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03 09:42: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税行业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税行业分析

篇1

今年8月28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汇报预算工作时表示,要适时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实际上2013年多家大型房企已参与到房地产企业“营改增”政策影响的模拟测算中。房地产企业“营改增”之所以在收官之年才可能推出,除了房地产行业牵一发动全身的社会经济影响效应,还在于房地产行业由于土地购置政策的特殊性、开发周期长导致的增值税进项、销项时间不匹配性、增值税税率确定对房地产行业及国家总体税收影响以及由于以上因素复杂性导致的制定过渡期政策的难度等一系列问题。

一、“营改增”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的目标是通过改革,实现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从而减少重复纳税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其主要目的不是在于减税。 虽然从 “营改增”试行的反馈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实现了税负下降,也有部分企业因为生产具有周期性、成本结构中可抵扣的成本占比较小等原因,反而出现了税负增加的情况。据普华永道对全国近20家大中型房地产企业进行的调查,超过90%的受访企业均表示了对税负上升的担忧,其中近40%的企业认为税负会明显上升。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长,作为开发成本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土地成本进项发票的缺失,同时房地产开发成本涉及的链条长、费项多,开发成本涉及土地、建筑安装、配套基础设施、设计、装修装饰、绿化、广告宣传、财务费用等诸多项目,若未形成完整的抵扣链条,“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有可能增加。

以下将举例说明对“营改增”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影响。假设某二线城市房企开发项目A,均价为30000元/平,土地楼面价10000元/平(无专票),建安成本2500/平(营改增后适用税率11%),设计、监理等1000元/平(适用税率6%),财务费用1000元/平(假设可取得增值税票,适用税率6%),广告策划500元/平(适用税率6%),其他销售、管理费用500元/平(无专票)。

1.“营改增”前税负(元/平)

(1)营业税及附加=30000*5.6%=1680

(2)土增税

增值额=30000-(10000+2500+1000)*1.25-1000-1680=10445(假设利息费用均符合据实列支条件)

增值率=10445/(30000-10445)=53.41%

土增税=10445*40%-19555*5%=3200.25

(3)企业所得税=(30000-15000-2500-1000-1000-500-500-1680-3200.25)*0.25=2404.94

(4)总税负=1680+3200.25+2404.94= 7285.19

2.“营改增”后税负(元/平)

(1)增值税=30000/(1+11%)*11%-(2500/(1+11%)*11%+(1000+1000+500)/(1+6%)*6%=2583.72

城建税及附加=2583.72*12%=310.05

(2)土增税

增值额=30000/(1+11%)-(10000+2500/(1+11%)+1000/(1+6%))*1.25+1000/(1+6%)+ 2583.72+310.05)=6695.31

增值率=6695.31/20331.72=32.93%

土增税=6695.31*30%=2008.59

(3)企业所得税=(30000/(1+11%)-10000- 2500(1+11%)-(1000+1000+500)/(1+6%)-500-310.05-2008.59)*0.25=2399.41

(4)总税负=2583.72+310.05+2008.59+2399.41=7301.77

从以上分析来看,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即使土地成本不可扣除,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大于“营改增”前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可扣除项目金额将增大及销售净收入的减少,土地增值税将下降,总体税负未必大幅增加。

(二)对房地产企业票据管理的影响

根据增值税“以票控税”的特征,增值税专票的开具、取得、传递和管理都必须比增值税普票和非税控发票更为严格。增值税发票开具必须使用专用税控设备开具,专票必须如实开具,信息完整、格式正确;同时专票的冲红更加严谨,必须专项审批;从进项发票抵扣上,每张专用发票均需通过认证方可抵扣。

同时,企业需对现有供应商、客户群体进行分类梳理。因为供应商是否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客户群中公司客户的占比,客户的价格敏感性等决定了客户能否接受税负转嫁,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收入、税负及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另一方面,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必须在发票开具之日起 180 天内进行发票认证,否则将无法进项抵扣。财务部门可要求业务部门取得增值税发票后及时提交给财务人员进行扫描认证。

(三)对企业税收申报的影响

增值税“以票控税”和“差额征税”的特征,使得增值税申报更加复杂。纳税申报包括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交税金、专票认证等多方面信息。销项税额统计需区分开票收入、不开票收入及其他信息;进项税额统计需确定可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及其他信息;专票认证需统计份数、金额、税款及其他信息。

二、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虽然只是在税种上发生变化,却造成了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改变,涉及科目增多,核算要求也大大地提高。(1)对收入核算的影响,在营业税核算体系下,按合同金额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在增值税核算体系下,销项税额通过“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核算,所以收入金额要扣除销项税额进行确认;(2)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在营业税核算体系下,相应发生的成本按实际发生额列支,在增值税核算体系下,进项税额通过“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核算,所以成本金额要扣除进项税额进行确认;(3)对营业税金及附加核算的影响,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再根据收入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改增对于多业务运营的企业来说,在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要求更高。若无法划分出明确的经营业务性质,无法将各类业务的核算明细化,则按照高税率税种进行税收征收。目前,房地产企业常存在商业地产租赁、物管多种业务形态,所涉及税率也不一致,因此,应针对不同税种的业务分别进行核算。

(二)对房地产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

1.“营改增”对利润表的影响

营改增后,由于收入和成本分别扣除了销项税和进项税,收入和成本的列表金额都随之减少,由于不再计提营业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将大幅降低。根据上述举例测算,企业净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具体取决于收入、成本降幅及营业税金及附加降幅。

2.“营改增”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营改增后,存货中的开发成本或投资性房地产(自持物业)均以不含税价格列示,相应将减少企业的资产总额;另一方面,营改增后,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已不存在,应交增值税的余额以借贷方差额列示,较改革前应交税金将有一定程度下降,因此,企业的负债相应也降低。

3.对房地产企业预算分析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营改增后、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开发成本等报表项目的核算口径均与原口径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变更年度及以后年度的预算及比较分析中需注意转换为同口径分析。

(三)对房地产企业现金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后,项目开发前期(尚未取得预售许可),由于有大量进项税额,将导致开发前期缴纳的增值税较少,税收现金流出较小;一旦进入强销期,房地产企业将面临集中回笼资金实现高周转,还是为实现进销税金匹配而牺牲资金成本的选择。因此,房地产企业未来需在企业经营目标导向下进行相应税收筹划。

三、房地产企业迎接“营改增”政策变革的应对策略

与营业税不同,增值税直接影响收入、成本确认和税负差异,因此,房地产企业实施“营改增”后,需将增值税管理贯穿于公司业务管理全过程。在“营改增”后,税负变动性加强,需从业务、财务融合的角度进行税收筹划,降低整体税负。同时,需强化全员增值税管控意识,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合作,做好增值税税前筹划、事中管控和事后跟踪。

(一)在价格制定策略方面,应做好相应测算,用数据支持决策

1.以增值税的纳税规定对收入、成本、费用进行价税分离,综合收入、成本因素变化,评估对毛利率的影响;(1)在收入方面,应结合市场行情和公司战略综合考虑;(2)在成本测算方面,还需评估“营改增”对供应商的影响,评估供应商的价格调整幅度;作为地产企业上游的建筑企业,其税负上升、利润下降已成定局,其存在强烈的成本转嫁意愿。企业需根据历史数据、供应商选择策略等因素,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比例进行估计,为企业呈现分项议价空间和综合议价空间。

2.在营销方案制定方面,应更加关注增值税税收政策和对应税负的分析,特别是对视同销售、从高税率等方面,需综合衡量营销效果和税负成本。

(二)在供应商选择方面

应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合作方,便于增值税链条的完整,对于需要合作的小规模纳税人,要求其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不能开增值税专票的合作方,需根据对利润和现金流的影响,重新议价。

(三)在合同条款制定方面

1.对常用合同中涉税事项增加重要的法律条款或修订原合同条款。

房地产企业实行“营改增”后,增值税发票的取得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税负,合同付款条款,如销售合同的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及采购合同约定的取得增值税进项票的时点不同对企业的税负影响均不同。因此,企业应重视合同条款中关于增值税发票相关条款的约定,如提供发票类型,价格是否含税价,何时取得发票及对方虚开发票应承担的违约责任等。另违约条款中关于违约金、赔偿金等价外费用是具有收入性质的,需要作为收入缴纳11%的增值税,因此合同中的惩罚条款也需要全面审阅和修订。

2.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增值税要求票、款、货三流合一,即纳税人购买的应税劳务提供方、开票方和收款方必须一致,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营改增后,除非取得当地税务机关的同意,不运行继续签订三方抵账协议,不允许继续采用委托收款的方式支付款项。

(四)在企业运营流程方面

营改增下,财务部应牵头全面梳理公司的运营,其他部门配合营改增的需求,严格遵守相关运营流程。如不含税成本的编制,需要成本、采购、项目部与财务的共同努力,可按成本科目的类别进行税率测算不含税成本,也可基于合约规划进行测算,根据合同类别与预期合作对象的纳税人资格进行税率的设置并测算不含税成本,甚至需考虑混业销售的情况,如电梯销售及安装,由于货物与劳务增殖税率不同,需分开核算。在工程结算方面,已完工项目应尽快完成结算,否则待建筑业营改增后,应税负增加的成本很可能转嫁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已完成销售的项目,若工程结算延至税改后,将导致大量进项无法抵扣;导致土增税及所得税前可抵扣成本不完整,增值额上升,税金同步上升。

(五)在IT系统方面

营改增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是全面的,IT系统需应需而变,在财务管理方面,需从价税分离、进项税管控与增值税纳税管理三个维度满足和支撑需求,具体包括增值税发票管理、进项发票认证、进项税抵扣与转出,应纳增值税测算与平衡、纳税申报。在工程造价计价方式,营改增前仅一个建安税率,营改增后人工、辅材、主材执行的税率不一致,包括对应的计价定额、规范、软件都得以全部升级。

参考文献:

[1]张运贤.刍议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未来影响及对策[J].会计师,2014(7) .

篇2

根据市委、市政府财税“双过半”考核要求,认真对照查找财税收入征管工作差距,通过组织开展收入“双过半”攻坚活动,进一步加强财税领导,分解落实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全力抓好征管堵漏,实现财税收入均衡入库,确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12年全县财税收入基本目标为125083万元,工作目标为138636万元。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1~6月财政总收入目标62542万元,其中:5月份10716万元,6月份10719万元,两月合计21435万元。

(二)部门目标

1.国税部门。全年基本目标55580万元,工作目标61603万元。1~6月目标任务27790万元,其中:5月份6296万元,6月份6299万元,两月合计12595万元。

2.地税部门。全年基本目标34837万元,工作目标38610万元。1~6月目标任务17419万元,其中:5月份4420万元,6月份4420万元,两月合计8840万元。

3.财政部门。全年基本目标34666万元,工作目标38423万元。1~6月目标任务17333万元,累计完成18195万元,已超“双过半”目标862万元。

4.矿产品规费征收办。全年基本目标45923万元,工作目标50913万元。1~6月目标任务18369万元,其中:5月份3133万元(煤炭税费1430万元、矿产品税费1500万元、烟花爆竹税费203万元),6月份2848万元(煤炭税费1428万元、矿产品税费1300万元、烟花爆竹税费120万元),两月合计5981万元。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5月20日~5月25日)。成立财税收入“双过半”攻坚活动领导小组,出台财税收入“双过半”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双过半”攻坚动员会议,全面宣传、动员、部署“双过半”攻坚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5月26日~6月25日)。各征管部门切实加强财税征管领导,广泛开展“双过半”攻坚活动,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明确征管科室(股室、分局)和征管人员责任,强化财税收入征管、统计、分析、调度,加大稽查堵漏和清收清欠力度,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全面完成财税收入“双过半”目标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考核阶段(6月26日~7月5日)。统计、分析、总结“双过半”攻坚活动实施情况,通报各征管部门财税收入完成情况,严格按照财税收入考核办法和责任书兑现奖罚。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财税收入“双过半”任务,既是重要的经济任务,又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正视困难,树立信心,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铁的纪律和手腕,强力开展收入攻坚活动,坚决完成“双过半”财税目标任务。

篇3

从我国房地产市场和宏观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房地产企业在使用税收筹划方法时,存在的难点主要表现在该行业的复杂性、财税政策更新、行业的地域性特点以及需要进一步提升税收筹划能力等方面,笔者对其展开具体分析。

(一)房地产行业的复杂性房地产行业的明显特点就是人才密集、经营活动资金密集,其经营项目的规模较大、可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广,同时还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属于以政策为导向的产业类型,与房地产项目建设当地的金融机构、主管部门、上下游产业以及政府部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内部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同时,还会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且敏感性较高。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本身的复杂性,这将会对其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增加财务人员实施税收筹划的难度,不利于保证税收筹划实施效果。

(二)财税政策更新因社会经济从原本的迅速发展逐渐转向平稳的发展趋势,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这个基础上,国家不断调整财税政策,希望能够减少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而各项财税调控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压力。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很多财税政策,这些政策限制房地产企业使用税收筹划方法,也会影响税收筹划发挥作用,可见财税政策更新是房地产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难点之一,也只有解决这个难点,才能保证顺利实施税收筹划措施。

(三)房地产行业地域性特征房地产企业的财税涉及到的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以及房产税等都属于地方税,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关系密切。中央对财税的调整做出宏观调控,而各地方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制定地方的财税政策,而房地产行业的很多财税都属于地方税范畴,故而凸显出很明显的地域性特点[1]。各地方由于发展上的差异,税率和财税的征收标准不同,地方机关对国家的财税政策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但同时也带给税收筹划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四)筹划专业性有待提升房地产行业的复杂性增加财务工作的难度,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尤其是需要在国家调控政策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实施税收筹划,更加需要财务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但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针对税收筹划还没有非常专业的措施,故而需要进一步提高筹划工作的专业性。同时,房地产行业涉及的财税工作涉及到交易环节、开发环节以及施工环节等,涉及的税种也随之增多。其中税收贡献最高的是土地增值税,其核算过程极为复杂,始终是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只有提高税收筹划的专业性,才能解决筹划中遇到的难题,保证筹划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促进房地产企业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对策分析

(一)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保证房地产企业顺利开展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税收筹划的落实效果,也是企业开展税务审核的关键性依据,而这一点需要以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体系建设。如果会计核算都无法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情况,就需要面对税务机关核查相关征收造成的影响,导致企业需要承受超额损失。因此,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并突出核算的作用与价值。

(二)及时掌握财税政策新动向我国出台的新的财税政策是配合经济形势变化出现,如《土地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在流转操作中不征收土地增值税,主要就是为配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2]。房地产企业对政府出台的财税政策有着极高的敏感性,故而需要结合当前的财税侦测和市场经济形式,预测政策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工作;一旦国家推出新的政策能够及时且准确的掌握其精髓,并且能够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税收筹划的有效性,突出税收筹划的房地产企业发展中的价值。由此可见,及时掌握财税政策新动向是顺利实施税收筹划及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措施。

(三)熟悉税务机关工作流程我国的税务机关掌握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信息,利用企业报送的财务资料获取并且积累相关数据,由此建立企业、行业的财务信息数据库,将其走位评价房地产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需要在保证各项信息准确、真实的前提下,保证台账信息与备案资料等资料的口径一致,避免出现信息对比异常。而后利于国税和地税合并、应用大数据以及金税三期的机会,并且在信息跨部门共享的基础上,逐步落实企业、行业财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消除税务部门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在我国新出台的相关税法中,明确住房建设、自然资源以及规划等部门提供真实的信息,协助税务机关合理征收土地增值税。在熟悉税务机关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房地产企业有效运用税收筹划,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其经营目标。

(四)做好涉税事项前的筹划房地产企业在使用税收筹划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时,需要在项目立项以及研究可行性阶段,有机结合项目经费测算与税收筹划目标,实现统筹兼顾的经营。财务工作人员考虑项目的整体,综合考虑项目投资回收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指标的可行性,制定最优的经济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最少的纳税方案不一定是最佳的经济方案[3]。此外,在签订合同时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合同是判断涉税性质的重要依据,也是税务稽查工作中检查的重点,通常在签订合同时就已经锁定税收筹划的空间以及时间,如果在签订合同之后再开展税收筹划,那么将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将供应风险和财税风险,不利于保证经济效益。因此,在使用税收筹划时,房地产企业需要做好涉税事项的事前规划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10)04-0055-08

一、引言

税收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财富分配调节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不仅在理论界备受重视,在实践中也是各行各业改善经营管理和税收筹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关于税收制度的完善及具体实施方案的变革,近年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以石油行业为例进行财税分析。从建国到现在,石油税制共经历了多达6次的巨大演变,现行有26种相关税费。。合理的石油税收政策,不仅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反映,更能协调国家与石油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尤其是当今,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如何确定国内税收政策的改革方向,加强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更好地实现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促进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众多企业思考的课题。通过国内外财税制度的介绍和比较研究,本文在为读者展现出税收制度改革的同时,更希望借鉴国外成熟的税收体系和实施规范,为我国石油行业财税政策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点参考。

二、有关石油行业税收理论的研究综述

石油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石油税收是国家石油政策的重要体现,科学的石油税制体系可以促进石油资源合理利用并增加石油安全的保障程度(罗东坤,2005)。多年来,研究石油领域的文献、著作不断涌现,硕果颇丰。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3类:一是就现行的规定及发展状况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与介绍,二是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石油行业税制存在的问题和国外石油税制进行剖析与阐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第三类是围绕石油的可持续性发展、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的。鉴于本文写作的目的和出发点,着重介绍关于第二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我国石油税费制度沿革经历了创立、发展、改革3个时期,形成了以增值税和资源税为主的现行石油税费制度,对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法律规定上的不合理、征收机制上的不规范以及理论认识上的不清晰,导致了增值税、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在实践中的混乱。

荆红丽(2007)着重剖析了我国油气田企业增值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她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税制的建议与配套措施。

在资源税上,王甲山与荆红丽(2006)认为我国油气资源征收的资源税从量计征不够合理,还有资源税税额与国内矿区使用费费率难以衔接等。这里面暗藏了许多影响因素。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我国现行的石油资源税费制度与初衷相悖甚远,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李红欣、杨鲁、孙长远(2006)从石油资源税费制度的现状出发,就石油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征收比例和征收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另外一个大税目――所得税上,张贡生与马衍伟(2007)认为我国石油企业现行所得税法也存在着可以改进的空间,如不配套的石油企业会计制度,不规范的税基界定,频繁更换的管辖规定,不公平的汇算清缴等。王建铭(2005)与张、马得出相似的结论,在所得税改革上他更是主张调整所得税税率,确定税收减免政策,实行完全成本核算和允许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采取其他所得税优惠措施等。

以上理论笔者是具体从税种设计和实施环节上引用与归纳总结的,以便从总体上对我国现行石油财税有一个基本衡量与把握,下文借用和埃克森美孚的税负对比,分析我国现行的石油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从而为我国石油财税制度提出改革思路和实施的政策建议。

三、中石油与埃克森美孚税负对比分析

为客观认识我国石油企业的税负水平,本文选择世界头号跨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与我国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进行案例分析。这两个公司除了有代表性外,还同为上下游一体化的跨国石油公司,在业务范围、业务类型等方面非常相似,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是上述两家公司业务涉及的国家众多,各国税负差异较大,全面比较难以衡量我国的税负水平,为此重点以其2003~2007年在本土的有关财务和税费数据与中石油进行对比分析,以客观认识我国石油企业的税负水平。

1 企业背景 埃克森美孚是世界超大型上下游一体化跨国石油石化公司之一,由埃克森公司和美孚公司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业务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化工、营销等业务,拥有员工8万多人。20O7年,埃克森美孚资产总额达到2421亿美元,营业收入3903亿美元,在2008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中排名第二,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2007年12月公布的全球大石油公司排名中列第3位。

中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于2000年4月在纽约及香港上市,2007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中石油是全球石油石化产品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商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2007年,中石油资产总额达到1395亿美元,营业收入1099亿美元,在2008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中排名第25位,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2007年12月公布的全球大石油公司排名中列第7位。

2 税负对比 以下将通过对两大公司本土实现税费情况进行对比,以客观衡量和反映我国石油企业的税负水平。

中石油本土营业收入低于埃克森美孚,但实现税费远远高于埃克森美孚,而且2006年开征特别收益金。以来税费迅速增加,使中石油本土税负高于埃克森美孚近一倍。其中,中石油本土所得税外其他税负远高于埃克森美孚,尤其是2006年以来,比埃克森美孚高一倍多(如下图所示):

若将整体的税费结合石油行业的生产流程进行细化对比,则情况如下:从上游油气勘探与生产环节来看,近年来,中石油本土上游税负高于埃克森美孚,其中,所得税外其他税负比埃克森美孚高1~2倍,2006年以来增幅更大(见图3)。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静态水平来看,中石油在本国的税负高于埃克森美孚在美国本土的税负近一倍,2006年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以来尤其明显。

从变化趋势来看,中石油本国税费在增长,而埃克森美孚在美国本土税负却呈下降趋势。

美国为了鼓励本国石油公司发展,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逐步削减税负;而中国尽管在这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石油企业税负仍然偏重,削弱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不利于国内石油企业参与国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四、石油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以上两个国内外案例的直接对比,明显可以看出:国内石油行业的税负在国际竞争中是处于相对劣势的,正在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石油财税制度仍背着许多包袱,步履维艰,主要表现在制度的设计上、调节的失衡上,在优惠政策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分别分析这些不足,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成熟石油财税制度进行比较与借鉴,摸索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可提升的空间。

1 制度的设计 目前我国石油行业采用的是通用税制,在此基础上增添与油气资源相关的税费项目。在这种附属体制下,国内税种不仅名目繁多,更免不了重复征税和操作的复杂化。在具体的税种设计上,却又相对简化,许多设置与油气所处的勘探开发阶段性关联不大,更多是集中在勘探和生产收益分配阶段。石油行业存在的制度问题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内现行很多税目的征收方式和计税依据不尽合理。长期的从量定额征收方法是建立在销售量或自用量的基础上,不是以实际开采量为依据的,更没有按照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或实际的销售额征收,应该严格遵循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所推崇的“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推进对包含所得税、资源税和地方税在内的一些税种和税率的改革。

其次,没有实行石油区块的招投标制度,缺乏石油区块的竞标市场,难以发挥市场机制对石油矿权进行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主要源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采用的行政授予方式,导致石油公司可以低廉的价格获得矿权。相反地,美国不需要用法规形式规定资源收费额,而是实行国外通行的石油区块招投标制度,将权利授予最具效率的公司,充分反映资源价值级差,提高开发商的内部收益率,同时使政府的收益增大,实现“双赢”。

再次,早期石油税费制度的规定难免单一或固定,它并没有全面考虑影响的因素。从美国税费制度发展的实践来看,使用滑动台阶条款不失为可选之策。含有滑动比例的财税条款有矿区使用费、利润油分成、定金、所得税及成本回收上限。如以产量规模的大小来确定矿区使用费、利润分成和所得税的比率,使得整个石油税费制度建立在随产量规模的增加而台阶式增长的基础上,继而实现不同开采阶段的合理税负分配。

2 调节的失衡

一个有竞争力的石油财税制度不但能促进石油承包方将石油资源的总收益做到最大,从而获得与之匹配的稳步增长的内部收益率,而且还能使政府收益随之趋涨。而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一个充分考虑资源国政府收益和石油承包方权益分配关系的递进税制。

我国的财税政策并没有完全使石油企业生产收益和政府税收收入的天平保持平衡,并发挥确定分配比例和发挥调节的作用。现行的制度是递减税制,再加上已经实施的10余年不变的税负标准,形成低价运行石油企业承担过重,而高价运行政府却未获得相应额外收益的两难境地。因此,将“收入调节型”税费制度变革为“利润调节型”的税费制度,同时钉住石油市价稳定调整并满足政府诉求的财税政策已势在必行。

此外,于2006年起征的特别收益金,政策的实施确实为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成本。虽然这个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调节石油产业上下游企业收入分配失衡的状态并增加对弱势行业的资金补贴。特别收益金是按国际原油的“虚价格”计征的,原本就没有考虑中国的油价并没有与国际实时对接,甚至频频出现倒挂的现象。尤其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相对变低的起征点更是让石油企业雪上加霜。而且,它只是从价格的角度出发,也没有考虑不同企业、不同油田的开采成本问题。政策出台时,业内人士预计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每年上缴特别收益金总计约200多亿元,但2008年实缴了1000多亿元,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预期,形成对石油企业利润的过度调节,造成企业现金流十分紧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优惠政策的缺失 目前的石油行业的税制并没有考虑石油行业和其他行业生命周期的区别,企业税负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基本是平均一致的。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一般经济行业的共性及其特性,符合普遍存在的生产周期规律:一个油田从投入开发到资源枯竭总是要经历上升期、稳产期和递减期等阶段。在第二个时期实现单位效益最大化,但是在接下来的时期却要面临利润逐步下降,坚守盈亏平衡点的考验。若一棍子打死,不根据行业的特殊情况适当进行政策调整,会导致石油企业不得不在开发后期要么选择亏损生产,要么在尚存技术潜力的情况下提前废弃油田的非最优选择。

石油行业是资源类的垄断行业,开发的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同样性质的还有煤炭、钢铁行业。但是据相关资料,我国石油行业的税负略高于煤炭行业,远远高于钢铁行业。究其原因可能是国家税收政策对石油行业现行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的力度不够,不足以体现国家对石油资源的政策扶植效应。石油税制中也没有鼓励劣等资源开发的政策,这就忽视了我国高达60亿吨难以运用的石油储量,它们因达不到边际收益而无法进入可采序列,但如果通过政策优惠,这些低品位资源是可以开发利用的。

国内现行财税制度还缺乏国外通行的鼓励边际油田开发的优惠措施,不利于目前国内大部分边际油田和边际区块的有效勘探和开发。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它在边际石油资源方面采取了多种税收优惠措施,主要包括之前提到的实施矿区使用费滑动费率制,还有折耗优惠政策,新油、重油的生产使用低税率,允许钻井无形成本与开发费用在税前扣减,对小油气公司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美国的优惠政策条目众多,在矿区使用费上,有免征矿区使用费;对边远地区和海上勘探开发条件较差的油田减免矿区使用费;对低产井减免矿区使用费;根据产量水平采取滑动制矿区使用费;对某一特定数量的初始产量免征矿区使用费、对新增产量减免矿区使用费;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边际油田、老井恢复和提高采收率的石油,减免矿区使用费等等。另外还有对轻油和重油区别对待,对重油的矿区使用费减免。在公司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有费用升值回收;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勘探费用回收前免税。在增值税和进口税收上更是优惠,实行免征。同时考虑到石油勘探风险巨大,允许建立风险勘探基金,海外勘探支出成本化,并拨海外资源勘探补助金,实行亏损准备金制度和贷款担保制度。此外,还通过配套的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大对石油的财税政策支持,以保障、鼓励石油公司进行石油储备。

尽管各国情况不同,采取的优惠政策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在承认石油投资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石油投资的固有风险,保障石油公司的投资利益,与此同时实现保障国家石油储备的更高目标。

五、对我国石油财税政策改革的建议

每种制度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对于国际上这些成熟的模式我们不能简单地

照搬照抄,只有不断取其精华并锐意创新,适时适当适度地将其本土化,才能使石油财税制度在特定行业里充分发挥其功效。本着这个原则,本文为我国石油财税制度改革提供以下政策建议。

1 适时建立相对独立、灵活、反映市场价格变化的石油税制 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经历多番变迁,但国家仍迟迟没有制定石油行业独立的财税法规体系,建议颁布与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相关的一套石油法及其附属法规,并组建包括石油投资、国家资源政策在内的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石油税收体系。它必须能克服原来体系设计和具体设置上的缺陷,是与国际接轨的、能适应石油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有弹性的、灵活的税收机制。

2 采用符合石油生产周期的动态税率 业内已有人发现,在不改变法人纳税主体的前提下,实行以油田(藏)为对象粗放计征石油税额,并按照石油开发的效益变化规律实行动态税率的政策是有其现实可能性的。各石油公司的基层采油单位在多年的工作中,掌握了油田开发的经济寿命期内整体效益变化的规律,结合这些规律可以设计出与开发阶段和资源高效利用相匹配的税制。

3 针对不同级别的石油储量实行级差税率 级差税率从零数值开始,结合储量规模、资源一定风险上的经济价值,建立相应的分级体系。它适用于难以动用的储量的开发,当然也可以应用于不宜增加税赋的常规储量和优质储量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制度是为了满足石油安全的需要,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最大化开发那些按国民经济评价处于经济边界的资源。

4 调整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征收办法 石油特别收益金是我国石油企业繁重的税负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严重影响着石油企业的现金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适当提高特别收益金的起征点,也可以通过浮动机制,使特别收益金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能随各国货币价值相应波动,当然在具体的设置上也可以采用分级靠档的方式,拉开差距。

5 在服从一般性税制规定的基础上,给石油行业更多的优惠鼓励政策 对边际油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投资补贴,是美国油气勘探开发常用的优惠措施,特别是对于进入开发后期、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收益不断下降的油田,它是确保其正常生产的重要手段。我国大部分主力油田面临着开发和生产风险大、投资大、产量低的现状,又处于开发的后期,因此国家和政府部门给予适当的投资优惠已经是势在必行。除了以上介绍的美国的一些做法外,世界各产油国对石油企业还有很多其他的措施,特别是针对不盈利或者亏损油气田实施的补贴,取消或放宽成本回收的限制等,以加大对石油行业的扶持力度。

6 完善海外风险勘探政策支持体系 中国石油企业早已走出国门,为实现海外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取得较大规模储量,建议国家设立海外风险勘探基金,对海外油气风险勘探项目给予全额资金支持。对国家批准的项目,石油企业可以申请使用该基金;风险勘探沉没的资金由国家风险基金核销;风险勘探成功则将投资转做国家资本。另外,也可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海外运回的份额油气视同国内生产,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或先征后返;对境外风险勘探发生的费用,允许税前扣除等。

篇5

过去的一年财税工作和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是发展的一年、进步的一年。总量上,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按全口径统计是2.4亿元。质量上,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96.5%,收入质量很高;增幅上,达到了20.5%,超额完成年初预算。在支出方面,重点支出都得到保障,阳光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民生工*资金配套到位。同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灵活调动财政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和重点工*建设,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十分不易。这是因为,去年是城区财政体制调整较大的一年,九月份后金融危机又对我们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取得这些成绩,从事财税工作的同志们想了很多办法、动了不少脑子、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财政工作大家都深有体会,每年的财税工作都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特点,要求也不一样。可以说是,月月做、年年做,年年都很难做,但年年都要做好,因为事业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离不开财税保障。下面,我在*区长讲的基础上,再谈三点意见,等一会龙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

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

关于今年全区各项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并在区人代会上审议通过,全区经济会议又在区委全委扩大会议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现在就是如何抓好落实的问题。财税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方向标、晴雨表,至关重要。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财税工作,首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有必胜的信心。今年元月份,完成财政收入31*多万元,实现了开门红,其中两税完成了27*多万元,达到了历史最高,这对于提振和坚定我们的信心、奠定今年工作的基础十分重要。虽然当前我们不可避免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决不能因此丧失完成目标任务的信心。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发展的平台已经基本构建起来。开发区建设方面:已经有30多家企业在建和投产,去年实现了每月新开工一家企业、新投产一家企业的目标。今年初又将有4家企业建成投产。在春节前后,又新引进了5家企业,相信到年底,开发区将有一个崭新的形象。工商企业方面:截止目前,全区52个规模企业没有一户停产和裁员,部分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逆势上扬,产品畅销且价格上升,春节期间依然在加班生产。今年还将有一批新的骨干企业进入到规模企业行列。去年全区实现税收1*万元的企业达到了42家,其中盈创公司去年税收在全市50强企业中排名第八,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1家超2亿元)。元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3%,全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西城改造建设方面:目前一批项目正在紧张的洽谈之中,骨干路网框架正在拉开,政务中心即将于6月份开工建设,今年西城改造将是一个大工地。老城改造的一批项目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又洽谈了一批项目。与此同时,海口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规划已于上周通过专家评审,临港生态产业园规划正在审批中。总之,我区二产、三产发展方面呈现出蓬勃向上之势。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做好财税工作的基础。

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客观、辩证地分析当前经济危机以及财税政策变化对我区的影响。应当看到,每一项政策的变化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认为,今年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对我区是利大于弊,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项。一是增值税转型。它是我国财税政策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抵扣上。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了,产业升级了,效益也会随之提升。与过去相比,它不是存量减少,只是在增量方面比预期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企业的规模效益上去后,带来的利好将远远超出固定资产抵扣所产生的影响。这是鼓励企业发展的一个好政策,企业发展了,我们的税收就有来源。所以,我认为增值税转型,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存量税收,只是在增量方面我们在与过去比较时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二是小规模纳税企业税率的调整。这项政策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企业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不断洗牌的过*,能生产经营下去的,就会越做越好,总量的增长能抵消一部分税率降低的影响。同时,还有一部分新的企业加入,可以弥补一些减少的因素,这方面我们要辩证的分析。

金融危机对我们有影响,特别是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后,引起了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对于我们一些外向度比较高的企业和行业有一定的冲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央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出手很快,组合拳打得很有效,今后一段时间,政策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国务院已经出台了6个行业的振兴计划,据有关消息,“两会”前,国务院还将批准4个行业的振兴计划,其中轻工业的振兴计划将在去年基础上,增加6*多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国家加大投资方面,对于拉动一些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也将会逐步显现。就我们自身而言,建筑业、房地产行业与预期相比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有新的增长点,实施老城改造、西城开发将会产生新的增量。辩证、客观地分析宏观形势,认真、细致地分析自身发展态势,我们没理由不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做好工作。

对今年财政收入任务的安排,区委、区政府很慎重,人代会通过的是增长18%,但那只是一般预算收入,在经过需要、可能等方面分析后,我们今年财政收入的增幅必须达到24%。两税、财政局和各乡镇(街道)的同志要有大局意识。对于区域性任务分解,在*区长讲的坚持“三个原则”的同时,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其中,乡镇方面由过去的30%增幅调整到了25%;街道方面,也充分考虑了任务以及实际因素,与去年计划相比只增长了10%,与去年实绩相比也只增长了17%,部分街道超出20%的部分还进行了微调,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大家一定要在完成任务上要多花心思,多想办法。

二、加大力度,强化征管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各乡镇(街道)、全区各部门和全体财税干部都要围绕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而努力,抓紧、抓实、抓主动。

第一、要生财有道,加强财源建设。抓财税工作,不能就财税抓财税,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抓财税,要以财税实现的*度检验经济发展的结果,把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各乡镇、街道一定要树立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当然,抓经济、抓财税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关于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原则上任务分解不会减少,只会增加,要在全区上下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理念、意识和责任。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们抓招商引资不是无所作为,恰恰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元月份仅开发区就签订了3个招商引资项目。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是增长30%,这对我们的税收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各街道要利用好城区的资源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和三产发展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各自特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要有新突破,在资源优势招商上要有新作为。所以,分析财税工作,不是静态的分析现有税源,而是要动态的看发展趋势,把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用发展的观念想办法、采取措施。

第二,要聚财有方,大力组织收入。一是要严格征管。这是财税工作基础。财税部门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治税,加强监管,抓大带小,抓易带难,多收工作税,多收辛苦税,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要积极协税。这里讲的协税是指把可以、应该在我区纳的税收起来,不是在区里相互之间挖税,如果今年再发现街道、乡镇之间相互挖税,那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意识问题,将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制约。要研究当前经济变化,利用政策,把一些税合理、合法、合规的引进来,要根据市场经济形势,研究企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税收,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变化带来的税收,科学准确核定文化、餐饮、娱乐行业的税收,等等。从事财税工作的同志要研究经济、了解经济,在方式上、思路上、操作办法上多动脑筋,做好协税护税工作。

第三,要用财有效,加强支出管理。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工资、保民生、保重点,还要尽可能地利用财政杠杆支持产业发展。要严格控制专项支出,对会议费、考察费等一般性支出要从紧从严控制;对临时要求追加解决的经费,一律先批复后实施;对于建设类项目,必须先报项目计划,经审批后方可实施。要加强对一些专项资金和建设类资金过*的监督和结果的审计,把项目资金用好、用出效益。要继续整合各类资金,集中财力做大事。今年重点整合社区建设资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

第四,要理财有法,搞活财税经营。要善于把有形的资产资源经营好,使有限资源和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尤其要积极探索行政性资产转化为资本的路子,探索推进公益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促进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财税政策也是资源,在依法征税的同时,要善于把无形财税政策经营好,争取项目、资金、环境,争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做好聚力和借力发展的文章。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财政工作不是部门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要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把财政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经常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力抓。针对财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要落实责任。今年下达给大家的财税任务,执行没有任何借口,更没有任何折扣。各乡镇(街道)和财税部门要将收入任务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分解到条条、块块,落实到税种、税源,明确到单位、人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加强调度,做到均衡入库,不能大起大落。

篇6

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成长期,政府财税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效应与导向意义。自 1986 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实施以来,政府陆续通过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性金融支持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关于政府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国外学者观点主要分为不确定、正向、负向三种,其中,认为财税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影响的观点如 Karolina et al. ( 1997) ; 财税政策具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如 Czarnitzki ( 2004) ; 财税政策负向影响的文献如 Bennis ( 2006) ,他们认为政府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此外,国外许多学者还将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结合进行研究,如考察财税政策与人力资本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研究( Sequeria,2008) 。总之,有关政府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偏重于财政政策的研究,对税收政策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国内研究较多,并且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许多问题,如孙伯灿等( 2001) 从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税负比例等方面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认为我国现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已经明显减弱。王晓滨 则认为我国缺乏私人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优惠是政策激励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财税政策激励的作用机理

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近来,国内学者倾向于将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同时进行分析,如柳剑平( 2005) 的研究表明,在研发溢出程度较高时,政府应给予企业补贴,以鼓励其研发投入,而在研发溢出程度较低时,政府应在补贴的同时对企业研发活动征税,才能实现社会需要的研发活动水平。更进一步的研究如郑绪涛等( 2008) ,认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应同时进行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其中,事前补贴用于补偿企业研发活动溢出效应带来的损失,而事后补贴则用于解决市场结构导致的研发和创新不足问题。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国外学者认为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与溢出效应实现的。带动作用的研究如 Bonardi et al. ( 2003) 认为高新技术核心产品会对与其相关的互补产品或附属产品产生“网络效应”,因而促进其他产业产出增长。溢出效应的研究如 Tsai et al. ( 2004) 认为高新技术产业 R&D 投入对传统产业具有差异化的溢出效应,进而使得产业结构发生变动。生产率提升的研究如 Chongvilaivan ( 2008) 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能源增进型的。Hauknes et al. ( 2009) 采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认为,OECD 国家高技术行业向低技术行业的知识流动及其导致的溢出效应是存在的,并且溢出效应促进了低技术各行业的产出增长。国内学者从多个视角解释了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要素配置视角的研究如邵一华等( 2001) 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能够促使生产要素不断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产业,降低要素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改善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促进各产业的发展。产业链视角的研究如金碚( 2003) 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分解和各产业间的融合使得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进步视角的研究如赵玉林等( 2008) ,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工业技术结构升级的效果显著,进而使得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变动。创新能力视角的研究如李邃等( 2011) ,认为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创新的波及能力、经济支撑能力共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根据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将投入产出表进行归并,并且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将这种联系融入一个均衡框架中。另外,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国内外一般是分别进行研究,并且定量研究较少。

(二)财税政策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

篇7

旨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服务支持的大账房,架起了小微企业与代账公司间的“高架桥”,是代账行业首次“触网”,开启了财税服务领域的“滴滴时代”。目前拥有企业用户超过6万,与200多家记账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覆盖全国9个城市。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其创始人阚振芳为中国数千万小微企业服务的职业梦想。

价值最大化

2015是“双创元年”,这一年,数以万计怀揣创业梦的中国人在双创浪潮中乘风破浪,阚振芳便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创客,阚振芳的特殊之处在于,创业前他已名利皆拥。

“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特约财税讲师”、“财税实操专家”等等,阚振芳有着众多光环。1999年他便拿下注册会计师,并一次性通过注册税务师考试。即便在考证热的今天,如此短的时间里拿下双证的财务人员也是寥寥无几。

最初阚振芳的理想是做行业里顶级的咨询师。为此,他几乎涉猎财税行业所有职位,从最初的出纳员到会计主管,再到税务经理、财务总监、审计经理、事务所所长、财税咨询师等等,阚振芳在每个岗位上都尽力做到极致,是行业内的标签人物。

已至中年的阚振芳并不是第一次创业,2004年阚振芳成立自己的事务所,第一次尝试做老板。“一开始在北京没有客户,我就拿着小卡片去中关村报税大厅讲课,用这样的方式游说客户。”对于曾经经历的艰辛,阚振芳直言不讳。

既然深知创业艰辛,又不为名不为利,阚振芳为何愿意再次置身于前途未卜的创业中?

“当我实现了最初的理想,成为财税咨询专家后,我却发现,纵使是最顶级的咨询师,能够服务的企业也是有限的。”思路决定出路。认识到这一点后,阚振芳重新审视最初的职业规划。“做顶级咨询师的目的是为更多企业提供财税服务,既然咨询师实现不了我的初衷,那就做能实现初衷的事,最大限度发挥我的价值,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财务管理。”

于是,大账房应运而生。

深知行业痛点

大帐房未出现之前,记账行业与出租车行业相同,是一个十几年未曾改变的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人工成本高是传统记账公司最大瓶颈。

而对于众多初创小微企业来说,因聘请专职会计成本太高,又不得不将记账及报税等一系列财务问题交由记账公司。“选择代账公司,可伤脑筋了。作为门外汉,没法判断哪家公司更专业、可靠,大多是靠熟人推荐。”一家小微企业的老板抱怨道。

票据传递麻烦、易丢失,查账不方便,财务监管缺失,记账报税错误频发,账务及数据交接难已成为代账行业无法解决的“顽疾”。对此,代账公司也很无奈,“我们已经尽可能去提高服务质量,但人工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又不敢提高服务价格,怕客户流失。这样的市场环境,代账公司日子都不好过”。代账公司的负责人如是说。

“3个会计完成50户企业服务,毫无利润可言,服务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更为重要的是,双方沟通不及时,记账报税很容易出错,客户流失也是家常便饭。”在财税领域摸爬滚打20多年的阚振芳,深知这一行业的痛点。

痛点即机遇。凭借着多年的从业经验以及对代账行业的深入理解,大帐房在阚振芳的“雕琢”下,对行业所需的服务内容也“更懂”一些。

与以往记账应用软件不同,大帐房采用“软件即服务”(SaaS)的开源方式,搭建起代账公司与小微企业间的在线服务桥梁。所谓SaaS即小微企业不再需要购买软件,只要连上互联网就可享受相关服务。

代账公司在大帐房平台上注册,填写详细的信息资料并上传相关资质,提交大帐房云平台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大帐房平台的第三方服务商。值得一提的是,大帐房为响应移动APP的LBS功能应用,在公司注册入驻的过程中加入了地址信息的填写要求。

对于需要代账的小微企业来说,可利用手机GPS的定位功能,查找附近的代账公司,类似滴滴打车查找附近的出租车一样,寻找最合适的代账公司来服务。

基于在线财税服务,大帐房的核心价值是将代账服务信息化、流程化。代账公司只需在远程端口解决必要人工干预的约5%单据审核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小微企业用户通过APP手机端传输会计凭证,省去了原始凭证传递麻烦,更使得凭证的长期保存不再是难事。企业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APP查询财务情况、获得财务分析报告、知晓税务风险,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实时掌控。

小微企业获得更加专业、优质的服务,代账公司增加了业务渠道、节省了成本,双赢的事当然受欢迎。

背后的“蓝海”

2014年谋划,2015年正式上线,在阚振芳看来大账房在这个时间点“破壳而出”,有项目发展的偶然性也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2014年3月,国务院开启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7月,在《“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2015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平均每天超过1万家。

这为大账房带来的不仅是良好的发展环境,更是实实在在的客户。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8000万商事主体,2200万企业,有超过1600万个小微企业,其中80%需要记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小微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公司非常紧缺。

在互联网发展标杆的美国,企业数2700万家左右,以甲骨文、SAP为代表的三家企业服务领军公司,市值总和35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目前有2200万左右的企业,并没有百亿美元市值的企业服务公司,连基于SaaS的10亿美元公司也没有。

“对于许多小微企业来说,‘软件即服务’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不但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及应用程序的需要,最主要的是可以获得相关的增值服务,用可见的服务来提高用户的体验,实现及时财税管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财务效率和保障,降低财务成本和风险。”阚振芳在接受采访时说。

但现实情况是,在中国法律、保险、人力资源这些垂直领域的“软件即服务”都是空白。“可以想象,如果有合适的‘软件即服务’就能够解决这些垂直领域的痛点,那么势必会迎来一场井喷式的发展。”一位风投这样说道。

篇8

一、充分肯定去年财税工作取得的成绩

*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67.25亿元,同比增长14.4%,总量居全省第4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7.22亿元,增长3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40元,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6元,增长18.2%。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保障重点支出,深化财税改革,使财税工作实现了四个新突破:一是财政收入规模实现新突破。*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达到33.76亿元,增长32.1%,增幅位于全省第3位,总量位于全省第8位。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亿元,达到8.2亿元,增长32.1%。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历程,我市一般预算收入踏进10亿元的门槛,经历了漫长的25年时间(*年10.36亿元),突破20亿元仅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年25.55亿元),去年又实现了突破30亿元的新跨越,这既是许昌经济发展成果的体现,也是我们各级各部门重视和加强财税工作的结果。二是财政收入质量实现新突破。*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89%,比上年提高0.33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完成27.25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7%,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市本级税收收入达到7.75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4.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9个百分点。这两个比重的显著提高,标志着我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和结构实现了新的突破。三是财政支出规模实现新突破。*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突破60亿元,达到63.68亿元,增长33.3%;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突破15亿元,达到15.1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23.7%,增长34.5%。全市财政支出的重点着力向民生倾斜,涉及民生的支出达到29.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6.3%,在规模、比重和增幅上均为历史新高,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四是协税护税工作实现新突破。*年,根据市政府的要求,财税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协税护税机制,协税护税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了税收源泉控管,堵塞了征管漏洞,规范了税收征管秩序,完善了财税管理体制,治税环境明显优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税收特别是小税种的持续稳定增长。*年,全市车船税、房产税、契税等小税种收入接近7亿元,增长46.4%。同时,我们还通过税源清查登记,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税源交叉管理问题,理顺了一些税种征收和一批重点项目的财税管理体制,使税收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可以说,*年我市财税工作成绩显著,可喜可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财税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协税护税成员单位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的结果。市委、市政府对财税部门和协税护税成员单位的工作是满意的,毛书记、李市长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财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为协税护税做出贡献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大家也要看到,我市财税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差距。一是收入总量还比较小。我市一般预算收入的总量为全省第8位,但与第7位、第6位的新乡、安阳的差距还较大(分别少7.3亿元、8.7亿元),位于第9位的三门峡与我们只差4亿多元,我市一般预算收入仅为郑州市的15.41%。二是收入质量还不够高。*年,我市宏观税负为7.9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7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负为3.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为全省倒数第7位,地方税负占宏观税负的比重为48.7%,比重仍然偏低。三是骨干财源的培植十分紧迫。近几年我市虽然加大了财源建设的力度,但真正拉动收入大幅增长的骨干财源项目仍显不够,财税收入的支撑点较少。全市纳税100强企业入库地方税收13.35亿元,仅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39.5%;地方税留成过亿元的企业仅有许昌卷烟厂和中原证券两家,这与排名前7位的省辖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培植骨干财源、重点税源的任务显得非常紧迫。四是县域财政收入不够均衡。全省县(市、区)一般预算收入排名前10强中,我市仅有禹州市一家,而郑州和洛阳均为4家。我市6个县(市、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最多的禹州市突破10亿元,而最少的县(区)仅有1.7亿元,相差8.3亿元;收入增幅最高的长葛市达到52.5%,最低的几乎为零增长;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最高的魏都区为97.5%,最低的仅为71.6%,相差25.9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表明,6个县(市、区)财政收入的规模、增速和质量很不均衡。五是协税护税还存在薄弱环节。与外地相比,我市在协税护税网络建设、涉税信息采集和运用、协税护税工作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些差距和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财税部门以及各协税护税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清醒认识当前财税工作面临的形势

去年底,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确定了*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概况起来主要为“1415”,即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四个主要经济指标有两个为财税收入目标,这一方面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财税工作高度重视,期望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壮大财政实力。坦率地讲,在财政收支连年高增长、高基数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如此高的增幅,难度很大,任务艰巨。对于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不能盲目乐观,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形势,既要看到财税增长的有利方面,又要敢于正视影响收入的不利因素,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有利于财税增长的因素。从大的环境上看,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省政府对中原城市群和郑许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的高度重视,将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增添新的税源。同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也会形成新的增收,如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资源税税标调高以及印花税和建筑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核定增收、房地产土地增值税预征等政策的实施,必然带动相关税收的增长。此外,去年国家连续5次调高金融存贷款利率,相关金融企业今年的营业税可望增长。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有以下几个增收因素:(1)*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速要达到14%,按照一般预算收入与GDP的弹性系数推算,财政收入可望有较大地增长。根据近三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与GDP的弹性系数推算,*年的弹性系数只要不低于1.2,一般预算收入即可突破40亿元目标。(2)*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按照近几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营业税关联度推算,建筑安装营业税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3)我市一批新竣工项目逐步形成生产能力,而且市场前景看好,已成为我市税收增长的稳定税源,东城区热电厂、首山一矿、天昌复烤、烟草薄片、泉店煤矿等一批项目有望陆续竣工投产,将为我市财政收入再添新的税源。(4)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领域拓宽、消费需求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进一步凸现,第三产业贡献的税收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扩大、机动车辆增加,以发制品企业为龙头的外贸出口企业快速发展,煤炭行业资源涨价整体收益提高等诸多因素都将拉动我市税收增长。从税收征管的环境看,各级党委、政府对财税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闻会制度极大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增加税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各级协税护税网络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税务部门治税环境进一步优化,都为实现今年收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今年前两个月收入完成情况来分析,截至2月底,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接近7亿元,达到6.96亿元,增长35.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46亿元,增长37.5%,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8.5%;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增长39.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5亿元,增长32.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9.5%。可以说,今年的财税工作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收入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看到有利方面和增长因素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分析影响经济发展和财税增长的不利因素。在国际方面,受美国次级债务的影响,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日益明显,贸易摩擦继续增多,美元贬值带给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加大,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普遍提高。因此,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国内方面,国家严格项目核准、环评、紧缩银根和土地供应等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极有可能波及我市相关的一些税源行业或企业(如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中原证券),对我市的煤炭、造纸、炼焦、化工、化纤、水泥、冶金、电力等9个高耗能行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税收政策的调整将形成税收的直接减少。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将会带来较大的减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税率调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煤矿下井补贴提高及部分行业企业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调整等政策的执行,也将使所得税形成减收。初步推算,这些因素将使我市税收直接减少10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将会减收2.6亿元左右,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大约减收6000万元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和税收政策的变化会对财政增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没有大的趋势性改变,且财源得到一定的扩大和巩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尚好,且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我们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克服一切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完成今年的收支任务,推动财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扎实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已经基本确定,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也已明确。刚才,三位局长分别对今年的财政、国税、地税工作进行了安排,讲的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落实。在今年的财税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税征收要加大力度。各级税务部门要按照“依法治税,严格征管,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从严治税,促进税收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要坚持做到应收尽收,同时还要防止虚收空转。要强化税源基础调查,掌握税源总量和结构变化,加强税源分级分类调控管理,切实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相关税种的监控力度,挖掘增收潜力,实现税收及时、足额、均衡解缴入库;要强化税收稽查,开展必要的专项检查,坚决堵塞“跑、冒、滴、漏”;要自觉遵守各项财税体制规定,严格按体制规定的级次组织收入入库,维护税收征管秩序;要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增强纳税服务意识,营造和谐征纳关系。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管理规范;要切实强化契税征收管理,严格按规定办理减免税。各级财税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征管合力,坚持和完善财税工作例会制度,认真分析税收征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征收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2、开辟财源要舍得投入。财政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财政,只有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财政增收才有源头和活水。因此,要把加强财源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立足第二产业稳固主体税源(06、07年税收贡献率分别为78.9%、74.9%),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社会税源(06、07年税收贡献率分别为13.8%、23.9%),抓好重大项目催化新生税源,逐步建立比较健康稳定的地方财政增长机制。要按照李市长对财税工作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市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重点企业培育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和全市40户重点企业、20户高新技术企业、2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户重点服务业企业、30户上市后备队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断巩固和扩大骨干税源。

3、财政支出要保证重点。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财力保障。要按照市政府关于打造“民生财政”的要求,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四个倾斜”。即:确保工资、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惠民十件实事的顺利完成,确保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确保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要向城建项目倾斜、向创建项目倾斜、向社会事业项目倾斜、向推进区项目倾斜,真正使财政资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争取支持要研究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财税政策。各级财税部门一定要重视对各项财税政策的研究,科学合理地运用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和财政支持。要加强与上级财税部门的沟通、衔接,围绕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的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和申报项目。大家要学会创造性地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以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推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5、财税监管要提高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对财政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财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理财的水平及能力。*年,我们要按照李市长关于打造“阳光财政”的要求,全面推动县级部门的预算改革;要按照国家规定,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进一步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

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为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不断深化。在经济管理层面,降低企业职能审批门槛;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中小企业税负压力;提升金融市场活力等方面的政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就目前改革深度来看,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深化,提升政府有关部门的财税管理水平。

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关理论概述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指的是银行与相关资金合作社,还有保险业,除了工业性的经济行为外,其他的与经济相关的都是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如今,我们已经进入金融时代、金融社会,因此,金融无处不在,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金融学涉及的范畴、分支和內容非常地广泛,如货币、证券、保险、银行、衍生证券、资本市场、投资理财、各种基金、国际收支、风险管理、地产金融、贸易金融、财政管理、外汇管理等。

二、我国财税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财政金融发展现状

2016年,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其目的促进供给作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引领新标准的重大创新,同时新标准的调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建议加快结构性改革,重新进行生产要素分配方式,扩大有效供给发展方向,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就是财税金融政策(尤其是税收性金融政策)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地方。有两个主要的财税金融政策,一个是支出性金融政策,另一个是税收性金融政策。支出性金融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方面,而税收性金融政策则影响短期和长期供给的需求。更深层的区别在于,支出性金融政策相当于把资源分配给政府官员,而税收性金融政策则赋予企业和居民决策权。一方面,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往往低于私营部门;另一方面,政府有太多的权力分配资源,很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例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及时推出了“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在遏制危机蔓延和经济下行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该计划主要由支出性金融政策组成,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交的问题,譬如出现了大量的产能过剩和腐败问题。由此可见,我国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有效改善我国财政目前的困境,推进了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二)我国财政金融发展问题分析

(1)财政税收金融优惠政策范围和对象狭窄,且不平衡

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鼓励创业对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优惠政策实行范围较小,目前还只适用于特殊群体和一些特定的企业,例如残疾和失业群体、随军家属、微型和创业投资企业等等,这些创业的人仅仅是潜在创业群体的一部分,更多的普通创业者没有得到实惠,且其能够获得金融扶持的力度有待加大,如物流、服饰等在内的非科技类的创业企业,他们同样能够为社会就业提供助力,但是却不能享受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

(2)财税金融激励政策过于单一

企业在不同阶段,创新研发的风险及资金成本有别,当前的税收金融缺乏弹性和动态机制,没有根据不同的阶段特征,推出针对性的税收补贴及优惠,而是注重“成果导向”。

衰败期,成熟期、发展期和萌芽期是企业成长的四大过程,在不同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不相同的问题和,各个时期企业的着重点也不同。在企业萌芽期间,会因为企业市场前景不明确,要承担较大的压力,所以,对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缺乏一定程度的掌握。由于融资困难带来的市场经济活动投入不足是我国初创期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难题。然而大部分地区对初创期企业风险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导向作用不明显,在保证资金来源、调动投资者和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上出现了调控的缺位。成长期的企业急迫提升市场份额、塑造品牌,而当前在企业股权投资、并购重组、品牌宣传等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方面则缺少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无法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成熟期的企业虽然经过前期的积累,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取得了相对竞争优势,但是成熟期的企业也必须时刻维持自身创新能力才能维持竞争优势,避免进入衰退期。此时成熟期的企业应维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时刻关注前沿技术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然而当前激励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更侧重于技术研发创新成果,对企业研发的过程不甚关注,难以激励成熟期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3)企业享受积极性不高

从现行支持市场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看,普遍存在一年一定,一年一调整现象,政策预期不稳定,导致企业信心不足。对于新的企业来说,可能由于自己对政策理解不到位,享受不应享受的部分,税务部门不仅要追缴其已经享受的税收优惠,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还会记入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企业今后的贷款申请等。此外,尽管税收优惠政策优惠的优惠力度在逐步扩大,但由于多数政策设计与企业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直接挂钩,导致小微的企业获取的税收优惠有限,有些税种甚至只能受益几十元,尤其是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近年来因业务萎缩,未能真正享受到税收优惠带来的实惠,导致申报积极性不高。

(4)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审批程序复杂,操作性差

简政放权方面持续改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财税金融征管中已采取减少前置审批审核环节和备案等多种措施,以降低创新创业主体获取财税金融优惠的成本。但从整体上来看,税费项目繁多,纳税申报频繁,审批程序复杂,政策可操作性差的局面依然存在。因为计算难度大、填表复杂,而致使中小企业放弃享受相关财税金融优惠待遇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外,相关部门仍存在着职责不清,多头征管的格局,不仅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而且影响了整体经济运行效率。比如根据现行政策规定,企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将材料交给当地财税部门、科技部门、经济主管部门,三大部门协同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进行核查并形成统一意见,这毫无疑问会拖累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审批的进度,不利于企业尽早享受财税金融优惠待遇。

三、我国财税金融发展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财税金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对于财税金融政策的全过程而言,拟订、实施、反应和修改是环环相扣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理顺工作机制,消除政策真空,使其得到切实有效的履行。具体来说,现阶段,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财税金融政策比较纷杂,要想促进这一行业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这些政策進行整理,剔除不符实际和多余冗杂的部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不适应现阶段发展的政策进行调整。其次,应根据各种政策的作用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每个部门应当创建相互通报机制,这样政府在出台财税金融政策的时候,能够充分了解各部门之间的意图,在相互合作下拟订出符合实际发展的措施和策略。

(二)加强财政资金的整合力度

其一,首要前提是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如发改委、财政部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与科技厅、农业部等专项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关系,从根源层面上杜绝职能交叉、划分不清的现象。

其二,明确统一资金管理出口,强化并有序推进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资金、支出资金的权限。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金融扶持资金现状,由资金“多头管”转变为资金“一个出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财税金融政策的效能和活力。

其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在日常狠抓管理的基础上,迪过狠抓执行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把用于支持市场发展的各项资金真正落在亟须的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群体,提高财政支持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推动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常态化的制度性安排,在资金分配的过程中建立与资金绩效评价联动的机制,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三)提高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的普惠性

一是要扩大财税金融优惠对象的范围。对个人创业方面的财税金融优惠对象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应提高激励市场发展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的受益面,推广到所有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创业者,同时扩大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对弱势群体的扶持程度,平衡创业主体间的财税金融待遇,提高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的普惠性。

二是要加强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宣传。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对财税金融优惠政策了解不全面的问题,税务部门应该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利用多种渠道扩大宣传,如微信公众号、税务网站、微博、税务栏目、走进企业等,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财税金融负担,支持企业更好地发展。

篇10

中小企业;优惠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6501

中小企业面广量多,对经济有重要贡献,在解决就业和税收方面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先天缺陷,遏制了发展。金融危机又使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各地政府不遗余力利用财税政策和职能手段助推中小企业,使之出现了较为可喜的局面,但在种种措施上也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以下以山东省为例展开,分析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与不足。

1税收优惠保驾护航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在山东省的税收优惠方面,以所得税优惠为主;除此之外的税种中,增、消、营等有部分优惠,地方教育费附加也有所体现。

在小微企业所得税方面,2008年的鲁国税函[2008]105号,鲁国税发[2008]164号就减免作了框架性规定;2009年的鲁国税发[2009]19号降低了所得税税率;鲁国税发[2010]45号又进一步对所得额减半;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2]2号,鲁国税函[2012]57号简化了纳税流程。这些政策,使中小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对所有中小企业优惠的基础上,还对某些项目和部分行业出台了特别政策,鲁国税函[2009]4号规定了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鲁工指字[2008]10号根据山东省实际情况,在全国的基础上增加了减免的范围;在资源综合利用上,鲁国税函[2008]365号,鲁国税发[2009]63号,鲁经贸循字[2008]247号统一作了规定。鲁国税发[2008]144号,鲁国税函[2008]306号针对服务行业,鲁国税发[2009]68号针对证券投资基金等行业,鲁财税[2011]35号针对农产品初加工制定行业了特别政策;2012年5月的省财税22条采取了优惠时间延长、优惠范围扩大等措施。这些规定,降低了企业成本,支持了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使其能轻装前进,增强竞争力。

除所得税外,在其他税种方面,鲁国税函[2007]91号取消了子午线轮胎的消费税;鲁国税函[2009]23号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鲁政字[2010]307号将地方教育附加定为2%;鲁财税[2011]91号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鲁财税[2011]72号将娱乐业税率调为10%和5%两档;鲁国税函[2012]171号对规定范围内的一部分农产品,其增值税进项改为核定扣除。这些税种方面的优惠,减少了中小企业不少负担。

2政策扶持,金融助力

(1)从贷款或补助方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鲁财金[2010]8号规范了小额贷款公司;鲁财建[2012]125号面向中小商贸企业贷款进行补助;《山东省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方案》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更多的优惠;山东省财税22条力度更大,扶持资金达4亿元;政府采购上倾向中小企业;潍坊市发行了全国首批、全省首单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青州市采取了设立5000万元中小企业过桥续贷资金。这些方面的措施,支持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为创造规模效益奠定基础。

(2)扶持中小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后盾。小额贷款公司及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立山东省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再担保;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信贷投放力度;为加大扶持力度,又拨付数笔专项资金。种种措施,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规模。

(3)协同金融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省财政厅、民生银行济南分行和山东省再担保集团以“财银保”合作模式,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日照市成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专门扶持日照茶叶等特色产业;省中小企业办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一企一技术”活动;培育以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为代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扩大融资。

(4)金融机构助力,拓宽融资渠道。潍坊银行推出“红风筝”系列为中小企业服务;工商银行降低利率为中小企业提供票据融资支持,并针对性推广电子票据融资;潍坊市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邮政储蓄银行专门定做了“好借好还”业务。这些服务针对中小企业,充分体现出人性化设计。

3中小企业的自我救助

除财税政策和政府扶持外,山东省的中小企业也积极谋其自我救助方式。部分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应对市场竞争;有些中小企业采取与大企业合作的方式;青岛市的中小企业以“互助资金”的形式用于中小企业间的相互周济和帮助;德州市的中小企业通过互助形式从银行获得了贷款;济南市部分中小企业采取外包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盘活资金;淄博市的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技术革新获得了政府专项发展资金支持。

篇11

二、健全管理会计体系,提升集团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在现代会计体系中主要分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而管理会计主要是根据单位的管理需求和相关信息,将财务与各项环节结合到一起,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服务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外部单位和人员,通过财务信息来制定对外会计报告,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本单位,主要是负责强化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第二,职能定位不同。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创造价值,要对历史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要对企业未来财务方向进行把控和筹划,而财务会计的职能则是记录价值,通过财务报告、记录等对财务历史信息进行解释;第三,程序与方法不同。管理会计在实施时不容易受到局限,选择范围较大,方法较为灵活,而财务会计则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流程来进行,方法也是固定的。

(二)健全管理会计体系,促进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有些集团企业就开始引入管理会计体系,不断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而农业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并未进行体制改革,对管理会计体系应用力度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农业企业的体制改革,农业企业必须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引入管理会计理念,要加强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加强对项目的投资分析,要将财务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只有这样才可以降低农业企业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确保企业收益最大化。

三、“税制、税收”改革给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带来的变化及应对分析

(一)税制、税收改革的基本概况

早在2013年8月份起,我国政府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税制、税收改革,尤其是体现在“营改增”方面,主要涉及到农业行业、交通运输行业、邮政行业、服务行业等诸多方面。

其实税收改革主要是对税收征管方式的改变,国税局改变了传统税收征管方式,明确征纳权责关系,主要是以团队协作和层级联动的形式来开展,加强对企业税收的评估,要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使得集团企业税收征管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

(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给集团企业带来的近期影响分析及对策

当前集团企业受到“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近期影响就是发票认定和报销管理等两个方面的问题。

1、发票管理变化分析

由于农业企业所经营的业务范围较广,所涉及到的行业发票也较多,这时农业企业就必须要对发票管理变化分析提起高度重视。

(1)要将出租车发票、酒店发票等作为检点

政策依据:当前我国国税局、地税局针对集团企业营改增发票进行了明确指示,要针对不同行业的发票需求,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农业企业的所有发票都必须是机打发票,抬头要注明企业名称。农业企业要将出租车发票、酒店发票等作为检点。

政策分析:由于出租车发票的使用具有时间期限,通常都是截止到概念的12月31号,那么如果在农业企业在下一年的会计凭证中仍然出现上一年的出租车发票,那就说明农业企业的涉税风险将会增大。在税务部门对农业企业税收进行稽查时,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此类发票的检查。

(2)加强对电信业发票的检查

政策依据:当前我国税务局已经规定,自2014年6月1日起,所有国有企业必须要使用国税机关发放的发票,而原地税务机关发放的发票将作废,纳税人应该及时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理发票缴销手续。

政策分析:对此,农业企业必须要对电信业发票进行重点检查,要尽量避免该年7月份后的电信业发票混入企业会计凭证中,如果被税务机关发现,将会作为非法费用发票,将会对企业的税务信誉造成影响。

2、发票管理的政策分析

当前增值税发票的范畴正在不断扩大,已经将出租车发票、会议或旅游费用发票、电信业发票囊入其中,但是如果在企业会计凭证中仍然出现此类发票,那就会对农业企业的税收造成影响。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发票的统一认定,要制定健全的审核和报销制度;其次,农业企业子公司较多,集团企业必须要加强统一管理,加强对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审核力度,要严格杜绝非法发票的流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农业企业还要加强对发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要提高员工的专业认识,中层管理人员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3、税收改革的变化对企业财税管理影响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12

一、财税政策促进就业的理论分析

财政政策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充分就业,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失业率升降是宏观经济的兴衰的标志,而就业率的上升必然是宏观经济回升和景气的标志。同时,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方面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财税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影响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量来促进失业问题的解决,经济学家奥肯在上世纪60年代总结出失业率的变动与税收量的变动呈现出正相关性。税收政策可以对劳动力供求总量和劳动供求结构形成影响,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缓解就业压力或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

二、中国促进就业相关财税政策发展现状

(一)运用财税政策,创造就业机会

就业难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岗位数量的供不应求,而亟需工作的人员数量还在逐渐递增,这就产生了供给不平衡的矛盾。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就业难问题,可通过相关财税政策鼓励创业等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岗位缺失的问题。例如,可以通过对下岗再就业人员就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可以有效供给就业岗位数量的行业如服务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减免,并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二)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农民工等就业大户来说,国家应加强给以就业方面的财税政策支持。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少着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国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实施了“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专项计划,吸引着部分大学生参与其中,这对与缓解目前就业难的问题有着很好的解决作用。在进城务工的城乡劳动力方面,给予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就业政策咨询、培训补贴、保障利益等方面的的服务,以增强其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以达到鼓励促进其就业的目的。

(三)财税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

就业就业困难人员主要是指大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残疾失业人员,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失去土地人员等群体,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民疗保险等优惠政策,客观上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

三、财税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政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与促进就业的相关财税政策,多是一些规定的简单罗列,鼓励重点模糊,缺乏引导性,主要偏向于微观层次,同时存在优惠范围过窄。主要体现在享受优惠的对象范围过窄。非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急需再就业人员被排除在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范围之外。而且,对其余方面则不适用。同时财税政策投入到就业问题解决方面的资金相对较少,对于就业难问题解决的目的难以达到。

(二)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渗透度不足

在政策渗透方面,有关就业的财税政策的执行,多集中在城市和监管较方便的县镇。惠及农村居民的就业财税政策相对有限,而我国恰好又是农业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大量的竞争力不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为突出。而且,城镇化进程中结构性失业、就业选择面狭窄等问题日益凸显,更需要国家的扶持。在政策执行的监管方面,财税政策多是一种形式,难以具体落到实务,加之由于财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一个可衡量的测评标准,难以保证政策落实实施、有效监管其政策实效,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三)政策之间良性互动缺失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促进就业的政策之间良性互动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较高的社会保障标准和优惠政策,促使了显性就业不如隐性就业的导向,再加上就业登记不规范、就业标准界定模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得隐性就业问题较为普遍;第二,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之后,就不再领取社会最低失业保障金,以致激励作用有限,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群体。甚至许多青壮年,有劳动能力的也期望成为低保对象。

(四)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再就业培训力度不够财税政策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同时还有相应的培训补贴,然而,由于多部门提供的就业服务,导致权责分工不明确,形成了多头领导的格局,部门之间间缺乏有效的主动交流,同时,政出多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在再就业培训方面一方面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对就业平台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在对失业者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出现不规范培训、培训课程与用人单位脱节费用高等问题,没有达到真切促进就业的效果。

四、完善中国促进就业财税政策的建议

(一)扩大财政就业支出,构建长效机制。

鉴于新时期中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现实,公共财政应当继续加大就业的投入比例和规模,逐步使国家财政年均投入就业比例达到GDP的1%,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齐平。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发挥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构建财政对就业投入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还需健全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更多的财政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健全就业方面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就业的政策扶助,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创业。

(二)扩大财税优惠政策范围

增强政策的宏观引导力要加大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优惠力度,在扩大享受优惠政策的对象范围的同时既要考虑微观性,更要注重优惠政策的宏观带动力和引导力,对吸纳就业作用较大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市场领域。

(三)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能够化解就业风险。为就业者面临的生活风险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能够为促进就业、在短期内缓和就业矛盾,以实现再就业创造基础条件。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合理确定失业救济金的标准和领取条件,适当拉开社会保障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差距,防止养懒现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就业标准,建立严格的就业信息登记制度,防止出现隐形就业的现象。最后,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流动,从而有利于推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加大对就业吸纳力强的行业和企业财税支持

为了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目标,财税政策要与产业政策协同作用。财政可以通过减免相关税收、给以补贴、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就业弹性大的产业和行业的快速发展,以达到创造更多的持续性的长期就业岗位,吸收在就业人员的目的。同时,为了达到竞争鼓励的目的,财税政策的优惠应着重放在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以促进绿色就业、稳定就业,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的目的,以促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注释:

①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税收政策研究[C].杭州: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税收政策研究”课题研讨会,2004.

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EB/OL].中国青年网,http:///.

③马海涛,向飞丹晴.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探讨[J].税务研究,2009(5).

④刘燕斌:公共财政对就业投入情况的国际比较研究[OL].中国改革论坛.

参考文献

[1]潘广军.中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研究[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