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03 16:44: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计划

篇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就是以英语为媒介,以商务活动为载体,整合商务与英语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商务活动能力。

一、项目实施的现有基础

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完成了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剖析,对商务英语的办学体系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梳理;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标准、各类课程标准以及实训环节的各类课程实训指导书的修订,为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与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改革和建设内容

1、深入分析社会、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所服务职业的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商务知识的需求,重新定位专业目标,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胜任涉外企、事业及宾馆、酒店、商务中心等单位基层一线的商务翻译、文秘、经理助理、前台服务、客房服务等工作,具备技术素质强、吃苦精神强、实干能力强、团队意识强“四强”素质的商务英语专业高级职业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又要有扎实的实践技能,特别具备较强的服务和管理能力。

2、从职业岗位出发分析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职业能力结构,从而设计出学习领域课程,经过多轮岗位分析优化完善,实现课程体系重构的目标。重构后的新课程体系应该能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前后课程衔接得当,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与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结构 专项能力 能力要素 课程设置 能力测试

基本素质 思想政治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初步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合格

职业素质 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沟通协作、积极进取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就业、创业和生存能力;继续教育、学习和创新能力;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 就业指导 公共关系证书

身心素质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巧 军训;体育 大学生体育达标测试

基本能力 计算机应用 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 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

英语语言 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大学英语(精读);大学英语(泛读);英语听说 PETS-3或CET-4证书

社会认知 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报告

专业

知识

与专

业技

能 商务英语应用能力 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具备基本的英汉互译能力;书写、阅读商务信函的能力;熟悉中西文化传统,了解各国地理,历史,发展现状 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语;商务应用文写作;英美概况及西方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 合格

商务领域应用能力 掌握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国际贸易规则和相关贸易规则;熟练制作各种商务单证,处理外贸函电、进出口等外贸业务的能力;具备进行市场开拓、企业营销、商务谈判等商务活动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业务实务;电子商务;商务谈判 合格

酒店业务应用 从事现代宾馆业经营、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 酒店经营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户管理实务 合格

3、按照各类商务英语工作流程的逻辑环节,找出商务英语活动主要工作节点,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模块;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导出“行动领域”;经过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进行教学实施。

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岗位群 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学习领域

公共基础 专业基础 核心

外贸业务员 贸易政策分析;产品市场调研;制定产品市场营销方案;客户开发与分类管理;询盘、报盘、还盘、接受;合同条款设计、签订、履行;商务文书;商务会谈;货运、保险办理;单据、单证制作;商品检验、报关;业务资料归档 国际商务知识理论与实践;英语日常、商务交际;商务文体撰写;收集资料、运用信息、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计算机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体育;计算机基础;

商务礼仪;应用文写作 精读;泛读;听说;商务英语原著选读 剑桥商务英语;商务应用文写作;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业务实务;商务谈判

电子商务业务员 网络市场调研;网络产品销售;网络推广;订单处理;网络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配送;客户服务与管理 国际商务知识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应用;商务文体撰写;收集资料、运用信息、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计算机 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

初、中级翻译人员 外事活动接待;中英文商务文书笔译;一般商务会谈口译 英语日常、商务交际;商务文体撰写;收集资料、运用信息、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 精读;泛读;听说;英美概况;西方文化 翻译理论与实践;剑桥商务英语;商务应用文写作;商务英语口语

商务谈判代表(助理) 国际贸易合同谈判;国际货物运输合同谈判;商品采购合同谈判;业务沟通 国际商务知识理论与实践;英语日常、商务交际;收集资料、运用信息、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商务谈判;计算机 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 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

行政文员(秘书、助理、企化) 文件撰写;文件处理;档案管理;会议及商务旅行安排;会议记录;公关接待 英语日常、商务交际;商务文体;收集资料、运用信息、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计算机;文秘 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 剑桥商务英语;商务应用文写作;商务英语口语

酒店、旅行社和度假村的初级管理和服务 前台服务;酒店管理(客房产品设计、价格制定、客房销售、经营效益分析);客房服务;客房设备物资管理;餐饮服务;餐饮销售、服务管理;公关接待 英语日常、商务交际;收集资料、运用信息、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计算机操作;酒店服务 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 酒店经营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户管理实务;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语

英语教学、少儿英语培训 备课;授课;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作业布置、批改 英语日常、商务交际;收集资料、运用信息、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计算机操作 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 翻译理论与实践;剑桥商务英语;商务应用文写作;商务英语口语

4、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以适当的载体,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构建学习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商务英语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社会调研的具体情况,并派遣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调研,经过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商务英语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与其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在对行动领域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聘请了大量的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与课程开发组全体教师一起,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确定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是关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而这当中《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业务实务》、《电子商务》、《商务谈判》、《酒店前厅与客户管理实务》6个学习领域又最为关键,是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纪淑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10年06期

篇2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68-01

高职教育中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如何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是教学工作的保障,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师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优化人员结构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师资面临着人员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大部分院校的音乐教师年龄结构偏小,职称以助教、讲师为主,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数偏少。这样就造成师资梯队不合理,整个队伍活力有余,而教学经验略显不足。为了克服这一难题,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注意从相关专业机构引入一些高职称、有经验的人才,纳入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将现有的教师送出去参加知名高校或音乐团体的专业培训,增加其教学经验,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师资质量。

2 明确教师角色定位,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较之一些热门的、技能性较高的专业,多少略显“冷落”。加之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热情下降、专业能力不强,造成教师的很多专业内容讲授不下去,甚至教学任务都不能按时完成。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工作缺乏信心,对未来缺乏雄心,影响个人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各高职院校要明确音乐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强化音乐教育在学生艺术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音乐师资队伍在整个高职师资队伍中的地位,为老师创设条件,参与社会化的文艺活动,参加文化团体的演出,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参与社会的机会,将自己的音乐专长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而是走出校门,为社会发挥更多的光和热,提高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荣誉感。

3 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过去几年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过快、规模过大,带来一系列问题,体现在内涵建设层面,教育质量下降、师资水平不高。为了尽快提高师资水平,要拓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首先,学院要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有计划、分批次送教师到相关专业机构和大学进修深造,学习音乐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拓展音乐专业眼界,增加教学经验。其次,教师要深入行业、音乐机构、音乐团体学习锻炼,了解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目标、有针对性培养学生,锻炼职业能力。

4 加强科研培训,提高音乐教育师资专业研究能力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音乐教师不但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同时大部分人还承担全院公共音乐课的教育任务,每周10个学时的工作量很难抽出时间开展科研工作。同时选题范围狭窄、研究条件有限等因素导致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师的科研工作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为了提高音乐教师的科研能力,高校要从制度层面做好音乐教师科研工作计划,将经费研究条件向这一方面倾斜,使他们能够在主观上提高认识,客观上有能力、有条件做好科研工作。同时要开展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工作,帮助老师们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教学研究、专业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选题和开展研究工作,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5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做好教师评价工作

教师评价关系到教师工作业绩的评定,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以往的教师评价,制度不明晰、措施不得力、评价不关痛痒,起不到应有的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为了使这一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做进一步的改革。一是要整合评价内容。把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培训工作量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做好百分比分配,制定评价标准。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教师互评、学生评价、质检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三是将评价结果和教师业绩相结合,评价要定出品质优劣和分层分等,薪酬和奖励挂钩,起到激励作用。

6 结语

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完成的。师资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问题的迫切性、重要性,做好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最终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束华娜.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5):83-84.

篇3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Yun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ways to improve the job.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Status quo Strategies Suggestions

1.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全面了解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促进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研究课题组认真编制包括领导管理、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在云南各高职院校中开展了相关调研,2009年9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全面的了解到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设置了专业机构、解决了必须的工作场地,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多数学校都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运用网络、组织各种活动等渠道积极开展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学校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办公设施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规范,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机构设置不规范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机构设置不规范,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归属学生处,有的隶属社科部,有的归属不明确,有工作任务临时抓差;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并未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没有设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导致工作条件,硬件配置非常有限,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有适宜的心理品质——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坚忍、耐心、宽容、助人、责任感和探索人生的兴趣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调研中我们看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只有12.5%的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师生比达到上级要求,41.7%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完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62.5%每年只能接受10学时以上的专业学习培训,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学习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教材使用和课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总体上看,目前各学校没有形成主体课程、兴趣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影响了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4 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开展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的氛围,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非常有限,科研工作现状与本课院校差距很大。调查显示,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专业人员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3.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只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同时建立奖优罚劣的配套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才有制度的保障,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

3.2 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进程。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与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差距很大。目前云南一些高职高专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专业专职人员,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工作场地和必要的条件,工作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上级检查,其工作水平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促进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然选择是走专业化之路,这是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健康成才需要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实际需要。

3.3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5555”服务机制。

建立起“5555”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具体为:五级塔形工作模式,依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心理健康观察员。五级目标体系,依次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疏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依次为:寝室—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五位一体工作方式,依次为: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治疗控制、危机干预。

3.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素质优秀、数量足够、成员稳定的专业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但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专职专业人员数量与上级文件要求的师生比差距很大,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入口关、使用关、提高关,按照素质高、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5 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渠道,它可以通过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调动自身的心理机能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教育,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行为,提升心理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云省高职院校中只有37.5%的学校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教材的使用,课时的安排上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包主干课程和兴趣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

3.6 加强科研工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中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普遍存在科研学术氛围不浓的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要把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列入科研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探索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总结好的经验,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把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和教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篇4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设置了专业机构、解决了必须的工作场地,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多数学校都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运用网络、组织各种活动等渠道积极开展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学校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办公设施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机构设置不规范,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机构设置不规范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机构设置不规范,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归属学生处,有的隶属社科部,有的归属不明确,有工作任务临时抓差;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并未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没有设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导致工作条件,硬件配置非常有限,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2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有适宜的心理品质——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坚忍、耐心、宽容、助人、责任感和探索人生的兴趣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调研中我们看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只有12.5%的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师生比达到上级要求,41.7%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完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62.5%每年只能接受10学时以上的专业学习培训,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学习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3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教材使用和课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总体上看,目前各学校没有形成主体课程、兴趣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影响了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4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开展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的氛围,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非常有限,科研工作现状与本课院校差距很大。调查显示,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专业人员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3.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只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同时建立奖优罚劣的配套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才有制度的保障,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

3.2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进程。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与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差距很大。目前云南一些高职高专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专业专职人员,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工作场地和必要的条件,工作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上级检查,其工作水平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促进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然选择是走专业化之路,这是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健康成才需要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实际需要。

3.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5555”服务机制。

建立起“5555”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具体为:五级塔形工作模式,依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心理健康观察员。五级目标体系,依次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疏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依次为:寝室—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五位一体工作方式,依次为: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治疗控制、危机干预。

3.4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素质优秀、数量足够、成员稳定的专业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但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专职专业人员数量与上级文件要求的师生比差距很大,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入口关、使用关、提高关,按照素质高、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5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渠道,它可以通过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调动自身的心理机能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教育,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行为,提升心理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云省高职院校中只有37.5%的学校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教材的使用,课时的安排上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包主干课程和兴趣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新晨

3.6加强科研工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中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普遍存在科研学术氛围不浓的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要把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列入科研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探索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总结好的经验,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把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和教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篇5

二、我国高职院校科技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们大多办学时间不长,且多数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来,故在科研管理方面难免有着先天不足。

(一)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形式粗放。我国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至今仍存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潜在影响,科技管理观念陈旧,手段简单,形式粗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科技工作的发展。在许多高职院校中科技管理部门只注重简单的程序化管理,仅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通常展示的工作状态主要是接收上级项目申报文件并将相关文件下发到各系部,然后等待科研人员前来申报项目或报送各类数据、工作计划,科技人员再把项目材料汇总上报,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审批等。这是一种浅表和经验式的科研管理模式,它不仅不具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性,而且组织协调效率低,实际执行能力也很弱。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管理形式粗放,科研管理工作者与学院教师、科研人员沟通不足,导致无法很好的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相当部分教师都认为高职院校层次低,在科研方面搞不出什么名堂,只是为评奖、应付职称而已。他们偏重教学轻科研,即使申请到科研项目也只花少量的时间做一点表面文章;并且只求数量轻视质量,在专家评审过程中极尽所能的拉关系走门路,形成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不良风气。

(二)信息网络化程度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开始融入到科研管理领域。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注意到信息网络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技管理人员运用网络化能力不足。许多科技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科研管理所涉及的统计学、情报学、概率论等知识;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研管理项目和科研成果的统计、归档、资料的查阅和交流的电子化;不能利用信息手段对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和科技发展动态进行实时的业务处理,以达到提高科技管理效率的目的。二是信息网络建设不够健全,没有搭建起相应的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信息网络不健全,不能发挥现代高新电子技术应有的优势,不能及时地研究信息,不能将工作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并形成有效的网上信息传递机制,这使得不同地域或者学院之间信息沟通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科技管理工作联合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专利、产权保护意识弱。在我国,高职院校是知识产品的主要产出基地之一,其成果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众多领域,比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权以及其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知识产权等。然而,我国的高职院校并没能成为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强大拥有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对知识产权知识了解较少,对专利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他们往往把科研工作的重心放在项目申请、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结题、鉴定以及报奖上,忽视了专利申请以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许多科技人员为晋升职称而盲目,使得许多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丧失了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保密性。二是科研人员无力承担专利费用。有些高职院校规定专利费用从科研人员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支出,这对一些科研经费相对较少的课题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支出,至使不少科研人员因为难支付以及维持专利费用而放弃了对研究成果的专利申请和产权保护。三是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不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学院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力,有些科研人才在调离或辞职时带走科研成果或专利,导致知识产权的流失,给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带来巨大损失。

(四)成果产业化少。我国高职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推出,但并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被转化利用。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在高职院校中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10,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都被束之高阁。这使得大量的科学研究流于形式,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不到推进作用。造成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未转化的原因诸多:一是许多科研人员研发不是以市场为导向,项目选题与生产实际脱节。高职院校的许多科技成果“含金量低”,没有突出专科院校的独特性,科研项目无重点、无特色,理论研究多、应用性研究少,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市场定位不准确,科研成果本身不成熟使成果游离于市场边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有些科研成果虽然理论依据充分,在实验室中也能得到有效的验证,但在实际应用中不方便,不适用于推广应用。二是高职院校对自有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一项好的科技成果要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首先要让需方认识和了解。高职院校科技管理部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担当各种科技信息的传递媒介,它是各种校企合作会议的组织者和承办者,各种科技成果会、展示会的组织参与者以及充当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工作人员之间的牵线者等。[2](p33-35)他们为科研成果与需求企业之间架起桥梁、连成纽带。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监督管理、验收鉴定工作比较重视,管理也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对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意识却比较薄弱,与企业沟通不畅,导致企业对高校有哪些成果不是很清楚,自然就谈不上成果转化。三是科研人员与学院仅重视科研成果的学术性、先进性,没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作为最终目标。无论是对学院的综合实力评价,还是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晋升考核,都是以篇数,出版专著部数,获奖成果等级和数量为评价指标,对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及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并没有明确要求。受这种考核政策的影响,很多科技人员专注于课题申报、研究过程和成果奖励的申请,而对科技成果能否走向市场漠不关心。四是企业采用成果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形成产品要经过小试、中试放大、小批量生产等一系列的实验,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支出,这就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中长期投资。由于企业资金不足,投融资体制不完善,导致许多企业比较注重产品生产和销售等短期利益,不愿从高职院校购买科技成果,致使大部分科技成果游离于市场之外。

三、对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科技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实现科技创新的能力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各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观念,加快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根据各校自身特点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科技管理政策,促进科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增强学院科技实力,发挥其特有的专业优势。

(一)创新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更新与观念的转变是新时期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基础。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与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相结合,做到管理规范化,管理目标具体化。近年来,高职院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任务,学校科技管理工作相应的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作为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和敬业精神,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将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灵活地运用于科技管理全过程,并且善于组织协调,做好学校、社会与科研人员的桥梁,使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善于用敏锐的目光观察、分析科学前沿信息,并作出正确、果断的决策。精细化管理需要依赖于完整、规范的制度,才能使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高职院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体系,努力营造一个自由、公正与公平竞争的学术氛围,严厉禁止采取剽窃手段或请“”代劳而骗取科研奖励的急功近利行为,提倡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对于有科研成就的人员,可以采取一定比例的项目津贴作为奖金,或在晋级、职称评定和工作考核中予以量化的鼓励政策。给他们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事业发展的舞台,以实现其人生价值,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新性。有计划地组织和建设合理的科研梯队,形成持续稳定的研究队伍。科研管理部门还要加强项目检查监督,建立创新的动态追踪管理体制,组织同行专家采用定时多媒体汇报和现场查验的方式,集体评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项目评审验收注重评价科技活动本身而不是注重对人的考核评价,要能全面反映科学的内在本质,保障其所取得的成果评价的科学性、严肃性及公正性。

(二)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管理模式,是高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提高科研管理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技术工具,是学校上水平、上层次的有效手段。[3](p119-120)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熟练运用各种科技统计软件,对各种科技信息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建立强大的“信息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科研资源的分享率,实现科研资料的共享化,为科研人员提供强大便捷的检索服务,避免科学研究的重复性,打破学校、专业界限,突破封闭性,形成群体优势,开拓高校科技创新的新局面。同时,应用最新的数据网络技术,建设好科技管理部门的在线管理系统。对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如立项、审批、研发、鉴定验收、申请奖励或专利,成果转化等及时跟踪指导、检查评估,通过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提高科研管理决策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及时研究信息、技术成果,寻求科研合作对象,借助网络信息渠道实现高校与产业部门之间的良性流动循环,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健全院校的信息网络,加快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是信息时代科研管理手段的一种变革,对实现科研管理创新,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篇6

利用SCL-90量表统计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在被测试的350人中,有阳性因子人数为102人,即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教师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占29.14%,这一比率比全国常模(24.92%)高出4.22%。其中焦虑、恐怖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年龄段分析

对不同年龄段高职院校教师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段教师在敌对、偏执及精神病因上有显著差异。25~35岁年龄段的教师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值高于36~45岁年龄段的教师;躯体化因子值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焦虑因子值在36~45岁年龄段的教师分值最高。25~35岁年龄段的教师精神病性因子值最高。

高职院校教师人际关系这一因子各年龄段表现为:25~35岁的教师均值高于36~45岁的教师,说明他们刚踏入社会,社会阅历有限,人际关系处理上需要一定的时间。焦虑因子在36~45岁最高,这一年龄段,稳定工作后教师面临新目标的确定、子女与父母的赡养等问题地统筹安排。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专业分析

在350名被调查对象中,从事工农医类专业的教师比例占27%,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比例占34%,文史类专业的教师比例占12%,艺术体育类专业的教师比例占9%,其他类专业的教师比例占18%。统计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教师在焦虑因子、偏执因子分值上有显著差异,统计数据见表2。

工农医类专业教师在焦虑因子上得分值最高,这与工农医类专业理论和技术更新速度快直接相关,工农医类专业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随着年龄增长,这势必给他们一定的压力。文史类专业教师在偏执因子上得分值最高,文史类专业教师容易出现投射性思维,易夸大问题,产生多疑等心理。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职称分析

由于职称不同,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不同职称教师在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助教职称教师在焦虑和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职称教师,这与助教职称教师从事高校工作时间短,压力大有直接关联。讲师、副教授职称教师在恐怖因子得分低于教授及助教职称。助教职称的教师在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其他职称教师。其统计结果见表3。

职称越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这与晋升职称标准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相关,未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承受着更大的职业压力,因大多数高校实现定岗定编制度,导致部分高水平的教师得不到晋升。

自编问卷调查分析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实际情况,影响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主要有科研压力、教学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关系、自我实现程度等。问卷共100个题目,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社会关系、家庭生活四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制。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比例占49.2%,他们感到身体疲劳,偶尔会失眠,6%的教师“经常失眠”;17%的教师选择“下班后,我很想休息”;26%的教师“我基本不运动”;13%的教师有“健忘”;27%的教师有“轻度咽炎”;61%的教师“身体处于轻度疲劳”。

社会关系影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

8%的教师“有人际交往的障碍”;23%的教师认为“同事之间关系很冷漠”;16.5%的教师感觉“困惑找不到倾诉对象”;24%的教师表示“基本不参与社会活动”;39%的教师认为“家庭和工作很少能兼顾”;32%的教师“希望结交更多朋友”。

工作压力影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个人发展压力。教学工作量重,大多数教师工作量每周都在10个课时以上,晚上要加班备课,29%的教师感到“备课较繁重”;62%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工作量大”,49%的教师认为“备课占据了一半的业余休息时间”。学校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75%的教师认为“科研任务给了我很大压力”,72%的教师感到“论文较难发表”,81%的教师认为“申请科研项目通过率较低”。教师在个人发展上有很大压力,70%的教师认为“评职称难度较大”,42%的教师认为“需要提升学历和继续教育”。

经济收入影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水平较高,房价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高职院校教师收入仅处于社会中等水平。52%的教师认为“生活成本很高,有压力”,23%的教师认为“生活成本很高,有很大压力”,33%的教师认为“买房压力很大”;37%的教师认为“子女教育成本较高,有压力”;18%的教师认为“赡养父母有压力”。

相关建议

营造科学合理的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科研任务重,除做好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家庭重任,教师面临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抑郁、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症状。高职院校管理者在教学安排、科研任务及职称评定应根据教师实际情况而定,充分考虑教师身体和心理承受的范围。高职院校应发挥工会作用,关注教师的家庭生活,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家庭困难,学校、社会、政府部分通力合作,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心态环境,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以饱满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特点,安排专人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可以和学生心理健康机构合署办公,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试制度,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教师心理健康机构应具有发展、预防和咨询辅导三项功能。

要通过自身努力减轻压力

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家庭压力,其源头还是在教师自身,教师应找到压力源头,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用统筹的方法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应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时要考虑到前期已经完成的工作内容,做到切实可行。修正自己不合理的认识有助于消除自己的压力,调整心理状态。教师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分析自己的劣势,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和学习。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积极主动与人交往,扩大交际圈,形成各种类别的朋友群体,学会与人交流思想和情感,增进与别人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在压力和焦虑来临时,能够及时排除。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生活多样化,充实自己。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econdary institute office;integrated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mprove;work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69-02

0 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长足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先后进行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院系调整,实行二级管理。随着二级管理的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的下移,二级学院办公室作为学院行政综合部门,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为学院各项工作服务是当代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中认真研究分析的重大课题。笔者从阐述二级学院办公室职能入手,分析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现状及问题,以构建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为途径,对如何提升当前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内容

1.1 日常行政工作

作为二级学院办公室,主要是协助院领导完成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民主化调查,数据采集,科学分析,最后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等;管理和使用学院印章,负责各类会务安排,对外接待企业和兄弟院校来访;做好办公用品的领用、保管和发放。

1.2 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负责二级学院教师排课、调停课、补课等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检查各类教学资料,完成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做好学生评教工作;组织完成教务下达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监考安排、数据采集等工作;做好二级学院各类技能竞赛的通知、安排工作,并做好相关材料归档工作。

科研信息的、科研奖项的申报以及各类科研成果的汇总;项目过程中后期管理。

1.3 人事工作

做好二级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各类信息资料汇总工作;协助学院领导做好教职工的考勤、年度考核以及职称晋升工作;统计核查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组织教职工各类培训工作;二级学院人才引进、招聘面试及工作安排。

1.4 财务(绩效)管理工作

办公室协助教职工做好各类财务报销工作;教师超课时、外聘教师和跨部门上课教师的课时费结算;各类相应津贴发放;绩效考核奖发放工作。

2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现状及问题

2.1 工作任务“细”、“繁”、“杂”、“忙”

办公室除了要完成学院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还要完成学校其他部门要求完成的各项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目前办公室管理人员较少,往往疲于应付这些繁杂的实务, 工作压力大。

2.2 工作任务时效性强、重复工作多

学校各职能部门下达给二级学院任务时明确规定了完成时间,但经常会有多个部门的任务纷至沓来,且部门下达任务之前并没有相互通气,往往在相近的时间都要完成同时亦存在数据相近的重复劳动,而办公室管理人员往往一岗多责,超负荷和重复劳动的厌烦情绪使管理人员压力骤增。

2.3 缺乏制度化

办公室工作纷繁复杂,头绪众多,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制度加以规范,全院师生员工便无章可循,无所适从,将处于一种松散状态,失去应有的凝聚力。

2.4 办公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学院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虽然基本能适应当前工作需求,但在系统化、模块化、集成化、便捷化方面仍有所欠缺,不能更好地适应管理体制改革、二级学院建立所带来的新变化。单一化、简单式的办公系统不能满足办公室工作的正常运行,一定程度降低了办公效率。

3 构建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

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能满足信息时代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方式变革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构建二级学院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3.1 二级学院行政办公管理系统

二级学院行政办公管理系统是以行政管理为核心,集公文管理、会议管理、规章管理、动态信息管理、部门事务处理、领导日程管理、个人办公管理以及用车用餐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办公行政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①涵盖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②具有灵活的开放性。③管理工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④搜集、处理、使用、共享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⑤完善的安全和权限体系。⑥体现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通过行政办公管理系统,二级学院领导、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二级学院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保障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安全运行,为行政管理本身的重整和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并且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

3.2 二级学院人事管理系统

二级学院人事管理系统存有二级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各类情况电子信息,不同的部门可以查阅和调用相关信息。比如人事处可以导出相关教师的职称信息;科研处可以导出相关人员具体时间段的科研工作量;教务处导出教师具体的学期教学工作量;同时在人事管理系统中,可以查阅相关教师的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反馈情况等。需要的信息只需要后台管理员开放相关的权限。

二级学院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①专、兼职教师职称、学历、年龄、教学年限、社会效益、企业锻炼情况。②教师授课时数,行政兼职工作情况,教学评估表现。③教师产学研情况,研究报告与篇数。④教师岗位流动情况。⑤教师研习及培训状况。⑥教师参与各类项目工作信息。

3.3 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系统

学生管理系统的功能:为招生提供信息;学生社会服务与就业,作为教学规划改进的依据,促进教学卓越化。系统项目包括:学生人数、来源分布、家庭背景、学习历程、学生能力与素质等。

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相关应用:以新生入学报到率、学生来源以及社会背景、来检视学生来源于素质变化趋势,以及改进招生策略;以毕业率及在校成绩、学习历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来评鉴学生学习表现趋势;以就业与升学状况来探究毕业生流向与表现,市场竞争力与学以致用的程度;以奖助学金、学生勤工俭学等情况来了解学生经济状况与补助需求。

4 如何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来实现管理事务的业务流程化,使二级学院管理者及教师摆脱繁杂的日常教学管理,而真正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全面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4.1 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行政办公效率

通过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能克服传统行政办公的时空限制,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同时平台各项真实数据依据有利于二级学院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有利于各项制度的规范与形成。

4.2 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

人事管理信息化,是完善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二级学院在人事管理工作上,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减少基础性材料的反复统计工作,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一方面有利于二级学院全体人员摆脱冗余重复性工作,更过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中,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真实数据,可以挖掘二级学院师资自身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方案提供数据依据。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将常规事务实现流程化、数据化,有利于各项绩效考核有章可循,学院发展真正达到适应市场需求,便于二级学院及时调整管理机制,向社会输送优秀的高职毕业生。

4.3 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建立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即可实现学生信息的录入、传递、共享、汇总和保存等,能高效便捷地统计学生工作的各项数据,并保证其准确性。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要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校级各类信息管理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在管理软件开发上考虑积极研发手机APP,将使用者及受众者从电脑走向手机登移动设备,突破办公的时空限制。二级学院办公室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提升管理层次,发挥管理枢纽和桥梁作用。

5 结语

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可以让二级学院办公室人员避免进行重复而简单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要使办公室职能更好体现,办公室综合管理能力增强,更需要高职院校党政领导班子重视,明确学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等各职能部门要多从自身工作入手,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发通知、收材料。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6年由原重庆市万州卫生学校和重庆市万州中医药学校合并组建的市教委直属的公办高职院校。该校建校时间短,又地处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与早期建立的高职院校特别是东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市政府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校教职工,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拼搏,取得可喜成绩,其办学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10年,该校被评为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学校以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契机,努力提高办学软实力,力争在几年内建设多学科综合性知名医药高等学校,力争成中国高等教育界中的精品学校。

一、多渠道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建设和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此,学校成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由教学教研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学者担任督导负责对全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施监控和考评;每学期开展2次左右的说课、授课比赛,相互学习交流与探讨;利用每周星期二下午的教研会集体备课和探讨,大胆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革;选用优质教材,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实施教学和管理双向考评,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双向促进教学和管理;实行“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校外实习一年,“走出去”,深入实习岗位锻炼,学以致用;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和深化改革,学校建立了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并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实施”走出去”策略。实施“引进来”策略:引进一线的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对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挖掘和培养,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二、以示范建设为契机,加强专业及专业群内涵建设

做好学校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部署,明确学校发展的主体专业、特色专业与重点专业、新兴专业。 一是努力将基础条件好、优势凸显、特色明显的专业打造成品牌与重点建设专业,整合各种资源重点打造品牌与重点建设专业,以品牌与重点专业的建设带动相关专业,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群建设,形成专业群优势。临床医学、护理、中药、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优势已经凸显,专业品牌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成为重庆市重点建设专业。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努力培养一批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经济发展的新兴专业,新增医学影像、制药设备管理与维修、眼视光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营养与食品卫生两个专业。三是以品牌与重点建设专业和新兴专业为切入点,坚持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加强专业及专业群内涵建设,开发“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课程模块,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和实训课程以及教学内容。

三、以绩效工资改革为纽带,全面提高学校管理能力

工以绩效资改革为纽带,对部门和个人实行考核。年初制定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年终对任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定量考核注重结果的考核,定性考核注重过程的考核。根据工作量和实际绩效对个人实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工资、个人绩效工资挂钩,兑现考核结果,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到权责分明,避免了“踢皮球”拖拉、推拉等不良现象;理清教学和管理的各项常规工作的工作流程和思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四、以科研改革为动力,激活创新活力

针对大部分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状况,学校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加强科研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一是广搭科研平台,提升科研能力; 二是由科技处牵头对全校教师的科研工作量进行统计,并将科研工作量与绩效挂钩。三是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展社会服务,使科研工作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药学系与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老土村共建“中药种植与加工产学研“基地,有效地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部分教师利用市、区科技特派员身份深入企业和农户进行科技指导和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五、开展社会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办学定位于“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确定的“全国护理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基地”、“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基地””、市教委批准的“三峡中医药国际培训中心”、万州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职业教育及移民培训基地”。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办学软实力

丰富德育的途径和载体,既有彰显校园文化的活动,如中药文化节、三下乡等,也有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和场所,如中药科技馆、生命科技馆、万州九五纪念馆、老年公寓敬老院等;积极开展人文校园建设,确立“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校训、校徽、校风、教风、

学风,使医则仁心、诚信、担当等优良品质深入师生脑海中。

篇9

长期以来,高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统一师生思想和办学方向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职宣传工作定位不明确

由于思想观念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的转变,大多数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概念不明晰,认为宣传工作就是做思想工作。实际上,后者只是宣传工作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宣传工作还担负着舆论宣传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方向标,高职宣传工作对外为学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对内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环境。

(二)宣传工作机制不健全

宣传工作覆盖了高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校园环境的布置建设和校园网站的建设都属于宣传工作包含的范畴,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还没有的宣传工作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管理制度,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机制,这已成为高职宣传工作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阻碍。

(三)宣传工作人员配置不到位

由于对高职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有些高职院校精简了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甚至把宣传部校内其他部门进行合并,出现了宣传干部一个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有些宣传干部除了本职工作还要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些都不利于高职院校内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新兴媒体的出现对高职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挑战

科技发展到今天,以电子媒体为特征的新兴网络媒体正在对传统媒体构成重大冲击。宣传部门作为高职院校信息传播主体的优势正在日益缩小,高职学生的年龄恰好在二十岁左右,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而对传统媒体逐渐失去兴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对高职宣传工走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对之加以合理利用,也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将战略管理原理引入高职宣传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战略”原本是一个军事上的术语,是指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后被借鉴到企业管理中,目前战略管理的思想和做法已被企业普遍采用。一般来说,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可以分为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控制三个组成部分,其基本思路是:管理者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分析内部外部环境以确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战略计划。将战略管理这一管理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引入到高职宣传工作中来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必将为高职宣传工作的科学性提供有力的保障,也将大大提高宣传工作的办事效率。

(一)用战略管理思想可以为高职宣传工作树立明确的目标

有别于普通高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大多从事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这就要求他们除了具备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高职宣传工作当前的目标和首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培养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教学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高职宣传部门对外宣传工作的目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社会上为学校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为学校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宣传的目标是对师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确立目标是战略管理思想原理的第一个环节,详细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发展宏图,并且将战略展望转化成为具体的业绩标准。根据战略管理的理论,高职宣传工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树立明确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以三到十年为限,短期以一个季度到一年为限,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使宣传工作摆脱漫无目标的状况,有的放矢的做好宣传工作并将战略目标清晰的表达出来。

(二)高职宣传工作的计划制定离不开战略管理科学思想的支持

在战略管理思想中,计划的职能在于让每一个成员能理解他们正在完成的是什么,这项职能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计划工作是一种对知识需要的过程,所有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制定计划在宣传工作的整个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因为它牵涉到整个组织努力去完成的必要的目标。计划可以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以及预算。

在高职宣传工作战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运用战略管理思想的原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成为宣传工作计划的实施有力保障。宣传工作的计划制定可以配合学校的整体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成立专门的宣传工作计划小组,确立宣传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宣传工作重点,拿出计划实施的方案。

(三)战略管理思想及其原理为高职宣传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战略管理将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管理,战略理论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战略管理者创造了大量的方法和技术用于战略制定以及战略选择,如SWOT分析法,将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将这一具体操作方法运用到高职宣传工作中可以发现,高职宣传工作的优势在于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但社会公众对高职的普遍认可度不高,认为高职教育不如本科,而实际上高职教育是独立于本科教育之外的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给高职对外宣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加大投入和公众认识水平的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将会得到普遍承认,办学水平也会逐渐提高。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意义的高职宣传工作带来了威胁和冲击,但同时宣传工作也可以与时俱进的运的利用新媒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全面提高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三、高职宣传工作中战略管理思想渗透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战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实际绩效的过程,具体有以下一些做法可供参考:

(一)建立具有科学发展观的德才兼备的宣传干部团队

首先要设立校党总支直属独立的党委宣传职能部门,并且在该部门中配备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的专职宣传干部。对宣传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要高标准,严要求,既要思想素质好,又要理论水平高。社会的进步和时代要求宣传工作涉猎的领域越来越广,因为宣传干部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对法律知识,管理知识,文学艺术和心理学知识都应该有所了解,并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以上是宣传干部个体的要求,对于宣传部门整体而言,宣传工作不是靠单个的宣传干部单枪匹马的去完成,而是要建立一个紧密团结,齐心协力的工作团体,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中团队的智慧,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具备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宣传干部团队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高职院校的宣传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光靠宣传部门专职人员去承担是不切实际的,还必须在学校的各个系科和行政部门选择合适的人员兼职担负宣传工作的重担,甚至可以选拔优秀学生来担任学生记者或通讯员,进行宣传工作。让宣传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便于管理。

(二)建立有效的宣传工作战略目标确定和实施的管理体系

要提升高职宣传工作的层次,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就必须进行观念更新,将先进的管理科学知识引入到宣传工作中来。必须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宣传工作机制,形成比较流畅的工作流程、比较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会因某个人员或者环境的变化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高职宣传工作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即要建立和完善一支专业从事宣传工作的工作体系,还必须建立强有力地宣传工作网络体系。另外还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宣传工作规章制度,使得宣传工作有章可循, 还要建立宣传工作量化考核和激励制度,实行宣传目标量化管理制度。评选宣传工作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并予以物质精神精力,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机会和空间,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鼓励

另外,在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下,还要积极发挥网络优势,拓宽宣传载体的内容。网上聊天系统,移动飞信、QQ群,微博等新兴传媒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式,也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是高职院校增强宣传效果、传播学校形象的重要工具,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透明度高等特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健全校园网、校园手机交流平台等方法,积极抢占这些新的宣传制高点,提高宣传工作的效果。

(三)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文化在组织中的作用已经被管理学所公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特色,也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职业精神为特色。职业精神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信誉等方面,与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首先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任何岗位都有道德规范,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等。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培养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一线技术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道德,如吃苦耐劳、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等,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

其次,高职校园文化应与企业文化对接。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能立刻适应企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因而校企文化必须进行有机的融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呈现出鲜明的企业文化色彩。如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实景模式,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实训实验室, 营造出真实的职场气氛和环境。

四、结语

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引入到高职宣传工作,在我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科学管理”的理念不断地深入到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中去,更多先进的战略管理理念和方法会在我国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中更加深入的加以渗透。

参考文献

[1] 汪涛.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3):8-12.

[2] 希儿,琼斯.战略管理.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3] 郭小川.战略管理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运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3月.

[4] 孔茨.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篇10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形式主要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研发、合作培训、合作技术服务等,通过合作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主体,高职院校是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企业则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校企合作的效益日趋显现。但是,由于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导致其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的不同。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必须发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作用,主动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1.1 组建职教集团

2012年7月17日,黄石日报登载“从年初到年底,招工永不落幕”―― 关注黄石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报道之四,文中指出,目前有75%的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全市中小企业缺工在3万人以上,工人难招,技术工人更是宝贝疙瘩。为加快黄石市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速度,促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推动教育强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9月,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向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申请牵头组建“黄石职业教育集团”,2013年5月,“黄石职业教育集团”在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集团理事会机构设置为,顾问:黄石市副市长苏梅林;名誉理事长:市经信委主任曹和家、市教育局局长方晓阳、市人社局局长许卫和市国资委主任姜笑山;理事长:市教育局副局长汪志锋;执行理事长:黄石职院院长胡明钦;理事单位由黄石市54家企业和23所职业学校组成。集团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搭建黄石产业信息平台,沟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和教育改革信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开展师资和企业职工培训,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活动,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011年昆山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落户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从2012年到2015年间,预计用工7500人,开发区就业局通过职教集团间的协作,每年按公司要求将学生输送到位,为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提前锁定了人力资源。

1.2 积极发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有效利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确保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应引起高职院校高度重视。2011年10月,在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策划下,黄石市重点企业用工订单式培养“校企对接”洽谈会在黄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中华及黄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到会讲话,36家企业和23所院校及培训机构参加洽谈会,7家企业现场与学院成功签约。2012年1月,由黄石市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主办,科威公司赞助的“科威杯”PLC电子设计创新竞赛,旨在通过“政府组织、企业出题、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的方式,达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2012年3月,学院产学研工作处与黄石市科技局联系,在学院挑选5名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业课教师,作为黄石市科技特派员,由市科技局资助、派驻企业,帮助企业摸清关键技术需求,制定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改造,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到目前为止,担任湖北加恒实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的康立武老师,已在企业申报“含铁酸洗废液中回收盐酸的研究”项目;担任黄石万顺转向器制造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的胡江平老师,已与企业签订“全液压转向器”技术开发服务合同。

1.3 争取政府支持,改善办学条件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6年里,成功申报了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 数控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助220万元,地方财政支助220万元配套经费;极大的改善了两个基地的实训设施。2012年,学院又积极申报两个重点专业―― 电气自动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央财政支助400万。今年,学院与企业联合,向市科技局申报黄石市科技创新平台计划项目,与企业共享共建力学和金属材料实验室,争取40万元的经费支助。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产学研工作处积极组织教师申报由湖北省教育厅支助的“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申报由市科技局支助的“黄石市科技特派员”活动项目。

2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1 健全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科研职能的延伸。学院为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人事处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暂行办法》,《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暂行办法》,对青年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做出了硬性规定及激励措施;科研处出台了《教科研成果管理及奖励办法》,《教科研工作计算及考核办法》,《研究机构考核管理办法》等,对教师晋职、待遇和奖励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不断健全的制度建设,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院300多名教职工,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公开273篇,完成各类研究项目54项,成功申报新型实用专利17个,发明专利3个,软件著作权2个,与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5份。学院教师还多次在企业进行专利申请时,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提炼和填报申请文件。

2.2 加强考核力度

学院对教师个人的年度考核,以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科研工作量考核为主要指标,并将教师企业实践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根据实际情况折算教学和教科研工作量。将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与就业质量等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学院各系实行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该系的办公经费划拨挂钩,并与该系全体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学院对各系成立的研究机构,也实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的研究机构,学院对每个研究机构另行划拨2万元办公经费。通过严格考核,调动了各系主任有计划的制订校企合作工作计划,支持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和技术服务活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主动联系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

篇11

一、引言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由于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特征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影响非常大,高校的师德建设已成为高校进步与发展的关键课题。因此,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必须把搞好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不违背教师这一职业使命的神圣。”同样道理,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高职教育转型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中国的高职教育已经进入转型期,即从过去单纯的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化,各高职院校将注重把握学校适度规模,提高竞争力,强化高职教育理念与特色,由传统的学院模式向就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转变,注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这种转型,表现在教学模式上,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落实,要求教师必须从任务引领和项目导向出发改革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将实习实训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中。与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未来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接触机会与相处时间都将大大增加,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高职教育的这种转型,从师资角度上说,就是要求有更多“德才兼备”的新型教师出现在高职教育战线上。师资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最关键和最主要的支撑部分,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主体,是强校之本。高职院校要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合格人才,就要建设一支既是“学者”又是“工程师”的教师队伍,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在教师素质之中,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好坏将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

同时,随着高职教育进入一个关键发展时期,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推进科学发展,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要求广大高职院校教职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只有一支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师德师风建设将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重大,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非凡,它将直接决定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成就,决定我国高职教育的转型成败。

三、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不良现状

总体而言,在新形势下,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教师都能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目标规划,建立和完善自身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尚有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关系,师德风尚方面表现不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业心不强,政治方向迷失。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能够忠于职守、教书育人、钻研业务、扎实工作。但确有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刚刚进入高职教育工作行列的青年教师政治方向迷失,事业心不强,他们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甚至在课堂上散布一些错误言论,误导学生,严重违反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为人师表较差,示范作用降低。

教师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性和教育性,但部分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有的教师对学生批评指责较多,尊重爱护不足,不能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甚至是言行不一,言行背离教师尊严,对学生的顺利成长产生极坏的影响。

(三)敬业意识淡薄,过于注重自身利益。

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看重个人利益,敬业精神不够。部分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敷衍了事,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严重,把教师工作仅仅当做一种较为稳定的谋生手段。不少教师淡化了对学校发展前程的关注,过于注重体现个性和自我价值,仅从切身利益上寻求自己的职业定位。

(四)因循守旧,改革意识比较淡薄。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教改之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在教改方面不求甚解,因循守旧,改革意识比较淡薄,不思进取,草草应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缺乏兴趣,教学质量较差,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一部分教师身上,但严重影响和损害到高职院校教师的形象,同时也不利于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在相当程度上阻滞了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出现的上述问题日益引人关注。我认为,当前高职师德师风建设中出现学术腐败、团队精神缺乏、责任不到位和行业作风不健康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受价值取向多元化、学校管理的盲区、教师的压力过大和教师职业倦怠等因素的影响。

(一)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部分教师主持或参与的教学建设项目(精品课程、重点专业、教学成果)数量急剧增加,教师本人名利双收。另外,部分教师则双手空空,甚至连课时都严重不足,对前途忧心忡忡而心理失衡。这种事业上的巨大反差必然会导致部分教师将负性情绪带到课堂上,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对象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学校对教师更注重科研和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而疏于人本关怀,导致教师职业压力不断增大,疲于奔命,很容易诱发心理失衡,而这也正是教师出现行为偏差、职业倦怠和师德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师德师风考核、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对教师在职前、职中、职后三个阶段的考评缺乏系统性内容、目标及评估体系,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他们的价值。而且在招聘青年教师时,只注重学历达标,专业素质的考核,而忽视道德层面的素质考查,存在的重才轻德倾向。

(四)师资来源复杂化导致师德师风建设难度增加。随着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来自企业、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越来越多地被吸纳入高职,成为高职战线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然而,这批教师由于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没有受过专门的师德师风培训,长期在企业或社会中的工作经历,难免会将一些与学校教育不相吻合的道德风貌行为带入课堂,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五、高职院校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准确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我建议,为了保证高职教育转型期的师德师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各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机制。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完善师德建设管理体制,优化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

学校应以人事部门牵头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将师德建设方案的制订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去,定期总结反馈,积极进行奖惩,从而保证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师德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整个学校方方面面都要重视和从事师德教育和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互相配合”的良好格局。学校领导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位,自身表率到位,避免“师德教育软,业务教育硬”的消极局面出现。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教措施。

可针对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未受过专业师范教育的具体情况,在教师进校之日起,就确定一名优秀教师与之结帮对,实现“一对一”帮扶,使这些教师不仅在专业素质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如何传道授业;应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师德素质,以重点(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运用教学团队梯队建设的特点,引导教师在共同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在完善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应鼓励教师到对口专业的基层单位实习、实训、培训,到实践中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感受实际工作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三)形成“教书育人”政策导向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监督评估体系。

教师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除了加强教育培训外,还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师德建设评估监督体系,从而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师德考评是高职院校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系统内对照指标体系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考察测评,建立“教书育人”政策导向机制。同时,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应加强监督检查,将教师学习和执行时的行为准则情况、教书育人工作绩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考核中,充分重视“育人”效果。对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进行劝诫,对有严重失德行为者一律撤销其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促使教师自觉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价和反思,加强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在人才引进方面,高职院校应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招聘教师,促使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盘活人才资源,并建立真正体现师德优良为基础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师资管理机制。

(四)关注教师切身利益,关心教师生活,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热心关心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切实维护其切身利益,防止空洞说教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阻碍其维护师德师风的自觉行为。

过去有些人认为,在讨论师德这样关乎道德问题时,应该“言不及利”,实际上,任何道德原则都是现实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反应和体现。师德教育必须具备现实基础,只有当师德原则真正能够体现、代表所有教师的合法正当利益时,遵守师德原则才会真正成为一种现实需要,师德师风建设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健全相应的教师利益保障机制。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重大,它将直接决定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成就,决定我国高职教育的转型成效。有鉴于此,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采取合理策略,保证高职教育转型期的师德师风建设顺利进行,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刘笠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秦小红.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祖智波.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张高明.社会转型期高校师德失范环境因素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8,(9).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069-02

在有关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相关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一些学者运用实证法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如庞云凤、张宗业在他们的研究中针对高职三年制的课程结构体系提出了在以实践为首的基础上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同的学者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分成不同的模块,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金建生将其分成五大领域:通识领域、学科专长领域、学科专业领域、教师教育领域、技能和实践领域。妍容则将其分成四大类: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技能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步社民将其划分为三大类:通识课程、师范性课程、专业课程,其中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又可划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主干课程又可划分为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应用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Christopher pierce Brown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他在2005年选取了9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让他们分别叙述在校教育经历以及对教师角色、课程设置的理解,以此研究得出学生的所学与实践之间脱节的结论,并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安排提出了很多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知识,具备编制和实施具体教育方案的初步能力,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了解现代学前教育思想观念和发展趋势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幼儿园、各种早教机构、培训学校等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技术技能人才。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热爱本行业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对不断变化的技术与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英语、计算机、地理、历史和生物等知识;社会生活知识:热爱生活,具有法律法规观念,掌握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和人际交往常识;专业知识: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掌握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具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查阅资料、获取所需信息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合作与竞争;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沟通和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具有较高的各项综合

――――――――――――――――――――――――

*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教改课题研究成果(编号:WZJY201513),课题组其他成员:李永明、汪梅、王鸽子、高琴

能力素质,懂理论、精实践、强素质,专业化、技能化,能胜任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以及培训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努力成为“能教、能管、能教研、能创新、能协调,会沟通”的“五能一会”的幼儿教师,具体包括“两种观念”(先进的幼儿教育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三种能力”(保育能力、教育能力、保教反思能力),“六项技能”(弹、唱、跳、说、画、做)。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培训学校等婴幼儿教育单位从事保育、教育等工作。初始岗位为保育员、幼儿教师、班长等。发展岗位为教学园长、园长等。

保育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严格按卫生消毒制度做好茶杯、毛巾、玩具等的清洁消毒工作;每天做好室内外包干地区的清洁工作;做好班级幼儿养护工作;熟悉业务,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加强安全操作,节约用水、用电;幼儿厕所保持无臭味;定点、定放工具,如有损坏及时修理,遗失要及时报损,专物专用;协助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后整理工作。

保育员岗位的典型职业能力是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的能力;讲文明、讲礼貌、以身示范的能力;精通业务操作的能力等。

幼儿教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制订工作计划,并做好期末总结;每天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观察、记录、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以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热情接待家长,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主动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发表意见;主配班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关心、团结、合作,勤于沟通,育方式、方法等。

幼儿教师岗位的典型职业能力是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的能力;讲文明、讲礼貌、以身示范的能力;团队分享与合作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勤俭节约、废物利用能力;践行、执行能力;负责、担当能力;遵守、变通能力;安全掌控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等。

班长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负责本班成员的工作安排;制订班务工作计划;带领本班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团结班级成员努力完成教养任务,协调班级工作,为班级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做好班级财产物品登记、保管、清理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经常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确保班级财产安全;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教育教学计划及活动安排,组织家访,做好家访及家园联系记录。

班长岗位的典型职业能力是全身心融入幼儿园工作的能力;分工与合作的领导能力;团队协调的工作能力;负责、担当能力;家园合作共建能力;安全、掌控能力;组织能力等。

教学园长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负责全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园长交办的各项任务;领导制订幼儿园的学期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协助园长组织领导德育工作;指导全园科研工作,组织课题组正常开展研究活动;组织和指导家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为教师职称、晋升及各种奖励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领导、组织好教学人员的考勤、考绩工作。

教学园长岗位的典型职业能力是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安全教育领导能力;团队协调分工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总结、反思能力;计划、执行能力;负责、担当能力;承上启下协调领导能力;教师培训能力;家长工作能力等。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对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培训学校等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保育员、教师、班长、教学园长、园长的任职要求,从幼儿园一线保育员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参照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职业标准,与合作幼儿园、订单幼儿园合作构建的基于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社会人”“职业人”的通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设置课程,完成从学生到幼儿园合格员工的身份转化。

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

公共必修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军事课、大学语文。

专业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应用文写作、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写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