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8:21: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糖尿的治疗与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1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病变,致残率高,严重可危及生命[1]。对5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9~75岁,平均45.6±7.2岁。平均糖尿病史按Wagney分级法:0级6例,1级7例,2级3例,3级5例,4级24例,5级5例。
治疗:①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早中晚餐前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检测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②抗感染治疗:早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加喹诺酮类药物,必要时给予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③营养神经治疗:给予甲钴胺注射液1000μg/日,1次/日。④改善微循环:使用川芎嗪、山莨菪碱、银杏叶提取物等。
护理措施
⑴心理护理:糖尿病足病程长、迁延不愈、治疗费用高、心理压力大,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紧张、害怕、焦虑等精神症状,严重可影响睡眠、饮食,从而影响血糖水平。可采取以下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心理压力。①同情关心体贴患者,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治疗和护理疗效,增强治疗信心;②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治愈病例,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取得信任,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与医师协商尽量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确定,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④告知患者精神因素可影响血糖水平,尽量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⑵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足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入院时向患者宣教糖尿病足病因、治疗原则及预后,宣教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识,重点讲解足部保健,注意足部清洁,发现小创口应及时处理。有报道显示,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是截肢率减少45%~85%[2]。
⑶饮食护理:糖尿病足治疗首要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可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生理条件及活动量制定食谱、指导饮食,避免饱餐、定时定量规律进食,宜低盐、低脂、易消化、含纤维素高食物,根据饮食习惯可使食谱多样化,限制饮酒。
⑷观察局部表现:由于足部感觉迟钝,对疼痛、冷热、压迫等不敏感,糖尿病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注意是否有水疱、裂口、红肿及皮肤色泽与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与弹性,如发现水疱及时处理,小水疱不须抽液,给予无菌纱布包扎即可;紧张性水疱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预防继发感染。水疱干枯后形成的痂皮任期自然脱落。强化足部护理保健,选择合适鞋子,袜口宽松,寒冷时注意肢端保暖。
⑸足部护理:指导患者足部自我护理,每晚坚持温水洗脚,水温不超过37℃,洗脚时不可用力揉搓,以免擦伤皮肤,洗净后用吸水性强的柔软毛巾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要擦干,对皮肤干燥者冬季涂植物油。正确修剪指甲,一旦损伤皮肤,及时去医院正确处理伤口,并督促患者做足部按摩,1次/日,每次30分钟,可利于糖尿病足恢复。冬季要保暖,注意避免冻伤,尽量避免足部受压,禁用热水袋暖脚,使用电热器烤脚是要防止烫伤,不可赤脚走路,以防刺伤。外出时不可穿拖鞋,以免踢伤。
⑹创面的护理: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常规按照无菌操作,碘伏消毒,外盖凡士林油纱条,并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敷料1次。创面的坏死组织须逐步修建,必要时可用溃疡糊或者是清疱胶。检查有无潜道内可填入溃疡糊及引流条[3]。针对足部溃疡面较大的,先用0.5%灭滴灵100ml+16万U庆大霉素+4U普通胰岛素混合剂清创处理后,用配制的普通胰岛素1U+654-2+贝复剂液[4]。浸润纱布湿敷,2次/日,连用1周,局部分泌物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高效抗生素。
结 果
本组患者50例,血糖控制均比较满意。34例糖尿病足患处痊愈,14例创面缩小、局部干燥,2例截肢。有效率96%。
讨 论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重要致残因素,主要原因是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代谢紊乱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5]。对糖尿病足的治疗,首先要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利于伤口愈合;其次是彻底清创足部伤口,配合抗生素应用,合理的足部护理和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良好的护理可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愈率,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9.
2 Bryant JL,Beinlich NR.How to star a nurse-managed foot care clinic[J].Orehopaedic Nursing,2003,22(6):437-441.
糖尿病病人在治疗中,由于治疗不当或者饮食失节.急性感染等因素,而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既往死亡率较高,继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和积极补液疗法以来,抢救成功率已大大提高。我院自2008年以来共收住糖尿病患者361例。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的47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抢救成功。现将治疗与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35-73岁。文化程度文盲-高中,职业工人、农民、干部。
2 治疗
原则补充生理盐水.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补钾等。
2.1 补液:补液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由于酮症酸中毒常伴有血浆渗透压的升高,通常使用生理盐水。补液量和速度视失水程度而定。如病人无心力衰竭,开始时补液速度应快。在2h内补1000-2000ml。以便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血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临床症状,调整补液量和速度。一般第一个24h应补液4000-6000ml。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10000ml。如治疗前已有低血压或休克者,快速补液不能有效纠正者,应补胶体溶液,并采取抗休克措施。由于治疗初期血糖浓度已很高,不能给葡萄糖液。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速效胰岛素。
2.2 胰岛素治疗:通常0.1U/ kg/h的胰岛素开始应用。然后,根据血糖及酮体的监测,及时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在胰岛素的应用中要防止血糖下降过快及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可静脉点滴,当血糖浓度持续在11mmol/L左右,尿酮体转阴.尿糖(+)时,改为皮下注射。停静脉点滴前1h,先皮下注射,一般为6-8U。以防血糖回跳。直到症状纠正后,改为常规治疗。
2.3 积极消除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包括急性感染.治疗不当.饮食失节.以及精神刺激.疾病的应激状态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使血糖更进一步增高,酮症酸中毒更加严重。所以要针对病因对症处理。
2.4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轻症病人经上述治疗后,酸中毒可逐渐纠正不必补碱。当酸中毒严重,经过上述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给于小剂量的5%碳酸氢钠静脉点滴。酮症酸中毒病人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钾。如治疗前血钾水平低于正常,开始治疗时即应补钾。头2-4h通过静脉补液,每小时补钾约1-1.5g。如果病人尿少或无尿,应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定时监测血钾水平,并结合心电图.尿量调整补钾的量和速度。
2.5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a. 心血管系统:补液过多过快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失钾或高钾时,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降低血糖过快或血糖太低时,可发生心肌梗死,甚至休克或猝死。血液浓缩凝血因子加强时,可引起脑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b. 脑水肿。c. 急性肾功能衰竭。d. 严重感染和败血症。e.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f.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g. 其它:如急性感染.胰腺炎.急性胃扩张等。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观察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血压的变化。详细记录液体的出入量。如病人出现高热应立即采取措施给于药物和物理降温。
3.2 建立两路畅通的静脉通路,一路补液,另一路小剂量给胰岛素。小剂量胰岛素有治疗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可使血糖稳步下降。在胰岛素治疗阶段应注意抽取胰岛素的量要准确,并及时监测各项指标,如及时留取血、尿标本,动态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等,并根据测定的指标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和补钾。注意标本的采集要准确,避免在输液同时同侧采血,采取尿标本同时,要嘱患者排空膀胱的残余尿液,以免出现假阳性。尽可能地鼓励患者进食,对进食少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适当输入含糖的液体,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的剂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3 严密监测血糖、酮体和电解质的变化,血糖和酮体可每2h测一次。电解质可1-2h测一次,根据它们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和补液速度。
3.4 预防继发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每日用消毒液对物体表面和地面擦拭两遍。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长期保留尿管的病人,对尿道口每日用碘伏消毒两次,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同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每日取尿液一次送去做尿分析或遵医嘱。
3.5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全身皮肤每日用温水擦拭1-2次。保护受压部位和骨隆突处。保持被褥及床铺整洁、干燥。
3.6 饮食护理:鼓励病人多进食,减少液体的补充量。避免因液体输入过多而引起的并发症。
3.7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同时观察口腔及粘膜的变化,以防口腔感染或溃疡的发生。
3.8 保暖:经常触摸患者的四肢末端,特别是双足,必要时加盖衣被。DKA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末梢循环障碍。保暖能改善周围循环。应每日用温水泡双足,并按摩四肢和双脚。
3.9 心理护理:因DKA病程长,病情较重,大多数病人容易产生悲观、孤僻、烦躁不安、厌世等情绪,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要多关心、安慰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及心理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护理。 首先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顾虑。使病人了解病情及发病机理,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给病人讲解此病的抢救治疗成功率很高,多数病人对治疗报有信心,能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希望达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患者掌握应有的知识,认识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平时如能积极治疗,坚持糖尿病个体饮食疗法,定时做血糖.血钾.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症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生活规律,对生活充满希望。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饮食控制;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
妊娠糖尿病(GDM)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GDM有害于母婴健康,尤其对胎儿及新生儿造成严重危害。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GDM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对降低围生儿死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GDM与糖耐量异常诊疗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32例(包括9例糖尿病妊娠病例和经75克糖尿病异常23例)及41例糖耐量异常。其中初产妇55例,经产妇18例,年龄23~42岁,平均33.23岁,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2例,占16.21%,不良产史41例,占55.41%;妊娠合并高血压6例,占8.2%;孕妇体重增长过快27例,占36.48%。
1.2 血糖标准:按第三届国际妊娠糖尿病学术研讨会推荐的方法[1],对孕妇于妊娠24~28周进行50克葡萄糖激发试验筛查GDM,血糖≥7.8mmol/L者,一周内做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其诊断标准,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l/L,3小时6.7mmol/L。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GDM,仅一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2]。
1.3 方法:对GDM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并进行饮食控制,热能每妊娠早期热能供给基本不变,妊娠中期每周增加200KJ,主食每日300~400g。含碳水化合物200~250g,蛋白质每月增加25g,妊娠全过程体重增长控制在10~12.5kg,妊娠7各月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将GDM患者病例分为单纯控制饮食组和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比较控制饮食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X2检验。
2 结果
2.1 32例糖耐量异常及10例GDM患者(75g糖耐试验仅2项稍高的患者)指为单纯控制饮食组,其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下降(表1)
2.2 21例在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明显下降(表2)。
2.3 饮食控制组于非控制组比较,早餐后2小时糖值下降,空腹血糖值不下降(表3)。
3 讨论
饮食治疗的护理是对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 ß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1.1根据病人自身体重和状态,估算一天中大致消耗的热量。
一般情况下:休息状态的成人:每日83.7-125.5KJ(25-30kcal)/kg,轻体力劳动者:125.5-146.4kg(30-35kcal)/kg,中等体力劳动者:83.7-167.4KJ(25-40kcal)/kg,重体力劳动者:每日167.4kJ(40kcal)以上。生长发育期、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10%--20%,过重或肥胖者相应减少10%-20%。对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分配。脂肪;每日0.6-1.0/kg,约占热量的30%。蛋白质;每日0.8-1.2/kg约占热量的12%-15%,其余部分碳水化合物补充约占50%-60%。
1.2三餐分配:按食物内容分表将上述热量折算为1/5,2/5,2/5,或1/3,1/3,1/3.三餐饮食的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防止血糖波动过大,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按此食谱食用2-3周血糖应下降,多数轻症糖尿病病人,病情逐渐好转,血糖、尿糖基本恢复正常,若血糖、尿糖控制不佳时可加用药物治疗,但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避免低血糖,应作必要的调整,可与两餐中或睡前加餐,但应包括在总热量中。在治疗过程中,常规检查病人血糖或尿糖。
2 休息、活动指导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可避免肥胖和精神过度紧张。运动疗法应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在医护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方式有慢跑、太极拳、游泳、健身操、散步、气功及家务劳动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的病情卡以应急。
3 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
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CHB、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磺脲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厌食、胃酸分泌增多,腹部烧灼感,同时服用制酸剂可减轻或防止发生。服用剂量过大或饮食不配合可发生低血糖反应。较少见药物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贫血、皮肤瘙痒和皮疹等。双胍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上述口服降糖药物对肝、肾功能减退者不宜使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溃疡病、胃肠炎病人应忌用。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
4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4.1 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为防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小时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用1ml空针抽取所需要量作皮下注射。药瓶和皮肤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地更换注射部位。避免二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当有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先抽取长效胰岛素,以避免长效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注射胰岛素时间为餐前30分钟,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止低血糖。
4.2 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晕、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药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罕见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护士应做好抢救的准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治疗的因素较多。病人情绪、饮食、药物剂量是控制病人血糖的关键。所以对糖尿病的护理要特别仔细和耐心。多与病人沟通,注意随时调整病人食谱、餐量与餐数。有利于疾病康复、早日出院。
糖尿病对人体的影响极大,受高血糖影响,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又以糖尿病足威胁最大[1,2],可能引发严重的足部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截肢。目前针对于糖尿病足,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介入治疗,但其手术操作较困难,需要患者的默契配合,因此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极高。本文以98例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为例,分析了综合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包含对象98例,均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的糖尿病足患者,疾病的诊断符合WHO相关标准,均行介入治疗。按患者自愿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5例,男女比例为32:23,平均年龄(64.1±3.7)岁,糖尿病足平均病程(1.2±0.3)月,行Wagner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患者比例为6:7:15:19:3:5;对照组患者43例,男女比例为26:17,平均年龄(63.8±4.5)岁,糖尿病足平均病程(1.3±0.2)月,Wagner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患者比例为7:4:12:16:3:1。两组患者一般信息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和单纯求囊扩张术,观察组中两种方案患者分别有31例和24例,对照组中分别为28例和15例。均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开展手术。
1.2.2 围手术期护理方案 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术前主要进行针对于手术的健康宣讲,同时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术后主要行生命体征观察。
对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术前护理主要还包括如下工作:①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任何不良心理反应,如悲观、焦虑等,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逐步消除各种不良心理。②深入的健康宣讲。健康宣讲不仅需要涉及到手术配合相关知识,还应该涉及到疾病的一般常识、血管介入治疗的注意点等,同时还应注意邀请手术成功患者回院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指导;术后护理主要还包括如下工作:①进行饮食指导,要求患者多饮水,使用易于消化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②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恢复,鼓励患者开展有氧运动,穿柔软透气的袜子与鞋,遵从医嘱用药。③强化病情监测,注意各种并发症,尤其是穿刺点出血这类常见症状,做好郑毒性处理。
1.3 统计项目 统计项目主要包括组患者手术配合不良率、手术时间、疾病知识不达标率、术后并发症率,其中手术配合不良项面向主刀医生、疾病知识不达标率面向患者,均行问卷调查,使用模糊数字法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数据,对计量数据,以x±s 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对计数数据,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若P
2 结果
见表1。分析可知,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足对患者的威胁较大,可能进一步导致患者坏死,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导致基础疾病的治疗更为困难,因此需要积极应对。目前利用介入手术的方式,我们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较为成熟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拯救了千千万万糖尿病足患者的生命[3],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可能因为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方式不了解,而使得手术配合不默契,最终影响手术效果。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结合心理护理、健康宣讲、饮食指导等于一体的综合护理,却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本例中观察组未出现手术配合不良情况,术后也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这使得手术过程要更为轻松,充分保证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其研究结果与刘凌云等[4]开展的研究相类似,充分显示出综合护理的有效性。
总之,从本例的研究中能够看出,介入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为了提升患者的预后,我们应该开展积极的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杨扬,王峰,李克,等.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0):826-82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1
结节性痒疹(PN)是一种以剧痒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当糖尿病(DM)合并PN时,由于患者常存在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病变,以及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致使皮肤细胞脱水,皮肤更为干燥,瘙痒更加剧烈,易造成顽固性的皮肤损害。
结节性痒疹(PN)是一种以剧痒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当糖尿病(DM)合并PN时,由于患者常存在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病变,以及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致使皮肤细胞脱水,皮肤更为干燥,瘙痒更加剧烈,易造成顽固性的皮肤损害。
2007~2011年收治糖尿病合并结节性痒疹患者2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由于精神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等抗胰岛素激素增多,使高血糖难以控制而影响治疗。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结节性痒疹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从而保持较为平稳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患者的合并症均治愈,且血糖控制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2007~2011年收治糖尿病合并结节性痒疹患者2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由于精神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等抗胰岛素激素增多,使高血糖难以控制而影响治疗。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结节性痒疹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从而保持较为平稳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患者的合并症均治愈,且血糖控制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结节性痒疹患者23例,女19例,男4例,年龄52~77岁,糖尿病病史8~12年,皮肤病变8~15个月,均为2型糖尿病。
2007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结节性痒疹患者23例,女19例,男4例,年龄52~77岁,糖尿病病史8~12年,皮肤病变8~15个月,均为2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初起为数目不定的淡红色丘疹,好发于四肢身侧及手足背部,逐渐扩大到黄豆大小红褐色半球形结节。伴有阵发性剧痒,局部皮肤抓挠后破溃、感染,其中15例体温高达38.5℃以上;发病期间空腹血糖(FPG)15.7~18.6mmol/L。入院后查体,可见四肢多发散在的孤立性结节样红色皮疹,结节周围皮肤表面粗糙呈疣状,因搔抓而有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瘙痒剧烈。
临床特征:初起为数目不定的淡红色丘疹,好发于四肢身侧及手足背部,逐渐扩大到黄豆大小红褐色半球形结节。伴有阵发性剧痒,局部皮肤抓挠后破溃、感染,其中15例体温高达38.5℃以上;发病期间空腹血糖(FPG)15.7~18.6mmol/L。入院后查体,可见四肢多发散在的孤立性结节样红色皮疹,结节周围皮肤表面粗糙呈疣状,因搔抓而有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瘙痒剧烈。
治疗措施:入院后均口服降糖药物和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使用有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等治疗,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控制良好;皮疹全部消退,瘙痒完全缓解,破溃处皮肤愈合呈色素沉着。平均住院30天均治愈出院。
治疗措施:入院后均口服降糖药物和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使用有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等治疗,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控制良好;皮疹全部消退,瘙痒完全缓解,破溃处皮肤愈合呈色素沉着。平均住院30天均治愈出院。
治疗与护理
治疗与护理
瘙痒部位的皮肤可用自制中药无菌溶液消炎止痒,可用黑故子15g,鸦胆子、黄连各9g,冰片、雄黄各6g,轻粉3g,75%乙醇100ml,将前6味(鸦胆子去壳用核仁)捣碎,置容器中,加入乙醇,密封浸泡七天后即可取用,配制成具有解毒、腐蚀、止痒、消炎作用的无菌溶液,只可外用。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结节表面,3~4次/日,勿涂至正常皮肤,动作轻柔,勿损伤病变皮肤以免造成破溃。23例患者在涂擦14天后,瘙痒完全缓解。其次,可用0.5%普鲁卡因10ml加泼尼松龙5mg,作痒疹结节周围封闭,每处0.5~1.0ml,每周封闭2次,同样起到解痛、止痒的效果。
瘙痒部位的皮肤可用自制中药无菌溶液消炎止痒,可用黑故子15g,鸦胆子、黄连各9g,冰片、雄黄各6g,轻粉3g,75%乙醇100ml,将前6味(鸦胆子去壳用核仁)捣碎,置容器中,加入乙醇,密封浸泡七天后即可取用,配制成具有解毒、腐蚀、止痒、消炎作用的无菌溶液,只可外用。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结节表面,3~4次/日,勿涂至正常皮肤,动作轻柔,勿损伤病变皮肤以免造成破溃。23例患者在涂擦14天后,瘙痒完全缓解。其次,可用0.5%普鲁卡因10ml加泼尼松龙5mg,作痒疹结节周围封闭,每处0.5~1.0ml,每周封闭2次,同样起到解痛、止痒的效果。
控制与预防感染: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剂量、疗程长短应根据病的性质、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个体内在的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将疗程分为阶段性,短程用药可分治疗阶段和减量阶段,长程用药可分首剂量、控制量及维持量3个阶段。此类患者常采用冲击疗法,在确定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最常用甲基泼尼松龙0.5~1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视病情可连用5~7天。同时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皮肤感染的控制情况及体温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或更换抗生素。
控制与预防感染: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剂量、疗程长短应根据病的性质、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个体内在的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将疗程分为阶段性,短程用药可分治疗阶段和减量阶段,长程用药可分首剂量、控制量及维持量3个阶段。此类患者常采用冲击疗法,在确定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最常用甲基泼尼松龙0.5~1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视病情可连用5~7天。同时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皮肤感染的控制情况及体温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或更换抗生素。
胰岛素剂量决定于血糖水平,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1]。入院后23例患者均给予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及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后,随着药物用量的增加,胰岛素用量也逐渐加大。治疗期间23例患者短效胰岛素从初始用量的18U/日增加至26~30U/日,并且剂量的分配为早餐大于晚餐大于中餐,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用量由初始时的10U/日增至14~16U/日,2次/日,或仅睡前1次,在短期内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8~6.7mmol/L,皮疹消退后,仍需要严密观察血糖变化,并遵医嘱逐渐减少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胰岛素用量。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后,嘱患者30分钟后进餐,以免出现低血糖反应;餐后如出现高血糖,可小剂量追加短效胰岛素。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时,应在每晚同一时间进行注射,以确保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胰岛素剂量决定于血糖水平,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1]。入院后23例患者均给予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及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后,随着药物用量的增加,胰岛素用量也逐渐加大。治疗期间23例患者短效胰岛素从初始用量的18U/日增加至26~30U/日,并且剂量的分配为早餐大于晚餐大于中餐,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用量由初始时的10U/日增至14~16U/日,2次/日,或仅睡前1次,在短期内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8~6.7mmol/L,皮疹消退后,仍需要严密观察血糖变化,并遵医嘱逐渐减少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胰岛素用量。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后,嘱患者30分钟后进餐,以免出现低血糖反应;餐后如出现高血糖,可小剂量追加短效胰岛素。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时,应在每晚同一时间进行注射,以确保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病情观察:遵医嘱密切监测血糖及尿常规变化,以防止血糖增高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皮疹消退后随着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胰岛素用量的减少,需密切观察有无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反应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者。一旦出现低血糖现象,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嘱患者卧床休息,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40ml,并给予进食黄瓜或西红柿,每30分钟监测血糖1次,至血糖回升至6mmol/L以上。脉注射50%葡萄糖20~40ml,并给予进食黄瓜或西红柿,每30分钟监测血糖1次,至血糖回升至6mmol/L以上。
饮食护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观点是药物治疗+营养管理(血糖自我检测、知识教育)+适当运动[2]。血糖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饮食的质和量对糖尿病控制极为重要[3]。一般情况下,应按饮食习惯及运动量所需热量使主食及蛋白质食物较均匀地分配在三餐里,定时定量,1天3餐热量的分配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分配进餐。在严格糖尿病饮食基础上,进食清淡含纤维高的食物,多吃含糖量低的蔬菜及水果,如白菜、冬瓜、黄瓜、芹菜、维生素及胡萝卜等。
饮食护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观点是药物治疗+营养管理(血糖自我检测、知识教育)+适当运动[2]。血糖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饮食的质和量对糖尿病控制极为重要[3]。一般情况下,应按饮食习惯及运动量所需热量使主食及蛋白质食物较均匀地分配在三餐里,定时定量,1天3餐热量的分配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分配进餐。在严格糖尿病饮食基础上,进食清淡含纤维高的食物,多吃含糖量低的蔬菜及水果,如白菜、冬瓜、黄瓜、芹菜、维生素及胡萝卜等。
出院健康指导:本组23例患者在病情完全控制,结束抗生素治疗后出院。据此应对患者或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学会监测血糖及尿糖,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要低于7.0mmol/L,餐后控制在10.0mmol/L以内,并随访观察,以防止病情反复,教会患者正确的饮食调配及适量的有氧运动方法,按需调整治疗方案,科学用药,生活规律,忌烟忌酒限盐,树立信心,学会放松,保持良好心态,讲究个人卫生,积极预防各种感染。
出院健康指导:本组23例患者在病情完全控制,结束抗生素治疗后出院。据此应对患者或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学会监测血糖及尿糖,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要低于7.0mmol/L,餐后控制在10.0mmol/L以内,并随访观察,以防止病情反复,教会患者正确的饮食调配及适量的有氧运动方法,按需调整治疗方案,科学用药,生活规律,忌烟忌酒限盐,树立信心,学会放松,保持良好心态,讲究个人卫生,积极预防各种感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2 蒋红.饮食与肿瘤[J].实用医技杂志,2007,3(7):885-886.
2 蒋红.饮食与肿瘤[J].实用医技杂志,2007,3(7):885-88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88
老年糖尿病(DM)包括60岁以后发生和60岁以前原有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两种类型,已成为老龄化国家中极为关注的问题。其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高[1]。褥疮是老年DM合脑出血、脑梗死、老年痴呆、骨折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2010年2月~2011年12月应用生理盐水清洗、胰岛素4u+5%GS100ML溶液喷洒、神灯照射、安尔舒涂抹、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治疗老年糖尿病褥疮患者2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老年DM患者46例,有38例院外发生带入住院,有8例在住院期间发生,患者均患有2型DM。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60~93岁;DM伴脑梗死20例,脑出血12例,老年痴呆8例,骨折4例,糖尿病合并多器官损害2例。空腹血糖3.5~2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5~30mmol/L。褥疮分布在骶尾部、髋部、足外踝、足后跟、肩胛等处。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年龄、性别、褥疮分期及面积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在系统治疗DM和原发病的基础上,实施预防褥疮发生和复发的措施,如睡气垫床、2小时翻身1次,按摩受压骨突部位,保持床单的干燥平整等。有水泡者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有坏死组织者先清除坏死组织;观察组创面每次换药时首先采用生理盐水清洗(清洗要彻底),其次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胰岛素4u+5%GS100ml溶液喷洒创面,使创面的每一部位都浸有该溶液,再用神灯照射20~30分钟,最后用安尔舒涂抹创面,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每天换药1次;对照组创面采用生理盐水清洗、神灯照射20~30分钟、百多邦涂抹创面,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每天换药1次。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治愈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以(x±S)表示,治疗效果比较采用X2检验。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②显效:创面缩小,无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③好转: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④无效:创面扩大。
结果
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比较,见表1和表2。
讨论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的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糖尿病患者组织含糖量高、营养障碍、胰岛素不足,血中白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清菌率下降等因素,易致皮肤感染[2]。老年人新陈代谢率低,产热少,免疫功能衰退及营养不良等原因,易致皮肤感染。胰岛素外用可促进局部组织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的合成;葡萄糖可提供组织生长所需的能量;神灯照射具有提高局部温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渗出,增加局部抵抗力而促进溃疡愈合;安尔舒具有抗感染、止血、镇痛、促进胶元合成、组织再生、创面修复的作用。通过比较,观察组治愈率、治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为患者减少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安全、有效、容易操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缪书卉,张艺.龙血竭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增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是CRF的最重要病因。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收集我院36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7岁。血管通路其中颈内静脉长期管26例,动静脉内瘘10例。均规律血液透析>2年。
1.2方法 采用德国Fresenius 4008B型透析机,给予Fresenius Fx 60高通量透析器,尿素转运面积系数967 mL/min,超滤系数46 mL/mmHg/h,有效面积1.4 m2。血流量为200~250 mL/min,2~3次/w,4 h/次。
2观察与护理
2.1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下降>30 mmHg,或收缩压降至
2.2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透析中低血糖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ESDN患者外源性胰岛素从肾脏排泄时间延长,造成血浆胰岛素半衰期延长,代谢减慢,而且透析不能清除胰岛素这类大分子物质,引起胰岛素蓄积。经过透析后胰岛素受体活性增强,使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增强;②由于尿毒症使得体内毒素积聚、酸中毒、贫血等原因,患者通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再加上严格限制饮食,糖摄入过低,热量摄入不足,造成透析中发生低血糖;③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在4 h的常规透析中会丢失20~30 g葡萄糖,再加上使用无糖透析液,更易引起低血糖。④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干扰糖的代谢。⑤糖尿病胃瘫可导致患者胃排空延迟,出现餐后低血糖。⑥充分透析后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透析时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血糖及用药情况,发现有引起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早干预处理,并给予健康宣教。针对高危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血糖。一旦发现头晕、恶心、心慌、出大汗等情况,立即测血糖,暂停超滤,减慢血流量,血糖
2.3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接受透析的糖尿病患者多有固有的心脏疾患、尿毒症状态及代谢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口服药物以及受透析相关因素的影响。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心衰、心包炎、严重贫血,电解质(钾、钙、镁)异常、酸碱平衡紊乱、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低血压及药物 等[1]。我科心律失常患者常见脱水过多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高钾血症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低钾血症引起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针对高危患者,透析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定期监测血清钾离子浓度,给予吸氧,避免脱水过快过量,控制超滤率,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贫血,积极治疗原发病,尤其合并心脏疾病及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患者,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不宜过低。加强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根据血清钾浓度指导饮食。
2.4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心力衰竭常见原因为心肌损害、容量负荷过重、严重心律失常。糖尿病肾病患者还要经受肾衰竭本身贫血、高血压状态及代谢因素的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还受透析模式、超滤量、超滤率、透析液温度、透析液电解质浓度及酸碱度、內瘘血流量的影响。我院糖尿病肾病患者心力衰竭常见诱因为高血压、水钠潴留。透析前反复强调控制体重增长的重要性,低钠饮食,合理应用降压药。透析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等变化,发现急性心力衰竭征象,给予吸氧,应用镇静剂,安慰体贴患者,解除恐惧心理,配合医生及时给予强心、扩血管治疗,给予单纯超滤减轻心脏负荷治疗。
2.5高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透析中高血压多半在透析中、后期发生,轻度升高可无自觉症状,血压超过180/100 mmHg,患者可有头痛,严重可出现恶心、呕吐。透析中高血压常见原因透析液钠、钙浓度较高,失衡综合征导致颅内压升高,超滤后引起肾素水平升高、透析中清除降压药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精神紧张焦虑等。针对可能原因,透析时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心境平稳,心情放松;告知患者低钠饮食,控制体重增长;调整透析液钠、钙浓度;密切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增高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选用合适降压药。
3结果
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4000例次,干预对策前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4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成为CRF的首位发病原因,在我国也成为继慢性肾小球肾炎后第二位发病原因。糖尿病肾病引起终末期肾衰竭人群的年龄在逐渐增大,而且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在慢性高血糖的长期作用,可引起眼、肾、心、血管、四肢、神经系统等器官系统严重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因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失衡,贫血等因素的影响,并发症更加严重[2]。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有低血压、低血糖、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有些并发症的发生有时是一瞬间,不及时处理可危急生命,因此血液透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特别针对一些高危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率情况,及时发现不良症状及体征,及时查找病因,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针对高危患者提前给予干预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给予干预措施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加强透析间期的管理,医务人员利用合适时机,展开全面健康宣教,对高危患者反复强调合理饮食及控制液体的重要性,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99-03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临床表现有下肢麻木和疼痛、双足痛、温、触觉障碍,受伤后足部易破溃,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容易形成坏疽,导致无法愈合而截肢致残。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除足部隐患,降低截肢致残率[1]。糖尿病足流行病学调查可知: 西方国家5%-10%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足溃疡,1%的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是许多国家截肢首位原因。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美国每年实施60000例非创伤性手术中,50%为糖尿病患者。我国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患病率为1.6%-6.4%。近年来,糖尿病足溃疡和足坏疽的患者正在增加。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中三分之一花在糖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美国平均费用为25000美元,瑞典43000美元。我国2000年,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约为1.5万元,近些年还呈递增趋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数字更高。其诱发因素为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皮肤溃破、水泡破裂、烫伤、碰撞伤、修脚损伤及新鞋磨破伤等。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把糖尿病足发生危险因素归纳为:①周围神经病变 ②周围血管病变 ③皮肤异常④足部畸形⑤过去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⑥ 吸烟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但无溃疡;1级:皮肤表面溃疡,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部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足坏疽。笔者2010年3月~2012年3月以来,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足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糖尿病足均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3~72岁,平均62.5±10.59岁;糖尿病病程2.3~15.9年,平均8.7士2.1年,糖尿病足病程7~87d,平均39.4±14.3d。按Wagner分级标准I级坏疽10例,Ⅱ级1 5例,Ⅲ级5例。患糖尿病足时空腹血糖水平9.5~1 5.7mmo1/L,平均12.5士1.43mmol/L。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1~75岁,平均63.7士9.47岁;糖尿病病程1.8~16.4年,平均8.1±2.5年,糖尿病足病程9~91d,平均38.1土l 2.7d,按Wagner分级标准I级坏疽9例,Ⅱ级1 6例,Ⅲ级5倒;患糖尿病足时空腹血糖水平9.2~163 mmol/L,平均13.1士l.25 mmol/L。
1.2 分级标准:Wagner分级标准依据剖面的深度和坏疽的范围分为6级。0级:无溃疡;I级:溃疡局限于皮肤;Ⅱ级:溃疡深达筋膜;Ⅲ级:溃疡累及骨质,可伴有骨髓炎;Ⅳ级:出现干性或湿性坏疽,可伴有蜂窝织炎;V级:为组织广泛坏死。我们将糖尿病足I级的病人归于中医消渴病足的早期;将Ⅱ级、Ⅲ级的病人归于中医消渴病足的中期。60例中,属于早期的患者1 9例(治疗组10例,对照组9例);中期4l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 例),两组间一般情况及坏疽分级程度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专业委员会辨证诊断标准[1]进行中医辨证为热毒炽盛,气血瘀阻。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①胰岛素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②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深部组织培养情况,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③限制活动,减轻体重,抬高患肢。
1.3.2 扩血管及抗凝治疗:山莨菪碱2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1次/d,阿斯匹林25mg,1d 3次,口服。
1.3.3 外治法:常规消毒后,清除无活力的感染组织,包括坏死的骨质和溃疡周围的硬痂,直到出现新鲜健康的组织边缘。对于较大的溃疡面,清创在手术室进行,锐性削除坏死组织,创面扩大l~2cm,将周围过度角质的皮肤组织一并去除,清创后,创面以盐水纱布湿敷,溃疡面渗出减少后,可用美宝膏湿润刨面,促进创面修复。以上治疗均与对照组的方法相同。
1.3.4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双花玄参汤:银花30g,当归20g,玄参15g,甘草10g,瘀血重者加丹参15g,红花、川芎各10g,热重者加黄柏10g,茵陈20g,气血虚者加黄芪30g,白术、鸡血藤各20g,水煎450ml,1次150ml,1d3次,口服。5周为1疗程。
1.4 健康教育[26] 每天检查足和下肢,每天以肥皂和温水洗脚,趾甲前端应剪平锉光,穿清洁、干燥的袜子,穿核实、松软的鞋子,尽早和定期向医生报告足部的问题,发生足部外伤或感染时,应及早去医院治疗,发生糖尿病足时,要及早去医院治疗。加强糖尿病知识宣传,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指导患者及家属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加强足部监护,积极防治诱发因素,培养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日检查足部,经常用温水泡脚(水温在37℃~39℃),注意观察足部皮肤色泽、动脉血管的搏动、感觉功能、局部温湿度的变化等。选择合适的鞋袜保护足部皮肤 ,不能赤脚走路或赤足穿鞋,少穿塑料、硬底拖鞋,防止皮肤受伤,引起足溃疡。注重修剪趾甲,注意平着剪,不宜剪太短,也不宜剪得有角度,以免损伤甲沟造成继发感染;不要撕掉或剪掉胼胝周围的死皮;不要随意使用足锉、鸡眼膏、鸡眼水、刀片来自己处理鸡眼,应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治疗。指导患者足部按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从趾尖向上至膝关节按摩2次/d~4次/d,10 min/次~30min/次,注意动作应轻柔;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运动、下蹲运动。寒冷时注意足部保暖,冬天睡觉时可用棉织护脚套,忌用热水袋、电热毯、电烫壶保暖以免烫伤。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
1.5 预防护理[3] 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第1步 温水洗足:每日用温水(低于37 ℃)洗脚5~10 min ,洗净后用柔软的浅色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足趾间;
第2步 检查足部:洗足后仔细检查双足皮肤,特别是检查趾间、足底、易受挤压部位有无皮肤皲裂、水泡、割伤、红肿、变色、皮温高、鸡眼、足癣、胼胝等,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感觉是否正常;第3步 涂擦润肤膏:皮肤干燥者,尤其在冬季,洗足后涂上润肤膏,以保持皮肤柔润,防止皮肤皲裂,但注意不要涂在足趾间;
第4步 足部按摩:检查后,以手掌的大、小鱼际肌从足尖开始做双足及下肢的按摩,双侧足部和小腿各按摩3~5 min ,每日早晚各1 次,以促进足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第5步 进行下肢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运动包括: ①提脚跟:将脚跟提起、放下,重复20 次; ②抬脚尖:将脚尖抬起、弯下,重复20次; ③弯腰:手扶椅子做弯腰运动,重复10 次,弯腰时头部越低越好,背部尽可能挺直; ④坐椅运动:双臂交叉胸前,将坐下、起立动作重复10 次; ⑤抗衡运动:患者双臂平伸扶墙,以不超过肩高为宜,双脚并拢脚跟着地,挺直身体,身体重心放于双臂支撑物上,然后将双臂伸直、弯曲,重复此动作10 次,每日1~2 次。
1.6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沮丧、自卑等不良心理,引起食欲下降、失眠、血糖波动等,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担忧,适时疏导,耐心解释病情,进行糖尿病足知识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方案,支持家属陪伴,每次换药将创面恢复好的消息告诉患者及家属,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7 饮食护理 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了解控制饮食对糖尿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制订相应方案,控制总热量,一日三餐按1/5、2/5、2/5或各1/3分配,食谱可多样化,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并给予低盐 、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禁止饱餐,绝对戒烟限酒。足坏疽者适当增加热量10%~20%,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
1.8 症状护理[4]
1.8.1 监测血糖,控制血糖 讲解控制血糖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自测血糖。注意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从而积极控制糖尿病,促进足部病变的恢复。
1.8.2 水泡的护理 皮肤水泡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处理:大水泡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小水泡给予无菌纱布包扎,保持局部清洁,水泡干枯后形成的痂皮,不能人为剥脱只能任其自然脱落,以防继发感染。有足癣者可用1∶5 000高锰酸钾泡脚,2次/d,不超过1周。
1.8.3 创面处理 皮肤破溃未感染创面:用碘伏消毒3次/d~4次/d,保持创面清洁,抬高患肢,伸直肢体,避免受压及负重,可用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肢端血液回流,亦可局部氧疗(吹氧)促进创面结痂。 浅表感染创面:采用有效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每日清创换药,换药应严格无菌操作,可用庆大霉素加胰岛素加6542或地塞米松纱布湿敷,也可采用一些生物制剂或生长因子类物质如静脉滴注剩余的白蛋白直接外涂创面,有利于溃疡愈合。深部严重感染、溃烂较深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并有坏死组织者,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用碘伏消毒皮肤及创面后用呋喃西林液或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剪除坏死组织,局部用红外线进行灯照射,距离为30 cm~50 cm,2次/d,15 min/次,将创面分泌物送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加胰岛素换药及外湿敷,并配合全身用药。
1.8.4 急症处理 对于小伤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轻轻拭干,不要涂深色药物,如龙胆紫、红药水,因药品的颜色会覆盖伤口感染的征兆,避免使用碘酒等强刺激的消毒剂,用医用敷料覆盖;每天更换敷料。
1.9 观察指标:每周空腹抽血,常规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值,以微量氨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1.10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I级以上病人创面完全愈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I级以上病人创面2/3以上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好转,I级以上病人创面1/2以上愈合;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2.2 两组取得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3 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比较,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及感染。对于早、中期糖尿病足,针对病因,规范化治疗是关键,能有效降低截肢比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说:“其病变多发痈疽。”圣济总录・消渴门》也指出:“消渴者……久不治,则经络壅滞,留于肌肉发为痈疽。”可见痈疽为消渴并发症。痈疽病机为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四妙勇安汤是治疗脱疽的专方,本方所治脱疽部位在四肢远端,尤以下肢多见。方中重用银花,清热解毒为主,玄参泻火解毒,当归括血散瘀,甘草配银花加强清热解毒作用,共收清热解毒,活血通脉之力,能使毒解、血行、肿消痛止。糖尿病足的预防[5]:定期检查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消除已知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血糖监测;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护理;穿着合适的鞋袜。总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方位、系统、精心的护理治疗及糖尿病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把糖尿病防治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 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6]。采用本方案治疗护理早、中期糖尿病足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继前.糖尿病足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 疑难病杂志,2007, 6(6):375-377.
[2] 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
[3] 楼青青.沈犁,赵芳,等.糖尿病护理论坛暨STENO中心高级护理教育和实践课程纪实[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6.
张培红:女,大专,主管护师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DKA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静脉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降至13.9 mmol/L后,转为静脉滴注;观察组持续泵入胰岛素。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组血糖水平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总剂量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及尿酮体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DKA可加快不良症状改善效率,并发症少,在应用中应加强日常护理提高疗效。
关键词 胰岛素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观察;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0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与糖尿病相关的危重疾病,诱发原因与糖尿病患者的急性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和护理不当可能危急患者生命[1-2]。目前小剂量胰岛素注射是治疗DKA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患者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程度不同,疗效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病例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3]。我院将胰岛素泵用于DKA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DKA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31±12.50)岁;Ⅰ型糖尿病10例,Ⅱ型糖尿病35例;病程1~15年,平均(10.20±3.21)年;患者BMI平均(22.31±3.51)kg/m2。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22±11.81)岁;Ⅰ型糖尿病12例,Ⅱ型糖尿病33例;病程2~15年,平均(10.80±4.10)年,患者BMI平均(21.81±3.20)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参照《内分泌学》[4]DKA诊断标准:患者随机血糖值超出16.7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8.9 mmol/L,且尿酮体检测结果呈强阳性(+++或++++)。(2)患者均于住院期间严格按照标准饮食方案进食。(3)患者对临床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且依从。(4)排除其他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1.3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补液扩容、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抗炎、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3.1对照组采用静脉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初始剂量0.1 U/(kg·h),持续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当下降至13.9 mmol/L后,转为应用浓度5%的葡萄糖溶液与胰岛素混合后静脉滴注,至酸中毒彻底纠正后,检测尿酮水平转阴时,再转换为餐前胰岛素皮下注射用药,剂量每小时0.6~1.0 U。
1.3.2观察组经皮以胰岛素泵持续泵入0.1 U/(kg·h)胰岛素,直至酸中毒得以纠正且尿酮检测转阴后,转换为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用量为基础量每小时0.6~1.0 U。
1.4胰岛素泵治疗DKA的护理
1.4.1泵前护理泵前观察患者脐周皮肤,如发生红肿破损者不易于穿刺。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护士快速准确地安装调试好胰岛素泵,注意选择相配套的输注管、电池、储药器等。用药于泵入前置于冰箱2~6 h,泵入前取出室温下促进气体溢出,防止泵容器及管路等中出现气泡,影响泵入质量[5]。
1.4.2泵中护理实施药物泵入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泵管理。应在药物泵入前先向患者详细说明用泵的方法、注意事项、时间等,注意不要大幅度运动以避免管路脱出,也不可扭曲、弯折管路。如患者进行淋浴,应事先将泵装在专用袋内做好防水保护[6]。日常注意加强巡查,及时更换电池和补充用药;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红肿等症状,及时处理。密切监视患者血糖变化,指导胰岛素用量,及时发现低血糖并给予及时处理。鼓励患者健康饮食和加强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改善。
1.4.3泵后护理摘除胰岛素泵时应注意观察穿刺点皮肤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指导患者做好穿刺点日常护理,避免感染;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合理饮食和运动,以避免摘除泵后血糖控制不佳。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复查时间。
1.5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糖值和二氧化碳结合力,记录胰岛素使用总剂量、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等。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变化比较(表1)
2.3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表3)
3讨论
据统计,DKA的发病率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占15%左右[7],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DKA患者机体内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胰岛素不明显增加,这两类内分泌变化造成了代谢性酸中毒。而胰岛素不足使血糖升高,更加重了糖尿病的病情[8]。患者机体内能量的不足易加快细胞分解加速,故而血酮体和尿酮体水平升高。由此可见,胰岛素缺乏是DKA发病的根本,采用胰岛素治疗十分关键[9]。
常规小剂量皮下多次给药对于降低血糖具有一定作用,也有利于减少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但该用药方法受客观条件影响比较大,如输液器调节的灵敏度、多次皮下注射时个人经验等均可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如胰岛素应用过程中剂量存在波动,则易引起患者机体内代谢水平变化的不稳定,不利于稳定血糖指标,影响疗效[9-11]。胰岛素泵的作用是持续、定量的提供胰岛素,模仿人体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可避免人工注射对药物剂量及血糖波动的影响[12]。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和二氧化碳结合力改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证实了其对控制患者血糖的有效性。但由于胰岛素泵可提供更稳定的胰岛素分泌,更符合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释放过程,因而可促进血糖的早期稳定,提高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总剂量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及尿酮体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胰岛素泵入治疗较传统小剂量皮下注射给药在治疗DKA方面效率更高。同时,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性好,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总之,胰岛素泵治疗DKA可加快不良症状改善效率,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在胰岛素泵的应用中应加强日常护理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黄映华,陈雪云,郭粉莲.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海南医学,2014,25(22):3431-3433.
[2]张桂香,李静.皮下胰岛素泵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26-28.
[3]Glaser N.New perspectiv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edema complicating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children[J].Pediatr Endocrinol Rev,2006,3(4):3792-3861.
[4]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5-1416.
[5]朱丽.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与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11):26-27.
[6]钟小艳. 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1(3):13-15.
[7]龙碧.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1):1488-1490.
[8]郭洪亮. 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61-163.
[9]陈建飞.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545-546.
[10]吴立华,刘青员.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1,15(18):26-28.
[11]陈翠云,周广兰.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109-11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40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为达到近乎正常的血糖控制需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用计算机控制将外源性胰岛素按时定量地注入人体,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浓度更符合生理水平,胰岛素吸收更稳定,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1]。2008年4月~2010年4月对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应用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认为胰岛素泵在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危险方面等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均符合1998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将其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治疗(CSII)组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CSII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5.42±5.59岁,平均病程1.16±0.74年,体重指数(BMI)23.2±4.1kg/m2;MSII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3.63±6.17岁,平均病程1.21±0.77年,BMI 24.1±3.8kg/m2。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配餐,并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以及手指微量血糖的检查方法。两组的年龄、病程、BMI、和治疗前血糖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见表1。
治疗方法:CSII组采用美国Minimed507型胰岛素泵,重组人胰岛素R(优泌林R),基础量为总量的40%~50%,50%~60%为餐前追加量。MSII组采用重组人胰岛R(优泌林R)3餐前皮下注射,21:00给予精蛋白锌胰岛素(优泌林N)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两组治疗中每天测7次血糖(3餐前、餐后2小时、凌晨3:00时)。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的稳步型血糖仪ONE TOUCH SureStep测定末梢血糖。两组治疗前均记录每位患者年龄、体重、BMI、每天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目标血糖值:3餐前及睡前血糖≥3.6mmol/L且≤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ol/L且能持续3天。末梢血糖≤3.5mol/L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定为低血糖。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以(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
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见表2。
讨论
护理体会:⑴心理护理:由于该组均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所以对胰岛素的治疗尤其是胰岛素泵的使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顾虑。胰岛素泵为引进的高新仪器,患者对仪器的效果及可靠性都不太清楚,这就需要护士热情、耐心的讲解,消除其顾虑。说明此方法具有安全、方便、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用泵后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降至正常范围且较为平稳,免除葡萄糖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2],尤其告诉患者采用强化治疗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单纯依靠饮食和运动就可以维持血糖基本正常,消除患者及家属所谓的胰岛素依赖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意接受并积极配合置泵治疗。⑵使用胰岛素泵的护理:①置泵前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文化水平、身体素质、家人的支持、饮食情况、经济能力等,并正确选择胰岛素的种类,只用短效和速效胰岛素,注意胰岛素的有效期。做好患者皮肤准备,避开有皮肤病或疤痕的部位,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消毒,避免感染。②置泵及带泵期间的护理:密切观察血糖情况,注意有无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刚使用胰岛素泵的时候需要勤测血糖,必要时每小时测1次,保证其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患者的教育,在行走、睡觉时注意保护胰岛素泵,避免管路扭曲、滑脱或跌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洗澡或外出检查可用快速分离器浆泵取下,但不得超过1小时;护理人员经常检查输注装置是否通畅、注射部位皮肤有无红肿、压痛、出血、硬结及感染、过敏等表现,每周更换敷贴2~3次,更换输注装置1次,出现问题及时更换。⑵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在使用胰岛素泵期间仍应坚持糖尿病饮食,并定时定量,严格按照营养科制定的食谱进食,有何不适及时与医生、营养师沟通,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⑷运动护理: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很重要,根据糖尿病患者身体情况,鼓励其适当运动。携带泵运动时,提醒患者不宜剧烈、幅度较大的运动,并注意活动时间的选择,不能空腹运动。
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依从性,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手段。持续24小时的基础胰岛素输注可抑制肝糖生成,从而使夜间和两餐之间的血糖平稳下降,餐前追加剂量以控制餐后血糖高峰,更易获得稳定的血糖控制,明显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宋淑燕认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3],是目前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泵的操作技术及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糖尿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日益现代化及社会的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且发病有年轻化倾向。全球现有糖尿病病人1.35亿,我国有近4000万,其中Ⅱ型糖尿病占95%以上,约60-70%血糖控制不理想[1]。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很多,其诱因为动静脉血管闭塞[2]。2009年5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糖尿病患者68例,经中西药结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52-90岁,平均63岁。诊断为II型糖尿病,病程6个月-12个月,平均3年。气虚血淤型32例,湿热下注型12例,热毒炽盛型24例,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值增高40例,空腹血糖值7.8~22.3mmo/L,平均11.5mml/L。
1.2 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 静脉滴注川芎嗪、灯盏花素、丹参、丹红、丹参酮、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维生素、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为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静脉滴注尿激酶、前列地尔,药理作用为溶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药理作用为抗凝。
1.2.2辨证论治 气虚血淤型以益气养血为主,应用丹参通脉汤加味;湿热下注型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应用四妙勇安汤加味;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应用四妙活血汤加味;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培补肝肾,应用顾步汤加味,同时煎服四虫片、活血通脉片、通脉安[3]。
1.2.3控制血糖应用美康、二甲双胍、拜糖平、消渴丸,本组35例应用胰岛素或诺和灵。
2 结果
68例糖尿病,47例血糖降至正常值,21例高于正常值0.5-3.6,68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
3 护理
3.1 用药的观察与护理 口服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可增强康激酶、前列地尔的纤溶活性,提高血管开通率,还能减少血管闭塞的发生率[3]。使用输液泵持续滴注尿激酶时,保持输液装置通畅,药物现配现用,并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采集血标本应避开输液肢体,以免影响检验结果。一旦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
3.2 心理护理 护理病程长、情绪不稳定、心理恐惧的患者时,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其病情变化,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烦躁易怒型患者,要耐心说服安慰,对其讲解怒伤肝,而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同时可导致淤血阻滞,脉络不通,而加重病情,使其配合治疗。
3.3 一般护理
3.3.1密切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是否有并发症等。
3.3.2劝告患者控制饮食,戒烟酒,告知吸烟的危害,烟草中含尼古丁,可引起周围血管痉挛,导致肢体疼痛,并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血液粘稠,血流缓慢,加重病情。
3.3.3患者注意保暖,不宜热敷,鞋袜要宽松,避免冻伤及外伤;对皮肤瘙痒的患者预防抓伤,如抓伤忌用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
3.3.4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本组患者需静注具有抗凝、促纤溶、降低血粘度和扩张周围血管等作用的药物,局部感染溃疡者需输注抗生素。为保护静脉,可外涂海普林软膏,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4]。
3.3.5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科学地分配饮食,既要有利于控制血糖、血脂及体重,也要保证患者正常生理需要,以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3.3.6加强患者教育 对糖尿病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增强糖尿病的预防意识,怎样识别感觉缺损和血循环不良,怎样避免皮肤损伤以及抓伤伤口的护理等,并应争取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张爱珍.临床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