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09:42: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紧密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实际,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治本和治标的关系、专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的关系。按照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总体要求,凝聚社会各界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制定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原则
(一)目标明确,科学可行。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依据,确定我省安全生产五年发展的基本目标,科学规划,提高规划的先导作用。
(二)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在我省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产业结构高危行业比重较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偏低的现状,围绕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做好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统筹规划,上下衔接。确定规划指标、安排规划项目时,既要做好与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又要注重与上、下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还要保持与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衔接。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分工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既是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大专项规划,也是关于全省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综合性规划,规划期为五年。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现状与形势;2、指导思想与目标;3、规划重点任务;4、重大工程(项目);5、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一)《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涉及的部门多、领域较广,本着分工协作的原则,由省安委办牵头组织规划的编制,涉及综合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煤监局等安委会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并按照工作职能负责编写有关内容;涉及省安监局直接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安监局有关处室和局属单位编写相关内容。
(二)设区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按当地政府的要求,分别由各设区市安委办组织编制,同级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各地要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其中,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4项指标要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体系。
四、规划编制的步骤
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和文本起草(2010年3月~11月)
1、进行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总体框架的调查研究和初步设计。
2、相关行业、省安监局相关处室就所监管行业安全生产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素材)。
3、在总体框架设计基础上,提出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起草规划文本(草案)。
(二)衔接协调(2010年11月~12月)
完成与全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和论证。
(三)公开咨询(2011年1月)
通过网站和其他媒体,印发“征求意见稿”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家论证(2011年2月)
1、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总体规划文本(草案)进行论证和评审。
2、根据社会各界的咨询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对“十二五”规划文本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五)审批(2011年3月~4月)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报省政府审核,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
五、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
编制区司法行政工作“十二五”规划并最终形成区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上分三个阶段:
(一)部署动员阶段。司法局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编制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召开专项工作会议,传达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调研起草阶段(1月)。按照业务工作,由分管局领导负责,相关业务处室通过召开座谈会、咨询会、征集调研论文等多种形式,具体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提出各业务条线“十二五”规划工作基本思路及基本内容,并报至局办公室。
(三)初稿拟定阶段(2月)。由局办公室根据各业务条线“十二五”规划工作基本思路及基本内容,进行汇总,牵头拟写涉及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并征求各部门和局领导对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审议稿。
(四)提交审定阶段(3月)。将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审议稿)提交局党组会审定,根据党组会意见再进行修订。
(五)协调磋商阶段(3~4月)。由局办公室牵头,与公安分局联系沟通,磋商研究区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合并撰写工作,并与公安分局一起最终形成区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报送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司法行政工作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冠波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寇德禄、李建国、周俊亭担任,成员由局政治处、办公室、督察研究室、财务审计科、法制宣传教育科、法律服务工作管理科、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矫正科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日常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规划》在产业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将突破40000亿元,占信息产业的比重将达到25%;“十二五”期间行业年均增长将达到24.5%以上;软件出口将达到600亿美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将超过25000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
《“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将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业务收入的10%。同时,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著名软件产品和服务品牌。
到2015年,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5个千亿级企业,着力培养一批高端领军人才,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形成10个以上产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培育2~3个产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
新闻点评: 敢问路在何方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2012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有句老话说“要低头做事,更要抬头看路”。《“十二五”规划》的就是政府在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
商场中讲究“势”和“运”,顺势而为当可乘风破浪,逆势而行则会辛苦很多,“势”可遇而“运”不可求。《“十二五”规划》内容就是行业发展大势,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的所有领域,从中也可看出作为市场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市场和产业发展的专业水平。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看,政府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勿庸置疑,也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客观需要。在第三方行业协会组织相对弱小、行业标准普遍不完善的现状下,市场的规范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的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各级政府机构都在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不例外,《“十二五”规划》在内容的专业性上,业界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但客观上说,《“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发展目标实现起来难度不小。比如,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上,首次提出培育3~5家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目标,而目前我国达到百亿规模的企业数量都是个位数,因此如何培育挑战巨大。
从发展速度上看,未来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毫无疑问仍然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域,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已调整至现今的7%,而“十二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年均增长速度预估是24.5%。这意味着,在这一产业中的所有企业如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24.5%,将落后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王同志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上来,坚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认真分析和把握形势,科学制定一个实事求是、鼓舞人心、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十二五”规划,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王同志指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和妥善应对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挑战,科学安排未来5年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年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各项规划编制目标任务进展良好,与国家基本保持了同步。
王同志强调,当前,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处于《纲要》框架起草阶段,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要认真研判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敏锐看到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全国加快发展的大趋势,充分看到我省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清醒看到我省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差距,科学制定一个体现中央精神,符合我省实际,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引导全省各族人民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
要进一步明确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指导思想,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以更好更快作为规划编制的统领和灵魂,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要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线,抓紧调整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使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增长幅度体现鼓舞性和可行性。要准确把握我省仍是投资拉动型的阶段性特征,把建设大项目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和支撑,积极谋划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的大项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思维,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借力发展,借“梯”发展。要加强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目标、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的政策措施、水利生态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等的衔接,加快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积极向国家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力争使我省更多规划项目挤进国家建设盘子,力争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并有所突破。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保证进度,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副县长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先就“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等会,雷县长还将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一、关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精神3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上,廖炎秋常务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市发改委康强主任传达了全国、全省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规划引导,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环境新变化。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孕育深刻转型,原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主要国家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同利益集团重新分化组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后危机”时期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国际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凸显。这些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树立全球眼光,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重塑国家竞争新优势结合起来,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和规划,在新的国际分工中不断提升我国地位。二是通过规划引导,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未来五年,我国将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体制改革、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诸多压力。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把充实完善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三是通过规划引导,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这些新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的新变化,全方位规划提出更具针对性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四是通过规划引导,全力推进“一化三基”和富民强省、强市战略。就我省和衡阳市来说,当前面临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承担着深入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等重要任务。这些机遇和任务,要求我们通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为湖南领先中部崛起提供路线图,为推进“一化三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行动纲领。(二)明确了“十二五”规划编制重点。国家、省、市发改委要求规划编制要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强调在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上,要体现“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共建共享”;在主要目标上,要重点突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四大类指标的量化研究;在战略重点上,要着重研究八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动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省里提出,全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着重搞好发展动力、产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6个方面的研究。(三)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做到“高、新、深、实”,即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开拓进取、耳目一新;深谋远虑、体现全球战略思维;增强可操作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加强协调、强化支撑。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切实发挥好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三是要规范程序、依法决策。严格遵循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要求,以程序的规范来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四是要民主参与、集思广益。通过开展建言献策、专家咨询论证等活动,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五是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乡镇、各单位要组织得力的规划编制工作队伍,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二、关于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县政府起草下发了《**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各阶段的具体任务。(一)关于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重大课题研究、思路提炼、文本编制三个环节。课题研究。重点
是解决“为什么”论述性的问题,侧重于摸清情况、认清形势、找准症结、突出重点、寻求对策,为规划思路提炼、文本编制奠定良好基础。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紧扣“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统筹、科教文卫、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要突出综合交通、城镇发展、优势产业、商贸物流、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等领域。具体内容要把握指标测算、项目筛选、政策对接三个关键:指标测算,相关单位要根据所编规划的性质,会同统计部门研究提出一套全面、系统的规划指标体系,并对“十一五”期间指标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期间指标安排情况进行摸底、测算、论证和说明。项目筛选,相关单位要对“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十二五”期间安排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形成“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库。同时,对需要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的重大项目,要及早向上级部门衔接汇报,避免出现遗漏。政策对接,各单位要认真对“十一五”期间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加强省市相关部门衔接联系,对“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或可能新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对接,形成“十二五”规划政策推进体系。思路提炼。重点解决“怎么做”方向性问题,侧重于提出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基本方向、工作重点和战略布局。全县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都要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准确鲜明、符合时代、号召力强的规划思路。文本编制。重点解决“做什么”实施性的问题,综合汲取课题研究和思路提炼的成果,侧重于对主要工作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及综合保障措施等进行安排部署。文本编制要用精炼的语言、慎密的思维、科学的论证,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阐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主攻方向、目标和重点,标明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布局,提炼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二)关于规划编制进度安排。“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大体分为动员准备、前期研究、纲要形成、报批四个阶段,各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其程序可适当简化。1、动员准备。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采取指定、委托、招标等方式,落实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承办机构和承办人,并积极开展基础调查、信息搜集、项目论证等工作;聘请“十二五”规划决策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引导专家学者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2、前期研究(20xx年3月-5月)。4月中旬,完成全部课题研究任务,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报告;4月底前,县直有关部门召开行业座谈会后,提出专项规划思路;5月底前,县发改局综合提出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听取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后,报县政府审定,由县政府报县委,县委研究提出《关于编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3、纲要编制(20xx年6月-11月)。8月底前,县发改局根据国家、省、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县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完成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文本起草,并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专项规划文本起草;20xx年9月-11月,各规划编制单位组织开展征文、建言献策等活动,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衔接会、论证会,基本完成“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建设,并在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文本草案。4、规划报批(20xx年11月-20xx年初)。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批准后,进一步做好衔接工作,报县政府批准。经过批准后,统一向社会公开。同时,对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三)关于规划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具体来说,做到“四个结合”:内容上,要做到贯彻上情与体现县情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充分体现国家有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推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又要紧密结合**实际,科学继承“十一五”期间好的经验和作法,提炼出指导性和号召力强的提法,充分体现**特色和时代特色。方法上,要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编制各类规划时,既要强化规划目标及指标研究,突出导向型、约束性,形成一套能检查、可评估量化指标;又要从突破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发展新兴经济入手,对战略重点、政策导向、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真正做到“高、新、深、实”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程序上,要做到依法决策与民主决策相结合。既要按照国家、省规划编制的相关程序规定进行,又要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规划听证等制度,开门编好规划,使规划更能反映群众意愿。体系上,做到上下对接与平行协调相结合。在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等方面,“十二五”规划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下级规划要与上级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防止规划交叉重叠和撞车,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协调、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要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重,必须聚全民之心、集全体之智、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共同推进。各部门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编制出一部可操作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的“十二五”规划。一要加强组织保障。各单位要加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凡有调研任务和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安排充足的工作经费,切实做到组织领导、责任任务、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四”到位。尤其要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组建规划编制队伍,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安排足够的工作经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财力保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二要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县的一个黄金机遇期,这一时期将揭开我县全面建设大交通、突破发展大产业、财税实现大增长的崭新一页。所以,我们要更新规划编制理念,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趋势,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中长期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和操作性,严防规划与实际脱节、规划滞后于发展的问题。三要突出项目支撑。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要实现12%的目标,投资至少要保持25%以上的增速,五年内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30亿元以上。这么大的投资必须要有项目作支撑,因此,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要以项目来定规模、定方向,各行业、各领域的规划发展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投资项目上。同时,也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项目开发、策划、包装和推进的过程,努力争取**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相关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规划文本相配套、与规划目标相适应、与争取支持相吻合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四要加快工作进度。现在已经是3月底了,离规划报批,不到10个月时间。全县上下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紧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天的会议后,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尽快制定和实施具体工作方案,组建得力的工作班子,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县政府将“十二五”规划编制纳入到年度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县发改局要会同县委督查室,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督查,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进度要求落实到位。五要形成工作合力。编制“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县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县发改局的衔接,县发改局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争取将我县规划的重大项目更多地纳入到国家、省和市里的规划。各部门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六要加大舆论宣传。“十二五”规划编制,是今年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请**报社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积极关注,紧密结合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通过开设专版、专栏、专题,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准确、丰富、生动地宣传“十二五”规划相关情况,公开透明规划编制全过程,并引导广大居民围绕难点和热点问题发表意见,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创造良好条件,为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营造良好氛围。同志们,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对于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绘制出我县“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您好。10月10日,《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已正式向全校公布了,作为规划写作小组的组长,能谈谈您现在的感受吗?
德院长:说到感受,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感到如释重负;同时又感到任重而道远。
根据《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写作组负责学校总体规划的编写工作。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是“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是各个子规划的基本依据,既包含对学校“十二五”的客观总结,对学校当前面临新形势的准确分析,也包含“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组织上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写作组,作为组长,我深感责任之重大。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下,“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任务终于圆满完成,我确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想到学校“十三五”的建设目标和发展任务,想到学校面临的良好契机和诸多挑战,我又觉得还不能松劲儿,“十三五”的建设和改革才刚刚起步,宏伟的目标需要扎实的行动来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听说学校“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工作前后持续了近两年,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编写过程吗?
德院长:2014年12月15日,《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经学校党委二届十八次会议讨论通过,这可视为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工作的起点;2016年9月30日,《赤峰W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经学校党委二届四十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这可视为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工作的终点,前后持续了21个月有余。
2015年5月,写作组成员赴上海参加了为期2天的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交流研讨会,全面了解了国家对于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基本要求,为编写“十三五”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5年7月,学校出台了《赤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工作方案》,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工作,并形成了《赤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为编写“十三五”规划提供了现实依据。
“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并非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的。学校主要领导对于规划编制工作高度关注,亲自参与,曾多次召开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规划编制工作,对“十三五”的建设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并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向学校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正是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写作组的不懈努力,“十三五”规划才能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可以说,“十三五”规划凝结着全校教职员工的心血,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的关系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十三五”规划中对“十二五”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您能介绍一下学校“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之间的关系吗?
前不久,教育部下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教育‘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对于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
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此,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到了“两个同步”:一是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二是与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同步。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教育“十二五”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制度基础。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十二五”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教战略,推进教师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教育规划纲要后,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十二五”规划,一要落实责任分工。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对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二要完善规划考核评估机制。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评价办法,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近期教育部也将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教育“十二五”规划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教育“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作为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三要加强宣传引导与舆论监督。要定期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同时,扩大全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知情权,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xx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xx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xx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xx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xx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 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2011年11月21日,国家档案局“第九号令”,公布了《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那么,新规定与1986年的《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旧规定”)对比,有什么新的突破和不同呢?笔者谈点自己的看法。
1 形式
新规定是以国家档案局“令”的形式来的,旧规定是以国家档案局“通知”的形式的。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的规定,“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律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通知”适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因此,从公文形式上来看,新规定形式的规格要比旧规定形式的规格高。从的内容事项上来看,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国家档案局第九号令属于行业部门行政规章,其规定的内容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1],其所规定事项的法律权威性和强制执行性也比旧规定要强。
2 制定目的和依据
新规定是依据《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划定各级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旧规定是依据《档案馆工作通则》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完好地保存和有效地利用党和国家的档案财富,把档案馆真正建设成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利用和研究档案资料的中心”。从制定目的和依据上来看,旧规定只是着眼于有效地保存和利用档案,把档案馆建设成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这个角度来规定收集档案工作的,已不完全适应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现状和档案馆现实情况。特别是在近几年实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档案工作”、建立“三个体系”、实施“三大战略”的前提下,旧规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更加明显。而新规定站在全国档案资源体系框架建设的高度,划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并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架构中,不仅标志着我国档案资源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完善了我国建设覆盖人民群众档案资源法规体系框架的基本轮廓。新规定的实施和导向性,必将对实施“三大战略”、全面加强“三大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
3 收集档案工作指导思想
新规定收集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开展档案收集工作,将属于本馆收集范围的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收集进馆”。旧规定收集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前提下,根据档案分级管理原则,将应该由本馆收集的一切具有历史凭证作用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形态的档案,完整齐全地收集进馆,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 从新旧规定的收集档案工作指导思想上来看,新规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现了我国档案工作指导思想的演变。杨冬权在2010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指出:“十一五”期间,档案工作指导思想的突破前所未有,主要表现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档案工作”,提出建立“三大体系”,实施“三大战略”[3]。从旧规定“在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前提下”到新规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转变,正是我国档案工作指导思想突破、演变结果的反映。二是与“十二五”时期我国档案事业的主要目标任务相衔接。2010年,杨冬权在阐述“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时指出:“十二五”期间,凡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档案,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档案,都要纳入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为此,各级各类档案馆要及时修订档案接收范围,注意把民生档案、重要二级机构档案、企业档案、驻外机构档案、电子档案等纳入接收范围,及时接收进馆;要以征集、交换、接受捐赠、接受寄存等形式,加强档案收集工作;要以馆际合并、合作、设立分馆、集中备份、馆室合作、信息合作、网络共享等形式加大资源整合[4]。新规定的指导思想正是基于建立档案资源体系基础之上而确立的,其实质是与“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相融通、相一致的。只有深入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并用以指导收集档案工作,才能深入、有效地开展收集档案工作,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确立了依法开展档案馆收集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旧规定相比,新规定将档案馆的收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确立了依法开展档案馆收集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档工作的一大进步,而且,更有利于档案馆收集档案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四是着眼于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全局。旧规定的指导思想是着眼于馆藏体系建设,以“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为指导。新规定的指导思想则是着眼于各级各类档案馆之间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以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国家档案资源体系”为指导,其全局性、宏观指导性更强。
4 收集档案工作的主体
2009全区工业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33.86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的76.8%。从内蒙古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见表1),分析中小企业所分布的行业特征,冶金、食品加工、建材、机械、煤炭、石化、纺织、电力等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约占全部企业97.7%;高新技术行业相关的企业(电子、医药),占全部企业的比例为2.28%,比例极低。
表1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
显然,我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仅仅依靠大企业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的经济结构。而且,“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在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更适宜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
因此,在我区提出重点扶持的1000家中小企业的目标中,需要明确重点,突出支持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展,突出支持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2011年自治区重点支持的100户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业领域的发展,说明这一工作要落实得好,具有战略意义,而且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实现“十二五”期间富民强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50%以上的税收收入。增加就业机会需要依靠发展中小企业来实现。提高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可以保障80%人群的收入稳步提高及“三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保障。
同时,我区各地经济实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上也反映出了这一事实(见表2)。呼、包、鄂三市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利润占总数的60%。兴安盟、乌兰察布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创造的利润总额只有9.2%。
表2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
综合分析,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赤峰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可视为“第一世界”,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可视为“第二世界”,兴安盟、乌海市、阿拉善盟可视为“第三世界”。
我区农村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精神为指针,继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对农村公路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全面提升、适度超前”的方针,以提高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解决农村“三路”(出口路、经济路、贯通路)为重点,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投入,村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文明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
二、基本原则
全区农村公路以完善道路通达密度和深度、提升公路服务等级为主要原则,突出重点、巩固成果、政府主导、协调发展,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网格的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服务良好的农村公路网,并做到有路必养、路通车通,使农村公路交通条件根本改善,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等级化、舒适化和规范化。
三、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末,实现乡道、村道无断头路,彻底消灭等级外公路。新建、改建道路19.8公里,在巩固提高行政村“村村通”的基础上,实现每个自然村通油(水泥)路,自然村出村公路连接主要县、乡道路,自然村内主干道等级化。
四、整体规划
1、2011年整修富民路(西路——防汛路)1.864公里,对原路进行处理,对路面10米铺设10公分水稳,5公分油面。建议区政府设定农村公路建设奖励基金,并批准《区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办法(暂行)的通知》。
2、2012年做好区骨干路网及出入市口整治提升拆迁建设工作;整修石庙-张寨-坟上道路改建工程全长1.5公里,设计路面宽6米,路面结构层自下而上为20公分灰土,18公分水泥稳定碎石,5公分沥青路面,道路两侧设石砌边沟;整修富民路的郑上路至路段全长1.6公里,防汛路至刁沟段全长1.9公里。两段路整修标准统一为:设计路面宽10米,对路基进行处理,铺设10公分水泥稳定碎石,5公分沥青路面,道路两侧设土边沟。
3、2013年新建村道须水高庄路至郑上路段1.6公里,设计路面宽度12米;打通扬州路至路,设计路面宽度30米;打通苏州路至铁魏路2.6公里,设计路面宽度25米。
4、2014年新建村道天王寺至董岗1公里,设计路面宽度5米;新建机械加工园区富春路4公里,设计路面宽度30米。
5、2015年打通科马线闫家嘴至郎君庙0.8公里,设计路面宽度5米;改建乡道Y028须水村至三里庄段2公里,设计路面宽度6米。
“十二五”期间新建、打通道路13.1公里,改建道路6.7公里,合计19.8公里。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项目实施前的调研工作,避免闭门造车,积极听取当地的村民的建议,拿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