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09:42: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89-01
在规划职业与生涯的探索过程中,大学生集中的表现出了以下几个观念误区:
第一个误区,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大学生把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涯规划相混淆了,认为职业规划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不然,文字上的不同已经明确了其不同的含义。
职业规划就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是职业规划的核心标志,这个适合就是更多的在分析自己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在环境的情况下做出判断的,适合的简单判断就是“人-职匹配”,这其中要分析三个因素,一是“人”,“人”就是大学生自身,由包括性格,理想,价值观,道德等的内在因素和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等的外在因素所组成,分析“人”就是分析自我的内外两方面。二是“职”,“职”就是行业,职业,企业,职位等外在因素(简称为三业一位),三是匹配,匹配就是“人”“职”互动的和谐适应。从寻找适合职业的角度上说,把职业规划称为规划职业更容易理解其所代表的涵义。其实,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最快最佳的实现职业理想,从而实现职业上的自我价值,二是因其职业理想的实现对个体生涯其他理想的促进和实现。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数学上的集合概念来说就是,职业规划包含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于生涯规划。
第二个误区,职业规划就是功利的为找工作而准备。在大学阶段规划职业也是为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而职业规划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准备,也不是功利的位了一时的高就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
第三个误区,职业规划就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好工作。有这种误区的人一是不明确职业规划的作用,二是对好工作的标准有误解。
职业规划的出发点首先是适合大学生,其次才是薪酬高。所以说,职业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的工作,除此之外才是追求高薪水。而如果你真的找到了适合的职业,那你是一定可以拿到高薪水的,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因为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工作,你会把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那业绩提升的同时必然是薪水的增长
第四个误区,职业规划没有变化快,做规划没意义。有这种意识的大学生混淆了规划和计划,规划和变化的关系。
计划是一种较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都考虑到的一项思考统筹安排。我们说职业规划是考虑了自我,环境,学业,理想,通路等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后,结合自身理想价值追求而确定的路径安排,并且融合了职业判断,职业创新,自我管理等修正步骤在内的整体系统分析方案。制定了规划之后,随着问题的出现,如考虑不周到,执行不到位,部分大学生就会有放弃规划而顺其自然的想法。而规划出了问题不一定是规划本身的问题,很可能是制定者本身的问题。
第五个误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无关的。很多大学生都会误以为大学是大学,尤其是大一,大二是不用考虑就业/职业问题的,只有在毕业的大四才是考虑就业/职业的理所当然的时候。这就是认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不相关的表现。
讨论职业规划和大学学业的关系,其实这里一个前提是要考虑大学生个人对大学定义及个人价值观的问题。
第六个误区,职业规划是大四时才要面临的事情,大一时用不着想。本文的第五个误区已经说明了大学学业是和日后的就业乃至职业规划是有关系的。这里是要从大一与职业的时间相关性和大一对职业规划的影响来说这个误区。
第七个误区,职业规划和日常生活不是一码事,不需要考虑到大学生活内。在校的大学生们,包括职场上打滚多年的人士都认为工作和生活是两码事,是不相关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时不谈生活,生活时不说工作,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哲学上的联系,只是两者在相关性上探讨。
我们说,两者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职业影响生活,你所选择的不同的职业会直接导致你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落后,课程设置较为薄弱,且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较多涉及理论介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关注较少,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大学生希望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了解到“怎样规划职业生涯”、“如何选择职业”等问题。案例教学法以其独有的实践性和启发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但不少大学生反映,案例教学法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使用效果有待改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相对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对案例分析不够透彻深入。可见,若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仍需做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出于引导地位,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多种解决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大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寻找最佳解决途径。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总结、点评、指正,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疑惑。
二.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案例
大一新生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仍处于职业探索期,对未来的职业充满期望和憧憬,职业规划教育是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际需求。例如,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向大学生介绍本院系毕业生中优秀的职业规划案例,以及他们的相关实践。这种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选取的案例还必须具有鲜明地时代性,符合就业市场大发展趋势。同时,还要为学生讲解新颖案例,让学生了解最新就业信息。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老师多为辅导员或学院副书记,他们不仅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工作繁忙,很难保证课堂质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求职业规划教育老师考取指导证书或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而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学效率。
四.激发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性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选取合适的案例、选用合适的课堂讨论形式等。其次,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针对参与性较低的学生,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案例,并分析和探究预习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五.不断丰富教学案例库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时间都比较短,积累的教学案例也相对匮乏,这就需要高校及时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充实教学案例库。搜集、整理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长之路和职业规划,并加以整理、分析,形成典型的教学案例。案例需要根据时展和学生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因此,建设教学案例库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
Style Constructio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HU Xiaoyan, ZHOU Jie, LU Wei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College counselors assume the important task of educating people taugh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nd society and far-r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own work experience counselor, career-planning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here are plan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ir studies, truly targeted learning model, using evidence-based survey, it was observed by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the Career Educatio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mparative survey, explor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tmospher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style construction; college students;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1职业规划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1 关于职业规划的界定
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人生选择、决策反馈、通道设计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由内外部双重原因决定:在内部原因上,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起主导作用;在外部原因上,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职业需要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1.2 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1)发掘自我潜力,增强个人实力。大学是职业规划的探索和准备阶段,通过相关规划,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以及发展潜力,完成规划设计,将有助于提升其个人比较优势和就业竞争力。(2)提高人生发展的预见性和自觉性。通过职业生涯教育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积极把握机会,凝聚合力,才能积聚能量努力奋斗。(3)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经过认识自我探索、认识外部工作世界、规划设计、目标设立、具体实施、总结反馈等步骤,最终实现人职匹配,也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校阶段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推动整体环境的良性运行。
2武汉H大学职业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调研数据与结果分析
2.1 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H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按照发放108份问卷调查为计划参数进行普查,调查准备阶段,已对班级学生人数和男女比例进行初步统计并认真核查,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访谈分发,考虑到有同学中途退学或出国深造以及抽样样本覆盖设计不同成绩梯队等具体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推算,我们将调查问卷最终数量确定为普查问卷105份,问卷调查分两次进行,一次是2014年3月,另一次是2015年3月。
2.2 调研数据与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H高校调查专业绝大多数学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自己的想法,但仅有少数同学能够真正将其确定为自身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发现有68.2%的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有想法,但未形成系统,而这一部分学生在主观上是需要也会配合参与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倘若加之一定的积极引导,明确目标和方向,一定会有更强的学习能量和动力。
由图1和图2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阅历的深化,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趋向明晰。在职业生发规划现状分析中,“完全没有想法”和“可有可无”的同学所占比例已分别由一年前的15.1%下降到8.4%和10.1%。其中,有初步想法但未形成规划的同学所占比例分别由78.2%下降至35.3%和54.4%,而这部分同学大部分都在过去的一年中逐渐明晰了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图1 实验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2015.3)
图2 参照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2015.3)
图3 实验组同学对班级学风较之一年前变化的看法
图4 参照组同学对班级学风较之一年前变化的看法
由图3和图4可知,经过一年时间,该专业2个班级的同学对班级学风的认同成都较之一年前都有很大增强,分别有85.00%和79.18%的同学认为班级学风较之一年前有进步,这说明,高校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距离毕业、择业、就业的时间越来越短,社会危机感的加强,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态度呈现较好方向的发展趋势,该结论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和客观常理。
3 新形势下职业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有一定的内部驱动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明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SWOT分析了解自身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熟悉工作世界和大学生所学专业的未来前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地人生定位,大学生可以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奋斗合力,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引发“蝴蝶效应”,最终推动班级学风建设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优良学风的形成反作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旦确立,不是一成不变,更不是一劳永逸的静态过程,它一定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优良学风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敦促其进一步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比探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现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愈加“合身”设计。
4 新形势下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对策分析
4.1 大一: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意识
相关调查显示,高考志愿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开启和关键阶段,对生涯设计和选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考志愿选择盲目跟风热门专业、一味追求就业、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等问题造成大学生难以从内外部世界全面规划自身职业生涯。选择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促进学风建设正是基于此目的。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开始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兴趣、特长、性格、能力、优缺点所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初步的设想,自身专业的发展趋向,以其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的自觉性。
4.2 大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此阶段职业规划教育重心应趋向于引导学生明确自身需要和自身适合两方面问题,即兴趣和能力范畴,以此为基点,树立符合自身条件的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等,并开始着手准备自身职业生涯设计。
(1)自我探索。通过科学的理论方式,学会分析认知自身的得失和优缺点,了解个人性格特征和兴趣偏好,扬长避短,树立长期职业奋斗目标。
(2)认识外部工作世界。深入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亲身实践并认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什么样的人才适合社会发展,从中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
(3)培养良好职业意识。通过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竞赛、培训和学习等工作。同时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公共社会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而“充电”。
4.3 三年级: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整性的引导
大三通常被看做是大学生涯的分水岭。学生中有人开始为考研准备,有人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指出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或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有效的调整。同时,通过实施诸如梦想行动计划等项目工程,以就业讲座、校友讲坛、企业HR座谈、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和职业规划明确性。
4.4 四年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人性化就业指导
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有的学生能理解,有的学生不理解,也有的学生似懂非懂,所以有的学生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也有的学生仅仅是应付差事。有的学生认真按照自己的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也有的学生虽然也填写了自己的规划目标和实施措施,但是其行动未必按照自己的规划内容落实,也有部分学生填表几天后就忘了,连自己的规划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职业规划又有何用?
所以,作为教育者,特别是班级导师、辅导员等,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制定职业规划的意义所在,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本人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精力上、兴趣上以及成功人士的举例上三个方面进行教育,使其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职业规划的意义。
2.职业规划的紧迫感
让"大一"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很好,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有目标地学习。可是很多学生认为,现在刚入学时间不长,离毕业还有好几年,现在考虑未来为时过早,所以对于未来的规划并不在意,有一种"到时候再说吧"的思想。我常给学生说:"你不要认为离毕业还有好多年,实际上就在眼前,很快。如果你临近毕业时才规划未来就晚了。你就认为明天就要毕业离校,你打算以后怎么办……"给学生以紧迫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3.职业规划的自立性
有 的学生的自立性较差,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涉及到一生的重大事情应该由家长做主,特别是女生,这种思想更强,所以在教育上要多教育其树立"我的事情我做主"的思想。
我常告诉学生:你现在已经过了十八岁了,已经是成年人了,你还要家长给你操心到何时?自己的事情就要由自己做主,别人,任何人的看法对你都仅供参考,下决心的还必须是你自己。中学老师就教育你要有理想,为理想而奋斗,如果你听从别人的安排,那就是失去了自我,为实现别人的理想而奋斗。如果你从事一辈子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受罪的还是你本人,谁都代替不了你。所以自己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主,自己为自己负责。
4.家长的干涉
自己的未来应该由自己规划,说起来很简单,可是有的家长干涉太厉害,不尊重学生的意见。比如,有的学生想经商,可是父母要让其进政府;也有的学生想创业,可是父母要其考研;也有的学生想考研,可父母要其直接参加工作,等等,强行学生听从父母的安排,学生不能圆自己的梦,很可惜。
平时我们好说"要做开明的父母",说起来很简单,可是有的父母真的做不到,总是认为学生还小、不懂事,而自己阅历多、见识多,所以就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当然,父母是好意,是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可是孩子的路还是需要孩子自己走,家长的安排未必适合孩子的愿望,说不定害了孩子,好心未必得到好报。
5.老师、学校的引导
有的班级导师在班会上经常鼓动学生考研、考公,当然这样不能算错,但是可以说不完美。导师这样说,学生就会认为,只有考研、考公才是最好的出路,其他都是不理想的,"万般皆下品,唯有'研'、'公'高"。导师应该分析多种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鼓励其走不同的路子。有的学生本来就想创业,结果受导师的影响也随波逐流报考,结果因为动力不大没考上"研"或"公",将创业的计划也打乱了。
另外,如果大家都去考研、考公,结果会怎样?总是有很多名落孙山,结果别的事情也耽误了。即使考上研究生或公务员,将来就一定能幸福吗?未必。
再者,创业不好吗?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俞敏洪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家,没考研,没考公,但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比别人差吗?
社会固然需要科研人员,同时更需要企业家。
现在有的学院对于考上研究生、公务员的学生列出光荣榜,大加宣传,我看未必是好事。
6.目标需要固定
从现在学生的职业规划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目标老是摇摆不定,如第一次规划打算考研,第二次规划又打算考公,第三次规划又打算创业……直到临近毕业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还有的学生同时制定几个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是一个很愁人的事情,班级导师都不知道如何指导这些学生。
我曾经给学生说:你如果没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可以适当地往后推一推,但是要尽快,一旦定下来之后,就不要随意更改,就奔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7.目标的数量宜少
有的学生制定目标时制定三四个,实际上这样的规划与没有规划差不多。我给学生说,目标最多不超过两个。如果你同时制定两个目标也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并且你的努力要比别人加倍。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你的主要精力用在这个最主要的目标上,否则你难以取胜。
8.制定职业规划的难处
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很多学生认为将来干什么都行,也就是说,自己没有特别喜欢的职业,这种情况与学生的阅历有很大关系。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校度过,即使每年有两个假期,也是以不同的方式在读书,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少,所以不知道有哪些行业,更不知道这些行业的辛苦和乐趣,自己没有实践,所以不知道自己更喜欢、更适合哪个行业。
9.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在中小学时,老师都教育学生将来做个科学家,可是到了大学,有的学生对于科学研究并不感兴趣,有的对管理感兴趣,有的热衷于经济或其他行业,将来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干好。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对某个行业非常感兴趣,那就将这一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即使这一行业不是自己的所学专业,有这个兴趣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如果学生没有特别喜欢的行业,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好,那就好好地收集资料(网上搜集或多听取别人的看法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再做决定。在收集资料时,正反两个方面的资料都要掌握。不能光看快乐不看辛苦,否则,到时候因缺乏心理准备而大受打击。也不能光看辛苦不看快乐,否则退避三舍而错失良机。
10.规划的落实
制定规划容易,重要的是落实。如果仅仅规划而不落实,再好的规划也只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所谓落实就是为实现规划的目标而积累知识。这就需要从大学时代往这方面努力,为将来做准备。