序部分再在非法占用的空间内进行重新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病毒体投入运行。

2.3 潜伏性

很大一部分病毒并不是计算机感染后就立即进行破坏,很多时候其会隐藏在系统当中,其扩散和繁殖通常都不会被人所察觉到,而这些病毒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后,才会将破坏模块进行启动,从而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

2.4 破坏性

病毒只在在系统中存在,就会对系统和程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破坏性是病毒的又一大特点,但从破坏性的角度来看,病毒还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对于良性病毒其破坏并不明显,或者说基本没有什么破坏性,但其会占有系统资源。但恶性病毒则具有明确的破坏性,不仅会对计算机数据、文件等进行破坏,还可能将磁盘进行格式化,从而给计算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损失。

2.5 不可预见性

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因为人为修改或者程序差异而发生变化,从而衍生出不同的病毒类型,并且制作病毒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预防病毒的技术往往要慢于制作病毒的时间,而这些都是不可预见的,而病毒的传播制造了机会。

2.6 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进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攻击力,就必须有可触发性。

病毒的触发机制用于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触发条件,它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并对系统发起攻击。如时间、计数器、特定字符及组合触发条件等。

2.7 针对性

有些病毒的制作具有的一定的针对性,往往是针对一种程序而设置的,所以只有在适应的环境下才会感染,其他系统并不会受到感染。

2.8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病毒程序在浸入到宿主程序后,一般会对宿主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进行自我复制。

3 计算机病毒防治

3.1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预防病毒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病毒出现以后研发的应对技术,这种预防措施往往是对于具有普遍性的病毒,这种病毒比较常见,不具有任何的针对性,研发出的预防技术适应性较强。另一种是针对未制作的病毒而研发的,对于制作病毒的方向进行设想,然后有针对性的研发预防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往往应用于某种程序或者保护某些重要的计算机。下面主要对于第一种预防技术进行阐述

3.1.1 不使用盗版软件,有些盗版软件中含有病毒。

3.1.2 第一次运行新软件前应使用病毒查杀软件检查它是否有毒,对不能确定来源的文件一定要进行扫描查毒。

3.1.3 备份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数据,系统盘一般只安装系统,各种软件和文档不要安装在系统盘,对重要的数据还要经常进行备份也就是说要定期备份硬盘的重要参数,如主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等以减少因病毒而造成的损失。

3.1.4 使用杀毒软件,定期扫描检查整个系统。

3.1.5 上网的计算机应安装病毒防火墙、邮件监控系统和上网助手等软件,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其附件,预防网上病毒。

3.1.6 及时升级软件。每一个软件都有许多的缺陷,都在不断的完善,新版本要比旧版本的缺陷少得多,性能更稳定,可靠性更高,所以我们要使用新版本对旧版本不断进行升级。操作系统也会不断补丁,及时打上补丁,堵塞安全漏洞。

3.1.7 对新插入计算机的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其他可插拔介质,要先进行病毒扫描,确保无感染病毒后再打开其中的文档或程序。

3.1.8 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种软件、文档后,不要先行打开,应该先进行病毒扫描,确保安全后再打开。九是文件共享后及时取消共享,防止受到其他电脑上病毒的攻击。

3.2 查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都需要安装查杀病毒软件,经常上网的计算机还需要安装网络防火墙等,当发现计算机可能感染病毒时,需要及时运行查杀病毒程序查杀病毒,若有文件受到感染,还需要隔离受感染文件。常用查杀病毒软件有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等。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很多的工作是必须依靠计算机才能够完成的,所以计算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各种病毒也日益猖獗,对计算机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影响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计算机能够安全运行,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做好各项防范措施,避免病毒的入侵。在信息技术不断的研发中,病毒防御技术将会越来越完善,为计算机技术的安全运行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2-0132-01

在计算机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强,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它的作用,它就已经大量传播,肆意横行。几乎每一网或者没联网的计算机都无一例外的遭受到病毒的入侵,也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妨害。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升级。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们的生活,给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然而,计算机病毒技术也也曾应用在了军事方面,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进攻,以达到破坏对方的计算机武器控制系统和整个军事网络,病毒的应用作为高科技武器的一个应用,达到了一定的目的。最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世界的高度重视。

1病毒的起源

1949年,由冯·诺伊曼提出了一种对病毒雏形的一个概念,一种可能性,但是没引起人们的丝毫关注。时隔10年,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中,这些要领被应用于一种叫做“磁芯大战”的电游戏中。这个游戏是由贝尔实验室的三个年轻工程师发明出来的。该游戏的编写思路就跟病毒的作用差不多,主要思路是:双方各编写一个程序,在一台计算机中注入,这两个程序在电话系统内相互厮杀,有时他们会放下一些关卡,停下来修复被修改的指令,当它被困时,就复制一次,以便可以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存在于计算机的记忆磁芯中,因而得名“磁芯大战”。在那段时间,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没有联网,所以没有怎么传播,只是在小范围传播。1988年底,才在我国国家统计部门发现了小球病毒。在后面的时间里,病毒的发展是越来越快。

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复制自身从而感染其它程序的指令代码或程序。当染毒文件运行时,病毒也随之运行并自我复制来感染其它程序。不过,良性病毒没有恶意攻击性性的代码,只占用系统的资源,让系统运行减慢。但是对大多数的恶性病毒却是携带恶意攻击性的毒码,一旦被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自80年代由莫里斯编写的第一个“蠕虫”病毒程序问世以来,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病毒:“美丽杀手”(Melissa)病毒、“怕怕”(Papa)病毒、“疯牛”(Mad Cow)病毒和“怕怕B”病毒、“幸福1999”宏病毒、“咻咻”(Ping)轰击病毒、冲击波病毒、熊猫烧香病毒、木马病毒等。

归纳一下,计算机病毒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隐蔽性强。病毒可以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染计算机而不被人察觉,等到发现时,就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二是繁殖能力强。电脑一旦染毒,可以很快“发病”;三是传染途径广。可通过移动设备、有线和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多渠道自动侵入计算机中,并不断传染;四是潜伏期长。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而不发作,等达到激发条件后,就发作破坏系统;五是破坏力大。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重则破坏磁盘数据、删除文件,甚至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3对计算机病毒运用的技术加以分析

人们设计计算机软件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最容易呗忽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同事也为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而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接口,各层的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再加上硬件设什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软件方面也更易存在隐患。计算机系统的不可靠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机会;全球万维网使“网络全球化”,更为计算机病毒创造了实施破坏的环境;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所涉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为计算机病毒实现破坏提供了一个平台。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核心技术是防止病毒的入侵。其攻击目标是计算机各种系统,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干扰,而导致无法发挥作用。从技术方面来看,病毒的入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1采用无线电方式

主要是把病毒码通过无线电发射到对方的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也不易被人察觉,但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采用的途径大致有:①直接通过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电子设备发射病毒代码,从而使接收器处理时把病毒传染到主机上,以达到破坏的目的;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使用标准的无线电协议及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像合法信号一样,进入接收器,达到破坏;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各个环节最易入侵的地方进行病毒的注入。

3.2采用“固化”方法

即把病毒先注入芯片硬件和软件中,然后把他们直接或间接交给对方,让病毒传染对方电子系统,进而攻击目标计算机。此种方法非常隐蔽,即使染毒组件被彻底检测,也不能够说明其没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就是因为我国还是有太多计算机组件还是要从外国进口,所以,才会很容易遭遇芯片病毒的攻击。

3.3采用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

通过远程修改技术,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4从管理上和技术上进行防范

4.1管理上的防范

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机房应禁止未经检测的移动盘插入计算机,严禁上机打游戏。因为游戏的运行

(下转第119页)

(上接第132页)

环境较多,传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2)本单位使用的计算机应有严格的使用权限。

3)对所有的系统盘以及移动盘进行写保护,防止盘中的文件被感染。

4)系统中的重要文件要进行备份,尤其是数据要定期备份。

5)网络上要限制可执行代码的交换,建立好较好的口令,规定合理的读写权限。

以上是适合于局部小单位,计算机的发展至今,已经在技术上和应用中成为一个社会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4.2技术方法上的防范

1)采用内存常驻防病毒的程序。在系统启动盘的AUTOEXE.BAT文件中加入一个病毒检测程序,它将时刻监视病毒的侵入,并对磁盘进行检查。由于这种方法要占用内存空间,又容易引起与其他程序的冲突,有些病毒具有躲开防毒程序的功能,所以,不能把它作为防病毒的主要武器。

2)运行前对文件进行检测。这种方法主要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不是所以的杀毒软件都能清楚所有病毒,所以还是要注意以预防为主。

3)改变文档的属性。只读文档时不能修改的,有些病毒只能去掉只读标志,不能改变属性。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防病毒。但它只是针对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

4)改变文件扩展名。由于计算机感染时必须采用了解文件的属性,对每种不同的文件都必须使用不同的传染方式,将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改变后,多数病毒会失去效力。

5结束语

尽管现在的病毒种类各种各样,杀毒软件也比较先进。但病毒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之快,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方面做到尽量避免

损失。

篇3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1-124-01

随着各项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是学校教学,还是人们的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他为人们查阅各种资料提供了方便。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学生走向社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但是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计算机病毒的不断侵入,使得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必须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重点分析,加强对各类的杀毒软件的设计,有效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1 依附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计算机病毒的存在是不可能单体的,都是依附在某个程序中的,当使用者不小心打开运行这个程序时,病毒程序才会运行,这样就对计算机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如果不启用这个病毒程序,其破坏性是很难预料的。计算机病毒的这种依附性必须要依附某个程序才行,所以尽量不要打开一些可能带有病毒的程序,以此来保障计算机的安全。

1.2 传播性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性主要是指病毒通过运行时的特性,将自身复制到其它程序中去,以影响其它程序的使用。一旦计算机病毒进入到了计算机程序中去,它就会寻找符合自身要求的存储介质,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以达到自我繁殖与传播的效果。如果计算机病毒在程序运行中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与解决,就会在机器上迅速扩散,影响各个程序及文件的使用,其中的许多文件都很容易被感染,这种受到感染的文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与处理,还会进一步将病毒传染给其它程序,计算机病毒的这种裂变性,严重影响到对计算机的监测,使得处理病毒的困难进一步增加。

1.3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在某个电脑程序中隐藏,一般不会当时就运作,而是这个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才会显现。其潜伏的时间也是不固定的,有可能是一天、一周或一月甚至更久,这种病毒的潜伏性,使得计算机在处理及日常杀毒的过程中是很难被发现的,这无疑增加了其处理的难度。比如近年来非常厉害的黑色星期五病毒,在平时是很难被觉察的,只有到了特定的时间段才显现,并且具有非常强的传播性,对于系统的破坏程度是非常厉害的。

2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

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接触到外网,即Internet,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病毒及木马程序,如果稍不注意,就会使计算机病毒不断的传播,给使用造成使用障碍,对各类正常软件的使用出现故障,甚至可能造成各种硬件的损坏,对计算机的长期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2.1 减少空间磁盘,破坏信息

计算机病毒具有无限的传播性与依附性,大量的计算机病毒依附在各种程序上,势必会使得磁盘空间不断的减少,将受到传染的部分储存到未利用的部分中去,使得计算机可利用的空间不断减少,同时,一些病毒信息侵入到计算机中的各种文件中去,还可以会对文件信息造成破坏,出现数据缺失或打不开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的使用。

2.2 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计算机的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它只有在运行的时候才会对计算机造成一定的破坏,计算机的各类程度在不运行的时候,计算机病毒的各种危害性都是潜在的。病毒在运行时,会插入非法的操作,特别是一些传染存储设备时,会使得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明显减慢,有一些计算机病毒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不被杀毒软件扫描,对自身进行了加密,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每次寻址到病毒处时要运行一段解密程序把加密的病毒解密成合法的指令,这样就可以有效躲避各种扫描,但是无限制的运行,使得计算机执行了无效的指令多达几十万条,使得计算机运行的速度大大降低。

3 计算机病毒的处理措施

3.1 打好系统补丁

大多数的病毒及木马都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漏洞而进行传播和破坏的,如熊猫烧香等,这些利用系统漏洞造成的计算机损害是非常大的。因此,要定期不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系统漏洞问题,最经常的做法就是在开启Windows时进行自动更新,及时安装最新的系统补丁,也可以使得一些专业的网络安全工具进行自动检测、更新与修复,像我们经常用到的360娄全卫士等,都可以很好的解决系统漏洞问题。

3.2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害计算机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具有很高的安全防范意识,要定期对常用的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使用专业的杀毒软件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查杀软件还要具有一定的防杀功能,防止被病毒侵害,如木马杀客等。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够随意打开一些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文件,如果别人给你一些不知来历的文件,要尽快删除,不要随便打开,在使用互联网时,尽量避免下载一些不知名的软件及游戏程序,要到正规的官方网站去下载,在密码的设置上,要使用混合的形式编排,将数字和字母进行重合编排,使病毒的辩认度增加。通过这些办法都可以很好的避免病毒侵害,保证计算机的绿色运行。

篇4

    在计算机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强,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它的作用,它就已经开始大量传播,肆意横行了。刚开始的计算机病毒只是在单机中传播,而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凭借互联网迅速的传播、繁殖,其速度和危害性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目前,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计算机病毒特别是网络病毒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攻击手段。

    1.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根据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编制出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

    电脑病毒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九八二年,Rich Skerta撰写了一个名为:“Elk Cloner”的电脑程序,到现在已经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七十万个,极大地威胁着计算机信息安全。从广义上讲,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其中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传染性

    这是病毒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是否具有感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

    2)隐蔽性

    病毒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分开来的。计算机病毒的源程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体,源程序经过扩散生成的再生病毒一般采用附加和插入的方式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采取分散和多处隐藏的方式,当有病毒程序潜伏的程序被合法调用时,病毒程序也合法进入,并可将分散的程序部分在所非法占用的存储空间进行重新分配,构成一个完整的病毒体投入运行。

    3) 潜伏性

    大部分病毒感染系统后,会长期隐藏在系统中,悄悄的繁殖和扩散而不被发觉,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的时候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

    4) 破坏性(表现性)

    任何病毒只要入侵系统,就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则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则可导致系统崩溃,根据病毒的这一特性可将病毒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无关紧要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恶性病毒具有明确的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 不可预见性

    从病毒的监测方面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计算机病毒常常被人们修改,致使许多病毒都生出不少变种、变体,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深入性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常常都是超前的,无法预测。

    6) 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进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攻击力,就必须有可触发性。

    病毒的触发机制用于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触发条件,它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并对系统发起攻击。

    触发的条件有以下几种。

    ?以时间作为触发条件。计算机病毒程序读取系统内部时钟,当满足设计的时间时,开始启发。

    ?以计数器作为触发条件。计算机病毒程序内部设定一个计数单元,当满足设计者的特定值时就发作。

    ?以特定字符作为触发条件。当敲入某些特定字符时即发作。

    ?组合触发条件。综合以上几个条件作为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条件。

    7) 针对性

    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并不一定对任何系统都能感染。

    8) 寄生性(依附性)

    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病毒程序在浸入到宿主程序后,一般会对宿主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进行自我复制。

    通常认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寄生性、破坏性。

    1.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所以,同一种病毒可能有多重不同的分法。

    1.3.1 基于破坏程度分类

    基于破坏程度分类是最流行、最科学的分类方法之一,按照此种分类方法,病毒可以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1) 良性病毒

    良性病毒是指其中不含有立即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直接破坏作用的代码。这类病毒为了表现其存在,只是不停的进行扩散,会使计算机程序工作异常,但不会破坏计算机内的数据。

    良性病毒取得系统控制权后,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可用内存容量减少,某些应用程序不能运行,还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争抢CPU的控制权,有时还会导致整个系统死锁。常见的良性病毒有“小球”病毒、“台湾一号”、“维也纳”、“巴基斯坦”病毒等。

    2) 恶性病毒

    恶性病毒在其代码中包含有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在其传染或发作时会对系统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恶性病毒感染后一般没有异常表现,会将自己隐藏的很深,但是一旦发作,就会破坏计算机数据、删除文件,有的甚至会对硬盘进行格式化,造成整个计算机瘫痪,等人们察觉时,已经对计算机数据或硬件造成了破坏,损失将难以挽回。

    这种病毒很多,如“黑色星期五”病毒,“CIH系统毁灭者”病毒等。

    1.3.2 基于传染方式分类

    按照传染方式不同,病毒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三种。

    1) 引导型病毒

    引导型病毒是指开机启动时,病毒在DOS的引导过程中被载入内存,它先于操作系统运行,所依靠的环境是BIOS中断服务程序。引导区是磁盘的一部分,它在开机启动时控制计算机系统。引导型病毒正是利用了操作系统的引导区位置固定,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以物理地址为依据,而不是以引导区内容为依据这一特点,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进行转移或替换,待病毒程序被执行后,再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等待传染和发作。

    引导型病毒按其寄生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主引导区病毒和引导区病毒。主引导区病毒又称分区病毒,此病毒寄生在硬盘分区主引导程序所占据的硬盘0磁头0柱面第1个扇区中。引导区病毒是将病毒寄生在硬盘逻辑0扇区或移动存储器的0扇区。

    2) 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存放在可执行文件的头部或尾部。目前绝大多数的病毒都属于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将病毒的代码加载到运行程序的文件中,只要运行该程序,病毒就会被激活,引入内存,并占领CPU得到控制权。病毒会在磁盘中寻找未被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将自身放入其首部或尾部,并修改文件的长度使病毒程序合法化,它还能修改该程序,使该文件执行前首先挂靠病毒程序,在病毒程序的出口处再跳向原程序开始处,这样就使该执行文件成为新的病毒源。已感染病毒的文件执行速度会减缓,甚至会完全无法执行,有些文件遭感染后,一执行就会被删除。

    文件型病毒按照传染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非常驻型、常驻型和隐形3钟。

    ?非常驻型病毒:非常驻型病毒将自己寄生在.com、.exe或是.sys文件中,当执行感染病毒的程序时,该病毒就会传染给其他文件。

    ?常驻型病毒:常驻型病毒躲藏在内存中,会对计算机造成更大的伤害,一旦它进入内存中,只要文件被执行,就会迅速感染其他文件。

    ?隐形文件型病毒:把自己植入操作系统里,当程序向操作系统要求中断服务时,它就会感染这个程序,而且没有任何表现。

篇5

计算机网络安全其实就是指的保障网络信息的保密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这种保障不仅是对计算机的信息储存功能的安全负责,也需要对在互联网中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过程进行保障,也就是说必须对整个信息从储存到传播的过程中以及设备的安全进行保护,全面的保障计算机以及其网络的安全。但是由于计算机本身的通信系统是由软件和硬件共同组成,那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硬件和软件可能会出现一些漏洞是具有信息安全威胁的。另外就是现在基于信息网络的应用不断增多,而由于各种原因,在应用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未测试出的漏洞威胁到用户的信息安全,并且会占用用户的信息交换通道,使得用户正常的数据交换速度变极其慢。另外,从计算机网络出现开始,就一直存在一些黑客或者其他人对计算机网络的恶意攻击,其中最普遍的莫过于病毒入侵。早起病毒通过QQ文件,网页链接等途径入侵,例如2007年的熊猫烧香病毒对计算机程序和系统破坏严重,其中被破坏的计算机不乏金融、税务、能源等国家生计单位,全国范围来说,江苏地区成为熊猫烧香的重灾区。一些黑客的攻击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黑客通过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和局域网),潜入目标者的电脑系统进行用户资料的非法盗取。还有一种手段就是进行IP地址的盗用来伪造一些看似真实的数据来欺骗用户,骗取用户的资料。这种现象常见于一些钓鱼网站,以及对用户资料的恶意盗取。随着现在无线技术的发展,很多黑客仅仅是通过制作开放式的无线网络或者盗取MODEL的管理权限进行用户信息的非法收集。如现在新闻经常报道的“手机银行转账巨款不翼而飞”,大部分就是通过MODEL中残留的用户数据进行银行卡内金额的盗取。

篇6

计算机病毒攻击目标是计算机各种系统,以及主机到各种传感器、网桥等,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诱骗,而导致崩溃,无法发挥作用。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采用无线电方式。

主要是把病毒码通过无线电发射到对方的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也不易被人察觉,但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采用的途径大致有:①直接通过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电子设备发射病毒代码,从而使接收器处理时把病毒传染到主机上,以达到破坏的目的。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使用标准的无线电协议及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像合法信号一样,进入接收器,达到破坏。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各个环节最易入侵的地方进行病毒的注入。

2、采用“固化”方法。即把病毒先注入芯片硬件和软件中,然后把他们直接或间接交给对方,让病毒传染对方电子系统,进而攻击目标计算机。此种方法非常隐蔽,即使染毒组件被彻底检测,也不能够说明其没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就是因为我国还是有太多计算机组件还是要从外国进口,所以,才会很容易遭遇芯片病毒的攻击。

3、采用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通过远程修改技术,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4、 采用后门攻击方式。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小洞,允许用户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如早期的windows 98系统。 等 等。

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1、我们可从管理上预防。

(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机房应禁止未经检测的移动盘插入计算机,严禁上机打游戏。因为游戏的运行环境较多,传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2)、对所有的系统盘以及移动盘进行写保护,防止盘中的文件被感染。

(3)、系统中的重要文件要进行备份,尤其是数据要定期备份。

(4)、网络上要限制可执行代码的交换,建立好较好的口令,规定合理的读写权限。

2、我们 也可从技术方法上预防

(1)、采用内存常驻防病毒的程序

在系统启动盘的AUTOEXE.BAT文件中加入一个病毒检测程序,它将时刻监视病毒的侵入,并对磁盘进行检查。由于这种方法要占用内存空间,又容易引起与其他程序的冲突,有些病毒具有躲开防毒程序的功能,所以,不能把它作为防病毒的主要武器。

(2)、检测将要运行的文件

这种方法主要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不是所以的杀毒软件都能清楚所有病毒,所以还是要注意以预防为主。

(3)、改变文档的属性

只读文档时不能修改的,有些病毒只能去掉只读标志,不能改变属性。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防病毒。但它只是针对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

篇7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但是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防范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世界各国数以亿计的计算机都受到了病毒的感染与攻击,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干扰,也对计算机的网络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防范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一、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其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第一种,根据计算机病毒不同的攻击系统可以分为攻击Windows系统病毒、攻击DOS系统病毒以及攻击UNIX系统病毒等。由于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操作系统一直以来都比较受到欢迎,所以其也成为了病毒攻击的一个主要对象;出现最多、最早的一类病毒就是攻击DOS系统的病毒,而且这类病毒的变种也最多;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UNIX系统应用十分广泛,而且UNIX系统也是许多大型操作系统所采用的主要操作系统,所以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有可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威胁。第二种,根据计算机病毒不同的攻击机型可以分为攻击小型机的病毒、攻击微型机的病毒以及攻击工作站的病毒等。其中攻击微型计算机的病毒是目前世界上一种传染最广泛的病毒;计算机工作站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攻击计算机工作站的病毒对信息系统存在极大的威胁。第三种,根据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情况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计算机病毒。良性计算机病毒主要特点是不会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直接破坏,只是不停地扩散,从一台传染到另一台,并不会对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进行破坏;恶性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就是其可以直接破坏和损伤计算机系统,这类病毒的种类很多,破坏性强。第四种,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机病毒以及网络病毒。磁盘是单机病毒的载体,较为常见的就是病毒经过软盘、U盘等移动设备进行传染;而网络病毒的传播介质是网络通道,这种病毒特点就是破坏力大、传染能力强。

二、计算机病毒的原理

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也变得逐渐多样化,下面将主要介绍一下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原理:

(一)计算机病毒的注入方式

对方的各种系统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此外还包括从计算机主机到多种多样的的网桥、传感器等等,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目的就是在关键时刻使对方的计算机受到诱骗而最终导致崩溃,无法正常运行。计算机病毒的注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后门攻击方式。后门是一个存在于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小洞,其由软件设计师发明,其主要功能就是允许知道其存在的人可以绕过正常的安全防护措施直接进入系统当中,攻击后门存在多种形式。第二,固化式方法。这类注入方式的重点就是“固化”病毒的激发。简言之就是病毒被事先存放在软件以及硬件当中,然后把带有病毒的软件和硬件以某种方式交给对方,病毒会在对方使用时直接进行传染。第三,数据控制链侵入。因为因特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控制链侵入已经成为了一种可能。

(二)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方式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方式主要研究在网络运行间的无线传递数据的标准化,其可能的发生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直接将病毒发射给对方电子系统中的无线电接收器或者相关设备,对方接收器接收后会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病毒间接传染到目标机。第二,通过冒充合法的无线传输数据进行病毒的传染。根据通过某种途径获取的标准无线电传输协议以及相关数据格式,进行病毒码的发射,使之与合法传输信号混在一起进入接收器,最终进入信息网络。第三,将病毒注放到对方保护最差的系统中某个地方。病毒通过对方未保护的数据进行传播。

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分析

(一)管理角度方面进行的防范

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角度防范:机房应加强管理,禁止未经测试检测的移动存储设备直接插入计算机;不下载使用一些来历不明的软件,包括盗版软件等;本单位应当对计算机的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对于不同的人员应相应规定其不同的使用权限;对计算机中所有的系统盘和移动盘进行相应的写保护,以保护盘中的文件被病毒感染;对系统中的重要文件及数据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备份等。

(二)技术上进行的防范

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对其加以防范,常见的一些技术防范措施现列举如下:第一,采用先进的内存常驻防病毒程序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时刻监视病毒的入侵,还可以定期检查磁盘。但是这种方法会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而且容易与其他程序产生冲突,同时有些特殊病毒还会自行躲避防毒程序,所以这种方式不能作为主要的防病毒武器。第二,在程序运行前先进行相关检测,主要采用一些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检查,但是不是所有的杀毒软件都能及时将病毒进行查杀,所以仍然需要以预防为主。第三,改变文档属性,这种方法虽然较为简单,但它防范一般的文件型病毒。第四,改变文件扩展名,计算机病毒进行感染时首先必须了解文件的属性,因为不同属性的文件需要采用不同的传染方式。所以改变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多数病毒也会随之失去效力。总之,针对计算机病毒,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四、结束语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各种杀毒软件也层出不穷。但是病毒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迅速,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要积极树立安全意识,认真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

篇8

1 当前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管理系统本身的漏洞

其实计算机管理系统本身就是存在有漏洞的。这些漏洞的存在给了病毒可趁之机。不少病毒能够进入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漏洞给病毒打开“安全大门”。这一问题的存在给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病毒的预防措施的制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

1.2 外来人员使用计算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图书馆的计算机并不是单纯给馆内人员使用的,有时候外来人员也可以使用图书馆的计算机。但是外来人员带来的移动存储设备上可能隐藏有病毒,一旦这些设备接触计算机就可能对计算机产生极大的危害,让病毒进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内。

1.3 病毒的快速更新

和计算机系统更新的速度相比,病毒的更新速度十分的惊人。一般来说,计算机的更新速度都赶不上病毒的更新速度,而且新型病毒出现的速度比较快,破坏方式更加多样,破坏性更强。以此在病毒面前,计算机只能够采用被动防御的方式来自保,这种方式十分的被动。

1.4 部分人员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不科学

除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本身的漏洞以外,部分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习惯也可能使病毒进入到计算机。比如说有的人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喜欢关闭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有的人在上网的时候喜欢点击一些可能隐藏有巨大风险的小广告或者浏览一些隐患比较大的网页。这些都可能使得病毒对计算机管理系统产生巨大的危害。

2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如何防御病毒

2.1 利用好杀毒软件做好杀毒工作

杀毒软件是帮助计算机抵御病毒威胁的重要工具。利用好杀毒软件可以比较好的降低计算机遭受病毒侵害的几率。所以为了保障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图书馆管理方面必要给计算机配备高质量的杀毒软件,以此来提升计算机的安全性。有必要的话图书馆应该分拨专门的资金用来购买正版、高质量的杀毒软件。此外,在配备了杀毒软件以后,图书馆应该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计算机杀毒和软件升级等相关工作。如果工作量比较大的话,图书馆方面甚至可以配备更多的人员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果操作得当的话,图书馆可以利用杀毒软件给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令人满意的保护。初中数学论文

2.2 保证服务器的安全

其实大部分病毒危害计算机都需要经过服务器。服务器的安全保障可以说是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保护好服务器的安全同样能够对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所以图书馆在选择服务器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同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保障服务器的安全。必要的话要经常的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检查。在制定检查制度的时候要重点考虑服务器可能遇到的攻击并制定专门的预案,力求将病毒的危害降到最低。

2.3 发挥好防火墙的价值

防火墙在保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方面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计算机遭遇病毒攻击的时候,防火墙能够比较好的将病毒和计算机隔离开来,这为计算机的安全提供了巨大的保障。此外,防火墙可以辨别进入到计算机的信息是否安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病毒进入到计算机的几率。

2.4 明确计算机的使用权限

为了保障计算机的安全,图书馆方面可以为每一台计算机设置不同的密码,这些密码可以保证非有关人员不能够擅自使用这台计算机。这样不仅能够保护本台计算机的安全,对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同样能够提供巨大的帮助。

2.5 将重要信息进行备份

为了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图书馆应该将重要的信息进行备份,这样即便病毒真正对计算机管理系统产生了毁灭性的伤害我们也能够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性。

2.6 提高使用人员的素质

为了防止不恰当的操作可能对计算机产生的伤害,图书馆也应该重点提高计算机使用人员的素质。在一些比较醒目的地方,我们可以张贴一些有关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不恰当的问题可能带来的系一列问题。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其安全性我们应该积极的调动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保证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免于病毒的危害。虽然要做好这一工作难度比较大,但是相信只要努力还是能够做好的。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Computer Virus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Study

Yin Xie

(Dongguan Radio and TV,Dongguan523009,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virus is a man-made,destruction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computer viruses and more serious harm.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find a common computer viruses and computer virus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Computer virus;Detection;Prevention

一、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症状

计算机病毒发作时,通常会出现一些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就可以尽早发现病毒并清除它们。计算机病毒的表现症状一般有:机器不能正常启动、运行速度降低、磁盘空间迅速变小、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打印机出现异常、程序同时存取多部磁盘、出现一些异常的画面或声音、异常要求用户输入口令、经常出现“死机”现象或者出现外部设备工作异常等等。以上仅列出一些比较常见的病毒表现形式,实际操作中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的特殊现象,这就需要根据用户的经验来判断。

二、计算机病毒检测常用方法

病毒技术与反病毒技术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彼此较量中不断发展,当然,从总体上,反病毒技术要滞后于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可以分成四个方面,即检测、清除、免疫和预防。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引起一系列变化,检测正是以此为依据的。病毒检测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校验和法、搜索法、分桥法、行为监测法、软件模拟法及感染实验法等。

(一)比较法。比较法是进行原始的或正常的特征与被检测对象的特征比较。由于病毒的感染,会引起文件长度和内容、内存以及中断向量的变化,从这些特征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异常,从而判断病毒的有无。比较法简单、方便,不需专用软件,但是无法确认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名称。另外,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变化可能是合法的或是偶然的因素造成,有些病毒感染文件并不带来文件长度的改变.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或采用其他的检测手段。(二)病毒校验和法。计算出正常文件的程序代码的校验和,井保存起来,可供被检测对象对照比较判断是否感染了计算机病毒。这种技术可侦测到各式的计算机病毒,包括未知病毒误判断高,无法确认病毒种类,无法侦测隐形计算机病毒。(三)搜索法。搜索法是用每一种计算机病毒体含有的特定字符串对被检测的对象进行扫描。如果在被检测对象内部发现了某一种特定字符串,就表明发现了该特定字符串所代表的计算机病毒。特定字符串选择的好坏,对于病毒的发现具有决定作用。当特定字符串选择得很好时,发现病毒的几率很高,即使对计算机病毒了解不多的人也能用它来发现计算机病毒。但是如何提取特定字符串,则需要足够的有关知识。搜索法也有自身的缺点,如被扫描的文件很长时,扫描所花时间也会较多;不容易选出合适的特定字符串;计算机病毒代码库未及时更新时,无法识别出新的计算机病毒;不易识别变形计算机病毒等。不管怎样,搜索法仍被病毒检测软件广泛采用,是今天使用员为普遍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四)分析法。分析法的使用人员主要是反计算机病毒的技术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借助自己掌握的关于计算机和病毒的广泛知识,及专用工具,分析计算机是否染毒,确认计算机病毒的类型,搞清楚病毒体的大致结构,从中提取特征识别用的字符串或特征字,用于增添到计算机病毒代码库或详细分析计算机病毒代码,制定相应的防杀计算机病毒方案。由于很多计算机病毒采用了自加密、反跟踪等一些隐蔽技术,使得计算机病毒的分析工作经常是冗长和枯燥的,对计算机病毒的分析是计算机病毒检测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五)行为监侧法。由于病毒在感染及破坏时都表现出一些共同行为,而且比较特殊,这些行为在正常程序中比较罕见,因此可通过监测这些行为来检测病毒的存在与否。该方法不仅可检测已知病毒,而且可预报未知病毒,但是有可能误报,而且不能确定病毒名称,使用有一定难度。(六)病毒行为软件模拟法。软件模拟法专门用来对付多态病毒,多态病毒在每次传染时都通过加密变化其特征码,使得搜索法失效。该方法监视病毒运行,待病毒自身密码破译后,再进行代码的分析。(七)感染实验法。该法利用了病毒最重要的基本特性――感染特性。检测时,先运行可疑系统中的程,序,再运行一些确切知道不带毒的正常程序,然后观察这些正常程序的长度变化,如果发现有变化,可断言系统中有病毒。

防范网络病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对抗的过程,随着病毒繁衍和传播方式变化,反病毒技术必须不断调整。网络防病毒,就是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使防病毒逐渐成为网络安全体系的一部分,防杀结合,重在预防,并把防病毒、防黑客、灾难恢复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形成一整套安全机制,才能最有效地保障整个网络的安全。

三、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防止病毒的入侵需要思想上重视,加强管理。使用计算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般凡是使用外接的移动硬盘时,要先对盘进行查毒。平时要经常对计算机磁盘进行病毒扫描,若发现病毒就及时杀除。思想重视是基础,采取有效的查毒与消毒方法是技术保证。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和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预防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成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重视的问题。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先进,普及程度高,但也是最早受到计算机病毒危害的国家。正因如此,这些国家相继制定出一些法律、法规,对计算机的使用做出了限制。其次,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加强计算机安全的教育特别重要。要大力宣传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引起人们的重视;要宣传可行的预防病毒的措施,使大家提高警惕,使人们了解病毒入侵计算机的原理和感染方法,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清除。最后,采取更有效的技术措施。现在常用的病毒防火墙,将局域网与互联网、用户与网络之间进行隔离。这些防火墙有的是单独构造的,有的是将功能附加到网络防火墙之中形成的,其目的是检测、隔离病毒,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篇10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各行各业都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然而,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计算机病毒对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极大挑战。计算机病毒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公害,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极具紧迫,意义重大。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是指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一类病毒的总称。而现在网络时代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不是如此单纯的一个概念,它被溶进了更多东西。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对计算机安全产生威胁的所有程序的总和。

1.“间谍”式木马病毒出现。如果说传统木马病毒是个骗子的话,那么现在的木马病毒更像一个活生生的间谍。如今“间谍”式木马病毒一般是指利用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通过修改注册表自动启动,运行时故意不被察觉,将用户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信息都暴露在网络中的病毒程序。

2.可以自我完善的蠕虫病毒出现。如今的蠕虫病毒除了利用网络缺陷外,更多地利用了一些新的骗人技术。如:“密码”病毒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诱使用户主动运行病毒等。

3.黑客程序。随着网络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必须重新审视黑客程序。黑客程序一般都有攻击性,它会利用漏洞远程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黑客程序会与木马程序相结合,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黑客程序也是一种计算机病毒。

总之,现在的计算机病毒都呈现出隐蔽性、欺骗性等复杂的特点,让人们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使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

三、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特殊的程序。除了与其他程序一样,可以存储和运行外,计算机病毒还有感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衍生性等特征。下面就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加以介绍:

1.感染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也称为寄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成的特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属性,是判断一个程序是否为病毒程序的主要依据。

2.隐蔽性。隐蔽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计算机病毒隐藏的位置来看,不同的病毒隐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隐藏在扇区中,有的则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让人防不胜防。

3.潜伏性。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其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把自身的复制体嵌入到其他程序或者磁盘的引导区甚至硬盘的主引导区中寄生。

4.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一个触发条件:或者触发其感染,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一个病毒的感染机制使之进行感染;或者触发其发作,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病毒的表现攻击破坏部分。

5.衍生性。计算机病毒的衍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依据个人的主观愿望,对某一个已知病毒程序进行修改而衍生出另外一种或多种来源于同一种病毒,而又不同于源病毒程序的病毒程序,即源病毒程序的变种。这也许就是病毒种类繁多、复杂的原因之一。

6.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取决于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的目的和水平,它可以直接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及对计算机硬件构成破坏等。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可怕的破坏性才使得计算机病毒令人如此紧张。

四、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1.引导型病毒的预防。引导型病毒一般在启动计算机时,优先获得控制权,强占内存。通常情况下,只要不用软盘或者只用“干净的”软盘启动系统,是不会染上引导型病毒的。对软盘进行写保护,可以很好地保护软盘不被非法写入,从而不被感染上启动型病毒。但要保护硬盘的安全,除了从操作方面注意外,只有采取用软盘保护硬盘的措施。

2.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方法是在源程序中增加自检及清楚病毒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可执行文件从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保证可执行文件的干净。自检清除功能部分和可执行文件的其他文件融为一体,不会和程序的其他功能冲突,也使得病毒制造者无法造出针对性的病毒。可执行文件染不上病毒,文件型病毒就无法传播了。

3.个性化的预防措施。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总是带有普遍性的或大众化的,以使计算机病毒范围尽可能广,所以有时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可能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或者免疫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给一些系统文件改名或扩展名;对一些文件甚至子目录加密。使得计算机病毒搜索不到这些系统文件。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2-0259-02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计算机网络。然而,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计算机病毒给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1月25日,突如其来的“蠕虫王”病毒,在互联网世界制造了类似于“9.11”的恐怖袭击事件,很多国家的互联网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样,前两年李俊制作的“熊猫烧香”病毒再次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敲起了警钟。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极具紧迫,意义重大。

2、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与类型

2.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也可以讲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2.2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在最近几年,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病毒:

(1)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exe和*.dll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2)蠕虫病毒。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等。

(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Hack。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Trojan.QQ3344。

(4)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如红色代码(Script.Redlof)。

的)其中之一。如:著名的美丽莎(Macro.Melissa)。

(5)后门病毒。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

(6)病毒种植程序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如:冰河播种者、MSN射手等。

(7)玩笑病毒。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8)捆绑机病毒。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会使用特定的捆绑程序将病毒与一些应用程序如QQ、IE捆绑起来,表面上看是一个正常的文件,当用户运行这些捆绑病毒时,会表面上运行这些应用程序,然后隐藏运行捆绑在一起的病毒,从而给用户造成危害。因此,像炸弹、蠕虫、熊猫烧香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3.1 引导型病毒的预防

引导性病毒一般在启动计算机时,优先获得控制权,强占内存。通常情况下,只要不用软盘或者只用“干净的”软盘启动系统,是不会染上引导型病毒的。对软盘进行写保护,则可以很好地保护软盘不被非法写入,从而不被感染上启动型病毒。

3.2 文件型病毒的预防

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方法是在源程序中增加自检及清楚病毒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可执行文件从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可以保证可执行文件的干净。可执行文件染不上病毒,文件型病毒就无法传播了。

3.3 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总是带有普遍性的或大众化的,以使计算机病毒范围尽可能的广,所以有时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可能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或者免疫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给一些系统文件改名或扩展名;对一些文件甚至子目录加密,使得计算机病毒搜索不到这些系统文件。

3.4 加强IT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除了从技术层面来加以维护和防治外,加强对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也极其重要。如果他们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他们就不会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令全世界计算机用户为之紧张。反而可以可以在计算机领域为人类作出积极而巨大的贡献。

3.5 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

在加强对计算机行业高智商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和惩罚。

3.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世界早已融为一体,跨国进行计算机病毒攻击也已出现。为此,世界各国要本着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高度,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计算机病毒犯罪,此举已显得刻不容缓。

4、结语

现代信息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有来自网络外面的攻击,比如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预防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感知、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8):第二版.

[2]郝文化.防黑反毒技术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第一版.

[3]程胜利,谈冉,熊文龙等.计算机病毒与其防治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

篇12

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但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计算机病毒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现阶段,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预防工作,并加大预防计算机病毒技术的研究力度,以降低病毒入侵的概率,提高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威胁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系统设计缺陷

Windows7系统推出时,号称是史上最安全的系统,但相应的安全补丁频繁出现,甚至两次补丁出现时间只间隔几天,用户使用Windows7系统过程中,要及时下载这些补丁,保证计算安全。此种现象也说明,即使操作系统再先进、再完善,设计上的缺陷是无法避免的,而系统设计缺陷的存在导致计算机可处于危险当中。

1.2应用软件的漏洞及后门

现代人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工作,如绘制表格、编程等,而每种工作的实现需要依赖具备相应功能的应用软件,可见,如果没有应用软件,将无法发挥出计算机的功能[1]。而软件设计师设计软件时,通常会留有后门,目的是便于设计公司防查盗版信息。目前,后门存在于多种应用软件中,后门的存在为病毒入侵提供可乘之机,增加了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风险。除了预留的后门外,应用软件设计中可能存在漏洞,同样留下了安全隐患,黑客一旦发现存在的漏洞,会利用漏洞攻击计算机,影响计算机安全。

1.3病毒快速更新换代

现阶段,已知的计算机病毒种类达到百万以上,而且每种病毒存在变种,少则数万种,多则数十万种,即使及时下载、安装安全补丁、正常使用杀毒软件,病毒发生变种后,依然可能攻击计算机。另外,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病毒也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可谓防不胜防。

1.4黑客不断创新攻击手段

当前时代中,单兵作战已不再是黑客攻击时采用的手段,其持续创新攻击手段,目前的主要形式即为维基解密。通常,在互联网基础上,全球范围内的黑客组成联盟,一旦其发动攻击,短时间内瘫痪的计算机数量会以数百万计。黑客组成联盟后,将会具备更强的破坏性,对计算机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1.5用户缺乏足够安全意识

我国拥有大量的网民,数量在6亿人以上,这其中仅有不足10%的人对计算机安全问题较为重视,明确知晓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剩余90%以上的人因缺乏安全意识及计算机安全知识,忽略了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增加计算机被病毒入侵的风险。另外,有部分用户认为,只要安装杀毒软件(包含免费的),就能有效保护计算机安全,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杀毒软件在黑客面前不堪一击,短短几秒钟即可破解,达到攻击的目的。

2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2.1技术预防措施

用户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必须要安装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应选择正版的,并在系统提示更新、升级时及时更新、升级,以能充分发挥杀毒软件的作用,保证计算机安全。单一的杀毒软件并不能全面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还需要采取其他技术手段综合预防:第一,采用内存常驻防病毒程序,AUTOEXE.BAT文件位于系统启动盘中,可将病毒检测程序加入此文件中,病毒检测程序会时刻监视病毒入侵情况,并检查磁盘,不过,此种方法会占据一定的内存空间,而且较易与其他程序产生冲突,同时,不能监视所有病毒,导致部分病毒仍可侵入系统,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以此程序作为辅助预防病毒方法;第二,运行前检测文件,此种方法是指通过杀毒软件检测尚未运行的文件,明确文件安全后再在计算机中运行;第三,改变文档属性,文档属性为只读时,修改操作并不能开展,部分病毒入侵时,只能将文档的只读标志去掉,但只读属性并无法改变,所以可以将文档属性改为只读,实现预防病毒的目的,一般来说,普通文件型病毒的预防可采用此种方法;第四,改变文件扩展名,病毒感染计算机过程中,要想感染每种文件,必须要先了解文件属性,之后再采取对应的方法感染,而改变了执行文件的扩展名后,多数病毒失去所具备的效力,保护计算机安全[2]。

2.2管理预防措施

除了技术方面的预防措施外,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还应加强管理,积极预防病毒。首先,要形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众所周知,网络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促进社会进步,但随着网络的发展,病毒产生,严重威胁人们的计算机安全,而病毒能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人们计算机使用习惯不佳,缺乏充足的预防意识,因此,要以宣传方式提高人们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并在日常应用中,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程序、网站、邮件等比较可疑时,做到不运行、不进入、不接收,避免病毒侵入计算机中,同时,病毒查杀要定期开展,保证上网环境安全。其次,定期进行系统备份。现阶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尚不存在能够完全避免计算机病毒攻击的方法,因而,为将攻击发生后的损失降至最低,用户使用计算机期间,备份系统数据工作还应定期开展,尤其用户为企业时,备份工作更应及时开展。备份工作开展时,备份工具可选择为移动硬盘,良好的备份习惯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3]。再次,正确安装各种软件,计算机功能的实现需要依赖于相应的应用软件,用户选择安装计算机软件时,要使用正版软件,将木马病毒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但是,部分用户安装软件过程中,首选免费软件,这会增加病毒入侵概率,如果无法改变此种状况,必须要全面应用防护措施,以保证计算机安全。最后,建立安全的防范机制,计算机使用期间,要及时下载、安装补丁程序,操作系统做到实时更新。因操作系统具有众多的码段,导致不完善问题存在于程序中,即漏洞问题,补丁程序作为解决漏洞问题的有效措施,要提高用户安装补丁程序的意识及积极性,构建安全的计算机应用环境。同时,管理者还需要根据自身计算机应用特点,建立健全的防范机制,认真贯彻与执行,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3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普及后,提高了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及工作的作用,但网络具有两面性,也增加了病毒入侵的机会。现阶段,病毒不断更新换代、黑客攻击手段不断更新等因素的存在对计算机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应在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制定预防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措施,提高预防效果,保证计算机及其中的数据信息安全,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浅谈网络型病毒分析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2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